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99491B -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99491B
CN101299491B CN2008100852538A CN200810085253A CN101299491B CN 101299491 B CN101299491 B CN 101299491B CN 2008100852538 A CN2008100852538 A CN 2008100852538A CN 200810085253 A CN200810085253 A CN 200810085253A CN 101299491 B CN101299491 B CN 1012994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detection component
short circuit
connector
detecting lo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8525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99491A (zh
Inventor
大原耕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994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94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994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949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1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correct or full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 H01R13/70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operated by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dual-continuity coupling part
    • H01R13/7031Shorting, shunting or bussing of different terminals interrupted or effected on 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 e.g. for ESD protection, line continuity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机械探测是否已经释放一对端子接头的短接状态。用于短接数对端子接头(20)的短接端子(80)容纳在阴性外壳(10)中,并且用于释放这数对端子接头(20)的短接状态的释放部分(34)设置在阳性外壳(30)中。而且,探测构件(50)安装在阴性外壳(10)中,从而可在等待位置和探测位置之间移动。在释放部分(34)释放这数对端子接头(20)的短接状态之后,允许该探测构件(50)从等待位置移动到探测位置,同时与释放部分(34)的操作相关联。

Description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有短接端子的连接器,相应连接器组件和连接或组装它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机动车的气囊电路中使用的连接器中,为了防止当出于进行维护或其他原因而打开电路时气囊意外工作,构成该电路的一对端子接头由短接端子短接,从而在两个端子接头之间不形成电势差。
例如,在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2000-252012中公开的连接器中,一对端子接头容纳在阴性外壳中,用于短接端子的安装空间限定在这对端子接头下面,并且这对端子接头由从前面安装到该安装空间中的端子接头短接。而且,除了短接端子之外,探测端子也安装在该阴性外壳中,并且该探测端子与配合探测端子连接,以在阴性外壳与配合阳性外壳正确连接时闭合探测电路,从而电探测量外壳的正确连接。
在上述情况中,间接保证了如果探测端子将探测电路闭合,则短接端子将短接电路打开。然而,已经存在对将机械探测一对端子接头的短接状态是否已经释放作为更容易方法的需要。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作出了本发明并且其目的是机械探测一对端子接头的短接状态是否已经释放。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实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
将与配合连接器的配合外壳连接的外壳,
将至少部分容纳在外壳中的至少一对端子接头,
至少一个短接端子,它将至少部分容纳在外壳中并适合于通过接触这对端子接头短接至少这对端子接头,其中随着外壳与配合外壳连接,通过设置在配合外壳中的至少一个释放部分可以释放这对端子接头由短接端子的短接状态,及
至少一个探测构件,它将安装在外壳中或外壳上,可在等待位置和探测位置之间移动,并能够只在外壳与配合外壳正确连接时到达探测位置,
其中在这对端子接头的短接状态由释放部分释放之后,该探测构件允许从等待位置移动到探测位置。
随着两外壳连接,在这对端子接头的短接状态由释放部分释放之后,允许探测构件从等待位置到探测位置的移动。于是,可机械探测到,如果允许探测端子移动到探测位置,则这对端子接头的短接状态已经释放。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用于将探测构件保持在等待位置处的至少一个止挡件设置在外壳中。
优选地,通过随着与至少部分进入外壳的释放部分接触,与止挡件分离,允许该探测构件移动到探测位置。
