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77230A - 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77230A
CN101177230A CNA2007101399752A CN200710139975A CN101177230A CN 101177230 A CN101177230 A CN 101177230A CN A2007101399752 A CNA2007101399752 A CN A2007101399752A CN 200710139975 A CN200710139975 A CN 200710139975A CN 101177230 A CN101177230 A CN 1011772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ing
current
winding
brake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3997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77230B (zh
Inventor
伊藤正信
五十岚章智
松浦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772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72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772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723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其在制动解除时动作不会发生滞后,并且不需要在制动施加时对绕组电流进行渐增控制,能够降低制动时产生的碰撞声。在该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中,在制动解除时,通过一至三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中的任一种电流来控制绕组电流,而在制动施加时,通过一至两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来控制绕组电流。

Description

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将制动片按压在制动鼓上而获得制动力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技术,已知有通过将制动片按压在制动鼓上而获得制动力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至5所公开的该种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中,在制动解除时或者制动施加时或者从制动解除到制动施加为止的时间段内,根据指令使电磁绕组(直流电磁铁)通电或者断开,以此来驱动与可动片一体形成的制动片。
此外,例如在专利文献6中提出了一种直流电源的调整方案。
又,例如在专利文献7和专利文献8中提出了采用多个绕组的方案。
专利文献1日本国发明专利特开平09-26798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发明专利特开平07-244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国发明专利特开2004-11520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国发明专利特开平06-200961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国发明专利特开2002-13567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国发明专利特开平06-169564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国发明专利特开平04-203628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国发明专利特开平09-295774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中,电梯轿厢和平衡重的升降驱动由线性电动机进行,由设置在平衡重上的制动装置进行制动解除或者制动施加,使电梯开始行驶或者保持停止状态。也就是说,该制动装置通过弹簧力夹住导轨来进行制动,并且通过向电磁铁的绕组提供电流,克服弹簧力而进行电磁吸引,以此解除对导轨的夹持,从而解除制动。其动作原理如下。
如专利文献1的图11所示,在正常情况下,通过使电磁铁的绕组与供电源接通和断开来解除制动或者施加制动。通电(制动解除动作)后,电流开始在电磁绕组中流动,电磁铁和可动片之间的间隙从开始供给绕组电流起缓慢缩小。此时,由绕组电流产生的磁通与上述间隙的平方成反比地增加,所以,从可动片接近电磁铁的中途开始,该间隙急剧缩小,电磁铁和可动片在瞬间接触。当可动片被电磁铁吸引住后,由于磁路的磁阻降低,所以,即使流过电磁绕组的励磁电流很小,也能够产生能克服弹簧力的电磁吸引力。因此,在这一时间点上,降低绕组电流,并进行吸引和保持。也就是说,制动解除动作时的绕组电流呈两个阶梯的阶梯状。
此后,使电源断开(制动施加动作),而使电流值降低到零,此时,由于绕组电流按照规定的时间常数降低,所以在开始的时候,电磁铁与可动片之间的间隙缓慢地开始增大,并且与上述制动解除时的情况一样,从中途开始,该间隙急剧增大,所以,在该急剧动作的作用下,制动片被快速地按压在制动鼓上。也就是说,制动施加动作时的绕组电流呈一个阶梯的阶梯状。
如此,在制动解除时和制动施加时,由于制动片快速动作,所以可动片与电磁铁侧碰撞时以及制动片与制动鼓碰撞时会产生很大的碰撞声,而给电梯轿厢内的乘客带来不舒适感。其中,制动解除时的碰撞声例如可以通过在电磁铁侧设置弹性橡胶体等缓冲材料而在一定程度上加以缓解,但是制动施加时的碰撞声由于无法在制动片与制动鼓的接触面之间设置缓冲材料,所以难以消除。
尤其是,近年来出现了不在升降通道上部设置机械室而将卷扬机直接设置在升降通道内的潮流,所以制动器的碰撞声所产生的噪音更加容易传播到电梯轿厢内。为此,已公开有如下的解决方案,即为了降低上述制动解除时和制动施加时所产生的噪音,在传统的绕组电流控制(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2)中,当最初接收到制动解除指令时,作为绕组电流的指令值,输出斜波状(渐增模式)的电流指令,使绕组电流逐渐增大,由此逐渐增大作用在可动片上的吸引力。通过上述方法,使电磁铁与可动片之间的间隙逐渐缩小,使可动片与电磁铁碰撞的速度降低,从而降低碰撞声。同样,在接收到制动施加指令时,使绕组电流呈斜波状地逐渐降低,使可动片缓慢离开电磁铁,然后,为了防止可动片的间隙急剧变大,使绕组电流逐渐增大。由此,在可动片和制动片接近制动鼓时,由于电磁吸引力增加,所以能够降低制动片与制动鼓接触时的碰撞速度,从而能够降低碰撞声。
可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传统方案中存在以下问题。在制动解除(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2)时,由于绕组电流呈斜波状地逐渐增大到规定值,所以可动片连续进行位移,因此,与电磁铁之间的碰撞声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就无法进一步降低。并且,由于制动解除动作缓慢,所以会导致电梯的行驶开始时间滞后。在制动施加(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2)时,使绕组电流逐渐降低到规定值,并在之后使绕组电流逐渐增大,所以,在绕组电流指令装置发生异常时,存在绕组电流值一直增加,导致无法施加制动而进入制动解除状态,从而存在无法对电梯进行制动和使其停止的问题。因此,上述方案存在需要设置防止上述问题发生的装置,从而使绕组电流控制电路变得复杂的问题。
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电磁制动器中,与上述专利文献1一样,电梯由线性电动机驱动,制动施加和制动解除相对于导轨进行。在制动解除时,流过绕组电流,并在中途断开或者降低绕组电流,之后再增大绕组电流。在制动施加时,断开绕组电流,之后再次增大绕组电流,并且之后再一次断开绕组电流。因此,在该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传统方案中,与上述专利文献1一样,存在会导致绕组电流控制电路变得复杂的问题。
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电磁制动器用于电梯的卷扬机,其通过弹簧力将制动片按压在设置在卷扬机旋转轴上的制动鼓上来进行制动,通过向电磁铁的绕组供给两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克服弹簧力而吸引住与制动片一体构成的可动片,以此开放制动鼓的约束,从而解除制动。
可是,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传统方案中,在制动解除时,与上述专利文献1的传统方案一样,会产生电磁铁与可动片的碰撞声。并且,在制动施加(参照专利文献2的图3)时,其采用的方法是使绕组电流降低至零后,再使该绕组电流增大。在该方案中,设置了用于防止该绕组电流一直增大的上限位置基准值,所以,与上述专利文献1一样,存在会导致绕组电流控制电路变得复杂的问题。
专利文献4所提出的电磁制动器用于电梯的卷扬机,其通过弹簧力将制动片按压在设置在卷扬机旋转轴上的制动鼓上来进行制动,通过向电磁铁的绕组提供电流,克服弹簧力而吸引住与制动片一体构成的可动片,以此释放制动鼓的约束,解除制动。尤其是,在制动解除时,根据电磁铁的柱塞位移对绕组电流进行两个阶梯的阶梯状控制,以降低碰撞声,该方案与上述专利文献1的传统方案和上述专利文献2的传统方案一样,电磁铁与可动片之间会产生碰撞声。并且,专利文献4没有在降低制动施加时的碰撞声方面采取措施。
在专利文献5所提出的电磁制动器的控制方法中,为了防止制动器进行开闭动作时产生机械碰撞声以及缩短动作时间,向电磁绕组施加高频电压,并计算绕组电感,根据电感值的变化,在制动解除时和制动施加时,分四个阶梯控制绕组电流,在最初的三个阶梯进行连续的渐增和渐减控制(参照专利文献5的图4)。该控制方法与上述专利文献1一样,在制动解除时和制动施加时,进行绕组电流的渐增和渐减控制,所以存在制动解除动作或者制动施加动作缓慢,电梯的行驶开始时间或者停止时间滞后的问题。
此外,专利文献6所提出的是一种交流GTO电压调整电路的浪涌吸收器电路,其在振动陀螺仪振荡器用电源中使用,是一种使用GTO对交流电源的电压进行调整的电路中的浪涌吸收器电路,其与电梯的电磁绕组励磁电路不同。
而且,专利文献7所提出的电磁制动器采用了在电磁铁上设置主绕组和辅助绕组的二个绕组的结构,其方法是分别在正常时使用主绕组,在异常时使用辅助绕组,而不是在正常工作时通过二个绕组连续地控制绕组电流。
