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00260A - 电梯 - Google Patents

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00260A
CN101200260A CN 200710196010 CN200710196010A CN101200260A CN 101200260 A CN101200260 A CN 101200260A CN 200710196010 CN200710196010 CN 200710196010 CN 200710196010 A CN200710196010 A CN 200710196010A CN 101200260 A CN101200260 A CN 1012002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wing machine
brake equipment
car
braking
current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71019601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岛根一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002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02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卷绕在滑轮上的曳引绳与平衡块(6)相连结而悬挂的轿厢(7);使滑轮旋转的曳引机(1);对轿厢的移动机械地进行制动的制动装置(2);在轿厢停止时,对制动装置的工作进行指示的指示机构(31);在指示机构指示制动装置的工作时,向曳引机供给该曳引机的驱动电流的电流供给机构(3);以及基于与由电流供给机构进行的电流的供给相伴的轿厢的动作状态,来判定制动装置的工作有无异常的判定机构(10)。

Description

电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制动装置的异常判定功能的电梯。
背景技术
电梯停止中的轿厢,需要相对于一定的装载载荷进行保持,即静止,该保持力的测定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如特开昭53-128377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人为地在轿厢内装载重物,对该轿厢开始运动时的重物的重量进行计测,基于该计测结果对保持力进行计算。
另一种方法是,在轿厢的运行中强制关闭制动器,对轿厢停止为止所运行的距离进行测定,通过其所运行的距离对保持力进行计算。
如上所述,在向轿厢内装载重物的方法中,需要相当于轿厢的装载载荷的1.5倍以上的平衡块,并且万一在装载有重物的状态下制动器保持力不足,轿厢便会开始运动,因此,该作业必须在电梯的最下层实施。
另外,在如上所述在轿厢的运行中强制关闭制动器的方法中,必须在进行制动器的保持力测定前使轿厢运行,那么在保持力不足的情况下难以使轿厢在规定位置停止。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制动装置的异常判定所涉及的安全性、便利性的电梯。
即,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曳引绳与平衡块相连结而悬挂的轿厢、曳引机和对轿厢的移动机械地进行制动的制动装置,在轿厢的停止时对制动装置的工作进行指示,向曳引机供给该曳引机的驱动电流,基于与电流的供给相伴的轿厢的动作状态,对制动装置的工作有无异常进行判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构成例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制动装置的异常判定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制动装置的异常判定处理中的各种特性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制动装置的异常判定处理中的各种特性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构成例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制动装置的异常判定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制动装置的异常判定处理中的各种特性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构成例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各种特性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制动装置的异常判定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构成例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制动装置的异常判定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构成例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制动装置的异常判定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制动装置的异常判定处理中的各种特性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构成例的图。
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包括:曳引机1、制动装置2、逆变器3、电流控制装置4、曳引机用位置·速度检测器5、平衡块6、轿厢7、轿厢用位置·速度检测器8、位置·速度判定装置9、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以及制动控制装置31。
逆变器3,是向曳引机1供给驱动电流的供给机构。电流控制装置4是电流控制机构。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是对制动装置2的工作有无异常进行判定的判定机构。
轿厢7,通过卷绕在没有图示的滑轮上的曳引绳与平衡块6相连结而悬挂。曳引机1,使滑轮旋转从而使轿厢7升降。制动装置2是对轿厢7的移动机械地进行制动的装置。电流控制装置4向逆变器3输出用于向曳引机1供给规定的驱动电流的指令。
