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58567B - 线圈装置、复合线圈装置、及变压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线圈装置、复合线圈装置、及变压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58567B
CN101258567B CN2006800328626A CN200680032862A CN101258567B CN 101258567 B CN101258567 B CN 101258567B CN 2006800328626 A CN2006800328626 A CN 2006800328626A CN 200680032862 A CN200680032862 A CN 200680032862A CN 101258567 B CN101258567 B CN 1012585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mentioned
winding portion
winding
coi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3286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58567A (zh
Inventor
川畑良夫
菅野知志
佐佐木尚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d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mid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da Corp filed Critical Sumid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585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85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585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856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23Wi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5/00Coils
    • H01F5/0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coils, e.g. leads
    • H01F2005/043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coils, e.g. leads having multiple pin terminals, e.g. arranged in two parallel lines at both sides of the coi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04Printed windings
    • H01F2027/2819Planar transformers with printed windings, e.g. surrounded by two cores and to be mounted on printed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0/00Fixed transformers not covered by group H01F19/00
    • H01F30/06Fixed transformers not covered by group H01F19/00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线圈装置、复合线圈装置及变压器装置。即,提供小型且厚度较薄、一次线圈与二次线圈的结合度高的变压器型的线圈装置、及组入有多组变压器型线圈装置的变压器装置。线圈装置(1)包括:第1绕组部(2),其是使一次线圈绕线(5)与二次线圈绕线(6)以平面状交替排列而通过双线绕法绕装而成的;第2绕组部(3),其是使二次线圈绕线(6)平行于第1绕组部所成的平面而以平面状排列绕装而成的;二次线圈连结部(4),其将第1绕组部的二次线圈绕线的内径侧线圈绕线部与第2绕组部的二次线圈绕线的内径侧线圈绕线部连结起来。并且,组入这种结构的多组变压器型线圈装置(1)而构成变压器装置(50)。

Description

线圈装置、复合线圈装置、及变压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适于构成DC-DC转换器所使用的低高度型变压器、变换器等所使用的变压器的线圈装置、复合线圈装置及变压器装置,特别涉及作为一次线圈与二次线圈的结合度高的绕组结构的线圈装置、复合线圈装置、及变压器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用于DC-DC转换器等的、被称作低高度型的小型变压器的需求增加。特别是,在用于小型DC电源等的DC-DC转换器所使用的情况下,希望使用小型且高度低的低高度型变压器。另外,众所周知,液晶显示装置等背光灯使用普通荧光灯,但即使在用于驱动该荧光灯等放电灯的倒相电路中也需要小型的变压器。
