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84939B - 动力传递装置、具备该装置的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用基座 - Google Patents

动力传递装置、具备该装置的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用基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84939B
CN101184939B CN2006800185726A CN200680018572A CN101184939B CN 101184939 B CN101184939 B CN 101184939B CN 2006800185726 A CN2006800185726 A CN 2006800185726A CN 200680018572 A CN200680018572 A CN 200680018572A CN 101184939 B CN101184939 B CN 1011849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motor
output shaft
gear
display flo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1857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84939A (zh
Inventor
川副嘉郎
表迫畅也
田边直
竹村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849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49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849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493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12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or for taking-up backlash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adio sets, television sets, telephones, or the lik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 B60R11/0229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adio sets, television sets, telephones, or the lik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for displays, e.g. cathodic tubes
    • B60R11/0235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adio sets, television sets, telephones, or the lik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for displays, e.g. cathodic tubes of flat type, e.g. LC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01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 B60R2011/0003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inside the vehicle
    • B60R2011/0028Ceiling, e.g. roof r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4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 B60R2011/008Adjustable or movable supports
    • B60R2011/0082Adjustable or movable supports collapsible, e.g. for storing after us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4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 B60R2011/008Adjustable or movable supports
    • B60R2011/0085Adjustable or movable supports with adjustment by rotation in their operational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4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 B60R2011/008Adjustable or movable supports
    • B60R2011/0092Adjustable or movable supports with motoriz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0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only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 F16H1/1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only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with non-parallel axes
    • F16H1/16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only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with non-parallel axes comprising worm and worm-whe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12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or for taking-up backlash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F16H2057/121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or for taking-up backlash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ing parallel torque paths and means to twist the two path against each other
    • F16H2057/122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or for taking-up backlash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ing parallel torque paths and means to twist the two path against each other by using two independent drive sources, e.g. electric mo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简单地对施加给输出轴的转矩进行调整并且能可靠地消除齿轮间的齿隙的动力传递装置、以及具备该动力传递装置的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用基座。动力传递装置(101)具备显示面板(102)、连结显示面板的输出轴(103)、与输出轴一体旋转的输出齿轮(104、105)、与各输出齿轮啮合的传递齿轮(106、107)、对各传递齿轮施加驱动力的马达(108、109)、和控制马达的控制电路(110)。控制电路(110)使驱动马达(108、109)以不同的转速驱动传递齿轮(106、107),从而对输出齿轮(104、105)分别传递不同的驱动力。输出轴(103)除了旋转方向侧的转矩之外,还承受相反方向侧的转矩,结果,能够抑制由于显示面板(102)的自重转矩的方向变换而产生的松动。

Description

动力传递装置、具备该装置的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用基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具备该装置的显示装置以及显示面板用基座,该动力传递装置是在输出轴上安装具有自重的物体的动力传递装置,特别是能够防止由于齿隙而在输出轴上产生的松动。
背景技术
以下,利用图19~图22,对现有技术的在输出轴上安装具有自重的物体的动力传递装置的一例进行说明。图19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动力传递装置的一例的立体图。在图19的例子中,动力传递装置1501将动力传递到设置于汽车(未图示)车内的顶棚面上的车载用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102。
如图19所示,动力传递装置1501主要由显示面板102、安装有显示面板102的输出轴103、使输出轴103旋转驱动的马达108、以及对马达108供给电力的电源单元1503构成。马达108和电源单元1503通过配线1502连接。
另外,在马达108的输出轴(未图示)上安装传递齿轮106,在输出轴103的一端安装输出齿轮104,它们彼此啮合。由此,马达108的驱动力从传递齿轮106经输出齿轮104传递到输出轴103。这里,在图19的例子中,传递齿轮106是蜗杆,输出齿轮104是斜齿轮(蜗轮)。因此,通过输出齿轮104与传递齿轮106啮合并旋转,旋转轴向从马达轴向向输出轴向变换90°。
这里,利用图20~图22对图19所示动力传递装置1501的动作进行更具体的说明。图20是说明作用于在汽车车内顶棚面上设置的显示面板上的外力的图。图20(a)是表示作用于显示面板上的外力及其方向的说明图,图20(b)是表示显示面板的旋转角与由于显示面板的自重而作用在输出轴上的转矩的关系的曲线图。图21是表示显示面板的旋转角不足90°的情况下的输出齿轮与传递齿轮的啮合状态的剖视图。图22是表示显示面板的旋转角超过90°的情况下的输出齿轮与传递齿轮的啮合状态的剖视图。
在图20(a)以及(b)中,将显示面板102收纳于顶棚面的状态下的情况设为0°。另外,将显示面板102一边以输出轴103为中心旋转一边从顶棚面下降时的显示面板旋转角设为“显示面板旋转角θ”。通常,显示面板102停止的位置设定在显示面板旋转角θ为90°左右的位置。
另外,在图20(b)中,以由于显示面板102的自重而作用在输出轴103上的转矩T1[N·m]为纵轴,以显示面板旋转角θ为横轴。另外,在图20(a)以及(b)中,“CW(clock wise)方向”表示的是从观看显示面板102的观众的右侧面观察显示面板102时的顺时针方向(显示面板102从打开状态向收纳状态转变的方向)。而“CCW(counter clock wise)方向”表示的是从观看显示面板102的观看者的右侧面观察显示面板102时的逆时针方向(显示面板102从收纳状态向打开状态转变的方向)。
