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75340B - 钉扣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钉扣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75340B
CN101275340B CN2008100906114A CN200810090611A CN101275340B CN 101275340 B CN101275340 B CN 101275340B CN 2008100906114 A CN2008100906114 A CN 2008100906114A CN 200810090611 A CN200810090611 A CN 200810090611A CN 101275340 B CN101275340 B CN 1012753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button
cam
pin
wo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9061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75340A (zh
Inventor
坂本真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u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ki Corp filed Critical Ju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75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53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753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53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00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 D05B3/12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for fastening articles by sewing
    • D05B3/14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for fastening articles by sewing perforated or press butt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19/00Programme-controlled sewing machines
    • D05B19/02Sewing machines having electronic memory or microprocessor control unit
    • D05B19/12Sewing machines having electronic memory or microprocessor control unit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of operation of machine
    • D05B19/14Control of needle movement, e.g. varying amplitude or period of needle movement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00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 D05B3/02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with mechanisms for needle-bar movement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55/00Needle holders; Needle bars
    • D05B55/14Needle-bar drive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9/00Driving-gear; Control devices
    • D05B69/30Detail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钉扣缝纫机,其可充分确保与钮扣孔间隔对应的间距调整的宽度,容易进行大致U字缝制和X字缝制的切换。钉扣缝纫机(100)具备:钮扣保持机构(40)、线迹形成机构、具有左右移动用槽凸轮(51)、大致U字缝制用槽凸轮(54)及X字缝制用槽凸轮(55)的凸轮机构、针数调节机构(30)、两个摆动部件(56、57)、及缝制选择机构(58)。摆动部件的圆弧状引导部(56a、57a)的前端部相互对置,该圆弧状引导部用于由针数调节机构进行的从停止前的最终针向停止后的第一针的落针位置切换的摆动方向相同,因此钉扣缝纫机的钮扣缝制在选择大致U字缝制和X字缝制中的某个凸轮部的情况下,从相同的钮扣孔开始落针。

Description

钉扣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被缝制物进行钉扣缝制的钉扣缝纫机。 
背景技术
当前,对于四孔钮扣的钉缝有两种运针方法,其一是如图13(a)所示,由平行线迹的组合进行的缝制,另一个是如图13(b)所示,X字状的缝制。图13(a)的缝制,是在左右相邻的一侧的二个孔中,交互进行规定次数的落针后,将钮扣向前后方向移动,在左右相邻的另两个孔中,交互进行规定次数的落针,结束缝制。此外,图13(b)的缝制,是在位于对角的二个孔中,交互进行规定次数的落针后,将钮扣向前后方向移动,在位于对角的另两个孔中,交互进行规定次数的落针,结束缝制。 
并且,具有缝制选择机构,其将对应于上述两种缝制的移动可切换地传递至钮扣保持机构(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 