以往,在制造装入到小型变压器中的变压器型线圈装置时,一般这样进行制造:首先,独立地形成构成线圈装置的一次绕组部及二次绕组部,使做好的一次绕组部与二次绕组部叠合而做成变压器型线圈装置。接着,准备2组该变压器型线圈装置,装入到磁性体的铁心中,制造小型变压器。
即使在DC-DC转换器、驱动放电灯用的变换器等所使用的小型的低高度型变压器中,也为将由一次线圈及二次线圈构成的线圈装置装入到1组乃至多组的上侧铁心部与下侧铁心部之间,构成低高度型变压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73913号公报
特别是,伴随着应用产品的小型化,越来越要求变压器小型化,但若仅使做好的一次绕组部(一次线圈)与二次绕组部(二次线圈)叠合而做成变压器型的线圈装置,则存在即使是1组,线圈装置的厚度也变厚的问题。并且,作为变压器装置,若装入2组变压器型线圈装置,则更增加了厚度,难以将变压器小型化。
另外,不仅是高度,若使一次绕组部与二次绕组部叠合而做成变压器型线圈装置,则难以提高一次绕组部与二次绕组部的结合度。因此,需要将一次线圈与二次线圈无间隙紧贴配置,并且需要使在一次线圈产生的磁通量无消耗地贯通二次线圈的所有部分那样的、高效率的变压器型线圈装置。
发明内容
采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种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线圈装置包括:第1绕组部,其是用双线绕法交替排列地在一层绕装一次线圈绕线与二次线圈绕线而成的;第2绕组部,其是至少将上述二次线圈绕线平行于第1绕组部所成的平面地以平面状排列在一层绕装而成的;二次线圈连结部,其将第1绕组部的二次线圈绕线的内径侧线圈绕线部与第2绕组部的二次线圈绕线的内径侧线圈绕线部连结起来。
采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种复合线圈装置,该复合装置是使第1线圈装置与第2线圈装置叠合成平面状而构成的,第1线圈装置由一次线圈与二次线圈构成,第2线圈装置由一次线圈与二次线圈构成,其特征在于,至少第1线圈装置包括:第1绕组部,其是将一次线圈绕线与二次线圈绕线以平面状交替排列在一层绕装而成的;第2绕组部,其是将二次线圈绕线平行于第1绕组部所成的平面地以平面状排列在一层绕装而成的;二次线圈连结部,其将第1绕组部的二次线圈绕线的内径侧线圈绕线部与第2绕组部的二次线圈绕线的内径侧线圈绕线部连结起来。
采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种变压器装置,该变压器装置包括上侧铁心部、下侧铁心部、由一次线圈与二次线圈构成的第1线圈装置、和由一次线圈与二次线圈构成的第2线圈装置,该变压器装置是将第1线圈装置与第2线圈装置以平面状叠合、并配置于上侧铁心部与下侧铁心部之间而成的,其特征在于,至少第1线圈装置包括:第1绕组部,其是将一次线圈绕线与二次线圈绕线以平面状交替排列在一层绕装而成的;第2绕组部,其是将二次线圈绕线平行于上述第1绕组部所成的平面地以平面状排列在一层绕装而成的;二次线圈连结部,其将第1绕组部的二次线圈绕线的内径侧线圈绕线部与第2绕组部的二次线圈绕线的内径侧线圈绕线部连结起来。
采用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一次绕组与二次绕组结合度高的线圈装置。另外,将匝数多的二次绕组分割卷绕,使分割出的2个二次绕组在各自的内径侧相连结。由此,可以避免在绕组的叠合面夹入连结的绕线部分,同时可以使分割为一次绕组的2个二次绕组相接近地配置。因此,可以提供一种可构成为一次绕组与二次绕组的结合度高、并且厚度较薄的线圈装置。
另外,在使2个线圈装置叠合而构成复合线圈装置的情况下,可以提供一种各自的一次线圈与二次线圈的结合度高、并且不增加厚度的复合线圈装置。
另外,若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制成的复合线圈装置构成变压器,则可以提供一种小型且高效率的低高度型变压器。
通过参照附图的以下说明可以清楚了解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及优点。另外,在附图中,对相同或基本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附图标记。
附图说明
附图包含于说明书中,构成其一部分,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用于与其叙述一起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的展开立体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的制造各过程的展开立体图。
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的变形例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复合线圈装置的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低高度型变压器装置的立体图。
图7是第3实施方式的变压器装置的俯视图及X-X剖视图。
图8是第3实施方式的变压器装置所使用的下侧铁心部及上侧铁心部的展开图。
图9是第1实施方式的参考图。
图10是可适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线圈架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线圈装置
2  第1绕组部
3  第2绕组部
4  二次线圈连结部
5  一次线圈绕线
6  二次线圈绕线
