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33693B - 步行型水田作业机 - Google Patents

步行型水田作业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33693B
CN101133693B CN200710180779XA CN200710180779A CN101133693B CN 101133693 B CN101133693 B CN 101133693B CN 200710180779X A CN200710180779X A CN 200710180779XA CN 200710180779 A CN200710180779 A CN 200710180779A CN 101133693 B CN101133693 B CN 1011336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eedling
plantation
shaft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8077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33693A (zh
Inventor
中尾康也
小林鉴明
大利公彦
奥山干夫
藤井健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37857196&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1133693(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29526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7097542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29916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7104968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30025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7104990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336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36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336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36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 Soil Working Imp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步行型水田作业机,在机体的后部具有植苗装置,该植苗装置具备种植机构和内置有用来将种植动力传递给该种植机构的机构的驱动箱,上述驱动箱(17)包括上部箱(17A)和下部箱(17B);在上述下部箱(17B)中支承着上述种植动力的输出轴(26),在该输出轴(26)上连结着将润滑油供给到上述上部箱(17A)中的舀起装置(94)。

Description

步行型水田作业机
技术领域
本案为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号为:200610071543.8,申请日为06年3月28日,发明名称为步行型水田作业机。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步行型插秧机或步行型播种机等步行型水田作业机。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步行型水田作业机,在机体的后部具有植苗装置,该植苗装置具备种植机构和内置有用来将种植动力传递给该种植机构的机构的驱动箱。 
在上述驱动箱(例如中心驱动箱)的上部箱中配备有由能够使植苗装置的秧苗装载台以一定行程往复运动的横向进给轴、使该横向进给轴沿横向移动的横向进给驱动轴(例如丝杠)等构成的横向进给机构。作为相当于该机构的润滑装置,以往有对横向进给驱动轴进行润滑而构成的装置(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0-2706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润滑装置中,为了与装入到驱动箱中的润滑油另外地形成横向进给机构(横向进给驱动轴)的润滑专用的润滑油的积存部,也需要箱,在构造方面是不利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步行型水田作业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本发明提供一种步行型水田作业机,上述驱动箱包括上部箱和下部箱;在上述下部箱中支承着上述种植动力的输出轴,在该输出轴上连结着将润滑油供给到上述上部箱中的舀起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结构,由于在位于驱动箱的下部箱中的输出轴上连结着润滑油舀起装置,所以如果该输出轴旋转,则通过润滑油舀起装置能够将润滑该输出轴的润滑油舀起、供给到位于上部箱中的横向进给机构。由此,不再需要另外设置横向进给机构的润滑专用的润滑油箱。由此,在对横向进给机构的润滑机构变得更简洁的方面更加有利。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舀起装置具备包围上述输出轴的嵌合筒、和设置在该嵌合筒上的多个润滑油舀板。根据该结构,输出轴每旋转1周能够对上部箱的横向进给机构进行多次润滑,所以能够始终将润滑油供给到横向进给机构的横向进给驱动轴等的整周。因而能够进行更有效的润滑。 
此外,如果上述润滑油舀板形成为在舀面侧具有曲率中心的拱状,则在以下的方面是有利的。根据该结构,由于植苗时的输出轴的旋转方向及速度为一定,所以配合该输出轴的旋转方向(在旋转方向的前方)形成拱状的凹部,将该凹部作为舀面。并且,通过适当地配合输出轴的旋转速度和舀板的曲率,能够减少舀起的润滑油的损失。由此能够有效地进行润滑。 
此外,如果上述舀起装置经由链轮连结在该输出轴上而不会绕上述输出轴滑动旋转,则在以下的方面是有利的。根据该结构,舀起装置并不直接地连结在输出轴上,而是经由通过输出轴的旋转而驱动的链轮连结在输出轴上。因而,只要对安装在输出轴上的链轮及舀起装置实施连结构造就够了,并不需要对输出轴实施用来连结舀起装置的连结构造。由此,在成本的方面变得更有利。 
为了构成上述连结构造,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在上述输出轴上外嵌着具有销嵌装用空间的嵌合筒;在上述链轮上形成有销嵌合用孔;将销嵌合在上述销嵌合用孔及销嵌装用空间中,借助该销使上述销嵌合用孔及销嵌装用空间一体旋转。根据该结构,在链轮和舀起装置中采用销连结构造就可以,能够使上述连结构造成为简单的构造。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设有用来将动力传递给上述植苗装置的种植机构的驱动箱;在该驱动箱中设有用来将润滑油供给到该驱动箱中的供油口、和用来确认上述驱动箱内的油面水平的油量确认孔;上述油量确认孔配置在比上述供油口低的水平上。 
该结构在以下的方面是有利的。 
在用来将动力传递给植苗装置的种植机构的驱动箱内、内置有由链条及通过该链条驱动自如的轴等构成的种植动力传递机构(例如参照例如日本国特开平6-323438号公报)。在驱动箱内的润滑用中采用润滑脂的情况下,如果长时间使用,则油会用尽而需要进行润滑脂补给。 
鉴于这一点,在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式中,设有用来将动力传递给上述植苗装置的种植机构的驱动箱,在该驱动箱中设有用来将润 滑油供给到该驱动箱中的供油口、和用来确认该驱动箱内的油面水平的油量确认孔,上述油量确认孔配置在比上述供油口低的水平上。 
根据该结构,在将润滑油从供油口向驱动箱中供给时,能够一边经由油量确认孔确认,一边容易地积存适当量的润滑油。 
因而,能够长时间地不进行润滑油补给,驱动箱内的驱动轴及传动机构以浸在润滑油中或在润滑油内移动的状态动作。 
