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08706A - Image pickup apparatus - Google Patents

Image pickup apparatu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08706A
TW200908706A TW097109534A TW97109534A TW200908706A TW 200908706 A TW200908706 A TW 200908706A TW 097109534 A TW097109534 A TW 097109534A TW 97109534 A TW97109534 A TW 97109534A TW 200908706 A TW200908706 A TW 20090870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unit
handle
unit
image pickup
displa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095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atsuhiro Suzuki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9087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0870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onic viewfinders, e.g. rotatable or detachable
    • H04N23/531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onic viewfinders, e.g. rotatable or detachable being rotatable or detach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 Endoscopes (AREA)

Description

200908706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攝像設備’其可被合意地應用至例如設 有顯示單元的攝像機。 【先前技術】 近年來’越來越普遍讓諸如數位靜態相機及攝像機之 攝像設備設有用於顯示被拾取的影像之顯示單元。爲使其 易於看到此種影像,經常使用諸如3 . 5英吋面板之較大的 顯示面板。 當顯示單元係大時,顯示單元將在攝像設備的主體上 佔有大面積’且因此,有時使用顯示單元藉由鉸鏈或類似 物而連接至攝像設備的主體的側表面或類似表面之架構, 使得顯示單元可被摺疊至攝像設備上。在利用此架構的設 備中’顯示單元及攝像設備主體可以旋轉軸爲中心而旋轉 使得顯示單元的角度可被選擇性改變成讓使用者易於看到 之角度之設備亦變得越來越普遍。 然而,當顯示單元以此方式可關閉且可旋轉地附接至 攝像設備主體的側表面時,可能需要配置用於支撐攝像設 備主體之握持部以避免顯示單元的配置位置。握持部的配 置位置可被位在透鏡旁邊,例如,而此種例中,握持部的 配置位置將被放置在透鏡旁邊,且顯示位置的配置位置將 比握持部的配置位置更接近使用者。當以此方式配置握持 部及顯示單元時,如果使用者於顯示單元已朝向使用者旋 -4 - 200908706 轉的狀態而彎曲支稱攝像設備主體之手臂,顯示單元的顯 示表面及使用者的眼睛間之距離將變得太短。因此,使用 者看顯示單元可能有困難。 當具有向上舉到使用者的眼睛的高度之顯示單元而實 施攝像,使用者可能必須拉緊使用者的手來支撐攝像設備 主體,其使該設備在使用上令人疲倦。 再者,當角度被調整成顯示單元向上及攝像設備主體 保持低於使用者的胸部,雖然可能需要較小力來支撐攝像 設備主體,使用者在切換看顯示單元及看主體間時將需要 大大地移動他/她的視線。此導致增加使用者失誤記錄影 像之好機會的可能性。 日本未審查專利申請案公告第2〇〇5 -2 1 067 7號揭示顯 示單元不是更接近且旋轉地附接至攝像設備的側表面而是 設備的上部上之握部的設備。 【發明內容】 然而,於揭示於日本未審查專利申請案公告第soos-ai 06 77 號 之設備 ,顯 示單元 附接至 攝像設 備的握 部的上 表面,以使可操作及接近於垂直光軸之方向。此意指顯示 單元的寬度上有嚴格限制。近年來’已有HDTV (高解析 度電視)廣播之增加’此種廣播經常使用1 6 : 9縱橫比。 爲生產具有此縱橫比的顯示單元’其係需要增加顯示單元 的寬度,導致自握把的寬度向外突出之顯示單元的比例之 增力口。 200908706 且,至於揭示於日本未審查專利申請案公告第2〇〇5_ 2 1 0677號之設備,因爲操作單元係設在儲存的顯示單元 之表面上,於顯示單元已被儲存在攝像單元的主體上之狀 態,可能無法進行操作的單元的操作° 本發明的實施例試圖提供可被配置在使用時容易看的 位置且在不使用時可被儲存在不會阻擋使用者的視線或阻 礙操作之位置之顯示單元。 