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12086A - 端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端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12086A
CN101212086A CNA2007101601161A CN200710160116A CN101212086A CN 101212086 A CN101212086 A CN 101212086A CN A2007101601161 A CNA2007101601161 A CN A2007101601161A CN 200710160116 A CN200710160116 A CN 200710160116A CN 101212086 A CN101212086 A CN 1012120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heart yearn
plate
locking
terminal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6011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44119C (zh
Inventor
草间公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120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120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4411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4411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1/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in the form of a pivotable member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g. by a hand
    • H01H21/02Details
    • H01H21/18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端子装置包括:端子片,用于与通过形成于壳体中的电线插孔插入壳体的电线的芯线相接触;与端子片分离地形成的锁定弹簧,用于通过与端子片相配合地夹紧芯线来将芯线机械地和电地连接至端子片;以及释放按钮,用于通过穿过在电线插孔附近形成于壳体中的操纵孔而被操作来释放由锁定弹簧维持的端子片和芯线之间的机械连接。这里,壳体和释放按钮之一提供有压力接触部,用于在没有插入芯线时压下以弯曲锁定片,以使得在端子片和锁定片的前缘之间形成间隙。

Description

端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在不使用螺钉之下连接电线的快速连接端子结构的端子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已经出现了已知为能在不使用螺钉之下连接电线的快速连接端子结构的端子装置,以使得电线能容易地连接至比如开关或出线插座之类的接线设备(参见,例如,专利文献1)。下面,将描述这种端子装置的构造。
图6A和6B示出了用于开关1中的端子装置A1和A3,所述开关1包括壳体3、提供于壳体3前面上的按钮把手2以及接触设备B,接触设备B以如此的方式容纳在壳体3中以使得其在每次按钮把手3被按下时反向。端子装置A1和A3每个都包括电连接至接触设备B的端子片14b或18b,以及用于将电线33中的芯线34(参见图7B)夹紧在其自身和端子片14b或18b之间的锁定弹簧15。
电线33通过形成于壳体3后壁中的电线插孔19插入壳体3。而且,端子装置A1和A3每个都包括释放按钮17,用于释放由锁定弹簧15形成于端子片14b或18b与芯线34之间的机械连接。在这个端子装置A1或A3中,四个电线插孔19形成于壳体3中以便能连接四根电线33。而且,四个端子片14b(或者四个端子片18b)和四个锁定弹簧15提供于单个端子装置A1(或A3)中。下面,将描述端子装置A1。
如图7A所示,锁定弹簧15包括布置在芯线34的插入方向上以面对端子片14b的中间片15a;锁定片15b,其从中间片15a的定位为比另一端更靠近芯线34插入侧的一端朝着端子片14b延伸,其方式为使得锁定片15b和端子片14b之间的距离在芯线34插入方向上变得更小;以及从中间片15a的另一端朝着端子片14b延伸的压片15c。因而,通过电线插孔19插入的芯线34被夹紧在锁定弹簧15中的锁定片15b和压片15c与端子片14b或18b之间,由此将芯线34连接到端子片14b或18b。而且,通过将锁定片15b的前缘压入芯线34以防止其被移走,芯线34就被机械地连接至端子片14b或18b。
