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40683B - 汽车的车门结构 - Google Patents

汽车的车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40683B
CN101240683B CN2008100050946A CN200810005094A CN101240683B CN 101240683 B CN101240683 B CN 101240683B CN 2008100050946 A CN2008100050946 A CN 2008100050946A CN 200810005094 A CN200810005094 A CN 200810005094A CN 101240683 B CN101240683 B CN 1012406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door
handle base
automobile
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0509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40683A (zh
Inventor
高谷洋隆
小林丰彦
高田浩二
庄野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zd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zd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06435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94653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zd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Mazd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40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406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406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4068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汽车的车门结构,包括,设置在前车门(1)的外板(2)的外侧面一侧,进行前车门(1)的开闭操作的手柄(7);和设置在外板(2)的内侧面一侧,支撑手柄(7)的手柄底座(14)。在外板(2)的内侧面一侧,设置有加强该外板(2)的车身腰线部(6)的车身腰线加强件(22),该车身腰线加强件(22)通过盖体部件(26)的连接部(28)与手柄底座(14)连接。由此,可以提高手柄底座(14)的支撑刚性,抑制受到非法行为时手柄底座(14)的变位移动。

Description

汽车的车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的车门结构。 
背景技术
在汽车的车门结构中,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3-155848号所示,已知有如下一种的车门结构,其包括:设置在车门的车门外板的外侧面一侧,进行车门的开闭操作的手柄(handle knob);和设置在车门外板的内侧面一侧,支撑手柄的手柄底座(handle base)。 
然而,上述车门结构中,若外力施加于手柄,手柄整体会发生移动,导致手柄底座随之移动,从而可能导致车门被非法解锁。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其技术课题为,在汽车的车门结构中,防止由于手柄底座被非法移动而导致车门被非法解锁。 
本发明的汽车的车门结构中,包括:车门外板;车门内板;车窗玻璃;设置在上述车门外板的外侧面一侧,进行车门的开闭操作的手柄;设置在上述车门外板的内侧面一侧,支撑上述手柄的手柄底座;车身腰线加强件,其位于手柄底座的上方,且沿着所述车门外板的车身腰线部向前后方向延伸,在上述车门外板的内侧面一侧加强该车门外板的车身腰线部;门闩,将所述车门设定为加锁状态或解锁状态;传递部件,将所述手柄和所述门闩相联系;和盖体部件,从所述车门的上部开口看,覆盖所述传递部件,上述手柄底座固定于上述车身腰线加强件,上述盖体部件延伸至所述车身腰线加强件的上方,并设有连接上述手柄底座和上述车身腰线加强件的连接部,通过所述盖体部件,从所述车门的所述上部开口和所述车门内板侧覆盖所述传递部件。 
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利用车身腰线加强件,提高手柄底座的支撑刚性,抑制受到非法行为时手柄底座的变位移动。 
采用该结构,可利用盖体部件防止对传递部件的非法接近,并且,通过利用该盖体部件设置连接部,既可以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又可提高手柄底座的支撑刚性。而且,由于连接部连接手柄底座和车身腰线加强部件,因此盖体部件自身的支撑刚性得以增强,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防止对传递部件的非法接近的性能。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上述盖体部件,包括,覆盖上述传递部件的车室内侧侧部的侧壁部;从该侧壁部的前端向车外侧弯折,覆盖上述传递部件的前方侧的前壁部;从该前壁部的外端向前方侧弯折,具有对应于上述手柄底座的第1安装部和对应于上述车身腰线加强件的第2安装部的安装片部,上述安装片部,在上述第1、第2安装部之间与上述前壁部相连。 
采用该结构,可以提高对应于手柄底座的第1安装部与对应于车身腰线加强件的第2安装部之间的剖面刚性,提高手柄底座对车身腰线加强件的支撑刚性。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上述车身腰线加强件,具有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形状,上述车身腰线加强件的前端部,与上述车门的车门内板的前端部连接,上述车身腰线加强件的后端部,与上述车门内板的后端部连接。 
