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71193A - 曝光设备及其制造方法、图像形成设备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曝光设备及其制造方法、图像形成设备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71193A CN101271193A CNA2008100060011A CN200810006001A CN101271193A CN 101271193 A CN101271193 A CN 101271193A CN A2008100060011 A CNA2008100060011 A CN A2008100060011A CN 200810006001 A CN200810006001 A CN 200810006001A CN 101271193 A CN101271193 A CN 10127119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it
- adhesive unit
- optics
- time
- im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036—Details of illuminating systems, e.g. lamps, reflectors
- G03G15/04045—Details of illuminating systems, e.g. lamps, reflectors for exposing image information provided otherwise than by direct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to the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e.g. digital copiers
- G03G15/04072—Details of illuminating systems, e.g. lamps, reflectors for exposing image information provided otherwise than by direct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to the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e.g. digital copiers by laser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illumination or exposure
- G03G15/043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illumination or exposure by introducing an optical element in the optical path, e.g. a filt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Optical Scanning Systems (AREA)
- Facsimile Head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Laser Beam Prin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曝光设备,该曝光设备设有:光学部件;以及保持所述光学部件的保持部件。所述保持部件利用第一粘合单元和第二粘合单元保持所述光学部件的两个端部,其中所述第一粘合单元通过被光照射第一时间而固化,所述第二粘合单元通过被光照射第二时间而固化,其中所述第二时间比所述第一时间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以及在诸如打印机和复印机等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利用光写入信息的曝光设备。
背景技术
在诸如打印机和复印机等的电子照相式彩色图像形成设备中,已知一种通过针对各颜色分别布置感光鼓和曝光设备构造而成的图像形成设备。在这种彩色图像形成设备中,由于各曝光设备利用根据各颜色的图像数据而受到调制的激光束对各感光鼓进行扫描曝光,因而需要在各曝光设备中预先并精确地设定感光鼓上的曝光位置。因此,在制造工序中对布置在曝光设备中的光学部件的位置进行调整并对各曝光设备中感光鼓上的曝光位置进行调整(例如,参考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5-156914(第4至5页))。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短时间内对曝光设备中的光学部件进行定位和粘合。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曝光设备,其包括:光学部件;以及保持所述光学部件的保持部件。所述保持部件利用第一粘合单元和第二粘合单元保持所述光学部件的两个端部,其中所述第一粘合单元通过被光照射第一时间而固化,所述第二粘合单元通过被光照射第二时间而固化,其中所述第二时间比所述第一时间长。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曝光设备中,所述光学部件在所述两个端部中每一个端部的与所述第一粘合单元相对的位置处设有聚光单元,所述聚光单元将所照射的光会聚到所述第一粘合单元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曝光设备中,所述光学部件在所述两个端部中每一个端部的与所述第一粘合单元相对的位置处设有凸透镜。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曝光设备中,所述第一粘合单元形成为比所述第二粘合单元薄的薄层。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曝光设备中,所述保持部件在与所述第一粘合单元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凸起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曝光设备中,所述第一粘合单元设置成与所述第二粘合单元相邻。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曝光设备中,所述第二粘合单元具有比所述第一粘合单元强的粘合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曝光设备中,所述光学部件设置成最接近被曝光体并使来自光源的光通过,其中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对所述被曝光体进行曝光。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图像保持体;以及对所述图像保持体进行曝光的曝光装置。所述曝光装置具有:光源;光学部件,其设置在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的光路上;以及保持部件,其保持所述光源和所述光学部件。