在上述端子装置A1中,接触片14c布置为使得锁定弹簧15定位在接触片14c和端子片14b之间。连接片14a布置为面对锁定弹簧15与将要插入芯线34的一侧相对的另一侧并且将端子片14b和接触片14c互连。而且,连接片14a与端子片14b形成为单体。接触片14c通过与锁定弹簧15相接触来防止锁定弹簧15移动远离端子片14b,并且连接片14a通过与锁定弹簧15相接触来防止锁定弹簧15在芯线34的插入方向上移动。
在这种端子装置A1中,在芯线34插入锁定片15b和端子片14b之间时,将芯线34压向端子片14b的反作用力以及在与其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将芯线34推回的另一反作用力由锁定片15b施加于芯线34。为了降低用于插入芯线34以将推回芯线34的反作用力抵消的插入力,锁定弹簧15在端子片14b面对接触片14c的方向上测得的尺寸被设置为小于端子片14b和接触片14c之间的距离。因而,锁定弹簧15容纳在壳体3中而无需固定就位,并且如图7A所示,在芯线34没有插入时在端子片14b和锁定片15b的前缘之间形成间隙。
与其中当芯线34没有插入时端子片14b和锁定片15b的前缘之间没有形成间隙的构造相比,上述构造允许锁定片15b相对于端子片14b的倾斜角,降低了将芯线34推回的锁定片15b的反作用力。这使得能降低芯线34的插入力。而且,在如图7B中双虚线所示芯线34插入的状态下,锁定片15b的前缘以与端子片14b和锁定片15b的前缘之间没有间隙的构造相同的倾斜角被压入芯线34,从而防止芯线34被移走。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3-217400,第2-3页
然而,由于当芯线34没有插入时端子片14b和锁定片15b的前缘之间形成有间隙,上述构造就存在着缺点:锁定片15b将插入的芯线34压到端子片14b上的反作用力,连同将芯线34夹紧在端子片14b和锁定片15b的前缘之间的接触压力,与其中端子片14b和锁定片15b的前缘之间没有形成间隙的情况相比变得更小。
而且,在上述端子装置A1中,锁定弹簧15被压在接触片14c以及连接片14a上,并且当如图7B中双虚线所示芯线34插入时在壳体3内固定就位。然而,在芯线34没有插入时,锁定弹簧15没有固定就位并且可能在壳体3内偶尔移动。因此,锁定弹簧15可能会与端子片14b失准,其原因是在插入芯线34过程中锁定弹簧15出现旋转或其它运动,并且因此,芯线34的连接可能变得不稳定。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端子装置,其能降低向其中插入芯线所需的插入力,以及增大用于在端子片和锁定片的前缘之间夹紧芯线的接触压力,同时很少引起芯线连接的不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端子装置,其包括:端子片,用于与通过形成于壳体中的至少一个电线插孔插入壳体的电线的芯线相接触;至少一个与端子片分离地形成的锁定弹簧,用于通过与端子片相配合地夹紧芯线来将芯线机械地和电地连接至端子片;以及提供于壳体中的释放按钮,用于通过穿过在电线插孔附近形成于壳体中的操纵孔而被操作来释放由锁定弹簧维持的端子片和芯线之间的机械连接。
这里,锁定弹簧具有沿着芯线的插入方向布置为面对端子片的中间片,以及锁定片,该锁定片从中间片定位在芯线插入一侧的一端延伸以使得锁定片和端子片之间的距离在芯线的插入方向上变小,锁定片适合于通过在锁定片的前缘处与芯线弹性接触而与端子片相配合地夹紧芯线。
而且,锁定弹簧通过与形成于壳体中的限制部相接触而被防止了在芯线的插入方向上移动远离端子片,并且壳体和释放按钮之一提供有压力接触部,用于在没有插入芯线时压下以弯曲锁定片从而以使得在端子片和锁定片的前缘之间形成间隙。
在这种构造中,压力接触部在芯线没有插入的状态下将压力施加于锁定片上,从而在端子片和锁定片的前缘之间形成间隙。因此,与其中端子片和锁定片的前缘之间不存在着间隙的常规构造相比,上述构造能降低用于将芯线插入在端子片和锁定片的前缘之间所需的插入力。
而且,甚至在没有插入芯线时,压力接触部压下以弯曲锁定片,从而在锁定片中产生反作用力。因此,如果插入了芯线,锁定片将芯线压在端子片上的反作用力变得比常规构造中的大,并且用于将芯线夹紧在端子片和锁定片的前缘之间的接触压力增大。
而且,锁定弹簧中的锁定片被锁定片的偏压力压在限制部上。这防止了锁定弹簧在壳体内移动,甚至在芯线没有插入时。这样,就能防止不然的话可能会由于锁定弹簧的旋转或其它运动而出现的锁定弹簧相对于端子片的失准。而且,这还降低了芯线连接的不稳定性,并且确保了其稳定连接。
在上述构造中,优选地形成于壳体中的电线插孔的数目是多个,并且锁定弹簧的数目是多个且形成为单个联合体,用于将通过每个电线插孔插入的电线的芯线连接至端子片。
在这种构造中,多个锁定弹簧形成为单体。因此,与其中多个锁定弹簧形成为彼此间分离的本体的情况相比,在将锁定弹簧逆着压力接触部施加于锁定片的压力而装配入壳体时,锁定弹簧更加稳定地就位。因而,更易于将锁定弹簧安装入壳体,允许借助于自动装配机器来装配锁定弹簧。