此时,如果在上述驱动箱的上述油量确认孔中设有可螺纹结合的栓,在该栓上设有在安装了该栓的状态下将上述驱动箱内的传动链条操作为张紧状态的链条张紧部,则在以下的方面是有利的。即,如果将栓安装在油量确认孔中,则该栓的链条张紧部进行传动链条的张紧操作,能够使传动链条成为张紧状态。因而,能够一次更高效地进行油量确认孔的关闭操作和传动链条的张紧操作。 
如果上述油量确认孔配置在上述驱动箱的设定满油面的水平上,则能够通过润滑油从油量确认孔的流出而容易地知道润滑油达到了设定满油面,所以能够更容易地进行适当量的油供给。 
对于其他特征结构及由该特征结构发挥的有利的效果,通过参照附图阅读以下的说明就能够更加明了。 
附图说明
图1是步行型插秧机的整体侧视图。 
图2是步行型插秧机的整体俯视图。 
图3是植苗装置的要部侧视图。 
图4是植苗装置的要部侧视图。 
图5是表示载苗台及种植机构的驱动构造的横剖俯视图。 
图6是表示中心驱动箱的输入部的横剖俯视图。 
图7是中心驱动箱的纵剖侧视图。 
图8是表示中心驱动箱的润滑油供给要领的说明图。 
图9是润滑油舀起装置的放大纵剖正视图。 
图10是润滑油舀起装置的放大纵剖侧视图。 
图11是表示右侧的侧驱动箱的横剖俯视图。 
图12是侧驱动箱的纵剖侧视图。 
图13是表示侧驱动箱的润滑油供给要领的说明图。 
图14是载苗台的正视图。 
图15是表示载苗台的横向进给构造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载苗台的下部支承构造的纵剖侧视图。 
图17是表示种植机构的要部的纵剖侧视图。 
图18是种植机构的横剖俯视图。 
图19是表示种植驱动轴的轴支承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20是变速箱的纵剖后视图。 
图21是变速箱的横剖俯视图。 
图22是左边的传动箱的横剖俯视图。 
图23是油压缸、天平臂、左右的连接部件、左右的传动箱附近的俯视图。 
图24是从图22的IIIV-IIIV方向观察的剖视图。 
图25是从图22的IIV-IIV方向观察的剖视图。 
图26是从图22的IIVI-IIVI方向观察的剖视图。 
图27是天平臂、左右的连接部件附近的横剖俯视图。 
图28是油压缸的活塞杆、天平臂及限制部件的附近的纵剖侧视图。 
图29是左右的连接部件、橡胶部件附近的纵剖侧视图。 
图30是天平臂、限制部件、左边的连接部件及橡胶部件附近的分解立体图。 
图31是第2实施方式的苗撑杆支承构造的正视图。 
图32是第2实施方式的苗撑杆支承构造的侧视图。 
图33是第3实施方式的操纵部的侧视图。 
图34是第3实施方式的操纵部的俯视图。 
图35是第4实施方式的插秧机后部的侧视图。 
图36是第4实施方式的插秧机后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以步行型插秧机为例说明本发明的步行型水田作业机的各优选实施例。以下,只要没有不同的明示,以机体前进方向为基准,将前后、左右及上下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左右方向(或横向)以及上下方向。 
(第1实施方式) 
图1表示步行型插秧机的整体侧视图,图2表示其整体俯视图。该步行型插秧机具备在通过作为推进车轮的车轮1行驶、同时操纵作业者从机体后部步行追随而构成的行驶机体(相当于机体)2的后部上装备了4条种植规格的植苗装置及操纵手柄4(操纵部A)的基本构造,在行驶机体2的前后中间部配备有预备秧苗的载苗台12。 
在上述行驶机体2的左右中央朝前后方向配备有兼作传动箱的中空筒状的主框架5,在该主框架5的前端上连接着变速箱6,并且在从变速箱6延伸出的前架7上搭载连结着横向轴心的发动机8。来自作为动力源的发动机8的输出在机体右侧带传递给变速箱6,由变速箱6变速后的行驶系统动力被分支传递给装备在变速箱6的左右上的车轮箱9。在后端部上轴支承有推进车轮1的车轮箱9能以其基端为中心上下摆动操作地构成,通过在上下摆动调节左右车轮箱9,能够使行驶机体2相对于推进车轮1触地的耕床而升降,并且通过使左右车轮箱9的摆动角度不同而给左右的推进车轮1的高度带来差异,不论耕床的左右高度的差异如何都能够将行驶机体2维持为左右水平姿势。 
在行驶机体2的下部具备中心浮体10和左右一对的侧浮体11。上述中心浮体10遍及推进车轮1的前后而较长地延伸,将行驶机体2的前后朝向姿势稳定保持为沿着田面的姿势,并且将中央2条种植部位整地。侧浮体11配备在机体后半部的左右,沿着田面在左右方向上稳定保持植苗装置3,并且将外侧2条种植部位整地。 
在上述植苗装置3中装备有可以一定行程往复横向移动地配备的后倾斜姿势载苗台15、配备在载苗台15的下部前方的4组曲柄式种植机构16、内置有将动力传递给各种植机构16的机构的种植驱动箱等。在该实施方式中,上述种植驱动箱是并列地配备左右中央的中心驱动箱17、和其两横侧的侧驱动箱18而构成的(都相当于驱动箱)。中心驱动箱17包括下部箱17A、连接在该下部箱17A的上端上的横长的上部箱(也称作进给箱)17B。 
中心驱动箱17连结在上述主框架5的后端部上。如图6所示,由变速箱6分支的作业系统动力经由插通在主框架5中的传动轴19及转矩限制器20传递给中心驱动箱17的输入轴21后,经由锥齿轮22、23及种植离合器24传递给贯通横架在中心驱动箱17的下部上的种植驱 动轴25。如图5、图6、图7所示,通过传递给种植驱动轴25的动力驱动中央2条的种植机构16,并且种植驱动轴25的动力经由链28传递给横架在中心驱动箱17的上部上的种植传动轴(相当于种植动力的输出轴)26及中间传动轴27。 
中心驱动箱17和侧驱动箱18在其上部由与种植驱动轴26同心配备的筒箱29连结,中心驱动箱17的种植驱动轴26和装备在侧驱动箱18中的输入轴30由插通在筒箱29中的传动轴31以同心状联动连结。如图11所示,在侧驱动箱18中,输入轴30和横架安装在箱下部上的种植驱动轴25经由传动链条32联动连结,通过各种植驱动轴25分别驱动外侧2条的种植机构16。 
上述上部箱(进给箱)17A内的横向进给机构具备具有往复螺旋槽36的丝杠(横向进给驱动轴的一例)37、外嵌安装在该丝杠37上并沿左右螺旋进给而往复移动的进给部件38、贯通上部箱17A的左右并横架支承于其上的横向进给轴39,丝杠37和上述中间传动轴27经由齿轮40、41联动连结。 
进给部件38仅相对转动自如地支承在横向进给轴39上,并且可自转地内置有与往复螺旋槽36卡合的卡合体42。通过由丝杠37的一定方向旋转而往复螺旋进给进给部件38,横向进给轴39沿轴心方向往复移动,如后述那样连结在该横向进给轴39的两端部上的载苗台15以一定行程往复横向移动。 
在丝杠37的左右两端部上固设有凸轮43,并且连结在横向进给轴39上的左右一对受动杆44隔着进给部件38配备。在横向进给轴39到达一个行程末端时,抵接操作使一个受动杆44进入到一个凸轮43的转动轨迹中,来将横向进给轴39旋转操作规定的角度。受动杆44受螺旋弹簧45转动施力,解除了与凸轮43的抵接后的受动杆44复原摆动到原来的待机姿势。 
如图1所示,在载置4条苗的载苗台15的下端部背面,从载苗台15向左右延伸而横架连结着由铝挤压材料构成的横架杆46。在载苗台15的上部背面上,也遍及载苗台整个宽度而横架连结着由铝挤压材料构成的横架杆47。通过这些上下的横架杆46、47来确保树脂成型成的载苗台15的强度。 
如图3、图4所示,在操纵手柄4的基部附近,架设固定有由铝挤 压(ァルミ押出し)材料构成的滑动导轨50。在该滑动导轨50上,经由树脂制的滑动片51从斜上方嵌合(这里是外嵌)着载苗台下部的横架杆46,载苗台15受滑动导轨50导引支承而横向移动。构成为,在操纵手柄4的上部横架固定着支承架52,装备在该支承架52的左右的导引辊53从下方卡入到载苗台上部的横架杆47中,导引支承左右移动的载苗台15的上部而保持后倾斜姿势。 
在载苗台15的前表面上突设有分割4条载苗面的隔壁15a,在两端的隔壁15a的上表面上连接着横向进给用的连结托架54。各连结托架54是压铸铝成型的,其下方延伸部54b用螺栓连结在从载苗台15向左右外侧延伸的横架杆46的左右两端部上。另外,如图16所示,在连结托架54与隔壁15a的连结中,采用将从连结托架54的下表面下方突设的钩形的卡合突起54a定位卡止在隔壁15a的卡合凹部15b中、通过上方的1根螺栓紧固来固定的连结构造。 
连结托架54的前端部仅可相对转动地卡合连结在上述横向进给轴39的左右端部上,通过如上述那样使横向进给轴39往复移动,经由连结托架54而与该横向进给轴39连结的载苗台15以一定的行程往复移动。 