采用该结构,可以提高车身腰线加强件的安装刚性,提高与该车身腰线加强件连接的手柄底座的支撑刚性。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上述车身腰线加强件,呈管状。 
采用该结构,由于较之相同剖面面积的实芯部件可以增大剖面系数,因此可提高与该车身腰线加强件连接的手柄底座的支撑刚性。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支撑于上述手柄底座的车门锁芯;将上述车门设定为加锁状态或解锁状态的门闩;将上述锁芯和该门闩连接的锁连杆,上述车门锁芯的车宽方向内方侧的端部上形成有向车门内方延伸的突出部,上述手柄底座上安装有限制上述突出部的至少上下方向的移动的限制部件。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限制部件,由金属制的支架等刚性部件构成。 
采用上述结构,当车门锁芯由于来自车外的非法行为而被上下移动时,从该车门锁芯向车门内方延伸的突出部与限制部件相抵接,该突出部的上下方向移动便为限制部件所限制,同时作用于该限制部件的负荷(非法行为产生的负荷)便为具有刚性的手柄底座所承受,因此,既可采用紧凑的结构,又可抑制车门锁芯的移动,防止门闩处于非法解锁状态。 
此外,由于车门锁芯的位置不受防冲杠制约,故可在适当的位置上布置该车门锁芯。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上述车门锁芯中位于与上述锁连杆连接的锁连杆连接部的的车门外方侧的部分的刚性,低于上述车门锁芯中的上述锁连杆连接部的刚性。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上述车门外方侧的锁芯刚性较低,当有一个大的非法负荷作用时,可以积极地折损车门锁芯,切断该车门锁芯和门闩的连接,从而可防止门闩被非法解锁(开锁)。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上述车门锁芯中位于上述锁连杆连接部的车门外方的部分,形成有细窄部,通过该细窄部,降低上述锁芯中位于上述锁连杆连接部的车门外方侧的部分的刚性。 
采用上述结构,无须增加部件数量,通过在车门锁芯的规定部位形成细窄部这样简单的结构,即可获得非法负荷作用时车门锁芯的折损结构。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上述限制部件,至少上下两处安装在上述手柄底座上。 
采用该结构,可以提高限制部件上下方向的支撑刚性。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上述限制部件中,安装在上述手柄底座上的安装部中的下侧部分亦即下侧安装部上,一体形成有延伸至上述车门外板的背面附近的延伸部。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上述延伸部靠近车门外板的背面,因此当有一个大的非法负荷作用时,该延伸部与车门外板的背面相抵接,从而可以抑制车门锁芯的移动。 
特别是,对于将车门外把手的整个手柄在上下方向上非法摇动时的非法解锁,行之有效。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上述限制部件中,安装在上述手柄底座上的安装部中的上侧部分亦即上侧安装部的附近,一体形成有覆盖上述锁连杆的上方的盖部。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设有覆盖锁连杆上方的盖部,因此可以通过上述盖部防止从上方侧对锁连杆的非法接近。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上述限制部件的上侧安装部和下侧安装部之间形成有中间安装部。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限制部件不仅通过上、下侧安装部,而且还通过中间安装部安装在手柄底座上,故可进一步提高该限制部件对手柄底座的安装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涉及第1实施方式的前车门从外部观察到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2是图1的前车门除去外板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说明手柄的后端部、手柄底座、转动部件、传递杆等的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5是前车门除去内板后从车内侧观察到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盖体部件安装在图5的前车门上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说明车身腰线加强件、手柄底座、盖体部件的配置状态的说明图。 
图8是图6的A-A线箭头方向的放大剖视图。 
图9是图6的B-B线箭头方向的放大剖视图。 
图10是图6的C-C线箭头方向的放大剖视图。 
图11是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图12是涉及第3实施方式的包括车门锁芯周边结构的车门的外观侧视图。 
图13是图12的A-A线箭头方向的剖视图。 
图14是图13的前部的放大平面图。 
图15是图13的后部的放大平面图。 
图16是表示汽车的车门锁芯周边结构从车门内部观察到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7是图16的要部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安装保护装置(protector)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19是图16的B-B线箭头方向的剖视图。 
图20是图16的C-C线箭头方向的剖视图。 
图21是图18的D-D线箭头方向的剖视图。 
图22是锁芯的要部放大立体图。 
图23是表示涉及第4实施方式的车门锁芯周边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在图1、图2中,符号1表示应用于涉及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门结构的前车门。该前车门1,包括:钢板制的车门外板(以下称外板)2;设置在该车门外板2的内方侧的钢板制的车门内板(以下称内板)3;用于支撑设置在上述两者上部的车窗玻璃4的钢板制的窗框5。另外,图2表示在图1的状态下除去上述外板2的状态。 