这样一来,曳引机1,产生与驱动电流值相应的旋转力即曳引机转矩Tm。另外,在轿厢7与平衡块6之间,一直产生由轿厢7的重量与平衡块6的重量的不平衡所产生的力即不平衡转矩Tu。
当曳引机转矩Tm与不平衡转矩Tu的总和为制动装置2的制动保持力即制动转矩Tb以下时,曳引机1不旋转。也就是说,轿厢7停止。
相反,当曳引机转矩Tm与不平衡转矩Tu的总和超过制动转矩Tb时,曳引机1旋转,轿厢7开始运动。
曳引机用位置·速度检测器5,是对曳引机1的旋转角的变化量即曳引机旋转角θ m、曳引机1的旋转速度即曳引机旋转速度ωm进行检测的传感器。轿厢用位置·速度检测器8,是对轿厢7的目前位置的变化量即轿厢位置θc、轿厢7的升降速度即轿厢速度ωc进行检测的传感器。
位置·速度判定装置9,对来自曳引机用位置·速度检测器5、轿厢用位置·速度检测器8的检测结果是否满足预定条件进行判定。
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基于位置·速度判定装置9的判定结果,对制动装置2是否具有预定的制动保持力进行判定。制动控制装置31,对制动装置2的工作或该工作的停止进行控制。也就是说,制动控制装置31是对制动装置2的工作或该工作的停止进行指示的指示机构。
接下来,对该电梯的制动装置2的异常判定处理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制动装置的异常判定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图3以及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制动装置的异常判定处理中的各种特性的图。
这里,使停止的轿厢7处于没有乘客、货物的无载荷状态(步骤S1)。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在图3所示的时刻t1的定时向制动控制装置31输出制动装置2的工作指令信号。制动控制装置31,在输入来自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的信号时,使制动装置2工作(步骤2)。
如图3所示,在从时刻t1到开始对曳引机1供给电流前的期间,从逆变器3供给至曳引机1的电流是零,因此,曳引机1所承受的转矩是不平衡转矩Tu与制动转矩Tb,没有产生曳引机转矩Tm。在开始对曳引机1供给电流前,因为不平衡转矩Tu为制动转矩Tb以下,所以曳引机1并没有旋转,轿厢7也没有运动。
另外,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在向制动控制装置31输出信号后的开始向曳引机1供给电流的时刻t2,向电流控制装置4输出电流供给指令信号。电流控制装置4对逆变器3进行控制(步骤S3),使得当输入来自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的信号时,该逆变器3向曳引机1供给电流i1。
在从开始向曳引机1供给电流的时刻t2到结束向曳引机1供给电流的时刻t3的期间,从逆变器3向曳引机1供给的电流变为i1,由该电流i1产生曳引机转矩Tm。
电流i1,是使得由该电流的供给所产生的曳引机转矩Tm与不平衡转矩Tu之和与制动装置2的工作正常时的制动转矩Tb相等的电流。也就是说,这里,曳引机转矩Tm的方向与不平衡转矩Tu的方向相同。
此时,由于向曳引机1供给电流i1而产生的曳引机转矩Tm由下式(1)表示。
Tm=正常时的制动转矩Tb-无载荷时的不平衡转矩Tu…式(1)
曳引机用位置·速度检测器5,对曳引机旋转角θm、曳引机旋转速度ω m进行检测,并将该检测结果向位置·速度判定装置9输出。另外,轿厢用位置·速度检测器8,对轿厢位置θc、轿厢速度ωc进行检测,并将该检测结果向位置·速度判定装置9输出(步骤S4)。
如图3所示,在不平衡转矩Tu与曳引机转矩Tm之和即总转矩为制动转矩Tb以下的情况下,曳引机1并没有旋转,轿厢7也没有运动。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在由于制动装置2的异常所导致的制动转矩Tb降低,总转矩超过制动转矩Tb的情况下,由曳引机用位置·速度检测器5所检测的曳引机旋转角θm、曳引机旋转速度ωm以及由轿厢用位置·速度检测器8所检测的轿厢位置θc、轿厢速度ωc呈现出变化。
位置·速度判定装置9,对由曳引机用位置·速度检测器5所检测的曳引机旋转角θm是否超过基准值θs1进行判定,对由曳引机用位置·速度检测器5所检测的曳引机旋转速度ωm是否超过基准值ωs1进行判定。
另外,位置·速度判定装置9,对由轿厢用位置·速度检测器8所检测的轿厢位置θc是否超过基准值θs2进行判定,对由轿厢用位置·速度检测器8所检测的轿厢速度ωc是否超过基准值ωs2进行判定。
位置·速度判定装置9,向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输出表示各个判定结果的信号。
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在下述情况下,即在通过逆变器3对曳引机1的电流供给有效的期间,由来自位置·速度判定装置9的信号所表示的判定结果是,曳引机旋转角θm、曳引机旋转速度ωm、轿厢位置θc、轿厢速度ωc均超过基准值的情况下(步骤S5的“是”),视为制动装置2的制动保持力低于由电流供给所产生的曳引机转矩Tm以及不平衡转矩Tu之和,判定为制动装置2的工作异常(步骤S6)。
另外,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在下述情况下,即在通过逆变器3对曳引机1的电流供给结束的时间点,由来自位置·速度判定装置9的信号所表示的判定结果是,曳引机旋转角θm、曳引机旋转速度ωm、轿厢位置θc、轿厢速度ωc中任意一项为基准值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5的“否”),判定为制动装置2的工作没有异常(步骤S7)。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梯,在轿厢7停止的状态下使制动装置2工作,对曳引机1进行电流供给而产生曳引机转矩Tm,在伴随着曳引机转矩Tm的产生,曳引机1的旋转角、速度变化,轿厢7的位置、速度也变化时,判定为制动装置2的工作异常。因此,没有必要在轿厢7中装载重物或者在轿厢7的运行中使制动装置2工作,所以提高了制动装置2的异常判定的安全性以及便利性。
