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19073A - 直接型电力变换器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直接型电力变换器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19073A
CN101119073A CNA2007101397047A CN200710139704A CN101119073A CN 101119073 A CN101119073 A CN 101119073A CN A2007101397047 A CNA2007101397047 A CN A2007101397047A CN 200710139704 A CN200710139704 A CN 200710139704A CN 101119073 A CN101119073 A CN 1011190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voltage
power converter
output
phase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3970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19073B (zh
Inventor
小高章弘
佐藤以久也
玉井康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and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and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and System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190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190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190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1907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5/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 H02M5/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 H02M5/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5/2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5/25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hyratron or thyristor type requiring extinguishing means
    • H02M5/27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hyratron or thyristor type requiring extinguishing means for conversion of frequency
    • H02M5/271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hyratron or thyristor type requiring extinguishing means for conversion of frequency from a three phase input volt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c-Ac Conver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需要高价的专用电动机可以使整个装置低价格化的直接型电力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在不用能量缓冲器,接通断开双向开关,将交流电压直接变换成具有任意大小、频率的交流电压的直接型电力变换器中,限制输出相电压指令值的峰值,使输出线间电压的振幅在电源线间电压的振幅的0.866倍以下。例如,将输出相电压指令值的峰值限制值设定在输出相电压指令值的最大值在电源相电压最大值的0.75倍以下,最小值在电源相电压最小值的0.75倍以上的值。

Description

直接型电力变换器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不用电解电容等的大型能量缓冲器,将交流电压直接变换成具有任意大小、频率的交流电压的直接型电力变换器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图12是作为这种直接型电力变换器的代表例,由9个双向开关构成的矩阵变换器的主电路构成图。
在图12中,10代表的是三相交流电源,20代表的是由扼流圈(reactor)和电容等构成的滤波器,R、S、T是交流输入端子,30代表的是将可以双向控制电流的9个双向开关SW连接在上述交流输入端子R、S、T和交流输出端子U、V、W之间的矩阵变换器(matrixconverter),通过接通断开上述双向开关SW,直接切出三相交流输入电压,变换成任意大小、频率的三相交流电压。
图13是非专利文献1、2中记载的矩阵变换器的控制装置的方框图。在这些非专利文献1、2中,将矩阵变换器30看成图14所示的假想整流器30A和假想变换器30B来进行控制。在图14中,SWA是构成假想整流器30A的半导体开关元件,SWB是构成假想变换器30B的半导体开关元件。
在假想整流器30A的控制中,以提高电源电压的利用率为目的,用1条支线调制(one-leg modulation),如图13所示,假想整流器控制部件41从各相输入电流指令值IR *、IS *、IT *得到对假想整流器30A的调制信号λREC,生成对电流型PWM整流器的PWM脉冲。
此外,关于1条支线调制的详细情况,因为例如已经记载在非专利文献1中,所以这里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另一方面,关于假想变换器30B的控制,如图13所示,通过用乘法部件421将输出相电压的振幅指令值Vout *和成为输出相电压的基准信号的各相正弦波指令值VU0 *、VV0 *、VW0 *乘起来,得到输出相电压指令值VU *、VV *、VW *。此外,在假想整流器30A的控制中用1条支线调制时,因为在图14的假想直流链路电压Ed中发生电源频率成分的变动,所以以该补偿该变动为目的,通过在除法部件422中用假想直流链路电压Ed除输出相电压指令值VU *、VV *、VW *,得到对假想变换器30B的调制信号λU *、λV *、λW *
