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85695A - 仪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仪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85695A
CN101285695A CNA2008100899534A CN200810089953A CN101285695A CN 101285695 A CN101285695 A CN 101285695A CN A2008100899534 A CNA2008100899534 A CN A2008100899534A CN 200810089953 A CN200810089953 A CN 200810089953A CN 101285695 A CN101285695 A CN 1012856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ubstrate
housing
bearing surface
aforesaid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8995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池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rell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alsonic Kanse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lsonic Kansei Corp filed Critical Calsonic Kanse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856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856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11/00Component parts of measuring arrangement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11/24Housings ; Casings for instru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ucture Of Printed Board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仪表装置,该仪表装置即使在基板的厚度不均匀时也可以不产生晃荡地将基板固定于壳体上。该仪表装置使安装有文字板(3)的显示驱动用的电气零部件的基板(5)的外周缘部(56)与下壳体(4)的外周支承面(42a)相抵接,从而将基板(5)固定于下壳体(4)上,其特征在于,在基板(5)上设有从外周缘部(56)突出并与外周支承面(42a)相抵接的抵接用凸部(55)。

Description

仪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等使用的仪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将基板固定于壳体上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在车辆用等的仪表装置中,在文字板的背侧(仪表背面侧)设置有基板,该基板安装有用于驱动指针的装置、用于从背侧照明文字板的光源等电气零部件。
作为将该基板固定于支承文字板的壳体上的技术,公知有在基板的仪表背面侧设置罩,在由该罩推压基板的状态下,将罩固定于壳体上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也公知有省略罩、使基板的外周缘部与从壳体立起的卡定爪的爪部卡合来固定基板的在经济上有利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72359号公报
但是,由于以往难以将整个基板形成为均匀厚度,因此存在以下所述的问题。
即,若在基板的外周缘部存在厚度的不均匀,则仅基板厚度较厚的部分与壳体外周支承面相抵接,会在厚度较薄的部分与外周支承面之间产生间隙。
因此,在将基板装设于车辆上的情况下,会存在输入振动时由于间隙部分晃荡而产生异音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那样以往的问题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基板的厚度不均匀,也可以不产生晃荡地将基板固定于壳体上的仪表装置。
本发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制成了一种仪表装置,该仪表装置使安装有文字板显示驱动用的电气零部件的基板的外周缘部与壳体的外周支承面相抵接,将基板固定于壳体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基板上设有从上述外周缘部突出并与上述外周支承面相抵接的抵接用凸部。
