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65639A - 钉扣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钉扣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65639A
CN101265639A CNA2008100065886A CN200810006588A CN101265639A CN 101265639 A CN101265639 A CN 101265639A CN A2008100065886 A CNA2008100065886 A CN A2008100065886A CN 200810006588 A CN200810006588 A CN 200810006588A CN 101265639 A CN101265639 A CN 1012656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extension
button
sewing machine
hold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0658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65639B (zh
Inventor
小田洋
椎名隆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u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ki Corp filed Critical Ju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656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656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656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656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00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 D05B3/06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for sewing buttonhole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00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 D05B3/12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for fastening articles by sewing
    • D05B3/14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for fastening articles by sewing perforated or press butt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9/00Driving-gear; Control devices
    • D05B69/02Mechanical drive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9/00Driving-gear; Control devices
    • D05B69/30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钉扣缝纫机,其可以始终将钮扣保持部件支承在规定的位置上,可以使操作者的相对于钮扣夹持部的钮扣放置作业变得简便。提升钩(26)及卡合钩(24c)上分别形成延伸部(26b、24c2),它们在俯视时的提升杆(25)的长度方向和与其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延伸而卡合,同时,使在前述提升杆(25)的长度方向上延伸而成的延伸部(26b、24c2)的前端,作为倾斜延伸部(26b2、24c2)而形成,形成为在钮扣保持部件(24)移动至上升位置时,使倾斜延伸部(26b2、24c2)相对于另一个延伸部(24c2、26b),使前端面抵接而卡合。

Description

钉扣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提升钮扣保持部件的机构的钉扣缝纫机。
背景技术
在图3至图7中,对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具有提升钮扣保持部件的机构的现有钉扣缝纫机的结构进行说明。
该钉扣缝纫机具有:缝纫机臂21a,其具有缝针N等;缝纫机底座21b,其具有布料按压下板22等;进给台23,其与进给机构连结而在缝纫机底座21b上滑动,该进给机构由未图示的凸轮和与该凸轮滑动接触的未图示的滑动接触部件驱动;以及钮扣保持部件24,其可转动地由支点轴24d支撑。前述钮扣保持部件24d始终利用由弹簧24e向下方预紧的按压棒24f向下方按压。该钮扣保持部24,在其前端部设有夹持钮扣外周的一对钮扣夹持部24a、24b,它们与布料按压下板22相对。
