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80649A - 控制便携式设备和通信控制器之间的无线通信的系统 - Google Patents

控制便携式设备和通信控制器之间的无线通信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80649A
CN101280649A CNA200810092128XA CN200810092128A CN101280649A CN 101280649 A CN101280649 A CN 101280649A CN A200810092128X A CNA200810092128X A CN A200810092128XA CN 200810092128 A CN200810092128 A CN 200810092128A CN 101280649 A CN101280649 A CN 1012806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signal
communication
mancarried device
request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9212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80649B (zh
Inventor
河村大辅
水野善之
花木秀信
岩下明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ai Rik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kai Rik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09955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89754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ai Rik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kai Rik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806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806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806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8064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for selectively calling a substation from a main station, in which substation desired apparatus is selected for applying a control signal thereto or for obtaining measured values therefrom
    • H04Q9/02Automatically-operated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309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with bidirectional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data carrier and lo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20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 B60R25/24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using electronic identifiers containing a code not memorised by the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for selectively calling a substation from a main station, in which substation desired apparatus is selected for applying a control signal thereto or for obtaining measured values therefrom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309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with bidirectional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data carrier and locks
    • G07C2009/00365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with bidirectional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data carrier and locks in combination with a wake-up circuit
    • G07C2009/00373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with bidirectional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data carrier and locks in combination with a wake-up circuit whereby the wake-up circuit is situated in the lock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2009/00753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by active electrical keys
    • G07C2009/00769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by active electrical keys with data transmission performed by wireless means
    • G07C2009/00793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by active electrical keys with data transmission performed by wireless means by Hertzian wave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2209/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roups G07C9/00 - G07C9/38
    • G07C2209/6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roups G07C9/00174 - G07C9/00944
    • G07C2209/61Signal compris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e.g. frequency hopp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便携式装置,用于防止因诸如噪声之类的干扰引起的通信差错。该便携式装置从该通信控制器接收第一请求信号并且发送与该第一请求信号相对应的第一响应信号。发射机用从多个频率中选中的一个频率发送该第一响应信号。发送控制单元用该多个频率中的一个频率从该发射机发送该第一响应信号。该便携式装置还从该接收第一响应信号的通信控制单元接收第二请求信号。当不能够接收该第二请求信号时,该便携式装置用与该多个频率中的一个频率不同的频率从该发射机再发送该第一响应信号。

Description

控制便携式设备和通信控制器之间的无线通信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便携式装置和通信控制器之间的无线通信的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通过无线通信控制对车门的锁定和开锁的通信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第2001-311333号日本专利公开描述了通过无线通信遥控安全设备的车用通信控制系统。车用通信控制系统控制车辆用户手持的便携式装置和安装在车辆内的通信控制器之间的无线通信。该通信自动地对车门锁定和开锁以及发动引擎。
更具体地,通信控制器向车辆附近的预定区域以及客厢中的预定区域发送请求信号。当接收到来自相关联的通信控制器的请求信号时,便携式装置自动返回ID码信号,该信号包含为便携式装置设置的预定标识(ID)码。然后,通信控制器将该ID码信号的ID码与具与为通信控制器设置的预定ID码进行比较(校验)。当两个ID码相同时,通信控制器自动打开门锁或发动引擎。
噪声之类的干扰可能混入从便携式装置发送的ID码信号。这可能修改该ID码信号中ID码的数据。结果,通信控制器不能够识别原始的ID码。尤其,当周期性地产生噪声以致该噪声与该ID码信号的发送周期同步时,现有的通信控制系统的通信会连续地出错。因此,需要提高现有的通信控制系统中抗噪声的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装置、通信控制器以及通信控制系统,其防止由诸如噪声之类的干扰引起的通信错误。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一种便携式装置,用于同通信控制器进行无线通信以从该通信控制器接收第一请求信号。所述便携式装置包括发射机,所述发射机响应该第一请求信号而用从多个频率中选中的与该第一请求信号相对应的一个频率来发送该第一响应信号。发送控制单元,其控制该发射机的发送频率、并且用该多个频率中的一个频率从该发射机发送该第一响应信号。该便携式装置能够从该接收第一响应信号的通信控制器接收第二请求信号。当该便携式装置没有接收到该第二请求信号时,该发送控制单元用该多个频率中的另一个频率从该发射机再发送该第一响应信号。
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是一种便携式装置,用于同通信控制器进行无线通信以从该通信控制器接收第一请求信号。所述便携式装置包括发射机,所述发射机响应该第一请求信号、用从多个频率中选中的与该第一请求信号对应的一个频率发送第一响应信号。发送控制单元,其控制该发射机的发送频率、并且顺序地把具有不同频率且与该第一请求信号相对应的多个第一响应信号从该发射机发送到该通信控制器。该通信控制器向该便携式装置发送第二请求信号,所述第二请求信号包括基于该多个第一响应信号的频率数据。该发送控制单元响应该第二请求信号而用由该频率数据所表示的频率从该发射机发送第二响应信号。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通信控制器,用于同便携式装置进行无线通信以从其接收第一响应信号。所述通信控制器包括发射机,所述发射机向该便携式装置发送第一请求信号,其中该便携式装置用该与第一请求信号对应的第一响应信号对其作出响应。接收机,其能够用从多个频率中选中的一个频率接收无线信号。所述无线信号包括该第一响应信号。通信控制单元,其控制该第一请求信号的发送、该第一响应信号的接收以及该接收机的接收频率。在发送该第一请求信号之后,基于预定的信号等待时间,该通信控制单元响应该第一响应信号有选择地执行改变该接收机的接收频率的频率改变控制以及执行向该便携式装置发送第二请求信号的第二请求信号发送控制。
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是一种通信控制器,用于同便携式装置进行无线通信并且从其接收第一响应信号。所述通信控制器包括发射机,所述发射机向该便携式装置发送第一请求信号,其中该便携式装置用该与第一请求信号对应的第一响应信号对其作出响应。接收机,其能够用从多个频率中选中的一个频率接收无线信号。所述无线信号包括该第一响应信号。通信控制单元,其控制该第一请求信号的发送、该第一响应信号的接收以及该接收机的接收频率。该通信控制单元设置为顺序地接收与该具有不同频率的第一请求信号相对应的多个第一响应信号并且向该便携式装置发送第二请求信号。该通信控制单元对该多个第一响应信号的频率进行比较以选择最佳频率。此外,该通信控制单元包括该第二请求信号中的表示所选中最佳频率的频率数据,以用该所选中的最佳频率来接收与该第二请求信号相对应的第二响应信号。
