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98212B - 液体容器及其密封方法、制造方法、再生方法、及再生液体容器 - Google Patents

液体容器及其密封方法、制造方法、再生方法、及再生液体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98212B
CN101298212B CN2008100947010A CN200810094701A CN101298212B CN 101298212 B CN101298212 B CN 101298212B CN 2008100947010 A CN2008100947010 A CN 2008100947010A CN 200810094701 A CN200810094701 A CN 200810094701A CN 101298212 B CN101298212 B CN 1012982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hole
coverlay
liquid container
top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9470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98212A (zh
Inventor
上原保直
关祐一
松山雅英
小仓康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982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82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982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821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33Storage or packaging of ink cart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36Protection of cartridges or parts thereof, e.g. t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9Cartridge manufactu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体容器及其密封方法、制造方法、再生方法、及再生液体容器。在墨盒上接合覆盖膜来遮盖形成在墨盒上的墨水注入孔。在所述覆盖膜上开洞以与墨盒的孔连通。所述方法包括准备密封膜;以及以比所述覆盖膜相对于所述液体容器的接合强度小的接合强度、并且以能够从所述覆盖膜剥离的方式将所述密封膜接合在所述覆盖膜上,由此密封覆盖膜的洞。

Description

液体容器及其密封方法、制造方法、再生方法、及再生液体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容器的密封方法、液体容器、液体容器的制造方法、液体容器的再生方法、以及再生液体容器。
背景技术
作为容纳液体的液体容器,例如公知有可装卸地安装在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种的喷墨式打印机(下面,称为“打印机”)上的墨盒。该墨盒具有呈大致扁平箱状的容器主体,在该容器主体内部被划分成可容纳作为液体的墨水的墨水容纳室。在容器主体的下表面上形成有在向墨水容纳室初次填充墨水时使用的墨水注入孔。另外,在容器主体的下表面形成有墨水供应孔,在向打印机安装墨盒时向该墨水供应孔中插入作为墨水导入用的中空针的墨水供应针。另外,为了抑制墨水从那些墨水注入孔和墨水供应孔漏出,在容器主体的下表面熔敷有覆盖膜以覆盖墨水注入孔和墨水供应孔。
这样的墨盒在被安装在打印机上之后,当由于打印机中的印刷等而消耗墨水时,墨水容纳室中的墨水剩余量变少,最后成为使用完的墨盒。使用完的墨盒最后被更换为新墨盒。通过这样的更换,从打印机卸下的使用完的墨盒的容器主体是能够进行多次使用的。在日本专利文献实用新型登记第3118670号公报中公开了通过再次向容器主体填充墨水,来使使用完的墨盒作为可再次利用的墨盒而再生的技术。由此,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环保等。
在上述公报中记载的方法,在向使用完的墨盒再次填充墨水时,在该再次填充之前使用开洞用的工具,在所述覆盖膜上的与墨水注入孔相对应的部位开洞。之后,从开设在该覆盖膜上的洞向墨水注入孔内插入例如注射器,并向容器主体中再次填充墨水。之后,在所述覆盖膜上放上其他的膜(密封膜)来覆盖该洞,并通过加热该密封膜来将密封膜熔敷在具有所述洞的覆盖膜上。由此,密封上述洞、抑制墨水从该洞漏出。
另外,在将新产品状态的墨盒安装在打印机上时,由墨水供应针在覆盖膜的与墨水供应孔相对应的部位形成洞。因此,在向使用完墨盒再次填充了墨水之后将密封膜熔敷在覆盖膜上,以使该密封膜不仅覆盖覆盖膜上的与所述墨水注入孔相对应的洞而且还覆盖覆盖膜上的与所述墨水供应孔相对应的洞。这样,将被再生的墨盒安装在打印机上时,墨水供应针刺破密封膜而被插入到墨水供应孔,墨水经由该墨水供应针从墨盒被供应给打印机。
但是,在对相同墨盒反复几次进行再生处理时,会形成在覆盖膜上堆积多个密封膜来进行接合的状态。由于反复进行再生处理,被层积的密封膜的全体厚度增加,导致墨盒的外廓形状发生变化。其结果是,例如有可能产生不能将墨盒相对于打印机安装在适当位置的不良情况。
另外,在使用完的墨盒上的覆盖膜(或者密封膜)中,在由墨水供应针形成的洞周围的碎片上粘有墨水。为了除去在该碎片上粘有的墨水,在向使用完的墨盒再次填充墨水之前,要对覆盖膜(或者密封膜)上的洞的周围进行清洗。但是,在接收了至少一次再生处理的墨盒中,存在如下情况:在覆盖膜上被层积了一张以上的密封膜,在被层积的膜的碎片之间有墨水进入。由于不易通过清洗除去挤入到碎片之间的墨水,因此在对被回收的使用完的墨盒再次填充墨水时,不能从碎片之间清除干净的旧的墨水会混入到再次被填充的新墨水中,从而有可能造成墨水成分发生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对液体容器的外形轮廓形状以及在内部容纳的液体的成分产生影响、并能够确保高可靠性的密封性而再生的液体容器的密封方法、液体容器、液体容器的制造方法、液体容器的再生方法、以及再生液体容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提供了液体容器的密封方法。在所述液体容器上接合覆盖膜来遮盖形成在所述液体容器上的孔。在所述覆盖膜上开洞来与所述液体容器的孔连通。所述方法包括:准备密封膜;以及以比所述覆盖膜相对于所述液体容器的接合强度小的接合强度、并且以能够从所述覆盖膜剥离的方式将所述密封膜接合在所述覆盖膜上,由此密封覆盖膜的孔。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中,提供一种液体容器,包括:形成了孔的孔形成面、覆盖膜、以及密封膜。所述覆盖膜被接合在所述孔形成面上来遮盖所述孔。所述覆盖膜具有开设的洞以与所述孔连通。所述密封膜密封所述覆盖膜的所述洞。