另外,在其上表面,如图7所示,形成卡合钩24c,其由直立部24c1和从前述直立部24c1的前端向斜下方折回而延伸的倾斜状的延伸部(倾斜延伸部)24c2构成,弯曲为逆J字状,该卡合钩24c配置为,可以与后述的提升钩26卡合。并且,被支撑为可以以基部24d为转动中心,在前述钮扣夹持部24a、24b接近前述布料按压下板22的下降位置、和从前述布料按压下板22离开而使钮扣夹持在夹持部24a、24b上的上升位置之间自由转动。
此外,前述卡合钩24c设计为,为了与伴随后述提升杆25的转动的前述提升钩26的转动配合而最高效且可靠地与该提升钩26卡合并滑动,使延伸部(倾斜延伸部)24c2的假想延长线指向提升杆25的转动中心方向。
另外,将长度方向中间部利用轴27可自由转动地支撑在缝纫机架21a上的提升杆25,使其基部在形成于转动连杆28上的槽部内,利用轴体25a与动作腕51的上端部及后述连杆33的上端部同轴地连结,上述转动连杆28利用轴28a可自由转动地由缝纫机臂21a支撑。另外,在提升杆25的前端部,形成大致L字状的提升部件26,其由下垂部26和延伸部26b构成,该延伸部26b从前述下垂部26a的前端,向俯视时与前述提升杆25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与前述卡合钩24c的延伸部24c2正交。
并且,利用动作腕51的下降,提升杆25以轴27为中心进行转动,与之相伴,提升杆25的提升部件26的延伸部26b与设于钮扣保持部件24上的前述卡合钩24的延伸部24c2卡合,向上方提拉,以使得钮扣保持部24a、24b从布料按压下板22向上方离开。
返回图3,钉扣缝纫机具有位于针板21c下表面的缝线切刀29,该缝线切刀29经由与前述动作腕51联动的连杆30、31、32、33与前述动作腕51连结,通过动作腕51下降,伴随提升杆25的转动而缝线切刀29进行水平移动,在与图外的固定切刀之间,将与线环相连的缝线从布料上切断。此外,由前述缝线切刀29及连杆30~33构成切线机构。
另外,在由缝纫机底座21b支撑的缝纫机主轴34上,经由图5所示的离合器机构35,传递来自缝纫机电动机等驱动源(未图示)的旋转力。即,前述离合器机构35由隔离带轮35a和驱动带轮35b构成,该隔离带轮35a具有固定于缝纫机主轴34上的圆锥台状的制动部35a1,该驱动带轮35b相对于缝纫机主轴34可以进行转动及向轴方向移动,在前述驱动带轮35上,形成可以相对于前述制动部35a1插入、脱离的凹面部35b1。另外,驱动带轮35b利用架装于其外周面的皮带35c与图外的驱动源连结,通过经由前述凹面部35b1使前述制动部35a1和驱动带轮35b嵌合,可以使电动机的旋转力传递至主轴34上。
另外,如图3至图5所示,形成为二股形状的摆动连杆37的一对滑动接触部37a、37b,与固定于前述缝纫机主轴34上的偏心轮36的外周面接触。并且,通过前述偏心轮36随缝纫机主轴34一起旋转1次,摆动连杆37以轴38为中心往复摆动1次,形成于其一端部的卡止部37c进行上下往复运动。
另外,与前述缝纫机主轴34平行设置的驱动控制轴39,利用图外的联动机构与前述缝纫机主轴34联动,通过缝纫机主轴34进行与1次缝制循环对应的旋转而进行1次旋转。固定于该驱动控制轴39上的第1控制凸轮40,在其外周面上以180°的角度间隔形成第1凹部(第1动作部)40a、40b。并且,前述凹部40a、40b分别在大于或等于控制轴39的与1针对应的旋转角度范围(与缝纫机主轴34旋转1次对应的驱动控制轴39的旋转角度范围)内形成。例如,在与1.5针对应的角度范围内形成。另外,同样在固定于驱动控制轴39上的第2控制凸轮41的外周部,分别以180°的角度间隔形成第2凹部(第2动作部)41a、41b。
形成为可自由转动地支撑在缝纫机底座21b上的中空形状的第2旋转摆动轴43,与前述驱动控制轴39平行地配置。并且,可自由旋转地插入该第2旋转摆动轴43的中空部内的第1旋转摆动轴42,与前述第2旋转摆动轴43一起形成二重轴构造(参照图4)。
另外,固定于第1旋转摆动轴42上的第1动作杆44、固定于第2旋转摆动轴43上的第2动作杆45,分别利用图外的预紧单元,始终向第1、第2控制凸轮40、41预紧,第1动作杆44经由滚轮44a压接在第1控制凸轮40上,第2动作杆45经由滚轮45a压接在第2控制凸轮41上。
在固定于前述第1旋转摆动轴42上的离合器控制杆46的一端部上,与前述驱动带轮35b相对,形成上下高度不同的两种凸轮部46a、46b,设置于驱动带轮35b的一侧面上的球体47,选择地与这些凸轮部46a、46b接触。并且,在高凸轮46a与球体47接触的情况下,经由球体47,驱动带轮35b向隔离带轮35a移动,前述驱动带轮35与缝纫机主轴34接合,使缝纫机主轴34与缝纫机驱动源连结。另外,在低凸轮部46b与球体47接触的情况下,驱动带轮35b利用图外的预紧单元从制动部35a1离开,隔断缝纫机主轴34和驱动源的连结。
在固定于前述第1旋转摆动轴42上的隔离杆48的前端部,突出设置卡止片48a,该卡止片48a利用前述隔离杆48的旋转,可以相对于设置于前述隔离带轮35a的外周面上的卡止端面35a2进行卡合。
一端部固定于前述第2旋转摆动轴43上的连结连杆49,在其另一端部,经由连结连杆50轴连接动作腕51的下端部。并且,通过连结连杆49随前述第2旋转摆动轴43一起旋转摆动,前述动作腕51向图3中的c、d方向摆动,使形成于动作腕51下端部的卡合部51a,可以相对于前述摆动连杆37的卡止部37c卡止、脱开。