在该实施方式中,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在曳引机旋转角θm、曳引机旋转速度ωm、轿厢位置θc、轿厢速度ωc均超过基准值的情况下,判定为制动装置2的工作异常。但是,并不限于此,还可以这样: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在判定结果是例如曳引机旋转角θm、曳引机旋转速度ωm、轿厢位置θc、轿厢速度ωc中的任意一项超过基准值的情况下,判定为制动装置2的工作异常。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构成中,对于与图1所示的构成相同的部分,省略说明。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构成例的图。
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还包括计算装置32。计算装置32,对制动装置2的工作异常时的制动转矩Tb进行计算。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制动装置的异常判定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制动装置的异常判定处理中的各种特性的图。
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使停止的轿厢7处于没有乘客、货物的无载荷状态(步骤S11)。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在图7所示的时刻t1的定时向制动控制装置31输出制动装置2的工作指令信号。制动控制装置31,在输入来自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的信号时,使制动装置2工作(步骤12)。
如图7所示,在从时刻t1到开始对曳引机1供给电流前的期间,从逆变器3供给至曳引机1的电流是零,因此,曳引机1所承受的转矩是不平衡转矩Tu与制动转矩Tb,没有产生曳引机转矩Tm。在开始对曳引机1供给电流前,因为不平衡转矩Tu小于制动转矩Tb,所以曳引机1并没有旋转,轿厢7也没有运动。
另外,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在制动装置2工作后的开始向曳引机1供给电流的时刻t2,向电流控制装置4输出电流控制指令信号。电流控制装置4对该逆变器3进行控制(步骤S13),使得当输入来自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的信号时,逆变器3向曳引机1供给电流,该电流从零缓缓升高至规定值。该规定值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电流i1。
如图7所示,在从开始向曳引机1供给电流的时刻t2到结束向曳引机1供给电流的时刻t3的期间,从逆变器3向曳引机1所供给的电流从零缓缓增加至上述的规定值(步骤S14)。
曳引机用位置·速度检测器5,对曳引机旋转角θm、曳引机旋转速度ωm进行检测,并将该检测结果向位置·速度判定装置9输出。另外,轿厢用位置·速度检测器8,对轿厢位置θc、轿厢速度ωc进行检测,并将该检测结果向位置·速度判定装置9输出(步骤S15)。
如图7所示,在从时刻t2到提供给曳引机1的电流正在增加的时刻t5的期间,不平衡转矩Tu与曳引机转矩Tm之和即总转矩为制动转矩Tb以下,因此,曳引机1并没有旋转,轿厢7也没有运动。另一方面,在从时刻t5到时刻t3的期间,总转矩超过制动转矩Tb,由曳引机用位置·速度检测器5所检测的曳引机旋转角θm、曳引机旋转速度ωm以及由轿厢用位置·速度检测器8所检测的轿厢位置θc、轿厢速度ωc呈现出变化。
位置·速度判定装置9,对由曳引机用位置·速度检测器5所检测的曳引机旋转角θm是否变化逐次进行判定,对由曳引机用位置·速度检测器5所检测的曳引机旋转速度ωm是否变化逐次进行判定。
另外,位置·速度判定装置9,对由轿厢用位置·速度检测器8所检测的轿厢位置θc是否变化逐次进行判定,对轿厢速度ωc是否变化逐次进行判定。
位置·速度判定装置9,向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逐次输出表示各个判定结果的信号。在该实施方式中,因为在时刻t5,曳引机旋转角θm、曳引机旋转速度ωm、轿厢位置θc、轿厢速度ωc变化,所以位置·速度判定装置9,在该时刻t5,输出表示曳引机旋转角θm、曳引机旋转速度ωm、轿厢位置θc、轿厢速度ωc分别变化的信号。
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在下述情况下,即在通过逆变器3对曳引机1的电流供给有效的期间,由来自位置·速度判定装置9的信号所表示的判定结果是,曳引机旋转角θm、曳引机旋转速度ωm、轿厢位置θc、轿厢速度ωc均变化的情况下(步骤S16的“是”),判定为制动装置2的工作异常(步骤S17)。
于是,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向计算装置32输出计算指令信号。在该计算指令信号中,含有时刻t5时的流向逆变器3的电流i的控制量,在时刻t5、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判定为制动装置2的工作异常。计算装置32,在输入来自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的信号时,就基于所述时刻t5时的流向逆变器3的电流i的控制量,来计算目前的曳引机转矩Tm,并计算该曳引机转矩Tm与轿厢7无载荷时的不平衡转矩Tu之和,由此对制动装置2的目前的制动转矩Tb进行计算(步骤S18)。也就是说,计算装置32是对曳引机1的驱动电流值进行检测的检测机构,也是对制动装置2的制动保持力进行计算的计算机构。
另一方面,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在来自位置·速度判定装置9的信号所表示的判定结果是,曳引机1的曳引机旋转角θm、曳引机旋转速度ωm、轿厢位置θc、轿厢速度ωc中的任意一项都没有变化的情况下(步骤S16的“否”),并且是流向逆变器3的电流控制量也就是逆变器3的电流i变为规定值即电流i1的情况下(步骤S19的“是”),判定为制动装置2的工作没有异常(步骤S20)。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不但具有第一实施方式所说明的效果,而且能够对制动装置2的工作异常时的制动转矩进行计算。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构成例的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各种特性的图。在图9中,示出了曳引机旋转速度ωm的速度特性曲线以及用于使轿厢7的速度与该速度特性曲线匹配的逆变器电流的指令值的时间变化。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制动装置的异常判定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在该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不使用轿厢用位置·速度检测器8、位置·速度判定装置9,而进一步包括速度控制器33。另外,曳引机用位置·速度检测器5,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仅对曳引机旋转速度ωm进行检测,并向速度控制器33输出该检测结果。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基于轿厢7运行时的逆变器电流i,对曳引机转矩Tm进行计算,进而对制动转矩Tb进行计算。
