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63097B - 芳香族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及利用该方法得到的芳香族化合物 - Google Patents

芳香族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及利用该方法得到的芳香族化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63097B
CN101263097B CN200680033108.4A CN200680033108A CN101263097B CN 101263097 B CN101263097 B CN 101263097B CN 200680033108 A CN200680033108 A CN 200680033108A CN 101263097 B CN101263097 B CN 1012630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phenanthroline
unsubstituted
aromatics
replac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3310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63097A (zh
Inventor
森胁文雄
松浪秀博
井上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demitsu Kos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demitsu Kos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demitsu Kos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demitsu Kos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630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630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630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6309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7/00Purification; Separation; Use of additives
    • C07C7/148Purification; Separation; Use of additives by treatment giving rise to a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at least one compound
    • C07C7/173Purification; Separation; Use of additives by treatment giving rise to a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at least one compound with the aid of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09/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 C07C209/82Purification; Separ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 C07C209/84Purific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6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03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11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03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14Carbocyclic compounds bridged by heteroatoms, e.g. N, P, Si or 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1Chemical elements
    • H01L2924/01003Lithium [Li]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11Groups of the periodic table
    • H01L2924/01111Halogen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以有效地降低芳香族化合物中所含的卤元素含量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及利用该方法制造的作为用于获得长寿命的有机EL元件的材料来说十分有用的芳香族化合物。本发明提供通过使经由含卤素中间体制造的卤元素含量为10~1000质量ppm的芳香族化合物再与脱卤化剂反应,而将卤元素含量设为10质量ppm以下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制造方法,以及利用该方法制造的芳香族化合物。

Description

芳香族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及利用该方法得到的芳香族化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有机电致发光用材料来说有用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及利用该方法得到的芳香族化合物,具体来说,涉及减少了卤化物的含量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及利用该方法得到的芳香族化合物。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以下有时简记为有机EL元件。)是在一对电极之间至少夹持有机发光层而成的发光元件,将通过由阳极注入的空穴、由阴极注入的电子在有机发光层内复合而产生的能量作为发光取出。
有机EL元件是自发光元件,具有高效率发光、低成本、轻量、薄型等各种特性,因此近年来对其进行了积极的开发。作为有机EL元件的问题,已知有发光亮度伴随着驱动而降低的现象,为了抑制该亮度劣化,尝试过各种改良。
例如公布过通过将有机EL元件中所用的有机材料中的卤素杂质浓度控制为不足1,000质量ppm,而可以抑制有机EL元件的亮度劣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作为将有机EL元件中所用的芳香族化合物控制为所需的卤素杂质浓度的方法,在上述专利文献中公布有将升华精制或重结晶之类的精制适当地组合的方法。但是,近年来,需要进一步控制卤素杂质量的技术,因而需要开发出能够进一步降低有机EL元件用材料的卤元素量的制造技术。
通常来说,有机EL元件用材料可以利用Ullmann反应、格利雅反应、铃木偶联反应等以芳香族卤化物作为中间体的合成方法来制造。已知有机EL元件的所用的材料中的杂质对元件性能(亮度劣化或初期效率)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而通常来说,使用像升华精制、柱精制、重结晶方法那样利用了材料的物性的差异的精制来进行高纯度化。
在将关注点集中在有机EL元件用材料的高纯度化的情况下,有机EL元件用材料中的作为杂质的卤化物的减少尤为重要,其中减少反应性高的溴化物、碘化物十分重要,然而利用以往的方法无法充分地减少溴化物或碘化物。
专利文献1:专利第32904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有效地减少芳香族化合物中所含的卤元素含量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制造方法;以及利用该方法制造的作为用于获得长寿命的有机EL元件的材料来说十分有用的芳香族化合物。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对作为芳香族化合物的粗产物的卤元素含量为特定范围的粗产物,利用化学反应进行脱卤化处理,就可以获得卤元素含量在特定值以下的芳香族化合物。本发明是基于该见解完成的。
即,本发明提供以下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及利用该方法得到的芳香族化合物。
1.一种芳香族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通过使经由含卤素中间体制造的卤元素含量为10~1000质量ppm的芳香族化合物再与脱卤化剂反应,而将卤元素含量设为10质量ppm以下。
2.根据上述1中所述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芳香族化合物为有机电致发光用材料。
3.根据上述1或2中所述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脱卤化剂是选自格利雅试剂(Grignard reagent)、有机锂化合物及硼酸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上述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芳香族化合物是在分子内具有环碳数为14~20的稠合芳香族环的化合物。
5.根据上述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芳香族化合物是在分子内具有1~12个氮原子的化合物。
6.根据上述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卤元素至少为溴或碘。
7.根据上述3~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格利雅试剂是选自苯基溴化镁、苯基碘化镁、乙基溴化镁及乙基碘化镁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上述3~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有机锂化合物是选自正丁基锂及苯基锂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上述3~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硼酸衍生物是苯基硼酸。
10.一种利用上述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制造的芳香族化合物。
11.根据上述10中所述的芳香族化合物,是有机电致发光用材料。
根据本发明,可以获得卤元素含量在10质量ppm以下的芳香族化合物。另外,通过将该芳香族化合物作为有机EL元件用材料使用,可以实现有机EL元件的长寿命化。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制造方法是通过使经由含卤素中间体制造的卤元素含量为10~1000质量ppm的芳香族化合物,再与脱卤化剂反应而将该芳香族化合物的卤元素含量设为10质量ppm以下的制造方法。上述反应是将利用合成得到的作为芳香族化合物的杂质的芳香族卤化物,利用化学反应变换为其他的化合物而进行无害化的处理。
作为将芳香族卤化物变换为其他的化合物的方法,可以采用使用脱卤化剂的公知的反应,由于格利雅反应、使用有机锂化合物的反应、使用硼酸衍生物的反应(铃木偶联反应)的反应收率高,因此特别优选。
格利雅反应是利用芳香族卤化物与格利雅试剂的反应进行的偶联反应。作为格利雅试剂可以使用市售的试剂、恰当地配制而使用的芳基溴化镁、芳基碘化镁、烷基溴化镁及烷基碘化镁等。其中,优选使用苯基溴化镁、苯基碘化镁、乙基溴化镁及乙基碘化镁。特别优选的是苯基溴化镁及苯基碘化镁。格利雅试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反应溶剂可以使用一般的溶剂,然而具体来说,特别优选二甲氧基乙烷或四氢呋喃之类的醚系的溶剂。另外,也可以使用它们的混合溶剂。反应溶剂最好被进行脱水处理。
反应温度通常在-30~100℃的范围中选择,优选-10~80℃。反应时间通常在1~48小时的范围中选择,优选2~8小时。反应优选在氩气气流下进行。
使用有机锂(Li)化合物的反应具体来说是利用芳香族卤化物与有机锂试剂的反应进行的偶联反应。作为有机锂化合物可以使用市售的各种试剂,然而优选芳基锂及烷基锂。特别优选正丁基锂及苯基锂。有机锂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反应溶剂可以使用一般的溶剂,然而优选环己烷或十氢化萘等环状烃系溶剂;二甲氧基乙烷或四氢呋喃等醚系溶剂。另外,也可以使用它们的混合溶剂。
