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73250A - 组合测量装置以及具备它的制袋包装系统、组合测量系统 - Google Patents

组合测量装置以及具备它的制袋包装系统、组合测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73250A
CN101273250A CNA2006800356096A CN200680035609A CN101273250A CN 101273250 A CN101273250 A CN 101273250A CN A2006800356096 A CNA2006800356096 A CN A2006800356096A CN 200680035609 A CN200680035609 A CN 200680035609A CN 101273250 A CN101273250 A CN 1012732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measured object
metering device
combination metering
combi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3560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73250B (zh
Inventor
中岛雅喜
村田修二
德田史贵
清水健
木村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shid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中岛雅喜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中岛雅喜 filed Critical 中岛雅喜
Publication of CN1012732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32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732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325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19/00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 G01G19/387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for combinatorial weighing, i.e. selecting a combination of articles whose total weight or number is closest to a desired value
    • G01G19/393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for combinatorial weighing, i.e. selecting a combination of articles whose total weight or number is closest to a desired value using two or more weighing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00Packaging fluent solid material, e.g. powders, granular or loose fibrous material, loose masses of small articles, in individual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e.g. bags, sacks, boxes, cartons, cans, or jars
    • B65B1/30Devices or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or determining the quantity or quality or the material fed or filled
    • B65B1/32Devices or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or determining the quantity or quality or the material fed or filled by weigh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9/00Enclosing successive articles, or quantities of material, e.g. liquids or semiliquids, in flat, folded, or tubular webs of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Subdividing filled flexible tubes to form packages
    • B65B9/10Enclosing successive articles, or quantities of material, in preformed tubular webs, or in webs formed into tubes around filling nozzles, e.g. extruded tubular webs
    • B65B9/20Enclosing successive articles, or quantities of material, in preformed tubular webs, or in webs formed into tubes around filling nozzles, e.g. extruded tubular webs the webs being formed into tubes in situ around the filling nozz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 Supply Of Fluid Materials To The Packaging Location (AREA)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 Weight Measurement For Supplying Or Discharging Of Specified Amounts Of Material (AREA)

Abstract

为了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实施从组合测量到排出这些处理的组合测量装置以及具备它的制袋包装系统,在组合测量装置(10)中,控制部(50)以倾斜贮存着根据组合测量结果而被选择的已测量完毕的被测量物的容器(C)的姿势,将容器(C)内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被测量物从容器(C)排出到配置在其附近的容器(C)的方式对容器调换机构(20)进行控制。

