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53414B - 开关接线改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开关接线改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53414B
CN106653414B CN201510724175.1A CN201510724175A CN106653414B CN 106653414 B CN106653414 B CN 106653414B CN 201510724175 A CN201510724175 A CN 201510724175A CN 106653414 B CN106653414 B CN 1066534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er
contact
angle
space
wir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2417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53414A (zh
Inventor
吴智远
吴承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witchlab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witchlab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witchlab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witchlab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72417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5341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534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534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534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534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58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contacts; Terminals
    • H01H1/5844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contacts; Terminals making use of wire-gripping clips or spring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Tumbler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开关接线改良装置,在具备结构精简的条件下,提供一操作简便、增加操作运动的稳定度等作用。包括一配装在绝缘壳体内的导电元件、组合导电元件的开关按钮和接电头。接电头具有限制器和连接限制器的触片二个部份;该按钮使导电元件选择性的与触片形成通电或断电。以及,限制器分隔界定有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分别组装一金属弹片的第一脚部、第二脚部,使机器设备接来的配线电路或导线可简便的直接插入限制器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嵌合金属弹片的第一脚部、第二脚部,并且阻止金属弹片在操作运动过程产生偏移情形。

Description

开关接线改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一种开关接线改良装置有关;特别是与一种开关接线装置设置限制器、触片,组合金属弹片,以利于直接枢接导线,并且,使限制器在具有较高刚性的条件下,辅助固定和规范金属弹片运动路径的发明有关。
背景技术
开关接线装置是一种具有连接电路或线路的电源开关组件,安装于电子、电机设备的操作面板或配电箱,用以连接配线电路。开关接线装置应用被包覆在绝缘壳体(通常由塑料材料制成)内的导电元件、螺丝锁接电子、电机设备的配线电路或导线,配合开关按钮的操作,控制导电元件和配线电路或导线的通电或断电,而建立开、关电路的电源作用,是已知技术;例如,台湾第103206602号开关接线端子座结构专利案,提供了一个典型的实施例。
一个有关这类开关接线装置在操作使用和结构设计方面的课题是,绝缘壳体设有相通的插线孔和操作螺丝的锁接孔,提供人员操作工具控制螺丝锁合从插线孔进入的导线。实务上,必须先使螺丝位在松释状态,以便让导线插入插线孔;当螺丝位在松释状态时,螺丝会有偏斜情形,因此常造成人员操作螺丝对准锁合导线和接电头(或称接电端子)的作业,变得麻烦和困难。
为了改善上述问题,旧法也揭示了一种在绝缘壳体和接电头上设置导引槽和导条、弹簧配合的结构。但所述结构不仅比较复杂,增加了制造成本;并且,通常必须增加壳体体积,以避免该导引结构和导电元件产生干涉。再者,增加壳体体积也不利于开关接线端子装置小型化的演进和设计趋势。