如图3、图4所示,在载苗台15的背部下方横架有上下一对的苗纵进给轴55、56,并且两个苗纵进给轴55、56由链条57联动连结。在各苗纵进给轴55、56上对应于1条而装备4个从载苗面突出的苗纵进给用的棘轮58。如果苗F的下端一列的苗取出结束而载苗台15达到了横向进给行程末端,则每1条配备上下2列的8个棘轮58同步旋转,将苗F向下方纵向进给。在上方的苗纵进给轴55的一端上安装有苗进给臂59,该苗进给臂59和连结固定在上述横向进给轴39上的操作臂60经由贯通于隔壁15a中的推拉杆61联动连结。如果横向进给轴39在横向进给行程中如上述那样转动,则苗进给臂59与其联动而被摆动驱动,上下的苗纵进给轴55、56向苗进给方向转动。另外,在苗纵进给轴55和苗进给臂59之间夹装有仅将苗进给臂59向苗进给方向的转动传递给苗纵进给轴55的单向离合器62。苗进给臂59受回动弹簧63复原转动施力,通过苗进给臂59往复摆动,苗纵进给轴55、56向苗进给方向转动规定角度。 
在左右的连结托架54之间架设有压铸铝制的苗承接部件65,在左 右各两处用螺栓连结。即,从载苗台15的下端部观察,横架在上方的苗承接部件65的两端横跨左右的连结托架54而连结。由此,提高了由横向进给轴39、左右的连结托架54、以及横架杆46构成的矩形框体的刚性。该苗承接部件65挡住载置于载苗台15上的苗15上的苗F的叶子,阻止其向前方垂下,防止垂下的叶子与种植机构16接触而损伤。 
在载苗台15的上部配备有阻止载置的苗F浮起变形的苗撑杆66。该苗撑杆66由沿着载苗面向上延伸的悬臂状的棒材构成,每1条配置2根。各苗撑杆66的下端与公用的基端支承轴67连结。该基端支承轴67的左右端部卡入在左右的连结托架54的凹部68中,由螺栓69防脱固定。并且,从基端支承轴67弯曲延长的臂部67a的端部卡入在各连结托架54的长孔70中,基端支承轴67横跨左右的连结托架54而受到支承。由此,能够以基端支承轴67为中心使所有的苗撑杆66在长孔70的范围内上下摆动,在种植作业中,将苗撑杆66固定在作为作用位置的下方位置上,在苗补给时将苗撑杆66提起到上方而摆动。 
如图18所示,上述种植机构16构成为,具备连结在种植驱动轴25上的曲柄臂71、可绕支点a摆动地枢轴连结在各驱动箱17、18中的摆动臂72、横跨曲柄臂71的自由端及摆动臂72的自由端而枢轴连结的中空的种植臂73、安装在种植臂73上的种植爪74和苗推出用具75等,通过曲柄臂71绕种植驱动轴25的轴心p向一定方向等速旋转,种植臂73在上下受到摆动驱动,种植爪74的前端按照遍及载苗台下端的苗取出部和田面T的纵长的转动轨迹S循环动作。 
如图17所示,苗推出用具75装备在推出杆76的外端上,该推出杆76出退自如地安装在种植臂73的前端部上,推出杆76的臂内端部和绕支点b摆动自如地安装在种植臂73的内部中的动作杆77的端部经由联杆78连结。另外,在动作杆77的支点b上设有从种植臂73的横向一侧插入而贯通支承动作杆77的支点轴79,并且在种植臂73横向一侧压入安装有阻止支点轴79的拔出的塞80。另外,该塞80采用比压铸铝制的种植臂73的材质软质的材质,突出适当的量,以便在分解养护时可以拔取。 
枢轴支承并连结曲柄臂71和种植臂73的支点轴81与曲柄臂71一体化,与固设在该支点轴81上的凸轮82对置的凸轮杆77a从上述 动作杆77的枢轴支承基部延伸出。动作杆77受内置的压缩螺旋弹簧83向推出杆76的突出动作方向摆动施力,通过该摆动施力将凸轮杆77a施力推压在凸轮82的外周上。 
如果曲柄臂71向一定方向转动,则支点轴79及凸轮82相对于种植臂73向与曲柄臂转动方向相同的方向相对转动,通过凸轮杆77a追随凸轮82而使动作杆77绕支点b往复摆动,由此来出退驱动推出杆76。在种植爪74处于从载苗台下端部到田面T的下降路径中时,凸轮杆77a骑上凸轮82的大径部,动作杆77克服压缩螺旋弹簧83而后退摆动,苗推出用具75处于后退位置,而如果种植爪74达到田面T,则凸轮杆77a落入到凸轮82的阶差部中,动作杆77在压缩螺旋弹簧83的作用下摆动而使苗推出用具75迅速突出移动,将由种植爪74保持的苗推出到田地内。如果植苗结束后的植苗爪74朝向上升路径,则通过凸轮杆77a骑上凸轮82的大径部,动作杆77克服压缩螺旋弹簧83而后退摆动,苗推出用具75复原到原来的后退位置直到种植爪74到达载苗台下端部。另外,在压缩螺旋弹簧83的作用下迅速摆动的动作杆77被嵌入安装在箱内的缓冲橡胶84挡住,来缓冲苗推出用具75迅速突出动作时的行程末端处的冲击。 
这里,压铸铝成型的上述种植臂73朝向前后方向形成为直线状、并且左右对称地形成,以使在种植臂73的左侧或右侧的任一侧都能够枢轴支承地连结曲柄臂71及摆动臂72,能够共用在驱动箱17、18的左侧或右侧的种植机构16中。驱动箱17、18的种植驱动轴25的轴承轴毂部17a、18a、和摆动臂72的支点轴毂部17b、18b在横向上配置在大致相同的位置,前后直线状的种植臂73和驱动箱17、18的间隔形成得较大。曲柄臂71的基端部与上述摆动臂72的自由端部的横向的间隔C设定为10mm以上,从而避免石块夹在沿一定方向连续旋转的曲柄臂71和往复摆动的摆动臂72之间。 
另外,在种植臂73和曲柄臂71的枢轴支承连结部位上,种植臂73的轴支承轴毂部73a向驱动箱17、18侧突出,减少了曲柄臂71的基端部与自由端部的横向(轴心方向)的偏移,确保了相对于摆动臂72的扭转负荷的强度。 
在轴支承曲柄臂71的驱动箱17、18的轴承轴毂部17a、18a中嵌入固定着具备内周突出部分86a及外向突出部分86b的密封环86,并 且在轴承支承在轴承轴毂部17a、18a上的种植驱动轴25上,外嵌固定着与密封环86滑动接触的转动部件87。转动部件87构成为具备外嵌在种植驱动轴25上的筒部87a和外端凸缘部87b的剖面形状L形的环状,密封环86的内周突出部分86a滑动接触作用在筒部87a的外周面上,密封环86的外向突出部分86b滑动接触作用在外端凸缘部87b的内侧面上。在转动部87的筒部87a的内周上烧焊固定着橡胶层88,通过将转动部件87经由橡胶层88压入外嵌在种植驱动轴25上,转动部件87以油密封状态外嵌固定在种植驱动轴25上。 
如图7等所示,在中心驱动箱17中设有设置在其上部箱17B的顶板部上的供油口90、拆装自如地安装在该供油口90上的橡胶帽91、设置在上述下部箱17A的上端开口所位于的高度上从而位于比上述供油口90低水平上的油量确认孔92、相对于该油量确认孔92拆装自如的橡胶帽93。上述油量确认孔92构成为能够从箱外部观察并确认中心驱动箱17的内部的油面水平,并且配置为设定满油面0L的水平,即在下部箱17A的上端部、上述种植驱动轴26及中间传动轴27的下部浸在润滑油中的水平。 
即,中心驱动箱17构成为如下这样进行其内部的润滑的油浴形式。如图8所示,如果经由供油口90供给润滑油L并积存到设定满油面0L,则对于位于下部箱17A中的链条28、种植驱动轴26及中间传动轴27等而言,通过直接接触润滑油L而实现润滑。此外,通过后述的舀起装置94将下部箱17A的润滑油L挑起供给到上部箱17B的丝杠(横向进给驱动轴的一例)37等,也实现了上部箱17B内部的润滑。为了将润滑油L供给到设定满油面0L,从取下了橡胶帽93的油量确认孔92观察内部来确认油量、或使润滑油从油量确认孔92溢出来确认。 
参照图7、图9、图10,标号F是润滑油L的液面。上述舀起装置94构成为,一体旋转自如地设在中心驱动箱17的种植驱动轴(相当于种植动力的输出轴)26上,将润滑油L舀起飞散到丝杠37等上。在该舀起装置94中,在嵌合筒105的外周上,在周向上对称地设置2处润滑油舀板106。在嵌合筒105中,在将其嵌装在种植驱动轴26上的状态下形成有用来插入作为连结部件的销107的、销嵌装用空间108。润滑油舀板106形成为在舀(すくぃ)面侧具有曲率中心的拱状。 
在种植驱动轴26上花键嵌合有链轮26a,在嵌合用轴毂部26b上 形成有嵌入槽(销嵌合用孔的一例)26c。并且通过设置为在连接用的上述销107嵌入在槽26c内的状态下将销107嵌装在舀起装置94的嵌合筒105的空间108内,在种植驱动轴26的旋转作用下舀起装置94不会空转而与链轮26a一体旋转,由舀起装置94将液面F下的润滑油L舀起而飞散供给到丝杠37。 
如图12所示,上述各侧驱动箱18由铸造的单体箱构成,从而不存在箱分割面而不会发生漏油、并且具备上端开口18A。在该侧驱动箱18上设有设置在封闭上述上端开口18A的上盖95上的供油口90、相对于该供油口90拆装自如的橡胶帽91、设置在位于比上述供油口90低的水平的位置的箱主体部分上的油量确认孔92、相对于该油量确认孔92拆装自如的螺纹接合式的栓96。上述油量确认孔92构成为能够从箱外部观察并确认侧驱动箱18的内部的油面水平,并且配置为设定满油面0L的水平,即种植驱动轴25浸在润滑油中的水平。 
即,侧驱动箱18构成为如下这样进行其内部的润滑的油浴形式。如图13所示,如果经由供油口90供给润滑油L并积存到设定满油面0L,则种植驱动轴25浸在润滑油L中,并且链条32通过润滑油L的内部而转动。为了将润滑油L供给到设定满油面0L,从取下了栓96的油量确认孔92观察内部来确认油量、或使润滑油从油量确认孔92溢出来确认。 
如图12所示,上述栓96构成为具有带密封用橡胶的垫片97的螺纹栓(螺栓),以便螺纹安装在油量确认孔92中。在该栓96的前端部上设有链条张紧部96a。在栓96安装在油量确认孔92中的状态下,通过链条张紧部96a抵接在摆动支承于侧驱动箱18内部的支承轴98上的传动链条32的卷绕方向上较长的铁板制的链条张紧器99并推压操作,将传动链条32张紧操作为传动用的张紧状态。这样,在嵌合在输入轴30上的链轮113和嵌合在种植驱动轴25上的链轮113a的中间部位上构成了链条张紧机构100。 
