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18404B - 调色剂输送装置、调色剂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调色剂输送装置、调色剂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18404B
CN101118404B CN200710138405.1A CN200710138405A CN101118404B CN 101118404 B CN101118404 B CN 101118404B CN 200710138405 A CN200710138405 A CN 200710138405A CN 101118404 B CN101118404 B CN 1011184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mentioned
transfer unit
conveyance device
toner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3840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18404A (zh
Inventor
奥田健
石黑康之
若林雄
山口淳
川人宽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184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184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184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1840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79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for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not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了可恰当地防止沿上下方向配置的调色剂输送通路内部的调色剂滞留与凝固,而提供一种调色剂输送装置。该调色剂输送装置包括:在内部具有调色剂所通过的调色剂输送通路,被配置成该调色剂输送通路的延伸方向为上下方向的调色剂输送管;支承该调色剂输送管以使该调色剂输送管能沿上下方向移动的管支承部件;使调色剂输送管沿上下方向往复运动并沿水平方向摆动的旋转体及操作叶片;和沿水平方向打击调色剂输送管的打击机构。

Description

调色剂输送装置、调色剂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送调色剂的调色剂输送装置、设有该调色剂输送装置的调色剂供给装置和设有该调色剂供给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如今,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都是已知的技术。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在感光体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由调色剂使该静电潜像显影,将得到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用纸等薄片上,使其定影。在静电潜像显影过程中使用的调色剂是从显影装置供给到感光体表面上的。在显影装置中,借助调色剂输送装置从调色剂盒供给调色剂。在调色剂盒被设置在显影装置的上方的结构中,调色剂输送装置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调色剂输送通路。
另一方面,近年来图像形成装置正朝着形成高质量图像的方向发展,伴随着该发展,调色剂颗粒的直径更加细微化。一般,细微的调色剂的流动性较差,在调色剂输送装置的调色剂输送通路中容易发生调色剂的滞留与凝固。因此,在调色剂输送装置中,需要为解决该问题而下工夫。