所述保持部件利用第一粘合单元和第二粘合单元保持所述光学部件的两个端部,其中所述第一粘合单元通过被光照射第一时间而固化,所述第二粘合单元通过被光照射第二时间而固化,其中所述第二时间比所述第一时间长。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在第九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所述曝光装置在所述光学部件上的与所述第一粘合单元相对的位置处设有聚光单元,所述聚光单元将所照射的光会聚到所述第一粘合单元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在第十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所述曝光装置的所述聚光单元构造成凸透镜。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在第九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所述曝光装置的所述第一粘合单元构造成比所述曝光装置的所述第二粘合单元薄的薄层。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在第十二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所述曝光装置在所述保持部件上的与所述第一粘合单元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凸起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在第九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所述曝光装置设有对多个所述图像保持体中的每一个进行曝光的多个所述光源以及与每个所述光源对应设置的多个所述光学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提供一种曝光设备的制造方法,包括:利用保持部件的第一粘合单元保持光学部件;以及利用保持部件的第二粘合单元保持所述光学部件。所述第一粘合单元通过被光照射第一时间而固化,所述第二粘合单元通过被光照射第二时间而固化,其中所述第二时间比所述第一时间长。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包括:利用曝光装置对图像保持体进行曝光以在所述图像保持体上形成静电潜像;利用显影剂对所述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及将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上。所述曝光装置具有:光源;光学部件,其设置在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的光路上;以及保持部件,其保持所述光源和所述光学部件,所述保持部件利用第一粘合单元和第二粘合单元保持所述光学部件的两个端部,其中所述第一粘合单元通过被光照射第一时间而固化,所述第二粘合单元通过被光照射第二时间而固化,其中所述第二时间比所述第一时间长。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可以在短时间内对所述曝光设备中的所述光学部件进行定位和粘合。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与未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以增加照射到所述第一粘合单元上的光的光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与未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以利用简单的构造增加照射到所述第一粘合单元上的光的光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与未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以缩短所述第一粘合单元中的固化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与未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以增强所述第一粘合单元中的粘合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与未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以简化所述曝光设备的制造工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即使在市场上普通使用的状态下,也可以获得如此程度的粘合强度:即,不会引起所述光学部件的位移、脱落或类似情况。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在调整从所述光源照射的光在被曝光体上的位置的同时,可以将所述光学部件粘合到所述保持部件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与未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以在短时间内设定所述图像保持体上的曝光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与未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以增加照射到所述第一粘合单元上的光的光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与未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以利用简单的构造增加照射到所述第一粘合单元上的光的光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与未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以缩短所述第一粘合单元中的固化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与未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以增强所述第一粘合单元中的粘合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在与对所述多个图像保持体进行曝光的曝光单元一体形成的所述曝光装置中,与未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以在短时间内调整所述图像保持体上的曝光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可以在短时间内对所述曝光设备中的所述光学部件进行定位和粘合。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与未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以在短时间内设定所述图像保持体上的曝光位置。
