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89543B - 柔性覆铜板用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柔性覆铜板用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89543B
CN101289543B CN2008100386529A CN200810038652A CN101289543B CN 101289543 B CN101289543 B CN 101289543B CN 2008100386529 A CN2008100386529 A CN 2008100386529A CN 200810038652 A CN200810038652 A CN 200810038652A CN 101289543 B CN101289543 B CN 1012895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zene
amino
dianhydride
dimaleoyl imino
pheny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3865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89543A (zh
Inventor
虞鑫海
陈梅芳
陈健丽
刘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Ruitu Electronic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Ruitu Electronic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Ruitu Electronic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081003865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895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895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895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895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8954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Forming Nitrogen-Containing Linkag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覆铜板用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1)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芳香族二元伯胺与芳香族二元酐和含不饱和双键的有机化合物,在强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体系中,于20℃~80℃温度范围内,搅拌反应,得到棕色粘稠的可交联固化的热固性聚酰胺酸溶液;2)将所得的聚酰胺酸溶液流涎成膜,于100℃~400℃脱水亚胺化和热固化交联反应,得到均匀透明的聚酰亚胺薄膜。该薄膜吸水率低,热收缩性小,尺寸稳定性好,同时也具有良好的耐热性以及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电气性能等。它非常适用于柔性覆铜板的绝缘基膜。

Description

柔性覆铜板用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耐高温有机聚合物薄膜的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柔性覆铜板(FCCL)用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电子产品轻、薄、短、小的需求潮流,使柔性覆铜箔板(FCCL)或柔性印制线路板(FPC)迅速从军用品转到了民用产品,转向消费类电子产品,形成近年来涌现出来的几乎所有高科技电子产品都大量采用了FPC,如录像机、摄像机、盒式录音机、CD唱机、照相机、移动电话、传真机、个人电脑、文字处理机、复印机、洗衣机、电锅、空调、汽车、电子测距仪等等。
柔性覆铜箔板又称挠性覆铜板,它是一种由金属导体材料(如铝、铜等)和介电基片材料(如聚酯薄膜、聚酰亚胺薄膜等),通过胶粘剂粘结起来的复合材料。大多数的柔性覆铜板的总厚度是小于0.4mm,通常在0.04~0.25mm厚度之间。在现代电子产品中,希望电路材料有一个可活动的柔性联接功能,并要求这种可活动的柔性联接能够达到上百万次挠曲活动周期;对于在线路板加工过程中的打孔、电镀、腐蚀等工艺来说,加工过程中要求必须有一定的挠曲角度;整机产品在最终装配时要求有效地节省空间,柔性覆铜板可很好地解决这个刚性板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随着对柔性线路板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必须选用高性能原材料,特别是柔性覆铜板中的绝缘介质薄膜的高性能化,才能保证所制成产品在以后的加工过程中,仍能很好地保持其原有的优良的电性能、耐热性和力学性能等。
聚酰亚胺薄膜是柔性覆铜板制造中首选的绝缘介质薄膜材料。它具有优良的耐高温性、韧性、阻燃性、电绝缘性、耐化学药品性等,因此,目前的高性能FCCL或FPC板均采用聚酰亚胺薄膜作为电绝缘介质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产品的进一步小型化、轻量化、高密度化,因此,对聚酰亚胺薄膜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特别是要求其具有更加优异的尺寸稳定性、更低的吸水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柔性覆铜板(FCCL)用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在聚酰亚胺分子结构中引入热交联性反应基团,成膜固化交联后得到了低吸水性和优异尺寸稳定性的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该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环境友好、可以在通用设备中完成制备过程,适用于工业生产。
本发明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一)含不饱和双键的有机化合物,以马来酸酐为例:
Figure S2008100386529D00031
(二)含不饱和双键的有机化合物,以为4,4’-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甲烷为例:
Figure S2008100386529D00032
Figure S2008100386529D00041
Figure S2008100386529D00051
其中,——R2——为芳香族二元伯胺残基;-D-为
Figure S2008100386529D00052
Figure S2008100386529D00053
为芳香族二元酐残基;p,m为大于1,且小于1000的自然数,各自独立,互不相关,并且p≥m+1。
注:(1)在实际的化学反应中,往往是边进行脱水亚胺化反应,边进行不饱和双键的热固化交联反应,并非完全等同于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所描述的;
(2)不饱和酸酐、双马来酰亚胺或多马来酰亚胺与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中4个氨基的缩合反应或Michael加成反应是随机进行的,并非完全等同于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所描述的。
本发明的柔性覆铜板(FCCL)用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芳香族二元伯胺与芳香族二元酐和含不饱和双键的有机化合物,在强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体系中,于20℃~80℃温度范围内,搅拌反应0.5小时~6.0小时,得到棕色粘稠的可交联固化的热固性聚酰胺酸溶液;
(2)将所得的聚酰胺酸溶液流涎成膜,于100℃~400℃脱水亚胺化和热固化交联反应,得到均匀透明的聚酰亚胺薄膜。
步骤(1)中所述的芳香族二元酐选自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联苯二酐(BPDA)、二苯甲酮二酐(BTDA)、氧撑二苯二酐(ODPA)、双酚A二醚二酐(BPADA)、二苯砜二酐(DSDA)、六氟二酐(6FDA)、双酚AF二醚二酐(BPAFDA)、三苯二醚二酐(TPDEDA)、二苯砜二醚二酐(DSDEDA)、联苯二醚二酐(BPDEDA)、酯型二酐(EDA)、萘二酐(NDA)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所述的联苯二酐(BPDA)选自3,3’,4,4’-四甲酸联苯二酐、2,3,3’,4’-四甲酸联苯二酐、2,2’,3,3’-四甲酸联苯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所述的二苯甲酮二酐(BTDA)选自3,3’,4,4’-四甲酸二苯甲酮二酐、2,3,3’,4’-四甲酸二苯甲酮二酐、2,2’,3,3’-四甲酸二苯甲酮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所述的氧撑二苯酐(ODPA)选自3,3’,4,4’-四甲酸二苯醚二酐、2,3,3’,4’-四甲酸二苯醚二酐、2,2’,3,3’-四甲酸二苯醚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所述的双酚A二醚二酐(BPADA)选自2,2-双[4-(3,4-二羧基苯氧基)苯基]丙烷二酐、2,2-双[4-(2,3-二羧基苯氧基)苯基]丙烷二酐、2-[4-(3,4-二羧基苯氧基)苯基]-2-[4-(2,3-二羧基苯氧基)苯基]丙烷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所述的二苯砜二酐(DSDA)选自3,3’,4,4’-四甲酸二苯砜二酐、2,3,3’,4’-四甲酸二苯砜二酐、2,2’,3,3’-四甲酸二苯砜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所述的六氟二酐(6FDA)选自2,2-双(3,4-二羧基苯基)六氟丙烷二酐、2,2-双(2,3-二羧基苯基)六氟丙烷二酐、2-(2,3-二羧基苯基)-2-(3,4-二羧基苯基)六氟丙烷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所述的双酚AF二醚二酐(BPAFDA)选自2,2-双[4-(3,4-二羧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二酐、2,2-双[4-(2,3-二羧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二酐、2-[4-(3,4-二羧基苯氧基)苯基]-2-[4-(2,3-二羧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二酐、2,2-双[4-(3,4-二羧基苯氧基)-3,5-二甲基苯基]六氟丙烷二酐、2,2-双[4-(2,3-二羧基苯氧基)-3,5-二甲基苯基]六氟丙烷二酐、2-[4-(3,4-二羧基苯氧基)-3,5-二甲基苯基]-2-[4-(2,3-二羧基苯氧基)-3,5-二甲基苯基]六氟丙烷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所述的三苯二醚二酐(TPDEDA)选自1,4-双(3,4-二羧基苯氧基)苯二酐、1,4-双(2,3-二羧基苯氧基)苯二酐、1-(2,3-二羧基苯氧基)-4-(3,4-二羧基苯氧基)苯二酐、1,3-双(3,4-二羧基苯氧基)苯二酐、1,3-双(2,3-二羧基苯氧基)苯二酐、1-(2,3-二羧基苯氧基)-3-(3,4-二羧基苯氧基)苯二酐、1,2-双(3,4-二羧基苯氧基)苯二酐、1,2-双(2,3-二羧基苯氧基)苯二酐、1-(2,3-二羧基苯氧基)-2-(3,4-二羧基苯氧基)苯二酐、1,4-双(3,4-二羧基苯氧基)-2,6-二甲基苯二酐、1,4-双(2,3-二羧基苯氧基)-2,6-二甲基苯二酐、1-(2,3-二羧基苯氧基)-4-(3,4-二羧基苯氧基)-2,6-二甲基苯二酐、1,4-双(3,4-二羧基苯氧基)-2,5-二叔丁基苯二酐、1,4-双(2,3-二羧基苯氧基)-2,5-二叔丁基苯二酐、1-(2,3-二羧基苯氧基)-4-(3,4-二羧基苯氧基)-2,5-二叔丁基苯二酐、2,6-双(3,4-二羧基苯氧基)甲苯二酐、2,6-双(2,3-二羧基苯氧基)甲苯二酐、2-(2,3-二羧基苯氧基)-6-(3,4-二羧基苯氧基)甲苯二酐、3,5-双(3,4-二羧基苯氧基)甲苯二酐、3,5-双(2,3-二羧基苯氧基)甲苯二酐、3-(2,3-二羧基苯氧基)-5-(3,4-二羧基苯氧基)甲苯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所述的二苯砜二醚二酐(DSDEDA)选自4,4’-双(3,4-二羧基苯氧基)二苯砜二酐、4,4’-双(2,3-二羧基苯氧基)二苯砜二酐、4-(2,3-二羧基苯氧基)-4’-(3,4-二羧基苯氧基)二苯砜二酐、4,4’-双(3,4-二羧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二苯砜二酐、4,4’-双(2,3-二羧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二苯砜二酐、4-(2,3-二羧基苯氧基)-4’-(3,4-二羧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二苯砜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所述的联苯二醚二酐(BPDEDA)选自4,4’-双(3,4-二羧基苯氧基)联苯二酐、4,4’-双(2,3-二羧基苯氧基)联苯二酐、4-(2,3-二羧基苯氧基)-4’-(3,4-二羧基苯氧基)联苯二酐、4,4’-双(3,4-二羧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联苯二酐、4,4’-双(2,3-二羧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联苯二酐、4-(2,3-二羧基苯氧基)-4’-(3,4-二羧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联苯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所述的萘二酐(NDA)选自1,4,5,8-四甲酸萘二酐、1,2,6,7-四甲酸萘二酐、2,3,6,7-四甲酸萘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所述的酯型二酐(EDA)的通式为
Figure S2008100386529D00081
其中-R1-选自:——CnH2n——(n为大于1,且小于20的自然数)、
Figure S2008100386529D00082
Figure S2008100386529D00083
Figure S2008100386529D00091
Figure S2008100386529D00101
Figure S2008100386529D00102
