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85426B - 无特定病原中国对虾零换水苗种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特定病原中国对虾零换水苗种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85426B
CN101185426B CN2007101150114A CN200710115011A CN101185426B CN 101185426 B CN101185426 B CN 101185426B CN 2007101150114 A CN2007101150114 A CN 2007101150114A CN 200710115011 A CN200710115011 A CN 200710115011A CN 101185426 B CN101185426 B CN 1011854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water
pond
day
sterilization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1501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85426A (zh
Inventor
孔杰
张天时
罗坤
栾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ellow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Yellow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ellow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Yellow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071011501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854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1854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54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854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542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 Fodder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无特定病原中国对虾零换水苗种生产方法,其操作程序是:首先首先是前期的准备,主要包括培育苗种海水消毒剂处理、苗种培育桶等器具的消毒和生物饵料的培养;其次进行亲虾的人工培育、集卵和幼体选优及消毒;同时用特定病原检疫技术对使用的鲜活饵料和集取的无节幼体进行严格的病原测试,结果阴性者继续培育;然后调整各家系放养密度,人工控制环境条件,并根据发育阶段阶段对理化环境及饵料要求,采用合适和适量的动、植物饵料和优质饲料。本技术操作规程简单,适合应用于大规模苗种生产,对虾苗种生产无特定病原率达100%,向对虾养殖企业提供SPF亲虾和SPF苗种或高健康苗种。