附图说明
基于以下各图将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显示应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构造实例的视图:
图2为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激光曝光单元的示意构造的侧视图;
图3为从各图像形成单元侧看到的激光曝光单元的正视图;
图4为从感光鼓看到的在设定曝光位置时激光曝光单元的正视图;
图5为示出作为实例的将照射侧透镜的一个端部固定到透镜支架上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6A至6C为示出将各照射侧透镜固定到透镜支架上的工序实例的视图;以及
图7A至7C为示出在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激光曝光单元中将各照射侧透镜固定到透镜支架上的工序实例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参照各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显示应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的构造实例的视图。图1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1是作为图像形成装置实例的采用电子照相机技术的所谓串联式数字彩色打印机,并且包括图像形成处理单元70、控制器80、图像处理单元81和主存储器82。具体而言,图像形成处理单元70根据各颜色的图像数据形成图像。控制器80控制整个图像形成设备1的全部操作。图像处理单元81对例如从个人计算机(PC)3、诸如扫描仪等的图像读取装置4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进行预定的图像处理。主存储器82通过例如其上记录有处理程序、图像数据等的硬盘(硬盘驱动器)来实现。
在图像形成处理单元70中,沿着上下方向(大致竖直方向)按固定间隔平行地布置有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0Y、10M、10C和10K(在下文中统称为“图像形成单元10”)。图像形成单元10设有:感光鼓11,其用作图像保持体(或被曝光体);充电辊12,其对感光鼓11的表面进行充电;显影单元13,其利用各颜色的调色剂对感光鼓11上所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及鼓清洁器14,其在转印之后对感光鼓11的表面进行清洁。
图像形成单元10形成为可拆卸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1的主体上。例如,在显影单元13中的调色剂被消耗或者感光鼓11的使用寿命到期或类似的情况下,可对图像形成单元10进行更换。
充电辊12由辊子部件构成,在该辊子部件中导电弹性体层与导电表面层依次层压在诸如铝和不锈钢等的导电芯体上。充电辊12接受来自充电电源(未示出)的充电偏压,并且在由感光鼓11驱动而转动的同时以预定电势均匀地对感光鼓11的表面进行充电。
在各图像形成单元10中,显影单元13保持有双组分显影剂并利用各颜色的调色剂对感光鼓11上所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其中该双组分显影剂由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青色)(C)和黑色(K)的各颜色调色剂与磁性载体组成。
鼓清洁器14使板形部件接触感光鼓11的表面并去除附着在感光鼓11上的调色剂、纸粉等,其中该板形部件由诸如聚氨酯橡胶等的橡胶材料形成。
而且,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中设有作为曝光装置(曝光设备)实例的激光曝光单元20,该曝光装置对分别布置在各图像形成单元10中的感光鼓11进行曝光。激光曝光单元20从图像处理单元81获取各颜色的图像数据。激光曝光单元20利用激光束分别对各图像形成单元10的感光鼓11进行扫描曝光,其中基于所获取的图像数据对该激光束的发光进行控制。
此外,布置有传送作为记录材料(记录纸)的纸张P的纸张传送带30,该纸张传送带30在与各图像形成单元10的感光鼓11相接触的同时运动。纸张传送带30由可静电吸引纸张P的薄膜形环带形成。于是,纸张传送带30悬挂在驱动辊32与惰辊33之间并循环运动。在纸张传送带30与感光鼓11之间形成有用于沿大致竖直方向将纸张P从下侧传送至上侧的纸张传送路径M1。
在纸张传送带30的内侧并且位于与各感光鼓11相对的各位置处分别布置有转印辊31。各转印辊31在其与感光鼓11之间形成转印电场,从而依次将各图像形成单元10中所形成的各颜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由纸张传送带30保持并传送的纸张P上。此外,在纸张传送带30的外侧并且位于各转印辊31的下游侧设有放电灯35,该放电灯35在转印之后去除感光鼓11上的电荷。
在位于纸张传送带30的感光鼓11侧的最上游部分布置有对纸张传送带30进行充电的吸引辊34。吸引辊34以预定电势对纸张传送带30的表面进行充电从而稳定地静电吸引纸张P。
沿着纸张传送路径M1在纸张传送带30的下游侧设有定影单元40,该定影单元40利用热量和压力对纸张P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处理。
此外,作为除纸张传送带30以外的纸张传送系统,在纸张供应侧设有:纸张容纳单元50,其容纳纸张P;拾纸辊51,其按预定定时将容纳在纸张容纳单元50中的纸张P取出并传送纸张P;传送辊52,其对由拾纸辊51所取出的纸张P进行传送;以及阻挡辊53,其与图像形成操作相一致地将纸张P供应至纸张传送带30上。
同时,在纸张排出侧设有排纸辊54和反转辊55。排纸辊54对在定影单元40中被定影的纸张P进行传送。在单面打印的情况下,反转辊55将纸张P排出至设置在设备主体上部的排纸单元90,而在双面打印的情况下,反转辊55按预定定时沿着与朝向排纸单元90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以将其一侧表面已在定影单元40中受到定影的纸张P供应至双面传送路径M2。另外,在双面传送路径M2中,沿着该双面传送路径M2设有多个传送辊56。
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中,图像形成处理单元70在控制器80的控制下进行图像形成操作。换句话说,图像处理单元81对从PC 3或图像读取装置4或类似装置输入的图像数据进行预定的图像处理,并将图像数据供应至激光曝光单元20。然后,例如在黑色(K)的图像形成单元10K中,通过激光曝光单元20利用激光束对由充电辊12以预定电势进行均匀充电的感光鼓11的表面进行扫描曝光,从而在感光鼓11上形成静电潜像,其中基于来自图像处理单元81的图像数据对该激光束的发光进行控制。显影单元13对所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从而在感光鼓11上形成黑色(K)的调色剂图像。在图像形成单元10Y、10M和10C中以相似的方式形成黄色(Y)、品红色(M)和蓝绿色(C)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
