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24145A - 乘客输送机 - Google Patents

乘客输送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24145A
CN101124145A CNA2006800054753A CN200680005475A CN101124145A CN 101124145 A CN101124145 A CN 101124145A CN A2006800054753 A CNA2006800054753 A CN A2006800054753A CN 200680005475 A CN200680005475 A CN 200680005475A CN 101124145 A CN101124145 A CN 1011241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rackside
guide rail
mentioned step
passenger conveyo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0547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菊池孝幸
石川佳延
松本泰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241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241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0Component part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2Driving ge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0Component part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14Guiding means for carrying surfaces

Landscapes

  •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AREA)

Abstract

一种乘客输送机,其中,具有:具有梯级滚轮(6、7)的多个梯级(2),与多个梯级(2)中的每个相连结、进行循环移动的梯级链(8),设置在桁架的中间部、对梯级(2)的梯级滚轮(6、7)进行导引的导轨(13a、13b、14a、14b),和设置在上述桁架的中间部、向梯级链(8)传递驱动力的中间驱动装置(12)。并且,在梯级(2)的返路侧的移动路径中,设置有使梯级(2)的返路侧的姿势变更的梯级姿势变更区间(Z)。

Description

乘客输送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中间部设有驱动装置的乘客输送机,特别是涉及能够确保该驱动装置的设置空间的乘客输送机。
背景技术
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这些乘客输送机,具有在前后设置有梯级滚轮的多个梯级。这些梯级通过梯级链而被连结成环状(无端状),通过驱动该梯级链,所有的梯级同步且无间隙地在一侧的乘降口和另一侧的乘降口之间循环移动。在自动扶梯中,各个梯级在往路侧的行程中,由设置在桁架内的梯级导轨对各个辊进行支撑并导引,由此踏板部分在保持成水平的情况下,在乘梯口附近和下梯口附近向水平方向移动,在从乘梯口附近到下梯口附近的中间部,向大约30度左右的升降梯度方向移动。然后,在上楼层部或下楼层部的折回部,由翻转导轨对梯级的各个滚轮进行导引,使梯级的行进方向和梯级的姿势翻转。在返路侧的行程中,梯级通过设置在桁架内上述往路侧的梯级导轨的下方的返路侧的梯级导轨对引导梯级的各个滚轮进行导引,从而移动。
作为对连结上述梯级的梯级链进行驱动的驱动装置,多采用被设置在上楼层侧的乘梯口附近或下梯口附近的机械室内、由被设置在梯级链的折回端部的链轮进行驱动的类型的装置。
作为其他的驱动装置,还有被设置在桁架的中间部、由与梯级链啮合的齿条等进行驱动的类型的装置。在该设置于桁架的中间部的驱动装置中,梯级链的折回部处的滚轮的反作用力和楼层高度无关,是一定的,从而优点是不论楼层高度怎样都能使用规定强度的部件。
在楼层高度较大的自动扶梯中,还提出了一种将通过链轮来驱动上述梯级链的折回端部的类型的驱动装置和设置在上述桁架的中间部的驱动装置组合起来使用的自动扶梯。这是因为,在楼层高度较大的情况下,由于施加在梯级链上的载荷较大,所以有时仅用梯级链折回端部的驱动装置不能够传递足够的驱动力。另外,不仅是楼层高度较高的自动扶梯,在移动距离较长的自动人行道等中,有时也会有仅用梯级链折回端部的驱动装置不能够传递足够的驱动力的情况。于是,为了在这种情况下使较长的梯级链和连结在该梯级链上的一连串的梯级移动,提出了一种方法,即,在较长梯级链的中途(除了梯级链改变方向而折回的端部以外的部分)分配配置能够给予驱动力的驱动装置。
对于这种在桁架的中间部设置有驱动装置的乘客输送机,例如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进行了公开。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使设置于中间部的驱动装置的驱动小齿轮和形成于梯级链的链节板部的齿条相啮合,从而将驱动装置的驱动力传递到梯级链。在专利文献2中,为了不使用齿形链这样的特殊的链而利用标准的梯级链,从设置于桁架的中间部的驱动装置传递驱动力,对于该驱动装置,从旋转驱动装置经由偏心轴安装有摆动体。在该摆动体上设置有具有余摆线齿形的滚动齿,使得该摆动体通过旋转驱动装置的旋转运动的传递而进行摆动运动,同时通过该滚动齿和梯级链相啮合而向梯级链施加推力。