本發明的實施例可被應用至一種攝像設備,其包括: 攝像單元殼部,其中容納攝取影像之攝像單元;把手,其 係以距該攝像單元殼部的預定間隙而配置在該攝像單元殼 部的上部,且係與入射在該攝像單元上之光的光軸大致平 行配置:及顯示單元,其係放置在該把手的下表面上,且 在自該下表面拉出時可操作來以可看到方式來顯示該攝像 單元所攝取的影像。 因此,這是可能在不使用顯示單元時將顯示單元放置 在把手的下表面上,以及在使用顯示單元時自把手的下表 面拉出顯示單元。 依據本發明的實施例,這是可能在使用期間將顯示單 元配置在容易看位置,且在不使用顯示單元時將顯示單元 放置在不會阻擋使用者的視線或阻礙操作之位置。特別地 ’因爲顯不單元被放置在把手的下表面上,顯示單元在不 使用時可被合意地儲存在把手上。 【實施方式】 -6- 200908706 現將參照附圖說明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圖1係已應 用本實施例之攝像設備1 〇〇的實例架構的立體圖。攝像設 備1 0 0包括:透鏡單元1 〇 ’其包括複數變焦透鏡及類似 透鏡;透鏡罩1 1,其阻擋入射在透鏡單元1 0上之不需要 光;攝像單元殼部1 2,其容納用於將來自經由透鏡單元 1 0入射的主體之光轉換成影像信號之攝像單元;及電池 儲存殼部1 3,其容納供應電力至攝像設備1 0 0的各種組 件之電池。 透鏡罩1 1係附接至攝像設備1 〇0的前端部’在此處 ,光係入射在透鏡單元1〇上,且且攝像單元殼部12係連 接至透鏡單元1 〇的輸出端。電池儲存殼部1 3係配置於攝 像單元殼部1 2的後面。 把手2 0係在上述的各種組件上方與透鏡單元1 〇的光 軸平行設置。把手20係由設在攝像單元殻部1 2上方的前 腳部20a及設在電池儲存殻部1 3上方的後腳部20b所支 承。某些尺寸的間隙係設在攝像單元殼部1 2或透鏡單元 1 0與把手20之間,使得當使用者握住攝像設備1 00時, 容易以手握住把手2 0。前腳部2 0 a及後腳部2 0 b係附接 至包括攝像單元殼部1 2及電池儲存殼部1 3之殼主體,以 使對來自主體的光入射之方向而傾斜預定角。 用於使將被攝像的影像成框及聚焦之取景窗2 2係附 接在後腳部2 0 b的上端及把手2 0的後端部之位置。眼蓋 2 3係附接至取景窗2 2的前端。具有約1吋的螢幕尺寸之 小顯示單元係配置在取景窗2 2內側,且使用者可將他/她 200908706 的眼接近至眼蓋23來看此顯示。 微音器25係配置在把手20的前端部,且實施編碼過 程及類似過程在藉由微音器25所獲得的音頻信號之音頻 處理單元係容納在配置在把手2 0的側表面上之音頻處理 單元殼2 6內側。用於輸入關於攝像單元所獲得之影像信 號的記錄播放的操作信號之操作單元係配置在把手2 0的 上表面上之位置,把手20係自微音器25的配置位置朝向 把手2 0的內側些微退縮。 操作單元2 1包括用於關於播放的操作之播放操作按 鈕2 1 a、用於指定記錄的開始及停止之記錄按鈕2 1 b = 0及 類似按鈕。播放操作按鈕2 1 a包括用於反向的高速播放操 作之REV按鈕、用於正向的高速播放操作之FWD按鈕、 用於移動至上一剪貼之PRV按鈕、用於停止播放之STP 按鈕及用於移動至下一剪貼之NXT按鈕。 顯示攝像單元所獲得的影像信號作爲影像(或顯示當 播放所記錄影像信號時之影像)之顯示單元24係設置在 把手20的前端下方,亦即,在操作單元21配置的表面之 後表面上。顯示單元24係藉由容納具有約3 . 5英吋的對 角螢幕尺寸的液晶面板之顯示面板2 4 a來建構,例如,在 殻體內部。在此’另一型的顯示面板可被使用來取代液晶 顯示面板。 顯示單元24係於以下狀態附接至把手2〇的下表面, 顯示單元24可以設在顯示單元24及把手2〇間之連接部 40 (見圖1及9 )的垂直軸χ水平旋轉約90度如圖1中 -8- 200908706 的箭頭Η所示。圖2顯示顯示單元24於箭頭Η的方向已 被旋轉90度的角度且在顯示單元24的縱向(亦即,寬度 )與把手20的縱向對準的情況下已被儲存之實例。 圖2顯示顯示單元24以顯示面板24a朝上已被儲存 在把手2 0的下表面上之狀態。爲易於瞭解,於圖2,虛 線所示被儲存且隱藏在把手2 0下方之顯示單元24的部份 。如圖2所示,顯示單元24的較短尺寸(亦即,高度) 的長度L2大致等於把手20的較短尺寸(亦即,寬度)的 長度L1。因此,如圖2所示,於顯示單元24已被儲存在 把手20的下表面上之狀態,顯示單元24變成與把手20 整合。 如圖1所示,於顯示單元2 4的狀態已被配置在顯示 單元24的縱向(亦即,寬度)與把手20的縱向成90度 的角之位置,顯示單元24亦可以把手20及顯示單元24 間的連接部4 0的水平軸y爲中心而旋轉。圖3係顯示顯 示單元24已被垂直旋轉的狀態之示意圖。 圖3顯示顯示單元24以配置在把手20的下部及顯示 單元24間之連接部40的水平軸y爲中心自圖1的狀態已 被垂直旋轉約90度之狀態。因爲顯示單元24係以此方式 配置接近至把手2 0的前端,當顯示單元24係朝向攝像設 備1 0 0的後面而旋轉如圖3所示時’適當間隔係產生在顯 示單元2 4的配置位置及使用者的眼睛的位置之間’使用 者的眼睛被假設在眼蓋23的後面。