Description

无特定病原中国对虾零换水苗种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对虾苗种生产技术,是在培育无特定病原健康苗种中实现零换水的一种技术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虾苗种培育中,随着各发育阶段对理化环境及饵料要求的不同,主要采用适时满足各发育阶段的理化环境及饵料需要,使幼体顺利变态发育。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王清印起草的‘中国对虾养殖技术规范虾苗培育’(NY/T 5059-2001),主要是利用不同饵料满足幼体各阶段发育需要;但是在幼体培育过程中,不同饵料对水质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配合饲料的使用。因此,为了保持良好的水质,以满足其理化环境的要求,必须进行换水。可是,换水又易导致由进水而造成的污染,同时又把病害带入到对虾苗种生产过程中;为了建立无特定病原(SPF)对虾种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宋晓玲在无特定病原(SPF)对虾种群的选育及应用(《渔业现代化》2006年第6期,17-20)研究中,建立了特定病原检疫技术,在养成和孵化前定时进行严格的病原测试,用以监测对虾养成和成熟过程中的SPF状态。该项研究其工作量非常大,因为在换水过程中,几乎要定时对每个隔离家系进行检测,另外,由于常规换水更易造成水质污染,感染某种病原,即使立即进行隔离和处理,也增加了成本,减少了出苗量。如果再检测不及时或检测不当,并导致病害相互传染,也就难以保证把病害排除在对虾苗种生产过程之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幼体发育的需要对育苗桶内水体进行人工控温、调光和充气,并可根据发育阶段阶段对饵料要求,采用合适和适量的动、植物饵料和优质饲料,同时通过对各家系隔离、调整各家系放养密度、利用特定病原检疫技术进行病原检测等措施,实现对虾苗种生产过程中的零换水,排除常规的水交换已导致由进水而造成的污染,同时也把病害排除在对虾苗种生产过程之外。一方面实现大规模苗种生产,另一方面可以向对虾养殖企业提供SPF亲虾和SPF苗种。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法是:1、前期的准备;2、生物饵料的培养;3、苗种的培育。
1、前期的准备,包括:1)、培育苗种海水消毒剂处理;2)、苗种培育池的消毒;
1)、培育苗种海水消毒剂处理:培育苗种海水经沙滤、过滤袋(80目)二次过滤,用有效氯达0.2-0.3×10-6的含氯消毒剂处理,经曝气水中余氯消失后方可使用;
2)、苗种培育池的消毒:将苗种培育池用浓度为200ppm漂白粉洗刷内壁,用消毒海水冲洗干净后晒干待用;
2、生物饵料的培养,包括:1)、饵料池的消毒;2)、培养生物饵料海水的消毒;3)、小球藻培养液的配制;4)、金藻培养液的配制;5)、轮虫培养;6)、卤虫脱壳孵化;
1)、饵料池的消毒:
将饵料池的四壁和底部用铁刷洗刷干净,用沙滤海水冲洗,再用水稀释的次氯酸钠(NaClO∶H2O=1∶500左右)对四壁和底部进行消毒,然后用沙滤海水冲洗干净;
2)、培养生物饵料海水的消毒:
在每个饵料池中,将经过沉淀和沙滤的海水用500目的筛绢网过滤,每立方过滤海水中加入300ml次氯酸钠溶液(有效氯含量8-12%,以下同),搅拌混匀;充气6~8小时后,再在其中加入硫代硫酸钠30克,以中和余氯;
3)、小球藻培养液的配制:
在上述消毒的每立方海水中依次加入溶解的尿素60克、溶解的磷酸二氢钾(KH2PO3)5克、浓度10%的柠檬酸铁溶液10ml,搅拌混匀;
4)、金藻培养液的配制:
在每立方消毒海水中依次加入溶解的NaNO360g、溶解的KH2PO44g、浓度10%的柠檬酸铁溶液50ml、溶解的维生素B1100毫克、溶解的维生素B120.5毫克;
5)、轮虫培养:
在温度25℃、盐度27~28‰、小球藻培养密度达到1000~1500万/ml的消毒海水池中,接轮虫50个/ml,第二天开始投喂面包酵母,每亿轮虫分4~6次投喂融化鲜酵母200g;
6)、卤虫脱壳孵化:
卤虫卵放入盐度27~28‰海水中,每升海水加100克左右的卤虫卵浸泡3~4小时;首先上述浸泡卤虫卵的每升海水加入13克固态NaOH;然后在其中加入500ml次氯酸钠溶液;迅速置于流水中冷却,不断摇动混匀;20分钟后,混合物变为红色或粉红色,将混合物倒入消毒海水中;100目滤袋滤出卵;用消毒海水洗涤3遍即可孵化;孵化16小时后(孵化液表面的光照在2000勒)孵化出,用消毒海水洗涤3遍即可投喂;卤虫孵化温度28~30℃;