反应温度通常在-100~50℃的范围中选择,优选-80~10℃。反应时间通常在1~48小时的范围中选择,优选1~8小时。反应优选在氮气气流下或氩气气流下进行。
使用硼酸衍生物的反应也可以称作铃木偶联反应,是利用芳香族卤化物与硼酸衍生物的反应进行的偶联反应。作为硼酸衍生物可以使用市售的各种硼酸,然而优选使用苯基硼酸或其衍生物。硼酸衍生物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优选使用铃木偶联反应的理由可以举出以下方面,即,不仅与卤素的反应性高,而且即使对具有硝基或甲氧基等取代基的材料进行脱卤化处理,也不会与这些取代基反应。
作为反应溶剂可以使用一般的溶剂。具体来说,可以举出甲苯或二甲苯等芳香族烃系的溶剂,环己烷或十氢化萘等环状烃系溶剂,二甲氧基乙烷或四氢呋喃等醚系的溶剂等。它们当中,特别优选甲苯或二甲苯等芳香族烃系的溶剂,二甲氧基乙烷或四氢呋喃之类的醚系的溶剂。另外也可以使用它们的混合溶剂。
反应最好在搅拌这些溶剂与水的二层体系的溶剂的同时以悬浊状态进行。在该反应中,通常使用碱,作为碱,可以举出碱金属或碱土类金属的碳酸盐,磷酸盐及氢氧化物。特别优选的是碳酸钾、碳酸铯及磷酸钾。
另外,该反应中,作为催化剂,通常可以使用Pd或Ni等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具体来说,优选Pd(PPh3)4或醋酸钯。另外,也可以将Pd或Ni等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与磷系的配体一并使用。例如作为配体优选使用三(邻甲苯基)膦、三(叔丁基)膦等。
反应温度通常在50~200℃的范围中选择,优选70~150℃。反应时间通常在4~48小时的范围中选择,优选8~16小时。反应优选在氮气气流下或氩气气流下进行。
在制造芳香族化合物之时,在以最大限度计含有1,000质量ppm的作为杂质的卤元素的粗产物的阶段,通过进行如上所述的化学反应处理,就可以明显地降低芳香族化合物中的卤元素含量。
另外,与利用通常的方法将上述粗产物精制而将卤元素含量减少为100质量ppm以下的芳香族化合物不同,通过进行上述化学反应处理,可以进一步减少卤素杂质浓度。
利用此种脱卤化处理,芳香族化合物的卤元素含量可以减少为10质量ppm以下,然而优选减少为1质量ppm以下。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对于任何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制造都是有效的,而在使用在分子内具有环碳数为14~20的稠合芳香族环的芳香族化合物的粗产物,来制造有机EL元件用材料的情况下特别合适。作为在分子内具有环碳数为14~20的稠合芳香族环的芳香族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蒽、菲、芘、
Figure 2006800331084_0
、苯并蒽、苝、荧蒽、并四苯等。
作为如上所述的在分子内具有稠合芳香族环的芳香族化合物,例如优选以下的1~7的化合物。
1.以下述通式(1)表示的蒽衍生物。
[化1]
Figure S2006800331084D00051
通式(1)中,Ar是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碳数为10~50的稠合芳香族基。作为该稠合芳香族基,例如可以举出1-萘基、2-萘基、1-蒽基、2-蒽基、9-蒽基、1-菲基、2-菲基、3-菲基、4-菲基、9-菲基、1-并四苯基、2-并四苯基、9-并四苯基、1-芘基、2-芘基、4-芘基、3-甲基-2-萘基、4-甲基-1-萘基、4-甲基-1-蒽基等。作为Ar的稠合芳香族基,可以举出选自下述通式
[化2]
(Ar1是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碳数为6~50的芳香族基。)中的基团。作为Ar1,可以举出苯基、1-萘基、2-萘基、1-蒽基、2-蒽基、9-蒽基、9-(10-苯基)蒽基、9-(10-萘基-1-基)蒽基、9-(10-萘基-2-基)蒽基、1-菲基、2-菲基、3-菲基、4-菲基、9-菲基、1-并四苯基、2-并四苯基、9-并四苯基、1-芘基、2-芘基、4-芘基、2-联苯基、3-联苯基、4-联苯基、对三联苯基-4-基、对三联苯基-3-基、对三联苯基-2-基、间三联苯基-4-基、间三联苯基-3-基、间三联苯基-2-基、邻甲苯基、间甲苯基、对甲苯基、对叔丁基苯基、3-甲基-2-萘基、4-甲基-1-萘基、4-甲基-1-蒽基等。
它们当中,优选苯基、1-萘基、2-萘基、9-(10-苯基)蒽基、9-(10-萘基-1-基)蒽基、9-(10-萘基-2-基)蒽基、9-菲基、1-芘基、2-芘基、4-芘基、2-联苯基、3-联苯基、4-联苯基、邻甲苯基、间甲苯基、对甲苯基、对叔丁基苯基等。
另外,上述芳香族基也可以又被取代基取代,例如可以举出烷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羟甲基、1-羟基乙基、2-羟基乙基、2-羟基异丁基、1,2-二羟基乙基、1,3-二羟基异丙基、2,3-二羟基叔丁基、1,2,3-三羟基丙基、氯甲基、1-氯乙基、2-氯乙基、2-氯异丁基、1,2-二氯乙基、1,3-二氯异丙基、2,3-二氯叔丁基、1,2,3-三氯丙基、溴甲基、1-溴乙基、2-溴乙基、2-溴异丁基、1,2-二溴乙基、1,3-二溴异丙基、2,3-二溴叔丁基、1,2,3-三溴丙基、碘甲基、1-碘乙基、2-碘乙基、2-碘异丁基、1,2-二碘乙基、1,3-二碘异丙基、2,3-二碘叔丁基、1,2,3-三碘丙基、氨基甲基、1-氨基乙基、2-氨基乙基、2-氨基异丁基、1,2-二氨基乙基、1,3-二氨基异丙基、2,3-二氨基叔丁基、1,2,3-三氨基丙基、氰基甲基、1-氰基乙基、2-氰基乙基、2-氰基异丁基、1,2-二氰基乙基、1,3-二氰基异丙基、2,3-二氰基叔丁基、1,2,3-三氰基丙基、硝基甲基、1-硝基乙基、2-硝基乙基、2-硝基异丁基、1,2-二硝基乙基、1,3-二硝基异丙基、2,3-二硝基叔丁基、1,2,3-三硝基丙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4-甲基环己基、1-金刚烷基、2-金刚烷基、1-降冰片烷基、2-降冰片烷基等)、碳数为1~6的烷氧基(乙氧基、甲氧基、异丙氧基、正丙氧基、仲丁氧基、叔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环戊氧基、环己氧基等)、环原子数为5~40的芳基、由环原子数为5~40的芳基取代的氨基、具有环原子数为5~40的芳基的酯基、具有碳数为1~6的烷基的酯基、氰基、硝基、卤素原子等。
Ar’是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碳数为6~50的芳香族基。作为该芳香族基,可以举出与上述Ar1中例示的例子相同的基,优选相同的基。
通式(1)中,X是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碳数为6~50的芳香族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为5~50的芳香族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1~5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1~5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6~50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为5~50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为5~μ0的芳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1~50的烷氧基羰基、羧基、卤素原子、氰基、硝基或羟基。
作为X中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碳数为6~50的芳香族基,可以举出与上述Ar1中例示的基相同的基。
作为X中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为5~50的芳香族杂环基的例子,可以举出1-吡咯基、2-吡咯基、3-吡咯基、吡嗪基、2-吡啶基、3-吡啶基、4-吡啶基、1-吲哚基、2-吲哚基、3-吲哚基、4-吲哚基、5-吲哚基、6-吲哚基、7-吲哚基、1-异吲哚基、2-异吲哚基、3-异吲哚基、4-异吲哚基、5-异吲哚基、6-异吲哚基、7-异吲哚基、2-呋喃基、3-呋喃基、2-苯并呋喃基、3-苯并呋喃基、4-苯并呋喃基、5-苯并呋喃基、6-苯并呋喃基、7-苯并呋喃基、1-异苯并呋喃基、3-异苯并呋喃基、4-异苯并呋喃基、5-异苯并呋喃基、6-异苯并呋喃基、7-异苯并呋喃基、喹啉基、3-喹啉基、4-喹啉基、5-喹啉基、6-喹啉基、7-喹啉基、8-喹啉基、1-异喹啉基、3-异喹啉基、4-异喹啉基、5-异喹啉基、6-异喹啉基、7-异喹啉基、8-异喹啉基、2-喹喔啉基、5-喹喔啉基、6-喹喔啉基、1-咔唑基、2-咔唑基、3-咔唑基、4-咔唑基、9-咔唑基、1-菲啶基、2-菲啶基、3-菲啶基、4-菲啶基、6-菲啶基、7-菲啶基、8-菲啶基、9-菲啶基、10-菲啶基、1-吖啶基、2-吖啶基、3-吖啶基、4-吖啶基、9-吖啶基、1,7-菲咯啉-2-基、1,7-菲咯啉-3-基、1,7-菲咯啉-4-基、1,7-菲咯啉-5-基、1,7-菲咯啉-6-基、1,7-菲咯啉-8-基、1,7-菲咯啉-9-基、1,7-菲咯啉-10-基、1,8-菲咯啉-2-基、1,8-菲咯啉-3-基、1,8-菲咯啉-4-基、1,8-菲咯啉-5基、1,8-菲咯啉-6-基、1,8-菲咯啉-7-基、1,8-菲咯啉-9-基、1,8-菲咯啉-10-基、1,9-菲咯啉-2-基、1,9-菲咯啉-3-基、1,9-菲咯啉-4-基、1,9-菲咯啉-5-基、1,9-菲咯啉-6-基、1,9-菲咯啉-7-基、1,9-菲咯啉-8-基、1,9-菲咯啉-10-基、1,10-菲咯啉-2-基、1,10-菲咯啉-3-基、1,10-菲咯啉-4-基、1,10-菲咯啉-5-基、2,9-菲咯啉-1-基、2,9-菲咯啉-3-基、2,9-菲咯啉-4-基、2,9-菲咯啉-5-基、2,9-菲咯啉-6-基、2,9-菲咯啉-7-基、2,9-菲咯啉-8-基、2,9-菲咯啉-10-基、2,8-菲咯啉-1-基、2,8-菲咯啉-3-基、2,8-菲咯啉-4-基、2,8-菲咯啉-5-基、2,8-菲咯啉-6-基、2,8-菲咯啉-7-基、2,8-菲咯啉-9-基、2,8-菲咯啉-10-基、2,7-菲咯啉-1-基、2,7-菲咯啉-3-基、2,7-菲咯啉-4-基、2,7-菲咯啉-5-基、2,7-菲咯啉-6-基、2,7-菲咯啉-8-基、2,7-菲咯啉-9-基、2,7-菲咯啉-10-基、1-吩嗪基、2-吩嗪基、1-吩噻嗪基、2-吩噻嗪基、3-吩噻嗪基、4-吩噻嗪基、10-吩噻嗪基、1-吩噁嗪基、2-吩噁嗪基、3-吩噁嗪基、4-吩噁嗪基、10-吩噁嗪基、2-噁唑基、4-噁唑基、5-噁唑基、2-噁二唑基、5-噁二唑基、3-呋咱基、2-噻吩基、3-噻吩基、2-甲基吡咯-1-基、2-甲基吡咯-3-基、2-甲基吡咯-4-基、2-甲基吡咯-5-基、3-甲基吡咯-1-基、3-甲基吡咯-2-基、3-甲基吡咯-4-基、3-甲基吡咯-5-基、2-叔丁基吡咯-4-基、3-(2-苯基丙基)吡咯-1-基、2-甲基-1-吲哚基、4-甲基-1-吲哚基、2-甲基-3-吲哚基、4-甲基-3-吲哚基、2-叔丁基-1-吲哚基、4-叔丁基-1-吲哚基、2-叔丁基-3-吲哚基、4-叔丁基-3-吲哚基等。
作为X中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的例子,可以举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羟甲基、1-羟基乙基、2-羟基乙基、2-羟基异丁基、1,2-二羟基乙基、1,3-二羟基异丙基、2,3-二羟基叔丁基、1,2,3-三羟基丙基、氯甲基、1-氯乙基、2-氯乙基、2-氯异丁基、1,2-二氯乙基、1,3-二氯异丙基、2,3-二氯叔丁基、1,2,3-三氯丙基、溴甲基、1-溴乙基、2-溴乙基、2-溴异丁基、1,2-二溴乙基、1,3-二溴异丙基、2,3-二溴叔丁基、1,2,3-三溴丙基、碘甲基、1-碘乙基、2-碘乙基、2-碘异丁基、1,2-二碘乙基、1,3-二碘异丙基、2,3-二碘叔丁基、1,2,3-三碘丙基、氨基甲基、1-氨基乙基、2-氨基乙基、2-氨基异丁基、1,2-二氨基乙基、1,3-二氨基异丙基、2,3-二氨基叔丁基、1,2,3-三氨基丙基、氰基甲基、1-氰基乙基、2-氰基乙基、2-氰基异丁基、1,2-二氰基乙基、1,3-二氰基异丙基、2,3-二氰基叔丁基、1,2,3-三氰基丙基、硝基甲基、1-硝基乙基、2-硝基乙基、2-硝基异丁基、1,2-二硝基乙基、1,3-二硝基异丙基、2,3-二硝基叔丁基、1,2,3-三硝基丙基等。
作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的例子,可以举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4-甲基环己基、1-金刚烷基、2-金刚烷基、1-降冰片烷基、2-降冰片烷基等。