以下,对用于进行该运算的顺序进行说明。首先,使停止的轿厢7处于没有乘客、货物的无载荷状态(步骤S31)。接着,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向制动控制装置31输出制动装置2的工作指令信号。制动控制装置31,在输入来自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的信号时,使制动装置2工作(步骤32)。
接着,速度控制器33,对曳引机旋转速度的符合图9所示的速度特性曲线的速度指令值进行计算,而且向电流控制装置4输出表示图9所示的电流指令值的电流指令信号,使得曳引机用位置·速度检测器5所检测到的曳引机旋转速度ωm与速度指令值一致。电流控制装置4,根据来自速度控制装置33的电流指令信号对逆变器3进行控制,使得该逆变器3的电流i与指令值一致(步骤S33)。
此时,不平衡转矩Tu与曳引机转矩Tm之和,和制动转矩Tb与郁运行损失转矩Tk之和一致。所谓运行损失转矩Tk,是指由轿厢7与没有图示的导轨之间的摩擦所产生的转矩。
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基于流向逆变器3的电流i的控制量,对曳引机转矩Tm进行计算(步骤S34)。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将无载荷时的不平衡转矩Tu的值存储在没有图示的内置存储器中。
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基于从速度控制器33所输出的速度指令值,对轿厢7的无载荷时的运行损失转矩Tk进行计算(步骤S35)。
然后,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根据计算完的曳引机转矩Tm、运行损失转矩Tk以及内置存储器中所储存的无载荷时不平衡转矩Tu以及下式(2),对制动装置2的制动转矩Tb进行计算(步骤S36)。
Tb=无载荷时不平衡转矩Tu+曳引机转矩Tm-运行损失转矩Tk...式(2)
根据该式(2),意味着:在曳引机转矩Tm较小、轿厢7的速度沿着速度特性曲线的情况下,与曳引机转矩Tm较大的情况相比较,制动转矩Tb较小;在基于相同速度、曳引机转矩Tm较大的情况下,与曳引机转矩Tm较小的情况相比较,制动转矩Tb较大。
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在内置存储器中存储有制动装置2的工作正常时的制动转矩的值。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对该制动转矩的值与步骤S36的处理中所计算的制动转矩Tb相比较,由此对制动装置2的工作是否正常进行判定。
如上所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能够容易地对轿厢7运行时的制动转矩Tb进行计算。而且,该电梯,没有先使轿厢7运行再强制关闭制动装置2,因此也保证了安全性。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构成例的图。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制动装置的异常判定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在该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代替一个的制动装置2,具备第一制动装置2A和第二制动装置2B。
制动控制装置31,对第一制动装置2A和第二制动装置2B进行控制,使得其中之一工作,使另一个开放。
在该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使停止的轿厢7处于没有乘客、货物的无载荷状态(步骤S41)。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在预定的定时向制动控制装置31输出用于进行第一制动装置2A有无异常的判定的制动工作指令信号。
制动控制装置31,在输入来自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的信号时,使第一制动装置2A工作,并使第二制动装置2B开放(步骤42)。也就是说,此时,第一制动装置2A成为有无异常的判定对象。
另外,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在第一制动装置2A的工作后的预定定时,向电流控制装置4输出电流供给指令信号。电流控制装置4,在输入来自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的信号时,对逆变器3进行控制,使得该逆变器3向曳引机1供给电流i1(步骤S43)。
曳引机用位置·速度检测器5,对曳引机旋转角θm、曳引机旋转速度ωm进行检测,并向位置·速度判定装置9输出该检测结果。另外,轿厢用位置·速度检测器8,对轿厢位置θc、轿厢速度ωc进行检测,并向位置·速度判定装置9输出该检测结果(步骤S44)。
位置·速度判定装置9,对由曳引机用位置·速度检测器5所检测的曳引机旋转角θm是否超过基准值θs1进行判定,并对由曳引机用位置速度检测器5所检测的曳引机旋转速度ωm是否超过基准值ωs1进行判定。
另外,位置·速度判定装置9,对由轿厢用位置·速度检测器8所检测的轿厢位置θc是否超过基准值θs2进行判定,并对由轿厢用位置·速度检测器8所检测的轿厢速度ωc是否超过基准值ωs2进行判定。
位置·速度判定装置9,向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输出表示各个判定结果的信号。
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在下述的情况下,即在通过逆变器3开始对曳引机1供给电流后,在由来自位置·速度判定装置9的信号所表示的判定结果是,曳引机旋转角θm、曳引机旋转速度ωm、轿厢位置θc、轿厢速度ωc均超过基准值的情况下(步骤S45的“是”),判定为制动装置2的工作异常(步骤S46)。
