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63182A - 传真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传真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63182A
CN101163182A CNA2007101514411A CN200710151441A CN101163182A CN 101163182 A CN101163182 A CN 101163182A CN A2007101514411 A CNA2007101514411 A CN A2007101514411A CN 200710151441 A CN200710151441 A CN 200710151441A CN 101163182 A CN101163182 A CN 1011631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situation
facsimile
detect
jud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5144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63182B (zh
Inventor
中川香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1631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31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631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31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7Initiating, continuing or ending a single-mode communication; Handshaking therefor
    • H04N1/32765Initiating a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1/00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systems
    • H04M11/06Simultaneous speech and data transmission, e.g. telegraphic transmission over the same conductors
    • H04M11/066Telephone sets adapted for data transmi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7Initiating, continuing or ending a single-mode communication; Handshaking therefor
    • H04N1/32704Establishing a communication with one of a facsimile and another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sharing a single li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7Initiating, continuing or ending a single-mode communication; Handshaking therefor
    • H04N1/32704Establishing a communication with one of a facsimile and another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sharing a single line
    • H04N1/32706Type of the other apparatus
    • H04N1/32708Telepho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7Initiating, continuing or ending a single-mode communication; Handshaking therefor
    • H04N1/32704Establishing a communication with one of a facsimile and another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sharing a single line
    • H04N1/32715Detecting
    • H04N1/32717Detecting a calling tone, e.g. C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7Initiating, continuing or ending a single-mode communication; Handshaking therefor
    • H04N1/32704Establishing a communication with one of a facsimile and another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sharing a single line
    • H04N1/32715Detecting
    • H04N1/32721Detecting facsimile protocol signals, e.g. DCS or T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7Initiating, continuing or ending a single-mode communication; Handshaking therefor
    • H04N1/32704Establishing a communication with one of a facsimile and another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sharing a single line
    • H04N1/32715Detecting
    • H04N1/32723Detecting speech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7Initiating, continuing or ending a single-mode communication; Handshaking therefor
    • H04N1/32765Initiating a communication
    • H04N1/32767Initiating a communication in response to a user operation, e.g. actuating a switc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7Initiating, continuing or ending a single-mode communication; Handshaking therefor
    • H04N1/32789Details of handsha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15Control of image communication with the connected apparatus, e.g. signalling capability
