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5440B - 轉軸模組與可攜式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轉軸模組與可攜式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5440B
TWI715440B TW109104517A TW109104517A TWI715440B TW I715440 B TWI715440 B TW I715440B TW 109104517 A TW109104517 A TW 109104517A TW 109104517 A TW109104517 A TW 109104517A TW I715440 B TWI715440 B TW I71544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assembly
component
rotating shaft
shaft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45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31778A (zh
Inventor
黃禹欽
張正茂
Original Assignee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045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15440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54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5440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317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1778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一種轉軸模組,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轉軸組件、第二轉軸組件以及切換組件。第一轉軸組件設置在第二支架且連接第一支架。第二轉軸組件設置在第二支架且與第一轉軸組件分離。切換組件可移動地設置於第一轉軸組件與第二轉軸組件之間。在第一模式,切換組件適於受力而耦接第一轉軸組件與第二轉軸組件,以使第一支架與第二支架同時藉由第一轉軸組件與第二轉軸組件而相對旋轉。在第二模式,切換組件適於受力而移離第一轉軸組件與第二轉軸組件,以使第一支架與第二支架僅藉由第一轉軸組件而相對旋轉。另揭露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

Description

轉軸模組與可攜式電子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轉軸模組與可攜式電子裝置。
一般筆記型電腦或行動電話等可攜式電子裝置通常是利用轉軸(鉸鏈)模組來樞接本身的顯示螢幕與主機本體,且使用者可透過轉軸模組以使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兩個殼體進行相對的旋轉開闔動作。
詳細而言,一般轉軸模組能提供可攜式電子裝置固定的扭力輸出,以使得顯示螢幕與主機本體在開闔的過程中不會因開闔位置不同而產生不同扭力。然而,卻有可能因為轉軸模組的扭力不足而無法穩定將顯示器螢幕定在預設的位置。
進一步地說,正因在現有的筆記型電腦中,其轉軸模組僅需符合單一顯示螢幕的荷重需求,因此一旦在現有顯示螢幕上再行外掛其他螢幕,則無異增加轉軸模組的負擔,而超出原需求條件。
本發明提供一種轉軸模組與可攜式電子裝置,其藉由切換組件而提供兩段式扭力源以供使用者切換。
本發明的轉軸模組,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轉軸組件、第二轉軸組件以及切換組件。第一轉軸組件設置在第二支架且連接第一支架。第二轉軸組件設置在第二支架且與第一轉軸組件分離。切換組件可移動地設置於第一轉軸組件與第二轉軸組件之間。在第一模式,切換組件適於受力而耦接第一轉軸組件與第二轉軸組件,以使第一支架與第二支架同時藉由第一轉軸組件與第二轉軸組件而相對旋轉。在第二模式,切換組件適於受力而移離第一轉軸組件與第二轉軸組件,以使第一支架與第二支架僅藉由第一轉軸組件而相對旋轉。