上述外板2的外侧面侧,如图1~图3、图8所示,在该外板2的车身腰线部(belt line)6的下方侧且上述前车门1的后端侧(图1中左端侧)的位置上,设置有手柄7和块体(block)8。 
上述手柄7,用于进行上述前车门1的开闭操作。该手柄7,在上述前车门1的后端侧,沿前后方向(图1、图2中的左右方向)延伸。上述外板2上,为使上述手柄7易握,在手柄7的设置区域形成有拱形的凹部9。此外,上述手柄7的前端部7a,以较之手柄7的其它结构部若干程度向内侧偏置的状态延伸,通过上述外板2上未图示的插口位于外板2的内侧。上述手柄7的后端部7b的内侧面,设有具有卡合孔10的卡合片部11。该卡合片部11,通过形成于上述外板2的插口2a插入该外板2的内侧(参照图4、图10)。 
上述块体8,邻接设置在上述手柄7的后侧,为盖部件38所覆盖。该盖部件38具有与上述手柄7相连续的外形。该块体8内,组装有用于加解锁的锁芯12,仅有该锁芯12的钥匙插入部12a从上述盖部件38露于外部。该块体8,其背面部也通过上述外板2的插口2a插入该外板2的内侧,由此,在上述锁芯12中用于传递钥匙操作的转动轴13也随之插入外板2的内侧(参照图5、图9、图10)。 
上述外板2的内侧,如图3~图10所示,手柄底座14与上述手柄7和块体8相对地设置。 
上述手柄底座14的前端部,在上述手柄7的内方侧,通过螺丝固定部件37和与该螺丝固定部件37相螺合的螺丝40固定于上述外板2的内侧面(参照图8)。另一方面,该手柄底座14的后端部,在与块体8之间,挟持上述外板2的插口2a的周缘部,通过螺丝41,固定在该外板2上(参照图9、图10)。由此,手柄底座14,既使上述外板2位于其与上述块体8之间,又在前后方向上延伸。 
上述手柄底座14的前端部上形成有手柄支撑部14a。该手柄支撑部14a,支撑(卡合)上述手柄7的前端部7a,使该手柄7的前端部7a在前后方向上可滑动且在水平方向上可摇动,由此,手柄7的后端部7b,作为车门的开启操作,可以手柄7的前端部7a为中心向离开上述外板2的外侧面的方向摇动。此外,手柄底座14上,如图4、图10所示,在手柄7的后端部7b的摇动区域内,支撑有可以前后方向为转动轴心O转动的转动部件16。该转动部件16,具有臂部16a和16b,其中,臂部16a,插入上述卡合片部11的卡合孔10内。上述臂部16b上,连接有向上下方向延伸的传递杆17的上端部。这样,手柄7的开启操作,便如图4中的箭头所示,通过转动部件16作为变位移动而传递给传递杆17。 
上述手柄底座14的后端部上形成有块体支撑部14b。上述块体8固定在该块体支撑部14b上,锁芯12的上述转动轴13,从该块体支撑部14b向背面侧延伸(参照图10)。该转动轴13,如图5所示,通过操纵杆18,连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传递杆19的上端部,由此,锁芯12的钥匙操作,通过操纵杆18作为变位移动传递给上述传递杆19。在此,上述转动部件16、传递杆17、19构成传递部件。 
另外,图5表示在除去上述内板3的状态下从车内侧观察到的上述前车门1的状态。 
此外,上述外板2的内侧面上,如图2、图5所示,安装有刚性件(stiffener)20。该刚性件20,以提高上述外板2的拉伸刚性(tensile rigidity)为目的,在外板2的后端部和前端部之间,随着自该外板2的后端侧往该外板2的前端侧而向上方倾斜延伸。 
上述内板3上,在与上述外板2相对的面,如图2、图3、图5所示,安装有门闩(doorlatch)机构21。 
上述门闩机构21,在前车门1关闭时,经上述内板3上形成的门闩开口部,与固定在车身支柱(未图示)上的闩眼(striker)(未图示)相卡合,从而在上述前车门1的关闭位置将该前车门1保持于车身。该门闩机构21,位于上述手柄底座14的下方侧。上述各传递杆17、19的下端侧延伸至门闩机构21,并且,该各传递杆17、19分别与门闩机构21相连。门闩机构21,通过传递杆17因上述手柄7的开启操作而产生的变位移动,允许上述前车门1的开启,通过传递杆19因锁芯12的钥匙操作而产生的变位移动,为前车门1加锁或解锁。 
此外,上述内板3上,在与上述外板2相对的面,如图2、图3、图5所示,安装有车身腰线加强件22和防冲杠(impact bar)23。 
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管部件作为上述车身腰线加强件22。该车身腰线加强件22,用于加强上述外板2的车身腰线部6,因此位于较之上述手柄底座14略为上方的位置,在上述车身腰线部6的附近,沿着上述车身腰线部6向前后方向延伸。该车身腰线加强件22,其前端部通过支撑部件24连接于内板3的前端部,其后端部通过支撑部件25连接于内板3的后端部。 
上述防冲杠23,位于上述刚性件20的下方,具有与该刚性件20平行延伸的形状。该防冲杠23的一端部(前端部)与上述内板3的前端部相连,另一端部(后端部)与上述内板3的后端部相连。 
如图3、图4、图6、图7所示,上述外板2和上述内板3之间,在位于上述车身腰线加强件22、上述转动部件16、上述传递杆17、19的内板3侧,设置有盖体部件26。 该盖体部件26,具有延伸至车身腰线加强件22的上方并向外板2侧弯折的上部26a。此外,该盖体部件26,具有自其上部26a向下方侧延伸,下垂至上述门闩机构21处的下垂部(侧壁部)26b。通过该盖体部件26的上部26a和下垂部26b,从前车门1的上部开口27及内板3侧覆盖上述转动部件16和上述传递杆17、19。此处,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盖体部件26,与上述车身腰线加强件22、门闩机构21的壳体等相连。图7中,符号35表示装饰板(trim)。 
上述盖体部件26的下垂部26b,如图4、图6、图7、图10所示,在其前端侧一体地设置有连接部28。该连接部28,由向外板2侧弯折的前壁部29,和与该前壁部29相连并向前车门1的前端侧弯折的安装片部30所构成。 
上述安装片部30,与上述车身腰线加强件22和上述手柄底座14连接。本实施方式中,从提高作业性能的角度出发,在上述车身腰线加强件22上,通过焊接等预先固定有安装部件31,该安装部件31的安装部(安装孔)和上述手柄底座14通过安装片部30相连接(参照图5、图6)。 
在图6、图7中,符号32为连接上述安装部件31和上述安装片部30的上端部(第2安装部)的紧固部件,符号33为连接手柄底座14和安装片部30的下端部(第1安装部)的紧固部件。另外,该安装片部30,如前所述,以与上述前壁部29相连续的状态弯折,在上述紧固部件32、33之间,与前壁部29相连。因此,可以提高上述手柄底座14和上述车身腰线加强件22的安装部之间的剖面刚性,提高手柄底座14对车身腰线加强件的支撑刚性。 