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是以-OY表示的基,作为Y的例子,可以举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羟甲基、1-羟基乙基、2-羟基乙基、2-羟基异丁基、1,2-二羟基乙基、1,3-二羟基异丙基、2,3-二羟基叔丁基、1,2,3-三羟基丙基、氯甲基、1-氯乙基、2-氯乙基、2-氯异丁基、1,2-二氯乙基、1,3-二氯异丙基、2,3-二氯叔丁基、1,2,3-三氯丙基、溴甲基、1-溴乙基、2-溴乙基、2-溴异丁基、1,2-二溴乙基、1,3-二溴异丙基、2,3-二溴叔丁基、1,2,3-三溴丙基、碘甲基、1-碘乙基、2-碘乙基、2-碘异丁基、1,2-二碘乙基、1,3-二碘异丙基、2,3-二碘叔丁基、1,2,3-三碘丙基、氨基甲基、1-氨基乙基、2-氨基乙基、2-氨基异丁基、1,2-二氨基乙基、1,3-二氨基异丙基、2,3-二氨基叔丁基、1,2,3-三氨基丙基、氰基甲基、1-氰基乙基、2-氰基乙基、2-氰基异丁基、1,2-二氰基乙基、1,3-二氰基异丙基、2,3-二氰基叔丁基、1,2,3-三氰基丙基、硝基甲基、1-硝基乙基、2-硝基乙基、2-硝基异丁基、1,2-二硝基乙基、1,3-二硝基异丙基、2,3-二硝基叔丁基、1,2,3-三硝基丙基等。
作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烷基的例子,可以举出苄基、1-苯基乙基、2-苯基乙基、1-苯基异丙基、2-苯基异丙基、苯基叔丁基、α-萘基甲基、1-α-萘基乙基、2-α-萘基乙基、1-α-萘基异丙基、2-α-萘基异丙基、β-萘基甲基、1-β-萘基乙基、2-β-萘基乙基、1-β-萘基异丙基、2-β-萘基异丙基、1-吡咯基甲基、2-(1-吡咯基)乙基、对甲基苄基、间甲基苄基、邻甲基苄基、对氯苄基、间氯苄基、邻氯苄基、对溴苄基、间溴苄基、邻溴苄基、对碘苄基、间碘苄基、邻碘苄基、对羟基苄基、间羟基苄基、邻羟基苄基、对氨基苄基、间氨基苄基、邻氨基苄基、对硝基苄基、间硝基苄基、邻硝基苄基、对氰基苄基、间氰基苄基、邻氰基苄基、1-羟基-2-苯基异丙基、1-氯-2-苯基异丙基等。
取代或未取代的芳氧基被以-OY’表示,作为Y’的例子,可以举出苯基、1-萘基、2-萘基、1-蒽基、2-蒽基、9-蒽基、1-菲基、2-菲基、3-菲基、4-菲基、9-菲基、1-并四苯基、2-并四苯基、9-并四苯基、1-芘基、2-芘基、4-芘基、2-联苯基、3-联苯基、4-联苯基、对三联苯基-4-基、对三联苯基-3-基、对三联苯基-2-基、间三联苯基-4-基、间三联苯基-3-基、间三联苯基-2-基、邻甲苯基、间甲苯基、对甲苯基、对叔丁基苯基、对(2-苯基丙基)苯基、3-甲基-2-萘基、4-甲基-1-萘基、4-甲基-1-蒽基、4’-甲基联苯基、4”-叔丁基-对三联苯基-4-基、2-吡咯基、3-吡咯基、吡嗪基、2-吡啶基、3-吡啶基、4-吡啶基、2-吲哚基、3-吲哚基、4-吲哚基、5-吲哚基、6-吲哚基、7-吲哚基、1-异吲哚基、3-异吲哚基、4-异吲哚基、5-异吲哚基、6-异吲哚基、7-异吲哚基、2-呋喃基、3-呋喃基、2-苯并呋喃基、3-苯并呋喃基、4-苯并呋喃基、5-苯并呋喃基、6-苯并呋喃基、7-苯并呋喃基、1-异苯并呋喃基、3-异苯并呋喃基、4-异苯并呋喃基、5-异苯并呋喃基、6-异苯并呋喃基、7-异苯并呋喃基、2-喹啉基、3-喹啉基、4-喹啉基、5-喹啉基、6-喹啉基、7-喹啉基、8-喹啉基、1-异喹啉基、3-异喹啉基、4-异喹啉基、5-异喹啉基、6-异喹啉基、7-异喹啉基、8-异喹啉基、2-喹喔啉基、5-喹喔啉基、6-喹喔啉基、1-咔唑基、2-咔唑基、3-咔唑基、4-咔唑基、1-菲啶基、2-菲啶基、3-菲啶基、4-菲啶基、6-菲啶基、7-菲啶基、8-菲啶基、9-菲啶基、10-菲啶基、1-吖啶基、2-吖啶基、3-吖啶基、4-吖啶基、9-吖啶基、1,7-菲咯啉-2-基、1,7-菲咯啉-3-基、1,7-菲咯啉-4-基、1,7-菲咯啉-5-基、1,7-菲咯啉-6-基、1,7-菲咯啉-8-基、1,7-菲咯啉-9-基、1,7-菲咯啉-10-基、1,8-菲咯啉-2-基、1,8-菲咯啉-3-基、1,8-菲咯啉-4-基、1,8-菲咯啉-5基、1,8-菲咯啉-6-基、1,8-菲咯啉-7-基、1,8-菲咯啉-9-基、1,8-菲咯啉-10-基、1,9-菲咯啉-2-基、1,9-菲咯啉-3-基、1,9-菲咯啉-4-基、1,9-菲咯啉-5-基、1,9-菲咯啉-6-基、1,9-菲咯啉-7-基、1,9-菲咯啉-8-基、1,9-菲咯啉-10-基、1,10-菲咯啉-2-基、1,10-菲咯啉-3-基、1,10-菲咯啉-4-基、1,10-菲咯啉-5-基、2,9-菲咯啉-1-基、2,9-菲咯啉-3-基、2,9-菲咯啉-4-基、2,9-菲咯啉-5-基、2,9-菲咯啉-6-基、2,9-菲咯啉-7-基、2,9-菲咯啉-8-基、2,9-菲咯啉-10-基、2,8-菲咯啉-1-基、2,8-菲咯啉-3-基、2,8-菲咯啉-4-基、2,8-菲咯啉-5-基、2,8-菲咯啉-6-基、2,8-菲咯啉-7-基、2,8-菲咯啉-9-基、2,8-菲咯啉-10-基、2,7-菲咯啉-1-基、2,7-菲咯啉-3-基、2,7-菲咯啉-4-基、2,7-菲咯啉-5-基、2,7-菲咯啉-6-基、2,7-菲咯啉-8-基、2,7-菲咯啉-9-基、2,7-菲咯啉-10-基、1-吩嗪基、2-吩嗪基、1-吩噻嗪基、2-吩噻嗪基、3-吩噻嗪基、4-吩噻嗪基、1-吩噁嗪基、2-吩噁嗪基、3-吩噁嗪基、4-吩噁嗪基、2-噁唑基、4-噁唑基、5-噁唑基、2-噁二唑基、5-噁二唑基、3-呋咱基、2-噻吩基、3-噻吩基、2-甲基吡咯-1-基、2-甲基吡咯-3-基、2-甲基吡咯-4-基、2-甲基吡咯-5-基、3-甲基吡咯-1-基、3-甲基吡咯-2-基、3-甲基吡咯-4-基、3-甲基吡咯-5-基、2-叔丁基吡咯-4-基、3-(2-苯基丙基)吡咯-1-基、2-甲基-1-吲哚基、4-甲基-1-吲哚基、2-甲基-3-吲哚基、4-甲基-3-吲哚基、2-叔丁基-1-吲哚基、4-叔丁基-1-吲哚基、2-叔丁基-3-吲哚基、4-叔丁基-3-吲哚基等。
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硫基被以-SY”表示,作为Y”的例子,可以举出苯基、1-萘基、2-萘基、1-蒽基、2-蒽基、9-蒽基、1-菲基、2-菲基、3-菲基、4-菲基、9-菲基、1-并四苯基、2-并四苯基、9-并四苯基、1-芘基、2-芘基、4-芘基、2-联苯基、3-联苯基、4-联苯基、对三联苯基-4-基、对三联苯基-3-基、对三联苯基-2-基、间三联苯基-4-基、间三联苯基-3-基、间三联苯基-2-基、邻甲苯基、间甲苯基、对甲苯基、对叔丁基苯基、对(2-苯基丙基)苯基、3-甲基-2-萘基、4-甲基-1-萘基、4-甲基-1-蒽基、4’-甲基联苯基、4”-叔丁基-对三联苯基-4-基、2-吡咯基、3-吡咯基、吡嗪基、2-吡啶基、3-吡啶基、4-吡啶基、2-吲哚基、3-吲哚基、4-吲哚基、5-吲哚基、6-吲哚基、7-吲哚基、1-异吲哚基、3-异吲哚基、4-异吲哚基、5-异吲哚基、6-异吲哚基、7-异吲哚基、2-呋喃基、3-呋喃基、2-苯并呋喃基、3-苯并呋喃基、4-苯并呋喃基、5-苯并呋喃基、6-苯并呋喃基、7-苯并呋喃基、1-异苯并呋喃基、3-异苯并呋喃基、4-异苯并呋喃基、5-异苯并呋喃基、6-异苯并呋喃基、7-异苯并呋喃基、2-喹啉基、3-喹啉基、4-喹啉基、5-喹啉基、6-喹啉基、7-喹啉基、8-喹啉基、1-异喹啉基、3-异喹啉基、4-异喹啉基、5-异喹啉基、6-异喹啉基、7-异喹啉基、8-异喹啉基、2-喹喔啉基、5-喹喔啉基、6-喹喔啉基、1-咔唑基、2-咔唑基、3-咔唑基、4-咔唑基、1-菲啶基、2-菲啶基、3-菲啶基、4-菲啶基、6-菲啶基、7-菲啶基、8-菲啶基、9-菲啶基、10-菲啶基、1-吖啶基、2-吖啶基、3-吖啶基、4-吖啶基、9-吖啶基、1,7-菲咯啉-2-基、1,7-菲咯啉-3-基、1,7-菲咯啉-4-基、1,7-菲咯啉-5-基、1,7-菲咯啉-6-基、1,7-菲咯啉-8-基、1,7-菲咯啉-9-基、1,7-菲咯啉-10-基、1,8-菲咯啉-2-基、1,8-菲咯啉-3-基、1,8-菲咯啉-4-基、1,8-菲咯啉-5基、1,8-菲咯啉-6-基、1,8-菲咯啉-7-基、1,8-菲咯啉-9-基、1,8-菲咯啉-10-基、1,9-菲咯啉-2-基、1,9-菲咯啉-3-基、1,9-菲咯啉-4-基、1,9-菲咯啉-5-基、1,9-菲咯啉-6-基、1,9-菲咯啉-7-基、1,9-菲咯啉-8-基、1,9-菲咯啉-10-基、1,10-菲咯啉-2-基、1,10-菲咯啉-3-基、1,10-菲咯啉-4-基、1,10-菲咯啉-5-基、2,9-菲咯啉-1-基、2,9-菲咯啉-3-基、2,9-菲咯啉-4-基、2,9-菲咯啉-5-基、2,9-菲咯啉-6-基、2,9-菲咯啉-7-基、2,9-菲咯啉-8-基、2,9-菲咯啉-10-基、2,8-菲咯啉-1-基、2,8-菲咯啉-3-基、2,8-菲咯啉-4-基、2,8-菲咯啉-5-基、2,8-菲咯啉-6-基、2,8-菲咯啉-7-基、2,8-菲咯啉-9-基、2,8-菲咯啉-10-基、2,7-菲咯啉-1-基、2,7-菲咯啉-3-基、2,7-菲咯啉-4-基、2,7-菲咯啉-5-基、2,7-菲咯啉-6-基、2,7-菲咯啉-8-基、2,7-菲咯啉-9-基、2,7-菲咯啉-10-基、1-吩嗪基、2-吩嗪基、1-吩噻嗪基、2-吩噻嗪基、3-吩噻嗪基、4-吩噻嗪基、1-吩噁嗪基、2-吩噁嗪基、3-吩噁嗪基、4-吩噁嗪基、2-噁唑基、4-噁唑基、5-噁唑基、2-噁二唑基、5-噁二唑基、3-呋咱基、2-噻吩基、3-噻吩基、2-甲基吡咯-1-基、2-甲基吡咯-3-基、2-甲基吡咯-4-基、2-甲基吡咯-5-基、3-甲基吡咯-1-基、3-甲基吡咯-2-基、3-甲基吡咯-4-基、3-甲基吡咯-5-基、2-叔丁基吡咯-4-基、3-(2-苯基丙基)吡咯-1-基、2-甲基-1-吲哚基、4-甲基-1-吲哚基、2-甲基-3-吲哚基、4-甲基-3-吲哚基、2-叔丁基-1-吲哚基、4-叔丁基-1-吲哚基、2-叔丁基-3-吲哚基、4-叔丁基-3-吲哚基等。
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羰基被表示为-COOZ,作为Z的例子,可以举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羟甲基、1-羟基乙基、2-羟基乙基、2-羟基异丁基、1,2-二羟基乙基、1,3-二羟基异丙基、2,3-二羟基叔丁基、1,2,3-三羟基丙基、氯甲基、1-氯乙基、2-氯乙基、2-氯异丁基、1,2-二氯乙基、1,3-二氯异丙基、2,3-二氯叔丁基、1,2,3-三氯丙基、溴甲基、1-溴乙基、2-溴乙基、2-溴异丁基、1,2-二溴乙基、1,3-二溴异丙基、2,3-二溴叔丁基、1,2,3-三溴丙基、碘甲基、1-碘乙基、2-碘乙基、2-碘异丁基、1,2-二碘乙基、1,3-二碘异丙基、2,3-二碘叔丁基、1,2,3-三碘丙基、氨基甲基、1-氨基乙基、2-氨基乙基、2-氨基异丁基、1,2-二氨基乙基、1,3-二氨基异丙基、2,3-二氨基叔丁基、1,2,3-三氨基丙基、氰基甲基、1-氰基乙基、2-氰基乙基、2-氰基异丁基、1,2-二氰基乙基、1,3-二氰基异丙基、2,3-二氰基叔丁基、1,2,3-三氰基丙基、硝基甲基、1-硝基乙基、2-硝基乙基、2-硝基异丁基、1,2-二硝基乙基、1,3-二硝基异丙基、2,3-二硝基叔丁基、1,2,3-三硝基丙基等。
另外,作为形成环的2价基团的例子,可以举出四亚甲基、五亚甲基六亚甲基、二苯基甲烷-2,2’-二基、二苯基乙烷-3,3’-二基、二苯基丙烷-4,4’-二基等。
作为卤素原子,可以举出氟、氯、溴、碘等。
通式(1)中,a、b及c分别是0~4的整数,优选为0~1。n是1~3的整数。另外,在n为2以上的情况下,[]内的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化3]
2.以下述通式(2)表示的不对称单蒽衍生物。
[化4]
通式(2)中,m及n分别是1~4的整数,优选1或2。
但是,在m=n=1并且Ar1和Ar2的与苯环的结合位置是左右对称型的情况下,Ar1和Ar2不相同,在m或n是2~4的整数的情况下,m与n是不同的整数。而且,本发明中,所谓左右对称型是指,相对于在与蒽环的9位结合的苯环中,Ar1及R9所取代的位置(X1位、X2位)来说,在与蒽环的10位结合的苯环中,Ar2及R10分别取代在X1位、X2位的情况。
即,通式(2)的蒽衍生物具有与蒽核结合的左右的被芳香族环基取代的苯环左右不对称的构造,上述蒽衍生物具有不对称构造。
例如,即使蒽核的2位与3位的取代基不同,只要与9位及10位结合的取代基相同,则不包含于这里所说的不对称中。
上述通式(2)中,m及/或n优选为1,在m=1的情况下,更优选以下述通式(3)~(5)表示的化合物。
[化5]
通式(3)~(5)中,Ar1、Ar2、n、R1~R10与上述通式(2)相同。而且,与上述相同,在n=1并且Ar1和Ar2的与苯环的结合位置是左右对称型的情况下,Ar1和Ar2不相同。
通式(2)中,Ar1及Ar2各自独立,是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碳数为6~50的芳香族环基。
作为Ar1和Ar2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碳数为6~50的芳香族环基,可以举出与上述通式(1)中例示的例子相同的基,特别优选苯基、1-萘基、2-萘基、9-菲基、1-并四苯基、2-并四苯基、9-并四苯基、1-芘基、2-芘基、4-芘基、2-联苯基、3-联苯基、4-联苯基、邻甲苯基、间甲苯基、对甲苯基、对叔丁基苯基等。