另外,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在下述的情况下,即在通过逆变器3开始向曳引机1供给电流后,在由来自位置·速度判定装置9的信号所表示的判定结果是,曳引机旋转角θm、曳引机旋转速度ωm、轿厢位置θc、轿厢速度ωc中的任意一项为基准值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45的“否”),判定为作为有无异常的判定对象的制动装置2的工作没有异常(步骤S47)。
制动控制装置31,向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输出表示该制动控制装置31是否开放第一制动装置2A的信号。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在来自制动控制装置31的信号是表示并未开放第一制动装置2A的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48的“否”),视为并未进行第二制动装置2B有无异常的判定,向制动控制装置31输出用于进行第二制动装置2B有无异常的判定的制动工作指令信号。
制动控制装置31,在输入来自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的信号时,使第二制动装置2B工作,使第一制动装置2A开放(步骤S49)。也就是说,此时,第二制动装置2B成为有无异常的判定对象。以后,再次进行步骤S43以后的处理。
另外,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在来自制动控制装置31的信号是表示使第一制动装置2A开放的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48的“是”),视为进行了第一制动装置2A以及第二制动装置2B的有无异常的判定,结束处理。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即便在具有多个制动装置的情况下,仍能够进行各个制动装置的工作有无异常的判定。在此,是具有两个制动装置的构成,但其数量并没有限定。
(第五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构成与第四实施方式的相同,但与第四实施方式相比,第一制动装置2A以及第二制动装置2B的各自的制动保持力为一半,在这些制动装置均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能够对轿厢7的移动进行制动。
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在第一制动装置2A以及第二制动装置2B中具有并未工作的制动装置,在没有向曳引机1进行电流供给的情况下,轿厢7由于不平衡转矩而运动。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构成例的图。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制动装置的异常判定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制动装置的异常判定处理中的各种特性的图。
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与第四实施方式的相比较,还包括用于对作为异常判定对象的制动装置的制动转矩进行计算的计算装置32。
在该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使停止的轿厢7处于没有乘客、货物的无载荷状态(步骤S51)。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在时刻t1向制动控制装置31输出用于进行第一制动装置2A有无异常的判定的制动工作指令信号。
制动控制装置31,在输入来自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的信号时,使第一制动装置2A和第二制动装置2B都工作(步骤S52)。这里,如图15所示,分别产生第一制动装置2A的制动转矩Tb1与第二制动装置2B的制动转矩Tb2。
另外,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在第一制动装置2A以及第二制动装置2B工作后的时刻t2,向电流控制装置4输出电流供给指令信号。电流控制装置4,在输入来自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的信号时,在到时刻t3为止的期间,对逆变器3进行控制,使得该逆变器3向曳引机1供给电流i2(步骤S53)。
这里所供给的电流i2,是由该电流的供给所产生的曳引机转矩Tm超过不平衡转矩Tu、抵消该不平衡转矩Tu的电流。也就是说,这里,曳引机转矩Tm的方向与不平衡转矩Tu的方向相反。
接着,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在向曳引机1供给电流后的时刻t3,向制动控制装置31输出第二制动装置2B的开放指令信号。制动控制装置31,在输入开放指令信号时,仍维持第一制动装置2A的工作,并开放第二制动装置2B(步骤S54)。也就是说,此时,正在工作的第一制动装置2A成为有无异常的判定对象。也就是说,制动控制装置31是再指示机构,维持多个制动装置中的作为有无异常判定对象的制动装置的工作的指示,并指示与该判定对象不同的制动装置的工作停止。
然后,电流控制装置4,在向曳引机1供给电流后的时刻t3以后,使逆变器3的电流值缓缓地减小(步骤S55)。
在给曳引机1的电流值减小的状态下,曳引机用位置·速度检测器5,对曳引机旋转角θm、曳引机旋转速度ωm进行检测,并向位置·速度判定装置9输出该检测结果。另外,在给曳引机1的电流值减小的状态下,轿厢用位置·速度检测器8,对轿厢位置θc、轿厢速度ωc进行检测,并向位置·速度判定装置9输出该检测结果(步骤S56)。
如图15所示,在曳引机转矩Tm与制动转矩Tb1之和即总转矩为不平衡转矩Tu以上的情况下,曳引机1并没有旋转,轿厢7也没有运动。
另一方面,在总转矩变得小于不平衡转矩Tu的情况下,由曳引机用位置·速度检测器5所检测的曳引机旋转角θm、曳引机旋转速度ωm以及由轿厢用位置·速度检测器8所检测的轿厢位置θc、轿厢速度ωc呈现出变化。
位置·速度判定装置9,对由曳引机用位置·速度检测器5所检测的曳引机旋转角θm是否变化逐次进行判定,对由曳引机用位置·速度检测器5所检测的曳引机旋转速度ωm是否变化逐次进行判定。
另外,位置·速度判定装置9,对由轿厢用位置·速度检测器8所检测的轿厢位置θc是否变化逐次进行判定,对轿厢速度ωc是否变化逐次进行判定。
位置·速度判定装置9,在时刻t2以后向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逐次输出表示各个判定结果的信号。