另外,专利文献8所提出的电梯制动器装置采用了在电磁铁上使用多个绕组的结构,其方法是将该等多个绕组划分成分别在正常时使用的绕组和在异常时使用的绕组,与所述专利文献7一样,专利文献8也没有采用在正常工作时通过二个绕组连续地控制绕组电流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该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在制动解除时或者制动施加时动作不会滞后,并且能够降低制动解除动作声或者制动施加动作声。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该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的绕组电流控制电路的结构简单。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该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能够降低半导体元件的容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个方面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包括:对电梯轿厢进行升降驱动的卷扬机电动机;设置在该卷扬机电动机上的制动鼓;通过按压该制动鼓来产生制动力的制动片;朝所述制动鼓侧按压该制动片以施加制动的制动弹簧;与所述制动片连接的可动片;电磁绕组,其构成电磁铁,该电磁铁克服所述制动弹簧的按压力而吸引该可动片,从而解除制动;以及使直流电流流过该电磁绕组的绕组电流励磁电路,该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制动解除时,通过一至三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中的任一种电流来控制绕组电流,而在所述制动施加时,通过一至两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来控制绕组电流。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通过阶梯状地输出制动解除时和制动施加时的绕组电压来控制绕组电流,所以制动解除动作和制动施加动作不会产生滞后,并且能够降低制动解除时和制动施加时的碰撞声。此外,制动解除时优选采用三个阶梯的阶梯状绕组电流指令,但也可以根据电磁铁与可动片之间的碰撞声的程度,采用一至两个阶梯的阶梯状绕组电流指令。而且,制动施加时优选采用两个阶梯的阶梯状绕组电流指令,但也可以根据电磁铁与可动片之间的碰撞声的程度,采用一个阶梯的阶梯状绕组电流指令。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1个方面的发明,第2个方面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绕组电流励磁电路包括相对于该直流电压形成一定电流的恒定电流二极管,以及控制该直流电流的限流电阻。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供具有简单的绕组电流控制电路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1和第2个方面的发明,第3个方面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绕组电流励磁电路包括在制动解除初期使绕组电流流过的制动解除促进电路;维持制动解除状态的绕组电流流过的制动解除保持电路;以及在制动施加时使绕组电流流过的制动施加电路;并且通过对该等制动解除促进电路、制动解除保持电路以及制动施加电路的输出进行合成的电流合成单元来供给绕组电流。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由制动解除促进电路、制动解除保持电路、制动施加电路以及绕组电流指令单元构成的绕组电流励磁电路提供绕组电流,与第一个方面的发明一样,由于通过阶梯状地输出制动解除时和制动施加时的绕组电流指令来控制绕组电流,所以不会导致制动解除动作和制动施加动作出现滞后,并且能够降低制动解除时或者制动施加时的碰撞声,同时还能降低绕组电流供给单元的半导体元件的容量。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3个方面的发明,第4个方面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设置制动解除保持/施加电路以用作为所述制动解除保持电路和制动施加电路。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简化绕组电流励磁电路。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3个方面的发明,第5个方面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设置制动解除促进/施加电路以用作为所述制动解除促进电路和制动施加电路。
根据上述结构,与第3个方面的发明相同,能够简化绕组电流励磁电路。
此外,本发明的第6个方面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包括:对电梯轿厢进行升降驱动的卷扬机电动机;设置在该卷扬机电动机上的制动鼓;通过按压该制动鼓来产生制动力的制动片;朝所述制动鼓侧按压该制动片以施加制动的制动弹簧;与所述制动片连接的可动片;电磁绕组,其构成电磁铁,该电磁铁克服所述制动弹簧的按压力而吸引该可动片,从而解除制动;以及使直流电流流过该电磁绕组的绕组电流励磁电路,该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绕组采用双绕组结构,并且,通过所述绕组电流励磁电路,在所述制动解除时,由一至三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中的任一种电流来控制绕组电流,而在所述制动施加时,以一至两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来控制绕组电流。
根据上述结构,与第1个方面的发明相同,由于通过阶梯状地输出制动解除时和制动施加时的绕组电压来控制绕组电流,所以制动解除动作和制动施加动作不会产生滞后,并且能够降低制动解除时和制动施加时的碰撞声。此外,制动解除时优选采用三个阶梯的阶梯状绕组电流指令,但也可以根据电磁铁与可动片之间的碰撞声的程度,采用一至两个阶梯的阶梯状绕组电流指令。而且,制动施加时优选采用两个阶梯的阶梯状绕组电流指令,但也可以根据电磁铁与可动片之间的碰撞声的程度,采用一个阶梯的阶梯状绕组电流指令。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6个方面的发明,第7个方面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绕组电流励磁电路包括在制动解除初期使绕组电流流过的制动解除促进电路以及兼作维持制动解除状态的绕组电流流过的制动解除保持电路和制动施加时使绕组电流流过的制动施加电路使用的制动解除保持/施加电路,并且通过所述制动解除促进电路使所述电磁绕组中的一方绕组励磁,通过所述制动解除保持/施加电路使所述电磁绕组中的另一方绕组励磁。
根据上述结构,与第4个方面的发明相同,能够简化绕组电流励磁电路。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7个方面的发明,第8个方面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解除保持/施加电路包括将交流电源变换成直流电源的直流变换元件;输出指令以使电流流过所述电磁绕组的绕组电流指令单元;用于对所述电磁绕组的电流进行检测的电流检测单元;绕组电流控制单元,其输入所述绕组电流指令单元的指令值和所述电流检测单元的检测值,以便对所述电磁绕组的电流进行控制;以及通过该绕组电流控制单元使绕组电流流过的绕组电流供给单元。
根据上述结构,与第1和第6个方面的发明相同,由于通过阶梯状地输出制动解除时和制动施加时的绕组电流指令来控制绕组电流,所以不会导致制动解除动作和制动施加动作出现滞后,并且能够降低制动解除时或者制动施加时的碰撞声,同时还能降低绕组电流供给单元的半导体元件的容量。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7个方面的发明,第9个方面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解除保持/施加电路被设置成控制直流电压并供给绕组电流。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得到与第1或第6个方面的发明相同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7个方面的发明,第10个方面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解除保持/施加电路被设置成控制交流电压,之后将其变换成直流,对绕组电流进行控制。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得到与第9个方面的发明相同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6个方面的发明,第11个方面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绕组电流励磁电路包括维持制动解除状态的制动解除保持电路以及兼作在制动解除初期使绕组电流流过的制动解除促进电路和制动施加时使绕组电流流过的制动施加电路使用的制动解除促进/施加电路,并且通过所述制动解除促进/施加电路使所述电磁绕组中的一方绕组励磁,通过所述制动解除保持电路使所述电磁绕组中的另一方绕组励磁。
根据上述结构,与第7个方面的发明相同,能够简化绕组电流励磁电路。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11个方面的发明,第12个方面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解除保持电路包括将交流电源变换成直流电源的直流变换元件;输出指令以使电流流过所述电磁绕组的绕组电流指令单元;用于对所述电磁绕组的电流进行检测的电流检测单元;绕组电流控制单元,其输入所述绕组电流指令单元的指令值和所述电流检测单元的检测值,以便对所述电磁绕组的电流进行控制;以及通过该绕组电流控制单元使绕组电流流过的绕组电流供给单元。
根据上述结构,与第1和第6个方面的发明相同,由于通过阶梯状地输出制动解除时和制动施加时的绕组电流指令来控制绕组电流,所以不会导致制动解除动作和制动施加动作出现滞后,并且能够降低制动解除时或者制动施加时的碰撞声,同时还能降低绕组电流供给单元的半导体元件的容量。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11个方面的发明,第13个方面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解除保持电路被设置成控制直流电压并供给绕组电流。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得到与第1或第6个方面的发明相同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11个方面的发明,第14个方面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解除保持电路被设置成控制交流电压,之后将其变换成直流,对绕组电流进行控制。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得到与第13个方面的发明相同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8或者第12个方面的发明,第15个方面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绕组电流供给单元被设置成控制直流电压并供给绕组电流。