图11是表示基于专利文献1的现有技术的缝制选择机构的局部结构俯视图。缝制选择机构200具备:槽凸轮203,其决定图13(a)所示缝制中前后方向的钮扣移动;槽凸轮204,其决定图13(b)所示缝制中前后方向的钮扣移动;摆动部件201、202,其分别利用各个槽凸轮203、204进行摆动;圆弧状引导部208、209,其设置在摆动部件201、202上;轴205,其成为槽凸轮203、204的旋转轴;进给滑块206,其与摆动部件201、202的圆弧状引导部208、209卡合;以及进给调节控制杆207,其使进给滑块206沿着摆动部件201、202的圆弧状引导部208、209移动。 
另外,虽然未图示,但进给调节控制杆207与钮扣保持机构连结,缝制选择机构200具备:凸轮,其决定钮扣向左右方向的位移;以及连杆机构,其将凸轮的位移传递至钮扣保持机构,图13(a)和 图13(b)的缝制均可以使用。 
缝制选择机构200中,槽凸轮203将与图13(a)的缝制对应的摆动传递至摆动部件201,槽凸轮204将与图13(b)的缝制对应的摆动传递至摆动部件202。对此,操作调节杆207使进给滑块206与圆弧状引导部208或209中的任意一个卡合,使前后移动传递至进给调节控制杆207,以进行所期望的一种缝制,使钮扣保持机构进行与钉扣的缝制对应的动作。 
在图12中对专利文献2的结构进行说明,缝制选择机构200A具备:槽凸轮203A,其决定图13(a)所示缝制中前后方向的钮扣移动;槽凸轮204A,其决定图13(b)所示缝制中前后方向的钮扣移动;摆动部件201A、202A,其分别利用各个槽凸轮203A、204A进行摆动;圆弧状引导部208A、209A,其设置在摆动部件201A、202A上;轴205,其成为槽凸轮203A、204A的旋转轴;进给滑块206,其与摆动部件201A、202A的圆弧状引导部208A、209A卡合;以及进给调节控制杆207,其使进给滑块206沿着摆动部件201A、202A的圆弧状引导部208A、209A移动。另外,虽未图示,但是还配备连杆机构等结构,其使与前述图11的说明相同的钮扣保持机构在左右方向上位移。 
通过缝制选择机构200A将移动传递至钮扣保持机构的结构,除了将缝制选择机构200中设有圆弧状引导部208、209的摆动部件201、202,替换为缝制选择机构200A的设有圆弧状引导部208A、209A的201A、202A,以及将槽凸轮203、204替换为槽凸轮203A、204A之外,与缝制选择机构200相同,因此详细的说明省略。 
专利文献1:特开平10-099571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7-0296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上述任一种钉扣缝纫机中,与钮扣孔的宽度对应的线迹间距的调整,均是由圆弧状引导部中的进给滑块的卡合位置决定的。如果该卡合位置远离各个摆动部件的摆动支点则间距变大,如果接近则间距 变小。因此,为了对应钮扣孔间隔较大的钮扣,必须将该卡合位置的宽度设置得较大,因此需要充分地设计摆动部件的圆弧状引导部的行程。 
然而,在如图11所示的基于专利文献1的钉扣缝纫机200中,由于缝制选择机构200的摆动部件201的圆弧状引导部208、209相邻,因此不能充分地确保摆动部件201的圆弧状引导部208的行程T。另一方面,如果充分地确保摆动部件201的圆弧状引导部208的行程T,则随着摆动部件201的圆弧状引导部208的延长设置,摆动部件202的圆弧状引导部209的行程受到限制,所以存在不能确保摆动部件201、202这两者均具有充分的圆弧状引导部208、209的行程的问题。 
关于上述问题,如图12所示的基于专利文献2的钉扣缝纫机200A中,通过将各槽凸轮203A、204A配置在轴205的两端部,与基于专利文献1的钉扣缝纫机相比,加大了摆动部件201A、202A的摆动支点间的距离,能够充分确保圆弧状引导部208A、209A的行程。 
然而,基于专利文献2的钉扣缝纫机200A中,如图13、图14所示,产生以下的问题。 
即,钉扣的落针顺序如图13(a)、(b)所示,在其开始位置(第一针)及结束位置(第十六针)在两种缝制中不同。因此,缝制选择机构200A的槽凸轮203A、204A的槽设计为,为了在一个钉扣结束后立刻进行下一个钉扣,在结束位置(第十六针)之后钮扣保持机构向开始位置(第一针)的位置移动。而且当利用槽凸轮203A、204A进行摆动的摆动部件201A、202A从结束位置(第十六针)向开始位置(第一针)摆动时,如图14所示,其各自的圆弧状引导部208A、209A相互错开。此时,对于钉扣缝制,要切换图13(a)的缝制和图13(b)的缝制的情况下,进给滑块206能够沿着圆弧状引导部208A、209A移动的定时仅为摆动部件201A、202A的圆弧状引导部208A、209A处于同一圆周上的定时。 
因此,如果在钉扣结束和开始时,槽凸轮203A、204A的停止位置稍微有点偏移,则摆动部件201A、202A的圆弧状引导部208A、 209A相互间会出现较大的偏移,不能使进给滑块206通过。因此,有时不能可靠地进行缝制的切换。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钉扣缝纫机,其通过充分地确保与钮扣孔间隔对应的间距调整宽度,可以容易且可靠地进行缝制切换。 
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的钉扣缝纫机,其具备:线迹形成机构(17,19),其使缝针在规定的位置进行上下移动而形成线迹;钮扣保持机构(40),其保持钮扣,同时可以相对于缝针的上下移动位置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两个凸轮部(54、55),其使钮扣保持机构进行不同的两种进给运动;停止单元(30),其在达到缝制钮扣的规定针数时,使前述线迹形成机构以及前述两个凸轮部的动作停止;缝制选择机构(58),其与前述钮扣保持机构连结,可以进行转动操作;两个摆动部件(56、57),它们彼此独立地与前述二个凸轮部中的一个卡合,同时从动于所卡合的凸轮部而进行摆动,由此使前述钮扣保持机构可以产生进给运动;以及圆弧状引导部件(56a、57a),其形成为沿着前述缝制选择机构转动路径的圆弧状,分别设置在前述摆动部件上,前述两个圆弧状引导部件彼此相对地在同一圆弧上延伸设置,通过前述缝制选择机构的操作而进行切换,以使得前述缝制选择机构与任意一个圆弧状引导部件卡合,从而前述钮扣保持机构与任意一个被选择的凸轮部对应而移动,进行钉扣缝制,其特征在于,前述两个凸轮部的各凸轮形状形成为,在通过前述缝制选择机构的操作而选择了任意一个凸轮部的情况下,对于第一针和最终针,均分别在同一钮扣孔进行落针。 
发明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钮扣的缝制中在第一针进行落针的孔、和最终针进行落针的孔,分别在两种缝制、例如大致U字缝制和X字缝制中是一致的,所以钮扣缝制完成后缝纫机停止时的两个摆动部件的圆弧状引导部的各前端部的前后移动方向总是一致。因此,各引导部成为在其摆动方向上在同一位置排列的状态,在一个钉 扣的开始前后,成为各引导部沿着同一圆周进行排列的状态、即对于缝制选择机构从一个引导部向另一引导部转换来说最佳的状态,即使各引导部的停止位置偏移,也不会如现有技术这样相互错开地使引导部的前端偏移,而是在相同的方向上偏移,因此,可以总是可靠且容易地进行缝制选择机构的切换。 
