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46734A - 电梯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146734A CN101146734A CNA2005800493239A CN200580049323A CN101146734A CN 101146734 A CN101146734 A CN 101146734A CN A2005800493239 A CNA2005800493239 A CN A2005800493239A CN 200580049323 A CN200580049323 A CN 200580049323A CN 101146734 A CN101146734 A CN 10114673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door
- elevator
- car
- rot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02—Door or gate operation
- B66B13/06—Door or gate operation of sliding doors
- B66B13/08—Door or gate operation of sliding doors guided for horizontal movem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02—Door or gate operation
- B66B13/14—Control systems or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3/00—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indicating or signalling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elev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门装置,其具有:包括第1门和第2门的电梯门;分别具有第1旋转轴和第2旋转轴的第1门驱动装置和第2门驱动装置;受到第1旋转轴的旋转而使第1门移动的第1动力传递机构;受到第2旋转轴的旋转而使第2门移动的第2动力传递机构;产生与第1旋转轴的旋转对应的信号的位置检测器;以及根据来自位置检测器的信息控制第2门驱动装置,使得第2旋转轴的旋转跟随第1旋转轴的旋转的门控制装置。由此,能够根据来自1个位置检测器的信息使第1门和第2门各自的移动速度同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开闭电梯出入口的电梯门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如下的电梯门装置:为了小型化,在一对滑轮中的一个滑轮的内侧配置有外转子型的电动机。在一对滑轮之间缠绕有皮带。在皮带上连结有用于开闭出入口的门。当一个滑轮借助于电动机的驱动力而旋转时,皮带圆周移动,另一个滑轮也旋转。由此,门移动,对出入口进行开闭(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26058号公报
但是,在以往的电梯门装置中,借助于1个电动机的驱动力使门移动,因此,电动机本身将大型化。
此外,即便借助于2个电动机的驱动力使各滑轮分别独立地旋转,在例如出入口宽度大的情况下,由于各滑轮之间的距离变远,因此皮带的张力也将变大。由此,不仅无法实现皮带的长寿命化,而且,由于给各滑轮的旋转轴和轴承等带来的负担变大,所以电动机的大幅度的小型化也将无法实现。并且,当皮带的尺寸过长时,无法使用标准尺寸的皮带,因此,必须制作专用尺寸的皮带,制造成本也将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门装置,其能够实现小型化和长寿命化,并且,能够防止制造成本的增加。
本发明的电梯门装置具有:电梯门,其包括可在电梯出入口的横宽方向上移动的第1门和第2门,通过第1门和第2门相互抵接而关闭电梯出入口,通过第1门和第2门的分离而打开电梯出入口;第1门驱动装置,其包括第1驱动装置主体和借助于第1驱动装置主体的驱动力而旋转的第1旋转轴;第1动力传递机构,其仅与第1门和第2门中的第1门连接,受到第1旋转轴的旋转而使第1门移动;第2门驱动装置,其包括第2驱动装置主体和借助于第2驱动装置主体的驱动力而旋转的第2旋转轴;第2动力传递机构,其仅与第1门和第2门中的第2门连接,受到第2旋转轴的旋转而使第2门移动;位置检测器,其产生与第1旋转轴的旋转对应的信号;以及门控制装置,其根据来自位置检测器的信息控制第2门驱动装置,使得第2旋转轴的旋转随动于第1旋转轴的旋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门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