所述密封膜以能够从所述覆盖膜剥离的方式被接合在所述覆盖膜上。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式中,提供一种液体容器的制造方法,在所述液体容器上接合覆盖膜来遮盖形成在所述液体容器上的孔,在所述覆盖膜上开洞以与所述液体容器的孔连通,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液体容器中填充液体;准备密封膜;以及以比所述覆盖膜相对于所述液体容器的接合强度小的接合强度、并且以能够从所述覆盖膜剥离的方式将所述密封膜接合在所述覆盖膜上,由此密封覆盖膜的洞。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式中,提供一种使用完的液体容器的再生方法,在所述液体容器上接合覆盖膜来遮盖形成在所述液体容器上的孔,在所述覆盖膜上开洞以与所述液体容器的孔连通,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液体容器中填充液体;准备密封膜;以及以比所述覆盖膜相对于所述液体容器的接合强度小的接合强度、并且以能够从所述覆盖膜剥离的方式将所述密封膜接合在所述覆盖膜上,由此密封覆盖膜的洞。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式中,提供一种被再次填充液体的再生液体容器,该液体容器包括覆盖膜和密封膜。所述覆盖膜被接合在所述液体容器上来遮盖形成在所述液体容器上的孔。所述覆盖膜具有开设的洞以与所述孔连通。所述密封膜为了密封所述覆盖膜的所述洞而被接合在该覆盖膜上。所述密封膜以比所述覆盖膜相对于所述液体容器的接合强度比小的接合强度、并且以能够从所述覆盖膜剥离的方式被接合在该覆盖膜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新产品状态的墨盒的前面侧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墨盒的后面侧立体图;
图3是图2的墨盒的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1的墨盒的部分剖切主视图;
图5A是新产品状态的墨盒的底面图;
图5B是使用完的墨盒的底面图;
图6是完成了开洞工序的墨盒的部分截面图;
图7是表示从洞向墨盒填充墨水的状态的部分截面图;
图8A是在密封工序前的容器主体上形成了第一墨水注入孔以及第二墨水注入孔的部分的截面图;
图8B是在密封工序后的容器主体上形成了第一墨水注入孔以及第二墨水注入孔的部分的截面图;
图9是被再生的墨盒的部分剖切面图;
图10是被再生的墨盒的后面侧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在被再生的墨盒出厂时的形态的立体图;
图12A是表示被再生的墨盒的使用状态的部分截面图;
图12B是表示相对于图12A的墨盒的比较例的部分截面图;
图13是另一例被再现的墨盒的后面侧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另一例被再现的墨盒出厂时的形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1~图12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说明书的说明中,“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与图1~图4中的箭头相对应。
如图1~图4所示,作为新产品状态的液体容器的墨盒11例如具有由所说的聚丙烯(PP)等聚烯烃(PO)类的树脂材料构成的扁平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容器主体12。如图4所示,在容器主体12的前表面形成开口部12a,在容器主体12上贴附由可热熔敷的材料构成的膜部件(省略图示)来覆盖该开口部12a的几乎整个面,并且,从该膜部件的外侧(前表面侧)可装卸地安装有盖体13以将开口部12a隐蔽。另外,在容器主体12的后面贴附由可热熔敷的材料构成的膜部件14以覆盖该后面的几乎全体。在容器主体12的上表面粘贴有带状识别标签15,表示作为被容纳在该墨盒11内的液体的墨水的颜色种类等。
如图2~图4所示,在容器主体12的左侧面的下部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引导凸条16。在对被设置在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种的喷墨式打印机(下面,简称为“打印机”)上的墨盒座(省略图示)安装墨盒11时,引导凸条16被插入到设置在墨盒座上的引导凹条(省略图示)内,由此引导墨盒11相对于墨盒座的安装。
另外,如图1~图4所示,在容器主体12的左侧面上,在位于比引导凸条16靠上的位置设置有朝向左侧斜上方延伸并可弹性变形的卡合杆17。在卡合杆17的表面的该卡合杆17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突出地形成沿水平方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卡定爪17a。进而,墨盒11在被安装在打印机的墨盒座上时,卡合杆17发生弹性变形并且卡定爪17a被卡定在墨盒座的一部分上,由此以相对于墨盒座被定位的状态被安装。
如图1所示,在容器主体12的右侧面的下部安装基板单元18,在该基板单元18的表面上设置安装了半导体存储元件的电路基板19。在电路基板19的半导体存储元件上存储有与墨盒11有关的各种信息(例如,与墨水颜色有关的信息、与墨水剩余量有关的信息等)。在电路基板19的表面上设置有端子19a。在墨盒11被安装在打印机的墨盒座中时,端子19a与被设置在墨盒座上的连接端子接触,在电路基板19和打印机的控制装置(省略图示)之间进行各种信息的传递。
另外,如图3和图4所示,在容器主体12的下表面(孔形成面S),从其右侧向左侧依次形成有呈矩形的开口部20、呈圆形的第一墨水注入孔21、呈圆形的第二墨水注入孔22、以及圆形的墨水供应孔23。墨水供应孔23在左右两侧具有呈大致U字形状的一对引导壁23a。开口部20的内部形成构成大气连通路的一部分的大气连通室24,该大气连通室24经由未图示的大气开放口与容器主体12的外部连通、即与大气连通。并且,在该大气连通室24内,按照从里到外的顺序依次容纳有弹簧25、阀体26、以及阀支撑部件27。
容器主体12内部被肋28区划成上部墨水室29以及下部墨水室30。作为液体注入孔的第一墨水注入孔21经由在容器主体12内形成的细的流路21a和窄的流入口21b而与上部墨水容纳室29以及下部墨水容纳室30连通。作为液体注入孔的第二墨水注入孔22直接与下部墨水容纳室30连通。两个墨水注入孔21、22在向墨水容纳室29、30初次填充墨水时使用,如图2~图4所示,该初次填充结束之后,两个墨水注入孔21、22与开口部20一同被覆盖膜31密封。
覆盖膜31具有由接合层膜31a和表层膜31b构成的双层结构。如图6和图7所示,接合层膜31a被熔敷或粘接在容器主体12的下表面。在接合层膜31a被熔敷或粘接在容器主体12的下表面的状态下,将表层膜31b配置在接合层膜31a上以使其露出在外侧。作为接合层膜31a可采用在规定的加热温度下熔融并良好地发挥熔敷功能的聚烯烃(PO)类的膜、即与构成墨盒11的容器主体12的树脂材料相同类的树脂材料构成的膜。在墨盒11的容器主体12由酯类的树脂材料构成时,覆盖膜31的接合层膜31a由与容器主体12相同类的树脂材料、即酯类的树脂材料构成。