此意指顯示在顯示單 元24上之影像讓使用者容易看到。 -9- 200908706 如圖3所示,於顯示單元24係配置在顯示單元24的 縱向與把手2 0的縱向成9 0度的角的位置之狀態,顯示單 元2 4可以軸y爲中心旋轉於圖3中的箭頭V 1的方向( 亦即,顯示單元2 4可被傾斜)。於圖3,顯示顯示單元 24的顯示表面易被置在與水平平面成約90度的角之位置 ,而這亦可能使顯示單元24固定在顯示表面傾斜60度、 4 5度或類似角度之位置。藉由使用此架構,這是可能讓 使用者選擇性地改變顯示單元2 4的角度成容易看到的角 度。 圖4顯示自取景窗2 2側看圖3所示的攝像設備1 〇 〇 之實例,亦即’自後面。當自圖4所示的後面看攝像設備 1 0 0時,顯示單元2 4係配置在取景窗2 2的左邊之位置, 及取景窗22的配置位置與顯示單元24的顯示面板24a係 位在垂直方向的大約相同高度。 且,如圖4所示’當自後面看時,握持部3 〇係配置 在攝像設備1 〇 〇的殼體的右邊。於拍攝期間,使用者將他 /她右手的手掌放在握持部3 0上以支承攝像設備丨00。因 此’這是可能避免相機搖動且穩定拍攝攝像。指定記錄的 開始或停止之記錄按鈕2 1 c係設在握持部3 〇上,以及在 使用者的手放在握持部3 0上時藉由壓下記錄按鈕2 1 c, 這是可能指定記錄的開始或停止。 圖5顯示圖3所示的顯示單元24於圖3中的箭頭V1 的方向已被旋轉180度。於圖5,顯示顯示單元24的顯 不面板2 4 a已被旋轉以面向把手2 〇的前端,亦即,光入 -10- 200908706 射的方向。圖6係攝像設備1 00於圖5所示的狀態的前視 圖,亦即,自光入射的方向所取之示意圖。 圖6顯示微音器25已被配置在把手20的前端部且超 出建構透鏡單元1 〇的透鏡之狀態,可看到最接近至入射 光配置之透鏡1 〇a。顯示單元24的連接部40係設在把手 20的下表面上。用於水平地旋轉顯示單元24之垂直軸X 及用於垂直地旋轉顯示單元24之水平軸y (圖1及1 9所 示的軸X、y )係配置在連接部4 〇內側。 以此方式,當顯示單元24的顯示面板24a朝向光入 射的方向而定位時,這是可能讓使用者同時拍攝影像且觀 看顯示在顯示面板24a上之影像,諸如,當使用者係於相 機的前面作現場報導之記者時。亦即,這是可能用於使用 者在檢查影像的成框及聚焦時來拍攝他本身/她本身的視 頻。 且,如圖7所示’這亦可能用於顯示單元24的顯示 面板24a向下固定。圖8係當自以下看時,圖7中之攝像 設備1 0 0的底視圖。於圖8 ’自以下顯示攝像設備1 0 0的 底表面。以此方式,因爲這是可能固定顯示單元24的顯 示面板2 4 a以相對於攝像設備1 0 〇直接向下,甚至當以配 置在使用者的視線上方之攝像設備1 〇 〇拍攝影像時,諸如 當使用者伸出他/她手臂在他/她頭上方時,這是可能顯示 經由透鏡單元1 〇所獲得之影像在顯示面板2 4 a上。因此 ’這是可能用於使用者於拍攝期間檢查視頻的成框及類似 操作’甚至當主體係設置在可能不會被使用者直接看到的 -11 - 200908706 位置時。 且,如圖9所示,槽部2 4 b係設在光入射的側上(亦 即,當顯示單元24已被安裝如圖3所示時作爲顯示單元 2 4的數側表面的一側表面上之凹面的頂表面)。再者, 如圖2所示,當顯示單元24放置在把手20的下表面上時 突部26a係在對應於槽部24b的位置而設在把手20上。 然而,如而後所述,實際上突部26a不是設在把手20其 本身上,而是在附接至把手2 〇的側上之音頻處理單元殼 26上。圖9顯示槽部24b及突部26a間之位置關係。圖9 係前視圖’亦即,自光入射的方向看到圖1所不的攝像設 備100之示意圖,且圖9中顯示單元24的位置對應於圖 1所示的位置。圖9亦顯示槽部2 4 b係設在顯示單元2 4 的側表面上。 於圖9,藉由短劃雙點線所示當顯示單元24放置在 把手20的下表面上時之顯示單元24的位置作爲顯示單元 儲存位置P。當顯示單元24係配置在顯示單元儲存位置p 時,音頻處理單元殼26將被定位鄰接顯示單元24的側表 面,且爲此理由,突部26a係設在音頻處理單元殼26的 側表面上。亦即’於顯示單元24已被儲存在顯示單元儲 存位置P之狀態中’設在音頻處理單元殼26的側表面上 之突部2 6 a係插入設於顯示單元2 4的側表面的槽部2 4 b 內側。因此,即使大力垂直作用在顯示單元24,諸如當 攝像設備1 00失誤掉落時’插在顯示單元24的槽部24b 內側之突部26a將減小作用於垂直方向之力。此意指過度 -12- 200908706
的力將不會作用在支承顯示單元2 4之軸或類似元件 其意指這是可能防止對顯示單元2 4的握持機構之損I 彈簧係安裝在顯示單元2 4及把手2 0間之連接Ϊ 內側,使得當顯示單元2 4係以連接部4 0的軸爲中心 轉時,所安裝彈簧的力作用在顯示單元24上。此意 顯示單元24自顯示單元24配置成使顯示單元24的 及把手20的縱向間成90度的角如圖丨所示之狀態而 至顯示單元24放置在把手20的下表面上如圖2所示 置時,藉由施加顯示單元2 4的僅一小力,這是可能 彈力將顯示單元24自動地放置在把手2〇的下表面上 存位置。 圖1 0係顯示依據本實施例之攝像設備i 00的內 構之方塊圖。圖1 〇所示的攝像設備1 〇 〇包括:透鏡 1 〇 ’其包括具有透鏡1 0 a之透鏡系統;及攝像單元ϊ 其光電地轉換來自已被傳輸且藉由透鏡單元1〇的透 統所聚焦的主體之光’且輸出該光作爲影像信號。