CN101300484A - 管体的超声波探伤装置和超声波探伤方法 - Google Patents

管体的超声波探伤装置和超声波探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00484A
CN101300484A CNA2006800408480A CN200680040848A CN101300484A CN 101300484 A CN101300484 A CN 101300484A CN A2006800408480 A CNA2006800408480 A CN A2006800408480A CN 200680040848 A CN200680040848 A CN 200680040848A CN 101300484 A CN101300484 A CN 1013004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mission
angle
oscillator
array probe
w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4084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00484B (zh
Inventor
饭塚幸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FE Steel Corp
JFE Engineer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KK Corp filed Critical NK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004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04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004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04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9/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Visualisation of the interior of objects by transmitting ultrasonic or sonic waves through the object
    • G01N29/04Analysing solids
    • G01N29/07Analysing solids by measuring propagation velocity or propagation time of acoustic wav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9/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Visualisation of the interior of objects by transmitting ultrasonic or sonic waves through the object
    • G01N29/04Analysing solid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9/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Visualisation of the interior of objects by transmitting ultrasonic or sonic waves through the object
    • G01N29/22Details, e.g. general constructional or apparatus details
    • G01N29/221Arrangements for directing or focusing the acoustical wav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9/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Visualisation of the interior of objects by transmitting ultrasonic or sonic waves through the object
    • G01N29/22Details, e.g. general constructional or apparatus details
    • G01N29/24Prob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91/00Indexing codes associated with group G01N29/00
    • G01N2291/02Indexing codes associated with the analysed material
    • G01N2291/023Solids
    • G01N2291/0234Metals, e.g. stee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91/00Indexing codes associated with group G01N29/00
    • G01N2291/04Wave modes and trajectories
    • G01N2291/042Wave modes
    • G01N2291/0421Longitudinal wav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91/00Indexing codes associated with group G01N29/00
    • G01N2291/04Wave modes and trajectories
    • G01N2291/042Wave modes
    • G01N2291/0422Shear waves, transverse waves, horizontally polarised wav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91/00Indexing codes associated with group G01N29/00
    • G01N2291/04Wave modes and trajectories
    • G01N2291/042Wave modes
    • G01N2291/0428Mode convers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91/00Indexing codes associated with group G01N29/00
    • G01N2291/04Wave modes and trajectories
    • G01N2291/044Internal reflections (echoes), e.g. on walls or defec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91/00Indexing codes associated with group G01N29/00
    • G01N2291/10Number of transducers
    • G01N2291/106Number of transducers one or more transducer array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91/00Indexing codes associated with group G01N29/00
    • G01N2291/26Scanned objects
    • G01N2291/263Surfaces
    • G01N2291/2634Surfaces cylindrical from outsid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91/00Indexing codes associated with group G01N29/00
    • G01N2291/26Scanned objects
    • G01N2291/267Welds
    • G01N2291/2675Seam, butt weld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Waves (AREA)

Abstract

一种管体的超声波探伤装置和超声波探伤方法,能够从内表面侧外表面毫无遗漏地检测位于电焊钢管等焊接部的壁厚内部的数100μm以下的微小缺陷,进而在钢管的尺寸变换时也能够容易设定最佳条件。将线性阵列探头的一部分振子组用作发射用振子组而发射在上述焊接部以斜角聚焦的发射波束,将与上述发射用振子组不同的部分振子组用作接收用振子组,在上述发射波束的聚焦位置上形成以斜角聚焦的接收波束,接收来自上述焊接部的缺陷回波。

Description

管体的超声波探伤装置和超声波探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通过超声波探伤高精度地检测在焊接钢管的焊接部产生的微小的缺陷的管体的超声波探伤装置和超声波探伤方法。
背景技术
在焊接钢管中焊接部的品质非常重要,在制造工序中一般通过超声波斜角探伤进行焊接部的在线探伤。该方法如下:使超声波相对于被检测件倾斜地入射,由缺陷反射的反射波检测被检测件的内外表面缺陷和内部缺陷。通常,例如在电焊钢管中适用由5MHz且具有45°折射角的超声波束进行的反射法,检测出mm级的大小的缺陷,例如熔化不良,熔蚀、由夹杂物引起的裂纹等缺陷。
另一方面,最近以来对焊接钢管的品质要求变得严格,要求检测比以往更小的缺陷。例如,在电焊钢管中冷接缺陷、微小穿透裂纹、在激光焊接钢管中气孔等中,上述缺陷的大小为数10μm-数100μm,非常微小。并且,产生位置是沿着焊接线从内表面至外表面的任意部位都有产生的可能性,因缺陷的位置不同,超声波束的入射点和回归点不同。由于上述影响,因而用以往实用的超声波探伤法不能检测的情况较多,要求能够精度更高地进行检测的技术。
作为检测焊接钢管的微小缺陷的方法,至今公开有如下现有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在斜角探伤中使用频率在8MHz以上的点聚焦型探头,提高相对于穿透裂纹的检测能力。并且,在专利文献2中,通过阵列探头形成焦点束而提高检测能力,利用扇形扫描仪对焊接部的内表面侧至外表面侧进行扫描而能够检测气孔。
并且,在专利文献3中,设超声波的频率为25MHz以上、500MHz以下,以入射角0°以上、20°以下从管外表面侧向焊接部入射,由此能够检测数μm以下的微细的FeO成群夹杂的冷接缺陷。并且,在专利文献4中,使用多个频率为20MHz-80MHz的点聚焦型探头,使聚焦位置距焊缝正上方成3mm以下间距地进行配置,由此能够检测出0.1mm以上的气孔。
其中,在“发明内容”中,由于引用下述专利文献5,从而在此一并记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0-20535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18344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昭61-11146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7-35729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4-274756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公开技术中,存在如下所述的问题。首先在专利文献1的方法中,由于聚焦的超声波的波束宽度狭窄,因而要毫无遗漏地对焊接部的深度方向(钢管的壁厚方向)进行探伤,需要很多通道,设备成本变高,此外钢管尺寸变化时的位置调整等非常麻烦。并且,在缺陷形状不是气孔而是如穿透裂纹或冷接一样以面状位于壁厚内部的情况下,反射波在与入射方向不同的方向行进,因而检测变得困难。