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在下述情况下,即在通过逆变器3开始向曳引机1供给电流后,在由来自位置·速度判定装置9的信号所表示的判定结果是,曳引机旋转角θm、曳引机旋转速度ωm、轿厢位置θc、轿厢速度ωc均变化的情况下(步骤S57的“是”),向计算装置32输出计算指令信号。在该计算指令信号中,含有在信号输出时的时刻t4时流向逆变器3的电流i的控制量。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在通过步骤S57的处理判定为“否”的情况下,返回由电流控制装置4进行的步骤S55的处理。
计算装置32,在输入来自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的计算指令信号时,就基于时刻t4时流向逆变器3的电流i的控制量来计算曳引机转矩Tma,并计算轿厢7无载荷时的不平衡转矩Tu与曳引机转矩Tma之差,由此对作为有无异常的判定对象的制动装置的制动转矩进行计算(步骤S58)。其结果是,计算装置32,能够对图15所示的第一制动装置2A的制动转矩Tb1进行计算。
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在内置存储器中储存有制动装置2工作正常时的制动转矩的值。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通过对该制动转矩的值与步骤S58的处理中所计算的制动转矩相比较,对作为有无异常的判定对象的制动装置的工作是否正常进行判定(步骤S59)。
制动控制装置31,向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输出表示是否使第一制动装置2A开放的信号。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在来自制动控制装置31的信号是表示并未开放第一制动装置2A的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60的“否”),视为并未进行第二制动装置2B的有无异常的判定,向制动控制装置31输出用于进行第二制动装置2B的有无异常的判定的制动工作指令信号。
制动控制装置31,在输入来自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的信号时,仍维持第一制动装置2A的工作,进而使第二制动装置2B工作(步骤S61)。
另外,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在第二制动装置2B工作后的预定定时向电流控制装置4输出电流供给指令信号。电流控制装置4,在输入来自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的信号时,对逆变器3进行控制,使得该逆变器3向曳引机1供给电流i2(步骤S62)。
接着,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向制动控制装置31输出第一制动装置2A的开放指令信号。制动控制装置31,在输入开放指令信号时,仍维持第二制动装置2B的工作,并开放第一制动装置2A(步骤S63)。以后,再次进行步骤S55以后的处理。
另外,制动保持力判定器10,在来自制动控制装置31的信号是表示使第一制动装置2A开放的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60的“是”),视为进行了第一制动装置2A以及第二制动装置2B的有无异常的判定,结束处理。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即便在具有多个制动装置、且在这些制动装置全部正常工作时对轿厢7的移动进行控制的情况下,仍能够通过向曳引机1供给电流以抵消不平衡转矩,来进行各个制动装置的工作有无异常的判定。在此,是具有两个制动装置的构成,但其数量并没有限定。
另外,该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本身,在实施阶段可以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对构成要素进行变形具体化。另外,通过对所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进行适当的组合,能够形成各种各样的发明。例如,可以省略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全部构成要素中的几个构成要素。进而,还可以将不同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适当组合。

Claims (12)

1.一种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卷绕在滑轮上的曳引绳与平衡块(6)相连结而悬挂的轿厢(7);
使所述滑轮旋转的曳引机(1);
对所述轿厢的移动机械地进行制动的制动装置(2);
在所述轿厢停止时,对所述制动装置的工作进行指示的指示机构(31);
在所述指示机构指示所述制动装置的工作时,向所述曳引机供给该曳引机的驱动电流的电流供给机构(3);以及
基于与由所述电流供给机构进行的电流的供给相伴的所述轿厢的动作状态,来判定所述制动装置的工作有无异常的判定机构(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流供给机构(3)所供给的驱动电流值,是由电流供给所产生的所述曳引机(1)的旋转力以及由所述轿厢(7)与平衡块(6)的不平衡所产生的力之和与所述制动装置(2)的工作正常时的制动保持力相等的驱动电流值,其中所述电流供给是由所述电流供给机构进行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对所述曳引机(1)的特征值进行检测的检测机构(5、8);
所述判定机构(10),通过在由所述电流供给机构(3)进行的电流供给后由所述检测机构所检测的特征值是否满足预定的条件,来对所述制动装置(2)的工作有无异常进行判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对与所述轿厢(7)的移动相关的特征值进行检测的检测机构(5、8);
所述判定机构(10),通过在由所述电流供给机构(3)进行的电流供给后由所述检测机构所检测的特征值是否满足预定的条件,来对所述制动装置(2)的工作有无异常进行判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流供给机构(3),使向所述曳引机(1)供给的驱动电流值随时间经过而增加;
还包括:对由所述电流供给机构所供给的驱动电流值进行检测的检测机构(32);以及