另一方面,表层膜31b由在接合层31a的熔融温度下不发生熔融,并且比接合膜31a具有更高的耐热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类的膜或者尼龙(NY,Nylon)类的膜构成。即,表层膜31b由与构成容器主体12以及接合层膜31a的树脂材料不同类的树脂材料构成。
在墨盒11被安装在打印机的墨盒座上时,向作为液体供应孔的墨水供应孔23插入被设置在该墨盒座的中空针结构的墨水供应针39(参照图11)。如图2和图3所示,在向打印机的墨盒座安装之前墨水供应孔23被覆盖膜32密封。覆盖膜32与覆盖膜31相同,具有包括接合层膜和表层膜的双层结构。作为接合层膜可采用聚烯烃(PO)类的膜。作为表层膜可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类的膜。并且,在墨盒11被安装在打印机的墨盒座上时,该覆盖膜32被设置在该墨盒座上的墨水供应针39刺破,其结果是,形成图5B所示的洞41。
如图3和图4所示,在墨水供应孔23内容纳有:环形的密封部件33,其由合成橡胶(elastomer)构成,允许墨盒座的墨水供应针39被插入到墨水供应孔23内;供应阀34,座落在该密封部件33上;以及弹簧35,将该供应阀34向密封部件33弹压。即,被弹簧35弹压的供应阀34抵接在密封部件33上,由此墨水供应孔23为封闭状态,始终限制容器主体12中的墨水经由墨水供应孔23流向外部。另一方面,在墨盒座的墨水供应针39被插入到墨水供应孔23内时,按压该墨水供应针39以使供应阀34克服弹簧35的弹压力而向墨水供应孔23的内部移动,供应阀34从密封部件33分离开。其结果是,墨水供应孔23成为开放状态,允许容器主体12内的墨水经由墨水供应孔23向外部流出。
如上所述构成的墨盒11在被安装在打印机的墨盒座上的状态下,当墨水被消耗而没有墨水剩余量时,成为使用完的墨盒。此时,将该使用完的墨盒从墨盒座上卸下,并更换新的墨盒。从墨盒座卸下的使用完的墨盒并不是被废弃处理,而是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保的立场出发,通过再次填充墨水而再生为可再次使用的墨盒。
接着,参照图5A~图11对再生上述使用完的墨盒的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5A所示,在被安装在打印机的墨盒座上的前一阶段的墨盒11是在该容器主体12的下表面熔敷了覆盖膜31、32的新产品的状态。另一方面,如图5B所示,在从墨盒座卸下的使用完的墨盒11中,在遮盖墨水供应孔23的覆盖膜32中的孔遮盖区域40的中央部分,存在通过由打印机的墨水供应针39刺破而形成的洞41。即,在此时刻使用完的墨盒11的覆盖膜32上,在该孔遮盖区域40上形成与墨水供应孔连通的洞41。但是,关于遮盖两个墨水注入孔21、22的覆盖膜31,在那些孔遮盖区域42、43没有开洞。即,使用完的墨盒11以图5B的状态被回收。
当再生被回收的使用完的墨盒11时,首先如图6所示,使该容器主体12的下表面朝上来相反地配置该墨盒11。并且,配置开洞用刀体46以使在覆盖膜31中的、与第一墨水注入孔21相对应的孔遮盖区域40在上下方向相对应。在该开洞用刀体46的前端部,在沿着该刀体46的轴向从其前端一侧观察时,形成有从该轴中心向放射方向延伸的四个刃部47。这四个刃部47间隔相等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隔90度)形成。并且,如图6所示,在该配置状态下,开洞用刀体46接近容器主体12的下表面,开洞用刀体46的各个刃部47刺入覆盖膜31中的第一墨水注入孔21的孔遮盖区域42。
于是,覆盖膜31上的孔遮盖区域42通过各个刃部47形成从与第一墨水注入孔21的中心相对应的一点向放射方向延伸的十字状的切口。于是,通过该十字状的切口的形成而形成彼此呈相同形状的四个悬臂状的碎片48,这四个碎片48向第一墨水注入孔21内在放射方向上分离开而分散下垂。其结果是,在覆盖膜31的第一墨水注入孔21的孔遮盖区域42形成可再次填充墨水的洞49。即,此时覆盖膜31成为在该孔遮盖区域42具有与第一墨水注入孔21连通的洞49的膜。接着,同样,通过开洞用刀体46,在覆盖膜31中的与第二墨水注入孔22相对应的孔遮盖区域43形成与第二墨水注入孔22连通的洞49。
之后,作为图7所示的填充装置的墨水注入用的喷嘴N经由各个洞49而插入到对应的墨水注入孔21、22内,并向与墨水注入孔21、22连通的墨水容纳室29、30内再次填充墨水。并且,当墨水再次填充完成时,用于该再次填充而被打开的两个洞49以及在覆盖膜32已经被打开的、与墨水供应孔23相对应的洞41分别被作为密封部件的层积膜50密封,从而再生出可再次使用的墨盒11。
接着,参照图8A和图8B对由层积膜50密封开设各个覆盖膜31、32上的洞49、41的方法进行说明。图8A和图8B分别表示包含第一墨水注入孔21和第二墨水注入孔22的容器主体12的截面图。
如图8A所示,在覆盖膜31上载置层积膜(密封膜)50,以覆盖在覆盖膜31上形成的洞49。该层积膜50具有包括第一膜51和第二膜52的双层结构。第一膜51在规定的加热温度下熔融。第二膜52是在第一膜51的熔融温度下不发生熔融并且具有比第一膜51更高的耐热性。即,在层积膜50中,在两个膜51、52的层积方向中的一侧由第一膜51构成最外层,并且在另一侧由第二模52构成最外侧。
在第一膜51与覆盖膜31接触来遮盖与两个墨水注入孔21、22分别相对应的两个洞49的状态下,在容器主体12上载置层积膜50。之所以使第一膜51与容器主体12相对向地与覆盖膜31接触,是为了加热第一膜51来使该第一膜51熔敷在覆盖膜31上。之所以使第二膜52位于外面一侧,是为了通过耐热性优良的第二模52来维持层积膜50的密封功能。
作为第一膜51,可采用在规定的加热温度下熔融并能良好地发挥熔敷功能的聚烯烃(PO)类的膜。即,第一膜51是由与构成墨盒11的容器主体11和覆盖膜31的接合层膜31a的树脂材料相同类的树脂材料构成的膜,是由与覆盖膜31的表层膜31b不同类的树脂材料构成的膜。当构成墨盒11的容器主体12和覆盖层31的接合层膜31a的树脂材料由酯类的树脂材料时,能够采用酯类的膜作为第一膜51。
另外,也可采用具有易剥离打开(EPO,easy peel open)功能的膜作为第一膜51。即,第一膜51可以是下列类型的膜中的一种,例如:凝集剥离型的膜,其是单层结构的膜,并且由不同种树脂材料随机混合而成;层间剥离型的膜,其是多层结构的膜,并且作为支持层的膜层和作为密封层的膜层之间接合强度被设定得较低;以及界面剥离型的膜,其是单层结构的膜,并且是通过调节不同种的树脂材料之间的混合比率来调节接合强度和剥离强度的。
当第一膜51是具有EPO功能的膜时,当借助于该熔敷功能而将层积膜50接合在覆盖膜31上之后,能够在必要时从覆盖膜31上容易地剥离并再一次露出洞49。
另一方面,第二膜52在上述聚烯烃(PO)类的膜等熔融的加热温度下并不熔融,并且与聚丙烯(PO)类的膜等相比,由耐热型优良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类、尼龙类(NY)等的膜构成。另外,第二膜52由如下的膜构成,该膜是与覆盖膜31的表层膜31b相同类的树脂材料构成的膜,并且由与层积膜50的第一膜51不同类的树脂材料构成。