7  一次线圈第1绕组部引出线
8  一次线圈中心部引出线
10 二次线圈第1绕组部引出线
11 二次线圈第2绕组部引出线
20 复合线圈装置
50 变压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表示作为由一次线圈与二次线圈构成的变压器结构的两层结构的线圈装置1。线圈装置1基本上由第1绕组部2、第2绕组部3、二次线圈连结部4构成。在该情况下,第1绕组部2为一次线圈绕线5及二次线圈绕线6交替排列地卷成平面状的结构。另外,第2绕组部3为仅将二次线圈绕线6卷成平面状的结构。
第1绕组部2的二次线圈绕线6的内径侧线圈绕线部与第2绕组部3的二次线圈绕线6的内径侧线圈绕线部由二次线圈连结部4结合起来。在图1中,为了易于区别,给一次线圈绕线5画上剖面线,二次线圈绕线6用白色表示。另外,一次线圈绕线5及二次线圈绕线6使用为了绝缘用而被覆盖的、例如漆包线等的圆截面的电线。不言而喻,即使一次线圈绕线5及二次线圈绕线6不是圆截面、或不使用漆包线而使用被实施其他绝缘处理的线材,也可实施本发明。另外,自线圈装置1的第1绕组部2设有一次线圈第1绕组部引出线7、和贯通第2绕组部3的中心孔9的一次线圈中心部引出线8。另外,自线圈装置1的第1绕组部2设有二次线圈第1绕组部引出线10,自第2绕组部3设有二次线圈第2绕组部引出线11。
第1绕组部2具有的平面、和卷绕第2绕组部3而成的平面平行。图1是为了方便说明留有较大间隙的附图,但实际上如图2所示那样,使第1绕组部2与第2绕组部3紧密叠合,没有该间隙。
即,图2表示图1实施方式的本发明的两层结构的线圈装置1的实际完成状态的侧视图。在图2中,使第2绕组部3与第1绕组部2紧密且无间隙地叠合,且将第2绕组部3配置于第1绕组部2形成的平面之上。一次线圈中心部引出线8无损于第2绕组部3与第1绕组部2的紧贴性,而被从第2绕组部3的中心孔9引出。
另外,在图1、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一次线圈中心部引出线8被从第2绕组部3的中心孔9引出。但是,即使根据需要向图中的下侧引出,也可以无损第1绕组部2与第2绕组部3的紧贴性地引出一次线圈中心部引出线8。
在图1、2所示的线圈装置1中,一次线圈的匝数(圈数)由第1绕组部2的一次线圈绕线5的匝数决定。另外,二次线圈的匝数由第1绕组部2的二次线圈绕线6的匝数、和第2绕组部3的二次线圈绕线6的匝数的总和决定。在图示的例子中为匝数比为1∶2的线圈装置1。
图1、2所示的线圈装置1按以下所示的顺序形成绕组。即,图3的3A~3F表示制作绕组的顺序。与图1、2相同,为了容易理解,使用在图1、2所使用的附图标记,为了更方便,对一次线圈绕线5画上剖面线,二次线圈绕线6用白色表示。
首先,在使用绕线工具(未图示)进行α卷绕(从内径侧向外径侧进行绕线的绕法)的情况下,为了仅对二次线圈绕线6进行α卷绕,对一次线圈绕线5与二次线圈绕线6进行双线卷绕(2根成束地从内径侧向外径侧进行卷绕的绕法),预先使一次线圈绕线5的一次线圈中心部引出线脱离绕线工具。
在该状态下,若由绕线工具进行α卷绕,则当从图3的3A开始卷绕时,如图3的3B所示那样,仅图示下侧的第1绕组部2为双线卷绕(2根成束地进行卷绕的卷法)。因此,图示上侧的第2绕组部3与下侧的第1绕组部2通常被进行α卷绕。图3的3B的状态表示一次线圈绕线5被卷为1.5T(1.5匝)的状态,二次线圈绕线6为第1绕组部2与第2绕组部3合计2.5T(2.5匝)的状态。
当继续卷绕时,如图3的3C所示那样,表示一次线圈绕线5被卷为2T(2匝)的状态,二次线圈绕线6为第1绕组部2与第2绕组部3合计3.5T(3.5匝)的状态。
当继续卷绕时,如图3的3D所示那样,一次线圈绕线5被卷为2.5T,二次线圈绕线6为第1绕组部2与第2绕组部3合计4.5T。若为该状态,则使第1绕组部2的一次线圈绕线5及二次线圈绕线6脱离绕线工具,仅第2绕组部3的二次线圈绕线6继续进行α卷绕。图3的3E表示将第2绕组部3的二次线圈绕线6再继续进行α卷绕1.5T的状态。在此,一次线圈绕线5被卷绕为2.5T,二次线圈绕线6被卷绕为第1绕组部2与第2绕组部3合计6T。
在该状态下,如图3的3F所示,将第1绕组部2的一次线圈绕线5的端部再卷0.5T以做成一次线圈第1绕组部引出线7。另一方面,使一次线圈中心部引出线8的引出方向与一次线圈第1绕组部引出线7的引出方向相同,成形线圈并使一次线圈绕线5为3T。若像以上那样进行绕组,则可以制成在图1、2说明的具有1∶2匝数比的两层结构的线圈装置1。
如上述说明,一次线圈中心部引出线8也可以从在图1中的下侧引出。在该第1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第1绕组部2改变匝数比。另外,也可以在第2绕组部3卷绕一次线圈,在该情况下,也将一次线圈绕线与二次线圈绕线在第2绕组部3交替排列成平面状地进行绕装。另外,一次线圈绕线5及二次线圈绕线6的粗细也不一定非要相同。
完成的线圈装置1的匝数比作为一个例子,使一次线圈与二次线圈的匝数比为1∶2,但也可以构成不同匝数比的线圈装置。也可根据需要使二次线圈绕线6较细而增大匝数比。另外,需要一次线圈与二次线圈的匝数比为1∶5等那样的大匝数比的线圈装置。在该情况下,若从图1、2所示的线圈装置1考虑,则第2绕组部3的直径过大,从结合度的观点看、或者从大小的观点看都为不优选的线圈装置。
这样,在一次线圈与二次线圈的匝数比变大、第2绕组部3的直径超过第1绕组部2的直径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第2绕组部3分割为2个。即,将分割出的每个第2绕组部紧密且无间隙地叠合于第1绕组部2形成的上侧及下侧的平面上,从而配置成3层结构。