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得到与第1或第6个方面的发明相同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8或第12个方面的发明,第16个方面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电流供给单元被设置成控制交流电压,之后将其变换成直流,对绕组电流进行控制。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得到与第15个方面的发明相同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1或第6个方面的发明,第17个方面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制动解除时的三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的控制中,提供三个阶梯的阶梯状绕组电压,在第一阶梯处,输出绕组电流指令,使所述制动片或者所述可动片从位移开始附近位置移动到该位移开始附近位置与该可动片和所述电磁铁的接触位置之间的中途位置,在第二阶梯处,输出进一步加大绕组电流的指令,使所述制动片完全离开所述制动鼓的制动面,在第三阶梯处,输出降低绕组电流,形成用于维持制动解除状态的保持电流的指令,从而使所述制动片离开所述制动鼓的制动面,以维持制动解除状态。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得到与第1或第6个方面的发明相同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1或第6个方面的发明,第18个方面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提供两个阶梯的阶梯状绕组电压,在第一阶梯处,输出阶梯状绕组电流指令,使所述可动片或者所述制动片开始位移,使该制动片完全离开所述制动鼓的制动面,在第二阶梯处,输出降低绕组电流,形成用于维持制动解除状态的保持电流的指令,使所述制动片离开所述制动鼓的制动面,从而维持制动解除状态。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得到与第1或第6个方面的发明相同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1或第6个方面的发明,第19个方面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制动解除时的一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的控制中,提供一个阶梯的阶梯状的绕组电压,使所述可动片或者所述制动片开始位移,使该制动片离开所述制动鼓的制动面,维持制动解除状态。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得到与第1或第6个方面的发明相同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1或第6个方面的发明,第20个方面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制动施加时的两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的控制中,提供两个阶梯的阶梯状绕组电压,在第一阶梯处,输出绕组电流保持指令,使绕组电流保持在使所述可动片或者所述制动片从位移开始附近位置移动到该位移开始附近位置与该制动片和所述制动鼓的接触位置之间的中途位置的绕组电流上,在第二阶梯,断开绕组电流指令以断开绕组电流,使所述制动片按压所述制动鼓的制动面,从而维持制动施加状态。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得到与第1或第6个方面的发明相同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1或第6个方面的发明,第21个方面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制动施加时的一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的控制中,提供一个阶梯的阶梯状绕组电压,使绕组电流断开,使所述制动片按压所述制动鼓的制动面,从而维持制动施加状态。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得到与第1或第6个方面的发明相同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1或第6个方面的发明,第22个方面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至少设置有制动解除途中的保持电流设定单元,该制动解除途中的保持电流设定单元在所述制动解除时,通过设置在可动片或者制动片附近的传感器单元检测绕组电流保持指令,并将绕组电流调整设定为可动片与电磁铁碰撞前的绕组电流,其中,该绕组电流保持指令使绕组电流保持在使所述可动片或者所述制动片从位移开始附近位置移动到该位移开始附近位置与该可动片和所述电磁铁的接触位置之间的中途位置的绕组电流上。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得到与第1或第6个方面的发明相同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尤其是能够得到可以方便地进行制动解除时的保持电流设定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1或第6个方面的发明,第23个方面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至少设置有制动施加途中的保持电流设定单元,该制动施加途中的保持电流设定单元在所述制动施加时,通过设置在可动片或者制动片附近的传感器单元检测绕组电流保持指令,并将绕组电流调整设定为制动片与制动鼓碰撞前的绕组电流,其中,该绕组电流保持指令使绕组电流保持在使所述制动片或者所述可动片从位移开始附近位置移动到该位移开始附近位置与该制动片和所述制动鼓的接触位置之间的中途位置的绕组电流上。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得到与第1或第6个方面的发明相同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尤其是能够得到可以方便地进行制动解除时的保持电流设定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22和第23个方面的发明,第24个方面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单元设置在所述可动片或者所述制动片的附近,其是用于检测可动片或者制动片的碰撞声的音压传感器,或者是用于检测可动片或者制动片的碰撞振动的振动传感器,或者是用于检测可动片或者制动片的位移的位移传感器。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得到与第23个方面的发明相同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一种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该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在制动解除时或者制动施加时动作不会发生滞后,并且不需要在制动解除时或者制动施加时对绕组电流进行渐增控制,所以能够降低制动时产生的碰撞声,或者能够得到一种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其绕组电流控制电路的结构简单,或者能够得到一种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其能够降低半导体元件的容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形式所涉及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图1的电磁绕组的励磁电路。
图3是表示图1制动器动作的时序图。
图4表示绕组电流和电磁铁间隙之间的关系以及制动解除时和制动施加时的绕组电流的保持位置。
图5是制动解除时的两个阶梯的阶梯状电压和电流模式图。
图6是制动解除时的一个阶梯的阶梯状电压和电流模式图。
图7是制动施加时的一个阶梯的阶梯状电压和电流模式图。
图8与图2相当,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式所涉及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的绕组电流励磁电路的结构图。
图9是表示图8制动器动作的时序图。
图10与图2相当,是本发明的又一实施形式所涉及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的绕组电流励磁电路的结构图。
图11是表示图10制动器动作的时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又一实施形式所涉及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的绕组电流励磁电路的结构图。
图13是图12的制动解除促进时的两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模式图和一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模式图。
图14是图12的制动解除保持时的一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模式图。
图15是图12的制动施加时的两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模式图和一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模式图。
图16与图12相当,是本发明的又一实施形式所涉及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的绕组电流励磁电路。
图17是表示图16的制动器动作的时序图。
图18与图16相当,是本发明的又一实施形式所涉及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的绕组电流励磁电路。
图19是表示图18的制动器动作的时序图。
图20与图16相当,是本发明的又一实施形式所涉及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的绕组电流励磁电路。
图21是表示图20制动器动作的时序图。
图22表示与图1的本发明一实施形式所涉及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的电磁铁不同的其他实施形式。
图23与图18相当,表示使用了图22的电磁铁时的电磁绕组的励磁电路。
图24与图19相当,是表示图23制动器动作的时序图。
图25与图20相当,表示使用了图22的电磁铁时的其他绕组电流励磁电路。
图26与图21相当,是表示图25制动器动作的时序图。
图27是图23和图25的直流变换元件与恒定电流二极管的串联连接图。
图28与图23和图25相当,表示交流电压控制的绕组电流励磁电路。
图中符号说明:
3电梯轿厢
5卷扬机电动机
6制动鼓
7制动片
9制动弹簧
10电磁铁
11a,11b电磁绕组
14a,14b可动片
15,40绕组电流励磁电路
21直流变换元件
22恒定电流二极管
R0,R1,R2,R3限流电阻
27传感器单元
28a制动解除途中的保持电流设定单元
28b制动施加途中的保持电流设定单元
29移位传感器
