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17905A - 油炸锅灶 - Google Patents

油炸锅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17905A
CN101217905A CNA2005800509947A CN200580050994A CN101217905A CN 101217905 A CN101217905 A CN 101217905A CN A2005800509947 A CNA2005800509947 A CN A2005800509947A CN 200580050994 A CN200580050994 A CN 200580050994A CN 101217905 A CN101217905 A CN 1012179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burning
gas
oil groove
exhau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5099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93383C (zh
Inventor
深堀俊之
宫岛元弘
本秀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OCES CORP
Fujima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AOCES CORP
Fujima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OCES CORP, Fujimak Corp filed Critical NAOC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179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179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9338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93383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7/00Baking; Roasting; Grilling; Frying
    • A47J37/12Deep fat fryers, e.g. for frying fish or chips
    • A47J37/1242Deep fat fryers, e.g. for frying fish or chips heated with burners
    • A47J37/1247Details of the burners; Details of the channels for guiding the combustion ga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Frying-Pans Or Fry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炸锅灶。该油炸锅灶通过使燃烧排气与油槽充分地接触之后被排出,可以促进换热。该油炸锅灶包括油槽(2)、燃烧加热装置(3)和排气通路(4);上述油槽(2)用于储存烹调油;上述燃烧加热装置(3)通过燃烧对上述烹调油进行加热;上述排气通路(4)用于进行换热,在使来自该燃烧加热装置(3)的燃烧排气与上述油槽(2)的外表面(2d、2e、2f)接触之后被排出到装置外部;在排气通路(4)内配设有多个分隔板(20a、20b),利用分隔板(20a、20b)使来自燃烧加热装置(3)的燃烧排气蜿蜒曲折流动地进行排出。