同时,当在各图像形成单元10中开始形成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时,阻挡辊53与调色剂图像的形成定时相一致地将从纸张容纳单元50取出的纸张P供应至纸张传送带30上。吸引辊34以预定电势对纸张传送带30的表面进行充电。由此,纸张P被静电吸引在纸张传送带30上。接着,通过沿着图1中箭头方向循环运动的纸张传送带30沿着纸张传送路径M1对纸张P进行传送。在传送的途中,通过转印辊31形成的转印电场将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依次转印到纸张P上。
其上静电转印有各颜色调色剂图像的纸张P在图像形成单元10K的下游从纸张传送带30上剥离并被传送至定影单元40。当纸张P被传送至定影单元40时,通过利用热量和压力的定影处理将纸张P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纸张P上。其上定影有各颜色调色剂图像的纸张P被装载在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1的排出部分中的排纸单元90上。同时,在双面打印时,在经由双面传送路径M2再次进行相似的图像形成操作之后,将纸张P装载在排纸单元90上。
下面,将说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激光曝光单元20。
图2为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激光曝光单元20的示意构造的侧视图。如图2所示,激光曝光单元20设有例如包括四个半导体激光器的光源21。此外,作为光学部件的实例,激光曝光单元20设有:与来自光源21的各激光束对应设置的四个准直透镜22、柱面透镜23、例如由正六面体形成的旋转多棱镜24、多个反射镜25、构成fθ透镜一侧的多棱镜侧透镜(未示出)以及构成fθ透镜另一侧的四个照射侧透镜26K、26C、26M和26Y。而且,激光曝光单元20构造成位于作为保持部件实例的壳体27内,并可抑制激光束泄漏到外部以及粉尘等附着在各光学部件上。此外,激光曝光单元20还设有:支撑轴28,其与用于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1内的壳体27一体设置;以及透镜支架29,其构成用于固定照射侧透镜26K、26C、26M和26Y的保持部件的一部分。
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激光曝光单元20中,从光源21射出的四束发散激光束通过各准直透镜22分别转换成平行光。通过仅沿着副扫描方向具有折射力的柱面透镜23,激光束在多棱镜24的偏转反射面24a附近形成为沿着主扫描方向伸长的线像(line image)。各激光束由以恒定的高速旋转的多棱镜24的偏转反射面24a反射从而以一角速度扫描。
各激光束穿过构成fθ透镜的多棱镜侧透镜,并且各激光束的方向被多个反射镜25变为朝向感光鼓11表面的方向。激光束从照射侧透镜26K、26C、26M和26Y对各图像形成单元10的感光鼓11的表面进行扫描曝光。这里,分别构成fθ透镜的多棱镜侧透镜与照射侧透镜26K、26C、26M和26Y具有这样的功能:即,使激光束的光点的扫描速度在感光鼓11上保持恒定。
在多棱镜24的偏转反射面24a附近形成上述线像。fθ透镜相对于副扫描方向将偏转反射面24a作为物点从而在感光鼓11的表面上形成光点。因此,上述扫描光学系统具有校正偏转反射面24a的表面混乱误差(surface tangle error)的功能。
在此激光曝光单元20中,从照射侧透镜26K、26C、26M和26Y射出的激光束LK、LC、LM和LY分别对图像形成单元10K、10C、10M和10Y中的感光鼓11进行扫描曝光。因此,在工厂的制造工序中设定感光鼓11上沿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的曝光位置以使激光束LK、LC、LM和LY分别扫描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10K、10C、10M和10Y中的感光鼓11上的预定曝光位置。主要通过调整各反射镜25的设定角度来进行曝光位置的设定。然而,需要以极高的精度设定感光鼓11上沿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的曝光位置。因此,在设定曝光位置的最后阶段,将激光曝光单元20安装到测量装置中,实际发射激光束,并且在测量从照射侧透镜26K、26C、26M和26Y射出的激光束的曝光位置的同时,对照射侧透镜26K、26C、26M和26Y的设定角度进行细微调整以符合设计值。最后,在曝光位置与设计值一致的状态下,将照射侧透镜26K、26C、26M和26Y固定在壳体27上。由此,激光曝光单元20中沿着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的曝光位置得到设定。
图3为从各图像形成单元10侧看到的激光曝光单元20的正视图。如图3所示,在激光曝光单元20的各图像形成单元10侧布置有作为光学部件实例的照射侧透镜26K、26C、26M和26Y。通过上述测量装置对从各照射侧透镜26K、26C、26M和26Y射出的激光束的照射位置进行测量。基于该测量值,保持夹具100(参见后阶段的图4)对照射侧透镜26K、26C、26M和26Y的设定角度θ进行细微调整。例如如图3所示,各设定角度θ分别调整为:照射侧透镜26K角度为θK、照射侧透镜26C角度为θC、照射侧透镜26M角度为θM以及照射侧透镜26Y角度为θY,以将激光曝光单元20中沿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的曝光位置设定为感光鼓11上的预定位置(设定值)。然后,当完成调整时,将照射侧透镜26K、26C、26M和26Y固定到透镜支架29上。因此,照射侧透镜26K、26C、26M和26Y在其并不固定到壳体27上的状态下由保持夹具100保持,直到利用测量装置完成调整为止。
此外,也可构造成这样:不仅可以通过保持夹具100调整照射侧透镜26K、26C、26M和26Y的设定角度θ,而且也可以通过保持夹具100调整照射侧透镜26K、26C、26M和26Y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
图4为从感光鼓11看到的在设定曝光位置时激光曝光单元20的正视图。在图4中,测量装置(图中未示出)设置在该图的前侧,来自照射侧透镜26K、26C、26M和26Y的激光束射向该图的前侧。
如图4所示,在通过测量装置进行测量时,将与测量装置一体设置的保持夹具100安装到激光曝光单元20上。该安装过程是作为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激光曝光单元20的制造工序中的第一工序而进行的。此时,将设置在激光曝光单元20的壳体27的两侧部分的主体固定部分27y(也可参见图3)固定到保持夹具100的相应一个安装单元104上。由此设定激光曝光单元20与保持夹具100之间的预定位置关系。
当将保持夹具100安装到激光曝光单元20上时,各照射侧透镜26K、26C、26M和26Y的两个端部由保持夹具100上相应的透镜保持单元102K、102C、102M和102Y保持。各透镜保持单元102K、102C、102M和102Y由保持夹具100的外壳101支撑以使各透镜保持单元102K、102C、102M和102Y可沿着上下方向平行移动。各透镜保持单元102K、102C、102M和102Y构造成通过设有千分尺的调整单元103K、103C、103M和103Y中相应的一个而细微地调整沿上下方向的位置。