而且,可以降低缝制选择机构从一个引导部向另一引导部转换时,由于缝制选择机构与另一引导部碰撞而损坏缝制选择机构及各引导部的可能性,可以提供可靠性更高的钉扣缝纫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钉扣缝纫机100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钉扣缝纫机100的斜视图。 
图3是对于X轴方向从图2的相反侧观察钉扣缝纫机100的放大斜视图。 
图4是表示缝针17与设置在针板18的下面的打环器19的关系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钮扣保持机构40的前端侧的斜视图。 
图6是表示设置在钮扣保持机构40和机架20内的移动机构50的结构的斜视图。 
图7是表示对钮扣进行大致U字缝制和X字缝制的落针顺序的说明图。图7(a)表示对钮扣进行大致U字缝制的落针顺序,图7(b)表示X字缝制的落针顺序。 
图8是示意地表示与图7的落针顺序对应的左右移动用槽凸轮51、大致U字缝制用槽凸轮54以及X字缝制用槽凸轮55的槽形状的说明图。图8(a)表示左右移动用槽凸轮51的槽形状,图8(b)表示大致U字缝制用槽凸轮54的槽形状,图8(c)表示X字缝制用槽凸轮55的槽形状。 
图9是表示钮扣B缝制开始前后的大致U字移动用槽凸轮54及X字移动用槽凸轮55的槽形状、与各摆动部件的滚轮56c、57c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钮扣B缝制开始前后的各摆动部件及进给滑块58a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图10(a)表示最终针(第十六针)进行落针时的该位置关系,图10(b)表示钉扣开始前(结束时)的该位置关系,图10(c)表示钉扣开始时(第一针)进行落针时的该位置关系。 
图11是表示基于专利文献1的现有技术的缝制选择机构的结构的一部分的仰视图。 
图12是表示基于专利文献2的现有技术的进给调节机构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大致U字缝制和X字缝制的落针顺序的说明图。图13(a)表示对纽扣B的大致U字缝制的落针顺序,图13(b)表示X字缝制的落针顺序。 
图14是表示图12所示的进给机构200A的圆弧状引导部208A、209A的摆动方向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钉扣缝纫机100,参照图1~图10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钉扣缝纫机100的侧视图,图2是斜视图。 
钉扣缝纫机100具备:机架20,其收容或保持缝纫机的各个构成部分;未图示的缝纫机电动机,其作为各结构的驱动源;未图示的主轴,其将缝纫机电动机的输出扭矩传递至各个结构;离合器机构25,其切换从缝纫机电动机向主轴的动力传递的连接和切断;线迹形成机构,其由使缝针17上下移动的上下移动机构35及由未图示的打环器机构构成,该打环器机构设有旋转式的打环器19(参照图4),该打环器19与缝针17协同动作而形成环缝的线迹;钮扣保持机构40,其保持要缝制在被缝制物即布料上的缝制物;移动机构50,其在缝制时,对缝针和缝制物进行相对定位;以及作为“停止单元”的针数调节机构30,其用于设定缝制缝制物所需的针数。也就是说,停止单元在达到缝制钮扣的规定针数时,使前述线迹形成机构及后述的凸轮部54、55的动作停止。 
(机架) 
机架20如图1及图2所示,整体上形成大致コ字状,具备:缝纫机基座部21,其构成其下部;纵向机体部22,其从缝纫机基座部21的一端部直立设置;以及臂部23,其从纵向机体部22向与缝纫机基座部21相同的方向延伸出。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缝纫机基座部21的长度方向作为Y轴方向,将与Y轴方向正交而缝针17进行上下移动的方向作为Z轴方向,将与Y轴方向和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X轴方向。 
(各轴的连结) 
在缝纫机基座部21内,沿X轴方向可旋转地设置主轴,从缝纫机电动机经由离合器机构25进行旋转驱动。 
此外,在缝纫机基座部21内,沿Y轴方向可旋转地设置打环器机构的打环器轴,从主轴经由螺旋齿轮与主轴等速地进行旋转驱动。 
此外,在缝纫机基座部21内,沿X轴方向可旋转地设置针数调节机构30的减速轴31,通过安装在打环器轴的纵向机体部22侧的端部的蜗轮,以规定的减速比施加旋转驱动力。 
并且,在缝纫机基座部21内,为了使针数调节机构30与离合器机构25联动,沿X轴方向可旋转地设置联动轴34。 
(针数调节机构) 
图3中仅图示设置在缝纫机基座部21上的针数调节机构30。 
如这些图所示,针数调节机构30具备:未图示的蜗轮,其安装在打环器轴上;前述减速轴31,其具备与蜗轮啮合的正齿轮,并且相对于主轴以规定的减速比进行旋转驱动;大致圆板状的平板凸轮32,其设置在减速轴31的一端部;联动轴34,其用于实现与离合器机构25的联动;调节腕33,其基端部固定支撑于联动轴34的一端部,同时使摆动端部与平板凸轮32的外周卡合;以及弹簧33a,其将调节腕33向平板凸轮32的外周推压。 
上述针数调节机构30可以更换间距和齿数不同的蜗轮和减速轴的正齿轮,从而可以调节减速轴的减速比。减速轴31根据用于对缝制物进行缝制的针数而适当地选择。例如,在缝制物是具有四个穿线 孔的钮扣,每两个孔中以8针的针数进行缝制的情况下,需要总计16针的针数,因此使用减速比为16的蜗轮和正齿轮。 
也就是说,减速轴31相对于主轴,以根据齿轮选择而设定的减速比进行旋转驱动。 
平板凸轮32固定保持在减速轴31上而与其一起进行旋转,同时其形状大致为圆形,在其外周的一部分上形成凹部32a。 
调节腕33固定支持在联动轴34上,同时以该联动轴34为中心进行摆动。并且,调节腕33的摆动端部被推压至平板凸轮32的外周,所以仅在到达旋转的平板凸轮32的凹部32a的情况下,向平板凸轮32的中心侧进行摆动。 