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所述的芳香族二元伯胺选自对苯二胺、2,6-二甲基对苯二胺、2,5-二叔丁基对苯二胺、2,3-二甲基对苯二胺、2,3,5-三甲基对苯二胺、间苯二胺、3,5-二氨基甲苯、3,5-二氨基三氟甲苯、2,6-二氨基甲苯、2,6-二氨基三氟甲苯、邻苯二胺、4,4’-二氨基二苯甲烷、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甲烷、3,3’,5,5’-四甲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2,2-双(4-氨基苯基)丙烷、2,2-双(4-氨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2,2-双(4-氨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4-氨基-3,5-二甲基苯基)六氟丙烷、4,4’-二氨基二苯砜、3,3’-二氨基二苯砜、4,4’-二氨基-3,3’,5,5’-四甲基二苯砜、4,4’-二氨基二苯甲酮、3,3’-二氨基二苯甲酮、4,4’-二氨基二苯醚,3,3’-二氨基二苯醚,3,4’-二氨基二苯醚、4,4’-二氨基二苯硫醚、3,3’-二氨基二苯硫醚、3,4’-二氨基二苯硫醚、4,4’-二氨基联苯、3,3’-二甲基-4,4’-二氨基联苯、3,3’-二甲氧基-4,4’-二氨基联苯、3,3’-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2,2’-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3,3’-二乙基-4,4’-二氨基联苯、3,3’-二(三氟甲氧基)-4,4’-二氨基联苯、2,2’-二甲基-4,4’-二氨基联苯、2,2’-二甲氧基-4,4’-二氨基联苯、2,2’-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3,3’-二甲氧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1,3-双(4-氨基苯氧基)苯、1,2-双(4-氨基苯氧基)苯、1,4-双(4-氨基苯氧基)苯、1,3-双(3-氨基苯氧基)苯、1,2-双(3-氨基苯氧基)苯、1,4-双(3-氨基苯氧基)苯、1,3-双(2-氨基苯氧基)苯、1,2-双(2-氨基苯氧基)苯、1,4-双(2-氨基苯氧基)苯、2,6-双(4-氨基苯氧基)甲苯、2,6-双(3-氨基苯氧基)甲苯、2,6-双(2-氨基苯氧基)甲苯、2,6-双(4-氨基苯氧基)-(三氟甲基)苯、2,6-双(3-氨基苯氧基)-(三氟甲基)苯、2,6-双(2-氨基苯氧基)-(三氟甲基)苯、1,4-双(4-氨基苯氧基)-2,6-二甲基苯、1,4-双(3-氨基苯氧基)-2,6-二甲基苯、1,4-双(2-氨基苯氧基)-2,6-二甲基苯、1,4-双(3-氨基苯氧基)-2,6-二(三氟甲基)苯、1,4-双(2-氨基苯氧基)-2,6-二(三氟甲基)苯、1,4-双(4-氨基苯氧基)-2,6-二(三氟甲基)苯、1,4-双(4-氨基苯氧基)-2,5-二叔丁基苯、1,4-双(3-氨基苯氧基)-2,5-二叔丁基苯、1,4-双(2-氨基苯氧基)-2,5-二叔丁基苯、1,4-双(4-氨基苯氧基)-2,3-二甲基苯、1,4-双(3-氨基苯氧基)-2,3-二甲基苯、1,4-双(2-氨基苯氧基)-2,3-二甲基苯、1,4-双(4-氨基苯氧基)-2,3-二(三氟甲基)苯、1,4-双(3-氨基苯氧基)-2,3-二(三氟甲基)苯、1,4-双(2-氨基苯氧基)-2,3-二(三氟甲基)苯、1,4-双(4-氨基苯氧基)-2,3,5-三甲基苯、1,4-双(3-氨基苯氧基)-2,3,5-三甲基苯、1,4-双(2-氨基苯氧基)-2,3,5-三甲基苯、3,5-双(4-氨基苯氧基)甲苯、3,5-双(3-氨基苯氧基)甲苯、3,5-双(2-氨基苯氧基)甲苯、3,5-双(4-氨基苯氧基)-三氟甲苯、3,5-双(3-氨基苯氧基)-三氟甲苯、3,5-双(2-氨基苯氧基)-三氟甲苯、4,4’-双(4-氨基苯氧基)二苯甲烷、4,4’-双(3-氨基苯氧基)二苯甲烷、4,4’-双(2-氨基苯氧基)二苯甲烷、4,4’-双(4-氨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二苯甲烷、4,4’-双(4-氨基苯氧基)二苯醚、4,4’-双(3-氨基苯氧基)二苯醚、4,4’-双(2-氨基苯氧基)二苯醚、4,4’-双(4-氨基苯氧基)二苯砜、4,4’-双(3-氨基苯氧基)二苯砜、4,4’-双(2-氨基苯氧基)二苯砜、4,4’-双(4-氨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二苯砜、4,4’-双(3-氨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二苯砜、4,4’-双(2-氨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二苯砜、4,4’-双(4-氨基苯氧基)二苯硫醚、4,4’-双(3-氨基苯氧基)二苯硫醚、4,4’-双(2-氨基苯氧基)二苯硫醚、4,4’-双(4-氨基苯氧基)联苯、4,4’-双(3-氨基苯氧基)联苯、4,4’-双(2-氨基苯氧基)联苯、4,4’-双(4-氨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联苯、4,4’-双(3-氨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联苯、4,4’-双(2-氨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联苯、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4-(3-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4-(2-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4-(4-氨基苯氧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2,2-双[4-(3-氨基苯氧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2,2-双[4-(2-氨基苯氧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4-(3-氨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4-(2-氨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3,5-二甲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4-(3-氨基苯氧基)苯基-3,5-二甲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4-(2-氨基苯氧基)苯基-3,5-二甲基苯基]六氟丙烷、3,5-二氨基苯甲酸、3,5-二氨基苯酚、1,5-二氨基萘、1,7-二氨基萘、2,3-二氨基萘、2,7-二氨基萘、1,4-二氨基萘、1,2-二氨基萘、1,3-二氨基萘、1,6-二氨基萘、1,8-二氨基萘、2,4-二氨基萘、2,5-二氨基萘、2,6-二氨基萘、1,3-二氨基萘-2-甲酸、1,4-二氨基萘-2-甲酸、1,5-二氨基萘-2-甲酸、1,6-二氨基萘-2-甲酸、1,5-二羟基-2,4-二氨基苯、2,3-二氨基吡啶、2,5-二氨基吡啶、2,6-二氨基吡啶、3,4-二氨基吡啶、3,5-二氨基吡啶、2,2-双(3-氨基-4-羟基苯基)丙烷、2,2-双[3-氨基-4-(4-硝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3-氨基-4-(4-氰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3-氨基-4-羟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3-氨基-4-(4-硝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3-氨基-4-(4-氰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3,3’-二羟基-4,4’-二氨基联苯、4,4’-二羟基-3,3’-二氨基联苯、4,4’-二氨基-4”-羟基三苯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所述的含不饱和双键的有机化合物选自含不饱和双键的酸酐、双马来酰亚胺、多马来酰亚胺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
所述的含不饱和双键的酸酐选自马来酸酐、纳迪克酸酐(NADIC酸酐)、甲基纳迪克酸酐(MNADIC酸酐)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含不饱和双键的酸酐与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的反应于20℃~3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反应时间为0.5小时~6.0小时。
所述的双马来酰亚胺选自4,4’-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甲烷、4,4’-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醚、4,4’-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砜、1,3-双马来酰亚胺基苯、对苯双马来酰亚胺、2,6-二甲基对苯双马来酰亚胺、2,5-二叔丁基对苯双马来酰亚胺、2,3-二甲基对苯双马来酰亚胺、2,3,5-三甲基对苯双马来酰亚胺、3,5-双马来酰亚胺基甲苯、3,5-双马来酰亚胺基三氟甲苯、2,6-双马来酰亚胺基甲苯、2,6-双马来酰亚胺基三氟甲苯、邻苯双马来酰亚胺、3,3’-二甲基-4,4’-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甲烷、3,3’-二氯-4,4’-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甲烷、3,3’,5,5’-四甲基-4,4’-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甲烷、2,2-双(4-马来酰亚胺基苯基)丙烷、2,2-双(4-马来酰亚胺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2,2-双(4-马来酰亚胺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4-马来酰亚胺基-3,5-二甲基苯基)六氟丙烷、3,3’-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砜、4,4’-双马来酰亚胺基-3,3’,5,5’-四甲基二苯砜、4,4’-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甲酮、3,3’-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甲酮、3,3’-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醚,3,4’-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醚、4,4’-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硫醚、3,3’-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硫醚、3,4’-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硫醚、4,4’-双马来酰亚胺基联苯、3,3’-二甲基-4,4’-双马来酰亚胺基联苯、3,3’-二甲氧基-4,4’-双马来酰亚胺基联苯、3,3’-二(三氟甲基)-4,4’-双马来酰亚胺基联苯、2,2’-二(三氟甲基)-4,4’-双马来酰亚胺基联苯、3,3’-二乙基-4,4’-双马来酰亚胺基联苯、3,3’-二(三氟甲氧基)-4,4’-双马来酰亚胺基联苯、2,2’-二甲基-4,4’-双马来酰亚胺基联苯、2,2’-二甲氧基-4,4’-双马来酰亚胺基联苯、2,2’-二(三氟甲基)-4,4’-双马来酰亚胺基联苯、3,3’-二甲氧基-4,4’-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甲烷、1,3-双(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1,2-双(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1,4-双(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1,3-双(3-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1,2-双(3-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1,4-双(3-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1,3-双(2-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1,2-双(2-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1,4-双(2-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2,6-双(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甲苯、2,6-双(3-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甲苯、2,6-双(2-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甲苯、2,6-双(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三氟甲苯、2,6-双(3-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三氟甲苯、2,6-双(2-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三氟甲苯、1,4-双(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2,6-二甲基苯、1,4-双(3-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2,6-二甲基苯、1,4-双(2-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2,6-二甲基苯、1,4-双(3-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2,6-二(三氟甲基)苯、1,4-双(2-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2,6-二(三氟甲基)苯、1,4-双(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2,6-二(三氟甲基)苯、1,4-双(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2,5-二叔丁基苯、1,4-双(3-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2,5-二叔丁基苯、1,4-双(2-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2,5-二叔丁基苯、1,4-双(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2,3-二甲基苯、1,4-双(3-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2,3-二甲基苯、1,4-双(2-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2,3-二甲基苯、1,4-双(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2,3-二(三氟甲基)苯、1,4-双(3-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2,3-二(三氟甲基)苯、1,4-双(2-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2,3-二(三氟甲基)苯、1,4-双(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2,3,5-三甲基苯、1,4-双(3-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2,3,5-三甲基苯、1,4-双(2-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2,3,5-三甲基苯、3,5-双(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甲苯、3,5-双(3-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甲苯、3,5-双(2