首先,对显示面板102借助马达108而以输出轴103为中心旋转、显示面板旋转角θ从0°变化到90°的情况进行研究。此时,如图20(a)所示,在输出轴103上,由于显示面板102的自重而作用有CCW方向的转矩T1。
这里,如果将显示面板的质量设为M,将重力加速度设为g,将从输出轴103到显示面板的重心之间的距离设为r,则由于显示面板102的自重而作用的转矩T1用下式(1)表示。另外,如下式(1)以及图20(b)所示,在显示面板旋转角θ为0°时,转矩T1最大,在显示面板旋转角θ为90°时,转矩T1为0。
(式1)
T1=rMgcosθ……(1)
另外,如图21所示,在显示面板旋转角θ从0°变化到90°的情况下,传递齿轮106为了使输出齿轮104以及输出轴103向CCW方向旋转,而以其齿面向CCW方向移动的方式进行旋转。
而这种情况下,马达108起到制动器的作用,抑制由于自重产生的转矩T1而使得显示面板102向CCW方向一下子旋转。由此,这种情况下,如图21所示,输出齿轮104的旋转方向前侧的齿面与传递齿轮106的旋转方向后侧的齿面接触。
下面,对显示面板102进一步旋转从而显示面板旋转角θ超过90°的情况进行研究。此时,如图20(b)所示,由于自重而产生的转矩T1的方向以显示面板旋转角θ达到90°的时刻为界,从此前的CCW方向变化为正相反的CW方向。另外,将转矩的方向从此前的方向变为正相反的方向的点记作“转矩变换点”。
另一方面,传递齿轮106的旋转方向不变化,所以在显示面板旋转角θ超过90°的情况下,转矩T1起到对向CCW方向旋转的显示面板102施加制动的作用。由此,这种情况下,显示面板102仅通过经由传递齿轮106的马达108的驱动力向CCW方向旋转,如图22所示,输出齿轮104的旋转方向后侧的齿面与传递齿轮106的旋转方向前侧的齿面接触。
这样,在动力传递装置1501中,通过转矩T1的方向切换,在输出齿轮104与传递齿轮106之间,进行接触的齿面的切换。于是,在从齿面切换开始到结束期间,由于齿隙的原因,输出齿轮104的齿面成为不与传递齿轮106的齿面完全接触的状态。结果,在输出齿轮104上产生松动,由于显示面板102的旋转运动而导致损害平滑性。
因此,以往提出了通过从表观上消除齿隙来抑制松动的产生的动力传递装置(以下称作“无齿隙动力传递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现有的无齿隙动力传递装置,利用多个传递齿轮驱动安装在输出轴上的输出齿轮,此时,使驱动用的各齿轮的旋转速度不同。根据专利文献2的无齿隙动力传递装置,齿面之间始终接触,所以能够防止输出齿轮处的齿隙所导致的松动的发生。
另外,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现有的无齿隙动力传递装置也利用与专利文献2的例子相同的原理来消除齿隙。只是在专利文献3的例子中,无齿隙动力传递装置是对应每个传递齿轮配备有马达。
这里,利用图23和图24,对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无齿隙动力传递装置进行说明。图23是表示现有的无齿隙动力传递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图24是表示图23所示无齿隙动力传递装置中的输出齿轮与传递齿轮的啮合状态的剖视图,图24(a)以及图24(b)分别表示不同的齿轮间啮合状态。
如图23所示,无齿隙动力传递装置1801与图19所示的动力传递装置1501同样,具备输出轴103和旋转驱动输出轴103的马达108。另外,在马达108的输出轴(未图示)上安装传递齿轮106,在输出轴103的一端安装输出齿轮104,通过它们的啮合,将马达108的驱动力传递到输出轴103。
这样,无齿隙动力传递装置1801具备与图19所示的动力传递装置1501相同的结构,但作为动力源,还具备马达109。马达109具有与马达108同样的特性,在其输出轴(未图示)的末端安装有传递齿轮107。另外,在输出轴103的另一端,新安装有输出齿轮104之外的另一输出齿轮105。
输出齿轮105与输出齿轮104同样,固定在输出轴103上,与输出齿轮104一起与输出轴103一体旋转。另外,输出齿轮105设置成,其齿面以与输出齿轮104的齿面相同的相位旋转,即,输出齿轮105的齿面与输出齿轮104的齿面在输出轴103的轴向上对齐。
进而,马达109的传递齿轮107与马达108的传递齿轮106同样为蜗杆,输出齿轮105与输出齿轮104同样为斜齿轮(蜗轮)。另外,输出齿轮105与传递齿轮107,和输出齿轮104与传递齿轮106同样地啮合。由此,利用电源单元1804对马达108和马达109供电时,输出轴103由马达108和马达109两者驱动。
在无齿隙动力传递装置1801中,在马达108的输出轴与传递齿轮106之间设置有减速器1802。另外,在马达109的输出轴与传递齿轮107之间,设置有减速比与减速器1802不同的减速器1803。由此,当使马达108和马达109向同一方向以同一旋转速度旋转时,输出轴103被传递齿轮106和传递齿轮107以旋转速度不同的状态驱动。
这里,对输出轴103向CCW方向旋转、而且传递齿轮107的旋转速度被设定成高于传递齿轮106的旋转速度的速度的情况进行研究。该情况下,如图24(a)以及(b)所示,为了使输出轴103向CCW方向旋转,输出齿轮104以及105也向图24(a)以及(b)所示的CCW方向旋转。另外,作为蜗杆的传递齿轮106和107以垂直于输出轴103的轴为中心轴,以齿面向CCW方向移动的方式旋转,使输出齿轮104以及105向CCW方向旋转。
如图24(a)所示,传递齿轮107的旋转速度比传递齿轮106的旋转速度快,传递齿轮107的齿面向CCW方向的移动速度也比传递齿轮106的快。因此,成为输出齿轮105的旋转方向后侧的齿面与传递齿轮107的旋转方向前侧的齿面接触的状态。另一方面,如图24(b)所示,由于传递齿轮107的旋转速度比传递齿轮107的旋转速度慢,所以成为输出齿轮104的旋转方向前侧的齿面与传递齿轮106的旋转方向后侧的齿面接触的状态。
由此,从图24(a)及(b)可知,在输出轴103向CCW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在输出轴103上作用有使输出轴103向CCW方向旋转的负荷转矩,还作用有使其向相反的CW方向旋转的负荷转矩。也就是说,输出轴103始终被向一个方向旋转驱动,同时被向相反方向制动。另外,这里所说的“负荷转矩”,指的是马达的传递齿轮施加给输出轴的输出齿轮的转矩。
结果,传递齿轮与输出齿轮之间的齿面接触不会中途切断,无论输出齿轮位于何种位置,都能从表观上消除齿隙,从而能防止输出齿轮的松动发生。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0094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34370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昭61-197847号公报
如上所述,在图23所示的无齿隙动力传递装置1801中,通过调整施加在输出轴103上的负荷转矩的方向和大小,能够消除齿隙。而且,负荷转矩的调整通过仅设定对应每个马达设置的各减速器的减速比来进行。作为驱动装置的马达108及109具备相同特性,它们被向同一方向以同一旋转速度驱动。
但是,即便是以同一规格生产的马达,马达之间也会存在特性的差异,所以有时马达108和马达109产生的转矩会有不同。这种情况下,输出轴103上作用的负荷转矩不再是如设计的那样,所以会有传递齿轮与输出齿轮之间的齿面接触中途切断、从而不能消除齿隙的情况产生。
另外,尽管负荷转矩的设定是按照安装在输出轴103上的旋转对象物的质量进行的,但旋转对象物的质量也会存在差异。由此,由于该差异的原因,有时也可能发生施加在输出轴103上的负荷转矩不像设计的那样、从而不能消除齿隙的情况。
进而,在无齿隙动力传递装置1801中,难以根据上述差异调整各减速器的减速比来使得依设计的负荷转矩作用在输出轴103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简单地进行施加给输出轴的转矩的调整从而能可靠地消除齿轮间的齿隙的动力传递装置、具备该装置的显示装置以及显示面板用基座。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连结在上述显示面板上的输出轴、对上述输出轴施加驱动力的两个电动机、和控制上述两个电动机的控制电路,上述显示面板连结在上述输出轴上,与上述输出轴一起旋转,上述控制电路控制上述两个电动机,以便由上述两个电动机对上述输出轴施加同一方向的驱动力、并且在上述两个电动机各自的驱动力之间产生差值。
上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也可以是下述方式:上述输出轴沿着上述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的一边,以上述输出轴的两端部从上述显示面板突出的方式连结在上述显示面板上,并且对上述各端部具备连结在其上的输出齿轮,上述两个电动机分别对应于相互不同的上述输出齿轮,而且,具备与上述所对应的输出齿轮啮合的传递齿轮,进而,经由上述传递齿轮驱动上述所对应的输出齿轮。根据该方式,能够将用于使显示面板进行旋转动作的机构紧凑化,能够将装置整体小型化。
进而,上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优选采用下述方式:还具备对上述各输出齿轮设置并且与其啮合的阻力齿轮、和产生阻力转矩的阻力转矩产生装置,该阻力转矩抵抗使上述阻力齿轮旋转的旋转转矩。在该方式中,以下述方案为宜:上述阻力转矩产生装置对上述各阻力齿轮具备弹性体,上述弹性体由于所对应的上述阻力齿轮的旋转而弹性变形,由上述弹性变形产生的弹性力产生上述阻力转矩。
上述方式例如在下述情况下是有效的,即,本发明的显示装置被安装在顶棚面上,显示面板从顶棚伸出。通常,这种情况下,在输出轴上作用有由显示面板的自重产生的转矩。而且,该转矩的方向在显示面板最为下降的位置切换到与此前的方向正相反的方向。根据上述方式,能够改变转矩方向切换的位置,能够在使用者注意不到显示面板的位置上进行切换。因此,即便产生由于齿隙引起的松动,也能使得该松动不显著。
另外,优选地,上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还具备检测上述输出轴自基准位置旋转过的旋转角的旋转角检测装置,上述控制电路控制上述两个电动机,使得在由上述旋转角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旋转角达到设定值以上时、或者超过设定值时,在上述两个电动机各自的驱动力之间产生差值。
这里,考虑将上述输出轴配置成承受由上述显示面板的自重产生的转矩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当使上述输出轴从上述基准位置旋转时,存在上述转矩的方向变成正相反的位置。考虑到这一点,在上述方式中,优选地,上述设定值设定为比上述输出轴的位置与上述转矩的方向变成正相反的位置相一致时的上述旋转角小的值。结果,在由于显示面板的自重产生的转矩的方向即将切换之前,不在两个电动机的驱动力之间设置差值,到即将切换时才设置差值。由此,能够减轻电动机的负担,并能抑制由于齿隙而产生的松动。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特征在于,具备输出轴、对上述输出轴施加驱动力的两个电动机、和控制上述两个电动机的控制电路,上述控制电路控制上述两个电动机,使得上述两个电动机对上述输出轴施加同一方向的驱动力,并且在上述两个电动机各自的驱动力之间产生差值。
上述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也可以是下述方式:上述输出轴具备连结在上述输出轴上的两个输出齿轮,上述两个电动机分别对应于相互不同的输出齿轮,并且,具备与上述所对应的输出齿轮啮合的传递齿轮,进而,经由上述传递齿轮对上述所对应的输出齿轮进行驱动。根据该方式,能够将用于传递动力的机构紧凑化。