Description

油炸锅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这样的油炸锅灶(fryer):由燃烧加热装置对充满于油槽中的烹调油进行加热,从而烹调食用材料。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油炸锅灶,有如下这样的油炸锅灶等:例如,用燃烧器对油槽外表面进行加热,该油槽储存有用于炸制马铃薯、鸡肉等食用材料的烹调油,从而对烹调油进行加热,并且,在油槽的周围设置排气通路,该排气通路用于使来自燃烧器的燃烧排气与油槽外表面接触之后将其排出到装置外部,不仅由燃烧器进行加热,也通过使燃烧排气冲击油槽外表面,可以高效率地加热烹调油,在该排气通路内还配设有焊接于油槽外表面的多个集热片,可促进燃烧排气与烹调油的换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在具有上述燃烧器及排气通路的油炸锅灶中,有如下这样的油炸锅灶等:利用送风机使燃烧后的高温排气自燃烧器高速喷出,破坏存在于加热面的绝热性边界空气膜,从而高效率地进行导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09762号公报(参照第3页,图1~2)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52549号公报
进一步详细说明专利文献2的燃烧加热装置,在图7及图8中,首先,燃料气体经过用于控制燃气供给量的气体截止阀101、压力调整器102、燃气控制阀103等控制装置,被供给到其与燃烧用空气混合用的混合部104中。在混合部104制成的空气与燃气的混合气体被送风机105加压通过供给管106输送至燃烧器107。燃烧器107由具有适当的焰口负载的陶瓷或金属等耐热材料制成,但为了形成均匀的火焰,优选是在火焰口108的上游侧设置适当容积的燃烧室109,并在其内部安装气流分布板110、111。
火焰口108设为具有通气部的形态,该通气部是组合了许多个小孔或者组合了许多细沟、或者组合了许多小孔和细沟而成的,由点火器112(也可以是点火用的引火管)点燃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在该部分形成火焰113。
通常,火焰为1000℃左右的高温,燃烧后的高温排气经过气密地设置于燃烧器107与喷出体114之间的袋部115,自设置于喷出体114上的许多个喷出口119高速喷出,可以破坏存在于吸热面上的绝热性边界空气膜,而有效地进行导热。该喷出体114被设置成与用于加热油槽116的换热部117的吸热面118之间具有若干间隙。
在此,油槽116的形态和吸热面118的结构关系对于油炸锅灶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即,在图7及图8所示的自外侧对油槽进行加热的构造中,通过减少对油槽116底部位置的加热量,并增加油量较多的部位、即比底部稍靠上方的部分的加热量,从而可以防止油渣固接在油槽内表面上、和在油槽中的飞舞,更有效地进行食品炸制加工。而且,通过设计吸热部、喷出体的形状及喷出口的配置来获得上述效果是较为容易的。
图9及图10表示燃烧加热装置的另一例子,即表示这样的构造:向管状换热部120的内部插入具有许多个喷出口的筒状喷出体122,使得高温排气大致垂直于管状换热部120的内壁吸热面121地落在该内壁吸热面121上。该管状换热部120设置成贯穿油槽116’内的油面之下的部位。
并且,也可以适当地将利用喷出高温排气主要仅对油槽外壁的吸热面进行加热、或者利用同样的方式主要仅对设置于油槽内的管状换热部进行加热、或者同时使用外壁吸热面和管状换热部这两者进行加热的构造等加热方法组合使用。
另外,在图7、图8、图9及图10中构造为:因加热吸热面而降低了若干温度的燃烧排气可以在通过设置于油槽116或者油槽116’的一部分的换热用排气通路123或者123’,而利用余热对油进行加热之后,经由排气筒124向外部空气中放出。
另外,为了能有效地破坏绝热性边界膜,考虑到喷出气体的压力、喷出口的尺寸,将喷出口与吸热面的距离设定得较短。
构成为,由电气控制的气体比例电磁阀或者多个气体电磁阀控制向燃料气体与空气的混合部供给燃料的量,从由电动机驱动的送风机向混合部供给燃烧用的空气,将得到的混合气体输送至燃烧器,使其燃烧。作为油炸锅灶的燃烧控制装置,具有这样的电子控制装置:为了将要加热的油的温度维持在规定值,根据来自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自动控制该燃料供给量,与该燃料供给量连动地改变该送风机的转速或者该送风机的进气口面积等,从而得到规定的风量与风压。
通过由上述燃烧控制装置控制供给燃气量,可将油槽内的油温保持在规定的温度,添加如上述那样地根据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进行电子控制的装置,可以具有使油温稳定化、和使因投入食用材料而降低的油温迅速恢复的功能。另外,供给气体量的控制有无级的比例控制、分级控制、ON-0FF控制等,在该任一种情况下,均可由上述燃烧控制装置以这种方式进行处理。