如图11、图12所示,在侧驱动箱(链箱的一例)18的上部,通过上部轴承112支承着连结在上述传动轴31上的输入轴30。在下部上,通过下部轴承111支承着种植驱动轴25。并且,横跨嵌合在输入轴30上的链轮113和嵌合在种植驱动轴25上的链轮113a而卷绕着传动链条32。在传动链条32的外侧部上以大致相等间隔在2处铆接 (caulking)剖面コ字状或L字状的润滑油舀起板片110,形成润滑油链条舀起装置。该滑油舀起板片110也可以相对于传动链条32的两外侧部分别设置3处以上的多个。 
通过输入轴30的旋转,被滑油舀起板片110从润滑油L的液面F1的下方舀起的润滑油L在通过上述链轮113而改变朝向时被供给到上部链轮113及上部轴承112。由此,能够降低润滑油L的液面水平而减少润滑油L的积存量,并且即使润滑油L降低到比规定的液面水平低也不会发生断油,能够提高侧驱动箱18的上部的链轮及轴承的耐久性。 
以往,为了油润滑链箱的上部轴承而需要装入大量润滑油直到接近上部轴承。如果链箱内的润滑油的量变少,则上部的链轮及轴承不能受到油润滑,会发生断油而成为磨损破坏的原因。为了消除这种不良状况,如上述那样在链条的侧面铆接润滑油舀起板片而做成与链条一体的构造。 
接着说明变速箱6的向植苗装置3传动的传动系统。 
如图20所示,在变速箱6中支承着输入轴114,在输入轴114上固定有输入带轮114a,横跨固定在发动机8的输出轴(未图示)上的输出带轮(未图示)和变速箱6的输入带轮114a而卷绕有传动带115,发动机8的动力通过传动带115传递给变速箱6的输入轴114。在变速箱6的上部连结着泵116,泵116的输入齿轮116a进入到变速箱6的内部中,固定在变速箱6的输入轴114上的传动齿轮114b与泵116的输入齿轮116a咬合。由此,在发动机8的动力传递给变速箱6的输入轴114的状态下,泵116始终被驱动。 
如图20及图21所示,在变速箱6中支承着传动轴117,相对旋转自如地外嵌在传动轴117上的传动齿轮118与输入轴114的传动齿轮114b咬合。换档齿轮119通过花键构造一体旋转及滑动自如地外嵌在传动轴117上,具备将换档齿轮119向传动齿轮118施力的弹簧120,在传动齿轮118和换档齿轮119之间构成主离合器121。如果通过弹簧120的弹性力使换档齿轮119的侧面的凸部119a咬合在传动齿轮118的侧面上,则发动机8的动力从变速箱6的输入轴114经由传动齿轮118及换档齿轮119传递给传动轴117(主离合器121的传动状态),如果克服弹簧120的弹性而使换档齿轮119的凸部119a离开传动齿轮 118,则发动机8的动力被主离合器121断开(主离合器121的隔断状态)。 
如图20及图21所示,在变速箱6中支承着传动轴122、123,在变速箱6的外部,设在传动轴117、122的端部上的传动齿轮124、125咬合。具备一对齿轮部126a、126b的换档齿轮126以花键构造一体旋转及滑动自如地外嵌在传动轴123上,使换档齿轮126的齿轮部126a、126b中的一个与一体形成在传动轴122上的传动齿轮122a咬合。在变速箱6中支承着输出轴127,通过配置在主框架5的内部中的传动轴19将输出轴127和植苗装置的中心驱动箱17的输入轴21联动连结。在输出轴127上一体地形成有锥齿轮127a,固定在传动轴123上的锥齿轮128与输出轴127的锥齿轮127a咬合。 
根据以上的构造,如图20及图21所示,传动轴117的动力经由传动齿轮124、125、传动轴122、换档齿轮126、传动轴123、锥齿轮128、输出轴127的锥齿轮127a及输出轴127,传递给植苗装置3。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拆下覆盖传动齿轮124、125的盖129、将具备不同齿轮比的传动齿轮124、125安装在传动轴117、122的端部上、以及滑动操作换档齿轮126而使换档齿轮126的齿轮部126a、126b中的一个与传动轴122的传动齿轮122a咬合,能够对传递给植苗装置3的动力进行变速(能够改变种植臂73的植苗间隔)。 
接着说明变速箱6的向各车轮1传动的传动系统。 
如图20所示,在变速箱6中支承着传动轴130,换档齿轮131以花键构造一体旋转及滑动自如地外嵌在传动轴130上,在传动轴117上一体形成有传动齿轮117a。由此,在换档齿轮131和传动轴117、122之间构成齿轮变速装置140,通过使换档齿轮131与传动轴117的传动齿轮117a咬合而以前进1速状态、通过使换档齿轮131与换档齿轮119咬合而以前进2速状态、通过使换档齿轮131与传动轴122的传动齿轮122a咬合而以后退状态、将传动轴117的动力传递给传动轴130。 
如图20、图22、图23所示,圆筒状的支承部6a从变速箱6的下部向横外侧延伸出,在该支承部6a上以同心状支承着左右的传动轴132。在两传动轴132之间相对旋转自如地外嵌着传动齿轮133(相当于使齿轮变速装置140的动力分支向左右的车轴141进行传递的分支 点),一体形成在传动轴130上的传动齿轮130a与传动齿轮133咬合。在传动齿轮133和右边的传动轴132之间构成右边的侧离合器134,在传动齿轮133和左边的传动轴132之间构成左边的侧离合器134。 
如图22及图23所示,绕变速箱6的支承部6a的横轴心P1上下摆动自如地外嵌有在后部旋转自如地装备着右边的车轴141的右边的传动箱142、和在后部旋转自如地装备着左边的车轴141的左边的传动箱142。管状的左右的传动箱143连结在左右的传动箱142上并向后方延伸,左右的传动箱144连结在左右的传动箱143的后部上。并且,这些左右的传动箱142、143、144绕横轴心P1上下摆动自如地受支承。横跨左右的传动箱142、143而连结着板簧部件139,即使在左右的传动箱142、143、144中发生高度差,也能够通过板簧部件139对左右的传动箱142、143、144施力以消除上述的高度差。 
如图22、图23、图24所示,在左右的传动箱142上一体地形成有正视为长方形状的凸缘部142a,在左右的传动箱143的前部连结着正视为长方形状的凸缘部143a。左右的传动箱142、143的凸缘部142a、143a的上部2个部位及下部2个部位的4个部位通过螺栓138连结。如图22、图23、图25所示,在左右的传动箱144上一体形成有正视三角形状的凸缘部144a,在左右的传动箱143的后部上连结着正视三角形状的凸缘部143b。左右的传动箱143、144的凸缘部143b、144a的外侧2个部位及内侧1个部位的3个部位通过螺栓138连结。 
如图22所示,左右的传动轴132进入到左右的传动箱142中,在左右的传动轴132上固定着锥齿轮145,在左右的传动箱143的内部中支承着传动轴146,固定在传动轴146的前部上的锥齿轮147与锥齿轮145咬合。支承在左右的传动箱144中的传动轴148通过花键构造的套筒149而与传动轴146连结,在传动轴148上一体地形成有小径的锥齿轮148a(相当于锥齿轮机构)。 
如图22所示,在左右的传动箱144中旋转自如地支承着左右的车轴141,在左右的车轴141上固定有大径的锥齿轮151(相当于锥齿轮机构),传动轴148的锥齿轮148a和锥齿轮151咬合。在这种情况下,在传动轴148的锥齿轮148a(小径)和锥齿轮151(大径)之间设定为较大的减速比。 
如图22及图26所示,在左右的车轴141上,左右的传动箱144 的外侧的外轴部141a构成为剖面六边形状(相当于剖面异径状),左右的车轮1的轴毂部1a的内表面构成为剖面六边形状(相当于剖面异径状)。由此,左右车轮1的轴毂部1a插入在左右的车轴141的外周部141a中,左右的车轮1与左右的车轴141连结,遍及左右的车轮1和左右的车轴141而插入有防脱用的销150。通过拆下销150,能够将左右的车轮1从左右的车轴141拆下。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使左右的车轴141的外周部141a、左右的车轮1的轴毂部1a的内表面构成为例如剖面四边形状或三角状,也可以构成为将剖面圆形的单面或两面切掉后的椭圆形状。 
根据以上的构造,如图20及图22所示,传动轴117的动力经由齿轮变速装置140(换档齿轮131)、传动轴130、传动齿轮133、左右的侧离合器134、左右的传动轴132、锥齿轮145、147、传动轴146、148、传动轴148的锥齿轮148a及锥齿轮151、左右的车轴141,传递给左右的车轮1。 
接着说明左右的侧离合器134。 
如图20所示,左右的侧离合器134构成为,具备形成于传动齿轮133的凸缘部133a上的多个开口部、形成于左右的传动轴132的大径部132a的外周部上多个凹部、可自如地进入传动齿轮133的凸缘部133a的开口部和左右的传动轴132的大径部132a的凹部之间的多个球135、滑动自如地外嵌在左右的传动轴132上的圆筒部件136、对圆筒部件136向离开传动齿轮133的方向(左右的侧离合器134的传动状态)施力的弹簧137。具备可向接近传动齿轮133的方向推压操作圆筒部件136的左右的操作臂152,装备在操纵手柄9上的左右的操作杆153(参照图1)和左右的操作臂152通过金属线(未图示)机械地连结。 