对上述的在中间部设置有驱动装置、并在上楼层侧的端部的机械室内也设置有驱动装置的相关的乘客输送机进行说明。这种乘客输送机具有多个梯级,其中,该梯级具有:乘载使用者的踏板、与上述踏板的一端部相连接的级高板、设置在安装有上述踏板和上述级高板的框架上的前轮滚轮和后轮滚轮。上述梯级的上述各个前轮滚轮由环状的梯级链以规定节距连结。上述梯级链被卷绕在从设置在上楼层侧的驱动装置传递驱动力的驱动轮、和设置在下楼层侧的从动轮上,在上述驱动轮和上述从动轮之间循环移动。进而,具有马达的中间驱动装置被设置在上述乘客输送机的中间倾斜部上,与上述梯级链相配合从而传递动力。就上述中间驱动装置来说,具有如专利文献2所述的那样的,通过具有滚动齿的摆动体的摆动运动,向上述梯级链施加推力的中间驱动装置。
随着上述梯级链的循环移动,对于上述梯级,上述前轮滚轮由往路侧前轮导轨和返路侧前轮导轨所导引,上述后轮滚轮由往路侧后轮导轨和返路侧前轮导轨所导引,这样来进行循环移动。
上述中间驱动装置,被配设于在往路上移动的上述梯级和在返路上移动的上述梯级之间。特别是,上述马达和用于传递上述马达的动力的减速机构等被收纳在由往路侧的上述梯级的上述级高板下端部和返路侧的上述梯级的上述级高板下端部所夹持的空间内。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1-16649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128441号公报
在为了构成楼层高度较高的乘客输送机,而在上楼层机械室中仅配设一台驱动装置,并使其容量变大地进行应对的情况下,为了设置大容量的驱动装置,需要使上楼层机械室的桁架尺寸变大,更大容量的驱动装置和具有与之匹配的强度的链、驱动轮等没有通用性,在成本和可获性方面存在问题。
因此,在近年来开发出很多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所提出那样的在乘客输送机的中间部设置多台驱动装置的技术。
但是,为了在中间部设置驱动装置,如上所述,必须将马达、减速器等构成驱动装置的用品收纳于在往路侧移动的梯级和在返路侧移动的梯级之间的空间内。
因此,在在乘客输送机的中间部设置驱动装置的相关的乘客输送机中,以以往那样的桁架尺寸,只能收纳可收纳在往路侧和返路侧的梯级之间的空间中的、小容量的驱动装置。因此,为了确保足够的驱动力,仅有的方法是,增加设置在中间部的驱动装置的台数,或通过扩大桁架的中间部的深度方向尺寸,使在往路和返路上移动的梯级之间变宽,从而收纳具有某种程度容量的驱动装置。
但是,通过增加设置于中间部的驱动装置的台数,会导致成本增加,维修的作业也会增加。另一方面,通过扩大桁架的中间部的深度方向的尺寸,需要重新改变设计,另外难以对现有的自动扶梯的桁架结构进行改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相关技术的课题而发明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不像以往那样改变桁架尺寸的情况下,以适当数量设置适当容量的驱动装置,由此解决了因设置空间的增加、中间部的驱动装置数量的增加而引起的成本变高等课题的,高效的分散驱动式的乘客输送机。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具有:多个梯级,设置在上述多个梯级上的梯级滚轮,与上述多个梯级中的每个相连结、在一个乘降口和另一个乘降口之间循环移动的梯级链,沿着上述梯级链的移动路径设置在桁架的中间部、对上述梯级滚轮进行导引的往路侧的导轨以及返路侧的导轨,和设置在沿着上述往路侧的导轨和上述返路侧的导轨移动的往路侧的上述梯级和返路侧的上述梯级之间、向上述梯级链传递驱动力的中间驱动装置;并且,在返路侧的上述梯级的移动路径中,形成有在返路侧使上述梯级的姿势变更的梯级姿势变更区间。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在在中间部上设置有驱动装置的乘客输送机中,在梯级的返路侧的移动路径中,形成有使上述梯级的返路侧的姿势变更的梯级姿势变更区间,由此能够在不改变以往的桁架尺寸的情况下,以适当数量设置容量比以往大的适当的驱动装置,所以能够构成一种解决了因设置空间的增加、中间部的驱动装置数量的增加而引起的成本提高等的问题的高效的乘客输送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设置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的中间部的驱动装置附近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的梯级姿势变化区间的返路侧部分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的梯级姿势变化区间的返路侧部分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的梯级姿势变化区间的返路侧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在下面的附图中,对相同或类似的部分标注相同或类似的标号。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附图是示意图,厚度与平面尺寸的关系、各层的厚度比例等和现实物品不相同。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通过设于自动扶梯的中间部的驱动装置附近的主要部分对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的自动扶梯的一个示例进行了展示的侧视图。