在图7~图10中,附图标记127表示燃烧装置的空燃比控制用传感器,附图标记128表示燃烧装置的安全传感器,附图标记129表示根据各种传感器的信号进行控制的电子控制装置。另外,附图标记130是燃料气体的供给喷嘴。另外,为了使油炸锅灶的实用性更加充分,也可考虑这样的构造:在油槽内设置图7、图8所示的可自由装卸的金属网125,而使其具有防止食用材料落下的功能,并根据需要在其下方配置可自由装卸的过滤器126,起到除去油渣的作用。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油炸锅灶中,存在这样的问题:焊接于油槽外表面上的多个集热片具有增加导热面积的效果,但是,由于将它们在排气通路内沿与燃烧排气的排气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配置,因此,虽然可以使燃烧排气与多个集热片的整个受热面确实接触,但由于燃烧排气在排气通路内流动顺畅,因此燃烧排气在不能充分地进行换热的状态下被排出。
另外,像上述专利文献2所述的油炸锅灶那样,在使利用燃烧器燃烧后的高温排气高速喷出、来进行加热等情况下,燃烧排气在排气通路内高速流动地被排出,因此,有可能与上述同样,燃烧排气在不能充分被进行换热的状态下被排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即是着眼于这样的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这样的油炸锅灶:通过使燃烧排气与油槽充分地接触之后被排出,可以促进换热。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油炸锅灶包括油槽、燃烧加热装置和排气通路;上述油槽用于储存烹调油;上述燃烧加热装置利用燃烧对上述烹调油进行加热;上述排气通路用于进行换热,在使来自该燃烧加热装置的燃烧排气与上述油槽的外表面接触之后将燃烧排气排出到装置外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排气通路内配设有多个分隔板,利用上述分隔板使来自上述燃烧加热装置的燃烧排气蜿蜒曲折流动而进行排出。
根据该特征,不仅使燃烧排气因冲击分隔板而受到阻力,降低了燃烧排气的流动速度,而且,延长了燃烧排气在排气通路内的流动距离,并且,由分隔板阻隔其流动,从而使其产生缩流或者涡流,因此,有效地提高对油槽外表面的导热率,可有效地促进换热。
本发明技术方案2所述的油炸锅灶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油炸锅灶中,将上述分隔板配设成使上述燃烧排气沿相对于上述油槽的外表面进退的方向蜿蜒曲折地流动。
根据该特征,通过由分隔板朝向油槽的外表面引导燃烧排气,使燃烧排气冲击外表面,因此,可以更高效率地进行导热。
本发明技术方案3所述的油炸锅灶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油炸锅灶中,上述分隔板被配设为,使上述燃烧排气以沿着上述油槽的外表面的状态蜿蜒曲折地流动。
根据该特征,即使燃烧排气蜿蜒曲折地流动,由于其不会离开油槽的外表面,因此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在排气通路内燃烧排气与油槽的外表面的接触时间。
本发明技术方案4所述的油炸锅的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油炸锅灶中,上述分隔板以不与上述油槽的外表面接触的状态配设。
根据该特征,由于油槽的热量不会被直接传递到分隔板,因此,在进行预清除(pre purge)、后清除(post purge)时,可以防止由分隔板快速地散发油槽的热量,由此,可以避免使烹调油的温度调整复杂化。
本发明技术方案5所述的油炸锅灶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4中任一项所述的油炸锅灶中,相对于上述油槽独立形成构成上述排气通路的外壁的外壁板,并且,在该外壁板上与其一体地安装有上述多个分隔板。
根据该特征,通过将外壁板安装在油槽上,可以简单地将分隔板配设于排气通路中。
本发明技术方案6所述的油炸锅灶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5中任一项所述的油炸锅灶,上述燃烧加热装置包括预先混合强制燃烧式气体燃烧部件、喷出体和袋部;上述预先混合强制燃烧式气体燃烧部件将燃烧用空气和气体燃料混合,利用送风机将该混合气体供给到燃烧器而使其燃烧;上述喷出体具有耐热性,与燃烧器分别独立地设置于该燃烧器的下游,且具有许多个喷出口;上述袋部为设置于该燃烧器与该喷出体之间的空间,其构成为维持喷出压力、且使燃烧排气除喷出口之外不会泄漏到外部空气中;在吸热面与喷出体之间设置间隙,使得来自该喷出体的高温排气大致垂直于管状换热部的内壁吸热面地冲击该内壁吸热面对油槽内的油进行加热,该管状换热部被设置成贯穿油槽外壁的油面之下的吸热面、或者油槽内的油面之下的部位。
根据该特征,可以提供一种这样的油炸锅灶:如技术方案1~5的油炸锅灶那样,提高了燃烧排气的换热性能,并且,还可以使高温的燃烧排气高速地自喷出口冲向用于对油槽内的油间接加热的导热面,可破坏表面的绝热性边界空气膜,而获得极大的导热率,因此,用小面积的导热面而得到高热效率。特别是,即使燃烧加热装置排出高速的燃烧气体,也可在排气通路内有效地进行换热,因此,燃烧气体的热利用率较高,而且,燃烧排气可在充分地换热之后自排气口被向外部排出,降为在燃烧气体自身、预防火灾上完全不必担心的温度。