在某些使用的环境(例如机器设备的运转会产生震动情形),长期使用的过程,容易使螺丝松动,造成线材松脱的情形。特别是,螺丝机构和导线或线材的枢接作业都必须使用工具才能操作锁紧、放松的工作,相对也比较麻烦;而这种情形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旧法也揭示一种配合壳体内部结构设计,应用外型成α轮廓的金属弹片,压制导线或线材,来取代螺丝机构锁接导线的结构。不过,就像那些对该技艺熟悉的人所知悉,α型金属弹片除了弯折成特殊形状的作业外,在金属弹片上还必须开设口部,使它的另一端穿过口部,在口部上形成可摆动结构,以便压制导线。因此,α型金属弹片在结构制作上比较麻烦、复杂;而这种情形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代表性的来说,这些参考数据显示了在有关开关接线装置与相关组合设计方面的技艺;如果重新设计考虑该绝缘壳体和导电元件、接电头、开关的结构组合,使其构造不同于常用者,将可改变它的使用形态,而有别于旧法;实质上,也会增加它的应用范围。例如,在符合不增加开关接线装置体积的条件下,使它们的结构易于制作和操作,改善常知操作螺丝对准锁合导线和接电头的作业麻烦和困难、绝缘壳体组合导引槽、导条、弹簧、应用α型金属弹片等复杂结构的情形等。
因此,考虑提供一种设置有限制器的接线端子装置;使限制器具有第一空间、第二空间,而可容许至少两条并列的导线插入壳体,分别组合金属弹片的机制。或进一步使该开关接线装置容许人员不需使用工具,直接操作导线插入枢接接电头,以及使接电头在符合刚性或硬度较高的条件下,具备有导电性佳、辅助固定金属弹片和导引金属弹片运动路径等手段。而这些课题在上述的参考数据中均未被具体教示或揭露。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开关接线改良装置,在具备结构精简的条件下,提供一操作简便、增加操作运动的稳定度等作用。包括一配装在绝缘壳体内的导电元件、组合导电元件的开关按钮和接电头。接电头具有限制器和连接限制器的触片二个部分;该按钮使导电元件选择性的与触片形成通电或断电。以及,限制器分隔界定有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分别组装一金属弹片的第一脚部、第二脚部,使机器设备接来的配线电路或导线可简便的直接插入限制器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嵌合金属弹片的第一脚部、第二脚部,并且阻止金属弹片在操作运动过程产生偏移情形。
根据本发明的开关接线改良装置,该限制器和触片可形成一体成型的结构。该限制器包括第一边、连接第一边的第二边、连接第二边的第三边、连接第三边的第四边等部分,而共同建立一矩形框架结构。
在所采的实施例中,第一边朝第三边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第一副边,第四边朝第二边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第五边,第五边和第一边位在同一平面上;使第五边朝第三边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第二副边,以及第一副边和第二副边成平行并列型态,而将限制器分隔成具有该第一空间、第二空间的结构,分别收容该金属弹片的第一脚部、第二脚部。并且,至少使第二边和第一副边辅助规范金属弹片第一脚部的运动路径,第四边和第二副边辅助规范金属弹片第二脚部的运动路径。以及,该触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连接限制器第一边和第五边,第二端成倾斜翘起结构,朝触接导电元件的方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开关接线改良装置,该第一副边朝向第二副边方向突出形成有一第一凸部,该第二副边朝向第一副边方向突出形成有一第二凸部;第一凸部、第二凸部用以补偿第一副边、第二副边之间的间隙,而在操作金属弹片运动时,共同使第一副边、第二副边不会产生偏动或晃动的情形,而建立确实规范金属弹片运动路径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结构分解示意图;显示了壳体、开关按钮、导电元件和接电头的限制器、触片、金属弹片等部分的结构。
图2,图9~12:本发明限制器的结构剖视示意图;显示了第一副边及/或第二副边的结构配合情形;其中图2为具有单一副边;图9至图12为具有两副边;图10至图12的两副边之间具有间隙s;图11在间隙s之间设有凸部。
图3:本发明的组合结构示意图;描绘了壳体、开关按钮、导电元件、导线和接电头的限制器、触片、金属弹片等部分的组合情形。
图4:本发明接电头和金属弹片、导线配合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5: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结构分解示意图;显示了限制器和触片形成一体成型的结构。
图6:本发明接电头的限制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描绘了限制器第二边、第四边设有凹部的情形。
图7:本发明接电头的触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图7的组合结构示意图;描绘了壳体、开关按钮、导电元件、导线和接电头的限制器、触片、金属弹片等部分的组合情形。
附图中所用的符号说明如下:
壳体10 腔室11
插线孔12 槽部13
柱桩14 操作孔15
肩部16 开关按钮20
导电元件30 弹簧35
接电头40 限制器50
第一边51 第二边52
凹部52b、54b 第三边53
组合部53a、75 第四边54
第五边55 第一副边56
第一凸部56a 第二副边57
第二凸部57a 第一空间58
第二空间59 触片60
第一端61 第一指部61a
第二指部61b 第二端62
副端63 尾端64
金属弹片70 第一段71
第二段72 弯曲段73
头端74 第一脚部78
第二脚部79 工具80
导线90、95 间隙s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和图3,本发明的开关接线改良装置包括一绝缘壳体和一开关按钮的组合;概分别以10、20表示。壳体10有一腔室11收容该开关按钮20;开关按钮20组合有导电元件30和弹簧35(此部分为常知技艺,因此不详细叙述)。依据图1的方向,壳体10在两边下端区域设有相通于腔室11的插线孔12,供电子或电机设备的配线电路或导线90插入壳体腔室11,组合连接接电头40。