例如,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装置中,与各种颜色对应的4个显影器被配置成沿上下方向排列的状态,由调色剂加料斗(相当于调色剂盒)将调色剂提供给这些显影器。由于各个显影器被使用时需要与感光体对置,因而这些显影器能够上下移动。为此,在用于将调色剂加料斗的调色剂供给显影器的调色剂输送通路上使用了波纹管。并且,在波纹管的侧方设置有沿圆周方向有多个突起部、由马达驱动而旋转的旋转体。即,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使旋转体旋转,由旋转体的突起部连续拍打波纹管的外周面,使滞留在波纹管内周面的褶皱上的调色剂落下。
另外,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装置中,与各种颜色对应的4个显影装置被配置成沿横向一列排列的状态,从与各种颜色对应的各个调色剂盒,借助第1输送通路和第2输送通路将调色剂供给到这些显影装置中。在配置于上下方向(纵向)的第2调色剂输送通路的内部设有弹簧搅拌装置(spring agitator),该弹簧搅拌装置随着在横向配置的第1输送通路内部设置的螺旋钻(auger)的旋转而沿上下方向移动。即,在专利文献2中,通过使弹簧搅拌装置在第2输送通路内部沿上下方向移动,来防止调色剂向两个输送通路内壁的附着。
并且,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一种使补给管与显影器之间的连通部变细的图像形成装置。当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进行调色剂补给时,通过一边扩张变细的连通部,一边对该连通部施加振动,使调色剂液状化,形成了对显影器补给调色剂的构成。这里,上述的连通部由弹性部件形成,使得振动不会向周围传递。
但是,上述的现有技术具有不能恰当地防止调色剂滞留与凝固在沿上下方向配置的调色剂输送通路中的问题。
具体而言,在专利文献1的构成中,由于沿上下方向配置的调色剂输送通路由波纹管构成,因而在输送通路的结构方面,不能容易地防止调色剂输送通路内的调色剂滞留与凝固。而且,由于通过旋转体对调色剂输送通路的一部分施加冲击或振动,因而还存在着在从旋转体的位置离开的部分,容易发生调色剂的滞留与凝固的问题。
而且,在专利文献2的结构中,由于在上下方向配置的第2输送通路内部配置有弹簧搅拌装置,因而容易在弹簧搅拌装置的表面发生调色剂的滞留与凝固。即,具有弹簧搅拌装置自身容易成为调色剂输送的障碍的问题点。
另一方面,当在专利文献3的构成中补给调色剂时,要对变细的连通部施加振动,但连通部由弹性部件形成,会对振动进行吸收。因此,振动无法向周围充分传播,与专利文献1同样,随着远离施加振动的位置,产生调色剂滞留与凝固的可能性将增高。
(专利文献1)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的特开平4-174467号公报(平成4年6月22日公开)
(专利文献2)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的特开2001-296731号公报(平成13年10月26日公开)
(专利文献3)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的特开2005-165003号公报(平成17年6月23日公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在上下方向配置的调色剂输送通路内部切实可靠地防止调色剂的滞留与凝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调色剂输送装置包括:在内部具有调色剂所通过的调色剂输送通路,被配置成该调色剂输送通路的延伸方向为上下方向的调色剂输送部件;支承上述调色剂输送部件以使上述调色剂输送部件能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支承部件;使上述调色剂输送部件沿上下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和对上述调色剂输送部件赋予振动的励振机构。
根据上述的构成,调色剂输送部件被支承部件支承为能够上下移动,并且通过驱动机构而沿上下方向运动。由此,可使调色剂输送部件整体上下均匀地振动,从而能够防止调色剂在调色剂输送部件的调色剂输送通路中滞留进而凝固的情况。
并且,根据上述的构成,调色剂输送部件通过励振机构被赋予振动。因此,调色剂输送通路内的调色剂容易通过该振动而松散,可进一步防止调色剂滞留进而凝固的情况。
该情况下,与将其自身会成为容易引起调色剂滞留的原因的弹簧搅拌装置配置于调色剂输送通路的情况、和将调色剂输送部件形成为例如折皱构造的情况相比,能够以简单的构成可靠地防止调色剂输送通路中调色剂的滞留及凝固。