计算机构(32),该计算机构(32)在所述判定机构(10)判定为所述制动装置(2)的工作异常时,基于由所述检测机构所检测的驱动电流值和由所述轿厢(7)与平衡块(6)的不平衡所产生的力,对所述制动装置的制动保持力进行计算。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曳引机(1)的特征值是该曳引机的旋转速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曳引机(1)的特征值是该曳引机的旋转角。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轿厢(7)的移动相关的特征值是该轿厢的速度。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轿厢(7)的移动相关的特征值是该轿厢的升降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动装置(2)为多个;
所述指示机构(31),指示多个制动装置中的作为有无异常判定对象的制动装置的工作,并指示与该判定对象不同的制动装置的工作停止;
所述电流供给机构(3),在由所述指示机构进行的指示后进行所述电流供给;
所述判定机构(10),基于与由电流供给机构进行的电流的供给相伴的所述轿厢(7)的动作状态,对所述作为有无异常判定对象的制动装置的工作有无异常进行判定。
11.一种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卷绕在滑轮上的曳引绳与平衡块(6)相连结而悬挂的轿厢(7);
使所述滑轮旋转的曳引机(1);
对所述轿厢的移动机械地进行制动的制动装置(2);
在所述轿厢停止时,对所述制动装置的工作进行指示的指示机构(31);
在所述指示机构指示所述制动装置的工作时,向所述曳引机供给该曳引机的驱动电流的电流供给机构(3);
对由所述电流供给机构所供给的驱动电流值进行检测的检测机构(10);以及
基于由所述检测机构所检测的驱动电流值和由所述轿厢与平衡块的不平衡所产生的力,对所述制动装置的制动保持力进行计算的计算机构(10)。
12.一种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卷绕在滑轮上的曳引绳与平衡块(6)相连结而悬挂的轿厢(7);
使所述滑轮旋转的曳引机(1);
对所述曳引机的驱动进行制动的多个制动装置(2);
在所述轿厢停止时,对所述多个制动装置的工作进行指示从而控制所述轿厢的移动的指示机构(31);
在进行由所述指示机构进行的指示时,向所述曳引机供给该曳引机的驱动电流的电流供给机构(3);
在由所述电流供给机构进行的电流供给后,维持所述多个制动装置中的作为有无异常判定对象的制动装置的工作的指示,并指示与该判定对象不同的制动装置的工作停止的再指示机构(31);
在由所述再指示机构进行的指示后,使由所述电流供给机构所供给的驱动电流值随时间经过而减小的电流控制机构(4);
在由所述电流控制机构进行的电流控制后,对动作状态变化时的由所述电流供给机构产生的驱动电流值进行检测的检测机构(32),其中所述动作状态与所述轿厢的升降相关;以及
基于由所述检测机构所检测的驱动电流值和由所述轿厢与平衡块的不平衡所产生的力,对所述作为有无异常判定对象的制动装置的制动保持力进行计算的计算机构(32)。
CN 200710196010 2006-11-28 2007-11-28 电梯 Pending CN10120026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20429A JP2008133096A (ja) 2006-11-28 2006-11-28 エレベータ
JP320429/2006 2006-11-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00260A true CN101200260A (zh) 2008-06-18

Family

ID=39515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710196010 Pending CN101200260A (zh) 2006-11-28 2007-11-28 电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8133096A (zh)
CN (1) CN101200260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9886A (zh) * 2010-09-16 2011-04-13 广州市特种机电设备检测研究院 电梯非正常停机故障自动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2009882A (zh) * 2009-09-08 2011-04-13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运行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2596778A (zh) * 2009-11-18 2012-07-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CN104528489A (zh) * 2014-12-11 2015-04-22 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安全维护方法
CN106006262A (zh) * 2015-03-26 2016-10-1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装置、电梯监视系统及电梯控制方法
CN110650911A (zh) * 2017-05-25 2020-01-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控制装置
CN114761344A (zh) * 2019-12-18 2022-07-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26782B2 (ja) * 2014-09-19 2016-05-25 Dmg森精機株式会社 工作機械およびブレーキチェック方法
CN104609273A (zh) * 2015-02-03 2015-05-13 西继迅达(许昌)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驱动主机的制动设备可靠性判定的系统及方法
JP6537458B2 (ja) * 2015-03-26 2019-07-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エレベータ監視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制御方法