另外,由于燃烧火焰是不与外部空气接触而在短时间内完成燃烧的燃烧方式,因此产生的有害的氮氧化物较少。另外,不言而喻,由于热利用率优良,因此具有抑制二氧化碳产生量的效果。
本发明技术方案7所述的油炸锅灶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油炸锅灶中,上述预先混合强制燃烧式气体燃烧部件构成为,由电气控制的气体比例电磁阀或者多个气体电磁阀控制向燃料气体与空气的混合部供给燃料的量,从由电动机驱动的送风机向混合部供给燃烧用的空气,将得到的混合气体输送至燃烧器,使其燃烧;并设有这样的电子控制装置:为了将要加热的油的温度维持在规定值,根据来自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自动控制该燃料供给量,与该燃料供给量连动地改变该送风机的转速或者该送风机的进气口面积等,从而得到规定的风量与风压。
根据该特征,可以提供一种可自动地将油炸锅灶的油温度常维持在规定温度的极为有用的油炸锅灶。例如,即使因向油槽中投入食用材料而使油温降低,也可使温度迅速恢复,并且,可进行油温稳定化的控制,因此,可以高效率地炸制高品质的炸制物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油炸锅灶1的整体形象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沿A-A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沿B-B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构成排气通路的排气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排气通路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6(a)(b)是表示变形例的排气通路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以往的油炸锅灶的局部纵向剖视图。
图8是图7所示的构造的局部剖视俯视图。
图9是表示以往的另一油炸锅灶的局部纵向剖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构造的局部剖视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油炸锅灶;2:油槽;2a:烹调部;2b:加热部;2c:左侧面部;2d:前面部(外表面);2e:右侧面部(外表面);2g:底面部;2f:后面部(外表面);3:燃烧加热装置;4:排气通路;4a:右通路部;4b:前通路部;4c:后通路部;8:控制装置;10:燃烧器;11:送风机;12:燃烧室;13:喷出体;13a:喷出口;15:换热部;20a、20b:分隔板;21:外壁板;26:流通孔;27、29:绝热材料;28:安装板;30a、30b:分隔板;40a、40b:分隔板;101:气体截止阀;102:压力调整阀;103:燃气控制阀;104:混合部;105:送风机;106:供给管;107:燃烧器;108:火焰口;109:燃烧室;110、111:气流分布板;112:点火器;113:火焰;114:喷出体;115:袋部;116、116’:油槽;117:换热部;118:吸热面;119:喷出口;120:管状换热部;121:内壁吸热面;122:管状喷出体;123、123’:排气通路;124:后排气筒;125:金属网;126:过滤器;127:空气燃料比控制用传感器;128:安全传感器;129:电子控制装置;130:燃料气体供给喷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
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首先,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油炸锅灶1的整体形象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沿A-A线剖切的剖视图,图3是图2的沿B-B线剖切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构成排气通路的排气单元的立体图,图5是排气通路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6(a)(b)是表示变形例的排气通路的剖视图。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油炸锅灶1主要由油槽2、燃烧加热装置3、排气通路4和控制器构成;上述油槽2中充满用于炸制马铃薯、鸡肉等食用材料的烹调油;上述燃烧加热装置3自外侧与油槽2外表面相对地设置,用于对烹调油进行加热;上述排气通路4将来自燃烧加热装置3的燃烧排气(燃烧气体)向壳体外部引导,并且,使燃烧排气在中途与油槽2的外侧表面接触;上述控制器(未图示),用于控制烹调时间、烹调温度等。