如图4的4A所示,将第2绕组部3-1、3-2紧密叠合配置于第1绕组部2的上侧和下侧的面上。在该情况下,将二次线圈绕线6从位于图中上面侧的第2绕组部3-1的外径侧在第1绕组部2的外周跨越到图中的第1绕组部2的下面侧。并且,在下面侧,沿着第1绕组部2的下面侧向内径卷绕。并且,使二次线圈第2绕组部引出线11贯通第2绕组部3-2、第1绕组部2、第2绕组部3-2各自的中心孔9并将二次线圈第2绕组部引出线11引出。
或者是,如图4的4B所示,自第1绕组部2的外径侧降低二次线圈第1绕组部引出线10,作为第2绕组部3-2,在第1绕组部2的下面侧朝内径侧绕线并贯通中心孔9被引出。这样,如图4的4A或4B所示,作为3层结构,本申请的线圈装置也可以适用于匝数比大的线圈装置。
另外,不是匝数比的问题,为了将整体进一步小型化,如图4的4C所示,即使将一次线圈绕线5向第2绕组部3-1的上侧卷绕构成3层结构的线圈装置,也可以提供高结合度的变压器结构的线圈装置。
但是,例如,如图9的参考图所示,即使是3层结构的线圈装置,也可以考虑将第2绕组部3-2向第2绕组部3-1的上侧卷绕。但是,在图9的情况下,一次线圈与二次线圈的结合度方面存在问题而不理想。在这点上,如图4的4A、4B或4C所示的本申请实施方式的3层结构的线圈装置,可以提供结合度非常高的线圈装置。
另外,第1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不限于用于低高度型的变压器装置,也可用于各种用途的变压器装置。
实施方式2
图5表示设置2组图1、2所示的线圈装置1而形成的复合线圈装置20。即,在图5中,复合线圈装置20基本上包括具有第1绕组部2与第2绕组部3的第1线圈装置1、和具有第1绕组部2’与第2绕组部3’的第2线圈装置1’。
第1线圈装置1从第1绕组部2的外侧引出一次线圈第1绕组部引出线7、和二次线圈第1绕组部引出线10。另外,从第1绕组部2的内侧,通过第2绕组部3的中心孔9引出一次线圈中心部引出线8。并且,从第2绕组部3的外侧引出二次线圈第2绕组部引出线11。
另一方面,在第2线圈装置1’中,从第1绕组部2’的外侧引出一次线圈第1绕组部引出线7’、和二次线圈第1绕组部引出线10’。另外,从第1绕组部2’的内侧,直接引出一次线圈中心部引出线8’,并且,从第2绕组部3’的外侧引出二次线圈第2绕组部引出线11’。这样,可以得到以紧贴状态形成第1线圈装置1及第2线圈装置1’的4个绕组2、3、2’3’而成的复合线圈装置20。
在图5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中,层叠2组线圈装置,构成4层结构的复合线圈装置。另外,也可以叠合2组以上线圈装置而构成多层结构的复合线圈装置。
这样,在叠合2组或2组以上的线圈装置组而构成复合线圈装置的情况下,不一定需要所有叠合的线圈装置为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例如,需要叠合匝数比1∶1的线圈装置与匝数比1∶2的线圈装置而制成复合线圈装置。在该情况下,作为匝数比1∶2的线圈装置,使用本申请的第1实施方式所示的线圈装置,作为匝数比1∶1的线圈装置,即使使用仅由双线卷绕制成的线圈装置,也可以得到作为高结合度的绕组结构的复合线圈装置。
不言而喻,第1实施方式的图4所示的3层结构的线圈装置也可以构成复合线圈装置。但是,在使用3层结构的线圈装置的情况下,一次线圈中心部引出线8及二次线圈第2绕组部引出线11需要被从同一侧引出。即,若一次线圈中心部引出部8及二次线圈第2绕组部引出线11从不同侧被引出,则在叠合的第1线圈装置与第2线圈装置之间夹入某根的引出线。因此,结构上、高度上都变高,并且在第1线圈装置与第2线圈装置之间出现空间,不理想。
另外,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复合线圈装置,不限于用作低高度型变压器装置,可以用作各种用途的复合线圈装置。
实施方式3
图6表示使用了图5的第2实施方式所示的2层结构的复合线圈装置20的、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低高度型变压器装置50的立体图。另外,图7的7A表示俯视图,并且7B表示7A的变压器装置50的X-X剖视图。另外,图8表示去掉了复合线圈装置20的变压器装置50的磁性体铁心的结构。
该低高度型的变压器装置50以图8的8A所示的由磁性体构成的上侧铁心部21、和图8B所示的由相同磁性体构成的下侧铁心部22为基本结构。并且,在上侧铁心部21的内面中央设有圆柱铁心部21’。另外,在下侧铁心部22的内面中央设有圆柱铁心部22’。在组装低高度型变压器50时,圆柱铁心部21’与圆柱铁心部22’如图7的7B所示那样对接组装,由此,该低高度型的变压器装置50为圆柱铁心部21’与圆柱铁心部22’贯通复合线圈装置20的中心孔9的结构。
另外,低高度型的变压器装置50在两侧面设有由绝缘体构成的端子板23和24。在端子板23上设有金属的线圈端子23A~23D,并且在端子板24上设有相同金属的线圈端子24A~24D。在端子板23的线圈端子23A、23B上,由焊锡连接固定有线圈装置1的一次线圈第1绕组部引出线7、一次线圈中心部引出线8。另外,在线圈端子23C、23D上,由焊锡连接固定有线圈装置1’的一次线圈第1绕组部引出线7’、一次线圈中心部引出线8’。
另一方面,在端子板24的线圈端子24A、24B上,由焊锡连接固定有二次线圈第1绕组部引出线10、和二次线圈第2绕组部引出线11。另外,在线圈端子24C、24D上,由焊锡分别连接固定有二次线圈第1绕组部引出线10’和二次线圈第2绕组引出线11’,从而构成低高度型的变压器装置50。
在第3实施方式中,用变换器等所使用的低高度型变压器装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DC-DC转换器、驱动放电灯用的变换器等所使用的低高度型变压器装置,可以应用于各种用途的小型变压器装置。