基本上,本发明开关接线装置依据实务应用型态,选择容许至少两条并列的导线90插入壳体10,组合接电头40的结构,作为说明实施例。也就是说,一个接电头40可枢接至少两条导线90或95的型态。
图中显示有两个接电头40设置在壳体腔室11里面;每一个电接头40包括限制器50和连接限制器50的触片60二个部份。限制器50选择刚性或硬度较高的材料(例如,铁、钢等)形成平板胚料的型态,以及使限制器50从平板胚料的型态制成图1显示的矩形框架结构和触片60 的组合。
图中也描绘了限制器50具有第一边51、连接第一边51的第二边52、连接第二边52的第三边53、连接第三边53的第四边54,连接第四边54且朝第二边52方向延伸的第五边55等部分,而共同建立一矩形框架结构,收容一金属弹片70。
在所采的实施例(请参图2,图9~12所示)中,第一边51及第五边55的至少其中一边(如图 2)朝第三边53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第一副边56(例如,使第一边51和第一副边56形成锐角、直角或钝角的夹角角度),第五边55和第一边51位在同一平面上;使第五边55可以再朝第三边53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第二副边57(如图2,图9~12所示,使第五边55和第二副边57 形成锐角、直角或钝角的夹角角度),以及第一副边56和第二副边57成平行并列型态;如此即可将限制器50分隔成具有第一空间58、第二空间59的结构。
图9~12特别描绘了该第一副边56、第二副边57之间因弯折作业,而形成有一间隙s以及无此间隙s(图9)的情形。更在图11及图12图中揭示,使该第一副边56朝向第二副边57方向突出形成有一第一凸部56a,该第二副边57朝向第一副边56方向突出形成有一第二凸部57a;第一凸部56a、第二凸部57a用以补偿或减小该第一副边56与第二副边57之间的间隙s,以降低在操作金属弹片70运动时,共同使第一副边56、第二副边57不会产生太大的偏动或晃动的情形,而建立确实规范金属弹片70运动路径的作用;而上述间隙s的存在,则可提供第一副边 56及/或第二副边57保持适当的弹性,以适应金属弹片70在推移中产生轻微偏移而摩擦卡滞于第一副边56及/或第二副边57时,能够提供适度的脱卡裕度。
在所采的实施例中,该触片60具有第一端61和第二端62;第一端61对应限制器第一边 51、第五边55(或第一空间58、第二空间59),形成分叉结构,而具有第一指部61a、第二指部61b,分别连接限制器第一边51和第五边55,第二端62成倾斜翘起结构,朝触接导电元件 30的方向延伸。该开关按钮20控制导电元件30选择性的与触片第二端62形成通电或断电。
详细来说,当人员按压开关按钮20时,会带动导电元件30接触或离开触片60或触片第二端62,而使接电头40形成通电或断电。
图中也显示了金属弹片70的形状类似具有开口的V形体,包含一第一段71、第二段72 和连接第一段71、第二段72的弯曲段73。第一段71有一头端74和一孔洞型态的组合部75,可组合在限制器第三边53的一凸部型态的组合部53a上,使金属弹片第一段71位在限制器50 内;并且,使金属弹片第一段71的头端74和限制器第三边53的上端部共同固定在壳体腔室11 的一个槽部13内。以及,金属弹片弯曲段73绕设在壳体腔室11的一柱桩14上,使金属弹片第二段72伸入限制器50里面,形成可摆动的型态。
详细来说,金属弹片第二段72成分叉结构,而具有第一脚部78、第二脚部79,分别被收容或伸进限制器第一空间58、第二空间59里面。并且,至少使限制器第二边52和第一副边56 辅助规范金属弹片第一脚部78的运动路径,限制器第四边54和第二副边57辅助规范金属弹片第二脚部79的运动路径。可了解的是,如上述该限制器第二边52、第一副边56和限制器第四边54、第二副边57配合间隙s的结构型态,容许限制器50有一弹性裕度,降低第二边52、第一副边56和金属弹片第一脚部78、限制器第四边54、第二副边57和金属弹片第二脚部79之间的摩擦卡滞情形,而可增加金属弹片70运动的顺畅性。
在所采的实施例中,金属弹片70配装在壳体腔室11后,其开口被安排朝向导电元件30的方向,使得第二段72的配置角度利于导线90或95插入组合;并且,导线90或95插入方向或角度约相同于触片第一端61(第一指部61a或第二指部61b)的倾斜角度,使导线90或95和触片第一端61(第一指部61a或第二指部61b)形成较常知结构更大的接触面积,而更接近导电元件30,也增加了导电效率和组合稳定度。明显不同于常知技艺应用α型金属弹片或螺丝机构锁接导线的型态。
图3、图4特别显示了人员直接操作单一导线90或二条并列的导线90、95插入插线孔12和限制器50内,金属弹片第一脚部78的尾端将导线90压靠在触片第一指部61a上形成导通状态;金属弹片第二脚部79的尾端将导线95压靠在触片第二指部61b上形成导通状态。此时,导电元件30位在和触片第二端62接触的位置,而形成通电状态。如果人员按压开关按钮20,带动导电元件30朝图中下方位移,使导电元件30离开触片第二端62,则形成断电状态。
请参考图3、图4,描绘了金属弹片70被收容在限制器50里面的结构型态,至少使限制器第二边52和第一副边56共同规范金属弹片第一脚部78的运动路径,而不会向两侧边偏摆;第四边54和第二副边57共同规范金属弹片第二脚部79的运动路径,而不会向两侧边偏摆;这有助于增加金属弹片70的运动及操作金属弹片70组合导线90及/或95的稳定度。
特别是,操作导线90及/或95插入壳体腔室11和限制器50的第一空间58及/或第二空间59 时,导线90及/或95会被限制在高硬度的限制器第一空间58及/或第二空间59内,因此不会有习知技艺导线的金属裸端插伤或刮破壳体的情形,或因为操作环境、场合(例如,机器设备运转震动等)或疏忽碰撞,造成导线在壳体内部摆动角度过大、扭转等,而撑开壳体的情形。
图3、图4也显示了人员可操作工具80从壳体10下端一操作孔15伸入腔室11和限制器第一空间58或第二空间59内,推动金属弹片第一脚部78或第二脚部79,使第一脚部78尾端或第二脚部79尾端离开导线90或95,解除金属弹片第二段72压住导线90或95的状态,让人员可直接拆除导线90或95离开壳体10。