-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甲苯、3,5-双(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三氟甲苯、3,5-双(3-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三氟甲苯、3,5-双(2-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三氟甲苯、4,4’-双(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二苯甲烷、4,4’-双(3-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二苯甲烷、4,4’-双(2-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二苯甲烷、4,4’-双(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二苯甲烷、4,4’-双(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二苯醚、4,4’-双(3-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二苯醚、4,4’-双(2-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二苯醚、4,4’-双(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二苯砜、4,4’-双(3-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二苯砜、4,4’-双(2-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二苯砜、4,4’-双(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二苯砜、4,4’-双(3-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二苯砜、4,4’-双(2-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二苯砜、4,4’-双(4-氨基苯氧基)二苯硫醚、4,4’-双(3-氨基苯氧基)二苯硫醚、4,4’-双(2-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二苯硫醚、4,4’-双(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联苯、4,4’-双(3-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联苯、4,4’-双(2-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联苯、4,4’-双(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联苯、4,4’-双(3-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联苯、4,4’-双(2-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联苯、2,2-双[4-(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4-(3-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4-(2-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4-(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2,2-双[4-(3-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2,2-双[4-(2-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2,2-双[4-(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4-(3-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4-(2-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4-(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基-3,5-二甲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4-(3-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基-3,5-二甲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4-(2-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基-3,5-二甲基苯基]六氟丙烷、3,5-双马来酰亚胺基苯甲酸、3,5-双马来酰亚胺基苯酚、1,5-双马来酰亚胺基萘、1,7-双马来酰亚胺基萘、2,3-双马来酰亚胺基萘、2,7-双马来酰亚胺基萘、1,4-双马来酰亚胺基萘、1,2-双马来酰亚胺基萘、1,3-双马来酰亚胺基萘、1,6-双马来酰亚胺基萘、1,8-双马来酰亚胺基萘、2,4-双马来酰亚胺基萘、2,5-双马来酰亚胺基萘、2,6-双马来酰亚胺基萘、1,3-双马来酰亚胺基萘-2-甲酸、1,4-双马来酰亚胺基萘-2-甲酸、1,5-双马来酰亚胺基萘-2-甲酸、1,6-双马来酰亚胺基萘-2-甲酸、1,5-二羟基-2,4-双马来酰亚胺基苯、2,3-双马来酰亚胺基吡啶、2,5-双马来酰亚胺基吡啶、2,6-双马来酰亚胺基吡啶、3,4-双马来酰亚胺基吡啶、3,5-双马来酰亚胺基吡啶、2,2-双(3-马来酰亚胺基-4-羟基苯基)丙烷、2,2-双(3-马来酰亚胺基-4-羟基苯基)六氟丙烷、3,3’-二羟基-4,4’-双马来酰亚胺基联苯、4,4’-二羟基-3,3’-双马来酰亚胺基联苯、4,4’-双马来酰亚胺基-4”-羟基三苯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所述的多马来酰亚胺选自1,4-双(2,4-二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2,4,6-三马来酰亚胺基嘧啶、1,3,5-三马来酰亚胺基苯、4,4’-二马来酰亚胺基-4”-(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三苯甲烷、1,3-双(2,4-二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1,4-双(2,4-二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2,5-二叔丁基苯、2,2-双[4-(2,4-二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4-(2,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3-马来酰亚胺基-4-(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3-马来酰亚胺基-4-(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3,3’-二马来酰亚胺基-4,4’-双(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联苯、4,4’-双(2,4-二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联苯、4,4’-双(2,4-二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联苯、2,2-双[4-(2,4-二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4,4’-双(2,4-二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二苯甲烷、4,4’-双(2,4-二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二苯砜、4,4’-双(2,4-二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二苯砜、1,6-双(2,4-二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萘、4,4’-双(2,4-二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二苯醚、2,7-双(2,4-二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萘、1,4-双(2,4-二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萘、1,5-双(2,4-二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萘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所述的强极性非质子强极性有机溶剂选自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2-吡咯烷酮、二甲基亚砜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所述的强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与总反应物的体积重量比为4毫升~20毫升∶1克。
所述的总反应物为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芳香族二元伯胺、芳香族二元酐和含不饱和双键的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所述的芳香族二元酐与芳香族伯胺混合物的摩尔数之比为1∶1。
所述的芳香族伯胺混合物为芳香族二元伯胺与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的混合物。
所述的芳香族二元伯胺与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的摩尔数之比为0.01~100.00∶1.00。
所述的含不饱和双键的有机化合物与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的摩尔数之比为2∶1。
所述的含不饱和双键的双马来酰亚胺或多马来酰亚胺与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的反应于70℃~8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反应时间为0.5小时~1.5小时。
所述的脱水亚胺化和热固化交联反应,于100℃~400℃温度范围内反应1.5小时~3.5小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是制备柔性覆铜板用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工业方法,且产品的综合性能优异;
(2)合成树脂溶液的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反应过程在常压下进行,不涉及也不产生腐蚀性物质,对设备无特殊要求,投资少,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3)有机溶剂使用种类少,而且回收方便,可反复循环再用,三废少,对环境友好;0
(4)树脂的分子量及其固化物的交联密度容易控制,有利于制备理想性能的聚酰亚胺薄膜产品;
(5)所得聚酰亚胺薄膜产品具有优异的尺寸稳定性、低的吸水率以及优异的电气性能、力学性能和耐热性,非常适宜于柔性覆铜板的电绝缘基膜材料的应用;
(6)合成聚酰亚胺树脂的反应原料来源方便,成本较低,便于进一步推广应用;
(7)所用的树脂合成工艺设备以及流涎成膜设备均为通用型,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聚酰亚胺薄膜的成套设备来实施本发明,非常有利于产品的产业化。
附图说明
图1是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的分子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中的“适量”、脱水亚胺化反应以及热固化交联反应,请具体。
根据权利要求,按照不同的反应物原料,请增加实施例。
实施例1
将32.2克(0.1摩尔)的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和7210毫升的N,N-二甲基乙酰胺加入反应釜中,室温下搅拌,完全溶解之后,冰水浴冷却至10℃以下,加入19.6克(0.2摩尔)马来酸酐固体粉末,于20℃~30℃的温度范围内搅拌反应0.5小时,随后加入200.0克(1.0摩尔)的4,4’-二氨基二苯醚、108.0克(1.0摩尔)的间苯二胺和424.5克(1.0摩尔)的4,4’-双(4-氨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联苯,搅拌,完全溶解后,冰水浴冷却至10℃以下,加入675.8克(3.1摩尔)的均苯四甲酸二酐粉末,冰水浴冷却,使反应温度处于20℃~30℃的温度范围内,搅拌溶解完全后,维持反应4.0小时,过滤,除去机械杂质,得到粘稠状均相透明的聚酰胺酸溶液。
往所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中加入7400毫升N,N-二甲基乙酰胺,调节树脂溶液的粘度,以满足流涎成膜工艺的要求。
将所调制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流涎于光洁的不锈钢平板上,得到预计膜厚,于100℃~40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脱水亚胺化反应以及热固化交联反应,历时3.5小时,获得均匀透明坚韧的热固化交联聚酰亚胺薄膜(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2
将32.2克(0.1摩尔)的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和3200毫升的N-甲基-2-吡咯烷酮加入反应釜中,室温下搅拌,完全溶解之后,加入71.6克(0.2摩尔)4,4’-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甲烷固体粉末,于70℃~80℃的温度范围内搅拌反应1.5小时,冷却至室温,随后加入100.0克(0.5摩尔)的4,4’-二氨基二苯醚、10.8克(0.1摩尔)的对苯二胺、155.6克(0.3摩尔)的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和18.4克(0.1摩尔)的4,4’-二氨基联苯,搅拌,完全溶解后,冰水浴冷却至10℃以下,加入130.8克(0.6摩尔)的均苯四甲酸二酐粉末和147.1克(0.5摩尔)的3,3’,4,4’-四甲酸联苯二酐粉末,冰水浴冷却,使反应温度处于20℃~30℃的温度范围内,搅拌溶解完全后,维持反应1.0小时,过滤,除去机械杂质,得到粘稠状均相透明的聚酰胺酸溶液。
往所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中加入3200毫升N-甲基-2-吡咯烷酮,调节树脂溶液的粘度,以满足流涎成膜工艺的要求。
将所调制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流涎于光洁的不锈钢平板上,得到预计膜厚,于100℃~40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脱水亚胺化反应以及热固化交联反应,历时3.5小时,获得均匀透明坚韧的热固化交联聚酰亚胺薄膜(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3