因此,通过细微地调整支撑相应一个照射侧透镜26K、26C、26M和26Y的两个端部的各透镜保持单元102K、102C、102M和102Y沿上下方向的位置,以对图3中所示的各设定角度θ进行细微地调整。由此,在激光曝光单元20中沿着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的感光鼓11上的曝光位置被设定得具有高精度。该设定过程是作为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激光曝光单元20的制造工序中的第二工序而进行的。
如上所述,在利用测量装置对激光曝光单元20的曝光位置进行设定之后,将各照射侧透镜26K、26C、26M和26Y固定到透镜支架29上,该透镜支架29布置在激光曝光单元20的壳体27的两侧部分。此时,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各激光曝光单元20中,利用诸如紫外线固化粘合剂等的粘合剂固定各照射侧透镜26K、26C、26M和26Y。
图5为示出作为实例的将照射侧透镜26C的一个端部固定到透镜支架29上的状态的透视图。如图5所示,在照射侧透镜26C的两个端部,透镜固定单元261形成在与透镜支架29相对的位置。此外,在透镜固定单元261的局部区域形成有聚光单元262,该聚光单元262形成为凸透镜形状。
另外,在透镜支架29与透镜固定单元261之间设有紫外线固化粘合剂层263,该紫外线固化粘合剂层263通过紫外线的照射而固化从而将透镜支架29与透镜固定单元261粘附固定。通过从外部照射的紫外线,以将照射侧透镜26C的两个端部固定到透镜支架29上。以上构造可相似地应用于其它的照射侧透镜26K、26M和26Y。
这里,说明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激光曝光单元20中将各照射侧透镜26K、26C、26M和26Y固定到透镜支架29上的工序。图6A至6C为示出将各照射侧透镜26K、26C、26M和26Y固定到透镜支架29上的工序实例的视图。
图6A为示出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激光曝光单元20的制造工序中的第三工序的视图。在利用测量装置完成对各照射侧透镜26K、26C、26M和26Y的细微调整之后,在保持夹具100仍然安装在激光曝光单元20上的状态下进行第三工序(参见图4)。换句话说,在利用测量装置完成调整之后被调整到用于以高精度设定沿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的曝光位置的位置处的照射侧透镜26K、26C、26M和26Y在其还未被固定到透镜支架29上的状态下由保持夹具100保持。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激光曝光单元20中,在以上阶段中以相对较短的时间对透镜固定单元261进行紫外线照射,从而仅固化紫外线固化粘合剂层263中作为第一粘合单元实例的区域263t,该第一粘合单元与在透镜固定单元261的局部区域中形成的聚光单元262相对。
通常,为了固化设置在与透镜固定单元261相对的区域中的紫外线固化粘合剂层263的全部区域需要长时间。因此,为了使位置得到调整的照射侧透镜26K、26C、26M和26Y不产生位移,需要维持保持夹具100被安装到激光曝光单元20上的状态直到紫外线固化粘合剂层263得到固化为止。为了以高精度设定激光曝光单元20的曝光位置,要求保持夹具100与测量装置保持预定的位置关系。通常,保持夹具100与测量装置设置为一体。因此,倘若直到紫外线固化粘合剂层263的全部区域得到固化之前一直保持着保持夹具100被安装到激光曝光单元20上的状态,则在固化期间将占用测量装置。结果,其它激光曝光单元20没有得到调整的时间段变长,从而激光曝光单元20的生产效率降低。
因此,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激光曝光单元20中,当利用测量装置完成调整时,以相对较短的时间对透镜固定单元261进行紫外线照射,从而仅固化紫外线固化粘合剂层263中的区域263t,其中该区域263t与在透镜固定单元261的局部区域中形成的聚光单元262相对。由此,在其位置被测量装置调整的各照射侧透镜26K、26C、26M和26Y中,各照射侧透镜26K、26C、26M和26Y以如此程度的强度被临时固定到透镜支架29上:即,随后的制造工序中的操作不会使各照射侧透镜产生位移。然后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将保持夹具100从激光曝光单元20上拆卸下来。
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激光曝光单元20中,在透镜固定单元261的局部区域中形成有聚光单元262,该聚光单元262形成为凸透镜形状。由此,照射到透镜固定单元261上的紫外线被聚光单元262会聚并且在紫外线固化粘合剂层263中形成紫外线集中的区域263t。由此,强烈的紫外线集中地照射到区域263t中并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使树脂固化。因此,在区域263t中各照射侧透镜26K、26C、26M和26Y被固定到透镜支架29上。在该阶段中,紫外线固化粘合剂层263中除了区域263t以外的区域没有受到固化。然而,借助于区域263t,可设定如此程度的强度:在随后的激光曝光单元20的制造工序中不会由于操作而使各照射侧透镜26K、26C、26M和26Y产生位移。
因此,将第三工序中对透镜固定单元261照射紫外线的持续时间设定成对区域263t的固化时间,其中在该区域263t中紫外线由聚光单元262会聚。以上固化时间与对紫外线固化粘合剂层263的全部区域进行固化的时间相比非常短。
应该注意的是,在上述第三工序中,可以在利用测量装置对全部照射侧透镜26K、26C、26M和26Y完成调整之后进行下述处理:即,对各照射侧透镜26K、26C、26M和26Y上的透镜固定单元261进行紫外线照射,以仅对紫外线固化粘合剂层263中与透镜固定单元261的聚光单元262相对的区域263t进行固化的处理。当利用测量装置对各照射侧透镜26K、26C、26M和26Y完成调整时可依次对各照射侧透镜26K、26C、26M和26Y进行上述处理。
接下来,图6B为示出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激光曝光单元20的制造工序中的第四工序的视图。在第四工序中,在仅对紫外线固化粘合剂层263中的区域263t进行固化之后,将保持夹具100从激光曝光单元20上拆卸下来,其中该区域263t与在透镜固定单元261的局部区域中形成的聚光单元262相对。
接下来,图6C为示出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激光曝光单元20的制造工序的第五工序的视图。在第五工序中,在将保持夹具100从激光曝光单元20上拆卸下来的状态下,将充足的紫外线照射到紫外线固化粘合剂层263的全部区域上。由此,在紫外线固化粘合剂层263中除了区域263t以外的区域(该区域作为第二粘合单元实例)得到充分固化。
如上所述,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激光曝光单元20中,当利用测量装置完成调整时,紫外线固化粘合剂层263中仅有局部区域263t得到固化。在将测量装置(保持夹具100)从激光曝光单元20上拆卸下来之后,将充足的紫外线照射到紫外线固化粘合剂层263的全部区域上,从而使紫外线固化粘合剂层263的全部区域得到充分固化。