进而,上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优选采用下述方式:还具备对上述各输出齿轮设置并且与其啮合的阻力齿轮、和产生阻力转矩的阻力转矩产生装置,该阻力转矩抵抗使上述阻力齿轮旋转的旋转转矩。在该方式中,以下述方案为宜:上述阻力转矩产生装置对上述各阻力齿轮具备弹性体,上述弹性体由于所对应的上述阻力齿轮的旋转而弹性变形,由上述弹性变形产生的弹性力产生上述阻力转矩。
上述方式例如在下述情况下是有效的,即,在输出轴上安装有物体,由于该物体的自重,在输出轴上作用有转矩。由自重产生的转矩的方向在物体最为下降的位置切换到与此前的方向正相反的方向。根据上述方式,能够改变转矩方向切换的位置。
另外,优选地,上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还具备检测上述输出轴的旋转角的旋转角检测装置,上述控制电路控制上述两个电动机,使得在由上述旋转角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旋转角达到设定值以上时、或者超过设定值时,在上述两个电动机各自的驱动力之间产生差值。根据该方式,仅在输出轴的旋转位置处于任意位置的情况下,在两个电动机的驱动力之间设置差值,所以能够减轻电动机的负担。
进而,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用基座具备输出轴、对上述输出轴施加驱动力的两个电动机、以及控制上述两个电动机的控制电路,上述输出轴形成为能够连结外部的显示面板,上述控制电路控制上述两个电动机,使得上述两个电动机对上述输出轴施加同一方向的驱动力,而且在上述两个电动机各自的驱动力之间产生差值。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以及显示装置中,对两个电动机的输出进行控制来在两者之间设置驱动力差,由此来调整施加给输出轴的转矩。由此,根据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以及显示装置,能够根据电动机的特性差异或安装在输出轴上的旋转对象物的质量差异,来简单地调整施加给输出轴的转矩。因此,进而能够可靠地消除齿轮间的齿隙。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动力传递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动力传递装置中的传递齿轮与输出齿轮的啮合状态的图,图2(a)是从垂直于动力传递装置的输出轴的方向观察的主视图,图2(b)是从动力传递装置的输出轴的轴向观察的侧视图,图2(c)是表示图2(b)中所示部分A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动力传递装置中显示面板旋转角θ不足90°的情况下的输出齿轮与传递齿轮的啮合状态的剖视图。图3(a)是表示传递齿轮106与输出齿轮104的啮合状态的剖视图。图3(b)是表示传递齿轮107与输出齿轮105的啮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动力传递装置中显示面板旋转角θ超过90°的情况下的输出齿轮与传递齿轮的啮合状态的剖视图。图4(a)是表示传递齿轮106与输出齿轮104的啮合状态的剖视图。图4(b)是表示传递齿轮107与输出齿轮105的啮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马达为AC马达的情况下的控制电路结构的框图。
图6是表示构成图5所示控制电路的微型计算机所进行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中的动力传递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将图7所示动力传递装置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图,图8(a)是表示扭转螺旋弹簧605的安装部分的图,图8(b)是表示扭转螺旋弹簧604的安装部分的图。
图9是表示图7所示动力传递装置的一侧的各齿轮间的啮合状态的图,图9(a)是表示传递齿轮106与输出齿轮104及齿轮602的啮合状态的剖视图,图9(b)是将图9(a)中所示部分B放大表示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图7所示动力传递装置的另一侧的各齿轮间的啮合状态的图,图10(a)是表示传递齿轮107与输出齿轮105及齿轮603的啮合状态的剖视图,图10(b)是将图10(a)中所示部分C放大表示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显示面板的旋转角与由于显示面板的自重而作用在输出轴上的转矩以及扭转螺旋弹簧的弹性力之间的关系的图。图11(a)以及图11(b)分别表示扭转螺旋弹簧的弹簧系数不同的例子。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中的动力传递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13是将图12所示动力传递装置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立体图,图13(a)表示马达108以及输出齿轮104附近,图13(b)表示马达109以及输出齿轮105附近。
图14是表示图12所示输出轴上设置的叶片(パドル)与旋转开关上设置的叶片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5(a)是表示图12所示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电路的电路图,图15(b)是表示图15(a)所示旋转开关的切换组合的图。
图16是表示图12所示叶片进行的旋转开关的切换动作的图,图16(a)表示叶片向CCW方向旋转的情况,图16(b)表示叶片向CW方向旋转的情况。
图17是对图12所示叶片的设置角α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17(a)表示叶片902的设置角被设定为80°的例子,图17(b)表示叶片903的设置角设定为110°的例子。
图1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中的动力传递装置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动力传递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20是说明作用于设置在汽车车内顶面上的显示面板上的外力的图,图20(a)表示作用在显示面板上的外力及其方向,图20(b)表示显示面板的旋转角与由于显示面板的自重而作用在输出轴上的转矩的关系。
图21是表示显示面板的旋转角不足90°的情况下的输出齿轮与传递齿轮的啮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22是表示显示面板的旋转角超过90°的情况下的输出齿轮与传递齿轮的啮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23是表示现有技术的无齿隙动力传递装置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4是表示图23所示无齿隙动力传递装置中的输出齿轮与传递齿轮的啮合状态的剖视图,图24(a)及图24(b)分别表示不同齿轮间的啮合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首先,利用图1和图2对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动力传递装置以及采用了该装置的显示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动力传递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动力传递装置中的传递齿轮与输出齿轮的啮合状态的图,图2(a)是从垂直于动力传递装置的输出轴的方向观察的主视图,图2(b)是从动力传递装置的输出轴的轴向观察的侧视图,图2(c)是表示图2(b)中所示部分A的截面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1中的显示装置具备本实施方式1的动力传递装置101与显示面板102。另外,本实施方式1的动力传递装置101具备输出轴103、对输出轴103施加驱动力的两个电动机(马达)108及109、和控制马达108及109的控制电路110。输出轴103连结在显示面板102上。
在本实施方式1中,输出轴103顺沿于显示面板102的显示画面102a的一条边(长边),并且以输出轴103的两端部从显示面板102突出的方式连结在显示面板102上。通过显示面板102与输出轴103的连结,与背景技术中的图19所示例子同样,当输出轴103旋转时,显示面板102如门那样旋转。显示面板102与输出轴103的连结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均可。例如,可以是显示面板102的主体部分与输出轴103一体形成的方式。
另外,与背景技术中的图20所示例子同样,在本实施方式1中,显示面板102(显示装置)也设置在汽车(未图示)车内的顶面上。动力传递装置101用于在后部坐席或者助手席等上落座的乘客观看时使收纳在顶棚中的显示面板102伸出、并将显示面板102的角度调整成容易观看的角度。在图1的例子中,作为显示面板102,采用的是一般的9英寸液晶显示面板。
进而,与图20的例子同样,在本实施方式1中,也是将显示面板102收纳在顶棚面中的状态下的情况设为0°。另外,将显示面板102一边以输出轴103为中心旋转一边从顶面降下时的显示面板102的角度设为“显示面板旋转角θ”。另外,“CW(clock wise)方向”表示的是从观看显示面板102的观众的右侧面观察显示面板102时的顺时针方向(显示面板102从打开状态向收纳状态转变的方向)。而“CCW(counter clock wise)方向”表示的是从观看显示面板102的观看者的右侧面观察显示面板102时的逆时针方向(显示面板102从收纳状态向打开状态转变的方向)。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输出轴103从显示面板102突出出来的各端部上具备固定在该各端部上的输出齿轮104及105。马达108及109分别对应于不同的输出齿轮,并且具备与所对应的输出齿轮啮合的传递齿轮。具体而言,马达108具备与输出齿轮104啮合的传递齿轮106,经由传递齿轮106驱动输出齿轮104。而马达109具备与输出齿轮105啮合的传递齿轮107,经由传递齿轮107驱动输出齿轮105。
进而,如图1、图2(a)及图2(b)所示,输出齿轮104是连结在输出轴103的一端的斜齿轮(蜗轮)。输出齿轮105连结在输出轴103的另一端,也是斜齿轮(蜗轮)。输出齿轮104以及105在圆周齿节、模数、齿形等规格方面一致。而且,输出齿轮104及105设置成,使得各自的齿面始终以相同的相位旋转,即,输出齿轮105的齿面与输出齿轮104的齿面在输出轴103的轴向上对齐。
另外,传递齿轮106及传递齿轮107均为蜗杆,两者的规格一致。由此,与背景技术中图23所示的例子一样,当使传递齿轮106及传递齿轮107向同一方向旋转时,对输出齿轮104及输出齿轮105传递同一方向的驱动力。
这里,利用图2(a)~图2(c)对输出齿轮104、传递齿轮106以及马达108的动作进行说明。如图2(b)所示,在使显示面板102向图2(b)所示的CCW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使传递齿轮106向图2(a)所示的CCW方向旋转。于是,如图2(c)所示,传递齿轮106的齿面向图2(c)所示的CCW方向移动,对输出齿轮104的旋转方向后侧的齿面向CCW方向进行推压(施力)。结果,显示面板102如图2(b)所示那样向CCW方向旋转。
另外,尽管图2(a)~图2(c)中没有图示,但输出齿轮105、传递齿轮107以及马达109的动作也同样。此外,图2(a)所示的“CCW方向”表示的是用于使显示面板102向CCW方向旋转的传递齿轮106的旋转方向。