另外,与该第二膜52形成上述层积状态的上述第一膜51的厚度在20μm~60μm范围内,优选设定为25μm。使第一膜51的厚度为20μm以上是因为:即使当第二膜52与第一膜51的接合面具有凹凸时,也能避免在第二膜52和第一膜51之间产生间隙。另一方面,使第一膜51的厚度为60μm以下是因为:如果该第一膜51不必要地过于厚,不但成本变高而且加热时的热传导性也变差。
如图8B所示,如果在覆盖膜31上载置层积膜50,则作为加热装置的加热器53从该层积膜50的上方向层积膜50下降。该加热器53被加热到熔融层积膜50的第一膜51但并不熔融第二膜52的程度的规定温度,由具有按压面的框体构成,该按压面的形状是可面接触层积膜50的表面(第二膜52的表面)的平面形状。
因此,如图7B所示,在加热器53与层积膜50的表面面接触来加热层积膜50时,在层积膜50中,不仅沿着覆盖膜31的各个洞的周边的环状区域被加热,各个环状区域内侧的洞49的遮盖区域也被加热。因此,在层积膜50中,沿着各洞49的周边的环状区域可靠地熔融并被熔敷在覆盖膜31上,并且各个洞49的遮盖区域也同样被加热。其结果是,由于加热层积膜50的强度变化、特别是第一膜51的强度变化整体均匀,能抑制在层积膜50的强度上部分地产生差异。
通过加热器53的加热,第一膜51被熔融,之后,当该熔融了的第一膜51被冷却时,层积膜50以密封两个墨水注入孔21、22的状态熔敷在覆盖膜31上。即,层积膜50密封两个墨水注入孔21、22。
在这里,构成覆盖膜31的接合层膜31a的树脂材料和构成墨盒11的容器主体12的树脂材料是同类的。因此,接合层膜31a和容器主体12的相容性好。其结果是,覆盖膜31的接合层膜31a被牢固地被熔敷到墨盒11的容器主体12上。与此相对,构成覆盖膜31的表层膜31b的树脂材料和构成层积膜50的第一膜51的树脂材料是不同类的。因此,与作为相同类的树脂材料之间的熔敷、即接合层膜31a和容器主体12的熔敷相比,表层膜31b和第一膜51的熔敷的相容性低。层积膜50相对于覆盖膜31的接合强度比覆盖膜31相对于墨盒11的容器主体12的接合强度小。但是,由于层积膜50被熔敷在覆盖膜31上,因此相对于开设在覆盖膜31上的两个洞49能良好地发挥密封功能。之后,加热器53从图8B所示的接触位置上升到图7A所示的待机位置。
接着,如图9所示,在遮盖墨水供应孔23的覆盖膜32上载置层积膜60。层积膜60具有第一膜和第二膜。层积膜60的第一膜由与层积膜50的第一膜相同的树脂材料构成,层积膜60的第二膜由与层积膜50的第二膜相同的树脂材料构成。之后,与上述相同,层积膜60被熔敷在覆盖膜32上。如图10所示,被熔敷在密封墨水供应孔23的覆盖膜32的层积膜60的一端向墨盒11的容器主体12的一侧方向(在图9中为前方)延伸,作为把持部60a而发挥作用。即,把持部60a是没有被熔敷在覆盖膜32上的部位。因此,通过抓住该把持部60a,能够容易地从覆盖膜32上剥离层积膜60。
如图5B所示,当上述密封工序完成时,以在覆盖膜32上开设了洞41的状态而被回收的使用完的墨盒11被再生为具有良好密封功能的墨盒11。如图11所示,被再生的墨盒11以容纳在由具有可挠性的透明树脂材料(例如乙烯树脂(Vinyl)等)构成的袋体70中的状态出厂。如图11所示,袋体70中的气氛被减压。因此,在被填充在墨盒11中的墨水呈被脱气的状态时,能抑制该脱气度下降。
接着,对在打印机上安装被再生的墨盒11而使用打印机的方法进行说明。
即,如图12A所示,在使用被再生的墨盒11时,将为了密封墨水供应孔23而被熔敷在覆盖膜32上的层积膜60从覆盖膜32上剥离。即,在抓住了把持部60a的状态下将层积膜60从墨盒11剥离。覆盖膜32相对于墨盒11的容器主体12的接合强度比层积膜60相对于覆盖膜32的接合强度大。因此,覆盖膜32并不与层积膜60一起从容器主体12上剥离。
此时,如果在墨水从密封部件33和供应阀34的间隙向墨水供给孔23的开口侧泄露的状态下,将层积膜60与覆盖膜32一起从容器主体12剥离,则存在从墨水供应孔23泄露出的墨水从墨水供应孔23向外部飞散的可能性。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层积膜60被从熔敷在容器主体12上的覆盖膜32上剥离,因此从墨水供应孔23泄露出的墨水不会通过覆盖膜32向外部飞散。
并且,在图12A所示的状态下,当将墨盒11安装在打印机的墨盒座上时,墨水供应针39通过已经开设在覆盖膜32上的洞41被插入到墨水供应孔23内。并且墨水经由形成在墨水供应针39的前端部的墨水导入孔39a从墨盒11供应给打印机。
为了进行比较,图12B对不从覆盖膜32剥离层积膜60、61的情况进行说明。如图12B所示的再生的墨盒11是被再次填充两次墨水的墨盒11。即,层积膜60是在第一次再生时被熔敷在覆盖膜32上并且具有在第一次向打印机安装时形成的洞的膜。层积膜61是在第二次再生时被熔敷在层积膜60上的膜。
当将如图12B所示的被再生的墨盒11安装到打印机的墨盒座时,通过墨水供应针39刺破最外层的层积膜61而在层积膜61上开洞。此时,具有可挠性的层积膜61被墨水供应针39按压,在向墨水供给孔23的内侧可挠变形后被刺破。其结果是,当对打印机的墨盒座安装墨盒11时,需要沿着墨盒11的安装方向而向墨盒11施加刺破层积膜61所需要的力。
另外,当刺破层积膜61所需要的力经由墨水供应针39施加到了层积膜61上时,层积膜61由于向内侧可挠变形,墨水供应孔23内的空气被压缩。于是,在层积膜61上开出洞的瞬间,该被压缩的空气作为气泡从墨水供应针39的墨水导入孔39a进入到墨水供应针39内,其结果是气泡被供应给了打印机。并且,当在被墨水供应针39刺破的层积膜61的内侧存在具有几枚碎片的膜(覆盖膜32和层积膜60)时,这些碎片中的一部分可能被夹在墨水供应针39和密封部件33之间,其结果是,有可能妨碍墨水供应针39和密封部件33之间的密封功能。
另一方面,图12A所示的本实施方式中被再生的墨盒11在向打印机安装之前,层积膜60被从覆盖膜上剥离。因此,降低了将墨盒11向打印机上安装的力,并且能抑制气泡进入到墨水供应针39内。并且,能够避免由于膜的碎片夹在密封部件33和墨水供应针39之间而产生的墨水供应针39和密封部件33之间密封功能下降。
并且,再生墨盒11的墨水被消耗而再一次被回收的使用完的墨盒再一次经过图7~图10所示的再生工序后,以图11所示的捆包形态出厂,以图12A所示的使用状态被安装在打印机上。在此时的再生工序中,不需要图6所示的开洞工序。并且,在向被回收的使用完的墨盒11再次填充墨水时,层积膜50被从覆盖膜31上剥离,经由伴随该剥离而露出的洞49而进行再次填充墨水之后,熔敷新的层积膜50。
以上详细叙述的本实施方式具有以下优点。
(1)为了密封墨水注入孔21、22以及墨水供应孔23而将层积膜50、60熔敷在覆盖膜31、32上,由此再生出具有良好密封功能的墨盒11。并且,由于层积膜50、60根据需要而被适当地剥离,因此并不是每次再生时层积膜50、60都被层积。因此,对于被再生的墨盒11,其外形轮廓形状没有发生局部变化,因此能够能将被再生的墨盒11相对于打印机的墨盒座与新产品状态相同地安装在适当的位置。另外,对于被回收的使用完的墨盒11,即使是在已经开了洞41、49的覆盖膜31、32的洞周围的碎片48等上粘有旧墨水,由于不存在被层积的多个密封膜60,因此粘在碎片48等上的墨水通过洗净而容易地被除去。因此,由于能够避免在再次填充的新墨水中混合有旧墨水,因而能够避免墨水成分发生变化。
(2)在层积膜50、60的各个第一膜51以及在该第一膜51上熔敷的覆盖层31、32的各个表层膜31b由不同的树脂材料构成。另外,覆盖膜31、32的各个接合层膜31a以及熔敷在该接合层膜31a上的容器主体12由相同类的树脂材料构成。因此,各个第一膜51相对于各个表层膜31b的接合强度比各个接合层膜31a相对于容器主体12的接合强度小。其结果是,将层积膜50、60从对应的覆盖膜31、32剥离时,在维持了覆盖膜31、32接合在容器主体12的状态下,能够将层积膜50、60容易地从覆盖膜31、32剥离。