30振动传感器
31音压传感器
41制动解除促进电路
42制动解除保持电路
43制动施加电路
44电流合成单元
61制动解除保持/施加电路
71制动解除促进/施加电路
83绕组电流供给单元
84绕组电流指令单元
85电流检测单元
86绕组电流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式进行说明。
图1至图4表示本发明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的一实施形式。图1是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图1的电磁绕组的励磁电路,图3是表示制动器动作的时序图,图4表示绕组电流和电磁铁间隙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表示图3的制动解除时和制动施加时的绕组电流的保持位置。图5至图7是制动解除动作时或者制动施加动作时的绕组电压和电流模式的例示图。
在图1中,1表示卷扬机的绳轮,卷绕在该绳轮1上的主吊索2的一侧悬吊电梯轿厢3,另一侧悬吊平衡重4而形成吊桶式电梯。绳轮1在卷扬机电动机5的驱动下使电梯轿厢3和平衡重4升降运行。6表示作为被制动体的制动鼓,其设置在连接卷扬机电动机5和绳轮1的轴上。一对制动片7抵接在该制动鼓6的制动面6a上。8表示一对制动腕,在其中央部分8c具有所述制动片7,并且其一个端部8a以可转动的方式被支承。9表示制动弹簧,其设置在制动腕8的另一端部8b上,使所述制动片7向制动面6a施加按压力。
10表示电磁铁,其设置在所述制动腕8的另一端部8b的附近,用于解除所述制动弹簧9的按压力。该电磁铁10由二个电磁绕组11a,11b和由该二个电磁绕组11a,11b共同使用的轭铁12构成。该轭铁12在其二个部位上具有磁极面13a,13b,电磁绕组11a,11b与各个磁极面13a,13b相应地设置,从而实际上具有二个电磁铁的功能。此外,二个可动片14a,14b与该等磁极面13a,13b对置,该等可动片14a,14b与所述制动腕8的另一端部8b连接以便驱动该制动腕8的另一端部8b,并且一体地驱动至制动片7。15表示向所述电磁绕组11a,11b供电的绕组电流励磁电路,其控制在所述电磁绕组11a,11b中流动的电流。16表示向该绕组电流励磁电路15供电的交流电源,17表示连接和断开该交流电源的电磁接触器的接点,交流电源16通过该接点与所述绕组电流励磁电路15连接。18表示使所述电磁绕组11a,11b接通和断开的电磁接触器的常闭接点。
在图2中,15表示绕组电流励磁电路,21表示将交流变换成直流的直流变换元件,22表示相对于直流电压形成一定的直流电流的恒定电流二极管,R0,R1,R2,R3表示对来自恒定电流二极管22的电流进行限制的限流电阻,该等电阻以串联方式连接。S1,S2,S3表示分别与电阻R1,R2,R3并联连接的常开接点或者常闭接点。电阻值r0,r1,r2,r3分别为r0=R0,r1=R0+R1,r2=R0+R1+R2,r3=R0+R1+R2+R3,23表示与所述电磁绕组11a,11b并联连接的放电电阻,其在电源断开并且接点18开放时,释放和消耗储蓄在电磁绕组11a,11b中的能量,该放电电阻的值被设定成大约是电磁绕组11a,11b自身的合成电阻的约10倍左右。该直流变换元件21的直流输出通过常闭接点18与并联连接的该电磁绕组11a,11b和放电电阻23连接。该常闭接点18在发生紧急情况等而需要使电梯快速停止时开放。20表示回流二极管,在电梯正常停止时,当绕组电流被断开时,该回流二极管20使来自电磁绕组11a,11b的放电电流回流,并使其缓慢消失。本实施形式中的绕组电流励磁电路15由恒定电流二极管22、电阻R0,R1,R2,R3和接点S1,S2,S3构成。
以下参照图3对本实施形式的从制动解除至制动施加为止的动作,即从时间点T1至时间点T7为止的动作进行说明。
用于供给电源的电磁接触器的接点17在时间点T1接通,在时间点T6断开,在时间点T7处,绕组电流完全消失。在进行制动解除动作时,绕组电流在T1至T5的时间段内发生三次阶梯状变化。其中,T1至T4为解除动作促进期间,T4至T5为解除动作保持期间。此外,在进行制动施加动作时,绕组电流在T5至T7的时间段内发生二次阶梯状变化。也就是说,所供给的绕组电压(a)是阶梯形的脉冲状电压。
以下以制动解除促进时使两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流过,制动解除保持时使一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流过,也就是说,从制动解除促进至制动解除保持为止使三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流过,制动附加时使两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流过的场合为例进行说明。
在时间点T1处输出第一阶梯的绕组电压后,电磁接触器的接点17接通,同时,为了促进制动解除,接点S2以及S3接通,以电阻值r1流动的目标绕组电流i1开始流过电磁绕组11a,11b,绕组电流(b)根据电路的时间常数增大而达到一定值。由此,如电磁铁间隙(c)所示,电磁铁10与可动片14a,14b之间的间隙从时间点T1起开始缓慢地变窄,在时间点T2处达到绕组电流i1,并在与电磁铁的磁极面接触的中途,对该绕组电流值i1进行瞬间的保持。之后,在时间点T2处输出第二阶梯的绕组电压后,为了进一步促进制动解除,接点S1接通,以电阻值r0流动的目标绕组电流i2流过,使绕组电流增大,从而使电磁铁间隙进一步变窄。在时间点T3处,绕组电流达到i2,形成吸引附着保持状态从而保持在制动解除状态下。在该时间点T1至时间点T3为止的制动解除初期动作中,为了避免电梯的行驶开始时间滞后,输出使通电初期的绕组电流增大的脉冲状电压,以促进制动解除动作。在可动片14a,14b完全被吸住后,由于磁路的磁阻降低,所以即使流过电磁绕组11a,11b的励磁电流减少,也仍然能够产生可以克服弹簧力的吸引力,因此,在时间点T4处,通过第三阶梯的绕组电压,为了保持制动解除状态,S1以及S2断开,以电阻值r2流动的目标绕组电流i3流过,降低绕组电流,在时间点T4至时间点T5为止的时间段内,将绕组电流保持在一定的保持电流i3上。
此外,为了进行时间点T5之后的制动施加动作,接点S3也断开,以电阻值r3流动的目标绕组电流i4流过。也就是说,如绕组电流(b)所示,输出两个阶梯的绕组电压,在时间点T5处,通过第一个阶梯的绕组电压,使绕组电流降低到一定值后形成恒定电流i4,并在时间点T6处对其进行瞬间保持。之后,在时间点T6处使电磁接触器的接点17断开,并且通过第二阶梯的绕组电压使绕组电流断开,使制动片14a,14b与制动鼓6接触,使绕组电流根据电路的时间常数降低,并在时间点T7处归零,从而保持在制动施加状态。并且,上述电流在通电时和断开时根据电路的时间常数平滑地上升和下降。此外,在所述制动解除时的时间点T1处,如果使接点S1也接通,则如图5所示,在制动解除动作时可以形成两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在时间点T1至时间点T5的时间段内如果接通接点S1,S2,S3,则如图6所示,在制动解除动作时可以形成一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在制动附加时,在时间点T5处,通过使接点17断开,则可以如图7示,形成一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
以下说明在所述制动解除时以及所述制动施加时对绕组电流进行瞬间保持时的时间位置。
在图4中,可动片14a,14b被完全吸引住之前的绕组电流和电磁铁间隙之间的关系为,在制动解除时(电流增加时)和制动施加时(电流减少时)存在滞后现象,在制动施加时使可动片14a,14b动作的绕组电流小于制动解除时的绕组电流。即,与图3的电磁铁间隙(c)的特性对应起来看,在制动解除时,其过程是制动解除开始点a→电磁铁间隙开始变窄的变化开始点b(可动片14a,14b的吸引位移开始点)→制动解除时的电磁铁间隙的中途点c→完全吸引附着点d→制动解除保持点e,而在制动施加时,其过程是制动解除保持点e→电磁铁间隙开始变大的变化开始点f(可动片的回归位移开始点)→制动施加时的电磁铁间隙的中途点g→制动片7与制动鼓的接触点h。并且,可动片14a,14b与制动片7通过制动腕8进行一体运动,所以在本说明中,可以将可动片14a,14b的动作看成是制动片7的动作。
因此,在设定对绕组电流进行瞬间保持的时间位置c以及g时,在制动解除时将其设定在恰好在可动片14a,14b的宏观启动位移开始点b后的位置附近起至可动片14a,14b即将与电磁铁接触的时间点d为止的时间段内。此时,优选设定成尽可能接近可动片14a,14b与电磁铁接触的时间点。此外,在制动施加时,将其设定在恰好在可动片的宏观回归位移开始点f后的位置附近起至制动片7即将与制动鼓6接触的时间点h为止的时间段内。此时同样优选设定成尽可能接近制动片7与制动鼓6接触的时间点。即,从对绕组电流进行瞬间保持的时间位置c或者g起到与电磁铁或者制动鼓6接触为止的绕组电流的落差越小,也就是电磁吸引力或者制动弹簧力的落差越小,碰撞声也越小。
以下说明制动解除时以及制动施加时对绕组电流进行保持的时间位置的设定方法。
在图4中,在可动片14a,14b与电磁铁接触的时间位置d点和制动片7与制动鼓6接触的时间位置h点上或多或少总会发生振动和音压。为此,如上述图1所示,通过传感器单元27检测可动片14a,14b与电磁铁接触的时间点d或者制动片7与制动鼓6接触的时间点h的位置信息,将该传感器单元27的输出输入到制动解除途中的保持电流设定单元28a以及制动施加途中的保持电流设定单元28b中,根据可动片14a,14b与电磁铁接触的时间点d以及制动片7与制动鼓6接触的时间点h的位置信息,将接触点d以及h以前的绕组电流值设定为保持电流。并且,将在所述制动解除途中的保持电流设定单元28a以及制动施加途中的保持电流设定单元28b中设定的绕组电流值输入到绕组电流指令单元24中。该保持电流可以进行手动设定,也可以进行自动设定。并且,作为所述传感器单元27,可以是用于获得位置信息的位移传感器29,也可以是用于获得振动信息的振动传感器30和用于获得音压信息的音压传感器31等。即,通过振动传感器30或者音压传感器31,可以将绕组电流设定为振动或者音压变得最小的绕组电流。
本实施形式中的说明是针对电梯在正常行驶中停靠楼层时的情况所作的说明。也就是说,在电梯正常行驶中停靠楼层时,卷扬机电动机5在电气上对电梯轿厢3和平衡重4进行静态保持,所以能够使制动器装置进行缓慢的制动施加动作,这是因为此时不需要快速进行制动施加动作的缘故。但是,例如在电梯控制系统出现了故障等的紧急情况下,需要尽快使电梯停止,所以必须快速进行制动施加动作。为此,如图2所示,在绕组电流励磁电路15的直流变换元件21的直流输出部分设置了常闭接点18。即,在紧急状态下,使来自绕组电流指令单元24的指令为零,同时开放所述常闭接点18,形成电磁绕组11a,11b与放电电阻23的闭合电路,通过放电电阻23将积蓄在电磁绕组11a,11b中的能量消耗掉。此时,绕组电流按照电磁绕组11a,11b和放电电阻23的闭合电路的时间常数降低,但如上所述,由于放电电阻23的值大约是电磁绕组11a,11b的合成电阻值的10倍左右,所以绕组电流实际上在瞬间降低到零。也就是说,制动施加动作实际上也是在瞬间完成的。
并且,也可以根据制动解除动作时的可动片与电磁铁之间的碰撞声的程度,如图5所示,通过输出两个阶梯的阶梯状绕组电压来形成绕组电流。并且也可以如图6所示,通过输出一个阶梯的阶梯状绕组电压来形成绕组电流。并且,也可以如图7所示,根据制动施加动作时的制动片与制动鼓之间的碰撞声的程度,通过输出一个阶梯的阶梯状绕组电压来形成绕组电流。
以下参照图8至图9来说明另一实施形式。
图8与图2相当,表示绕组电流励磁电路,与图2的不同之处在于限流电阻R1,R2的短路接点S1,S2的位置不同。图9与图3相当,表示绕组电流和接点动作。与图2和图3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符号表示,并省略其说明。