另外,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为一种仪表装置,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仪表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抵接用凸部为与外周支承面点接触的粒状突起。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为一种仪表装置,在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所述的仪表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抵接用凸部由焊锡形成。
在本发明的仪表装置中,在将基板固定于壳体上时,由壳体的外周支承面支承基板的外周缘部。
在该情况下,在本发明中,基板外周缘部并不是其整体与外周支承面面接触,而是突出于该基板外周缘部的多个抵接用凸部与外周支承面接触。
这样,由于由抵接用凸部形成多个部位的接触,因此,与由基板外周缘部的整面进行面接触的情况相比,可以不受基板厚度不均匀的影响地抵接各抵接用凸部,可以防止在基板外周缘部产生晃荡。
因此,可以防止输入振动时由于晃荡而产生异音。
另外,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中,将抵接用凸部做成为粒状突起,使其与外周支承面点接触,因此,可以使抵接用凸部与基板外周缘部的抵接状态更均匀,可以进一步提高防止上述晃荡的功能。
另外,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中,抵接用凸部由焊锡形成,因此,可以在进行基板的锡焊工序中形成这些抵接用凸部,可以容易且便宜地完成制造。
并且,在壳体由比焊锡更软质的树脂形成的情况下,由基板的推压力使抵接用凸部咬入到壳体的外周支承面,限制基板外周缘部相对于壳体的外周支承面向沿该面的方向相对移动,可以进一步谋求防止晃荡。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最佳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的仪表装置A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2为表示实施例1的仪表装置A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1的仪表装置A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表示从仪表背面方向看实施例1的仪表装置A的下壳体4及基板5时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表示从仪表正面方向看实施例1的仪表装置A的下壳体4及基板5的主要部分时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6为表示实施例1的仪表装置A的基板5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7为表示从仪表背面方向看实施例1的仪表装置A的下壳体4的主要部分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为在切断了基板5的一部分的状态下表示将基板5固定于实施例1的仪表装置A的下壳体4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为用从(a)向(d)的顺序表示在实施例1的仪表装置A中将基板5安装于下壳体4上的顺序的作用说明图。
图10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实施例2的仪表装置B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仪表装置包括文字板(3)、壳体(4)、基板(5)、外周支承面(42a),该文字板(3)的显示外观朝向仪表正面方向;该壳体(4)配置于与该文字板(3)的上述仪表正面方向相反方向的仪表背面方向,支承上述文字板(3);该基板(5)配置于该壳体(4)的上述仪表背面方向,安装有上述文字板(3)的显示驱动用电气零部件;该外周支承面(42a)设于上述壳体(4)的外周,抵接上述基板(5)的外周缘部(56)的朝仪表正面方向一侧的面、即基板表面(5a);使上述基板(5)的外周缘部(56)与上述壳体(4)的外周支承面(42a)相抵接,从而将上述基板(5)固定于上述壳体(4)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基板(5)上设有从上述外周缘部(56)突出并与上述外周支承面(42a)相抵接的抵接用凸部(55)。
实施例1
下面,基于图1~图9说明本发明最佳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的仪表装置A。
本实施例1的仪表装置A安装于设在未图示的汽车仪表板上的综合仪表盘内,如图3所示,从用箭头FR表示的仪表正面方向侧依次设有表面罩1、上壳体2、文字板3、下壳体4、基板5。
并且,该仪表装置A的结构为:将文字板3夹设于上壳体2与下壳体4之间,使上壳体2与下壳体4卡合,用透明的表面罩1覆盖上壳体2的朝仪表正面的一侧,沿下壳体4的仪表背面方向(箭头RR方向)固定基板5。
表面罩1由透明的树脂板形成,使在其外周向仪表背面方向突出地一体形成的多个卡定爪11卡定于上壳体2上,从而将表面罩1固定于上壳体2上。
文字板3由聚碳酸酯树脂等透明树脂材料形成,在其表面3a上,由可透光的白色等颜色的涂料形成有作为各仪表指针的标识的刻度、图形文字等的显示用外观,另一方面,除此以外的部分被涂覆具有遮光性的黑色等颜色的涂料,在从背面侧照明时,刻度、图形文字等会发光。
上壳体2及下壳体4由硬质的树脂形成,文字板3以其表面3a朝向正对未图示的驾驶者的仪表正面方向的状态被支承于两者之间。上壳体2形成为具有围绕文字板3外周的纵壁21的环状,在上壳体2外周的多处部位设有向仪表背面方向突出的与下壳体4卡合的卡定爪22。