通式(2)中,R1~R10各自独立,是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碳数为6~50的芳香族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为5~50的芳香族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1~5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1~5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6~50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为5~50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为5~50的芳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1~50的烷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甲硅烷基、羧基、卤素原子、氰基、硝基、羟基。
作为R1~R1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羰基的例子,可以举出与上述通式(1)中的X中所例示的例子相同的基。
作为R1~R10的卤素原子,可以举出氟、氯、溴、碘等。
作为上述Ar1、Ar2及R1~R10所示的基中的取代基,可以举出卤素原子、羟基、硝基、氰基、烷基、芳基、环烷基、烷氧基、芳香族杂环基、芳烷基、芳氧基、芳硫基、烷氧基羰基或羧基等。
3.以下述通式(6)表示的不对称蒽衍生物。
[化6]
Figure S2006800331084D00191
通式(6)的不对称蒽衍生物不存在于中心的蒽的9位及10为上结合相对于该蒽上所示的X-Y轴来说成为对称型的基团的情况。
这里,所谓不存在结合相对于X-Y轴来说成为对称型的基团的情况是指,最好在通式(6)中形成如下所示的构造。
(I)A3与A4不同。
(II)当A3与A4相同时,
(II-i)Ar3与Ar4不同。
(II-ii)R19与R20不同。
(II-iii)当Ar3与Ar4相同,并且R19与R20相同时,
(II-iii-1)A3的与蒽环9位的结合位置与A4的与蒽环10位的结合位置不同。
(II-iii-2)当Ar3及Ar4都不是氢原子时,A3中的Ar3的结合位置与A4中的Ar4的结合位置不同。
(II-iii-3)当R19及R20都不是氢原子时,A3中的R19的结合位置与A4中的R20的结合位置不同。
通式(6)中,A3及A4各自独立,是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碳数为10~20(优选环碳数为10~16)的稠合芳香族环基。
作为A3及A4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稠合芳香族环基,例如可以举出1-萘基、2-萘基、1-蒽基、2-蒽基、9-蒽基、1-菲基、2-菲基、3-菲基、4-菲基、9-菲基、1-并四苯基、2-并四苯基、9-并四苯基、1-芘基、2-芘基、4-芘基、3-甲基-2-萘基、4-甲基-1-萘基、4-甲基-1-蒽基等。
它们当中优选1-萘基、2-萘基、9-菲基。
通式(6)中,Ar3及Ar4各自独立,是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碳数为6~50(优选环碳数为6~16)的芳香族环基。
作为Ar3与Ar4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环基,例如可以举出苯基、1-萘基、2-萘基、1-蒽基、2-蒽基、9-蒽基、1-菲基、2-菲基、3-菲基、4-菲基、9-菲基、1-并四苯基、2-并四苯基、9-并四苯基、1-芘基、2-芘基、4-芘基、2-联苯基、3-联苯基、4-联苯基、对三联苯基-4-基、对三联苯基-3-基、对三联苯基-2-基、间三联苯基-4-基、间三联苯基-3-基、间三联苯基-2-基、邻甲苯基、间甲苯基、对甲苯基、对叔丁基苯基、对(2-苯基丙基)苯基、3-甲基-2-萘基、4-甲基-1-萘基、4-甲基-1-蒽基、4’-甲基联苯基、4”-叔丁基-对三联苯基-4-基等。
它们当中,优选苯基、1-萘基、2-萘基、9-菲基、1-并四苯基、2-并四苯基、9-并四苯基、1-芘基、2-芘基、4-芘基、2-联苯基、3-联苯基、4-联苯基、邻甲苯基、间甲苯基、对甲苯基、对叔丁基苯基。
通式(6)中,R11~R20各自独立,是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碳数为6~50的芳香族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为5~50的芳香族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1~5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1~5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6~50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为5~50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为5~50的芳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1~50的烷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甲硅烷基、羧基、卤素原子、氰基、硝基、羟基。
作为R11~R2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羰基的例子,可以举出与上述通式(1)中的X中所例示的例子相同的基团。
作为R11~R20的卤素原子,可以举出氟、氯、溴、碘等。
作为上述Ar3、Ar4及R11~R20所示的基团中的取代基,可以举出卤素原子、羟基、硝基、氰基、烷基、芳基、环烷基、烷氧基、芳香族杂环基、芳烷基、芳氧基、芳硫基、烷氧基羰基或羧基等。
Ar3、Ar4及R11~R20既可以各自为多个,也可以在相邻的基之间形成饱和或不饱和的环状构造,作为环状构造,除了苯环等不饱和六元环以外,还可以举出饱和或不饱和的五元环或七元环构造等。
另外,本发明中,以上述通式(6)表示的不对称蒽衍生物优选具有在4位具有取代基的萘-1-基及/或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碳数为12~20的稠合芳香族环基。作为该取代基,可以举出与上述Ar3、Ar4及R11~R20所示的基中的取代基相同的基。
4.以下述通式(6’)表示的不对称蒽衍生物。
[化7]
Figure S2006800331084D00211
通式(6’)是在上述通式(6)中,Ar3’及Ar4’各自独立,是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碳数为10~20的稠合芳香族环基,Ar3’及Ar4’的至少一方为在4位具有取代基的萘-1-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碳数为12~20的稠合芳香族环基,Ar3、Ar4及R11~R20各自独立,与通式(6)相同,因此这些基的具体例、优选的基、取代基的例子与通式(6)中所说明的内容相同。另外,与通式(6)相同,通式(6’)中不会有在蒽的9位及10位上结合相对于该蒽上所示的X-Y轴来说成为对称型的基团的情况。
5.以下述通式(7)表示的不对称芘衍生物。
[化8]
Figure S2006800331084D00221
通式(7)中,Ar及Ar’分别是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碳数为6~50的芳香族基。
作为该芳香族基的例子,可以举出苯基、1-萘基、2-萘基、1-蒽基、2-蒽基、9-蒽基、9-(10-苯基)蒽基、9-(10-萘基-1-基)蒽基、9-(10-萘基-2-基)蒽基、1-菲基、2-菲基、3-菲基、4-菲基、9-菲基、1-并四苯基、2-并四苯基、9-并四苯基、1-芘基、2-芘基、4-芘基、2-联苯基、3-联苯基、4-联苯基、对三联苯基-4-基、对三联苯基-3-基、对三联苯基-2-基、间三联苯基-4-基、间三联苯基-3-基、间三联苯基-2-基、邻甲苯基、间甲苯基、对甲苯基、对叔丁基苯基、3-甲基-2-萘基、4-甲基-1-萘基、4-甲基-1-蒽基等。
它们当中,优选苯基、1-萘基、2-萘基、9-(10-苯基)蒽基、9-(10-萘基-1-基)蒽基、9-(10-萘基-2-基)蒽基、9-菲基、1-芘基、2-芘基、4-芘基、2-联苯基、3-联苯基、4-联苯基、邻甲苯基、间甲苯基、对甲苯基、对叔丁基苯基等。
另外,上述芳香族基也可以又被取代基取代,例如可以举出烷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羟甲基、1-羟基乙基、2-羟基乙基、2-羟基异丁基、1,2-二羟基乙基、1,3-二羟基异丙基、2,3-二羟基叔丁基、1,2,3-三羟基丙基、氯甲基、1-氯乙基、2-氯乙基、2-氯异丁基、1,2-二氯乙基、1,3-二氯异丙基、2,3-二氯叔丁基、1,2,3-三氯丙基、溴甲基、1-溴乙基、2-溴乙基、2-溴异丁基、1,2-二溴乙基、1,3-二溴异丙基、2,3-二溴叔丁基、1,2,3-三溴丙基、碘甲基、1-碘乙基、2-碘乙基、2-碘异丁基、1,2-二碘乙基、1,3-二碘异丙基、2,3-二碘叔丁基、1,2,3-三碘丙基、氨基甲基、1-氨基乙基、2-氨基乙基、2-氨基异丁基、1,2-二氨基乙基、1,3-二氨基异丙基、2,3-二氨基叔丁基、1,2,3-三氨基丙基、氰基甲基、1-氰基乙基、2-氰基乙基、2-氰基异丁基、1,2-二氰基乙基、1,3-二氰基异丙基、2,3-二氰基叔丁基、1,2,3-三氰基丙基、硝基甲基、1-硝基乙基、2-硝基乙基、2-硝基异丁基、1,2-二硝基乙基、1,3-二硝基异丙基、2,3-二硝基叔丁基、1,2,3-三硝基丙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4-甲基环己基、1-金刚烷基、2-金刚烷基、1-降冰片烷基、2-降冰片烷基等)、碳数为1~6的烷氧基(乙氧基、甲氧基、异丙氧基、正丙氧基、仲丁氧基、叔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环戊氧基、环己氧基等)、环原子数为5~40的芳基、由环原子数为5~40的芳基取代的氨基、具有环原子数为5~40的芳基的酯基、具有碳数为1~6的烷基的酯基、氰基、硝基、卤素原子等。
通式(7)中,L及L’分别是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萘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芴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dibenzosilolylene基,优选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苯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芴基。
另外,作为该取代基,可以举出与上述芳香族基中所举出的基相同的基。
通式(7)中,m为0~2(优选0~1)的整数,n为1~4(优选1~2)的整数,s为0~2(优选0~1)的整数,t为0~4(优选0~2)的整数。
另外,通式(7)中,L或Ar与芘的1~5位的某处结合,L’或Ar’与芘的6~10位的某处结合。
但是,通式(7)中,在n+t为偶数时,Ar、Ar’、L、L’满足下述(1)或(2)。
(1)Ar≠Ar’及/或L≠L’(这里≠表示是不同的构造的基。)
(2)在Ar=Ar’并且L=L’时,
(2-1)m≠s及/或n≠t,或者
(2-2)在m=s并且n=t时,
(2-2-1)L及L’或芘分别与Ar及Ar’上的不同的结合位置结合;
(2-2-2)在L及L’或芘在Ar及Ar’上的相同的结合位置结合的情况下,没有L及L’或Ar及Ar’在芘上的取代位置为1位和6位或2位和7位的情况。
通式(7)中,Ar及Ar’分别是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碳数为6~50的芳香族基。L及L’分别是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萘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芴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dibenzosilolylene基。
m为0~2的整数,n为1~4的整数,s为0~2的整数,t为0~4的整数。另外,L或Ar与芘的1~5位的某处结合,L’或Ar’与芘的6~10位的某处结合。
但是,在n+t为偶数时,Ar、Ar’、L、L’满足下述(1)或(2)。
(1)Ar≠Ar’及/或L≠L’(这里≠表示是不同的构造的基。)
(2)在Ar=Ar’并且L=L’时,
(2-1)m≠s及/或n≠t,或者
(2-2)在m=s并且n=t时,
(2-2-1)L及L’或芘分别与Ar及Ar’上的不同的结合位置结合;
(2-2-2)在L及L’或芘在Ar及Ar’上的相同的结合位置结合的情况下,没有L及L’或Ar及Ar’在芘上的取代位置为1位和6位或2位和7位的情况。
6.以下述通式(8)表示的不对称芘衍生物。
[化9]
Figure S2006800331084D00251
通式(8)中,Ar、Ar’、L、L’、m、s及t与上述通式(7)相同,Ar、Ar’、L及L’的具体例、优选的具体例及取代基的例子也相同。另外,通式(8)中,L’或Ar’与芘的2~10位的某处结合。
但是,通式(8)中,在t为奇数时,Ar、Ar’、L、L’满足下述(1’)或(2’)。
(1’)Ar≠Ar’及/或L≠L’(这里≠表示是不同的构造的基。)
(2’)在Ar=Ar’并且L=L’时,
(2-1’)m≠s及/或t≠1,或者