3、苗种的培育包括:1)、亲虾的人工培育;2)、集卵;3)、幼体选优及消毒;4)、病原检测;5)、第一次幼体培育密度调整;6)、第二次幼体培育密度调整;7)、对虾出苗;
1)、亲虾的人工培育:
亲虾入池前用福尔马林消毒,培养用水用沙滤水并经有效氯含量达0.2-0.3×10-6的含氯消毒剂处理,选择个体较大(体长15cm以上)、健壮(身体饱满、弹跳力强)、无外伤、纳精囊洁白饱满的人工培育成熟亲虾,按照性腺发育情况的好差,分别饲养;其中,对性腺发育差(性腺为黄色在背部呈细条状)的雌虾采用摘除眼柄的方法促熟,性腺发育好(性腺扩展到背部两边,有较大侧叶)的雌虾进行精荚移植,3-4天后放入室内的育苗池中;已交尾亲虾性腺发育到第四期,直接放到育苗池中;
亲虾性腺发育到第四期,即产卵开始前,每个育苗池中每150L海水中加入0.3g EDTA(乙二胺四乙酸),连续充气,水温为15℃,投喂经检测不携带特定病原体的鲜活沙蚕,投喂量为对虾总体重的10%;用遮光帘遮光;
2)、集卵:
亲虾产卵后,将亲虾捞出,用有效氯含量达0.2-0.3×10-6的含氯消毒剂处理过且不含余氯的沙滤水充分清洗虾卵,并不断冲洗去除粪便、残饵等污物,并每隔2h用搅卵器搅卵一次,充气量调到气流刚好达到水表面即可;36小时后,卵孵化成无节幼体;
3)、幼体选优及消毒:
孵化结束后,停止充气,待死卵和污物全部沉于池底后,用虹吸法吸取表层无节幼体;再用有效碘浓度为5×10-6PVP碘消毒处理30秒,在经消毒海水清洗1-2分钟后移入育苗池内培育;
4)、病原检测:
利用核酸探针法和PCR法进行病原体的检测,对孵化为无节幼体的各家系取样进行病原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家系继续培育,检测为阳性的家系弃之;在亲虾和幼体培育过程中使用的鲜活饵料,如沙蚕、轮虫、卤虫等均需抽样检测;
5)、第一次幼体培育密度调整:
受精卵孵化成无节幼体后记为第一天,进行第一次幼体培育密度调整,每个家系幼体以每立方水20万尾密度放入育苗池中,温度每天升高2℃,最后稳定至24℃;第一次幼体培育密度调整后,每150L海水中投0.03g利福平,以抑制细菌的繁殖,保持良好的水质;
第一次幼体培育密度调整程序:充气至整育苗池成沸腾状把整池的无节幼体打匀,用200ml的烧杯从中间和边上各取三杯,计取杯中数量,计算无节幼体密度后,利用外推法求出幼体总数,然后用吸管吸出所需的量,使其达到每立方水20万尾幼体的密度;
在苗种培育的第6天,即由无节幼体变成蚤状幼体,投喂金藻(浓度保持在1万个细胞/ml),到第10天后停止投喂;第7天(幼体完全变为蚤状幼体)投喂轮虫,保持在3个/ml,到第12天(即变成糠虾幼体)后停止投喂;第8天(即蚤状幼体第三天),投喂0号颗粒饵料(用100目的网过滤),投喂量为每万尾幼体0.1g/次(每天投喂4次);水温保持在24℃;
在苗种培育的第11天,投喂卤虫,保持3ml一个卤虫幼体;第12天改投1号颗粒饵料(用80目的网过滤),投喂量为每万尾幼体0.15g/次(每天投喂4次);水温保持在24℃;
6)、第二次幼体培育密度调整:
在苗种培育的第16天,进行第二次幼体培育密度调整,即把原先育苗池中的幼体进行分池,以每立方水10万尾的密度放入育苗池,并继续投1号颗粒饵料(用80目的网过滤),投喂量为每万尾幼体0.66g/次(每天4次),投喂卤虫,保持3ml一个;水温保持在24℃;
第二次幼体培育密度调整程序:充气至整池成沸腾状把整池的幼体打匀,用200ml的烧杯从中间和边上各取三杯,计取杯中数量,计算幼体密度后,利用外推法求出幼体总数,然后用吸管吸出所需的量,使其达到每立方水10万尾幼体的密度;
7)、出苗:
在苗种培育的第25天虾出苗,每天水温下降低于1℃情况下,逐步降至室温出苗。
本发明的特点是:
1、实现了在整个对虾苗种培育过程中不用换水,从而避免进水而造成的污染,切断由换水造成的病害在各家系间相互传染,并能培育出满足生产需要的苗种;
2、根据幼体发育的需要,可通过人工控制满足幼体各发育阶段对理化环境及饵料种类和用量的需要;
3、利用建立的特定病原检疫技术,只需在孵化后进行一次病原检测即可,既节约了成本,也增加了出苗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例对本发明技术进行详细叙述:
为了排除常规的水交换已导致由进水而造成的污染,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零换水健康苗种生产技术,本技术不仅能满足幼体各发育阶段对理化环境及饵料要求,同时也把病害排除在对虾苗种生产过程之外,培育出无特定病原中国对虾健康苗种。