在图8中,15表示绕组电流励磁电路,22表示相对于直流电压形成一定的直流电流的恒定电流二极管,R0,R1,R2,R3表示对来自恒定电流二极管22的电流进行限制的限流电阻,该等电阻以串联方式连接。S1,S2,S3表示分别与电阻R1+R2+R3、R2+R3和R3并联连接的常开接点或者常闭接点。本实施形式中的绕组电流励磁电路15由恒定电流二极管22和电阻R0,R1,R2,R3以及接点S1,S2,S3构成。
以下参照图9对本实施形式的从制动解除至制动施加为止的动作,即从时间点T1至时间点T6为止的动作进行说明。
以下,与所述图3一样,以所述制动解除促进时使两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流过,制动解除保持时使一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流过,也就是说,从制动解除促进至制动解除保持为止使三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流过,制动附加时使两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流过的场合为例进行说明。
在时间点T1处使电源侧的接点17接通,同时,为了促进制动解除,接点S2以及S3接通,以电阻值r1流动的目标绕组电流i1流过。此时,也可以使接点S3断开。在时间点T2处,为了进一步促进制动解除,接点S1,S2,S3接通,以电阻值r0流动的目标绕组电流i2流过。此时,也可以使接点S2和S3断开。在时间点T4处,为了保持制动解除状态,接点S1以及S2断开,以电阻值r2流动的目标绕组电流i3流过。并且,在时间点T5处,为了施加制动,接点S3也断开,以电阻值r3流动的目标绕组电流i4流过。在时间点T6处,电源侧的接点17断开,绕组电流断开并消失。并且,上述电流在通电时和断开时根据电路的时间常数平滑地上升和下降。此外,在所述制动解除时的时间点T1处,如果使接点S1也接通,则如图5所示,在制动解除动作时可以形成两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在时间点T1至时间点T5的时间段内如果接通接点S1,则如图6所示,在制动解除动作时可以形成一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在制动附加时,在时间点T5处,通过使接点17断开,则可以如图7示,形成一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
以下参照图10和图11对又一实施形式进行说明。
图10与图2相当,表示绕组电流励磁电路,与图2的不同之处在于限流电阻R0~R3以及短路接点S1~S4的位置不同。图11与图3相当,表示绕组电流和接点动作。与图2和图3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符号表示,并省略其说明。
在图10中,15表示绕组电流励磁电路,22表示相对于直流电压形成一定的直流电流的恒定电流二极管,R0,R1,R2,R3表示对来自恒定电流二极管22的电流进行限制的限流电阻,该等电阻以并列方式连接。S1,S2,S3,S4表示分别与电阻R0,R1,R2,R3串联连接的常开接点或者常闭接点。本实施形式中的绕组电流励磁电路15由恒定电流二极管22和电阻R0,R1,R2,R3以及接点S1,S2,S3,S4构成。
以下参照图11对本实施形式的从制动解除至制动施加为止的动作,即从时间点T1至时间点T6为止的动作进行说明。
以下,与所述图3一样,以制动解除促进时使两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流过,制动解除保持时使一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流过,也就是说,从制动解除促进至制动解除保持为止使三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流过,制动附加时使两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流过的场合为例进行说明。
在时间点T1处使电源侧的接点17接通,同时,为了促进制动解除,接点S2接通,以电阻值r1流动的目标绕组电流i1流过。在时间点T2处,为了进一步促进制动解除,接点S1接通,接点S2断开,以电阻值r0流动的目标绕组电流i2流过。在时间点T4处,为了保持制动解除状态,接点S1断开,接点S3接通,以电阻值r2流动的目标绕组电流i3流过。并且,在时间点T5处,为了施加制动,接点S3断开,接点S4接通,以电阻值r3流动的目标绕组电流i4流过。在时间点T6处,电源侧的接点17以及接点S4断开,绕组电流断开并消失。并且,上述电流在通电时和断开时根据电路的时间常数平滑地上升和下降。此外,在所述制动解除时的时间点T1处,如果只使接点S1接通,则如图5所示,在制动解除动作时可以形成两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在时间点T1至时间点T5的时间段内如果只使接点S1接通,则如图6所示,在制动解除动作时可以形成一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在制动附加时,在时间点T5处,通过使接点17断开,则可以如图7示,形成一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
以下参照图12至图17对其他的实施形式进行说明。
图12表示上述实施形式的图2的绕组电流励磁电路15的其他实施形式,图13至图15表示在构成本实施形式的绕组电流励磁电路的三个电路中流动的绕组电流的模式。图16与图2相当,表示图12的具体的励磁电路,图17与图3相当,表示绕组电流和接点动作。与图2和图3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符号表示,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施形式的绕组电流励磁电路15由制动解除促进电路41、制动解除保持电路42以及制动施加电路43构成,其中由制动解除促进电路41分担制动解除初期的电流ia,由制动解除保持电路42分担制动解除保持时的电流ib,由制动施加电路43分担制动施加时的电流ic,各个电流ia,ib,ic被输入到电流合成单元49中以形成朝电磁绕组11a,11b侧流动的绕组电流ia+ib+ic。此时,制动解除促进电路41、制动解除保持电路42以及制动施加电路43通电和断开,以形成所需的绕组电流。并且,在所述制动解除促进电路41中流过如图13(1)所示的两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ia或者如图13(2)所示的一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ia,在所述制动解除保持电路42中流过如图14所示的一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ib,而在制动施加电路43中流过如图15(1)所示的两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ic或者如图15(2)所示的一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ic,组合各个制动电路41,42,43的电流模式,作为合计的所需绕组电流进行通电和断开。
以下,以在所述制动解除促进电路41中流过两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ia,在所述制动解除保持电路42中流过一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ib,而在制动施加电路43中流过两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ic的场合为例进行说明。
在图16中,绕组电流励磁电路15由制动解除促进电路41、制动解除保持电路42以及制动施加电路43构成。在所述制动解除促进电路41中,电流ia从交流电源16经过电源侧的接点17和直流变换元件21以及电路接点44输入到恒定电流二极管45中,并从该恒定电流二极管45的直流输出部分经过限流电阻46和与限流电阻46串联并与接点48并联的限流电阻47而被输入到电流合成单元49中。此外,在所述制动解除保持电路42中,电流ib从交流电源16经过接点17和直流变换元件21以及电路接点50输入到恒定电流二极管51中,并从该恒定电流二极管51的直流输出部分通过限流电阻52输入到电流合成单元49中。此外,所述制动施加电路43的结构和制动解除保持电路42相同,电流ic从所述交流电源16经过接点17和直流变换元件21以及电路接点53输入到恒定电流二极管54中,并从该恒定电流二极管54的直流输出部分通过限流电阻55输入到电流合成单元49中。
以下,参照图17,与上述实施形式一样,对本实施形式的从制动解除至制动施加为止的动作,即从时间点T1至时间点T6为止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时间点T1处,电源侧的接点17接通,同时制动解除促进电路41的接点44接通,阶梯状的电流ia=ia1流过限流电阻46,47,此外,制动解除保持电路42的接点50接通,阶梯状的电流ib流过限流电阻52,电流ia1和电流ib作为绕组电流ia1+ib流动。由于制动施加电路43的接点53处于断开状态,所以流过该电路的电流ic为零。在时间点T2处,制动解除促进电路41的接点48接通,在限流电阻46中流动的电流ia=ia2流过,电流ia2和电流ib作为绕组电流ia2+ib流动。在时间点T4处,制动解除促进电路41的接点44断开,电流ia消失,电流ib作为绕组电流流动。然后,在时间点T5处,制动解除保持电路42的接点50断开,同时制动施加电路43的接点53接通,在限流电阻55流动的电流ic流过,电流ic和制动解除保持电路42的断路过渡电流ib相加后作为绕组电流流动。在时间点T6处,电源侧的接点17和制动施加电路43的接点53断开,电流ic消失,并且绕组电流也消失。并且,上述电流在通电时和断开时根据电路的时间常数平滑地上升和下降。此外,如果接通所述制动解除促进电路41的接点48,则如图5所示,在制动解除动作时可以形成两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在时间点T1至时间点T5的时间段内如果接通制动解除促进电路41的接点44,48以及制动解除保持电路42的接点50,则如图6所示,在制动解除动作时可以形成一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在制动附加时,在时间点T5处,通过使制动施加电路43的接点53处于开放状态,或者断开接点17,则可以如图7示,形成一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
以下参照图18和图19对又一实施形式进行说明。
图18与图16相当,表示绕组电流励磁电路15,图19与图17相当,表示绕组电流和接点动作。与图16和图17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符号表示,并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形式与上述实施形式的图16和图17的不同之处在于制动施加电路包括在制动解除保持电路中。
图18是图16中的制动施加电路43去除后的图,本实施形式的绕组电流励磁电路15由制动解除促进电路41以及制动解除保持/施加电路61构成。制动解除促进电路41与图16相同,制动解除保持/施加电路61是兼作制动解除保持电路和制动施加电路使用的电路。本实施形式的制动解除促进电路41由于采用了相同的结构,所以在此省略其说明。