Description

组合测量装置以及具备它的制袋包装系统、组合测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被贮存在多个容器中的被测量物的测量结果来进行组合测量的组合测量装置以及具备它的制袋包装系统、组合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至今一直所使用的组合测量装置为,一边搬送多个容器一边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结果来选择参加组合测量的容器,然后从该容器中排出被测量物的组合测量装置。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组合测量装置,其是通过测定被装入沿着在垂直平面内形成的循环路径移动的多个容器中的被测量物的重量,并且在组合测量中从非选择的容器中移载物品,然后使其再次参加组合测量,从而能够提高组合成功率的组合测量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70031号公报(2003年9月25日公开)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组合测量装置中,具有如下所示的问题。
即,在上述公报中所公开的组合测量装置中,由于不是在特定的容器中集中物品,而是仅向被设置在循环路径的内侧的中央贮存用容器中转移物品,因此,具有能够使成为未被选择的容器再次参加组合测量的时间缩短这样的优点,但是,由于排出时容器的反转次数仍为多次,所以很难断言能够有效地进行从组合测量至排出的处理。
另外,对于能够参加组合测量的重量范围以外的被测量物,即使将被测量物转移到别的容器中,也无法使该被测量物参加组合测量,因此,无法减少不能参加组合测量的被测量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实施从组合测量到排出处理的组合测量装置以及具备它的制袋包装系统、组合测量系统。
第一方面的组合测量装置具备搬送部、旋转机构、控制部。搬送部在同一平面内搬送投入有被测量物的多个容器。旋转机构使容器的姿势在上下方向旋转,然后向接近的规定容器供给投入在容器内的被测量物。控制部根据被测量物的测量结果选择在旋转机构中需旋转的容器,并对旋转机构中的容器的旋转进行控制。
在此,一边搬送多个容器,一边根据投入在容器内的被测量物的测量结果,控制部以被测量物集中在规定的容器中的方式对旋转机构进行控制。
在此,在搬送部中被搬送并且利用旋转机构旋转的多个容器可使用在上部具有开口的杯子形状的容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容器的姿势在上下方向旋转,则被贮存在容器内的被测量物被排出到容器外。
由此,例如旋转机构使根据控制部的测量结果选择的需旋转的容器,在与其相邻并且被搬送的容器上旋转,于是,就能在搬送过程中使被测量物集中在规定的容器中。因此,即使在存在贮存着能够参加组合测量的规定重量范围以外的被测量物而不能参加组合测量的容器C的情况下,通过向其它的容器转移一部分或者全部被测量物,也能够调整贮存的被测量物的量。其结果,能够减少不能参加组合测量的容器C的数量,使几乎所有的容器C都经常处于能够参加组合测量的状态,从而能够提高组合测量的效率。
另外,通过反复进行上述旋转控制,就能使参加组合测量的规定重量范围内的被测量物集中在特定的容器中。结果,通过从特定的容器中向被配置在下游侧的包装机等中排出被测量物,完成已参加组合测量的被测量物的排出,这样就能提高处理效率。
此外,关于被测量物的测量结果,可以从搭载在组合测量装置上的测量部的测量结果而取得,也可以从另外独立设置的测量装置中接收并取得测量结果。
第二方面的组合测量装置是第一方面的组合测量装置,控制部对旋转机构进行控制,以使被测量物集中在多个容器中的一个特定容器中。
在此,使被测量物从在组合测量装置中被选择的多个容器中集中在一个特定的容器中。
由此,因为在使参加组合测量的被测量物集中在一个容器中后,仅通过使该容器旋转就能排出被测量物,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实施从组合测量到排出的处理。
第三方面的组合测量装置是第一或者第二发明的组合测量装置,还具备调换在搬送部被搬送的多个容器的顺序的顺序调换机构。
在此,在利用旋转机构使被测量物集中在特定的容器中时,也同时进行容器顺序的调换。
由此,即使在组合测量中所选择的容器与使被测量物集中的特定容器分离的情况下,无需旋转容器并移动被测量物,也能够使该容器移动至特定的容器的旁边。结果,因为能够更加有效地使被测量物集中在特定的容器中,所以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处理的效率化。
第四方面的组合测量装置是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意一个的组合测量装置,搬送部形成有使多个容器循环的循环路径。
在此,使被搬送的多个容器在组合测量装置内循环。
由此,由于能够一边使规定数量的容器循环移动,一边进行被测量物的供给、测量、贮存、排出的处理,所以能够实现处理的高速化。而且,通过使容器循环,能够减少在组合测量装置内所使用的容器的数量。
第五方面的组合测量装置是第四方面的组合测量装置,形成有多个由搬送部形成的循环路径。
在此,设置有多个在组合测量装置内形成的循环路径。
由此,通过在多个循环路径中,使被测量物分别集中在特定的容器中,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从组合测量至排出的处理。
第六方面的组合测量装置是第五方面的组合测量装置,多个循环路径以不同的搬送速度搬送多个容器。
在此,在形成于组合测量装置内的多个容器的循环路径中,在各个路径中的搬送速度设置速度差。
由此,通过相邻配置以不同搬送速度搬送容器的的循环路径,与利用顺序调换机构调换容器相比,能够有效地使被测量物集中在特定的容器中。
第七方面的组合测量装置是第五或者第六方面的组合测量装置,多个循环路径沿着上下方向排列配置。
在此,在组合测量装置内形成的多个循环路径沿着上下方向排列配置。
由此,在沿着多个循环路径而被搬送的容器之中,通过在位于使被测量物集中的特定容器的上部的时刻使容器旋转,能够有效地进行向特定的容器中的被测量物的集中。另外,对于沿着上下方向排列配置的多个循环路径,通过以不同的搬送速度或者在相互相反的方向进行容器的搬送,能够更加有效地向特定的容器中集中被测量物。
第八方面的组合测量装置具备搬送部、分配机构和控制部。搬送部对投入有被测量物的多个容器进行搬送。分配机构根据被测量物的测量结果来倾斜规定的容器的姿势,然后向其它的容器分配一部分或者全部被测量物。控制部根据被测量物的测量结果来选定倾斜姿势的容器。
在此,在一边搬送多个容器一边根据贮存在其中的被测量物的测量结果来进行组合测量的组合测量装置中,以根据上述测量结果选择的容器的姿势倾斜规定量,然后向相邻的其它容器分配容器内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被测量物的方式对分配机构进行控制。
具体而言,对于贮存超过规定的重量范围的大量被测量物的容器,以在相邻的容器之中,向所贮存的被测量物的量较少的容器分配被测量物的方式进行控制。或者是,对于贮存不到规定的重量范围的少量被测量物的容器,以在相邻的容器之中,向所贮存的被测量物比较少的容器转移其全部被测量物的方式进行控制。
由此,例如,即使在被贮存在各个容器中的被测量物的测量结果超过或者低于能够参加组合测量的规定的重量范围的情况下,通过向其它的容器转移该重量范围以外的被测量物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也能够使所有的容器都处于能够参加组合测量的状态。结果,通过减少在组合测量中不能参加的被测量物的数量,经常确保多个能够参加组合测量的被测量物的数量,从而能够有效地实施组合测量。
此外,关于被测量物的测量结果,不仅可以作为搭载在组合测量装置上的测量部中的测量结果而取得,也可以从另外独立设置的测量装置中接收并取得测量结果。
第九方面的组合测量装置是第八方面的组合测量装置,控制部控制分配机构,使得指定装有被测量物的测量结果为规定范围以外的被测量物的容器为特定容器,从该容器中分配被测量物。
在此,被测量物的投入量过多或者过少,指定不能参加组合测量的容器为特定容器,从该容器向其它的容器分配一部分或者全部被测量物。或者是,在装入过多被测量物的容器的数量多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其作为从特定容器排出被测量物后的容器,从其它容器向该容器中分配装入过多的被测量物。
由此,能够减少不能参加组合测量的被测量物的数量,并且能够有效地实施组合测量。
第十方面的组合测量装置是第八或者第九方面的组合测量装置,还具备使容器在大致垂直的平面内移动并调换容器的顺序的顺序调换机构。
在此,在具备向相邻的其它的容器转移一部分或者全部被测量物的分配机构的组合测量装置中,还具备调换容器的配置顺序的顺序调换机构。
由此,例如,在将规定的重量范围以外的被测量物向相邻的被搬送的其它容器转移时,能够使投入一部分或者全部被测量物的目的地的容器有效地移动至与投入源的容器相邻的位置。
第十一方面的组合测量装置是第十方面的组合测量装置,顺序调换机构使容器在大致垂直的平面内移动。
在此,沿着大致垂直的平面进行容器的顺序调换。
由此,通过与调换容器顺序的处理同步来倾斜容器的姿势,能够在调换容器顺序的同时进行被测量物的转移。结果,由于能够有效地从贮存规定的重量范围以外的被测量物的容器向相邻的其他容器转移一部分或者全部被测量物,所以能够更有效地进行用于增加能够参加组合测量的被测量物数量的处理。
第十二方面的组合测量装置是第八至第十一方面中任意一个的组合测量装置,搬送部使多个容器沿着循环路径移动。
在此,使存储着用来参加组合测量的被测量物的多个容器沿着循环路径移动。
由此,即使在被贮存在容器内的被测量物的重量为规定的范围以外的情况下,通过在循环过程中从该容器向其它的容器转移被测量物的一部分等,也能够不减少参加组合测量的被测量物的数量,就实施有效的组合测量。