电梯门装置的另一例子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门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图3的电梯门装置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门装置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图5的电梯门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图5的电梯门装置的另一例子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门装置的主视图。在图1中,在轿厢(未图示)上设有轿厢出入口(电梯出入口)1。此外,在轿厢上固定有设在轿厢出入口1上部的吊门箱(hanger case)2。
在吊门箱2上固定有在轿厢出入口1的横宽方向上延伸的吊门轨道(支撑轨道)3。在吊门轨道3上悬吊有开闭轿厢出入口1的电梯门4。
电梯门4具有可在轿厢出入口1的横宽方向上移动的第1门5和第2门6。第1门5和第2门6在轿厢出入口1的横宽方向上相互并排地设置。轿厢出入口1通过第1门5和第2门6相互抵接而关闭,通过第1门5和第2门6的分离而打开。
第1门5能够在可与第2门6抵接的第1门关门位置、和比第1门关门位置更靠近门打开侧(打开轿厢出入口1的一侧)的第1门开门位置之间移动。此外,第2门6能够在可与第1门5抵接的第2门关门位置、和比第2门关门位置更靠近门打开侧(打开轿厢出入口1的一侧)的第2门开门位置之间移动。
在第1门5位于第1门关门位置、且第2门6位于第2门关门位置时,轿厢出入口1完全关闭;在第1门5位于第1门开门位置、且第2门6位于第2门开门位置时,轿厢出入口1完全打开。
第1门5和第2门6分别为具有开闭轿厢出入口1的门板7、和设在门板7的上部且可沿吊门轨道3移动的吊门滚轮8的板门。
各吊门滚轮8具有:固定在门板7的上部的吊门板9;以及设在吊门板9上,随着第1门5和第2门6各自的移动而在吊门轨道3上滚动的多个滚轮10。
在吊门箱2上设有在轿厢出入口1的横宽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的第1门驱动装置11和第2门驱动装置12。在本例中,第1门驱动装置11设在吊门箱2的一个端部上,第2门驱动装置12设在吊门箱2的另一个端部上。
第1门驱动装置11具有包括电动机的第1驱动装置主体13、以及借助于第1驱动装置主体13的驱动力旋转的第1旋转轴14。第2门驱动装置12具有包括电动机的第2驱动装置主体15、以及借助于第2驱动装置主体15的驱动力旋转的第2旋转轴16。
此外,在吊门箱2上设有受到第1旋转轴14的旋转而使第1门5移动的第1动力传递机构17、以及受到第2旋转轴16的旋转而使第2门6移动的第2动力传递机构18。第1动力传递机构17和第2动力传递机构18在轿厢出入口1的横宽方向上相互并排地配置。
第1动力传递机构17具有:固定在第1旋转轴14上的第1驱动滑轮19;以比第1驱动滑轮19更靠近轿厢出入口1的横宽方向内侧的方式设置的第1从动滑轮20、以及缠绕在第1驱动滑轮19和第1从动滑轮20之间的环状的第1传动条体21。
第1传动条体21借助于第1驱动滑轮19的旋转而圆周移动。第1从动滑轮20借助于第1传动条体21的圆周移动而旋转。
第1门5经由连结部件25与第1传动条体21连结,借助于第1传动条体21的圆周移动而在轿厢出入口1的横宽方向上移动。由此,第1门5根据第1驱动滑轮19的旋转而在第1门开门位置和第1门关门位置之间移动。
第2动力传递机构18具有:固定在第2旋转轴16上的第2驱动滑轮22;以比第2驱动滑轮22更靠近轿厢出入口1的横宽方向内侧的方式设置的第2从动滑轮23、以及缠绕在第2驱动滑轮22和第2从动滑轮23之间的环状的第2传动条体24。
第2传动条体24借助于第2驱动滑轮22的旋转而圆周移动。第2从动滑轮23借助于第2传动条体24的圆周移动而旋转。
第2门6经由连结部件26与第2传动条体24连结,借助于第2传动条体24的圆周移动而在轿厢出入口1的横宽方向上移动。由此,第2门6根据第2驱动滑轮22的旋转而在第2门开门位置和第2门关门位置之间移动。另外,作为第1传动条体21和第2传动条体24,例如可以举出同步带(timing belt)、钢绳(wire)等。
即,在第1门5和第2门6中,仅第1门5与第1动力传递机构17连结,仅第2门6与第2动力传递机构18连结。此外,轿厢出入口1的横宽方向上的第1动力传递机构17的尺寸为用于使第1门5在第1门关门位置和第1门开门位置之间移动的最低限度的尺寸。并且,轿厢出入口1的横宽方向上的第2动力传递机构18的尺寸为用于使第2门6在第2门关门位置和第2门开门位置之间移动的最低限度的尺寸。
在第1门驱动装置11上设有产生与第1旋转轴14的旋转对应的信号(脉冲信号)的编码器(位置检测器)27。在轿厢中安装有控制第1门驱动装置11和第2门驱动装置12的门控制装置28。门控制装置28根据来自井道内设置的运转控制装置(未图示)的开闭指令的输入,驱动第1门驱动装置11和第2门驱动装置12,对轿厢出入口1进行开闭。