在如上所述的车门结构中,上述盖体部件26,从上述前车门1的上部开口27观察,覆盖上述传递杆17、19等,从而防止对传递杆17、19等的非法接近。而且,由于上述盖体部件26的连接部28(安装片部30)连接上述车身腰线加强件22和上述手柄底座14,因此,上述手柄底座14的支撑刚性被提高,因上述手柄7受到来自外部的外力作用而导致上述手柄底座14的变位移动被抑制。因此,通过非法行为来移动上述手柄底座14以对车门进行非法解锁的情况被抑制。 
此外,由于上述车身腰线加强件22沿前后方向延伸,其前端部与上述内板3的前端部连接,其后端部与内板3的后端部连接,故可提高上述车身腰线加强件22对上述内板3的安装刚性,由此可提高介由连接部28连接于上述车身腰线加强件22的手柄底座14的支撑刚性。此外,由于上述车身腰线加强件22采用管材,因而较之相同剖面面积的实芯部件可以增大剖面系数(modulus of section)(例如,以圆柱(实芯)的外径长度为内 径且厚度面的剖面面积与该圆柱的剖面面积相等的圆管,该圆管的剖面系数为该圆柱的3/√2倍),由此,也可以提高手柄底座14的支撑刚性。 
此处,当采用由上述安装片部30连接上述车身腰线加强件22和手柄底座14的结构时,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安装片部30的前壁部29从上述紧固部件33延伸至车身腰线加强件22,与该车身腰线加强件22一体化。采用该结构,上述前壁部29朝向外板2的厚度剖面,便提高了应对上下方向的外力的刚性,而且,前壁部29朝向上下方向的厚度剖面便提高了应对车门厚度方向的外力的刚性,从而可进一步提高上述手柄底座14的支撑刚性。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上述盖体部件26,形成连接上述车身腰线加强件22和手柄底座14的连接部28,因此既可提高上述手柄底座14的支撑刚性,又可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而且,此时由于可通过上述车身腰线加强件22与上述手柄底座14的连接来提高上述盖体部件26的支撑刚性,故可提高防止对上述传递杆17、19等的非法接近(非法解锁)的性能。 
当然,也可不利用盖体部件26,而使用独立的部件来连接车身腰线加强件22和手柄底座14。 
第2实施方式 
图11表示第2实施方式。该第2实施方式,安装片部30’和安装部件31’较之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向横向(车身前后方向)扩展,安装片部30’的上端部(第2安装部)和安装部件31’的下端部通过2个紧固部件32’相连接。此外,安装片部30’的下端部(第1安装部)和手柄底座14通过2个紧固部件33’相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通过经扩展的安装片部30’,可以进一步提高上述手柄底座14的支撑刚性。 
当然,该结构中,也可以省略上述安装部件31’,至少用安装片部30’(包含前壁部29)直接连接上述车身腰线加强件22和上述手柄底座14。 
第3实施方式 
图12是表示汽车的车门结构的外观侧视图,车门101包括车门主体部102和门框部103。 
车门主体部102,如图13(图13是图12的A-A线箭头方向的剖视图)所示,由作为车门板的车门外板104和车门内板105接合而成。车门内部(具体而言是车门主体部 102的内部)如图12所示设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车身腰线加强件106、防冲杠107、108。 
上述车身腰线加强件106,如图12所示,为沿车身腰线在车门101内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加强件。该车身腰线加强件106,由刚性管部件构成,通过设置在前后的支架109、110,安装在上述车门内板105上。 
此外,上述上下的防冲杠107、108中,上侧的防冲杠107主要用于确保车门外板104的拉伸刚性,下侧的防冲杠108用于在发生侧面碰撞时阻止车门主体部102进入车室内。 
上述车门101的前部,通过上下一对的铰链支架111、112可开闭地支撑在作为车身的铰链支柱(未图示)上。 
上述车门外板104的车外侧上,如图12、13所示,设有车门外把手(door outer handle)的手柄113。该车门外板104上对应于上述手柄113一体形成有乘员的手柄操作所需的凹部104a(向车内侧凹陷的凹部104a)。 
该实施方式的汽车的车门锁芯(door key cylinder)周边结构,包括:配置在上述车门外板104上的外方侧的上述手柄113;设置在车门101的内方,轴支撑该手柄113的树脂制的手柄底座114;支撑在该手柄底座114上的车门锁芯115(以下简称锁芯);使车门101处于加锁状态或解锁状态的门闩116(参照图12、图16);在上下方向上连接上述锁芯115和门闩116的锁连杆(key rod)117。 
图14是图13的前部的放大平面图,图15是图13的后部的放大平面图。如图13~图15所示,车门外板104上形成有,供一体形成于手柄113的臂部113a(参照图14)插入车门101内的开口部104b,和供一体形成于手柄113的突出部113b(参照图15)插入车门101内的开口部104c。同样,在手柄底座114上也形成有与各开口部104b、104c相对应的开口部114b、114c。 
此外,上述手柄113的臂部113a的前端部上,如图14所示,形成有凹状的轴插入槽113c。上述手柄底座114上,与该轴插入槽113c相对应地一体形成有凸状的轴支部114d。该轴支部114d,通过插入轴插入槽113c中,使手柄113受到轴支撑且可进行拉引操作。 
本实施方式中,若上述手柄113被拉引操作,手柄侧的转动连接件(link)119的脚部119a便以图19所示的转动中心118为支点,向车外侧操作。于是,该转动连接件119向解锁方向转动,安装在该转动连接件119上的外手柄连杆(outer handle rod)120向下移动,由此门闩116便处于解锁状态。 
图16是表示在图13的状态下除去后述的保护装置136时汽车的车门锁芯周边结构从车门内部观察到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7是图16的要部的立体图(省略了车门外板104的图示),图18是表示安装保护装置状态下的要部的立体图,图19是图16的B-B线箭头方向的剖视图,图20是图16的C-C线箭头方向的剖视图,图21是图18的D-D线箭头方向的剖视图。 