如图1所示,在壳体的前表面配设有操作面板5,该操作面板5配置有用于调整烹调时间、烹调温度等的操作部,并且,在壳体后部形成有突出到油槽2上部的上方的突出部6,在该突出部6的上端面形成有排气口7,该排气口7与排气通路4连通,用于排出燃烧气体。另外,在下述说明中,将操作面板5一侧作为油炸锅灶1的前方、突出部6一侧作为后方地进行说明。
特别是,如图2所示,内置于壳体内的油槽2由烹调部2a和加热部2b构成;上述烹调部2a位于上方,其形成为上表面开口的箱状,主要用于烹调食用材料;上述加热部2b主要用于加热烹调油;该加热部2b设置成自烹调部2a的下部向下方延伸,并且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小于烹调部2a的宽度。
如图2、图3所示,加热部2b的截面形状由左侧面部2c、右侧面部2e、前面部2d、后面部2f、底面部2g,形成为前后方向长度大于左右方向宽度的长方形,在左侧面部2c的外侧设有上述的燃烧加热装置3,并且,在右侧面部2e、前面部2d、后面部2f的外侧形成有由右通路部4a、前通路部4b、后通路部4c构成的排气通路4,从而包围加热部2b的周围。另外,如图2所示,后通路部4c的上部朝向上方延伸设置,且与设置于突出部6上部的排气口7连通。
特别是,如图3所示,燃烧加热装置3主要由控制装置8、送风机11、燃烧室12、燃烧器10和喷出体13构成;上述控制装置8包括用于控制燃气供给量的气体截止阀、压力调整器、燃气控制阀等(参照图2);上述送风机11对空气与燃气的混合气体加压并使该混合气体通过供给管9将其供给到燃烧器10,该空气与燃气的混合气体是通过将经过这些控制装置8供给的气体燃料和燃烧用空气混合而成的;上述燃烧室12设置于燃烧器10的上游侧;上述燃烧器10设置于燃烧室12的下游侧;上述喷出体13被设置成与油槽2的左侧面部2c之间隔有若干间隙。
燃烧器10由具有适当的焰口负载的陶瓷或者金属等耐热材料做成,火焰口10a设为具有通气部的形态,该通气部是组合了许多个小孔或组合了许多细沟、或者组合了许多小孔和细沟而成的,由未图示的点火器(也可以是点火用的引火管)点燃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气体,从而在气密地设置于燃烧器10与喷出体13之间的袋部14中形成火焰。通常,火焰为1000度左右的高温,燃烧后的高温燃烧排气经过袋部14,自设置于喷出体13中的许多个喷出口13a高速喷出,可以破坏绝热性的边界空气膜,而有效地进行导热,该边界空气膜存在于作为加热面的左侧面部2c外侧。
另外,虽然在图3中未图示,但也可以将图7所示的气流分布板110、111组装在燃烧加热装置中。
并且,也可以将图7或图9所示的电子控制装置129应用于本发明的油炸锅灶。在这种情况下,构成为,由电气控制的气体比例电磁阀或者多个气体电磁阀控制向燃料气体与空气的混合部供给燃料的量,从电动机驱动的送风机向混合部供给燃烧用的空气,将得到的混合气体输送至燃烧器,使其燃烧。在电子控制装置中,进行如下控制:为了将要加热的油的温度维持在规定值,根据来自温度传感器(未图示,设置于在油槽内外可测定与油温度成比例的温度的场所)的信号自动控制燃料供给量,与该燃料供给量连动地改变该送风机的转速或者该送风机的进气口面积等,从而得到规定的风量与风压。
排气通路4由上述的右通路部4a、前通路部4b、后通路部4c构成,前通路部4b连接于换热部15,供来自燃烧器10的燃烧后的高温燃烧排气流入。在本实施例的右通路部4a内配设有多个分隔板20a、20b,如图3中的箭头所示,配设成燃烧排气沿相对于作为油槽2外表面的右侧面部2e进退的方向、即与右侧面部2e大致垂直的垂线方向蜿蜒曲折地流动。
在此,基于图3~图5说明作为排气通路4的一部分的右通路部4a的具体构造,右通路部4a由外壁板21形成外壁,该外壁板21由铁板形成コ字形截面。在该外壁板21的两端,形成有向外延伸的安装片22,在沿该安装片22的整个长度方向形成的多个安装孔23内,贯穿有自右侧面部2e突出设置的安装螺钉24,在自安装孔23突出的安装螺钉24的前端旋入螺母25,从而,从外侧安装在油槽2的右侧面部2e上。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右侧面部2e的表面与安装片22之间夹持薄壁的绝热材料27的状态下安装外壁板21。
在外壁板21的内侧,各自在外壁板21的整个长度方向(前后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交替配设有分隔板20a与分隔板20b(本实施例中,分隔板20a为5个,分隔板20b为6个)。该分隔板20a的左右方向宽度(图5中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形成为与外壁板21的左右方向宽度大致相同的尺寸,分隔板20b的左右方向宽度形成为比外壁板21的左右方向宽度小一些的尺寸。
另外,这些分隔板20a、20b的上下方向宽度设为与外壁板21的上下方向宽度大致相同,借助弯曲形成于各自端部的弯曲片通过焊接进行安装。另外,在分隔板20a中的靠近外壁板21的一侧,沿上下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大致椭圆形的流通孔26。