门控制装置28根据来自运转控制装置的开闭指令来控制第1门驱动装置11。由此,由门控制装置28控制第1旋转轴14的旋转。此外,门控制装置28根据来自编码器27的信息来控制第2门驱动装置12,使得第2旋转轴16的旋转随动于第1旋转轴14的旋转。由此,第1门5和第2门6相互向相反方向同步地移动。
另外,门控制装置28由具有运算处理部(CPU)、存储部(ROM和RAM等)以及信号输入输出部的计算机构成。门控制装置28的功能由门控制装置28的计算机来实现。
接着,对动作进行说明。与第1旋转轴14的旋转对应的信号从编码器27传送到门控制装置28。在向门控制装置28输入了来自运转控制装置的开闭指令时,通过门控制装置28的控制来驱动第1门驱动装置11和第2门驱动装置12。此时,门控制装置28根据来自编码器27的信息控制第2旋转轴16的旋转。由此,第2旋转轴1 6跟随第1旋转轴14的旋转而进行旋转。
当第1旋转轴14旋转时,第1传动条体21圆周移动。由此,第1门5在轿厢出入口1的横宽方向上移动。此外,当第2旋转轴16旋转时,第2传动条体24圆周移动。由此,第2门6在轿厢出入口1的横宽方向上移动。由于第2旋转轴16跟随第1旋转轴14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因此,第1门 5和第2门6同步地移动,对轿厢出入口1进行开闭。
在这样的电梯门装置中,第1动力传递机构17受到第1旋转轴14的旋转而使第1门5移动,第2动力传递机构18受到第2旋转轴16的旋转而使第2门6移动,因此,能够在轿厢出入口1的横宽方向上并排地配置第1动力传递机构17和第2动力传递机构18,能够相对于轿厢出入口1的宽度尺寸减小第1动力传递机构17和第2动力传递机构18各自的尺寸。由此,在第1动力传递机构17和第2动力传递机构18中分别使第1传动条体21和第2传动条体24与第1门5和第2门6一起移动的情况下,能够缩短第1传动条体21和第2传动条体24的长度,即使在轿厢出入口1的宽度尺寸很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对第1传动条体21和第2传动条体24采用标准品,能够防止制造成本的增加。
此外,由于能够缩短第1传动条体21和第2传动条体24的长度,因此,也可以减小第1传动条体21和第2传动条体24的张力。由此,能够延长第1传动条体21和第2传动条体24的寿命,并可以实现承受第1传动条体21和第2传动条体24的张力的第1门驱动装置11和第2门驱动装置12的小型化。
并且,由于通过门控制装置28控制为第2旋转轴16随着第1旋转轴14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因此,能够使第1门5和第2门6各自的移动同步。此外,由于不需要在第2门驱动装置12中设置测量第2旋转轴16的旋转的编码器,因此,能够减少零件个数,能够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第1门5和第2门6分别是单个的板门,但第1门5和第2门6分别也可以具有多个板门。
即,图2是表示图1的电梯门装置的另一例子的主视图。在图2中,第1门5和第2门6分别具有高速门(板门)31、以及响应于高速门31的移动而相对于高速门31进行变位的低速门(板门)32。各高速门31和各低速门32分别具有门板7和吊门滚轮8。
在第1门5的上部设有使低速门32相对于高速门31进行变位的第1变位用机构33。此外,在第2门6的上部设有使低速门32相对于高速门31进行变位的第2变位用机构34。
第1变位用机构33和第2变位用机构34分别具有:在固定于低速门32上的水平杆两端部上设置的一对变位用滑轮35、36;以及缠绕在各变位用滑轮35、36之间的环状的变位用条体37。
在变位用条体37上连接有高速门31和低速门32。变位用条体37借助于高速门31的移动而圆周移动。低速门32借助于变位用条体37的圆周移动而相对于高速门31向与高速门31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变位。即,高速门31和低速门32分别连接在变位用条体37上,使得借助于变位用条体37的圆周移动而相互向相反方向移动。其他结构与上述例子相同。
这样,即使在第1门5和第2门6分别具有多个板门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第1动力传递机构17和第2动力传递机构18各自的尺寸,因此,起到与上述例子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2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门装置的主视图。此外,图4是表示图3的电梯门装置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在图中,在第1动力传递机构17和第2动力传递机构18之间,设有用于使第1门5的移动速度和第2门6的移动速度同步的连动机构41。
连动机构41具有:与第1从动滑轮20一体地旋转的第1连动滑轮42;与第2从动滑轮23一体地旋转的第2连动滑轮43;以及缠绕在第1连动滑轮42和第2连动滑轮43之间的环状的连动用条体44。