请参考图5,该限制器50和触片60形成一体成型的结构。也就是说,触片第一端61的第一指部61a和限制器第一边51形成一体连接,第二指部61b接合限制器第五边55的结构型态。
请参阅图6,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依据壳体腔室11的形状,限制器50的第二边52、第四边54形成有凹部52b、54b,可靠合一形成在壳体10或腔室11上的肩部16,使限制器50和壳体10的组合更稳固。
请参阅图7、图8,揭示了接电头40一个修正的实施例。依据壳体10(或腔室11)和开关按钮20的组合型态,该接电头40的触片第二端62朝限制器50(或第一空间58、第二空间59或图中下方或金属弹片70的开口)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一副端63(例如,使第二端62和副端 63形成锐角、直角或钝角的夹角角度);又从副端63朝导电元件30或开关按钮20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一尾端64(例如,使副端63和尾端64形成锐角、直角或钝角的夹角角度)。
图8显示当人员操作开关按钮20带动导电元件30朝图中下方位移后,导电元件30会触接触片尾端64,形成通电状态。如果人员操作开关按钮20带动导电元件30朝图中上方位移时,导电元件30会离开触片尾端64,形成断电状态。
代表性的来说,这开关接线改良装置在具备有不增加壳体体积和符合开关接线端子装置小型化设计趋势的条件下,相较于旧法而言,系具有下列的优点:
该壳体10、开关按钮20、导电元件30和限制器50、触片60、金属弹片70等相关组件结构,已被重新设计考虑。例如,使限制器50包括第一边51、第二边52、第三边53、第四边54及/或第五边55;第一边51弯折形成第一副边56,第五边55弯折形成第二副边57,而共同建立一具有第一空间58、第二空间59的框架结构,来收容金属弹片70的第一脚部78、第二脚部79;金属弹片70具有第一段71嵌合或连接限制器第三边53,弯曲段73绕设壳体10的柱桩14,使第二段72的第一脚部78、第二脚部79被规范在限制器第一空间58、第二空间59内运动,并且容许人员直接操作导线90及/或95插入腔室11,分别被金属弹片第一脚部78、第二脚部79压合在限制器50上;使触片60形成第一端61、第二端62,第一端61的第一指部61a、第二指部61b分别和限制器第一边51、第五边55连接,第二端62和导电元件30形成触接或不触接的型态等部分,明显不同于常用者,也改变了它的使用、操作型态,而有别于旧法。
特别是,旧法对于配线电路或导线的拆装都必须操作螺丝锁紧、放松的麻烦作业、螺丝位在松释状态时,螺丝会有偏斜造成人员操作螺丝对准锁合导线和接电头的作业,变得麻烦和困难,或应用α型金属弹片、在绝缘壳体和接电头上设置导引槽和导条、弹簧配合的结构,使结构变得比较复杂、增加制造成本和壳体体积,或机器设备的运转震动,使螺丝松动,造成线材松脱等情形,都获得明显的改善。
接电头40在符合刚性或硬度较高的条件下,具备有导电性佳、辅助固定金属弹片70和导引金属弹片70运动路径等作用。并且,该限制器50对应收容金属弹片70和导线90、95的结构,不仅提供了人员操作简便的作用,也改善了旧法导线金属裸端插伤壳体或使金属弹片产生偏摆,刮破壳体、夹制不稳定等情形。
再者,限制器50形成第一空间58、第二空间59对应收容金属弹片第一脚部78、第二脚部 79,使第二边52、第一副边57和第四边54、第二副边58分别规范第一脚部78、第二脚部79的运动路径,而容许拆装不同或并列的导线90、95的作用,明显提供了较常知技艺理想的结构设计。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有效的开关接线改良装置,其空间型态不同于常知者,且具有旧法中无法比拟的优点,展现了相当大的进步,诚已充份符合发明专利的要件。
而且,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可行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发明专利范围所涵盖。

Claims (35)

1.一种开关接线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壳体和一开关按钮的组合;
壳体有一腔室,收容该开关按钮;开关按钮组合有导电元件和弹簧;壳体设有相通于腔室的插线孔;
设置在壳体腔室内的接电头,具有限制器和连接限制器触片;
触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连接限制器;
该开关按钮使导电元件与触片第二端形成通电或断电;以及
限制器界定有第一空间、第二空间,收容一金属弹片;
金属弹片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组合限制器,共同组装在
壳体腔室,使第二段具有第一脚部、第二脚部,而分别在限制器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内摆动;
其中该限制器具有第一边、连接第一边的第二边、连接第二边的第三边、连接第三边的第四边,而共同建立一矩形框架结构;
第四边朝第二边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第五边,使第五边和第一边位在同一平面上;
其中该触片第一端具有第一指部和第二指部;第一指部连接限制器第一边,第二指部连接限制器第五边;