攝 兀1 0 1包括類比/數位轉換單元(以下稱爲“ A / D轉換 ”未顯示’且係連接至信號處理單元丨〇 2作爲下 段’信號處理單元1 02實施數位信號處理在a/d轉 元所輸出之數位影像信號上。 以某一亮度位準或較高的壓縮影像信號之彎曲處 、依據預先設定的7曲線來校正影像信號的位準之γ 、及將影像信號的信號位準限制在預定範圍之白剪貼 及黑剪貼過程係實施於信號處理單元丨〇 2。 上, F ° ® 40 而旋 指當 縱向 移動 之位 使用 之儲 部架 口口 —» 早兀 01, 鏡系 像單 單兀 一階 換單 校正 校正 過程 -13- 200908706 藉由攝像單元1 0 1的攝像及藉由信號處理單元i 02的 處理係基於藉由控制單元1 1 0的控制來實施。控制單元 110係包括CPU (中央處理單元)或類似單元之中央控制 裝置’且實施經由轉移線1所連接之攝像設備1 0 0的組件 的控制’以及控制攝像單元1 0 1及信號處理單元1 02。基 於經由連接至控制單元1 1 0的操作單元2 1所作之操作輸 入而實施藉由控制單元1 1 0對各種組件之控制。如前所述 ’操作單元2 1包括播放操作按鈕2 1 a及記錄開關2 1 b與 2 1 c 〇 受到藉由信號處理單元1 02的數位信號處理之影像信 號被轉移至在各種組件間轉移資料之介面單元1 〇3。介面 單元1 03係連接至用於使被拍攝的影像成框及聚焦之取景 窗22、顯示攝像單元1 0 1所攝取的影像或已被記錄在外 部記錄媒體(後述)上所播放影像之顯示單元24、及壓 縮或擴充影像信號之壓縮/擴充處理單元1 06。壓縮/擴充 處理單元1 06係連接至記錄/播放控制單元1 08且經由記 錄/播放控制單元1 08連接至外部記錄媒體1 07。 取景窗22及顯示單元24具有液晶面板,例如,且除 了已被拍攝的影像外,亦顯示藉由縮小各剪貼的影像所產 生之極小影像的目錄,以及顯示其爲影像的屬性資訊之元 資料。 壓縮/擴充處理單元106依據諸如mpeg (移動圖像 專案組)形式的標準而實施藉由攝像單元1 0 1所攝取之影 像信號的壓縮。藉由壓縮/擴充處理單元1 06所壓縮之資 -14 - 200908706 料係經由記錄/播放控制單元1 0 8轉移至外部記錄媒體1 〇 7 ’且係錄在外部gfi錄媒體107上。壓縮/擴充處理單元 1 〇 6亦實施擴充記錄在外部記錄媒體1 〇 7上所壓縮影像資 料且將所解壓縮影像資料轉移至介面單元1 03之處理。 記錄/播放控制單元1 0 8將藉由壓縮/擴充處理單元 1 06實施依據預定形式所壓縮之影像資料寫入(記錄)至 外部記錄媒體1 0 7之過程、及讀取及播放已被記錄在外部 記錄媒體1 〇 7上的影像資料之控制。 以此方式,因爲顯示單元24係配置在把手20的下表 面上使得顯示單元24的縱向對準於如把手20的縱向之相 同方向,如果顯示單元24係配置在諸如在顯示單元24未 被使用時之位置,顯示單元24將變成與把手20整合且將 不會阻擋使用者的視線。 當如此作時,因爲顯示單元24的顯示表面(亦即, 安裝顯示面板24a之表面)將面對把手20,顯示單元24 的顯示表面將不會外露使得對顯示單元24的損害可被防 止。 且,因爲顯示單元24係於顯示單元24的縱向對準於 如把手20的縱向的相同方向之狀態而配置在把手20的下 表面上,顯示單元24的縱向之限制被緩和。因爲顯示單 元24的縱向於顯示單元24自把手20的下表面已被水平 旋轉9 0度之狀態係顯示單元2 4的寬度,更容易實現水平 上寬的縱橫比,諸如1 6 : 9,用於顯示單元24。 因爲操作單元2 1係在與顯示單元24的儲存位置之分 -15- 200908706 開位置而設在把手20的上表面上,無關配置顯示單元24 之處,這是可能在任何時間操作操作單元2 1。 因爲把手20的前端部的下表面係使用作爲顯示單元 24的配置位置,當顯示單元24以垂直於顯示表面設置的 軸爲中心已被垂直地旋轉時,適當間隔將被達到在使用者 眼睛及顯示單元24的顯示表面之間。此意指這是容易讓 使用者看顯示在顯示單元24的顯示面板24a上之影像。 於顯示單元24放置在把手20的下表面上之狀態,設 在把手2 0的側表面上的音頻處理單元殻2 6的側表面上之 突部2 6 a係插入設於顯示單元2 4的側表面之槽部2 4 b, 且因此,甚至當衝擊或類似狀況被施加於攝像設備1 〇〇時 這是可能防止顯示單元24垂直地移動。 注意到,雖然具有用於垂直且水平旋轉顯示單元24 的軸之連接部40固定至把手20之實例已被說明,如同圖 1 1所示的實例,這是可能於顯示單元24的顯示面板24a 朝向取景窗22已被旋轉之狀態讓顯示單元24的顯示面板 24a沿著如圖1 1的“B1”所示之光軸可移動於前後方向。 以此架構’這是可能依據使用者的喜好選擇性地調整使用 者眼睛及顯示單元24的顯示表面間之間隔。 雖然本發明被應用於能夠攝像及同步記錄之攝像設備 的實例已被說明於上述實施例,這亦可能將本發明應用至 另一架構的攝像設備或攝影機,其連接至用於記錄所攝取 影像之記錄裝置。 對熟習此項技藝者而言應瞭解到,在申請專利或其等 -16- 200908706 效物的範圍內’各種修改、組合、次組合及更改可能依照 設I十必要條件及其它因素而發生。 