第1连动滑轮42以与第1从动滑轮20同轴的方式设置,第2连动滑轮43以与第2从动滑轮23同轴的方式设置。连动用条体44借助于第1连动滑轮42和第2连动滑轮43各自的旋转而圆周移动。作为连动用条体44,例如可以使用同步带(timing belt)、钢绳(wire)等。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这样的电梯门装置中,在第1动力传递机构17和第2动力传递机构18之间设有连动机构41,因此,能够使第1动力传递机构17和第2动力传递机构18以机械的方式连动,能够更可靠地使第1门5的移动速度和第2门6的移动速度同步。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第1门驱动装置11和第2门驱动装置12分别配置在轿厢出入口1的横宽方向两端部上,但也可以进行第1门驱动装置11、第1驱动滑轮19的位置与第1从动滑轮20的位置的调换,还可以进行第2门驱动装置12、第2驱动滑轮22的位置与第2从动滑轮23的位置的调换。在进行了第1门驱动装置11的位置调换的情况下,第1连动滑轮42与第1驱动滑轮19同轴设置。此外,在进行了第2门驱动装置12的位置调换的情况下,第2连动滑轮43与第2驱动滑轮22同轴设置。
实施方式3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门装置的主视图。在图中,在第1门驱动装置11中设置了产生与第1旋转轴14的旋转对应的信号的编码器27,作为第1位置检测器。此外,在第2门驱动装置12中设置了产生与第2旋转轴16的旋转对应的信号的编码器51,作为第2位置检测器。
来自各编码器27、51的信息被输入到门控制装置28。门控制装置28具有:根据来自编码器27的信息控制第1门驱动装置11的第1门控制部52;以及根据来自编码器51的信息控制第2门驱动装置12的第2门控制部53。即,门控制装置28具有分别独立地控制第1门驱动装置11和第2门驱动装置12的第1门控制部52和第2门控制部53。
在轿厢中设有用于测量轿厢内的乘客量的轿厢乘客量检测装置54。作为轿厢乘客量检测装置54,可以举出测量轿厢内的乘客的总重量作为轿厢内的乘客量的秤装置、测量由轿厢内的乘客产生的热源的面积作为轿厢内的乘客量的图像处理装置等。
在将图像处理装置作为轿厢乘客量检测装置54时,在图像处理装置中,预先对轿厢内的状态为空状态(完全没有乘客搭乘的状态)时的轿厢内的温度分布进行图像识别。当有乘客搭乘到轿厢内时,相对于预先图像识别出的温度分布,仅乘客的热源部分变化较大。由此,图像处理装置测量当前轿厢内的温度分布,通过对测量得到的轿厢内温度分布和预先图像识别出的温度分布进行比较,计算由乘客产生的热源的面积。
在层站设有用于测量层站的乘客量的层站乘客量检测装置55。作为层站乘客量检测装置55,可以举出铺装在层站地板的预定区域内(例如位于层站出入口之前的区域内),测量与乘客搭乘时检测的压力对应的量作为层站的乘客量的压力测量垫;与上述图像处理装置相同地,测量层站中的预定范围内(例如位于层站出入口之前的空间范围内)的热源面积作为层站的乘客量的图像处理装置等。
对门控制装置28预先设定有用于与轿厢乘客量检测装置54得到的轿厢内乘客量进行比较的轿厢基准值、用于与由层站乘客量检测装置55得到的层站乘客量进行比较的层站基准值。
此外,在轿厢内的乘客量为轿厢基准值以下、且层站的乘客量为层站基准值以下时,门控制装置28控制第1门驱动装置11和第2门驱动装置12,以仅使第1门5和第2门6中的任意一方移动,在轿厢内的乘客量大于轿厢基准值时、以及层站的乘客量大于层站基准值时的至少任意一方的情况下,门控制装置28控制第1门驱动装置11和第2门驱动装置12,使得第1门5和第2门6这两者移动。
即,门控制装置28分别根据轿厢内的乘客量和层站的乘客量,判定开闭电梯出入口时第1门5和第2门6各自是否需要移动。
接着,对动作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图5的电梯门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当电梯的运转启动(轿厢开始移动)时(S1),由轿厢乘客量检测装置54测量轿厢内的乘客量α1(S2),将轿厢内的乘客量α1的信息传送给门控制装置28。此外,由层站乘客量检测装置55测量进行了呼梯登记的目的地楼层的层站的乘客量α2(S3),将层站的乘客量α2的信息传送给门控制装置28。
在门控制装置28接收到轿厢内的乘客量α1和层站的乘客量α2之后,由门控制装置28判定轿厢内的乘客量α1是否在预先设定的轿厢基准值β1以下(S4)。当轿厢内的乘客量α1大于轿厢基准值β1时,认为轿厢内的使用者人数多,在轿厢停止到目的地楼层后,由门控制装置28驱动第1门驱动装置11和第2门驱动装置12这两者。由此,第1门5和第2门6这两者向开门方向移动(S5)。
当轿厢内的乘客量α1在轿厢基准值β1以下时,在门控制装置28中,认为轿厢内的使用者人数少,判定层站的乘客量α2是否在预先设定的层站基准值β2以下(S6)。当层站的乘客量α2大于层站基准值β2时,认为层站的使用者人数多,与轿厢内的乘客量α1大于轿厢基准值β1的情况同样地,在轿厢停止到目的地楼层后,由门控制装置28驱动第1门驱动装置11和第2门驱动装置12这两者。由此,第1门5和第2门6这两者向开门方向移动(S5)。