第二端成倾斜翘起结构,朝触接导电元件的方向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接线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边及第五边的至少其中之一朝第三边方向弯折延伸,在该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之间形成至少一副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接线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副边是由第一边朝第三边方向延伸形成一第一副边,第五边朝第三边方向延伸形成一第二副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接线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副边和第二副边形成平行并列的型态;并且,至少使第二边、第一副边辅助规范金属弹片第一脚部的运动路径,第四边和第二副边辅助规范金属弹片第二脚部的运动路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接线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边及第五边的至少其中之一和所属弯折形成的副边的夹角角度形成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其中之一。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开关接线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的第一副边与第二副边之间形成有一间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接线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副边形成有一朝第二副边突出的第一凸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接线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二副边形成有一朝第一副边突出的第二凸部。
9.如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所述的开关接线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金属弹片成具有开口的V形体,包含一连接第一段、第二段的弯曲段;
第一段有一头端和一组合部,组合在限制器第三边的一组合部上,使金属弹片第一段位在限制器空间内;并且,使金属弹片第一段的头端和限制器第三边的上端部共同固定在壳体腔室的一个槽部内;以及
金属弹片弯曲段绕设在壳体腔室的一柱桩上,使金属弹片的开口朝向导电元件的方向,金属弹片第二段伸入限制器内,形成可摆动的型态。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接线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金属弹片成具有开口的V形体,包含一连接第一段、第二段的弯曲段;
第一段有一头端和一组合部,组合在限制器第三边的一组合部上,使金属弹片第一段位在限制器空间内;并且,使金属弹片第一段的头端和限制器第三边的上端部共同固定在壳体腔室的一个槽部内;以及
金属弹片弯曲段绕设在壳体腔室的一柱桩上,使金属弹片的开口朝向导电元件的方向,金属弹片第二段伸入限制器内,形成可摆动的型态。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接线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金属弹片成具有开口的V形体,包含一连接第一段、第二段的弯曲段;
第一段有一头端和一组合部,组合在限制器第三边的一组合部上,使金属弹片第一段位在限制器空间内;并且,使金属弹片第一段的头端和限制器第三边的上端部共同固定在壳体腔室的一个槽部内;以及
金属弹片弯曲段绕设在壳体腔室的一柱桩上,使金属弹片的开口朝向导电元件的方向,金属弹片第二段伸入限制器内,形成可摆动的型态。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关接线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金属弹片第一段的组合部是一孔洞结构;限制器第三边的组合部是一凸部结构;以及壳体腔室设有两个接电头;
限制器的第二边、第四边形成有凹部,可靠合一形成在壳体腔室的肩部。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开关接线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金属弹片第一段的组合部是一孔洞结构;限制器第三边的组合部是一凸部结构;以及壳体腔室设有两个接电头;
限制器的第二边、第四边形成有凹部,可靠合一形成在壳体腔室的肩部。
14.如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所述的开关接线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限制器和触片形成一体成型的结构,使触片第一端的一第一指部和限制器第一边形成一体连接的结构,触片第一端的一第二指部接合限制器第五边。
15.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接线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限制器和触片形成一体成型的结构,使触片第一端的一第一指部和限制器第一边形成一体连接的结构,触片第一端的一第二指部接合限制器第五边。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接线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限制器和触片形成一体成型的结构,使触片第一端的一第一指部和限制器第一边形成一体连接的结构,触片第一端的一第二指部接合限制器第五边。