(2-2’)在m=s并且t=1时,
(2-2-1’)L及L’或芘分别与Ar及Ar’上的不同的结合位置结合;
(2-2-2’)在L及L’或芘在Ar及Ar’上的相同的结合位置结合的情况下,没有L’或Ar’在芘上的取代位置为6位的情况。
7.以下述通式(9)表示的不对称芘衍生物。
[化10]
Figure S2006800331084D00261
通式(9)中,Ar、Ar’、L、L’、m及s与上述通式(7)相同,Ar、Ar’、L及L’的具体例、优选的具体例及取代基的例子也相同。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也适用于使用在分子内具有1~12个氮原子的芳香族化合物的粗产物来制造有机EL元件用材料的情况。
作为在分子内具有1~12个氮原子的芳香族化合物,可以举出芳香族二胺、芳香族三胺、芳香族四胺等胺系化合物,二咔唑衍生物、三咔唑衍生物、四咔唑衍生物等咔唑系化合物,苯并咪唑系化合物、菲咯啉系化合物、喹喔啉系化合物、六偶氮三亚苯系化合物、吲哚嗪系化合物、联吡啶系化合物、嘧啶系化合物、三嗪系化合物及酞菁系化合物等。
上述的芳香族化合物当中,特别是对称性低的化合物由于是使用几种芳香族卤化物,利用卤素的反应性的差别来进行复杂的反应,因此特别容易在有机EL元件用材料内残留卤素杂质。另外,在分子内具有氮原子的化合物容易与游离的卤素形成分子内配位化合物,容易残留卤素杂质。基于这些理由,像本发明那样的经由化学反应处理的制造方法由于特别是在高纯度领域中减少有机EL元件用材料内的卤素含量,因此极为有效。
作为在分子内具有1~12个氮原子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以举出以下述通式(10)~(14)表示的化合物。
[化11]
Figure S2006800331084D00271
(式中,Ar5~Ar13及Ar21~Ar23各自独立,表示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碳数为6~50的芳香族基及环碳数为5~50的芳香族杂环基中的基。Ar5与Ar6、Ar7与Ar8及Ar9Ar10也可以相互连结而形成饱和或不饱和的环。a~c及p~r分别是0~3的整数。作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碳数为6~50的芳香族基,可以举出与上述通式(7)中例示的相同的例子。作为环碳数为5~50的芳香族杂环基,可以举出与上述通式(1)的X中例示的相同的例子。)
[化12]
Figure S2006800331084D00272
(式中,Ar25~Ar28各自独立,表示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碳数为6~50的芳香族基及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碳数为5~50的芳香族杂环基中的基。Ar26与Ar27也可以相互连结而形成饱和或不饱和的环。L1表示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碳数为6~50的芳香族基及环碳数为5~50的芳香族杂环基中的基。x是0~5的整数。作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碳数为6~50的芳香族基及环碳数为5~50的芳香族杂环基,可以举出与上述通式(10)相同的例子。
HAr-L2-Ar31-Ar32   (12)
(式中,HAr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3~40的含氮杂环。L2表示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6~60的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3~60的亚杂芳基及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芴基中的基。Ar31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6~60的2价的芳香族烃基。Ar32表示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6~60的芳基及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3~60的杂芳基中的基。)
[化13]
Figure S2006800331084D00281
(式中,R表示选自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6~6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喹啉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1~20的烷基及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1~20的烷氧基中的基。n是0~4的整数。R31表示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6~6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喹啉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1~20的烷基及碳数为1~20的烷氧基中的基。R32表示选自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6~6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喹啉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1~20的烷基及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1~20的烷氧基中的基。L3表示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6~60的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吡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喹啉基及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芴基中的基。Ar31表示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6~60的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吡啶基及取代或未取代的亚喹啉基中的基。Ar32表示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6~6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喹啉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1~20的烷基及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1~20的烷氧基中的基。)
本发明的芳香族化合物适于作为有机EL元件、有机半导体、电子照片感光体等用的材料。作为使用了本发明的芳香族化合物的有机EL元件的代表性的元件构成,可以举出:
(1)阳极/发光层/阴极
(2)阳极/空穴注入层/发光层/阴极
(3)阳极/发光层/电子注入层/阴极
(4)阳极/空穴注入层/发光层/电子注入层/阴极
(5)阳极/有机半导体层/发光层/阴极
(6)阳极/有机半导体层/电子阻挡层/发光层/阴极
(7)阳极/有机半导体层/发光层/附着改善层/阴极
(8)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输送层/发光层/电子注入层/阴极
(9)阳极/绝缘层/发光层/绝缘层/阴极
(10)阳极/无机半导体层/绝缘层/发光层/绝缘层/阴极
(11)阳极/有机半导体层/绝缘层/发光层/绝缘层/阴极
(12)阳极/绝缘层/空穴注入层/空穴输送层/发光层/绝缘层/阴极
(13)阳极/绝缘层/空穴注入层/空穴输送层/发光层/电子注入层/阴极等构造。
它们当中通常优选使用(8)的构成,然而并不限定于它们。另外,上述有机EL元件中,本发明的芳香族化合物也可以用于上述的某个有机层中,然而优选包含于这些构成要素中的发光区域或空穴输送区域中。
实施例
下面,利用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步详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受这些例子的任何限定。
合成例1(9-(萘基-2-基)-10-(4-(萘基-1-基)苯基-1-基)蒽(BH1)的合成)
(1)9-(萘基-2-基)蒽的合成
在氮气气流下,将9-溴蒽30.0kg(东京化成公司制)、2-萘基硼酸24.1kg、四(三苯基膦)钯2.157kg、碳酸钾48.4kg(日本曹达公司制)、甲苯150L、Solmix 150L加入1000L的反应釜中,在78℃反应50小时。
将其冷却至室温后,添加四氢呋喃188L、水188L,分液,依次用5质量%氢氧化钠水溶液115L、5质量%碳酸氢钠水溶液115L、5质量%氯化钠水溶液115L洗涤,减压浓缩有机层。
使用填充了300kg硅胶的柱子,以甲苯作为展开剂,将该有机层精制,减压浓缩后,添加正庚烷590L,直至成为浆状,在室温下过滤。通过将其干燥,得到了9-(萘基-2-基)蒽33.2kg。
(2)9-溴-10-(萘基-2-基)蒽的合成
在氮气气流下,将上述(1)中得到的9-(萘基-2-基)蒽33.2kg、二甲基甲酰胺265L加入1000L反应釜中,在30~35℃的范围内滴加在二甲基甲酰胺100L中溶解了N-溴琥珀酰亚胺21.36kg(Midori化学公司制)的溶液。
反应4小时后,滴加454L水,将反应物过滤,用60L水洗涤所得的晶体。将其溶解于276L氯仿中,用80L水洗涤,用7kg硫酸镁干燥后,减压浓缩有机层,添加正庚烷590L,直至成为浆状,在室温下过滤。将所得的晶体溶解于57L甲苯中,添加230L正庚烷后,冷却至-5℃,其后升温至60℃,过滤晶体。将其干燥,得到了9-溴-10-(萘基-2-基)蒽34.6kg。
(3)(9-(萘基-2-基)蒽-10-基)硼酸的合成
在氮气气流下,将上述(2)中得到的9-溴-10-(萘基-2-基)蒽17.3kg、四氢呋喃138L加入200L的反应釜中,冷却至-70℃,在-64~-70℃下滴加17质量%的正丁基锂·己烷溶液20.4kg(Asia Lithium公司制),在相同温度下反应2小时。在-64~-70℃下向其中滴加硼酸三甲酯9.38kg(大八化学公司制),在相同温度下反应2小时。在5℃以下向其中滴加5mol/L的盐酸103L,在室温下分液,用5质量%碳酸氢钠60L洗涤有机层,用60L甲苯萃取。
再进行一次与上述相同的工序,将两者合并的液体用120L的10质量%氯化钠水溶液洗涤,进行减压浓缩。添加正庚烷200L,直至成为浆状,过滤晶体,在30L的加温为50℃的甲苯中洗涤,冷却至室温后,过滤晶体。将其干燥后,得到(9-(萘基-2-基)蒽-10-基)硼酸20.3kg。
(4)1-(4-溴苯基-1-基)萘的合成
在氮气气流下,将1-萘基硼烷14.7kg、4-溴碘苯22.0kg、四(三苯基膦)钯1.797kg、碳酸钾24.7kg(日本曹达公司制)及甲苯220L加入内容积为500L的反应釜中,在75℃反应32小时。
向其中添加220L水,分液,依次用5质量%氢氧化钠水溶液130L、5质量%碳酸氢钠水溶液130L、5质量%氯化钠水溶液130L洗涤。将该洗涤物减压浓缩,使用填充了220kg硅胶的柱子,以正庚烷作为展开剂,进行精制,减压浓缩后,进行减压蒸馏,得到了1-(4-溴苯基-1-基)萘16.9kg。
(5)9-(萘基-2-基)-10-(4-(萘基-1-基)苯基-1-基)蒽(BH1)的合成
在氮气气流下,将上述(3)中得到的(9-(萘基-2-基)蒽-10-基)硼酸5.0kg、上述(4)中得到的1-(4-溴苯基-1-基)萘4.07kg、四(三苯基膦)钯332g、碳酸钾5.95kg(日本曹达公司制)、水50L及二甲氧基乙烷50L加入内容积为200L的反应釜中,在75℃反应18小时。
冷却至室温后,过滤晶体,用24L水、24L甲醇及24L正庚烷洗涤。然后在44L的50℃的正庚烷中洗涤,冷却至室温后,过滤晶体。
将其在填充了25kg硅胶的柱子中,作为展开剂使用己烷/甲苯=3/1进行精制,减压浓缩后,添加2.5L丙酮,过滤,用2.5L丙酮、2.5L己烷洗涤。将其干燥后,在真空度3×10-3Pa、皿温度270~280℃下进行升华精制,得到了9-(萘基-2-基)-10-(4-(萘基-1-基)苯基-1-基)蒽(BH1)4.81kg。
该BH1的HPLC(高速液相色谱)纯度以面积百分值(ratio of BH1 peakarea to all peak area)计为99.98%。利用ICP-MS(燃烧)法测定了存在于该BH1中的Br量,其结果为28质量ppm。
实施例1(BH1的格利雅反应处理)
在氩气气流下,在9L无水THF中悬浊600g的BH1,在冰冷下慢慢地向其中滴加32质量%苯基溴化镁的四氢呋喃溶液(东京化成公司制)60ml,在50~60℃下搅拌30分钟。添加稀硫酸而分解未反应物,用甲苯萃取反应物,在用5质量%NaOH水溶液、5质量%碳酸氢钠水溶液及10质量%食盐水洗涤有机层后,减压浓缩。向浓缩残渣中添加甲苯而形成原液,使用硅胶和氧化铝进行利用柱子的精制。减压浓缩馏出液,在变成浆状后慢慢地投入2L庚烷,其后冷却。在冷却至5℃后过滤晶体,得到黄色晶体490g。