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是一种通信控制系统,包括发送第一请求信号的通信控制器以及同该通信控制器进行无线通信并且发送与该第一请求信号对应的第一响应信号的便携式装置。包括在该便携式装置中的发射机,其用从多个频率中选中的一个频率发送该第一响应信号。包括在该便携式装置中的发送控制单元,其控制该发射机的发送频率并且用该多个频率中的一个频率从该发射机发送该第一响应信号。该便携式装置能够从该接收第一响应信号的通信控制器接收第二请求信号。当该便携式装置没有接收到该第二请求信号时,该发送控制单元用与该多个频率中的一个频率不同的频率从该发射机再发送该第一响应信号。包括在该通信控制器中的接收机,其能够用多个频率中所选中的一个频率接收无线信号。该无线信号包括该第一响应信号。包括在该通信控制单元中的通信控制单元,其控制该第一请求信号的发送、该第一响应信号的接收以及该接收机的接收频率。在发送该第一请求信号之后,基于预定的信号等待时间,该通信控制单元响应该第一响应信号有选择地执行该改变接收机的接收频率的频率改变控制、以及执行向该便携式装置发送第二请求信号的第二请求信号发送控制。同步地改变该便携式装置中发射机的发送频率以及该通信控制器中接收机的接收频率使之成为相同的频率。
从下面的说明连同作为本发明原理的例子而示出的附图,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参考当前较佳实施例的下述说明,可以最佳地理解本发明以及其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包括便携式装置和通信控制器的通信控制系统的示意性方框图;
图2(a)到2(c)分别是示出图1便携式装置中发射机之例子的方框图;
图3是示出由第一实施例便携式装置中的控制单元所执行处理的流程图;
图4(a)到4(c)分别是示出图1便携式装置中的接收机之例子的方框图;
图5是示出由第一实施例通信控制器中通信控制单元所执行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由第一实施例通信控制单元所执行单向通信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第一实施例通信控制单元所执行双向通信处理的流程图;
图8(a)和8(b)是示出第一实施例中双向通信的例子的时间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通信控制单元所执行双向通信处理的流程图;
图10(a)和10(b)是示出第二实施例中双向通信的例子的时间图;
图11是示出由本发明第三实施例通信控制单元所执行双向通信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由第三实施例便携式装置的控制单元所执行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第三实施例中双向通信的例子的时间图;
图14是示出由本发明第四实施例通信控制单元所执行双向通信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由第四实施例便携式装置的控制单元所执行处理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由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通信控制单元所执行双向通信处理的流程图;
图17是示出由第五实施例便携式装置的控制单元所执行双向通信处理的流程图;
图18(a)是示出第五实施例中双向通信的例子的时间图;
图18(b)是示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双向通信的例子时间图;以及
图19是示出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频率选择的例子的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全部附图中,使用类似的标号表示类似的元件。
第一实施例
现在将参考图1到图8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车用通信控制系统1。
如图1所示,车用通信控制系统1包括便携式装置10以及通信控制器20。车辆2的车主(用户)持有便携式装置10。通信控制器20安装在车辆2上。
<便携式装置10>
便携式装置10具有无线通信功能,并且可与通信控制器20相互通信。更具体地,便携式装置10包括控制单元11,该控制单元11是包括CPU、ROM和RAM的计算机单元。接收机12和发射机13电连接到控制单元11。在便携式装置10的饰面上以用户可操作的方式设置有操作单元14。
接收机12接收来自通信控制器20的多种无线信号(例如,唤醒和请求信号)。接收机12还把各无线信号解调为脉冲信号,并且把该脉冲信号提供给控制单元11。
发射机13把诸如ID码信号、锁定-开锁信号或再发送信号之类的数据信号调制成具有预定频率的无线电波,并且从便携式装置10发送该无线电波。能够把数据信号调制成频率为选自多个频率中的一个频率的无线电波的发射机13根据提供自控制单元11的频率控制信号来改变发送无线电波的频率。
更具体地,参考图2(a),发射机13包括多个(在本情况中为2个)发射机电路(第一发射机电路31和第二发射机电路32)。发射机电路31和32与控制单元11之间设置有第一开关33。发射机电路31和32与发射机天线13a之间设置有第二开关34。第一发射机电路31把从控制单元11提供的数据信号调制成具有第一频率fa的信号,并且把该经调制的信号发送到发射机天线13a。第二发射机电路32把从控制单元11提供的数据信号调制成具有与第一信号的fa不同的第二频率fb的信号,并且把该经调制的信号发送到发射机天线13a。在本例子中,各自由单刀双掷(single pole double throw)开关形成的开关33和34响应来自控制单元11频率控制信号(开关控制信号)来切换它们触点的连接状态。换言之,控制单元11切换开关33和34的连接状态以选择“控制单元11-第一发射机电路 31-发射机天线13a”的连接状态或“控制单元11-第二发射机电路 32-发射机天线13a”的连接状态。
发射机13不局限于图2(a)所示的结构,并且可以具有图2(b)或2(c)所示的结构。
图2(b)所示的发射机13包括振荡电路41、按不同频率振荡的多个(在本情况中为2个)振荡器42和43、以及设置在振荡电路41与振荡器42和43之间的开关44。第一振荡器42与频率fa相对应,而第二振荡器43与频率fb相对应。根据频率控制信号(开关控制信号),控制单元11选择“振荡电路41-第一振荡器42”的连接状态或“振荡电路41-第二振荡器43”的连接状态。根据选中的振荡器的频率(fa或fb),振荡电路41对来自控制单元11的数据信号进行调制,并且把该经调制的信号发送到发射机天线13a。
图2(c)所示的发射机电路13包括发射机电路51和改变发射机电路51所发送信号之频率的PLL电路52。该情况下,控制单元11根据频率控制信号确定PLL电路52的输出频率。根据PLL电路52的输出频率,发射机电路51对来自控制单元11的数据信号进行调制,并且把该经调制的信号发送到发射机天线13a。
操作单元14例如由按钮开关构成。此外,操作单元14包括用于执行开锁操作的开锁开关以及用于执行锁定操作的锁定开关。当操作操作单元14时,向控制单元11提供对应的操作信号(锁定信号或开锁信号)。
控制单元11包括记录预定且唯一的ID码、锁定码和开锁码的非易失性存储器11M。当接收到来自操作单元14的操作信号或来自接收机12的多种经调制的信号中任何一种时,控制单元11产生与该输入信号相对应的数据信号(ACK(确认)、ID码或锁定-开锁信号)。更具体地,控制单元11响应来自操作单元14的操作信号而输出锁定-开锁信号。此外,控制单元11响应来自接收机12的唤醒信号(第一请求信号)而输出ACK信号(第一响应信号)。此外,控制单元11响应来自接收机12的请求信号(第二请求信号)而输出ID码信号(第二响应信号)。ACK信号包括与唤醒信号相对应的响应码。锁定-开锁信号包括ID码和锁定码或开锁码。ID码信号包括ID码。
控制单元11根据接收机12接收到请求信号的定时或如何操作操作单元14来执行频率改变控制以改变ACK信号、ID码信号和锁定-开锁信号的发送频率。现在将参考图3的流程图来描述控制单元11执行的频率改变控制。
<相互通信控制的处理>
首先,在步骤S1中,控制单元11判定是否接收来自操作单元14的操作信号。当未接收操作信号时,在步骤S2中,控制单元11判定接收机12是否接收来自通信控制器20的唤醒信号。当未接收唤醒信号时,控制单元11暂时终止处理。当接收唤醒信号时,在步骤S3中,控制单元11向发射机13提供ACK信号和使发射机13的发送频率设置成第一频率fa的频率控制信号。结果,发射机13经由天线13a发送具有第一频率fa的ACK信号。
然后,在步骤S4中,控制单元11判定接收机12是否在发送ACK信号之后的请求信号等待时间Δt1内接收来自通信控制器20的请求信号。当接收到请求信号时,在步骤S5中,控制单元11从发射机13用频率fa发送包括记录在存储器11M中之ID码的ID码信号。
如果在时间Δt1内未接收到请求信号,则在步骤S6中,控制单元11判定以前发送ACK信号的发送频率是否为第二频率fb。如果发送频率为第二频率fb,则控制单元11暂时终止处理。如果发送频率不为第二频率fb,即,如果发送频率为第一频率fa,则控制单元11进行到步骤S7。
在步骤S7中,控制单元11向发射机13提供ACK信号和使发射机13的发送频率设置成第二频率fb的频率控制信号。因此,当从用第一频率fa发送ACK信号起经过了时间Δt1后,发射机13用第二频率fb发送ACK信号。然后,当完成步骤S7时,控制单元11返回到步骤S4。即,在用第一频率fa发送ACK信号之后,如果在时间Δt1内没有接收到请求信号,则控制单元11把发送频率改变成第二频率fb,并且再发送ACK信号(再发送控制)。
<单向通信控制的处理>
在步骤S1中,当便携式装置10接收到操作信号时,在步骤S8中,便携式装置10的控制单元11判定操作信号是否与锁定-开锁操作相对应。例如,与锁定-开锁操作相对应的信号是锁定信号或开锁信号,这种信号不是连续地输入的,而是为按只有一次(one-shot)的方式仅持续短时间段的输入。作为一个特定的例子,当在一秒内输入一次操作信号时判定控制单元11锁定-开锁操作。如果在一秒内输入两次或多次操作信号或连续地输入达两秒或更长的时间,则控制单元11不判定锁定-开锁操作。
当执行锁定-开锁操作时,在步骤S9中,控制单元11用当前设置的发送频率(初始地,为第一频率fa)发送锁定-开锁信号。接着,控制单元11进行到步骤S10。如果未执行锁定-开锁操作,则控制单元11进行到步骤S10而不执行步骤S10。
在步骤S10中,控制单元11判定操作信号是否为与用于改变发射机13的发送频率的频率改变操作相对应的信号。更具体地,当通过预定操作过程接收到锁定-开锁信号(锁定信号或开锁信号)时,控制单元11判定操作单元14已经执行了频率改变操作。频率改变操作的特定例子包括与正常锁定-开锁操作不同的操作,诸如操作单元14的锁定开关和开锁开关在每三秒内交替操作三次或连续推动锁定开关和开锁开关中的任意一个三次或更多次。
当操作单元14执行频率改变操作时,在步骤S11中,控制单元11改变发送频率。在步骤S12中,控制单元11用该经改变的发送频率从发射机13发送锁定-开锁信号。这暂时地终止了处理。更具体地,在步骤S11中,如果当前的发送频率是第一频率fa,则控制单元11向发射机13传送用于把发送频率改变成第二频率fb的频率控制信号。如果当前的发送频率是第二频率fb,则控制单元11向发射机13传送用于把发送频率改变成第一频率fa的频率控制信号。然后,控制单元11基于在频率改变操作期间最终输入的操作信号(锁定信号或开锁信号)来发送锁定-开锁信号。
因此,在单向通信控制期间,便携式装置10用操作单元14执行频率改变操作。因此,可以自由地改变锁定-开锁信号的发送频率。此外,可以在改变发送频率的同时发送锁定-开锁信号。
<通信控制器20>
参考图1,通信控制器20包括起数据处理器作用的由包括CPU、ROM和RAM的计算机单元形成的通信控制单元21。发射机22和接收机23电连接至通信控制单元21。
当接收来自通信控制单元21的请求信号(唤醒信号或请求信号)时,发射机22将该请求信号调制成具有预定频率的无线电波,并且把该无线电波发送到车辆2附近的区域。发射机22发送请求信号,该请求信号具有的信号强度使得能够在离开车辆2一到二米内的狭小区域内与便携式装置10进行通信。
接收机23能够接收锁定-开锁信号、ID码信号以及从便携式装置10传送的再发送信号。接收机23将所接收到的信号解调成脉冲信号,并且向通信控制单元21提供该脉冲信号。
较佳地,接收机23是超外差式接收机。该情况下,参考图4(a),例如,接收机23包括按以下次序连接在接收机天线23a和通信控制单元21之间的高频滤波器61、高频放大器62、镜像取消混频器63、中频滤波器64、中频放大器65以及解调器66。接收机23还包括连接到镜像取消混频器63的开关67以及连接到开关67的第一和第二本地振荡器68a和68b。该情况下,通过单刀双掷开关形成的开关67响应来自通信控制单元21的频率控制信号(开关控制信号)来切换其触点的连接状态。换言之,通信控制单元21切换开关67的连接状态以选择“镜像取消混频器63-第一本地振荡器68a”的连接状态或“镜像取消混频器63-第二本地振荡器68b”的连接状态。第一本地振荡器68a和第二本地振荡器68b是设置于不同频率的。
因此,通过切换第一和第二本地振荡器68a和68b之间开关67的连接状态,接收机23可以接收两个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更具体地,当第一本地振荡器68a与镜像取消混频器63连接时,接收机23可以接收具有第一频率fa的无线电波。此外,当第二本地振荡器68b与镜像取消混频器63连接时,接收机23可以接收具有第二频率fb的无线电波。