本發明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第一機體、第二機體、第三機體以及至少一轉軸模組。第三機體可拆卸地組裝於第一機體。轉軸模組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轉軸組件、第二轉軸組件以及切換組件。第一支架設置於第一機體,第二支架設置於第二機體。第一轉軸組件設置在第二支架且連接第一支架。第二轉軸組件設置在第二支架且與第一轉軸組件分離。切換組件可移動地設置於第一轉軸組件與第二轉軸組件之間。在第一模式,第三機體組裝至第一機體,切換組件適於受力而耦接第一轉軸組件與第二轉軸組件,以使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同時藉由第一轉軸組件與第二轉軸組件而相對旋轉開闔。在第二模式,第三機體從第一機體卸除,切換組件適於受力而移離第一轉軸組件與第二轉軸組件,以使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僅藉由第一轉軸組件而相對旋轉開闔。
基於上述,本發明在轉軸模組及應用其的可攜式電子裝置中設置第一轉軸組件與第二轉軸組件,並進而以切換組件可移動地設置在第一轉軸組件與第二轉軸組件之間,以在需要的時候,例如是需在機體上外掛其他物件而因此增加重量,使用者能驅使切換組件連結起第一轉軸組件與第二轉軸組件,以讓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在藉由轉軸模組相對旋轉開闔的過程中,能讓彼此連結的第一轉軸組件與第二轉軸組件一同提供機體與外掛物件進行旋轉開闔時所需的扭力。
反之,一旦將外掛物件卸除後,即恢復初始一對機體相對旋轉開闔的狀態,因此使用者便能驅動切換組件而使其移離第一轉軸組件與第二轉軸組件,也就是讓第一轉軸組件與第二轉軸組件彼此分離而不連結,如此一來,機體之間的旋轉開闔僅以單一的轉軸組件(即,第一轉軸組件)便能符合機體旋轉開闔所需的扭力。
據此,可切換扭力的轉軸模組便能依序需求而切換至對應的模式,而有利於轉軸模組的適用範圍。
圖1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轉軸模組的示意圖。圖2是圖1的轉軸模組的爆炸圖。在此同時提供直角座標X-Y-Z以利於構件描述。請同時參考圖1與圖2,在本實施例中,轉軸模組100包括第一支架130、第二支架140、第一轉軸組件110、第二轉軸組件120以及切換組件160。第一轉軸組件110設置在第二支架140且連接第一支架130。第二轉軸組件120設置在第二支架140且與第一轉軸組件110分離。切換組件160可移動地設置於第一轉軸組件110與第二轉軸組件120之間。在此,第一轉軸組件110具有旋轉軸向L1,第二轉軸組件120具有旋轉軸向L2,而切換組件160具有移動軸向L3,以沿所述移動軸向L3來回移動,其中旋轉軸向L1、旋轉軸向L2與移動軸向L3彼此平行而相異,也就是三者皆平行於X軸但彼此不重合。
請再參考圖2,轉軸模組100還包括限位組件150,其包括第一限位件151與第二限位件152。再者,第一支架130包括本體131與從本體131延伸出的承載部132,第二支架140包括本體141與從本體141延伸出的限位部142。第一轉軸組件110包括同軸設置的軸111、第一齒輪112、第一扭力源113(由多個摩擦墊片構成)與鎖附件114,其中軸111的一端設置於承載部132,軸111的另一端依序穿設於限位部142、第一齒輪112、第一限位件151、第二限位件152、第一扭力源113而結合至鎖附件114,進而使第一齒輪112位於限位組件150與限位部142之間,並在第一支架130與第二支架140以旋轉軸向L1進行相對旋轉時,由第一扭力源113提供軸部111旋轉時所需的扭力。在此,軸111還具有止擋結構111a,而限位部142也具有對應的止擋結構142a,藉由止擋結構111a與止擋結構142a的相互搭配,而提供第一支架130與第二支架140以旋轉軸向L1進行相對旋轉時的角度限制。
再者,第二轉軸組件120包括彼此同軸設置的軸121、第二齒輪122、第二扭力源123(由多個摩擦墊片構成)以及鎖附件124,軸121依序穿過限位部142、第二齒輪122、第一限位件151、第二限位件152、第二扭力源123而結合至鎖附件124,並而使第二齒輪122位於限位組件150與限位部142之間。
此外,切換組件160包括彼此同軸設置的第三齒輪161、按鈕163與彈簧162,其中第三齒輪161被限位在彼此相對的限位組件150的第一限位件151與限位部142之間,按鈕163組裝至第三齒輪161且與第三齒輪161的轉動軸呈同軸設置,而彈簧162抵接在限位組件150的第一限位件151與按鈕163之間。據此,第三齒輪161可被視為隨著按鈕163被按壓與否而可移動地設置於第二支架140。
還需說明的是,第一齒輪112、第二齒輪122與第三齒輪161皆不繪示其詳細齒形而改以簡單輪狀外型作為例示,其並不影響在本實施例的特徵描述。