并且,在具有这种结构的钉扣缝纫机中,在第1、第2动作杆44、45的滚轮44a、45a与控制凸轮40、41的外周面接触的情况下,离合器控制杆46的高凸轮部46a随第1旋转摆动轴42一起,与驱动带轮35b的球体47接触,缝纫机主轴34和缝纫机驱动源处于连结状态,另外,隔离杆48处于与隔离带轮35a的卡止端面35a2非抵接的位置,缝纫机处于驱动状态。并且,在该缝纫机驱动状态中,连结连杆49、50成为使第1动作腕51向c方向移动的状态,动作腕51的卡合部51a处于从摆动连杆37的卡止部37c脱离的状态。
在这里,如果缝制动作进行到缝纫机停止的1.5针之前,则首先,第1动作杆44的滚轮44a嵌入第1控制凸轮40的凹部40a中,使第1旋转摆动轴42向图3的箭头e方向旋转。这样,离合器控制杆46也向同方向旋转,与球体47接触的凸轮部从高凸轮部46a切换至低凸轮部46b。其结果,驱动带轮35b从驱动带轮35a1离开,缝纫机主轴34和缝纫机驱动源的连结被隔断,缝纫机主轴34进行减速旋转。并且,在第1动作杆44嵌入凹部40a之后的1针之后、即缝纫机停止的半针之前的时刻,第2动作杆45的滚轮45a嵌入第2控制凸轮41的凹部41a中,第2旋转摆动轴43向图3中的箭头e方向旋转。这样,连结连杆49向同方向旋转,经由连结连杆50,动作腕51向图3所示的箭头d方向移动。利用该移动,动作腕51的卡合部51a与摆动连杆37的卡止部37c卡合。另外,与此同时,隔离杆48朝向隔离带轮35a旋转,旋转至设于其前端的卡止片48与隔离带轮35a的卡止端面35a2抵接的位置。
然后,在剩下的半针中,摆动连杆37的卡止部37c伴随缝针的下降而下降,将与其卡合的动作腕51压下。通过动作腕51进行下降,提升杆25向箭头P方向转动,转动连杆28向箭头a方向旋转。
利用该动作腕51的下降,缝线切刀29经由连杆33、32、31、30而动作,将布料和缝纫机釜之间的缝线切断,另一方面,提升杆25的提升部件26向上方移动,将钮扣保持部件24的卡合钩24c向上方提升,使钮扣夹持部24a、24b向上方离开,使布料随钮扣一起向上方移动。
另外,如果缝纫机主轴34进行与剩下的半针相应的旋转,则隔离带轮35a的卡止端面35a2与隔离杆48的卡止片48a抵接,其旋转停止。
专利文献1:特公平8-46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成为这种结构而起作用的钉扣缝纫机中,在使钮扣保持部件24位于前述上升位置时,通过使前述提升杆25转动,使前述提升杆25的提升钩26的周面,在与倾斜形成于钮扣保持部件24的卡合钩24c上的延伸部24c2的周面滑动接触的同时而支承。这样,钮扣保持部件24的提升结束时的上升位置,成为始终依赖于延伸部24c2与提升钩26的周面的卡合位置的状态。
由此,如果缝纫机主轴34和驱动源的连结由于被阻断时产生的冲击(振动)而跳动,万一提升钩26和卡合钩24c的卡合被解除,则在振动吸收后,这些卡合位置与跳动前相比会变化,不能将钮扣保持部件24支承在规定的上下位置上,产生操作者很难将钮扣放置在钮扣夹持部24a、24b上的问题。
另外,由于与提升钩26的周面卡合的延伸部24c2朝向箭头f方向倾斜而形成,因此,因在钮扣保持部件24位于上升位置时作用于延伸部24c2上的钮扣保持部件24的重量,对钮扣保持部件24产生进给方向(箭头f方向)的作用力,该作用力经由与进给台23连结的基部24d,传递至未图示的进给机构,成为使进给机构的进给凸轮和与该进给凸轮卡合的卡合部件在缝制开始时产生不正确嵌合等问题的主要原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钉扣缝纫机,其不受缝纫机主轴和驱动源的连结被隔断时产生的冲击(振动)的影响,始终可以将钮扣保持部件支承在规定的位置上,可以使操作者相对于钮扣夹持部的钮扣放置作业简便化。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钉扣缝纫机,其在钮扣保持部件24位于上升位置的情况下,防止对钮扣保持部件24产生向进给方向的作用力,可以消除使进给机构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钉扣缝纫机,其具有:
提升杆(25),其中间部可自由转动地被缝纫机臂支撑;
钮扣保持部件(24),其在前端部具有保持钮扣的一对钮扣夹持部(24a,24b),使其基部可自由转动地由缝纫机底座支撑,以使得前述钮扣夹持部进行上下移动;
卡合钩(24c),其具有延伸部(24c2),该延伸部从前述钮扣保持部件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并在横向上延伸;
以及提升钩(26),其具有延伸部(26b),该延伸部从前述提升杆的前端部向下方突出,可卡合地与前述卡合钩的延伸部下方相对,
通过前述提升杆向一个方向转动,前述提升钩的延伸部与前述卡合钩的延伸部卡合,将前述钮扣保持部件向上方提升,
其特征在于,
配置为前述提升钩及前述卡合钩中的一个的前端面,与另一个的延伸部的沿延伸方向的表面卡合。
另外,其特征在于,前述一个的前端面形成为平面,以与前述另一个的延伸部的表面接触。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钉扣缝纫机,在前述钮扣保持部件移动至上升位置时卡合的前述提升钩及卡合钩,一个的延伸部的周面与另一个的延伸部的前端面抵接,从而支承前述钮扣保持部。
因此,在钮扣保持部的提升结束时,可以抑止向卡合钩的开放前端方向作用的负荷的产生,由此,即使缝纫机主轴和驱动源的连结被隔断时产生振动,提升钩和卡合钩的卡合位置在跳动前后也不会变化,可以始终将钮扣保持部件支承在规定的位置上。因此,操作者将钮扣放置在钮扣保持部上的作业也变得容易。