以下,参照图19,与上述实施形式一样,对本实施形式的从制动解除至制动施加为止的动作,即从时间点T1至时间点T6为止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时间点T1处,电源侧的接点17接通,同时制动解除促进电路41的接点44接通,阶梯状的电流ia=ia1流过限流电阻46,47,此外,制动解除保持/施加电路61的接点62以及接点66接通,在电阻64中流动的阶梯状电流ib1流过,电流ia1和电流ib1作为绕组电流ia1+ib流动。在时间点T2处,制动解除促进电路41的接点48接通,在限流电阻46中流动的电流ia=ia2流过,电流ia2和电流ib作为绕组电流ia2+ib流动。在时间点T4处,制动解除促进电路41的接点44以及48断开,电流ia消失,电流ib作为绕组电流流动。然后,在时间点T5处,制动解除保持/施加电路61的接点66断开,在限流电阻64,65中流动的电流ib2流动,电流ib2作为绕组电流流动。在时间点T6处,电源侧的接点17和制动解除保持/施加电路61的接点62断开,电流ib2消失,并且绕组电流也消失。并且,上述电流在通电时和断开时根据电路的时间常数平滑地上升和下降。此外,如果接通所述制动解除促进电路41的接点48,则如图5所示,在制动解除动作时可以形成两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在时间点T1至时间点T5的时间段内如果接通制动解除促进电路41的接点44,48以及制动解除保持/施加电路61的接点62,66,则如图6所示,在制动解除动作时可以形成一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在制动附加时,在时间点T5处,通过使制动解除保持/施加电路61的接点62断开,或者断开接点17,则可以如图7示,形成一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
以下参照图20和图21对又一实施形式进行说明。
图20与图16相当,表示绕组电流励磁电路,图21与图17相当,表示绕组电流和接点动作。与图16和图17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符号表示,并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形式与上述实施形式的图16和图17的不同之处在于使用了兼作制动解除促进电路和制动施加电路使用的两用电路。
图20的本实施形式的绕组电流励磁电路15由制动解除促进/施加电路71以及制动解除保持电路42构成。在制动解除促进/施加电路71中,电流ia从交流电源16经过电源侧的接点17和直流变换元件21以及电路接点73输入到恒定电流二极管74中,并从该恒定电流二极管74的直流输出部分经过串联连接的限流电阻75,76,77以及分别与限流电阻76,77并联连接的接点78,79后被输入到电流合成单元49中。并且,制动解除保持电路42由于采用了与上述实施形式的图16的制动解除保持电路42相同的结构,所以在此省略其说明。
以下,参照图21,与上述实施形式一样,对本实施形式的从制动解除至制动施加为止的动作,即从时间点T1至时间点T6为止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时间点T1处,电源侧的接点17接通,同时制动解除促进/施加电路71的接点73以及接点79接通,在限流电阻75,76中流动的阶梯状电流ia=ia1流过,此外,制动解除保持电路42的接点50接通,在电阻52中流动的阶梯状电流ib流过,电流ia1和电流ib作为绕组电流ia1+ib流动。在时间点T2处,制动解除促进/施加电路71的接点78接通,在限流电阻75中流动的电流ia=ia2流过,电流ia2和电流ib作为绕组电流ia2+ib流动。在时间点T4处,制动解除促进/施加电路71的接点73以及接点78,79断开,电流ia消失,电流ib作为绕组电流流动。然后,在时间点T5处,制动解除保持电路42的接点50断开,同时制动解除促进/施加电路71的接点73接通,电流ia3流过限流电阻75,76,77,电流1a3和制动解除保持电路42的断路过渡电流ib相加后作为绕组电流流动。在时间点T6处,电源侧的接点17和制动解除促进/施加电路71的接点73断开,电流ia消失,并且绕组电流也消失。并且,上述电流在通电时和断开时根据电路的时间常数平滑地上升和下降。此外,如果接通所述制动解除促进/施加电路71的接点78,79,则如图5所示,在制动解除动作时可以形成两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在时间点T1至时间点T5的时间段内如果接通制动解除促进/施加电路71的接点73,78,79以及制动解除保持电路42的接点50,则如图6所示,在制动解除动作时可以形成一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在制动附加时,在时间点T5处,通过使制动解除促进/施加电路71的接点73断开,或者断开接点17,则可以如图7示,形成一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
以下参照图22至图24对又一实施形式进行说明。
图22表示与图1的本发明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的一实施形式中所示的电磁铁不同的其他的实施形式,在图1的实际上为二个的电磁铁10的各个电磁铁中,电磁绕组由二个绕组构成。图23与图18相当,表示使用了图22的电磁铁时的电磁绕组的具体励磁电路,图24与图19相当,是表示制动器动作的时序图。与图1和图18以及图19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符号表示,并省略其说明。
在图22中,与图1的电磁铁10不同之处在于实际上为二个的电磁铁中一侧电磁铁以及另一侧的电磁铁上分别设置有二个电磁绕组,电磁铁10中的一侧的电磁铁由电磁绕组11a1,11a2构成,而电磁铁10中的另一侧的电磁铁由电磁绕组11b1,11b2构成。此外,轭铁12、磁极面13a,13b以及可动片14a,14b的配置和结构不变。
在图23中,绕组电流励磁电路15由制动解除促进电路41以及制动解除保持/施加电路61构成。在所述制动解除促进电路41中,输出电流ia从交流电源16经过电源侧的接点17和电路接点44输入到直流变换元件81中,并从该直流变换元件81的直流输出部分经过限流电阻46和与限流电阻46串联并与接点48并联的限流电阻47流向电磁绕组11a1和11b1侧。
在制动解除保持/施加电路61中,电流1b从交流电源16经过接点17和电路接点62输入到直流变换元件82中,并从该直流变换元件82的直流输出部分通过由晶体管等半导体元件构成的绕组电流供给单元83流向电磁绕组11a2和11b2侧。84表示输出指令以使电流流过所述电磁绕组11a2,11b2的绕组电流指令单元,85表示用于对所述电磁绕组的电流进行检测的电流检测单元,86表示绕组电流控制单元,其输入所述绕组电流指令单元84的指令值和所述电流检测单元85的检测值,以便向绕组电流供给单元83输出驱动信号,对所述电磁绕组11a2,11b2的电流进行控制,使所述绕组电流指令单元84的指令值和所述电流检测单元85的检测值相一致。
以下,参照图24,对本实施形式的从制动解除至制动施加为止的动作,即从时间点T1至时间点T7为止的动作进行说明。针对由二个绕组11a1,11b1以及11a2,11b2产生与上述实施形式的图18等效的磁通的绕组电流,与上述图19的实施形式一样,以在制动解除促进时流过两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ia,在制动解除保持时流过一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ib,而在制动施加时流过两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ic的场合为例进行说明。
在时间点T1处,电源侧的接点17接通,同时制动解除促进电路41的接点44接通,电流ia=ia1流过限流电阻46,47,此外,制动解除保持/施加电路61的接点62接通,通过阶梯状的绕组电流指令而流动的电流ib流过,电流ia1和电流ib作为绕组电流ia1+ib流动。在时间点T2处,制动解除促进电路41的接点48接通,在限流电阻46中流动的电流ia=ia2流过,电流ia2和电流ib作为绕组电流ia2+ib流动。在时间点T4处,制动解除促进电路41的接点44断开,电流ia消失,电流ib作为绕组电流流动。然后,在时间点T5处,制动解除保持/施加电路61的电流指令从第一阶梯下降到第二阶梯,电流ib缓慢减少。然后,在时间点T6处,电源侧的接点17或者制动解除保持/施加电路61的接点62断开,电流ib缓慢消失,并且绕组电流也消失。而且,上述电流在通电时和断开时根据电路的时间常数平滑地上升和下降。此外,在时间点T1处,如果接通所述制动解除促进电路41的接点48,则如图5所示,在制动解除动作时可以形成两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在时间点T1至时间点T5的时间段内如果接通制动解除促进电路41的接点44,48以及制动解除保持/施加电路61的接点62,则如图6所示,在制动解除动作时可以形成一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在制动附加时,在时间点T5处,通过使制动解除保持/施加电路61的接点62断开,或者断开接点17,则可以如图7示,形成一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
此外,绕组电流和电磁铁间隙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所述制动解除时和所述制动施加时对绕组电流进行瞬间保持时的时间位置的设定方法已经在上述图1、图3和图4中作了说明。
以下参照图25至图26对又一实施形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形式与上述实施形式的图23和图24一样,在实际上为二个的电磁铁的各个电磁铁中,电磁绕组由二个绕组构成,与上述实施形式的图23和图24的不同之处在于绕组电流励磁电路15由兼作制动解除促进电路和制动施加电路使用的制动解除促进/施加电路71以及制动解除保持电路42构成,与图20、图21、图23以及图24相当。图25与图20和图23相当,表示使用了图22的电磁铁时的电磁绕组的具体励磁电路,图26与图21和图24相当,是表示制动器动作的时序图。与图20、图21、图23以及图24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符号表示,并省略其说明。
在图25中,71表示兼作制动解除促进电路和制动施加电路使用的制动解除促进/施加电路,电磁绕组11a1和11b1由通过串联连接的限流电阻75,76,77以及与限流电阻76,77并联连接的接点78,79流动的电流ia励磁。并且,制动解除保持电路42与上述图23的制动解除保持/施加电路的结构相同,在此省略其说明。电磁绕组11a2和11b2在制动解除保持电路42被励磁。
即,在所述制动解除促进/施加电路71中,输出电流ia从交流电源16经过电源侧的接点17和电路接点73输入到直流变换元件85中,并从该直流变换元件85的直流输出部分经过串联连接的限流电阻75,76,77以及与限流电阻76,77并联连接的接点78,79后流向电磁绕组11a1,11b1侧。
并且,制动解除保持电路42与上述实施形式的图23的制动解除保持/施加电路61的结构相同,在此省略其说明。由该制动解除保持电路42控制电流ib流向电磁绕组11a2和11b2。
以下,参照图26,与上述实施形式一样,对本实施形式的从制动解除至制动施加为止的动作,即从时间点T1至时间点T7为止的动作进行说明。针对由二个绕组11a1,11b1以及11a2,11b2产生与上述实施形式的图18等效的磁通的绕组电流,与上述图19的实施形式一样,以在制动解除促进时流过两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ia,在制动解除保持时流过一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ib,而在制动施加时流过两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ic的场合为例进行说明。