平板凸轮32的凹部32a是为了计数对缝制物进行缝制所需的一系列针数而设置的,按照该计数,执行运针的暂时停止。由于减速轴31相对于主轴以16的减速比进行旋转,所以以16针进行一次旋转,每16针使运针停止。从而,具备平板凸轮32的针数调节机构30,起到作为“停止单元”的作用。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缝制前述四个孔的钮扣的情况下,由于如果平板凸轮32进行一周,则完成一个钮扣的缝制,因此将凹部32a设置在平板凸轮32的外周的一个位置。另外,本发明的平板凸轮32的凹部32a的数量,基于减速轴31的旋转量和钮扣缝制所需的针数的关系,当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也就是说,可以使减速轴31的减速比为一个钮扣缝制所需的针数的整数倍,以均匀的间隔设置与该整数倍相同个数的凹部32a。 
(离合器机构) 
离合器机构25如图1~图3所示,与对设定的针数进行计数的针数调节机构30联动,对缝纫机电动机与主轴的驱动力连接和切断进行切换,具备:主动轮26,其利用缝纫机电动机经由未图示的同步带被旋转驱动;从动轮27,其可以与主动轮26接触和分离;切换杆28,其通过使前端部上下摆动而切换从动轮27的接触和分离;以及制动杆29,其从接触状态切换成分离状态而制止进行惰性旋转的从动轮27。 
将上述切换杆28和制动杆29一体地固定支撑在联动轴34上,以联动轴34为中心进行摆动。 
切换杆28通过以联动轴34为中心的摆动,其摆动端部切换成上位置和下位置,在上位置(图示的状态)主动轮26向从动轮27侧推压,在下位置解除推压状态。如前所述,在联动轴34上连结调节腕33,当调节腕33与平板凸轮32的凹部32a卡合时,将切换杆28切换到下位置,当从凹部32a脱离时,将切换杆28切换到上位置。 
也就是说,当调节腕33与凹部32a卡合时,从主动轮26向从动轮27的动力传递被切断,当调节杆33从凹部32a脱离时,进行动力传递。 
制动杆29被轴支撑,通过以联动轴34为中心的摆动,其摆动端部进行上下移动,通过下降而与从动轮27的外周面滑动接触。 
从动轮27固定支撑在主轴上,从主动轮26传送的动力,经由从动轮27传递至主轴。 
而且,在从动轮27的外周的规定位置形成嵌合部,如果进行旋转的从动轮27的嵌合部与制动杆29的前端部卡合,则对从动轮27进行制动。 
此外,前述切换杆28和制动杆29,通过人工进行操作的起动踏板,使各个摆动端部向上方进行摆动操作。也就是说,在缝纫机电动机起动时,在针数调节机构30的调节腕33的前端部嵌入平板凸轮32的凹部32a中的状态下,动力不向主轴传递,因此可以通过起动踏板人工地进行传递。 
一旦动力向主轴传递,则从主轴经由打环器轴使减速轴也开始旋转,因此即使脚从起动踏板离开,调节腕33也会维持从平板凸轮32的凹部32a脱离的状态。 
而且,如果主轴进行了所设定的针数的旋转,则调节腕33再次与平板凸轮32的凹部32a卡合,所以将从主动轮26向从动轮27的动力传递切断。并且,从动轮27进行惰性旋转,但当位于外周的嵌合部到达制动杆29的前端部时与该前端部卡合,制动力起作用,使从动轮27及主轴的惰性旋转停止。 
(线迹形成机构) 
线迹形成机构的上下移动机构35具备:未图示的连杆,其沿上下配置在纵向机体部22内,同时经由偏心凸轮(未图示)使下端部与主轴连结;针棒36,其保持缝针17,同时在臂部23的前端部可上下移动地被支撑;以及摆动腕37,其在臂部23的内部可摆动地被支撑。 
连杆的上端部与摆动腕37的一端部连接,摆动腕37的另一端部,以仅可以传送由其摆动引起的上下位移的状态,与针棒36连结。因此,与主轴同步进行上下移动的连杆的上下驱动力,经由摆动腕37传递至针棒36,缝针17与主轴的旋转同步而进行上下移动。 
图4中省略了针板18。 
线迹形成机构的打环器机构,具备前述的打环器轴、以及在设置于缝纫机基座部21前端上表面的针板18下侧被打环器轴支撑的打环器19。 
打环器19设有用于从下降到针板18下方的缝针17捕捉缝线的前端尖的尖端,利用打环器轴进行整周旋转的回转运动的尖端位于上方时捕捉缝线,通过向下方移动,将缝线的线环拉至下方。并且,尖端再次朝向上方,然后从下降的缝针17捕捉缝线时,将上次的缝线的线环从尖端放开,使下一个线环与该线环缠绕,从而反复多次进行单线环缝制。 
(纽扣保持机构) 
保持纽扣的纽扣保持机构40如图1及图2所示,在缝纫机基座部21的上表面沿Y轴方向延伸,其前端部以沿着X-Y平面可自由移动的方式,被支撑在缝纫机基座部21上。 
如图5所示,纽扣保持机构40具备:一对夹持爪41、41,其朝向前端侧延伸设置;以及未图示的弹簧,其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推压该夹持爪41、41。在缝制纽扣B的情况下,纽扣B以夹在各夹持爪41、41之间的状态被保持。 
此外,根据缝制物的种类(纽扣的大小等),可以使用其前端部的构造不同的夹持爪41、41。 
此外,钉扣缝纫机100以在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位置上分别形成孔的四孔纽扣作为缝制对象,纽扣保持机构40在纽扣保持位置即各夹持爪41、41之间,以下述方向进行纽扣保持,即,成为四孔纽扣的各孔形成位置的正方形的两个边与X轴方向平行,另外的两个边与Y轴方向平行。 
如图6所示,在纽扣保持机构40的底板42上设置长孔42a,滑块43可以滑动地与长孔42a卡合。滑块43固定在机架20的规定位置上。 
底板42利用由后述的移动机构50的前后移动机构传递的前后移动,使长孔42a和滑块43滑动,大致沿着Y轴方向进行往复移动。此外,利用由移动机构50的左右移动机构传递的左右移动,将滑块43的轴43a作为旋转轴,使底板42的前端部42b大致沿着X轴方向进行往复移动。 
也就是说,通过使保持缝制物的纽扣保持机构40,相对于在规定位置进行上下移动的缝针17的落针位置,沿着X-Y平面进行相对移动,进行纽扣B的缝制。 
(移动机构) 
移动机构50具备:左右移动机构,其使纽扣保持机构40的纽扣保持位置大致沿着X轴方向移动;以及前后移动机构,其使纽扣保持机构40的纽扣保持位置大致沿着Y轴方向移动。 
(左右移动机构) 
左右移动机构如图6所示,具备:作为“凸轮机构”的左右移动用槽凸轮51,其与纽扣保持机构40的大致沿X轴方向的移动相关,具有与钉扣的线迹形成对应的凸轮槽;摆动腕52,其按照左右移动用槽凸轮51的凸轮槽的形状进行摆动;以及左右移动传递部件53,其通过将摆动腕52和纽扣保持机构40的底板42连结,将大致沿着X轴方向的移动传递至纽扣保持机构40。 
摆动腕52在其下部设置滚轮,该滚轮由进给凸轮滚轮轴52a轴支撑。而且,摆动腕52的滚轮与左右移动用槽凸轮51的凸轮槽卡合,通过该滚轮按照凸轮槽的形状大致沿着X轴的方向往复移动,从而摆动腕52的前端部大致沿着X轴方向进行摆动。此外,左右移动传递部件53的一端与摆动腕52的前端部连结,另一端与纽扣保持机构40的底板42连结。从而,将纽扣保持机构40的滑块43的轴43a作为旋转轴,纽扣保持机构40左右摆动。
另外,左右移动传递部件53的另一端与纽扣保持机构40的底板42的连结位置可以进行变更调节,从而可以调节左右摆动行程。也就是说,如果在远离滑块43的轴43a的位置上,使底板42和左右移动传递部件53的另一端连结,则左右移动行程变小,如果在接近滑块43的轴43a的位置上,使底板42与左右移动传递部件53的另一端连结,则左右移动行程变大。 