圖3是圖1的轉軸模組的另一狀態的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與圖3,正由於第一齒輪112、第二齒輪122與第三齒輪161是分別被限位於限位組件150與第二支架140的限位部142之間,也就是說,第一齒輪112、第二齒輪122與第三齒輪161因此而在Y-Z平面上被限位以保持固定的相對位置(即,第一轉軸組件110的旋轉軸向L1、第二轉軸組件120的旋轉軸向L2與切換組件160的移動軸向L3在Y-Z平面保持固定的相對位置)。此外,第一齒輪112、第二齒輪122是彼此分離且相對應的狀態,而切換組件160的第三齒輪161將會扮演是否連結第一齒輪112與第二齒輪122的橋接結構。
如圖3所示的第一模式,切換組件160適於受力F1而耦接第一轉軸組件110與該第二轉軸組件120,以使第一支架130與第二支架140同時藉由第一轉軸組件110與第二轉軸組件120而相對旋轉。詳細來說,使用者提供力F1於按鈕163,進而推動第三齒輪161朝負X軸方向移動而從圖1轉換至圖3,並使第三齒輪161耦接(嚙合)在第一齒輪112與第二齒輪122之間。如此一來,當第一支架130與第二支架140藉由第一轉軸組件110進行相對旋轉時,也會因第三齒輪161而達到第一齒輪112帶動第二齒輪122旋轉的效果,進而使第二轉軸組件120也產生旋轉,並使第二扭力源123藉由第二齒輪122、第三齒輪161與第一齒輪112的相互耦接而傳遞至第一轉軸組件110,以結合至第一扭力源113。換句話說,第一模式的轉軸模組100能因第一扭力源113與第二扭力源123存在相互連結關係的情形下,而提供較大的扭力。
相對地,當毋須上述較大扭力時,則使用者進一步地驅動按鈕163(反向於上述力F1)而使第三齒輪161受力朝正X軸方向移動且移離第一齒輪112與第二齒輪122,如此便讓轉軸模組100從圖3的狀態恢復至圖1的狀態,也就是讓第一轉軸組件110與第二轉軸組件120恢復彼此分離的狀態。同時,在前述第一模式因按鈕163被按壓而導致彈簧162變形(壓縮)的狀態,也在第二模式解除,以讓彈簧162的彈力能驅動按鈕163與第三齒輪161復位。
圖4是適用轉軸模組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圖3與圖4,在本實施例中,可攜式電子裝置200包括第一機體210、第二機體220與轉軸模組100,其中第一機體210例如是顯示螢幕,第二機體220例如是主機,轉軸模組100連接在第一機體210與第二機體220之間,以讓第一機體210與第二機體220藉由轉軸模組100而相對旋轉開闔,其中轉軸模組100一如前述,便不再贅述其結構特徵。
與現有實施例不同的是,可攜式電子裝置200還包括第三機體230,其例如是外掛式螢幕或其他可供掛載於第一機體210的物件,能藉由連結機構240(例如是樞接機構)而組裝至第一機體210或從第一機體210卸除。據此,為了讓掛載有第三機體230的第一機體210仍能順利地相對於第二機體220旋轉開闔,本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200應用上述的轉軸模組100,也就是在第一模式時,驅動切換組件160移動而讓其第三齒輪161耦接嚙合於第一齒輪112與第二齒輪122之間,進而使第一轉軸組件110與第二轉軸組件120產生連結關係,以讓第一扭力源113的扭力與第二扭力源123的扭力相互結合。
相反地,當第三機體230從第一機體210卸除後,對於轉軸模組100而言,即毋須再負擔前述較大的負重,因此可將轉軸模組100切換至第二模式,也就是讓第三齒輪161移離第一齒輪112與第二齒輪122,而讓第一轉軸組件110與第二轉軸組件120在此恢復成彼此獨立的分離狀態,此時第一支架130與第二支架140所進行的相對旋轉運動僅以第一轉軸組件110即能負擔所需的扭力。
圖5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轉軸模組的簡單局部示意圖,其中與前述轉軸模組100相同的部分或與前述可攜式電子裝置200相同的部分便不再贅述。請參考圖5,在本實施例中,轉軸模組400還包括驅動組件170,驅動組件170包括第一部件171與第二部件172,其中第二部件172可旋轉地套設於第一部件171且隨第一部件171移動,第二部件172連結至切換組件360的按鈕163。再者,所述轉軸模組400適於配置在可攜式電子裝置的殼體310內,且驅動組件170還包括導引柱174,設置於殼體310並耦接於第二部件172之外表面的雙齒軌道173,而第一部件171的局部暴露出殼體310,而如圖5所示,驅動組件170的移動軸向、切換組件360的移動軸向與第二部件172的旋轉軸向一致,皆為前述的移動軸向L3。
基於上述,第一部件171適於受力F1而經由第二部件172驅動切換組件360在第一模式與第二模式之間切換,也就是說,當第二部件172隨第一部件171沿移動軸向L3移動時,導引柱174抵接於雙齒軌道173的其中一齒結構而得以驅動第二部件172旋轉(以所述移動軸向L3作為其旋轉軸向)。
詳細而言,圖6A至圖6D繪示圖5的第二部件與導引柱的對應運動示意圖,在此將圖5簡單繪示的雙齒軌道173的細部特徵繪示於圖6A至圖6D以利於辨識。在本實施例中,雙齒軌道173包括第一齒結構173a與第二齒結構173b,且彼此隔著凹槽173c相對,前述導引柱174可移動地位於第一齒結構173a與第二齒結構173b之間,以在第二部件172沿移動軸向L3往復移動時,導引柱174能對應地抵接至第一齒結構173a或第二齒結構173b,並在第二部件172沿移動軸向L3移動時能因此讓第二部件172也同時以移動軸向L3進行旋轉。