这里,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紫外线固化粘合剂层263的区域263t形成在紫外线固化粘合剂层263内的区域中。然而,当利用测量装置完成调整时,将要通过紫外线照射而被固化的区域263t可以分离地形成在紫外线固化粘合剂层263的外部。
如上所述,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激光曝光单元20中,当利用测量装置完成调整时,紫外线固化粘合剂层263中仅有局部区域263t得到固化。在将测量装置(保持夹具100)从激光曝光单元20上拆卸下来之后,将充足的紫外线照射到紫外线固化粘合剂层263的全部区域上,从而使紫外线固化粘合剂层263的全部区域得到充分固化。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说明了这样的构造:即,聚光单元262形成在透镜固定单元261的局部区域中,并且当利用测量装置完成调整时,紫外线固化粘合剂层263中仅有局部区域263t得到固化。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说明了这样的构造:即,在紫外线固化粘合剂层263中设有在短时间内可固化的形成为薄的粘合剂层。应该注意的是,对于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相同的构造将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并且将省略其具体说明。
图7A至7C为示出在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激光曝光单元20中将各照射侧透镜26K、26C、26M和26Y固定到透镜支架29上的工序实例的视图。
图7A为示出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工序之后进行的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制造工序中的第三工序的视图。在利用测量装置完成对各照射侧透镜26K、26C、26M和26Y的细微调整之后,这里在保持夹具100仍然安装在激光曝光单元20上的状态下进行第三工序(参见图4)。在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激光曝光单元20中,例如在紫外线固化粘合剂层263的中央部分形成作为第一粘合单元实例的区域263s,该区域263s上涂有比其它区域更薄(更少)的粘合剂。由此,通过以相对较短的时间对透镜固定单元261进行紫外线照射,仅使紫外线固化粘合剂层263中的区域263s得到固化。
应该注意的是,在与透镜固定单元261相对的透镜支架29上设有高的凸起部分29b和平坦部分29a,其中该高的凸起部分29b对应于具有薄的粘合剂层的区域263s,该平坦部分29a对应于涂有足够厚的粘合剂层的区域(除了区域263s以外的区域)。
由此,在区域263s中,各照射侧透镜26K、26C、26M和26Y被固定到透镜支架29上。在以上阶段中,紫外线固化粘合剂层263中除了区域263s以外的区域没有受到固化。然而,借助于区域263s,可设定如此程度的强度:即,在随后的激光曝光单元20的制造工序中不会由于操作使各照射侧透镜26K、26C、26M和26Y产生位移。
在以上情况下,将第三工序中对透镜固定单元261照射紫外线的持续时间设定成对具有薄的粘合剂层的区域263s的固化时间。以上固化时间与对紫外线固化粘合剂层263的全部区域进行固化的时间相比非常短。
应该注意的是,在照射侧透镜26C的两个端部中的各透镜固定单元261中,在与具有薄的粘合剂层的区域263s相对的位置处也可形成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似的形成为凸透镜形状的聚光单元。
接下来,图7B为示出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制造工序中的第四工序的视图。在第四工序中,在仅对紫外线固化粘合剂层263的区域263s进行固化之后,将保持夹具100从激光曝光单元20上拆卸下来。
接下来,图7C为示出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制造工序中的第五工序的视图。在第五工序中,在将保持夹具100从激光曝光单元20上拆卸下来的状态下,将充足的紫外线照射到紫外线固化粘合剂层263的全部区域上。由此,在紫外线固化粘合剂层263中作为第二粘合单元实例的除了区域263s以外的涂有足够厚的粘合剂的区域得到充分固化。
如上所述,在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激光曝光单元20中,当利用测量装置完成调整时,紫外线固化粘合剂层263中仅有局部区域263s得到固化。在将测量装置(保持夹具100)从激光曝光单元20上拆卸下来之后,将充足的紫外线照射到紫外线固化粘合剂层263的全部区域上,从而使紫外线固化粘合剂层263中形成有足够量的粘合剂的区域得到固化。
以上提供了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说明,其目的在于举例和说明。这并不意味上述实施例为穷举的或将本发明局限于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很多变型和变更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说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旨在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以及适用于预期的特定应用的各种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以下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限定。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2007年3月2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7-075383的优先权,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Claims (16)
1.一种曝光设备,包括:
光学部件;以及
保持部件,其保持所述光学部件,
所述保持部件利用第一粘合单元和第二粘合单元保持所述光学部件的两个端部,其中所述第一粘合单元通过被光照射第一时间而固化,所述第二粘合单元通过被光照射第二时间而固化,其中所述第二时间比所述第一时间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光设备,其中,
所述光学部件在所述两个端部中每一个端部的与所述第一粘合单元相对的位置处设有聚光单元,所述聚光单元将所照射的光会聚到所述第一粘合单元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光设备,其中,