实际制作公开于专利文献1的发明(现有技术)和本发明,并对它们进行比较,其结果如以下所示。首先,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的情况都使用线径0.7mm的相同的铜圆线进行绕线。
在现有技术中,用α卷绕对一次绕组进行上下各3T绕线,其间将二次绕组卷绕成2T。由此,作出整体的匝数比为一次绕组6T:二次绕组2T的结构。测定结果为一次绕组的电感值为100μH,漏磁电感值为0.4μH。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中,用双线卷绕(一起卷绕)将一次绕组与二次绕组卷绕为2T,在上层仅一次绕组卷绕构成为4T。由此,做成整体的匝数比为一次绕组6T:二次绕组2T的结构。测定结果为一次绕组的电感值为100μH,漏磁电感值为0.2μH。
根据以上的测定结果可知:在本发明中,由于漏磁电感值变少,因此,一次绕组与二次绕组的结合度比现有技术的情况的结合度好。另外,现有技术为绕组结构为3层层叠结构,而在本发明为2层层叠结构,因此通过实施本发明,也可实现作为变压器装置的低高度化。
另外,在以上的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用未使用线圈架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当然也考虑使用线圈架的方式。例如,图10是可适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线圈架的立体图。图中,线圈架具有4个凸缘部20。另外,在中央具有空腔部21。在各凸缘部20之间设有卷筒部25。另外,在凸缘部20的以180度相对置的位置设有1对凹部24,另外,在一方凹部24的两侧还设有缺口部22、23。
在上述结构的线圈架中,例如,图1所示的第1绕组部2及第2绕组部3卷绕于卷筒部25上。另外,一次线圈中心部引出线8及一次线圈第1绕组部引出线7被嵌入到缺口部22中,并被向图中下侧引出。另外,二次线圈第1绕组部引出线10及二次线圈第2绕组部引出线11被嵌入到缺口部23,并被向图中下侧引出。另外,二次线圈连结部4位于凹部24。图10所示的线圈架为1个例子,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另外,同样地,在各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复合线圈装置、及变压器装置中,可以使用与图10所示的线圈架相同的线圈架。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及范围的前提下进行各种变更及变形。因此,为了公开本发明的范围,添加了权利要求书。
本申请以2005年9月8日提出的日本国特许出愿特愿2005-260937为基础,要求优先权,在此引用其记载的全部内容。

Claims (11)

1.一种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线圈装置包括:
第1绕组部,其是用双线绕法交替排列地在一层绕装一次线圈绕线与二次线圈绕线而成的;
第2绕组部,其是至少将上述二次线圈绕线平行于上述第1绕组部所成的平面、以平面状排列在一层绕装而成的;
二次线圈连结部,其将上述第1绕组部的二次线圈绕线的内径侧线圈绕线部与上述第2绕组部的二次线圈绕线的内径侧线圈绕线部连结起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一次线圈绕线与上述二次线圈绕线由圆线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上述二次线圈连结部起用α卷绕方式绕装上述第1绕组部与上述第2绕组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绕组部与上述第2绕组部形成于具有多个凸缘部的线圈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3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绕组部与上述第2绕组部形成于具有多个凸缘部的线圈架上。
6.一种复合线圈装置,该复合线圈装置是将第1线圈装置与第2线圈装置叠合成平面状而构成的,上述第1线圈装置由一次线圈与二次线圈构成,上述第2线圈装置由一次线圈与二次线圈构成,其特征在于,
至少上述第1线圈装置包括:
第1绕组部,其是将一次线圈绕线与二次线圈绕线以平面状交替排列在一层绕装而成的;
第2绕组部,其是将上述二次线圈绕线平行于上述第1绕组部所成的平面、以平面状排列在一层绕装而成的;
二次线圈连结部,其将上述第1绕组部的二次线圈绕线的内径侧线圈绕线部与上述第2绕组部的二次线圈绕线的内径侧线圈绕线部连结起来。
7.一种变压器装置,该变压器装置包括上侧铁心部、下侧铁心部、由一次线圈与二次线圈构成的第1线圈装置、和由一次线圈与二次线圈构成的第2线圈装置,该变压器装置是将上述第1线圈装置与第2线圈装置呈平面状叠合、并配置于上侧铁心部与下侧铁心部之间而成的,其特征在于,
至少上述第1线圈装置包括:
第1绕组部,其是将一次线圈绕线与二次线圈绕线以平面状交替排列在一层绕装而成的;
第2绕组部,其是将上述二次线圈绕线平行于上述第1绕组部所成的平面、以平面状排列在一层绕装而成的;