图1所示的乘客输送机1具有多个梯级2。各个梯级2具有:侧面的外形为大致扇形的框架3,安装在框架3上、具有乘客踩踏的踩踏面的踏板4,与踏板4的一端部连接地安装在框架3的圆弧部上的级高板5,以及作为可旋转地安装在框架3上的梯级滚轮的、设置在框架3的前端附近的前轮滚轮6和设置在框架3的后端附近的后轮滚轮7。这些梯级2的各个前轮滚轮6通过环状的梯级链8从而以规定节距被连结起来。
在图1中示意地示出的梯级链8是具有滚柱的链,由从马达11传来驱动力的中间驱动装置12来驱动。除了中间驱动装置12之外,梯级链8还可以由图未示的设置在上楼层侧的机械室中的驱动装置来驱动。
中间驱动装置12具有被传递了来自马达11的旋转驱动力的偏心轴12a,使得通过偏心轴12a的旋转,中间驱动装置12整体以和梯级链8的柱间隔相同的量摆动。并且,在中间驱动装置12的上端部,以与上述梯级链8的柱相啮合的方式形成有余摆线形状的齿12b,中间驱动装置12伴随着偏心轴12a的旋转而摆动,由此从余摆线形状的齿12b向与余摆线形状的齿12b相啮合的梯级链8的柱传递推进力,从而梯级链8被驱动。这样的中间驱动装置12是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装置。另外,本发明的乘客输送机1,就中间驱动装置的驱动机构来说,并不局限于图1或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装置,作为乘客输送机的中间驱动装置也可以使用一直以来所使用的其他中间驱动装置。
随着梯级链8的循环移动,与梯级链8相连结的各个梯级2以下述状态移动:在往路侧,前轮滚轮6由前轮导轨13a所导引,后轮滚轮7由后轮导轨14a所导引,从而将各个梯级2的踏板4维持水平。在返路侧,前轮滚轮6由前轮导轨13b所导引、后轮滚轮7由后轮导轨14b所导引,从而各个梯级2移动。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1中,在梯级2的返路侧的移动路径中,形成有使梯级2的返路侧姿势变更的梯级姿势变更区间Z。梯级姿势变更区间Z被设置在设置有中间驱动装置12的位置附近。更详细地说,对于后轮导轨14b来说,在桁架内的设置有马达11和中间驱动装置12的附近区域、即如图1所示的梯级姿势变化区间Z上,返路侧的后轮导轨14b在桁架内部的相对位置被配置在比处于梯级姿势变化区间Z的两侧的通常区间N的高度低的位置上。该返路侧的后轮导轨14b的降低的程度在图示的示例中,与变为下述梯级姿势的梯级(图1中的S梯级)的后轮滚轮7的高度一致,该梯级姿势为:由返路侧的后轮导轨14b和前轮导轨13b导引的梯级2的踏板4的表面成为与乘客输送机的倾斜角度大体平行的角度。并且,在返路侧的后轮导轨14b中,为了将通常区间N和梯级姿势变化区间Z之间连接,作为随着梯级2的姿势移动而逐渐变化的区域,设置有由缓慢的倾斜以及曲线的组合构成的过渡区间T。
过渡区间T,相当于后轮滚轮7向梯级姿势变化区间Z的入口和出口,在过渡区间T中,为了梯级2的后轮滚轮7在从后轮导轨14b的通常区间N向梯级姿势变化区间Z行进的过程中、和从梯级姿势变化区间Z向通常区间N行进的过程中能够顺畅地移动,与后轮导轨14b平行地设置有用于从后轮滚轮7上侧进行导引的按压导轨15。
图2示出了梯级姿势变化区间Z的返路侧部分的剖视图。在图2中,梯级2的前轮滚轮6,随着梯级链8的循环移动,一边转动一边在前轮导轨13上被导引。同样,后轮滚轮7一边转动一边在后轮导轨14b上被导引。桁架部件16是成为乘客输送机的外框的桁架部件。从桁架部件16向梯级2的踏板4的侧面突出设置有固定部件17,在固定部件17的前端,以与踏板4的侧面触接或留有少许间隙地接近的方式设置有导引滚轮18。对于导引滚轮18,在踏板4的两侧面上都设置,且沿着梯级的行进方向设置一个或多个。
下面,说明图1和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
首先,在图1所示的乘客输送机1中,当传递了来自中间驱动装置12的驱动力从而梯级链8进行循环移动时,在往路侧,梯级2被前轮导轨13a和后轮导轨14a所导引,梯级2的踏板4在一直保持与地面平行的梯级姿势的情况下,在上下楼层之间移动。
另一方面,在返路侧的通常区间N中,梯级2被返路侧的前轮导轨13b和后轮导轨14b所导引,被连结而相邻的梯级2,根据前轮导轨13b和后轮导轨14b之间的位置关系,以一个梯级2的踏板4的前端部和另一个梯级2的踏板4的后端部相分离的状态(图1中的P)的梯级姿势来移动。
当梯级2经过过渡区间T移动到梯级姿势变化区间Z时,在梯级姿势变化区间Z中,返路侧的后轮导轨14b的高度如上所述,较之通常区间N相对地变低,由此各个梯级2的踏板4,以与乘客输送机1的倾斜角度大致平行的方式进行姿势变化,并保持该姿势地通过中间驱动装置12附近。
这时,后轮滚轮7,不仅由后轮导轨14b所导引,还由设于过渡区间T的按压导轨15从上侧进行导引,由此强制地追随返路侧的后轮导轨14b,从而梯级2可靠地进行姿势变化。
在梯级姿势变化区间Z中,梯级2如图2所示,被与踏板4触接或接近地配置的导引滚轮18约束得不能向宽度方向移动,所以在梯级2的表面上形成为梳状的踏板4以与前后的梯级2的踏板4的楔子一直啮合的状态(图1中的Q)进行移动。