根据本发明,在端子片和锁定片的前缘之间形成间隙,从而降低了将芯线插入到端子片和锁定片的前缘之间所需的插入力。而且,在芯线没有插入时通过使压力接触部压下以弯曲锁定片,在锁定片中产生反作用力。因此,如果插入了芯线,锁定片作用在端子片上的反作用力就变大,并且用于在端子片和锁定片之间夹紧芯线的接触压力就增大。而且,锁定弹簧几乎不在壳体内移动,甚至在没有插入芯线时。于是,防止了锁定弹簧由于锁定弹簧的旋转或其它运动而与端子片失准。这防止了芯线连接的不稳定性,并且确保了其稳定连接。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端子装置在没有插入芯线的状态下的横截视图;
图1B是示出端子装置在插入芯线的状态下的横截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该实施例的开关的分解透视图;
图3A是示出开关的正视图;
图3B是沿着图3A中线D-D截取的横截视图;
图4A和4B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该实施例的接触设备的一种装配方法的解释图;
图4C是示出常规接触设备的一种装配方法的解释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变化例的开关的分解透视图;
图6A是示出常规开关的正视图;
图6B是沿着图6A中线D-D截取的横截视图;
图7A是示出常规开关中的端子装置在没有插入芯线的状态下的横截视图;和
图7B是示出端子装置在插入芯线的状态下的横截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给出对于本发明的端子装置应用于开关的情况的描述。然而,要理解到,本发明的应用并不限于开关,并且本发明还可应用于比如出线插座之类的接线设备,以及其它电器。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示出的开关1包括壳体3和提供于壳体3的前表面(图2中的顶面)上以便由用户压下的按钮手柄2。开关1是其中容纳在壳体3中的接触设备的连接状态在每次按钮手柄2被压下时就被切换的三相型开关。下面将参照图2、3A和3B描述开关1的构造。在下面的描述中,词语“顶”、“底”、“左”和“右”基于在图3A中看的方向。然而,应当注意到,开关1的安装方向并不限于此。
壳体3包括在其前端开口的本体4,以及在其后端开口并结合至本体4前表面的盖板5。两对结合片6从盖板5的宽度方向(垂直)侧壁的后缘向后延伸。结合片6具有将与从本体4的宽度方向侧面突出的结合凸起8相啮合的结合孔7。本体4和盖板5通过结合孔7与结合凸起8的啮合而结合起来。每个结合凸起8具有其从本体4测量的突出尺寸在向前方向上变得更小的倾斜表面8a。这允许了结合片6易于仅仅通过在允许盖板5更靠近本体4的方向上施加力而结合至结合凸起8。
开关1能借助于公知的用于将嵌入式接线设备安装至壁等的安装框架(未示出)安装至壁等。两对安装凸起9提供于盖板5的纵向(左右)端面上,它们能与安装框架中的机械安装凸起(未示出)相啮合。壳体3通过将安装凸起9带入与机械安装凸起相啮合而保持在安装框架中。
两个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在其后端开口的切口槽10形成于盖板5与相应的成对安装凸起9平行的纵向端面中的一个上。通过将位于切口槽10之间的部分相对于盖板5向内弯曲,安装凸起9能从机械安装开口中脱离,并且因而壳体3能与安装框架脱离。
本体4的内部空间沿着纵向(左右)方向被分为三个隔室。隔室中的两个侧面隔室用作在其中容纳端子装置A的端子隔室11和12,并且隔室中的中间隔室形成了用于在其中容纳接触设备B的触点隔室13。
定位在左边(附图中的左上侧)的端子隔室11适合于接收包括在用作第一连接端子的端子装置A1内的端子板14和锁定弹簧15;包括在用作第二连接端子的端子装置A2内的端子板16和锁定弹簧15;以及由第一和第二连接端子共享的释放按钮17。而且,定位在右边(附图中的右下侧)的端子隔室12适合于接收包括在用作共用端子的端子装置A3内的端子板18和两个锁定弹簧15;以及释放按钮17。
在下面的描述中,端子装置A1、A2和A3将称为“端子装置A”,除非另有说明。一对电线插孔19(参见图3B)以与端子隔室11和12相应的方式穿过本体4的后壁。而且,操作孔(未示出)穿刺在每根电线插孔19附近。端子装置A用来机械和电地连接通过电线插孔19插入壳体3的电线的芯线。后面将对各个端子装置A的构造进行描述。
如图3B所示,将要容纳在接触点隔室13中的接触点保持片14d和16d分别形成为与分别用作第一和第二接触点端子的端子装置A1和A2中的端子板14和16成单体。接触点保持片14d和16d分别在其前端部具有固定接触点20和21。
接触点保持片14d和16d以如此的方式形成于接触点隔室13内以使得具有彼此面对的固定接触点20和21。链接片18d(参见图2)从用作共同端子的端子装置A3中的端子板18延伸至接触点隔室13。这里,链接片18d朝着接触点隔室13的后壁向后延伸。而且,链接片18d在其后缘连接至沿着接触点隔室13的后壁内表面布置的支撑片18e。