    • H04N2201/0022Selecting or switching between an image communication mode and a non-image communication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3Facsimile mach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Facsimile Transmission Control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传真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当通过进行传真通信来发送传真数据时,捕捉公用线路。然后,当捕捉到公用线路时,判断从公用线路所接收的信号是拨号音信号或用于通话的语音信号中的哪一个,在将所接收的信号判断为拨号音信号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执行传真通信,在将所接收的信号判断为语音信号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不执行传真通信。

Description

传真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传真通信来发送数据的传真设备、该传真设备的控制方法、执行该控制方法的程序以及计算机可读地存储该程序的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传统地,已知通过经交换系统与对方终端进行传真通信来发送传真数据的技术。在该技术中,发送侧的终端(以下称之为发送侧终端)首先捕捉(seize)用于传真通信的公用线路(publicline)(电话电路)。然后,能捕捉到公用线路的发送侧终端检测从交换系统所接收的拨号音信号(dial tone signal)。这里,应该注意,拨号音信号是当交换系统检测到发送侧终端的挂机状态(on-hook state)改变成摘机状态(off-hook state)时从交换系统发送到发送侧终端的、用于通知可以进行通信(呼叫)的信号。
然后,检测到拨号音信号的发送侧终端拨叫作为传真数据被发送到的目的地的接收侧的终端(以下称之为接收侧终端)的电话号码,并且还发送CNG(呼叫)信号。这里,应该注意,CNG信号是操作进入传真程序前首先输出的信号,并且还是将被发送到传输信道以通知呼叫站是非语音终端的信号。然后,接收到CNG信号的接收侧终端将CED(被叫)信号返回给发送侧终端。这里,应该注意,CED信号是通知被叫站是非语音终端的信号。随后,接收到CED信号的发送侧终端开始与接收侧终端的传真通信。
这里,已知一种通过参考拨号音信号的频率和信号模式来检测拨号音信号的方法(例如,日本特开2002-232519号公报)。在该方法中,预先存储了待检测的拨号音信号的频率和信号模式,因而用户可以通过参考预先存储的相应的频率和模式来检测期望的拨号音信号。
然而,如上所述的相关技术包括以下问题。
这里,参考图10详细说明相关技术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在终端A将传真数据发送至终端B的情况下,有可能在终端A捕捉线路时的相同定时,偶然地从不同于终端B的终端C接收到对终端A的通话呼叫。这样,如果终端A的线路捕捉操作(1001)与来自终端C的呼叫接收(1002)冲突,则不进行从终端A到终端B的呼叫。相反,在终端A和终端C之间连接该线路(1003)。
然后,可以想到的是:在捕捉到该线路后,将电话的语音信号从终端C发送到处于等待来自交换系统的拨号音信号以发送拨号信号的状态(1006)下的终端A(1004、1005)。因此,在上述相关技术中,担心终端A将从终端C发送的语音信号错误地识别为从交换系统发送的拨号音信号(1007)。即,在日本特开2002-232519号公报中,预先将拨号音信号的频率存储为检测条件,并且将符合所存储的频率之一的信号检测为拨号音信号。这里,在图10中,如果从终端C发送的语音信号(1004、1005)包括频率符合检测条件中所包括的频率的信号,则终端A将相关的语音信号(1005)检测为从交换系统发送的拨号音信号。
然后,错误地识别为从交换系统接收到拨号音信号的终端A拨叫作为真正(或正确)的目的地的终端B的电话号码(1008)。而且终端A还将CNG信号发送至终端B(1010)。然而,由于已在终端A和终端C之间连接了线路,因而交换系统识别不出欲发送至终端B的拨号信号,因此将该拨号信号发送至终端C(1009)。另外,将来自终端A的CNG信号原样传送至终端C(1011)。
即使在终端C进行通话的同时接收到CNG信号的情况下,假定终端C具有将通话模式自动改变成传真模式并发送用于传真数据接收的CED信号的功能。即,接收到来自终端A的CNG信号的终端C(1012)将其通话模式自动改变成传真模式(1013),并将CED信号发送至终端A(1014)。
接收到来自终端C的CED信号的终端A(1015)判断出与终端B的线路连接已结束,开始传真通信,并且因此将本来发送至终端B的传真数据发送至终端C(1016)。通过这样的操作,发生如下问题:将终端A的用户本来打算发送至终端B的传真数据错误地发送至终端C。特别地,例如,如果所发送的传真数据包括高度机密的重要内容,则发生机密信息泄露的严重问题。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传统问题所完成的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在发送传真数据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将用于通话的语音信号错误地识别为拨号音信号的传真设备、该传真设备的控制方法、用于实现该控制方法的程序、以及用于存储该程序的存储介质。
本发明提供一种传真设备,该传真设备包括:通信单元,用于进行传真通信;线路捕捉单元,用于捕捉公用线路以通过所述传真通信发送传真数据;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线路捕捉单元已捕捉到所述公用线路的情况下,判断从所述公用线路所接收的信号是拨号音信号或用于通话的语音信号中的哪一个;以及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通信单元,以在将所述所接收的信号判断为所述拨号音信号的情况下进行所述传真通信,在将所述所接收的信号判断为所述语音信号的情况下不进行所述传真通信。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该传真设备的控制方法、用于实现该控制方法的程序和用于存储该程序的存储介质,它们都克服了上述传统问题。
根据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传真设备的系统结构的框图;
图2是示出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传真设备的整个系统的框图;
图3是用于明确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发送传真数据的一系列处理的流程图;
图4A、4B和4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信号检测方法的概念图;
图5是用于明确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判断拨号音信号或语音信号的一系列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用于明确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判断拨号音信号或语音信号的一系列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拨号音信号的模式的图;
