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49595B - 旋轉組件 - Google Patents

旋轉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49595B
TWI549595B TW104136297A TW104136297A TWI549595B TW I549595 B TWI549595 B TW I549595B TW 104136297 A TW104136297 A TW 104136297A TW 104136297 A TW104136297 A TW 104136297A TW I549595 B TWI549595 B TW I54959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rotating shaft
sliding
shaft
relati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62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17733A (zh
Inventor
廖智偉
郭彥麟
陳文傑
陳亮均
Original Assignee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41362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49595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95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9595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177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7733A/zh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Description

旋轉組件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旋轉組件。
近年來,隨著科技產業日益發達,電子裝置例如筆記型電腦(notebook,NB)、平板電腦(tablet PC)與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等電子產品已頻繁地出現在日常生活中。電子裝置的型態與使用功能越來越多元,便利性與實用性讓這些電子裝置更為普及,其可依據使用者需求而用於不同用途。以筆記型電腦為例,電子裝置的上下機體以旋轉組件(例如是鉸鏈)彼此樞接在一起,且上機體可藉由旋轉組件相對於下機體旋轉而展開,以暴露出位在上機體的顯示面及位在下機體的操作面。然而,此類電子裝置雖可依據需求調整上下機體之間的使用角度,但其僅具有單一使用模式。因此,現已有些作法是使筆記型電腦的上機體可翻轉後疊置在下機體上,以進一步作為平板電腦使用。
舉例來說,在筆記型電腦型態的電子裝置(即上機體以顯示面朝內而樞接在下機體上)中,現已有作法是採用多軸向的旋轉組件,使上機體先相對於下機體沿第一軸向旋轉而站立在下機體上後更進一步相對於下機體沿第二軸向旋轉使顯示面朝外,而後才又沿第一軸向反向旋轉而疊置在下機體上作為平板電腦使用。或者,上述筆記型電腦型態的電子裝置更可搭配具有多旋轉軸的旋轉組件,而使上機體藉由多旋轉軸依序翻轉至下機體的另一側作為平板電腦使用。然而,上述作法須使用結構複雜的旋轉組件來達成多軸向或者多旋轉軸的旋轉,且其操作較為複雜。
本發明提供一種旋轉組件,適用於連接電子裝置的兩機體,並藉由單一旋轉軸實現兩機體之旋轉。