第十三方面的组合测量装置是第八至第十二方面中任意一个的组合测量装置,控制部控制分配机构,使得考虑装入被分配被测量物的容器内的被测量物的测量结果,对被测量物的分配时的容器的倾斜进行调整。
在此,根据被测量物的测量结果,调整作为分配对象而被控制部所选择的被测量物的分配(转移)的程度。
由此,能够转移被测量物的一部分,从而使分别被贮存在分配源容器与分配目标地容器中的被测量物都在能够参加组合测量的规定重量范围之内。
第十四方面的组合测量装置是第八至第十三方面中任意一个的组合测量装置,分配机构使被分配给其它容器的被测量物在大致垂直的平面内移动并进行分配。
在此,在从某个容器向其它的容器分配被测量物时,使被保留在容器内的被测量物在大致垂直的平面内移动。
由此,例如,通过利用分配机构使容器上下反转,这样就能利用自由落下或者强制落下,将从容器中被排出的被测量物投入相邻的其它的容器中。
第十五方面的制袋包装系统,其具备:第一至第十四方面中的任意一个的组合测量装置;被配置在由搬送部所形成的容器的循环路径的下方,使从容器中排出的被测量物集中的集中槽;和对排出到集中槽中的被测量物进行包装的包装部。
在此,在利用旋转机构将被测量物集中在特定的容器中后,向集中槽排出被测量物,并在包装部对其进行包装。
由此,就可以得到一种能够有效实施从组合测量至排出、包装的处理的制袋包装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搭载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搬送装置的组合测量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平面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组合测量装置所包括的测量器和容器调换机构的位置关系的平面图。
图3是表示被支撑在图2的测量器中的容器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在图1的组合测量装置所包括的并且进行容器的顺序的调换、被测量物的分配、排出等的容器调换机构中支撑容器的状态的正面图。
图5(a)以及(b)是表示利用图3的容器调换机构来移动每个容器的支撑机构的结构的侧视图和正面图。
图6是表示在图1的组合测量装置中进行容器的顺序的调换、被测量物的分配、排出等的容器调换机构的结构的正面图。
图7是表示图1的组合测量装置所具备的控制块的方块图。
图8(a)~(e)是表示利用图4以及图6所示的容器调换机构来调换容器的顺序时的动作流程的正面图。
图9(a)~(e)是表示利用图4以及图6所示的容器调换机构来调换容器的顺序时的动作流程的正面图。
图10(a)~(d)是表示利用图4以及图6所示的容器调换机构向相邻的容器分配被测量物时的动作流程的正面图。
图11(a)~(e)是表示利用图4以及图6所示的容器调换机构来从容器中排出被测量物时的动作流程的正面图。
图12是用于使图4以及图6所示的容器调换机构中的容器的姿势上下反转的装置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搭载有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组合测量装置的制袋包装系统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搭载有多个本发明的另外的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组合测量装置的组合测量系统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5是从图14所示的A方向看的组合测量系统的正面图。
图16是从图14所示的B方向看的组合测量系统的侧视图。
图17是图14所示的组合测量系统的平面图。
图18(a)是表示搭载有本发明的另外的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组合测量系统制袋包装系统的平面图,(b)是其正面图。
符号说明
10   组合测量装置
10a~10d 组合测量装置
11   旋转部(搬送部)
12   供给部
13   测量部
20   容器调换机构(顺序调换机构、旋转机构、分配机构)
20a  旋转驱动部
20b  旋转驱动部
20c  旋转驱动部
21   钩部件
21a  圆弧部
21ab 磁铁
22   旋转轴
23   旋转驱动部
24   支撑机构(支撑部件)
24a  容器支撑部
24b  开口部
24c  被支撑部
24ca 磁铁
24d  容器旋转齿轮
25   测量器
25a  测力传感器
26   存储部
30   传递机构
30a  齿轮
30c  齿轮
31a  齿轮
31b  齿轮
32a 齿轮
32b 齿轮
33a 反转齿轮
33b 反转齿轮
50  控制部(控制部、组合运算部)
100 制袋包装系统
101 集中槽
102 制袋包装机
200 组合测量系统
201 基底部
202 支柱
203 供给部
204 投入槽
210 组合测量系统
210a~210d 组合测量装置
211 排出槽
220 制袋包装机
300 制袋包装系统
C   容器
C1  凸缘部分
F   薄膜
Z   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利用图1~图12对搭载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搬送装置的组合测量装置进行如下说明。
(组合测量装置10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组合测量装置10是一边使固定配置在旋转部(搬送部)11上的多个测量器25和载置于多个测量器25上的容器C旋转移动,一边在各个测量器25中进行测量的组合测量装置。并且,在组合测量装置10中,根据各个测量器25中的测量结果,控制部(控制部、组合运算部)50(参照图7)进行组合测量的运算并选择所希望的容器C,然后从容器C中排出被测量物,从而进行组合测量。另外,组合测量装置10具备旋转部11、供给部12、测量部13、容器调换机构(顺序调换机构、旋转机构、分配机构)20和控制部50(参照图7)。
旋转部11是圆形的板状部件,其通过利用旋转驱动部23(参照图7)以圆形的板状部件的中心为旋转轴,在大致水平面内使测量部13和容器调换机构20等旋转移动,从而在大致水平面内形成容器C的循环路径。
供给部12在后述的供给·测量区域Z1中,向旋转中的容器C投入被测量物。此外,作为供给部12例如可以使用传送带或振动送料器等供给装置。
测量部13具有多个测量器25,每个测量器25被配置在后述的多个容器调换机构20之间的空间内,在后述的供给·测量区域Z1中,测定利用供给部12投入到容器C中的被测量物的重量。此外,测量部25是测定被载置在容器C的支撑部分上的容器C的重量的测力传感器25a(参照图2以及图3)。
如图1等所示,容器调换机构20被配置在各个测量器25(容器C)之间的空间内,并且在后述的贮存·调换区域Z2中使钩部件21(参照图4等)在大致垂直的面内旋转,从而使相互邻接的两个容器C的顺序沿着大致垂直的平面移动后调换。另外,容器调换机构20在后述的排出区域Z3中,使通过组合测量运算而被选择的容器C上下反转,从而排出被测量物。此时,利用容器调换机构20将在组合测量中被选择的被测量物集中到排出被测量物的容器C内。因此,在被选择的该容器C的群移动到排出区域Z3的情况下,只要使该多个容器C旋转并连续排出被测量物,就能够向下游侧排出根据组合测量而被选择的被测量物。此外,对于该容器调换机构20的详细结构以及容器顺序的调换、向一个容器C的被测量物的集中、被测量物的排出,将在后面详细地进行阐述。
如图7所示,控制部50,与供给部12、测量部13、容器调换机构20、旋转驱动部23以及存储部26连接,根据存储在存储部26中的各种程序来控制各部的动作。在此,在组合测量中被选择的容器C在旋转部11中的相对位置被存储在存储部26中。因此,在控制部50中,以一边确认被存储在存储部26中的所希望的容器C的位置一边使被选择的容器C变成一个群的方式对所希望的容器调换机构20的动作进行控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组合测量装置10中,一边利用旋转部11使多个容器C旋转,一边进行向容器C供给被测量物、被测量物的测量、容器C的顺序调换以及从容器C中排出被测量物的各个工艺。更为详细地来讲,在组合测量装置10中,如图1所示,形成供给·测量区域Z1、贮存·调换区域Z2以及排出区域Z3三个区域。即,在未供给被测量物的空的状态下移动至供给·测量区域Z1的容器C,在供给·测量区域Z1中,规定量的被测量物从供给部12被投入容器C中,并利用各个测量器25进行测量。此时,在测量器25中,由于事先测量空的状态下的容器C的重量,因此,通过从投入被测量物后的重量值中减去空的容器的重量值,就能计算出被投入到容器C中的被测量物的重量。在控制部50(参照图7)中,利用以上述方法计算出来的被测量物的测量值进行组合测量的运算。接着,移动至贮存·调换区域Z2的容器C,根据控制部50中的多个被测量物的重量值的组合测量的运算结果,利用容器调换机构20调换其配置顺序,以使得被选择的多个容器C变成连续的排列。在贮存·调换区域Z2中,完成利用容器调换机构20调换的容器C移动到排出区域Z3,利用容器调换机构20使其旋转,然后按照该配置顺序排出被测量物。
如上所述,从容器C中排出的被测量物,被供给到配置在下游侧的图中未示的制袋包装机等,并以成为规定重量范围内的方式被包装。
(容器调换机构20的结构)
容器调换机构20兼具作为调换被配置在相互邻接的位置的两个容器C位置的顺序调换机构(参照图8以及图9)、向相邻的容器C分配一部分或者全部被测量物的分配机构(参照图10)、排出容器C内的被测量物的排出机构(参照图11)的功能。另外,如图1等所示,容器调换机构20被设置在测量器25之间的空间内,通过旋转部11的旋转驱动而与容器C一起旋转移动。如图4以及图6所示,容器调换机构20具备:沿着大致垂直的方向配置的3个旋转驱动部20a~20c;利用旋转驱动部20b旋转驱动的钩部件21;成为钩部件21的旋转中心的旋转轴22;和传递旋转轴22的旋转的传递机构30。