如图15、图20所示,锁芯115包括由钥匙(未图示)进行转动操作的芯部121和不转动的锁芯主体122。上述芯部121的车宽方向内方部中,嵌合有连接件123的基端,该连接件123的活动端与上述锁连杆117相连。 
此外,如图15、图20所示,芯部121的车宽方向内方侧的端部一体形成有向车门101的内方延伸的突出部121a。 
如图14所示,上述手柄底座114的前部,用螺丝124和螺母部件125等安装部件,通过与螺母部件125挟持上述车门外板104,固定在该车门外板104上。 
如图15、图20所示,上述手柄底座114的后部,用紧固在上述锁芯主体122上的螺丝126等安装部件,通过与该锁芯主体122挟持上述车门外板104,固定在该车门外板104上。 
即,上述手柄底座114用螺丝124、126固定在车门外板104的内侧。 
该手柄底座114,包括主片部114a、舌片114e、安装片114f和安装片114g。 
上述主片部114a,包括上述开口部114b、114c和轴支部114d(参照图14、图15),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形状。 
上述舌片114e,对应于上述螺丝124,具有从上述主片部114a向下方延伸的形状。 
上述安装片114f,对应于上述手柄113的突出部113b(参照图15),具有从上述主片部114a向下方延伸的形状(参照图16、图17)。 
上述安装片114g,对应于上述锁芯115的锁芯主体122的上部,与上述主片部114a一体形成(参照图16、图17、图20)。 
此外,上述手柄底座114上,如图16、图17所示,安装有限制锁芯115的突出部121a的至少上下方向移动的作为限制部件的支架127。 
该支架127,如图17的立体图所示,包括内片部127a、前片部127b、中间安装部127c、后片部127d(参照图15)、限制部127e、上侧安装部127f、盖部127g、纵壁部127i、盖部127j、下片部127k、下侧安装部127m和延伸部127n。 
上述内片部127a,是位于上述外手柄连杆120的车宽方向内方的部分。上述前片部127b,是从上述内片部127a的前端向车宽方向外方折曲形成,位于上述外手柄连杆120前方的部分。上述中间安装部127c,是从上述前片部127b的外端向前方折曲形成的部分。上述后片部127d,是从上述内片部127a的后端向车宽方向外方折曲形成,位于外手柄连杆120后方的部分(参照图15)。上述限制部127e,是从上述后片部127d的外端向后方折曲形成的部分。上述上侧安装部127f,是从上述限制部127e的上部前端向车宽方向外方折曲形成的部分。上述盖部127g,是从上述上侧安装部127f的上端向后方折曲形成,覆盖锁连杆117上方的部分。上述纵壁部127i,是在上述限制部127e的后端通过段差部127h向后方折曲形成的部分。上述盖部127j,是从上述纵壁部127i的上端向车宽方向外方弯折形成,覆盖锁连杆117上方的部分。上述下片部127k,是从上述内片部127a的下端以不干涉外手柄连杆120的状态向车宽方向外方折曲形成的部分。上述下侧安装部127m,是从上述下片部127k的外端向下方折曲形成的部分。上述延伸部127n,是从上述下侧安装部127m向下方延伸至上述车门外板4的背面附近的部分。 
如图15、图17、图20所示,该支架127的限制部127e上,形成有被上述锁芯115的突出部121a内端贯穿的开口部128。该开口部128的口缘,围绕着上述突出部121a且与之相隔一定距离,该突出部121a,通过开口部128的口缘亦即通过限制部127e,其至少上下方向的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上下左右全方位的移动)被限制。 
此外,上述上侧安装部127f和下侧安装部127m上,如图17所示,分别一体形成有在冲缘加工(burring)部的内周施以螺纹槽的螺纹部129、130。上侧安装部127f,通过上侧的螺纹部129和紧固在该螺纹部129上的螺丝131(或螺栓),如图16、图17所示,安装在手柄底座114的安装片114g上。另一方面,下侧安装部127m,通过下侧的螺纹部130和紧固在该螺纹部130上的螺丝132(或螺栓),如图17、图19所示,安装在手柄底座114的安装片114f上。 
这样,作为限制部件的支架127,便在锁芯115的上方和下方的上下两处(参照螺丝131、132的紧固部位)安装在手柄底座114上。 
另外,支架127的上、下侧安装部127f、127m之间所形成的中间安装部127c,如图16、图17、图21所示,用螺栓133和螺母134等安装部件,安装在手柄底座114的主片部114a上。 
如图19所示,在从支架127的下侧安装部127m延伸至车门外板104背面(车门内侧的面)附近的延伸部127n和该车门外板104之间设置弹性体135。 
另外,如图15、图18所示,在上述支架127的车门内方,作为覆盖外手柄连杆120的内方和前方、及锁芯115的内方和上方的盖体部件,设置有保护装置136。 
这里,保护装置136,起到与先前的实施方式的盖体部件26实质上相同的作用和效果。即,该保护装置136,包括覆盖锁连杆117及外手柄连杆120的车室内侧侧部的侧壁部136s、覆盖杆锁连117及外手柄连杆120的前方侧的前壁部136f、和在该前壁部136f前部的安装片136a(参照图18)。 
该安装片136a,由上述的螺栓133、螺母134固定在支架127的中间安装部127c上。 
如图18、图21所示,保护装置136的安装片136a的上端上一体形成有向上方延伸的舌片136b。另一方面,上述车身腰线加强件106上,焊接固定有从该车身腰线加强件106向下方延伸的连接支架137。该连接支架137和上述舌片136b,用上述螺栓138、螺母139等安装部件连接固定。 
即,上述手柄底座114和作为限制部件的支架127,通过保护装置136和连接支架137,固定在车身腰线加强件106上。 
而且,如图20、图22所示,锁芯115的芯部121上,位于锁连杆连接部121b(具体而言是嵌合连接件123的部位)的车门外方部,形成有细窄部121c。通过该细窄部121c,将位于锁连杆连接部121b的车门外方侧的锁芯刚性降低。由此,本实施方式中,当有一个较大的非法的负荷作用于锁芯115时,可通过上述细窄部121c积极地折损该锁芯115,以切断锁芯115和门闩116的连接。 
上述细窄部121c,在上下方向细窄。由此,细窄部121c,一方面切实地将基于上述锁芯115的正常操作而产生的芯部121的运动传递给连接件123,另一方面,当因非法行为锁芯115被一个上下方向的大负荷非法操作时,可易于折损。 
