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77389A - 图像拾取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拾取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77389A
CN101277389A CNA200810088035XA CN200810088035A CN101277389A CN 101277389 A CN101277389 A CN 101277389A CN A200810088035X A CNA200810088035X A CN A200810088035XA CN 200810088035 A CN200810088035 A CN 200810088035A CN 101277389 A CN101277389 A CN 1012773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unit
handle
equipment
image pickup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8803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铃木胜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773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73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onic viewfinders, e.g. rotatable or detachable
    • H04N23/531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onic viewfinders, e.g. rotatable or detachable being rotatable or detach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像拾取设备,其被构造成包括:图像拾取单元壳体,其中容纳拾取图像的图像拾取单元;以及把手,其以距离所述图像拾取单元壳体预定的间距布置在所述图像拾取单元壳体的上部,并且与输入在所述图像拾取单元的光的光轴大致平行地布置,所述图像拾取设备还包括显示单元,其布置在所述把手的下表面上,并且可用于在被从所述下表面拉出时以可观看方式显示由所述图像拾取单元拾取的图像。

Description

图像拾取设备
有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发明包括与于2007年03月27日向本专利局递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 2007-082070有关的主题,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可适用于装备有显示单元的视频摄像机的图像拾取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诸如数字静态摄像机和视频摄像机的图像拾取设备装备用于显示正被拾取的图像的显示单元变得越来越常见。为了容易观看这样的图像,通常使用诸如3.5英寸面板的较大显示面板。
当显示单元较大时,显示单元将在图像拾取设备的主体上占据较大的面积,因此有时使用其中显示单元通过铰链等连接到图像拾取设备的主体的侧表面等的构造,从而使得显示单元能够被折叠到图像拾取设备上。在使用这样的构造的设备中,如下的设备变得越来越常见,在该设备中,显示单元和图像拾取设备主体可围绕旋转轴转动,从而显示单元的角度可以被任选地改变成使用者容易进行观看的角度。
但是,当显示单元这样以可闭合和可旋转方式附装到图像拾取设备主体的侧表面上时,可能有必要将用于支撑图像拾取设备主体的抓握部分布置成避开显示单元的布置位置。例如,抓握部分的布置位置可以位于镜头旁边,但是在此情况下,抓握部分的布置位置将处于镜头的旁边,而显示单元的布置位置将较之抓握部分的布置位置更靠近使用者。当抓握部分和显示部分被这样布置时,如果使用者在显示单元已经被旋转朝向使用者的状态下弯曲他/她的支撑图像拾取设备主体的手臂时,显示单元的显示表面和使用者的眼睛之间的距离将变得太短。因此,用户可能难以观看显示单元。
当在显示单元被举到使用者的眼睛的高度的情况下进行图像拾取时,使用者可能不得不在使用者的手承受大的张力的情况下支撑图像拾取设备主体,使得使用设备非常疲劳。
此外,当调节角度使得显示单元面向上方并且图像拾取设备主体被保持得低于使用者的胸部时,虽然可能需要较小的力来支撑图像拾取设备主体,但是当使用者在观看显示单元和观看对象之间进行切换时,其必须大幅度的移动其视线。这导致使用者错失有利的记录图像的机会的可能性增大。
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号2005-210677公开了一种设备,其中显示单元以可闭合和可旋转方式附装到设备的上部上的抓握部分,而不是附装到图像拾取设备的侧表面。
发明内容
但是,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号2005-210677公开的设备中,显示单元被附装到图像拾取设备的抓握部分的上表面上,从而可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打开和闭合。这意味着对显示单元的宽度存在严格的限制。近些年中,HDTV(高清晰度电视)传播增加,这样的转播常常使用16∶9的宽高比。为了制造具有这样的宽高比的显示单元,必须增大显示单元的宽度,这导致突出到抓握部分的宽度之外的显示单元的比例增大。