如图20所示,如果回动操作左右的操作杆153,则通过弹簧137的弹性力向离开传动齿轮133的方向操作圆筒部件136,通过圆筒部件136的端部的内周部推入球135,球135成为进入到传动齿轮133的凸缘部133a的开口部和左右的传动轴132的大径部132a的凹部之间的状态(参照图20的左边的侧离合器134)。由此,传动齿轮133成为与左右的传动轴132连结的状态(左右的侧离合器134的传动状态),传动齿轮133的动力从左右的传动轴132传递给左右的车轮1。 
如图20所示,如果例如握持操作操作杆153,则通过右边的操作臂152克服弹簧137的施力而向接近传动齿轮133的方向操作圆筒部件136,圆筒部件136的内周部从球135离开,在传动齿轮133的旋转的离心力的作用下,球135成为从右边的传动轴132的大径部132a的凹部出到外面的状态(参照图20的右边的侧离合器134)。由此,传动齿轮133成为解除了与右边的传动轴132的连结的状态(右边的侧离合器134的断开状态),成为传动齿轮133的动力不传递给传动轴132的状态,成为右边的车轮1不能自由旋转的状态,能够将机体的朝向改为向右。 
以上的状态在操作左边的操作杆153、将左边的侧离合器134操作为隔断状态的情况下也相同。 
接着说明绕横轴心P1上下摆动驱动左右的传动箱142、143、144的构造。 
如图23、图27、图28、图30所示,在发动机8的下侧、在前框架7的内部中,朝后地支承着单动式的油压缸154(相当于致动器),绕油压缸154的活塞杆154a的端部的纵轴心P2摆动自如地支承着上下一对的天平臂155(相当于摆转机构),天平臂155从前框架7向左右的横外侧伸出。如图1所示,中心浮体10绕后部的横轴心P4上下摆动自如地受到支承,在变速箱6的上部具备将泵116(参照图20)的工作油供给到油压缸154中或从中排出的控制阀166,中心浮体10的前部和控制阀166通过连接杆167连接。 
如图27、图29、图30所示,将板材弯折成剖面コ字状而构成左右的连接部件156(相当于连接机构),在左右的连接部件156的前部上固定有平板状的承接部156a。在左右的连接部件156的后部具备2个开口部156b、156c,固定在左右的传动箱142上的臂160和左右的连接部件156的前面的开口部156b通过连结销161连接。如果通过连结销161将固定在左右的传动箱142上的臂160和左右的连接部件156的后面的开口部156c连接,则左右的传动箱142、143、144成为稍微下降的状态,是特别对应于较深的水田的状态。 
如图27、图29、图30所示,准备侧视为コ字状的左右的连接部件157(相当于连接机构),左右的连接部件157的杆部157a插入在左右的连接部件156的承接部156a的开口部中,在左右的连接部件157 和左右的连接部件156之间配置有左右的橡胶部件158(相当于弹性部件),在左右的连接部件157的杆部157a上安装有螺母159,以便对左右的橡胶部件158施加较轻的初始压缩。遍及天平臂155的右及左侧部的开口部、左右的连接部件157的开口部、左右的连接部件156的长孔156d而插入有连结销162。 
如图23、图27、图28、图30所示,在油压缸154的活塞杆154a上固定有上下一对的限制部件163(相当于限制机构),限制部件164(相当于限制机构)绕限制部件163的轴心P3摆动自如地受到支承,固定在天平臂155上的销165插入在限制部件164的长孔164a中。由此,相对于油压缸154的活塞杆154a的、天平臂155围绕纵轴心P2的摆动范围被限制部件164的长孔164a及销165维持在设定范围内。 
根据以上的构造,如图1及图23所示,如果油压缸154的活塞杆154a伸长动作,则天平臂155、左右的连接部件156、157向图23的纸面右侧移动,左右的传动箱142、143、144被驱动而绕横轴心P1向下方摆动,如果油压缸154的活塞杆154a收缩动作,则天平臂155、左右的连接部件156、157向图23的纸面左侧移动,左右的传动箱142、143、144被驱动而绕横轴心P1向上方摆动。如果机体相对于触地并追随田面T的中心浮体10而上下运动,则中心浮体10相对于机体上下摆动,通过该动作经由连接杆167操作控制阀166,通过来自控制阀166的工作油使油压缸154伸缩动作,从而将机体维持在与田面T(中心浮体10)距离设定高度的位置(将植苗装置3的种植臂73的苗的种植深度维持为设定值)。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7及图29所示,即使例如右(左)边的车轮1骑上耕床的凸部上、右(左)边的车轮1成为被迅速提起的状态,来自右(左)边的车轮1的冲击也会被右(左)边的橡胶部件158吸收(减轻)。即使分别发生了来自右边的车轮1的冲击及来自左边的车轮1的冲击,来自右边的车轮1的冲击也会被右边的橡胶部件158吸收(减轻),来自左边的车轮1的冲击也会被左边的橡胶部件158吸收(减轻)。 
如图1及图23所示,即使例如有耕床的凹凸,通过天平臂155绕纵轴心P2摆动,也会经由左右的连接部件156、157赋予左右的传动箱142、143、144(左右的车轮1)高度差,将机体维持为左右平行于 田面T。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相对于油压缸154的活塞杆154a的、天平臂155围绕纵轴心P2的摆动范围受限制部件164的长孔164a及销165限制,能够将左右的传动箱142、143、144(左右的车轮1)的高度差维持在设定范围内。即使在左右的传动箱142、143、144(左右的车轮1)中产生了高度差,也会通过板簧部件139对左右的传动箱142、143、144(左右的车轮1)施力,以消除上述高度差。 
以往,在作为步行型水田作业机的一例的步行型插秧机中,构成为,具备绕前部的横轴心上下摆动自如地受支承而向后方延伸的左右的传动箱,在左右的传动箱的后部具备左右的车轮,将作为致动器的油压缸和左右的传动箱通过左右的连接机构机械地联动连结,通过致动器经由左右的连接机构上下摆动驱动左右的传动箱(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6-153634号公报)。在水田中,步行型插秧机使机体(植苗装置)位于田面T上、左右的车轮在位于田面T的下方的耕床上行驶,所以即使从田面T到耕床的深度发生了变化,通过如上述那样上下摆动驱动左右的传动箱(左右的车轮),能够使机体(植苗装置)位于田面T上(能够将植苗装置的苗的种植深度维持为设定深度)。 
在上述以往结构的步行型插秧机中,如果右或左边的车轮登上例如耕床的凸部上,则右或左边的车轮相对于机体成为迅速提起的状态,所以会从右边或左边的车轮对右边或左边的连接机构及致动器作用较大的负荷。 
所以,在本发明中,目的是构成为能够适当地避免从右边或左边的车轮对右边或左边的连接机构及致动器作用较大的负荷那样的状态。为了达到该目的而构成为,设置绕前部的横轴心P1上下摆动自如地受到支承并向后方延伸的左右的传动箱142、143、144,在各传动箱142、143、144的后部装备左右的车轮1。通过左右的连接部件156、157将油压缸154和左右的传动箱142、143、144机械地联动连结,通过油压缸154经由左右的连接部件156、157上下摆动驱动左右的传动箱。在左右的连接部件156、157上加装左右的弹性部件(橡胶部件158)。 
根据该特征结构,即使例如右边或左边的车轮1骑上耕床的凸部、车轮1相对于行驶机体2成为被迅速提起的状态,来自车轮1的冲击也会被弹性部件(橡胶部件158)吸收(减轻),所以避免了从车轮1 对与其对应的连接部件156、157及油压缸154施加较大的负荷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分别发生了来自右边的车轮1的冲击及来自左边的车轮1的冲击,来自各车轮1的冲击也会被与该车轮1对应的弹性部件(橡胶部件158)吸收(减轻),所以减少了来自右边的车轮1的冲击达到左边的连接部件156、157、或来自左边的车轮1的冲击达到右边的连接部件156、157那样的状态。由此,来自右(左)边的车轮1的冲击被右(左)边的弹性部件(橡胶部件158)适当地吸收,能够提高步行型水田作业机的行驶性能。 