另一方面,下壳体4具有支承文字板3背面的支承板41、从该支承板41的外周向仪表背面方向突出的外壁42。
另外,在支承板41上形成有多个孔43,该多个孔43供安装于基板5上的装置51(参照图4)的驱动轴贯穿、或供安装于基板5上的省略图示的光源光向仪表正面方向通过。
另外,如图4所示,在这些孔43的周围形成有向仪表背面方向突出的筒状凸部44,这些凸部44的前端面44a作为支承基板5的中央部的支承面。
另外,如图3所示,在下壳体4的外壁42上形成有与上壳体2的卡定爪22卡合的多个突起45,且该多个突起45向外周方向突出。
另外,由上述装置51的驱动轴使图3所示的指针6、7转动。
基板5由环氧树脂等硬质树脂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板状,且在该基板5上安装有上述装置、光源及驱动它们的电路等,通过将基板5的外周缘部56卡定于一体形成在下壳体4上的多个卡定爪46(参照图4)上,来将该基板5固定于下壳体4上。
下面,说明使该基板5卡定于下壳体4上的结构。
首先,如图4所示,对基板5进行说明,在基板5的外周缘部56的与卡定爪46卡合的部位形成有切成大致长方形的缺口部52。
而且,基板5的朝仪表背面方向一侧的面、即基板背面5b上的沿该缺口部52的缘部,作为与卡定爪46卡合的被卡合部53。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基板5的朝仪表正面方向一侧的面、即基板表面5a上的被卡合部53的里侧部分设有沿缺口部52延伸的导向凸条54。
如图6所示,该导向凸条54以圆弧状的规定截面形状(参照图1)沿缺口部52延伸,该导向凸条54是在连接设于基板5上的电气零部件、电路的锡焊工序时由焊锡形成的。
另外,沿基板表面5a的外周缘在除了形成有缺口部52的部位以外的部位形成有一排多个抵接用凸部55。该抵接用凸部55是与导向凸条54相同地,在锡焊工序时由焊锡形成的,具体后述,为了使基板5与下壳体4点接触,该抵接用凸部55形成为从仪表正面方向看为直径1mm以下的圆形、纵截面为圆弧形状的粒状。
接着,说明下壳体4的结构。
如图4及图5所示,下壳体4的外壁42具有从支承板41向仪表背面方向立起的外壁基部421、从该外壁基部421向外方向延伸的台阶部422、从该台阶部422向仪表背面方向延伸的外壁前端部423。并且,在台阶部422形成有朝向仪表背面方向支承基板5的外周缘部56的外周支承面42a(参照图2)。另外,如后述所示,在将基板5固定于下壳体4上时,推基板5的外周缘部56使基板5的外周缘部56插入到卡定爪46的插入用间隙47内,通过基板5的外周缘部56与外周支承面42a相抵接来限制基板5的弹性变形。另外,该外周支承面42a配置于比凸部44的前端面44a稍靠仪表正面方向一侧的位置。
另外,从外壁基部421的周向多个部位立设有上述卡定爪46。如图7所示,该卡定爪46与外壁基部421一体形成,具有从外壁42的外壁基部421立起的立起片46a、设于立起片46a前端部的一对爪部46b、46b、设于自该爪部46b、46b朝仪表正面方向离开的位置的支承用凸部46g。
立起片46a形成为可向下壳体4的内外方向弹性变形的薄板状,并自外周支承面42a向仪表背面方向突出,并且,在立起片46a的壳体周向的两侧形成有缩减立起片46a与外壁基部421的连续部分、且使立起片46a容易朝下壳体4的内外方向弹性变形的缺口部421a。另外,该下壳体4的内外方向是指与外壁42垂直的方向,在图1中,箭头IN表示壳体内方向,箭头OUT表示壳体外方向。
并且,在外壁42的外壁前端部423的与形成有卡定爪46的部位相对应的部位形成有从仪表背面方向看时为大致凹形状的鼓出部424,该鼓出部424可容许卡定爪46向下壳体4的外方变形,且在形成有该鼓出部424的部位不设置台阶部422地形成有开口部425。
另外,如图1所示,立起片46a的基端部形成为板厚较薄,且在支承板41的立起片46a的基端部形成有促进立起片46a向下壳体4的内外方向弹性变形的开口、即板缺口部41a。
如图1所示,爪部46b与基板背面5b卡合来限制基板5向仪表背面方向移动,爪部46b一体地形成于立起片46a前端的宽度方向两侧,在下壳体4的内方形成为尖喙状,该爪部46b具有倾斜导向面46c、卡合面46d和凹面46e。
倾斜导向面46c形成于爪部46b的朝仪表背面方向(箭头RR方向)的一侧,形成为越朝向仪表正面方向越向壳体内方(箭头IN方向)倾斜。
卡合面46d及凹面46e形成于爪部46b的朝仪表正面方向的一侧,卡合面46d配置于爪部46b的前端侧,形成为朝向与仪表正面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另外,凹面46e形成为与卡合面46d的壳体外方连续,且越朝向仪表外方越向仪表背面方向倾斜,形成为比卡合面46d朝仪表背面方向凹的形状。
支承用凸部46g位于向仪表正面方向远离爪部46b的卡合面46d的位置,并且从仪表背面方向看形成于一对爪部46b的、下壳体4的周向中央位置。
并且,在该支承用凸部46g的仪表背面方向侧形成有基板抵接面46f,该基板抵接面46f与基板5的导向凸条54相抵接而支承基板表面5a。
另外,如图1所示,基板抵接面46f与凹面46e形成为大致平行,越向由箭头OUT所示的下壳体4的外方越朝向由箭头RR所示的仪表背面方向倾斜地形成。
另外,在本实施例1中,这些基板抵接面46f及凹面46e的倾斜角度θ形成为大致15°左右的角度。
在基板抵接面46f与爪部46b之间形成有供基板5的外周缘插入的插入用间隙47。该插入用间隙47的入口、即基板抵接面46f与卡合面46d之间的间隔的仪表正面方向尺寸H1形成为如下的尺寸:即使基板5的厚度尺寸为由制造时的容许误差假定的基板最小厚度尺寸,也能使插入到插入用间隙47中的基板5的基板背面5b及基板表面5a(包含导向突条54)、与卡合面46d及基板抵接面46f相抵接;另一方面,基板抵接面46f与凹面46e之间的间隔的垂直方向尺寸H2形成为稍大于由制造时的容许误差假定的基板最大厚度的尺寸。