(3)在覆盖膜31、32上熔敷了对应的层积膜50、60时,即使层积膜50、60的各第一膜51熔融,对应的覆盖膜31、32的各个表层膜31b也不会熔融。因此,能使各个第一膜51相对于表层膜31b的接合强度为更容易地从对应的覆盖膜31、32剥离的大小。另外,由于外表面侧的第二膜52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因此层积膜50、60能够良好地维持密封性。
(4)另外,通过由具有易剥离打开(EPO)功能的膜构成层积膜50、60的各个第一膜51,由此根据需要能够简单地将层积膜50、60从对应的覆盖膜31、32上剥离。
(5)在层积膜60的一端设置了在容器主体12的一侧方向上延伸的把持部60a。因此,通过抓住把持部60a而从覆盖膜32上剥离层积膜60,由此能够简单地将层积膜60从覆盖膜32上剥离。
(6)并且,在将在再生了的墨盒11安装在打印机上之前,将熔敷在覆盖膜32上的层积膜60剥离来密封墨水供应孔23。因此,在与图12B所示的比较例的对比中,能够降低在将再生了的墨盒11安装在打印机上时所施加的力,并且能够避免混有气泡的墨水被供应给打印机。并且,能够抑制墨水供应针39和密封部件33之间的密封功能下降。
(7)另外,由于以将再生了的墨盒11容纳在袋体70中的状态下出厂,因此能实现对墨盒11的保护。
(8)并且,由于该袋体70中的气氛被减压,因此能够抑制墨盒11中的墨水的脱气度降低。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可进行以下变更。
如图13所示,也可以在层积膜50的一端设置向容器主体12的一侧方向延伸的把持部50a。由于抓住把持部50a能将层积膜50容易地从覆盖膜31上剥离,因此可简单地使能够再次填充墨水的洞49露出来。因此,能够迅速地进行墨盒11的再生操作。
如图14所示,袋体70中的气氛也可以是没有被减压的状态。即使在该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袋体70实现对墨盒11的保护。
再生了的墨盒11也可以不是被容纳在袋体70中,而是以图10所示的状态出厂。即使在该情况下,由于各个层积膜50、60具有良好的密封功能,因此能够抑制墨水从墨盒11的墨水注入孔21、22或墨水供应孔23漏出。
不必非得设置层积膜50、60的把持部50a、60a。即使在该情况下,由于层积膜50、60的各个第一膜51相对于表层膜31b的接合强度比各个接合层膜31a相对于容器主体12的接合强度小,因此能够容易地剥离层积膜50、60。
在将墨盒11的容器主体12、覆盖膜31、32的各个接合层膜31a、以及层积膜50、60的各个第一膜51由相同类的树脂材料构成时,作为聚烯烃(PO)类的树脂材料可采用聚丙烯(PP)、聚乙烯(PE)、以及聚丁烯(PB)等。另外,对于墨盒11的容器主体12、覆盖膜31和32的各个接合层膜31a、以及层积膜50和60的各个第一膜51,当作为相同树脂材料而采用酯类的树脂材料时,可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聚丁烯对酞酸盐(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等。
墨盒11的容器主体12、覆盖膜31和32的各个接合层膜31a、以及层积膜50和60的各个第一膜51未必非得由相同类的树脂材料构成。例如墨盒11的容器主体12、覆盖膜31和32的各个接合层膜31a、以及层积膜50和60的各个第一膜51熔敷的膜(表层膜31b以及第二膜52)只要是由具有比容器主体12、各个接合层膜31a、以及各个第一膜51更高的熔融温度的树脂材料构成即可。
层积膜50、60相对于对应的覆盖膜31、32的接合方式未必限定于熔敷。总而言之,只要层积膜50、60相对于对应的覆盖膜31、32的接合强度比相对于覆盖膜31、32的容器主体12的接合强度小,并且能够确保密封性即可,所述接合方式例如也可以是粘结。
也可以是层积膜50、60中的仅仅一个层积膜以比相对于容器主体12的覆盖膜31、32的接合强度小的强度被熔敷在覆盖膜31、32上。
在墨盒11的容器主体12中,如果其通过熔敷而接合了覆盖膜31、32的下表面是在第一膜51的熔融温度下同样可熔融的材质(例如是聚丙烯等合成树脂),则容器主体12的下表面以外的部位可以由在第一膜51的熔融温度下不熔融的耐热性强的合成树脂或金属材料构成。
层积膜50、60的各个第一膜51只要在由加热器53加热时熔融即可,例如可以是氨基甲酸乙酯(Urethan)类的膜。
各个层积膜50、60也可以具有在第一膜51和第二膜52之间夹持其他膜的三层以上的层积结构。总而言之,可以是与覆盖膜31、32接触的一侧的最外层是第一膜51,并且其相反一侧的最外侧是第二膜52。
在墨盒11的容器主体12的内部,可以容纳有能够吸收保持墨水(液体)的海绵(sponge)或者无纺布等多孔质材料作为墨水吸收材料(液体吸收材料)。墨水吸收材料吸收保持的墨水经由墨水供应针从形成在容器主体的墨水供应孔而供应给打印机。
另外,可以不是从墨水注入孔21、22而是墨水供应孔23将墨水再次填充到使用完的墨盒11中。此时,在墨水供应孔23中,能够在使供应阀34以克服弹簧35的弹压力而从密封部件33分离开的状态下,从墨水供应孔23再次填充墨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液体容器具体为了墨盒,但也可以具体为将墨水以外的其他液体(包括如功能材料粒子分散或混合在液体而形成的液状体、凝胶的流体状)容纳在内部的液体容器。另外,对于本说明书中的“液体”例如除包含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体状树脂、液体状金属(金属融液)等之外,还包含液状体、流状体等。

Claims (22)

1.一种液体容器的密封方法,在所述液体容器上接合覆盖膜来遮盖形成在所述液体容器上的孔,在所述覆盖膜上开洞来与所述液体容器的孔连通,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准备密封膜;以及
以比所述覆盖膜相对于所述液体容器的接合强度小的接合强度、并且以能够从所述覆盖膜剥离的方式将所述密封膜接合在所述覆盖膜上,由此密封覆盖膜的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容器具有形成了所述孔的孔形成面,
所述覆盖膜层积了包含接合层膜和表层膜的多个膜,所述接合层膜被熔敷在所述孔形成面上,所述表层膜被配置成向表面侧露出,
所述密封膜层积了包含第一膜和第二膜的多个膜,所述第一膜被熔敷在所述表层膜上,所述第二膜被配置成向表面侧露出,
所述接合层膜和所述孔形成面由相同类的树脂材料构成,
所述表层膜和所述第一膜由不同类的树脂材料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容器具有形成了所述孔的孔形成面,
所述覆盖膜层积了包含接合层膜和表层膜的多个膜,所述接合层膜被熔敷在所述孔形成面上,所述表层膜被配置成向表面侧露出,
所述密封膜层积了包含第一膜和第二膜的多个膜,所述第一膜被熔敷在所述表层膜上,所述第二膜被配置成向表面侧露出,