二次线圈连结部,其将上述第1绕组部的二次线圈绕线的内径侧线圈绕线部与上述第2绕组部的二次线圈绕线的内径侧线圈绕线部连结起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压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一次线圈绕线与上述二次线圈绕线由圆线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变压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线圈装置及上述第2线圈装置各自的上述一次线圈及上述二次线圈,从上述二次线圈连结部开始卷绕,用α卷绕方式进行绕装。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变压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线圈装置及上述第2线圈装置形成于具有多个凸缘部的线圈架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压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线圈装置及上述第2线圈装置形成于具有多个凸缘部的线圈架上。
CN2006800328626A 2005-09-08 2006-08-31 线圈装置、复合线圈装置、及变压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585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60937/2005 2005-09-08
JP2005260937 2005-09-08
PCT/JP2006/317226 WO2007029594A1 (ja) 2005-09-08 2006-08-31 コイル装置、複合コイル装置、及びトランス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58567A CN101258567A (zh) 2008-09-03
CN101258567B true CN101258567B (zh) 2012-07-04

Family

ID=37835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3286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58567B (zh) 2005-09-08 2006-08-31 线圈装置、复合线圈装置、及变压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443278B2 (zh)
EP (1) EP1933340B1 (zh)
JP (1) JPWO2007029594A1 (zh)
KR (1) KR101044373B1 (zh)
CN (1) CN101258567B (zh)
TW (1) TW200715312A (zh)
WO (1) WO20070295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92872B2 (en) * 2007-10-10 2009-09-22 Atmel Corporation Differential amplifier with single ended output
JP2009206445A (ja) * 2008-02-29 2009-09-10 Goto Denshi Kk アルファ巻きコイル
US8350659B2 (en) * 2009-10-16 2013-01-08 Crane Electronics, Inc. Transformer with concentric winding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of same
US20110090038A1 (en) * 2009-10-16 2011-04-21 Interpoint Corporation Transformer having interleaved winding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of same
JP5534442B2 (ja) * 2009-10-16 2014-07-02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コイル
JP5680327B2 (ja) * 2010-04-09 2015-03-04 東京パーツ工業株式会社 分割巻トランス
JP4835786B1 (ja) * 2010-12-01 2011-12-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非接触充電モジュール及び非接触充電機器
JP2012230972A (ja) 2011-04-25 2012-11-22 Sumida Corporation コイル部品、圧粉インダクタおよびコイル部品の巻回方法
DE102011107620A1 (de) * 2011-06-30 2013-01-17 Paul Vahle Gmbh & Co. Kg Flachspule für kontaktlose induktive Energieübertragung
TW201303927A (zh) 2011-07-11 2013-01-16 Delta Electronics Inc 組合式繞線結構及磁性裝置
JP2013105796A (ja) * 2011-11-11 2013-05-30 Toko Inc コイル装置
US10840005B2 (en) 2013-01-25 2020-11-17 Vishay Dale Electronics, Llc Low profile high current composite transformer
JP2015115434A (ja) * 2013-12-11 2015-06-22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磁気結合インダクタおよびマルチポートコンバータ