更为优选地,形成用于探测构件从等待位置到探测位置的移动通道的至少一个导向凹槽设置在外壳中。
由于随着与至少部分进入外壳的释放部分接触,该探测构件与止挡件分离并允许移动到探测位置,可以高精度地保证探测短接电路是否已经由短接端子打开,同时与短接端子的短接状态的释放操作相关联。
而且,通过共同使用一个释放部分释放短接端子的短接状态和移动探测位置,可以简化该连接器的构造。
更为优选地,该导向凹槽位于设置在外壳中的探测构件容纳腔室的高度范围中。
更优选地,该导向凹槽包括:
等待侧凹槽,从起始端基本沿着外壳的连接方向向后延伸,
倾斜凹槽,从等待侧凹槽的后端倾斜向外朝前延伸,及
探测侧凹槽,从该倾斜凹槽的上端沿着连接方向向前延伸,
其中该探测构件可从等待侧凹槽的起始端经倾斜凹槽相对于外壳相对移动到探测侧凹槽的终止端。
更为优选地,用于端子接头的容纳空间设置在外壳中,并且是用于探测构件的安装空间的两倍或起到它的作用。
由于用于短接端子的容纳空间是用于探测构件的安装空间的两倍或也起到它的作用,所以在不明显改变现有外壳的构造的情况下,可以安装该探测构件,并且可避免外壳的增大。
更为优选地,限定用于探测构件从等待位置到探测位置的移动通道,使得探测构件通过探测构件的移动临时停止的临时停止位置。
最为优选地,当探测构件到达探测位置时,其后端,优选是其探测肋的后表面基本与外壳的后端表面对准。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本发明或其优选实施例所述的连接器和可与之连接的配合连接器。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
至少一对端子接头,将容纳在外壳中,
短接端子,将容纳在外壳中并适合于通过和这对端子接头接触短接这对端子接头,
释放部分,设置在将与该外壳连接的配合外壳中,并适合于随着两外壳连接而释放短接端子导致的这对端子接头的短接状态,及
将安装在该外壳中的探测构件,可在等待位置和探测位置之间移动,并能够只在两外壳正确连接时到达探测位置,
其中在释放部分将这对端子接头的短接状态释放之后,允许该探测构件从等待位置移动到探测位置。
随着两外壳连接,在释放部分将这对端子接头的短接状态释放之后,允许探测构件从等待位置到探测位置的移动。于是,如果允许探测构件移动到探测位置,则可机械地探测到已经释放这对端子接头的短接状态。
优选地,用于将探测构件保持在等待位置处的止挡件设置在该外壳中,及
随着与进入该外壳的释放部分接触,通过与止挡件分离允许该探测构件移动到探测位置。
由于随着与进入外壳的释放部分接触,该探测构件与止挡件分离,并允许移动到探测位置,所以可以高精度地保证探测短接端子是否已经打开短接电路,同时与短接端子的短接状态的释放操作相关联。
而且,通过共同使用一个释放部分释放短接端子的短接状态和移动探测位置,可以简化连接器的构造。
更优选地,形成用于探测构件从等待位置到探测位置的移动通道的导向凹槽设置在该外壳中。
随着两外壳连接,该探测构件可沿着该导向凹槽顺利移动。
最为优选地,用于短接端子的容纳空间设置在外壳中,并且是用于探测构件的安装空间的两倍或者具有它两倍的功能。
由于用于短接端子的容纳空间是用于探测构件的安装空间的两倍,所以在不明显改变现有外壳的构造的情况下,可以安装探测构件,并且可以避免外壳的增大。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连接或组装尤其是本发明或其优选实施例所述连接器组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具有外壳的连接器,
提供配合连接器,它具有将与该外壳连接的配合外壳,
将至少一对端子接头至少部分容纳到外壳中,
将至少一个短接端子至少部分容纳到外壳中,并适合于通过与这对端子接头接触将至少这对端子接头短接,及
将至少一个探测构件安装到外壳中或外壳上,使得可在等待位置和探测位置之间移动,并能够只在外壳与配合外壳正确连接时到达探测位置,
将外壳与配合外壳连接,从而通过设置在配合外壳中的至少一个释放部分释放短接端子导致的这对端子接头的短接状态,及
将探测构件移动到探测位置,其中在释放部分将这对端子接头的短接状态释放之后,允许该探测构件从等待位置移动到探测位置。
附图说明
在读过下面对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详细描述之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确。应当理解的是,尽管各实施例是分开描述的,但是其单个特征也可组合到其他实施例中。
附图1是一个实施例中与阳性外壳连接的阴性外壳在探测构件保持在等待位置处的状态下的后视图,
附图2是附图1的X-X剖视图,
附图3是当一对端子接头的短接状态释放时的X-X剖视图,
附图4是当允许探测构件移动到探测位置时的X-X剖视图,
附图5是当该探测构件到达临时停止位置时的X-X剖视图,
附图6是当该探测构件到达探测位置时的X-X剖视图,
附图7是附图1的Y-Y剖视图,
附图8是当这对端子接头的短接状态释放时的Y-Y剖视图,
附图9是当允许该探测构件移动到探测位置时的Y-Y剖视图,
附图10是附图1的Z-Z剖视图,
附图11是当该探测构件到达临时停止位置时的Z-Z剖视图,
附图12是当该探测构件到达探测位置时的Z-Z剖视图,
附图13是在探测构件保持在临时停止位置处的状态下,与阳性外壳正确连接的阴性外壳的透视图,
附图14是该阳性外壳的正视图,
附图15是探测构件安装之前该阴性外壳的透视图,及
附图16是该探测构件的透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        阴性外壳(外壳)
11        锁定臂
20        端子接头
22        容纳空间
24        安装空间
26        止挡件
27        导向凹槽
29        进入空间
30        阳性外壳(配合外壳)
33        互锁部分
34        释放部分
35        肋
50        探测构件
51        操作板
52        进入件
53        接合件
54        导向突起
80        短接端子