并且,在专利文献2的方法中,由于阵列探头1个即可,尺寸变换时的设定也可以通过电子方式进行,因而虽然没有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前者的问题,但关于后者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并且在缺陷形状如上所述为面状的情况下,例如在电焊钢管中由于在焊缝部作用有干扰,因而从焊缝正上方观察的缺陷的宽度为100μm以下,非常细小,即使在专利文献3和专利文献4的方法中,实际上来自缺陷的反射波非常弱而检测困难的情况较多。并且,由于表面回波附近的1~2mm左右因表面回波的反响成为失效带,因而在缺陷的位置位于外表面附近的情况下存在不能检测的问题。
由此,检测在焊接钢管的管轴方向的焊接部产生的数100μm程度以下的微小缺陷的技术,如果是以在线方式测定切出焊接部的试样的C扫描法就可以,但还未确立以不破坏且在线方式高精度、稳定地检测数100μm程度以下的缺陷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管体的超声波探伤装置和超声波探伤方法,第一目的在于能够从内表面至外表面毫无遗漏地检测出位于电焊钢管等焊接部的壁厚内部的数100μm以下的微小缺陷,第二目的在于进而在钢管的尺寸变换时也能够容易设定最佳条件。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具体提供如下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发明的一种管体的超声波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发射接收部,具有以相对于管体的管轴方向焊接部的焊接面和上述管体的内表面分别以33.2°至56.8°的范围内的角度入射的方式发射超声波的发射部、和接收相对于上述焊接面上的正反射方向向-12°至16°的范围内的方向反射的一部分或全部反射波的接收部,上述发射部和上述接收部由沿管体圆周方向配置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阵列探头上的不同的振子组构成;和
控制部,进行控制以在上述阵列探头上改变与上述发射部和上述接收部对应的振子组或改变上述阵列探头的角度,从而在上述管体的厚度方向上进行扫描,并且,控制各发射和接收中超声波相对于管体的入射角,以使向上述焊接面和上述内表面的入射角度和上述焊接面上的反射波的角度维持在发射和接收各自规定的范围内。
并且本发明的第二发明的管体的超声波探伤装置,在第一发明的管体的超声波探伤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通过使上述振子组中的各振子的发射时序或接收时序的至少一方偏离,控制向上述管体的入射角和焦点位置,以将向上述焊接面和上述内表面的入射角度和上述焊接面上的反射波的角度维持在上述各自规定的范围内。
并且本发明的第三发明的管体的超声波探伤装置,在第一发明的管体的超声波探伤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将发射侧的超声波或接收侧的超声波的至少一方相对于上述管体的入射角保持为一定。
并且本发明的第四发明的管体的超声波探伤装置,在第三发明的管体的超声波探伤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控制各振子的发射或接收的至少一方,以使超声波向上述管体的入射角为一定。
并且本发明的第五发明的管体的超声波探伤装置,在第四发明的管体的超声波探伤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管体的曲率使振子组中的各振子的发射时序或接收时序的至少一方偏离,由此控制向上述管体的入射角和焦点位置。
并且本发明的第六发明的管体的超声波探伤装置,在第三发明的管体的超声波探伤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阵列探头,沿着上述管体圆周方向具有曲率地配置振子组。
并且本发明的第七发明的管体的超声波探伤装置,在第一发明的管体的超声波探伤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发射部或接收部的至少一方,发射聚焦系数为5dB以上、50dB以下的超声波。
并且本发明的第八发明的管体的超声波探伤装置,在第一发明的管体的超声波探伤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阵列探头上,设有用于使发射波束和接收波束在管体的管轴方向上聚焦的声透镜,将该声透镜的焦点距离设定为越是靠近焊接部越短,越是远离焊接部越长。
并且本发明的第九发明的管体的超声波探伤装置,在第一发明的管体的超声波探伤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发射接收部由多个阵列探头形成,并且在各阵列探头上具有发射部和接收部。
并且本发明的第十发明的管体的超声波探伤装置,在第一发明的管体的超声波探伤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发射接收部的发射部和接收部由各自的阵列探头构成。
并且本发明的第十一发明的管体的超声波探伤装置,在第一发明的管体的超声波探伤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发射接收部的发射部和接收部由各自的阵列探头构成,上述控制部改变来自各阵列探头的发射波束和接收波束的偏向角。
并且本发明的第十二发明的管体的超声波探伤装置,在第一发明的管体的超声波探伤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改变各发射或接收的至少一方中超声波相对于上述管体的入射角和焦点位置,以使发射波束的扫描线和接收波束的扫描线在管体圆周方向的多个位置上交叉。
并且本发明的第十三发明的管体的超声波探伤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由发射部和接收部构成的管体的超声波探伤装置,上述发射部和接收部由沿管体圆周方向配置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阵列探头上的不同的振子组构成;
以相对于上述管体的管轴方向焊接部的焊接面和上述管体的内表面分别以33.2°至56.8°的范围内的角度入射的方式由上述发射部发射超声波,由上述接收部接收相对于上述焊接面上的正反射方向向-12°至16°的范围内的方向反射的一部分或全部反射波;
进行控制以在上述阵列探头上改变与上述发射部和上述接收部对应的振子组,或改变上述阵列探头的角度,从而在上述管体的厚度方向上进行扫描。
并且本发明的第十四发明的管体的超声波探伤方法,在第十三发明的管体的超声波探伤方法中,其特征在于,使上述振子组中的各振子的发射时序或接收时序的至少一方偏离,控制向上述管体的入射角和焦点位置。
并且本发明的第十五发明的管体的超声波探伤方法,在第十三发明的管体的超声波探伤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将发射侧的超声波或接收侧的超声波的至少一方相对于上述管体的入射角保持为一定。
并且本发明的第十六发明的管体的超声波探伤方法,在第十三发明的管体的超声波探伤方法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发射部或接收部的至少一方发射聚焦系数为5dB以上、50dB以下的超声波。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扫描的顺序例的图。
图3A和图3B是表示调查在本发明中必要的聚焦能力的实验例的图。
图4是表示扫描线和代表点的探伤条件计算结果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关于扫描线A计算延迟时间的结果和发射的原理的图。
图6是表示关于扫描线C计算延迟时间的结果和接收的原理的图。
图7是表示对焊接部进行探伤的结果(微小缺陷分布的一例)的图。
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图。
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图。
图10是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图。
图11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图。
图12是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图。
图13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图。
图14是说明赋予各振子的延迟时间的计算的图。
图15A和图15B是示意性地表示非串联结构和串联结构的比较的图。
图16A至图16E是表示采取非串联结构的以往方法和串联探伤法的比较例的图。
图17A至图17C是说明设在被检查管体上的钻孔的图。
图18A至图18C是说明缺陷的尺寸和反射定向性的关系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超声波探伤装置的功能构成例的图。
图20是表示频率和聚焦系数的关系的图。
图21A至图21C是说明平钢板中的波型变换损失的图。
图22A及图22B是说明钢管中的波型变换损失的图。
图23是表示管体中的传播路径例的图。
图24是说明反射特性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电焊焊接钢管的管轴方向焊接面上,由于其机械特性受到穿透裂纹等微小缺陷存在的影响较大,因而发明人进行了微小缺陷中的反射特性的分析、具有曲率的钢管中的复杂的传播路径的分析,开发出了即使是数100μm程度以下,根据情况即使是100μm程度以下的微小缺陷,也能够以不破坏且在线的方式进行检测的技术。
首先,调查穿透裂纹的缺陷特性,着眼于管圆周方向较薄,在与其管圆周方向垂直相交的管轴方向焊接面内具有宽广的平坦的形态,发现使超声波相对于焊接面入射,以正反射方向附近的角度检测其反射波的话,即使相对于100μm程度以下的微小缺陷也能够以高灵敏度检测出信号。因此,研究了一般不在钢管的超声波探伤中使用的发射、接收探头的串联化(使发射位置和接收位置不同),作出即使是这种串联化的探头,也可以通过利用阵列探头来以在线方式进行连续的探伤的发明。
但是,这样将发射振子和接收振子配置在不同位置(如果是阵列探头可以使使用的振子组不同)上的串联结构,如果是平钢板就能够容易适用,但不容易适用于具有曲率的钢管中。在本发明中,以通过串联结构高灵敏度地检测微小缺陷的技术作为目标,重要的是,不降低串联结构提高了的灵敏度而维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防止产生波型变换损失,所述波型变换损失是横波超声波在钢管的内外表面或缺陷反射时一部分变换为纵波而使超声波衰减的现象。
但是,将阵列探头直接配置在钢管的圆周方向时,如果阵列上的发射部的位置、超声波的钢管入射位置发生变化,相对于具有曲率的管体超声波的入射角也对应地发生变化。因此,折射率也变化,超声波在钢管内外表面、缺陷反射时的入射出射角度也变化,由此有根据条件而脱离不产生波型变换损失的理论范围的可能性。
在这里,不是入射角本身重要,而是对应于入射角的折射角的值本身重要,如果控制入射角就能够得到所希望的折射角。本发明中,即使在串联结构的超声波探伤装置的适用对象为管体的情况下,通过考虑其曲率而控制入射角,也可以使折射角收敛在不产生波型变换损失的理论范围。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对于具有曲率的管体应用串联化的阵列探头时追加进一步的办法。首先,由于普通阵列探头为直线状,并将其配置在圆周面上,因而在圆周方向上,阵列探头的振子组和管外表面的相对角度发生变化。即,为了对焊接部进行扫描,使构成发射部和接收部的振子组的阵列探头上的位置发生变化,移动时,使从振子组发射的发射波束和接收的接收波束的扫描线角度相对于阵列探头面以一定角度射出超声波时,在某次发射接收和另一发射接收中对管体的入射角发生变化。因此,设在管体内的其后的传播中超声波的折射角度、反射角度不同。即,因入射角条件不同,入射到管后的超声波的传播路径存在下述问题:管的内表面反射后在外表面反射而不是在焊接部反射,从管出射的超声波通过阵列探头的范围外的位置。
由此,在平钢板检查中的阵列探头的扫描技术中,在具有曲率的管体中,难以将发射部和接收部设定在阵列探头上的适当的位置上。发明人想到通过将发射侧或接收侧的至少任一方,优选的是双方入射角,通过扫描来保持一定角度,从而解决上述困难。由此,管体内部的折射角变得一定,即使是管体也能够通过几何学方式求出发射部和接收部的位置关系,能够将发射部和接收部设定在适当的位置上。另外,在后文中详细说明,作为使入射角一定的方法,控制构成发射部的振子组中的各振子的发射,或将直线阵列本身由管体和大致相同的区域构成即可。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发现了用于实现一定以上的高灵敏度化的聚焦条件。在不是串联结构的现有技术中,由于原来就存在干扰噪声,因而即使提高波束聚焦度,也不能充分确认聚焦效果。相对于此,在本发明中,通过串联结构接收焊接面上的正反射波来消除干扰噪声等的影响,因而能够确认充分发挥超声波束的聚焦效果。着眼于该聚焦效果的显著性,发明人发现即使是高度(管壁厚方向的尺寸)100μm左右的穿透裂纹,也可在现状的硬件限制的范围进行测定,并特别指定了其检测条件。该检测能力在本发明的高度数100μm左右以下的微小缺陷检测能力中也具有充分的检测能力,属于高性能。