此外,对于设置在左右移动用槽凸轮51上的槽的形状和纽扣保持机构40的移动之间的关系,如后所述。 
(前后移动机构) 
前后移动机构如图6所示,具备:作为“凸轮部”及“凸轮机构”的两个前后移动用槽凸轮54、55,其对应钉扣中的大致U字缝制和X字缝制;两个摆动部件56、57,其按照设置在两个前后移动用槽凸轮54、55上的凸轮槽的形状,以轴支撑在缝纫机基座部21上的摆动支点轴56d、57d为中心进行摆动;缝制选择机构58,其可切换地选择大致U字缝制和X字缝制;以及两个前后移动支撑部件59a、59b,其可大致沿Y轴方向移动地支撑纽扣保持机构40。此外,两个摆动部件56、57分别具有圆弧状引导部56a、57a,圆弧状引导部56a、57a的前端部彼此相对。 
两个前后移动用槽凸轮由以下部分构成:大致U字缝制用槽凸轮54,其设有与大致U字缝制的线迹形成对应的凸轮槽;以及X字缝制用槽凸轮55,其设有与X字缝制的线迹形成对应的凸轮槽。因此,两个前后移动用槽凸轮54、55作为凸轮部,进行纽扣保持机构的不同的两种进给运动。两个前后移动用槽凸轮54、55以及前述的左右移动用槽凸轮51,均是同心且固定支撑于减速轴31上的圆板状凸轮,它们均在其周面上形成用于将作为从动件的滚轮向X轴方向引导的槽。并且,这些槽凸轮51、54、55固定支撑在同轴上,从而实现同步。 也就是说,槽形成为,使得从缝制开始的第一针到最终针的向各落针位置(纽扣的各孔)的移动,对于每一针来说同时进行。 
前述两个前后移动槽凸轮54、55以及左右移动槽凸轮51被减速旋转,从而在规定针数形成期间旋转一周。 
两个摆动部件56、57在各自的下部设置滚轮56c、57c(参照图9),滚轮56c、57c由进给凸轮滚轮轴56b、57b轴支撑。摆动部件56的滚轮56c,与大致U字缝制用槽凸轮54的凸轮槽卡合,如果通过减速轴31进行旋转,大致U字缝制用槽凸轮54旋转,摆动部件56的滚轮56c按照大致U字缝制用槽凸轮54的凸轮槽进行摆动,则圆弧状引导部56a的摆动端部大致沿着Y轴方向摆动。此外,摆动部件57的滚轮57c与大致X字缝制用槽凸轮55的凸轮槽卡合,如果通过减速轴31的旋转,X字缝制用槽凸轮55旋转,摆动部件57的滚轮57c按照X字缝制用槽凸轮55的凸轮槽摆动,则摆动部件57的圆弧状引导部57a的摆动端部大致沿着Y轴方向摆动。 
因此,两个摆动部件56、57彼此独立地与前述两个凸轮54、55的一个卡合,同时,通过按照卡合的一个凸轮进行摆动,前述纽扣保持机构40可以产生进给运动。 
缝制选择机构58具备:进给滑块58a,其沿着圆弧状引导部56a、57a可移动地进行卡合;以及进给调节控制杆58b,其可转动地支撑滑块。此外,进给调节控制杆58b的转动支点与两个前后移动支撑部件59a、59b的一端连结。并且,进给调节控制杆58b经由前述移动支撑部件59b与纽扣保持机构40连结。从而,缝制选择机构58以固定在缝纫机基座部21的规定位置上的前后移动支撑部件59a的另一端为摆动支点,将从圆弧状引导部56a、57a中的一个传递的大致沿Y轴方向的摆动运动,传递至纽扣保持机构40。缝制选择机构58与前述纽扣保持机构40连结,可以进行转动操作。 
此外,通过使进给调节控制杆58b转动,可以使进给滑块58a沿着圆弧状引导部56a、57a转动。此时,进给滑块58a与各摆动部件56、57各自的摆动支点轴56d、57d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因此,从各摆动部件56、57的圆弧状引导部56a、57a经由缝制选择机构 58使纽扣保持机构40进行的前后移动的行程发生变化。进给滑块58a与圆弧状引导部56a、57a中的任意一个,在靠近其摆动支点轴56d、57d的位置进行卡合的情况下,由设有该圆弧状引导部的摆动部件导致的前后移动行程较小。进给滑块58a与圆弧状引导部56a、57a中的任意一个,在远离其摆动支点的位置上卡合的情况下,由设有该圆弧状引导部的摆动部件导致的前后移动行程较大。也就是说,通过使进给调节控制杆58b转动,调节进给滑块58a与圆弧状引导部56a、57a中的任意一个卡合的位置,从而可以调节前后移动行程。 
而且,通过使进给调节控制杆58b转动,可以切换进给滑块58a进行卡合的圆弧状引导部56a、57a。例如,可以从为了进行大致U字缝制而使进给滑块58a与圆弧状引导部56a卡合的状态开始,为了进行X字缝制,操作进给调节控制杆58b,将进给滑块58a从圆弧状引导部56a切换为圆弧状引导部57a。当然,反之也可以。从而,可以切换为进给滑块58a与圆弧状引导部56a、57a中的任意一个卡合。也就是说,通过操作进给调节控制杆58b,可以选择与大致U字缝制和X字缝制中的任意一个对应的纽扣保持机构40的移动模式。 
(大致U字缝制和X字缝制的落针位置) 
下面,对于大致U字缝制和X字缝制相对于纽扣B的落针位置和左右移动用槽凸轮51、大致U字缝制用槽凸轮54以及X字缝制用槽凸轮55的槽形状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7(a)是表示对纽扣B进行大致U字缝制的落针顺序的说明图,图7(b)是表示X字缝制的落针顺序的说明图。图7中的标号1~16表示钉扣中缝针的落针顺序。图8是示意地表示与图7的落针顺序对应的左右移动用槽凸轮51、大致U字缝制用槽凸轮54以及X字缝制用槽凸轮55的槽形状的说明图。图8(a)表示左右移动用槽凸轮51的槽形状,图8(b)表示大致U字缝制用槽凸轮54的槽形状,图8(c)表示X字缝制用槽凸轮55的槽形状。如图8(b)和图8(c)所示,由于利用各个槽凸轮54、55进行摆动的各个圆弧状引导部56a、57a的延伸方向相反,所以大致U字缝制用槽凸轮54以及X字缝制用槽凸轮55的各自形状,对于纽扣保持机构40的前后某一个移动方 向,分别形成在相反的方向上。 
此外,钮扣B的落针位置由纽扣保持机构40的移动方向决定。即,保持纽扣B的纽扣保持机构40利用摆动机构50进行摆动,从而钮扣B相对于缝针的落针位置进行相对移动,由此进行钮扣B的缝制。 
首先,对于图7所示的纽扣B的左右落针位置和图8(a)所示的左右移动用槽凸轮51的槽形状的对应关系进行说明。 
对图7(a)、(b)进行比较可知,钉扣中的落针位置的左右移动总是恒定。即,第1、3、5、7、8、9、11、13、15、16针总是在图7(a)、(b)的右侧进行落针,第2、4、6、10、12、14针总是在左侧进行落针。此时,落针位置的左右移动,按照图8(a)所示的左右移动机构的左右移动用槽凸轮51的槽形状。 
下面,对于图7所示的纽扣B的后面以及前面的落针位置与图8(b)、(c)所示的前后移动用槽凸轮的槽形状的对应关系进行说明。 