81        弹性接触件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至16描述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该实施例设置有:可彼此连接的一对阳性和阴性外壳10、30;探测构件50,该探测构件安装在阴性外壳10(对应于优选的“外壳)中,并可在等待位置SP和探测位置DP之间移动;至少一对端子接头20,该端子接头至少部分容纳在阴性外壳10中,尤其是构成或形成机动车的气囊电路的一部分;以及用于短接数个端子接头20、尤其是一对或数对端子接头20的一个或多个短接端子80。在下文中,外壳10、30的将要彼此连接的侧面称为前面或前侧。
如附图14中所示,阳性外壳30(对应于优选的“配合外壳”)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并包括基壁31(从前面观察时优选为基本矩形或多边形)和从基壁31(优选是其前表面)基本向前突出的接收器32(优选基本呈矩形或多边形管的形式)。如附图8中所示,两个或多个阳性端子接头40安装通过基壁31,并且安装后的阳性端子接头40的相应舌片41至少部分突出到接收器32中。可与设置在阴性外壳10上的锁定臂11相接合的互锁部分33在接收器32的横向(上部)壁的横向(上部)表面的宽度中间位置(优选基本在宽度中央)突出。而且,用于释放端子接头20的短接状态的一个或多个释放部分34从该基壁31(优选为从其前表面)突出。
尤其是,数个(例如,三个)释放部分34沿宽度方向(在一个或多个级处)基本并排形成在基壁31的前表面上,并基本位于相同高度处(尤其是在每个相应级上)。这些释放部分34优选加工成具有相同形状和尺寸,并且其导引端(突出端)沿向前和向后方向FBD(或者沿着连接方向CD)在相同位置处对准。尤其是,每个释放部分34都呈基本水平条带的形式,该条带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或者连接方向CD)上窄长,并突出成可至少部分插入到阴性外壳10中,并且高肋35沿向前和向后方向FBD形成在其宽度中间位置(优选基本在宽度中央)处。尤其是,释放部分34中的肋35的相对侧起到一个或多个释放主体部分36的作用,用于和短接端子80的弹性接触件81接触,以使该弹性接触件81发生弹性变形。该释放主体部分36的横向(上部)表面定位的比肋35的横向表面略低,并起到(优选基本水平)释放滑动表面37的作用,该释放滑动表面能够在弹性接触件81或者弹性变形的弹性接触件81上滑动。向外(向上)朝后倾斜的一个或多个释放导向表面38设置在释放滑动表面37的前端处或其附近。
另一方面,相应释放部分34中的一个(尤其是位于宽度方向(设置方向)中央的相应释放部分34的一个34)也具有允许保持在等待位置SP处的探测构件40移动或者移位或可移位到探测位置DP的功能,并且移动导向表面39设置在其肋35的横向(上部)表面的前端处或其附近,该移动导向表面优选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伸长和/或以比释放导向表面38更平缓的斜度向上朝后倾斜。
该阴性外壳10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并包括:端子容纳部分12(优选基本整体呈块的形式);至少部分环绕该端子容纳部分12的覆盖部分13;和在后端处或其附近优选基本与端子容纳部分12的外表面和覆盖部分13的内表面连续的连接部分14。
(优选基本门形的)凸出部分15形成在连接部分13的横向(上部)壁的宽度中间位置(优选基本在宽度中央),并且锁定臂11设置为与凸出部分15和/或端子容纳部分12相邻,尤其是设置在它们之间。该锁定臂11优选包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窄长的臂部16;和优选在纵向中间位置处或者在靠近臂部16的后端位置处(优选基本在和连接部分14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相同的位置处)与端子容纳部分12的横向(上部)表面相连接的支承部分17,并可像翘翘板那样绕着支承部分17而枢转移位(可弹性移位)。锁定凹槽18沿着长度方向(向前和向后方向FBD)形成在臂部16的中间部分。当两外壳10、30正确连接时,互锁部分33弹性地至少部分安装或插入到锁定凹槽18(作为优选的锁定构件)中,从而将外壳10、30彼此不可分离地锁定。
该端子容纳部分12形成有两个或多个空腔19,该空腔设置在一个或多个级处,优选设置在两个(上部和下部)级处,用于至少部分容纳两个或多个端子接头20(尤其是包括形成气囊电路的一部分或构成气囊电路的成对端子接头20)。每个端子接头20都是阴性端子接头,并包括盒部20A,舌片41在前侧处或其附近至少部分或可至少部分插入到该盒部中,还包括固定部分20B,该固定部分可在后侧处或其附近紧紧地固定到线90的端。该端子容纳部分12还形成有一个或多个(例如,三个)短接端子容纳腔室21,该短接端子容纳腔室优选沿宽度方向在上部级处基本并排设置在空腔19上方。该短接端子容纳腔室21位于基本对应于阳性外壳30的释放部分34的位置处,并且其内侧起到一个或多个容纳空间22的作用,该容纳空间能够至少部分容纳相应的短接端子80。每个短接端子容纳腔室21的前部(优选是基本前半部的基本宽度中央部分)的宽度中间部分在至少部分容纳待短接的相对应成对端子接头20的至少一个级(优选在上部级)处与空腔19连通,并且弹性接触件81可通过这些连通部分弹性变形。短接端子80将与之弹性接合的(优选基本台阶形的)接合部分23形成在短接端子容纳腔室21的内壁上的基本对应于连通部分的后端的位置处,并且通过短接端子80与该(台阶形的)接合部分23的接合,防止了短接端子80的向后分离。
相应的短接端子容纳腔室21优选具有基本矩形横截面,并尺寸加工成比空腔19更大。在这些短接端子容纳腔室21中,一个短接端子容纳腔室(尤其是在宽度方向(设置方向)上位于中央的一个短接端子容纳腔室21)起到探测构件容纳腔室21A的作用,探测构件50也可至少部分安装到其中。该探测构件容纳腔室21A的内部的前侧起到用于短接端子80的容纳空间22的作用,并且其后侧起到用于探测构件50的安装空间24的作用。切口25形成在探测构件容纳腔室21A的后端的横向(上部)壁中,并基本面对锁定臂11的臂部16的后端。用于探测构件50的安装空间24还包括由锁定臂11的支承部分17的后表面和臂部16的后端的下表面经切口25限定的空间。
而且,用于防止探测构件50向前移动和/或从探测位置DP升起的至少一个止挡件26沿向前和向后方向在探测构件容纳腔室21A的内(底)表面的中央略后方位置处突出。该止挡件26优选基本带燕尾槽,并且其后表面的横向(上部)端悬垂或受到底切。