以真空度3×10-3Pa、皿温度270~280℃将该黄色晶体升华精制,得到格利雅反应处理BH1(以下称作GBH1)415g。
该GBH1的HPLC纯度以面积百分值计在99.99%以上,利用ICP-MS(燃烧)法测定了存在于该GBH1中的Br量,其结果为小于1质量ppm。
实施例2(BH1的有机锂试剂反应处理)
在氮气冲洗下,将600g的BH1溶解于5L无水甲苯和5L无水乙醚中,在-78℃下向其中慢慢地添加15质量%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东京化成公司制)75ml。其后在0℃搅拌1小时,加水而停止反应。用甲苯萃取反应物,在用5质量%NaOH水溶液、5质量%碳酸氢钠水溶液及10质量%食盐水洗涤有机层后,减压浓缩。向浓缩残渣中添加甲苯而形成原液,使用硅胶和氧化铝进行利用柱子的精制。减压浓缩馏出液,在变成浆状后慢慢地投入2L庚烷,其后冷却。在冷却至5℃后过滤晶体,得到黄色晶体495g。
以真空度3×10-3Pa、皿温度270~280℃将该黄色晶体升华精制,得到有机锂反应处理BH1(以下称作LBH1)421g。
该LBH1的HPLC纯度以面积百分值计在99.99%以上,利用ICP-MS(燃烧)法测定了存在于该LBH1中的Br量,其结果为小于1质量ppm。
实施例3(BH1的铃木偶联反应处理)
在氮气冲洗下,加入600g的BH1、9L甲苯、14.4g苯基硼酸、49.2g碳酸钾及3L水、26g的Pd(PPh3)4,升温至75℃。在相同温度下陈化一晚后冷却,分离水层。在用5质量%NaOH水溶液、5质量%碳酸氢钠水溶液及10质量%食盐水洗涤有机层后,减压浓缩。向浓缩残渣中添加甲苯而形成原液,使用硅胶和氧化铝进行利用柱子的精制。减压浓缩馏出液,在变成浆状后慢慢地投入1920ml庚烷,其后冷却。在冷却至5℃后过滤晶体,得到黄色晶体540g。
以真空度3×10-3Pa、皿温度270~280℃将该黄色晶体升华精制,得到铃木偶联反应处理BH1(以下称作SBH1)475g。
该SBH1的HPLC纯度以面积百分值计在99.99%以上,利用ICP-MS(燃烧)法测定了存在于该SBH1中的Br量,其结果为小于1质量ppm。
合成例2(N,N,N’,N’-四(4-联苯基)联苯胺(HT1)的合成)
向内容积为1000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4-溴联苯100g(东京化成公司产品)、苯甲酰胺23.1g(东京化成公司制)、碘化亚铜3.6g(关东化学公司制)、无水碳酸钾58g(关东化学公司制)。继而加入搅拌子,在烧瓶的两侧口中安放橡皮罩,在中央的口中安放回流用蛇管,在其上安放三通旋塞和封入了氩气的气球,使用真空泵,以3次将体系内用气球内的氩气置换。
然后,用注射器穿过橡胶隔离件加入二乙基苯500ml,将烧瓶安放在油浴中,在搅拌溶液的同时慢慢地升温到200℃。6小时后,从油浴中取出烧瓶而结束反应,在氩气气氛下,放置12小时。
将反应溶液移至分液漏斗中,加入二氯甲烷1000ml而溶解沉淀物,用饱和食盐水600ml洗涤后,用无水碳酸钾干燥有机层。将过滤出碳酸钾而得的有机层的溶剂蒸馏除去,向所得的残渣中加入2000ml甲苯和400ml乙醇,安装干燥管加热到80℃,将残渣完全地溶解。其后放置12小时,通过冷却至室温而将其重结晶。
过滤出析出的晶体,通过在60℃真空干燥,得到N,N-二(4-联苯基)苯甲酰胺74g。
向内容积为3L的三口烧瓶中分别加入N,N-二(4-联苯基)苯甲酰胺70g、4,4’-二碘联苯31.5g(和光纯药公司制)、碘化亚铜1.5g、氢氧化钾36g,在一个侧口上安装橡皮罩,在中央口上安放回流用蛇管,在其上安放三通旋塞和封入了氩气的气球,使用真空泵,以3次将体系内用气球内的氩气置换。
然后,用注射器穿过橡胶隔离件加入二甲苯1000ml,将烧瓶安放在油浴中,在搅拌溶液的同时慢慢地升温到140℃。在140℃搅拌6小时后,从油浴中取出烧瓶,在室温下放置12小时。
将析出的沉淀物用3L二氯甲烷完全地溶解而移至分液漏斗中后,用3L饱和食盐水洗涤后,将分出的有机层用无水碳酸钾干燥。过滤后,蒸馏除去溶剂,向所得的残渣中加入10L甲苯和3L乙醇,安装在干燥管中加热到80℃,将沉淀物溶解后,慢慢地冷却至室温。然后过滤出沉淀物,用少量的甲苯及乙醇洗涤后,使用真空干燥机在60℃干燥3小时,以真空度3×103Pa、皿温度360~370℃进行升华精制,得到N,N,N’,N’-四(4-联苯基)联苯胺(HT1)70g。
该HT1的HPLC纯度以面积百分值计为99.98%。另外,利用ICP-MS(燃烧)法测定了存在于该HT1中的Br量,其结果为20质量ppm。
实施例4(HT1的化学反应处理)
在氮气冲洗下,加入50g的HT1、5L的甲苯、0.8g的苯基硼酸、2.7g的碳酸钾、200ml、1.4g的Pd(PPh3)4,升温至75℃。在相同温度下陈化一晚后,冷却,分离水层。过滤沉淀,用水、甲醇、丙酮洗涤后,使用甲苯进行重结晶而精制,得到黄色晶体47g。
以真空度3×10-3Pa、皿温度350~360℃将该黄色晶体升华精制,得到化学反应处理HT1(以下称作SHT1)41g。
该SHT1的HPLC纯度以面积百分值计在99.99%以上,利用ICP-MS(燃烧)法测定了存在于该SHT1中的Br量,其结果为小于1质量ppm。
实施例5(GBH1的评价)
在将25mm×75mm×1.1mm厚的带有ITO透明电极的玻璃基板(GEOMATEC公司制)在异丙醇中进行了5分钟超声波洗涤后,进行30分钟UV臭氧洗涤。
将洗涤后的带有透明电极的玻璃基板安装于真空蒸镀装置的基板夹具上,首先在形成有透明电极线的一侧的面上将上述透明电极覆盖地形成膜厚80nm的HT1膜。该HT1膜作为空穴输送层发挥作用。
继而蒸镀形成了膜厚40nm的GBH1膜。同时,作为掺杂剂,以使GBH1与D1的质量比达到40∶2的方式蒸镀了以下式表示的胺化合物D1。该膜作为发光层发挥作用。
在该膜上形成膜厚20nm的Alq(三(8-羟基喹啉)铝,下式)膜。该Alq膜作为电子输送层发挥作用。其后以1nm的厚度蒸镀LiF,形成电子注入层。在该LiF膜上蒸镀金属Al,形成金属阴极,从而制成有机EL元件。该有机EL元件的发光颜色为蓝色。
表1中给出测定了初期亮度5000nit、室温下、DC恒电流驱动下的发光的半衰期的结果。
[化14]
实施例6(LBH1的评价)
除了取代GBH1而使用了LBH1以外,与实施例5完全相同地制作了有机EL元件。该有机EL元件的发光颜色为蓝色。表1中给出测定了初期亮度5000nit、室温下、DC恒电流驱动下的发光的半衰期的结果。
实施例7(SBH1的评价)
除了取代GBH1而使用了SBH1以外,与实施例5完全相同地制作了有机EL元件。该有机EL元件的发光颜色为蓝色。表1中给出测定了初期亮度5000nit、室温下、DC恒电流驱动下的发光的半衰期的结果。
实施例8(SHT1的评价)
除了取代HT1而使用了SHT1,取代GBH1而使用了BH1以外,与实施例5完全相同地制作了有机EL元件。该有机EL元件的发光颜色为蓝色。表1中给出测定了初期亮度5000nit、室温下、DC恒电流驱动下的发光的半衰期的结果。
实施例9(GBH1及SHT1的评价)
除了取代HT1而使用了SHT1以外,与实施例5完全相同地制作了有机EL元件。该有机EL元件的发光颜色为蓝色。表1中给出测定了初期亮度5000nit、室温下、DC恒电流驱动下的发光的半衰期的结果。
比较例1
除了取代GBH1而使用了BH1以外,与实施例5完全相同地制作了有机EL元件。该有机EL元件的发光颜色为蓝色。表1中给出测定了初期亮度5000nit、室温下、DC恒电流驱动下的发光的半衰期的结果。
表1
根据以上的结果可知,当将进行了利用化学反应的脱卤化处理的材料用于有机EL元件中时,则半衰期明显地改善。尤其是在空穴输送层和发光层双方中使用了脱卤化处理的材料的情况下,有明显的效果。
合成例3(2-(2-联苯基)-9,10-双(3-(1-萘基)苯基)蒽(BH2)的合成)
利用下述的合成路径合成了以下述式(A)表示的BH2。
[化15]
Figure S2006800331084D00371
(1)2-联苯基-9,10-蒽醌[化合物(A-1)]的合成
在氩气气氛下,将2-氯蒽醌3.4g(14mmol)、2-联苯基硼酸5g(17mmol,1.2eq)、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0.32g(0.35mmol,5质量%Pd)及碳酸铯14g(43mmol,2.5eq)悬浮在无水二氧杂环己烷40ml中,添加三环己基膦的甲苯溶液1.1ml(25质量%,0.98mmol,1.4eq to Pd),在80℃下搅拌10小时。
将所得的反应混合物用100ml水和300ml甲苯稀释,用沸石过滤出不溶物。从滤液中分离出有机层,用饱和食盐水50ml洗涤后,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蒸馏除去溶剂而得到深红色油。将该油用柱色谱(填充硅胶)精制。精制是通过在用己烷和33质量%二氯甲烷的混合溶剂将其洗提后,用己烷和50质量%二氯甲烷的混合溶剂洗提而进行的。利用该精制,得到淡黄色固体7.1g(收率94%)。所得的淡黄色固体利用1H-NMR及FDMS(场解析质谱)确认,是上述化合物(A-1)。以下给出1H-NMR及FDMS的测定结果。
1H-NMR(CDCl3,TMS)δ7.18(5H,s),7.76(2H,dd,J=6Hz,3Hz),8.08(1H,d,J=8Hz),8.2-8.3(3H,m)
FDMS,calcd for C26H16O2=360,found m/z=360(M+,100)
(2)2-(2-联苯基)-9,10-双(3-(1-萘基)苯基)-9,10-二羟基-9,10-二氢蒽[化合物(A-2)]的合成
在氩气气氛下,将3-(1-萘基)-1-溴苯4.2g(15mmol,2.7eq)溶解于无水甲苯25ml和无水THF25ml的混合溶剂中,在干冰/甲醇浴中冷却为-20℃。向其中添加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10ml(1.59mol/L,15.9mmol,1.06eq),在-20℃下搅拌1小时。向其中添加2-(2-联苯基)-9,10-蒽醌[化合物(A-1)]2.0g(5.6mmol),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放置一晚。
用饱和氯化铵水溶液50ml使所得的反应混合物失活,分离出有机层,用饱和食盐水50ml洗涤后,用硫酸镁干燥,蒸馏除去溶剂,得到黄色油。将其用柱色谱(填充硅胶)精制。精制是通过在用己烷和50质量%二氯甲烷的混合溶剂将其洗提,继而用二氯甲烷洗提后,用二氯甲烷和3质量%甲醇的混合溶剂洗提而进行的。利用该精制,得到淡黄色无定形固体的化合物3.1g(收率74%)。所得的化合物利用1H-NMR确认,是上述化合物(A-2)。以下给出1H-NMR的测定结果。
1H-NMR(CDCl3,TMS)δ2.36(1H,s),2.89(1H,s),6.7-7.9(38H,m)
(3)2-(2-联苯基)-9,10-双(3-(1-萘基)苯基)蒽(BH2)的合成
将2-(2-联苯基)-9,10-双(3-(1-萘基)苯基)-9,10-二羟基-9,10-二氢蒽[化合物(A-2)]1.1g(1.4mmol)和氯化锡二水合物6.5g(29mmol,20eq)悬浮于THF25ml中,添加浓盐酸15ml,回流10小时。
分离出所得的反应混合物,用水及甲醇依次洗涤后,干燥而得到淡黄色固体。将其用柱色谱(填充硅胶)精制。精制是通过在用己烷和20质量%二氯甲烷的混合溶剂将其洗提而进行的。利用该精制,得到淡黄色固体1.0g(收率97%)。所得的化合物利用1H-NMR及FDMS等确认,是上述BH2。以下给出1H-NMR及FDMS等的测定结果。另外,利用ICP-MS(燃烧)法测定了BH2的卤元素含量,其结果为,I量为5质量ppm,Br量为21质量ppm,Cl量为41质量ppm。
1H-NMR(CDCl3,TMS)δ6.93(5H,bs),7.2-7.9(31H,m),8.0-8.1(2H,m)
FDMS,calcd for C58H38=734,found m/z=734(M+,100)
λmax,407,385,366nm(PhMe)
Fmax,426,446nm(PhME,λex=405nm)
Ip=5.69eV(500nW,82Y/eV)
Eg=2.92eV
Tg=130℃
实施例10(BH2的有机锂试剂反应处理)
在氩气气氛下,将2.0g的BH2溶解于10ml无水THF和10ml甲苯的混合溶剂中,冷却到-30℃。慢慢地添加正丁基锂的1.6mol/L己烷溶液1.0ml,在-30℃下搅拌5小时。向所得的反应液中慢慢地添加1.0ml水后,用蒸发器减压浓缩。将所得的固体用甲醇洗涤后,减压干燥。将残渣用柱色谱(填充硅胶)精制。精制是通过用己烷和甲苯的混合溶剂(己烷/甲苯=3/1(质量比))洗提而进行的。将所得的固体用甲醇洗涤后,通过进行减压干燥,得到黄色的固体1.6g(回收率80%)。将其称作LBH2。
利用ICP-MS(燃烧)法测定了存在于该固体中的卤元素量,其结果为,I量、Br量及Cl量都小于5质量ppm。
实施例11(BH2的化学反应处理)
在氩气气氛下,将2.0g的BH2、40mg的苯基硼酸(BH2的0.1当量)、10mg的四(三苯基膦)钯(0)(苯基硼酸的0.03当量)溶解于10ml无水甲苯中,冷却到-30℃。添加2mol/L的碳酸钠水溶液1.3ml,在80℃搅拌6小时。向所得的反应液中慢慢地添加1.0ml水后,用蒸发器减压浓缩。将所得的固体用甲醇洗涤后,减压干燥。将残渣用柱色谱(填充硅胶)精制。精制是通过用甲苯洗提,继而用二氯甲烷洗提而进行的。将所得的固体用甲醇洗涤后,通过进行减压干燥,得到黄色的固体2.0g(回收率100%)。将其称作SBH2。
利用ICP-MS(燃烧)法测定了存在于该固体中的卤元素量,其结果为,I量、Br量及Cl量都小于5质量ppm。
实施例12(LBH2的评价)