本發明的旋轉組件包括一旋轉盤以及一旋轉軸。旋轉盤具有一滑槽以及連接滑槽的至少一卡槽。旋轉軸樞設於旋轉盤上,並適於相對於旋轉盤運動,且旋轉軸與旋轉盤適於分別連接一第一機體與一第二機體,其中旋轉軸適於在卡槽內旋轉,或者沿著滑槽滑動,使第一機體適於藉由旋轉軸相對於旋轉盤運動而相對於第二機體旋轉至一角度。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的旋轉組件中,旋轉軸樞設於旋轉盤上,並適於相對於旋轉盤運動,其中旋轉盤具有一滑槽以及連接滑槽的至少一卡槽,而旋轉軸可在卡槽內旋轉或者沿著滑槽滑動。如此,當旋轉組件應用於連接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時,藉由旋轉軸相對於旋轉盤運動(包括旋轉與滑動),第一機體適於相對於第二機體旋轉至一角度。藉此,本發明提供的旋轉組件適用於連接電子裝置的兩機體,並藉由單一旋轉軸實現兩機體之旋轉。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旋轉組件的示意圖。圖2是圖1的旋轉組件應用於電子裝置的示意圖。圖3是圖1的旋轉組件的側面示意圖。請參考圖1至圖3,在本實施例中,旋轉組件 100包括旋轉盤110以及旋轉軸120。旋轉盤110具有滑槽112以及連接滑槽112的卡槽114a與114b。其中,卡槽114a與114b的數量為兩個,分設於滑槽的相對兩端112,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制。再者,旋轉軸120樞設於旋轉盤 110上,並適於相對於旋轉盤110運動。藉此,所述旋轉組件100可應用於電子裝置50中作為連接第一機體52與第二機體54的鉸鍊(hinge)結構,其中所述電子裝置50例如是筆記型電腦(notebook)或其他適用的電子裝置,而旋轉組件100應用於連接第一機體52與第二機體54,使其據此相對旋轉而彼此展開或疊合。更進一步地說,旋轉軸120與旋轉盤110適於分別連接第一機體52與第二機體54,其中旋轉軸120適於在兩卡槽114a與114b之一內旋轉,或者沿著滑槽112滑動,使第一機體52適於藉由旋轉軸120相對於旋轉盤110運動而相對於第二機體54旋轉至一角度。藉此,旋轉組件100適於藉由單一旋轉軸120在旋轉盤110上的運動(包括旋轉與滑動)而實現兩機體之旋轉。
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旋轉軸120具有樞接端122,旋轉軸120以樞接端122樞設於兩卡槽114a與114b之一或者滑槽112,而適於在兩卡槽114a與114b之一內旋轉或沿著滑槽112滑動而相對於旋轉盤110運動。更進一步地說,滑槽112與兩卡槽114a與114b彼此連通,且卡槽114a與114b分別位在滑槽112的相對兩端,使樞設於旋轉盤110上的旋轉軸120可從卡槽114a滑動至滑槽112之後又滑動至卡槽114b,亦可反向操作。如此,第一機體52適於藉由旋轉組件100從疊合於第二機體54的正面S1相對於第二機體54旋轉至疊合於第二機體54的背面S2,或停止於旋轉過程中的任一角度。亦即,第一機體52適於藉由旋轉組件100相對於第二機體54旋轉至任一角度,且其旋轉範圍可為第一機體52從疊合於第二機體54的正面S1旋轉至疊合於第二機體54的背面S2,即360度旋轉。藉此,電子裝置50的操作模式可依據需求調整於任一角度,例如旋轉至角度為120度時可作為筆記型電腦使用,而旋轉至角度為360度可作為平板電腦使用,但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
另一方面,在本實施例中,旋轉軸120與旋轉盤110具有特殊設計,而使旋轉軸120在相對於旋轉盤110運動的過程中可依據不同角度而在兩卡槽114a與114b之一內旋轉或者沿著滑槽112滑動。詳細而言,在本實施例中,卡槽114a與114b大致上呈現圓形,而具有寬度W1(即其直徑)。再者,滑槽112為狹長型開孔,且大致上呈現C型,並具有寬度W2,且寬度W2小於寬度W1。另外,樞接端122的剖面(如圖3的視角所示)具有最大長度L1與最小長度L2。更進一步地說,樞接端122的剖面大致上呈現由兩直線與兩弧線構成的封閉四邊形,其中兩直線對向設置,兩弧線對向設置並連接兩直線。藉此,兩直線之間的距離構成最小長度L2,而兩弧線之間的最遠距離構成最大長度L1。
另一方面,在本實施例中,樞接端122的剖面中的兩弧線的曲率大致上等於呈現圓形的卡槽114a與114b的曲率,即樞接端122的剖面的最大長度L1大致上等於卡槽114a與114b的寬度W1(即其直徑),使樞接端122而可在卡槽114a與114b內旋轉。另外,滑槽112的寬度W1小於樞接端122的剖面的最大長度L1,且較佳地,滑槽112的寬度W1等於樞接端122的剖面的最小長度L2。因此,位在卡槽114a與114b之一內的樞接端122在旋轉至以最小長度L2對應於滑槽112之前無法進入滑槽112。亦即,樞接端122需旋轉至特定角度並以最小長度L2對應於滑槽112,才能從卡槽114a與114b之一進入滑槽112,而無法任意在卡槽114a與114b與滑槽112之間滑動。