17.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关接线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限制器和触片形成一体成型的结构,使触片第一端的一第一指部和限制器第一边形成一体连接的结构,触片第一端的一第二指部接合限制器第五边。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开关接线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限制器和触片形成一体成型的结构,使触片第一端的一第一指部和限制器第一边形成一体连接的结构,触片第一端的一第二指部接合限制器第五边。
19.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开关接线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限制器和触片形成一体成型的结构。
2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接线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限制器和触片形成一体成型的结构。
2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关接线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限制器和触片形成一体成型的结构。
22.如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所述的开关接线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接电头的触片第二端朝限制器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一副端,使第二端和副端的夹角角度形成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其中之一;又从副端朝导电元件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一尾端,使副端和尾端的夹角角度形成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其中之一;
开关按钮使导电元件与触片第二端的尾端形成通电或断电。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接线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接电头的触片第二端朝限制器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一副端,使第二端和副端的夹角角度形成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其中之一;又从副端朝导电元件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一尾端,使副端和尾端的夹角角度形成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其中之一;
开关按钮使导电元件与触片第二端的尾端形成通电或断电。
2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关接线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接电头的触片第二端朝金属弹片开口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一副端,使第二端和副端的夹角角度形成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其中之一;又从副端朝导电元件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一尾端,使副端和尾端的夹角角度形成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其中之一;
开关按钮使导电元件与触片第二端的尾端形成通电或断电。
2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开关接线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接电头的触片第二端朝金属弹片开口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一副端,使第二端和副端的夹角角度形成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其中之一;又从副端朝导电元件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一尾端,使副端和尾端的夹角角度形成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其中之一;
开关按钮使导电元件与触片第二端的尾端形成通电或断电。
2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开关接线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接电头的触片第二端朝金属弹片开口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一副端,使第二端和副端的夹角角度形成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其中之一;又从副端朝导电元件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一尾端,使副端和尾端的夹角角度形成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其中之一;
开关按钮使导电元件与触片第二端的尾端形成通电或断电。