例如,当第一本地振荡器68a的本地振荡频率设置为312.605MHz、第二本地振荡器68b的本地振荡频率设置为313.515MHz以及中频设置为455kHz时,在选择第一本地振荡器68a的状态中,接收机23可以接收具有312.150MHz的第一频率fa的无线电波。如果选择第二本地振荡器68b,则接收机23可以接收具有313.060MHz的第二频率fb的无线电波。在接收机23中的元件61到66中的每一个的结构和功能都是现有技术中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接收机23不局限于图4(a)所示的结构,例如,可结构成如图4(b)或4(c)所示。
图4(b)所示的接收机23包括高频滤波器61、高频放大器62、镜像取消混频器63、两个中频滤波器(第一和第二中频滤波器64a和64b)、中频放大器65以及解调器66。此外,接收机23包括连接到镜像取消混频器63的本地振荡器68、以及连接在镜像取消混频器63与中频滤波器64a和64b之间的开关69。开关69响应来自通信控制单元21的频率控制信号(开关控制信号)来切换其触点的连接状态。通信控制单元21切换开关67的连接状态以选择“镜像取消混频器63-第一中频滤波器64a”的连接状态或“镜像取消混频器63-第二中频滤波器64b”的连接状态。两个中频滤波器64a和64b具有不同的通过频率(passage frequency)。因此,接收机23可以根据开关69的连接状态接收两个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在该例子中,中频放大器65是与宽带对应的放大器。
例如,在图4(b)所示的接收机23中,本地振荡器68的本地振荡频率是315.515MHz,第一中频滤波器64a的通过频率是1365kHz,且第二中频滤波器64b的通过频率是455kHz。该情况下,如果选择第一中频滤波器64a,则接收机23接收具有312.150MHz的第一频率fa的无线电波。如果选择第二中频滤波器64b,则接收机23接收具有313.060MHz的第二频率fb的无线电波。
图4(c)所示的接收机23包括高频滤波器61、高频放大器62、镜像取消混频器63、中频滤波器64、中频放大器65、解调器66以及连接到镜像取消混频器63的本地振荡器68和连接在镜像取消混频器63之间的开关69。该情况下,镜像取消混频器63响应来自通信控制单元21的频率控制信号(开关控制信号)来切换已取消的镜像频率。更具体地,镜像取消混频器63响应开关控制信号切换HI(高)和LO(低)之间的取消频带。在接收机天线23a的接收信号频带中,镜像取消混频器63接收从本地振荡器68提供的本地振荡信号的上部和下部中的一个,并且取消作为镜像信号的该上部和下部中的另一个。例如,如果取消频带设置为HI,则镜像取消混频器63取消作为镜像信号的本地振荡信号的上部。结果,接收信号频带变得低于本地振荡信号。如果取消频带设置为LO,则镜像取消混频器63取消作为镜像信号的本地振荡信号的下部。结果,接收信号带变得高于本地振荡信号。
例如,在图4(c)所示的接收机23中,本地振荡频率设置为312.605MHz,并且本地振荡器68的中频设置为455kHz。该情况下,如果通过来自通信控制单元21的开关控制信号设置镜像取消混频器63为HI,则接收机23可以接收具有312.150MHz的第一频率fa的无线电波。如果通过开关控制信号设置镜像取消混频器63为LO,则接收机23可以接收具有313.060MHz的第二频率fb的无线电波。图4(c)的结构的优点在于它使用的元件比图4(a)和4(b)的结构少。
此外,可以通过像图2(c)所示的便携式装置10的发射机13这样的PLL电路来形成接收机23。该情况下,PLL电路改变接收机23中的本地振荡器的本地振荡频率。因此,接收机23可以检测两个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
通信控制单元21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21M。存储器21M记录,该ACK码和ID码与为相关联于通信控制单元21的便携式装置10而设置的ACK码和ID码相同。此外,门锁装置24与通信控制单元21电连接。门锁装置24使用致动器以自动地锁门和开门锁。更具体地,门锁装置24当接收到来自通信控制单元21的开锁信号时开门锁,并且当接收到锁定信号时锁门。当按如此的方式开门锁和锁门时,门锁装置24向通信控制单元21提供锁状态信号。因此,通信控制单元21从门锁装置24提供的锁状态信号识别门的锁状态。
通信控制单元21发送请求信号(唤醒信号和请求信号)。当响应请求信号与便携式装置10建立通信时,通信控制单元21执行门锁控制以使得能够驱动门锁装置24。更具体地,通信控制单元21用发射机22向便携式装置10发送请求信号,诸如唤醒信号或请求信号。响应该请求信号,便携式装置10发送响应信号(ACK信号、ID码信号等),并且接收机23接收该响应信号。然后,通信控制单元21判定接收机23接收到的响应信号是否是从相关联的便携式装置10发送的。例如,当接收ACK信号时,通信控制单元21对包括在接收到的ACK信号中的ACK码与记录在存储器21M中的ACK码进行比较。如果这两个ACK码相同,则通信控制单元21识别接收到的ACK信号是从相关联的便携式装置10发送的。此外,当接收到该ID码信号时,通信控制单元21对包括在接收到的ID码信号中的ID码与记录在存储器21M中的ID码进行比较,以执行ID码校验。如果该ID码得以验证,则通信控制单元21判定便携式装置10和通信控制单元21之间已经建立了通信。因此,通信控制单元21使得能够驱动门锁装置24。在能够驱动门锁装置24的状态中,当执行预定的车辆操作时,通信控制单元21向门锁装置24输出锁定信号或开锁信号,并且开门锁或锁门。
例如,预定的车辆操作可以是接触设置在外门把手上的门把手传感器或设置在外门把手上的锁开关的操作。然而,可以执行锁门或开门锁而不管是否执行这些车辆操作。换言之,通信控制单元21在验证了该ID码时可以自动地开门锁,并且当不能验证该ID码时自动地锁门。
当来自便携式装置的ACK信号或ID码信号中混入了诸如噪声之类的干扰时,会修改包括在这些信号中的ACK码或ID码以致通信控制单元21不能识别(接收)这些信号。即,会因干扰而中断便携式装置10和通信控制器20之间的通信。因此,通信控制单元21执行接收频率改变控制以改变接收频率和防止这种干扰引起的通信差错。现在将参考图5到图7所示的流程图来描述包括接收频率改变控制在内的且由通信控制单元21执行的通信控制。
<通信控制单元21执行的通信处理>
参考图5,通信控制单元21在步骤S20中执行单向通信处理,并且在步骤S30中执行双向通信处理。
[单向通信处理]
参考图6,首先,在步骤S21中,通信控制单元21把接收机23的接收频率设置为第一频率fa。例如,当如图4(a)所示接收机23包括开关67以及两个本地振荡器68a和68b时,通信控制单元21向开关67提供开关控制信号,并且使第一本地振荡器68a与镜像取消混频器63连接。这使接收机23的接收频率设置为第一频率fa。
在步骤S22中,通信控制单元21判定接收机23是否已接收到从便携式装置10用第一频率fa发送的锁定-开锁信号。当接收到具有第一频率fa的锁定-开锁信号时,在步骤S23中,通信控制单元21根据锁定-开锁信号中的锁定-开锁码驱动门锁装置24,并且锁门或开门锁。然后,通信控制单元21暂时终止处理。
当没有接收到具有第一频率fa的锁定-开锁信号时,在步骤S24中,通信控制单元21使接收机23的接收频率从第一频率fa改变到第二频率fb。即,通信控制单元21向开关67提供开关控制信号,并且使第二本地振荡器68b与镜像取消混频器63连接。
在步骤S25中,通信控制单元21判定接收机23是否已接收到从便携式装置10用第二频率fb发送的锁定-开锁信号。当接收到具有第二频率fb的锁定-开锁信号时,通信控制单元21执行步骤S23。当没有接收到具有第二频率fb的锁定-开锁信号时,通信控制单元21终止单向通信处理,并且执行步骤30的双向通信处理(图5)。
<双向通信处理>
参考图7,当执行双向通信处理时,在步骤S31中,通信控制单元21从发射机22发送唤醒信号。然后,在步骤S32中,通信控制单元21把接收机23的接收频率设置成第一频率fa。可以按相反的次序来执行步骤S31和步骤S32。
接着,在步骤S33中,通信控制单元21判定接收机23是否已经在发送唤醒信号之后的ACK信号等待时间Δt2内接收到来自便携式装置10的ACK信号。如果接收机23已经接收到ACK信号,则在步骤S34中,通信控制单元21从发射机22发送请求信号。此后,通信控制单元21进入信号接收等待状态,并且等待响应请求信号的从便携式装置10发送的ID码信号。当处于ID码信号的信号接收等待状态时,保持接收机23的该接收频率。即,接收机23的接收频率保持在接收ACK信号时使用的频率。在第一实施例中,ACK信号等待时间Δt2设置成从便携式装置10发送ACK信号的时间和请求信号等待时间Δt1之和。因此,便携式装置10的发送频率的改变样式和改变时间与通信控制器20的接收频率的改变样式和改变时间得以同步。
在步骤S35中,通信控制单元21判定接收机23是否已经接收到来自相关联的便携式装置10的ID码信号。如果尚未接收到ID码信号,则通信控制单元21暂时终止处理。如果已经接收到ID码信号,则在步骤S36中,通信控制单元21利用门锁装置24执行锁门和开门锁的控制。换言之,通信控制单元21进入锁定-开锁控制使能状态。然后,通信控制单元21暂时终止处理。
如果在步骤S33中,接收机23在ACK信号等待时间Δt2内尚未接收到ACK信号,则通信控制单元21进行到步骤S37,并且判定接收机23的当前接收频率是否为第二频率fb。如果接收机23的当前接收频率是第二频率fb,则通信控制单元暂时终止处理。如果接收机23的当前接收频率不是第二频率fb,即,如果接收机23的当前接收频率是第一频率fa,则通信控制单元21进行到步骤S38,并且把接收机23的接收频率设置成第二频率fb。更具体地,通信控制单元21向接收机23的开关67提供开关控制信号,并且从第一本地振荡器68a和镜像取消混频器63的连接状态切换到第二本地振荡器68b和镜像取消混频器63的连接状态。这使接收机23的接收频率从第一频率fa切换到第二频率fb。换言之,如果在接收到唤醒信号后的ACK信号等待时间Δt2内没有接收到ACK信号,则通信控制单元21执行接收频率改变控制以改变接收机23的接收频率。
现在将参考图8(a)和8(b)的时间图来讨论通信控制系统1的操作。
<无干扰发生时的通信建立的例子>
参考图8(a),在点P1处,通信控制器20的发射机22发送唤醒信号,便携式装置10的接收机12接收该唤醒信号。然后,在点P2处,便携式装置10的发射机13用第一频率fa发送ACK信号。
在发送唤醒信号之后的ACK信号等待时间Δt2期间内,将通信控制器20中的接收机23的接收频率设置成第一频率fa。因此,通信控制器20接受从便携式装置10用第一频率fa发送的ACK信号。如果接收机23按正常方式接收ACK信号,则在点P3处,通信控制器20从发射机22发送请求信号。
如果便携式装置10的接收机12在发送ACK信号之后的请求信号等待时间Δt1内接收到请求信号,则在点P4处,便携式装置10用第一频率fa从发射机13发送ID码信号。如果通信控制器20的接收机23已经正常地接收到具有第一频率fa的ACK信号,则也正常地接收具有相同频率(在该情况中为第一频率fa)的ID码信号的可能性较高。因此,由于按正常方式接收ID码信号的高可能性,通信控制器20可以进入锁定-开锁控制使能状态。
如此,当通信控制器20用第一频率fa正常地接收从便携式装置10发送的ACK信号时,便携式装置10的控制单元11和通信控制器20的通信控制单元21完成相互通信而无需执行频率改变控制。
<干扰发生时的通信建立的例子>
参考图8(b),在点P11处,当通信控制器20的接收机23不能响应唤醒信号而正常地接收用第一频率fa从便携式装置10发送的ACK信号时,通信控制器20不发送请求信号。
该情况下,在点P12处,在便携式装置10用第一频率fa发送ACK信号之后,经过了请求信号等待时间Δt1后而若没有接收到请求信号。因此,便携式装置10用第二频率fb再发送ACK信号(图3中的步骤S7)。此外,在通信控制器20发送唤醒信号之后,经过了ACK信号等待时间Δt2后而没有用第一频率fa接收到ACK信号。因此,通信控制器20使接收机23的接收频率改变到第二频率fb(图7中的步骤S38)。基本按同步的方式改变便携式装置10中的发射机13的发送频率和通信控制器20中的接收机23的接收频率。这使通信控制器20用第二频率fb接收从便携式装置10发送的ACK信号。如果接收机23用第二频率fb正常地接收ACK信号,则在点P13处,通信控制器20从发射机22发送请求信号。
如果接收机12接收到请求信号,则在点P14处,便携式装置10用第二频率fb从发射机13发送ID码信号。当正常地接收ID码信号时,通信控制器20进入锁定-开锁控制使能状态。
下面描述第一实施例的车辆通信控制系统1的优点。
(1)如果响应唤醒信号而用第一频率fa发送ACK信号之后不能够接收来自通信控制器20的请求信号,则便携式装置10用不同的频率(第二频率fb)再发送ACK信号(响应信号)。因此,即使由于诸如噪声之类的干扰而使通信控制器20不能按正常的方式接收ACK信号,用第二频率fb从便携式装置10再发送的ACK信号也能建立便携式装置10和通信控制器20之间的相互通信。
从发送唤醒信号开始经过ACK信号等待时间Δt2之后,通信控制器20使接收机23的接收频率从第一频率fa改变到第二频率fb。然后,响应从便携式装置10用第二频率fb发送的ACK信号,通信控制器20发送请求信号。这保证了通信控制器20与改变ACK信号的发送频率的便携式装置10之间的无线通信。此外,增加可接收的频带改进了抗干扰的能力。因此,第一实施例的通信控制系统1防止便携式装置10和通信控制器20之间影响便携式装置10的ACK信号的干扰引起的通信差错。