当层站的乘客量α2在层站基准值β2以下时,认为不仅轿厢内的使用者人数少,而且层站的使用者人数也少,通过门控制装置28的控制,仅驱动第1门驱动装置11和第2门驱动装置12中的任意一方。由此,仅第1门5和第2门6中的任意一方向开门方向移动(S7)。
在这样的电梯门装置中,也是第1动力传递机构17受到第1旋转轴14的旋转而使第1门5移动,第2动力传递机构18受到第2旋转轴16的旋转而使第2门6移动,因此,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能够实现第1动力传递机构17和第2动力传递机构18的小型化和长寿命化,并能够防止制造成本的增加。
此外,门控制装置28具有控制第1门驱动装置11的第1门控制部52和控制第2门驱动装置12的第2门控制部53,分别独立地控制第1门驱动装置11和第2门驱动装置12,因此,能够进行与电梯的使用状况对应的电梯出入口开闭动作。
在例如写字楼等中,在早晚上班或下班时和中午时电梯的使用者集中,但使用者集中的时间段有限,在该时间段以外的空闲时段,电梯的使用者往往很少。但是,在研究电梯设置时确定电梯出入口的宽度的情况下,根据电梯使用者的高峰时的人数进行确定,因此,电梯的规格成为相对于空闲时段电梯使用者人数而言过剩的规格。因此,例如在乘客对轿厢的搭乘量小、不需要在开门动作时完全打开电梯出入口等情况下,可以仅使第1门5和第2门6中的任意一方向开门方向移动,因此,可以减小能量的消耗量,从而能够实现节能。
此外,对门控制装置28预先设定有用于与轿厢内的乘客量进行比较的轿厢基准值,门控制装置28根据来自轿厢乘客量检测装置54的信息,当轿厢内的乘客量在轿厢基准值以下时,仅使第1门5和第2门6中的任意一方移动,因此,能够进行与轿厢内的使用状况对应的电梯出入口开闭动作。由此,能够实现节能。
此外,对门控制装置28预先设定有用于与层站的乘客量进行比较的层站基准值,门控制装置28根据来自层站乘客量检测装置55的信息,当层站的乘客量在层站基准值以下时,仅使第1门5和第2门6中的任意一方移动,因此,能够进行与层站的使用状况对应的电梯出入口开闭。由此,也能够实现节能。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在开闭电梯出入口时门控制装置28仅进行第1门5和第2门6的移动控制,但也可以在轿厢内和层站设置通报装置,上述通报装置通报第1门5和第2门6中在开闭电梯出入口时移动的门。在这样的情况下,通报装置由门控制装置28进行控制。作为通报装置,例如可以举出分别设在电梯出入口的一对纵柱上的发光体、显示文字和图表的显示装置、产生语音的扬声器等。
在通报装置是发光体的情况下,在开闭电梯出入口时,只有移动的门侧设置的发光体发光。此外,在通报装置是显示装置的情况下,由显示装置显示用于确定在开闭电梯出入口时移动的门的动作内容,在通报装置是扬声器的情况下,由扬声器以语音的方式通报该动作内容。
即,图7是表示图5的电梯门装置的另一例子的动作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电梯启动之后到将轿厢内的乘客量α1和层站的乘客量α2传送给门控制装置28为止,与上述例子相同。
在门控制装置28接收到轿厢内的乘客量α1和层站的乘客量α2之后,由门控制装置28判定轿厢内的乘客量α1是否在轿厢基准值β1以下(S4)。当轿厢内的乘客量α1大于轿厢基准值β1时,认为轿厢内的使用者人数多,在轿厢停止到目的地楼层后,由通报装置向轿厢内和层站通报第1门5和第2门6双方都向开门方向移动(S11)。
然后,通过门控制装置28的控制来驱动第1门驱动装置11和第2门驱动装置12这两者,第1门5和第2门6这两者向开门方向移动(S5)。
当轿厢内的乘客量α1在轿厢基准值β1以下时,在门控制装置28中,认为轿厢内的使用者人数少,判定层站的乘客量α2是否在层站基准值β2以下(S6)。当层站的乘客量α2大于层站基准值β2时,认为层站的使用者人数多,与轿厢内的乘客量α1大于轿厢基准值β1的情况一样,在轿厢停止到目的地楼层后,第1门5和第2门6这两者向开门方向移动(S5)。
当层站的乘客量α2在层站基准值β2以下时,认为不仅轿厢内的使用者人数少,而且层站的使用者人数也少,在轿厢停止到目的地楼层后,由通报装置向轿厢内和层站通报仅第1门5和第2门6中的例如第1门5向开门方向移动(S12)。
然后,通过门控制装置28的控制,仅驱动例如第1门驱动装置11,例如仅第1门5向开门方向移动(S7)。
由此,乘客能够预先认识到开闭电梯出入口时移动的门,因此,乘客能够顺利地搭乘轿厢。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测量轿厢内的乘客量α1和层站的乘客量α2这两者,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电梯出入口的开闭动作,但也可以仅测量轿厢内的乘客量α1和层站的乘客量α2中的任意一方,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电梯出入口的开闭动作。