在时间点T1处,电源侧的接点17接通,同时制动解除促进/施加电路71的接点73,79接通,在限流电阻75,76中流动的电流ia=ia1流过,此外,制动解除保持电路42的接点62接通,通过阶梯状的绕组电流指令流动的电流ib流过,电流ia1和电流ib作为绕组电流ia1+ib流动。在时间点T2处,制动解除促进/施加电路71的接点79接通,在限流电阻75中流动的电流ia=ia2流过,电流ia2和电流ib作为绕组电流ia2+ib流动。在时间点T4处,制动解除促进/施加电路71的接点73断开,电流ia消失,电流ib作为绕组电流流动。然后,在时间点T5处,制动解除保持电路42的电流指令以及接点62断开,同时制动解除促进/施加电路71的接点73接通,在限流电阻75,76,77中流动的电流ic流过,电流ic和制动解除保持电路42的断路过渡电流ib相加后作为绕组电流流动。然后,在时间点T6处,电源侧的接点17以及制动解除促进/施加电路71的接点73断开,电流ic消失,并且绕组电流也消失。
并且,上述电流在通电时和断开时根据电路的时间常数平滑地上升和下降。
此外,在时间点T1处,如果接通所述制动解除促进/施加电路71的接点78,79,则如图5所示,在制动解除动作时可以形成两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在时间点T1至时间点T5的时间段内如果接通制动解除促进/施加电路71的接点78,79以及制动解除保持电路42的接点62,则如图6所示,在制动解除动作时可以形成一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在制动施加时,在时间点T5处,通过使制动解除促进/施加电路71的接点73断开,或者断开接点17,则可以如图7所示,可以形成一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
并且,上述实施形式的图23的直流变换元件81部分以及图25的直流变换元件85部分,如图27所示,也可以与上述恒定电流二极管90串联连接。由此,具有即使电源侧发生电压变动,也能在负载侧获得一定电流的效果。
上述实施形式的图23的制动解除保持/施加电路61以及图25的制动解除保持电路42如图28所示,也可以设置成交流电压控制。即,在图28的绕组电流励磁电路91中,92表示可控硅和双向可控硅等的交流电压控制元件构成的绕组电流供给单元,交流电通过电磁接触器的接点17从交流电源16输入。并且,将绕组电流指令单元93的指令值和绕组电流的电流检测单元94的检测值输入到绕组电流控制单元95中,通过向绕组电流供给单元92输出驱动信号来控制交流电压,从而使所述绕组电流指令单元93的指令值和所述电流检测单元94的检测值相一致。然后,通过直流变换元件96变换成直流电,使所述电磁绕组11a2,11b2侧通电。

Claims (24)

1.一种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包括:对电梯轿厢进行升降驱动的卷扬机电动机;设置在该卷扬机电动机上的制动鼓;通过按压该制动鼓来产生制动力的制动片;将该制动片按压在所述制动鼓侧以施加制动的制动弹簧;与所述制动片连接的可动片;电磁绕组,其构成电磁铁,该电磁铁用于克服所述制动弹簧的按压力而吸引该可动片,从而解除制动;以及使直流电流流过该电磁绕组的绕组电流励磁电路,
在所述制动解除时,通过一至三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中的任一种电流来控制绕组电流,而且在所述制动施加时,通过一至两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来控制绕组电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电流励磁电路包括相对于该直流电压形成一定电流的恒定电流二极管,以及控制该直流电流的限流电阻。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电流励磁电路包括在制动解除初期使绕组电流流过的制动解除促进电路;使维持制动解除的绕组电流流过的制动解除保持电路;以及在制动施加时使绕组电流流过的制动施加电路,并且通过对上述制动解除促进电路、制动解除保持电路以及制动施加电路的输出进行合成的电流合成单元流过绕组电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制动解除保持/施加电路以用作为所述制动解除保持电路和制动施加电路。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制动解除促进/施加电路以用作为所述制动解除促进电路和制动施加电路。
6.一种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包括:对电梯轿厢进行升降驱动的卷扬机电动机;设置在该卷扬机电动机上的制动鼓;通过按压该制动鼓来产生制动力的制动片;将该制动片按压在所述制动鼓侧以施加制动的制动弹簧;与所述制动片连接的可动片;电磁绕组,其构成电磁铁,该电磁铁用于克服所述制动弹簧的按压力而吸引该可动片,从而解除制动;以及使直流电流流过该电磁绕组的绕组电流励磁电路,
所述电磁绕组采用双绕组结构,并且,通过所述绕组电流励磁电路,在所述制动解除时,由一至三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中的任一种电流来控制绕组电流,而在所述制动施加时,以一至两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来控制绕组电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电流励磁电路包括在制动解除初期使绕组电流流过的制动解除促进电路以及兼作使维持制动解除的绕组电流流过的制动解除保持电路和制动施加时使绕组电流流过的制动施加电路使用的制动解除保持/施加电路,并且通过所述制动解除促进电路使所述电磁绕组中的一方绕组励磁,通过所述制动解除保持/施加电路使所述电磁绕组中的另一方绕组励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解除保持/施加电路包括:将交流电源变换成直流电源的直流变换元件;输出指令以使电流流过所述电磁绕组的绕组电流指令单元;用于对所述电磁绕组的电流进行检测的电流检测单元;绕组电流控制单元,其输入所述绕组电流指令单元的指令值和所述电流检测单元的检测值,以便对所述电磁绕组的电流进行控制;以及通过该绕组电流控制单元使绕组电流流过的绕组电流供给单元。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解除保持/施加电路被设置成控制直流电压并供给绕组电流。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解除保持/施加电路被设置成控制交流电压,之后将其变换成直流,对绕组电流进行控制。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电流励磁电路包括维持制动解除的制动解除保持电路以及兼作在制动解除初期使绕组电流流过的制动解除促进电路和制动施加时使绕组电流流过的制动施加电路使用的制动解除促进/施加电路,并且通过所述制动解除促进/施加电路使所述电磁绕组中的一方绕组励磁,通过所述制动解除保持电路使所述电磁绕组中的另一方绕组励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解除保持电路包括:将交流电源变换成直流电源的直流变换元件;输出指令以使电流流过所述电磁绕组的绕组电流指令单元;用于对所述电磁绕组的电流进行检测的电流检测单元;绕组电流控制单元,其输入所述绕组电流指令单元的指令值和所述电流检测单元的检测值,以便对所述电磁绕组的电流进行控制;以及通过该绕组电流控制单元使绕组电流流过的绕组电流供给单元。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解除保持电路被设置成控制直流电压并供给绕组电流。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解除保持电路被设置成控制交流电压,之后将其变换成直流,对绕组电流进行控制。
15.如权利要求8或12所述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供给单元被设置成控制直流电压并供给绕组电流。
16.如权利要求8或12所述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供给单元被设置成控制交流电压,之后将其变换成直流,对绕组电流进行控制。
1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动解除时的三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的控制中,提供三个阶梯的阶梯状绕组电压,在第一阶梯中,输出绕组电流指令,使所述制动片或者所述可动片从位移开始位置附近移动到该可动片和所述电磁铁的接触位置之间的中途位置,在第二阶梯中,输出进一步加大绕组电流的指令,使所述制动片完全离开所述制动鼓的制动面,在第三阶梯中,输出降低绕组电流,成为维持制动解除的保持电流的指令,从而使所述制动片离开所述制动鼓的制动面,以维持制动解除。
18.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动解除时的两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的控制中,提供两个阶梯的阶梯状绕组电压,在第一阶梯中,输出阶梯状绕组电流指令,使所述可动片或者所述制动片开始位移,使该制动片完全离开所述制动鼓的制动面,在第二阶梯中,输出降低绕组电流的成为维持制动解除的保持电流的指令,使所述制动片离开所述制动鼓的制动面,从而维持制动解除。
19.如权利要求1或者6所述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动解除时的一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的控制中,提供一个阶梯的阶梯状绕组电压,使所述可动片或者所述制动片开始位移,使该制动片离开所述制动鼓的制动面,维持制动解除。
20.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动施加时的两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的控制中,提供两个阶梯的阶梯状绕组电压,在第一阶梯中,输出绕组电流保持指令,使绕组电流保持在使所述可动片或者所述制动片从位移开始位置附近移动到该制动片和所述制动鼓的接触之前的中途位置的绕组电流,在第二阶梯中,停止绕组电流指令以断开绕组电流,使所述制动片按压所述制动鼓的制动面,从而维持制动施加。
21.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动施加时的一个阶梯的阶梯状电流的控制中,提供一个阶梯的阶梯状绕组电压,使绕组电流断开,使所述制动片按压所述制动鼓的制动面,从而维持制动施加。
22.如权利要求1或者6所述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设置有制动解除途中的保持电流设定单元,该制动解除途中的保持电流设定单元,在制动解除时,使指令被调整设定在由设置在可动片或者制动片附近的传感器单元检测,可动片与电磁铁的碰撞之前的绕组电流,该指令用于使绕组电流保持为所述可动片或所述制动片从位移开始位置附近到该可动片接触所述制动鼓之前的之间途中位置的绕组电流。
23.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设置有制动解除途中的保持电流设定单元,该制动解除途中的保持电流设定单元,在制动解除时,使指令被调整设定在由设置在可动片或者制动片附近的传感器单元检测,制动片与制动鼓的碰撞之前的绕组电流,该指令用于使绕组电流保持为所述制动片或所述可动片从位移开始位置附近到该制动片接触所述制动鼓之前的之间途中位置的绕组电流。