再者,第一齒結構173a的齒頂A1與齒底A2與第二齒結構173b的齒底B2與齒頂B1沿移動軸向L3彼此對應,亦即齒頂A1對應於齒底B2,而齒底A2對應齒頂B1,而使第一齒結構173a與第二齒結構173b實質上呈互補狀態。如此一來,當使用者以力F1施加於第一部件171時,便如圖6A至圖6B的過程,第二部件172受驅動而朝圖式中的右側移動,因而相對地使導引柱174從第一齒結構173a的齒頂A1移至齒底A2,而由於導引柱174是固設於殼體310,因此便代表著第二部件172會因此而以移動軸向L3作為其旋轉軸而進行旋轉(沿方向D1),且當導引柱174移至齒底A2時,其沿移動軸向L3會對應至第二齒結構173b的齒頂B1。
此外,本實施例的驅動組件還包括彈簧175,抵接在第二部件172與殼體310的凸肋311之間,在切換組件360從第二模式切換至第一模式的過程中,因第二部件172移動而使彈簧175受第二部件172與凸肋311的抵壓而變形以蓄積彈力。相對地,一旦使用者移除所述力F1,則彈簧175的彈力將驅動第二部件172,以讓切換組件360與驅動組件170復位,而使切換組件360從第一模式切換至第二模式。如圖6C與圖6D所示,此時第二部件172因彈簧175驅動(彈力F2)而移向圖式中的左側。導引柱174從齒底A2移至齒頂B1,並接著從齒頂B1移至齒底B2,而據以驅動第二部件172繼續以相同方向D1進行旋轉,即第二部件172從圖6A至圖6D所示是朝同一方向D1進行旋轉。
在另一未繪示的實施例中,彈簧也可如前述實施例一般抵接在切換組件360的按鈕163與第二支架140之間,也能達到相同的復位效果。
據此,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即能據以設計第一齒結構173a與第二齒結構173b的外型特徵及尺寸而使其與第二部件172的移動行程產生對應關係,進而調整第二部件172的旋轉角度,甚至能驅動第二部件172每次旋轉皆達180度。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中,轉軸模組及應用其的可攜式電子裝置中設置第一轉軸組件與第二轉軸組件,並進而以切換組件可移動地設置在第一轉軸組件與第二轉軸組件之間,以在需要的時候,例如是需在機體上外掛其他物件而因此增加重量,使用者能驅使切換組件連結起第一轉軸組件與第二轉軸組件,以讓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在藉由轉軸模組相對旋轉開闔的過程中,能讓彼此連結的第一轉軸組件與第二轉軸組件一同提供機體與外掛物件進行旋轉開闔時所需的扭力。
反之,一旦將外掛物件卸除後,即恢復初始一對機體相對旋轉開闔的狀態,因此使用者便能驅動切換組件而使其移離第一轉軸組件與第二轉軸組件,也就是讓第一轉軸組件與第二轉軸組件彼此分離而不連結,如此一來,機體之間的旋轉開闔僅以單一的轉軸組件(即,第一轉軸組件)便能符合機體旋轉開闔所需的扭力。
據此,可切換扭力的轉軸模組便能依序需求而切換至對應的模式,而有利於轉軸模組的適用範圍。
100、400:轉軸模組 110:第一轉軸組件 111、121:軸 111a、142a:止擋結構 112:第一齒輪 113:第一扭力源 114、124:鎖附件 120:第二轉軸組件 122:第二齒輪 123:第二扭力源 130:第一支架 131:本體 132:承載部 140:第二支架 141:本體 142:限位部 150:限位組件 151:第一限位件 152:第二限位件 160、360:切換組件 161:第三齒輪 162、175:彈簧 163:按鈕 170:驅動組件 171:第一部件 172:第二部件 173:雙齒軌道 173a:第一齒結構 173b:第二齒結構 173c:凹槽 174:導引柱 200:可攜式電子裝置 210:第一機體 220:第二機體 230:第三機體 240: 連結機構 310:殼體 311:凸肋 A1、B1:齒頂 A2、B2:齒底 D1:方向 F1:力 F2:彈力 L1、L2:旋轉軸向 L3:移動軸向 X-Y-Z:直角座標
圖1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轉軸模組的示意圖。 圖2是圖1的轉軸模組的爆炸圖。 圖3是圖1的轉軸模組的另一狀態的示意圖。 圖4是適用轉軸模組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5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轉軸模組的簡單局部示意圖。 圖6A至圖6D繪示圖5的第二部件與導引柱的對應運動示意圖。
100:轉軸模組
110:第一轉軸組件
120:第二轉軸組件
130:第一支架
140:第二支架
150:限位組件
160:切換組件
L1、L2:旋轉軸向
L3:移動軸向
