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86563A - 3,5-二甲氧基或3,5-二羟基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3,5-二甲氧基或3,5-二羟基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86563A
CN101186563A CN 200710191386 CN200710191386A CN101186563A CN 101186563 A CN101186563 A CN 101186563A CN 200710191386 CN200710191386 CN 200710191386 CN 200710191386 A CN200710191386 A CN 200710191386A CN 101186563 A CN101186563 A CN 1011865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dimethoxy
compound
stirring
dihydrox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71019138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世能
龙苏华
谢敏浩
王洪勇
俞惠新
何拥军
邹霈
刘娅灵
张莉
吴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Institute of Nuclear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Institute of Nuclear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Institute of Nuclear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Jiangsu Institute of Nuclear Medicine
Priority to CN 20071019138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86563A/zh
Publication of CN1011865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65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3,5-二甲氧基或3,5-二羟基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领域。其通式如式(1)所示。本发明采用3,5-二甲氧基苄溴为原料,经取代反应,Witting-Hornor缩合反应,还原反应和碘化反应制得3,5-二甲氧基或3,5-二羟基二苯乙烯类化合物。本发明的产物是自行设计并合成的新的化合物,可用于抗肿瘤、抗氧化及抗菌等医学领域。

Description

3,5-二甲氧基或3,5-二羟基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3,5-二甲氧基或3,5-二羟基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领域。
背景技术
3,5-二甲氧基或3,5-二羟基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如白藜芦醇、Piceatannol、CombretastatinA-1等,具有抗老年痴呆、抗癌、抗菌、抗氧化、降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由于新的药理模型和药物作用靶点的不断更新,该类化合物的进展很快,形成了3,5-二甲氧基或3,5-二羟基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的新领域,是一类很有发展前景的化合物。二苯乙烯作为天然芪类化合物的单体,分为顺式和反式两种。反式构型以苷元或苷存在于天然植物中比较多,并常形成反式-3,4′,5-三羟基-二苯乙烯(白藜芦醇)的骨架及其衍生物分布在多种植物中。白藜芦醇作为一种典型的反式-二苯乙烯化合物,现有研究结果表明它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活性。该化合物早在1924年就被发现,1940年由Takaoka首次从植物Veratrum grandifluourum的根部分离得到。1963年Nonomura等提出白藜芦醇是某些草药治疗炎症、脂类代谢和心脏疾病的有效成分。1977年在葡萄中发现白藜芦醇作为植物抗毒素存在。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一项世界心血管疾病控制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得出“French Paradox”(法国悖论),即高脂肪膳食与冠心病低发病率呈明显一致性。进一步研究表明该现象与法国是全球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国和消费国密切相关,分析原因是优质葡萄酒中含有一定量的白藜芦醇及其苷等二苯乙烯类化合物。
由于3,5-二甲氧基或3,5-二羟基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的独特药效,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对白藜芦醇这类二苯乙烯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的比较多。