本实验是在青岛市国家海洋研究中心即墨市鳌山卫引种育种中心进行的,本发明其技术方法包括:1、实验前期的准备;2、生物饵料的培养;3、苗种的培育。
1、实验前期的准备,主要包括:培育苗种海水消毒剂处理、苗种培育桶等器具的消毒。
苗种培育方式为室内200L育苗桶育苗,首先用浓度为200ppm漂白粉洗刷育苗桶内壁,用消毒海水冲洗,干净后晒干待用。消毒海水是用沙滤水并经有效氯含量达0.3×10-6的含氯消毒剂处理,经曝光水中余氯消失后使用。所有所用的器具要用水稀释的NaClO(NaClO∶H2O=1∶500)进行消毒,然后用消毒海水冲洗,干净后晒干待用。所用器具经过有效氯的消毒处理,晒干后,将不携带任何的病原,因为次氯酸钠主要是通过它的水解形成次氯酸,次氯酸再进一步分解形成新生态氧[O],新生态氧的极强氧化性使菌体和病毒的蛋白质变性,从而使病原微生物致死。
2、生物饵料的培养,包括:1)、饵料池的消毒;2)、培养生物饵料海水的消毒;3)、小球藻培养液的配制;4)、金藻培养液的配制;5)、轮虫培养;6)、卤虫脱壳孵化。
1)、饵料池的消毒:
用铁刷将饵料池的四壁和底部刷干净,再用沙滤海水冲洗干净。用水稀释的次氯酸钠(NaClO∶H2O=1∶500左右)对四壁和底部进行消毒,然后用沙滤海水冲洗干净。这样以来饵料池内的病原微生物也将被杀死。
2)、培养生物饵料海水的消毒:
在每个饵料池中,将3m3经过沉淀和沙滤的海水用500目的筛绢网过滤,加入900ml次氯酸钠溶液(有效氯含量12%,以下同),搅拌混匀。充气6~8小时后,再在其中加入硫代硫酸钠90克,以中和余氯。如果不中和余氯将因为氯的含量过高,直接杀死接种到其中的生物饵料,并影响幼体的发育。
3)、小球藻培养液的配制:
在3m3上述消毒的海水中依次加入溶解的尿素180克、溶解的磷酸二氢钾(KH2PO3)15克、浓度10%的柠檬酸铁溶液30ml,搅拌混匀。这里加入的尿素、磷酸二氢钾是用蒸馏水溶解后,直接均匀泼到3m3消毒的海水中。而柠檬酸铁是预先用电炉把水煮沸然后加入柠檬酸铁配成浓度10%的柠檬酸铁溶液。配制小球藻培养液,其尿素中的N、磷酸二氢钾中的P、柠檬酸铁中的Fe都是小球藻生长所需的营养。
4)、金藻培养液的配制:
在1m3消毒海水中依次加入溶解的硝酸钠(NaNO3)60g、溶解的磷酸二氢钾(KH2PO4)4g、浓度10%的柠檬酸铁溶液50ml、100毫克溶解的维生素B1、0.5毫克溶解的维生素B12。NaNO3、KH2PO4、维生素B1和B12也是用蒸馏水溶解后,直接均匀泼到1m3消毒的海水中;配制的金藻培养液,其硝酸钠中的N、磷酸二氢钾中的P、柠檬酸铁中的Fe以及维生素B1和B12都是金藻生长所需的营养。
5)、轮虫培养:
在温度25℃、盐度28‰、小球藻培养密度达到1500万/ml的消毒海水池中,接轮虫50个/ml,第二天开始投喂面包酵母,1亿轮虫分6次投喂鲜酵母200g(投喂前先在少量水中将冰冻的酵母块融化,充分搅拌成酵母悬液,然后施入培养轮虫的水体)。小球藻主要作为轮虫的饵料,加入酵母主要是满足轮虫繁殖的营养需要。
6)、卤虫脱壳孵化:
在20L塑料袋中,200克卤虫加到2000ml盐度为28‰海水中浸泡4小时;首先加入固态NaOH 26克;然后加入1000ml次氯酸钠溶液;迅速置于流水中冷却,不断摇动混匀;20分钟后,混合物变为红色或粉红色,将混合物倒入水中;100目滤袋滤出卵;用消毒海水洗涤3遍即可孵化。孵化16小时(孵化液表面的光照在2000勒)后孵化出,用消毒海水洗涤3遍即可投喂。卤虫孵化温度30℃。
3、苗种的培育,包括:1)、亲虾的人工培育;2)、集卵;3)、幼体选优及消毒;4)、病原检测;5)、第一次幼体培育密度调整;6)、第二次幼体培育密度调整;7)、对虾出苗。
1)、亲虾的人工培育
亲虾入池前用福尔马林消毒,培养用水用沙滤水并经有效氯含量达0.3×10-6的含氯消毒剂处理。选择个体较大(体长15cm以上)、健壮(身体饱满、弹跳力强)、无外伤、纳精囊洁白饱满的人工培育成熟亲虾;雌虾性腺发育过程中,根据发育情况的好差,分为差、好、较好、最好四种,其对应发育四个时期性腺的外部特征:黄色→褐色→黑褐色→墨黑色,黄色期时性腺在背部呈细条状,褐色期性腺在背部条状较粗,至黑褐色期性腺更粗,在靠近头胸甲处向两侧扩展,出现侧叶,墨黑色期卵巢宽大,性腺发育良好,扩展到背部两边,有较大侧叶。按照性腺发育情况,分别饲养;其中,对性腺发育差的雌虾采用摘除眼柄的方法促熟;性腺发育好的雌虾进行精荚移植,4天后放入室内的育苗桶(200L)中,水量为150L。已交尾亲虾性腺发育到第四期,直接放到育苗桶中。