在外壁板21的外侧借助固定于该外壁板21的上下水平片外表面上的安装板28安装有绝热板29,可防止通过排气通路4内部的燃烧排气的热量经由外壁板21散发。
特别是,如图3所示,通过这样地在右侧面部2e侧与外壁板21侧,沿燃烧排气的排气方向交替配设左右宽度(高度)不同的2种分隔板20a、20b,自换热部15通过前通路部4b而进入到右通路部4a中的燃烧排气在沿相对于油槽2的右侧面部2e进退的方向蜿蜒曲折地行进(往返)的同时,通过右通路部4a,并经由后通路部4c、排气口7被排出到外部。
即,在右通路部4a内,燃烧排气的流动通路由形成于分隔板20b的左侧端部与右侧面部2e的表面之间的间隙、和分隔板20a的流通孔26形成,由于它们沿左右方向相互错位而形成于不同的位置,因此,燃烧排气沿相对于油槽2的右侧面部2e进退的方向蜿蜒曲折地流动。
因此,进入到右通路部4a内的燃烧排气被分隔板20b向右侧面部2e侧引导,并被分隔板20a向远离右侧面部2e的方向、即外侧引导,燃烧排气在交替重复该运动的同时蜿蜒曲折地流动,不仅因其冲击分隔板20a、20b而受到阻力而降低了流动速度,而且,燃烧排气在右通路部4a内的流动距离变长,燃烧气体可以在与油槽2的外表面、即右侧面部2e充分接触之后被排出,因此,可有效地促进换热。
并且,通过由分隔板20a、20b遮挡燃烧排气的流动,在右通路部4a内产生缩流或者涡流,在右通路部4a内的滞留时间变长,因此,更有效地提高了油槽2的右侧面部2e处的导热率。另外,燃烧排气被分隔板20b向右侧面部2e侧引导,使燃烧排气主动冲击右侧面部2e,因此,可以更高效率地进行导热。
另外,分隔板20a、20b以与右侧面部2e之间形成微小的间隙L1(参照图5)地、以不与右侧面部2e接触的状态配设,因此,使油槽2的热量不被直接传递至分隔板20a、20b,因此,例如,在由燃烧器10开始加热之前进行后述的预清除时、或在由燃烧器10完成加热之后进行后述的后清除时等情况下,防止由分隔板20a、20b急速地散发油槽2的热量,由此,可以避免使烹调油的温度调整复杂化。上述的预清除是指,用送风机11向排气通路4内输送被加压的空气,从而强制地排出残留于其内部的燃烧排气;上述的后清除是指,用送风机11向排气通路4内输送被加压的空气,从而强制地排出残留于其内部的燃烧排气。
并且,可以防止因焊接或钎焊分隔板20a、20b而产生的变形、构成油槽2的原材料的老化,并可以避免油槽2的焊接部等陈年老化。另外,还可以简化了制造工序,提高产品品质,另一方面,可以压缩制造成本。
另外,由于分别独立形成外壁板21与油槽2,并且,在该外壁板21上与其一体地安装有多个分隔板20a、20b,因此,与将多个分隔板20a、20b直接安装在右侧面部2e上的情况相比,可以比较简单地将其配设于排气通路4内。
以上,根据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具体的结构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范围内的变更或追加也包含于本发明中。
例如,上述实施例的分隔板20a、20b配设为,使燃烧排气在沿相对于作为油槽2的外表面的右侧面部2e进退的方向、即重复交替靠近、远离右侧面部2e的流动的同时,蜿蜒曲折地流动,但也可以例如图6所示那样,配设成使燃烧排气以沿着油槽2的外表面蜿蜒曲折地流动。
具体说明这样的例子,在图6(a)中表示了这样的例子:即交替地配设上下方向高度小于右通路部4a的上下方向高度的纵向分隔板30a、30b,从而在右通路部4a的上下部交替形成燃烧排气的流动通路,在这种情况下,如图中箭头所示,燃烧排气以沿着油槽2的外表面在上下方向上蜿蜒曲折地流动。另外,在图6(b)中表示了这样的例子,即交替地配设前后方向宽度小于右通路部4a的前后方向宽度的横向的分隔板40a、40b,从而在右通路部4a的上游侧端部及下游侧端部交替形成燃烧排气的流动通路,在这种情况下,如图中箭头所示,燃烧排气以沿着油槽2的外表面的状态,沿前后方向蜿蜒曲折地流动。并且,虽未特别图示,但也可以这样设置:例如,通过使图6(a)所示的分隔板30a、30b向前方或者后方倾斜,使燃烧排气沿上下及前后方向蜿蜒曲折地流动。
通过这样地使燃烧排气以沿着油槽2的外表面蜿蜒曲折地流动,即使燃烧排气在右通路部4a内沿上下方向或前后方向蜿蜒曲折地流动,燃烧排气也不会离开油槽2的外表面,因此也可以尽量延长在排气通路4内燃烧排气与油槽2外表面的接触时间。
另外,将上述实施例的燃烧器10配置于油槽2左侧面部2c的外侧,但被燃烧器加热的位置并不限定于油槽2的左侧面部2c,也可以是右侧面部2e、前后侧面部2d、2f,或者也可以配置于底面部2g等处。
另外,上述实施例的分隔板20a、20b仅配设于右通路部4a中,但也可以配设于前通路部4b、后通路部4c等中。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的分隔板20a中,形成有多个用于形成燃烧排气的流动通路的流通孔26,但也可以通过左右交替错开地配置左右方向宽度与分隔板20b的左右方向宽度相同的分隔板,来形成燃烧排气的流动通路。
另外,上述实施例的分隔板20a、20b配置成与油槽2的右侧面部2e表面之间具有间隙L1,但也可以使上述实施例的分隔板20a、20b抵接于右侧面部2e。