布置在固定接触点20和21之间的切换元件24具有提供于面对固定接触点20和21的部分中的可动接触点22和23。可动接触点22和23连同固定接触点20和21一起包括在接触设备B中。可动接触点22和23分别与切换元件24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形成为单体。而且,切换元件21支撑于支撑片18e上,其方式为在接触支撑片18e的同时能绕着其后缘枢转,以使得切换元件24能在一个其中可动接触点22被带入与一个固定接触点20相接触的位置和另一个其中可动接触点23被带入与另一个固定接触点21相接触的位置之间移动。
更具体地,提供于切换元件24垂直的相反端部中的限制凸起24a(参见图2)插入提供于接触点隔室13中的V形限制凹陷部25,其中限制凹陷部25具有宽的前端。因而,切换元件24能在限制凹陷部25的范围内振荡。也就是,通过这种振荡运动,切换元件24在一个其中可动接触点22被带入与一个固定接触点20相接触的状态和另一个其中可动接触点23被带入与另一个固定接触点21相接触的状态之间切换。切换元件24的后缘通过被插入形成于支撑片18e的前表面上的V形槽1 8f而固定就位。
介于按钮手柄2和切换元件24之间的是反转机构C,其在每次按下按钮手柄2时通过交替地反转切换元件24来转变接触设备B的连接状态。反转机构C包括摆动元件27,其以如此的方式附接至盖板5以使得其前端部通过盖板5的孔隙26(参见图2)而暴露于盖板5的前表面侧。摆动元件27在其相反的侧面上具有三角形枢转凸起27a,每个枢转凸起27a具有尖锐的前端部。枢转凸起27a枢转地支撑于形成在孔隙26的相对侧缘中的支承槽28上,其中支承槽28向后开口以使得摆动元件27可振荡地附接至盖板5。
摆动元件27通过由压缩盘簧构成的反转弹簧(未示出)连接至切换元件24。在摆动元件27处于其振荡运动的中点的时刻,摆动元件27经过其中反转弹簧最大程度地受压的位置。在这个最大程度地受压的位置之前和之后,反转弹簧作用于切换元件24的偏压力的方向反转。切换元件24被反转弹簧的偏压力迅速地移动,从而转变接触设备B的连接状态。
此时,摆动元件27稳定在随着其左端部或右端部向前指向而向左或向右倾斜的状态。按钮手柄2借助于提供于其自身和盖板5之间的复位弹簧29而在向前方向上偏压。当按钮手柄2被逆着复位弹簧29的偏压力向后推压时,从摆动元件27前表面的左右端部突出的一对啮合凸耳27b中的一个,即两者中更向前的啮合凸耳,被向后压以使得摆动元件27能在反转方向上摆动和倾斜。
也就是,每次按钮手柄2以上述方式被向后压时,开关1就在一个其中端子装置A3(共用端子)电连接至端子装置A1(第一连接端子)的状态和另一个其中端子装置A3(共用端子)电连接至端子装置A2(第二连接端子)的状态之间转变。
而且,如图3A所示,一对轴部30从盖板5的前表面的左端部在向前方向上偏斜地突出。这些轴部30被设计为将钢琴手柄(pianohandle)(未示出)枢转地附接至壳体3,其中钢琴手柄用来压下按钮手柄2。而且,用于指示灯3 1的指示窗口32形成于盖板5的轴部30之间。
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端子装置A的构造。尽管下面将描述用作第一连接端子的端子装置A1,应当说明的是端子装置A2和A3(第二连接端子和共用端子)具有与端子装置A1相同的构造,除非另有说明。
如同能从图1A中看出的,锁定弹簧15包括:中间片15a,其是弹性导电金属带板的中间部;J形锁定片15b,其是带板的一个端部,从连接至中间片15a的部分偏斜地延伸以使得锁定片15b和中间片15a之间的距离朝着锁定片15b的前端变宽;以及S形压片15c,其是带板的另一个端部,在中间片15a的厚度方向上可弹性变形地形成。
端子板14包括连接片14a、端子片14b和接触片14c,其中后两者由连接片14a互连并布置为彼此面对。锁定弹簧15布置在接触片14c和端子片14b之间,其方式为使得平状中间片15c与接触片14c相接触,同时锁定片15b和压片15c面对端子板14的端子片14b。
以与端子板14相同的方式,用作第二连接端子的端子装置A2的端子板16包括连接片16a、端子片16b和接触片16c,其中后两者由连接片16a互连并布置为彼此面对。用作第三连接端子的端子装置A3的端子板18包括两个端子片18b、两个接触片18c和一个连接片18a,其中前两者布置为彼此面对并由后者互连。因此,两个锁定弹簧15依次地布置在接触片18c和端子片18b之间。
如图1B所示,端子板14、锁定弹簧15和电线插孔19的相对位置设置为使得通过电线插孔19插入壳体3的电线33的芯线34能插入在锁定弹簧15的锁定片15b和压片15c以及端子板14的端子片14b之间。电线插孔19沿着壳体3向内逐渐变窄。因而,通过电线插孔19插入壳体3的芯线34被可靠地导向至锁定弹簧15和端子板14之间的位置。
更具体地,在锁定弹簧15与端子片14一起容纳在壳体3中的状态下,中间片15a沿着芯线34的插入方向(即前后方向)布置以面对端子片14b。锁定片15b从中间片15a的两端中定位为更靠近芯线34插入一侧的一端(后端)朝着端子片14b延伸以使得锁定片15b和端子片14b之间的距离在芯线34的插入方向上变得更小。
压片15c从中间片15a的另一端(前端)朝着端子片14b延伸。这里,定位在压片15c向后延伸部和压片15c的前缘部之间的延伸部从中间部延伸,其方式为使得延伸部和端子片14b之间的距离在芯线34的插入方向上变得更小。压片15c的前缘部弯曲以形成面对端子片14b的U形部。