这样,即使在本实施方式1的动力传递装置中,也与背景技术中的图23所示无齿隙动力传递机构同样,由两个马达108和109对一根输出轴103进行驱动。只是,本实施方式1的动力传递装置在以下方面与背景技术中图23所示的无齿隙动力传递机构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1中,传递齿轮106直接安装在马达108的输出轴108a上,同样,传递齿轮107也直接安装在马达109的输出轴109a上。在本实施方式1中,传递齿轮不经减速器地连结在马达上,马达的驱动力被直接传递给输出齿轮。
另外,由控制电路110对马达108和109进行控制,使得在两者的驱动力之间产生差值。在本实施方式1中,马达108和马达109上施加的是方向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电压。即,控制电路110对马达108和109两者施加电压,使得它们对输出轴103施加同一方向的驱动力,而此时电压的施加还使得马达108和109各自的驱动力之间产生差值,如此来进行两者的控制。另外,马达108和马达109是具有相同特性的DC马达,在两者上施加的电压方向和大小相同的情况下,两者向同一方向产生相同的驱动力。
具体而言,控制电路110具备电源单元112和配线111a~111d。电源单元112通过配线111a和配线111b对马达108供给电力,通过配线111c和配线111d对马达109供给电力。电源单元112通过改变其施加的电压的方向,还能改变马达108以及109的旋转方向。另外,当输入显示面板102的操作时,电源单元112按照所输入的操作,对马达108和109供给电力,使得输出轴103向所指示的方向旋转。
另外,在配线111a~111d中的配线111a上,配置着可变电阻113。由此,在马达109上直接施加电源单元112的电压,但在马达108上施加的是由可变电阻113降低了的电压。因此,马达108施加给输出齿轮104的驱动力比马达109施加给输出齿轮105的驱动力小,在两者之间产生差值。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马达108及109是额定电压为12.0(V)的倾斜用马达,但本发明中马达108以及109的规格和性能并不限于此。
其次,利用图3以及图4对这样构成的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动力传递装置101的动作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动力传递装置中显示面板旋转角θ处于0°附近的情况下的输出齿轮与传递齿轮的啮合状态的剖视图。图3(a)是表示传递齿轮106与输出齿轮104的啮合状态的剖视图。图3(b)是表示传递齿轮107与输出齿轮105的啮合状态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动力传递装置中显示面板旋转角θ为90°附近的情况下的输出齿轮与传递齿轮的啮合状态的剖视图。图4(a)是表示传递齿轮106与输出齿轮104的啮合状态的剖视图。图4(b)是表示传递齿轮107与输出齿轮105的啮合状态的剖视图。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1中,对马达108和马达109施加了不同的驱动电压。例如,在图3以及图4的例子中,电源单元112的输出电压被设定为8.0(V),在马达109上施加8.0(V)的驱动电压。另一方面,可变电阻113的压降幅度设定为0.5(V),在马达108上施加7.5(V)的驱动电压。
首先,考虑使安装在汽车车内顶棚上的显示面板102从收纳状态下降到打开状态的情况(参照图20(a))。乘客(观众)对显示装置输入指示,使得显示面板102向CCW方向旋转。于是,电源单元112对马达108和109施加电压,使得传递齿轮106以及107的齿面向CCW方向移动。
这样,与传递齿轮106啮合的输出齿轮104、和与传递齿轮107啮合的输出齿轮105被向CCW方向驱动,所以,与输出齿轮104以及105一体旋转的输出轴103也开始向CCW方向旋转。另外,此时,在输出轴103上作用有由于显示面板102的自重产生的CCW方向的转矩(参照图20)。进而,在显示面板102开始向CCW方向下降的时刻,由于显示面板102的自重而产生的CCW方向的转矩最大(参照图20(b)),在本实施方式1中,比由马达108和109的驱动力施加的转矩要大。
因此,如图3(a)以及图3(b)所示,在显示面板102开始向CCW方向下降的时刻,输出齿轮104以及输出齿轮105成为在各自CCW方向前侧的齿面与相应的传递齿轮106及107的齿面接触的状态。即,在该时刻,成为由传递齿轮106以及107防止显示面板102由于自重而一下子下降的状态。
其次,考虑显示面板102到达观众所指示的位置的情况。当显示面板102下降,显示面板旋转角θ接近90°时,作用在输出轴103上的显示面板102的自重所产生的CCW方向的转矩接近0(参照图20(b))。于是,由自重产生的转矩的影响变小,所以马达108及109有以驱动电压决定的转速旋转的趋势。
如上所述,在图3以及图4的例子中,马达108被以7.5(V)驱动,马达109被以8.0(V)驱动,所以传递齿轮107有比传递齿轮106更快地旋转的趋势。从而,传递齿轮106的齿面向CCW方向的移动速度比传递齿轮107的齿面的移动速度要慢。结果,如图4(a)所示,传递齿轮106变成在其旋转方向后侧的齿面与输出齿轮104的旋转方向前侧的齿面相接触的状态,对输出轴103施加制动转矩(CW方向的转矩)。
另一方面,传递齿轮107比传递齿轮106更快地旋转,所以传递齿轮107的齿面向CCW方向的移动速度比传递齿轮106的齿面的移动速度快。从而,如图4(b)所示,传递齿轮107变成在传递齿轮107的旋转方向前侧的齿面与输出齿轮105的旋转方向后侧的齿面相接触的状态,即,变成对输出轴103施加CCW方向的转矩的状态。
结果,传递齿轮107与输出齿轮105之间、以及传递齿轮106与输出齿轮104之间的齿面接触不会中途切断,无论输出齿轮位于何种位置,都能从表观上消除齿隙。从而,能防止输出齿轮104以及105处的松动的产生,能抑制因显示面板102的旋转运动而导致损害平滑性的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齿隙的消除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即,控制马达108与马达109之间的驱动力的差值,来调整施加给输出轴的转矩。进而,在本实施方式1中,驱动力的差值的设定,可以通过可变电阻113的调整来简单地进行。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1,能够根据马达108以及109的特性差异、或输出轴103上安装的旋转对象物(显示面板102)的质量差异,来简单地调整施加给输出轴103的转矩。进而,因此能够可靠地消除齿轮间的齿隙。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施加给马达109的驱动电压设定为8.0(V),而施加给马达108的驱动电压被设定为7.5(V),但本实施方式1并不限于这种方案。施加给各马达的驱动电压只要如下设定即可,即,该驱动电压为使得马达108和马达109的驱动力平均值能够使输出轴103旋转的程度的值,并且,通过两者的驱动力的差值,向一个方向旋转驱动输出轴103,同时向反方向实施制动。
例如,在将施加在一个马达上的驱动电压设定为8.0(V),将施加在另一个马达上的驱动电压设定为4.0(V)的情况下,输出轴103的旋转驱动所耗费的驱动电压平均值为6.0(V)。这种情况下,平均值比图1至图4的例子(7.75(V))要低。但驱动电压的差值为4(V),从而欲使输出轴103向CCW方向旋转的驱动力和欲使输出轴103向CW方向旋转的驱动力更为强力地产生。由此,这种情况下,与上述例子相比可进一步消除齿隙。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输出轴103上连结着两个输出齿轮104及105,但并不限于这种方式。本实施方式1例如也可以采取下述方式:在输出轴上仅连结一个输出齿轮,该一个输出齿轮与两个传递齿轮啮合。这种方式也能驱动输出轴103向一个方向旋转,同时向反方向实施制动,所以也能实现齿隙的消除。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1中,马达108和马达109均为DC马达,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AC马达。这里,利用图5以及图7对使用AC马达的例子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马达为AC马达的情况下的控制电路结构的框图。图6是表示构成图5所示控制电路的微型计算机所进行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马达108和109是同一规格的马达,两者均为AC马达。因此,如图5所示,控制电路120与图1所示的控制电路110不同,具备传感器121及122、逆变器控制电路模块123、和微型计算机125。从外部的电源124对逆变器控制电路模块123供给直流电。在图5的例子中,电源124是搭载在汽车上的蓄电池(12(V))。
逆变器控制电路模块123利用从电源124供给来的直流电流对每个马达生成驱动脉冲,并将该脉冲供给给各马达。并且,逆变器控制电路模块123根据微型计算机125的指示设定各驱动脉冲的脉冲宽度、电压水平、脉冲间隔等。
另外,传感器121以及122是电流传感器。传感器121将特定流过马达108的电流的电流值的信号发送给微型计算机125。同样,传感器122将特定流过马达109的电流的电流值的信号发送给微型计算机125。在由逆变器驱动AC马达的情况下,脉冲宽度对应马达上施加的负荷或旋转速度变动,结果,流过马达的电流的电流值也变动。由此,微型计算机125能够根据来自传感器121以及122的信号,检测作用在马达108及109上的负荷和它们的旋转速度。
微型计算机125根据来自各传感器的信号,计算马达109的旋转速度对马达108的旋转速度之比(旋转速度比=马达109的旋转速度/马达108的旋转速度)。并且,为了对输出轴103(参照图1)施加适当的转矩,微型计算机125根据计算出的旋转速度比来调整驱动脉冲的电压水平。这里,利用图6对由微型计算机125进行的处理进行具体说明。
首先,当根据来自观众(乘客)的操作输入指示显示面板102的下降时,微型计算机125对逆变器控制电路模块123指示初始驱动电压,开始马达108以及109的驱动(步骤S1)。
在本例中,将马达108的驱动电压设定为7.5(V),将马达109的驱动电压设定为8.0(V)。通过步骤S1的实施,显示面板102开始从收纳状态下降。于是,在马达108以及109上作用负荷,各自的旋转速度发生变化。
接着,微型计算机125根据来自传感器121的信号和来自传感器122的信号计算出旋转速度比,判定计算出的旋转速度比是否达到了最佳值(步骤S2)。这里的最佳值是预先通过实验等求出的,被存储在微型计算机125所具备的存储器等中。
在步骤S2的判定结果为计算出的旋转速度比不是最佳值的情况下,微型计算机125判断旋转速度比是不是比最佳值大(步骤S3)。
在步骤S3的判断结果为旋转速度比大于最佳值的情况下,微型计算机125进行驱动电压的重新设定,使马达108的驱动电压上升设定幅度(步骤S4)。而在步骤S3的判断结果为旋转速度比小于最佳值的情况下,微型计算机125也进行驱动电压的重新设定,这种情况下是使马达108的驱动电压下降设定幅度(步骤S5)。在步骤S4以及S5结束后,微型计算机125在经过一定时间后再次执行步骤S2。
另一方面,在步骤S2的判断结果为计算出的旋转速度比为最佳值的情况下,微型计算机125判断是否由观众进行了停止显示面板102的旋转的操作(停止操作)(步骤S6)。微型计算机125在判断进行了停止操作的情况下中止处理,否则将再次执行步骤S2。
这样,在图5及图6所示的例子中,也能在马达108的驱动力和马达109的驱动力之间设置差值,来消除齿隙。另外,在图5以及图6所示的例子中,根据作用在马达108以及马达109上的负荷的大小来调整驱动电压,使得驱动力之差达到最佳值。从而,根据图5以及图6的例子,与图1至图4所示的例子相比,能提高消除齿隙的可靠性。