白藜芦醇等二苯乙烯化合物对癌症有抑制乃至逆转作用。1993年Jayafilake等报道白藜芦醇因可以抑制蛋白质-酪胺酸激酶(PTK)的活性和环氧合酶(COX)的催化活性而具有抗肿瘤的功能。1997年Jiang等人在Science上系统的报道白藜芦醇在癌症发生的三个阶段即起始、增进和扩展过程中都有较大的预防作用,且对癌症发生的三个阶段都有抑制作用,并且它对5种肿瘤细胞模型A-549、SK-OV-3、SK-MEL-2、XF-498和HCT-15均有抑制作用。
保护心血管的作用。WangZ.等实验表明,白藜芦醇能明显抑制胶原蛋白、宁血酶和ADP引起的血小板凝集。ZouJ.等研究表明,白藜芦醇能延缓Cu2+或偶氮化合物引起的人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
雌激素调节作用。BhatK.P.等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具有雌激素调节作用。在缺E2条件下,白藜芦醇对乳癌细胞起雌激素与拮抗剂的双重调节作用,在E2存在下则起抗雌激素的作用。
抗菌作用。Jeandet和Sbaghi等的研究表明,葡萄酒遭到葡萄霜霉菌侵染后,离坏死果实较近且没有受到侵染的部位白藜芦醇含量较高,能有效抑制坏死区的扩张,是一种植物抗毒素。ChanM.M.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对人的皮肤真菌和皮肤细菌均有抑制作用。
抗老年痴呆。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临床上表现为记忆丧失、直到最后失去生活能力。它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缺乏有效的药物。最近法国一项流行病学研究证实白藜芦醇可明显降低患老年痴呆的几率。
对胃肠道H+-K+ATP酶的抑制作用。胃肠道H+-K+ATP酶是一种与胃酸分泌有关的离子泵,在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种酶是治疗胃溃疡的一个重要靶标。选择性的胃肠道H+-K+ATP酶抑制剂,有可能对胃溃疡的治疗有作用。Murakami等发现Piceatannol等二苯乙烯化合物对胃的H+-K+ATP酶有抑制作用,并能抑制胃酸分泌。
综上所述,白藜芦醇这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天然物质,已被证实具有较为肯定的生物活性,尤其是它的抗肿瘤活性特别受到世人的瞩目。1,2-二苯乙烯的衍生物是一类很有希望的天然抗肿瘤药物的前体。但是作为治疗癌症的药物,它的作用还不够强,因此有必要对其结构进行进一步的修饰改造,以期发现具有更强作用的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基于白藜芦醇及其类似物这类含有二苯乙烯典型结构的化合物(它们都是1,2-二苯乙烯的衍生物)都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为此,自行设计并制备了一类具有不同结构的二苯乙烯衍生物,以期发现具有比白藜芦醇更高的抗肿瘤活性或抗氧化活性的新化合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式(I)的3,5-二甲氧基或3,5-二羟基二苯乙烯类化合物,
Figure S2007101913869D00021
其中R1为甲氧基或羟基,R2为碘或氢,R3为氯或氢。
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1为甲氧基,R2为氢,R3为氯,其结构式为:
Figure S2007101913869D00031
化学名为(E)-1,3-二氯-2-(3,5-二甲氧基苯乙烯)基苯。
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1为羟基,R2为氢,R3为氯,其结构式为:
Figure S2007101913869D00032
化学名为(E)-1,3-二氯-2-(3,5-二羟基苯乙烯)基苯。
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1为羟基,R2为碘,R3为氯,其结构式为:
Figure S2007101913869D00033
化学名为(E)-1,3-二氯-5-碘-2-(3,5-二羟基-4-碘苯乙烯)基苯。
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1为羟基,R2为碘,R3为氢,其结构式为:化学名为(E)-5-碘-2-(3,5-二羟基-4-碘-苯乙烯)基苯。
所述的3,5-二甲氧基或3,5-二羟基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以3,5-二甲氧基苄溴为起始原料,经取代反应,Witting-Hornor缩合反应,还原反应,然后进行碘化反应制得,其反应路线如下;
Figure S2007101913869D00035
a)取代反应:将3,5-二甲氧基苄溴0.02mol和亚磷酸三乙酯0.024mol加入三口烧瓶中,搅拌升温至115~125℃,再回流反应4h后,减压蒸馏除去过量的亚磷酸三乙酯,制得橙红色油状物3,5-二甲氧基苄基膦酸脂5.6g;
b)Witting-Hornor缩合反应:将上步反应所得3,5-二甲氧基苄基膦酸脂溶解于20mL干燥的N,N-二甲基甲酰胺中,搅拌溶解,冰盐浴冷却至0℃以下,加入甲醇钠粉末0.05mol,继续搅拌30min,然后缓慢滴加0.02mol苯甲醛或2,6-二氯苯甲醛的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20mL,滴加完毕后将反应物升至100℃,保温反应1h,然后室温搅拌反应9h,TLC跟踪反应终点,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倾入50mL冰水中,将析出的固体过滤,烘干,再用50%乙醇重结晶制得白色针状化合物3;