在将25mm×75mm×1.1mm厚的带有ITO透明电极的玻璃基板(GEOMATEC公司制)在异丙醇中进行了5分钟超声波洗涤后,进行30分钟UV臭氧洗涤。
将洗涤后的带有透明电极线的玻璃基板安装于真空蒸镀装置的基板夹具上,首先在形成有透明电极线的一侧的面上将上述透明电极覆盖地形成膜厚40nm的N,N’-双(4-二苯基氨基苯基)-N,N’-二苯基-4,4’-二氨基联苯膜(TPD232膜)。该TPD232膜作为空穴注入层发挥作用。
在该TPD232膜上蒸镀形成膜厚40nm的N,N,N’,N’-四(4-联苯基)-4,4’-联苯胺(BPTPD)。该BPTPD膜作为空穴输送层发挥作用。
继而将LBH2和1,6-双(二苯基氨基)芘以质量比20∶1溶解于二氧杂环己烷与异丙醇的混合溶剂(容量比1∶8)中,配制了3质量%的涂布溶液。使用该涂布溶液,在上述BPTPD膜上,利用旋转涂覆法形成膜厚40nm的发光层。将所得的叠层基板在10-6Pa左右的真空下,利用红外加热源(卤素灯)加热,使得基板温度达到120℃。
根据四极质谱仪的测定结果,可以确认在30分钟的加热中膜中的残留溶剂被除去。继而不使该叠层基板与大气接触地利用基板搬送装置移送至真空蒸镀装置内,利用真空蒸镀法形成膜厚30nm的Alq(三(8-羟基喹啉)铝,上式)膜。该Alq膜作为电子输送层发挥作用。
继而,利用真空蒸镀法形成膜厚1μm的氟化锂,作为电子注入层。在该电子注入层上蒸镀金属Al,形成金属阴极,从而制成有机EL元件。对该元件施加了5.0V的电压,其结果为,流过2.3mA/cm2的电流,可以以色度(0.15,0.26)获得94cd/cm2的蓝色发光。发光效率为4.1cd/A及2.61m/W。另外,从100cd/m2开始在室温下对该元件进行了低电流测定,其结果为,亮度半衰期为13,000小时。
实施例13(SBH2的评价)
除了取代LBH2而使用了SBH2以外,与实施例12完全相同地制作了有机EL元件。对该元件施加了5.0V的电压,其结果为,流过2.3mA/cm2的电流,可以以色度(0.15,0.26)获得92cd/cm2的蓝色发光。发光效率为4.0cd/A及2.51m/W。另外,从100cd/m2开始在室温下对该元件进行了低电流测定,其结果为,亮度半衰期为12,000小时。
比较例2(BH2的评价)
除了取代LBH2而使用了BH2以外,与实施例12完全相同地制作了有机EL元件。对该元件施加了5.0V的电压,其结果为,流过2.5mA/cm2的电流,可以以色度(0.15,0.26)获得93cd/cm2的蓝色发光。发光效率为3.7cd/A及2.31m/W。另外,从100cd/m2开始在室温下对该元件进行了低电流测定,其结果为,亮度半衰期为9,800小时。
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利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得到的芳香族化合物适于用作有机EL元件、有机半导体、电子照片感光体等用的材料。

Claims (6)

1.一种芳香族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通过使经由含卤素中间体制造的卤元素含量为10~1000质量ppm的、在分子内具有环碳数为14~20的稠合芳香族环或者在分子内具有1~12个氮原子的芳香族化合物再与脱卤化剂反应,而使卤元素含量为1质量ppm以下,所述脱卤化剂是选自格利雅试剂、有机锂化合物及硼酸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芳香族化合物为有机电致发光用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卤元素至少为溴或碘。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格利雅试剂是选自苯基溴化镁、苯基碘化镁、乙基溴化镁及乙基碘化镁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有机锂化合物是选自正丁基锂及苯基锂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硼酸衍生物是苯基硼酸。
CN200680033108.4A 2005-09-14 2006-06-16 芳香族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及利用该方法得到的芳香族化合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630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67409/2005 2005-09-14
JP2005267409A JP5009516B2 (ja) 2005-09-14 2005-09-14 芳香族化合物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で得られた芳香族化合物
PCT/JP2006/312111 WO2007032131A1 (ja) 2005-09-14 2006-06-16 芳香族化合物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で得られた芳香族化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63097A CN101263097A (zh) 2008-09-10
CN101263097B true CN101263097B (zh) 2013-05-01

Family

ID=37856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33108.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63097B (zh) 2005-09-14 2006-06-16 芳香族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及利用该方法得到的芳香族化合物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7547809B2 (zh)
EP (1) EP1947076B1 (zh)
JP (1) JP5009516B2 (zh)
KR (1) KR101296997B1 (zh)
CN (1) CN101263097B (zh)
TW (1) TW200712039A (zh)
WO (1) WO20070321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92133B2 (ja) * 2004-10-01 2016-09-14 メルク パテント 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有機半導体を含む電子デバイス
JP2007220772A (ja) * 2006-02-15 2007-08-30 Idemitsu Kosan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用高分子化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8024378A2 (en) * 2006-08-24 2008-02-28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Hole transport polymers
US8465848B2 (en) * 2006-12-29 2013-06-18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Benzofluorenes for luminescent applications
KR101644193B1 (ko) * 2007-06-01 2016-07-29 이 아이 듀폰 디 네모아 앤드 캄파니 발광 용도를 위한 전하 수송 재료
US8063399B2 (en) 2007-11-19 2011-11-22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Electroactive materials
CN101910147B (zh) 2007-12-28 2014-02-19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芳胺衍生物及使用该芳胺衍生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US8343381B1 (en) 2008-05-16 2013-01-01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Hole transport composition
WO2009142230A1 (ja) * 2008-05-20 2009-11-26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アントラセン誘導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2010056526A (ja) * 2008-07-31 2010-03-11 Canon Inc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素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US8551624B2 (en) * 2008-12-01 2013-10-08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Electroactive materials
JP2012510474A (ja) * 2008-12-01 2012-05-10 イー・アイ・デュポン・ドウ・ヌムール・アンド・カンパニー 電気活性材料
JP2012511086A (ja) * 2008-12-04 2012-05-17 イー・アイ・デュポン・ドウ・ヌムール・アンド・カンパニー 電気活性材料
US8759818B2 (en) 2009-02-27 2014-06-24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Deuterated compounds for electronic applications
CN102369255B (zh) * 2009-04-03 2014-08-20 E.I.内穆尔杜邦公司 电活性材料
EP2417178A1 (en) * 2009-04-10 2012-02-15 Plextronics, Inc. Dehalogenation
KR101180531B1 (ko) 2009-04-24 2012-09-06 이데미쓰 고산 가부시키가이샤 방향족 아민 유도체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EP2483366A4 (en) 2009-09-29 2013-05-01 Du Pont DEUTERATED COMPOUNDS FOR LUMINESCENT APPLICATIONS
JP5784621B2 (ja) 2009-10-29 2015-09-24 イー・アイ・デュポン・ドウ・ヌムール・アンド・カンパニーE.I.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電子用途用の重水素化合物
EP2441750A4 (en) 2009-12-16 2012-12-12 Idemitsu Kosan Co AROMATIC AMINE DERIVATIV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THEREWITH
US8617720B2 (en) 2009-12-21 2013-12-31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Electroactive compositi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made with the composition
WO2011081454A2 (en) * 2009-12-29 2011-07-07 Kolon Industries, Inc. Aromatic diamin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aramid fib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4617393B1 (ja) * 2010-01-15 2011-01-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JP2013533603A (ja) 2010-05-05 2013-08-22 コモンウェルス サイエンティフィック アンドインダストリアル リサーチ オーガナイゼーション ポリマー系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ト素子