另外,在图5以及图6所示的例子中,也能简单地调整驱动力之差。由此,能够根据马达108以及109的特性差异、安装在输出轴103上的旋转对象物(显示面板102)的质量差异,来简单地调整施加给输出轴103的转矩。
(实施方式2)
下面,利用图7和图8对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动力传递装置以及采用该装置的显示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中的动力传递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8是将图7所示动力传递装置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图,图8(a)是表示扭转螺旋弹簧605的安装部分的图,图8(b)是表示扭转螺旋弹簧604的安装部分的图。
对于图7所示构成要素中与实施方式1中采用的表示于附图中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与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标记。进而,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实施方式1中采用的附图中表示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省略说明。
在实施方式1中,齿隙是指,在由自重产生的转矩T1的方向发生变换、显示面板旋转角θ为90°时产生的齿隙。该显示面板旋转角θ为90°附近,是观众观看而设定显示面板位置时最为理想的范围。因此,优选使容易产生齿隙的转矩变换点存在于该范围之外。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在本实施方式2中,如后述那样进行变换点的移动。
如图7、图8(a)以及图8(b)所示,本实施方式2的动力传递装置601具备与实施方式1中图1所示动力传递装置101相同的结构,但还具有下面的新结构。本实施方式2的动力传递装置还具备与输出齿轮104啮合的齿轮602、与输出齿轮105啮合的齿轮603、和扭转螺旋弹簧604以及605。齿轮602及603、和螺旋弹簧604及605如后所述,构成对输出齿轮104及105施加与驱动转矩反方向上的阻力转矩的阻力转矩产生装置。齿轮602及603相对于输出齿轮104及105而言起到阻力齿轮的作用。
在齿轮602上,对其进行支承的支承轴606沿着齿轮602的中心轴设置。支承轴606以可旋转的状态插入到设于壁607的贯通孔608中。同样,在齿轮603上,对其进行支承的支承轴609也沿着齿轮603的中心轴设置。支承轴609也以可旋转的状态插入到设于壁610的贯通孔611中。壁607及610是处于与车内的顶面相固定的关系之下的物体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2中,壁607及610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显示装置的框架(未图示)的一部分,也可以是汽车构成部件的一部分。
另外,如图8(a)所示,扭转螺旋弹簧605配置成下述状态:将支承轴609插通在内部,并且一端固定在支承轴609上,将另一端固定在壁610上。进而,如图8(b)所示,扭转螺旋弹簧604配置成下述状态:将支承轴604插通在内部,并且一端固定在支承轴604上,将另一端固定在壁607上。另外,扭转螺旋弹簧604和扭转螺旋弹簧605具备相同的弹簧特性。
根据这样的结构,来自马达108以及109的驱动力经输出齿轮103以及104而传递到齿轮602和603,当齿轮602和603旋转时,扭转螺旋弹簧604和605受到扭矩(转矩)而发生弹性变形。进而,该弹性变形所产生的弹性势能随着显示面板102从收纳状态下降、显示面板旋转角θ增加而增加。
并且,扭转螺旋弹簧604利用该扭转产生的弹性变形,来产生逆着齿轮602的旋转的转矩。同样,扭转螺旋弹簧605也利用该扭转产生的弹性变形,来产生抵抗齿轮603的旋转的转矩。另外,这些转矩随着显示面板旋转角θ的增加而增大。
结果,当将从输出齿轮104传递来的驱动力传递给扭转螺旋弹簧604时,齿轮602受到来自扭转螺旋弹簧604的制动,齿轮602的旋转驱动受到抑制。同样,当将从输出齿轮105传递来的驱动力传递给扭转螺旋弹簧605时,齿轮603受到来自扭转螺旋弹簧605的制动,齿轮603的旋转驱动受到抑制。即,扭转螺旋弹簧604和605产生抵抗输出齿轮104和105的旋转的转矩,并将该转矩传递给输出齿轮104和105。
下面,利用图9至图11对图7、图8(a)及图8(b)所示的动力传递装置601的动作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适当参照图7和图8。图9是表示图7所示动力传递装置的一侧的各齿轮间的啮合状态的图,图9(a)是表示传递齿轮106与输出齿轮104及齿轮602的啮合状态的剖视图,图9(b)是将图9(a)中所示部分B放大表示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图7所示动力传递装置的另一侧的各齿轮间的啮合状态的图,图10(a)是表示传递齿轮107与输出齿轮105及齿轮603的啮合状态的剖视图,图10(b)是将图10(a)中所示部分C放大表示的剖视图。图1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显示面板的旋转角与由于显示面板的自重而作用在输出轴上的转矩以及扭转螺旋弹簧的弹性力之间的关系的图。图11(a)以及图11(b)分别表示扭转螺旋弹簧的弹簧系数不同的例子。
在本实施方式2中,也和实施方式1同样,将马达108的驱动电压设定为7.5(V),将马达109的驱动电压设定为8.0(V)。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也同样,将显示面板102收纳在顶棚面中的状态下的情况设为0°,将显示面板102从顶面降下时的角度设为“显示面板旋转角θ”。另外,“CW方向”表示的是从观看显示面板102的观众的右侧面观察显示面板102时的顺时针方向,而“CCW方向”表示的是从观看显示面板102的观看者的右侧面观察显示面板102时的逆时针方向。
当由观众作出显示面板102向CCW方向旋转的指示时(参照图20(a)),电源单元112对马达108以及109施加电压,如图9(a)至图10(b)所示,使传递齿轮106及107的齿面向CCW方向移动。于是,与传递齿轮106啮合的输出齿轮104和与传递齿轮107啮合的输出齿轮105被向CCW方向驱动,与输出齿轮104和105一体旋转的输出轴103也开始向CCW方向旋转。另外,此时,在输出轴103上作用由显示面板102的自重产生的CCW方向的转矩(参照图20)。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2中,齿轮602及603由向CCW方向旋转的输出齿轮104及105驱动,向CW方向旋转。此时,如图9(a)及图10(a)所示,齿轮602和603在各自的旋转方向后侧的齿面与相应的输出齿轮104及105的旋转方向前侧的齿面接触。
另外,此时,扭转螺旋弹簧604和605弹性变形,由此产生CCW方向的扭矩(转矩)T2。并且,由扭转螺旋弹簧604和605产生的转矩分别被传递到相应的齿轮602和603。因此,齿轮602和603欲推回来自输出齿轮104和105的作用力。从而,在连结有输出齿轮104和105的输出轴103上,并且,作用由于显示面板的自重而产生的转矩T1,经由齿轮602和603,还作用由扭转螺旋弹簧604和605产生的CW方向的转矩T2。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与背景技术中示于图20(b)的例子同样,除驱动力外另行施加在输出轴103上的转矩仅有由显示面板102的自重产生的转矩T1。在实施方式1中,转矩T1的方向在显示面板旋转角θ为90°时变换成正好相反的方向。在实施方式1中,“转矩变换点”是θ=90°的时候。
与之相对,在实施方式2中,除了由于显示面板102的自重而产生的转矩T1外,还施加由扭转螺旋弹簧604及605产生的转矩T2。并且,当设扭转螺旋弹簧604的弹簧系数为K1(N·m/°),设扭转螺旋弹簧的弹簧系数为K2(N·m/°),设K1+K2=K(N·m/°)时,转矩T2可以用下式(2)表示。
(式2)
T2=-K·θ……(2)
这样,在显示面板102上,除马达108和109的驱动力外,还施加转矩T1和T2的合成转矩T3(=T1+T2)。从而,显示面板旋转角θ与转矩T1~T3的关系如图11(a)和(b)所示。另外,如图11(a)及(b)所示,转矩T2的值随着θ的增加而增加,所以合成转矩T3的方向在θ小于90°的时候便发生变换。即,在实施方式2中,转矩变换点移动到小于90°的角度。
另外,在图11(a)中,弹簧系数K为设定为(rMg/360)。而在图11(b)中,弹簧系数K被设定为(rMg/180)。进而,如背景技术中描述的那样,M表示显示面板的质量(Kg),g表示重力加速度(m/S2),r表示从输出轴103到显示面板102重心的距离(m)。
另外,从图11(a)与图11(b)的对比可知,转矩T3的转矩变换点的移动量由扭转螺旋弹簧604及605的弹簧系数K(N·m/°)决定。弹簧系数K越大,则转矩T2越大,所以转矩变换点的移动量也越大。从而,为了使转矩变换点远离观众最满意的显示面板位置范围,以将弹簧系数K的值设得较高为宜。
但是,如果弹簧系数K过大,则由扭转螺旋弹簧602及603作用在输出齿轮104及105上的阻力转矩,将超过经由传递齿轮106和107而作用的来自马达108和109的转矩。这种情况下,可能产生显示面板不能下降或是下降速度变慢的问题。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2中,弹簧系数K优选设定成,使得显示面板旋转角θ=90°时的转矩T2为显示面板旋转角θ=0°(或180°)时的转矩T1的最大值(=rMg)的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值。具体而言,将弹簧系数K设定在(rMg/360)~(rMg/180)的范围为宜。而且,这种情况下,转矩变换点存在于θ=70°~80°的范围内。
这里,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同样,显示面板102是9英寸的液晶显示面板。而且,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102的质量M为0.9(Kg),从输出轴103到显示面板102重心的距离r为0.07(m)。这样,由于显示面板102的自重而施加在输出轴103上的转矩T1,如图11(a)及(b)所示那样,T1=0.07×0.9×9.8×cosθ。此时,转矩T1的最大值为0.617(N·m)。
另外,这种情况下,为了使显示面板旋转角θ为90°时的转矩T2为转矩T1最大值(=0.617N·m)的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值,只要将扭转螺旋弹簧的弹簧系数K设定在0.0017~0.0034(N·m/°)的范围内即可。如上所述,转矩变换点处于θ=70°~80°的范围内。
另外,将观看使用可能性最大的显示面板旋转角θ设为135°,将扭转螺旋弹簧604及605的弹簧系数K设定在0.0017~0.0034(N·m/°)的范围内。此时,马达108的最大驱动转矩设定为由显示面板102的自重产生的转矩T1的最大值的约1.5倍(0.9(N·m))为宜。这种情况下,作用在输出轴103上的合成转矩T3不会超过由马达108和109施加给输出轴103的最大驱动转矩。
总之,只要将扭转螺旋弹簧604及605的弹簧系数K设定在(rMg/360)到(rMg/180)(N·m/°),转矩变换点就将处于70°到80°的范围内。进而,此时,显示面板102的活动范围为显示面板旋转角θ=0°时到θ=135°的范围。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2中,在输出轴的齿轮上,啮合连结有扭转螺旋弹簧的齿轮(阻力齿轮)。由此,能够使有可能产生齿隙的转矩变换点的位置移动到显示面板旋转角θ小于90°的位置。即,通过利用阻力转矩产生装置,能够使齿隙的产生点移动到观众最常设定为停止位置的范围,即显示面板旋转角θ=90°左右的范围之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也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马达108的驱动力和马达109的驱动力之间设置差值。由此,在本实施方式2中,也能利用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原理,来消除在转矩变换点产生的齿隙。