图8是用于明确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判断拨号音信号或语音信号的一系列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用于明确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发送传真数据的一系列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相关技术中出现的问题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说明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传真设备的系统结构的框图。在图1中,传真设备100装备有用于通过进行传真通信来发送和接收传真数据的传真功能和用于通过语音进行通话的电话功能。CPU101发挥系统控制单元的功能,用于控制整个传真设备100。将用于执行传真设备100所提供的各功能的多种控制程序存储在ROM103中。也就是说,CPU101从ROM103读取控制程序,并执行所读取的程序。
RAM104包括可以存储图像数据和装置设置信息等各种数据的SRAM(静态RAM)等。存储器105包括可以存储图像数据和通信管理信息等各种数据的DRAM(动态RAM)等。
分辨率转换单元106进行分辨率转换处理以获取通信对方可以接收的分辨率,编码/解码处理单元107进行对在传真设备100中管理的图像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的处理。各调制解调器108和109对从公用线路(交换系统)发送来的信号进行解调,并对发送至公用线路的信号进行调制。
NCU(network control units,网络控制单元)114和115各自发挥传真设备100和公用线路之间的接口的功能。如图1所示,如果有多条线路(即,如果设有多个NCU),则存在多个电话机连接端子。因此,如果将多部电话机连接到各电话机连接端子,则针对每一部电话机独立地检测挂机/摘机。例如,经NCU114与公用线路连接的电话机119是手持机(即,不包括拨号盘的电话机)、外部电话机(即,电话应答机等)等。此外,线路120分别地与公用线路和专用分机交换系统等相连接。
图像处理单元110对由扫描器116所读取的图像数据进行各种校正处理。这里,包括图像传感器和原稿进给机构等的扫描器116光学地读取原稿上的图像,将所读取的图像转换成电子图像数据,然后将转换后的图像数据输入至图像处理单元110。
包括键盘和LCD等的操作单元111接受用户输入的各种操作信息。在电话呼叫或传真呼叫的情况下,用户经操作单元111输入目的地终端的电话号码。
行缓冲器(line buffer)112是用来控制图像数据传送的缓冲存储器,而打印缓冲器113是用于存储打印字符代码的一页的缓冲存储器。此外,打印机118将例如传真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等各种数据打印在例如打印纸张等的打印介质上。
图2是示出包括传真设备100以进行传真通信的整个系统的框图。例如,在传真设备100将传真数据发送至传真设备210或220的情况下,经设在公用电话网络上的交换系统200进行该发送。各传真设备设有使用电话机的(语音)通话功能,因而与传真通信一样,经交换系统进行通话。附带地,尽管图2简单示出了仅使用一个交换系统200的情况,但是实际上经常通过多个交换系统进行该通信。
附带地,如图2所示,应该注意,交换系统可以包括例如通常安装在特定的公司、特定的学校等中的专用分机交换系统230等不同类型的交换系统。在图2中,必须通过专用分机交换系统230进行来自各传真设备240和250的呼叫。
如果传真设备开始传真通信,则需要首先捕捉相关传真设备和最近的交换系统之间的电话线路。即,如果传真设备100进行传真通信,则需要捕捉传真设备100和交换系统200之间的线路。此外,如果传真设备240进行传真通信,则需要捕捉传真设备240和专用分机交换系统230之间的线路。在任一情况下,如果完成了传真设备100和交换系统200之间的该线路捕捉,则交换系统200基于从传真设备100所通知的拨号信息,进行传真设备100和指定为目的地的终端之间的线路连接。
图3是用于明确地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用于通过传真通信从传真设备100发送传真数据的一系列处理的流程图。这里,应该注意,CPU101读取并执行存储在ROM103中的控制程序,从而控制该流程图中的一系列处理。
在步骤S301,首先接收用户经操作单元111所输入的、作为传真数据的发送目的地的对方终端的电话号码。附带地,如何输入传真通信的目的地包括两种方法,即,一种方法是累积拨号类型,在该方法中,在输入全部电话号码后捕捉线路,然后开始呼叫;另一种方法是顺序拨号类型,在该方法中,首先捕捉线路,然后顺序发送用户输入的电话号码以进行呼叫。在第一实施例中,说明通过使用累积拨号类型的输入方法来进行传真发送的示例。
在步骤S301中从用户接收到电话号码后,在随后的步骤S302中判断是否指示了传真发送的开始。更具体地,如果用户按下了设置在操作单元111上的开始按钮,则判断为指示了传真发送的开始。除非在步骤S302中判断为指示了传真发送的开始,否则流程返回到步骤S301以继续接收下一电话号码。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302中判断为指示了传真发送的开始,则流程进入步骤S303,捕捉传真设备100和交换系统200之间的线路以用于传真通信。在捕捉到该线路后,流程进一步进入步骤S304以检测从电话线路所接收的信号的有无和种类。在随后的步骤S305中,判断在步骤S304中所检测到的信号的种类。
如果在步骤S305中判断为所接收的信号是拨号音信号,则流程进入步骤S306以发送作为目的地的对方终端(Partner’sterminal)的拨号信号和CNG信号。然后,在步骤S307中判断是否从对方终端接收到CED信号。这里,如果判断为接收到了CED信号,则流程进入步骤S309以通过与对方终端进行传真通信来发送传真数据。然后,流程进一步进入步骤S310以释放该线路,并结束该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307中判断为没有接收到CED信号,则流程进入步骤S308以判断是否从对方终端接收到占线(busy)信号。这里,如果判断为没有接收到占线信号,则流程返回到步骤S307以监视CED信号的接收和占线信号的接收。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308中判断为接收到了占线信号,则流程进一步进入步骤S310以释放该线路,并结束该处理。
附带地,如果在步骤S305中判断为从交换系统所发送的信号是语音信号,则不进行传真通信。相反,流程直接进入步骤S310以释放该线路,并结束该处理。另外,如果在步骤S305中判断为既没有检测到拨号音信号也没有检测到语音信号,即,如果检测到无音状态(silent state),则流程返回到步骤S304,以进一步监视拨号音信号或语音信号的接收。
在第一实施例中,正如以上参考图3的流程图所述,在步骤S305中判断从电话线路所接收的信号是拨号音信号还是语音信号。然后,如果判断为所接收的信号是语音信号,则不进行任何传真通信。相反,释放该线路,然后结束该处理。另一方面,如果判断为所接收的信号是拨号音信号,则进行传真通信。随后,释放该线路,并结束该处理。
因此,即使是在与发送传真数据的情况下的线路捕捉操作相同的定时,从不同于原始终端的终端接收到通话呼叫,并因此连接了到不同于原始终端的终端的线路,也可以将用于通话所发送的语音信号与拨号音信号区别开来。即,可以防止将传真数据错误地发送至不同于原始目的地的终端。特别地,即使错误连接的对方终端具有如果在通话过程中接收到CNG信号则自动发送CED信号的功能,也可以防止进行用户不想要的传真通信。
随后,参考图4A、4B和4C详细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用于检测拨号音信号的机制。即,图4A、4B和4C概念性地示出了在纵轴对应于信号水平(大小)而横轴对应于信号频率的情况下表示的多种信号。此外,区域411、412和413、区域421、422和423、以及区域431、432和433分别表示用于信号检测而设置的各滤波器的信号可检测区域。
区域411、421和431分别表示第一滤波器能够检测到的信号的区域。更具体地,第一滤波器可以检测到信号水平等于或高于预定水平(401)的且具有F2~F3的频带的信号。附带地,假定拨号音信号的频率包括在第一滤波器能够检测到的频带内。