落针位置的前后移动在大致U字缝制和X字缝制中不同。在大致U字缝制中,第1~8针在图7(a)、(b)的后侧进行,第9~16针在前侧进行。另一方面,在X缝制中,第1、3、5、7、8、10、12、14针在图7(a)、(b)的后侧进行,第2、4、6、9、11、13、15、16针在前侧进行。此时,钉扣中的缝制模式,是大致U字缝制还是X字缝制,由缝制选择机构58的进给调节控制杆58b使进给滑块58a与圆弧状引导部56a、57a中的哪个卡合而决定。即,当进给滑块58a与圆弧状引导部56a卡合的情况下,成为按照图8(b)所示的大致U字缝制用槽凸轮54的槽形状的移动,当进给滑块58a与圆弧状引导部57a卡合的情况下,成为按照图8(c)所示的大致X字缝制用槽凸轮55的槽形状的移动。此外,如图8(b)及图8(c)所示,由于利用各槽凸轮54、55进行摆动的圆弧状引导部56a、57a的延伸方向相反,所以大致U字缝制用槽凸轮54以及X字缝制用槽凸轮55的各自的形状,对于纽扣保持机构40的前后中的某一个移动方向,分别在相反的方向上形成。 
此时,在大致U字缝制和X字缝制的任一个情况下,第1针即开始时的落针位置均是右后侧。第16针即结束时的落针位置是右前 侧。即,钉扣中的落针位置的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在大致U字缝制和X字缝制的情况下相同。 
在这里,由于纽扣保持机构40的左右移动总是恒定,所以在大致U字缝制和X字缝制的任一情况下都不改变。即,钉扣中的落针位置的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在大致U字缝制和X字缝制时相同,表示对于前后移动,从按照大致U字缝制用槽凸轮54的槽形状和大致X字缝制用槽凸轮55的槽形状进行的从纽扣保持机构40的缝制结束时至缝制开始时的移动方向相同。 
而且,如前所述,由于减速轴31以在纽扣B的缝制所需的针数(16针)的运针过程中转动一周的方式被进行动力传递,所以两个前后移动用槽凸轮及左右移动用槽凸轮51,形成用于进行缝制所需的全部针数的移动的槽。即,当缝制一个纽扣后要缝制下一个纽扣时,对于各槽凸轮,从用于进行第16针的移动的槽形状切换成用于进行第1针的移动的槽形状。 
并且,针数调节机构30在第16落针后,至下一个缝制的第1落针以前,切断来自缝纫机电动机的动力传递。 
因此,钉扣中的落针位置的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在大致U字缝制和X字缝制时相同,表示因大致U字缝制用槽凸轮54以及X字缝制用槽凸轮55的各自具有的槽形状,从第16针向第1针切换时,向各个摆动部件传递的摆动方向相同。 
(钉扣开始前后的圆弧状引导部的摆动方向) 
下面,对于上述纽扣B的缝制开始前后的圆弧状引导部56a、57a的摆动方向与缝制选择机构58的关系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9是表示钮扣B缝制开始前后大致U字移动用槽凸轮54及X字移动用槽凸轮55的槽形状与各摆动部件的滚轮56c、57c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图10是表示钮扣B缝制开始前后各摆动部件及进给滑块58a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图10(a)表示最终针(第16针)进行落针时的该位置关系,图10(b)表示钉扣开始前(结束时)的该位置关系,图10(c)表示钉扣开始时(第1针)进行落针时的该位置关系。 
在上述的钉扣结束且减速轴31在理想的停止位置停止的情况下,大致U字缝制用槽凸轮54以及X字缝制用槽凸轮55的凸轮槽和与各自的凸轮槽卡合的摆动部件56、57的滚轮56c、57c的位置关系,是图9所示的位置关系。此时,滚轮56c、57c的中心位于使纽扣保持机构40从最终针的落针向最初的落针进行前后移动的切换途中的恰好中间的位置、即图9的(b)的线上。此时,摆动部件56、57的位置关系如图10(b)所示,摆动部件56、57的圆弧状引导部56a、57a位于同一圆周上,同时被进给调节控制杆58b支撑的滑块58a的转动轨迹,沿此时的圆弧状引导部56a、57a设定。因此,通过缝制选择机构58的进给滑块58a因进给调节控制杆58b而转动,从而从圆弧状引导部56a、57a中的一个容易地向另一个转换。也就是说,如果一个钉扣的缝制针数结束,则由停止单元30自动地切断向减速轴31传递的旋转力,从而大致U字缝制用槽凸轮54以及X字缝制用槽凸轮55的旋转停止,摆动部件56、57的位置关系如图10(b)所示,容易进行缝制选择机构58的操作。 
另外,在钉扣中的落针的最终位置(第16针)上,滚轮56c、57c的中心位于图9的(a)线上,此时的摆动部件56、57的位置关系如图10(a)所示。此外,在上述钉扣结束后的下个钉扣的落针的开始位置(第1针)上,滚轮56c、57c的中心位于图9的(c)线上,此时摆动部件56、57的位置关系如图10(c)所示。也就是说,在一个钉扣完成后直至下个钉扣开始前进行的摆动部件56、57的摆动方向,在大致沿着Y轴的方向上相同。此时,摆动部件56、57的圆弧状引导部56a、57a的前端部,总是位于大致沿着X轴方向的同一线上。因此,即使在摆动部件56、57位于图10(a)、(c)的位置的情况下,进给滑块58a也容易进行从圆弧状引导部56a、57a的一个向另一个转换。 
也就是说,即使本来应该停在图9(b)的线上中心的滚轮56c、57c,由于某种原因而减速时的停止位置产生偏移,停在其之前的位置即图9的(a)或者图9的(c)线上的位置,或者其间的某个位置,摆动部件56、57的圆弧状引导部56a、57a的前端部,也总是位于大 致沿着X轴方向的同一线上。因此,即使在钉扣完成后的大致U字缝制用槽凸轮54以及X字缝制用槽凸轮55的停止位置产生偏离的情况下,也容易通过缝制选择机构58进行纽扣保持机构40的前后移动的切换。 
(钉扣缝纫机的动作说明) 
对由上述结构构成的钉扣缝纫机100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作为缝制物进行纽扣B的缝制时,将纽扣保持机构40安装在缝纫机基座部21的上表面,将纽扣夹持在一对夹持爪41之间,在纽扣保持机构40和针板12之间设置被缝制的布料C。此时,操作缝制选择机构58的进给调节控制杆58b,决定是进行大致U字缝制还是X字缝制。例如在进行大致U字缝制的情况下,操作进给调节控制杆58b,以使得进给滑块58a与圆弧状引导部56a卡合。 
此外,对应于纽扣B的纽扣孔的行程,进行左右移动传递部件53和底板42的连结位置以及缝制选择机构58的位置调节,设定最适合纽扣B的纽扣孔的纽扣保持机构40的左右移动和前后移动的行程。 
然后,开始驱动缝纫机电动机,如果踏入起动踏板,则调节腕33从平板凸轮32的凹部32a脱离,利用与此相伴的联动轴34的转动,切换杆28和制动杆29向上方转动,将旋转动力传递至主轴、打环器轴、减速轴31。因此,纽扣B进行规定的移动并进行运针,利用打环器13按顺序形成线迹。 