另外,在图7中,仅图示了由扭转螺旋弹簧构成的阻力转矩产生装置,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扭转螺旋弹簧以外的弹性体,例如扭转螺旋弹簧以外的螺旋弹簧、板簧、扭杆等弹性体。而且,弹性体的形成材料只要是能够产生弹性变形的材料即可,可以无限定地采用金属材料或树脂材料等。
进而,在图7中,在输出轴的各端部上设置有两个扭转螺旋弹簧,但本实施方式2并不限于这种方案。例如,也可以采用仅在一个端部设置有扭转螺旋弹簧等弹性体的方案。
(实施方式3)
下面,利用图12至图15对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动力传递装置以及利用了该装置的显示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中的动力传递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13是将图12所示动力传递装置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立体图,图13(a)表示马达108以及输出齿轮104附近,图13(b)表示马达109以及输出齿轮105附近。
图14是表示图12所示输出轴上设置的叶片与旋转开关上设置的叶片的位置关系的图。图15(a)是表示图12所示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电路的电路图,图15(b)是表示图15(a)所示旋转开关的切换组合的图。
对于图12至图17所示构成要素中与实施方式1和2中采用的表示于附图中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与实施方式1和2中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标记。进而,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实施方式1和2中采用的附图中表示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省略说明。
在实施方式1中,马达108和109始终被以分别不同的电压驱动。从而,即使在有齿隙产生的、由于显示面板的自重而产生的转矩T1的转矩变换点以外,也始终在输出齿轮104的转速与输出齿轮105的转速之间设置差值,从而有时对于马达108和109来说会造成负担。在本实施方式3中,谋求马达108和109的负担的减轻。
如图12至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3的动力传递装置901具备与实施方式1的图1所示动力传递装置101相同的结构,此外还具备下述新结构。本实施方式3的动力传递装置901还具备安装在输出轴103上的叶片902和903、以及旋转开关906和907。叶片902和903以及旋转开关906和907,构成检测输出轴的旋转角(=显示面板旋转角θ)的旋转角检测装置。
另外,如图15所示,控制电路908与实施方式1及2所示的控制电路110不同。控制电路908,在由旋转角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显示面板旋转角θ为设定值以上时(或者超过设定值时),在马达108的驱动力和马达109的驱动力之间产生差值。
具体而言,如图13(a)所示,在输出轴103的一端,以向垂直于输出轴103的方向突出的方式设置有叶片902。另外,如图13(b)所示那样,在输出轴103的另一端,与叶片902同样向垂直于输出轴103的方向突出的方式设置有叶片903。
旋转开关906和907在与叶片902或者903邻接的位置上设置于壁等处(参照图7及图8)。旋转开关906和907如后所述是控制电路908的一部分,在控制电路908中进行配线路径的切换。在本实施方式3中,旋转开关906和907均是三端头两电路用的旋转开关。使旋转开关906的轴旋转所需的转矩(开关动作转矩)与马达108及109输出的转矩相比足够小。
另外,如图13(a)以及图14所示,旋转开关906在轴的末端具备与叶片902接触的接触部904。接触部904具备向垂直于旋转开关906的轴的方向以V字形突出的一对突出部904a以及904b。而且,突出部904a及904b形成为与叶片902啮合的形式。
由此,如图14所示,当输出轴103旋转时,叶片902与突出部904a或者904b接触,使接触部904和轴旋转。结果,在旋转开关906处进行切换。另外,在图14中,“α”表示显示面板102处于收纳状态(图20所示显示面板旋转角θ=0°的状态)时叶片902的设置角。设置角α以水平线1001为基准,设以输出轴103为中心的CW方向为正。
另外,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3中,叶片902与接触部904的设置、设置角α的设定以下述方式进行,即,使得当显示面板102从收纳状态(θ=0°)起开始旋转时,它们的接触在比水平线1001靠上的位置上产生。
另外,如图13(b)所示,叶片903也和叶片902同样地配置。进而,如图13(b)所示,在旋转开关907的轴的末端,具备与旋转开关906的接触部904同样地构成的接触部905(参照图15(a)以及图17(b))。与突出部904a以及904b同样,接触部905具备一对突出部905a以及905b,通过与叶片903的接触来与轴一起旋转,进行切换。
如图15(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1中,控制电路908包括上述旋转开关906以及907、和电源单元1101,从电源单元1101对马达108和109供电。而且,控制电路908,通过旋转开关906及907各自的切换的组合,如图15(b)所示具有三种电路条件I~III。
另外,电源单元1101是提供8.0(V)电压的电源。电阻1102是将电源单元1101供给的8.0(V)电压降低0.5(V)而成为7.5(V)的电阻。电阻1102设置在连结旋转开关906的端子90b与马达108的输入端子的配线上。
另外,三种电路条件中,电路条件I为下述电路条件:旋转开关906中端子906a连接,旋转开关907中端子907a连接。电路条件II为下述电路条件:旋转开关906中端子906b连接,旋转开关907中端子907a连接。电路条件III为下述电路条件:旋转开关906中端子906b连接,旋转开关907中端子907b连接。
进而,在电路条件I以及电路条件III中,对马达108和109两者施加8.0(V)的驱动电压。而在电路条件II中,对马达109施加8.0(V)的驱动电压,但对马达108施加由电阻1102降压了的7.5(V)的驱动电压。在电路条件II中,在马达109的驱动力和马达108的驱动力之间设置差值。这样,在本实施方式3中,通过旋转开关906和907的切换,变换施加在马达108和109上的驱动电压的大小。
这里,利用图16和图17对叶片902和903的动作以及旋转开关906和907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6是表示图12所示叶片进行的旋转开关的切换动作的图,图16(a)表示叶片向CCW方向旋转的情况,图16(b)表示叶片向CW方向旋转的情况。图17是表示图12所示叶片的设置角α的设定的说明图,图17(a)表示叶片902的设置角被设定为80°的例子,图17(b)表示叶片903的设置角设定为110°的例子。
如图16(a)所示,当输出轴103向CCW方向旋转时,叶片902也随之向CCW方向旋转。于是,叶片902接触到接触部904的突出部904a,将其推起,使接触部904向CW方向旋转。结果,安装有接触部904的旋转开关906的轴旋转,进行端子的切换(参照图15(a))。
另一方面,如图16(b)所示,当输出轴103向CW方向旋转时,这次是叶片902也随之向CW方向旋转。而且,此次叶片902与接触部904的下侧的突出部904b接触而将其按下,使接触部904向CCW方向旋转。这种情况下,也是旋转开关906的轴旋转而进行端子的切换,但与图16(a)的情况不同,是向另一端子切换。另外,叶片905和旋转开关907的动作也同样地进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3中,通过对设置在输出轴103上的叶片902和903各自的设置角α进行设定,能够调整旋转开关906和907各自的切换所产生的位置。根据图17(a)及(b)对这一点进行说明。在图17(a)和(b)中,显示面板102的显示面板旋转角θ为0°。
如图17(a)所示,叶片902的设置角α被设定为80°。如图17(b)所示,叶片903的设置角α被设定为110°。在图17(a)以及(b)的例子中,在显示面板旋转角θ为0°的情况下,在旋转开关906中选择端子906a,在旋转开关907中选择端子907a。
由此,显示面板102开始从收纳状态下降,当显示面板旋转角θ达到80°时,叶片902将接触部904的突出部904推起,旋转开关906的端子从906a切换到906b。接着,显示面板旋转角θ达到110°时,这次由叶片903将接触部905的突出部905a推起,旋转开关907的端子从907a切换到907b。
这样,在图17(a)及(b)所示的例子中,旋转开关906的切换和旋转开关907的切换在不同的位置进行。结果,依次选择电路条件I、II、III,在显示面板旋转角θ为80°以上110°以下的范围内,在马达108的驱动力和马达109的驱动力之间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设置差值。
其次,利用图18对图12至图17所示动力传递装置901进行的处理进行说明。图18是表示由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动力传递装置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如图18所示,首先,当通过来自观众(乘客)的操作输入指示面板102下降时,电源单元1101以设定好的驱动电压(8.0(V))对马达108和109供电(步骤S11)。另外,在电源单元1101即将供电之前,显示面板102都处于收纳状态,选择的是电路条件(I)。
其次,借助选择开关906判断显示面板旋转角θ是否达到了80°以上(步骤S12)。在显示面板旋转角θ不足80°的情况下,叶片902不会上推突出部904a(参照图17(a)),所以继续维持实施步骤S11的状态。
另一方面,当显示面板旋转角θ达到80°以上时,叶片902将突出部904a推起(参照图17(a)),旋转开关906的端子从906a切换到906b,对供给到马达108的驱动电压的值重新进行设定(步骤S14)。
具体而言,选择电路条件(II),因此,施加给马达108的电压由于电阻1102而下降,变成7.5(V)。施加给马达109的驱动电压保持为8.0(V)。执行步骤S14的结果,在本实施方式3中也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同样,在马达108的驱动力和马达109的驱动力之间设置差值。由此,在显示面板旋转角θ达到90°附近的时候,按照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原理,能够消除齿隙。
其次,利用旋转编码器907判断显示面板旋转角θ是否达到了110°以上(步骤S15)。在显示面板旋转角θ不足110°的情况下,叶片903不会上推突出部905a(参照图17(b)),所以继续维持实施步骤S14时的状态。
另一方面,当显示面板旋转角θ达到110°以上时,叶片903将突出部905a推起(参照图17(b)),旋转开关907的端子从907a切换到907b,对供给到马达108的驱动电压的值重新进行设定(步骤S17)。