首先,发明人进行了作为检测对象的缺陷的反射特性的调查,求出了用于检测微小缺陷的、超声波对缺陷的入射角及关于由缺陷反射的反射接收的超声波的反射角的最佳范围。详情记载如下:
(缺陷的反射特性的分析)
在本发明作为对象的电焊焊接钢管的焊接部上的穿透裂纹、冷接缺点等微小缺陷,由于对焊接部进行加压而制造焊接钢管,因而设想在钢管圆周方向被挤压而变薄,另一方面在钢管厚度(管径)方向和管轴方向,即管轴焊接面内伸缩,形成具有面积的平坦的形状。
理论上研究缺陷的大小和反射定向性的关系,得到图18所示的结果。图18所示的结果是如下求出的:如图24所示,将超声波从-45°方向入射,在频率10MHz(图18A)、15MHz(图18B)、20MHz(图18C)中,分别与管壁厚方向对应的(图24中为与横向对应的)缺陷尺寸0.1mm、0.2mm、0.4mm、0.8mm的条件下,理论上计算各反射角度的信号强度。另外,图18的纵轴将作为正反射角度的45°的信号强度作为基准值1,用标准化的相对值进行表示。在任意情况下,在入射超声波的-45°方向反射的反射波的信号强度非常低,正反射方向45°的大致0.2以下。可知在任意情况下作为正反射方向的45°方向最强。
在该计算条件下定向性最强的缺陷尺寸0.8mm的20MHz中,相对于正反射角度的信号强度,信号强度为成一半(在图18中值为0.5)的角度为40°~50°的范围。这样,定向性因缺陷尺寸而不同,因而通过要检测的缺陷的大小决定相对于接收波束的焊接部的入射角范围即可。例如,为了不降低灵敏度而检测更大的缺陷,相对于接收波束的焊接部的入射角优选接近45°的角度,例如为了将15MHz且0.8mm缺陷的信号强度降低抑制为一半,优选39°~52°以内的范围。相反,例如在仅将15MHz且0.4mm以下的较小缺陷作为对象的情况下优选33°~61°的范围。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对于缺陷上的超声波的反射信号,将正反射方向作为峰值而信号强度较高。最优选的是接收其正反射方向的超声波,但由于反射强度在50%就能够充分地进行检测,因而可知只要接收在与该范围对应的角度范围内反射的超声波即可。
从图18B所示的、频率15MHz且缺陷尺寸0.4mm的反射定向性的结果,由于反射强度成为峰值的50%以上的反射角度为33°~61°,因而将作为正反射角度的45°作为基准,-12°~+16°的范围为优选的范围。并且,以作为频率20MHz且缺陷尺寸0.8mm作为对象时,相对于正反射角度,-5°~+5°的范围为优选的范围。并且,上述例子以相对缺陷的入射角为45°表示反射角度特性,相反的反射角度为45°时的入射角特性也可得到相同的结果。并且,即使是45°以外的入射角度,只要是能够消除后文描述的波型变换损失的条件的入射角度范围,就可得到几乎相同的特性。
以下说明根据该缺陷的反射特性,对超声波传感器的结构进行研究的内容。
(串联结构)
根据如上所述的缺陷反射特性的见解,为了接收以缺陷处的正反射方向作为中心而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反射的超声波,优选将接收用超声波探头配置在与发射用超声波探头不同的位置上的所谓的串联配置的结构。但是,为了利用如专利文献1一样的点聚焦型探头在焊接部的管壁厚方向(管径方向)毫无遗漏地进行检查,需要配置多个探头。并且,为了检测更小的缺陷,需要用于将超声波束聚焦的大开口径化。作为装置结构在工程上和成本方面很难实现。
在本申请发明中,使用阵列探头构成串联结构。通过使用阵列探头,依次变更发射部的振子组和接收部的振子组和/或发射时折射角和接收时的折射角,由此能够使超声波束的聚焦位置从焊接部的管壁厚方向的内表面侧至外表面侧(或从外表面侧至内表面侧,方向可任意)扫描,能够没有失效带地从内表面侧至外表面侧进行探伤。并且,由于使用阵列探头,即使管尺寸发生变化,也能够容易地变更扫描范围和聚焦位置,事前的设定调整也变得非常简单。这样,以成为串联配置的方式选择阵列探头的振子,并且在厚度方向上实现无遗漏的检查。
另外,得到下述见解:该串联结构具有通过接收相对于正反射方向规定角度范围的反射波来提高灵敏度的优点,此外,如以下所述还有其他灵敏度提高效果,为了可靠地检测微小缺陷,需要形成串联结构。
图15是示意性地表示非串联结构和串联结构的比较的图。图15A用于表示使用阵列探头,利用设发射部和接收部相同的普通反射法对焊接部进行探伤的情况。超声波从阵列探头的振子组发出后在管外表面折射而进入管内部,到达焊接部。如果有缺陷反射,入射到经由与发射时相同的路径发射的振子组,接收。在这里,接收时,除了来自缺陷的反射波以外,阵列探头内部的反响、管外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引起的漫反射波、在管外表面反射的阵列探头及其保持部等中的反射波、管内表面的表面粗糙、焊道切削残余处的反射波朝向阵列探头。这样,在普通反射法的情况下,上述不需要的反射波即噪声与缺陷信号重叠而接收,因而进行信号灵敏度、S/N比不良状态的检测。并且,非常难以除去该噪声。
另一方面,在图15B表示将本发明的利用发射和接收设为利用另一振子组的串联结构的串联探伤法的情况。超声波从阵列探头的发射用振子组发出后在管外表面折射而进入管内部,到达焊接部。如果有缺陷则在那里反射,此时,在正反射方向上最强地进行,然后在管内表面反射后,到达管外表面,折射而入射到接收用的振子组,接收。由于经由这样的路径,因而阵列探头内部的反响、管外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引起的漫反射、在管外表面反射的阵列探头及其保持部等处反射、管内表面的表面粗糙、焊道切削残余处的反射,全部朝向发射用的振子组,但不到达接收用的振子组。即,由本发明的串联结构中的接收用振子组接收的信号中,超声波的漫反射引起的噪声回波不重叠,几乎不受到噪声的影响,能够得到相比图15A所示的普通反射法非常高的S/N,可得到采取正反射方向的反射波的效果和噪声减少的效果,可检测微小缺陷。
图16是比较用相同的探头进行不采取串联结构的发射接收的以往方法和本发明的串联探伤法的探伤结果的一例。
其中,在为了比较而使用的被检查管体上,设有如图17所示的3种钻孔。即,具体是在如图16E所示的、不同的管壁方向的3处,相对于由壁厚方向和管轴方向构成的面,在垂直相交的方向上开孔的φ1mm的钻孔(图17A)、在壁厚方向上以φ1.6mm贯通的钻孔(图17B)以及在管轴方向上以φ1.6mm贯通的钻孔(图17C)。
图16A为以往方法中的探伤图像数据,图16C为本发明中的探伤图像数据,为了说明探伤图像图16A、图16C的检测状况,图16B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6A的图,图16D是示意性地表示作为本发明中的探伤图像的图16C的图。其中,在图像数据图16A、图16C中,信号强度越高则显示得越白。
从该结果可知,在以往的反射法中,内表面侧表面粗糙度引起的噪声强烈发生,来自模拟微小缺陷的φ1mm钻孔前端(参照图17A)的回波隐藏在噪声里,其检测困难。特别是来自壁厚内部的反射变得非常弱,几乎检测不出。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中,内表面侧表面粗糙度引起的噪声变弱,能够不影响来自φ1mm钻孔前端的回波而还包含壁厚内部地清楚进行检测。
如上所述,可知串联结构与以往方法相比提高检测性能。但是,适用于具有曲率的管体时还存在若干困难。下面,对其解决对策进行说明。
(波型变换损失的研究)
如上所述发现可通过串联结构充分地达成高灵敏度化。但是,为了维持串联结构的高灵敏度化,必须要防止在超声波的钢管内部的传播过程中发生在管内表面、外表面、缺陷处反射时的“波型变换损失”引起的信号强度的衰减。波型变换损失是下述现象:入射到钢管的超声波虽然是横波超声波,但根据反射条件变换为纵波超声波,其结果,信号强度衰减,检测灵敏度降低。利用附图对该现象进行说明。
图21是说明平钢板中的波型变换损失的图。图21A表示平钢板的串联结构下的探伤(以下还记载为串联探伤)。相对于平钢板入射横波超声波,设其折射角为θ时,在平钢板中,对焊接面的入射角θa成为(90°-θ)。并且,对底面的入射角θb成为θ。在此得知,在钢中,横波超声波在焊接部、钢板底面等处反射时,以大约33°以下的入射角入射时,因反射中的波型变换损失在附图的点线方向上产生纵波超声波。例如,如图21A,θ较大(大约57°以上)时,θa变小(大约33°以下),因焊接部的反射发生波型变换,如图21B,θ较小(大约33°以下)时,虽然不会因焊接部的反射发生波型变换,但由于θb成为大约33°以下,因而发生波型变换。发生这种从横波至纵波的波型变换时,串联探伤方向的超声波强度变弱,其结果,检测灵敏度降低。将这样在反射时超声波从横波向纵波发生波型变换,横波超声波的强度衰减的现象称作波型变换损失。在这里,图21C用于表示反射时相对于其入射角的超声波在焊接面和内表面进行2次反射时的反射强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作为理论值,入射角在33.2°~56.8°的范围时,不发生波型变换损失。
另外,如果是平钢板,由于阵列探头面和平钢板上表面的相对角度不因场所变化而一定,因而即使在为了对焊接面扫描超声波束,使构成发射部和接收部的振子组移动的情况下,如果在任意位置,研究阵列探头面相对于平钢板上表面的相对角度和发射波束相对于探头面的角度,也能够容易地判断是否发生波型变换损失的折射角条件。
但是,通过图22说明钢管的串联探伤因曲率的影响而不像平钢板简单进行的情况。与上述平钢板相同地,设焊接面的角度为基准角度0°时,考虑超声波从阵列探头入射到钢管以成为折射角θ的情况。另外,设对钢管外表面的入射点(入射位置)为入射点中的外表面法线方向和焊接面所成的角成为θ1的位置。此时的对焊接面的入射角θa不成为(90°-θ),而成为(90°-θ-θ1)。同样,对底面的入射角θb不成为θ,而成为(θ+θ2)。
在该例子中,由于θ1<θ2,因而与平钢板相比,不发生波型变换损失的折射角的范围最大,仅θ2变窄。举出一例的话,在壁厚t/外径D=3.4%的钢管中,例如设折射角为大约45°,由于θ2为大约4°,因而与折射角对应时,不发生波型变换损失的折射角的范围变窄至37°~53°。另外,根据现实考虑的钢管的尺寸,θ2成为1.7°~11.25°左右的范围。另外,根据现实考虑的钢管的尺寸,θ2成为1.7°~11.25°左右的范围。另外,t/D从最小的值至t/D=5%左右,主要的钢管尺寸的大部分可覆盖,在t/D=5%时,θ2成为6.8°。这种情况下,折射角的范围成为40°~50°。
并且,在这里考虑阵列振子一般为直线状,钢管具有曲率时,如图22B所示,与平钢板的情况相同地从阵列振子以一定角度(在图中相对于探头面为90°)发射超声波束时,对钢管的入射角不是一定角度,因此折射角也不一定。为了进行串联探伤,设来自阵列振子的波束扫描宽度为壁厚的倍数,以之前的t/D=3.4%的钢管作为例子时,即使以折射角45°在中心配置探头,在扫描宽度内折射角也变化为31°~62°,超出不发生波型变换损失的范围。
因此,由于存在上述问题,因而考虑钢管的曲率,如果不控制波束以使折射角在一定范围,从而防止在焊接面和底面发生波型变换损失,就不能以高灵敏度对钢管进行串联探伤。关于对管体的焊接面和管体的内表面的入射角,考虑上述θ2而变换折射角时,在t/D为最小值时相对于入射角的理论值,折射角成为35°~55°的角度。
即,由于扫描超声波束而使测定位置移动时,使对钢管的超声波入射角(折射角)发生变化,因而不能容易地判断是否为发生波型变换损失的角度,该方法不能确立。
发明人实现了通过以下表示其一例的扫描线的决定方法设定入射角以防止发生波型变换损失。
下面关于将折射角度设定为不发生波型变换损失的折射角度范围的顺序进行说明。
1)决定折射角,确定阵列探头的位置和角度。
1)-1:考虑对焊接面的入射角θa,决定折射角θ。不发生波型变换损失的理论上的对焊接面的入射角为33.2°≤θa≤56.8°,如果在该范围内跨越管壁厚度方向的内表面及外表面对焊接面进行扫描时,对焊接面的入射角可以不一定,变化也没有关系。由此,在这里为了容易进行计算,以折射角θ为一定的例子进行表示。在这里,对焊接面的入射角度θa为θa=90°-θ-θ1,并且,θ1在0~θ2的范围内因焊接部壁厚方向位置而发生变化(例如,在内表面侧θ1=θ2,在外表面侧θ1=0)。例如,θ2=4°,折射角为45°时,θa=41°~45°。并且,如果设向焊接部的管壁厚中心附近入射时的折射角为47°,在焊接部的壁厚方向中心部θa大约为45°,在内外表面的扫描中,成为θa=43°~47°的范围。