圖4至圖6是圖3的旋轉組件於不同操作狀態的側面示意圖。請參考圖3至圖6,在本實施例中,藉由上述設計,第一機體52與第二機體54可藉由旋轉組件100達到360度旋轉,且上述旋轉過程具有特定步驟。
首先,在本實施例中,當第一機體52從疊合於第二機體54的正面S1相對於第二機體54旋轉至第一角度θ1時,旋轉軸120在兩卡槽之一,即卡槽114a內旋轉,如圖3至圖4的作動過程。更進一步地說,在第一機體52疊合於第二機體54的正面S1時,旋轉軸120的樞接端122的剖面以最大長度L1對應於滑槽112,而無法往滑槽112內移動。並且,在第一機體52相對於第二機體54旋轉至第一角度θ1之前,旋轉軸120的樞接端122的剖面朝向滑槽112的局部仍然比滑槽112的寬度寬,而無法往滑槽112內移動。直至第一機體52相對於第二機體54旋轉至第一角度θ1時,旋轉軸120的樞接端122的剖面才以最小長度L2對應於滑槽112。
接著,當第一機體52從第一角度θ1相對於第二機體54旋轉至第二角度θ2時,旋轉軸120沿著滑槽112滑動,如圖4至圖5的作動過程。更進一步地說,在第一機體52相對於第二機體54旋轉至第一角度θ1之後,旋轉軸120的樞接端122的剖面以最小長度L2對應於滑槽112,而可從卡槽114a進入滑槽112。之後,在第一機體52相對於第二機體54旋轉至第二角度θ2之前,旋轉軸120的樞接端122沿著滑槽112滑動,而可在第一角度θ1與第二角度θ2之間調整角度。直至第一機體52相對於第二機體54旋轉至第二角度θ2時,旋轉軸120的樞接端122才對應於卡槽114b,且更進一步地說,旋轉軸120的樞接端122的剖面以最小長度L2對應於卡槽114b。
最後,當第一機體52從第二角度θ2相對於第二機體54旋轉至疊合於第二機體54的背面S2時,旋轉軸120在兩卡槽另一(即卡槽114b)內旋轉,如圖5至圖6的作動過程。更進一步地說,當第一機體52相對於第二機體54旋轉至第二角度θ2時,旋轉軸120的樞接端122的剖面以最小長度L2對應於卡槽114b,且可進一步進入卡槽114b。之後,在第一機體52相對於第二機體54旋轉至疊合於第二機體54的背面S2之前,旋轉軸120的樞接端122在卡槽114b內旋轉,使旋轉軸120的樞接端122的剖面朝向滑槽112的局部比滑槽112的寬度寬,而無法退回滑槽112。直至第一機體52相對於第二機體54旋轉至疊合於第二機體54的背面S2時,旋轉軸120停止旋轉,且旋轉軸120的樞接端122的剖面以最大長度L1對應於滑槽112。
由此可知,藉由旋轉組件100,第一機體52適於從疊合於第二機體54的正面S1相對於第二機體54旋轉至疊合於第二機體54的背面S2,或者旋轉至期間的任一角度(例如第一角度θ1、第二角度θ2)。類似地,第一機體52亦可從疊合於第二機體54的背面S2相對於第二機體54反向旋轉至疊合於第二機體54的正面S1(即從圖6至圖3的作動過程),或者旋轉至期間的任一角度(例如第一角度θ1、第二角度θ2)。
基於上述,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機體52與第二機體54的360度旋轉的動作係由旋轉組件100的旋轉軸120在旋轉盤110的卡槽114a或114b內旋轉或沿著滑槽112滑動而達成。更進一步地說,第一機體52從疊合於第二機體54的正面S1(即0度)至第一角度θ1以及從第二角度θ2至疊合於第二機體54的背面S2(即360度)的旋轉過程可藉由旋轉軸120搭配卡槽114a、114b達成,而第一機體52從第一角度θ1至第二角度θ2的旋轉過程可藉由旋轉軸120搭配滑槽112達成。所述第一角度θ1與第二角度θ2可依據需求調整(例如改變滑槽112與樞接端122的尺寸或形狀而調整樞接端122移入滑槽112時所對應的角度),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制。藉此,相較於習知的多軸向或多旋轉軸的旋轉組件,本實施例的旋轉組件100藉由單一旋轉軸120相對於旋轉盤110的滑動與旋轉動作實現兩機體之360度旋轉,而具有較為簡易的結構與操作模式。
請參考圖2,在本實施例中,雖然旋轉組件100可藉由單一旋轉軸120搭配旋轉盤110的設計而實現兩機體之360度旋轉,但為了使兩機體可在任一角度下具有固定性供使用者操作,本實施例的旋轉組件100更包括輔助軸130與連桿140。輔助軸130樞設於旋轉盤110上,並透過連桿140連接至旋轉軸120。如此,當旋轉軸120沿著滑槽112滑動而相對於旋轉盤110運動時,旋轉軸120帶動連桿140相對於輔助軸130旋轉,使連桿140與輔助軸130提供扭力至旋轉軸120。