(2)当接收到请求信号时,便携式装置10发送具有满足请求信号发送条件之频率的ID码信号。换言之,便携式装置10发送频率与最终发送的ACK信号的频率相同的ID码信号。即,便携式装置10使用相同频率的第一响应信号以及随后的第二响应信号。当响应唤醒信号正常地接收从便携式装置10发送的ACK信号时,通信控制器20发送请求信号和将接收机23的接收频率设置成与所接收ACK信号的频率相同。当通信控制器20正常地接收ACK信号时,通信控制器20发送请求信号。响应该请求信号,便携式装置10用与ACK信号(即,接收到的ACK信号)相同的频率发送ID码信号。在该状态下,将通信控制器20的接收频率设置成所接收ACK信号的频率。因此,通信控制器20可以正常地接受ID码信号的可能性较高。这防止了便携式装置10和通信控制器20之间的通信差错。
(3)当正常地接收ACK信号时,通信控制器20终止频率改变控制且发送请求信号,或执行下一个发送控制。这缩短了从频率改变控制到下一个发送控制的转变时间。此外,防止降低便携式装置10和通信控制器20之间的响应率。
(4)当用操作单元14执行频率改变操作时,便携式装置10改变锁定-开锁信号的发送频率。该情况下,当执行单向通信处理时,通信控制器20在便携式装置10的锁定-开锁信号发送时间期间周期性地改变接收频率。这保证了通信控制器20接收锁定-开锁信号而不管锁定-开锁信号的发送频率。然而,例如,如果从便携式装置10用第一频率fa发送的锁定-开锁信号在第一频率fa处受到干扰的影响,则通信控制器20不能正常地识别锁定-开锁信号。该情况下,便携式装置10的频率改变操作把锁定-开锁信号的发送频率改变为第二频率fb。这使通信控制器20正常地识别锁定-开锁信号。因此,可以防止便携式装置10和通信控制器20之间的通信差错。
(5)当用便携式装置10的操作单元14执行频率改变操作时,从发射机13发送的锁定-开锁信号的发送频率改变成另一个频率。因此,即使在诸如噪声之类的干扰中断了锁定-开锁信号的正常接收之后,通信控制器20也可以接收从便携式装置10用改变了的发送频率发送的锁定-开锁信号。因此,通信控制器20和便携式装置10之间可以建立通信。此外,可以抑制由干扰引起的通信差错。
(6)通过执行不同的过程用同一操作单元14来执行从便携式装置10发送锁定-开锁信号的操作(发送操作)和改变锁定-开锁信号的发送频率的操作。控制单元11区分操作过程以在发送控制和频率改变控制之间切换。因此,便携式装置10不需要分立的操作单元,即,一个操作单元用于发送操作和另一个用于频率改变操作。这简化了便携式装置10的结构。此外,频率改变操作比发送操作更复杂。这防止了不注意地执行频率改变操作。
(7)当用操作单元14执行频率改变操作时,便携式装置10改变锁定-开锁信号的发送频率,并且用经改变的发送频率来发送锁定-开锁信号。换言之,便携式装置10执行改变发送频率的处理,和发送锁定-开锁信号的处理。因此,在执行频率改变操作之后,用户不必执行锁定-开锁信号的发送操作。这改进了便携式装置10的可用性。较佳地,通过连续操作操作单元的锁定开关或开锁开关多次(例如,三次)来执行频率操作改变操作。该情况下,用户可以容易地通过连续执行锁定或开锁操作来改变发送频率和发送锁定-开锁信号。此外,该情况下,在锁定-开锁信号的发送操作之后连续地执行发送频率改变操作。因此,用户可以执行发送频率操作而无需知道这种操作。这大大地增加便携式装置10的可用性。
第二实施例
现在将参考图9和10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通信控制系统。此后,包括第二实施例的每个实施例的讨论将集中在相对于第一实施例的差别上。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在所有实施例中,相同和相似的元件给予相同的标号。不再对这些元件进行详细描述。
在第二实施例中,通信控制器20在所具有的功能和执行的处理方面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通信控制器不同。
在第二实施例的通信控制器20中的接收机23具有用于检测接收到的无线电波的强度的接收信号强度检测功能。接收机23用接收信号强度检测功能检测所检测的无线电波的强度,并且向通信控制单元21提供表示所检测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强度检测信号。因此,通信控制单元21根据来自接收机23的强度检测信号识别所接收到的无线电波的强度。
通信控制单元21使用来自接收机23的强度检测信号来执行用于改变接收频率的接收频率改变控制。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执行通信控制单元21的单向通信处理。在第二实施例中,通信控制单元21的双向通信处理与第一实施例中的不同。现在将参考图9的流程图来讨论通信控制单元21执行的第二实施例的双向通信处理。
[通信控制单元21执行的双向通信处理]
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当从单向通信处理转变到双向通信处理时,在步骤S41中,通信控制单元21从发射机22发送唤醒信号。然后,在步骤S42中,通信控制单元21把接收机23的接收频率设置为第一频率fa。可以按相反的次序来执行步骤S41和S42。
在步骤S43中,通信控制单元21判定接收机23在发送唤醒信号之后的ACK信号等待时间Δt2内是否已经接收到强度大于预定强度门限值Th的无线电波。如果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强度门限值Th,则通信控制单元21暂时终止处理。即,通信控制单元21不仅在ACK信号等待时间Δt2期间接收机23不能接收到无线电波而暂时终止处理,并且在接收到的无线电波的度不超过强度门限值Th时也暂时终止处理。
如果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大于强度门限值,则在步骤S44中,通信控制单元21判定接收到的无线电波是否是从相关联的便携式装置10发送的ACK信号。当接收到的无线电波是ACK信号时,通信控制单元21在当前发送条件下(发送频率、接收频率等)顺序地执行步骤S45到S47。如果接收到的无线电波不是ACK信号,则通信控制单元21在当前发送条件下(发送频率、接收频率等)顺序地执行步骤S48和S49。步骤S45到S49的处理与图7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步骤S34到S38的处理相同。在步骤S49之后,通信控制单元21返回到步骤S43。
现在将参考图10(a)和图10(b)的时间图来讨论第二实施例中的通信控制系统1的操作。
<无干扰发生时的无-通信建立的例子>
参考图10(a),在点P21处,通信控制器20的发射机22发送唤醒信号。如果接收机12在发送唤醒信号之后的ACK信号等待时间Δt2期间没有接收到强度超过强度门限值Th的无线电波,则在点P22处,按预定的间歇周期再发送该唤醒信号。即,如果在ACK信号等待时间Δt2期间无法接收到强度超过强度门限值Th的无线电波,则通信控制器20判定便携式装置10没有位于通信区域内,因此不执行频率改变控制。
<干扰发生时的通信建立的例子>
参考图10(b),在点P31处,通信控制器20的接收机23接收到响应唤醒信号从便携式装置10用第一频率fa发送的ACK信号(强度大于门限值强度)。然而,通信控制单元21由于干扰而不能识别接收到的ACK信号。因此,通信控制器20不发送请求信号。
该情况下,在便携式装置10用第一频率fa发送ACK信号之后,在点P32处,经过请求信号等待时间Δt1后而没有接收到请求信号。因此,便携式装置10再用第二频率fb发送ACK信号。此外,在通信控制器20发送唤醒信号之后,经过ACK信号等待时间Δt2后而没有接收到具有第一频率fa的ACK信号。因此,通信控制器20使接收机23的接收频率改变到第二频率fb(图7中的步骤S38)。基本按同步方式改变便携式装置10中的发射机13的发送频率和通信控制器20中的接收机23的接收频率。这使通信控制器20接收到从便携式装置10用第二频率fb发送的ACK信号。如果接收机23正常地接收具有第二频率fb的ACK信号,则在点P33处,通信控制器20从发射机22发送请求信号。
如果接收机12接收到请求信号,则在点P34处,便携式装置10用第二频率fb从发射机13发送ID码信号。当正常地接收ID码信号时,通信控制器20进入锁定-开锁使能状态。
除了第一实施例的优点(1)到(7)之外,第二实施例的车辆通信控制系统1还具有下述优点。
(8)通信控制单元21检测从接收机23接收到的无线电波的强度,并且从检测结果判定是否已经接收到无线信号(无线电波)。如果不能接收到超过强度门限值的无线电波,则通信控制单元21判定便携式装置10没有位于通信区域内,因此不执行接收频率改变控制。因此,通信控制器20只有在需要时才执行接收频率改变控制。这防止通信控制器20的功耗的增加。
第三实施例
现在将参考图11到13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通信控制系统。
在第三实施例中,便携式装置10的控制单元11所执行的通信处理以及控制器20的通信控制单元21所执行的双向通信处理与第二实施例中的不同。因此,现在将讨论控制单元11和通信控制单元21所执行的通信处理。
[通信控制单元21执行的双向通信处理]
首先,将参考图11的流程图来描述通信控制器20的通信控制单元21执行的双向通信处理。
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当从单向通信处理转变到双向通信处理时,在步骤S51中,通信控制单元21从发射机22发送唤醒信号。然后,在步骤S52中,通信控制单元21把接收机23的接收频率设置成第一频率fa。可以按相反的次序来执行步骤S51和S52。
在步骤S53中,从发送唤醒信号开始经过ACK信号等待时间Δt2之后,通信控制单元21把接收机23的接收频率改变成第二频率fb。
在步骤S54中,通信控制单元21判定是否已经从相关联的便携式装置10发送了ACK信号。如果没有接收到ACK信号,则通信控制单元21暂时终止处理。如果接收到ACK信号,则通信控制单元21进行到步骤S55,并且执行频率选择处理。
在第三实施例中,设定通信控制单元21以致可以按所有可选择的频率(此处为第一频率fa和第二频率fb)接收到来自便携式装置10的ACK信号以执行频率选择处理。在接收到的ACK信号中,通信控制单元21选择最佳ACK信号的频率。在步骤S55中,根据具有第一频率fa的所接收ACK信号和具有第二频率fb的所接收ACK信号中各信号的脉冲宽度和信号强度,选择频率fa和fb中的最佳的一个。该情况下,通信控制单元21可以只根据每个ACK信号的脉冲宽度或信号强度中的一个来选择最佳频率。当只根据ACK信号的脉冲宽度来选择最佳频率时,通信控制单元21不需要检测接收到的无线电波的强度或向通信控制单元21输出表示强度的强度检测信号。换言之,可以排除接收机23的信号强度检测功能以简化接收机23的结构和通信控制单元21执行的处理。
然后,在步骤S56中,通信控制单元21把接收机23的接收频率设置成选中的频率。在步骤S57中,通信控制单元21从发射机22发送包括表示选中频率的频率数据的请求信号。
接着,在步骤S58中,通信控制单元21判定接收机23是否已经接收到来自相关联的便携式装置10的ID码信号。如果尚未接收到ID码信号,则通信控制单元21暂时终止处理。如果已经接收到ID码信号,则在步骤S59中,通信控制单元21进入锁定-开锁控制使能状态,用门锁装置24执行开门锁或锁门的控制。然后,通信控制单元21暂时终止处理。
<控制单元11执行的通信处理>
接着,将参考图12的流程图来描述便携式装置10的控制单元11执行的通信处理。
<相互通信控制的处理>
参考图12,在步骤S61中,控制单元11判定是否接收到来自操作单元14的操作信号。当没有接收到操作信号时,在步骤S62处,控制单元11判定接收机12是否接收来自通信控制器20的唤醒信号。当没有接收唤醒信号时,控制单元11暂时终止处理。当接收唤醒信号时,在步骤S63处,控制单元11向发射机13提供ACK信号和将发射机13的发送频率设置成第一频率fa的频率控制信号。结果,发射机13经由天线13a发送具有第一频率fa的ACK信号。
然后,在步骤S64中,在从用第一频率fa发送ACK信号开始经过了请求信号等待时间Δt1之后,控制单元11向发射机13提供ACK信号和把发射机13的发送频率设置成第二频率fb的频率控制信号。结果,发射机13经由发射机天线13a用第二频率fb发送ACK信号。
在步骤S65中,控制单元11判定接收机12是否在用第二频率fb发送ACK信号之后的请求信号等待时间Δt1内接收来自通信控制器20的请求信号。当没有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控制单元11暂时终止处理。当在请求信号等待时间Δt1内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控制单元11进行到步骤S66。
在步骤S66中,控制单元11根据包括在所接收请求信号中的频率数据设置发射机13的发送频率。更具体地,如果频率数据表示第一频率fa,则控制单元11设置发送频率为第一频率fa。如果频率数据表示第二频率fb,则控制单元11设置发送频率为第二频率fb。
在步骤S67中,控制单元11从发射机13用所设置的发送频率发送包括记录在存储器11M中的ID码的ID码信号。
<单向通信控制>
在步骤S61中,当便携式装置10接收到操作信号时,控制单元11相应地执行步骤S68到S71。步骤S68到S71的处理与图3所示的步骤S8到S11的处理相同,因此不再讨论。
现在将参考图13的时间图讨论第三实施例中的通信控制系统1的操作。
在图13中,在点P41处,通信控制器20的发射机22发送唤醒信号,便携式装置10的接收机12接收该唤醒信号。然后,在点P42处,便携式装置10的发射机13用第一频率fa发送ACK信号。在此时刻,通信控制器20中的接收机23的接收频率设置成第一频率fa。因此,通过通信控制器20可接收具有第一频率fa的ACK信号。