1)-2:确定阵列探头的位置和角度,以使从位于阵列探头的中心的振子相对于该探头面以垂直方向发射的波束以规定的折射角度(例如45°),使横波超声波从钢管外表面侧入射,以规定的入射角(例如,在上述例子中为41°)入射到焊接面的内表面侧端(或外表面侧端)的位置。
2)决定从阵列探头的各振子发射接收的扫描线入射到管外表面上的位置。
2)-1:决定方法有多种,例如对于作为对象的振子(或振子之间的位置),在管外表面上进行扫描,计算出由振子位置、外表面扫描位置和外表面切线决定的折射角θ,决定θ成为又1)-1决定的值的外表面上的入射位置。具体来说,用直线连接各振子至外表面上的各点(例如,各点在外周上以等间隔或任意间隔配置)而确定扫描线,关于所述各扫描线计算折射角θ,选择θ与规定的折射角相同或成为最接近的值的扫描线,设为该扫描线的入射位置。
2)-2:通过几何学方法从振子位置、由上述2)-1决定的外表面上的入射位置和管形状(直径和厚度)求出管入射后的传播路径,算出对焊接面的入射位置。
3)由于在上述1)中,在阵列探头的中心定位,并且使折射角一定而进行上述处理,因而能够以阵列探头中心的扫描线作为基准对称地组合在焊接面上由2)-2求出的传播路径(扫描线)的途径(配对)。将该配对作为发射、接收的扫描线,作为发射部、接收部各自的中心振子(以该振子作为中心形成发射部、接收部的振子组)。另外,在振子组的数量为偶数的情况下,中心位置修正为振子的边界,进行上述处理。并且,在这里设折射角θ一定而进行计算,但也可以使对焊接面的入射角θa一定而进行计算,也可以使θ和θa同时变化。
在后文进行详细描述,对振子组进行适当控制或形成具有曲率的阵列探头,能够使入射角、折射角收敛在不发生波型变换损失的理论范围内。另外,适合横波中的探伤的折射角大致在30°~70°的范围内适用,但考虑横波在缺陷和内表面反射时的声压反射率的角度依赖性,更优选的是成为全反射的大致35°~55°的范围。并且,考虑稳定性而也可以是40°~50°的范围。并且,最优选的是,发射和接收的折射角相同,但由于缺陷的反射定向性广,因而在反射定向性的范围内即使不同也能够适用。
(入射角一定的控制)
在具有曲率的管体上应用串联化的阵列探头时,由于普通阵列探头为直线状且将其相对于圆周面配置,因而构成发射部和接收部的振子组的阵列上的位置变化时,在某个发射接收和另一发射接收中对管体的入射角发生变化。将该现象通过表示管体中的传播路径例的图23来表示。可知在粗线的波束中成立发射和接收,但除此以外的细线的波束,由于折射角不同,因而发射和接收的关系不成立。
即,即使发射部收纳在阵列探头内,接收部也位于阵列探头外的位置(附图的虚线表示),在阵列探头的范围内,不能将发射部和接收部的振子组配置成串联结构。发明人想到通过将发射侧或接收侧的至少任一方,优选的是双方入射角,通过扫描来保持一定角度。由此,由于钢管等的管体内部的折射角变得一定,因而几乎不发生如上所述的问题。例如,即使在使用与图23相同的阵列探头的图4的情况下,通过使折射角一定,全部发射部和接收部的组合收纳在阵列探头内。并且,折射角一定时,还具有例如钢管的外表面侧、内表面侧都为正圆时在几何学上容易求出发射和接收的位置关系的优点。并且,即使在钢管上存在壁厚的变化,内表面侧不是正圆的情况下,如果发射侧或接收侧的任意一方为一定的折射角,由于钢管的外表面侧为正圆,因而能够容易求出向焊接面入射而反射的路径,由此之前的路径还能够考虑内表面侧的形状而以理论方式或实验方式决定。
另外,使入射角一定的方法,可通过从阵列探头控制在发射部和接收部使用的振子组的各振子来实现。振子组的选择可通过上述方法进行,但与其他控制有关的详情在后文中描述。
并且,作为其他方法,可以将阵列探头本身构成为与管体成为大致相同曲率的形状,控制振子。
(超声波束的聚焦条件)
穿透裂纹等微小缺陷的高度小至数100μm以下,但可通过由聚焦使发射波束和接收灵敏度集中在缺陷上而提高反射强度。发明人利用(1)式表示的聚焦系数J,导出了可检测微小缺陷的条件。聚焦系数J是表示聚焦位置处的声压上升的值。
J = 20 log ( D 2 4 λF ) . . . . . ( 1 )
在这里,D为振子的开口宽度,F为焦点距离,λ为波长。其中,在式(1)中,焦点距离F和波长λ利用水中换算的值。
图3A和图3B是表示调查在本发明中必要的聚焦能力的实验例的图。在该实验中,对含微小穿透裂纹的电焊钢管焊接部,利用夹着焊缝部每2mm进行切片加工而得到的样品,使用具有各种聚焦系数的点聚焦探头使焦点对准焊缝部而对焊接部进行C扫描探伤。另外,在这里由C扫描的测定结果决定聚焦系数的范围,但由于具有即使是聚焦系数不同的方式的超声波探伤法,也作为能够进行等价评价的指标数值处理的优点,因而能够直接应用C扫描的结果。
图3A是从C扫描的结果求出聚焦系数和S/N的关系的结果,表示聚焦系数J越高,缺陷回波的S/N越好。对缺陷进行截面观察的结果,缺陷F的高度(钢管的径向中的大小)为大致100μm。
一般在在线探伤中最低需要S/N=6dB,优选需要10dB以上。因此,由该图可知,要检测出与缺陷F相同的缺陷或较小的缺陷,需要的聚焦系数为5dB以上,优选为10dB以上。
另外,根据上述图18所示的反射特性,由于在不是串联结构的现有技术中反射角度相当于-45°,因而只能得到串联结构的20%左右的反射强度。即,由于在现有技术中相对于串联结构灵敏度大约降低14dB,因而为了得到相等的S/N,聚焦系数至少需要20dB左右。并且,在现有技术中还考虑到不能避免干扰噪声,需要进一步提高聚焦系数。由此可知,组合本申请发明的串联结构和波束聚焦时更有效。
并且,同样求出超声波束直径和S/N的关系的结果即是图3B。从该图可知,必要的波束直径为0.7mm以下,优选为0.5mm以下。
另外,关于各自的聚焦系数的上限和波束直径的下限,在钢管的斜角探伤中,由于作为可实际实现的范围,频率上限的范围为20MHz~50MHz左右,开口宽度上限的范围为20mm~40mm左右,焦点距离下限的范围为20mm~40mm左右,因而在聚焦系数中为24dB~50dB,在波束直径中为30μm~0.32mm。另外,由于频率超过20MHz时,在钢中传播时超声波信号强度的衰减变大,因而如果设频率上限为20MHz,则聚焦系数的上限为40dB,超声波束直径的下限为74μm是优选范围。
例如,设水中距离为20mm,钢中的路程为38mm时,设焦点距离F为20mm+(38mm/水中声速1480m/s×钢中横波声速3230m/s)=103mm,频率为15MHz时,波长λ为1480m/s/15MHz=0.1mm,用于得到聚焦系数10dB的开口宽度D可由下述式(2)求出:
D = 10 J 20 · 4 λF . . . . . ( 2 )
从式(2)可求出开口宽度D为D=11.3mm。线性阵列探头的振子间距例如为0.5mm时,可求出振子组的振子数量为11.3/0.5≈22个。
虽然可如上所述地求出振子组的振子数量,但设其为一定值时,存在下述问题:由于越是靠近焊接部的一侧焦点距离变得越短,因而波束宽度变窄,需要微小的扫描间距,由于越是离焊接部远的一侧,焦点距离变得越长,因而聚焦能力变差。
因此优选的是,将发射用振子组和接收用振子组的振子数量设定为,越是靠近焊接部越少,离焊接部越远越多。这样一来,由于离焊接部越近的一侧同时激振时的开口宽度越变窄,因而即使焦点距离变短,超声波宽度也不会过度变窄,由于离焊接部越远的一侧同时激振时的开口宽度越变宽,因而即使焦点距离变长,也能够提高聚焦系数,不会发生检测能力的劣化。因此,由于能够使来自各振子组的聚焦特性统一为一定,因而从内表面侧至外表面侧以均匀的检测灵敏度进行探伤。
但是,由于聚焦系数包含焦点距离F和开口宽度D作为参数,因而聚焦系数被设定为一定或在规定范围内时,没有随着扫描的测定位置引起的灵敏度变化,能够与焦点距离对应而设定开口宽度。由此,通过使用聚焦系数,还具有与扫描位置的移动对应的计算变得非常容易的效果。
并且,在线性阵列探头中设有声透镜,设定声透镜的焦点距离越靠近焊接部越短,离焊接部越远越长时,在管轴方向上也可得到聚焦的发射波束和接收灵敏度,能够得到较高的检测能力。由于使用声透镜,因而焦点距离的变更仅通过变换透镜就能够容易实现,管尺寸变化时的设定调整也容易。
图20是表示频率和聚焦系数的关系的图。如图20所示,优选的是,频率越高则聚焦系数变得越高。但是,由于超过20MHz时在钢中传播时超声波信号强度的衰减变大,因而不优选过高。另一方面,由于频率太低时聚焦系数降低,因而不良。频率的下限,如果是聚焦系数为5dB以上的频率,则为5MHz。由上所述,作为频率的数值,优选5~25MHz,进而优选15~20MHz。
(应对焊缝偏离)
在钢管的探伤中,难以使阵列探头跟随焊缝而保持位置关系,容易产生一些焊缝偏离,发生该焊缝偏离时,发射的扫描线和接收的扫描线不会在焊接线上不相交。
相对于此,在置于设计上的标准位置上的管体的焊接部,由于设定上述发射用振子组和接收用振子组和/或发射时的折射角和接收时的折射角,以使发射波束的聚焦位置和接收波束的聚焦位置一致的条件作为中心,焊接部的上下(管体的径向)、左右(管体的圆周方向)的多点不同的位置成为发射波束和接收波束的至少一方的聚焦位置,因而即使焊缝位置偏离,任意扫描线的组合都在焊接线上相交,能够可靠地检测来自缺陷的反射波。
另外,本发明没有将测定对象限定于穿透裂纹,可应用于各种缺陷的检测中。例如还能够应用于多个穿透裂纹、冷接缺陷等微小的氧化物分散存在的方式。
实施例1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在附图中,1表示作为被检测体的钢管,2表示焊接部,3表示壁厚内部的缺陷,4表示用于传递超声波的水,5表示线性阵列探头,6表示发射用振子组,7表示接收用振子组,8表示发射波束,9表示从缺陷朝向接收用振子组的超声波的部分(下面,还称作接收波束)。并且,在发射波束8和接收波束9的中间引入的线表示各自的扫描线。
线性阵列探头5具有下述大小:从位于靠近焊接部2的一侧(图1中的左侧方向)的振子组发射的超声波从焊接部的钢管外表面直接入射,从位于远离焊接部的一侧的振子组发射的超声波从焊接部的钢管外表面在钢管内表面反射1次后入射。并且,相对于钢管的外周面具有入射角地配置,以使从中心垂直发射的发射波束以折射角45°的横波从钢管的外表面侧进入,入射到焊接部的钢管内表面侧的端部(称作0.5跳跃)。
来自发射用振子6的超声波束与钢管的外径对应地稍微偏向探头的中心轴侧,以形成折射角45°,并且设定各振子的延迟时间,以在横穿焊接部2的位置进行聚焦。同样,选择接收用振子组7,以使来自缺陷3的反射回波能够作为内表面侧的一次反射波而接收,使定向性与钢管的外径对应地稍微偏向阵列探头的中心轴侧,以使折射角成为45°,并且设定各振子的延迟时间,以在横穿焊接部2的位置进行聚焦。在这里,折射角不限于45°,可在能够进行横波中的探伤的大致30°~70°的范围内适用,但考虑横波在缺陷和内表面反射时的声压反射率的角度依赖性时,优选的是成为全反射的大致35°~55°的范围。并且,考虑稳定性而也可以是40°~50°的范围。
如上所述,由于发射波束和接收波束的振子组的位置、数量、折射角被设定为根据焊接部的位置聚焦,成为能够接收来自缺陷的反射波的位置关系,因而能够检测来自壁厚内部的微小缺陷的反射。
接着,在图2表示用于扫描从钢管内表面至外表面的焊接部的顺序的例子。首先,在表示扫描开始的步骤1中,利用线性阵列探头的中央附近的振子组,在焊接部的钢管内表面侧对合聚焦位置(焦点位置),通过0.5跳跃的反射法进行探伤。此时的发射和接收通过相同的振子组进行。接着,在步骤2中,通过使发射的振子组向焊接部一侧偏离,并且使接收的振子向远离焊接部的一侧偏离,将焦点位置设定在从焊接部的钢管内表面侧稍微靠上(钢管外表面侧),由串联探伤对焊接部的钢管内表面侧稍微靠上(钢管外表面侧)的壁厚内部进行探伤。
紧接着,在步骤3中使发射的振子组向焊接部一侧偏离,使接收的振子组向与焊接部相反的一侧偏离,使焊接部中的探伤位置向钢管外表面侧移动而进行探伤。在附图中虽然仅图示步骤2和3,但实际上考虑超声波的焦点尺寸(焦点位置中的波束尺寸),使超声波束的一部分重叠地决定振子组偏离的个数,以成为没有探伤的疏忽(遗漏)和不重复的有效的探伤。最后步骤4表示扫描的结束,利用远离焊接部的一侧的振子组,对焊接部的外表面侧,由1.0跳跃的反射法进行探伤。通过重复该步骤1至4,并且对钢管和线性阵列探头的相对位置在管轴方向上机械性地进行扫描,能够跨越焊接部的全长(钢管的外表面侧至内表面侧)进行探伤。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超声波探伤装置的功能构成例的图。在被检测体尺寸输入部,从操作员或过程控制计算机输入进行探伤的钢管的外径、壁厚的值。在阵列探头存储部,存储有阵列探头的频率、振子间距、振子数量。
在阵列发射规则计算部,根据钢管的尺寸和阵列探头的规格,计算发射用阵列探头的位置、发射用扫描线的数量、各扫描线的发射用波束的路径、各扫描线的发射用振子组的振子数量、发射用振子组的位置、焦点距离、偏向角,并对应每个扫描线计算各振子的延迟时间。将这样决定的上述各值在这里称作阵列发射规则。
在阵列接收规则计算部,与阵列发射规则计算部相同地,根据钢管的尺寸和阵列探头的规格,计算阵列探头的位置、接收用扫描线的数量、各扫描线的接收用波束的路径、各扫描线的接收用振子组的振子数量、接收用振子组的位置、焦点距离、偏向角,并对应每个扫描线计算各振子的延迟时间。将这样决定的上述各值在这里称作阵列接收规则。并且,根据由阵列发射规则计算部和阵列接收规则计算部计算出的波束的路径,决定缺陷检测用门位置后存储在门位置存储部中。