特别地,由于在使前述钮扣保持部移动至前述上升位置时,使前述前端面在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平面上形成,因此可以顺利地进行前述提升钩及卡合钩的卡合(滑动接触),可以使钮扣保持部件的支承可靠。
进而,在钮扣保持部件位于上升位置的情况下,可以防止对钮扣保持部件作用向进给方向的作用力,可以消除使进给机构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在本发明的钉扣缝纫机的第1实施方式中,提升钩与卡合钩卡合而使钮扣保持部件处于上升位置的缝纫机的说明图。
图2(A)是表示在本发明的钉扣缝纫机的第2实施方式中,钮扣保持部件处于上升位置的缝纫机的说明图,图2(B)是表示在图2(A)中的提升钩与卡合钩的卡合状态的说明图。
图3是说明作为现有例的钉扣缝纫机的驱动控制机构的要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作为现有例的钉扣缝纫机的驱动控制机构的要部的分解斜视图。
图5是表示作为现有例的钉扣缝纫机的驱动控制机构的要部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作为现有例的钉扣缝纫机的驱动控制机构的要部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在图3的钉扣缝纫机的钮扣保持部件的上升位置中的提升钩及卡合钩的卡合状态的现有例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于本发明的钉扣缝纫机,仅说明与前述现有的钉扣缝纫机的不同点。此外,对于与现有的钉扣缝纫机相同的部件,标注与现有例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说明。
根据图1对本发明的钉扣缝纫机(以下简称为缝纫机)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该缝纫机具有:提升杆25,其中间部可自由转动地支撑在缝纫机臂21a上;钮扣保持部件24,其在前端部具有保持钮扣的一对钮扣夹持部24a、24b,其基部可自由转动地支撑在缝纫机底座21b上,以使得前述钮扣夹持部24a、24b进行上下移动;卡合钩24c,其具有从前述钮扣保持部件24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而在横向上延伸的延伸部24c2;以及提升钩26,其具有延伸部26b,该延伸部26b从前述提升杆25的前端部向下方突出,与前述卡合钩24c的延伸部24c2的下方相对而可以卡合。并且配置为,前述提升钩26及前述卡合钩24c中的一个的前端面,与前述提升钩26及前述卡合钩24c中的另一个的延伸部的沿延伸方向的表面卡合。
另外,前述一个前端面形成为平面形状,以与前述另一个延伸部的表面进行面接触或线接触。
具体地讲,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钉扣缝纫机的前述提升钩26及卡合钩24c,分别具有延伸部26b、24c2,它们在俯视时的前述提升杆25的长度方向和与其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延伸,并且伴随由前述动作腕51的下降而引起的提升杆25的转动而卡合。
详细地讲,本实施方式中的卡合钩24c,使在俯视时在前述提升杆25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形成为圆棒状的部件,由直立部24c1和倾斜状的延伸部(倾斜延伸部)24c2弯曲成大致V字状而形成,该倾斜状的延伸部24c2从该直立部24c1的前端,以其假想延长线朝向成为提升杆25转动中心的转动轴27方向的方式,朝向斜下方折回而延伸,前述延伸部24c2的前端配置于钮扣夹持部24a、24b的上面。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卡合钩24c的延伸部24c2中的前端面,在前述钮扣保持部件24移动至前述上升位置时,形成为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平面。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前述提升钩26,使圆棒状的部件,由下垂部26a和延伸部26b以大致L字状形成,该延伸部26b从该下垂部26a的前端朝向俯视时与前述卡合钩24c的延伸部24c2正交的方向延伸,使前述延伸部26b与前述卡合钩24c的延伸部24c2正交,即,在俯视时与提升杆25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配置于前述提升杆25的前端部。
并且,前述提升钩26及卡合钩24c,在前述钮扣保持部件24c处于下降位置时,前述提升钩26的延伸部26b位于卡合钩24c的延伸部24c2的正下方,钮扣保持部24构成为,利用未图示的进给机构,在延伸部24c2与延伸部26b不抵接的范围内,在提升杆25的长度方向上移动。并且,前述提升钩26构成为,利用在一系列钉扣缝制结束时的前述提升杆25的转动而上升,与前述卡合钩24c的延伸部24c2抵接并卡合,使钮扣保持部件24上升,同时延伸部26b相对于前述卡合钩24c的延伸部24c2滑动,使它们的卡合位置向前端方向移动,在前述钮扣保持部件24移动至前述上升位置时,卡合钩24c的前端面成为水平状态,使前述提升钩26的延伸部26b与该前端面抵接。
另外,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钉扣缝纫机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要部结构的简略斜视说明图。