所述表层膜和所述第二膜具有比所述第一膜高的熔融温度并且具有高耐热性。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孔是用于向所述液体容器内注入液体的液体注入孔,为了通过所述液体注入孔而再次向所述液体容器填充所述液体,在所述覆盖膜上开设所述洞。
5.一种液体容器,包括:
形成了孔的孔形成面;
覆盖膜,被接合在所述孔形成面上来遮盖所述孔,该覆盖膜具有被开出的洞以与所述孔连通;以及
密封膜,密封所述覆盖膜的所述洞,该密封膜以能够从所述覆盖膜剥离的方式被接合在所述覆盖膜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覆盖膜被熔敷在所述液体容器上,所述密封膜以比所述覆盖膜相对于所述液体容器的熔敷强度小的熔敷强度被熔敷在所述覆盖膜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膜由树脂材料形成并且具有被熔敷在所述覆盖膜上的面,
所述覆盖膜由与所述密封膜的树脂材料不同类的树脂材料形成并具有被熔敷在所述密封膜上的面。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覆盖膜层积了包含接合层膜和表层膜的多个膜,所述接合层膜被熔敷在所述孔形成面上,所述表层膜被配置成向表面侧露出,
所述密封膜层积了包含第一膜和第二膜的多个膜,所述第一膜被熔敷在所述表层膜上,所述第二膜被配置成向表面侧露出,
所述接合层膜和所述孔形成面由相同类的树脂材料构成,
所述表层膜和所述第一膜由不同类的树脂材料构成。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覆盖膜层积了包含接合层膜和表层膜的多个膜,所述接合层膜被熔敷在所述孔形成面上,所述表层膜被配置成向表面侧露出,
所述密封膜层积了包含第一膜和第二膜的多个膜,所述第一膜被熔敷在所述表层膜上,所述第二膜被配置成向表面侧露出,
所述表层膜和所述第二膜具有比所述第一膜高的熔融温度并且具有比所述第一膜高的耐热性。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膜具有不被接合在所述覆盖膜上的部位。
11.如权利要求5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孔是用于向所述液体容器中注入液体的液体注入孔,
所述覆盖膜在遮盖所述液体注入孔的部位具有洞。
12.一种液体容器的制造方法,在所述液体容器上接合覆盖膜来遮盖形成在所述液体容器上的孔,在所述覆盖膜上开洞以与所述液体容器的孔连通,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所述液体容器中填充液体;
准备密封膜;以及
以比所述覆盖膜相对于所述液体容器的接合强度小的接合强度、并且以能够从所述覆盖膜剥离的方式将所述密封膜接合在所述覆盖膜上,由此密封覆盖膜的洞。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膜由树脂材料形成并具有被熔敷在所述覆盖膜上的面,
所述覆盖膜由与所述密封膜的树脂材料不同类的树脂材料形成并具有被熔敷在所述密封膜上的面。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容器还具有形成了所述孔的孔形成面,
所述覆盖膜层积了包含接合层膜和表层膜的多个膜,所述接合层膜被熔敷在所述孔形成面上,所述表层膜被配置成向表面侧露出,
所述密封膜层积了包含第一膜和第二膜的多个膜,所述第一膜被熔敷在所述表层膜上,所述第二膜被配置成向表面侧露出,
所述接合层膜和所述孔形成面由相同类的树脂材料构成,
所述表层膜和所述第一膜由不同类的树脂材料构成。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容器还具有形成了所述孔的孔形成面,
所述覆盖膜层积了包含接合层膜和表层膜的多个膜,所述接合层膜被熔敷在所述孔形成面上,所述表层膜被配置成向表面侧露出,
所述密封膜层积了包含第一膜和第二膜的多个膜,所述第一膜被熔敷在所述表层膜上,所述第二膜被配置成向表面侧露出,
所述表层膜和所述第二膜具有比所述第一膜高的熔融温度并且具有高的耐热性。
16.一种使用完的液体容器的再生方法,在所述液体容器上接合覆盖膜来遮盖形成在所述液体容器上的孔,在所述覆盖膜上开洞以与所述液体容器的孔连通,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向所述使用完的液体容器中填充液体;
准备密封膜;以及
以比所述覆盖膜相对于所述液体容器的接合强度小的接合强度、并且以能够从所述覆盖膜剥离的方式将所述密封膜接合在所述覆盖膜上,由此密封覆盖膜的洞。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容器还具有形成了所述孔的孔形成面,
所述覆盖膜层积了包含接合层膜和表层膜的多个膜,所述接合层膜被熔敷在所述孔形成面上,所述表层膜被配置成向表面侧露出,
所述密封膜层积了包含第一膜和第二膜的多个膜,所述第一膜被熔敷在所述表层膜上,所述第二膜被配置成向表面侧露出,
所述接合层膜和所述孔形成面由相同类的树脂材料构成,
所述表层膜和所述第一膜由不同类的树脂材料构成。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容器还具有形成了所述孔的孔形成面,
所述覆盖膜层积了包含接合层膜和表层膜的多个膜,所述接合层膜被熔敷在所述孔形成面上,所述表层膜被配置成向表面侧露出,
所述密封膜层积了包含第一膜和第二膜的多个膜,所述第一膜被熔敷在所述表层膜上,所述第二膜被配置成向表面侧露出,
所述表层膜和所述第二膜具有比所述第一膜高的熔融温度并且具有高的耐热性。
19.一种被再次填充液体的再生液体容器,该液体容器包括:
覆盖膜,被接合在所述液体容器上来遮盖形成在所述液体容器上的孔,该覆盖膜具有打开的洞以与所述孔连通;以及
密封膜,为了密封所述覆盖膜的所述洞而被接合在相同覆盖膜上,该密封膜以比所述覆盖膜相对于所述液体容器的接合强度比小的接合强度、并且以能够从所述覆盖膜剥离的方式被接合在该覆盖膜上。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再生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形成在所述液体容器上的孔是液体供应孔,当将所述液体容器安装到液体喷射装置上时,设置在该液体喷射装置上的液体导入用的中空针被插入到该液体供应孔内,
所述覆盖膜具有洞,该洞是当再生前的液体容器被安装到液体喷射装置上时由所述中空针开出的,
在将再生液体容器向液体喷射装置安装之前,所述密封膜被从所述覆盖膜剥离。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再生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再生液体容器被容纳在袋体中。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再生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再生液体容器被容纳在具有可挠性袋体中,该袋体的内部被减压。