用于对探测构件50从等待位置SP至探测位置DP的移动进行导向的一个或多个底部导向凹槽27形成在探测构件容纳腔室21A的(优选后端)的横向(左和/或右)内表面处。如附图11和12中所示,每个导向凹槽27都位于探测构件容纳腔室21A的高度范围内,并包括:从起始端基本水平(或基本沿着向前和向后方向FBD或连接方向CD)向后延伸的等待侧(基本水平的)凹槽27A;从该等待侧(基本水平的)凹槽27A的后端倾斜向外(向上)朝前延伸的倾斜凹槽27B;和探测侧(基本水平的)凹槽27D,该探测侧凹槽从该倾斜凹槽27B的上端向前基本水平(或基本沿着向前和向后方向FBD或连接方向CD)延伸,尤其延伸到终止端。该探测构件50可相对于阴性外壳10从等待侧(基本水平的)凹槽27A的起始端经倾斜凹槽27B相对移动到探测侧(基本水平的)凹槽27D的终止端。该探测侧水平凹槽27D的终止端优选在和探测构件容纳腔21A的切口25沿向前和向后方向FBD基本相同的位置处对准。伸长突起28优选形成为在倾斜凹槽27B和探测侧水平凹槽27D之间的边界处倾斜延伸,并且临时停止位置TSP(在该处,探测构件50的移动临时停止)设置在该伸长突起28前面。
例如通过弯曲导电(优选是金属的)板而形成每个短接端子80,且其优选包括呈基本平板形式的主体部分82,和从该主体部分81(优选是其前端)延伸的至少一对弹性接触件81,并且相应弹性接触件81之间的间隔基本与尤其是上部级处的相对应相邻空腔19之间的间隔相同。每个弹性接触件81都优选在基本向前延伸之后向后折叠,并且该折叠侧具有向下或朝相应空腔19突出的双峰部分。该前峰起到与端子接头20接触的接触部分83的作用,并能够在与连接方向CD(或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交叉的方向上与端子接头20接触(弹性接触),尤其是从上面与端子接头20的盒部20A接触,并且该前峰的前斜面能够与相对应的释放部分34的释放导向表面38滑动接触。后峰能够与短接端子容纳腔室21的内底表面接触(弹性接触)。这种弹性接触件81随着与释放部分34相接触而以主体部分82的前端为支承点发生弹性变形,并在保持弹性变形状态的同时移动到释放部分34的释放滑动表面37上。
探测构件50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并尤其具有伸长的或窄长的形状,从而可至少部分插入到探测构件容纳腔室21A的安装空间24中。尤其是,如附图16中所示,该探测构件50包括:与连接方向CD成大锥角竖立或突出(优选基本垂直)的操作板51(优选基本呈矩形板的形式);进入件52(优选基本呈短矩形杆的形式),该进入件基本从操作板51的宽度中间部分、尤其基本从操作板51的前表面的上端的中央向前突出;至少一个接合件53(优选基本呈长矩形杆的形式),该接合件基本从操作板51的宽度中间部分、尤其基本从操作板51的前表面的底端的中央基本向前突出;以及一个或多个导向突起,尤其是一对非常短的左和右导向突起54,它们从操作板51、尤其从操作板51的相对横向(左和/或右)表面的底端侧向突出。该导向突起54优选为基本圆柱形,并能够通过至少部分安装或插入到导向凹槽27中而与导向凹槽27的表面滑动接触。
探测肋55形成在操作板51的后表面的底端处的至少部分上、优选形成在基本整个宽度上。可从外侧看到该探测肋55,并且其后端表面比阴性外壳10的后端表面定位的更靠后,直到探测构件50到达探测位置DP为止。当探测构件50到达探测位置DP时,探测肋55的后端表面基本与阴性外壳10的后端表面对准,并且尤其是,其外表面或上表面被臂部16的后端所遮挡。因此,通过观察或触摸探测肋55是否突出就可确认探测构件50是否已经到达探测位置DP。
进入件52优选形成具有基本等于臂部16的下表面和端子容纳部分12的上表面之间间隙的高度。如果锁定臂11处于自然状态,则该进入件52能够至少部分进入臂部16和端子容纳部分12之间的进入空间29,而如果锁定臂11被弹性变形,则妨碍进入到进入空间29中。
接合件53具有如此形状(优选基本为窄长形),从而可基本沿着探测构件容纳腔室21A的内(优选底)表面插入到安装空间24中,能够与释放部分34接触(弹性接触)的接合爪56形成在其导引端(突出端)处或附近,并且阴性外壳10的止挡件26可至少部分插入其中的接合凹槽57通过凹陷而形成在位于接合爪56附近或位于其后的接合件53的横向(下)表面中。接合爪56的下表面形成向外或向上朝前倾斜的导向斜坡58,并能够基本与释放部分34的移动导向表面39滑动接触。接合爪56和释放部分34的接触位置优选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定位得比弹性接触件81和释放部分34的接触位置更靠后,从而接合爪56在比短接端子80接触的时刻稍晚的时刻接触释放部分34。接合凹槽57优选基本呈燕尾槽的形式,并且其内后表面的上端悬垂或者受到向后底切,并通过与止挡件26的后表面接触而防止探测构件50沿着倾斜凹槽27B朝探测位置DP的移动。接合凹槽57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的尺寸优选比止挡件26长,从而止挡件26可沿向前和向后方向FBD在接合凹槽57中相对移动。在从等待位置SP移动到探测位置DP的过程中,穿过倾斜凹槽27B而使得这种探测构件50向上或向外朝前倾斜移动,随后向前推动或移位,以将导向突起54移过伸长突起28,从而到达探测位置DP。在移动期间,探测构件50优选保持基本水平姿势(或者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或连接方向CD上)。
接下来,描述本实施例的功能。
首先,探测构件50安装到阴性外壳10中。在安装之后,探测构件50至少部分插入到探测构件容纳腔室21A的安装空间24中。然后,导向突起54以弹性方式至少部分插入到探测构件容纳腔室21A的导向凹槽27的等待侧(基本水平的)凹槽27A中,接合件53基本沿着探测构件容纳腔室21A的内壁设置,同时止挡件26至少部分安装或插入到接合凹槽57中,并且进入件52至少部分安装或插入到探测构件容纳腔室21A的切口25中,以优选基本与探测构件容纳腔室21A的上壁连续。如果探测构件50以这种方式到达等待位置SP,则接合凹槽57的内后表面和止挡件26的后表面相接触,和/或进入件52的前端和切口25相接触,从而防止探测构件50的向前移动,和/或导向突起54至少部分安装或插入到导向凹槽27中,以防止探测构件50的向后移动。即使导向突起54应当脱出导向凹槽27,也通过接合凹槽57的内前表面和止挡件26的前表面的接触而优选防止探测构件50的任何进一步向后移动。尤其是,通过接合凹槽57的内后表面和止挡件26的后表面的燕尾槽的接合,防止了探测构件50沿着倾斜表面倾斜向上朝前移动。