如图6所示,旋转驱动部20a通过使齿轮30a旋转而旋转驱动与齿轮30a啮合的齿轮31a,从而借助齿轮32a使反转齿轮33a旋转。在此,反转齿轮33a与包括在支撑机构(支撑部件)24中的容器旋转齿轮24d啮合。因此,通过使反转齿轮33a旋转,就能使支撑在钩部件21的图中左侧的容器C旋转。即,通过驱动旋转驱动部20a,就能使支撑在钩部件21的一侧的容器C的姿势上下反转,或者能使其仅旋转所希望的角度。
如图6所示,旋转驱动部20b通过旋转驱动作为钩部件21的旋转中心的旋转轴22,能够使钩部件21沿着大致垂直的方向旋转。
如图6所示,旋转驱动部20c通过使齿轮30c旋转而旋转驱动与齿轮30c啮合的齿轮31b,从而借助齿轮32b使反转齿轮33b旋转。在此,反转齿轮33b与反转齿轮33a同样,与包括在支撑机构24中的容器旋转齿轮24d啮合。因此,通过使反转齿轮33b旋转,就能使支撑在钩部件21的图中右侧的容器C旋转。即,通过驱动旋转驱动部20c,就能使支撑在钩部件21的另一侧的容器C的姿势上下反转,或者能使其仅旋转所希望的角度。
在本实施方式的组合测量装置10中,通过适当控制这些旋转驱动部20a~20c的旋转驱动,就能够进行被支撑在钩部件21两端的容器C的顺序调换,以及被贮存在其中的被测量物的分配、排出等。此外,关于使用该旋转驱动部20a~20c的容器C的顺序调换、旋转以及旋转控制,将在后面进行详细地叙述。
钩部件21具有为了在其两端部分保持并搬送容器C而形成圆弧部21a、用来在圆弧部21a中保持容器C的磁铁21ab。圆弧部21a以从上下方向钩住支撑容器C的支撑机构24的被支撑部24c的方式在其两端保持两个容器C。磁铁21ab被安装在圆弧部21a的附近,并在与包括在支撑机构24中的磁铁24ca之间相互吸引。
如图4以及图6所示,旋转轴22作为旋转驱动部20b的旋转轴而被配置,与钩部件21的中心部分连接。而且,受到旋转驱动部20b产生的旋转驱动力,使钩部件21沿着大致垂直的方向旋转。
(传递机构30的结构)
传递机构30由多个齿轮组合而构成,其将旋转驱动部20a、20c中的旋转驱动力向在钩部件21被支撑的支撑机构24的容器旋转齿轮24d(容器C)传递。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传递机构30具有齿轮30a、30c,齿轮31a、31b,齿轮32a、32b以及反转齿轮33a、33b。
齿轮30a、30c分别被安装在旋转驱动部20a、20c的旋转轴上。
齿轮31a、31b分别与齿轮30a、30c啮合,并且将旋转驱动部20a、20c的旋转驱动力向齿轮32a、32b传递。
齿轮32a、32b是以相互邻接的方式同轴配置的大小相同的旋转齿轮,分别与齿轮31a、31b啮合。齿轮32a、32b将从齿轮31a、31b传递来的旋转驱动力分别向图中左侧的反转齿轮33a、图中右侧的反转齿轮33b传递。
反转齿轮33a、33b是被固定配置在钩部件21的背面侧的齿轮,如果钩部件21旋转,则在分别与齿轮32a、32b啮合的状态下,以旋转轴22为中心进行旋转。而且,如果支撑机构24被支撑在钩部件21的图中左侧的圆弧部21a上,则反转齿轮33a就与包括在支撑机构24中的容器旋转齿轮24d啮合。另一方面,如果支撑机构24被支撑在钩部件21的图中右侧的圆弧部21a上,则反转齿轮33b就与包括在支撑机构24中的容器旋转齿轮24d啮合。因此,通过使反转齿轮33a、33b中的任意一个旋转,能够使被支撑在形成于钩部件21两端的圆弧部21a上的支撑机构24与容器C一同旋转。
(支撑机构24的结构)
如图3所示,支撑机构24在支撑容器C的同时,通过容器调换机构20与容器C一同在钩部件21上移动。而且,如图5(a)以及图5(b)所示,支撑机构24具有容器支撑部24a、开口部24b、被支撑部24c以及容器旋转齿轮24d。
容器支撑部24a是コ字型形状的板金部件,沿着容器C的侧面配置。
如图3以及图5(a)以及(b)所示,开口部24b形成于作为板金部件的容器支撑部24a的コ字型形状的两侧的面,在此,通过插入容器C的凸缘部分C1来支撑容器C。
被支撑部24c被配置在支撑机构24的最后端侧,如图4所示,通过钩部件21的圆弧部21a进行支撑。
当支撑机构24被支撑在钩部件21上时,容器旋转齿轮24d与安装在钩部件21的背面侧的反转齿轮33a、33b中的任意一个啮合。由此,通过旋转驱动部20a或者旋转驱动部20c的旋转驱动,就能在容器C被支撑在钩部件21的圆弧部21a上的状态下,以容器旋转齿轮24d的中心为旋转轴而使支撑机构24一同旋转。
(容器C的调换动作)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组合测量装置10中,对以所希望的顺序调换在控制部50中被选择的容器C时的容器调换机构20的动作以及容器C的移动,利用图8(a)~图8(e)以及图9(a)~图9(e)说明如下。
首先,控制部50在供给·测量区域Z1中,从各测量器25得到通过各测量器25测量的被测量物的重量值,然后进行组合测量的运算。然后,在获得该重量值数据的程序结束后,在贮存·调换区域Z2中,控制容器调换机构20,以使容器C变成所希望的配置顺序的方式进行调换。
具体而言,当要对如图8(a)所示在图中右侧的钩部件21两端的圆弧部21a处保持的两个容器C的顺序进行调换时,控制部50对容器调换机构20进行控制,以使如图8(b)所示,沿着大致水平方向的位置处于初始状态的相邻的图中左侧的钩部件21逆时针旋转45度后停止。此时,如上所述,钩部件21的旋转驱动是通过驱动作为钩部件21的旋转中心的旋转轴22的旋转驱动部20b来进行的。
另外,如图8(a)所示,此时被保持在图中左右的钩部件21之间的容器C被安装在图中左右两个钩部件21上的磁铁21ab所保持。在此,如果使钩部件21旋转,则如图8(b)所示,为了将容器C交给图中右侧的钩部件21侧,使图中左侧的容器调换机构20的旋转驱动部20a旋转,并使反转齿轮33a顺时针旋转,使支撑容器C的支撑机构24的被支撑部24c的一部分移动从而从圆弧部21a中突出。由此,强制解除磁铁21ab的保持,就能将容器C交给图中右侧的钩部件21。
另一方面,对于在两端保持要调换顺序的容器C的钩部件21,同样如图8(b)以及图8(c)所示,控制容器调换机构20从而使其逆时针旋转180度。由此,如图8(d)所示,容器C的顺序被调换。此时,在使其旋转180度期间,为了使容器C的姿势不上下反转,控制部50控制旋转驱动部20a、20c,使得容器C的开口侧横着或者不会朝下。详细来讲,如图6以及图12所示,借助包括在上述的传递机构30中的齿轮30a、齿轮31a以及齿轮32a使反转齿轮33a旋转,从而对被保持在钩部件21的图中左侧的容器C的姿势进行控制。另一方面,借助包括在传递机构30中的齿轮30c、齿轮31b以及齿轮32b使反转齿轮33b旋转,从而来控制姿势使被保持在钩部件21的图中右侧的容器C的开口处于水平状态或者不会朝下。
最后,控制部50控制容器调换机构20,以使在逆时针旋转45度之后的状态下而停止的相邻的钩部件21返回图8(e)所示的原来的初始状态,于是,用来调换容器C的顺序的动作结束。
此外,如图9(a)所示,在要调换被保持在图中左侧的钩部件21的两端的圆弧部21a处的两个容器C的顺序时,如图9(b)所示,在使相邻的图中右侧的钩部件21逆时针旋转约45度,如图9(b)~图9(d)所示,在使图中左侧的钩部件21旋转180度后,如图9(e)所示,通过以使图中右侧的钩部件21返回初始位置的方式控制容器调换机构20,于是就与上述同样,能够顺利地完成容器C的顺序调换。
以下,用同样的方式,通过调换被控制部50指定排出顺序的容器C,在进入排出区域Z3中时,就能按照所希望的排出顺序排出被测量物。
(向相邻的容器C的被测量物的分配动作)
下面,关于在本实施方式的组合测量装置10中,倾斜在控制部50中被选择的容器C,向所希望的容器C分配一部分或者全部被测量物时的容器调换机构20的动作以及容器C的移动,利用图10(a)~图10(d)说明如下。
即,控制部50根据供给·测量区域Z1中的测量结果,选定贮存着能够参加组合测量的规定的重量范围之外的被测量物的容器C,在贮存·调换区域Z2中,倾斜这些容器C的姿势,然后向相邻的容器C分配(排出)部分或者全部被测量物。此外,所谓上述能够参加组合测量的规定的重量范围,可以认为是例如在供给·测量区域Z1中被供给的被测量物的量过少的情况和相反过多等情况。
具体而言,如图10(a)所示,在被贮存在图中左侧的容器C中的被测量物的测量结果为能够参加组合测量的规定重量范围之外的情况下,控制部50,对于在图中右侧的钩部件21的两端的圆弧部21a中被保持的两个容器C实施如下动作,从而向相邻的容器C分配被测量物的一部分等。
即,在控制部50中,在判断出图中左侧的容器C内的被测量物为在规定的重量范围之外的情况下,首先,如图10(b)所示,控制容器调换机构20,以使在沿着大致水平方向的位置处于初始状态的相邻的图中左侧的钩部件21逆时针旋转45度后停止。此外,钩部件21的旋转驱动如上所述,是通过驱动成为钩部件21旋转中心的旋转轴22的旋转驱动部20b而进行的。
此时,被保持在图中左右的钩部件21之间的容器C如图10(b)所示,被安装在图中右侧的钩部件21上的磁铁21ab所保持。
另一方面,如图10(b)所示,控制部50控制容器调换机构20,以使在左右两个圆弧部21a中分别保持容器C的图中右侧的钩部件21旋转至使其顺时针旋转45度的位置。这样就能使向相邻的容器C分配被测量物的投入侧的容器C朝着更高的位置移动,同时,使从相邻的容器C向其中分配被测量物的容器C向比投入侧的容器C低的位置移动。此外,钩部件21的旋转驱动如上所述,是通过用来驱动成为钩部件21的旋转中心的旋转轴22的旋转驱动部20b而进行的。
下面,如图10(b)所示,如果投入源容器C与投入目的地容器C分别向高的位置、低的位置移动,那么,在图中右侧的容器调换机构20中,旋转驱动部20a使齿轮30a顺时针旋转。于是,通过图6以及图12所示的齿轮31a、齿轮32a,反转齿轮33a逆时针旋转,从而能够使与其啮合的支撑机构24的容器反转齿轮24c顺时针旋转。结果,如图10(c)所示,能够使在该支撑机构24中被支撑的容器C向右侧倾斜。在此,因容器C的上部开口,所以通过倾斜容器C则能够将其中的被测量物排出到容器C的外面,因此,能够在容器C倾斜时,向朝向开口的方向所配置的相邻的容器C分配被测量物。