X-Y-Z:直角座標

Claims (23)

  1. 一種轉軸模組,包括:一第一支架;一第二支架;一第一轉軸組件,設置在該第二支架且連接該第一支架;一第二轉軸組件,設置在該第二支架且與該第一轉軸組件分離;以及一切換組件,可移動地設置於該第一轉軸組件與該第二轉軸組件之間,其中在一第一模式,該切換組件適於受力而耦接該第一轉軸組件與該第二轉軸組件,以使該第一支架與該第二支架同時藉由該第一轉軸組件與該第二轉軸組件而相對旋轉,在一第二模式,該切換組件適於受力而移離該第一轉軸組件與該第二轉軸組件,以使該第一支架與該第二支架僅藉由該第一轉軸組件而相對旋轉,其中該第一轉軸組件具有一第一齒輪,該第二轉軸組件具有一第二齒輪,而該切換組件具有一第三齒輪,在該第一模式,該第三齒輪耦接該第一齒輪與該第二齒輪,在該第二模式,該第三齒輪移離該第一齒輪與該第二齒輪。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轉軸模組,其中該第一轉軸組件具有一第一扭力源,該第二轉軸組件具有一第二扭力源,在該第一模式,該第二扭力源所產生的扭力藉由該第二齒輪、該第三齒輪 與該第一齒輪的相互耦接而傳遞至該第一轉軸組件,以與該第一扭力源所產生的扭力結合。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轉軸模組,其中該切換組件還包括:一按鈕,連接該第三齒輪且與該第三齒輪的轉動軸呈同軸設置;以及一彈簧,抵接在該第二支架與該按鈕之間,在該第一模式,該按鈕適於受力而移動該第三齒輪以耦接在該第一齒輪與該第二齒輪之間並變形該彈簧,在該第二模式,該按鈕適於受力而使該第三齒輪移離該第一齒輪與該第二齒輪。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轉軸模組,其中該第三齒輪可移動地設置於該第二支架。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轉軸模組,還包括:一限位組件,與該第二支架的一限位部相對設置,該第一齒輪、該第二齒輪與該第三齒輪分別位於該限位組件與該限位部之間。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轉軸模組,其中該第一轉軸組件的軸向、該第二轉軸組件的軸向與該切換組件的移動軸向彼此平行而相異。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轉軸模組,還包括:一驅動組件,包括一第一部件與一第二部件,該第二部件可旋轉地套設於該第一部件且隨該第一部件移動,該第二部件連結該切 換組件,該第一部件適於受力而經由該第二部件驅動該切換組件在該第一模式與該第二模式之間切換,其中該驅動組件的移動軸向、該切換組件的移動軸向與該第二部件的旋轉軸向一致。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轉軸模組,適於配置在一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一殼體內,其中該驅動組件還包括一導引柱,設置於該殼體,而該第二部件的外表面具有一雙齒軌道,該導引柱耦接於該雙齒軌道,當該第二部件隨該第一部件移動時,該導引柱抵接於該雙齒軌道的其中一齒結構而驅動該第二部件旋轉。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轉軸模組,其中該驅動組件還包括一彈簧,該彈簧抵接在該第二部件與該殼體之間,或該彈簧抵接在該切換組件與該第二支架之間,在該切換組件從該第二模式切換至該第一模式的過程中,該彈簧受力變形,在該切換組件從該第一模式切換至該第二模式的過程中,該彈簧復位該切換組件與該驅動組件。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轉軸模組,在該第二部件的所述旋轉過程中,該導引柱抵接於該雙齒軌道的一第一齒結構而驅動該第二部件移動並以一方向旋轉,在該彈簧復位該驅動組件的過程中,該導引柱抵接於該雙齒軌道的一第二齒結構而驅使該第二部件以該方向旋轉。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轉軸模組,其中該第一齒結構與該第二齒結構沿該第二部件的往復移動軸向而彼此相對設置,該導引柱可移動地位於該第一齒結構與該第二齒結構之間。