c)还原反应:在三口烧瓶中,加入0.01mol化合物3和20mL无水二氯甲烷,搅拌溶解,在冰盐浴下,冷却至0℃以下,缓慢滴加8mL三溴化硼,搅拌反应1h后,再室温反应2h,TLC跟踪反应终点,然后将反应液倾入50mL冰水中,搅拌生成白色沉淀,将析出固体过滤得粗品,用75%乙醇重结晶制得白色针状固体化合物2;
d)碘化反应:在三口烧瓶中,加入0.01mol化合物2,0.025mol碘和20mL甲醇,搅拌溶解,室温反应3h,TLC跟踪反应终点,反应结束后将混合物倒入100mL冰水中,有大量灰色固体析出,待完全析出后抽滤,粗品用50%乙醇重结晶制得浅棕色的针状晶体化合物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3,5-二甲氧基苄溴为原料,经取代反应,Witting-Hornor缩合反应,还原反应和碘化反应制得3,5-二甲氧基或3,5-二羟基二苯乙烯类化合物。本发明的产物是自行设计并合成的新的化合物,可用于抗肿瘤、抗氧化及抗菌等医学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E)-1,3-二氯-2-(3,5-二甲氧基苯乙烯)基苯的制备:
3,5-二甲氧基苄基膦酸脂的合成:
将4.6g(0.02mol)3,5-二甲氧基苄基溴溶于4.37g(0.024mol)亚磷酸三乙酯中,搅拌,油浴加热至115~125℃,回流反应4h,减压蒸馏除去过量的亚磷酸三乙酯得橙红色油状物3,5-二甲氧基苄基膦酸脂5.6g,无需纯化进行下一步反应。
E)-1,3-二氯-2-(3,5-二甲氧基苯乙烯)基苯的合成:
将橙红色油状物3,5-二甲氧基苄基膦酸脂溶解于20mL干燥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搅拌溶解,冰盐浴冷却至0℃以下,加入甲醇钠粉末2.7g(0.05mol),继续搅拌30min,然后缓慢滴加0.02mol 2,6-二氯苯甲醛的DMF溶液20mL,滴加完毕后将反应物升至100℃,保温反应1h,然后室温搅拌反应9h(TLC跟踪),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倾入50mL冰水中,将析出的固体过滤,烘干,再用50%乙醇重结晶制得白色针状化合物E)-1,3-二氯-2-(3,5-二甲氧基苯乙烯)基苯5g,收率为81.2%,mp:62-63℃。
分析数据:1H-NMR(500MHz,CDCl3):δ3.8(s,6H),6.51~6.58(2d,2H,J=16.9~17.1),6.63(d,1H,J=2.1),6.78(d,2H,J=2.1),7.37(m,1H,J=7.9~8.1),7.49(d,2H,J=8.0);IR(KBr)v:2966,2838,1595,1552,1465,1152,1056cm-1;MS,m/z,%:309(M+,100),311(20),313(13.3),238(10),274(29);元素分析C16H14O2Cl2实测值(理论值)%:C 62.31(62.34),H 4.53(4.54)。
实施例2:(E)-1,3-二氯-2-(3,5-二羟基苯乙烯)基苯的制备:
0.01mol(E)-1,3-二氯-2-(3,5-二甲氧基苯乙烯)基苯和20mL无水二氯甲烷搅拌溶解,在冰盐浴下,冷却至0℃以下,缓慢滴加8mL三溴化硼,搅拌反应1h后,室温反应2h,TLC监测表明反应完全,然后将反应液倾入50mL冰水中,得白色沉淀,过滤得粗品,用75%乙醇重结晶制得白色针状固体(E)-1,3-二氯-2-(3,5-二羟基苯乙烯)基苯2.2g,收率为78.6%,mp:200~201℃。
分析数据:1H-NMR(500MHz,CDCl3):δ6.3~6.42(2d,2H,J=16.9~17.0),6.5(d,1H,J=2.2),6.62(d,2H,J=2.2),7.0(m,1H,J=8.02~8.14),7.45(d,2-H,J=8.02);IR(KBr):v,cm-1,3223,1591,1553,1507,1464,1195,1010;MS,m/z,%:279(M-,100),281(30),283(4.3),261(10);元素分析结果C14H10O2Cl2实测值(理论值),%:C 59.06(60),H 3.64(3.57)。
实施例3:(E)-1,3-二氯-5-碘-2-(3,5-二羟基-4-碘-苯乙烯)基苯的制备:
在三口烧瓶中,加入0.01mol(E)-1,3-二氯-2-(3,5-二羟基苯乙烯)基苯,0.025mol碘和20mL甲醇,搅拌溶解,室温反应3h(TLC跟踪监测),反应结束后将混合物倒入100mL冰水中,有大量灰色固体析出,待完全析出后抽滤,粗品用50%乙醇重结晶制得浅棕色的针状晶体(E)-1,3-二氯-5-碘-2-(3,5-二羟基-4-碘-苯乙烯)基苯4.2g,收率为78.95%,mp:175~177℃。
分析数据:1H-NMR(500MHz,CDCl3):δ5.6(d,1H,J=16.8),6.0(d,1H,J=17.1),7.0~7.15(d,2H,J=2.3),7.3~7.4(d,2H,J=2.3);IR(KBr):v,cm-1,3420,1570,1470,1450,750.MS,m/z,%:53 1(M-1,100),533(50),535(10);元素分析C14H8O2I2:实测值(理论值)%:C 32.13(31.58),H 2.1(1.50)。
实施例4:(E)-5-碘-2-(3,5-二羟基-4-碘-苯乙烯)基苯的制备:
采用实施例3相似的反应条件,由0.01mol(E)-3,5-二羟基-二苯乙烯,0.025mol碘和20mL甲醇,进行反应,得到3.5g浅棕色的针状晶体(E)-5-碘-2-(3,5-二羟基-4-碘-苯乙烯)基苯,收率为82.55%,mp:206~207℃。
分析数据:1H-NMR(500MHz,CDCl3):δ6.7(d,2H,J=2.1),6.9~7.0(dd,2H,J=16.5~16.8),7.20(d,2H,J=8.1),7.5(d,2H,J=8.0);IR(KBr):v,cm-1,3370,1580,1510,1490,680.MS,m/z,%:463(M-1,100);元素分析C14H10O2I2:实测值(理论值):%,C 35.90(36.21),H 2.23(2.16)。

Claims (6)

1.通式(I)的3,5-二甲氧基或3,5-二羟基二苯乙烯类化合物,
Figure S2007101913869C00011