另外,支承用凸部46g的突出尺寸为在仪表背面方向与凹面46e重叠的范围内的尺寸,卡合面46d配置于比支承用凸部46g更靠仪表内方(箭头IN方向)的位置。
接着,说明实施例1的作用。
在将基板5固定于下壳体4上时,首先,如图4所示,将下壳体4的朝仪表背面方向(箭头RR的方向)的一侧朝上,接着,使基板5的基板表面5a在其上方与其面对,从该状态使基板5向下方平行移动以将其配置于下壳体4的外壁42的内侧。
并且,如图9(a)所示,当基板5移动到外壁42的前端侧壁423的内侧时,基板5的各导向凸条54与各卡定爪46的倾斜导向面46c的仪表背面方向重叠地配置。
从该状态起,使基板5进一步向仪表正面方向移动时,卡定爪46的倾斜导向面46c被推压于基板5的导向凸条54上,借助由于通过该倾斜导向面46c的倾斜而作用到下壳体4的外方(箭头OUT方向)的分力,如图9(b)所示,卡定爪46向下壳体4的外方弹性变形。
另外,在该情况下,由于在卡定爪46的立起片46a的宽度方向两侧和外壁42的基端侧壁421之间形成有缺口部421a,并且,在立起片46a基端部的下壳体4内方形成有板缺口部41a,因此,立起片46a向下壳体4外方的弹性变形顺利地进行。
并且,由于基板5的导向凸条54与倾斜导向面46c接触,该导向凸条54由焊锡使外周面形成为圆弧状,其表面硬质且光滑,因此,导向凸条54沿倾斜导向面46c顺利地移动,上述弹性变形顺利地完成。
然后,如图9(b)(c)所示,在上述那样的卡定爪46向下壳体4的外方倾斜时,卡合面46d与基板抵接面46f之间的插入用间隙47沿图中顺时针方向抬起,该插入用间隙47的仪表正面及仪表背面方向的尺寸H 1以该角度的变化量变大,接近于凹面46e与基板抵接面46f之间的间隔尺寸H2。
从该状态起,使基板5进一步向仪表正面方向移动时,在基板5即将越过卡定爪46的爪部46b时,基板5的中央部分与下壳体4的凸部44的前端面44a相抵接,并且,通过将基板5的外周缘部向仪表正面方向推压,从而,基板5发生弹性变形使其外周缘部配置于比中央部稍靠仪表正面方向的位置,然后,如图9(c)所示,基板5越过卡定爪46的爪部46b。另外,如图2所示,通过使基板5的外周缘部与外周支承面42a相抵接来限制基板5弹性变形至上述程度以上。
因此,如图9(d)所示,卡定爪46复原,基板5的缺口部52内侧的被卡合部53插入到卡定爪46的插入用间隙47中。
另外,在进行该插入时,卡定爪46的爪部46b的部分,如上述那样,沿图9中的顺时针方向抬起,从而,插入用间隙47的尺寸H1变大,因此,基板5的厚度即使为在制造误差范围内的最大尺寸(该尺寸稍小于尺寸H2),也可可靠地将基板5插入到插入用间隙47中。
并且,如图1所示,在该被卡合部53插入到插入用间隙47的状态下,基板表面5a的导向凸条54与基板抵接面46f相抵接,且基板背面5b的被卡合部53与卡合面46d相抵接。
因此,限制基板5向仪表正面方向及仪表背面方向的移动,将基板5固定于下壳体4上。
另外,在该图1及图9(d)所示的基板5的固定状态下,卡定爪46不是完全复原到图9(a)所示的原始状态,而是爪部46b稍微举起,立起片46a的前端稍向下壳体4的外方倾斜。
即,如上述那样,基板5通过使外周缘部比中央稍向仪表正面方向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基板背面5b与卡合面46d不产生间隙地相抵接,限制基板5在仪表背面方向的位置。
另一方面,基板表面5a的位置由于基板5的厚度不均匀而产生在仪表正面方向的位置不同。并且,对应于该基板表面5a的位置差异,与卡定爪46的基板抵接面46f的接触位置为不同。
即,基板5的厚度越厚,导向凸条54的接触位置越为下壳体内方,与其对应地,卡定爪46呈向下壳体外方发生弹性变形的状态,插入用间隙47呈比初始状态向上的状态,尺寸H1呈比初始状态扩大的状态。
另一方面,基板5的厚度越薄,卡定爪46的变形量越小,插入用间隙47的尺寸H1越接近于初始值。
并且,向下壳体内方离开立起片46a地形成倾斜导向面46c及基板抵接面46f,因此,在基板5与倾斜导向面46c相抵接时、及基板与基板抵接面46f相抵接时,可以确保增大朝向下壳体外方产生的分力的杠杆比,可以使卡定爪46高效率地弹性变形。
另外,在上述那样将基板5固定于下壳体4上的状态下,基板5的外周缘部56与下壳体4的外周支承面425相抵接,但此时,即使基板5的厚度不均匀,也不受此影响,如图2所示,设于基板5的外周缘部56的抵接用凸部55与外周支承面42a点接触。
因此,可使基板5与外周支承面42a的抵接状态不产生偏斜地、在整个全周均匀地抵接,可以在基板5与下壳体4之间不产生晃荡且使作用在基板5上的卡定爪46产生的推压力在整体上均匀。
并且,抵接用凸部55由比形成下壳体4的树脂硬质的焊锡形成,因此,由于该推压力使抵接用凸部55咬入到外周支承面内。
由此,可以限制基板5的外周缘部56相对于外周支承面42a向下壳体4的内外方向相对移动,可以防止基板5在沿外周支承面42a的方向晃荡。
如以上的说明,在实施例1的仪表装置A中,基板5的外周缘部56不与外周支承面42a面接触,而是由多个抵接用凸部55进行点接触,因此,可以不受基板5的厚度不均匀的影响,使基板5的整周均匀地抵接,可以防止在基板5的外周缘部56产生晃荡。
因此,可以防止输入振动时由于晃荡而产生异音。
并且,在实施例1中,由焊锡形成抵接用凸部55,因此,可以在进行基板5的锡焊工序中形成这些抵接用凸部55,可以容易且便宜地完成制造。
并且,抵接用凸部55由于来自基板5的推压力而咬入到外周支承面42a内,可以限制基板5的外周缘部56相对于外周支承面42a向沿该面的方向相对移动,可以进一步谋求防止晃荡。