而且,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调色剂供给装置具备:上述的调色剂输送装置;安装在该调色剂输送装置的上方的调色剂补给装置;和安装在调色剂输送装置的下方,从调色剂补给装置经由调色剂输送装置接受调色剂补给的显影装置。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上述的调色剂供给装置。
由于上述的调色剂供给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上述的调色剂输送装置,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调色剂输送通路中调色剂的滞留及凝固。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通过下述的记载可充分明了。而且,通过参照附图并对照下述说明可明确本发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是表示调色剂供给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2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是表示具备图1所示的调色剂供给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3(a)及图3(b)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是3(a)是图1所示的调色剂输送装置的主视图,图3(b)是图1所示的调色剂输送装置的侧视图。
图4(a)及图4(b)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图4(a)是将图1所示的调色剂输送装置中的闸门关闭后的状态的纵剖视图,图4(b)是将该调色剂输送装置中的闸门打开后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5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是调色剂输送装置中的只有调色剂输送管、上发泡性弹性部件、下发泡性弹性部件及套筒(sleeve)的主视图。
图6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是图4(a)及图4(b)的套筒周边的放大图。
图7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是在图1所示的调色剂输送装置中,旋转体的操作叶片从调色剂输送管的凸片部离开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8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一个实施方式,是在图1所示的调色剂输送装置中,调色剂输送管被旋转体的操作叶片驱动而向下方移动且向横向摆动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9(a)及(b)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图9(a)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调色剂输送装置中,杆的拍打部对调色剂输送管进行了拍打的状态的说明图,图9(b)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调色剂输送装置中,杆的拍打部(打突部)从调色剂输送管离开的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A的结构的说明图。图像形成装置A根据从外部输入的图像数据或基于原稿读取而得到的图像数据,在薄片(记录用纸)上形成多种颜色或单一颜色的图像。
如该图所示,图像形成装置A包括:曝光组件1、显影装置2、感光体滚筒3、带电器5、清洁组件4、中间转印带组件8、定影组件12、薄片输送通路S、供纸托盘10及排纸托盘15等。
在图像形成装置A中被处理的彩色图像的图像数据,是与使用了黑色(K)、青绿色(C)、洋红色(M)和黄色(Y)等各种颜色的彩色图像对应的图像数据。因此,为了形成与上述各种颜色相对应的4种潜影,显影装置2(2a、2b、2c、2d)、感光体滚筒3(3a、3b、3c、3d)、带电器5(5a、5b、5c、5d)、清洁组件4(4a、4b、4c、4d)分别各设置4个。其中,上述a~d标记中的a与黑色对应,b与青绿色对应,c与洋红色对应,d与黄色对应,通过由这些标记区分的上述各个装置构成了4个图像站(station)。