用控制指令合成部件43将根据以上所述得到的假想整流器30A的调制信号λREC和假想变换器30B的调制信号λU *、λV *、λW *合成起来作为控制指令,将它们与载波的三角形波比较,得到矩阵变换器30的9个双向开关SW的PWM控制信号(接通断开信号)。此外,省略关于调制信号的合成方法和PWM控制信号的生成方法的说明。
可是,在矩阵变换器中,如在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那样,当能够无畸变地输出的正弦波电压的最大有效值为电源电压实效值的0.866倍,输出超过该电压的正弦波电压时,在输出电压中包含着许多由电源电压的频率决定的高频成分,特别是当电源频率和输出频率不同时,在输出的每1个周期中输出电压波形都发生变化。
例如,图15表示当电源线间电压实效值为200V时,作为控制指令将输出线间电压实效值作为188V(电源线间电压实效值的0.94倍)的正弦波电压时的波形。此外,在图15中,电压VRS、VST、VTR为电源线间电压,-VRS、-VST、-VTR为使这些电源线间电压VRS、VST、VTR为反转后得到的电压,此外,为了使说明容易起见,输出线间电压VUV为除去由PWM调制产生的高频成分后得到的电压。
非专利文献1:伊东 淳一、佐藤 以久也、小西 茂雄,“根据假想AC/DC/AC变换方式的矩阵变换器的输入输出波形改善法”,SPC02-90/IEA-02-31,2002年(伊東 淳一、佐藤 以久也、小西茂雄「仮想AC/DC/AC变換方式にょるマトリックスコンバ一タの入出力波形改善法」、SPC02-90/IEA-02-31、2002年)
非专利文献2:伊东 淳一、小太刀 博和、小高 章鸿、佐藤 以久也、大口英树、海田 英俊,“根据着眼于脉冲样式的假想AC/DC/AC变换方式的矩阵变换器的高性能化”,平成16年电气学会产业应用部门全国大会,pp.I-303~pp.I-308,2004年(伊束 淳一、小太刀 博和、小高 章弘、佐藤 以久也、大口 英樹、海田 英俊「パルスパタ一に着目した仮想AC/DC/AC变换方式にょるマトリックスコンバ一タの高性能化」、平成16年電気学会産業応用部門全国大会、pp.I-303~pp.I-308,2004年)
这里,例如,当矩阵变换器的负载是电动机,电动机的额定电压与电源电压相等时,需要矩阵变换器与电动机的额定电压相应地输出电源电压实效值的0.866倍以上的电压实效值,但是这时,如图15所示输出的每1个周期中波形的畸变情况都在变化,结果导致电动机的旋转不均匀和发生来自电动机的噪声。
从而,在已有技术中,存在着因为不得不使用额定电压比电源电压低的高价的专用电动机等,所以导致作为整个装置高价格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不需要高价的专用电动机可以使整个装置低价格化的直接型电力变换器的控制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发明是在不用能量缓冲器,接通断开双向开关,将交流电压直接变换成具有任意大小、频率的交流电压的直接型电力变换器中,用通过与电源电压的大小相应地限制上述直接型电力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指令值的峰值得到的最终的输出电压指令值,控制上述直接型电力变换器。
根据第二方面所述的发明是在不用能量缓冲器,接通断开双向开关,将交流电压直接变换成具有任意大小、频率的交流电压的直接型电力变换器中,用通过与电源电压的大小相应地限制上述直接型电力变换器的调制信号的峰值得到的最终的调制信号,控制上述直接型电力变换器。
根据第三方面所述的发明是在第一方面所述的直接型电力变换器的控制方法中,限制输出相电压指令值的峰值,使输出线间电压的振幅在电源线间电压的振幅的0.866倍以下。
根据第四方面所述的发明是在第三方面所述的直接型电力变换器的控制方法中,将输出相电压指令值的峰值限制值设定在输出相电压指令值的最大值在电源相电压最大值的0.75倍以下,最小值在电源相电压最小值的0.75倍以上的值。
根据第五方面所述的发明是在第四方面所述的直接型电力变换器的控制方法中,将通过在原来的输出相电压指令值上乘上使输出线间电压实效值与指令值相等的校正系数得到的输出相电压指令值的峰值限制值设定在输出相电压指令值的最大值在电源相电压最大值的0.75倍以下,最小值在电源相电压最小值的0.75倍以上的值。
根据第六方面所述的发明是在第四方面所述的直接型电力变换器的控制方法中,使输出相电压指令值的波形为其最大值在电源相电压最大值的0.75倍以下,最小值在电源相电压最小值的0.75倍以上的梯形波或方形波。
根据第七方面所述的发明是在第四~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直接型电力变换器的控制方法中,将通过在从限制了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多个输出相电压指令值生成的调制信号上加上同相并且同大小的校正信号得到的最终的调制信号,用作对直接型电力变换器的控制指令。
根据第八方面所述的发明是在根据第二或者第七方面中所述的直接型电力变换器的控制方法中,以使对上述直接型电力变换器的输出侧的至少一相的最终的调制信号为1.0或-1.0的方式设定上述校正信号。
根据第九方面所述的发明是将第一~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控制方法用于直接型电力变换器输出能够无畸变地输出的正弦波电压实效值以上的电压的情形。
如果根据本发明,则即便在直接型电力变换器输出电源电压实效值的0.866倍以上的电压实效值的情形中,因为在输出的每1个周期中波形的畸变情况都不变化,所以当驱动作为负载的电动机时,也能够防止电动机的旋转不均匀和发生来自电动机的噪声,也能够不需要使用额定电压比电源电压低的高价的专用电动机等的对策,达到使整个装置的低价格化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有关的控制装置的方框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输出相电压指令值的波形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输出线间电压的波形图。
图4是表示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有关的控制装置的方框图。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输出相电压指令值的波形图。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输出线间电压的波形图。