雌虾性腺发育到第四期,即产卵开始前,每个桶中加入0.3gEDTA(乙二胺四乙酸),加入EDTA主要目的是络合海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因为重金属离子对受精卵的孵化有较大的影响。连续充气,水温为15℃,投喂经检测不携带特定病原体的鲜活沙蚕,投喂量为对虾总体重的10%。
2)、集卵:
亲虾产卵后,将亲虾捞出,用有效氯含量达0.3×10-6的含氯消毒剂处理过且不含余氯的沙滤水充分清洗虾卵,并不断冲洗去除粪便、残饵等污物,并每隔2h用搅卵器搅卵一次,充气量调到气流刚好达到水表面即可。搅卵的目的是防止受精卵间互相积压,便于受精卵的孵化。而如果充气量太大将导致卵破裂。水温15℃,36小时后,受精卵孵化成无节幼体。
3)、幼体选优及消毒:
孵化结束后,停止充气,待死卵和污物全部沉于桶底后,用虹吸法吸取表层无节幼体。再用有效碘浓度为5×10-6PVP碘消毒处理30秒,在经消毒海水清洗2分钟后移入育苗桶内培育。用遮光帘遮光,主要在无节幼体期光线不要太强,以便无节幼体均匀分布到育苗桶水体内。因为无节幼体有趋光性,如果光线太强,它们将集群,不利于其生长和变态。
4)、病原检测:
利用核酸探针法和PCR法进行病原体的检测,对孵化为无节幼体的各家系取样进行病原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家系继续培育,检测为阳性的家系弃之。在亲虾和幼体培育过程中使用的鲜活饵料,如沙蚕、轮虫、卤虫等均需抽样检测。进行病原的检测是为了彻底去除带病幼体,并切断其他病源的传播途径。
5)、第一次幼体培育密度调整:
受精卵孵化成无节幼体后记为第一天,进行第一次幼体培育密度调整,每个家系取3万尾放入育苗桶中,温度每天升高2℃,最后稳定到24℃。第一次幼体培育密度调整后,每桶投0.03g利福平,以抑制细菌的繁殖,保持良好的水质。
第一次幼体培育密度调整程序:充气至整桶成沸腾状把整桶的无节幼体打匀,用200mL的烧杯从中间和边上各取三杯,计取杯中数量,计算无节幼体密度后,利用外推法求出幼体总数,然后用吸管吸取3万尾幼体转移至另一育苗桶。培育密度调整是根据水体的大小调节幼体的数量,这样即利于幼体的生长发育,又利于保持幼体生长发育的水质环境。
在苗种培育的第6天为1.1期(见附表1),即由无节幼体变成蚤状幼体,投喂金藻(金藻在育苗桶中浓度保持在1万个细胞/ml),到第10天后停止投喂;第7天为1.2期(幼体完全变为蚤状幼体)投喂轮虫,保持在3个/ml,到第12天(即变成糠虾幼体)后停止投喂;第8天(即蚤状幼体第三天:1.3期),投喂0号颗粒饵料(用100目的网过滤),每桶投喂量为0.3g/次(每天4次)。水温保持在24℃。各种饵料的投喂量是根据幼体的数量进行的调整,这样的投喂量,整个育苗过程中,不需要换水。
在苗种培育的第11天(即1.6期),投喂卤虫,保持3ml一个卤虫幼体;第12天(即1.7期)改投1号颗粒饵料(用80目的网过滤),每桶投喂量为0.45g/次(每天4次)(具体投喂是时间和投喂量详见附表1)。水温保持在24℃。
6)、第二次幼体培育密度调整:
在苗种培育的第16天(即2.1期),进行第二次幼体培育密度调整,即把原先桶中的幼体进行分桶,每桶放入1.5万尾,并继续投1号颗粒饵料(用80目的网过滤),每桶投喂量为0.99g/次(每天4次),投喂卤虫,保持3ml一个;水温保持在24℃。进行第二次幼体培育密度调整,也是根据幼体的变态后水体对幼体的容纳量和饵料需要量进行的调整,这样的操作和投喂量,也保证了整个育苗过程中的零换水。
第二次幼体培育密度调整程序:充气至整桶成沸腾状把整桶的幼体打匀,用200mL的烧杯从中间和边上各取三杯,计取杯中数量,计算幼体密度后,利用外推法求出幼体总数,然后用吸管吸取1.5万尾幼体转移至另一育苗桶。
7)、出苗:
在苗种培育的第25天(即3.0期)虾出苗,每天水温下降低于1℃情况下逐步降至室温出苗。苗种经检测无特定病原率达100%,苗种规格为1.0~1.2cm,单位水体产量10万尾。
表1无特定病原中国对虾零换水苗种培育的技术操作规程
Figure GSB00000128996600091
Figure GSB00000128996600101
注:a)、幼体识别:E表示卵;N表示无节幼体;Z表示蚤状幼体;M表示糠虾;P代表仔虾;
b)、饵料投喂时间:早:5:00;10:00;下午:4:00;晚:10:00;
c)、配合饲料为思福德(Seafood)生产的幼体配合饲料。
总之,本技术生产全程均是在无特定病原情况下的生产工艺。本技术经生产应用,对虾苗种生产无特定病原率达100%,苗种规格为1.0~1.2cm,单位水体产量高达10万尾,技术操作规程简单,适合应用于大规模苗种生产,并可以向对虾养殖企业提供SPF亲虾和SPF苗种。