如上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乘客输送机1,在梯级姿势变形区间Z中,较之通常区间N,往路侧的梯级2和返路侧的梯级2之间的空间,与相关的乘客输送机相比变大。也就是说,在图1中,通常区间N的空间即Y的尺寸与相关的乘客输送机相同,但是在此扩大成梯级姿势变形区间Z的尺寸Y’,所以用于设置中间驱动装置12和驱动该装置的马达11的设置空间有所增加。因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在在中间部上设置有中间驱动装置12的乘客输送机1中,由于扩大了往路侧和返路侧的梯级2之间的空间,所以能够设置具有较大容量的马达的中间驱动装置12,能够以较少的驱动装置数量来驱动楼层高度更高的乘客输送机的梯级。这样,优点是,通过驱动装置的数量减少来降低成本、削减驱动装置的调整、检查时间。
由于不必扩大桁架深度,所以能够防止设置空间的增加,在现有的乘客输送机中也能够适用。
对于梯级姿势变更区间Z,不必变更返路侧的前轮导轨13b的高度,通过改良后轮导轨14b就可以达成,相对于改良所需的作业来说得到的效果是很大的。
关于梯级姿势变更区间Z的后轮导轨14b的高度,设为满足下述梯级姿势的高度,其中所述梯级姿势为:返路侧的后轮滚轮7被上述后轮导轨14b所导引的梯级2的踏板4的表面与乘客输送机1的倾斜角度大体平行;这样能够直接地使用现有的梯级2。
在梯级姿势变化区间Z与通常区间N之间具有过渡区间T,由此,梯级2被后轮导轨14b所导引,能够从通常区间N顺畅地向梯级姿势变化区间Z行进,还能够从梯级姿势变化区间Z顺畅地向通常区间N行进。
通过配置按压导轨15,在梯级姿势变化区间Z前后的行进过程中,后轮滚轮7强制地追随返路侧的后轮导轨14b,能够使梯级2可靠地进行姿势变化。
在梯级姿势变化区间Z中,如上所述,在梯级2的表面上形成为梳状(形成有楔子)的踏板4以与前后的梯级2的踏板4的楔子一直啮合的状态(图1中的Q)进行移动,并且如图2所示,通过上述导引滚轮18,梯级2在梯级2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移被约束,从而前后的梯级2不会在宽度方向上相对移动,因此,相啮合的梳状部分不会相互接触从而破损。
(第二实施方式)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的梯级姿势变化区间Z的返路侧部分的剖视图。
在图3中,对于与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2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在下面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图3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中,从桁架部件16朝向梯级2的踏板4侧面地设置有固定部件17,在固定部件17的前端,以与梯级2的踏板4侧面触接或留有少许间隙地接近的方式设置有由作为低摩擦材料的低摩擦树脂等构成的导引部件19。对于导引部件19,在梯级2的踏板4的两侧面上都设置,且沿着梯级2的行进方向设置有一个或多个。
在图3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同样地设置有如图1所示的梯级姿势变化区间Z,通过设置梯级姿势变化区间Z,可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在图3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由于导引部件19约束了梯级2在宽度方向的位移,所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对于前后的梯级来说,相啮合的梳状部分不会相互接触从而破损。
(第三实施方式)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的梯级姿势变化区间Z的返路侧部分的剖视图。
在图4中,对于与图2和图3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在下面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图4中,在返路侧的后轮导轨14b的侧面上,安装有以与梯级2的后轮滚轮7触接或留有少许间隙地接近的方式配置的、由作为低摩擦材料的低摩擦树脂等构成的板部件20。对于板部件20,在梯级2的踏板4的两侧面上都设置,且沿着梯级2的行进方向设置有一个或多个。
在图4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同样地设置有如图1所示的梯级姿势变化区间Z,通过设置梯级姿势变化区间Z,可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通过设置板部件20,该板部件20经由梯级2的后轮滚轮7约束梯级2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移。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对于前后的梯级2来说,相啮合的梳状部分不会相互接触从而破损。
如上所述,本发明通过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除此之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的各个实施方式进行各种改变。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在不像以往那样改变桁架尺寸的情况下设置适当容量的中间驱动装置,解决了因设置空间的增加、中间部的驱动装置数量的增加而引起的高成本的问题的,高效率的分散驱动式的乘客输送机。