更進一步地說,當第一機體52接受使用者所提供的外力而相對於第二機體54旋轉,使旋轉軸120的樞接端122在兩卡槽114a與114b之一內旋轉(如圖3至圖4或圖5至圖6的作動過程)時,輔助軸130與連桿140並不產生運動。待第一機體52接受使用者所提供的外力而相對於第二機體54旋轉,使旋轉軸120的樞接端122進入滑槽112,並沿著滑槽112滑動時(如圖4至圖5的作動過程),旋轉軸120在沿著滑槽112滑動的過程中帶動連桿140相對於輔助軸130旋轉。如此,當旋轉軸120沿著滑槽112滑動至第一角度θ1與第二角度θ2(如圖4至圖5所示)之間的任一角度時,連桿140與輔助軸130提供扭力至旋轉軸120。換言之,當使用者欲變換上述角度時,使用者所提供的外力除了須使旋轉軸120能沿著滑槽112滑動之外,還須能進一步帶動連桿140相對於輔助軸130旋轉,即須提供更大的外力,方能使旋轉軸120相對於旋轉盤110運動而使第一機體52相對於第二機體54旋轉。
由此可知,在未接受足夠外力的情況下,旋轉軸120不會沿著滑槽112滑動,而定位在所需角度下。如此,藉由輔助軸130與連桿140的設計,可使旋轉軸120沿著滑槽112滑動而相對於旋轉盤110運動之後定位在任一角度,供使用者操作第一機體52及/或第二機體54。亦即,當使用者在所需角度下透過微小外力操作第一機體52及/或第二機體54(例如觸碰第一機體52的觸控螢幕)時,第一機體52與第二機體54並不因此改變角度(即旋轉組件100在接受微小外力時並不運作),而可避免第一機體52及/或第二機體54產生非預期性的運動而影響電子裝置50的操作。然而,本發明並不限制輔助軸130與連桿140的配置與否,其可依據需求調整。
圖7是圖1的旋轉組件於另一視角的側面示意圖。請參考圖1與圖7,在本實施例中,旋轉組件100更包括外蓋150、滑動蓋160與固定蓋170。所述外蓋150配置於旋轉盤110外側,並連接至連桿140。所述滑動蓋160配置於旋轉盤110外側,並對應於旋轉軸120,而外蓋150配置於滑動蓋160外側。較佳地,外蓋150與滑動蓋160固定在一起,且對應於旋轉盤110與旋轉軸120。類似地,固定蓋170配置於旋轉盤110外側,而旋轉軸120適於相對於旋轉盤110與固定蓋170運動。亦即,固定蓋170配置於旋轉盤110側邊,且較佳地是與旋轉盤110固定在一起,使旋轉軸120適於相對於旋轉盤110與固定蓋170運動。如此,外蓋150、滑動蓋160與固定蓋170可用於遮蔽旋轉盤110與旋轉軸120,如圖1與圖2所示,使電子裝置50具有美觀的外型。
更進一步地說,在本實施例中,旋轉盤110配置在固定蓋170與外蓋150之間,且旋轉盤110與固定蓋170固定在一起。再者,外蓋150具有兩固定孔152,連桿140具有兩固定柱142,使外蓋150藉由兩固定孔152套設於兩固定柱142上而固定於連桿140(如圖7所示)。再者,旋轉軸120與輔助軸130從旋轉盤110朝向外蓋150內部延伸,故外蓋150具有套設部154與讓位部156,其中套設部154呈現蓋狀,而套設在輔助軸130上(如圖7所示),而讓位部156為位於外蓋150側邊的凹入區域,使外蓋150不接觸旋轉軸120。亦即,透過套設部154與讓位部156的設計,可避免外蓋150干涉旋轉軸120與輔助軸130的配置。然而,在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外蓋150亦可將蓋狀的套設部154改為開口,並使輔助軸130通過所述開口,亦可達到上述目的。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滑動蓋160具有缺口162而呈現C型,且配置於外蓋150內側。所述缺口162對應於讓位部156,而旋轉軸120位在滑動蓋160的缺口162,並抵靠滑動蓋160對應於缺口162的上緣,使旋轉軸120適於在沿著滑槽112滑動時推動滑動蓋160的上緣而相對於旋轉盤110旋轉。如此,當旋轉軸120沿著滑槽112滑動而相對於旋轉盤110運動時,旋轉軸120推動滑動蓋160相對於旋轉盤110旋轉,並且連桿140帶動外蓋150相對於旋轉盤110旋轉,而外蓋150與滑動蓋160相對於旋轉盤110的運動可藉由套設在輔助軸130上的套設部154作為軸心。