所述光学部件在所述两个端部中每一个端部的与所述第一粘合单元相对的位置处设有凸透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光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粘合单元形成为比所述第二粘合单元薄的薄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曝光设备,其中,
所述保持部件在与所述第一粘合单元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凸起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光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粘合单元设置成与所述第二粘合单元相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光设备,其中,
所述第二粘合单元具有比所述第一粘合单元强的粘合力。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光设备,其中,
所述光学部件设置成最接近被曝光体并使来自光源的光通过,其中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对所述被曝光体进行曝光。
9.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图像保持体;以及
曝光装置,其对所述图像保持体进行曝光,
所述曝光装置具有:
光源;
光学部件,其设置在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的光路上;以及
保持部件,其保持所述光源和所述光学部件,
所述保持部件利用第一粘合单元和第二粘合单元保持所述光学部件的两个端部,其中所述第一粘合单元通过被光照射第一时间而固化,所述第二粘合单元通过被光照射第二时间而固化,其中所述第二时间比所述第一时间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所述曝光装置在所述光学部件上的与所述第一粘合单元相对的位置处设有聚光单元,所述聚光单元将所照射的光会聚到所述第一粘合单元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所述曝光装置的所述聚光单元构造成凸透镜。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所述曝光装置的所述第一粘合单元构造成比所述曝光装置的所述第二粘合单元薄的薄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所述曝光装置在所述保持部件上的与所述第一粘合单元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凸起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所述曝光装置设有对多个所述图像保持体中的每一个进行曝光的多个所述光源以及与每个所述光源对应设置的多个所述光学部件。
15.一种曝光设备的制造方法,包括:
利用保持部件的第一粘合单元保持光学部件;以及
利用保持部件的第二粘合单元保持所述光学部件;
其中,所述第一粘合单元通过被光照射第一时间而固化,
所述第二粘合单元通过被光照射第二时间而固化,其中所述第二时间比所述第一时间长。
16.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包括:
利用曝光装置对图像保持体进行曝光以在所述图像保持体上形成静电潜像;
利用显影剂对所述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
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及
将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上;
其中,所述曝光装置具有:
光源;
光学部件,其设置在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的光路上;以及
保持部件,其保持所述光源和所述光学部件,
所述保持部件利用第一粘合单元和第二粘合单元保持所述光学部件的两个端部,其中所述第一粘合单元通过被光照射第一时间而固化,所述第二粘合单元通过被光照射第二时间而固化,其中所述第二时间比所述第一时间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075383A JP2008230145A (ja) | 2007-03-22 | 2007-03-22 | 露光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7-075383 | 2007-03-2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71193A true CN101271193A (zh) | 2008-09-24 |
CN101271193B CN101271193B (zh) | 2010-09-22 |
Family
ID=39774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00600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71193B (zh) | 2007-03-22 | 2008-01-18 | 曝光设备及其制造方法、图像形成设备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932918B2 (zh) |
JP (1) | JP2008230145A (zh) |
KR (1) | KR101076742B1 (zh) |
CN (1) | CN101271193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98486A (zh) * | 2009-02-06 | 2010-08-11 | 新科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胶接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00084378A (ko) * | 2009-01-16 | 2010-07-2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광주사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245300B2 (ja) * | 1994-05-31 | 2002-01-0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光源装置 |
JP3542224B2 (ja) * | 1996-03-05 | 2004-07-1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光源装置におけるコリメータレンズの接着方法 |
JP2003207736A (ja) * | 2002-01-16 | 2003-07-25 | Canon Inc | 走査光学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4021133A (ja) * | 2002-06-20 | 2004-01-22 | Canon Inc | 走査光学装置 |