图7是表示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有关的控制装置的方框图。
图8是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假想变换器的调制信号的波形图。
图9是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接通断开工作指令的波形图。
图10是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假想变换器的调制信号的波形图。
图11是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接通断开工作指令的波形图。
图12是矩阵变换器的主电路构成图。
图13是现有的控制装置的方框图。
图14是假想整流器和假想变换器的构成图。
图15是现有的输入输出电压波形图。
标号说明
41假想整流器控制部件
42A、42B、42C假想变换器控制部件
421、424乘法部件
422除法部件
423限制部件
425加法部件
43控制指令合成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按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首先,图1是表示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有关的控制装置的方框图。此外,对矩阵变换器等的直接型电力变换器的控制方法进行种种考虑,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根据在上述的非专利文献1、2中记载的假想AC/DC/AC变换方式,控制图12所示的矩阵变换器30的情形。
在图1中,在与图13相同的构成要素上附加相同的参照标号,下面将不同部分作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该控制装置中,在假想变换器控制部件42A中,设置有用于限制通过将振幅指令值Vout *和各相正弦波指令值VU0 *、VV0 *、VW0 *乘起来得到的输出相电压指令值VU *、VV *、VW *的限制部件423,将由该限制部件423限制的最终的输出相电压指令值VU **、VV **、VW **输入到除法部件422用于与假想直流链路电压Ed的除法运算。这里,作为一个例子,表示限制部件423用±0.75pu(然而,1.0pu为电源相电压的最大值)限制输出相电压指令值VU *、VV *、VW *的情形。即,将由限制部件423产生的输出相电压指令值的峰值限制值设定在输出相电压指令值的最大值在电源相电压最大值的0.75倍以下,最小值在电源相电压最小值的0.75倍以上那样的值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令电源线间电压实效值为200V,作为控制指令将输出线间电压实效值作为188V的正弦波电压的情形中,将输出相电压指令值VU *、VV *、VW *的最大值、最小值限制在电源相电压最大值的±0.75倍时的输出相电压指令值VU **、VV **、VW **和输出线间电压VUV的波形例,分别如图2、图3所示。
这时,输出相电压指令值VU *、VV *、VW *成为将 0.94 pu ( = 188 × 2 / 3 ) / ( 200 × 2 / 3 ) 作为最大值的正弦波指令值,但是因为由限制部件423将最大值、最小值限制在±0.75pu,所以输出相电压指令值VU **、VV **、VW **如图2所示成为大致梯形波状。
通过这样限制输出相电压指令值的峰值,如图3所示,输出电压在矩阵变换器可以控制的电压范围内(输出线间电压的最大值在电源线间电压最大值的0.866倍以下,最小值在电源线间电压最小值的0.866倍以上),在输出的每1个周期中输出电压的畸变情况都在变化的情形消除。
从而,即便在由矩阵变换器驱动电动机的情形中,也能够防止电动机的旋转不均匀和发生来自电动机的噪声。
此外,在图1中,将输出相电压指令值VU *、VV *、VW *的最大值、最小值作为对象限制在±0.75pu,但是限制对象不限定于输出相电压指令值,限制值也不限定于±0.75pu。即,如从图1看到的那样,也可以将成为限制对象的信号不作为输出相电压指令值VU *、VV *、VW *,而作为调制信号λU *、λV *、λW *,这时限制值成为±0.75pu÷Ed
下面,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方框图。
该控制装置与图1不同之处是在假想变换器控制部件42B中,在乘法部件421和限制部件423之间设置别的乘法部件424,在从乘法部件421输出的输出相电压指令值VU *、VV *、VW *上乘上校正系数k。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因为将输出相电压指令值VU *、VV *、VW *限制在电源相电压最大值的0.75倍,所以作为控制指令,与令输出线间电压实效值为188V无关,输出线间电压实效值比指令值低。
为了解决该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使以能够输出如指令值那样的线间电压实效值的方式预先设定的校正系数k与输出相电压指令值VU *、VV *、VW *相乘,由限制部件423限制输出相电压指令值VU *、VV *、VW *的最大值、最小值。
当电源线间电压实效值为200V时,以输出线间电压实效值成为188V的方式使校正系数k与输出相电压指令值VU *、VV *、VW *相乘,将它的最大值、最小值限制在电源相电压最大值的0.75倍时的输出相电压指令值VU **、VV **、VW **和输出线间电压VUV的波形,分别如图5和图6所示。
如从图5看到的那样,输出相电压指令值VU **、VV **、VW **成为梯形波状,并且如图6所示,输入电压位于矩阵变换器可以控制的电压范围内,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也不用担心发生在输出的每1个周期中输出电压的畸变情况都在变化的情形。
此外,在图4中,将在输出相电压指令值VU *、VV *、VW *上乘上校正系数k得到的信号的最大值、最小值限制在±0.75pu上,但是限制对象不限定于上述信号,限制值也不限定于±0.75pu。即,如从图4看到的那样,也可以将成为限制对象的信号作为调制信号λU *、λV *、λW *,这时的限制值成为±0.75pu÷Ed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令本来的输出相电压指令值为正弦波,将它们的最大值、最小值限制在电源相电压最大值的0.75倍上,但是作为本来的输出相电压指令值,也可以是使其最大值在电源相电压最大值的0.75倍以下,最小值在电源相电压最大值的-0.75倍以上的梯形波或方形波。这时,越是从梯形波接近方形波,能够使输出线间电压实效值越大。