将32.2克(0.1摩尔)的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和26500毫升的N-甲基-2-吡咯烷酮加入反应釜中,室温下搅拌,完全溶解之后,加入128.4克(0.2摩尔)1,4-双(2,4-二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的固体粉末,于70℃~80℃的温度范围内搅拌反应0.5小时,冷却至室温,冰水浴冷却至10℃以下,随后加入100.0克(0.5摩尔)的4,4’-二氨基二苯醚、54.0克(0.5摩尔)的对苯二胺、368.0克(1.0摩尔)的4,4’-双(4-氨基苯氧基)联苯和226.0克(1.0摩尔)的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搅拌,完全溶解后,冰水浴冷却至10℃以下,加入239.8克(1.1摩尔)的均苯四甲酸二酐粉末、310.0克(1.0摩尔)的3,3’,4,4’-四甲酸二苯醚二酐粉末和294.2克(1.0摩尔)的3,3’,4,4’-四甲酸联苯二酐粉末,冰水浴冷却反应液,使反应温度处于20℃~30℃的温度范围内,搅拌溶解完全后,维持反应3.0小时,过滤,除去机械杂质,得到粘稠状均相透明的聚酰胺酸溶液。
往所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中加入500毫升N-甲基-2-吡咯烷酮,调节树脂溶液的粘度,以满足流涎成膜工艺的要求。
将所调制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流涎于光洁的不锈钢平板上,得到预计膜厚,于100℃~40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脱水亚胺化反应以及热固化交联反应,历时3.5小时,获得均匀透明坚韧的热固化交联聚酰亚胺薄膜(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4
将32.2克(0.1摩尔)的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和21600毫升的N,N-二甲基乙酰胺加入反应釜中,室温下搅拌,完全溶解之后,加入26.8克(0.1摩尔)1,3-双马来酰亚胺基苯的固体粉末,于70℃~80℃的温度范围内搅拌反应0.5小时,冰水浴冷却至10℃以下,加入9.8克(0.1摩尔)马来酸酐固体粉末,于20℃~30℃的温度范围内搅拌反应0.5小时,随后加入200.0克(1.0摩尔)的4,4’-二氨基二苯醚和1273.5克(3.0摩尔)的4,4’-双(4-氨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联苯,搅拌,完全溶解后,冰水浴冷却至10℃以下,加入218.0克(1.0摩尔)的均苯四甲酸二酐粉末、322.0克(1.0摩尔)的3,3’,4,4’-四甲酸二苯甲酮二酐粉末和617.8克(2.1摩尔)的3,3’,4,4’-四甲酸联苯二酐粉末,冰水浴冷却,使反应温度处于20℃~30℃的温度范围内,搅拌溶解完全后,维持反应5.0小时,过滤,除去机械杂质,得到粘稠状均相透明的聚酰胺酸溶液。
往所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中加入7000毫升N,N-二甲基乙酰胺,调节树脂溶液的粘度,以满足流涎成膜工艺的要求。
将所调制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流涎于光洁的不锈钢平板上,得到预计膜厚,于100℃~40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脱水亚胺化反应以及热固化交联反应,历时3.5小时,获得均匀透明坚韧的热固化交联聚酰亚胺薄膜(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5
将32.2克(0.1摩尔)的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和13000毫升的N,N-二甲基乙酰胺加入反应釜中,室温下搅拌,完全溶解之后,加入17.9克(0.05摩尔)4,4’-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甲烷固体粉末,于70℃~80℃的温度范围内搅拌反应0.5小时,冰水浴冷却至10℃以下,加入14.7克(0.15摩尔)马来酸酐固体粉末,于20℃~30℃的温度范围内搅拌反应0.6小时,随后加入200.0克(1.0摩尔)的4,4’-二氨基二苯醚、108.0克(1.0摩尔)的间苯二胺和678.0克(3.0摩尔)的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搅拌,完全溶解后,加入1111.8克(5.1摩尔)的均苯四甲酸二酐粉末,冰水浴冷却,使反应温度处于20℃~30℃的温度范围内,搅拌溶解完全后,维持反应3.5小时,过滤,除去机械杂质,得到粘稠状均相透明的聚酰胺酸溶液。
往所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中加入12000毫升N,N-二甲基乙酰胺,调节树脂溶液的粘度,以满足流涎成膜工艺的要求。
将所调制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流涎于光洁的不锈钢平板上,得到预计膜厚,于100℃~40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脱水亚胺化反应以及热固化交联反应,历时3.5小时,获得均匀透明坚韧的热固化交联聚酰亚胺薄膜(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6
将32.2克(0.1摩尔)的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和29000毫升的N,N-二甲基甲酰胺加入反应釜中,室温下搅拌,完全溶解之后,加入6.4克(0.01摩尔)1,3-双(2,4-二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固体粉末,于70℃~80℃的温度范围内搅拌反应0.5小时,冰水浴冷却至10℃以下,加入18.6克(0.19摩尔)马来酸酐固体粉末,于20℃~30℃的温度范围内搅拌反应0.5小时,随后加入1000.0克(5.0摩尔)的4,4’-二氨基二苯醚和518.5克(1.0摩尔)的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搅拌,完全溶解后,加入1329.8克(6.1摩尔)的均苯四甲酸二酐粉末,冰水浴冷却,使反应温度处于20℃~30℃的温度范围内,搅拌溶解完全后,维持反应4.5小时,过滤,除去机械杂质,得到粘稠状均相透明的聚酰胺酸溶液。
往所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中加入10000毫升N,N-二甲基甲酰胺,调节树脂溶液的粘度,以满足流涎成膜工艺的要求。
将所调制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流涎于光洁的不锈钢平板上,得到预计膜厚,于100℃~40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脱水亚胺化反应以及热固化交联反应,历时3.5小时,获得均匀透明坚韧的热固化交联聚酰亚胺薄膜(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7
将32.2克(0.1摩尔)的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和19000毫升的N-甲基-2-吡咯烷酮加入反应釜中,室温下搅拌,完全溶解之后,加入128.4克(0.2摩尔)1,3-双(2,4-二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的固体粉末,于70℃~80℃的温度范围内搅拌反应0.5小时,冷却至室温,冰水浴冷却至10℃以下,随后加入200.0克(1.0摩尔)的4,4’-二氨基二苯醚、29.2克(0.1摩尔)1,3-双(4-氨基苯氧基)苯、15.8克(0.1摩尔)的1,5-二氨基萘、169.6克(0.8摩尔)的3,3’-二甲基-4,4’-二氨基联苯、184.0克(1.0摩尔)的4,4’-二氨基联苯和518.5克(1.0摩尔)的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搅拌,完全溶解后,冰水浴冷却至10℃以下,加入436.0克(2.0摩尔)的均苯四甲酸二酐粉末和617.8克(2.1摩尔)的3,3’,4,4’-四甲酸联苯二酐粉末,冰水浴冷却反应液,使反应温度处于20℃~30℃的温度范围内,搅拌溶解完全后,维持反应3.0小时,过滤,除去机械杂质,得到粘稠状均相透明的聚酰胺酸溶液。
往所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中加入16000毫升N-甲基-2-吡咯烷酮,调节树脂溶液的粘度,以满足流涎成膜工艺的要求。
将所调制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流涎于光洁的不锈钢平板上,得到预计膜厚,于100℃~40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脱水亚胺化反应以及热固化交联反应,历时3.5小时,获得均匀透明坚韧的热固化交联聚酰亚胺薄膜(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8
将32.2克(0.1摩尔)的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和12000毫升的N,N-二甲基甲酰胺加入反应釜中,室温下搅拌,完全溶解之后,加入12.8克(0.02摩尔)1,4-双(2,4-二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固体粉末,于70℃~80℃的温度范围内搅拌反应0.5小时,冰水浴冷却至10℃以下,加入17.6克(0.18摩尔)马来酸酐固体粉末,于20℃~30℃的温度范围内搅拌反应0.5小时,随后加入100.0克(0.5摩尔)的4,4’-二氨基二苯醚、54.0克(0.5摩尔)的对苯二胺、297.2克(0.7摩尔)的4,4’-双(4-氨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联苯和155.6克(0.3摩尔)的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搅拌,完全溶解后,加入617.8克(2.1摩尔)的3,3’,4,4’-四甲酸联苯二酐粉末,冰水浴冷却,使反应温度处于20℃~30℃的温度范围内,搅拌溶解完全后,维持反应1.5小时,过滤,除去机械杂质,得到粘稠状均相透明的聚酰胺酸溶液。
往所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中加入900毫升N,N-二甲基甲酰胺,调节树脂溶液的粘度,以满足流涎成膜工艺的要求。
将所调制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流涎于光洁的不锈钢平板上,得到预计膜厚,于100℃~40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脱水亚胺化反应以及热固化交联反应,历时3.5小时,获得均匀透明坚韧的热固化交联聚酰亚胺薄膜(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
表1聚酰亚胺薄膜性能测试结果
性能参数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实施例6  实施例7  实施例8
吸水率,%  0.10  0.41  0.32  0.44  0.56  0.51  0.21  0.11
收缩率,%  0.07  0.14  0.11  0.10  0.16  0.12  0.09  0.08
线膨胀系数,1/℃  1.5×10-5  1.8×10-5  1.6×10-5  1.4×10-5  1.8×10-5  1.2×10-5  1.5×10-5  1.0×10-5
燃烧性  自熄  自熄  自熄  自熄  自熄  自熄  自熄  自熄
击穿强度kV/mm  282  279  276  284  281  278  275  277
体电阻率Ω·cm  4.6×1016  6.3×1016  6.1×1016  5.7×1016  5.8×1016  4.9×1016  5.6×1016  4.8×1016
拉伸强度MPa  170  171  170  167  174  172  169  171
备注:
测试方法为:吸水率---ASTM D-570;收缩率---250℃,30min;线膨胀系数---ASTMD-696-14;燃烧性---UL746B;击穿强度---ASTM D-149-75;体电阻率---ASTM D-257-78;
拉伸强度---ASTM D-882。
实施例9
将32.2克(0.1摩尔)的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80000毫升的N-甲基-2-吡咯烷酮和5720毫升的二甲基亚砜加入反应釜中,室温下搅拌,完全溶解之后,冰水浴冷却至10℃以下,加入32.8克(0.2摩尔)纳迪克酸酐(NADIC酸酐)固体粉末,于20℃~30℃的温度范围内搅拌反应1.5小时,随后加入1400.0克(7.0摩尔)的4,4’-二氨基二苯醚、366.0克(1.0摩尔)的2,2-双(3-氨基-4-羟基苯基)六氟丙烷、198.0克(1.0摩尔)的4,4’-二氨基二苯甲烷、109.0克(1.0摩尔)的2,6-二氨基吡啶,搅拌,完全溶解后,冰水浴冷却至10℃以下,加入218.0克(1.0摩尔)的均苯四甲酸二酐粉末、628.5克(1.0摩尔)的2,2-双[4-(3,4-二羧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二酐、684.5克(1.0摩尔)的2,2-双[4-(3,4-二羧基苯氧基)-3,5-二甲基苯基]六氟丙烷二酐、268.2克(1.0摩尔)的1,4,5,8-四甲酸萘二酐、268.2克(1.0摩尔)的1,2,6,7-四甲酸萘二酐、1581.0克(5.1摩尔)的3,3’,4,4’-四甲酸二苯醚二酐,冰水浴冷却,使反应温度处于20℃~30℃的温度范围内,搅拌溶解完全后,维持反应4.5小时,过滤,除去机械杂质,得到粘稠状均相透明的聚酰胺酸溶液。
往所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中加入30000毫升的N,N-二甲基甲酰胺,调节树脂溶液的粘度,以满足流涎成膜工艺的要求。
将所调制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流涎于光洁的不锈钢平板上,得到预计膜厚,于100℃~40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脱水亚胺化反应以及热固化交联反应,历时1.5小时,获得均匀透明坚韧的热固化交联聚酰亚胺薄膜。
实施例10
将322.0克(1.0摩尔)的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5000毫升的N-甲基-2-吡咯烷酮和5400毫升的N,N-二甲基甲酰胺加入反应釜中,室温下搅拌,完全溶解之后,冰水浴冷却至10℃以下,加入328.0克(2.0摩尔)纳迪克酸酐(NADIC酸酐)固体粉末,于20℃~30℃的温度范围内搅拌反应0.5小时,随后加入2.0克(0.01摩尔)的4,4’-二氨基二苯醚,搅拌,完全溶解后,冰水浴冷却至10℃以下,加入220.2克(1.01摩尔)的均苯四甲酸二酐粉末,冰水浴冷却,使反应温度处于20℃~30℃的温度范围内,搅拌溶解完全后,维持反应2.5小时,过滤,除去机械杂质,得到粘稠状均相透明的聚酰胺酸溶液。
往所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中加入1000毫升N,N-二甲基乙酰胺,调节树脂溶液的粘度,以满足流涎成膜工艺的要求。
将所调制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流涎于光洁的不锈钢平板上,得到预计膜厚,于100℃~40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脱水亚胺化反应以及热固化交联反应,历时3小时,获得均匀透明坚韧的热固化交联聚酰亚胺薄膜。
实施例11
将322.0克(1.0摩尔)的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20000毫升的N-甲基-2-吡咯烷酮加入反应釜中,室温下搅拌,完全溶解之后,冰水浴冷却至10℃以下,加入98.0克(1.0摩尔)马来酸酐固体粉末、178.0克(1.0摩尔)甲基纳迪克酸酐(MNADIC酸酐)固体粉末,于20℃~30℃的温度范围内搅拌反应1.5小时,随后加入400.0克(2.0摩尔)的4,4’-二氨基二苯醚、21.6克(0.1摩尔)4,4’-二羟基-3,3’-二氨基联苯、22.6克(0.1摩尔)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48.9克(0.1摩尔)4,4’-双(4-氨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二苯砜、30.6克(0.1摩尔)2,6-双(4-氨基苯氧基)甲苯、40.0克(0.1摩尔)4,4’-双(4-氨基苯氧基)二苯硫醚、29.2克(0.1摩尔)1,3-双(4-氨基苯氧基)苯,搅拌,完全溶解后,冰水浴冷却至10℃以下,加入218.0克(2.0摩尔)的均苯四甲酸二酐粉末、26.8克(0.1摩尔)的1,4,5,8-四甲酸萘二酐、29.4克(0.1摩尔)的3,3’,4,4’-四甲酸联苯二酐、29.4克(0.1摩尔)2,3,3’,4’-四甲酸联苯二酐、322.0克(1.0摩尔)3,3’,4,4’-四甲酸二苯甲酮二酐、32.2克(0.1摩尔)2,3,3’,4’-四甲酸二苯甲酮二酐、31.0克(0.1摩尔)3,3’,4,4’-四甲酸二苯醚二酐、31.0克(0.1摩尔)2,3,3’,4’-四甲酸二苯醚二酐,冰水浴冷却,使反应温度处于20℃~30℃的温度范围内,搅拌溶解完全后,维持反应4.5小时,过滤,除去机械杂质,得到粘稠状均相透明的聚酰胺酸溶液。