CN2008100947010A 2007-05-02 2008-05-04 液体容器及其密封方法、制造方法、再生方法、及再生液体容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982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21712 2007-05-02
JP2007121712A JP5007601B2 (ja) 2007-05-02 2007-05-02 液体収容容器におけるシール方法、液体収容容器の再生方法、液体収容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98212A CN101298212A (zh) 2008-11-05
CN101298212B true CN101298212B (zh) 2010-06-23

Family

ID=39627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9470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98212B (zh) 2007-05-02 2008-05-04 液体容器及其密封方法、制造方法、再生方法、及再生液体容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287108B2 (zh)
EP (1) EP1987958B1 (zh)
JP (1) JP5007601B2 (zh)
CN (1) CN101298212B (zh)
ES (1) ES2390508T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11097A1 (de) * 2009-03-03 2010-09-09 Bowa Bosse + Wagner Ohg Vorrichtung zur Aufbewahrung einer Patrone für Tintenstrahldrucker
JP5569475B2 (ja) * 2010-09-03 2014-08-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CN102582271A (zh) * 2012-04-06 2012-07-18 蔡信东 一种医用分离式墨盒及其制备方法
US9283767B2 (en) 2012-05-23 2016-03-1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artridge and sealing member
US10647123B2 (en) 2012-07-23 2020-05-1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filled cartridg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efilled cartridge
JP6048004B2 (ja) 2012-07-23 2016-12-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US9776418B2 (en) * 2012-07-23 2017-10-0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cartridge
JP6069964B2 (ja) 2012-07-23 2017-02-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注入キット、及び、注入装置
JP6294033B2 (ja) * 2013-08-30 2018-03-14 株式会社日立産機システム 液体容器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922258B2 (ja) * 2017-03-02 2021-08-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補給容器及びインク補給システム
US10814638B2 (en) 2018-05-08 2020-10-27 Funai Electric Co. Ltd Fluidic ejection cartridge for improved protective tape removal
US10384458B1 (en) 2018-05-08 2019-08-20 Funai Electric Co., Ltd. Fluidic ejection cartridge for improved protective tape removal
US11827027B2 (en) 2019-03-04 2023-11-28 E-jet Technology Co., Ltd. Remanufacturing method of ink cartridge, and remanufactured ink cartridge
US11267251B2 (en) * 2019-03-04 2022-03-08 E-jet Technology Co., Ltd. Remanufacturing method of ink cartridge and remanufactured ink cartridg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2741A (zh) * 1997-08-28 2000-01-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具有废墨吸收功能的墨盒
CN1438118A (zh) * 2002-02-10 2003-08-27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墨盒的再制造方法及其专用焊接工装
US6764170B2 (en) * 2001-06-14 2004-07-2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Removable label for sealing an ink-jet ink reservoir
CN1730278A (zh) * 2005-08-22 2006-02-08 王朗明 一种适用于不带打印头有海绵墨盒再生工艺
CN1792636A (zh) * 2005-09-30 2006-06-28 王朗明 海绵墨盒再生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18670U (zh) 1990-03-20 1991-12-06
EP0685340B1 (en) * 1994-05-31 1999-08-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placeable ink cartridge and seal structure thereof
JPH09123472A (ja) * 1995-11-07 1997-05-13 Seiko Epson Corp 再生可能な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ヂと、その再生処理方法