优选与探测构件50的安装基本同时或并发,短接端子80至少部分或可至少部分插入到短接端子容纳腔室21的容纳空间22中,以将主体部分82固定到(台阶形的)接合部分23。然后,弹性接触件81的接触部分83至少部分进入相对应的空腔19中。在此状态下,端子接头20从插入侧、优选基本从后面至少部分进入到空腔19中。当一对端子接头20正确插入时,弹性接触件81的相对应的接触部分83接触两个端子接头20(的盒部20A的优选上表面),以将两端子接头20彼此短接。
随后,阴性外壳10和阳性外壳30沿着连接方向CD连接。在连接之后,接收器32至少部分插入到端子容纳部分12和连接部分13之间的间隙中,并且释放部分34至少部分插入到短接端子容纳腔室21的容纳空间22中,如附图2、7和10中所示。然后,三个释放部分34同时向后移动,同时保持与相对应短接端子容纳腔室21(的优选内底表面)基本滑动接触。
当互锁部分33基本与锁定臂11的前端接触时,臂部16移动到互锁部分33上,以将锁定臂11特别向上朝前倾斜,并且短接端子80的弹性接触件81移动到释放部分34的释放导向表面38上,以从端子接头20分离,同时弹性变形。以这种方式,释放了相对应的成对的端子接头20的短接状态。
如果连接操作进一步进行,则弹性接触件81基本在释放部分34的释放滑动表面37上滑动,同时保持弹性变形,并且探测构件50的接合爪56与释放部分34的移动导向表面39接触,如附图3和8中所示。然后,探测构件50移动(尤其是在等待侧(优选水平的)凹槽27A的间隙范围内略微向后),并且接合凹槽57的内后表面因此与止挡件26的后表面分离,以释放移动限制状态,到达探测位置DP。以这种方式,在短接端子80将数对端子接头20的短接状态释放之后,允许探测构件50移动到探测位置DP,换句话说,如果允许探测构件50移动到探测位置DP,则能保证已经释放这数对端子接头20的短接状态。
随后,当接合爪56移动到释放部分34的移动导向表面39上时,尤其是整个探测构件50沿着倾斜凹槽27B向上朝前(朝探测位置DP)倾斜移动,同时保持基本水平姿势,如附图4和9中所示。如果两外壳10、30以此方式正确连接,锁定臂11与互锁部分33弹性接合,以将两外壳10、30锁定到它们的连接状态,如附图5中所示。尽管探测构件50的接合爪56保持与释放部分34的移动导向表面39接触,但是导向突起54到达倾斜凹槽27B的终止端,以与伸长突起28接触,并且迫使探测构件50保持在临时停止位置TSP处,如附图11中所示。在该临时停止位置处,接合件53位于安装空间24的中央,不接触任何事物,并且进入件52与臂部16的下表面间隔开。
在此状态下,向前推动力施加到探测构件50的操作板51上。然后,导向突起54弹性移过伸长突起28,以至少部分进入探测侧水平凹槽27D的入口,并且通过上述推动操作的惯性,导向突起54优选基本在一个行程(stroke)移动到探测侧水平凹槽27D的终止端。能够突起54移过伸长突起28时,探测构件50临时倾斜向上朝前移动,随后基本水平向前朝探测位置DP移动,同时导向突起54在探测侧水平凹槽27D中移动。当探测构件50到达探测位置DP时,接合件53的上表面基本与探测端子容纳腔室21A的顶表面接触,进入件52至少部分安装或插入到臂部16和端子容纳部分12之间的进入空间29中,并且探测肋55缩回到阴性外壳10中,以基本隐藏在其中,如附图6和12中所示。在探测位置DP处,接合爪56与释放部分34的移动导向表面39分开。
另一方面,如果当两外壳10、30处于它们尚未正确连接的不充分连接状态时,试图将探测构件50朝探测位置DP推动,则进入件52基本与臂部16的下表面接触,以妨碍进入到进入空间29中。如果以这种方式妨碍探测构件50移动到探测位置DP,可以知道两外壳10、30处于不充分连接状态。因此,通过更深入地连接,可以使两外壳10、30到达正确连接位置。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实现了下述效果。
随着两外壳10、30连接,在阳性外壳30的一个或多个释放部分34释放数对端子接头20的短接状态之后,允许探测构件50从等待位置SP移动到探测位置DP。于是,如果允许探测构件50移动到探测位置DP,则可以机械探测到释放了这数对端子接头20的短接状态。在此情况下,该探测构件50具有探测两外壳10、30的连接状态的初始功能,因此与例如通过提供另一探测构件50进行电探测的情况相比,可以简化连接器的构造。
由于该探测构件50随着与至少部分进入阴性外壳10的释放部分34接触而优选与止挡件26分离,所以可以高度准确地保证探测短接端子80的短接电路是否已经打开,同时与短接端子80的短接状态的释放操作相关联。此时,释放部分34能够共同用于释放该释放部分34的短接状态,并移动探测构件50,因此可以进一步简化连接器的构造。
随着两连接器10、30连接,探测构件50优选可沿着一个或多个导向凹槽27顺利移动。而且,由于用于短接端子80的容纳空间22是用于探测构件50的安装空间24的两倍,所以可在不明显改变现有阴性外壳10的情况下,安装探测构件50,并且可以避免阴性外壳10的增大。
因此,为了机械探测是否已经释放一对端子接头的短接状态,用于将至少相应数对端子接头20短接的一个或多个短接端子80将至少部分容纳在阴性外壳10中,并且用于释放数对端子接头20的短接状态的一个或多个释放部分34设置在阳性外壳30中。而且,探测构件50安装在阴性外壳10中或阴性外壳10上或安装到阴性外壳10上,使得可在等待位置SP和探测位置DP之间移动。在释放部分34将数对端子接头20的短接状态释放之后,允许该探测构件50从等待位置SP移动到探测位置DP,同时与释放部分34的操作相关联。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仅局限于上面描述和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下述实施例也在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之内。
(1)通过只具有探测已经释放短接端子导致的这对端子接头的短接状态的功能,该探测构件可以不具有探测两外壳的连接功能。
(2)该探测构件可在阴性外壳中安装在任意位置处。
(3)通过在探测构件和释放部分之间设置有物体的情况下,与释放部分间接接触,可以允许该探测构件朝探测位置移动。
(4)可以设置特别的释放部分,移动探测构件。