Claims (10)

1.一种乘客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多个梯级,
设置在上述多个梯级上的梯级滚轮,
与上述多个梯级中的每个相连结、在一个乘降口和另一个乘降口之间循环移动的梯级链,
沿着上述梯级链的移动路径设置在桁架的中间部、对上述梯级滚轮进行导引的往路侧的导轨以及返路侧的导轨,和
设置在沿着上述往路侧的导轨和上述返路侧的导轨移动的往路侧的上述梯级和返路侧的上述梯级之间、向上述梯级链传递驱动力的中间驱动装置;
并且,在返路侧的上述梯级的移动路径中,形成有在返路侧使上述梯级的姿势变更的梯级姿势变更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输送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梯级姿势变化区间,被设置在设置有上述中间驱动装置的位置附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输送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梯级姿势变化区间,是通过将上述返路侧的导轨中对上述梯级滚轮的后轮进行导引的返路侧的导轨的高度,设置于在桁架内相对低于通常区间的高度的位置上而形成的,所述通常区间为上述梯级姿势变化区间以外的返路侧的区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乘客输送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梯级姿势变化区间的对上述梯级滚轮的后轮进行导引的返路侧的导轨的高度是变为下述梯级姿势的高度,其中所述梯级姿势为,上述梯级滚轮的后轮被该导轨所导引的上述梯级的踏板表面与乘客输送机的倾斜角度大体平行。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乘客输送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梯级姿势变化区间和上述通常区间之间具有过渡区间;
在上述过渡区间中,对上述梯级滚轮的后轮进行导引的返路侧的导轨,形成为连接上述梯级姿势变化区间和上述通常区间的平缓的倾斜或曲线状。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乘客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梯级姿势变化区间中,至少在其入口和出口,设置从上侧对返路侧的上述梯级滚轮的后轮进行导引的按压导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梯级姿势变化区间中,设置防止上述梯级向宽度方向位移的位移防止机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乘客输送机,其特征在于,上述位移防止机构,是与上述踏板的侧面触接或留有少许间隙地接近地设置的多个滚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乘客输送机,其特征在于,上述位移防止机构,是与上述踏板的侧面触接或留有少许间隙地接近地设置的含有低摩擦材料的导引部件。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乘客输送机,其特征在于,上述位移防止机构,是与作为前轮或后轮的上述梯级滚轮触接或留有少许间隙地接近地设置的含有低摩擦材料的板部件。
CNA2006800054753A 2005-03-23 2006-02-17 乘客输送机 Pending CN10112414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84652/2005 2005-03-23
JP2005084652A JP2006264872A (ja) 2005-03-23 2005-03-23 乗客コンベア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24145A true CN101124145A (zh) 2008-02-13