換言之,在本實施例中,滑動蓋160與外蓋150固定在一起而適於同步運動。當旋轉軸120在卡槽114a或114b內旋轉時,旋轉軸120在旋轉盤110上不產生位移,故滑動蓋160與外蓋150並不產生旋轉。當旋轉軸120沿著滑槽112滑動而相對於旋轉盤110運動時,旋轉軸120在旋轉盤110上產生位移,並帶動連桿140亦產生相對旋轉,故滑動蓋160與外蓋150可藉由連桿140的帶動以及旋轉軸120的推動而以套設部154為軸心相對於旋轉盤110旋轉。藉此,滑動蓋160與外蓋150的配置不影響旋轉軸120相對於旋轉盤110運動,其可依據旋轉軸120沿著滑槽112滑動的位置而自動調整位置。
另外,請參考圖1與圖7,在本實施例中,旋轉組件100更包括彈性件180,樞設於輔助軸130上,並連接至滑動蓋160與外蓋150,以在旋轉軸120相對於旋轉盤110運動時透過滑動蓋160與外蓋150的帶動而提供扭力至旋轉軸120。具體來說,彈性件180可為螺旋彈簧或其他適用的彈性件,而具有兩連接端182與184與套設端186。其中,由於外蓋150以套設部154套設於輔助軸130上,故實際上彈性件180係以套設端186樞設於套設部154上,而兩連接端182與184分別連接至滑動蓋160的固定部164與外蓋150的固定部158。如此,當旋轉軸120相對於旋轉盤110運動時,彈性件180可透過滑動蓋160與外蓋150的帶動而提供扭力至旋轉軸120。
由此可知,當使用者欲變換上述角度時,使用者所提供的外力除了須使旋轉軸120沿著滑槽112滑動之外,還須能進一步推動彈性件180,即須提供更大的外力,方能使旋轉軸120相對於旋轉盤110運動而使第一機體52相對於第二機體54旋轉。藉此,在未接受足夠外力的情況下,旋轉軸120不會沿著滑槽112滑動,而定位在所需角度下。換言之,藉由彈性件180的配置,使用者需施加足夠外力方能使旋轉軸120推動滑動蓋160並帶動連桿140進一步帶動外蓋150。如此,藉由彈性件180的設置,當使用者在所需角度下透過微小外力操作第一機體52及/或第二機體54(例如觸碰第一機體52的觸控螢幕)時,第一機體52與第二機體54並不因此改變角度(即旋轉組件100在接受微小外力時並不運作),而可避免第一機體52及/或第二機體54產生非預期性的運動而影響電子裝置50的操作。然而,本發明並不限制彈性件180的配置與否,其可依據需求調整。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旋轉組件中,旋轉軸樞設於旋轉盤上,並適於相對於旋轉盤運動,其中旋轉盤具有一滑槽以及連接滑槽的至少一卡槽,而旋轉軸可依據所在的角度而在卡槽內旋轉或者沿著滑槽滑動。如此,當旋轉組件應用於連接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時,藉由旋轉軸相對於旋轉盤運動(包括旋轉與滑動),第一機體適於相對於第二機體旋轉至一角度,且其旋轉範圍可為第一機體從疊合於第二機體的正面旋轉至疊合於第二機體的背面。另外,旋轉組件還採用輔助軸與連桿或者彈性件提供阻力,使旋轉組件適於定位在所需角度下。藉此,本發明提供的旋轉組件適用於連接電子裝置的兩機體,並藉由單一旋轉軸實現兩機體之360度旋轉,且具有較為簡易的結構與操作模式。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50‧‧‧電子裝置
52‧‧‧第一機體
54‧‧‧第二機體
100‧‧‧旋轉組件
110‧‧‧旋轉盤
112‧‧‧滑槽
114a、114b‧‧‧卡槽
120‧‧‧旋轉軸
122‧‧‧樞接端
130‧‧‧輔助軸
140‧‧‧連桿
142‧‧‧固定柱
150‧‧‧外蓋
152‧‧‧固定孔
154‧‧‧套設部
156‧‧‧讓位部
158、164‧‧‧固定部
160‧‧‧滑動蓋
162‧‧‧缺口
170‧‧‧固定蓋
180‧‧‧彈性件
182、184‧‧‧連接端
186‧‧‧套設端
L1‧‧‧最大長度
L2‧‧‧最小長度
S1‧‧‧正面
S2‧‧‧背面
W1、W2‧‧‧寬度
θ1‧‧‧第一角度
θ2‧‧‧第二角度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旋轉組件的示意圖。 圖2是圖1的旋轉組件應用於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3是圖1的旋轉組件的側面示意圖。 圖4至圖6是圖3的旋轉組件於不同操作狀態的側面示意圖。 圖7是圖1的旋轉組件於另一視角的側面示意圖。
100‧‧‧旋轉組件
110‧‧‧旋轉盤
112‧‧‧滑槽
120‧‧‧旋轉軸
122‧‧‧樞接端
130‧‧‧輔助軸
140‧‧‧連桿
142‧‧‧固定柱
150‧‧‧外蓋
152‧‧‧固定孔
154‧‧‧套設部
156‧‧‧讓位部
160‧‧‧滑動蓋
162‧‧‧缺口