同样地,区域412、422和432分别表示第二滤波器能够检测到的信号的区域(范围)。更具体地,第二滤波器可以检测到信号水平等于或高于预定水平(401)的且具有F1~F2的频带的信号。此外,区域413、423和433分别表示第三滤波器能够检测到的信号的区域(范围)。更具体地,第三滤波器可以检测到信号水平等于或高于预定水平(401)的且具有F3~F4的频带的信号。
图4A示出拨号音信号。拨号音信号的频率可以根据安装相关交换系统的国家、交换系统的种类或交换系统的制造商而有所不同。对于第一滤波器,设置任意频带以检测包括待检测的拨号音信号的频率的频带的信号。因为这个原因,如果从电话线路所接收的信号是拨号音信号,如图4A所示,则仅检测到第一滤波器能够检测到的频带的信号,而第二滤波器和第三滤波器未检测到任何信号。
另一方面,如图4B所示,语音信号包括第一滤波器能够检测到的频带外的频率。即,如果从电话线路所接收的信号是语音信号,如图4B所示,则第一滤波器以外的滤波器即第二滤波器或第三滤波器检测到该信号。
此外,在无音状态下,即如果既没有拨号音信号也没有语音信号,如图4C所示,则不存在信号水平等于或高于预定信号水平(401)的信号。即,第一滤波器、第二滤波器和第三滤波器未检测到任何信号。
传统地,仅由第一滤波器检测拨号音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如图4A所示,如果从交换系统发送了拨号音信号,则由第一滤波器检测该信号。因此,当然判断为从交换系统适当地发送了拨号音信号。然而,如图4B所示,即使在从与线路连接的对方终端发送语音信号的情况下,如果在所发送的语音信号中包括第一滤波器能够检测到的信号,则因此判断为从交换系统发送了拨号音信号。即,将语音信号错误地识别为拨号音信号。
图5是用于明确地说明如图3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S304中的信号检测的判断处理的流程图。更具体地,通过使用上述第一~第三滤波器来进行步骤S304中对于所检测到的信号的判断。附带地,应该注意,与图3的流程图中的处理一样,CPU101读取并执行存储在ROM103中的控制程序,从而控制图5的流程图中的一系列处理。
首先,在步骤S501判断第一滤波器是否检测到了信号。如果判断为第一滤波器检测到了信号,则流程进入步骤S502以判断第二滤波器或第三滤波器是否检测到了信号。如果在步骤S502中判断为第二滤波器和第三滤波器都没有检测到信号(即,图4A所示的状态),则在步骤S506判断为从电话线路所接收的信号是拨号音信号。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502中判断为第二滤波器和第三滤波器中的任一个或两者检测到了信号(即,图4B所示的状态),则在步骤S505中判断为从电话线路所接收的信号是语音信号。
此外,如果在步骤S501中判断为第一滤波器没有检测到信号,则流程进入步骤S503以判断第二滤波器或第三滤波器是否检测到信号。然后,如果在步骤S503中判断为第二滤波器和第三滤波器都没有检测到信号(即,图4C所示的状态),则在步骤S504中判断为从电话线路没有接收到任何信号,即,处于无音状态。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503中判断为第二滤波器和第三滤波器中的任一个或两者检测到信号(未示出),则在步骤S505中判断为从电话线路所接收的信号是语音信号。
附带地,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检测拨号音信号,与用于检测包括拨号音信号的频率的频带的信号的第一滤波器同时设有用于检测该频带相邻频带的信号的第二滤波器和第三滤波器。然而,应该注意,不必独立地分别设置第二滤波器和第三滤波器。即,可以仅设置第二滤波器和第三滤波器中的任一个。此外,可以将第二滤波器和第三滤波器所实现的功能集成到由单个滤波器所实现的功能内。而且,如上所述,如果能够可区别地检测出拨号音信号和语音信号,则可以使用任何种类的滤波器。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例,传真设备包括用于检测包括拨号音信号的频率的频带的信号的第一滤波器,以及用于检测与第一滤波器能够检测到的频带不同的频带的信号的滤波器(第二滤波器和第三滤波器)。
因此,即使在第一滤波器检测到信号的情况下,如果第二滤波器或第三滤波器检测到信号,则可以将在捕捉到线路后从电话线路所接收的信号判断为语音信号。此外,在第一滤波器检测到信号而第二滤波器未检测到信号的情况下,可以将在捕捉到线路后从电话线路所接收的信号判断为拨号音信号。即,可以防止将用于通话的语音信号错误地检测为拨号音信号。特别地,即使错误连接的对方终端具有如果在通话过程中接收到CNG信号则自动发送CED信号的功能,也可以防止进行用户不想要的传真通信。
第二实施例
接着,除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通过使用从电话线路所接收的信号的频率来可区别地检测拨号音信号和语音信号的方法以外,第二实施例中将说明基于连续检测到的信号的长度而进行判断的情况。附带地,由于第二实施例中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基本相同,因而将省略对本实施例中的结构的说明。
图6是用于详细说明图3所示流程图的步骤S304中的信号检测的判断处理的流程图。更具体地,通过使用上述的第一~第三滤波器来进行步骤S304中对于所检测到的信号的判断。附带地,应该注意,与图3的流程图中的处理相同,CPU101读取并执行存储在ROM103中的控制程序,从而控制图6的流程图中的一系列处理。
这里,由于图6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601、S602、S603、S604、S605和S606分别对应于图5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501、S502、S503、S504、S505和S506,因而将省略对其的说明。即,第二实施例(图6的流程图)与第一实施例(图5的流程图)的不同点在于;将判断步骤作为步骤S607而添加至图6的流程图。
在图6的流程图中,如果在步骤S601中检测到第一滤波器检测到了信号,并且进一步在步骤S602中检测到第二滤波器和第三滤波器都未检测到信号,则流程进入步骤S607。在步骤S607,基于计时单元102(图1)的时间测量结果,判断在第一滤波器开始检测到该信号后是否经过了预定时间。
在第一实施例中,在仅第一滤波器检测到了信号而第二滤波器和第三滤波器都未检测到信号的情况下,即使只有一瞬间,也将所检测到的信号判断为拨号音信号。然而,存在以下可能性;即使是语音信号,也在最初的瞬间包括仅第一滤波器能够检测到的信号。考虑到这种情况下,在第二实施例中,如果第一滤波器在特定时间期间(即,某种程度上较长的时间)连续地检测到信号,而第二滤波器和第三滤波器在相关时间期间都未检测到信号,则将所检测到的信号判断为拨号音信号。
如果在步骤S607中判断为在第一滤波器开始检测到信号后经过了预定时间,则流程进入步骤S606以将从电话线路所接收的信号判断为拨号音信号。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607中判断为在第一滤波器开始检测到信号后未经过预定时间,则流程返回到步骤S601。
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例中,即使在通过使用第一~第三滤波器检测到了满足被判断为拨号音信号的条件的信号的情况下,如果在预定时间内没有连续地检测到相关信号,则不将该相关信号判断为拨号音信号。
即,即使瞬间地检测到满足被判断为拨号音信号的条件的信号,也不能仅由这一情况就完全断定所检测到的信号是拨号音信号。因此,在该阶段不进行关于所检测到的信号的判断。之后,如果在预定时间内连续地检测到满足相关条件的信号,则判断为接收了拨号音信号。换句话说,如果在预定时间到达前第一滤波器没有检测到信号、或者第二滤波器或第三滤波器检测到了信号,则判断为所检测到的信号不是拨号音信号。
因此,除第一实施例所获得的效果以外,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拨号音信号和语音信号之间进行更精确的区别。
第三实施例