(5)该探测构件可从等待位置经临时停止位置移动到探测位置。
(6)短接端子和探测构件可设置在阳性外壳中,并且释放部分可设置在阴性外壳中。

Claims (12)

1.连接器,包括:
外壳(10),该外壳将与配合连接器的配合外壳(30)连接,
至少一对端子接头(20),所述至少一对端子接头将至少部分容纳在该外壳(10)中,
至少一个短接端子(80),所述至少一个短接端子将至少部分容纳在该外壳(10)中,并适合于通过和这对端子接头(20)接触而将至少这对端子接头(20)短接,其中随着该外壳(10)与配合外壳(30)的连接,通过设置在配合外壳(30)中的至少一个释放部分(34)能够释放所述短接端子(80)导致的这对端子接头(20)的短接状态,及
至少一个探测构件(50),所述探测构件安装在外壳(10)中或外壳(10)上且能够在等待位置(SP)和探测位置(DP)之间移动,并且仅在外壳(10)与配合外壳(30)正确连接时,随着所述探测构件与至少部分进入该外壳(10)的释放部分(34)相接触,并且通过使得所述探测构件与设置在该外壳(10)中的至少一个止挡件(26)相分离,从而所述探测构件(50)能够到达该探测位置(DP),
其中,在释放部分(34)将这对端子接头(20)的短接状态释放之后,允许该探测构件(50)从等待位置(SP)移动到探测位置(DP)。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止挡件(26)用于将所述探测构件(50)保持在所述等待位置(SP)。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至少一个导向凹槽(27)设置在外壳(10)中,该导向凹槽形成用于探测构件(50)从等待位置(SP)到探测位置(DP)的移动通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该导向凹槽(27)位于设置在外壳(10)中的探测构件容纳腔室(27A)的高度范围内。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该导向凹槽(27)包括:
等待侧凹槽(27A),从起始端基本沿着外壳(10,30)的连接方向(CD)向后延伸,
倾斜凹槽(27B),从等待侧凹槽(27A)的后端倾斜向外朝前延伸,及
探测侧凹槽(27D),从该倾斜凹槽(27B)的上端沿着连接方向(CD)向前延伸,
其中该探测构件(50)可从等待侧凹槽(27A)的起始端经倾斜凹槽(27B)相对于外壳(10)相对移动到探测侧凹槽(27D)的终止端。
6.如权利要求4述的连接器,其中,该导向凹槽(27)包括:
等待侧凹槽(27A),从起始端基本沿着外壳(10,30)的连接方向(CD)向后延伸,
倾斜凹槽(27B),从等待侧凹槽(27A)的后端倾斜向外朝前延伸,及
探测侧凹槽(27D),从该倾斜凹槽(27B)的上端沿着连接方向(CD)向前延伸,
其中该探测构件(50)可从等待侧凹槽(27A)的起始端经倾斜凹槽(27B)相对于外壳(10)相对移动到探测侧凹槽(27D)的终止端。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用于短接端子(80)的容纳空间(22)设置在外壳(10)中,并且是用于探测构件(50)的安装空间(24)的两倍。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限定用于探测构件(50)从等待位置(SP)到探测位置(DP)的移动通道,使得该探测构件(50)通过探测构件(50)的移动临时停止的临时停止位置(TSP)。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当所述探测构件(50)到达该探测位置(DP)时,所述探测构件的后端与该外壳(10)的后端表面对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探测构件(50)包括:与连接方向呈大锥角突出的操作板(51);从所述操作板(51)的宽度中间部分向前突出的进入件(52);从所述操作板(51)的宽度中间部分向前突出的至少一个接合件(53);以及从所述操作板(51)侧向突出的一个或多个导向突起(54),并且在所述操作板(51)的后表面的底端的整个宽度上形成有探测肋(55),当所述探测构件(50)到达该探测位置时,所述探测肋的后表面与所述外壳(10)的后端表面对准。
11.连接器组件,包括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和可与之连接的配合连接器。
12.组装连接器组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具有外壳(10)的连接器,
提供配合连接器,它具有将与该外壳(10)连接的配合外壳(30),
将至少一对端子接头(20)至少部分容纳到外壳(10)中,
将至少一个短接端子(80)至少部分容纳到外壳(10)中,并适合于通过与这对端子接头(20)接触而将至少这对端子接头(20)短接,及
将至少一个探测构件(50)安装到外壳(10)中或外壳(10)上,使得所述探测构件能够在等待位置(SP)和探测位置(DP)之间移动,且仅在所述外壳(10)与配合外壳(30)正确连接时,随着所述探测构件与至少部分进入该外壳(10)的释放部分(34)相接触,并且通过使得所述探测构件与设置在该外壳(10)中的至少一个止挡件(26)相分离,从而所述该探测构件(50)能够到达该探测位置(DP),
将外壳(10)与配合外壳(30)连接,从而通过设置在配合外壳(30)中的至少一个释放部分(34)而释放短接端子(80)导致的这对端子接头(20)的短接状态,及
将探测构件(50)移动到探测位置(DP),其中在释放部分(34)将这对端子接头(20)的短接状态释放之后,允许该探测构件(50)从等待位置(SP)移动到探测位置(DP)。
CN2008100852538A 2007-03-09 2008-03-10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994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60037A JP4876985B2 (ja) 2007-03-09 2007-03-09 コネクタ
JP2007-060037 2007-03-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99491A CN101299491A (zh) 2008-11-05