这样将输出相电压指令值的波形作为预定大小的梯形波或方形波的构想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相当。
下面,图7是表示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有关的控制装置的方框图。
本实施方式与图4的第二实施方式不同之处是以假想变换器的调制信号λU *、λV *、λW *中的至少一相的调制信号成为1.0或-1.0的方式,在假想变换器的控制部件42C中,由加法部件425将同相并且同大小的校正信号λ0与全部三相的调制信号λU *、λV *、λW *加起来,生成最终的调制信号λU **、λV **、λW **。虽然没有图示,但是如上述那样,将校正信号λ0与调制信号λU *、λV *、λW *加起来,生成最终的调制信号λU **、λV **、λW **的构想也可适用于第一、第三实施方式。
此外,在图7中,将在输出相电压指令值VU *、VV *、VW *上乘上校正系数k得到的信号的最大值、最小值限制在±0.75pu上,但是限制对象不限定于上述信号,限制值也不限定于±0.75pu。即,如从图7看到的那样,也可以将成为限制对象的信号作为调制信号λU *、λV *、λW *,这时的限制值成为±0.75pu÷Ed
图8表示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输出相电压指令值VU **、VV **、VW **和假想变换器调制信号λU *、λV *、λW *
此外,图9表示分别连接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矩阵变换器的输出U相和电源相电压的最大电压相、中间电压相、最小电压相的双向开关的接通工作指令DU_MAX、DU_MID、DU_MIN的一个例子。这里,接通工作(on duty)指的是在1个载波(三角形波)周期内构成矩阵变换器的双向开关SW接通的时间比率,由图7的控制指令合成部件43生成。
另一方面,图10表示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加上校正信号λ0前的假想变换器的调制信号λU *、λV *、λW *和加上校正信号λ0的最终调制信号λU **、λV **、λW **,此外,图11表示上述同样的接通工作指令DU_MAX、DU_MID、DU_MIN的一个例子。此外,在该例中,以通过加上校正信号λ0使调制信号λU **、λV **、λW **中的某一相成为1.0或-1.0的方式设定校正信号λ0
如通过比较图8和图10看到的那样,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因为加上校正信号λ0,所以在某个时刻,在假想变换器的三相调制信号中必定有一相固定在1.0或-1.0。此外,因为对全部三相加上校正信号λ0,所以能够用输出的线间电压波形取消相加的信号,输出与不相加时完全相同波形。
进一步,如通过比较图9和图11看到的那样,看到存在着通过加上校正信号λ0,与矩阵变换器的U相连接的双向开关的接通工作指令DU_MAX、DU_MID、DU_MIN固定在1.0或0上的期间(因为其它相也同样,所以省略它们的图示)。这意味着结果在1个载波周期内与矩阵变换器的1个输出相连接的双向开关固定在接通或断开状态。即,如果根据第四实施方式,则因为与输出和第一~第三实施方式同样的电压波形无关,能够减少双向开关接通断开的次数,所以可以减少电力变换器发生的损失。
此外,以上的各实施方式,当矩阵变换器输出能够无畸变地输出正弦波电压的电压实效值以上的电压实效值时,是特别有效的。

Claims (9)

1.一种直接型电力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不用能量缓冲器,接通断开双向开关,将交流电压直接变换成具有任意大小、频率的交流电压的直接型电力变换器中,
用通过与电源电压的大小相应地限制所述直接型电力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指令值的峰值得到的最终的输出电压指令值,控制所述直接型电力变换器。
2.一种直接型电力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不用能量缓冲器,接通断开双向开关,将交流电压直接变换成具有任意大小、频率的交流电压的直接型电力变换器中,
用通过与电源电压的大小相应地限制所述直接型电力变换器的调制信号的峰值得到的最终的调制信号,控制所述直接型电力变换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接型电力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限制输出相电压指令值的峰值,使输出线间电压的振幅在电源线间电压的振幅的0.866倍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接型电力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输出相电压指令值的峰值限制值设定为输出相电压指令值的最大值在电源相电压最大值的0.75倍以下,最小值在电源相电压最小值的0.75倍以上的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接型电力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通过在原来的输出相电压指令值上乘上使输出线间电压实效值与指令值相等的校正系数得到的输出相电压指令值的峰值限制值设定在输出相电压指令值的最大值在电源相电压最大值的0.75倍以下,最小值在电源相电压最小值的0.75倍以上的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接型电力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输出相电压指令值的波形为其最大值在电源相电压最大值的0.75倍以下,最小值在电源相电压最小值的0.75倍以上的梯形波或方形波。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直接型电力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通过在从已限制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多个输出相电压指令值生成的调制信号上加上同相并且同大小的校正信号得到的最终的调制信号,用作对直接型电力变换器的控制指令。