另外,在实施例1中,在卡定爪46上、在卡定爪46与基板5卡合的卡合面46d之间,隔着比基板5的厚度大的尺寸H 2的插入用间隙47配置基板抵接面46f,并且,使该基板抵接面46f倾斜,使基板5的被卡合部53与卡定爪46的卡合面46d、倾斜的基板抵接面46f相抵接,因此,在基板5的被卡合部53已插入到插入用间隙47时,卡定爪46对应于基板5的厚度弹性变形,插入用间隙47的入口侧尺寸H1发生变化。因此,即使由于制造误差导致基板5的厚度大小不均匀,也可以无晃荡地可靠地卡合基板5,并且可以不产生卡合不良地、可靠地插入卡合基板。
并且,在实施例1中,将外周支承面42a配置于比凸部44的前端面44a更靠仪表正面方向的位置,在将基板5固定于下壳体4上时,基板5稍微翘曲。因此,由于基板5借助复原力与卡定爪46卡合,因此,可以更加抑制基板5的晃荡。
另外,在本实施例1中,在基板5的与卡定爪46的倾斜导向面46c接触的部分,使用焊锡形成导向凸条54,因此,基板5不会被倾斜导向面46c卡住能顺利地移动,可以抑制基板5产生卡合不良,且由于该导向凸条54在锡焊基板5的电路等的工序时形成,因此,也可以比另外进行切削加工等更便宜且短时间地形成该导向凸条54。
并且,在实施例1中,支承用凸部46g形成于卡定爪46的立起片46a上,将基板抵接面46f配置于比外周支承面42a更靠下壳体内方的位置,并且,使爪部46b比支承用凸部46g更向下壳体内方突出,将卡合面46d配置于比基板抵接面46f更靠下壳体内方的位置。
因此,在已将基板5的被卡合部53插入到插入用间隙47时,使卡定爪46向下壳体外方弹性变形的作用点位置远离立起片46a,可以确保产生该弹性变形的杠杆比,可以使卡定爪46高效率地发生弹性变形,作业性优良。
另外,在实施例1中,与卡定爪46的卡合面46d连续地形成凹面46e,卡定爪46不在比爪部46b的卡合面46d更靠下壳体外方的位置与基板5的被卡合部53相抵接。
因此,可以确保卡定爪46的插入用间隙47的尺寸H2,能可靠且容易地插入基板5的被卡合部53,且可靠地确保上述卡定爪46的弹性变形的杠杆比。
并且,凹面46e与基板抵接面46f形成为大致平行,且使基板抵接面46f与凹面46e之间的间隔尺寸H2为恒定,因此,在卡定爪46向下壳体4的外方发生弹性变形而使插入用间隙47增大了时,可以将基板5的被卡合部53可靠地插入到该插入用间隙47的深处,可以防止由于插入不良导致产生卡合不良。
即,假使将卡定爪46做成使卡合面46d延长到凹面46e的位置而使插入用间隙47的尺寸H 2为向下壳体4的外方逐渐变窄的形状时,由于基板5的厚度不均匀,当在该凹面46e的位置与卡合面46d相抵接时,不能得到上述那样大的杠杆比,且可能致使基板5不能插入,但在本实施例1中可以防止该问题。
另外,在实施例1中,在卡定爪46的立起片46a的宽度方向两侧形成有缺口部421a,且在立起片46a的下壳体外方形成切削了外周支承面42a而成的开口部425,另外,在立起片46a的基端部形成板缺口部41a,因此,在将基板5组装到下壳体4上时,卡定爪46容易变形,可以谋求提高作业性。
并且,在实施例1中,在卡定爪46前端配置在卡定爪的宽度方向(壳体周向)上相分离的爪部46b、46b,支承用凸部46g配置于爪部46b、46b的上述宽度方向中央。
因此,基板5的被卡合部53产生在周向上稍微翘曲那样的弹性变形,通过附加初始载荷,可以进一步谋求防止晃荡。
实施例2
接着,基于图10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实施例2的仪表装置B。另外,该实施例2为实施例1的变形例,因此,仅说明其不同点,省略说明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及作用效果。
该实施例2的仪表装置B为用背罩将基板205推压固定于下壳体204上的例子。
如图10所示,该仪表装置B具有表面罩201、上壳体202、文字板203、下壳体204、基板205、光导构件206、背罩207。
另外,通过安装于基板205上的装置251、251、251、251驱动各指针6a、6b、6c、6d。
表面罩201、上壳体202、文字板203与实施例1相同,省略说明。
另外,光导构件206将安装于基板205上的省略图示的光源的光均匀地引导至整个文字板上。
在下壳体204的外周沿箭头RR方向的仪表背面方向设有外周壁242,在该外周壁242的内周形成有与实施例1的外周支承面42a相同的外周支承面(省略图示)。
另外,在实施例2中,不设置在实施例1中所示的卡定爪46。
基板205省略了在实施例1中所示的缺口部52及导向凸条54,在基板205的外周缘部256的基板表面的整个全周上,设置一排在实施例1中所示的抵接用凸部55。
背罩207在将基板205推压于下壳体204的状态下,被固定于下壳体204上,背罩207向该下壳体204的固定是通过使在背罩207的外周上的朝沿箭头FR方向的仪表正面方向立起的多个卡定片207a、与下壳体204的形成于外周壁242的卡定爪(省略图示)卡合来完成的。
因此,实施例2的仪表装置B与实施例1相同,通过多个抵接用凸部55,可以不受基板205的厚度不均匀的影响地在基板205的整周均匀地抵接背罩207,可以防止在基板205的外周缘部256产生晃荡,可以得到:可以防止输入振动时由于晃荡而产生异音这样的效果;可以在进行基板205的锡焊工序中形成抵接用凸部55,容易且便宜地完成制造的效果;可以使抵接用凸部55咬入外周支承面,而进一步谋求防止晃荡的效果。
以上,参照附图,详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实施例1、2,但具体的结构不限于本实施方式及实施例1、2,不脱离本发明要旨的设计的变更包含于本发明中。
例如,在实施例1、2中,表示了车辆用的仪表装置A,但也可以适用于船舶等车辆以外的交通工具。
另外,在实施例1、2中,作为抵接用凸部,示出了可与外周支承面42a点接触的形成为粒状的抵接用凸部55,但本发明的抵接用凸部并不限定于点接触的形状,也可以使用线接触或面接触。