并且,对于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号2005-210677公开的设备,因为操作单元被设置在显示单元被收藏在其上的表面上,所以在显示单元已经被收藏在图像拾取单元的主体上的状态下,不能进行操作单元的操作。
本发明的实施例意在提供一种显示单元,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被布置于易于观看的位置上并且在不使用时能够被收藏在不会阻挡使用者的视野或阻碍操作的位置上。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如下的图像拾取设备,其包括:图像拾取单元壳体,其中容纳拾取图像的图像拾取单元;把手;以及显示单元,其显示由所述图像拾取单元拾取的图像。所述把手以距离所述图像拾取单元壳体预定的间距布置在所述图像拾取单元壳体的上部,并且与输入在所述图像拾取单元的光的光轴大致平行地布置。显示单元布置在所述把手的下表面上,并且可用于在被从所述下表面拉出时以可观看方式显示由所述图像拾取单元拾取的图像。
因此,当不使用显示单元时,可以将显示单元布置在把手的下表面上,并且当使用显示单元时,可以将显示单元从把手的下表面拉出。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将显示单元布置在易于观看位置,并且在显示单元没有被使用时可以将显示单元布置在不会阻挡使用者的视野或阻碍操作的位置上。特别地,因为显示单元被布置在把手的下表面上,所以当不使用时显示单元可以被有利地收藏在把手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设备的示例性构造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设备在显示单元被收藏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设备在显示单元被旋转朝向图像拾取设备的后方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设备在显示单元被旋转朝向图像拾取设备的后方的状态下的后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设备在显示单元被旋转朝向图像拾取设备的前方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设备在显示单元被旋转朝向图像拾取设备的后方的状态下的正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设备在显示单元被旋转朝向下方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设备在显示单元被旋转朝向下方的状态下的底视图;
图9是示出了突起部分和沟槽部分的布置位置的一个示例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设备的正视图;
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设备的示例性内部构造的框图;以及
图1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显示单元的布置位置的示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是应用了本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设备100的示例性构造的立体图。图像拾取设备100包括:镜头单元10,其包括多个变焦透镜等;镜头罩11,其阻挡入射在镜头单元10上的多余的光;图像拾取单元壳体12,其容纳用于将从对象经由镜头单元10入射的光转换成图像信号的图像拾取单元;以及电池壳体13,其容纳向图像拾取设备100的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池。
镜头罩11被附装到图像拾取设备100的光在此入射在镜头单元10上的前端部分,并且图像拾取单元壳体12被连接到镜头单元10的输出端。电池存储壳体13被布置到图像拾取单元壳体12的后方。
把手20与镜头单元10的光轴平行地设置在上述各个部件的上方。把手20由设置在图像拾取单元壳体12上方的前支脚部分20a和设置在电池存储壳体13上方的后支脚部分20b支撑。一定尺寸的间隙被设置在图像拾取单元壳体12或镜头单元10与把手20时间,使得当图像拾取设备100被使用者抓握时,把手20易于由手抓握。前支脚部分20a和后支脚部分20b被附装到包括图像拾取单元壳体12和电池存储壳体13在内的壳主体上,相对于来自对象的光的入射方向倾斜预定角度。
用于框定待拾取的图像和对焦的取景器22被附装在处于后支脚部分20b的上端和把手20的后端部分的位置处。眼杯23被附装到取景器22的前端。屏幕尺寸为约1英寸的小的显示单元被布置在取景器22内,并且使用者可以通过将他/她的眼睛靠近眼杯23而观看显示。
麦克风25被布置在把手20的前端部分处,并且对由麦克风25获得的音频信号进行编码处理等的音频处理单元被容纳在布置在把手20的侧表面上的音频处理单元壳体26中。操作单元用于输入与由图像拾取单元获得的图像信号的记录和回放相关的操作信号,所述操作单元被布置在把手20的上表面的从麦克风25的布置位置朝向把手20的内侧稍微回缩的位置上。
操作单元21包括用于与回放相关的操作的回放操作按钮21a、用于指示记录的开始和停止的记录按钮21b等。回放操作按钮21a包括用于反向高速回放操作的REV按钮、用于回放操作的PLY按钮、用于正向高速回放操作的FWD按钮、用于进到前一剪辑的PRV按钮、用于停止回放的STP按钮以及用于进到下一剪辑的NXT按钮。
显示单元24将由图像拾取单元获得的图像信号作为图像来显示(或者当被记录的图像信号被回放时显示图像),所述显示单元24设置在把手20的前端的下方,即其上布置操作单元21的表面的背后表面上。显示单元24通过将例如具有对角线屏幕尺寸为约3.5英寸的液晶面板的显示面板24a容纳在外壳中来构造。在此,其它类型的显示面板可以被用来代替液晶显示面板。