在图像站中,感光体滚筒3被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A的上部。带电器5用于使感光体滚筒3的表面均匀地带有既定的电位。除了图2所示的接触型辊式样之外,还可以将接触型的刷子式样、或者充电器型等结构用作该带电器5。
对于曝光组件1而言,除了采用如图2所示具备激光照射部和反射镜的激光扫描组件(LSU)的方法之外,还可以使用将发光元件排成阵列状的例如EL或LED写入头的方法。曝光组件1通过根据被输入的图像数据曝光带电的感光体滚筒3,在感光体滚筒3的表面形成与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像。
各个显影装置2是用K、C、M、Y调色剂使形成在各个感光体滚筒3上的静电潜像显影的部件。清洁组件4是在显影及图像转印工序之后,将残留在感光体滚筒3表面上的调色剂除去并加以回收的部件。
在感光体滚筒3的上方配置有中间转印带组件8。该中间转印带组件8包括:中间转印辊(6a、6b、6c、6d)、中间转印带7、中间转印带驱动辊71、中间转印带从动辊72、中间转印带张紧机构73及中间转印带清洁组件9。
中间转印辊6、中间转印带驱动辊71、中间转印带从动辊72、中间转印带张紧机构73等是将中间转印带7张紧架起,并使其沿箭头B方向旋转驱动的部件。
中间转印辊6可旋转地被支承于中间转印带组件8的中间转印带张紧机构73中的中间转印辊安装部。该中间转印辊6提供用于将感光体滚筒3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上的转印偏压。
中间转印带7被设置成与各个感光体滚筒3接触。通过将形成于感光体滚筒3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像依次重复地进行转印,在中间转印带7上形成彩色的调色剂像(多种颜色的调色剂像)。该中间转印带7利用厚度为100μm~150μm左右的薄膜被形成环状。
从感光体滚筒3向中间转印带7的调色剂像转印,是通过与中间转印带7的背面侧接触的中间转印辊6进行的。为了转印调色剂像,对中间转印辊6施加高电压的转印偏压(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高电压)。中间转印辊6将直径为8~10mm的金属(例如不锈钢)轴作为基体(base)而形成,表面被导电性的弹性材料(例如EPDM、发泡聚氨酯等)覆盖。通过该导电性的弹性材料,中间转印辊6可对中间转印带7均匀地施加高电压。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辊形状的部件(中间转印辊6)用作转印电极,但除此以外,还可以用刷子等结构。
如上所述,各个感光体滚筒3上的静电潜像基于与各个色相对应的调色剂被显影而分别成为调色剂像,这些调色剂像被叠层在中间转印带7上。这样,被叠层的调色剂像基于中间转印带7的旋转而移动到被输送来的用纸和中间转印带7的接触位置,由配置在该位置的转印辊11转印到用纸上。这时,中间转印带7和转印辊11以既定的配合紧度(nip)相互压接,并且,对转印辊11施加用于使调色剂像转印到用纸上的电压。该电压是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高电压。
为了稳定地得到上述配合紧度,转印辊11或中间转印带驱动辊71中的任意一方由金属等硬质材料构成,另一方由弹性辊等软质材料(弹性橡胶辊或发泡性树脂辊等)构成。
由于因中间转印带7和感光体滚筒3的接触,使得附着于中间转印带7的调色剂、以及在将调色剂像从中间转印带7转印到用纸上时没有被转印而残留在中间转印带7上的调色剂,会成为在后续工序中发生调色剂混色的原因,所以,通过中间转印带清洁组件9加以除去并回收。中间转印带清洁组件9中具备与中间转印带7接触的例如作为清洁部件的清洁刮刀(cleaning blade)。该清洁刮刀所接触的部分的中间转印带7,被中间转印带从动辊72从背面侧加以支承。
供纸托盘10是用于对图像形成时所使用的薄片、例如记录用纸进行蓄积的部件,其设置在图像形成部及曝光组件1的下侧。另一方面,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A的上部的排纸托盘15用于以反面(face down)方式载置印刷完毕的薄片。
而且,在图像形成装置A中还设置有薄片输送通路S,其用于使供纸托盘10的薄片和手动托盘20的薄片经由转印部11与定影组件12而输送到排纸托盘15。该薄片输送通路S中的从供纸托盘10到排纸托盘15的部分上配置有拾取辊16、套准调节辊(レジストロ-ラ)14、具备转印辊11的转印部、定影组件12和输送辊25等。
输送辊25是用于促进/辅助薄片输送的小型辊,沿薄片输送通路S设置有多个。拾取辊16是设置在供纸托盘10的端部、从供纸托盘10将薄片一张一张地供给到薄片输送通路S的唤进辊。套准调节辊14暂时保持薄片输送通路S上正在输送的薄片,在使感光体滚筒3上的调色剂像的前端与薄片前端吻合的时刻(timing),将薄片输送到转印部。