【圖式簡單說明】 Η】係依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之攝像設備的實例架構的 立體圖; 圖2係依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之攝像設備於儲存的顯示 單元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3係依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之攝像設備於顯示單元已 朝向攝像設備的後面旋轉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4係依據本發明的實施例於顯示單元已朝向攝像設 備的後面旋轉之狀態的後視圖; 圖5係依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之攝像設備於顯示單元已 朝向攝像設備的前面旋轉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6係依據本發明的實施例於顯示單元已朝向攝像設 備的後面旋轉之狀態的前視圖; 圖7係依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之攝像設備於顯示單元已 向下旋轉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8係依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之攝像設備於顯示單元已 向下旋轉之狀態的底視圖; 圖9係依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之攝像設備的前視圖’其 顯示突部及槽部的配置位置的一個實例; 圖1 0係顯示依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之攝像設備的實例 內部架構之方塊圖;及 -17- 200908706 圖1 1係顯示依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之顯示單元的 配置位置的實例之立體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Η :箭頭 L1 :長度 y :水平軸 X :垂直軸 V 1 :箭頭 P :顯示單元儲存位置 CPU :中央處理單元 MPEG :移動圖像專案組 HDTV :高解析度電視 1 :轉移線 1 〇 :透鏡單元 1 0 a :透鏡 1 1 :透鏡罩 1 2 :攝像單元殼部 1 3 :電池儲存殼部 2 0 :把手 2 0 a :前腳部 20b :後腳部 2 1 :操作單元 2 1 a :播放操作按鈕 -18 - 200908706 2 1 b :記錄按鈕 2 1 c :記錄按鈕 2 2 :取景窗 2 3 :眼蓋 24 :顯示單元 24a :顯示面板 2 4 b :槽部 25 :微音器 2 6 :音頻處理單元殼 2 6 a :突部 3 0 :握持部 4 0 :連接部 1〇〇 :攝像設備 1 〇 1 :攝像單元 102 :信號處理單元 103 :介面單元 106 :壓縮/擴充處理單元 1 〇 7 :外部記錄媒體 108 :記錄/播放控制單元 1 1 〇 :控制單元 -19 -

Claims (1)

  1. 200908706 十、申請專利範圍 1-一種攝像設備,包含: 攝像單元殼部,其中容納攝取影像之攝像單元; 把手’其係以距該攝像單元殻部的預定間隙而配置在 該攝像單元殻部的上部,且係與入射在該攝像單元上之光 的光軸大致平行配置;及 顯示單元,其係放置在該把手的下表面上,且可在自 該下表面拉出時操作,以可看得見方式來顯示該攝像單元 所攝取的影像。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攝像設備,其中 於該顯示單元的寬度方向係與該把手的縱向對準之狀 態,該顯示單元係配置在該把手的前端部的該下表面上, 以及該顯示單元係藉由以設在該把手上之連接部的第一軸 爲中心旋轉該顯示單元而水平地拉出。.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攝像設備,其中 於該顯示單元以該連接部的該第一軸爲中心已自該把 手的該下表面拉出之狀態’該顯示單元係以該連接部的第 二軸爲中心旋轉以使該顯示單元傾斜,該第二軸係垂直於 該連接部的該第一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攝像設備,其中 該顯示單元的顯示表面的高度尺寸大致匹配該把手的 寬度,以及該顯示單元係藉由該顯示單元的該顯示表面的 高度與該把手的該寬度對準而儲存。 5 .如申請專利範圍弟1項之攝像設備’另包含: -20- 200908706 操作單元,用於輸入關於該攝像單元所獲得影像的記 錄及播放之指令,其中 該操作單元係設在儲存該顯示單元之該把手的一部份 的上表面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攝像設備,其中 當顯示單元係配置在該把手的該下表面上時,該顯不 單元的該顯示表面正對該把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攝像設備,其中 方令攝取周圍聲音及輸出音頻信號之微音器係設在儲 存該顯示單元之該把手的部份的前端。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攝像設備,其中 該顯示單元設有凹部,該凹部可於該顯示單元放置在 該把手的該下表面上之狀態操作來接合該把手上之突部。 -21 -