US9831768B2 (en) 2014-07-17 2017-11-28 Crane Electronics, Inc. Dynamic maneuvering configuration for multiple control modes in a unified servo system
CA2997184C (en) 2014-09-05 2023-09-19 Yaroslav Andreyevitch Pichkur Transformer
KR101611886B1 (ko) * 2014-11-11 2016-04-14 주식회사 다원시스 센터탭 트랜스포머
JP6307449B2 (ja) * 2015-01-09 2018-04-04 新電元工業株式会社 トランス
US9230726B1 (en) 2015-02-20 2016-01-05 Crane Electronics, Inc. Transformer-based power converters with 3D printed microchannel heat sink
CN105206395A (zh) * 2015-10-12 2015-12-30 深圳振华富电子有限公司 射频变压器
US10998124B2 (en) 2016-05-06 2021-05-04 Vishay Dale Electronics, Llc Nested flat wound coils forming windings for transformers and inductors
US9780635B1 (en) 2016-06-10 2017-10-03 Crane Electronics, Inc. Dynamic sharing average current mode control for active-reset and self-driven synchronous rectification for power converters
MX2019002447A (es) 2016-08-31 2019-06-24 Vishay Dale Electronics Llc Inductor que tiene una bobina de alta corriente con una resistencia de corriente directa baja.
US9742183B1 (en) 2016-12-09 2017-08-22 Crane Electronics, Inc. Proactively operational over-voltage protection circuit
US9735566B1 (en) 2016-12-12 2017-08-15 Crane Electronics, Inc. Proactively operational over-voltage protection circuit
EP3631822A4 (en) * 2017-05-29 2021-03-10 Thin Energy Ltd. THIN TRANSFORM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US9979285B1 (en) 2017-10-17 2018-05-22 Crane Electronics, Inc. Radiation tolerant, analog latch peak current mode control for power converters
JP6724887B2 (ja) * 2017-12-05 2020-07-1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バルントラン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425080B1 (en) 2018-11-06 2019-09-24 Crane Electronics, Inc. Magnetic peak current mode control for radiation tolerant active driven synchronous power converters
WO2022079871A1 (ja) * 2020-10-15 2022-04-21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トランス、及び電力変換装置
US11948724B2 (en) 2021-06-18 2024-04-02 Vishay Dale Electronics, Llc Method for making a multi-thickness electro-magnetic device
DE102022107015A1 (de) 2022-03-24 2023-09-28 Claas Selbstfahrende Erntemaschinen Gmbh Vorsatzgerät,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s Vorsatzgerätes sowie Mähdresch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69234A (en) * 1959-08-17 1965-02-09 Coileraft Inc Coil form, and coils and transformers mounted thereto
NL160970C (nl) * 1969-12-04 1979-12-17 Philips Nv Werkwijze voor het vervaardigen van een afbuigspoel.