具体地讲,在为线接触的情况下,像实施例1所示的导向凸条54那样,在外周支承面42a上使用进行线接触的凸条。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使凸条的延伸方向像导向凸条54那样,为沿外周支承面42a的延伸方向的方向,或者也可以沿与此方向正交的方向或倾斜方向延伸。
另外,即使为使抵接用凸部进行面接触的情况,与使基板5的外周缘部56的整周抵接的情况相比,通过由较少的面积进行接触,也可以谋求抵接的均匀化。
另外,在实施例1、2中,示出了由焊锡形成抵接用凸部55的例子,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由形成基板5的树脂在成形时形成抵接用凸部,或粘接具有抵接用凸部的粘接带等其他方式形成抵接用凸部。

Claims (11)

1.一种仪表装置,该仪表装置包括:
文字板,其显示外观朝向仪表正面方向;
壳体,其配置于该文字板的与上述仪表正面方向相反方向的仪表背面方向,支承上述文字板;
基板,其配置于该壳体的上述仪表背面方向,安装有上述文字板的显示驱动用零部件;
多个卡定爪,其在上述壳体的外周位置,向上述仪表背面方向立起且可向上述壳体的内外方向弹性变形地形成;
爪部,其在该卡定爪的前端部向上述壳体的内方突出,且在上述仪表正面方向侧具有卡合面;
上述基板的外周缘部的仪表背面侧的一面、即基板背面与上述爪部的卡合面卡合来限制基板向仪表背面方向的移动,从而将上述基板固定于上述壳体上,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卡定爪上设有基板抵接面,该基板抵接面与上述基板的外周缘部的朝仪表正面方向一侧的面、即基板表面相抵接,该基板抵接面向仪表正面方向远离上述卡合面、且与该卡合面之间形成有可插入上述基板的外周缘部的插入用间隙,
上述基板抵接面越往上述壳体外方一侧越向上述仪表背面方向去地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卡定爪的爪部的朝上述仪表背面方向的一侧形成有倾斜导向面,该倾斜导向面越向上述仪表正面方向前进越向上述壳体内方去地倾斜,
在上述基板的上述外周缘部插入上述插入用间隙时,在与上述导向面接触的上述基板的上述外周缘部设置有与上述导向面点接触或线接触的接触用凸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卡定爪的爪部形成有与上述卡合面的壳体外方连续并向仪表背面方向凹下的凹部,且该凹部与上述基板抵接面相对地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仪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卡定爪的爪部形成有与上述卡合面的壳体外方连续并向仪表背面方向凹下的凹部,且该凹部与上述基板抵接面相对地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仪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凹部由与上述基板抵接面平行的面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仪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凹部由与上述基板抵接面平行的面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仪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板抵接面形成于从上述卡定爪向壳体内方突出的支承用凸部上,上述卡定爪的爪部比上述支承用凸部更向壳体内方突出,且上述卡合面配置于比上述基板抵接面更靠壳体内方的位置,
在上述基板的外周缘部的一部分形成有从该外周缘部向下壳体内方切成的缺口部,
该缺口部的缘部配置成可与上述卡定爪的卡合面卡合,且可与上述基板抵接面相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仪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板抵接面形成于从上述卡定爪向壳体内方突出的支承用凸部上,上述卡定爪的爪部比上述支承用凸部更向壳体内方突出,且上述卡合面配置于比上述基板抵接面更靠壳体内方的位置,
在上述基板的外周缘部的一部分形成有从该外周缘部向下壳体内方切成的缺口部,
该缺口部的缘部配置成可与上述卡定爪的卡合面卡合,且可与上述基板抵接面相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仪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板抵接面形成于从上述卡定爪向壳体内方突出的支承用凸部上,上述卡定爪的爪部比上述支承用凸部更向壳体内方突出,且上述卡合面配置于比上述基板抵接面更靠壳体内方的位置,
在上述基板的外周缘部的一部分形成有从该外周缘部向下壳体内方切成的缺口部,
该缺口部的缘部配置成可与上述卡定爪的卡合面卡合,且可与上述基板抵接面相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仪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板抵接面形成于从上述卡定爪向壳体内方突出的支承用凸部上,上述卡定爪的爪部比上述支承用凸部更向壳体内方突出,且上述卡合面配置于比上述基板抵接面更靠壳体内方的位置,
在上述基板的外周缘部的一部分形成有从该外周缘部向下壳体内方切成的缺口部,