CN101299491B true CN101299491B (zh) 2010-11-03

Family

ID=39678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525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99491B (zh) 2007-03-09 2008-03-10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530838B2 (zh)
JP (1) JP4876985B2 (zh)
CN (1) CN101299491B (zh)
DE (1) DE102008012412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04318A (ja) * 2007-06-25 2009-01-0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11100559A (ja) * 2009-11-04 2011-05-19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5754380B2 (ja) * 2012-01-11 2015-07-2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電線保護部材
JP5912881B2 (ja) * 2012-05-31 2016-04-27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結合検知手段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
JP2017041348A (ja) * 2015-08-19 2017-02-23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対およびコネクタ
JP6540499B2 (ja) 2015-12-22 2019-07-1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597287B2 (ja) * 2015-12-24 2019-10-3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車両のワイヤリングシステム
JP6499131B2 (ja) * 2016-07-29 2019-04-1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8181787A (ja) * 2017-04-21 2018-11-1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DE112018006608T5 (de) * 2017-12-26 2020-09-03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Verbinder
KR102312421B1 (ko) * 2018-06-22 2021-10-12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커넥터용 터미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커넥터
US10826233B1 (en) * 2019-05-23 2020-11-03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Resilient latch with low stress concentrations
JP7232407B2 (ja) * 2019-08-09 2023-03-0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7236034B2 (ja) * 2019-10-23 2023-03-0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分岐用コネクタ
JP7365931B2 (ja) * 2020-02-19 2023-10-20 住友電工オプティ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光コネクタ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942A (zh) * 1994-07-08 1996-03-20 惠特克公司 短路式电连接器
CN1217593A (zh) * 1997-11-07 1999-05-2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CN1312600A (zh) * 2000-03-01 2001-09-12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电气连接系统
CN1340883A (zh) * 2000-08-31 2002-03-2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引爆器之分流器
CN1666387A (zh) * 2002-06-04 2005-09-07 Fci公司 带有在插接过程中锁闭的二次闭锁装置的插塞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7510A (ja) * 1995-06-29 1997-01-1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嵌合検知コネクタ
JPH10284179A (ja) * 1997-04-07 1998-10-23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3415055B2 (ja) 1999-02-24 2003-06-0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嵌合検知コネクタ