  12. 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體;一第二機體;一第三機體,可拆卸地組裝於該第一機體;至少一轉軸模組,包括:一第一支架,設置於該第一機體;一第二支架,設置於該第二機體;一第一轉軸組件,設置在該第二支架且連接該第一支架;一第二轉軸組件,設置在該第二支架且與該第一轉軸組件分離;以及一切換組件,可移動地設置於該第一轉軸組件與該第二轉軸組件之間,其中在一第一模式,該第三機體組裝至該第一機體,該切換組件適於受力而耦接該第一轉軸組件與該第二轉軸組件,以使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同時藉由該第一轉軸組件與該第二轉軸組件而相對旋轉開闔,在一第二模式,該第三機體從該第一機體卸除,該切換組件適於受力而移離該第一轉軸組件與該第二轉軸組件,以使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僅藉由該第一轉軸組件而相對旋轉開闔。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轉軸組件具有一第一齒輪,該第二轉軸組件具有一第二齒輪,而該切換組件具有一第三齒輪,在該第一模式,該第三齒輪耦接該 第一齒輪與該第二齒輪,在該第二模式,該第三齒輪移離該第一齒輪與該第二齒輪。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轉軸組件具有一第一扭力源,該第二轉軸組件具有一第二扭力源,在該第一模式,該第二扭力源藉由該第二齒輪、該第三齒輪與該第一齒輪的相互耦接而傳遞至該第一轉軸組件,以結合該第一扭力源。
  15.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切換組件還包括:一按鈕,連接該第三齒輪且與該第三齒輪的轉動軸呈同軸設置;以及一彈簧,抵接在該第二支架與該按鈕之間,在該第一模式,該按鈕適於受力而移動該第三齒輪以耦接在該第一齒輪與該第二齒輪之間並變形該彈簧,在該第二模式,該按鈕適於受力而使該第三齒輪移離該第一齒輪與該第二齒輪。
  16.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三齒輪可移動地設置於該第二支架。
  17.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轉軸模組還包括:一限位組件,與該第二支架的一限位部相對設置,該第一齒輪、該第二齒輪與該第三齒輪分別位於該限位組件與該限位部之間。
  18. 如請求項12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轉軸組件的軸向、該第二轉軸組件的軸向與該切換組件的移動軸向彼此平行而不重合。
  19. 如請求項12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轉軸模組還包括:一驅動組件,包括一第一部件與一第二部件,該第二部件可旋轉地套設於該第一部件且隨該第一部件移動,該第二部件連結該切換組件,該第一部件適於受力而經由該第二部件驅動該切換組件在該第一模式與該第二模式之間切換,其中該驅動組件的移動軸向、該切換組件的移動軸向與該第二部件的旋轉軸向一致。
  20. 如請求項19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還包括一殼體,該驅動組件還包括一導引柱,設置於該殼體,而該第二部件的外表面具有一雙齒軌道,該導引柱耦接於該雙齒軌道,當該第二部件隨該第一部件移動時,該導引柱抵接於該雙齒軌道的其中一齒結構而驅動該第二部件旋轉。
  21. 如請求項20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驅動組件還包括一彈簧,該彈簧抵接在該第二部件與該殼體之間,或該彈簧抵接在該切換組件與該第二支架之間,在該切換組件從該第二模式切換至該第一模式的過程中,該彈簧受力變形,在該切換組件從該第一模式切換至該第二模式的過程中,該彈簧復位該切換組件與該驅動組件。
  22. 如請求項2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在該第二部件的所述旋轉過程中,該導引柱抵接於該雙齒軌道的一第一齒結構而驅動該第二部件移動並以一方向旋轉,在該彈簧復位該驅動組件的過程中,該導引柱抵接於該雙齒軌道的一第二齒結構而驅使該第二部件以該方向旋轉。
  23. 如請求項22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齒結構與該第二齒結構沿該第二部件的往復移動軸向而彼此相對設置,該導引柱可移動地位於該第一齒結構與該第二齒結構之間。
TW109104517A 2020-02-13 2020-02-13 轉軸模組與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7154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04517A TWI715440B (zh) 2020-02-13 2020-02-13 轉軸模組與可攜式電子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04517A TWI715440B (zh) 2020-02-13 2020-02-13 轉軸模組與可攜式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15440B true TWI715440B (zh) 2021-01-01