该缺口部的缘部配置成可与上述卡定爪的卡合面卡合,且可与上述基板抵接面相抵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卡定爪的爪部在壳体的周向上相分离地设置一对,
上述基板抵接面配置于壳体的周向、且配置于一对爪部的大致中央。
CNA2008100899534A 2007-04-13 2008-04-11 仪表装置 Pending CN10128569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06494A JP4365426B2 (ja) 2007-04-13 2007-04-13 メータ装置
JP2007-106494 2007-04-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85695A true CN101285695A (zh) 2008-10-15

Family

ID=39852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0899534A Pending CN101285695A (zh) 2007-04-13 2008-04-11 仪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251005A1 (zh)
JP (1) JP4365426B2 (zh)
CN (1) CN101285695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26050A (zh) * 2011-06-17 2012-12-19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悬浮式装饰板及具有该装饰板的车辆仪表板
CN103264666A (zh) * 2013-05-28 2013-08-28 无锡同捷汽车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内、外饰件的连接结构
CN104943548A (zh) * 2014-03-28 2015-09-30 铃木株式会社 综合仪表盘的安装构造
CN111731391A (zh) * 2020-06-30 2020-10-02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a柱挡水条支架及其安装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42046A1 (ja) * 2010-05-14 2011-11-17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戸開閉装置
CN204374725U (zh) * 2014-05-23 2015-06-03 深圳市恒德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设置器的模高指示器及外置设置器
US9845009B2 (en) * 2014-05-30 2017-12-19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Meter cluster seal
JP6757492B2 (ja) * 2015-01-19 2020-09-23 日本精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N104722603A (zh) * 2015-04-02 2015-06-24 黄利文 一种模高指示器及一种设置器
CN104785575A (zh) * 2015-04-02 2015-07-22 黄利文 一种无设置器的模高指示器及外置行程阀值设置器
CN113614547A (zh) * 2019-03-27 2021-11-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子式指示仪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05712A (en) * 1963-07-22 1965-09-14 Ametek Inc Plastic gauge bezel
US3504551A (en) * 1968-03-07 1970-04-07 Ametek Inc Plastic hinged ring and locking device for gauge
US6769319B2 (en) * 2001-07-09 2004-08-03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Component having a filter
US6603669B2 (en) * 2001-09-12 2003-08-05 Sun Microsystems, Inc. Capture device for boards having variable thickness
JP4050025B2 (ja) * 2001-09-27 2008-02-20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取付部構造
US6836411B2 (en) * 2002-03-23 2004-12-28 Goodrich Hella Aerospace Lighting Systems Gmbh Operating device including housing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 for a vehicle