Claims (1)

1.一种无特定病原中国对虾零换水苗种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的方法,包括:(1)、前期的准备;(2)、生物饵料的培养;(3)、苗种的培育;
(1)、前期的准备,包括:A、培育苗种海水消毒剂处理;B、苗种培育池的消毒;
A、培育苗种海水消毒剂处理:培育苗种海水经沙滤和80目过滤袋二次过滤,用有效氯达0.2-0.3×10-6的含氯消毒剂处理,经曝气水中余氯消失后方可使用;
B、苗种培育池的消毒:将苗种培育池用浓度为200ppm漂白粉洗刷内壁,用消毒海水冲洗干净后晒干待用;
(2)、生物饵料的培养,包括:A、饵料池的消毒;B、培养生物饵料海水的消毒;C、小球藻培养液的配制;D、金藻培养液的配制;E、轮虫培养;F、卤虫脱壳孵化;
A、饵料池的消毒:
将饵料池的四壁和底部用铁刷洗刷干净,用沙滤海水冲洗,再以NaClO∶H2O=1∶500稀释的次氯酸钠对四壁和底部进行消毒,然后用沙滤海水冲洗干净;
B、培养生物饵料海水的消毒:
在每个饵料池中,将经过沉淀和沙滤的海水用500目的筛绢网过滤,每立方过滤海水中加入300ml有效氯含量8-12%的次氯酸钠溶液,搅拌混匀;充气6~8小时后,再在其中加入硫代硫酸钠30克,以中和余氯;
C、小球藻培养液的配制:
在上述消毒的每立方海水中依次加入溶解的尿素60克、溶解的磷酸二氢钾5克、浓度10%的柠檬酸铁溶液10ml,搅拌混匀;
D、金藻培养液的配制:
在每立方消毒海水中依次加入溶解的NaNO3 60g、溶解的KH2PO4 4g、浓度10%的柠檬酸铁溶液50ml、溶解的维生素B1100毫克、溶解的维生素B120.5毫克;
E、轮虫培养:
在温度25℃、盐度27~28‰、小球藻培养密度达到1000~1500万/ml的消毒海水池中,接轮虫50个/ml,第二天开始投喂面包酵母,每亿轮虫分4~6次投喂融化鲜酵母200g;
F、卤虫脱壳孵化:
卤虫卵放入盐度27~28‰海水中,每升海水加100克左右的卤虫卵浸泡3~4小时;首先上述浸泡卤虫卵的每升海水加入13克固态NaOH;然后在其中加入500ml有效氯含量8-12%的次氯酸钠溶液;迅速置于流水中冷却,不断摇动混匀;20分钟后,混合物变为红色或粉红色,将混合物倒入消毒海水中;100目滤袋滤出卵;用消毒海水洗涤3遍即可孵化;孵化液表面的光照在2000勒,孵化16小时孵化出,用消毒海水洗涤3遍即可投喂;卤虫孵化温度28~30℃;
(3)、苗种的培育包括:A、亲虾的人工培育;B、集卵;C、幼体选优及消毒;D、病原检测;E、第一次幼体培育密度调整;F、第二次幼体培育密度调整;G、对虾出苗;
A、亲虾的人工培育:
亲虾入池前用福尔马林消毒,培养用水用沙滤水并经有效氯含量达0.2-0.3×10-6的含氯消毒剂处理,体长15cm以上、身体饱满、弹跳力强、无外伤、纳精囊洁白饱满的人工培育成熟亲虾,按照性腺发育情况的好差,分别饲养;其中,对性腺发育差即性腺为黄色在背部呈细条状的雌虾采用摘除眼柄的方法促熟,性腺发育好即性腺扩展到背部两边,有较大侧叶的雌虾进行精荚移植,3-4天后放入室内的育苗池中;已交尾亲虾性腺发育到第四期,直接放到育苗池中;
亲虾性腺发育到第四期,即产卵开始前,每个育苗池中每150L海水中加入0.3g乙二胺四乙酸,连续充气,水温为15℃,投喂经检测不携带特定病原体的鲜活沙蚕,投喂量为对虾总体重的10%;用遮光帘遮光;
B、集卵:
亲虾产卵后,将亲虾捞出,用有效氯含量达0.2-0.3×10-6的含氯消毒剂处理过且不含余氯的沙滤水充分清洗虾卵,并不断冲洗去除粪便、残饵等污物,并每隔2h用搅卵器搅卵一次,充气量调到气流刚好达到水表面即可;36小时后,卵孵化成无节幼体;