然后,在点P43处,当经过请求信号等待时间Δt1后,便携式装置10从发射机13用第二频率fb发送ACK信号。在该状态中,将通信控制器20中的接收机23的接收频率改变成第二频率fb。因此,通过通信控制器20可接收具有第二频率fb的ACK信号。
当接收具有第一频率fa的ACK信号和具有第二频率fb的ACK信号时,通信控制器20执行频率选择处理,并且在点P44处,发送包括表示第一频率fa和第二频率fb中所选中的一个频率的频率数据的请求信号。
便携式装置10的接收机12在发送ACK信号之后的请求信号等待时间Δt1内接收到请求信号(第二频率fb)。在点P45处,便携式装置10从发射机13用根据包括在请求信号中的频率数据的频率发送ID码信号。
除了第一实施例的优点(1)到(7)之外,第三实施例的车辆通信控制系统1还具有下述优点。
(9)响应唤醒信号,便携式装置10以每个可选择的频率发送ACK信号(图12中的步骤S63和S64)。然后,便携式装置10接收包括频率数据的请求信号,并且用根据该频率数据的频率发送请求信号(图12中的步骤S66)。同时,在发送唤醒信号之后,通信控制器20执行接收频率改变控制(图11中的步骤S53)以接收每个可选择频率的ACK信号。此后,通信控制器20选择ACK信号中最佳的一个,并且发送包括表示所选中ACK信号的频率的频率数据的请求信号。因此,便携式装置10发送具有通信控制器20所选中频率的ID码信号。即,通信控制器20把从便携式装置10发送的ID码信号的频率设置为最佳值。因此,ID码信号具有当前情况下的最佳频率。这提高了便携式装置10和通信控制器20之间的通信的精确性。
第四实施例
现在将参考图14和15讨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通信控制系统1。
在第四实施例中,图1中由双点划线示出的位置信息捕获装置71与通信控制器20的通信控制单元21电连接。例如,位置信息捕获装置71是安装在车辆2中的车辆导航系统,并且向通信控制单元21提供捕获的、与车辆2的位置有关的信息。
当从便携式装置10正常地接收到ID码信号和锁定-开锁信号时,即,当与便携式装置10建立通信时,通信控制单元21产生当用位置信息建立通信时与接收机23的接收频率相关联的通信历史信息。然后,通信控制单元21把通信历史信息记录在存储器21M中。
通信控制单元21根据来自位置信息捕获装置的位置信息和记录在存储器21M中的通信历史信息执行频率改变控制。现在将参考图14的流程图讨论第四实施例中的通信控制单元21执行的双向通信处理。单向通信处理是按上述各实施例的相同方式执行的,因此不再描述。
<通信控制单元21执行的双向通信处理>
当按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方式从单向通信处理转变到双向通信处理时,在步骤S81中,通信控制单元21首先根据位置信息捕获装置71捕获的位置信息和记录在存储器21M中的通信历史信息选择通信频率。更具体地,通信控制单元21从存储器21M读出与所捕获位置信息相关联的通信历史信息。当在存储器21M中记录相关联的通信历史信息时,通信控制单元21选择包括在通信历史信息中的频率作为通信频率。当存储器21M中没有记录相关联的通信历史信息时,通信控制单元21从所有记录在存储器21M中的通信历史信息中选择最经常出现的频率。如果存储器21M中没有记录通信历史信息,则通信控制单元21选择初始频率(此处为第一频率fa)作为通信频率。
在步骤S82中,通信控制单元21从发射机22发送包括表示所选中通信频率的频率数据的唤醒信号。然后,在步骤S83中,通信控制单元21把接收机23的接收频率设置成所选中的频率。可以按相反的次序来执行步骤S82和S83。
在步骤S84中,通信控制单元21判定在发送唤醒信号之后的ACK信号等待时间Δt2内是否从相关联的便携式装置10接收到ACK信号。当已经接收到ACK信号时,在步骤S85中,通信控制单元21从发射机22发送请求信号。然后,通信控制单元21进入信号接收等待状态,并且等待响应该请求信号的从便携式装置10发送的ID码信号。当处于ID码信号的信号接收等待状态中时,保持接收机23的接收频率。
在步骤S86中,通信控制单元21判定接收机23是否已经接收到来自相关联的便携式装置10的ID码信号。如果尚未接收到ID码信号,则通信控制单元21暂时终止处理。如果已经接收到ID码信号,则在步骤S87中,通信控制单元21进入锁定-开锁控制使能状态以用门锁装置24执行开门锁或锁门的控制。然后,通信控制单元21暂时终止处理。
如果在步骤S84中接收机23在ACK信号等待时间Δt2内尚未接收到ACK信号,则通信控制单元21进行到步骤S88。在步骤S88中,通信控制单元21判定可选择的频率(此处为第一频率fa和第二频率fb)是否包括尚未选作通信频率的频率。如果没有包括未选中的频率,则通信控制单元21暂时终止处理。如果包括未选中的频率,则在步骤S89中,通信控制单元21设置该未选中频率中的一个频率作为接收频率。然后,通信控制单元21返回到步骤S84。
<控制单元11执行的通信处理>
现在将参考图15的流程图讨论便携式装置10的控制单元11执行的通信处理。
<在相互通信控制期间执行的处理>
首先,在步骤S91中,控制单元11判定是否从操作单元14接收到操作信号。当没有接收操作信号时,在步骤S92处,控制单元11判定接收机12是否接收来自通信控制器20的唤醒信号。
当没有接收唤醒信号时,控制单元11暂时终止处理。当接收唤醒信号时,在步骤S93中,控制单元11根据包括在该唤醒信号中的频率数据设置发射机13的发送频率。例如,如果频率数据表示第一频率fa,则控制单元11把发射机13的发送频率设置成第一频率fa。然后,在步骤S94中,发射机13用所设置的频率发送ACK信号。
然后,在步骤S95中,控制单元11判定接收机12在发送ACK信号之后的请求信号等待时间Δt1内是否接收来自通信控制器20的请求信号。当接收到请求信号时,在步骤S96中,控制单元11从发射机13发送包括记录到存储器11M中的ID码的ID码信号。控制单元11用与ACK信号相同的频率发送ID码信号。在步骤S97中,控制单元11把所发送ID码信号的发送频率记录在存储器11M中作为频率历史信息。
在步骤S95中,如果在时间Δt1内没有接收到请求信号,则在步骤S98中,控制单元11判定是否存在尚未选作发送频率的频率。如果没有未选中的频率,则控制单元11暂时终止处理。如果存在未选中的频率,则在步骤S99中,控制单元11设置该未选中频率中的一个频率作为发送频率。然后,控制单元11返回到步骤S94。即,在用通过频率数据确定的频率发送ACK信号之后,如果在时间Δt1内没有接收到请求信号,则控制单元11a把发送频率改变成另一个频率,并且再发送ACK信号(再发送控制)。
<单向通信控制的处理>
在步骤S91中,当接收到操作信号时,在步骤S100中,便携式装置10的控制单元11判定操作信号是否对应于锁定-开锁操作。
当执行锁定-开锁操作时(接收到锁定-开锁信号),在步骤S101中,控制单元11根据记录在存储器11M中的频率历史信息选择发送频率。更具体地,控制单元11从频率历史信息中选择最经常使用的频率作为发送频率。然后,在步骤S102中,控制单元11用选中的频率向发射机13发送对应的锁定-开锁信号。
在完成步骤S102之后或在步骤S100中产生否判定之后,控制单元11进行到步骤S103,并且判定操作单元14是否已经产生对应于频率改变操作的操作信号。如果尚未执行频率改变操作,则控制单元11暂时终止处理。如果已经执行频率改变操作,则在步骤S104中,控制单元11执行用于改变发送频率的处理。这暂时终止了处理。更具体地,在步骤S104中,如果当前的发送频率是第一频率fa,则控制单元11向发射机13发送用于把发送频率改变成第二频率fb的频率控制信号。如果当前的发送频率是第二频率fb,则控制单元11向发射机13发送用于把发送频率改变成第一频率fa的频率控制信号。
因此,在单向通信控制期间,便携式装置10用操作单元14执行频率改变操作。因此,可以自由地改变锁定-开锁信号的发送频率。
除了第一实施例的优点(1)到(7)之外,第四实施例的车辆通信控制系统1还具有下述优点。
(10)当存在在某个位置处车辆2和便携式装置10之间的通信建立历史时,通信控制器20的通信控制单元21根据该历史选择通信频率。通信控制器20用通过频率数据确定的频率来发送给予优先级的ACK信号和ID码信号。这增加了在较早阶段满足便携式装置10和通信控制器20之间的通信的可能性。
(11)当改变操作信号的发送频率时,便携式装置10的控制单元11根据记录在存储器11M中的频率历史信息选择具有较高优选级的频率。因此,当设置发送频率时,把优先权给予具有较高通信建立可能性的频率。这减少了为建立通信必须执行的频率改变操作的次数。因此,缩短了建立通信所要求的时间。
第五实施例
现在将参考图3和16到18讨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通信控制系统1。
第五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便携式装置10的控制单元11执行的双向通信处理以及通信控制器20的通信控制单元21执行的双向通信处理。现在将描述控制单元11和通信控制单元21执行的通信处理。
<控制单元执行的双向通信处理>
现在将参考图3和16的流程图来描述便携式装置10的控制单元11执行的双向通信处理。
控制单元11按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顺序地执行图2的步骤S1到S5,然后进行到图16的步骤S13。在步骤S13中,控制单元11判定接收机12是否已经在发送ID码信号之后的识别信号等待时间Δt3期间接收到来自通信控制器20的识别信号。当已经接收到识别信号时,控制单元11暂时终止处理。当接收到来自便携式装置10的ID码信号时,通信控制器20发送识别信号。
当在时间Δt3期间没有接收到识别信号时,在步骤S14中,控制单元11判定所发送的ID码信号的发送频率是否为第二频率fb。如果发送频率不是第二频率fb,即,如果发送频率是第一频率fa,则控制单元11进行到步骤S15。
在步骤S15中,控制单元11向发射机13提供ID码信号和用于把发送频率设置成第二频率fb的频率控制信号。因此,当从用第一频率fa发送ID码信号后经过了时间Δt3时,发射机13用第二频率fb发送ID码信号。当完成步骤S15时,控制单元11返回到步骤S13。即,在用第一频率fa发送ID码信号之后,如果在时间Δt3内没有接收到识别信号,则控制单元11把发送频率改变成第二频率fb,并且再发送ID码信号(再发送控制)。
<通信控制单元21执行的双向通信处理>
现在将参考图17的流程图来描述通信控制器20的通信控制单元21执行的双向通信处理。
当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从单向通信处理转变到双向通信处理时,在步骤S131中,通信控制单元21从发射机22发送唤醒信号。然后,在步骤S132中,通信控制单元21把接收机23的接收频率设置成第一频率fa。可以按相反的次序执行步骤S131和S132。
接着,在步骤S133中,通信控制单元21判定接收机23是否已经在发送唤醒信号之后的ACK信号等待时间Δt2内接收到来自便携式装置10的ACK信号。如果接收机23已经接收到ACK信号,在步骤S134中,则通信控制单元21从发射机22发送请求信号。此后,通信控制单元21进入信号接收等待状态,并且等待响应请求信号的、来自便携式装置10的ID码信号。当处于ID码信号的信号接收等待状态时,保持接收机23的接收频率。在第五实施例中,例如,把ACK信号等待时间Δt2设置成用于从便携式装置10发送ACK信号的时间和请求信号等待时间Δt1的和。因此便携式装置10的发送频率的改变样式和改变时间与通信控制器20的接收频率的改变样式和改变时间得以同步。
在步骤S135中,通信控制单元21判定接收机23是否已经在发送ID码信号之后的ID码信号等待时间Δt4内接收到来自相关联的便携式装置10的ID码信号。如果在时间Δt4期间已经接收到ID码信号,则通信控制单元21进行到步骤S136而进入锁定-开锁控制使能状态以用门锁装置24执行开门锁或锁门控制的执行。然后,通信控制单元21暂时终止处理。
如果在步骤S133中接收机23在时间Δt2内尚未接收到ACK信号,则通信控制单元21进行到步骤S137,并且判定接收机23的当前接收频率是否为第二频率fb。如果接收机23的当前接收频率是第二频率fb,则通信控制单元21暂时终止处理。如果接收机23的当前接收频率不是第二频率fb,即,如果接收机23的当前接收频率是第一频率fa,则通信控制单元21进行到步骤S138,并且把接收机23的接收频率设置成第二频率fb。换言之,如果在接收唤醒信号之后的时间Δt2内没有接收到ACK信号,则通信控制单元21执行接收频率改变控制以改变接收机23的接收频率。
如果在步骤S135中接收机23在时间Δt4内尚未接收到ID码信号,则通信控制单元21进行到步骤S139且判定接收机23的当前接收频率是否为第二频率fb。如果接收机23的当前接收频率是第二频率fb,则通信控制单元21暂时终止处理。如果接收机23的当前接收频率不是第二频率fb,即,如果接收机23的当前接收频率是第一频率fa,则通信控制单元21进行到步骤S140,并且把接收机23的接收频率设置成第二频率fb。换言之,如果在接收请求信号之后的时间Δt4内没有接收到ID码信号,则通信控制单元21执行接收频率改变控制以改变接收机23的接收频率。
现在将参考图18(a)的时间图来描述通信控制系统1的操作。
<无干扰发生时的通信建立的例子>
该情况与图8(a)中示出的第一实施例的操作相同而不再描述。
<干扰发生时的通信建立的例子>
该情况与图8(b)中示出的第一实施例的操作相同而不再描述。
<在发送请求信号之后干扰发生时的通信建立的例子>
参考图18(a),在点P51处,通信控制器20的发射机22发送唤醒信号,便携式装置10的接收机12接收该唤醒信号。然后,在点P52处,便携式装置10的发射机13用第一频率fa从发射机13发送ACK信号。