TW202131778A TW202131778A (zh) 2021-08-16

Family

ID=75237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4517A TWI715440B (zh) 2020-02-13 2020-02-13 轉軸模組與可攜式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15440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15356A1 (en) * 2005-05-27 2009-05-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panel pedestal that have the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TWM563730U (zh) * 2018-01-29 2018-07-11 富世達股份有限公司 雙軸式樞紐裝置
TWI656433B (zh) * 2017-02-08 2019-04-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轉軸模組與應用其的電子裝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15356A1 (en) * 2005-05-27 2009-05-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panel pedestal that have the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TWI656433B (zh) * 2017-02-08 2019-04-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轉軸模組與應用其的電子裝置
TWM563730U (zh) * 2018-01-29 2018-07-11 富世達股份有限公司 雙軸式樞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1778A (zh) 2021-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6433B (zh) 轉軸模組與應用其的電子裝置
US9540855B2 (en) Biaxial hing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9915086B2 (en) Triaxial hing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10656685B2 (en) Hinge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WO2021036557A1 (zh) 电子设备及折叠组件
TWI516196B (zh) 雙軸鉸鏈及應用此雙軸鉸鏈的終端機器
KR101958185B1 (ko) 휴대 장치의 기어 힌지 장치
JP2017203524A5 (zh)
TWI701495B (zh) 相機模組以及電子裝置
TWI699154B (zh) 折疊式電子裝置
WO2024088155A1 (zh) 铰链组件及电子设备
TWI715440B (zh) 轉軸模組與可攜式電子裝置
WO2024099088A1 (zh) 铰链机构及电子设备
TWI710882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M606638U (zh) 轉軸結構
TW201925963A (zh) 鉸鏈模組與應用其的電子裝置
TWI590027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CN113311907B (zh) 转轴模块与可携式电子装置
WO2023001105A1 (zh)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TWI751754B (zh) 轉軸結構
TWM603543U (zh) 轉軸模組與折疊式電子裝置
WO2024131443A1 (zh) 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和铰链
CN218992111U (zh) 转轴总成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TWI653927B (zh) 樞接機構
TWI549595B (zh) 旋轉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