定影组件12具备加热辊31及加压辊32,上述加热辊31和加压辊32将薄片夹住进行旋转。加热辊31由控制部(未图示)控制,使其成为既定的定影温度。该控制部根据来自温度检测器(未图示)的检测信号控制加热辊31。通过加热辊31和加压辊32一起对薄片进行热压接,使转印到薄片上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像熔融、混合、压接,由此对薄片进行热定影。另外,被定影了多种颜色调色剂像(各种颜色调色剂像)后的薄片,由多个输送辊25输送到薄片输送通路S的翻转排纸路径,以被翻转的状态(多种颜色调色剂像朝下侧的状态)排出到排纸托盘15上。
下面,对包括各部中的处理的、借助薄片输送通路S的薄片输送动作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在图像形成装置A中配置有预先收纳薄片的供纸托盘10、和对少数几张进行打印等场合下所使用的手动托盘20。在该供纸托盘10和手动托盘20中分别配置有上述拾取辊16(16-1、16-2),这些拾取辊16将薄片一张一张地供给到薄片输送通路S。
例如在单面打印的情况下,从供纸托盘10开始被输送的薄片,由薄片输送通路S中的输送辊25-1输送到套准调节辊14,在薄片的前端和中间转印带7上所叠层的调色剂像的前端对齐的时刻,由该套准调节辊14将其输送到转印部。在转印部中调色剂像被转印到薄片上,通过定影组件12使该调色剂像定影到薄片上。此后,经过输送辊25-2而将薄片从排纸辊25-3排出到排纸托盘15上。
另外,从手动供纸托盘20开始被输送的薄片,由多个输送辊25(25-6、25-5、25-4)输送到套准调节辊14。此后,经过与从供纸托盘10供给的薄片同样的过程而被排出到排出托盘15上。
另一方面,在两面打印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地结束了单面打印而通过定影组件12后的薄片,被排纸辊25-3夹住后端。接着,通过排纸辊25-3倒转而将薄片引导至输送辊25-7、25-8,在经过套准调节辊14而进行了背面打字之后,被排出到排纸托盘15。
图2中,在显影装置2上设有调色剂输送装置100,在该调色剂输送装置100的上方设置着调色剂盒(调色剂补给装置)200。显影装置2和调色剂盒200由调色剂输送装置100连接,调色剂盒200所收容的调色剂借助调色剂输送装置100而被提供给显影装置2。
图1表示调色剂供给装置300的立体图。该调色剂供给装置300具备:上述显影装置2、调色剂输送装置100及调色剂盒200。另外,图1中为了容易理解调色剂输送装置100的结构,用双点划线构成的长方体表示了显影装置2和调色剂盒200。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显影装置2和调色剂盒200可使用结构和性能是众所周知的部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调色剂输送装置100、调色剂盒200及显影装置2被配置成コ字形。如图2所示,这样的配置可使中间转印带7在调色剂输送装置100和显影装置2之间移动。
图3(a)、图3(b)分别表示调色剂输送装置100的主视图、侧视图,图4(a)、4(b)分别表示从侧面观察调色剂输送装置100时的纵剖视图。如图3(a)、图4(a)、及图4(b)所示,调色剂输送装置100具有:调色剂输送管(调色剂输送部件)101、套筒(筒状部件)113、管支承部件(支承部件)102、上发泡性弹性部件(弹性部件)104、下发泡性弹性部件(弹性部件)105、旋转体(驱动机构)106以及拍打机构(励振机构)201。
调色剂输送管101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管子形状的部件,内部有调色剂输送通路。该调色剂输送管101能够上下移动地被管支承部件102支承。调色剂输送管101其背部由管支承部件102覆盖,在该背部形成有弹簧卡止部111。在调色剂输送管101的上端部形成有凸片部(驱动机构)112。在该凸片部112的上端部形成有从凸片部112的一部分进一步突出的形状的操作用凸部112a。
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调色剂输送通路的调色剂输送管101内部是圆形的空洞,内面为光滑的弯曲面。即,内面成为调色剂颗粒无法滞留的没有凹凸的光滑面。