在发送唤醒信号之后的ACK信号等待时间Δt2期间,通信控制器20中的接收机23的接收频率设置成第一频率fa。因此,通信控制器20可接收到从便携式装置10发送的且具有第一频率fa的ACK信号。当接收机23正常地接收ACK信号时,在点P53处,通信控制器20从发射机22发送请求信号。
如果便携式装置10的接收机12在发送ACK信号之后的请求信号等待时间Δt1期间接收到请求信号,则在点54便携式装置10用第一频率fa从发射机13发送ID码信号。然而,如果通信控制器20的接收机23没有接收到具有第一频率fa的ID码信号,如图18(a)的状态所示,则通信控制器20不发送识别信号。
该情况下,在点P55处,在用第一频率fa发送ID码信号之后便携式装置10不能接收到识别信号的状态下经过识别信号等待时间Δt3。因此,便携式装置10用第二频率fb再发送ID码信号。此外,在通信控制器20不能在发送请求信号之后用第一频率fa接收到ID码信号的状态下经过ID码信号等待时间Δt4。因此,通信控制器20把接收机23的接收频率改变成第二频率fb。在该状态中,基本上以同步的方式改变便携式装置10中的发射机13的发送频率和通信控制器20中的接收机23的接收频率。因此,通信控制器20可接收到从便携式装置10用第二频率fb发送的ID码信号。当接收机23正常地接收具有第二频率fb的ID码信号时,在点P56处,通信控制器20从发射机22发送识别信号。
当接收机12正常地接收识别信号时,便携式装置10暂时终止处理。
除了优点(1)、(2)和(4)到(7)之外,第五实施例的车辆通信控制系统1还具有下述优点。
(12)在用第一频率fa发送ID码信号之后,当在时间Δt3内不能够接收到来自通信控制器20的识别信号时,便携式装置10用另一个频率(第二频率fb)再发送ID码信号。同时,当在发送请求信号之后经过时间Δt4时,通信控制器20将接收机23的接收频率从第一频率fa改变到第二频率fb。当用第二频率fb接收从该便携式装置发送的ID码信号时,通信控制器20发送识别信号。因此,即使通信控制器20由于诸如噪声之类的干扰而不能正常地接收ID码信号,也可用另一个频率建立通信控制器20和便携式装置10之间的通信。
因此,第五实施例的通信控制系统1保证在改变ID码信号的发送频率的便携式装置10和改变ID码信号的接收频率的通信控制器20之间进行无线通信。
可以在许多其它特定形式中实施本发明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对于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尤其,应该理解,可以在下列形式中实施本发明。
在第三实施例中,便携式装置10的控制单元11(图12)可以执行与第一实施例的控制单元11相同的处理。更具体地,在第三实施例中,在用第一频率fa发送ACK信号之后(步骤S63),如果在请求信号等待时间Δt1内接收到请求信号,则控制单元11可以发送ID码信号而无需用第二频率fb发送ACK信号。该情况下,如果接收到具有第一频率fa的ACK信号,则通信控制器20就不立即发送请求信号。即,通信控制器20在ACK信号等待时间Δt2期间尝试接收具有第二频率fb的ACK信号。因此,控制单元11执行的处理与第三实施例的处理等效。
第四实施例的通信控制器中的通信控制单元21(图14)可以在步骤S81中选择通信频率,例如,仅从通信历史信息中选择。这样就不需要通信控制单元21中的位置信息捕获装置71。此外,减少了记录到通信控制单元21的存储器21M的信息量。
在第五实施例中,通信控制器20的接收机23可以具有与第二实施例的接收机23相同的接收信号强度检测功能。该情况下,第五实施例的通信控制单元21也使用来自该接收机的强度检测信号以执行用于改变接收频率的频率改变控制。更具体地,按与第二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第五实施例的通信控制单元21判定是否已经从检测的接收信号强度接收到无线信号(无线电波)。当接收到的无线电波Th没有超过强度门限值Th时,通信控制单元21判定便携式装置10没有位于通信区域中,因此不执行接收频率改变控制。这减少了通信控制器20的功耗。
在第五实施例中,如图18(b)所示,在用第一频率fa发送ID码信号之后,当经过接收信号等待时间Δt3时,便携式装置10中的控制单元11(图16)总是发送具有第二频率fb的ID码信号。该情况下,通信控制器20不必发送识别信号。此外,控制单元11不必判定是否存在识别信号。因此,不必改变控制单元11的处理。
在上述实施例的每一个中,便携式装置10的发射机13的频率和通信控制器20的接收机23的频率不局限于第一频率fa和第二频率fb。换言之,便携式装置10的发射机13和通信控制器20的接收机23可以在三个或更多个频率之间改变。
当可以在三个或更多个值之间改变频率时,根据记录在存储器21M中的通信历史信息,第四实施例的通信控制器20中的通信控制单元21可以在步骤S89中设置接收频率为更经常地建立通信而给予优先级的一些频率。按相同方式,根据记录在存储器21M中的频率历史信息,便携式装置10的控制单元11在单向通信控制期间(图15)可以在步骤S104中设置发送频率为更经常地建立通信而给予优先级的一些频率。
当可以在三个或更多个值之间改变频率时,第四实施例中的通信控制器20的通信控制单元21(图14)可以根据位置信息和通信历史信息而执行把可选择的频率限制为两个或多个(例如为两个)的滤波处理。该情况下,例如,通信控制单元21最好对经滤波的频率设置优先级次序,并且产生包括表示经滤波的频率和优先级次序的唤醒信号。当接收到唤醒信号时,便携式装置10的控制单元11根据基于频率数据的优先级次序从经滤波的频率中选中一个频率。
例如,如图19所示,设置八个频率(第一频率fa到第八频率fh)作为可改变的频率。通信控制单元21的存储器21M记录每个频率fa到fh已经建立过通信的次数如下:“fa=8”、“fb=7”、“fc=6”、“fd=5”、“fe=4”、“ff=3”、“fg=2”和“fh=1”。该情况下,通信控制单元21选择频率fa到fh中最经常地建立通信的两个频率(即,第一频率fa和第二频率fb)。通信控制单元21给予第一频率fa和第二频率fb优先级,并且发送包括频率数据的唤醒信号。
便携式装置10的控制单元11根据包括在所接收唤醒信号中的频率数据过滤频率fa到fh,并且把发送频率设置成第一频率fa和第二频率fb中的一个。
如此,通信控制单元21根据过去的通信历史将频率限制为对建立通信具有高可能性那些频率。因此,根据实际通信条件选择最佳通信频率。这缩短了频率选择时间。此外有效地选择最佳通信频率。
尤其,当在双向通信处理期间执行频率选择处理时,如在第三实施例的通信控制器20中那样,便携式装置10不必用所有可改变的频率来发送ACK信号。因此,可以缩短从便携式装置10发送ACK信号的时间以及便携式装置10和通信控制器20之间通信的时间。此外,可以降低便携式装置10的功耗。此外,选中具有高通信可能性的频率。这便于使用选中频率进行通信。因此,抑制了通信差错同时增加了便携式装置10和通信控制器20之间的通信响应。
在选择处理期间限制的频率数量可以是三个或多个。此外,如果不能够通过选中的频率来建立与便携式装置10的通信,则通信控制单元21可以选择尚未选中的另一个频率。该情况下,通信控制单元21从已经较经常地建立通信的那些频率中选择频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每一个中,在单向通信处理期间,可以固定便携式装置10中的发射机13的发送频率和通信控制器20中的接收机23的接收频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每一个中,通信控制系统1的应用不局限于车门的锁定-开锁系统。例如,通信控制系统1可应用于执行引擎发动控制的系统和用于设置和取消安全控制系统的控制。此外,通信控制系统1的应用不局限于车辆2。通信控制系统1还可以应用于控制诸如住房之类的建筑物的锁门和开门锁,或设置和取消建筑物的安全系统。此外,通信控制系统1的应用不局限于安全控制。通信控制系统1可以应用于在便携式装置10和通信控制器20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任何系统。
认为当前的例子和实施例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不局限于这里给出的细节,而是可以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和等效情况内进行修改。

Claims (14)

1.一种便携式装置(10),用于同通信控制器(20)进行无线通信以从该通信控制器接收第一请求信号,所述便携式装置的特征在于:
发射机(13),所述发射机响应该第一请求信号而用从多个频率中选中的与该第一请求信号相对应的一个频率来发送该第一响应信号;以及
发送控制单元(11),其控制该发射机的发送频率、并且用该多个频率中的一个频率从该发射机发送该第一响应信号,该便携式装置能够从该接收第一响应信号的通信控制器接收第二请求信号;
其中当该便携式装置没有接收到该第二请求信号时,该发送控制单元用该多个频率中的另一个频率从该发射机再发送该第一响应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便携式装置接收该第二请求信号信号时,所述发送控制单元用与该第一响应信号相同的频率从该发射机发送第二响应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请求信号包括频率数据时,所述发送控制单元用由该频率数据所表示的频率从该发射机发送该第一响应信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请求信号包括频率数据;以及
当所述便携式装置接收该第二请求信号时,所述发送控制单元用由该频率数据所表示的频率从该发射机发送该第二响应信号。
5.一种便携式装置(10),用于同通信控制器(20)进行无线通信以从该通信控制器接收第一请求信号,所述便携式装置的特征在于:
发射机(13),所述发射机响应该第一请求信号、用从多个频率中选中的与该第一请求信号对应的一个频率发送第一响应信号;以及
发送控制单元(11),其控制该发射机的发送频率、并且顺序地把具有不同频率且与该第一请求信号相对应的多个第一响应信号从该发射机发送到该通信控制器,该通信控制器向该便携式装置发送第二请求信号,所述第二请求信号包括基于该多个第一响应信号的频率数据;
其中该发送控制单元响应该第二请求信号而用由该频率数据所表示的频率从该发射机发送第二响应信号。
6.一种通信控制器(20),用于同便携式装置进行无线通信以从其接收第一响应信号,所述通信控制器的特征在于:
发射机(22),所述发射机向该便携式装置发送第一请求信号,其中该便携式装置用该与第一请求信号对应的第一响应信号对其作出响应;
接收机(23),其能够用从多个频率中选中的一个频率接收无线信号,所述无线信号包括该第一响应信号;以及
通信控制单元(21),其控制该第一请求信号的发送、该第一响应信号的接收以及该接收机的接收频率;
其中在发送该第一请求信号之后,基于预定的信号等待时间(Δt2),该通信控制单元响应该第一响应信号有选择地执行改变该接收机的接收频率的频率改变控制以及执行向该便携式装置发送第二请求信号的第二请求信号发送控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当发送该第一请求信号时,所述通信控制单元进入第一等待状态以等待该第一响应信号的接收,并且当在该第一等待状态中响应该第一响应信号发送该第二请求信号时,所述通信控制单元进入第二等待状态以等待从该便携式装置发送的第二响应信号的接收;以及
在该第二等待状态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设置该接收机的接收频率使之与该第一响应信号的频率相同。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接收机接收到该第一响应信号时,所述通信控制单元终止该频率改变控制并且执行该第二请求信号发送控制。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当发送该第一请求信号时,所述通信控制单元进入第一等待状态以等待该第一响应信号的接收,并且当在该第一等待状态中响应该第一响应信号发送第二请求信号时,所述通信控制单元进入第二等待状态以等待从该便携式装置发送的第二响应信号的接收;以及
当在该第二等待状态中所述接收机没有接收到该第二响应信号时,所述通信控制单元执行第二频率改变控制以把该接收机的接收频率改变成与该第一响应信号的频率不同的频率。
10.如权利要求6到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通信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该接收机具有用于检测该无线信号的接收强度的接收信号强度检测功能;以及
该通信控制单元根据该接收强度判定该无线信号的接收,当没接收到该无线信号时再发送该第一请求信号而不执行该频率改变控制,并且当接收到该无线信号但并非该第一响应信号时执行该频率改变控制。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存储器(21M),当该便携式装置和通信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得以满足时,所述存储器将该第一响应信号的频率记录为通信历史信息;