接触片14c通过与中间片15a相接触来防止锁定弹簧15移动远离端子片14b,并且连接片14a通过与压片15c靠近中间片15a的端部相接触来防止锁定弹簧15在芯线34的插入方向上移动。换言之,接触片14c和连接片14a与锁定弹簧15相接触,并用作防止锁定弹簧15移动远离端子片14b和在芯线34的插入方向上移动的限制部。
因而,在电线33的芯线34穿过电线插孔19插入时,通过使锁定片15b朝着中间片15a弯曲,芯线34的前端部插入在锁定片15b和端子片14b之间。在穿过锁定片15b和端子片14b之间后,通过使压片15c的末端部朝着中间片15a弯曲,芯线34的前端部进一步插入在压片15c和端子片14b之间。
因此,穿过电线插孔19插入的芯线34被夹紧在锁定弹簧15的锁定片15b和端子板14的端子片14b之间并且还被夹紧在锁定弹簧15的压片15c和端子板14的端子片14b之间,从而芯线34被电连接至端子板14。同时,锁定片15b的前缘被压入芯线34以防止芯线34被移走,从而芯线34被机械地连接至端子板14。
释放按钮17容纳在本体4的端子隔室11中以使得释放按钮17的后部面对操纵孔。释放凸起17a从释放按钮17朝着锁定片15b突出,并且每个释放凸起17a能与锁定片15b相接触。如果利用穿过操纵孔插入的工具(比如左旋螺丝刀等)的末端部来推压释放按钮17,其中一个释放凸起17a就被带入与锁定片15b相接触以便使锁定片15b的前缘移动远离端子片14b。这弱化了施加于芯线34上的保持力以允许电线33在此状态下被移走。
这里,提供于释放按钮17中的释放凸起17a的数目为两个。而且,释放按钮17布置为延伸过容纳在端子隔室11和12中的一对锁定弹簧15,以使得该对锁定弹簧15的锁定片15b能同时地由单个释放按钮17压下。这里,释放按钮17是由合成树脂制成的模塑件,并且其尺寸能以相对高的精度来设定。
如图1A所示,本实施例的端子装置A中的释放按钮17具有形成于释放凸起17a前方的压力接触部17b,其方式为朝着锁定片15b的前端部突出。在芯线34没有插入的状态下,压力接触部17b将压力施加于锁定片15b的前端部以便从而使锁定片15b弯曲以使得在端子片14b和锁定片15b的前缘之间形成间隙。下文中,锁定片15b在芯线34没有插入在锁定片15b和端子片14b之间的状态下的位置将被称为初始位置。
当锁定片15b处于初始位置时,压力接触部17b介于端子片14b和锁定片15b的前缘之间,从而确保了端子片14b和锁定片15b的前缘之间的特定间隙。更具体地,压力接触部17b接触锁定片15b的接触区域是倾斜的以使得接触区域和中间片15a之间的距离在芯线34的插入方向上变得更大。这允许压力接触部17b与锁定片15b面面地接触,从而使锁定片15b朝着中间片15a弯曲。
与其中当芯线34没有插入时端子片14b和锁定片15b的前缘之间不存在着间隙的构造相比,上述构造能减小锁定片15b相对于端子片14b的倾斜角,并且将压回芯线34的锁定片15b的反作用力保持为很小。这使得能降低插入芯线34所需的插入力。相反,在插入芯线34时,锁定片15b的前缘以与其中端子片14b和锁定片15b的前缘之间不存在着间隙的构造中相同的倾斜角插入芯线34,从而防止芯线34被移走。
这里,释放按钮17的尺寸能以相对高的精度设置。因此,在其中释放按钮17的压力接触部17b在端子片14b和锁定片15b的前缘之间形成间隙的构造中,间隙的尺寸能以很高的精度设置,并且与图7A所示其中锁定弹簧15由于其自身形状而在端子片14b和锁定片15b的前缘之间形成间隙的常规构造相比,端子装置A很少遭受间隙尺寸的不一致性。
而且,在初始位置中,端子片14b和锁定片15b的前缘之间的间隙设置在小于将连接在端子装置A中的电线33的芯线34的直径的范围内。
在前述构造中,甚至在芯线34没有插入并且锁定片15b处于初始位置时,压力接触部17b将压力施加于锁定片15b上以使其弯曲,从而在锁定片15b中产生反作用力。换言之,在锁定片15b处于初始位置时,锁定片15b被压在压力接触部17b上,并且一个力在如此的方向上施加于锁定片15b上以使得其前端部朝着中间片15a绕着锁定片15b和中间片15a之间的连接位置偏斜。相应于此,锁定片15b在如此的方向上将反作用力施加于压力接触部17b上以使得将锁定片15b的前端部绕着锁定片15b和中间片15a之间的连接位置偏斜远离中间片15a。
如图1B中双虚线所示,当芯线34插入在锁定片15b和端子片14b之间时,锁定片15b被进一步弯曲以使锁定片15b的前缘从初始位置朝着中间片15a移动一个位移量S1,并且锁定片15b相应于位移量S1的反作用力施加于芯线34,除了锁定片15b在处于初始位置时产生的反作用力之外。
因此,当芯线34插入时,锁定片15b用来将芯线34压到端子片14b上的反作用力增大,并且用于将芯线34夹紧在端子片14b和锁定片15b的前缘之间的接触压力变得更高。将这种情况与例如图7B的常规构造相比较。如果假定插入相同直径的芯线34,在本实施例中从锁定片15b的前缘的初始位置的位移量S1与图7B的常规构造中的位移量S2相同,锁定片15b用来将芯线34压到端子片14b上的反作用力在本实施例中大于常规构造,其差值是锁定片15b在初始位置时的反作用力。