对于调色剂输送管101的内径而言,其上端部是最小的内径,随着往下游行进而渐渐扩大,下端部成为最大的内径。由此,从上端部投入的调色剂不会在中途滞留而容易顺畅地到达下端部。用于得到这样的功能的上端部内径与下端部内径之差至少是φ0.1mm以上,最好是φ0.2mm以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调色剂输送管101在下部弯曲是因为考虑到图像形成装置A内的配置部分的结构。即,调色剂输送管101的形状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是笔直的形状。
为了将调色剂管子101支承为能上下移动,管支承部件102具有:上支承部、下支承部、以及作为上述上支承部和下支承部之间的部分的中间支承部121。上支承部由支承板部135及引导管部131构成,下支承部由输送管承受部171构成。
如图1所示,中间支承部121例如成为箱形状。在中间支承部121的上下方向的例如中央部附近,形成有向调色剂输送管101方向突出的支承凸部122。这样,通过由支承凸部122支承中央部附近的一部分,调色剂输送管101能沿上下方向移动,而且能向左右方向摆动。
如图4(a)、4(b)所示,在中间支承部121内面的与调色剂输送管101的背部对置的面上,形成有弹簧卡止部123。该弹簧卡止部123位于调色剂输送管101的弹簧卡止部111的下方位置,在这两个弹簧卡止部111、123之间配置有作为弹性部件的螺旋弹簧(驱动机构)124。该螺旋弹簧124是压缩弹簧。
管支承部件102的上支承部由上部的支承板部135和下部的引导管部131构成。引导管部131将从调色剂盒安装部103的调色剂投入口134投入的调色剂引导至调色剂输送管101。因此,引导管部131下端部的内径被设定成与调色剂输送管101的内径对应。
引导管部131的下端部借助上发泡性弹性部件104与调色剂输送管101的上端部连接。上发泡性弹性部件104在内部具有与调色剂输送管101的内径对应的内径的调色剂通路,成为可防止调色剂向外部泄漏的环状结构。对于该上发泡性弹性部件104而言,其上表面与引导管部131的下端面贴紧,下表面与调色剂输送管101的上端面贴紧。
如上所述,为了在将上发泡性弹性部件104贴紧于下端面时容易定位,在引导管部131的下端面(贴紧面),形成有沿着引导管部131的内周而朝下方突出的、上发泡性弹性部件104定位用的定位凸部(定位部)133。该定位凸部133的形状可以是沿着引导管部131的内周的例如圆环状、或沿着引导管部131的内周而局部凸起的形状等,只要是能实现上发泡性弹性部件104的定位的形状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定位凸部133形成在引导管部131的下端面(贴紧面),但也可以形成在调色剂输送管101上端侧的贴紧面。而且如果可能,还可以形成在上述的两个贴紧面。
在构成管支承部件102的上支承部的支承板部135上,设置有调色剂盒安装部(调色剂补给装置安装部)103。在调色剂盒安装部103形成有调色剂投入口134,其可将调色剂投入到引导管部131内。调色剂盒安装部103形成为板状,是按顺序设置了发泡性弹性部件136和聚酯薄膜137的结构。在将调色剂盒200相对于调色剂输送装置100进行装卸时,使调色剂盒200在调色剂盒安装部103上滑动。因此,为了防止发泡性弹性部件136的磨损并实现调色剂盒200顺利的滑动,如上所述,在发泡性弹性部件136上设置有聚酯薄膜137。另外,在对调色剂输送装置100安装了调色剂盒200时,调色剂盒200的调色剂排出口(未图示)与调色剂输送装置100的调色剂投入口134一致。
而且,可使用例如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或PTFE(聚四氟乙烯)薄膜替代上述的聚酯薄膜137。即,设置在发泡性弹性部件136上的层的功能,只要能够使滑动安装调色剂盒200时的摩擦系数比发泡性弹性部件136的表面小即可。进而,最好还具有高的耐磨损性。
调色剂输送管101的下端部经由下发泡性弹性部件105与管支承部件102的输送管承受部171连接。下发泡性弹性部件105在内部具有与调色剂输送管101的内径对应的内径的调色剂通路,成为可防止调色剂向外部泄漏的环状结构。对于该下发泡性弹性部件105而言,其上表面与调色剂输送管101的下端面贴紧,下表面与输送管承受部171的上表面贴紧。
在调色剂输送管101的构成调色剂输送通路的内壁的下端区域,作为调色剂碎散(ほぐし)部件粘贴有筒状的套筒113。该套筒113向下方延伸,从调色剂输送管101的内壁的下端区域通过下发泡性弹性部件105内的调色剂通路,到达输送管承受部171内的调色剂排出通路。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下发泡性弹性部件105突出的套筒113的突出长度在组装时为5mm,但对该长度没有特别限定。