WO2013180036A1 (ja) * 2012-05-28 2013-12-05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導電性薄膜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5829577B2 (ja) * 2012-06-05 2015-12-09 Jfe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芳香族化合物中のハロゲン量低減方法
JP2013253062A (ja) * 2012-06-08 2013-12-19 Jfe Chemical Corp 芳香族化合物中のハロゲン量低減方法
KR101468089B1 (ko) * 2013-04-08 2014-12-05 주식회사 엘엠에스 신규한 화합물, 이를 포함하는 발광 소자 및 전자 장치
TWI665195B (zh) * 2013-09-13 2019-07-11 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二苯并[f,h]喹啉衍生物、二苯并[f,h]喹啉衍生物的合成方法、發光元件、發光裝置、電子裝置以及照明設備
JP6252170B2 (ja) * 2013-12-26 2017-12-27 東ソー株式会社 アリールボロン酸アルキレンジオールエステル結晶の製造方法
KR102031678B1 (ko) 2014-09-19 2019-10-14 이데미쓰 고산 가부시키가이샤 신규의 화합물
EP3410508A4 (en) 2016-01-29 2019-07-17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COMPOSITION, PHOSPHORESCENT COMPOUND, AND LIGHT EMITTING ELEMENT
KR102594845B1 (ko) * 2019-12-23 2023-10-2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방향족 화합물의 제조방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69894A (en) * 1978-02-02 1991-12-03 Studiengesellschaft Kohle Mbh Process for preparing finely divided highly reactive magnesium and use thereof
US6218576B1 (en) * 1999-06-04 2001-04-17 Sankio Chemical Co., Ltd.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diarylamine
CN1394195A (zh) * 2000-11-08 2003-01-29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US20040007971A1 (en) * 1998-12-28 2004-01-15 Idemitsu Kosan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618244B1 (de) * 1967-05-30 1972-03-16 Huels Chemische Werke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Styrol
JP2743204B2 (ja) * 1989-12-02 1998-04-22 工業技術院長 2,6―ジアルキルアントラセン類の製造法
FR2656603B1 (fr) * 1989-12-28 1993-05-21 Atochem Procedes de synthese de benzyltoluene et dibenzyltoluene a faible teneur en chlore.
DE4109639C2 (de) 1991-03-23 1994-06-01 Metallgesellschaft Ag Verfahren zur Zersetzung von polyhalogenierten Organoverbindungen
DE4230514A1 (de) * 1992-02-22 1993-08-26 Huels Chemische Werke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monobenzylierten alkylbiphenylen und deren verwendung
EP0666298A3 (en) * 1994-02-08 1995-11-15 Tdk Corp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and compound used therein.
JP3828595B2 (ja) * 1994-02-08 2006-10-04 Tdk株式会社 有機el素子
US5965679A (en) * 1996-09-10 1999-10-12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Polyphenylene oligomers and polymers
JP2004327455A (ja) * 1998-12-28 2004-11-18 Idemitsu Kosan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2002175885A (ja) * 1998-12-28 2002-06-21 Idemitsu Kosan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WO2001072673A1 (fr) * 2000-03-29 2001-10-04 Idemitsu Kosan Co., Ltd. Derive d'anthracene et dispositifs electroluminescents organiques fabriques avec ceux-ci
JP2003212799A (ja) * 2001-11-19 2003-07-30 Sumitomo Chem Co Ltd 置換芳香族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DE10324554A1 (de) 2003-05-30 2004-12-30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Hochreine, ionenfreie halbleitende Polythiopene,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und deren Verwendung zur Herstellung elektronischer Bauelemente
JP2005222794A (ja) 2004-02-05 2005-08-1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および有機電界発光素子材料の調製方法
US8895154B2 (en) * 2004-03-02 2014-11-25 Idemitsu Kosan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JP5992133B2 (ja) * 2004-10-01 2016-09-14 メルク パテント 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有機半導体を含む電子デバイス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69894A (en) * 1978-02-02 1991-12-03 Studiengesellschaft Kohle Mbh Process for preparing finely divided highly reactive magnesium and use thereof
US20040007971A1 (en) * 1998-12-28 2004-01-15 Idemitsu Kosan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US6218576B1 (en) * 1999-06-04 2001-04-17 Sankio Chemical Co., Ltd.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diarylamine
CN1394195A (zh) * 2000-11-08 2003-01-29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060777A1 (en) 2007-03-15
JP2007077078A (ja) 2007-03-29
KR20080046657A (ko) 2008-05-27
JP5009516B2 (ja) 2012-08-22
TW200712039A (en) 2007-04-01
KR101296997B1 (ko) 2013-08-14
WO2007032131A1 (ja) 2007-03-22
EP1947076A4 (en) 2010-06-30
US20090206748A1 (en) 2009-08-20
EP1947076B1 (en) 2014-08-13
CN101263097A (zh) 2008-09-10
US7547809B2 (en) 2009-06-16
EP1947076A1 (en) 2008-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63097B (zh) 芳香族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及利用该方法得到的芳香族化合物
CN102186819B (zh) 芳香族胺衍生物及使用其的有机场致发光元件
CN101980395B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1432272B (zh) 芳香族胺衍生物及使用了它们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CN101628847B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蒽衍生物
CN1984874B (zh) 芳香族胺衍生物及使用了它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CN100471827C (zh) 不对称单蒽衍生物、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材料以及使用该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5061371B (zh) 芳香族胺衍生物以及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CN101595080B (zh) 荧蒽化合物和使用该荧蒽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以及含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溶液
CN101415663A (zh) 苯并蒽衍生物及使用了它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CN101687837A (zh) 芳族胺衍生物以及使用该衍生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CN1971971A (zh) 蒽衍生物以及由它们制成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1415662A (zh) 联蒽衍生物及利用了它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KR20100123735A (ko) 안트라센 유도체, 발광 재료 및 유기 전기발광 소자
CN101861291A (zh) 苯并*衍生物及使用该衍生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CN101094828A (zh) 芳香族胺衍生物及使用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CN101410382A (zh) 含氮杂环衍生物及使用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CN101959867A (zh) 含氮杂环衍生物及使用该衍生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CN109776468B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539297A (zh) 一种含硼化合物及其应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4539296A (zh) 一种含硼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0746432A (zh) 一种化合物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