如该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钉扣缝纫机中,前述提升钩26及卡合钩24c也分别具有延伸部24a2、26b,它们在俯视时的前述提升杆25的长度方向和与其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延伸,并且伴随由前述动作腕51的下降而引起的提升杆25的转动进行卡合。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的卡合钩24c,使俯视时在与提升杆25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圆棒状部件,由直立部24c1和延伸部24c2以逆L字状形成,该延伸部24c2从前述直立部24c1的前端以大致直角弯曲形成而延伸,使前述延伸部24c2的前端朝向与形成钮扣夹持部24a、24b的前端部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于钮扣保持部件24的上面。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前述提升钩26由圆棒状部件构成,具有下垂部26a和延伸部26b,该延伸部26b由第1延伸部26b1及第2延伸部26b2(倾斜延伸部)以具有钩部的大致L字状形成,该第1延伸部26b1从前述下垂部26a的前端朝向俯视时与前述卡合钩24c的延伸部24c2正交的方向延伸,该第2延伸部26b2从前述第1延伸部26b1向上方弯曲形成,同时,使延伸部26b的假想延长线指向成为提升杆25的转动中心的转动轴27的方向而形成。并且,使前述延伸部26b与前述卡合钩24c的延伸部24c2正交,即在俯视时提升杆25的长度方向上延伸,且朝向成为与形成前述钮扣夹持部24a、24b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基端侧,配置于前述提升杆25的前端部。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提升钩26的第2延伸部26b2中的前端面,在前述钮扣保持部件24移动至前述上升位置时,形成为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平面。
并且,前述提升钩26及前述卡合钩24c,在前述钮扣保持部件24处于下降位置时,前述提升钩26的延伸部26b位于卡合钩24c的延伸部24c2的正下方,钮扣保持部24构成为,利用未图示的进给机构,在延伸部24c2与延伸部26b不抵接的范围内,在提升杆25的长度方向上移动。并且,前述提升钩26构成为,利用一系列钉扣缝制结束时的前述提升杆25的转动而上升,与前述卡合钩24c的延伸部24c2抵接并卡合,使钮扣保持部件24上升,同时,使延伸部26b相对于前述延伸部24c2滑动,使它们的卡合位置向前端方向、即第2延伸部26b2方向移动,在前述钮扣保持部件24移动至前述上升位置时,提升钩26的第2延伸部26b2的前端面成为水平状态,从而使前述卡合钩24c的延伸部24c2抵接在该前端面上。
这样,根据本发明的第1及第2实施方式的缝纫机,在前述钮扣保持部件24移动至前述上升位置时卡合的前述提升钩26及卡合钩24c中,一个的延伸部26b(24c2)的周面与另一个的延伸部(倾斜延伸部)24c2(26b)的前端面抵接而支承前述钮扣保持部件24。
因此,可以抑止在钮扣保持部件24提升结束时,作用于卡合钩24c的开放前端方向的负荷的发生,由此,即使缝纫机主轴24和驱动源的连结被隔断时产生振动,提升钩26和卡合钩24c的卡合位置在跳动前后也不会变化,可以始终将钮扣保持部件24支承在规定的位置上。因此,操作者将钮扣放置在钮扣保持部上的作业也变得容易。
特别地,由于使前述前端面形成于当前述钮扣保持部移动至前述上升位置时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平面上,因此可以可靠地支承处于前述上升位置的钮扣保持部24。
并且,可以防止对钮扣保持部件24产生向进给方向的作用力,可以消除使进给机构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前述实施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2)

1.一种钉扣缝纫机,其具有:
提升杆(25),其中间部可自由转动地被缝纫机臂支撑;
钮扣保持部件(24),其在前端部具有保持钮扣的一对钮扣夹持部(24a,24b),其基部可自由转动地由缝纫机底座支撑,以使得前述钮扣夹持部进行上下移动;
卡合钩(24c),其具有延伸部(24c2),该延伸部从前述钮扣保持部件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并在横向上延伸;
以及提升钩(26),其具有延伸部(26b),该延伸部从前述提升杆的前端部向下方突出,可卡合地与前述卡合钩的延伸部下方相对,
通过前述提升杆向一个方向转动,前述提升钩的延伸部与前述卡合钩的延伸部卡合,将前述钮扣保持部件向上方提升,
其特征在于,
配置为前述提升钩及前述卡合钩中的一个的前端面,与另一个的延伸部的沿延伸方向的表面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钉扣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一个的前端面形成为平面,以与前述另一个的延伸部的表面接触。