另外,在这里,阵列接收规则可以根据之前求出的阵列发射规则决定,也可以相反地先求出阵列接收规则后根据其决定阵列发射规则。这样决定的阵列发射规则和阵列接收规则分别存储在阵列发射规则存储部和阵列接收规则存储部中,用于以下的发射接收控制中。
在阵列发射部中,根据存储在阵列发射规则存储部中的阵列发射规则,选择发射用振子组,对各元件赋予延迟时间而产生发射脉冲。在阵列接收部中,根据存储在阵列接收规则存储部中的阵列接收规则,选择接收用振子组,对各元件赋予延迟时间而将信号相加,得到探伤波形。在门部中,读取存储在门位置存储部中的门位置的信号。
在缺陷判定部中,比较输入到判定阈值输入部的缺陷判定阈值和门内的信号强度,如果信号强度在阈值以上则判定为缺陷。由此结束1扫描线的探伤时,根据存储在阵列发射规则存储部中的阵列发射规则,选择下一个发射用振子组,以下与上述一样重复进行探伤。另外,关于缺陷的判定,也可以在信号强度在阈值以上的情况有多次时判定为缺陷。
以下说明利用该超声波探伤装置在焊接面的厚度方向上对束进行扫描用的振子组的控制顺序。具体而言,以如下的顺序决定发射/接收的振子组、振子的数量、偏向角、焦点距离即可。在这里,在发射部和接收部中使用的振子组的宽度由用于得到必要的灵敏度的聚焦系数求出,以使折射角变得一定的情况,适当参照图1或图4进行说明。其中,由于以下所示的a)、b)、g)的内容与上述1)、2)、3)对应,因而在这里简单进行说明。
a)确定线性阵列探头的位置,以从位于线性阵列探头中心的振子相对于该探头面垂直发射的波束以规定折射角度(例如,折射角45°)的横波进入钢管,入射到焊接部的钢管内表面侧或钢管外表面侧。
b)通过几何学方法决定入射点,以使来自各振子的入射到钢管外表面的入射角始终一定或在规定范围内,并且以折射角45°决定通过钢管内的线(扫描线)。在这里所称的各振子是与发射部的中心位置对应的振子,决定发射部的振子组和钢管外表面的入射点的位置关系。并且,与折射角对应地确定入射到钢管后的传播路径、即内表面处的反射点、外表面处的反射点、焊接面处的反射点。
c)从上述入射点和各振子的位置关系,计算各扫描线的偏向角。
d)计算各扫描线的水中距离和直到焊接部的钢中路程,用声速和水中距离换算而求出水中焦点距离F。
e)从式(2)计算各扫描线的开口宽度D,将该开口宽度D除以振子间距而进行四舍五入,由此求出各扫描线的振子组的振子数量n。在这里从(2)式求出开口宽度D是为了满足确保灵敏度所需的聚焦系数的值。
f)由各扫描线的振子位置和振子数量n,决定构成发射部的各振子组的位置。
g)由各扫描线在焊接部相交的位置关系,决定在探伤中使用的扫描线,并且决定与发射的振子组配对的接收的振子组。发射部和接收部的配对的选择,从相反方向传播,使在焊接部相交的扫描线彼此配对即可。并且,在相对于所要求的空间分解能力,重复焊接部的相同部位超出所需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间除。
h)关于在探伤中使用的全部扫描线,由于决定振子组的数量、焦点距离和偏向角,因而分别计算赋予各振子的延迟时间。关于该计算方法,利用由本发明人以前申请的专利文献5公开的公知技术即可。
以下参照图14和数式对计算的基本想法进行说明。首先,以振子组的中心位置作为坐标的原点,设焦点距离为F,偏向角为θ,如下所述地求出焦点位置的坐标{Xf、Yf}。
Xf=F·sinθ、Yf=-F·cosθ
接着设振子间距为P,振子组的振子数量为n(其中,n为偶数),求出各振子的坐标{Xp(i),Yp(i)}。
Xp(i)=-n·p/2-p/2+p·i、Yp(i)=0(i=1~n)
并且,如下所述地求出焦点位置和各振子组的距离Z(i)及其最大值Zm。
Z(i)=SQRT{(Xf-Xp(i))2+(Yf-Yp(i))2}(i=1~n)
Zm=max{Z(i)}(i=1~n)
最后,由下述式求出延迟时间Δt(i)。其中,C是声速。
Δt(i)=(Zm-Z(i))/C(i=1~n)
其中以上表示计算的基本想法,不一定要对于每个扫描线将振子组的中心位置作为坐标的原点。并且,振子数量n作为偶数进行了说明,也可以是奇数。在奇数的情况下,当然将上述式进行部分变更即可应用。在实际计算中,预先决定阵列探头的每个元件的坐标,根据焦点距离和偏向角求出焦点位置的坐标,求出上述焦点位置和各振子的距离Z(i)即可。
图4是表示这样决定的扫描线和该扫描线中的代表点的探伤条件计算结果的一例的图。表示对外径φ558.8mm、壁厚25.4mm的钢管,用超声波频率15MHz、振子的间隔为0.5mm间距、160个元件(振子)的线性阵列探头,以中心的水中距离20mm、折射角45°进行探伤的例子。在这里,对于振子编号,设靠近焊接部的一侧为1,远离的一侧的160。
以上,如图4的表,由于求出各振子位置中的焦点距离,因而根据该焦点距离,还求出用于在管轴方向上聚焦的声透镜的曲率。声透镜的曲率r可由广为知晓的式(3)进行计算。其中,C1表示声透镜的材料的声速,C2表示水的声速,F表示水中焦点距离。
r = ( 1 - C 2 C 1 ) · F . . . . . ( 3 )
其中,扫描线A用双点划线表示,扫描线B用虚线表示,扫描线C用单点划线表示,为了使附图容易读懂,扫描线A、B、C的线两侧表示为白色。并且,探头的黑色部分表示用于对各扫描线进行发射接收的振子组。
图5是表示关于图4所示的扫描线A计算延迟时间的结果和发射的原理的图。附图中,10是计算上述1)至8)的探伤条件计算部,11是根据其决定发射脉冲的发射时序的延迟时间设定部,12是脉冲发生器,13是线性阵列探头的各振子。附图中,表示下述情况:仅选择振子编号17至22,振子编号17最先被激振,慢慢地直到振子编号18~22具有时间延迟地被激振。由此,形成相当于扫描线A的发射波束。
图6是表示关于图4所示的扫描线C计算延迟时间的结果和接收的原理的图。附图中,13是线性阵列探头的各振子,14是接收放大器,15是延迟时间设定部,16是合成处理部,17是门评价部。附图中,表示下述情况:仅选择振子编号124至155,来自缺陷的回波最先入射到振子编号124,慢慢直到振子编号125~155具有时间延迟地接收,通过延迟时间设定部15修正时间延迟而使相位一致,由合成处理部16合成,回波由于聚焦效果而变大。
由此,进行相当于扫描线C的接收。然后,通过门评价部17,由发射部脉冲(图中的T脉冲)在设定为与波束路程的距离的时间区域(门)判定缺陷回波(图中的F回波)的有无,进行探伤。另外,关于延迟时间设定部15、合成处理部16、门评价部17,从接收放大器14出来后立即进行A/D变换,将信号存储到存储器后用软件进行处理也可以实施。
图7是表示通过这样决定的设定值,利用管轴方向的振子宽度为10mm的线性阵列探头和声透镜,在管轴方向上进行机械扫描的同时对焊接部进行探伤的结果(微小缺陷分布的一例)的图。能够用以往斜角探伤法难以检测的数100μm以下的对微小的缺陷,包含壁厚中央部而进行检测。
在本实施例中探伤条件的计算,如上述2)以后首先决定各扫描线的入射点后依次进行计算,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决定焦点位置后,关于各振子搜索性地求出到达该焦点位置的传播时间最短的路径。
实施例2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图,表示图2所示的步骤3中的探伤的设定和顺序。附图中,7’~7’”是接收用振子组,9’~9’”是接收波束,在该实施例中,从发射用振子组5发射发射波束6,首先由接收用振子组7’接收。接着,从发射用振子组5发射发射波束6,由接收用振子组7”接收。最后从发射用振子组5发射发射波束6,由接收用振子组7’”接收。由此一来,焊接部位置附图所示,即使不能特别指定焊接点的位置、定位精度变差、因存在振动等的原因而左右摆动,任意组合中扫描线都在焊接部相交,从而能够毫无遗漏地检测缺陷。
实施例3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进行说明。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图。在第三实施例中,在图2中的步骤1至4中对管圆周方向的某部分进行全壁厚探伤后,接着在步骤5至8中对其扫描位置前侧(图中右侧),进而在步骤9至12中对内侧(图中左侧)进行探伤。
这样一来,即使不能特别指定焊接点的位置、定位精度变差、因存在振动等的原因左右摆动,任意组合中扫描线都在焊接线相交,从而能够毫无遗漏地检测缺陷。在图9扫描线的交叉位置在管圆周方向上为3个,但不限于此。作为使扫描线的交叉位置偏离的方法,可通过使发射或接收的振子组的位置偏离或使偏向角变化等方法来实现。
实施例4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进行说明。在第一实施例中,用1个阵列探头对焊接面厚度方向(管径方向)全部区域进行了扫描,在第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在1个阵列探头中,在圆周方向上配置多个具有发射部和接收部的阵列探头,对焊接面厚度方向(管径方向)进行分割,用各阵列探头进行扫描。
在该例子中,利用两个阵列探头,在图中左侧的阵列探头中从内表面至壁厚中央部进行探伤,在右侧的阵列探头中从壁厚中央部至外表面进行探伤。如果如图2所示的1个阵列探头要对内表面至外表面进行探伤,特别是在厚壁钢材中阵列探头的长度变长。由此,由于在发射用或接收用振子组到达阵列探头的端部的情况下偏向角变大,因而产生如灵敏度降低的问题。
相对于此,本实施例中,由于利用多个阵列探头对壁厚方向进行分割而覆盖,因而阵列探头的长度不变长,偏向角不怎么变大就能够抑制灵敏度降低。例如,在对22”且厚度为25mm的钢管以第一实施例进行探伤的情况下,作为阵列探头的长度需要88mm,振子组设定在最端部时的偏向角为±5.9°。
在这里,例如设阵列探头的1个元件的宽度为0.95mm,频率为10MHz时,偏向引起的灵敏度降低为17.4dB。即使增加接收增益而对其补偿灵敏度,由于同时还增加电噪声,因而也不能增大S/N。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阵列探头的长度为60mm即可,最端部的振子组中的偏向角成为±3.4°,灵敏度降低为5dB即可。如果是这种程度,即使增加增益而修正灵敏度,电噪声的增大较小也可以。
实施例5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进行说明。第一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在1个阵列探头中具有发射部和接收部,在第五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其结构为区分仅用作发射用的阵列探头和仅用作接收用的阵列探头,配置多个阵列探头。这样一来,由于能够使用对各发射接收最适合的阵列探头,因而提高灵敏度。并且,由于能够最适合地设定相对于各钢管的角度,因而偏向角变小,可抑制灵敏度降低。
实施例6
直到第五实施例都使用阵列探头的一部分振子组作为发射部和接收部,使发射部和接收部移动的同时对焊接面进行操作,但在第六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区分发射用阵列探头和接收用阵列探头,配置多个阵列探头,由阵列探头的全部振子组进行发射接收。焊接面的扫描的方法中,为了设定发射波束和接收波束的交叉位置,改变偏向角。这样一来,由于能够将阵列探头的全部元件作为振子组来使用,因而开口变大,能够增大聚焦系数。在此,在固定阵列探头的位置的情况下,由于相对于焊接线,发射波束和接收波束不形成正反射的关系,因而改变偏向角的同时,机械性地使发射用阵列探头或接收用阵列探头的位置移动,以使发射波束和接收波束在焊接线成为正反射的关系即可。
实施例7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进行说明。在第七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设阵列探头为与管的曲率一致的形状。这样一来,与实施例1至6不同,即使发射接收的入射位置发生变化,也能够不进行如线性阵列探头那样的复杂的偏向角的运算处理而容易使偏向角和折射角一定地进行扫描,能够抑制灵敏度不均匀。
另外,实施例4至7的结构不限于单独使用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将焊接面分割为内表面侧和外表面侧,设内表面侧为实施例4的结构,设外表面侧为实施例5的结构而进行组合,如实施例7一样进行适当组合,构成为在具有管的曲率的阵列探头中组合折射角度、延迟时间、控制的结构等。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对位于电焊钢管等焊接部的壁厚内部的数100μm以下的微小的缺陷,从内表面至外表面毫无遗漏地进行检测,因而能够改善焊接工艺以防止对焊接钢管的焊接部的机械特性产生影响的微小缺陷发生,能够在制造工序中进行挑选以不漏过缺陷,能够极大提高焊接钢管的品质,可在比以往更为苛刻的使用条件下使用。

Claims (16)