此外,在实施方式2和3中,第1门5和第2门6分别为单个的板门,但第1门5和第2门6分别也可以具有多个板门。
Claims (7)
1.一种电梯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梯门装置具有:
电梯门,其包括可在电梯出入口的横宽方向上移动的第1门和第2门,通过上述第1门和上述第2门相互抵接而关闭上述电梯出入口,通过上述第1门和上述第2门的分离而打开上述电梯出入口;
第1门驱动装置,其包括第1驱动装置主体和通过上述第1驱动装置主体的驱动力而旋转的第1旋转轴;
第1动力传递机构,其仅与上述第1门和上述第2门中的上述第1门连接,受到上述第1旋转轴的旋转而使上述第1门移动;
第2门驱动装置,其包括第2驱动装置主体和通过上述第2驱动装置主体的驱动力而旋转的第2旋转轴;
第2动力传递机构,其仅与上述第1门和上述第2门中的上述第2门连接,受到上述第2旋转轴的旋转而使上述第2门移动;
位置检测器,其产生与上述第1旋转轴的旋转对应的信号;以及
门控制装置,其根据来自上述位置检测器的信息控制上述第2门驱动装置,使得上述第2旋转轴的旋转随动于上述第1旋转轴的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动力传递机构和上述第2动力传递机构之间,设有用于使上述第1门的移动速度和上述第2门的移动速度同步的连动机构。
3.一种电梯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梯门装置具有:
电梯门,其包括可在电梯出入口的横宽方向上移动的第1门和第2门,通过上述第1门和上述第2门相互抵接而关闭上述电梯出入口,通过上述第1门和上述第2门的分离而打开上述电梯出入口;
第1门驱动装置,其包括第1驱动装置主体和通过上述第1驱动装置主体的驱动力而旋转的第1旋转轴;
第1动力传递机构,其仅与上述第1门和上述第2门中的上述第1门连接,受到上述第1旋转轴的旋转而使上述第1门移动;
第2门驱动装置,其包括第2驱动装置主体和通过上述第2驱动装置主体的驱动力而旋转的第2旋转轴;
第2动力传递机构,其仅与上述第1门和上述第2门中的上述第2门连接,受到上述第2旋转轴的旋转而使上述第2门移动;
第1位置检测器,其产生与上述第1旋转轴的旋转对应的信号;
第2位置检测器,其产生与上述第2旋转轴的旋转对应的信号;以及
门控制装置,其包括根据来自上述第1位置检测器的信息控制上述第1门驱动装置的第1门控制部、以及根据来自上述第2位置检测器的信息控制上述第2门驱动装置的第2门控制部,分别独立地控制上述第1门驱动装置和上述第2门驱动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梯门装置还具有用于测量轿厢内的乘客量的轿厢乘客量检测装置,
当上述乘客量在预先设定的轿厢基准值以下时,上述门控制装置控制上述第1门驱动装置和上述第2门驱动装置,使得仅使上述第1门和上述第2门中的任意一方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梯门装置还具有用于测量层站的乘客量的层站乘客量检测装置,
当上述乘客量在预先设定的层站基准值以下时,上述门控制装置控制上述第1门驱动装置和上述第2门驱动装置,使得仅使上述第1门和上述第2门中的任意一方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梯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梯门装置还具有通报装置,上述通报装置根据来自上述门控制装置的信息,向轿厢内和层站通报上述第1门和上述第2门中的、在上述电梯出入口的开闭时移动的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门和上述第2门分别具有高速门、以及随着上述高速门的移动而相对于上述高速门变位的低速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05/019303 WO2007046149A1 (ja) | 2005-10-20 | 2005-10-20 |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46734A true CN101146734A (zh) | 2008-03-19 |
CN101146734B CN101146734B (zh) | 2011-08-10 |
Family
ID=37962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58004932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46734B (zh) | 2005-10-20 | 2005-10-20 | 电梯门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1939126A4 (zh) |
JP (1) | JP5042628B2 (zh) |
KR (1) | KR100960434B1 (zh) |