显示单元24以如下状态被附装到把手20的下表面:显示单元24可以如图1中的箭头H所示围绕设置在显示单元24和把手20之间的连接部分40的垂直轴x(将图1和9)水平地旋转约90°。图2示出了如下的示例,其中,显示单元24已经沿箭头H的方向旋转约90°的角度并且已经在显示单元24的纵向(即宽度)与把手20的纵向对齐的情况下被收藏。
图2示出了其中显示单元24已经在显示面板24a面向上方的情况下被收藏在把手20的下表明上的状态。为了易于理解,在图2中显示单元24的被收藏和隐藏在把手20下方的部分由虚线示出。如图2所示,显示单元24的较短的维度(即高度)的长度L2约等于把手20的较短的维度(即宽度)的长度L1。因此,如图2所示,在其中显示单元24已经收藏在把手20的下表面上的状态下,显示单元24与把手20成为一个整体。
如图1所示,在其中显示单元24被布置在显示单元24的纵向(即宽度)相对于把手20的纵向形成90°的角度的位置上的状态下,显示单元24还可围绕把手20和显示单元24之间的连接部分40的水平轴y旋转。
图3是示出了显示单元24已经被垂直旋转的状态的视图。
图3示出了其中显示单元24已经从图1中的状态围绕布置在把手20的下部和显示单元24之间的连接部分40的水平轴y垂直旋转了约90°的状态。因为显示单元24以此方式靠近把手20的前端布置,所以如图3所示当显示单元24朝向图像拾取设备100的后方旋转时,在显示单元24的布置位置和使用者的眼睛的位置(假定为眼杯23的后部)之间产生适当的间距。这意味着使用者容易观看显示单元24上所显示的图像。
如图3所示,在其中显示单元24布置在显示单元24的纵向与把手20的纵向成90°的角度的位置上的状态下,显示单元24可以围绕轴y沿图3所示的箭头V1方向旋转(即,显示单元24可以被倾斜)。在图3中,显示单元24的显示表面被示为被布置在与水平平面成约90°的角度的位置处,但也可以使得显示单元24被固定在显示表面倾斜60°、45°或其它角度的位置处。通过使用这样的构造,使用者可以任选地将显示单元24的角度改变为易于观看的角度。
图4示出了其中从取景器22侧,即从后侧观察图3所示的图像拾取设备100的示例。当如图4所示从后侧观察图像拾取设备100时,显示单元24被布置在取景器22的左侧的位置上,并且取景器22的布置位置和显示单元24的显示面板24a处于沿垂直方向的大致相同的高度上。
并且,如图4所示,当从后侧观察时,抓握部分30被布置在图像拾取设备100的外壳的右侧。在拍摄过程中,使用者将他/她的手的手掌放置在抓握部分30上,以支撑图像拾取设备100。因此,可以避免摄像机抖动,并且可以稳定地拍摄视屏。指定记录的开始和停止的记录按钮21c被设置在抓握部分30上,并且通过在使用者的手处于抓握部分30上时按压记录按钮21c,可以指定记录的开始或停止。
图5示出了其中图3所示的显示单元24已经沿图3的箭头V1的方向旋转了180°的示例。在图5中,显示单元24的显示面板24a被示为已经旋转成面向把手20的前端,即面向光入射的方向。图6是在图5所示的状态下图像拾取设备100的正视图,即从光入射方向所取的视图。
图6示出了其中麦克风25被布置在把手20的前端部分和构造镜头单元10的透镜之外,布置成最靠近入射光的透镜10a是可见的。显示单元24的连接部分40被设置在把手20的下表面上。用于水平地旋转显示单元24的垂直轴x和用于垂直地旋转显示单元24的水平轴y(轴x和y被示于图1和图19中)被布置在连接部分40内。
这样,当显示单元24的显示面板24a朝向光入射方向定向时,使用者可以同时拍摄图像和观看在显示面板24a上显示的图像(诸如当使用者是正在摄像机前方进行现场报道的记者时)。就是说,使用者可以在检查图像的框定和对焦的同时拍摄其自身的视屏。
并且,如图7所示,显示单元24的显示面板24a还可以被朝向下方固定。图8是当从下方观察时图7的图像拾取设备100的底视图。在图8中,从下方示出了图像拾取设备100的底表面。这样,因为可以将显示单元24的显示面板24a固定成相对于图像拾取设备100正向下方,所以即使当在图像拾取设备100布置在使用者的视线的上方的情况下拍摄图像时(诸如当使用者将其手臂伸到其头上方时),可以在显示面板24a上显示经由镜头单元10获得的图像。因此,即使当对象位于使用者不能直接见到的位置时,在拍摄过程中使用者也可以检查视屏的框定等。
并且,如图9所示,沟槽部分24b被设置在光入射一侧(即,如图3所示,当显示单元24被立起来时显示单元24的侧表面中在侧表面上具有凹入部的顶表面)。此外,如图2所示,突起部分26a设置在把手20上当显示单元24被布置在把手20的下表面上时对应于沟槽部分24b的位置处。但是,如后所述,实际上,突起部分26a没有设置在把手20本身上,而是设置在附装到把手20的侧面的音频处理单元壳体26上。图9示出了沟槽部分24b和突起部分26a之间的位置关系。图9是正视图,即,其中从光入射方向观察图1所示的图像拾取设备100的视图,并且图9中的显示单元24的位置对应于图1示出的位置。图9还示出了沟槽部分24b被设置在显示单元24的侧表面上。
在图9中,当显示单元24被置于把手20的下表面上时显示单元24的位置由双点划线示为显示单元收藏位置P。当显示单元24被布置在显示单元收藏位置P时,音频处理单元壳体26将紧邻显示单元24的侧表面定位,因此,突起部分26a被设置在音频处理单元壳体26的侧表面上。就是说,在其中显示单元24被收藏在显示单元收藏位置P的状态下,设置在音频处理单元壳体26的侧表面上突起部分26a被插入到设置在显示单元24的侧表面中的沟槽部分24b内。因此,即使大的力垂直于显示单元24作用,诸如当图像拾取设备100被不小心地掉落时,插入显示单元24的沟槽部分24b内的突起部分26a将减小沿垂直方向作用的力。这意味着过大的力将不会作用在支撑显示单元24的轴等上,这意味着可以防止对显示单元24的锁定机构的损伤。