24.如权利要求22以及23所述的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单元,设置在所述可动片或者所述制动片的附近,是用于检测可动片或者制动片的碰撞声的音压传感器,或者是用于检测可动片或者制动片的碰撞振动的振动传感器,或者是用于检测可动片或者制动片的位移的位移传感器。
CN2007101399752A 2006-11-08 2007-08-07 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772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02978 2006-11-08
JP2006302978A JP5188699B2 (ja) 2006-11-08 2006-11-08 エレベーター用ブレーキ制御装置
JP2006302978 2006-11-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77230A true CN101177230A (zh) 2008-05-14
CN101177230B CN101177230B (zh) 2011-06-08

Family

ID=39403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3997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77230B (zh) 2006-11-08 2007-08-07 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188699B2 (zh)
CN (1) CN101177230B (zh)
HK (1) HK1113564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66316A (zh) * 2017-04-25 2017-07-21 重庆鼎汉机械有限公司 卷扬同步抱闸装置
CN108861902A (zh) * 2017-05-15 2018-11-23 通力股份公司 电梯的电流切断装置
CN109573760A (zh) * 2017-09-28 2019-04-05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用于驱动系统的紧急制动
CN112794229A (zh) * 2019-11-14 2021-05-14 奥的斯电梯公司 配置成在制动期间减慢乘客输送器的减速率的电磁制动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20938B (fi) 2009-02-06 2010-05-14 Kone Corp Järjestely ja menetelmä hissin jarrun ohjaamiseksi
JP5147753B2 (ja) * 2009-02-18 2013-02-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磁ブレーキ
FI121065B (fi) 2009-03-05 2010-06-30 Kone Corp Hissijärjestelmä
JP4958931B2 (ja) * 2009-03-18 2012-06-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磁ブレーキ
EP2670695B1 (en) 2011-02-04 2022-09-07 Otis Elevator Company Stop sequencing for braking device
CN108639881B (zh) * 2018-05-11 2020-12-04 日立楼宇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电梯制动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制动器、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744673B (zh) * 2020-12-22 2022-10-11 合肥学院 一种施工升降机用人员防坠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7662Y1 (zh) * 1969-03-20 1976-03-01
JPS527662Y2 (zh) * 1971-03-20 1977-02-17
JPS5430749Y2 (zh) * 1972-09-07 1979-09-27
JPS5472832A (en) * 1977-11-24 1979-06-11 Hitachi Ltd Elevator controller
JPS63147937U (zh) * 1987-03-19 1988-09-29
JPH07102949B2 (ja) * 1989-09-28 1995-11-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制動装置
JP3307002B2 (ja) * 1993-06-17 2002-07-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制動装置
JP3787862B2 (ja) * 1995-10-03 2006-06-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ブレーキ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装置
JPH09267982A (ja) * 1996-03-29 1997-10-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リニアモータ駆動移動体装置
JP2002013567A (ja) * 2000-06-28 2002-01-18 Meidensha Corp 電磁ブレーキ制御方法
JP3534098B2 (ja) * 2001-09-21 2004-06-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制動装置
JP4275377B2 (ja) * 2002-09-26 2009-06-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用ブレーキ制御装置
JP4219188B2 (ja) * 2003-02-28 2009-02-04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ブレーキ制御装置
JP2004270875A (ja) * 2003-03-11 2004-09-30 Yaskawa Electric Corp 直流電磁ブレーキ
JP2005126219A (ja) * 2003-10-27 2005-05-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ブレーキ制御装置
JP4607631B2 (ja) * 2005-03-16 2011-01-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用ブレーキ制御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66316A (zh) * 2017-04-25 2017-07-21 重庆鼎汉机械有限公司 卷扬同步抱闸装置
CN108861902A (zh) * 2017-05-15 2018-11-23 通力股份公司 电梯的电流切断装置
CN108861902B (zh) * 2017-05-15 2022-04-12 通力股份公司 电梯的电流切断装置
CN109573760A (zh) * 2017-09-28 2019-04-05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用于驱动系统的紧急制动
CN109573760B (zh) * 2017-09-28 2021-12-07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用于驱动系统的紧急制动
US11296623B2 (en) 2017-09-28 2022-04-05 Otis Elevator Company Emergency braking for a drive system
CN112794229A (zh) * 2019-11-14 2021-05-14 奥的斯电梯公司 配置成在制动期间减慢乘客输送器的减速率的电磁制动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188699B2 (ja) 2013-04-24
CN101177230B (zh) 2011-06-08
HK1113564A1 (en) 2008-10-10
JP2008120469A (ja) 2008-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77230B (zh) 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
CN100526190C (zh) 电梯用制动器控制装置
CN102459050B (zh) 执行升降机救援运行的升降机系统和方法
CN102164839B (zh) 用于在应急模式中运行电梯的方法
CN101152938B (zh) 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
CN101332966B (zh) 制动装置
WO2004007333A1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CN101134544A (zh) 电梯控制设备
CN101646619A (zh) 电梯装置
CN101363489B (zh) 制动装置
CN102774714A (zh) 电梯设备
CN102815619B (zh) 起重机断电制动缓冲保护系统及方法
CN101804930A (zh) 电磁制动器
US20050006181A1 (en) Gravity potential powered elevator
CN203497949U (zh) 一种起重机双小车驱动控制电路及其起重机
CN100453440C (zh) 致动器的驱动方法及致动器的驱动电路
CN101456522B (zh) 液压制动装置以及具有该液压制动装置的电梯设备
JPH061558A (ja) ロープレスエレベータの制動装置
JPS59163275A (ja) 交流エレベ−タ−の制御装置
JP4391613B2 (ja) 巻上機制御装置
KR20160145517A (ko) 구동 보조된 비상 정지
JP5430872B2 (ja) 列車制御システム
JPS5844592B2 (ja) エレベ−タセイギヨホウシキ
JPH0459579A (ja) ロープレスエレベータの制動装置
CN102378731A (zh) 电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1356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1356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08

Termination date: 201608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