TW557090U (en) * 2003-01-29 2003-10-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fastener mudul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 tehrfor
JP4435224B2 (ja) * 2007-10-03 2010-03-17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電子回路モジュール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26050A (zh) * 2011-06-17 2012-12-19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悬浮式装饰板及具有该装饰板的车辆仪表板
CN102826050B (zh) * 2011-06-17 2016-04-20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悬浮式装饰板及具有该装饰板的车辆仪表板
CN103264666A (zh) * 2013-05-28 2013-08-28 无锡同捷汽车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内、外饰件的连接结构
CN103264666B (zh) * 2013-05-28 2016-06-29 无锡同捷汽车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内、外饰件的连接结构
CN104943548A (zh) * 2014-03-28 2015-09-30 铃木株式会社 综合仪表盘的安装构造
CN104943548B (zh) * 2014-03-28 2017-05-03 铃木株式会社 综合仪表盘的安装构造
CN111731391A (zh) * 2020-06-30 2020-10-02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a柱挡水条支架及其安装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261818A (ja) 2008-10-30
JP4365426B2 (ja) 2009-11-18
US20080251005A1 (en) 2008-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85695A (zh) 仪表装置
US681297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ame
KR100796888B1 (ko) 램프 보유 지지구, 램프 보유 지지구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용 조명 장치, 조명 장치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용 조명 장치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US883688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4329850B2 (ja) 液晶モジュール
CN102472453A (zh) 边光式照明装置、液晶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1858545B (zh) 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US20060176419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CN1576985A (zh) 显示装置
JP2009229964A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3322629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804045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532591A (zh) 液晶显示装置
JP2008033142A (ja) 電子機器のパネル構造
US11340455B2 (en) Vehicle head-up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improved structure for installing aspherical mirror
CN209946439U (zh)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JP2009181957A (ja) ランプソケットとこれを含む表示装置、及びランプ組立方法
JP2007071897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279591A (ja) 平面表示装置
CN110712524B (zh) 平视显示器(hud)镜组件及壳体
JP2008261819A (ja) メータ装置
JP2002169143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5084622A (ja) 車両用lcd表示装置
JP2009214600A (ja) 車室内照明装置用ケース
JP5224093B2 (ja) 被変形部材の変形防止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