JP2004151388A (ja) * | 2002-10-30 | 2004-05-27 | Canon Inc | 光学素子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
JP3928545B2 (ja) * | 2002-11-08 | 2007-06-13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光学部材保持手段、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光走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5156914A (ja) * | 2003-11-26 | 2005-06-16 | Canon Inc | 走査光学装置 |
JP2006323157A (ja) | 2005-05-19 | 2006-11-30 | Sharp Corp |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2007
- 2007-03-22 JP JP2007075383A patent/JP2008230145A/ja active Pending
- 2007-12-21 US US11/962,351 patent/US793291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
- 2008-01-18 CN CN2008100060011A patent/CN10127119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1-18 KR KR1020080005676A patent/KR101076742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98486A (zh) * | 2009-02-06 | 2010-08-11 | 新科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胶接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1076742B1 (ko) | 2011-10-26 |
US7932918B2 (en) | 2011-04-26 |
CN101271193B (zh) | 2010-09-22 |
JP2008230145A (ja) | 2008-10-02 |
US20080232855A1 (en) | 2008-09-25 |
KR20080086341A (ko) | 2008-09-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099061B2 (en) | Image-forming device and scanning unit for use therein | |
US9981482B2 (en) | Exposure head, exposure unit,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xposure unit, light receiving head, light receiving uni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ght receiving unit | |
JPH0432389B2 (zh) | ||
CN101131476A (zh) | 用于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光学扫描器 | |
CN101271193B (zh) | 曝光设备及其制造方法、图像形成设备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 |
US10356270B2 (en) | Lens unit, LED head, exposure device, and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 |
US8199381B2 (en) | Past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2005335074A (ja) | 光プリントヘッド調整装置、プロセスカ−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3189097B2 (ja) |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 |
SG188703A1 (en) |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 |
CN102300031A (zh) | 光扫描装置以及具有该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
JP2008105298A (ja) | ラインヘッド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0517116C (zh) |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 |
KR100669982B1 (ko) | 화상형성장치 | |
JPH09218598A (ja) |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 |
JP2659360B2 (ja) | カラー電子写真記録装置 | |
US6473111B1 (en) | Rod lens array and printer head and optical printer using the same | |
JP2821771B2 (ja) |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1075648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1046093A (ja) | ラインヘッ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1226249A (zh) | f-θ透镜、光扫描单元及具有该单元的成像装置 | |
JP2912258B2 (ja) | 背面露光記録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5037584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20100134586A1 (en) | Exposure Hea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2005059298A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トヘッ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22 Termination date: 2018011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