US3987386A (en) * 1975-04-18 1976-10-19 American Electronic Laboratories, Inc. Tunable air coil inductor
EP0375655A3 (de) * 1986-02-14 1990-10-24 Cornelius Lungu Wickeldraht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US5321965A (en) * 1991-11-22 1994-06-2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Inductor win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H0636938A (ja) * 1992-07-17 1994-02-10 Sony Corp 面実装型空芯コイル
DE69417950T2 (de) * 1993-05-26 1999-09-23 Nippon Telegraph & Telephone Filter zur Erzielung der elektromagnetischen Kompatibilität für eine symmetrische mehradrige Fernmeldeleitung
JPH0855738A (ja) * 1994-08-12 1996-02-27 Murata Mfg Co Ltd トランス
JP3159195B2 (ja) * 1999-01-18 2001-04-2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巻線型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US6278355B1 (en) * 1999-08-23 2001-08-21 Square D Company Transformer winding
JP3639249B2 (ja) * 2001-12-04 2005-04-20 株式会社モステック アルファ巻コイルの製造方法、製造装置
US20030184423A1 (en) * 2002-03-27 2003-10-02 Holdahl Jimmy D. Low profile high current multiple gap inductor assembly
JP2004040025A (ja) * 2002-07-08 2004-02-05 Natl Space Development Agency Of Japan シート型トランス及び電子機器
WO2004064084A2 (en) * 2003-01-03 2004-07-29 Nucore, Inc. Self-damped inductor
JP2005158927A (ja) * 2003-11-25 2005-06-16 Sumida Corporation リーケージトランス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平8-55738A 1996.02.27
JP特开2003-173913A 2003.06.20
JP特开2005-158927A 2005.06.16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33340A1 (en) 2008-06-18
CN101258567A (zh) 2008-09-03
KR101044373B1 (ko) 2011-06-29
US7443278B2 (en) 2008-10-28
WO2007029594A1 (ja) 2007-03-15
US20080186121A1 (en) 2008-08-07
TWI317956B (zh) 2009-12-01
KR20080042923A (ko) 2008-05-15
EP1933340A4 (en) 2011-06-15
EP1933340B1 (en) 2012-08-01
JPWO2007029594A1 (ja) 2009-03-19
TW200715312A (en) 2007-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58567B (zh) 线圈装置、复合线圈装置、及变压器装置
JP4845199B2 (ja) トランス
GB2296387A (en) Low profile inductor/transformer component
WO2007066645A1 (ja) スイッチングトランス
JP3551135B2 (ja) 薄形トラン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287495B1 (ja) 三相高周波トランス
JPH10163044A (ja) コンバータトランス
JP2006278867A (ja)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
CN100543888C (zh) 漏磁变压器
JP3489553B2 (ja) 薄形トランス
JP5974401B2 (ja) 電気機械用ステータ
JP4595312B2 (ja) トランス
JPH0864432A (ja) 電磁装置
CN111916270A (zh) 滤波变压装置与其制造方法
JP2005175965A (ja) 送信アンテナコイル
CN101946294A (zh) 电抗器
JP5317167B2 (ja) 横型トランス
CN201017759Y (zh) 变压器结构
JPS6154607A (ja) トランス
JPH10241972A (ja) 放電ランプ点灯用高圧トランス
JP3235972U (ja) インダクタ、内側平角線片及び外側平角線片
KR101112752B1 (ko) 다층구조 표면실장형 인덕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19202879U (zh) 无骨架绕组以及磁性组件
JP2014049681A (ja) トランス
JP4930809B2 (ja) トラン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

Termination date: 202008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