弹簧被安装在显示单元24和把手20之间的连接部分40内,使得当显示单元24围绕连接部分40的轴x旋转时,所安装的弹簧的力作用在显示单元24上。这意味着当显示单元24从如图1所示的其中显示单元24被布置成在显示单元24的纵向和把手20的纵向形成90°的角度的状态移动到如图2所示的其中显示单元24被布置在把手20的下表面上的位置时,通过向显示单元24仅仅施加小的力,可以利用弹簧力自动地将显示单元24置于把手20的下表面上的收藏位置处。
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设备100的内部构造的框图。图10所示的图像拾取设备100包括镜头单元10,镜头单元10包括透镜系统和图像拾取单元101,透镜系统包括透镜10a,图像拾取单元101光电转换来自对象的已经由镜头单元10的透镜系统透射和聚焦的光,并且将光作为图像信号输出。图像拾取设备100没有示出的模拟/数字转换器单元(此后称为“A/D转换器单元”),并且接着连接到信号处理单元102,信号处理单元102对由A/D转换器单元输出的数字图像信号进行数字信号处理。在信号处理单元102中进行压缩具有特定亮度水平或更高亮度水平的图像信号的Knee校正、根据预先设定的γ曲线校正图像信号的水平的γ校正以及将图像信号的信号水平限制到预定范围中的白剪切和黑剪切。
由图像拾取单元101进行的图像拾取和由信号处理单元102进行的处理基于控制单元110的控制来进行。控制单元110是包括CPU(中央处理单元)等的中央控制设备,并且进行对图像拾取设备100的经由传输线1连接的部件的控制,此外还控制图像拾取单元101和信号处理单元102。由控制单元110对各种部件的控制基于经由连接到控制单元110的操作单元21进行的操作输入来进行。如前所述,操作单元21包括回放操作按钮21a和记录开关21b和21c。
经过信号处理单元102的数字信号处理的图像信号被传输到在各个部件之间传输数据的接口单元103。接口单元103被连接到用于框定和对焦正在拍摄的图像的取景器22、显示单元24以及压缩/扩展处理单元106,所述显示单元24显示图像拾取单元101正在拾取的图像或回放后面所述的已经被记录在外部记录介质上的图像,所述压缩/扩展处理单元106压缩或扩展图像信号。压缩/扩展处理单元106被连接到记录/回放控制单元108并且经由记录/回放控制单元108连接到外部记录介质107。
例如,取景器22和显示单元24具有液晶面板,并且除了已经被拍摄的图像之外,还显示通过缩减各个剪辑的图像生成的微型图像的列表以及显示作为图像的属性信息的元数据。
压缩/扩展处理单元106根据诸如MPEG(运动图像专家组)格式的标准,对由图像拾取单元101拾取的图像信号进行压缩。由压缩/扩展处理单元106压缩的数据经由记录/回放控制单元108传输到外部记录介质107,并且被记录在外部记录介质107上。压缩/扩展处理单元106还进行如下处理,即扩展记录在外部记录介质107上的压缩图像数据并将解压的图像数据传输到接口单元103。
记录/回放控制单元108进行如下过程,即将由压缩/扩展处理单元106根据预定格式压缩的图像数据写(记录)到外部记录介质107上,并且控制已经被记录在外部记录介质107上的图像数据的读出和回放。
这样,因为显示单元24被布置在把手20的下表面上,使得显示单元24的纵向与把手20的纵向排齐在相同方向上,所以如果显示单元24被布置在这样的位置上(诸如当显示单元24没有被使用时),这显示单元24将与把手20成为一个整体,并且将不会阻挡使用者的视野。
当这样做时,因为显示单元24的显示表面(即,显示面板24a被安装在其上的表面)将面对把手20,所以显示单元24的显示表面将不会被暴露,从而可以防止对显示单元24的损伤。
并且,因为显示单元24在显示单元24的纵向与把手20的纵向排齐在相同方向上的状态下布置在把手20的下表面上,所以减轻了对显示单元24的纵向的限制。因为在显示单元24从把手20的下表面水平旋转了90°的状态下显示单元24的纵向是显示单元24的宽度,所以对于显示单元24更容易实现水平上宽的宽高比(诸如16∶9)。
因为操作单元21被设置在把手20的上表面上与显示单元24的收藏位置分离的位置处,所以可以在任何时候操作操作单元21,而不用担心显示单元24布置的位置。
因为把手20的前端部分的下表面被用作显示单元24的布置位置,所以当显示单元24围绕垂直设置的轴垂直地旋转到了显示表面时,在使用者的眼睛和显示单元24的显示表面之间将获得合适的间距。这意味着使用者易于观看在显示单元24的显示面板24a上显示的图像。
在其中显示单元24被布置在把手20的下表面上的状态下,设置在把手20的侧表面上的音频处理单元壳体26的侧表面上的突起部分26a被插入到设置在显示单元24的侧表面中的沟槽部分24b中,因此即使当震动等被施加到图像拾取设备100时,也可以防止显示单元24垂直移动。
注意,虽然描述了其中具有用于垂直以及水平旋转显示单元24的轴的连接部分40被固定到把手20的示例(如图11所示的示例),但是在显示单元24的显示面板24a被旋转朝向取景器22的状态下,显示单元24的显示面板24b也可以沿图11中示为“B1”的光轴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利用这样的构造,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偏好,任选地调节使用者眼睛和显示单元24的显示表面之间的间距。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其中本发明应用于能够同时进行图像拾取和记录的图像拾取设备,但是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连接到用于记录拾取图像的记录设备的另一种结构的图像拾取设备或视频摄像机。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到,可以想到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换,这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它因素,只要这些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换,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和其等同物内即可。