2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开关接线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接电头的触片第二端朝金属弹片开口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一副端,使第二端和副端的夹角角度形成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其中之一;又从副端朝导电元件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一尾端,使副端和尾端的夹角角度形成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其中之一;
开关按钮使导电元件与触片第二端的尾端形成通电或断电。
28.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开关接线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接电头的触片第二端朝限制器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一副端,使第二端和副端的夹角角度形成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其中之一;又从副端朝导电元件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一尾端,使副端和尾端的夹角角度形成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其中之一;
开关按钮使导电元件与触片第二端的尾端形成通电或断电。
29.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开关接线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接电头的触片第二端朝限制器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一副端,使第二端和副端的夹角角度形成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其中之一;又从副端朝导电元件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一尾端,使副端和尾端的夹角角度形成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其中之一;
开关按钮使导电元件与触片第二端的尾端形成通电或断电。
30.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开关接线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插线孔位在壳体两边下端区域,容许两条并列的导线分别插入第一空间、第二空间;使金属弹片第一脚部、第二脚部分别将该两条并列的导线压靠在触片第一端上;导线插入角度相同于触片第一端的倾斜角度;
壳体下端设有一操作孔,相通于腔室和限制器第一空间、第二空间。
3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接线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插线孔位在壳体两边下端区域,容许两条并列的导线分别插入第一空间、第二空间;使金属弹片第一脚部、第二脚部将该两条并列的导线分别压靠在触片第一指部、第二指部上;两条并列导线的插入角度分别相同于触片第一指部、第二指部的倾斜角度;
壳体下端设有一操作孔,相通于腔室和限制器第一空间、第二空间。
3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关接线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插线孔位在壳体两边下端区域,容许两条并列的导线分别插入第一空间、第二空间;使金属弹片第一脚部、第二脚部分别将该两条并列的导线压靠在触片第一端上;导线插入角度相同于触片第一端的倾斜角度;
壳体下端设有一操作孔,相通于腔室和限制器第一空间、第二空间。
33.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开关接线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插线孔位在壳体两边下端区域,容许两条并列的导线分别插入第一空间、第二空间;使金属弹片第一脚部、第二脚部分别将该两条并列的导线压靠在触片第一端上;导线插入角度相同于触片第一端的倾斜角度;
壳体下端设有一操作孔,相通于腔室和限制器第一空间、第二空间。
34.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开关接线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插线孔位在壳体两边下端区域,容许两条并列的导线分别插入第一空间、第二空间;使金属弹片第一脚部、第二脚部分别将该两条并列的导线压靠在触片第一端上;导线插入角度相同于触片第一端的倾斜角度;
壳体下端设有一操作孔,相通于腔室和限制器第一空间、第二空间。
3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开关接线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插线孔位在壳体两边下端区域,容许两条并列的导线分别插入第一空间、第二空间;使金属弹片第一脚部、第二脚部分别将该两条并列的导线压靠在触片第一端上;导线插入角度相同于触片第一端的倾斜角度;
壳体下端设有一操作孔,相通于腔室和限制器第一空间、第二空间。