1.一种管体的超声波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射接收部,具有以相对于管体的管轴方向焊接部的焊接面和所述管体的内表面分别以33.2°至56.8°的范围内的角度入射的方式发射超声波的发射部、和接收相对于所述焊接面上的正反射方向向-12°至16°的范围内的方向反射的一部分或全部反射波的接收部,所述发射部和所述接收部由沿管体圆周方向配置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阵列探头上的不同的振子组构成;和
控制部,进行控制以在所述阵列探头上改变与所述发射部和所述接收部对应的振子组或改变所述阵列探头的角度,从而在所述管体的厚度方向上进行扫描,并且,控制各发射和接收中超声波相对于管体的入射角,以使向所述焊接面和所述内表面的入射角度和所述焊接面上的反射波的角度维持在发射和接收各自规定的范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体的超声波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通过使所述振子组中的各振子的发射时序或接收时序的至少一方偏离,控制向所述管体的入射角和焦点位置,以将向所述焊接面和所述内表面的入射角度和所述焊接面上的反射波的角度维持在所述各自规定的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体的超声波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发射侧的超声波或接收侧的超声波的至少一方相对于所述管体的入射角保持为一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体的超声波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控制各振子的发射或接收的至少一方,以使超声波向所述管体的入射角为一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体的超声波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管体的曲率使振子组中的各振子的发射时序或接收时序的至少一方偏离,由此控制向所述管体的入射角和焦点位置。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体的超声波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探头,沿着所述管体圆周方向具有曲率地配置振子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体的超声波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部或接收部的至少一方,发射聚焦系数为5dB以上、50dB以下的超声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体的超声波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阵列探头上,设有用于使发射波束和接收波束在管体的管轴方向上聚焦的声透镜,将该声透镜的焦点距离设定为越是靠近焊接部越短,越是远离焊接部越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体的超声波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接收部由多个阵列探头形成,并且在各阵列探头上具有发射部和接收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体的超声波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接收部的发射部和接收部由各自的阵列探头构成。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体的超声波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接收部的发射部和接收部由各自的阵列探头构成,所述控制部改变来自各阵列探头的发射波束和接收波束的偏向角。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体的超声波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改变各发射或接收的至少一方中超声波相对于所述管体的入射角和焦点位置,以使发射波束的扫描线和接收波束的扫描线在管体圆周方向的多个位置上交叉。
13.一种管体的超声波探伤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由发射部和接收部构成的管体的超声波探伤装置,所述发射部和接收部由沿管体圆周方向配置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阵列探头上的不同的振子组构成;
以相对于所述管体的管轴方向焊接部的焊接面和所述管体的内表面分别以33.2°至56.8°的范围内的角度入射的方式由所述发射部发射超声波,由所述接收部接收相对于所述焊接面上的正反射方向向-12°至16°的范围内的方向反射的一部分或全部反射波;
进行控制以在所述阵列探头上改变与所述发射部和所述接收部对应的振子组,或改变所述阵列探头的角度,从而在所述管体的厚度方向上进行扫描。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管体的超声波探伤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振子组中的各振子的发射时序或接收时序的至少一方偏离,控制向所述管体的入射角和焦点位置。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管体的超声波探伤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发射侧的超声波或接收侧的超声波的至少一方相对于所述管体的入射角保持为一定。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管体的超声波探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部或接收部的至少一方发射聚焦系数为5dB以上、50dB以下的超声波。
CN2006800408480A 2005-11-21 2006-11-21 管体的超声波探伤装置和超声波探伤方法 Active CN1013004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35184 2005-11-21
JP335184/2005 2005-11-21
JP2006312782A JP4544240B2 (ja) 2005-11-21 2006-11-20 管体の超音波探傷装置および超音波探傷方法
JP312782/2006 2006-11-20
PCT/JP2006/323636 WO2007058391A1 (ja) 2005-11-21 2006-11-21 管体の超音波探傷装置および超音波探傷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00484A true CN101300484A (zh) 2008-11-05
CN101300484B CN101300484B (zh) 2011-07-13

Family

ID=38048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408480A Active CN101300484B (zh) 2005-11-21 2006-11-21 管体的超声波探伤装置和超声波探伤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779694B2 (zh)
EP (1) EP1953544B1 (zh)
JP (1) JP4544240B2 (zh)
KR (1) KR101004267B1 (zh)
CN (1) CN101300484B (zh)
CA (1) CA2626026C (zh)
WO (1) WO2007058391A1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2771B (zh) * 2009-04-01 2012-03-07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钢结构贴角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
CN102818844A (zh) * 2012-07-25 2012-12-12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螺旋焊缝钢管管体缺陷的横波探测方法及其探伤装置
CN103226131A (zh) * 2012-01-26 2013-07-31 奥林巴斯Ndt公司 用于检查螺旋埋弧焊管(hsaw)的相控阵列系统和方法
CN104350381A (zh) * 2012-07-04 2015-02-11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缺陷检测装置、缺陷检测方法、程序以及存储介质
CN104471386A (zh) * 2012-07-17 2015-03-25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超声波计测方法以及超声波计测装置
CN105319267A (zh) * 2014-07-28 2016-02-10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消除钢管超声波探伤机组探伤误报的方法
CN107002194A (zh) * 2014-11-27 2017-08-01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电阻焊钢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09854860A (zh) * 2018-12-10 2019-06-07 绍兴上虞复旦协创绿色照明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管道探测机器人
CN110268259A (zh) * 2017-03-29 2019-09-20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缺陷检测装置、缺陷检测方法以及程序
CN111373254A (zh) * 2017-12-12 2020-07-03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缺陷检测装置、缺陷检测方法以及程序
CN111999392A (zh) * 2020-07-22 2020-11-27 清华大学 海底管道超声导波全向聚焦声透镜柔性换能器及检测方法
CN112462205A (zh) * 2020-10-23 2021-03-09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局部放电检测装置和方法
CN114001685A (zh) * 2021-11-16 2022-02-01 北京千河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超声波的分层厚度及表面烧蚀后退量的无损测量方法
CN115684367A (zh) * 2022-12-28 2023-02-03 中兴海陆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交叉式爬波探头设计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93668A1 (de) * 2005-01-27 2006-08-23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m Ermitteln von Defekten an einem Bauelement einer Turbine
DE102006027956A1 (de) * 2006-06-14 2007-12-20 Ge Inspection Technologies Gmbh Ultraschall-Prüfgerät mit Array-Prüfköpfen
US8446893B2 (en) * 2006-12-21 2013-05-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nhanced coexistence beacon protocol (ECBP) for precise intercell synchronization of overlapping wireless base stations