170‧‧‧固定蓋
180‧‧‧彈性件
182、184‧‧‧連接端
186‧‧‧套設端

Claims (9)

  1. 一種旋轉組件,包括:一旋轉盤,具有一滑槽以及連接該滑槽的至少一卡槽;以及一旋轉軸,樞設於該旋轉盤上,並適於相對於該旋轉盤運動,且該旋轉軸與該旋轉盤適於分別連接一第一機體與一第二機體,其中該旋轉軸具有一樞接端,該旋轉軸以該樞接端樞設於該卡槽或者該滑槽,且該樞接端的剖面具有一最大長度與一最小長度,而該滑槽的寬度小於該樞接端的該最大長度,該旋轉軸適於在該卡槽內旋轉,或者沿著該滑槽滑動,使該第一機體適於藉由該旋轉軸相對於該旋轉盤運動而相對於該第二機體旋轉至一角度。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旋轉組件,其中該卡槽的數量為兩個,分設於該滑槽的相對兩端,當該第一機體從疊合於該第二機體的一正面相對於該第二機體旋轉至一第一角度時,該旋轉軸在該卡槽之一內旋轉,當該第一機體從該第一角度相對於該第二機體旋轉至一第二角度時,該旋轉軸沿著該滑槽滑動,而當該第一機體從該第二角度相對於該第二機體旋轉至疊合於該第二機體的一背面時,該旋轉軸在該兩卡槽另一內旋轉。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旋轉組件,更包括一輔助軸與一連桿,該輔助軸樞設於該旋轉盤上,並透過該連桿連接至該旋轉軸,而當該旋轉軸沿著該滑槽滑動而相對於該旋轉盤運動 時,該旋轉軸帶動該連桿相對於該輔助軸旋轉,使該連桿與該輔助軸提供扭力至該旋轉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旋轉組件,更包括一外蓋,配置於該旋轉盤外側,並連接至該連桿,當該旋轉軸沿著該滑槽滑動而相對於該旋轉盤運動時,該連桿帶動該外蓋相對於該旋轉盤旋轉。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旋轉組件,其中該外蓋具有兩固定孔,該連桿具有兩固定柱,使該外蓋藉由該兩固定孔套設於該兩固定柱上而固定於該連桿。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旋轉組件,更包括一滑動蓋,配置於該旋轉盤外側,並對應於該旋轉軸,而該外蓋配置於該滑動蓋外側,當該旋轉軸沿著該滑槽滑動而相對於該旋轉盤運動時,該旋轉軸推動該滑動蓋相對於該旋轉盤旋轉。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旋轉組件,其中該滑動蓋具有一缺口而呈現C型,該滑動蓋套設於該旋轉盤外側,而該旋轉軸位在該滑動蓋的該缺口,並抵靠該滑動蓋對應於該缺口的一上緣,使該旋轉軸適於在沿著該滑槽滑動時推動該滑動蓋的該上緣而相對於該旋轉盤旋轉。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旋轉組件,更包括一彈性件,樞設於該輔助軸上,並連接至該滑動蓋與該外蓋,以在該旋 轉軸相對於該旋轉盤運動時透過該滑動蓋與該外蓋的帶動而提供扭力至該旋轉軸。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旋轉組件,更包括一固定蓋,配置於該旋轉盤外側,而該旋轉軸適於相對於該旋轉盤與該固定蓋運動。
TW104136297A 2015-11-04 2015-11-04 旋轉組件 TWI5495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36297A TWI549595B (zh) 2015-11-04 2015-11-04 旋轉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36297A TWI549595B (zh) 2015-11-04 2015-11-04 旋轉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49595B true TWI549595B (zh) 2016-09-11
TW201717733A TW201717733A (zh) 2017-05-16

Family

ID=57445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6297A TWI549595B (zh) 2015-11-04 2015-11-04 旋轉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4959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99375Y (zh) * 2003-02-28 2004-01-14 无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轴结构