往所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中加入4000毫升N,N-二甲基甲酰胺,调节树脂溶液的粘度,以满足流涎成膜工艺的要求。
将所调制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流涎于光洁的不锈钢平板上,得到预计膜厚,于100℃~40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脱水亚胺化反应以及热固化交联反应,历时3.5小时,获得均匀透明坚韧的热固化交联聚酰亚胺薄膜。
实施例12
将32.2克(0.1摩尔)的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8000毫升的N-甲基-2-吡咯烷酮和6000毫升的N,N-二甲基乙酰胺加入反应釜中,室温下搅拌,完全溶解之后,冰水浴冷却至10℃以下,加入32.8克(0.2摩尔)纳迪克酸酐(NADIC酸酐)固体粉末,于20℃~30℃的温度范围内搅拌反应1小时,随后加入200.0克(1.0摩尔)的4,4’-二氨基二苯醚、12.2克(0.1摩尔)的3,5-二氨基甲苯、29.2克(0.1摩尔)的1,4-双(4-氨基苯氧基)苯、15.2克(0.1摩尔)的3,5-二氨基苯甲酸、15.8克(0.1摩尔)的1,5-二氨基萘、25.8克(0.1摩尔)的2,2-双(3-氨基-4-羟基苯基)丙烷、40.4克(0.1摩尔)的1,4-双(4-氨基苯氧基)-2,5-二叔丁基苯、43.2克(0.1摩尔)的4,4’-双(4-氨基苯氧基)二苯砜、29.0克(0.1摩尔)的4,4’-二氨基-4”-羟基三苯甲烷、36.8克(0.1摩尔)的4,4’-双(4-氨基苯氧基)联苯,搅拌,完全溶解后,冰水浴冷却至10℃以下,加入310.0克(1.0摩尔)的3,3’,4,4’-四甲酸二苯醚二酐、52.0克(0.1摩尔)的2,2-双[4-(3,4-二羧基苯氧基)苯基]丙烷二酐、40.2克(0.1摩尔)的1,4-双(3,4-二羧基苯氧基)苯二酐、35.8克(0.1摩尔)的3,3’,4,4’-四甲酸二苯砜二酐和2,3,3’,4’-四甲酸二苯砜二酐的混合粉末、54.2克(0.1摩尔)的4,4’-双(3,4-二羧基苯氧基)二苯砜二酐和4,4’-双(2,3-二羧基苯氧基)二苯砜二酐的混合粉末、40.2克(0.1摩尔)的1,3-双(3,4-二羧基苯氧基)苯二酐、47.8克(0.1摩尔)的4,4’-双(3,4-二羧基苯氧基)联苯二酐、53.4克(0.1摩尔)的4,4’-双(3,4-二羧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联苯二酐、41.0克(0.1摩尔)的1,2-双(3,4-二羧基苯甲酰氧基)乙烷二酐(酯型二酐)、45.8克(0.1摩尔)的1,4-双(3,4-二羧基苯甲酰氧基)苯二酐(酯型二酐)、45.8克(0.1摩尔)的1,3-双(3,4-二羧基苯甲酰氧基)苯二酐(酯型二酐),冰水浴冷却,使反应温度处于20℃~30℃的温度范围内,搅拌溶解完全后,维持反应3.5小时,过滤,除去机械杂质,得到粘稠状均相透明的聚酰胺酸溶液。
往所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中加入2000毫升N,N-二甲基甲酰胺,调节树脂溶液的粘度,以满足流涎成膜工艺的要求。
将所调制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流涎于光洁的不锈钢平板上,得到预计膜厚,于100℃~40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脱水亚胺化反应以及热固化交联反应,历时3.5小时,获得均匀透明坚韧的热固化交联聚酰亚胺薄膜。
实施例13
将32.2克(0.1摩尔)的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1800毫升的N-甲基-2-吡咯烷酮和2600毫升的N,N-二甲基乙酰胺加入反应釜中,室温下搅拌,完全溶解之后,冰水浴冷却至10℃以下,加入19.6克(0.2摩尔)马来酸酐固体粉末,于20℃~30℃的温度范围内搅拌反应1小时,随后加入200.0克(1.0摩尔)的4,4’-二氨基二苯醚,搅拌,完全溶解后,冰水浴冷却至10℃以下,加入31.0克(0.1摩尔)的3,3’,4,4’-四甲酸二苯醚二酐、52.0克(0.1摩尔)的2,2-双[4-(3,4-二羧基苯氧基)苯基]丙烷二酐、40.2克(0.1摩尔)的1,4-双(3,4-二羧基苯氧基)苯二酐、35.8克(0.1摩尔)的3,3’,4,4’-四甲酸二苯砜二酐、54.2克(0.1摩尔)的4,4’-双(3,4-二羧基苯氧基)二苯砜二酐、47.8克(0.1摩尔)的4,4’-双(3,4-二羧基苯氧基)联苯二酐、41.0克(0.1摩尔)的1,2-双(3,4-二羧基苯甲酰氧基)乙烷二酐(酯型二酐)、32.2克(0.1摩尔)3,3’,4,4’-四甲酸二苯甲酮二酐、29.4克(0.1摩尔)的3,3’,4,4’-四甲酸联苯二酐、62.9克(0.1摩尔)的2,2-双[4-(3,4-二羧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二酐、26.8克(0.1摩尔)的1,4,5,8-四甲酸萘二酐,冰水浴冷却,使反应温度处于20℃~30℃的温度范围内,搅拌溶解完全后,维持反应3.5小时,过滤,除去机械杂质,得到粘稠状均相透明的聚酰胺酸溶液。
往所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中加入5000毫升N,N-二甲基甲酰胺,调节树脂溶液的粘度,以满足流涎成膜工艺的要求。
将所调制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流涎于光洁的不锈钢平板上,得到预计膜厚,于100℃~40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脱水亚胺化反应以及热固化交联反应,历时3.5小时,获得均匀透明坚韧的热固化交联聚酰亚胺薄膜。
实施例14
将32.2克(0.1摩尔)的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和8530毫升的N-甲基-2-吡咯烷酮加入反应釜中,室温下搅拌,完全溶解之后,加入64.2克(0.1摩尔)1,4-双(2,4-二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的固体粉末、64.2克(0.1摩尔)1,3-双(2,4-二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的固体粉末,于70℃~80℃的温度范围内搅拌反应0.5小时,冷却至室温,冰水浴冷却至10℃以下,随后加入800.0克(4.0摩尔)的4,4’-二氨基二苯醚,搅拌,完全溶解后,冰水浴冷却至10℃以下,加入239.8克(1.1摩尔)的均苯四甲酸二酐粉末、930.0克(3.0摩尔)的3,3’,4,4’-四甲酸二苯醚二酐粉末,冰水浴冷却反应液,使反应温度处于20℃~30℃的温度范围内,搅拌溶解完全后,维持反应3.5小时,过滤,除去机械杂质,得到粘稠状均相透明的聚酰胺酸溶液。
往所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中加入550毫升N,N-二甲基甲酰胺,调节树脂溶液的粘度,以满足流涎成膜工艺的要求。
将所调制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流涎于光洁的不锈钢平板上,得到预计膜厚,于100℃~40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脱水亚胺化反应以及热固化交联反应,历时3.5小时,获得均匀透明坚韧的热固化交联聚酰亚胺薄膜。
实施例15
将32.2克(0.1摩尔)的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和14000毫升的N,N-二甲基乙酰胺加入反应釜中,室温下搅拌,完全溶解之后,加入35.8克(0.1摩尔)4,4’-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甲烷固体粉末、26.8克(0.1摩尔)1,3-双马来酰亚胺基苯的固体粉末,于70℃~80℃的温度范围内搅拌反应0.5小时,冰水浴冷却至10℃以下,随后加入200.0克(1.0摩尔)的4,4’-二氨基二苯醚和1273.5克(3.0摩尔)的4,4’-双(4-氨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联苯,搅拌,完全溶解后,加入218.0克(1.0摩尔)的均苯四甲酸二酐粉末、322.0克(1.0摩尔)的3,3’,4,4’-四甲酸二苯甲酮二酐粉末和617.8克(2.1摩尔)的3,3’,4,4’-四甲酸联苯二酐粉末,冰水浴冷却,使反应温度处于20℃~30℃的温度范围内,搅拌溶解完全后,维持反应5.0小时,过滤,除去机械杂质,得到粘稠状均相透明的聚酰胺酸溶液。
往所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中加入25000毫升N,N-二甲基乙酰胺,调节树脂溶液的粘度,以满足流涎成膜工艺的要求。
将所调制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流涎于光洁的不锈钢平板上,得到预计膜厚,于100℃~40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脱水亚胺化反应以及热固化交联反应,历时3.5小时,获得均匀透明坚韧的热固化交联聚酰亚胺薄膜。
实施例16
将32.2克(0.1摩尔)的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和18000毫升的N,N-二甲基乙酰胺加入反应釜中,室温下搅拌,完全溶解之后,加入35.8克(0.1摩尔)4,4’-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甲烷固体粉末、26.8克(0.1摩尔)1,3-双马来酰亚胺基苯的固体粉末,于70℃~80℃的温度范围内搅拌反应0.5小时,冰水浴冷却至10℃以下,随后加入198.0克(1.0摩尔)的4,4’-二氨基二苯甲烷、29.2克(0.1摩尔)的1,4-双(4-氨基苯氧基)苯、30.6克(0.1摩尔)2,6-双(4-氨基苯氧基)甲苯和1273.5克(3.0摩尔)的4,4’-双(4-氨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联苯,搅拌,完全溶解后,加入218.0克(1.0摩尔)的均苯四甲酸二酐粉末、45.8克(0.1摩尔)的1,4-双(3,4-二羧基苯甲酰氧基)苯二酐(酯型二酐)、47.8克(0.1摩尔)的4,4’-双(3,4-二羧基苯氧基)联苯二酐、322.0克(1.0摩尔)的3,3’,4,4’-四甲酸二苯甲酮二酐粉末和617.8克(2.1摩尔)的3,3’,4,4’-四甲酸联苯二酐粉末,冰水浴冷却,使反应温度处于20℃~30℃的温度范围内,搅拌溶解完全后,维持反应5.0小时,过滤,除去机械杂质,得到粘稠状均相透明的聚酰胺酸溶液。
往所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中加入20000毫升N,N-二甲基乙酰胺,调节树脂溶液的粘度,以满足流涎成膜工艺的要求。
将所调制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流涎于光洁的不锈钢平板上,得到预计膜厚,于100℃~40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脱水亚胺化反应以及热固化交联反应,历时3.5小时,获得均匀透明坚韧的热固化交联聚酰亚胺薄膜。
实施例17
将32.2克(0.1摩尔)的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和3000毫升的N,N-二甲基乙酰胺加入反应釜中,室温下搅拌,完全溶解之后,加入71.6克(0.2摩尔)4,4’-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甲烷固体粉末,于70℃~80℃的温度范围内搅拌反应0.5小时,冰水浴冷却至10℃以下,随后加入200.0克(1.0摩尔)的4,4’-二氨基二苯醚,搅拌,完全溶解后,加入323.6克(1.1摩尔)的3,3’,4,4’-四甲酸联苯二酐粉末,冰水浴冷却,使反应温度处于20℃~30℃的温度范围内,搅拌溶解完全后,维持反应3.5小时,过滤,除去机械杂质,得到粘稠状均相透明的聚酰胺酸溶液。
往所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中加入4000毫升N,N-二甲基乙酰胺,调节树脂溶液的粘度,以满足流涎成膜工艺的要求。
将所调制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流涎于光洁的不锈钢平板上,得到预计膜厚,于100℃~40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脱水亚胺化反应以及热固化交联反应,历时3.5小时,获得均匀透明坚韧的热固化交联聚酰亚胺薄膜。
实施例18
将32.2克(0.1摩尔)的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和12000毫升的N,N-二甲基乙酰胺加入反应釜中,室温下搅拌,完全溶解之后,加入71.6克(0.2摩尔)4,4’-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甲烷固体粉末,于70℃~80℃的温度范围内搅拌反应0.5小时,冷却至室温,随后加入600.0克(3.0摩尔)的4,4’-二氨基二苯醚,搅拌,完全溶解后,冰水浴冷却至10℃以下,加入44.4克(0.1摩尔)的2,2-双(3,4-二羧基苯基)六氟丙烷二酐粉末、930.0克(3.0摩尔)的3,3’,4,4’-四甲酸二苯醚二酐粉末,冰水浴冷却,使反应温度处于20℃~30℃的温度范围内,搅拌溶解完全后,维持反应3.5小时,过滤,除去机械杂质,得到粘稠状均相透明的聚酰胺酸溶液。
往所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中加入5000毫升N,N-二甲基甲酰胺,调节树脂溶液的粘度,以满足流涎成膜工艺的要求。
将所调制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流涎于光洁的不锈钢平板上,得到预计膜厚,于100℃~40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脱水亚胺化反应以及热固化交联反应,历时3.5小时,获得均匀透明坚韧的热固化交联聚酰亚胺薄膜。
实施例19
将32.2克(0.1摩尔)的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和18000毫升的N,N-二甲基乙酰胺加入反应釜中,室温下搅拌,完全溶解之后,冰水浴冷却至10℃以下,加入19.6克(0.2摩尔)马来酸酐固体粉末,于20℃~30℃的温度范围内搅拌反应1小时,随后加入1273.5克(3.0摩尔)的4,4’-双(4-氨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联苯,搅拌,完全溶解后,冰水浴冷却至10℃以下,加入29.4克(0.1摩尔)的3,3’,4,4’-四甲酸联苯二酐、930.0克(3.0摩尔)的3,3’,4,4’-四甲酸二苯醚二酐粉末,冰水浴冷却,使反应温度处于20℃~30℃的温度范围内,搅拌溶解完全后,维持反应3.5小时,过滤,除去机械杂质,得到粘稠状均相透明的聚酰胺酸溶液。
往所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中加入6000毫升N,N-二甲基甲酰胺,调节树脂溶液的粘度,以满足流涎成膜工艺的要求。
将所调制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流涎于光洁的不锈钢平板上,得到预计膜厚,于100℃~40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脱水亚胺化反应以及热固化交联反应,历时3.5小时,获得均匀透明坚韧的热固化交联聚酰亚胺薄膜。
实施例20