接着,除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的、分别通过使用从电话线路所接收的信号的频率和信号连续检测时间来可区别地检测拨号音信号和语音信号的方法以外,第三实施例中将说明基于信号的on/off模式进行判断的情况。附带地,由于第三实施例中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各自的基本结构基本相同,因而将省略对本实施例中的结构的说明。
图7是示出拨号音信号的模式的图。拨号音信号的模式可以根据安装交换系统的国家、交换系统的种类或交换系统的制造商而有所不同。例如,在图7中,信号模式701表示拨号音信号是具有特定大小的连续信号的情况,信号模式702表示拨号音信号是以特定周期间歇重复的信号的情况下的on/off模式,而信号模式703表示拨号音信号是以比信号模式702的周期更短的周期间歇重复的信号的情况下的on/off模式。
在第三实施例中,将对于on/off模式的判断添加至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判断方法。更具体地,在第一滤波器检测到信号并且第二滤波器或第三滤波器也检测到信号的情况下,进一步判断信号的on/off模式。换句话说,即使在第二滤波器或第三滤波器检测到信号的情况下,如果第一滤波器所检测到的信号的模式符合拨号音信号的特定模式,则将从交换系统所接收的信号判断为拨号音信号。
图8是用于详细说明图3所示流程图的步骤S304中的信号检测的判断处理的流程图。更具体地,通过使用上述第一~第三滤波器进行步骤S304中对于所检测到的信号的判断。附带地,应该注意,与图3的流程图中的处理相同,CPU101读取并执行存储在ROM103中的控制程序,从而控制图8的流程图中的一系列处理。
这里,由于图8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801、S802、S803、S804、S805、S806和S807分别对应于图6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601、S602、S603、S604、S605、S606和S607,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说明。即,第三实施例(图8的流程图)与第二实施例(图6的流程图)的不同点在于:将判断步骤作为步骤S808而添加至图8的流程图。
在图8的流程图中,如果在步骤S801检测到第一滤波器检测到了信号,并且进一步在步骤S802中检测到第二滤波器或第三滤波器也检测到了信号,则流程进入步骤S808。在步骤S808中,将第一滤波器所检测到的信号的模式与预先登记并存储在ROM103或存储器105(图1)中的拨号音信号的模式相比较。更具体地,如果预先登记并存储了拨号音信号的多个模式,则将所检测到的信号的模式与登记并存储的各模式进行比较。
然后,如果在步骤S808判断为第一滤波器所检测到的信号的模式符合预先登记并存储的拨号音信号的模式,则流程进入步骤S806以将从电话线路所接收的信号判断为拨号音信号。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808判断为第一滤波器所检测到的信号的模式不符合预先登记并存储的拨号音信号的模式,则流程进入步骤S805以将从电话线路所接收的信号判断为语音信号。
如上所述,根据第三实施例,即使第一滤波器检测到了信号,并且第二滤波器或第三滤波器也检测到了信号,也不立即将从电话线路所接收的信号判断为语音信号。相反,进一步将所接收的信号的信号模式与预先登记的模式进行比较。因此,即使从交换系统实际接收了拨号音信号,也可以防止由于例如某些噪声的混入等一些原因而将所接收的拨号音信号错误地判断为语音信号。
第四实施例
接着,将说明第四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中,如果将从电话线路所接收的信号判断为语音信号,则控制不进行传真通信。然而,如果将从电话线路所接收的信号判断为拨号音信号,则控制进行传真通信。
另一方面,在第四实施例中,如果将从电话线路所接收的信号判断为语音信号,则通过电话机向用户发送进行通话的通知,并且将打算经过传真发送的数据设置成处于重新拨号待机状态。此外,即使在从交换系统接收到拨号音信号的情况下,如果从目的地终端接收到占线信号,则同样将打算经过传真发送的数据设置成处于重新拨号待机状态。
图9是用于详细说明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用于通过传真通信从传真设备100发送传真数据的一系列处理的流程图。这里,应该注意,CPU101读取并执行存储在ROM103中的控制程序,从而控制该流程图中的一系列处理。
这里,由于图9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901、S902、S903、S904、S905、S906、S907、S908、S909和S910分别对应于图3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301、S302、S303、S304、S305、S306、S307、S308、S309和S310,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说明。也就是说,第四实施例(图9的流程图)与第一实施例(图3的流程图)的不同点在于:将一系列步骤作为步骤S911、S912、S913和S914添加至图9的流程图。
在图9的流程图中,如果在步骤S905判断为从交换系统所接收的信号是语音信号,则流程进入步骤S911,以通过通话呼叫向用户通知该情况。更具体地,电话机119的呼叫铃声响以通知用户接收到通话呼叫。之后,如果用户对该呼叫做出响应,则语音信号通信(即,通过电话机的通话)开始(步骤S912)。另一方面,如果用户对该呼叫没有做出响应,则可以启动设置在电话机119中的消息记录功能。
在随后的步骤S913中,将传真设备100的用户原本打算发送的传真数据设置成处于重新拨号待机状态。此外,流程进入步骤S914以释放在步骤S903中捕捉到的线路。在释放线路后,流程返回到步骤S902以进一步监视信号接收,直到发出开始指令为止。附带地,假定在步骤S902中,当用户按下开始按钮时,判断为开始指令,并且进一步假定在步骤S913中,当对处于重新拨号待机状态下的传真数据而言变成重新拨号开始时刻时,判断为开始指令。
如上所述,根据第四实施例,在用户试图发送传真数据的情况下,如果用于传真通知的线路捕捉与用于通话的呼叫接收冲突,则可以呼叫用户以进行通话。因此,用户可以进行通话。另外,由于在通话过程中将用户原本打算发送的传真数据设置成处于重新拨号待机状态,因而可以防止错误地发送和/或删除相关传真数据。即,由于在通话结束后重新自动发送处于重新拨号待机状态的传真数据,因而可以提高传真设备的可用性。
其它实施例
尽管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还可应用于例如系统、设备、方法、程序或存储介质(记录介质)等。更具体地,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包括多个装置的系统或包括单个装置的设备。
此外,本发明还包括以下情况:直接或远程将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的程序代码(即,与所述的实际实施例中的流程图相对应的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设备,并且设置在该系统或设备中的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所提供的程序代码以实现相关功能。
因此,安装在计算机中的、通过计算机来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处理的程序代码本身也实现本发明。换句话说,本发明还包括用于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处理的计算机程序本身。
在该情况下,由于如果具有同程序一样的实际功能,程序的形式是无所谓的,因而作为该程序可以包括目标代码、由解释程序执行的程序、以及提供给OS的脚本数据等。