Claims (7)

1.一种油炸锅灶,该油炸锅灶包括油槽、燃烧加热装置和排气通路;上述油槽用于储存烹调油;上述燃烧加热装置利用燃烧对上述烹调油进行加热;上述排气通路用于进行换热,在使来自该燃烧加热装置的燃烧排气与上述油槽的外表面接触之后被排出到装置外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排气通路内配设有多个分隔板,利用上述分隔板使来自上述燃烧加热装置的燃烧排气蜿蜒曲折流动而进行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炸锅灶,其特征在于,
上述分隔板被配设成使上述燃烧排气沿相对于上述油槽的外表面进退的方向蜿蜒曲折地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炸锅灶,其特征在于,
上述分隔板被配设成使上述燃烧排气在沿着上述油槽的外表面状态下进行蜿蜒曲折流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油炸锅灶,其特征在于,
以不与上述油槽的外表面接触的状态配设上述分隔板。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油炸锅灶,其特征在于,
将构成上述排气通路的外壁的外壁板相对于上述油槽独立形成,并且,在该外壁板上与其一体地安装有上述多个分隔板。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油炸锅灶,其特征在于,
上述燃烧加热装置包括预先混合强制燃烧式气体燃烧部件、喷出体和袋部;上述预先混合强制燃烧式气体燃烧部件将燃烧用空气和气体燃料混合,利用送风机将该混合气体供给到燃烧器而使其燃烧;上述喷出体具有耐热性,相对于燃烧器独立地设置于该燃烧器的下游,且具有许多个喷出口;上述袋部为设置于该燃烧器与该喷出体之间的空间,其构成为维持喷出压力、且使燃烧排气除喷出口之外不会泄漏到外部空气中;在吸热面与喷出体之间设置间隙,使得来自该喷出体的高温排气大致垂直于管状换热部的内壁吸热面地冲击该内壁吸热面,对油槽内的油进行加热,该管状换热部被设置成贯穿油槽外壁的油面之下的吸热面、或者油槽内的油面之下的部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炸锅灶,其特征在于,
上述预先混合强制燃烧式气体燃烧部件构成为,由电气控制的气体比例电磁阀或者多个气体电磁阀控制向燃料气体与空气的混合部供给燃料的量,从电动机驱动的送风机向混合部供给燃烧用的空气,将得到的混合气体输送至燃烧器,使其燃烧;并设有这样的电子控制装置:为了将要加热的油的温度维持在规定值,根据来自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自动控制该燃料供给量,与该燃料供给量连动地改变该送风机的转速或者该送风机的进气口面积等,从而得到规定的风量与风压。
CN200580050994A 2005-07-06 2005-07-06 油炸锅灶 Active CN10059338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5/012512 WO2007004306A1 (ja) 2005-07-06 2005-07-06 フライヤ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17905A true CN101217905A (zh) 2008-07-09
CN100593383C CN100593383C (zh) 2010-03-10