CN201510724175.1A 2015-10-29 2015-10-29 开关接线改良装置 Active CN1066534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24175.1A CN106653414B (zh) 2015-10-29 2015-10-29 开关接线改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24175.1A CN106653414B (zh) 2015-10-29 2015-10-29 开关接线改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53414A CN106653414A (zh) 2017-05-10
CN106653414B true CN106653414B (zh) 2020-02-25

Family

ID=58831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24175.1A Active CN106653414B (zh) 2015-10-29 2015-10-29 开关接线改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534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35598A (zh) * 2019-12-24 2021-06-25 菲尼克斯亚太电气(南京)有限公司 触点模块
CN113028309A (zh) * 2019-12-24 2021-06-25 菲尼克斯亚太电气(南京)有限公司 灯模块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2086A (zh) * 2006-12-25 2008-07-02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端子装置
CN102474019A (zh) * 2009-07-21 2012-05-23 威德米勒界面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连接装置和跳线端子排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E496406T1 (de) * 2002-04-12 2011-02-15 Weidmueller Interface Anschlussvorrichtung für leiter
CN204538268U (zh) * 2015-03-03 2015-08-05 进联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弹夹式接点盒结构
CN205177625U (zh) * 2015-10-29 2016-04-20 进联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开关接线改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2086A (zh) * 2006-12-25 2008-07-02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端子装置
CN102474019A (zh) * 2009-07-21 2012-05-23 威德米勒界面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连接装置和跳线端子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53414A (zh) 2017-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3140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US786235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EP3159972B1 (en) Switch wire connection device
US2007014905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flexible mating portion
JP5035990B2 (ja) 弾性レバー付きコネクタ
CN110679040B (zh) 电连接器
JP3109106U (ja) 電源用コネクタ
JP2008310964A (ja)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JP2007173172A (ja) 押釦スイッチ
TWI619317B (zh) Improved structure of the connector head limiter of the wire connection terminal
EP3159973B1 (en) Switch wire connection device
JP2020187972A (ja) 接続方法、接続構造および接続端子組立体
CN106653414B (zh) 开关接线改良装置
EP3291268B1 (en) Switch device
TWI619137B (zh) Switch wiring device
CN106653415B (zh) 开关接线装置
TWM539173U (zh) 按壓開關接線裝置
TWI624854B (zh) Switch wiring improvement device
CN107104303B (zh) 电联接端子结构
US7934961B2 (en) Low profile contact
KR101803796B1 (ko) 전원전선 연결용 커넥터
CN205177625U (zh) 开关接线改良装置
CN205177626U (zh) 开关接线装置
CN211265311U (zh) 用于开关装置的辅助机构
JP2018129165A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