此外,关于向相邻的容器C排出被测量物时容器C的倾斜程度,是在控制部50中根据旋转驱动部20a(旋转驱动部20c)的旋转量来管理的,并且通过控制,在从容器C中排出少量的被测量物时,减少容器C的倾斜程度,相反,在从容器C中排出大量(全部)的被测量物时,加大容器C的倾斜程度。由此,就能调整被贮存在作为投入源的容器C中的被测量物,使得变为能够参加组合测量的规定的重量范围之内。
接着,如图10(d)所示,控制部50控制容器调换机构20,从而在使排出时被倾斜的容器C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之后,使右侧的钩部件21返回初始位置,然后使左侧的钩部件21返回初始状态。
然后,被测量物的投入源容器C以及投入目的地容器C再次向供给·测量区域Z1前进,不供给新的被测量物,在分配被测量物后的状态下分别进行测量。
在此,在被贮存在两个容器C中的被测量物变成能够参加组合测量的规定的重量范围之内的情况下,这些容器C原封不动地向贮存·调换区域Z2移动,在此,在参加组合测量的容器C的顺序被调换之后,在排出区域Z3中排出被测量物。
另一方面,在分配被测量物后的两个或者其中一个容器C的测量结果为上述规定的重量范围之外的情况下,控制部50再次控制容器调换机构20,在两个容器C之间进行被测量物的分配。
在本实施方式的组合测量装置10中,如上所述,实施一次或者反复实施向其它的容器C分配能够参加组合测量的规定重量范围之外的被测量物的动作,于是,能够减少不能参加组合测量的容器C的数量,能够有效地实施组合测量。
对于上述的被测量物的分配动作,也可以在将贮存着在组合测量中所选择的各被测量物的容器C调换为相邻的方式后进行分配动作,以使被贮存在这些容器C中的被测量物集中在一个特定的容器C中。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通过一次的排出动作,即通过一个容器C的上下反转就能全部排出参加组合测量的被测量物,因此,与从多个容器C排出被测量物的情况相比,能够有效地实施排出动作。
(从容器C中排出被测量物的排出动作)
接着,利用图11(a)~图11(e)来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组合测量装置10中,上下反转在控制部50中所选择的容器C并在所希望的位置排出被测量物时容器调换机构20的动作以及容器C的移动情况。
即,控制部50根据供给·测量区域Z1中的测量结果,在贮存·调换区域Z2中按照所希望的顺序调换容器C之后,在排出区域Z3中从容器C中排出被测量物。
具体而言,如图11(a)所示,控制部50在被保持在图中右侧的钩部件21两端的圆弧部21a中的两个容器C之中,在所选择的参加组合测量的被测量物被贮存在图中左侧的容器C中的情况下,在排出区域Z3中从图中左侧的容器C中排出被测量物。
即,首先,如图11(b)所示,控制容器调换机构20,从而在图中右侧的圆弧部21a中保持容器C的状态下,使在沿着大致水平方向的位置处于初始状态的相邻的图中左侧的钩部件21逆时针旋转大约60度后停止。此外,钩部件21的旋转驱动如上所述,是通过用来驱动作为钩部件21旋转中心的旋转轴22的旋转驱动部20b而进行的。
此时,被保持在图中左右的钩部件21之间的容器C如图11(a)所示,被安装在图中左右两个钩部件21上的磁铁21ab所保持。因此,与上述同样,当使钩部件21旋转时,如图11(b)所示,为了向图中左侧的钩部件21侧交接容器C,旋转图中右侧的容器调换机构20的旋转驱动部20a,然后顺时针旋转反转齿轮33a,使支撑容器C的支撑机构24的被支撑部24c的一部分移动而从圆弧部21a中突出。由此,强制解除磁铁21ab的保持后,就能将容器C交给图中左侧的钩部件21。
下面,如图11(b)所示,如果排出方容器C移动至比初始位置高的位置,那么,在图中左侧的容器调换机构20中,旋转驱动部20c使图6以及图12所示的齿轮30c顺时针旋转。于是,通过齿轮31b、齿轮32b,反转齿轮33b逆时针旋转,从而能够使与其啮合的支撑机构24的容器反转齿轮24d顺时针旋转。结果如图11(c)所示,能够上下反转被保持在该支撑机构24中的容器C从而使其开口朝下。因此,能够向被配置在容器C下方的图中未示的集中槽等排出被测量物。另外,在如图11(c)所示的排出被测量物时,控制部50控制容器调换机构20,从而在上下反转容器C的同时,使钩部件21顺时针旋转。由此,能够向在容器C旋转时因重力而落下的被测量物施加垂直向下的力,因此,能够防止在被测量物由多个物品构成的情况下容易产生的拖尾的发生。
关于向相邻的容器C排出被测量物时容器C的上下反转,是在控制部50中根据旋转驱动部20c(旋转驱动部20a)的旋转量来管理的,以使容器C旋转150度~180度的方式进行控制。这样就能确保向外部排出被贮存在容器C内的被测量物。
然后,控制部50控制容器调换机构20,如图11(d)所示,使排出时倾斜的容器C返回原来的状态,然后如图11(e)所示,使左右的钩部件21都返回初始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组合测量装置10中,如上所述,在大致水平的面内旋转移动的容器C移动至规定位置的时刻使容器C上下反转,这样就能向所希望的场所排出被贮存在容器C中的被测量物。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组合测量的结果,为了参加组合测量而进行容器C的顺序的调换,因此,能够连续向规定的场所排出所希望的被测量物。
(组合测量装置10的特征)
(1)
在本实施方式的组合测量装置10中,如图11(a)~图11(e)所示,控制部50控制容器调换机构20,使得根据组合测量的结果而选择的贮存着已测量的被测量物的容器C的姿势上下反转,从而使容器C的开口部分朝下,然后,从容器C中向规定的排出场所排出容器C内的全部被测量物。
由此,一边搬送多个容器C一边进行测量,对于根据组合测量的结果而选择的容器C,只要使其上下反转而使其开口朝下,就能容易地排出被测量物。另外,通过反复进行图11(a)~图11(e)所示的旋转动作,能够连续进行在组合测量中而被选择的被测量物的排出。
(2)
在本实施方式的组合测量装置10中,控制部50控制容器调换机构20,从根据组合测量结果而选择的贮存着多个被测量物的各个容器C中,使被测量物集中在特定的容器C中。
于是,通过上下反转一个容器C的一次排出动作就能排出参加组合测量的全部被测量物,因此,与原来相比,能够大幅提高组合测量中的排出动作的效率。
(3)
在本实施方式的组合测量装置10中,控制部50控制容器调换机构20,以调换在组合测量中所选择的多个容器C的顺序。
由此,为了参加组合测量,使排出所贮存的被测量物的多个容器C具有连续性,通过调换容器C就能有效地实施上述的被测量物的分配和排出等动作。
(4)
在本实施方式的组合测量装置10中,在大致水平的面内,使多个容器C旋转而形成一个循环回路。
由此,就能一边使规定的多个容器C旋转移动,一边进行被测量物的供给、测量、贮存、调换、被测量物的分配以及到排出的动作。
(5)
在本实施方式的组合测量装置10中,如图10(a)~图10(d)所示,控制部50控制容器调换机构20,倾斜根据组合测量的结果而选择的贮存着已测量的被测量物的容器C的姿势,从容器C中向被配置在其附近的容器C分配(排出)部分或者全部容器C内的被测量物。
于是,例如对于被贮存在容器C中的量过少而不在能够参加组合测量的规定重量范围以内的被测量物,能够将其全部转移到被测量物的量较少的其它容器C中。另一方面,例如对于被贮存在容器C中的量过多而不在能够参加组合测量的规定重量范围以内的被测量物,能够将其一部分转移到被测量物的量较少的其他容器C中。结果,由于贮存能够参加组合测量的规定重量范围以外的被测量物,所以能够避免不能参加组合测量的容器C增多而导致组合测量效率降低。
(6)
在本实施方式的组合测量装置10中,在控制部50中,在测量部13中的测量结果为规定的重量范围以外的情况下,指定贮存该被测量物的容器C。接着,从该被指定的容器C中向其它的容器C分配一部分或者全部被测量物。
由此,由于在能够参加组合测量的规定重量范围以外,因此,确实能够减少不能参加组合测量的容器C的数量,防止组合测量效率下降。
(7)
在本实施方式的组合测量装置10中,控制部50控制容器调换机构20,以调换在组合测量中被选择的多个容器C的顺序。
由此,为了参加组合测量,并且使向相邻的其它容器C等分配所贮存的被测量物的多个容器C具有连续性,通过调换容器C就能有效地实施上述的被测量物的分配和排出等动作。
(8)
在本实施方式的组合测量装置10中,在容器调换机构20中,使多个容器C在大致垂直的平面内移动,然后进行容器C的顺序的调换。
于是,通过使容器C在大致垂直的平面内移动,能够在容器C的调换动作的同时,进行被贮存在上部具有开口的容器C内的被测量物的分配或排出等动作。由此,不使用各个单独的驱动,而使用通用的驱动系统就能实施容器C的调换、被测量物的分配、排出等动作。
(9)
在本实施方式的组合测量装置10中,形成使多个容器C旋转移动的一个循环回路。
由此,能够一边旋转移动规定个数的容器C,一边进行被测量物的供给、测量、贮存、调换、被测量物的分配以及排出动作。
(10)
在本实施方式的组合测量装置10中,控制部50控制包括在容器调换机构20中的旋转驱动部20a~20c中的旋转驱动量,从而根据测量部13中的测量结果来调整容器C的倾斜程度。
例如,在测量结果与规定的重量范围相比过少的情况下,有必要向其它的容器C分配(排出)全部被测量物,因此,通过进行旋转控制以使开口上下反转。另一方面,在测量结果与规定的重量范围相比过多的情况下,有必要向其它的容器C分配一部分被测量物,因此,通过进行旋转控制以使容器C倾斜60度。
于是,通过根据测量部13中的测量结果来控制容器C的旋转,就能向其它的容器C分配适量的被测量物。
(11)
在本实施方式的组合测量装置10中,使被测量物在大致垂直的平面内移动,然后进行向被配置在附近的其它的容器C的分配等。
由此,能够在使容器C沿着大致垂直的方向移动的容器调换机构20进行驱动的同时,向其它的容器C分配被测量物。
(其它的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之内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