其中R1为甲氧基或羟基,R2为碘或氢,R3为氯或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1为甲氧基,R2为氢,R3为氯,其结构式为:
Figure S2007101913869C00012
化学名为(E)-1,3-二氯-2-(3,5-二甲氧基苯乙烯)基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1为羟基,R2为氢,R3为氯,其结构式为:化学名为(E)-1,3-二氯-2-(3,5-二羟基苯乙烯)基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1为羟基,R2为碘,R3为氯,其结构式为:化学名为(E)-1,3-二氯-5-碘-2-(3,5-二羟基-4-碘苯乙烯)基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1为羟基,R2为碘,R3为氢,其结构式为:
Figure S2007101913869C00015
化学名为(E)-5-碘-2-(3,5-二羟基-4-碘-苯乙烯)基苯。
6.权利要求1所述的3,5-二甲氧基或3,5-二羟基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以3,5-二甲氧基苄溴为起始原料,经取代反应,Witting-Hornor缩合反应,还原反应,然后进行碘化反应制得,其反应路线如下;
Figure S2007101913869C00021
a)取代反应:将3,5-二甲氧基苄溴0.02mol和亚磷酸三乙酯0.024mol加入三口烧瓶中,搅拌升温至115~125℃,再回流反应4h后,减压蒸馏除去过量的亚磷酸三乙酯,制得橙红色油状物3,5-二甲氧基苄基膦酸脂5.6g;
b)Witting-Hornor缩合反应:将上步反应所得3,5-二甲氧基苄基膦酸脂溶解于20mL干燥的N,N-二甲基甲酰胺中,搅拌溶解,冰盐浴冷却至0℃以下,加入甲醇钠粉末0.05mol,继续搅拌30min,然后缓慢滴加0.02mol苯甲醛或2,6-二氯苯甲醛的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20mL,滴加完毕后将反应物升至100℃,保温反应1h,然后室温搅拌反应9h,TLC跟踪反应终点,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倾入50mL冰水中,将析出的固体过滤,烘干,再用50%乙醇重结晶制得白色针状化合物3;
c)还原反应:在三口烧瓶中,加入0.01mol化合物3和20mL无水二氯甲烷,搅拌溶解,在冰盐浴下,冷却至0℃以下,缓慢滴加8mL三溴化硼,搅拌反应1h后,再室温反应2h,TLC跟踪反应终点,然后将反应液倾入50mL冰水中,搅拌生成白色沉淀,将析出固体过滤得粗品,用75%乙醇重结晶制得白色针状固体化合物2;
d)碘化反应:在三口烧瓶中,加入0.01mol化合物2,0.025mol碘和20mL甲醇,搅拌溶解,室温反应3h,TLC跟踪反应终点,反应结束后将混合物倒入100mL冰水中,有大量灰色固体析出,待完全析出后抽滤,粗品用50%乙醇重结晶制得浅棕色的针状晶体化合物1。
CN 200710191386 2007-12-13 2007-12-13 3,5-二甲氧基或3,5-二羟基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11865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710191386 CN101186563A (zh) 2007-12-13 2007-12-13 3,5-二甲氧基或3,5-二羟基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710191386 CN101186563A (zh) 2007-12-13 2007-12-13 3,5-二甲氧基或3,5-二羟基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86563A true CN101186563A (zh) 2008-05-28

Family

ID=39479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710191386 Pending CN101186563A (zh) 2007-12-13 2007-12-13 3,5-二甲氧基或3,5-二羟基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86563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6006A (zh) * 2009-06-05 2010-12-08 浙江大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高效合成顺式二苯乙烯衍生物及其磷酸二钠盐前药的方法
CN102001949A (zh) * 2010-10-20 2011-04-06 华南理工大学 3,5-二甲氧基二苯乙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抗耐药性细菌的应用
CN102686547A (zh) * 2009-12-25 2012-09-19 狮王株式会社 3,5-二羟基-2-松油基茋、含有它的植物提取物、以及它的提取方法和它的应用
CN102807480A (zh) * 2012-08-13 2012-12-05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ctv-i3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55601A (zh) * 2014-01-13 2014-04-30 河北星宇化工有限公司 4,4-双(2-磺酸基苯乙烯基)-1,1-联苯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6006A (zh) * 2009-06-05 2010-12-08 浙江大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高效合成顺式二苯乙烯衍生物及其磷酸二钠盐前药的方法