WO2008099943A1 (ja) 2007-02-13 2008-08-21 Jfe Steel Corporation 電縫鋼管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装置
JP4910768B2 (ja) * 2007-02-28 2012-04-04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超音波探傷の校正方法及び管体の品質管理方法及び製造方法
JP4910769B2 (ja) * 2007-02-28 2012-04-04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管体の品質管理方法及び製造方法
JP4910770B2 (ja) * 2007-02-28 2012-04-04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管体の超音波探傷装置および超音波探傷方法
JP5003275B2 (ja) * 2007-05-17 2012-08-15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管体の超音波探傷装置及び超音波探傷方法
JP4909916B2 (ja) * 2008-01-24 2012-04-04 株式会社日立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アンド・サービス 超音波探傷装置
JP5456259B2 (ja) * 2008-01-30 2014-03-26 日野自動車株式会社 溶接検査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1836110B (zh) * 2008-03-31 2013-05-01 日本克劳特克雷默尔株式会社 超声波探伤方法及其装置
DE102008002450B4 (de) * 2008-04-11 2022-06-23 Waygate Technologies Usa, Lp Verfahren für die zerstörungsfreie Prüfung eines Prüflings mittels Ultraschall sowie Vorrichtung hierzu
US7966882B2 (en) 2008-04-23 2011-06-28 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 Self-calibrating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density and velocity of sound from two reflections of ultrasound at a solid-liquid interface
GB0807955D0 (en) * 2008-05-01 2008-06-11 Airbus Uk Ltd Ultrasound insp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JP5344492B2 (ja) * 2008-07-18 2013-11-20 国立大学法人東北大学 構造物欠陥の映像化方法、構造物欠陥の映像化装置、気泡の映像化方法および気泡や病変部の映像化装置
JP5699695B2 (ja) * 2010-03-29 2015-04-15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電縫管のシーム検出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01886542B (zh) * 2010-07-06 2011-09-07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油管柱螺纹及密封面损伤声学检测方法和检测装置
JP5731765B2 (ja) * 2010-07-12 2015-06-10 株式会社東芝 超音波探傷装置および超音波探傷方法
CN101982287B (zh) * 2010-10-09 2011-09-28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核岛主管道自动焊接方法
CA2806482A1 (en) * 2011-02-03 2012-08-09 Absolute Nde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for ultrasonic inspection of welds
US9063059B2 (en) 2011-05-10 2015-06-23 Edison Welding Institute, Inc. Three-dimensional matrix phased array spot weld inspection system
US8770029B2 (en) * 2011-10-04 2014-07-0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ltrasonic testing
KR101308071B1 (ko) 2012-01-04 2013-09-12 한국표준과학연구원 곡률 쐐기를 가지는 위상배열 초음파 탐촉자의 빔 집속점 보정 방법
JP5916864B2 (ja) * 2012-07-31 2016-05-11 株式会社Ihiインフラシステム 未溶着量の測定方法及び超音波探傷装置
KR101291619B1 (ko) * 2013-05-02 2013-08-01 한국기계연구원 박판 접합부 진단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박판 접합부의 결함 진단 방법
DE102013211304A1 (de) * 2013-06-17 2014-12-18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Phasengesteuerter Gruppenschwinger zur verbesserten Ultraschallprüfung
WO2015200457A1 (en) * 2014-06-24 2015-12-30 Qi2 Elements, Llc Beam forming and steering of helical guided waves in pipe-like and plate-like structures
US10921291B2 (en) 2015-02-17 2021-02-16 Baker Hughes Oilfield Operations Llc Method for inspecting a weld seam
JP6368660B2 (ja) * 2015-02-27 2018-08-01 日立Geニュークリア・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超音波検査方法及び超音波検査装置
FR3035717B1 (fr) * 2015-04-28 2017-05-26 Areva Np Ensemble de controle de soudures par ultrasons
JP6685683B2 (ja) * 2015-09-24 2020-04-22 Ntn株式会社 等速自在継手の外側継手部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溶接部の超音波探傷検査方法
JP6728737B2 (ja) 2016-02-10 2020-07-22 株式会社Ihi 超音波探傷装置、および、超音波探傷方法
WO2017158578A1 (en) * 2016-03-18 2017-09-21 Invert Robotics Limited Surface wave detection of surface defects
JP6973713B2 (ja) * 2016-09-06 2021-12-01 国立大学法人東北大学 探傷装置
JP6870980B2 (ja) * 2016-12-19 2021-05-12 株式会社東芝 超音波検査装置および超音波検査方法および接合ブロック材の製造方法
US10274462B2 (en) 2017-04-20 2019-04-30 Savannah River Nuclear Solutions, Llc Device for measuring material deterioration in equipment
CN107490626B (zh) * 2017-06-19 2023-04-11 西安交通大学 阵列式超声波探头组合系统、组合方法及其检测方法
JP6989416B2 (ja) * 2017-08-25 2022-01-05 株式会社東芝 リニアスキャン超音波探傷装置およびリニアスキャン超音波探傷方法
US11402353B2 (en) * 2019-01-21 2022-08-02 The Boeing Company Imaging beam adjustments on a non-destructive inspection sensor situated on a robotic effector to accommodate in situ conditions
CN110618201B (zh) * 2019-09-05 2022-04-26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探伤设备的性能评价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230211570A1 (en) * 2022-01-05 2023-07-06 The Boeing Company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nspecting bonded structures
CN115950956B (zh) * 2023-03-15 2023-05-30 天津大学 一种超声波探伤装置、方法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02453A (en) * 1963-04-15 1967-02-07 American Mach & Foundry Method of inspection utilizing ultrasonic energy
FR2093406A5 (zh) * 1970-06-12 1972-01-28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US4088029A (en) * 1972-07-14 1978-05-09 Kabushikikaisha Tokyo Keiki Ultrasonic flaw detector
JPS5243597B2 (zh) * 1972-10-24 1977-10-31
US3868847A (en) * 1972-12-04 1975-03-04 Walter A Gunkel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inspecting elongated welds
US4160386A (en) * 1977-06-09 1979-07-10 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Ultrasonic inspection system inclu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cking and recording the location of an inspection probe
US4270389A (en) * 1977-11-07 1981-06-02 Sumitomo Metal Industries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automatic ultrasonic flaw detection
US4193306A (en) * 1978-10-19 1980-03-18 Magnaflux Corporation Ultrasonic testing system
NL7904973A (nl) * 1979-06-26 1980-12-30 Roentgen Tech Dienst Bv Stelsel voor het met ultrasone golven onderzoeken van lasverbindingen in pijpen.