然后,调节腕33与平板凸轮32的凹部32a卡合,利用与此相伴的联动轴34的转动,切换杆28和制动杆29向下方转动,将向主轴、打环器轴、减速轴31传递的旋转动力切断。并且,如果进行惰性旋转的从动轮27旋转到嵌合部,则利用制动杆29阻止旋转。 
另一方面,利用联动轴34的转动,将往复转动动作的驱动力从主轴传递至未图示的公知的线切断机构的可动切刀,在进行惰性旋转的从动轮27被制止之前的期间,将最终针的线环的一端切断,一个纽扣的缝制作业结束。在进行下一个纽扣的缝制作业的情况下,将缝制了纽扣B的布料C从缝纫机100取下,放置下一次要进行缝制的纽 扣和布料。 
此时,由于纽扣的种类变化等理由,改变纽扣孔的行程的情况下,如上所述,通过调节左右移动传递部件53和底板42的连结位置,调节纽扣保持机构40的左右移动行程,同时通过操作缝制选择机构58,调节纽扣保持机构40的前后移动行程。从而,可以设定最适合纽扣孔行程的纽扣保持机构40的移动量。 
并且,在切换大致U字缝制和X字缝制的情况下,操作缝制选择机构58,以使进给滑块58a从圆弧状引导部56a或57a中的某一个向另外一个转换的方式进行转动。例如在从大致U字缝制向X字缝制切换的情况下,以将进给滑块58a从圆弧状引导部56a向圆弧状引导部57a转换的方式,操作进给调节控制杆58b。 
然后,通过再次踏入起动踏板,以与上述相同的顺序进行纽扣的缝制。 
(上述实施方式的钉扣缝纫机的作用效果) 
根据上述实施例,由于钮扣缝制中的落针的第一针和最终针,无论是大致U字缝制和X字缝制中的哪一个,均是相同的纽扣孔,因此一个钮扣缝制完成后,在缝纫机即将停止之前的两个摆动部件56、57的圆弧状引导部56a、57a的摆动端部向一个方向移动,成为各圆弧状引导部56a、57a的摆动方向可以在同一位置排列的状态。因此,在一个钉扣的开始前后,成为各圆弧状引导部56a、57a沿着同一圆周进行排列的状态,即缝制选择机构58从一个圆弧状引导部56a或57a向另一圆弧状引导部57a或56a转换的最佳状态,即使各圆弧状引导部56a、57a的停止位置偏移,也不会如现有技术这样相互错开地使圆弧状引导部56a、57a的前端偏移,而是在相同的方向上偏移,从而可以减少圆弧状引导部56a、57a之间的偏移,更加容易地进行缝制选择机构58的切换。由此,可以提供总是能够顺利进行切换作业的更高效的钉扣缝纫机。 
此外,可以降低缝制选择机构58从一个圆弧状引导部56a或57a向另一圆弧状引导部56a或57转换时,由于进给滑块58a与另一个圆弧状引导部57a或56a碰撞而损坏缝制选择机构58及各圆弧状引 导部56a、57a的可能性,能够提供可靠性更高的钉扣缝纫机。 
(其他) 
此外,大致U字缝制用槽凸轮54以及X字缝制用槽凸轮55的设置位置也可以互换。该情况下,设置在各槽凸轮54、55上的槽形状,基于由各槽凸轮54、55的配置位置和因各槽凸轮54、55而进行摆动的摆动部件使纽扣保持机构40进行前后移动的关系,由各自槽凸轮正确地进行大致U字缝制和X字缝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一个左右移动用槽凸轮,前后移动用槽凸轮对应于大致U字缝制和X字缝制而设置两个,但也可以对应大致U字缝制和X字缝制而设置两个左右移动用槽凸轮,设置一个前后移动用槽凸轮。并且,该情况下,前后移动用槽凸轮和左右移动用槽凸轮的配置可以互换,摆动部件56、57与各左右移动用槽凸轮卡合,与各摆动部件56、57的圆弧状引导部56a、57a卡合的缝制选择机构58,以将Y轴方向的位移变换为X轴方向的位移的方式,经由例如双臂曲柄等,与纽扣保持机构40的底板42连结。并且,前后移动用槽凸轮与摆动腕52卡合,与该摆动腕52连结的移动传递部件53,以将X轴方向的位移变换为Y轴方向的位移的方式,经由例如双臂曲柄等,与纽扣保持机构40的底板42连结。 
此时,该情况下,各缝制的落针,对于图7(a)、(b)所示的状态,均是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90°的状态的顺序进行,各凸轮的槽以与其缝制顺序相对应的方式形成。 
此外,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特征的范围内,可以采用其他的实施方式。例如,可以将槽凸轮替换为板凸轮。 

Claims (4)

1.一种钉扣缝纫机,其具备:
线迹形成机构,其使缝针在规定的位置进行上下移动而形成线迹;
钮扣保持机构,其保持钮扣,同时可以相对于缝针的上下移动位置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移动机构,其具有第一方向移动机构和第二方向移动机构,其中前述第一方向移动机构具有两个第一凸轮机构,该两个第一凸轮机构使钮扣保持机构进行不同的两种进给运动,并且,前述第二方向移动机构具有一个第二凸轮机构,该移动机构使前述钮扣保持机构沿前述水平方向移动;
停止单元,其在达到缝制钮扣的规定针数时,使前述线迹形成机构以及前述两个第一凸轮机构的动作停止;
缝制选择机构,其与前述钮扣保持机构连结,可以进行转动操作;
两个摆动部件,它们彼此独立地与前述两个第一凸轮机构中的一个卡合,同时从动于所卡合的一个第一凸轮机构而进行摆动,由此使前述钮扣保持机构可以产生进给运动;以及
圆弧状引导部件,其形成为沿着前述缝制选择机构转动路径的圆弧状,分别设置在前述摆动部件上,
前述两个圆弧状引导部件彼此相对地在同一圆弧上延伸设置,通过前述缝制选择机构的操作而进行切换,以使得前述缝制选择机构与任意一个圆弧状引导部件卡合,从而前述钮扣保持机构与任意一个被选择的第一凸轮机构对应而移动,进行钉扣缝制,
其特征在于,
前述两个第一凸轮机构的各凸轮形状形成为,在通过前述缝制选择机构的操作而选择了任意一个第一凸轮机构的情况下,对于第一针和最终针,均分别在同一钮扣孔进行落针,从最终针向第一针切换时,向各个摆动部件传递的摆动方向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钉扣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两个第一凸轮机构是两个移动用槽凸轮,
两个移动用槽凸轮的槽形状形成为,在通过前述缝制选择机构的操作,选择任一个移动用槽凸轮的情况下,均使第1针和最终针分别在同一个钮扣孔中进行落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钉扣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移动机构使前述钮扣保持机构的钮扣保持位置至少沿第一方向移动,
前述两个移动用槽凸轮,使钮扣保持机构进行沿前述第一方向的不同的两种进给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钉扣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水平方向具有第一方向和与前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