CN (1) | CN101146734B (zh) |
WO (1) | WO2007046149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44735A (zh) * | 2014-10-13 | 2015-03-25 | 上海富士电梯有限公司 | 双路调控型电梯开门系统 |
CN104973489A (zh) * | 2014-04-07 | 2015-10-14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 |
CN110467097A (zh) * | 2019-08-17 | 2019-11-19 | 成都红旗油脂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轿厢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111163B1 (ko) * | 2011-07-19 | 2012-02-24 | 세화정공 주식회사 | 엘리베이터 출입구 폭 이내 구간에 설치되는 카도어 자동개폐장치 |
EP3406559A1 (en) | 2017-05-24 | 2018-11-28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People conveyo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639282A (en) * | 1979-09-04 | 1981-04-1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Central double sliding door unit for elevator |
JPS6052998B2 (ja) * | 1980-01-21 | 1985-11-2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タ中央両引き戸装置 |
JPS5767490A (en) * | 1980-10-16 | 1982-04-2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Controller for opening of door of elevator |
JPS5820277U (ja) * | 1981-07-29 | 1983-02-08 |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 エレベ−タのドアの制御装置 |
JPS5820277A (ja) * | 1981-07-29 | 1983-02-05 |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 揺動選別機 |
JPS61142774A (ja) * | 1984-12-15 | 1986-06-30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Mosトランジスタ |
JPS61142774U (zh) * | 1985-02-25 | 1986-09-03 | ||
EP0841285A1 (en) * | 1996-11-07 | 1998-05-13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Elevator car door system |
JP2003026381A (ja) * | 2001-07-12 | 2003-01-29 |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 エレベータの出入り口装置 |
US6943508B2 (en) * | 2002-09-23 | 2005-09-13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Tubular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 control for elevator doors |
-
2005
- 2005-10-20 EP EP05795845A patent/EP1939126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5-10-20 WO PCT/JP2005/019303 patent/WO200704614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5-10-20 CN CN2005800493239A patent/CN10114673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10-20 KR KR1020077020668A patent/KR100960434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5-10-20 JP JP2006538576A patent/JP504262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73489A (zh) * | 2014-04-07 | 2015-10-14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 |