(A)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沿着由一个组合测量装置10所形成的单一循环回路使容器C旋转驱动的组合测量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
也可以例如如图14~图17所示,构成组合测量系统200,沿着垂直方向多段配置有如图1所示的形成一个用于在多个容器C中循环的循环回路的组合测量装置10(组合测量装置10a~10d),通过使容器C沿上下方向旋转(参照图中涂黑的容器C),在相邻的容器C之间一边改变一部分或者全部被测量物,一边进行组合测量。
在这种情况下,从在安装在基底部201上的支柱202上所固定的供给部203的前端部分,向在组合测量装置10a中循环的容器C供给被测量物。接着,在组合测量装置10a中,一边在相邻的容器C之间调换部分或者全部被测量物,一边向在被配置在组合测量装置10a下段的组合测量装置10b中循环的容器C供给容器C内的被测量物。在组合测量装置10b、10c之间以及组合测量装置10c、10d之间进行该供给动作后,向投入槽204中投入经过组合测量后的被测量物。
此外,在这种多层结构的组合测量系统200中,如上所述,可以在一个组合测量装置10a~10d内的相邻的容器C之间以及在上下配置的组合测量装置10a~10d中循环的容器C之间进行部分或者全部被测量物的调换,也可以仅在上下的容器C之间进行部分或者全部被测量物的调换。
如图18(a)以及图18(b)所示,还可以在制袋包装机220的上端侧搭载与上述组合测量系统200相同的组合测量系统210而构成制袋包装系统300。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多段配置的各个组合测量装置210a~210d中循环的容器C之间调换被测量物,或者为了向下段侧的组合测量装置210a~210d排出被测量物而向排出槽211排出被测量物等,于是,就能向被配置在下游侧的制袋包装机220排出已被组合测量的被测量物。
此外,对于上下配置的组合测量装置210a~210d之间的被测量物的交接,如图18(b)等所示那样,可以借助排出槽211来进行,也可以在容器C之间直接进行。
(B)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等所示,以搭载有测量部13的组合测量装置1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
例如,也可以为不搭载用来进行被测量物的测量的测量装置,利用在上游侧另外配置的测量装置中的测量结果来进行组合测量的组合测量装置。
在这种情况下也能获得与上述同样的效果,即一边搬送多个容器C一边进行测量,对于根据组合测量结果而选择的容器C,只要使其上下反转而使其开口朝下,就能很容易地排出被测量物,同时,通过反复进行旋转动作,则能够连续进行在组合测量中所选择的被测量物的排出。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也能获得与上述同样的效果,即能够避免不能参加组合测量的容器C增多而导致组合测量的效率下降。
(C)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单独使用本发明的组合测量装置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
例如,如图13所示,也可以使用本发明的组合测量装置作为制袋包装系统100的一部分,该系统在多个组合测量装置10的下游侧配置有用来集中被排出的被测量物的集中槽101以及将被测量物装入使用薄膜F而制成的袋中然后进行包装的制袋包装机102。
在这种情况下也能获得与上述同样的效果,即能够一边旋转移动多个容器一边有效地实施从测量至排出的处理。
(D)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沿着单一的循环回路使容器C旋转移动的组合测量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
例如,也可以采用图13所示的结构,其是在配置着用来集中被排出的被测量物的集中槽101以及将被测量物装入使用薄膜F而制成的袋中然后进行包装的制袋包装机102的制袋包装系统100中,上下多层设置组合测量装置10,并且使容器C沿着图1所示的大致水平的面内移动的循环回路在上下方向多层重叠而形成的。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沿着位于上段的循环回路旋转移动的容器C在沿着位于下段的循环回路旋转移动的容器C上上下反转,就能从上段的容器C向下段的容器C供给、分配被测量物等。
另外,也可以如图13所示那样,在形成多个循环回路然后一边搬送容器C一边进行被测量物的测量、贮存、调换、分配以及排出等的情况下,在相邻的循环回路中,沿相同的方向以不同的搬送速度旋转移动容器C。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能够增加在上部的循环回路中被搬送的容器C与在下部的循环回路中被搬送的容器C相邻的次数,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实施容器C的顺序调换和分配等作业。
(E)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图10(a)~图10(d)所示的被测量物的分配动作中,对于由控制部50所选择的两个容器C,以投入源容器C与投入目的地容器C均为上述规定重量范围以外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
例如,也可以是被贮存在其中任意一个容器C中的被测量物在上述规定重量范围以外,被贮存在另一个容器C中的被测量物在上述规定重量范围以内。
例如,在投入源容器C内的被测量物为上述规定重量范围以外的情况下,考虑被贮存在作为投入源容器C中的被测量物的重量,通过控制容器C的倾斜程度,从而使投入量不超过上述规定重量范围。
于是,在组合上述规定重量范围之内的被测量物与范围之外的被测量物的情况下,也能使两者的被测量物在规定重量范围之内。
(F)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在容器调换机构20之间,并非直接交接容器C而是借助支撑机构24来交接容器C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
例如,也可以在容器调换机构之间,不借助支撑机构而是直接进行容器的交接。在这种情况下,也能获得与上述同样的效果,即能够有效地进行组合测量装置中的被测量物的排出处理。
(G)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一边旋转移动容器C一边进行容器C的顺序调换和被测量物的分配、排出等动作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
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一边利用以直线状搬送容器C的搬送部来搬送容器C,一边利用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结构的容器调换机构来调换容器的顺序。
(H)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利用容器调换机构20来调换相邻的两个容器C的顺序或者分配被测量物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
例如,也可以采用调换以夹着1个容器的方式而配置的两个容器的顺序的结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将多个容器调换成所希望顺序的控制变得复杂,因此,在简化控制方面,更优选如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调换相邻的两个容器的顺序的结构。
(I)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利用容器调换机构20来调换相邻的两个容器C的顺序或者分配被测量物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
例如,也可以为调换相邻的4个容器的顺序的容器调换机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将多个容器调换成所希望顺序的控制也会变得复杂,因此,在简化控制方面,更优选如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调换两个容器的顺序的结构。
(J)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调换搬送中的容器C的顺序的容器调换机构20沿着容器C的旋转轨道与旋转部11(容器C)一同移动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
例如,在容器的移动为间断式移动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容器的搬送路径的侧面的规定位置上固定配置容器调换机构。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在间断式移动的容器变为停止状态的期间,顺序调换机构与容器接触并保持,然后进行顺序调换即可。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组合测量装置能够减少不能参加组合测量的容器C的数量,从而提高组合测量的效率,同时,通过从特定的容器中的排出,完成向配置在下游侧的包装机等排出已参加组合测量的被测量物,这样就具有能够提高处理效率的效果,因此,其能够广泛地应用于使用容器来进行处理的各种装置。