前述第一方向移动机构使前述钮扣保持机构的钮扣保持位置沿前述第一方向移动,
前述第二方向移动机构使前述钮扣保持机构的钮扣保持位置沿前述第二方向移动,
前述两个移动用槽凸轮设置在前述第一方向移动机构上,
前述两个移动用槽凸轮,使钮扣保持机构进行沿前述第一方向的不同的两种进给运动。
CN2008100906114A 2007-03-30 2008-03-31 钉扣缝纫机 Active CN1012753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92775 2007-03-30
JP2007092775A JP5074074B2 (ja) 2007-03-30 2007-03-30 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75340A CN101275340A (zh) 2008-10-01
CN101275340B true CN101275340B (zh) 2013-06-19

Family

ID=39971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906114A Active CN101275340B (zh) 2007-03-30 2008-03-31 钉扣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074074B2 (zh)
KR (1) KR101426812B1 (zh)
CN (1) CN101275340B (zh)
TW (1) TWI4213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26164B (zh) * 2011-10-06 2014-02-11 Kaulin Mfg Co Ltd 用於鈕釦輸送之同步進給定位裝置
CN107964738B (zh) * 2017-12-28 2020-07-24 拓卡奔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钉扣机及其送料传动机构
JP7142472B2 (ja) * 2018-06-12 2022-09-27 Juki株式会社 クランプ治具及びクランプ補助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30734B2 (ja) * 1989-12-25 1996-09-04 ジューキ株式会社 サイクルミシン用布送りカム
CN1263956A (zh) * 1999-01-27 2000-08-23 重机公司 循环缝纫机的被缝制物输送装置
CN1273293A (zh) * 1999-05-07 2000-11-15 重机公司 缝纫机的布进给装置
CN2522442Y (zh) * 2001-10-09 2002-11-27 上海上工松达机械有限公司 钉扣机的线迹加固机构
CN1904180A (zh) * 2005-07-29 2007-01-31 重机公司 缝纫机的送布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91914B2 (ja) * 1996-09-30 2005-09-07 ジューキ株式会社 サイクルミシンの送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30734B2 (ja) * 1989-12-25 1996-09-04 ジューキ株式会社 サイクルミシン用布送りカム
CN1263956A (zh) * 1999-01-27 2000-08-23 重机公司 循环缝纫机的被缝制物输送装置
CN1273293A (zh) * 1999-05-07 2000-11-15 重机公司 缝纫机的布进给装置
CN2522442Y (zh) * 2001-10-09 2002-11-27 上海上工松达机械有限公司 钉扣机的线迹加固机构
CN1904180A (zh) * 2005-07-29 2007-01-31 重机公司 缝纫机的送布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224882A 2001.08.21
JP第2530734号B2 1996.09.0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426812B1 (ko) 2014-08-05
TW200912073A (en) 2009-03-16
JP2008246034A (ja) 2008-10-16
KR20080089248A (ko) 2008-10-06
JP5074074B2 (ja) 2012-11-14
CN101275340A (zh) 2008-10-01
TWI421386B (zh) 2014-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0905B (zh) 纽扣孔锁边缝纫机
JP2007532150A (ja) 水平多針キルティング機械および方法
CN106544793B (zh) 缝纫机
CN107268190A (zh) 缝纫机
JP2017184983A (ja) ミシン
JP5925603B2 (ja) ミシン
CN101275340B (zh) 钉扣缝纫机
JP2009061020A (ja) 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JP4020692B2 (ja) 針送りミシン
CN101864646B (zh) 缝纫机
JP2000178861A (ja) 横編機の端糸挿入装置
CN1904180B (zh) 缝纫机的送布装置
JP3897641B2 (ja) ミシン
CN104420083A (zh) 缝纫机
JPH0444025B2 (zh)
JP3202791U (ja) ミシンのダイレクトドライブ布送り機構
KR20040038716A (ko) 재봉틀
CN102080308A (zh) 嵌条缝制缝纫机
JP4467132B2 (ja) ミシンの上軸クラッチ装置
CN102653902A (zh) 缝纫机
CN101377038A (zh) 缝纫机
CN220413708U (zh) 一种平缝机的联合传动结构以及平缝机
CN101481857A (zh) 纽扣孔锁边缝纫机
US1179378A (en) Buttonhole cutting and stitching machine.
CN102995273B (zh) 横式编织机导纱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