将32.2克(0.1摩尔)的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和28000毫升的N,N-二甲基乙酰胺加入反应釜中,室温下搅拌,完全溶解之后,冰水浴冷却至10℃以下,加入19.6克(0.2摩尔)马来酸酐固体粉末,于20℃~30℃的温度范围内搅拌反应1小时,随后加入2260.0克(10.0摩尔)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搅拌,完全溶解后,冰水浴冷却至10℃以下,加入3131.0克(10.1摩尔)的3,3’,4,4’-四甲酸二苯醚二酐粉末,冰水浴冷却,使反应温度处于20℃~30℃的温度范围内,搅拌溶解完全后,维持反应3.5小时,过滤,除去机械杂质,得到粘稠状均相透明的聚酰胺酸溶液。
往所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中加入28000毫升N,N-二甲基甲酰胺,调节树脂溶液的粘度,以满足流涎成膜工艺的要求。
将所调制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流涎于光洁的不锈钢平板上,得到预计膜厚,于100℃~40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脱水亚胺化反应以及热固化交联反应,历时3.5小时,获得均匀透明坚韧的热固化交联聚酰亚胺薄膜。

Claims (21)

1.柔性覆铜板用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与芳香族二元伯胺、芳香族二元酐和含不饱和双键的有机化合物,在强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体系中,搅拌反应0.5小时~6.0小时,得到可交联固化的热固性聚酰胺酸溶液,其中,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与芳香族二元伯胺的混合物称为芳香族伯胺混合物,芳香族二元伯胺与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的摩尔数之比为0.01~100.00∶1.00,芳香族二元酐与芳香族伯胺混合物的摩尔数之比为1∶1,含不饱和双键的有机化合物与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的摩尔数之比为2∶1;其中,含不饱和双键的有机化合物为含不饱和双键的酸酐、双马来酰亚胺或多马来酰亚胺;
所述的不饱和双键的酸酐与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的反应温度为20℃~30℃;或含不饱和双键的双马来酰亚胺或多马来酰亚胺与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的反应温度为70℃-80℃;
(2)将所得的聚酰胺酸溶液流涎成膜,于100℃~400℃脱水亚胺化和热固化交联反应,得到均匀透明的聚酰亚胺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的柔性覆铜板用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芳香族二元酐选自均苯四甲酸二酐、联苯二酐、二苯甲酮二酐、氧撑二苯二酐、双酚A二醚二酐、二苯砜二酐、六氟二酐、双酚AF二醚二酐、三苯二醚二酐、二苯砜二醚二酐、联苯二醚二酐、酯型二酐、萘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覆铜板用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联苯二酐选自3,3’,4,4’-四甲酸联苯二酐、2,3,3’,4’-四甲酸联苯二酐、2,2’,3,3’-四甲酸联苯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覆铜板用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苯甲酮二酐选自3,3’,4,4’-四甲酸二苯甲酮二酐、2,3,3’,4’-四甲酸二苯甲酮二酐、2,2’,3,3’-四甲酸二苯甲酮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覆铜板用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撑二苯二酐选自3,3’,4,4’-四甲酸二苯醚二酐、2,3,3’,4’-四甲酸二苯醚二酐、2,2’,3,3’-四甲酸二苯醚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覆铜板用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酚A二醚二酐选自2,2-双[4-(3,4-二羧基苯氧基)苯基]丙烷二酐、2,2-双[4-(2,3-二羧基苯氧基)苯基]丙烷二酐、2-[4-(3,4-二羧基苯氧基)苯基]-2-[4-(2,3-二羧基苯氧基)苯基]丙烷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覆铜板用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苯砜二酐选自3,3’,4,4’-四甲酸二苯砜二酐、2,3,3’,4’-四甲酸二苯砜二酐、2,2’,3,3’-四甲酸二苯砜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覆铜板用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六氟二酐选自2,2-双(3,4-二羧基苯基)六氟丙烷二酐、2,2-双(2,3-二羧基苯基)六氟丙烷二酐、2-(2,3-二羧基苯基)-2-(3,4-二羧基苯基)六氟丙烷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覆铜板用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酚AF二醚二酐选自2,2-双[4-(3,4-二羧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二酐、2,2-双[4-(2,3-二羧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二酐、2-[4-(3,4-二羧基苯氧基)苯基]-2-[4-(2,3-二羧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二酐、2,2-双[4-(3,4-二羧基苯氧基)-3,5-二甲基苯基]六氟丙烷二酐、2,2-双[4-(2,3-二羧基苯氧基)-3,5-二甲基苯基]六氟丙烷二酐、2-[4-(3,4-二羧基苯氧基)-3,5-二甲基苯基]-2-[4-(2,3-二羧基苯氧基)-3,5-二甲基苯基]六氟丙烷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覆铜板用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苯二醚二酐选自1,4-双(3,4-二羧基苯氧基)苯二酐、1,4-双(2,3-二羧基苯氧基)苯二酐、1-(2,3-二羧基苯氧基)-4-(3,4-二羧基苯氧基)苯二酐、1,3-双(3,4-二羧基苯氧基)苯二酐、1,3-双(2,3-二羧基苯氧基)苯二酐、1-(2,3-二羧基苯氧基)-3-(3,4-二羧基苯氧基)苯二酐、1,2-双(3,4-二羧基苯氧基)苯二酐、1,2-双(2,3-二羧基苯氧基)苯二酐、1-(2,3-二羧基苯氧基)-2-(3,4-二羧基苯氧基)苯二酐、1,4-双(3,4-二羧基苯氧基)-2,6-二甲基苯二酐、1,4-双(2,3-二羧基苯氧基)-2,6-二甲基苯二酐、1-(2,3-二羧基苯氧基)-4-(3,4-二羧基苯氧基)-2,6-二甲基苯二酐、1,4-双(3,4-二羧基苯氧基)-2,5-二叔丁基苯二酐、1,4-双(2,3-二羧基苯氧基)-2,5-二叔丁基苯二酐、1-(2,3-二羧基苯氧基)-4-(3,4-二羧基苯氧基)-2,5-二叔丁基苯二酐、2,6-双(3,4-二羧基苯氧基)甲苯二酐、2,6-双(2,3-二羧基苯氧基)甲苯二酐、2-(2,3-二羧基苯氧基)-6-(3,4-二羧基苯氧基)甲苯二酐、3,5-双(3,4-二羧基苯氧基)甲苯二酐、3,5-双(2,3-二羧基苯氧基)甲苯二酐、3-(2,3-二羧基苯氧基)-5-(3,4-二羧基苯氧基)甲苯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覆铜板用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苯砜二醚二酐选自4,4’-双(3,4-二羧基苯氧基)二苯砜二酐、4,4’-双(2,3-二羧基苯氧基)二苯砜二酐、4-(2,3-二羧基苯氧基)-4’-(3,4-二羧基苯氧基)二苯砜二酐、4,4’-双(3,4-二羧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二苯砜二酐、4,4’-双(2,3-二羧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二苯砜二酐、4-(2,3-二羧基苯氧基)-4’-(3,4-二羧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二苯砜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覆铜板用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联苯二醚二酐选自4,4’-双(3,4-二羧基苯氧基)联苯二酐、4,4’-双(2,3-二羧基苯氧基)联苯二酐、4-(2,3-二羧基苯氧基)-4’-(3,4-二羧基苯氧基)联苯二酐、4,4’-双(3,4-二羧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联苯二酐、4,4’-双(2,3-二羧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联苯二酐、4-(2,3-二羧基苯氧基)-4’-(3,4-二羧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联苯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覆铜板用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萘二酐选自1,4,5,8-四甲酸萘二酐、1,2,6,7-四甲酸萘二酐、2,3,6,7-四甲酸萘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覆铜板用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酯型二酐的通式为
Figure FSB00000301076100031
其-R1-选自——CnH2n——、
Figure FSB00000301076100032
Figure FSB00000301076100041
Figure FSB00000301076100052
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其中n为大于1且小于20的自然数。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覆铜板用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芳香族二元伯胺选自对苯二胺、2,6-二甲基对苯二胺、2,5-二叔丁基对苯二胺、2,3-二甲基对苯二胺、2,3,5-三甲基对苯二胺、间苯二胺、3,5-二氨基甲苯、3,5-二氨基三氟甲苯、2,6-二氨基甲苯、2,6-二氨基三氟甲苯、邻苯二胺、4,4’-二氨基二苯甲烷、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甲烷、3,3’,5,5’-四甲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2,2-双(4-氨基苯基)丙烷、2,2-双(4-氨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2,2-双(4-氨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4-氨基-3,5-二甲基苯基)六氟丙烷、4,4’-二氨基二苯砜、3,3’-二氨基二苯砜、4,4’-二氨基-3,3’,5,5’-四甲基二苯砜、4,4’-二氨基二苯甲酮、3,3’-二氨基二苯甲酮、4,4’-二氨基二苯醚,3,3’-二氨基二苯醚,3,4’-二氨基二苯醚、4,4’-二氨基二苯硫醚、3,3’-二氨基二苯硫醚、3,4’-二氨基二苯硫醚、4,4’-二氨基联苯、3,3’-二甲基-4,4’-二氨基联苯、3,3’-二甲氧基-4,4’-二氨基联苯、3,3’-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2,2’-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3,3’-二乙基-4,4’-二氨基联苯、3,3’-二(三氟甲氧基)-4,4’-二氨基联苯、2,2’-二甲基-4,4’-二氨基联苯、2,2’-二甲氧基-4,4’-二氨基联苯、2,2’-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3,3’-二甲氧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1,3-双(4-氨基苯氧基)苯、1,2-双(4-氨基苯氧基)苯、1,4-双(4-氨基苯氧基)苯、1,3-双(3-氨基苯氧基)苯、1,2-双(3-氨基苯氧基)苯、1,4-双(3-氨基苯氧基)苯、1,3-双(2-氨基苯氧基)苯、1,2-双(2-氨基苯氧基)苯、1,4-双(2-氨基苯氧基)苯、2,6-双(4-氨基苯氧基)甲苯、2,6-双(3-氨基苯氧基)甲苯、2,6-双(2-氨基苯氧基)甲苯、2,6-双(4-氨基苯氧基)三氟甲苯、2,6-双(3-氨基苯氧基)三氟甲苯、2,6-双(2-氨基苯氧基)三氟甲苯、1,4-双(4-氨基苯氧基)-2,6-二甲基苯、1,4-双(3-氨基苯氧基)-2,6-二甲基苯、1,4-双(2-氨基苯氧基)-2,6-二甲基苯、1,4-双(3-氨基苯氧基)-2,6-二(三氟甲基)苯、1,4-双(2-氨基苯氧基)-2,6-二(三氟甲基)苯、1,4-双(4-氨基苯氧基)-2,6-二(三氟甲基)苯、1,4-双(4-氨基苯氧基)-2,5-二叔丁基苯、1,4-双(3-氨基苯氧基)-2,5-二叔丁基苯、1,4-双(2-氨基苯氧基)-2,5-二叔丁基苯、1,4-双(4-氨基苯氧基)-2,3-二甲基苯、1,4-双(3-氨基苯氧基)-2,3-二甲基苯、1,4-双(2-氨基苯氧基)-2,3-二甲基苯、1,4-双(4-氨基苯氧基)-2,3-二(三氟甲基)苯、1,4-双(3-氨基苯氧基)-2,3-二(三氟甲基)苯、1,4-双(2-氨基苯氧基)-2,3-二(三氟甲基)苯、1,4-双(4-氨基苯氧基)-2,3,5-三甲基苯、1,4-双(3-氨基苯氧基)-2,3,5-三甲基苯、1,4-双(2-氨基苯氧基)-2,3,5-三甲基苯、3,5-双(4-氨基苯氧基)甲苯、3,5-双(3-氨基苯氧基)甲苯、3,5-双(2-氨基苯氧基)甲苯、3,5-双(4-氨基苯氧基)-(三氟甲基)苯、3,5-双(3-氨基苯氧基)-(三氟甲基)苯、3,5-双(2-氨基苯氧基)-(三氟甲基)苯、4,4’-双(4-氨基苯氧基)二苯甲烷、4,4’-双(3-氨基苯氧基)二苯甲烷、4,4’-双(2-氨基苯氧基)二苯甲烷、4,4’-双(4-氨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二苯甲烷、4,4’-双(4-氨基苯氧基)二苯醚、4,4’-双(3-氨基苯氧基)二苯醚、4,4’-双(2-氨基苯氧基)二苯醚、4,4’-双(4-氨基苯氧基)二苯砜、4,4’-双(3-氨基苯氧基)二苯砜、4,4’-双(2-氨基苯氧基)二苯砜、4,4’-双(4-氨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二苯砜、4,4’-双(3-氨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二苯砜、4,4’-双(2-氨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二苯砜、4,4’-双(4-氨基苯氧基)二苯硫醚、4,4’-双(3-氨基苯氧基)二苯硫醚、4,4’-双(2-氨基苯氧基)二苯硫醚、3,3’-双(4-氨基苯氧基)二苯砜、4,4’-双(4-氨基苯氧基)联苯、4,4’-双(3-氨基苯氧基)联苯、4,4’-双(2-氨基苯氧基)联苯、4,4’-双(4-氨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联苯、4,4’-双(3-氨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联苯、4,4’-双(2-氨