作为用于提供该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使用软(floppyTM)盘、硬盘、光盘、磁光盘(MO)、CD-ROM、CD-R、CD-RW、磁带、非易失性存储卡、ROM、DVD(DVD-ROM、DVD-R)等。
此外,作为提供程序的方法,有这样一种方法:通过使用客户计算机的浏览器与因特网上的网站连接,并将本发明的计算机程序本身或者将包括自动安装功能的压缩文件与计算机程序一起下载到硬盘等记录介质中。此外,还有这样一种方法:将构成本发明的程序的程序代码分成多个文件,并从不同网站下载各文件。即,将用于使用计算机来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处理的程序文件下载至多个用户的WWW服务器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此外,可以对本发明的程序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程序存储在CD-ROM等存储介质中,将所获取的存储介质分发给用户,使满足预定条件的用户通过因特网从网站下载用于对加密后的程序进行解密的密钥信息,使相关用户将解密后的程序安装在适当的计算机中,因此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处理。
此外,本发明不仅包括通过执行由计算机读取的程序来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情况,而且还包括以下情况:在计算机上运行的OS等根据该程序的指令,执行部分或全部实际处理,从而通过相关处理来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功能。
另外,在以下情况下也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功能:将从存储介质读取的程序一次写入到插入计算机中的功能扩展板或与计算机相连接的功能扩展单元中所设置的存储器中,然后设置在该功能扩展板或功能扩展单元中的CPU等根据该程序的指令,执行部分或全部实际处理。
尽管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和等同结构及功能。

Claims (18)

1.一种传真设备,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进行传真通信;
线路捕捉单元,用于捕捉公用线路以通过所述传真通信发送传真数据;
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线路捕捉单元已捕捉到所述公用线路的情况下,判断从所述公用线路所接收的信号是拨号音信号或用于通话的语音信号中的哪一个;以及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通信单元,以在将所述所接收的信号判断为所述拨号音信号的情况下进行所述传真通信,在将所述所接收的信号判断为所述语音信号的情况下不进行所述传真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真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包括所述拨号音信号的频率的第一频带的信号;以及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与所述第一频带不同的第二频带的信号,
其中,在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到信号并且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到信号的情况下,所述判断单元将所述所接收的信号判断为所述语音信号,而在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到信号并且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未检测到信号的情况下,所述判断单元将所述所接收的信号判断为所述拨号音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真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线路捕捉单元捕捉到所述公用线路的情况下,所述语音信号是对所述传真设备生成通话呼叫的终端发送到所述传真设备的语音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真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未检测到信号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通信单元不进行所述传真通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真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计时单元,该计时单元用于测量所述第一检测单元连续地检测到信号的时间,
其中,基于所述计时单元的测量结果,在所述第一检测单元至少在预定时间内连续地检测到信号并且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未检测到信号的情况下,所述判断单元将所述所接收的信号判断为所述拨号音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真设备,其特征在于,即使在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到信号且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未检测到信号的情况下,基于所述计时单元的测量结果,在由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信号未持续所述预定时间的情况下,所述判断单元将所述所接收的信号判断为非拨号音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真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用于预先存储所述拨号音信号的on/off模式,
其中,在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到与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信号模式符合的模式的信号的情况下,即使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到了信号,所述判断单元也将所述所接收的信号判断为所述拨号音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真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将所述所接收的信号判断为所述语音信号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进行控制,以释放所述线路捕捉单元捕捉到的所述公用线路,并将打算通过所述传真通信来发送的数据设置成处于重新拨号待机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真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知单元,该通知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将所述所接收的信号判断为所述语音信号的情况下,进行呼叫用户的通知。
10.一种传真设备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信步骤,用于进行传真通信;
线路捕捉步骤,用于捕捉公用线路以通过所述传真通信发送传真数据;
判断步骤,用于在所述线路捕捉步骤中捕捉到所述公用线路的情况下,判断从所述公用线路所接收的信号是拨号音信号或用于通话的语音信号中的哪一个;以及