CN2008100065886A 2007-03-15 2008-03-13 钉扣缝纫机 Active CN1012656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66580 2007-03-15
JP2007066580A JP5142561B2 (ja) 2007-03-15 2007-03-15 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65639A true CN101265639A (zh) 2008-09-17
CN101265639B CN101265639B (zh) 2013-03-06

Family

ID=39840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065886A Active CN101265639B (zh) 2007-03-15 2008-03-13 钉扣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142561B2 (zh)
KR (1) KR101426815B1 (zh)
CN (1) CN101265639B (zh)
TW (1) TWI40698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54052A (zh) * 2010-10-29 2012-05-16 苏州优曼时装有限公司 纽扣缝合机
CN112430920A (zh) * 2020-11-20 2021-03-02 拓卡奔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钉扣机及其抬压剪线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38168A (en) * 1978-09-11 1980-03-17 Brother Ind Ltd Single yarn ringed sewing cycle sewing machine
JPH02102178U (zh) * 1989-01-31 1990-08-14
JPH084667B2 (ja) * 1990-07-20 1996-01-24 ジューキ株式会社 サイクルミシン
JPH084667A (ja) * 1994-06-15 1996-01-09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
JP2001017756A (ja) * 1999-05-06 2001-01-23 Juki Corp 環縫い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54052A (zh) * 2010-10-29 2012-05-16 苏州优曼时装有限公司 纽扣缝合机
CN112430920A (zh) * 2020-11-20 2021-03-02 拓卡奔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钉扣机及其抬压剪线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65639B (zh) 2013-03-06
KR20080084670A (ko) 2008-09-19
JP2008220821A (ja) 2008-09-25
KR101426815B1 (ko) 2014-08-05
TWI406989B (zh) 2013-09-01
TW200902786A (en) 2009-01-16
JP5142561B2 (ja) 2013-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0905B (zh) 纽扣孔锁边缝纫机
CN101265639B (zh) 钉扣缝纫机
CN101435139A (zh) 双针缝纫机中的单针切换装置
CN104802012B (zh) 倍力连杆式松夹刀机构
CN1962994A (zh) 缝纫机
CN1800476B (zh) 嵌条缝纫机
CN101144231A (zh) 缝纫机
CN101440555A (zh) 缝纫机
CN101063255B (zh) 缝纫机
CN100535221C (zh) 机针送料缝纫机
US20070261619A1 (en) Thread Feeding Apparatus for an Automatic Embroidering Machine
CN101275340B (zh) 钉扣缝纫机
JP2007029630A (ja) 布送り装置
CN107099936A (zh) 缝纫机
CN102733099B (zh) 钉扣方法及钉扣缝纫机
CN1837440B (zh) 曲线缝纫机的拉出器装置
TWI796759B (zh) 高頭型縫紉機
CN211298561U (zh) 一种用于打纽扣机的转盘驱动结构
US4899673A (en) Control device for cyclic sewing machine
JP5142567B2 (ja) ミシンの布送り装置
CN215906373U (zh) 高头型缝纫机
CN214422866U (zh) 缝纫机的气动切刀
JP3101490U (ja) ミシンの針当て機構
JP2005334329A (ja) ミシン
JPH0984981A (ja) ミシ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