C、幼体选优及消毒:
孵化结束后,停止充气,待死卵和污物全部沉于池底后,用虹吸法吸取表层无节幼体;再用有效碘浓度为5×10-6PVP碘消毒处理30秒,在经消毒海水清洗1-2分钟后移入育苗池内培育;
D、病原检测:
利用核酸探针法和PCR法进行病原体的检测,对孵化为无节幼体的各家系取样进行病原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家系继续培育,检测为阳性的家系弃之;在亲虾和幼体培育过程中使用的鲜活饵料,如沙蚕、轮虫、卤虫等均需抽样检测;
E、第一次幼体培育密度调整:
受精卵孵化成无节幼体后记为第一天,进行第一次幼体培育密度调整,每个家系幼体以每立方水20万尾密度放入育苗池中,温度每天升高2℃,最后稳定至24℃;第一次幼体培育密度调整后,每150L海水中投0.03g利福平,以抑制细菌的繁殖,保持良好的水质;
第一次幼体培育密度调整程序:充气至整育苗池成沸腾状把整池的无节幼体打匀,用200ml的烧杯从中间和边上各取三杯,计取杯中数量,计算无节幼体密度后,利用外推法求出幼体总数,然后用吸管吸出所需的量,使其达到每立方水20万尾幼体的密度;
在苗种培育的第6天,即由无节幼体变成蚤状幼体,投喂金藻,浓度保持在1万个细胞/ml,到第10天后停止投喂;第7天幼体完全变为蚤状幼体,投喂轮虫,保持在3个/ml,到第12天即变成糠虾幼体后停止投喂;第8天即蚤状幼体第三天,投喂0号颗粒饵料,用100目的网过滤,投喂量为每万尾幼体0.1g/次,每天投喂4次;水温保持在24℃;
在苗种培育的第11天,投喂卤虫,保持3ml一个卤虫幼体;第12天改投1号颗粒饵料,用80目的网过滤,投喂量为每万尾幼体0.15g/次,每天投喂4次;水温保持在24℃;
F、第二次幼体培育密度调整:
在苗种培育的第16天,进行第二次幼体培育密度调整,即把原先育苗池中的幼体进行分池,以每立方水10万尾的密度放入育苗池,并继续投1号颗粒饵料,用80目的网过滤,投喂量为每万尾幼体0.66g/次,每天4次,投喂卤虫,保持3ml一个;水温保持在24℃;
第二次幼体培育密度调整程序:充气至整池成沸腾状把整池的幼体打匀,用200ml的烧杯从中间和边上各取三杯,计取杯中数量,计算幼体密度后,利用外推法求出幼体总数,然后用吸管吸出所需的量,使其达到每立方水10万尾幼体的密度;
G、出苗:
在苗种培育的第25天虾出苗,在每天水温下降低于1℃情况下,逐步降至室温出苗。
CN2007101150114A 2007-11-20 2007-11-20 无特定病原中国对虾零换水苗种生产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854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150114A CN101185426B (zh) 2007-11-20 2007-11-20 无特定病原中国对虾零换水苗种生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150114A CN101185426B (zh) 2007-11-20 2007-11-20 无特定病原中国对虾零换水苗种生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85426A CN101185426A (zh) 2008-05-28
CN101185426B true CN101185426B (zh) 2010-09-29