此外,在本发明中,具备对左右的传动箱142、143、144赋予高度差的摆转(rolling)机构(天平臂155)、和将摆转机构(天平臂155)带来的左右的传动箱142、143、144的高度差限制在设定范围内的限制机构(限制部件163、164)。在水田中一般田面T为大致水平,而耕床相对地存在有凹凸,所以如果例如车轮骑上耕床的凸部,则机体的右侧被提起而要使机体相对于田面T向左倾斜。此时,根据上述特征,由于具备对左右的传动箱142、143、144赋予高度差的摆转机构(天平臂155),所以例如在右边的车轮1骑上耕床的凸部上的情况下,对左右的传动箱142、143、144赋予高度差,使右边的传动箱142、143、144相对于左边的传动箱142、143、144变高,提起行驶机体2的右侧来抑制行驶机体2要相对于田面T向左倾斜的状态。此时,由于具备限制机构(限制部件163、164),所以能够防止在左右的传动箱142、143、144中产生所需以上的高度差的状态。因而,能够抑制行驶机体2要相对于田面T向右或向左倾斜的状态,能够提高行驶性能。能够防止在左右的传动箱142、143、144中产生所需以上的高度差,能够避免对左右的传动箱142、143、144施加较大的负荷的状态,还提高了耐久性。 
此外,在本发明中构成为,在左右的传动箱142、143、144的后部上旋转自如地具有剖面为异径状的左右的车轴141,将左右的车轮1安装在左右的车轴141上。通过传动带115将发动机8的动力传递给车轮变速装置140,通过传动轴130、132、146、148及锥齿轮机构(锥齿轮148a、151)将车轮变速装置140的动力传递给左右的车轴141。另外,所谓的“异径状”,是指从车轴141向车轮1能够不空转地进 行转矩传递的非圆形(即通过中心的线彼此相等的等径的圆以外的)形状。 
例如,在将左右的车轴构成为剖面圆形、通过销将左右的车轮连结在左右的车轴上的情况下,如果例如在水田中行驶中到达了泥土特别硬的部分,则从左右的车轴对发动机施加较大的负荷。如果施加了较大的负荷,则销断裂而左右的车轮相对于左右的车轴成为空转的状态,能够避免发动机8的停止。在该结构中,在即使从左右的车轴对发动机施加较大的负荷也能够避免发动机停止的方面是有利的,但在难以进行水田中断裂后的销的更换作业、有时难以事先准备多个销的方面还有改善的余地。 
对应于此,在本发明中,构成为将左右的车轮1安装在剖面异径状的左右的车轴141上,不会成为左右的车轮1相对于左右的车轴141空转的状态。由此,在例如到达了水田中泥土特别硬的部分的情况下,较大的负荷从左右的车轮1经由左右的车轴141、传动轴130、132、146、148及锥齿轮机构(锥齿轮148a、151)、齿轮变速装置140到达传动带115,在传动带115与带轮之间发生滑动来吸收较大的负荷。在用传动带115难以吸收较大的负荷的情况下,发动机8停止。 
根据该特征,虽然在从左右的车轮1对发动机8施加了较大的负荷时发动机8有停止的可能性,但不需要进行上述那样的水田中的断裂的销的更换作业,也不需要准备多个销。由此,在提高作业性的方面是有利的。 
此外,在本发明中,在使齿轮变速装置140的动力分支并传递给左右的车轴141的分支点处,在分支点与右边的车轴141之间具备右边的侧离合器134,在分支点与左边的车轴141之间具备左边的侧离合器134。根据该特征,如果如上述那样构成为,通过传动带115将发动机8的动力传递给车轮变速装置140,通过传动轴130、132、146、148及锥齿轮机构(锥齿轮148a、151)将车轮变速装置140的动力传递给左右的车轴141,则在锥齿轮机构(锥齿轮148a、151)中能够设定比传动链条大的减速比。换言之,即使在齿轮变速装置140中设定高旋转低转矩的动力,也能够通过锥齿轮机构(锥齿轮148a、151)的较大的减速比,在左右的车轴141中得到规定的转速。由此,能够从齿轮变速装置140向左右的侧离合器134传递高旋转低转矩的动力, 特别是因为由低转矩的动力产生的面压力较小,能够较轻地进行左右的侧离合器134的传动或断开操作。在步行型插秧机中,由于大多是通过手动方式对左右的侧离合器134进行传动或断开操作的结构,所以能够由作业者轻松地进行左右的侧离合器134的传动或断开操作。在具备转向及转弯用的左右的侧离合器134的情况下,能够较轻地进行左右的侧离合器134的传动或断开操作,能够提高操作性。 
(第2实施方式) 
图31、图32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 
如这些图所示,也能够以如下的构造实施:在上述苗撑杆66的基端支承轴67的两端上弯曲延伸出倒U字形的支承部67b,将该支承部67b从上方插入到形成于连结托架54上的上下的支承凸出部90a、90b中,将螺栓连结在连结托架54上的由弹簧线材构成的止动器91选择性地卡入到形成在支承部67b上的多个支承孔92中,而能够多级调节苗撑杆66的高度位置。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用手指钩住止动器91而容易地使其弹性变形,从支承孔92中拔出。 
对于其他结构,由于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所以赋予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第3实施方式) 
在图33、图34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中,操纵部A在以下的方面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在该实施方式中,操纵手柄4包括从上述中心驱动箱17的两端侧向行驶机体后上方延伸的由方形钢管材料构成的基部侧手柄杆4a、固定在该左右一对的基部侧手柄杆4a的延伸端部上并且具备左右一对的手握部4c的由圆形钢管材料构成的前端侧手柄杆4b、和横跨左右的前端侧手柄杆4b、4b而连结的倒U字状的连结杆4d。上述连结杆4d比手握部4c容易握住,如果在长时间作业时利用则疲劳较少,比较轻松。 
对于其他结构,由于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所以赋予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第4实施方式) 
图35、图36所示的第4实施方式,是在步行型规格的水田作业机(插秧机)中添加辅助车轮及坐席,改变规格为适于乘用。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上下摆动自如的车轮支承臂194的后部安装 有作为辅助车轮的脚轮195。车轮支承臂194的基端部绕左右横轴心上下自如地轴支承在连结操纵手柄4的基端侧手柄杆4a、4a的下连结部上,将内置有缓冲弹簧的阻尼器196轴支承在连结基端侧手柄杆4a、4a的上部侧的连结部和车轮支承臂194的前后中间部之间。并且,经由相对于车轮支承臂194的后端拆装自如的坐席支承部件197而设置坐席198。 
标号199是在安装了坐席198时使用的延长手柄,与操纵手柄4的左右的手握部4c的内侧的手柄杆4b连接。通过由带弹簧的卡止销200伸缩固定3个筒状体,能够多级改变延长手柄199的高度。 
在设置了脚轮195的情况下,在较大的田地中的作业变得轻松。此外,在脚轮195上装备坐席198,通过调节延长手柄199的高度,虽然本来是步行型规格,但能够在乘坐在坐席198上的状态下运转,所以能够很轻松地进行较大的田地中的作业。 
脚轮195也可以将车轮支承臂194的后方分为2叉、或将车轮支承臂194的后方分支为T字状而设置在左右。 
对于其他结构,由于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所以赋予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步行型插秧机的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链轮26a上形成嵌入销107的槽26c,将销107嵌入在该槽26c内。除此以外,也可以在链轮26a本身上也开设销107的前端一部分嵌入的直径的槽孔或贯通孔,而将销107夹压嵌装在这些孔中。此外,在链轮26a的舀起装置侧没有形成轴毂部26b的情况下,也可以在链轮26a上穿设孔、使销直接嵌装在该孔中。在上述链轮26a的轴毂部上形成的槽26c、槽26c及槽孔或贯通孔等都是销嵌合用孔的一例。 
(2)在要将销107嵌合到直接形成在链轮26a上的铆接孔中、而使销不会容易地从链轮脱落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舀起装置94的嵌合筒105形成为正圆筒形、在其端部上形成销嵌合的切槽。 
(3)舀起装置板44的润滑油舀板106也可以在周向上设置1个或3个以上。 
(4)在图27及图29中,也可以构成为,横跨左右的连接部件156、157而连接左右的螺旋弹簧(未图示),来代替左右的橡胶部件158。 
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将左右的橡胶部件158及左右的螺旋弹簧(未图示)横跨左右的连接部件156及臂160而设置。 
(5)本发明优选地适用于步行型插秧机及步行型播种机等步行型水田作业机中,但也可以应用在乘用型插秧机中。 
最后,在权利要求书的各权利要求中,为了容易进行与附图的对照而记入了图中的对应标号,但本发明并不因该记入而限定于附图的结构。 