另外,图中,符号140是覆盖锁芯115的车外侧的锁芯外壳,符号141是车门玻璃,符号142是车门玻璃导槽,符号143是车门装饰板。此外,图中,箭头“F”表示车辆前方,箭头“R”表示车辆后方,箭头“内”表示车辆内方,箭头“外”表示车辆外方。 
具有上述构成的汽车的车门锁芯周边结构中,若乘员将钥匙(未图示)插入锁芯115的芯部121的钥匙槽中,并向车门解锁方向操作该芯部121,锁连杆117便通过嵌合于芯部121的连接件123,向解锁方向移动,故门闩116从加锁状态转为解锁状态,从而可以开启车门101(正常的解锁操作)。 
另一方面,当锁芯115由于来自车外的非法行为而被上下移动时,如图15、图17所示,从该锁芯115向车门101的内方延伸的突出部121a,与设置在作为限制部件的支架 127的限制部127e处的开口部128的口缘相抵接,因而该突出部121a的上下方向移动为该支架127所限制,而且作用于该支架127的负荷(非法行为产生的负荷)为具有刚性的手柄底座114所承受,故可抑制非法行为产生的锁芯115的移动,防止门闩116处于非法解锁状态。 
这样,上述实施方式的汽车的车门锁芯周边结构,还包括:支撑于上述手柄底座114的锁芯115;使上述车门101处于加锁状态或解锁状态的门闩116;连接上述锁芯115和门闩116的锁连杆117。此外,在上述锁芯115的车宽方向内方侧端部形成有向车门内方延伸的突出部121a,同时在上述手柄底座114上安装有作为限制上述突出部121a的至少上下方向移动的限制部件的支架127(参照图13、图16)。 
采用上述结构,当锁芯115由于来自车外的非法行为而被上下移动时,从该锁芯115向车门101内方延伸的突出部121a与支架127相抵接,该突出部121a的上下方向移动便为支架127所限制,同时作用于该支架127的负荷(非法行为产生的负荷)便为具有刚性的手柄底座114所承受,因此,既可采用紧凑的结构,又可抑制锁芯115的移动,防止门闩116处于非法解锁状态。 
此外,由于锁芯115的位置,如图12所示,不受防冲杠107、108制约,故可在适当的位置上布置该锁芯115。 
而且,上述锁芯115中位于锁连杆连接部121b的车门外方侧的部分的刚性,设定为低于车门内方侧部分的刚性(参照图20、图22)。 
采用上述结构,当有一个大的非法负荷作用时,可以积极地折损锁芯115,切断该锁芯115和门闩116的连接,从而可防止门闩116被非法解锁(开锁)。 
通过在上述锁芯115中的锁连杆连接部121b的车门外方部上,形成细窄部121c,由此通过该细窄部121c,降低车门外方侧的锁芯刚性(参照图20、图22)。 
采用该结构,通过在锁芯115的规定部位形成细窄部121c这样简单的结构,无须增加元件数量即可获得非法负荷作用时锁芯115的折损结构。 
另外,上述限制部件(参照支架127),在上述锁芯115的至少上下两处(参照螺丝131、132的紧固部位)安装在上述手柄底座114上(参照图17)。 
采用该结构,可以提高限制部件(参照支架127)上下方向的支撑刚性。 
此外,上述限制部件(参照支架127)的下侧安装部127m上,一体形成有延伸至上述车门外板104的背面附近的延伸部127n(参照图19)。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上述延伸部127n靠近车门外板104的背面,因此当有一个大的非法负荷作用时,该延伸部127n与车门外板104的背面相抵接,从而可以抑制锁芯115的移动。 
特别是,对于将车门外把手的整个手柄113在上下方向上非法摇动时的非法解锁,行之有效。 
此外,上述限制部件(参照支架127)的上侧安装部127f附近,一体形成有覆盖上述锁连杆117上方的盖部127g、127j(参照图17)。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设有覆盖锁连杆117上方的盖部127g、127j,因此可以通过这些盖部127g、127j防止从上方侧对锁连杆117的非法接近。 
本实施方式中,还在上述限制部件(参照支架127)的上、下侧安装部127f、127m之间形成有中间安装部127c(参照图17)。 
采用该结构,由于限制部件(参照支架127)不仅通过上、下侧安装部127f、127m,而且还通过中间安装部127c安装在手柄底座114上,故可进一步提高该限制部件(参照支架127)对手柄底座114的安装刚性。 
另外,上述手柄底座114固定在沿着车身腰线在车门101内向前后方向延伸的车身腰线加强件106上(参照图21)。 
采用该结构,可以提高手柄底座114对车门101的安装刚性,因此可进一步提高该手柄底座114对限制部件(参照支架127)的支撑刚性。 
实施方式4 
图23表示汽车的车门锁芯周边结构的另一实施方式。在图2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连接支架137焊接在车身腰线加强件106上,保护装置136的舌片136b和连接支架137通过螺栓138、螺母139连接,而在图23所示的本实施方式中,与保护装置136一体形成有从该保护装置136的安装片136a延伸至对应于车身腰线加强件106的上方位置的延伸部136c,并且在车身腰线加强件106上设置有与上述螺栓133的轴芯线平行的螺栓144,保护装置36的延伸部136c的上端通过螺栓144、螺母145安装在车身腰线加强件106上。 
采用上述结构,较之图21的实施方式可以减少部件数量。此外,图2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其它结构、作用、效果与参照图12~图22所说明的先前的实施方式相同,故对图23中与先前的图相同的部分付予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Claims (11)

1.一种汽车的车门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
车门外板;
车门内板;
车窗玻璃;
手柄,设置在所述车门外板的外侧面一侧,进行车门的开闭操作;
手柄底座,设置在所述车门外板的内侧面一侧,支撑所述手柄;
车身腰线加强件,位于手柄底座的上方,且沿着所述车门外板的车身腰线部向前后方向延伸,在所述车门外板的内侧面一侧加强所述车门外板的车身腰线部;
门闩,将所述车门设定为加锁状态或解锁状态;
传递部件,将所述手柄和所述门闩相联系;和
盖体部件,从所述车门的上部开口看,覆盖所述传递部件,
所述手柄底座固定于所述车身腰线加强件,
所述盖体部件延伸至所述车身腰线加强件的上方,并设有连接所述手柄底座和所述车身腰线加强件的连接部,