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联苯、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4-(3-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4-(2-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4-(4-氨基苯氧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2,2-双[4-(3-氨基苯氧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2,2-双[4-(2-氨基苯氧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4-(3-氨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4-(2-氨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3,5-二甲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4-(3-氨基苯氧基)苯基-3,5-二甲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4-(2-氨基苯氧基)苯基-3,5-二甲基苯基]六氟丙烷、3,5-二氨基苯甲酸、3,5-二氨基苯酚、1,5-二氨基萘、1,7-二氨基萘、2,3-二氨基萘、2,7-二氨基萘、1,4-二氨基萘、1,2-二氨基萘、1,3-二氨基萘、1,6-二氨基萘、1,8-二氨基萘、2,4-二氨基萘、2,5-二氨基萘、2,6-二氨基萘、1,3-二氨基萘-2-甲酸、1,4-二氨基萘-2-甲酸、1,5-二氨基萘-2-甲酸、1,6-二氨基萘-2-甲酸、1,5-二羟基-2,4-二氨基苯、2,3-二氨基吡啶、2,5-二氨基吡啶、2,6-二氨基吡啶、3,4-二氨基吡啶、3,5-二氨基吡啶、2,2-双(3-氨基-4-羟基苯基)丙烷、2,2-双[3-氨基-4-(4-硝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3-氨基-4-(4-氰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3-氨基-4-羟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3-氨基-4-(4-硝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3-氨基-4-(4-氰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3,3’-二羟基-4,4’-二氨基联苯、4,4’-二羟基-3,3’-二氨基联苯、4,4’-二氨基-4”-羟基三苯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覆铜板用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不饱和双键的酸酐选自马来酸酐、纳迪克酸酐、甲基纳迪克酸酐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含不饱和双键的酸酐与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的反应时间为0.5小时~6.0小时。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覆铜板用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不饱和双键的双马来酰亚胺选自4,4’-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甲烷、4,4’-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醚、4,4’-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砜、1,3-双马来酰亚胺基苯、对苯双马来酰亚胺、2,6-二甲基对苯双马来酰亚胺、2,5-二叔丁基对苯双马来酰亚胺、2,3-二甲基对苯双马来酰亚胺、2,3,5-三甲基对苯双马来酰亚胺、3,5-双马来酰亚胺基甲苯、3,5-双马来酰亚胺基(三氟甲基)苯、2,6-双马来酰亚胺基甲苯、2,6-双马来酰亚胺基(三氟甲基)苯、邻苯双马来酰亚胺、3,3’-二甲基-4,4’-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甲烷、3,3’-二氯-4,4’-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甲烷、3,3’,5,5’-四甲基-4,4’-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甲烷、2,2-双(4-马来酰亚胺基苯基)丙烷、2,2-双(4-马来酰亚胺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2,2-双(4-马来酰亚胺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4-马来酰亚胺基-3,5-二甲基苯基)六氟丙烷、3,3’-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砜、4,4’-双马来酰亚胺基-3,3’,5,5’-四甲基二苯砜、4,4’-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甲酮、3,3’-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甲酮、3,3’-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醚,3,4’-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醚、4,4’-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硫醚、3,3’-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硫醚、3,4’-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硫醚、4,4’-双马来酰亚胺基联苯、3,3’-二甲基-4,4’-双马来酰亚胺基联苯、3,3’-二甲氧基-4,4’-双马来酰亚胺基联苯、3,3’-二(三氟甲基)-4,4’-双马来酰亚胺基联苯、2,2’-二(三氟甲基)-4,4’-双马来酰亚胺基联苯、3,3’-二乙基-4,4’-双马来酰亚胺基联苯、3,3’-二(三氟甲氧基)-4,4’-双马来酰亚胺基联苯、2,2’-二甲基-4,4’-双马来酰亚胺基联苯、2,2’-二甲氧基-4,4’-双马来酰亚胺基联苯、2,2’-二(三氟甲基)-4,4’-双马来酰亚胺基联苯、3,3’-二甲氧基-4,4’-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甲烷、1,3-双(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1,2-双(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1,4-双(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1,3-双(3-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1,2-双(3-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1,4-双(3-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1,3-双(2-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1,2-双(2-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1,4-双(2-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2,6-双(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甲苯、2,6-双(3-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甲苯、2,6-双(2-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甲苯、2,6-双(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三氟甲基)苯、2,6-双(3-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三氟甲基)苯、2,6-双(2-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三氟甲基)苯、1,4-双(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2,6-二甲基苯、1,4-双(3-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2,6-二甲基苯、1,4-双(2-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2,6-二甲基苯、1,4-双(3-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2,6-二(三氟甲基)苯、1,4-双(2-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2,6-二(三氟甲基)苯、1,4-双(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2,6-二(三氟甲基)苯、1,4-双(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2,5-二叔丁基苯、1,4-双(3-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2,5-二叔丁基苯、1,4-双(2-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2,5-二叔丁基苯、1,4-双(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2,3-二甲基苯、1,4-双(3-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2,3-二甲基苯、1,4-双(2-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2,3-二甲基苯、1,4-双(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2,3-二(三氟甲基)苯、1,4-双(3-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2,3-二(三氟甲基)苯、1,4-双(2-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2,3-二(三氟甲基)苯、1,4-双(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2,3,5-三甲基苯、1,4-双(3-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2,3,5-三甲基苯、1,4-双(2-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2,3,5-三甲基苯、3,5-双(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甲苯、3,5-双(3-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甲苯、3,5-双(2-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甲苯、3,5-双(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三氟甲基)苯、3,5-双(3-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三氟甲基)苯、3,5-双(2-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三氟甲基)苯、4,4’-双(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二苯甲烷、4,4’-双(3-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二苯甲烷、4,4’-双(2-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二苯甲烷、4,4’-双(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二苯甲烷、4,4’-双(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二苯醚、4,4’-双(3-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二苯醚、4,4’-双(2-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二苯醚、4,4’-双(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二苯砜、4,4’-双(3-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二苯砜、4,4’-双(2-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二苯砜、4,4’-双(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二苯砜、4,4’-双(3-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二苯砜、4,4’-双(2-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二苯砜、4,4’-双(4-氨基苯氧基)二苯硫醚、4,4’-双(3-氨基苯氧基)二苯硫醚、4,4’-双(2-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二苯硫醚、4,4’-双(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联苯、4,4’-双(3-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联苯、4,4’-双(2-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联苯、4,4’-双(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联苯、4,4’-双(3-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联苯、4,4’-双(2-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联苯、2,2-双[4-(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4-(3-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4-(2-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4-(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2,2-双[4-(3-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2,2-双[4-(2-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2,2-双[4-(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4-(3-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4-(2-