其中该通信控制单元根据包括在该表示优先级次序的第一请求信号频率数据中的通信历史信息来判定该第一响应信号的频率的优先级次序以及该接收机的接收频率,并且当执行该频率改变控制时根据该优先级次序改变该接收机的接收频率。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当在该便携式装置和该通信控制器之间建立通信时,所述通信历史信息与该通信控制器的位置信息相关联;以及
所述通信控制单元根据该通信历史信息和该位置信息判定该优先级次序。
13.一种通信控制器(20),用于同便携式装置进行无线通信并且从其接收第一响应信号,所述通信控制器的特征在于:
发射机(22),所述发射机向该便携式装置发送第一请求信号,其中该便携式装置用该与第一请求信号对应的第一响应信号对其作出响应;
接收机(23),其能够用从多个频率中选中的一个频率接收无线信号,所述无线信号包括该第一响应信号;以及
通信控制单元(21),其控制该第一请求信号的发送、该第一响应信号的接收以及该接收机的接收频率,该通信控制单元设置为顺序地接收与该具有不同频率的第一请求信号相对应的多个第一响应信号并且向该便携式装置发送第二请求信号;
其中该通信控制单元对该多个第一响应信号的频率进行比较以选择最佳频率,并且该通信控制单元包括该第二请求信号中的表示所选中最佳频率的频率数据,以用该所选中的最佳频率来接收与该第二请求信号相对应的第二响应信号。
14.一种通信控制系统(1),其特征在于:
发送第一请求信号的通信控制器(20)以及同该通信控制器进行无线通信并且发送与该第一请求信号对应的第一响应信号的便携式装置(10);
包括在该便携式装置中的发射机(13),其用从多个频率中选中的一个频率发送该第一响应信号;
包括在该便携式装置中的发送控制单元(11),其控制该发射机的发送频率并且用该多个频率中的一个频率从该发射机发送该第一响应信号,该便携式装置能够从该接收第一响应信号的通信控制器接收第二请求信号,其中当该便携式装置没有接收到该第二请求信号时,该发送控制单元用与该多个频率中的一个频率不同的频率从该发射机再发送该第一响应信号;
包括在该通信控制器中的接收机(23),其能够用多个频率中所选中的一个频率接收无线信号,该无线信号包括该第一响应信号;以及
包括在该通信控制单元中的通信控制单元(21),其控制该第一请求信号的发送、该第一响应信号的接收以及该接收机的接收频率,其中在发送该第一请求信号之后,基于预定的信号等待时间,该通信控制单元响应该第一响应信号有选择地执行该改变接收机的接收频率的频率改变控制、以及执行向该便携式装置发送第二请求信号的第二请求信号发送控制;
其中同步地改变该便携式装置中发射机的发送频率以及该通信控制器中接收机的接收频率使之成为相同的频率。
CN200810092128XA 2007-04-05 2008-04-03 控制便携式设备和通信控制器之间的无线通信的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806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99557A JP4897548B2 (ja) 2006-08-31 2007-04-05 携帯機、通信制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システム
JP2007-099557 2007-04-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80649A true CN101280649A (zh) 2008-10-08
CN101280649B CN101280649B (zh) 2013-04-17

Family

ID=39639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9212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80649B (zh) 2007-04-05 2008-04-03 控制便携式设备和通信控制器之间的无线通信的系统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532576B2 (zh)
EP (1) EP1978667B1 (zh)
KR (1) KR101010659B1 (zh)
CN (1) CN101280649B (zh)
AU (1) AU2008201542B2 (zh)
CA (1) CA2628569C (zh)
TW (1) TWI425784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82730A (zh) * 2010-03-03 2012-11-1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和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方法
CN103021046A (zh) * 2011-09-26 2013-04-03 欧姆龙汽车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3368620A (zh) * 2012-04-05 2013-10-23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便携式设备
CN105073518A (zh) * 2013-09-06 2015-11-18 奥迪股份公司 具有无线钥匙的机动车
CN106921315A (zh) * 2015-11-11 2017-07-04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作业机以及作业机管理系统
CN107615678A (zh) * 2015-05-12 2018-0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频相控阵
CN109372335A (zh) * 2012-01-30 2019-02-22 施拉奇锁有限责任公司 锁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9996705A (zh) * 2016-11-24 2019-07-09 大陆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进入装置
CN111095365A (zh) * 2017-09-19 2020-05-01 电装国际美国公司 使用具有开放信道和安全通信连接的通信协议的定位系统和方法
CN115042743A (zh) * 2021-03-08 2022-09-1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控制装置和车辆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78417B2 (en) 2007-09-27 2020-09-15 Clevx, Llc Self-encrypting module with embedded wireless user authentication
US11190936B2 (en) 2007-09-27 2021-11-30 Clevx, Llc Wireless authentication system
US10181055B2 (en) 2007-09-27 2019-01-15 Clevx, Llc Data security system with encryption
US10783232B2 (en) * 2007-09-27 2020-09-22 Clevx, Llc Management system for self-encrypting managed devices with embedded wireless user authentication
US8712334B2 (en) * 2008-05-20 2014-04-29 Micron Technology, Inc. RFID device using single antenna for multiple resonant frequency ranges
WO2011081582A1 (en) * 2009-12-30 2011-07-0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relating to signal control
JP5218572B2 (ja) * 2011-01-07 2013-06-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載機制御システム
US9197278B2 (en) 2011-11-04 2015-11-24 Broadcom Corporation Reference oscillator arbitration and scheduling for multiple wireless subsystems
CN102923094A (zh) * 2012-11-12 2013-02-1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遥控防盗装置
CN103166731B (zh) * 2013-02-01 2016-03-02 广州视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室内监护紧急信息发送的抗干扰方法及系统
JP2017112533A (ja) * 2015-12-17 2017-06-22 オムロ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車両通信システム、車載機、携帯機
JP6969974B2 (ja) * 2017-10-23 2021-11-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キーユニット
EP3594911B1 (en) 2018-07-11 2023-04-19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Method for preventing security breaches of a passive remote keyless entry system
FR3085245B1 (fr) * 2018-08-24 2021-02-12 Verisure Sarl Systeme de surveillance de securite, noeud et unite centrale pour un tel syste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36C (zh) * 1992-07-10 1999-05-19 项圣翔 利用频率耦合及密码解析的锁定装置
KR100378112B1 (ko) * 1995-07-25 2003-05-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을이용한자동잠금/풀림장치및방법
JPH10292700A (ja) 1997-04-18 1998-11-04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ワイヤレスロック装置
JP3244023B2 (ja) * 1997-06-19 2002-01-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キー装置、車両機関始動制御方法及び車両用キーシステム
DE19923983B4 (de) * 1999-05-25 2005-03-17 Siemens Ag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r Fern-Zugangssteuerung
DE19941346A1 (de) * 1999-08-31 2001-03-01 Mannesmann Vdo Ag Sicherungseinrichtung
WO2001025060A2 (en) 1999-10-01 2001-04-12 Siemens Automotive Corporation Relay attach detection of a secure vehicle command communication
JP2001152717A (ja) 1999-11-30 2001-06-05 Mazda Motor Corp 車両用制御装置および車両用解錠装置
US6801134B1 (en) * 2000-03-02 2004-10-05 Trw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function operation with controlled distance communication having vehicle-based frequency selection
JP4558136B2 (ja) * 2000-04-26 2010-10-06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車両用遠隔操作装置
JP3812291B2 (ja) * 2000-06-09 2006-08-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移動体用機器遠隔制御装置及び移動体用携帯機
JP2002054331A (ja) 2000-08-08 2002-02-20 Omron Corp 制御装置
JP3858621B2 (ja) 2001-05-16 2006-12-2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電子キー装置