JP2001297827A (ja) * 2000-04-12 2001-10-2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03142208A (ja) * 2001-11-07 2003-05-1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3991911B2 (ja) * 2002-07-17 2007-10-1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DE50301917D1 (de) * 2003-02-14 2006-01-19 Delphi Tech Inc Steckverbinder mit einem Kurzschlusskontakt
JP4093148B2 (ja) * 2003-09-04 2008-06-0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259452B2 (ja) * 2004-10-26 2009-04-3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432797B2 (ja) * 2005-02-23 2010-03-1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942A (zh) * 1994-07-08 1996-03-20 惠特克公司 短路式电连接器
CN1217593A (zh) * 1997-11-07 1999-05-2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CN1312600A (zh) * 2000-03-01 2001-09-12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电气连接系统
CN1340883A (zh) * 2000-08-31 2002-03-2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引爆器之分流器
CN1666387A (zh) * 2002-06-04 2005-09-07 Fci公司 带有在插接过程中锁闭的二次闭锁装置的插塞连接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7-5132A 2007.01.1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99491A (zh) 2008-11-05
JP2008226534A (ja) 2008-09-25
US20080220639A1 (en) 2008-09-11
JP4876985B2 (ja) 2012-02-15
DE102008012412A1 (de) 2008-09-11
DE102008012412B4 (de) 2016-01-21
US7530838B2 (en) 2009-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99491B (zh)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CN100536251C (zh) 连接器和用于控制其组装的方法
CN1327574C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系统
CN101192729B (zh) 连接器
CN1917295B (zh)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和组装方法
CN102403610B (zh) 连接器
CN101471514B (zh)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其连接方法
CN1855644B (zh) 连接器及其装配方法
EP0389955B1 (en) A double locking connector for an electrical terminal
US7458835B2 (en) Connector and a connector assembly
US20150162706A1 (en) Self-rejecting connector
CN100499276C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US7736197B2 (en) Connector with restricting means
EP1724883B1 (en) A connector and a connector assembly
CN103311732A (zh)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CN100517878C (zh) 连接器
EP1333542A1 (en) a connector
CN100341206C (zh) 一种分离式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01299498B (zh)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01335405B (zh) 短路端子、连接器以及其组装方法
US6551146B2 (en) Connector and a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connector
US7377824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CN1332479C (zh) 一种分离式连接器以及一种使辅助连接器外壳从其中脱离的方法
JP3433690B2 (ja)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CN100593265C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03

Termination date: 2018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