控制步骤,用于控制所述通信步骤,以在将所述所接收的信号判断为所述拨号音信号的情况下进行所述传真通信,在将所述所接收的信号判断为所述语音信号的情况下不进行所述传真通信。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检测步骤,用于检测包括所述拨号音信号的频率的第一频带的信号;以及
第二检测步骤,用于检测与所述第一频带不同的第二频带的信号,
其中,在所述第一检测步骤检测到信号并且所述第二检测步骤检测到信号的情况下,所述判断步骤将所述所接收的信号判断为所述语音信号,而在所述第一检测步骤检测到信号且所述第二检测步骤未检测到信号的情况下,将所述所接收的信号判断为所述拨号音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线路捕捉步骤捕捉到所述公用线路的情况下,所述语音信号是对所述传真设备生成通话呼叫的终端发送到所述传真设备的语音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检测步骤未检测到信号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步骤控制所述通信步骤不进行所述传真通信。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计时步骤,该计时步骤用于测量所述第一检测步骤连续地检测到信号的时间,
其中,基于所述计时步骤中的测量结果,在所述第一检测步骤至少在预定时间内连续地检测到信号并且所述第二检测步骤未检测到信号的情况下,所述判断步骤将所述所接收的信号判断为所述拨号音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即使在所述第一检测步骤检测到信号且所述第二检测步骤未检测到信号的情况下,基于所述计时步骤中的测量结果,在所述第一检测步骤中所检测到的信号未持续所述预定时间的情况下,所述判断步骤将所述所接收的信号判断为非拨号音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存储步骤,该存储步骤用于将所述拨号音信号的on/off模式预先存储在存储介质中,
其中,在所述第一检测步骤检测到与在所述存储步骤中所存储的信号模式符合的模式的信号的情况下,即使所述第二检测步骤检测到了信号,所述判断步骤也将所述所接收的信号判断为所述拨号音信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判断步骤将所述所接收的信号判断为所述语音信号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步骤进一步进行控制,以释放在所述线路捕捉步骤中捕捉到的所述公用线路,并将打算通过所述传真通信来发送的数据设置成处于重新拨号待机状态。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知步骤,该通知步骤用于在所述判断步骤将所述所接收的信号判断为所述语音信号的情况下,进行呼叫用户的通知。
CN2007101514411A 2006-10-12 2007-10-12 传真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11631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78917 2006-10-12
JP2006278917A JP4847270B2 (ja) 2006-10-12 2006-10-12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2006-278917 2006-10-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63182A true CN101163182A (zh) 2008-04-16
CN101163182B CN101163182B (zh) 2011-05-11

Family

ID=39298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514411A Active CN101163182B (zh) 2006-10-12 2007-10-12 传真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7933047B2 (zh)
JP (1) JP4847270B2 (zh)
CN (1) CN1011631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12036B1 (en) 1997-10-27 2006-08-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ocument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JP4847270B2 (ja) * 2006-10-12 2011-12-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4714240B2 (ja) * 2008-05-30 2011-06-29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ファクシミリ通知システム及び通信端末装置
US9143632B2 (en) * 2011-04-18 2015-09-22 Arris Technology, Inc. Method for signaling a facsimile pass through mode over a VOIP voice service
US9041957B2 (en) * 2011-12-27 2015-05-2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Facsimile apparatus, facsimile system, and home gateway
JP6128803B2 (ja) 2012-11-07 2017-05-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6847809B2 (ja) * 2017-10-20 2021-03-24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情報処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225773A (ja) * 1982-06-23 1983-12-27 Canon Inc カラ−画像読取り方法および装置
US4763189A (en) * 1984-08-31 1988-08-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lor image sensor with three line sensors on different layers separated by electrically-insulating layers
US4675863A (en) * 1985-03-20 1987-06-23 International Mobile Machines Corp. Subscriber RF telephone system for providing multiple speech and/or data signals simultaneously over either a single or a plurality of RF channels
JPH0740711B2 (ja) * 1986-06-20 1995-05-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センサの駆動方法及び画像入力装置
NL8902743A (nl) * 1989-11-07 1991-06-03 Interstructure Bv Inrichting voor het aansluiten van een telefax-apparaat of een telefoontoestel op een telecommunicatielijn.