JPS5667750A (en) * 1979-11-08 1981-06-08 Kawasaki Steel Corp Automatic ultrasonic flaw detecting method
JPS56143951A (en) * 1980-04-10 1981-11-10 Nisshin Steel Co Ltd Ultrasonic flaw detection for austenite alloy steel welded steel pipe
ATE27063T1 (de) * 1981-09-10 1987-05-15 Hoesch Ag Messverfahren zur fehlerbestimmung in schweissnaehten.
US4480475A (en) * 1983-01-28 1984-11-06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Real-time ultrasonic weld inspection method
JPS60205356A (ja) 1984-03-30 1985-10-16 Sumitomo Metal Ind Ltd 鋼管溶接部の超音波探傷方法
US4742713A (en) * 1984-06-01 1988-05-10 Omron Tateisi Electronics Co. Ultrasonic flaw detecting system
JPS61111461A (ja) 1984-11-06 1986-05-29 Nippon Steel Corp 電縫管溶接部の超音波探傷方法
JPS62108865U (zh) * 1985-12-26 1987-07-11
IT209828Z2 (it) * 1987-01-02 1988-11-04 Mauri Giovanni Catena portacavi a sviluppo curvilineo.!
DE3789869T2 (de) * 1987-06-08 1994-12-22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Verfahren zur messung der tiefe von oberflächenunebenheitsfehlern eines festen materials unter verwendung von ultraschallwellen.
JP2501488B2 (ja) 1991-03-01 1996-05-29 日本鋼管株式会社 管体の超音波探傷法
DE4109625A1 (de) * 1991-03-23 1992-09-24 Krautkraemer Gmbh Ultraschall-messverfahren fuer den wanddickenverlauf einer schweissnaht eines rohres
JP2682390B2 (ja) 1993-07-22 1997-11-26 住友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溶接部の超音波探傷装置
AU2241695A (en) * 1994-07-18 1996-02-16 Babcock & Wilcox Co., The Sensor transport system for flash butt welder
GB9620229D0 (en) * 1996-09-27 1996-11-13 Graphers Systems Lt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spot welds
JPH11183446A (ja) * 1997-12-25 1999-07-09 Nkk Corp 溶接部の超音波探傷方法および装置
US6125705A (en) * 1998-04-23 2000-10-03 Bechtel Bwxt Idaho, Llc Apparatus for the concurrent ultrasonic inspection of partially completed welds
US6365873B1 (en) * 1999-06-01 2002-04-02 Bechtel Bwxt Idaho, Llc Apparatus for the concurrent inspection of partially completed welds
US6684706B2 (en) * 2000-11-29 2004-02-03 Cooper Cameron Corporation Ultrasonic testing system
US6848312B2 (en) * 2002-02-18 2005-02-01 The Boeing Company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inspection of joints in a composite structure
MY137246A (en) * 2002-04-30 2009-01-30 Jfe Steel Corp Method and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bead cutting shape of electric welded tube
JP3868847B2 (ja) * 2002-05-15 2007-01-17 東罐興業株式会社 リンゴの内部品質検査方法
KR101004123B1 (ko) * 2002-10-31 2010-12-27 히타치 지이 뉴클리어 에너지 가부시키가이샤 초음파의 송수신 어레이센서 및 초음파 탐상장치와 초음파탐상방법
JP3723555B2 (ja) * 2003-05-09 2005-12-07 川田工業株式会社 溶接部の超音波検査方法
US7263888B2 (en) * 2003-10-16 2007-09-0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Two dimensional phased arrays for volumetric ultrasonic inspection and methods of use
NL1024726C2 (nl) * 2003-11-06 2005-05-09 Roentgen Tech Dienst Bv Werkwijze voor het controleren van een las tussen twee metalen pijpleidingen.
US6993971B2 (en) * 2003-12-12 2006-02-07 The Boeing Company Ultrasonic inspection device for inspecting components at preset angles
CN101460838B (zh) * 2006-04-05 2012-01-25 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 超声波探头、超声波探伤方法及超声波探伤装置
DE102006020352A1 (de) * 2006-04-28 2007-10-31 Intelligendt Systems & Services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m Prüfen einer an der Innenoberfläche eines Reaktordruckbehälters befindlichen Schweißnaht
JP4096014B2 (ja) * 2006-08-08 2008-06-04 日立Geニュークリア・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原子炉圧力容器の超音波検査方法及び装置

Cited B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2771B (zh) * 2009-04-01 2012-03-07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钢结构贴角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
US9032802B2 (en) 2012-01-26 2015-05-19 Olympus Ndt Phased array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specting helical submerged arcs weld (HSAW)
CN103226131A (zh) * 2012-01-26 2013-07-31 奥林巴斯Ndt公司 用于检查螺旋埋弧焊管(hsaw)的相控阵列系统和方法
CN103226131B (zh) * 2012-01-26 2015-09-02 奥林巴斯Ndt公司 用于检查螺旋埋弧焊管(hsaw)的相控阵列系统和方法
CN104350381A (zh) * 2012-07-04 2015-02-11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缺陷检测装置、缺陷检测方法、程序以及存储介质
CN104350381B (zh) * 2012-07-04 2017-06-23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缺陷检测装置、缺陷检测方法
CN104471386A (zh) * 2012-07-17 2015-03-25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超声波计测方法以及超声波计测装置
US9683838B2 (en) 2012-07-17 2017-06-20 Jfe Steel Corporation Ultrasonic measurement method and ultrasonic measurement apparatus
CN102818844B (zh) * 2012-07-25 2014-11-26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螺旋焊缝钢管管体缺陷的横波探测方法及其探伤装置
CN102818844A (zh) * 2012-07-25 2012-12-12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螺旋焊缝钢管管体缺陷的横波探测方法及其探伤装置
CN105319267A (zh) * 2014-07-28 2016-02-10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消除钢管超声波探伤机组探伤误报的方法
CN107002194A (zh) * 2014-11-27 2017-08-01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电阻焊钢管及其制造方法
US10584405B2 (en) 2014-11-27 2020-03-10 Jfe Steel Corporation Electric resistance welded steel pip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N110268259A (zh) * 2017-03-29 2019-09-20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缺陷检测装置、缺陷检测方法以及程序
CN111373254B (zh) * 2017-12-12 2023-05-09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缺陷检测装置、缺陷检测方法以及程序
CN111373254A (zh) * 2017-12-12 2020-07-03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缺陷检测装置、缺陷检测方法以及程序
CN109854860A (zh) * 2018-12-10 2019-06-07 绍兴上虞复旦协创绿色照明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管道探测机器人
CN111999392B (zh) * 2020-07-22 2021-10-22 清华大学 海底管道超声导波全向聚焦声透镜柔性换能器及检测方法
CN111999392A (zh) * 2020-07-22 2020-11-27 清华大学 海底管道超声导波全向聚焦声透镜柔性换能器及检测方法
CN112462205A (zh) * 2020-10-23 2021-03-09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局部放电检测装置和方法
CN114001685A (zh) * 2021-11-16 2022-02-01 北京千河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超声波的分层厚度及表面烧蚀后退量的无损测量方法
CN114001685B (zh) * 2021-11-16 2023-11-21 北京千河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超声波的分层厚度及表面烧蚀后退量的无损测量方法
CN115684367A (zh) * 2022-12-28 2023-02-03 中兴海陆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交叉式爬波探头设计方法
CN115684367B (zh) * 2022-12-28 2023-11-10 中兴海陆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交叉式爬波探头设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544240B2 (ja) 2010-09-15
KR101004267B1 (ko) 2011-01-03
CA2626026A1 (en) 2007-05-24
CA2626026C (en) 2016-06-28
JP2007163470A (ja) 2007-06-28
US20090151457A1 (en) 2009-06-18
EP1953544A4 (en) 2014-07-02
US7779694B2 (en) 2010-08-24
EP1953544B1 (en) 2018-07-18
EP1953544A1 (en) 2008-08-06
CN101300484B (zh) 2011-07-13
KR20080066739A (ko) 2008-07-16
WO2007058391A1 (ja) 2007-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00484B (zh) 管体的超声波探伤装置和超声波探伤方法
CN101627303B (zh) 管体的超声波探伤装置和超声波探伤方法
EP2124046B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quality of tubular body and tubular body manufacturing method
EP1927856B1 (en) Ultrasonic inspection method
KR100885832B1 (ko) 초음파에 의한 스폿 용접부의 평가 방법 및 장치
US7168322B2 (en) Method for ultrasonic control of weld joints
JP5003275B2 (ja) 管体の超音波探傷装置及び超音波探傷方法
US9816964B1 (en) Ultrasonic method and device for volumetric examination of aluminothermic rail welds
US20090114021A1 (en) Ultrasonic insp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lastics walls
CN105021142A (zh) 一种激光搭接焊缝宽度的测量方法和所用装置
JP5115024B2 (ja) 超音波斜角探傷装置のカップリングチェック方法
JPS6356946B2 (zh)
JP2552178B2 (ja) 鋼管溶接部の超音波探傷方法
JPS62192655A (ja) 超音波探傷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