Claims (8)

1.一种图像拾取设备,包括:
图像拾取单元壳体,其中容纳拾取图像的图像拾取单元;
把手,其以距离所述图像拾取单元壳体预定的间距布置在所述图像拾取单元壳体的上部上,并且与入射在所述图像拾取单元上的光的光轴大致平行地布置;以及
显示单元,其布置在所述把手的下表面上,并且在被从所述下表面拉出时可用于以可观看的方式显示由所述图像拾取单元拾取的图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拾取设备,其中
所述显示单元在所述显示单元的宽度方向与所述把手的纵向排齐的状态下布置在所述把手的前端部分的所述下表面上,并且所述显示单元通过将显示单元围绕设置在所述把手上的连接部分的第一轴旋转而被水平地拉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拾取设备,其中
在所述显示单元已经被从所述把手的所述下表面围绕所述连接部分的所述第一轴拉出的状态下,所述显示单元可围绕所述连接部分的第二轴旋转,以使所述显示单元倾斜,所述连接部分的所述第二轴与所述连接部分的所述第一轴垂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拾取设备,其中
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表面的高度尺寸与所述把手的宽度大致匹配,并且所述显示单元在所述显示单元的所述显示表面的所述高度与所述把手的所述宽度排齐的情况下被收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拾取设备,还包括:
操作单元,用于输入与由所述图像拾取单元获得的图像的记录和回放有关的命令,
其中,所述操作单元设置在所述把手的收藏所述显示单元的部分的上表面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拾取设备,其中
当所述显示单元被布置在所述把手的所述下表面上时,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表面面向所述把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拾取设备,其中
用于拾取周围声音并输出音频信号的麦克风被设置在所述把手的收藏所述显示单元的所述部分的前端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拾取设备,其中
所述显示单元设置有凹部,所述凹部在所述显示单元被布置在所述把手的所述下表面上的状态下可用于与所述把手上的突起物配合。
CNA200810088035XA 2007-03-27 2008-03-27 图像拾取设备 Pending CN10127738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82070A JP4293256B2 (ja) 2007-03-27 2007-03-27 撮像装置
JP2007-082070 2007-03-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77389A true CN101277389A (zh) 2008-10-01

Family

ID=39672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088035XA Pending CN101277389A (zh) 2007-03-27 2008-03-27 图像拾取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884881B2 (zh)
EP (1) EP1976270B1 (zh)
JP (1) JP4293256B2 (zh)
KR (1) KR20080087727A (zh)
CN (1) CN101277389A (zh)
TW (1) TW20090870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73111A (ja) * 2008-04-11 2009-11-19 Panasonic Corp 撮像装置
JP5398476B2 (ja) * 2009-10-29 2014-01-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5483999B2 (ja) * 2009-10-30 2014-05-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5455561B2 (ja) * 2009-11-04 2014-03-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5404327B2 (ja) * 2009-11-05 2014-01-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5388806B2 (ja) * 2009-11-10 2014-01-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5709501B2 (ja) * 2010-12-10 2015-04-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6004224B2 (ja) 2011-08-23 2016-10-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US9004784B2 (en) * 2013-03-14 2015-04-14 Rolf Kestermann Camera mount assembly, methods of production and uses thereof