8.根据权利要求2或7所述的直接型电力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使对所述直接型电力变换器的输出侧的至少一相的最终的调制信号为1.0或-1.0的方式设定所述校正信号。
9.一种直接型电力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用于直接型电力变换器输出能够无畸变地输出的正弦波电压实效值以上的电压的情形。
CN2007101397047A 2006-07-31 2007-07-27 直接型电力变换器的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190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07507A JP5099305B2 (ja) 2006-07-31 2006-07-31 直接形電力変換器の制御装置
JP2006-207507 2006-07-31
JP2006207507 2006-07-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19073A true CN101119073A (zh) 2008-02-06
CN101119073B CN101119073B (zh) 2010-12-15

Family

ID=38885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3970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19073B (zh) 2006-07-31 2007-07-27 直接型电力变换器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821802B2 (zh)
JP (1) JP5099305B2 (zh)
CN (1) CN101119073B (zh)
DE (1) DE1020070325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05174B2 (ja) * 2007-02-20 2012-03-28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交流交流直接変換器の制御装置
JP5126550B2 (ja) * 2007-07-20 2013-01-23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マトリクスコンバータ
FR2956537B1 (fr) 2010-02-15 2012-02-24 Schneider Toshiba Inverter Procede de commande d'un convertisseur matriciel et convertisseur matriciel susceptible de mettre en oeuvre le procede
JP2011182554A (ja) * 2010-03-01 2011-09-15 Toyo Electric Mfg Co Ltd マトリックスコンバータによる電力変換器試験装置
JP6292021B2 (ja) * 2014-05-15 2018-03-14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マトリックスコンバータ
JP6176495B2 (ja) * 2014-08-19 2017-08-09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3レベルインバータ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装置
JP6409945B2 (ja) * 2017-11-27 2018-10-24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マトリックスコンバータ
CN110829871B (zh) * 2019-11-13 2021-01-05 上海电力大学 应用于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变换器的新型载波移相调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509177C3 (de) * 1975-03-03 1978-12-14 Siemens Ag, 1000 Berlin Und 8000 Muenchen Schaltungsanordnung mit drei Umrichtern mit Einphasen-Wechselspannungsausgang
JPS6166567A (ja) * 1984-09-05 1986-04-05 Toshiba Corp 周波数変換装置の制御方法
US4833588A (en) * 1988-08-31 1989-05-23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Direct AC/AC converter system
US5886893A (en) * 1996-08-01 1999-03-23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ortable power unit using a cycloconverter for generating a high power single-phase alternating current
CN1205734C (zh) * 1999-03-24 2005-06-08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功率转换装置
JP4019263B2 (ja) * 2002-10-11 2007-12-12 富士電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交流−交流直接変換形電力変換装置
JP4407215B2 (ja) * 2003-09-11 2010-02-03 富士電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交流−交流直接変換器の制御装置
JP4556108B2 (ja) * 2004-06-30 2010-10-06 富士電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器の制御装置
CN1744420A (zh) * 2005-09-29 2006-03-08 北京金自天正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级联式多电平高压变频器的控制脉冲生成的方法