Family

ID=37604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50994A Active CN100593383C (zh) 2005-07-06 2005-07-06 油炸锅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93383C (zh)
HK (1) HK1118428A1 (zh)
WO (1) WO2007004306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7961A (zh) * 2010-03-25 2011-09-28 株式会社帕洛马 油炸锅灶
CN104138223A (zh) * 2013-05-06 2014-11-12 迪珀电磁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抑制烧焦的感应加热油炸锅
CN106136955A (zh) * 2015-04-24 2016-11-23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炸锅
WO2017192118A1 (en) * 2016-05-02 2017-11-09 Henny Penny Corporation Fryer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mproved heating control of a cooking chamber of the fryer apparatu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47604B (en) * 2007-03-23 2011-12-14 Lincat Group Plc Fryer
TW201320940A (zh) * 2011-11-21 2013-06-01 Tsung Hsing Food Machinery Co Ltd 輸送式油炸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0170Y2 (ja) * 1981-03-09 1984-06-12 豊顕 新田 茹麹長釜
JPS59151522U (ja) * 1983-03-30 1984-10-11 後藤 豊 調理装置
CN2109795U (zh) * 1991-12-11 1992-07-15 王有德 多功能油炸锅
CN2144986Y (zh) * 1992-11-12 1993-11-03 瑞安市永兴电器厂 压力炸鸡炉
JP2001169929A (ja) * 1999-12-21 2001-06-26 Osaka Gas Co Ltd 流体加熱装置
JP2003052549A (ja) * 2001-08-10 2003-02-25 Atamu Giken Kk ガス加熱式フライヤー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7961A (zh) * 2010-03-25 2011-09-28 株式会社帕洛马 油炸锅灶
CN104138223A (zh) * 2013-05-06 2014-11-12 迪珀电磁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抑制烧焦的感应加热油炸锅
CN106136955A (zh) * 2015-04-24 2016-11-23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炸锅
WO2017192118A1 (en) * 2016-05-02 2017-11-09 Henny Penny Corporation Fryer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mproved heating control of a cooking chamber of the fryer apparatus
US10952565B2 (en) 2016-05-02 2021-03-23 Henny Penny Corporation Fryer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mproved heating control of a cooking chamber of the fryer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118428A1 (en) 2009-02-13
WO2007004306A1 (ja) 2007-01-11
CN100593383C (zh) 2010-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93383C (zh) 油炸锅灶
CN101535721B (zh) 颗粒燃烧加热组件
CN100368728C (zh) 催化燃烧装置
US8201551B1 (en) Gas forced air heater
JP5093600B2 (ja) ノズル式バーナー及び熱供給システム
CN1217127C (zh) 催化剂燃烧装置及其框体部分的制造方法
RU113336U1 (ru) Горело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1132840A (zh) 液体燃料燃烧装置
CN1123730C (zh) 液体燃料燃烧装置
JP2696193B2 (ja) ガスバーナ
RU2293917C1 (ru) Инжекторная газовая горелка и котел с инжекторными газовыми горелками
CN107013911B (zh) 催化燃烧的方法
JP2004225966A (ja) 燃焼設備の構造及びガスタービンコージェネ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JP3685131B2 (ja) 燃焼装置
CN1099544C (zh) 燃烧装置
JPH06229519A (ja) 熱板加熱式ガスバーナ
WO2008026959A1 (fr) Brûleur à gaz à rayonnement infrarouge
CN113432123A (zh) 一种高速线性烧嘴
CN117146446A (zh) 燃气热水器
US632341A (en) Gas-burner.
KR20010081265A (ko) 가스오븐레인지의 구이실 점화장치
JP2001263613A (ja) 液体燃料燃焼装置
JPS63243615A (ja) 液体燃料燃焼装置
JP2000329341A (ja) 燃焼装置
JPH06229521A (ja) 熱板加熱式ガスバーナを用いたガス燃焼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I01 Publication of corrected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Correction item: Applicant

Correct: Fujimak Corp.

False: FUJIMAK CORP

Number: 28

Volume: 24

CI02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Correction item: Applicant

Correct: Fujimak Corp.

False: FUJIMAK CORP

Number: 28

Page: The title page

Volume: 24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FUJI MARK CO., LTD. TO: FIJI MARK CO., LTD.

ERR Gazette correction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FUJI MARK CO., LTD. TO: FIJI MARK CO., LTD.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1842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1842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