JP2002368654A (ja) 2001-06-11 2002-12-20 Sony Corp データ通信装置および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
JP4599777B2 (ja) 2001-08-31 2010-12-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子キーシステム
US7127271B1 (en) * 2001-10-18 2006-10-24 Iwao Fujisaki Communication device
US7107081B1 (en) * 2001-10-18 2006-09-12 Iwao Fujisaki Communication device
US6968176B2 (en) * 2002-02-12 2005-11-22 Trw Inc. Vehicle communication path tracing system for long range remote communication with a vehicle
JP4130335B2 (ja) 2002-06-21 2008-08-06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車両用遠隔制御システム及び車両遠隔制御システム用携帯機
JP2004162521A (ja) 2002-10-24 2004-06-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システム、開閉信号送信装置、開閉信号受信装置および車両
US7199710B2 (en) * 2003-06-03 2007-04-03 Kabushiki Kaisha Tokai Rika Denki Controller for remote control system
JP2005034520A (ja) * 2003-07-18 2005-02-10 Tokai Rika Co Ltd 体調監視システム
JP2005083011A (ja) * 2003-09-05 2005-03-31 Denso Corp 車両用電子キーシステムの携帯機及び車両用電子キーシステム
US7383056B2 (en) * 2003-12-15 2008-06-03 Fujitsu Ten Limited Processing apparatus, portable transmitter, and remote operation system
JP2005299305A (ja) 2004-04-15 2005-10-27 Calsonic Kansei Corp 携帯機、車載機および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ー装置
JP2005354356A (ja) 2004-06-10 2005-12-22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3次元仮想空間を用いた遠隔監視システム
JP4762619B2 (ja) * 2004-07-14 2011-08-3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06028838A (ja) * 2004-07-14 2006-02-02 Denso Corp 車両ドア遠隔操作システム
JP4501719B2 (ja) * 2005-02-22 2010-07-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遠隔操作装置
JP4470858B2 (ja) * 2005-10-28 2010-06-0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送受信装置及び送受信装置の調整システム
JP2007334825A (ja) * 2006-06-19 2007-12-27 Denso Corp 車両位置情報報知システム。
JP4356748B2 (ja) * 2007-01-17 2009-11-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制御システム、車載装置、及び携帯機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91505B2 (en) 2010-03-03 2014-11-18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782730A (zh) * 2010-03-03 2012-11-1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和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方法
CN103021046A (zh) * 2011-09-26 2013-04-03 欧姆龙汽车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9372335A (zh) * 2012-01-30 2019-02-22 施拉奇锁有限责任公司 锁装置、系统和方法
US10829957B2 (en) 2012-01-30 2020-11-10 Schlage Lock Company Llc Lock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US11952800B2 (en) 2012-01-30 2024-04-09 Schlage Lock Company Llc Lock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9372335B (zh) * 2012-01-30 2020-06-19 施拉奇锁有限责任公司 锁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3368620B (zh) * 2012-04-05 2017-09-19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便携式设备
CN103368620A (zh) * 2012-04-05 2013-10-23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便携式设备
CN105073518A (zh) * 2013-09-06 2015-11-18 奥迪股份公司 具有无线钥匙的机动车
CN105073518B (zh) * 2013-09-06 2018-06-05 奥迪股份公司 具有无线钥匙的机动车
CN107615678A (zh) * 2015-05-12 2018-0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频相控阵
CN106921315A (zh) * 2015-11-11 2017-07-04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作业机以及作业机管理系统
CN109996705A (zh) * 2016-11-24 2019-07-09 大陆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进入装置
US11120653B2 (en) 2016-11-24 2021-09-14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Access device for a vehicle (as amended)
CN109996705B (zh) * 2016-11-24 2022-06-07 大陆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进入装置
CN111095365B (zh) * 2017-09-19 2022-09-16 电装国际美国公司 使用具有开放信道和安全通信连接的通信协议的定位系统和方法
CN111095365A (zh) * 2017-09-19 2020-05-01 电装国际美国公司 使用具有开放信道和安全通信连接的通信协议的定位系统和方法
CN115042743A (zh) * 2021-03-08 2022-09-1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控制装置和车辆控制方法
CN115042743B (zh) * 2021-03-08 2023-09-2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控制装置和车辆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532576B2 (en) 2013-09-10
CA2628569A1 (en) 2008-10-05
CN101280649B (zh) 2013-04-17
TW200904059A (en) 2009-01-16
CA2628569C (en) 2014-02-25
EP1978667B1 (en) 2017-10-11
TWI425784B (zh) 2014-02-01
KR20080090995A (ko) 2008-10-09
AU2008201542B2 (en) 2012-03-29
EP1978667A3 (en) 2011-09-28
EP1978667A2 (en) 2008-10-08
KR101010659B1 (ko) 2011-01-24
AU2008201542A1 (en) 2008-10-23
US20080287067A1 (en) 2008-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80649B (zh) 控制便携式设备和通信控制器之间的无线通信的系统
US8138894B2 (en) Vehicle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and component devices
CN1752390B (zh) 智能卡式钥匙
EP1184236B9 (en) Radio system
US7181189B2 (en) Vehicular remote control system and 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US6624758B1 (en) Remote keyless entry system
CN102292509B (zh) 车内设备控制系统
WO2006071509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utilizing unknown signals of remote control devices
CN101141148A (zh) 车辆控制系统
CN102237938A (zh) 无线通信正规与否判断系统
US20080186131A1 (en) Certif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EP3716225A1 (en) Distance-measuring system and distance-measuring method
JP4917392B2 (ja) 携帯機
CN103036865A (zh) 用于认证对安全设备的访问请求的系统和方法
WO2009021664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locating the sender of a frequency hopping radio signal
JP4181177B2 (ja) 車載機器遠隔制御装置
US20020022494A1 (en) Method for interior-space/exterior-space detection of a response transmitter which communicates in wire-free fashion with a base station, and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4897548B2 (ja) 携帯機、通信制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システム
JP2007039989A (ja) 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ー装置
JP4714113B2 (ja) 携帯機、通信制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システム
WO2005098177A1 (ja) 車載無線装置
JP4723423B2 (ja) 通信制御装置
JP5406266B2 (ja) 携帯機
US20090224878A1 (en)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ponents thereof
KR100814537B1 (ko) 양방향 무접촉 데이터 송신을 위해 조작 보안을 강화하는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7

Termination date: 2021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