Claims (17)

1.一种组合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同一平面内搬送投入有被测量物的多个容器的搬送部;
使所述容器的姿势在上下方向旋转,向接近的规定的所述容器供给被投入所述容器中的所述被测量物的旋转机构;和
根据所述被测量物的测量结果选择在所述旋转机构中旋转的所述容器,并进行所述旋转机构中的所述容器的旋转控制的控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以所述被测量物集中在包括在所述多个容器中的一个特定容器中的方式对所述旋转机构进行控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调换在所述搬送部中被搬送的所述多个容器的顺序的顺序调换机构。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搬送部形成有使所述多个容器循环的循环路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形成有多个由所述搬送部形成的所述循环路径。
6.如权利5所述的组合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循环路径以不同的搬送速度搬送所述多个容器。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组合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循环路径沿着上下方向排列设置。
8.一种组合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搬送投入有被测量物的多个容器的搬送部;
根据所述被测量物的测量结果来倾斜规定的所述容器的姿势,向其它的所述容器分配一部分或者全部所述被测量物的分配机构;和
根据所述被测量物的测量结果来选定倾斜姿势的所述容器的控制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以指定装有所述被测量物的测量结果为规定范围以外的所述被测量物的所述容器为特定容器,从该容器分配所述被测量物的方式对所述分配机构进行控制。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组合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使所述容器在大致垂直的平面内移动,调换所述容器顺序的顺序调换机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合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顺序调换机构使所述容器在大致垂直的平面内移动。
12.如权利要求8~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搬送部使所述多个容器沿着循环路径移动。
13.如权利要求8~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以考虑被装入到被分配所述被测量物的所述容器内的所述被测量物的测量结果,调整所述被测量物的分配时的所述容器的倾斜度的方式对所述分配机构进行控制。
14.如权利要求8~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配机构使被分配到所述其它容器的所述被测量物在大致垂直的平面内移动并进行分配。
15.一种制袋包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测量装置;
被配置在由所述搬送部所形成的所述容器的循环路径的下方,使从所述容器排出的所述被测量物集中的集中槽;和
对排出到所述集中槽中的所述被测量物进行包装的包装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袋包装系统,其特征在于:
沿着上下方向多段配置有所述组合测量装置,
在沿着上下方向多段配置的所述组合测量装置之间进行所述被测量物的交接。
17.一种组合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
沿着上下方向多段配置有如权利要求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测量装置,
在沿着上下方向多段配置的所述组合测量装置之间进行所述被测量物的交接。
CN2006800356096A 2005-09-26 2006-08-28 组合测量装置以及具备它的制袋包装系统、组合测量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732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78533 2005-09-26
JP2005278534 2005-09-26
JP278533/2005 2005-09-26
JP278534/2005 2005-09-26
PCT/JP2006/316873 WO2007034655A1 (ja) 2005-09-26 2006-08-28 組合せ計量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製袋包装システム、組合せ計量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73250A true CN101273250A (zh) 2008-09-24
CN101273250B CN101273250B (zh) 2010-09-22