通过所述盖体部件,从所述车门的所述上部开口和所述车门内板侧覆盖所述传递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车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部件,包括,覆盖所述传递部件的车室内侧侧部的侧壁部;从所述侧壁部的前端向车外侧弯折,覆盖所述传递部件的前方侧的前壁部;从所述前壁部的外端向前方侧弯折,具有对应于所述手柄底座的第1安装部和对应于所述车身腰线加强件的第2安装部的安装片部,
所述安装片部,在所述第1、第2安装部之间与所述前壁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的车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腰线加强件,具有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形状,
所述车身腰线加强件的前端部,与所述车门的车门内板的前端部连接,
所述车身腰线加强件的后端部,与所述车门内板的后端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的车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腰线加强件,呈管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车门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车门锁芯,支撑于所述手柄底座;
锁连杆,将所述锁芯和所述门闩连接,
所述车门锁芯的车宽方向内方侧的端部上形成有向车门内方延伸的突出部,
所述手柄底座上安装有限制所述突出部的至少上下方向的移动的限制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的车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门锁芯中位于与所述锁连杆连接的锁连杆连接部的车门外方侧的部分的刚性,低于所述车门锁芯中的所述锁连杆连接部的刚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的车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门锁芯中位于所述锁连杆连接部的车门外方的部分,形成有细窄部;
通过所述细窄部,降低所述锁芯中位于所述锁连杆连接部的车门外方侧的部分的刚性。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的车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件,至少上下两处安装在所述手柄底座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的车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件中,安装在所述手柄底座上的安装部中的下侧部分亦即下侧安装部上,一体形成有延伸至所述车门外板的背面附近的延伸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的车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件中,安装在所述手柄底座上的安装部中的上侧部分亦即上侧安装部的附近,一体形成有覆盖所述锁连杆的上方的盖部。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的车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件的上侧安装部和下侧安装部之间形成有中间安装部。
CN2008100050946A 2007-02-05 2008-02-02 汽车的车门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406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25501 2007-02-05
JP2007025501 2007-02-05
JP2007025501A JP4957276B2 (ja) 2007-02-05 2007-02-05 自動車のドア構造
JP2007064353 2007-03-14
JP2007064353A JP4946539B2 (ja) 2007-03-14 2007-03-14 自動車のドアキーシリンダ周辺構造
JP2007-064353 2007-03-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40683A CN101240683A (zh) 2008-08-13
CN101240683B true CN101240683B (zh) 2013-04-03

Family

ID=39750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05094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40683B (zh) 2007-02-05 2008-02-02 汽车的车门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957276B2 (zh)
CN (1) CN1012406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56921A1 (de) * 2009-12-03 2011-06-09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n. 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 Detroit Griffmodul für eine Kraftfahrzeugtür
DE102012023656A1 (de) * 2012-11-28 2014-05-2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Kraftfahrzeugtür mit Aufbruchsicherung
CN105889295A (zh) * 2016-04-21 2016-08-24 北京长安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车门外开手柄盖固定螺栓保护结构