CN109890740B (zh) * 2016-11-01 2020-11-0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以及秤装置的校正方法
EP3369686B1 (en) * 2017-03-02 2020-08-26 KONE Corporation Elevator comprising an electric linear motor
WO2018235183A1 (ja) 2017-06-21 2018-12-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21893A (en) * 1977-07-20 1979-02-19 Hitachi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measuring mechanical braking force in direct current elevator
JPH01288590A (ja) * 1988-05-13 1989-11-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のブレーキ点検装置
JPH11199153A (ja) * 1998-01-16 1999-07-27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診断装置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9882A (zh) * 2009-09-08 2011-04-13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运行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2009882B (zh) * 2009-09-08 2013-07-10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运行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2596778A (zh) * 2009-11-18 2012-07-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CN102596778B (zh) * 2009-11-18 2014-04-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CN102009886A (zh) * 2010-09-16 2011-04-13 广州市特种机电设备检测研究院 电梯非正常停机故障自动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2009886B (zh) * 2010-09-16 2012-12-26 广州市特种机电设备检测研究院 电梯非正常停机故障自动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4528489A (zh) * 2014-12-11 2015-04-22 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安全维护方法
CN106006262A (zh) * 2015-03-26 2016-10-1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装置、电梯监视系统及电梯控制方法
CN110650911A (zh) * 2017-05-25 2020-01-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控制装置
CN114761344A (zh) * 2019-12-18 2022-07-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CN114761344B (zh) * 2019-12-18 2024-02-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133096A (ja) 2008-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00260A (zh) 电梯
CN102762481B (zh) 电梯装置
US9586790B2 (en) Monitoring operating condition of automatic elevator door
CN104909234B (zh) 对垂直传送设备机械制动器的工作状况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CN101316781A (zh) 电梯的控制装置
WO2019030888A1 (ja) 破断検知装置
WO2004050523A1 (ja) エレベーター制御システム
US9114955B2 (en) Control device for elevator
JP6152965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エレベータ用遠隔地状態判定装置
KR102065518B1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US20200130985A1 (en) Elevator system
CN105270953B (zh) 电梯装置的控制装置和电梯装置
US11554933B2 (en) Elevator
CN1951793B (zh) 电梯的自动检查装置以及电梯的自动检查方法
JP6058160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987255B2 (ja) エレベータ診断システム
CN104220354B (zh) 电梯
JP2007145589A5 (zh)
CN110234587A (zh) 用于确定电梯中的轿厢及配重的重量的方法
CN109195897A (zh) 电梯
JP4460526B2 (ja) ロープトロリー式クレーンの振れ止め制御装置
JPH0725553A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システム
JP5634603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5431281B2 (ja) エレベータの懸架手段異常位置検出装置
CN111170102B (zh) 用于监测电梯系统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8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