EP2972580B1 (en) * 2013-03-15 2018-05-09 Launi, Enrique Holder for a mobile device to capture images
JP2014204255A (ja) * 2013-04-04 2014-10-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カメラ装置およびマウントアダプタ
USD850520S1 (en) 2016-04-15 2019-06-04 Arnold & Richter Cine Technik Gmbh & Co. Betriebs Kg Holder for electronic cameras
DE102016106997A1 (de) * 2016-04-15 2017-10-19 Arnold & Richter Cine Technik Gmbh & Co. Betriebs Kg Haltegriff für eine Bewegtbildkamera
JP1575508S (zh) * 2016-05-31 2017-05-08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96207B2 (ja) * 1994-06-22 2004-02-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ビデオカメラ
SE524024C2 (sv) * 2002-03-01 2004-06-15 Flir Systems Ab IR-kamera
JP4380475B2 (ja) 2003-10-02 2009-12-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4780913B2 (ja) * 2003-12-10 2011-09-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ビデオカメラ
JP2006072245A (ja) 2004-09-06 2006-03-16 Sony Corp 撮像装置
JP4677378B2 (ja) * 2006-07-21 2011-04-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293256B2 (ja) 2009-07-08
TW200908706A (en) 2009-02-16
JP2008244801A (ja) 2008-10-09
EP1976270A3 (en) 2010-07-07
EP1976270A2 (en) 2008-10-01
US20080239142A1 (en) 2008-10-02
EP1976270B1 (en) 2012-09-19
US7884881B2 (en) 2011-02-08
KR20080087727A (ko) 2008-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77389A (zh) 图像拾取设备
US6088053A (en) Digital record and replay binoculars
US7706681B2 (en) Imaging apparatus with display an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US20090207189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image object
GB2494940A (en) Head-mounted display with display orientation lock-on
WO2001052531A1 (en) Digital record and replay binoculars
JP2008263317A (ja) 撮像装置
JP5022522B2 (ja) ディスプレイ付き撮像装置
JP5094583B2 (ja) 撮像装置、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データ通信方法
JP2001309227A (ja) 映像の大きさ調節が可能な撮影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AU2005200510A1 (en) A portable image projection device
KR20080113117A (ko) 안경 형상의 통합 스테레오-비디오 멀티미디어 장치
JP4421369B2 (ja) 画像撮影装置
JP5022515B2 (ja) ディスプレイ付き撮像装置
JP2007219069A (ja) 映像表示装置
JP2009207191A (ja) 画像撮影装置
JP2009261024A (ja) ディスプレイ付き撮像装置
Uslan et al. The evolution of video magnification technology
CN111901574B (zh) 可变焦距电子观景望远镜液晶屏幕双模工作系统与方法
JP2003046817A (ja) 撮像装置
KR100689040B1 (ko) 입체 영상을 표시하는 영상기록장치 및 영상처리장치
JP3024424U (ja) コンピューター及び電話回線画像伝送画面拡大装置
CN102654637A (zh) 一种智能数码显微镜
JP2012065369A (ja) 画像撮影装置
TWM431331U (en) Binoculars capable of capturing high quality full HD imag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8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