具体而言,选择电路条件(III),因此,施加给马达108的电压上升到8.0(V)。施加给马达109的驱动电压保持为8.0(V)。
然后,电源单元1101判断观众是否进行了停止旋转显示面板1102的操作(停止操作)(步骤S18)。在没有进行停止操作的期间,电源单元1101继续供给驱动电压,继续维持实施步骤S17时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进行了停止操作的情况下,电源单元1101停止驱动电压的供给,在维持当前的显示面板旋转角θ的状态下停止显示面板。另外,在步骤S11和步骤S11之间、或是步骤S14与步骤S15之间,也可以进行与步骤S18同样的处理。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3中,仅在显示面板102位于容易由于齿隙而产生松动的范围内时,在马达108的驱动力和马达109的驱动力之间设置差值。而在此外的情况下,使马达108和马达109的驱动力相同来驱动输出轴103。从而,根据本实施方式3,与实施方式1和2相比,能够减轻施加给马达108和马达109的负荷。而且,在本实施方式3中,在马达的驱动力之间设置差值的显示面板旋转角θ的范围,可以通过适当设定叶片902及903的设置角α(参照图14和图17)来进行调节。从而,在本实施方式3中,即便是例如入实施方式2那样转矩方向的变换点移动了的情况下,也能应对。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3中,利用由叶片和旋转开关构成的旋转角检测装置来进行输出轴旋转角(显示面板旋转角θ)的检测,但并不限于此。在本实施方式3中,也可以利用以角度传感器等其他机构检测输出轴旋转角的旋转角检测装置。
另外,在上述图12至图18中,本实施方式3的动力传递装置901通过在实施方式1的动力传递装置101上追加旋转角检测装置等而构成,但本实施方式3并不限于这个例子。本实施方式3的动力传递装置901也可以在实施方式2的动力传递装置601上追加旋转角检测装置等而构成。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3所示的动力传递装置可以用作显示面板用基座。在显示面板用基座中,输出轴103并没有与显示面板102相连,但在输出轴103上沿着其长轴向设置用于连结显示面板102的保持器或是插槽等保持用具。另外,通过在显示面板用基座的输出轴上安装显示面板,可以得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3中,作为显示面板102使用的是液晶显示面板,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显示面板102的种类和大小并没有特别限制。作为显示面板102,除此之外,还可一使用PD(Plasma Display:等离子显示)面板、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面板、FED(Field Emission Display:场发光显示)面板等平面显示面板。进而,实施方式1至3的动力传递装置以及显示装置是安装在汽车的车内,但除此之外,也可以安装在住宅或是办公室等处。而且,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还可以将显示面板以外的物体作为旋转对象物来加以利用。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在输出轴上安装显示面板等物体并对其进行旋转操作的情况下,能够消除在物体自重转矩发生逆转的点产生的齿隙。进而,由此,能够防止由于齿隙而在输出轴上产生松动。由此,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对于需要进行动力传递的各种装置来说都是有用的,具有产业上的可利用性。另外,采用了该动力传递装置的显示装置以及显示面板用基座也具有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显示面板、连结在上述显示面板上的输出轴、对上述输出轴施加驱动力的两个电动机、和控制上述两个电动机的控制电路,
上述显示面板连结在上述输出轴上,与上述输出轴一起旋转,
上述控制电路控制上述两个电动机,使得上述两个电动机对上述输出轴施加同一方向的驱动力,并且在上述两个电动机各自的驱动力之间产生差值,
还具备检测上述输出轴自基准位置旋转过的旋转角的旋转角检测装置,
上述控制电路控制上述两个电动机,使得在由上述旋转角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旋转角达到设定值以上时、或者超过设定值时,在上述两个电动机各自的驱动力之间产生差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输出轴沿着上述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的一边,以上述输出轴的两端部从上述显示面板突出的方式连结在上述显示面板上,并且对上述各端部具备连结在其上的输出齿轮,
上述两个电动机分别对应于相互不同的上述输出齿轮,并且,具备与上述所对应的输出齿轮啮合的传递齿轮,进而,经由上述传递齿轮对上述所对应的输出齿轮进行驱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对上述各输出齿轮设置并且与其啮合的阻力齿轮、和产生阻力转矩的阻力转矩产生装置,该阻力转矩抵抗使上述阻力齿轮旋转的旋转转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阻力转矩产生装置对上述各阻力齿轮具备弹性体,
上述弹性体由于所对应的上述阻力齿轮的旋转而弹性变形,由上述弹性变形产生的弹性力产生上述阻力转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输出轴配置成承受由上述显示面板的自重产生的转矩、并且当上述输出轴从上述基准位置旋转时存在上述转矩的方向变成正相反的位置的情况下,上述设定值设定为比上述输出轴的位置与上述转矩的方向变成正相反的位置相一致时的上述旋转角小的值。
6.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输出轴、对上述输出轴施加驱动力的两个电动机、和控制上述两个电动机的控制电路,
上述控制电路控制上述两个电动机,使得上述两个电动机对上述输出轴施加同一方向的驱动力,并且在上述两个电动机各自的驱动力之间产生差值,
还具备检测上述输出轴自基准位置旋转过的旋转角的旋转角检测装置,
上述控制电路控制上述两个电动机,使得在由上述旋转角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旋转角达到设定值以上时、或者超过设定值时,在上述两个电动机各自的驱动力之间产生差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输出轴具备连结在上述输出轴上的两个输出齿轮,
上述两个电动机分别对应于相互不同的输出齿轮,并且,具备与上述所对应的输出齿轮啮合的传递齿轮,进而,经由上述传递齿轮对上述所对应的输出齿轮进行驱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对上述各输出齿轮设置并且与其啮合的阻力齿轮、和产生阻力转矩的阻力转矩产生装置,该阻力转矩抵抗使上述阻力齿轮旋转的旋转转矩。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阻力转矩产生装置对上述各阻力齿轮具备弹性体,
上述弹性体由于所对应的上述阻力齿轮的旋转而弹性变形,由上述弹性变形产生的弹性力产生上述阻力转矩。
10.一种显示面板用基座,其特征在于,具备:输出轴、对上述输出轴施加驱动力的两个电动机、以及控制上述两个电动机的控制电路,
上述输出轴形成为能够连结外部的显示面板,
上述控制电路控制上述两个电动机,使得上述两个电动机对上述输出轴施加同一方向的驱动力,并且在上述两个电动机各自的驱动力之间产生差值,
还具备检测上述输出轴自基准位置旋转过的旋转角的旋转角检测装置,
上述控制电路控制上述两个电动机,使得在由上述旋转角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旋转角达到设定值以上时、或者超过设定值时,在上述两个电动机各自的驱动力之间产生差值。
CN2006800185726A 2005-05-27 2006-05-25 动力传递装置、具备该装置的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用基座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849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55244/2005 2005-05-27
JP2005155244 2005-05-27
PCT/JP2006/310420 WO2006126623A1 (ja) 2005-05-27 2006-05-25 動力伝達装置、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及び表示パネル用台座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84939A CN101184939A (zh) 2008-05-21
CN101184939B true CN101184939B (zh) 2010-12-29

Family

ID=37452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1857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84939B (zh) 2005-05-27 2006-05-25 动力传递装置、具备该装置的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用基座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800320B2 (zh)
EP (1) EP1890055B1 (zh)
JP (1) JP5042018B2 (zh)
CN (1) CN101184939B (zh)
DE (1) DE602006021015D1 (zh)
TW (1) TW200709967A (zh)
WO (1) WO20061266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11016093A1 (ja) * 2009-08-07 2013-01-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載用表示装置
CN102809999A (zh) * 2011-06-03 2012-12-0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机柜
TWM436911U (en) * 2012-02-10 2012-09-01 Cal Comp Electronics & Comm Co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device
JP6081985B2 (ja) * 2012-03-16 2017-02-15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重量のある旋回体の旋回装置
JP5275491B1 (ja) * 2012-03-30 2013-08-28 株式会社東芝 表示装置
FR2999996B1 (fr) * 2012-12-21 2015-02-27 Renault Sa Support d'ecran multimedia notamment pour une planche de bord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ES2633164T3 (es) * 2013-06-27 2017-09-19 Airbus Defence And Space Limited Un ensamblaje giratorio