Claims (7)

1.一种步行型水田作业机,在机体的后部具有植苗装置,该植苗装置具备种植机构和内置有用来将种植动力传递给该种植机构的机构的种植驱动箱,
上述种植驱动箱是并列地配备左右中央的中心驱动箱(17)、和其两横侧的侧驱动箱(18)而构成的,上述中心驱动箱(17)包括下部箱(17A)、连接在该下部箱(17A)的上端上的横长的上部箱(17B);
在上述下部箱(17A)中支承着种植驱动轴(26),
如果经由供油口(90)供给润滑油(L)并积存到设定满油面(OL),则位于上述下部箱(17A)中的链条(28)、种植驱动轴(26)及中间传动轴(27)通过直接接触上述润滑油(L)而实现润滑,
在该种植驱动轴(26)上连结着将润滑油供给到上述上部箱(17B)中的舀起装置(9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步行型水田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舀起装置(94)具备包围上述种植驱动轴(26)的嵌合筒(105)、和设置在该嵌合筒上的多个润滑油舀板(106)。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步行型水田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润滑油舀板(106)形成为在舀面侧具有曲率中心的拱状。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步行型水田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舀起装置(94)经由链轮(26a)连结在该种植驱动轴(26)上,从而不会绕上述种植驱动轴(26)滑动旋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步行型水田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种植驱动轴(26)上外嵌着具有销嵌装用空间(108)的嵌合筒(105);
在上述链轮(26a)上形成有销嵌合用孔(26c);
将销(107)嵌合在上述销嵌合用孔(26c)及销嵌装用空间(108)中,借助该销使上述销嵌合用孔及销嵌装用空间一体旋转。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步行型水田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驱动箱(17、18)中设置用来将润滑油供给到该驱动箱中的所述供油口(90)、和用来确认该驱动箱内的油面水平的油量确认孔(92);
上述油量确认孔(92)配置在比上述供油口(90)低的水平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步行型水田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驱动箱(18)的上述油量确认孔(92)中设有可螺纹结合的栓(96);
在该栓(96)上设有在安装了该栓的状态下将上述驱动箱(18)内的传动链条(32)操作为张紧状态的链条张紧部(96a)。
CN200710180779XA 2005-09-05 2006-03-28 步行型水田作业机 Active CN1011336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56409 2005-09-05
JP2005-256409 2005-09-05
JP2005256409A JP4528228B2 (ja) 2005-09-05 2005-09-05 田植機における横送り駆動装置に対する潤滑装置
JP2005295265A JP2007097542A (ja) 2005-10-07 2005-10-07 田植機
JP2005-295265 2005-10-07
JP2005295265 2005-10-07
JP2005299164 2005-10-13
JP2005299164A JP2007104968A (ja) 2005-10-13 2005-10-13 歩行型水田作業機
JP2005-299164 2005-10-13
JP2005300253A JP2007104990A (ja) 2005-10-14 2005-10-14 歩行型田植機の苗のせ台横送り駆動構造
JP2005-300253 2005-10-14
JP2005300253 2005-10-14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71543A Division CN100584188C (zh) 2005-09-05 2006-03-28 步行型水田作业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33693A CN101133693A (zh) 2008-03-05
CN101133693B true CN101133693B (zh) 2012-05-30