TWM361856U (en) * 2008-11-21 2009-07-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Hinge
TWM384499U (en) * 2010-02-11 2010-07-11 Wistron Corp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movable display screen and keyboard
TWM457392U (zh) * 2012-11-05 2013-07-11 Ever Spread Intellectual Propery 轉軸結構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99375Y (zh) * 2003-02-28 2004-01-14 无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轴结构
TWM361856U (en) * 2008-11-21 2009-07-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Hinge
TWM384499U (en) * 2010-02-11 2010-07-11 Wistron Corp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movable display screen and keyboard
TWM457392U (zh) * 2012-11-05 2013-07-11 Ever Spread Intellectual Propery 轉軸結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7733A (zh) 2017-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56685B2 (en) Hinge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I518256B (zh) 樞軸結構
TWI523597B (zh) 用於運算裝置之鉸鏈總成
TWI516196B (zh) 雙軸鉸鏈及應用此雙軸鉸鏈的終端機器
JP2017203524A (ja) 3軸ヒンジ並びにこの3軸ヒンジ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TWM538309U (zh) 鉸鏈裝置
JP3160083U (ja) ヒンジ装置
CN113790211B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TWM498254U (zh) 多節式轉軸改良結構
TWM474324U (zh) 雙軸扭力樞軸器同步機構
TWI674603B (zh) 電子裝置及其鉸鏈組件
TWI602490B (zh) 折疊式電子設備
CN203394989U (zh) 全角度开启的双轴铰链
TW202120822A (zh) 雙軸式樞軸機構與包含其之電子裝置
TWI519934B (zh) 基座裝置及其電子系統
TWI510888B (zh) 電子裝置及其鍵盤
TWM575953U (zh) Bending mechanism and flexible screen display device
TWM445832U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549595B (zh) 旋轉組件
CN203548553U (zh) 稳定开合的双轴铰链
CN215494778U (zh) 电子设备
CN104613089A (zh) 稳定开合的双轴铰链
US10767406B2 (en) Hinge mechanism
TWM469727U (zh) 穩定開合的雙軸鉸鍊
TWM505156U (zh) 螺旋式雙軸同步開合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