Family

ID=39478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1501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85426B (zh) 2007-11-20 2007-11-20 无特定病原中国对虾零换水苗种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8542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7882A (zh) * 2010-12-17 2011-04-13 惠东县巽寮镇瑞帝养殖场 优质南美白对虾亲虾的繁育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02245B (zh) * 2009-02-05 2011-04-06 广东海洋大学 对虾育苗间高效安全育苗的方法
CN101828535A (zh) * 2010-05-20 2010-09-15 李活 一种生物调控虾苗培育方法
CN101904311B (zh) * 2010-08-10 2012-10-17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研究所 对虾类幼体孵化方法及装置
CN102550459B (zh) * 2012-01-20 2014-06-25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用于幼苗培育的育苗水体微生物群落调控方法
CN103708662A (zh) * 2012-09-29 2014-04-09 东莞日之泉蒸馏水有限公司 反渗透脱盐技术应用于制备蒸馏水的生产工艺
CN105028262B (zh) * 2015-06-18 2017-06-06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南美白对虾半同胞家系构建方法
CN106554985B (zh) * 2015-09-28 2020-10-02 李保华 一种快速检测树体内潜伏腐烂病菌的生物学方法
CN105746894A (zh) * 2016-03-02 2016-07-13 天津市英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特定病原水产育苗生物饵料
CN110923146A (zh) * 2019-10-30 2020-03-27 海南大学 一种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氨基酸的小球藻及其应用
CN112741030B (zh) * 2019-10-31 2022-08-30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饵料培育方法
CN112741025B (zh) * 2019-10-31 2022-08-30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石斑鱼种苗的培育方法
CN111316956B (zh) * 2020-04-03 2022-07-12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所 一种受伤中国鲎的恢复养殖方法
CN113812543A (zh) * 2020-06-19 2021-12-21 国投生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藻粉型育苗饵料及其应用和对虾溞状体期育苗的方法
CN112655625A (zh) * 2021-02-07 2021-04-16 渤海水产育苗(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无ehp对虾育苗技术
CN113475440A (zh) * 2021-07-21 2021-10-08 新荣腾种业有限公司 一种选育具有抗玻璃苗病菌特性的南美白对虾种苗的方法
CN113678767B (zh) * 2021-08-10 2022-08-2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对虾抗病性状的选育方法
CN114651761A (zh) * 2021-12-07 2022-06-24 盐城工学院 一种零换水南美白对虾小棚养殖方法
CN114698600A (zh) * 2022-03-28 2022-07-05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一种高效净化处理虾类育苗期用卤虫的方法
CN114858111B (zh) * 2022-04-18 2023-11-28 大连海宝渔业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海带游孢子游泳距离的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26968A (zh) * 2006-09-26 2007-03-14 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凡纳滨对虾小水体清水式育苗方法
CN101054246A (zh) * 2007-03-23 2007-10-17 广东海洋大学 对虾育苗用水综合处理技术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26968A (zh) * 2006-09-26 2007-03-14 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凡纳滨对虾小水体清水式育苗方法
CN101054246A (zh) * 2007-03-23 2007-10-17 广东海洋大学 对虾育苗用水综合处理技术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宋晓玲等.无特定病原(SPF)对虾种群的选育及应用.渔业现代化 6.2006,(6),17-20.
宋晓玲等.无特定病原(SPF)对虾种群的选育及应用.渔业现代化 6.2006,(6),17-20. *
斯烈刚等.凡纳滨对虾健康苗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黑龙江水产 2006年第3期.2006,(2006年第3期),4-6,9.
斯烈刚等.凡纳滨对虾健康苗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黑龙江水产 2006年第3期.2006,(2006年第3期),4-6,9.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7882A (zh) * 2010-12-17 2011-04-13 惠东县巽寮镇瑞帝养殖场 优质南美白对虾亲虾的繁育方法
CN102007882B (zh) * 2010-12-17 2013-05-22 惠东县巽寮镇瑞帝养殖场 优质南美白对虾亲虾的繁育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85426A (zh) 2008-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85426B (zh) 无特定病原中国对虾零换水苗种生产方法
CN102232362B (zh) 一种海马生态养殖方法
CN107404862B (zh) 牡蛎的陆地养殖方法
CN100372510C (zh) 全人工培育斑节对虾亲体的方法
CN104430089A (zh) 一种无公害淡水龙虾的养殖方法
US20060169216A1 (en) Isolation, culture, and use of marine copepods in aquaculture
CN103404462B (zh) 一种刀鲚土池育苗的方法
CN102550459B (zh) 一种用于幼苗培育的育苗水体微生物群落调控方法
CN111713438A (zh) 一种优质高产南美白对虾虾苗培育的方法
CN109122443B (zh) 澳洲淡水龙虾循环水抱卵孵化系统及育苗方法
CN103828748A (zh) 池塘温室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三茬轮养的方法
JP2020048468A (ja) 水産動物の養殖方法
CN105638525B (zh) 一种大泷六线鱼的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方法
CN104872013B (zh) 石斑鱼养殖方法和系统
CN101036448B (zh) 西藏拟溞的海水驯化培养方法
CN109089957A (zh) 一种提高斑马鱼幼鱼成活率的养殖方法及装置
CN102792910B (zh) 一种金鳟全雌杂交苗种的培育方法
JP2003299422A (ja) ミジンコの培養方法
CN109892261B (zh) 巴布亚硝水母人工养殖方法
CN102715116B (zh) 斑马鱼的饲养方法
RU2614644C1 (ru) Способ интенсивного когортного культивирования акарций (морских каланоидных копепод)
CN108283163A (zh) 一种专性卵胎生繁殖的大卤虫室内连续养殖方法
CN106342759B (zh) 一种用于亲虾生物饲料的沙蚕培育方法
CN102106277A (zh) 锈斑蟳人工育苗的方法
KR101317143B1 (ko) 능성어류의 초기 먹이생물 및 그 배양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LIANYUNGANG HAIYANGYUAN AQUATIC PRODUCT DEVELOPMENT CO., LTD.

Assignor: Inst of Huanghai Sea Marine Products, Chinese Academy of Aquatic Product Science

Contract record no.: 2011320000573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Specific pathogen free Chinese shrimp zero water-changing seedling and seed production proces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29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Open date: 20080528

Record date: 20110414

EC01 Cancellation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LIANYUNGANG HAIYANGYUAN AQUATIC PRODUCT DEVELOPMENT CO., LTD.

Assignor: Inst of Huanghai Sea Marine Products, Chinese Academy of Aquatic Product Science

Contract record no.: 2011320000573

Date of cancellation: 20120117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LIANYUNGANG HAIYANGYUAN AQUATIC PRODUCT DEVELOPMENT CO., LTD.

Assignor: Inst of Huanghai Sea Marine Products, Chinese Academy of Aquatic Product Science

Contract record no.: 2012320000392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Specific pathogen free Chinese shrimp zero water-changing seedling and seed production proces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29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Open date: 20080528

Record date: 20120405

EC01 Cancellation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LIANYUNGANG HAIYANGYUAN AQUATIC PRODUCT DEVELOPMENT CO., LTD.

Assignor: Inst of Huanghai Sea Marine Products, Chinese Academy of Aquatic Product Science

Contract record no.: 2012320000392

Date of cancellation: 20130319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ng Tianshi

Inventor after: Kong Jie

Inventor after: Luo Kun

Inventor after: Luan Sheng

Inventor before: Kong Jie

Inventor before: Zhang Tianshi

Inventor before: Luo Kun

Inventor before: Luan Sheng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29

Termination date: 2017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