Family

ID=37888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3560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73250B (zh) 2005-09-26 2006-08-28 组合测量装置以及具备它的制袋包装系统、组合测量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633019B2 (zh)
EP (1) EP1930704A4 (zh)
JP (1) JP5034099B2 (zh)
CN (1) CN101273250B (zh)
BR (1) BRPI0616749A2 (zh)
WO (1) WO200703465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7407B (zh) * 2009-01-05 2012-09-05 株式会社石田 装箱装置
CN110873603A (zh) * 2018-08-31 2020-03-10 株式会社石田 组合计量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43811B2 (ja) * 2012-01-20 2016-12-14 オーアンドアール・カートン・ルンド・アーベー 容器内に杓子を配置す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ES2614731T3 (es) * 2012-01-20 2017-06-01 Å&R Carton Lund Ab Aparato y método para la colocación de tapas en envases
JP6818975B2 (ja) * 2016-10-31 2021-01-27 株式会社オーケープランニング 組み合わせ計計量機及び組み合わせ計量機の使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08917A (en) * 1980-02-01 1981-08-28 Ishida Scales Mfg Co Ltd Metering device
US4821820A (en) * 1987-11-30 1989-04-18 Kliklok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inear combination weighing
JP3577378B2 (ja) * 1995-06-22 2004-10-13 大和製衡株式会社 組合せ計量方法及び組合せ秤
DE69635547T2 (de) * 1995-10-12 2006-06-29 Yamato Scale Co. Ltd., Akashi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m wiegen von kombinationen
JP4611568B2 (ja) * 2000-07-24 2011-01-12 株式会社イシダ 組合せ計量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JP2003130719A (ja) * 2001-10-22 2003-05-08 Yamato Scale Co Ltd 粉粒体計量装置
JP4034097B2 (ja) * 2002-03-20 2008-01-16 株式会社イシダ 循環式組合せ計量装置
JP3863125B2 (ja) * 2003-06-05 2006-12-27 株式会社イシダ 組合せ計量装置
GB2421581B (en) * 2003-10-10 2007-09-12 Ishida Seisakusho Metering apparatus, combination metering apparatus with the metering apparatus, and metering method
JP2005114693A (ja) * 2003-10-10 2005-04-28 Ishida Co Ltd 計量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組合せ計量装置
EP1726925B1 (en) * 2005-05-26 2010-05-05 Masayoshi Nakajima Conveying device and combination weighing device and quality inspection device provided therewit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7407B (zh) * 2009-01-05 2012-09-05 株式会社石田 装箱装置
CN110873603A (zh) * 2018-08-31 2020-03-10 株式会社石田 组合计量装置
US11435220B2 (en) 2018-08-31 2022-09-06 Ishida Co., Ltd. Combination weighing device with selectable weighing hoppe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7034655A1 (ja) 2009-03-19
EP1930704A4 (en) 2012-01-18
US20090277132A1 (en) 2009-11-12
WO2007034655A1 (ja) 2007-03-29
JP5034099B2 (ja) 2012-09-26
US7633019B2 (en) 2009-12-15
EP1930704A1 (en) 2008-06-11
BRPI0616749A2 (pt) 2011-06-28
CN101273250B (zh) 2010-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73250B (zh) 组合测量装置以及具备它的制袋包装系统、组合测量系统
US9878852B2 (en) Sorting mechanism with dynamic discharge
RU2387958C2 (ru) Комбинационное взвешив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взвешивающая система с применением так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EP1074822B1 (en) Combination weighing apparatus
GB2218225A (en) Combinational weigher
JP5048309B2 (ja) 組合せ秤
US2020001724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ortion packaging of flat products
KR100724233B1 (ko) 반송 장치 및 이것을 구비한 조합 계량 장치
US7332680B2 (en) Conveying device having container order changing mechanism, and combination weighing device and quality inspection device provided therewith
CN100582687C (zh) 搬送装置及具有搬送装置的组合计量装置、品质检查装置
JP2002068127A (ja) 自動計量組合せ方法とその装置
NZ561781A (en) Laundry processing apparatus for moving laundry receptacles
JP4991980B2 (ja) 搬送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組合せ計量装置
JP4025356B2 (ja) 計量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組合せ計量装置
US20040052620A1 (en) Apparatus for storing and retrieving articles
US7390981B2 (en) Weighing device for weighing target object in container, combination weighing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weighing method
JPH09169314A (ja) 秤量箱詰め装置
JP2005257418A (ja) 組合せ計量装置
JP3902584B2 (ja) 計量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組合せ計量装置
JPH0763681B2 (ja) 重量選別機
JP2005257419A (ja) 組合せ計量装置
JPS61258121A (ja) 組合せ計量方法
JP4322085B2 (ja) 排出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計量装置、排出方法
JP2005114690A (ja) 計量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組合せ計量装置、計量方法
JP2005114693A (ja) 計量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組合せ計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SHIDA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AKASHIMA MASAKI

Effective date: 2010072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SHIGA PREFECTURE, JAPAN TO: KYOTO, JAPA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723

Address after: Kyoto Japan

Applicant after: Ishida Co., Ltd.

Address before: Shiga

Applicant before: Nakashima Masaki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22

Termination date: 2013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