因此,在使得本实施例中锁定片15b用来将芯线压到端子片14b上的反作用力与常规构造相等的情况下,当相同直径的芯线34插入时在本实施例中从锁定片15b的前缘的初始位置的位移量S1变得比常规构造中的位移量S2短。换言之,与常规构造相比,对于本实施例而言,可以增大端子片14b和锁定片15b的前缘之间在初始位置时的间隙,从而降低插入芯线34所需的插入力。
而且,如上所述,锁定弹簧15的锁定片15b被压到压力接触部17b上以使得在其处于初始位置时被弯曲。为此,即使在没有插入芯线34时,中间片15a被锁定片15b的偏压力压在接触片14c上,并且压片15c也被压在连接片14a上。
也就是,当锁定片15b处于初始位置时,锁定弹簧15在图1A的箭头P所示的方向上将弹簧力施加于压力接触部17b、接触片14c和连接片14a。这防止了锁定弹簧15在壳体3内浮动地移动。因此,即使在插入芯线34的过程中锁定片15b被芯线34的前端部压下,也能防止锁定弹簧15通过锁定弹簧15的旋转或其它运动而与端子片14b失准。这防止了芯线34的不稳定连接,并且使得能更加稳定地连接芯线34。
下面,将参照图4A、4B和4C描述端子装置A的装配方法。
如图4A所示,在释放按钮17已经装配入端子隔室11之后,将锁定弹簧15安装入本体4中的端子隔室11。此时,锁定片15b的前端部被释放按钮17的压力接触部17b所压下。因此,为了将锁定弹簧15安装入端子隔室11,锁定弹簧15需要逆着压力接触部17b施加于锁定片15b的压力而强力地插入本体4。
如图4B所示,当在本实施例中将端子板1 4安装入本体4时,借助于端子板14的连接片14a和接触片14c将锁定弹簧15推入本体4,从而将锁定弹簧15和端子板14安装至本体4。在此状态下,锁定弹簧15被压入端子隔室11,以防止锁定弹簧15的浮动移动,这和如图4C所示其中锁定弹簧15在没有施加压力之下安装至本体4的常规构造不同。
然后,以类似的方式将其余端子装置A(第二连接端子和共用端子)的部件安装至本体4,并且还将比如切换元件24之类的其它部件安装至本体4。在此状态下,本体4和盖板5组合起来以完成端子装置A的装配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端子板14、16和18提供有在面对端子隔室11或12内表面的区域上的多个点处形成的凸起35。这些凸起35形成为接触端子隔室11和12的内表面。因而,即使在盖板5还没有与本体4组合时也不易于将端子板14、16和18从本体4移走。
在上述实施例中,容纳在壳体3中的四个锁定弹簧15形成为分离的本体。然而,也可以将多个锁定弹簧15形成为一个单体。例如,如图5所示,用作共用端子的端子装置A3中的两个锁定弹簧15可形成为借助于结合片15d联合的一个本体。这里,这两个如此联合的锁定弹簧15具有相同的极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情况下,两个锁定弹簧15借助于端子板18彼此电连接。在这种构造中,两个锁定弹簧15彼此一体地形成。因此,与其中锁定弹簧15形成为分离本体的情况相比,进一步抑制了锁定弹簧15在壳体3内的旋转或其它运动,因此在锁定弹簧15逆着压力接触部17b施加于锁定片15b的压力安装至壳体3时更有效地稳定锁定弹簧15的位置。因而,更易于将锁定弹簧15安装入壳体3。因此,可以利用自动装配机器来装配锁定弹簧15。
而且,尽管在以上实施例中压力接触部17b形成于释放按钮17中,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压力接触部可形成于壳体3的内表面的一部分中以使得压力接触部压下保持在初始位置的锁定片15b,从而使锁定片15b弯曲以便在锁定片15b的前端和端子片14b之间形成间隙。这种构造也能获得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在以上实施例中,释放按钮17的释放凸起17a提供为与压力接触部17b分离的本体,在电线33从连接状态释放时,释放凸起17a与锁定片15b相接触并使锁定片15b的前缘移动远离端子片14b。然而,也可以将释放按钮17构造为使得压力接触部17b代替用作释放凸起17a。在此情况下,当推压释放按钮17以将电线33从连接状态释放时,压力接触部17b与锁定片15b相接触以便使锁定片15b的前缘移动远离端子片14b。
在这种构造中,压力接触部17b在初始位置时已经与锁定片15b相接触。因此,在插入芯线34时,在这种构造中压力接触部17b与锁定片15b相接触所需的位移小于上述构造中释放凸起17a与锁定片15b相接触所需的位移。于是,释放按钮17释放电线33的连接状态所需的位移就变短。于是,即使在比如左旋螺丝刀之类的工具不易于深深地插入操纵孔时也能很容易地释放电线33的连接状态。
本发明的端子装置A所适用的开关1并不限于上述三相开关。也就是,本发明的端子装置A可应用于例如单极开关、双极开关、四相开关等。
虽然已经针对实施例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到,在不偏离本发明如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下能做出各种变化和修改。

Claims (2)