CN101906006B (zh) * 2009-06-05 2013-07-31 浙江大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合成顺式二苯乙烯衍生物及其磷酸二钠盐前药的方法
CN102686547A (zh) * 2009-12-25 2012-09-19 狮王株式会社 3,5-二羟基-2-松油基茋、含有它的植物提取物、以及它的提取方法和它的应用
CN102686547B (zh) * 2009-12-25 2015-07-22 狮王株式会社 3,5-二羟基-2-松油基茋、含有它的植物提取物、以及它的提取方法和它的应用
CN102001949A (zh) * 2010-10-20 2011-04-06 华南理工大学 3,5-二甲氧基二苯乙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抗耐药性细菌的应用
CN102001949B (zh) * 2010-10-20 2014-07-02 华南理工大学 3,5-二甲氧基二苯乙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抗耐药性细菌的应用
CN102807480A (zh) * 2012-08-13 2012-12-05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ctv-i3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55601A (zh) * 2014-01-13 2014-04-30 河北星宇化工有限公司 4,4-双(2-磺酸基苯乙烯基)-1,1-联苯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ao et al.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synthesized 2′-oxygenated chalcone derivatives: modulation of human cell cycle phase distribution
CN105237504B (zh) 杨梅素含氮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JP5547167B2 (ja) 癌細胞の処理のための組成物及びその合成方法
CN102653533B (zh) 一种倒捻子素的全合成方法
CN101186563A (zh) 3,5-二甲氧基或3,5-二羟基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Hu et al.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3-arylcoumarin derivatives as potential anti-diabetic agents
Zhou et al.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3, 5-diaryl-4, 5-dihydro-1H-pyrazoles as new tyrosinase inhibitors
CN101186594A (zh) (z)-2,4-二甲氧基-6-苯乙烯基-5-(席夫碱或苯甲酰腙)基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20600A (zh) 一类黄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ardinal et al. Total synthesis of quebecol
CN113234070B (zh) 含噁唑环的和厚朴酚硫醚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721836A (zh) 一种合成1,7‑二‑(4‑羟基苯基)‑庚烷‑1,4‑二烯‑3‑酮的方法
CN102180773B (zh) 一种白藜芦醇的制备方法
US8729134B2 (en) Aryl di-substituted propenone compounds
CN103172499B (zh) 氧化芪三酚的合成方法
CN105348250A (zh) 一种药用化合物胡椒酸己二胺及其制备工艺
CN104003966B (zh) 5,7,2,,4,-四羟基-3-烃基黄酮类似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220602A (zh) 一种鹰嘴豆芽素a的合成方法
CN110698403A (zh) 三取代吡唑衍生物及应用
CN111138264B (zh) 一种丁香醛衍生物及其在制备抗妇科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Law et al. Design,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ovel Curcumin Derivatives
US20090054516A1 (en) Composition for treating cancer cells and synthetic method for the same
CN101830961B (zh) 熊果酸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322204B (zh) 土甘草a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016959B (zh) 一种原苏木素a及其衍生物化学全合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