US9896210B2 (en) * 2015-01-29 2018-02-20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Display unit
JP6787229B2 (ja) * 2017-04-04 2020-11-18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表示装置ユニットへの表示装置の取付け構造
CN110143170B (zh) * 2018-02-11 2022-10-1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调节显示终端的执行机构和车辆
CN108444626B (zh) * 2018-06-26 2023-08-11 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飞行器舵面铰链力矩的测量装置
JP7253141B2 (ja) * 2019-03-15 2023-04-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駆動装置、ロボ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FR3093962A1 (fr) * 2019-03-21 2020-09-25 Psa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d’affichage à lame semi-réfléchissante montée à rotation, pour une planche de bord de véhicule
TWI715440B (zh) * 2020-02-13 2021-01-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轉軸模組與可攜式電子裝置
CN113311907B (zh) * 2020-02-26 2023-07-25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转轴模块与可携式电子装置
CN112963673B (zh) * 2021-01-30 2022-05-27 上海淼勋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会展现场安全监控装置
CN116009261A (zh) * 2022-12-29 2023-04-25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抬头显示装置及车辆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43450Y (zh) * 2003-08-07 2004-09-2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器支撑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12581A (en) * 1968-02-15 1970-11-18 British Aircraft Corp Ltd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power transmitting drive arrangements
JPS61274141A (ja) 1984-12-26 1986-12-04 Kenkichi Suzuki 歯車伝達機構
JPS61197847A (ja) * 1985-02-28 1986-09-02 Kenkichi Suzuki 動力伝達機構
JP3008437B2 (ja) 1990-04-20 2000-02-1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H08326878A (ja) 1995-06-05 1996-12-10 Japan Aviation Electron Ind Ltd アンチバックラッシュ付ギヤ装置
JP3887133B2 (ja) * 1999-09-10 2007-02-28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3787054B2 (ja) 2000-04-20 2006-06-21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車載用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4082849B2 (ja) * 2000-07-07 2008-04-30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モニタ装置
JP3776703B2 (ja) * 2000-09-26 2006-05-17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車載用電子機器および駆動機構
JP2002200941A (ja) 2000-12-28 2002-07-16 Seiko Epson Corp 車載用av装置
DE10219474B4 (de) * 2002-04-30 2005-11-10 Philips Intellectual Property & Standards Gmbh Bewege- und Verriegelungsmechanismus für ausfahrbare Geräteteile
JP2003343704A (ja) 2002-05-29 2003-12-03 Ichikoh Ind Ltd バックラッシュレス機構
US7042528B2 (en) * 2002-10-17 2006-05-09 Thales Avionics, Inc. Display retract mechanism
JP2004159090A (ja) * 2002-11-06 2004-06-03 Toshiba Corp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同装置の遠隔操作方法
JP4216170B2 (ja) * 2003-12-01 2009-01-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のチルト回動装置
TW200633517A (en) * 2005-03-11 2006-09-16 Lite On It Corp Rotating apparatus for rotating a display panel
DE112006000764B4 (de) * 2005-05-26 2012-03-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nzeigevorrichtung
JP4923900B2 (ja) * 2005-11-25 2012-04-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ディスプレイロック機構、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開閉制御装置
JPWO2007144987A1 (ja) * 2006-06-12 2009-10-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表示装置
KR100792899B1 (ko) * 2006-09-14 2008-01-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뒷좌석 엔터테인먼트 적용차량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00971081Y (zh) * 2006-11-21 2007-11-07 深圳路美特科技有限公司 车载中央屏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43450Y (zh) * 2003-08-07 2004-09-2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器支撑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昭61-197847A 1986.09.02
JP特开2002-200941A 2002.07.16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890055A1 (en) 2008-02-20
TW200709967A (en) 2007-03-16
WO2006126623A1 (ja) 2006-11-30
JP5042018B2 (ja) 2012-10-03
DE602006021015D1 (de) 2011-05-12
US20090115356A1 (en) 2009-05-07
JPWO2006126623A1 (ja) 2008-12-25
US7800320B2 (en) 2010-09-21
EP1890055B1 (en) 2011-03-30
TWI352030B (zh) 2011-11-11
CN101184939A (zh) 2008-05-21
EP1890055A4 (en) 2009-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84939B (zh) 动力传递装置、具备该装置的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用基座
CN101987584B (zh) 用于车辆的座椅滑动设备
US7322710B2 (en) Vehicular mirror actuator with single motor actuation and inboard center of gravity and vehicular mirror incorporating the same
US6352006B1 (en) Reduction gear for vehicle seat
JP5449365B2 (ja) リバーシブル・シートベルト・テンショナ
CN103201669A (zh) 包括用于平视显示器的投影屏幕的显示单元
CN201347037Y (zh) 车载显示器电动翻转机构
KR100681072B1 (ko) 차량의 에이브이 모니터 장착구조
KR20130012791A (ko) 팝업 모니터를 지지하기 위한 이중 랙기어 구조
JP4928431B2 (ja) 電動式ダンパ装置
CN101462519B (zh) 车载显示器翻转装置
CN101659055A (zh) 工业用机器人
CN104482075A (zh) 离合器和变速驱动轮毂
CN110381903B (zh) 一种用于轮椅的蜗杆传动机构
US10345917B2 (en) Operation device
JP4702782B2 (ja) 動力伝達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測量機
US20050115781A1 (en) 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 device incorporating a torque transducer
CN219339357U (zh) 显示屏旋转装置、显示屏总成和车辆
CN220856419U (zh) 一种挡位自锁非复位万向摇杆
CN217447190U (zh) 一种电动调角器
CN107063536A (zh) 断路器传动轴扭矩测量装置
KR102128080B1 (ko) 동력수단 저항 운동장치
JP6976476B1 (ja) ギヤ装置及びギヤ装置を備える搬送装置
CN110375033A (zh) 一种车载显示器翻转驱动装置
CN115218089A (zh) 车载屏幕的调节装置、车载显示装置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