CN104973489B (zh) * | 2014-04-07 | 2017-04-1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 |
CN104444735A (zh) * | 2014-10-13 | 2015-03-25 | 上海富士电梯有限公司 | 双路调控型电梯开门系统 |
CN110467097A (zh) * | 2019-08-17 | 2019-11-19 | 成都红旗油脂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轿厢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07046149A1 (ja) | 2007-04-26 |
EP1939126A1 (en) | 2008-07-02 |
EP1939126A4 (en) | 2012-09-26 |
CN101146734B (zh) | 2011-08-10 |
KR100960434B1 (ko) | 2010-05-28 |
JPWO2007046149A1 (ja) | 2009-04-23 |
JP5042628B2 (ja) | 2012-10-03 |
KR20070106766A (ko) | 2007-11-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146734B (zh) | 电梯门装置 | |
JP2005263493A (ja) | エレベータの多段ケージの各ケージを正確に位置決めする装置 | |
JP2001164833A (ja) | プラットホームドア装置 | |
EP2933165A1 (en)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pening and closing of platform screen door | |
US5636715A (en) | Elevator door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adjusting the same | |
JP4913145B2 (ja) |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装置 | |
JP2008063018A (ja) |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装置 | |
CN106995177B (zh) | 电梯 | |
US6328133B1 (en) | Elevator door with improved clutch device | |
US11661778B2 (en) | High speed overhead door | |
CN105800433B (zh) | 电梯的门装置 | |
KR102046460B1 (ko) | 두 가지 동작모드를 갖는 다단 플랫폼 스크린 도어 | |
CN1964910A (zh) | 电梯门装置 | |
JP6556028B2 (ja) |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装置 | |
JP4839593B2 (ja) |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装置 | |
EP2338825A1 (en) | Elevator door | |
KR200368512Y1 (ko) | 자동문의 동력전달구조 | |
JP2002051579A (ja) | 昇降装置における複数の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同期方法 | |
JPH06329375A (ja) | かごドア駆動装置 | |
CN113277405A (zh) | 电梯的门控制装置 | |
CN101107192A (zh) | 电梯门控制装置 | |
JP2020169063A (ja) | 工事用扉 | |
JPH07267543A (ja) | エレベータの戸閉装置 | |
CN115142756B (zh) | 一种车辆侧滑门驱动机构 | |
CN218349438U (zh) | 一种人防门尺寸检测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10 Termination date: 20141020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