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4-(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基-3,5-二甲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4-(3-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基-3,5-二甲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4-(2-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基-3,5-二甲基苯基]六氟丙烷、3,5-双马来酰亚胺基苯甲酸、3,5-双马来酰亚胺基苯酚、1,5-双马来酰亚胺基萘、1,7-双马来酰亚胺基萘、2,3-双马来酰亚胺基萘、2,7-双马来酰亚胺基萘、1,4-双马来酰亚胺基萘、1,2-双马来酰亚胺基萘、1,3-双马来酰亚胺基萘、1,6-双马来酰亚胺基萘、1,8-双马来酰亚胺基萘、2,4-双马来酰亚胺基萘、2,5-双马来酰亚胺基萘、2,6-双马来酰亚胺基萘、1,3-双马来酰亚胺基萘-2-甲酸、1,4-双马来酰亚胺基萘-2-甲酸、1,5-双马来酰亚胺基萘-2-甲酸、1,6-双马来酰亚胺基萘-2-甲酸、1,5-二羟基-2,4-双马来酰亚胺基苯、2,3-双马来酰亚胺基吡啶、2,5-双马来酰亚胺基吡啶、2,6-双马来酰亚胺基吡啶、3,4-双马来酰亚胺基吡啶、3,5-双马来酰亚胺基吡啶、2,2-双(3-马来酰亚胺基-4-羟基苯基)丙烷、2,2-双(3-马来酰亚胺基-4-羟基苯基)六氟丙烷、3,3’-二羟基-4,4’-双马来酰亚胺基联苯、4,4’-二羟基-3,3’-双马来酰亚胺基联苯、4,4’-双马来酰亚胺基-4”-羟基三苯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覆铜板用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不饱和双键的多马来酰亚胺选自1,4-双(2,4-二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2,4,6-三马来酰亚胺基嘧啶、1,3,5-三马来酰亚胺基苯、4,4’-二马来酰亚胺基-4”-(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三苯甲烷、1,3-双(2,4-二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1,4-双(2,4-二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2,5-二叔丁基苯、2,2-双[4-(2,4-二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4-(2,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3-马来酰亚胺基-4-(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3-马来酰亚胺基-4-(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3,3’-二马来酰亚胺基-4,4’-双(4-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联苯、4,4’-双(2,4-二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联苯、4,4’-双(2,4-二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联苯、2,2-双[4-(2,4-二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4,4’-双(2,4-二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二苯甲烷、4,4’-双(2,4-二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二苯砜、4,4’-双(2,4-二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二苯砜、1,6-双(2,4-二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萘、4,4’-双(2,4-二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二苯醚、2,7-双(2,4-二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萘、1,4-双(2,4-二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萘、1,5-双(2,4-二马来酰亚胺基苯氧基)萘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覆铜板用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强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选自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2-吡咯烷酮、二甲基亚砜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其与总反应物的体积重量比为4毫升~20毫升∶1克,其总反应物是芳香族二元伯胺、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芳香族二元酐及含不饱和双键的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20.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柔性覆铜板用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含不饱和双键的双马来酰亚胺或多马来酰亚胺与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的反应时间为0.5小时~1.5小时。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覆铜板用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水亚胺化和热固化交联反应,于100℃~400℃温度范围内反应1.5小时~3.5小时。
CN2008100386529A 2008-06-06 2008-06-06 柔性覆铜板用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895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386529A CN101289543B (zh) 2008-06-06 2008-06-06 柔性覆铜板用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386529A CN101289543B (zh) 2008-06-06 2008-06-06 柔性覆铜板用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89543A CN101289543A (zh) 2008-10-22
CN101289543B true CN101289543B (zh) 2011-06-22

Family

ID=40034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3865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89543B (zh) 2008-06-06 2008-06-06 柔性覆铜板用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895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2059B (zh) * 2008-11-05 2010-11-17 东华大学 一种无色透明芳香族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07592B (zh) * 2008-11-20 2011-06-08 上海交通大学 含咪唑基磺化聚酰亚胺共价-离子交联膜的制备方法
CN101619123B (zh) * 2009-08-14 2011-03-16 东华大学 耐高温复合材料基体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21482B (zh) * 2010-08-18 2012-07-04 东华大学 热固性聚酰亚胺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85222B (zh) * 2012-02-25 2014-05-07 舟山维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塑性聚酰亚胺材料及用此材料制备挠性覆铜板的方法
CN102775789B (zh) * 2012-08-15 2013-11-06 自贡天龙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热固性复合含氟聚酰亚胺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US8901274B2 (en) * 2012-08-24 2014-12-02 Lonza Group, Ltd. Polyimide oligomers
KR102276288B1 (ko) 2013-11-25 2021-07-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폴리이미드 제조용 조성물, 폴리이미드, 상기 폴리이미드를 포함하는 성형품, 및 상기 성형품을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4974362B (zh) * 2014-04-01 2018-08-14 无锡顺铉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工艺
TWI601759B (zh) * 2014-12-11 2017-10-11 Nanya Plastics Corp A fluorinated modified double maleimide resin
CN105153009B (zh) * 2015-06-23 2018-11-13 复旦大学 具有不对称分子结构的双马来酰亚胺、其制备方法及在制备复合树脂中的应用
CN106700070A (zh) * 2015-07-31 2017-05-24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南雄材料生产基地 一种含酚羟基的可溶性聚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478968B (zh) * 2016-10-11 2019-06-28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纳米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6633875A (zh) * 2016-11-04 2017-05-10 东华大学 一种hqda型14bdapb支化聚酰亚胺树脂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19683A (zh) * 2016-11-04 2017-03-22 东华大学 一种odpa型14bdapb支化聚酰亚胺树脂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33867A (zh) * 2016-11-04 2017-05-10 东华大学 一种btda型14bdapb支化聚酰亚胺树脂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34542A (zh) * 2017-04-10 2017-09-05 珠海亚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透明单面覆铜板制作工艺
CN114015044A (zh) * 2021-08-30 2022-02-08 山东中柔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无色透明聚酰亚胺树脂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88769B (zh) * 2021-10-11 2022-11-11 南京大学 一种含氟二胺单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16591B (zh) * 2021-12-31 2023-09-12 浙江中科玖源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尺寸稳定低介电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89543A (zh) 2008-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89543B (zh) 柔性覆铜板用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1289537B (zh) 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型自增韧性不饱和聚酰亚胺粉末的制备方法
CN100441652C (zh) 一种含酚羟基聚酰亚胺粘合剂的制备方法
CN101423609B (zh) 一种含活性乙烯基聚酰亚胺粉末的制备方法
US20070009751A1 (en) Polyamic acid resin composition modified with laminate nanometer silica sheet and polyimide prepared therefrom
CN100566998C (zh) 一种柔性聚酰亚胺覆铜箔板(fccl)的制备方法
JPWO2020189354A1 (ja) ポリアミック酸樹脂、ポリイミド樹脂およびこれらを含む樹脂組成物
JP2002235001A (ja) 耐熱性組成物
CN108219133A (zh) 一种含呋喃环的聚酰亚胺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JP2020056011A (ja) 樹脂フィルム、カバーレイフィルム、回路基板、樹脂付銅箔、金属張積層板、多層回路基板、ポリイミド及び接着剤樹脂組成物
KR101485729B1 (ko) 폴리이미드 수지 조성물, 필름, 접착제 및 부품
JP5027416B2 (ja) 芳香族ポリアミド酸及びポリイミド
TW202118816A (zh) 聚醯亞胺薄膜、其製造方法及包含其的多層薄膜、可撓性金屬箔層壓板和電子部件
CN110016138B (zh) 一种高阻燃性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JP2021160148A (ja) 樹脂フィルム、金属張積層板及び回路基板
CN101608019B (zh) 一种马来酰亚胺封端型聚酰亚胺树脂的制备方法
CN102492297B (zh) 一种用于制备两层挠性覆铜板的聚酰亚胺材料
CN100582143C (zh) 聚酰亚胺热固树脂的制备和在二层法挠性覆铜板上的应用
JP2007190692A (ja) 配線基板用積層体
JP4255736B2 (ja) ポリアミドイミド樹脂、その製造方法、ポリアミドイミド樹脂組成物及び皮膜形成材料
JPH10503221A (ja) 耐熱ポリイミド系ブレンド組成物及び積層物
TW202239821A (zh) 接著劑組成物、硬化物、接著片材、附樹脂之銅箔、覆銅積層板、印刷配線板
JP4412708B2 (ja) ポリアミド酸、ポリアミド組成物及びポリイミド
JPH04114035A (ja)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US20210310126A1 (en) Metal-clad polymer films and electronic devi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22

Termination date: 201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