TW097109534A 2007-03-27 2008-03-18 Image pickup apparatus TW200908706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82070A JP4293256B2 (ja) 2007-03-27 2007-03-27 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08706A true TW200908706A (en) 2009-02-16

Family

ID=39672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09534A TW200908706A (en) 2007-03-27 2008-03-18 Image pickup apparatus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884881B2 (zh)
EP (1) EP1976270B1 (zh)
JP (1) JP4293256B2 (zh)
KR (1) KR20080087727A (zh)
CN (1) CN101277389A (zh)
TW (1) TW20090870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73111A (ja) * 2008-04-11 2009-11-19 Panasonic Corp 撮像装置
JP5398476B2 (ja) * 2009-10-29 2014-01-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5483999B2 (ja) * 2009-10-30 2014-05-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5455561B2 (ja) * 2009-11-04 2014-03-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5404327B2 (ja) * 2009-11-05 2014-01-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5388806B2 (ja) * 2009-11-10 2014-01-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5709501B2 (ja) * 2010-12-10 2015-04-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6004224B2 (ja) * 2011-08-23 2016-10-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US9004784B2 (en) * 2013-03-14 2015-04-14 Rolf Kestermann Camera mount assembly, methods of production and uses thereof
CA2906957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Enrique LAUNI Holder for a mobile device to capture images
JP2014204255A (ja) * 2013-04-04 2014-10-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カメラ装置およびマウントアダプタ
DE102016106997A1 (de) 2016-04-15 2017-10-19 Arnold & Richter Cine Technik Gmbh & Co. Betriebs Kg Haltegriff für eine Bewegtbildkamera
USD849125S1 (en) 2016-04-15 2019-05-21 Arnold & Richter Cine Technik Gmbh & Co. Betriebs Kg Display for camera holder
JP1575508S (zh) * 2016-05-31 2017-05-08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96207B2 (ja) * 1994-06-22 2004-02-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ビデオカメラ