CN1044563A (zh) 1990-02-21 1990-08-08 四川省乐山市无线电厂 传真机/电话机自动转接方法
US5544234A (en) * 1991-09-04 1996-08-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acsimile apparatus with automatic answering telephone func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in said apparatus
JPH0622073A (ja) * 1992-06-30 1994-01-28 Fuji Xerox Co Ltd 音声信号識別機能を有する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SG45250A1 (en) * 1993-01-04 1998-01-16 Intel Corp Simultaneous transfer of control information with voice and data over a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line
CN2162053Y (zh) * 1993-06-15 1994-04-13 北京市飞华通信技术开发公司 电话/传真鉴别器
DE69432164T2 (de) * 1993-09-01 2003-10-16 Canon Kk An ein Schaltnetzwerk mit unterscheidbaren Rufkennmustern anschliessbares Nachrichtengerät
US5555100A (en) * 1993-10-07 1996-09-10 Audiofax, Inc. Facsimile store and forward system with local interface translating DTMF signals into store and forward system commands
US6301339B1 (en) * 1995-11-15 2001-10-09 Data Rac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remote user with a virtual presence to an office
US6128293A (en) * 1995-12-20 2000-10-03 Nortel Networks Corporation Multiservice access management system
US6707580B1 (en) * 1996-10-15 2004-03-16 E-Mate Enterprises, Llc Facsimile to E-mail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local interface
US6377570B1 (en) * 1997-02-02 2002-04-23 Fonefriend Systems, Inc. Internet switch box,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net telephony
US6580785B2 (en) * 1997-02-28 2003-06-17 Paradyne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multiple telephone type services on a single telephone line
JPH10271205A (ja) * 1997-03-26 1998-10-09 Ricoh Co Ltd 通信端末装置
US6603569B1 (en) * 1997-10-15 2003-08-05 Howard K. Johnson, Jr. Device, method and system for facsimile transmission over a computer network
US6307880B1 (en) * 1997-10-24 2001-10-23 3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xternally incorpora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between voice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JP4054477B2 (ja) * 1998-04-08 2008-02-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同一相手に対して複数の通信チャネルを用いた通信を行なうことが可能な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6614781B1 (en) * 1998-11-20 2003-09-02 Level 3 Communications, Inc. Voice over dat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architecture
KR100331864B1 (ko) * 1998-12-15 2002-05-09 서평원 팩스 서비스가 가능한 통신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팩스 데이터서비스 방법
JP2000261635A (ja) * 1999-03-10 2000-09-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多重化伝送装置
JP2000262635A (ja) 1999-03-15 2000-09-26 Cryovac Inc 薬液容器のための液体流動制御装置
US7133417B1 (en) * 1999-07-02 2006-11-07 Cisco Technology, Inc. Multipath voice switc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6801341B1 (en) * 1999-07-26 2004-10-05 Cisco Technology, Inc. Network distributed fax device
US7830824B2 (en) * 2000-03-01 2010-11-09 Polycom,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reservationless third party meeting rooms
US7003093B2 (en) * 2000-09-08 2006-02-21 Intel Corporation Tone detection for integrated telecommunications processing
US6738358B2 (en) * 2000-09-09 2004-05-18 Intel Corporation Network echo canceller for integrated telecommunications processing
US7068684B1 (en) * 2001-02-01 2006-06-27 Estech Systems, Inc. Quality of service in a voice over IP telephone system
US7123699B2 (en) * 2001-02-01 2006-10-17 Estech Systems, Inc. Voice mail in a voice over IP telephone system
JP2002232519A (ja) 2001-02-02 2002-08-16 Murata Mach Ltd 通信端末装置
IL148314A0 (en) * 2001-03-09 2002-09-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Signal discrimination apparatus and signal discrimination method and transmission equipment
US7139263B2 (en) * 2001-10-19 2006-11-21 Sentito Networks, Inc. Voice over IP architecture
US7092499B2 (en) * 2002-07-31 2006-08-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7505571B2 (en) * 2002-09-12 2009-03-17 Sabeer Bhatia Communication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changing messages between users
US7707170B2 (en) * 2003-04-15 2010-04-2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implementing data transformation processes
US20040248564A1 (en) * 2003-06-09 2004-12-09 Moore Tiffany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an incoming telephone call for a subscriber by presorting the call based on signal information
US20050146754A1 (en) * 2004-01-02 2005-07-07 Jonathan Firooz Multi-functional printer device
JP4551866B2 (ja) * 2005-12-07 2010-09-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呼制御サーバ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847270B2 (ja) * 2006-10-12 2011-12-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170679A1 (en) 2011-07-14
US7933047B2 (en) 2011-04-26
JP4847270B2 (ja) 2011-12-28
JP2008099011A (ja) 2008-04-24
CN101163182B (zh) 2011-05-11
US8179553B2 (en) 2012-05-15
US20080088884A1 (en) 2008-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63182B (zh) 传真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KR880008614A (ko) 팩시밀리시스템
CN100433694C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KR101936596B1 (ko) 데이터 망을 이용한 ars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시스템
JP5780773B2 (ja)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106752C (zh) 控制振铃值和有选择地利用传真接收信息的方法
US20040008833A1 (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KR100202407B1 (ko) 팩시밀리 장치에서의 호출자 메세지 출력 방법
JP2006333197A (ja) 情報機器、情報伝達システム及び情報伝達方法
JP2821322B2 (ja)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2006050106A (ja) 通信装置、発信元情報表示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KR19980044782A (ko) 근거리 통신망 전용전화기 및 그 운용방법
KR100223649B1 (ko) 팩시밀리 장치의 메세지 수신방법
KR20000009856A (ko) 공중회선교환망에서 종합정보통신망으로 팩스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방법
JP2001157014A (ja)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H05103135A (ja) フアクシミリ装置
JPH10313369A (ja) 電話機
JP2004064362A (ja) 回線自動選択方式
JP2000349930A (ja) 通信端末装置
JPH11261476A (ja) 携帯電話の通話品質確認装置
KR20030035419A (ko) 음성 사서함 보드의 호 불복 방지 장치 및 방법
JP2003078669A (ja)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H06178004A (ja) 通信端末装置
JP2001024812A (ja) 端末網制御装置
JPH11355544A (ja)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