JP3503324B2 (ja) * 1996-02-01 2004-03-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3449107B2 (ja) * 1996-03-08 2003-09-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等における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ヂ及び封止シート
SG95595A1 (en) * 1998-05-13 2003-04-23 Seiko Epson Corp Ink cartridge for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EP0963847B1 (en) * 1998-05-13 2005-08-1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cartridge for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DE60035473T2 (de) * 1999-12-08 2008-03-13 Nipro Corp. Leicht abziehbare Folie und medizinischer Verpackungsbehälter
US6364473B1 (en) * 2001-04-06 2002-04-02 Win-Yin Liu Refilling needle for refilling an ink cartridge
JP4096923B2 (ja) * 2003-08-20 2008-06-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導通材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AR051513A1 (es) 2004-11-29 2007-01-17 Seiko Epson Corp Metodo para cargar liquido en un cartucho dispositivo de carga de liquido y cartucho
JP4785921B2 (ja) 2006-06-06 2011-10-05 エステー産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2741A (zh) * 1997-08-28 2000-01-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具有废墨吸收功能的墨盒
US6764170B2 (en) * 2001-06-14 2004-07-2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Removable label for sealing an ink-jet ink reservoir
CN1438118A (zh) * 2002-02-10 2003-08-27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墨盒的再制造方法及其专用焊接工装
CN1730278A (zh) * 2005-08-22 2006-02-08 王朗明 一种适用于不带打印头有海绵墨盒再生工艺
CN1792636A (zh) * 2005-09-30 2006-06-28 王朗明 海绵墨盒再生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87958A2 (en) 2008-11-05
ES2390508T3 (es) 2012-11-13
EP1987958A3 (en) 2009-12-30
JP2008273114A (ja) 2008-11-13
EP1987958B1 (en) 2012-07-11
CN101298212A (zh) 2008-11-05
JP5007601B2 (ja) 2012-08-22
US20080284833A1 (en) 2008-11-20
US8287108B2 (en) 2012-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98212B (zh) 液体容器及其密封方法、制造方法、再生方法、及再生液体容器
KR101024155B1 (ko) 액체 수용체의 제조 방법, 액체 수용체 및 액체 수용체의 액체 주입 방법
US6554412B1 (en) Ink cartridge, ink jet recorder, and method of mounting ink cartridge
CN101249756B (zh) 流体导出部的密封构造体和密封方法、以及流体容器
CN100352658C (zh) 液体容器
JP2008273114A5 (zh)
JPH1013850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
WO2008018605A1 (fr) Procédé de production d'un corps de réception de liquide, et corps de réception de liquide
JP4683625B2 (ja) 通気部品及び通気部品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防水性通気膜
JP2010240907A (ja) 液体収容容器
KR101424318B1 (ko) 열융착식 벤트부 밀봉 부재를 갖는 잉크 카트리지
CN101058262B (zh) 液体容器
WO2007142263A1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方法
JP3667749B1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方法
CN101274537B (zh) 液体容器及其再生方法、密封方法和密封装置
CN101298211B (zh) 流体容器、流体容器的再生方法、以及流体容器中的密封方法
JP3449107B2 (ja) プリンタ等における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ヂ及び封止シート
CN101259792B (zh) 流体储存容器及其再生方法、盖膜的开孔方法和开孔工具
JPH10258521A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ヂ
JP2005335350A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フィルム貼付方法及び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H08230207A (ja) インクタンクとその製造方法
JPH0811316A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記録装置
JPH0929540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23

Termination date: 201905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