CN106050019B (zh) * 2016-07-29 2018-02-16 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外把手安装结构
CN106193835A (zh) * 2016-07-29 2016-12-07 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外把手安装方法
FR3097474B1 (fr) 2019-06-20 2021-05-28 Psa Automobiles Sa Renfort horizontal de porte de véhicule automobil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62535A2 (en) * 1984-03-22 1985-11-27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Lock and handle module for vehicle door
DE19527888A1 (de) * 1995-07-29 1997-02-06 Ymos Ag Ind Produkte Fahrzeugtür mit einem Außengriff
DE19802477A1 (de) * 1998-01-23 1999-08-05 Brose Fahrzeugteile Türmodul mit außenliegendem Seil-Fensterheb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66625B2 (ja) * 1996-07-19 2001-05-14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ドアパネルの構造
JP3985455B2 (ja) * 2001-01-19 2007-10-03 スズキ株式会社 ドアロック部の取付構造
JP3818869B2 (ja) * 2001-05-23 2006-09-06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ドアのベルトライン構造
JP3846394B2 (ja) * 2002-10-01 2006-11-15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構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62535A2 (en) * 1984-03-22 1985-11-27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Lock and handle module for vehicle door
DE19527888A1 (de) * 1995-07-29 1997-02-06 Ymos Ag Ind Produkte Fahrzeugtür mit einem Außengriff
DE19802477A1 (de) * 1998-01-23 1999-08-05 Brose Fahrzeugteile Türmodul mit außenliegendem Seil-Fensterheb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957276B2 (ja) 2012-06-20
CN101240683A (zh) 2008-08-13
JP2008190209A (ja) 2008-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53020B1 (en) Door structure of automotive vehicle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CN101240683B (zh) 汽车的车门结构
CN1740492B (zh) 车辆用门把手
US8414038B2 (en) Vehicle door latch structure
RU2499116C2 (ru) Узел боковой двери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US8118344B2 (en) Slide door structure of vehicle
CN102917899B (zh) 车辆的门构造
CN103814185B (zh) 在锁销的插入区域中具有弹簧片的车门锁
CN105201306A (zh) 门锁装置
CN102416849A (zh) 车辆用门
JP2005330689A (ja) 車両ドア開放防止構造
CN1500958A (zh) 闩锁装置和撞针
CN100537285C (zh) 车辆侧门结构
US8801055B2 (en) Door lock mechanism
US6378921B1 (en) Handle grip assembly for a vehicle door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8209813B2 (en) Vehicle windshield wiper system
JP4306709B2 (ja) スペアタイヤカバー支持構造
WO2010001693A1 (ja) スライドドアのハーネス配線装置
CN111119611A (zh) 一种车门联动导向门锁和具有其的车辆
US20230039786A1 (en) Door system for a vehicle and a vehicle comprising a door system
EP2821567B1 (en) Cab for construction machine, and construction machine
CN114150957B (zh) 引擎罩铰链结构
JP2008260511A (ja) 自動車のドア構造
CN211736775U (zh) 一种车门联动导向门锁和具有其的车辆
US5961165A (en) Outer door handle structure for vehicular do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03

Termination date: 202002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