US7944717B2 (en) * 2006-04-20 2011-05-17 Daikin Industries, Ltd. Power converter apparatus and power converter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19073B (zh) 2010-12-15
US20080049469A1 (en) 2008-02-28
JP5099305B2 (ja) 2012-12-19
DE102007032514A1 (de) 2008-02-07
JP2008035652A (ja) 2008-02-14
US7821802B2 (en) 2010-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19073A (zh) 直接型电力变换器的控制方法
KR102009509B1 (ko) 3상 인버터의 옵셋 전압 생성 장치 및 방법
CA2292827C (en) Inverter apparatus
US753573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cluding multi-drive configurations for medium voltage loads
KR102009512B1 (ko) 3상 인버터의 옵셋 전압 생성 장치 및 방법
KR101266278B1 (ko) 전력변환장치의 제어방법
US8730702B2 (en) Very high efficiency three phase power converter
JP4929863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Lee et al. An improved phase-shifted PWM method for a three-phase cascaded H-bridge multi-level inverter
JP2007124732A (ja) 電力変換装置
Nguyen et al. Predictive nearest-level control algorithm for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s with reduced harmonic distortion
WO2024031184A1 (en) Constant-frequency single-carrier sensor-less modulation for the three level flying capacitor multicell converter
Israyelu et al. Hybrid switched inductor step-up ultra-sparse matrix converter for wind generator applications
Foti et al. A new approach to improve the current harmonic content on open-end winding AC motors supplied by multi-level inverters
Sanka et al. Improved Seven-Level Multilevel DC-Link Inverter with Novel Carrier PWM Technique
US9438132B2 (en) Multilevel AC/DC power converting method and converter device thereof
JP2023009353A (ja) 三相インバータのマルチパルスpwm制御法
WO2021085026A1 (ja) 電力変換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JP3747259B2 (ja) 電気車の制御装置
JPH0779570A (ja) 電力変換装置
KR20160146363A (ko) 다상 인버터 장치의 선간전압 오차 보상방법
JP2005176600A (ja) 電気車の制御装置
JP4872498B2 (ja) パルス幅変調方法
Luiz et al. Sinusoidal voltages and currents in high power converters
Palanisamy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Seven Level Inverter With Reduced Switches Based Grid Connected Pv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FUJITSU ELECTRICAL MACHINERY SYSTEM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FUJI ELECTRIC MACHINE SYSTEM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9050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50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Fuji Electric Systems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 SYSTEMS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FUJI ELECTRIC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FUJI ELECTRIC SYSTEMS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100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1009

Address after: Japan's Kawasaki City

Patentee after: Fuji Electr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Electric Systems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15

Termination date: 202007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