1.一种端子装置,包括:
端子片,用于与穿过至少一个电线插孔插入壳体的电线的芯线相接触,所述电线插孔形成于壳体中;
至少一个与端子片分离地形成的锁定弹簧,用于通过与端子片相配合地夹紧芯线来将芯线机械地和电地连接至端子片;和
提供于壳体中的释放按钮,用于穿过在电线插孔附近形成于壳体中的操纵孔而被操作来释放由锁定弹簧维持的端子片和芯线之间的机械连接,
其中锁定弹簧具有沿着芯线的插入方向布置为面对端子片的中间片,以及锁定片,该锁定片从中间片的位于芯线插入一侧的一端延伸,以使得锁定片和端子片之间的距离在芯线的插入方向上变小,锁定片用于通过在锁定片的前缘处与芯线弹性接触而与端子片相配合地夹紧芯线,
其中锁定弹簧通过与形成于壳体中的限制部相接触而被防止在芯线的插入方向上移动远离端子片,并且
其中壳体和释放按钮之一提供有压力接触部,用于在没有插入芯线时压下以弯曲锁定片,以使得在端子片和锁定片的前缘之间形成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端子装置,其中形成于壳体中的电线插孔的数目是多个,并且锁定弹簧的数目是多个且形成为单个联合体,用于将通过每个电线插孔插入的电线的芯线连接至端子片。
CNB2007101601161A 2006-12-25 2007-12-24 端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411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48564/2006 2006-12-25
JP2006348564A JP2008159481A (ja) 2006-12-25 2006-12-25 端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12086A true CN101212086A (zh) 2008-07-02
CN100544119C CN100544119C (zh) 2009-09-23

Family

ID=39611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16011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4119C (zh) 2006-12-25 2007-12-24 端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08159481A (zh)
KR (1) KR100915057B1 (zh)
CN (1) CN100544119C (zh)
TW (1) TWI35511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09061A (zh) * 2013-07-30 2016-03-16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电接线端子和方法
CN106340730A (zh) * 2015-07-07 2017-01-18 泰连德国有限公司 推入夹式保持器、推入夹组件和电连接器元件
CN106653414A (zh) * 2015-10-29 2017-05-10 进联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开关接线改良装置
CN106653415A (zh) * 2015-10-29 2017-05-10 进联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开关接线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58680B2 (ja) 2010-09-14 2016-08-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端子装置
KR101258686B1 (ko) 2011-09-05 2013-04-26 주식회사 위너스 콘센트용 강판스프링
JP6238171B2 (ja) * 2014-02-28 2017-11-2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配線器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33868B2 (ja) * 1997-02-25 2004-05-31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押釦スイッチ
JP2002203455A (ja) * 2000-12-27 2002-07-1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ピアノハンドル式スイッチ