SE524024C2 (sv) * 2002-03-01 2004-06-15 Flir Systems Ab IR-kamera
JP4380475B2 (ja) * 2003-10-02 2009-12-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4780913B2 (ja) * 2003-12-10 2011-09-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ビデオカメラ
JP2006072245A (ja) 2004-09-06 2006-03-16 Sony Corp 撮像装置
JP4677378B2 (ja) * 2006-07-21 2011-04-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76270A3 (en) 2010-07-07
EP1976270A2 (en) 2008-10-01
US20080239142A1 (en) 2008-10-02
CN101277389A (zh) 2008-10-01
US7884881B2 (en) 2011-02-08
KR20080087727A (ko) 2008-10-01
JP4293256B2 (ja) 2009-07-08
JP2008244801A (ja) 2008-10-09
EP1976270B1 (en) 2012-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908706A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US10248006B2 (en) Imaging apparatus with display an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JP4607818B2 (ja) カメラ
JP2009086175A (ja) レンズ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2004254185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5022522B2 (ja) ディスプレイ付き撮像装置
JP5022515B2 (ja) ディスプレイ付き撮像装置
JP4239997B2 (ja) 撮像装置、動画撮影中の静止画撮影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1239021A (ja) 動画像生成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動画像生成プログラム
JP2009261024A (ja) ディスプレイ付き撮像装置
KR100826242B1 (ko) 폴더형 화상 촬영장치
US7982780B2 (en)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having multiple control button sets and displays and method of displaying image
JP4547338B2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US20050200741A1 (en) Image photography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06345419A (ja) 撮影装置
JP2004201101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3347048B2 (ja) モニタ付きカメラ一体型記録装置
JP2017085338A (ja)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とプログラム
US7871206B2 (en) Imaging apparatus
JP2006058472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2004200921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7060436A (ja) 映像記録再生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7180835A (ja) 携帯型撮像装置
JP2000010173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7324832A (ja) 撮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