Family

ID=3785719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80779XA Active CN101133693B (zh) 2005-09-05 2006-03-28 步行型水田作业机
CN200610071543A Active CN100584188C (zh) 2005-09-05 2006-03-28 步行型水田作业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71543A Active CN100584188C (zh) 2005-09-05 2006-03-28 步行型水田作业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528228B2 (zh)
CN (2) CN1011336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30666B1 (ko) * 2005-09-05 2007-06-21 가부시끼 가이샤 구보다 보행형 수전 작업기
CN106031333A (zh) * 2015-03-20 2016-10-19 常州常柴厚生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手扶式插秧机的插植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0828U (zh) * 1977-06-24 1979-01-24
JPS6037912A (ja) * 1983-08-10 1985-02-27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田植装置におけるリ−ドカム軸注油装置
JPS6045966U (ja) * 1983-09-07 1985-04-01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Pto付きトランスフア装置の潤滑装置
JPH0530825A (ja) * 1991-07-30 1993-02-09 Kubota Corp 苗植付装置
JP2505523Y2 (ja) * 1992-08-28 1996-07-31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潤滑装置
JP2595724Y2 (ja) * 1993-01-11 1999-06-02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オイルスリンガの取付構造
JP2000270631A (ja) * 1999-03-25 2000-10-03 Kubota Corp 田植機の横送り装置
JP3427018B2 (ja) * 1999-09-27 2003-07-14 株式会社クボタ 苗植付装置の横送り機構
JP2002065013A (ja) * 2000-08-31 2002-03-05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移植機の苗載台横送り装置
JP3801523B2 (ja) * 2002-03-29 2006-07-26 株式会社クボタ 乗用型田植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068422A (ja) 2007-03-22
JP4528228B2 (ja) 2010-08-18
CN1926941A (zh) 2007-03-14
CN101133693A (zh) 2008-03-05
CN100584188C (zh) 2010-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40100938A (ko) 승용형 작업기
TW201440632A (zh) 苗移植機
CN101133693B (zh) 步行型水田作业机
CN101699947B (zh) 步行型水田作业机
JP5249672B2 (ja) 歩行田植機
CN100433965C (zh) 水田作业机
CN102282946A (zh) 带苗箱延伸板位置调节结构的手扶插秧机
CN106879288B (zh) 移植机
JP2018110538A (ja) 苗移植機の苗植付装置
CN101455148B (zh) 步行式插秧机的传动结构
CN101606455B (zh) 手扶乘坐式两轮驱动插秧机
JP2006304647A (ja) 田植機
JP2009219369A (ja) 苗植付具
KR101028518B1 (ko) 보행형의 모 이식기
JP2011004650A (ja) 苗移植機
CN110023177A (zh) 作业车
CN105284255A (zh) 苗栽种装置
CN201422255Y (zh) 两种操作的两轮驱动插秧机
JP2008182926A (ja) 苗移植機
CN205142857U (zh) 插秧机的秧苗插植装置
JP2006304648A (ja) 田植機の代掻き用回転体
CN106358534B (zh) 秧苗插植装置
JP4009741B2 (ja) 苗移植機
JP5249673B2 (ja) 歩行作業機の車体高さ調節構造
JP2008289452A (ja) 苗植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35 Partial or whole invalidation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IP01 Partia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

Commission number: 4W103520

Conclusion of examination: The patent right of 200710180779.X is partially invalid, and the patent shall continue to be valid on the basis of the modified claim 1-5 submitted by the patent holder on 2015, 03 or 11.

Decision date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20150814

Decision number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26752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Walking type paddy field working machin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30

Patentee: Kubota Corp.

IP01 Partia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
IP01 Partia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

Commission number: 4W112272

Conclusion of examin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amended claims 1-5 submitted by the patentee on March 11, 2015, the invention patent right No. 200710180779. X is maintained in force

Decision date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20211103

Decision number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52460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Walking paddy field machin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30

Patentee: KUBOTA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