JP2003217400A (ja) * 2002-01-28 2003-07-3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ピアノハンドル式スイッチ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09061A (zh) * 2013-07-30 2016-03-16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电接线端子和方法
CN105409061B (zh) * 2013-07-30 2017-12-26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电接线端子和将导线连接到接线端子的方法
CN106340730A (zh) * 2015-07-07 2017-01-18 泰连德国有限公司 推入夹式保持器、推入夹组件和电连接器元件
CN106340730B (zh) * 2015-07-07 2020-10-16 泰连德国有限公司 推入夹式保持器、推入夹组件和电连接器元件
CN106653414A (zh) * 2015-10-29 2017-05-10 进联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开关接线改良装置
CN106653415A (zh) * 2015-10-29 2017-05-10 进联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开关接线装置
CN106653414B (zh) * 2015-10-29 2020-02-25 进联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开关接线改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159481A (ja) 2008-07-10
TWI355114B (en) 2011-12-21
KR20080059521A (ko) 2008-06-30
TW200841522A (en) 2008-10-16
KR100915057B1 (ko) 2009-09-02
CN100544119C (zh) 2009-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44119C (zh) 端子装置
US5127848A (en) Connector engagement detecting apparatus
US8753145B2 (en) Guide frame with two columns connected by cross pieces defining an opening with retention members
US7470153B2 (en) Audio jack with improved contact arrangement
JP6325720B1 (ja) 多接点コネクタ
US756895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080280499A1 (en) Jack
US6354883B2 (en) Connector with adjustable thickness
US5061204A (en) Connector engagement detecting apparatus
JPH08190961A (ja) 結合検知装置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US7462040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ircuit board
JP3459375B2 (ja) 圧接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JP4673394B2 (ja) 圧縮性のクローバー形の接触子
JP2005142094A (ja)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組立体及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2000252001A (ja) 合体コネクタ
KR101315018B1 (ko) 커넥터 하우징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커넥터
JP2000058155A (ja) 端子台
KR20200045412A (ko) 커넥터
JPH08306426A (ja) コネクタ
JPH0973954A (ja) 嵌合検知コネクタ
KR101650649B1 (ko) 필름 결합형 커넥터
JP3969235B2 (ja) コンセント
CN213691845U (zh) 高稳定性点接触式拨动开关
JP3637845B2 (ja) 配線器具
JP2007258012A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23

Termination date: 2018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