Family

ID=37023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800054753A Pending CN101124145A (zh) 2005-03-23 2006-02-17 乘客输送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665594B2 (zh)
EP (1) EP1870371A4 (zh)
JP (1) JP2006264872A (zh)
CN (1) CN101124145A (zh)
WO (1) WO200610085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40585A (zh) * 2020-11-24 2021-02-09 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无底坑自动扶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58771B2 (ja) * 2011-12-19 2016-02-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乗客コンベア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65051A (en) * 1964-06-25 1968-01-23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Moving walk
US3366217A (en) * 1966-03-03 1968-01-30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Load distribution apparatus for endless belt conveyors
JPS4881285A (zh) * 1972-02-01 1973-10-31
JPS58134369A (ja) 1982-02-05 1983-08-10 Toshiba Corp 2値化処理回路
JPS58134369U (ja) * 1982-03-05 1983-09-0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マンコンベアの踏段案内レ−ル
JPS61166492A (ja) 1985-01-16 1986-07-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乗客コンベア
TW496850B (en) * 1999-04-15 2002-08-01 Toshiba Corp Conveyor device
EP1142819B1 (de) * 2000-03-27 2008-11-05 Inventio Ag Führungseinrichtung für Fahrtreppenstufe oder Fahrsteigpalette
JP4683703B2 (ja) 2000-10-20 2011-05-18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マシンルームレスエレベータ
JP4683704B2 (ja) * 2000-10-23 2011-05-18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乗客コンベア装置
US20060108196A1 (en) 2002-02-28 2006-05-25 Toshiba Elevator Kabushiki Kaisha Conveyer apparatus
JP4107852B2 (ja) 2002-02-28 2008-06-25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コンベア装置
JP4115304B2 (ja) 2003-03-07 2008-07-09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乗客コンベア
JP4216775B2 (ja) 2003-07-04 2009-01-28 不二精機株式会社 おにぎり形成方法及びおにぎり成形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40585A (zh) * 2020-11-24 2021-02-09 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无底坑自动扶梯
CN112340585B (zh) * 2020-11-24 2023-02-10 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无底坑自动扶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264872A (ja) 2006-10-05
US20090008216A1 (en) 2009-01-08
US7665594B2 (en) 2010-02-23
EP1870371A1 (en) 2007-12-26
WO2006100851A1 (ja) 2006-09-28
EP1870371A4 (en) 2010-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05985B (zh) 一种多层无避让汽车库
CN1155496C (zh) 输送分选传送带
CN1318288C (zh) 自动扶梯驱动机构
JPH0214278B2 (zh)
CN101044049A (zh) 台车式运送装置以及该运送装置的运送用台车连接系统
CA2003277C (en) Cable transport system with garaging of carriers
CN101234726B (zh) 用于运送乘客/货物的运输系统
JP4122860B2 (ja) 移動体使用の搬送設備
CN105523330A (zh) 多轮穿梭车
CN103010240A (zh) 轨道客车车体
CN1426954A (zh) 一种跑道形乘客输送机
CN101124145A (zh) 乘客输送机
CN101920707A (zh) 轨道停车止轮器
JPS5865872A (ja) 搬送昇降装置
CN104736464B (zh) 具有单独的链轨道和托板轨道的乘客输送机系统
CN111704016B (zh) 一种应用于自动人行道中的踏板平移换向装置
JP3894165B2 (ja) 搬送システム
CN2330738Y (zh) 停车设备
CN101259936A (zh) 乘客传送设备
EP0593787B1 (en) Driving mechanism in coupled conveying apparatus
CN100584728C (zh) 中间加速型自动扶梯
CN2795121Y (zh) 自行小车下坡机构
CN101927939B (zh) 乘客传送设备
CN101571010A (zh) 一种用于立体车库的车辆输送装置
US6659897B2 (en) Chain drive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