图5表示从调色剂输送装置100仅取出调色剂输送管101、上发泡性弹性部件104、下发泡性弹性部件105及套筒113进行观察时的主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图5所示的长度L是上述的突出长度,为5mm。
上述的套筒113具有如后所述使输送管承受部171内的调色剂碎散的功能,但除此之外,还具有进行错移防止的功能,以使调色剂输送管101内的调色剂输送通路、下发泡性弹性部件105内的调色剂通路、输送管承受部171内的调色剂排出通路不会大幅错移。
图6表示图4(a)及图4(b)中的套筒113周边的放大纵剖视图。如图6所示,套筒113借助粘接部件114粘贴在调色剂输送管101的内壁的下端区域。作为上述的粘接部件114,可以采用双面粘接带或粘结剂等,没有特别的限定。另外,套筒113基本上与下发泡性弹性部件105和输送管承受部171的内壁抵接,但也可以不粘贴于这些部件而可以自由移动及滑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粘贴套筒113的调色剂输送管101的内壁的下端区域(粘贴区域)与其之外的区域相比,直径被扩大。而且,通过在该直径被扩大的壁面上层叠粘接部件114及套筒113,使得套筒113的内壁与调色剂输送管101的内壁构成为无阶梯差地顺畅连续。即,调色剂输送管101的内径与套筒113的内径构成为在接缝处一致。
一般而言,如果调色剂输送通路中存在阶梯差,则调色剂会堆积在该阶梯差部分,有可能引起调色剂的滞留与凝固,但如本实施方式所述,通过使调色剂输送管101和套筒113顺畅连通,可有效抑制调色剂阻塞。
套筒113可以通过包括树脂成形在内的各种方法形成,但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厚0.1mm的长方形(矩形状)聚酯薄膜卷成环状而形成。在假设将形成为管状的树脂部件用作套筒113的情况下,如果管状树脂部件的外径或调色剂输送管101的内径产生尺寸误差,则无法将环状的树脂部件插入到调色剂输送管101内、或管状树脂部件的周围整体不会与调色剂输送管101的内壁恰当抵接,从而可能使得套筒113的安装不佳。但是,如本实施方式所述,通过使用对可挠性的聚酯薄膜进行卷绕的部件作为套筒113,可吸收尺寸误差,实现恰当的粘贴。
再次回到图4(a)及图4(b)。在输送管承受部171中形成有调色剂排出通路(调色剂通路)172,该调色剂排出通路172的下端部成为向显影装置2的调色剂排出口173。在调色剂排出口173上设置有能够滑动的闸门174。该闸门174受到设置在输送管承受部171内部的作为弹性部件的螺旋弹簧175的弹力作用,在调色剂输送装置100未被安装于显影装置2时,如图4(a)所示,处于闭合状态。另一方面,在调色剂输送装置100被安装于显影装置2时,闸门174随着调色剂输送装置100向显影装置2的安装动作,被显影装置2按压而移动,如图4(b)所示,成为打开状态。
上发泡性弹性部件104和下发泡性弹性部件105通过施加外力能够变形,而且在外力解除时,能回复成原始形状。因此,通过调色剂输送管101借助上发泡性弹性部件104与调色剂盒安装部103连接,并且借助下发泡性弹性部件105与管支承部件102的输送管承受部171连接,调色剂输送管101能够在调色剂盒安装部103和输送管承受部171之间上下移动,而且能左右移动(能向左右方向摆动)。
上发泡性弹性部件104和下发泡性弹性部件105由发泡体构成,该发泡体例如将氨基甲酸乙酯、硅酮、EPDM(乙烯-丙烯-二烯烃三元共聚物),或者聚烯烃作为原料。例如可使用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ェプトシ-ラ-”(注册商标)作为上述的由EPDM构成的发泡体。
对于上发泡性弹性部件104而言,与气泡彼此相关联的连泡性发泡体相比,优选使用各个气泡独立的独立泡性发泡体。对其理由说明如下。
在将气泡彼此相关联的连泡性发泡体用作上发泡性弹性部件104时,调色剂基本上容易积存在上发泡性弹性部件104的内部。这样,当调色剂积存于内部,则在上发泡性弹性部件104进行了伸缩动作的情况下,会发生调色剂从调色剂输送通路内向外部喷出的情况。或者,当积存在内部的调色剂凝固时,上发泡性弹性部件104自身将不能进行自由的伸缩动作。与之相对,若采用气泡之间不相关联的独立泡性发泡体,则调色剂基本上不积存于上发泡性弹性部件104的内部,可避免上述的不良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下发泡性弹性部件105的内壁被套筒113覆盖,所以,对于下发泡性弹性部件105而言不必特别采用独立泡性发泡体,但在没有设置套筒113的情况下,优选下发泡性弹性部件105也采用独立泡性发泡体。
旋转体106在调色剂输送管101的凸片部112的上端部附近,被配置成轴向与调色剂输送管101的上下方向垂直延伸。旋转体106上,在轴向的凸片部112侧部分形成有输送管操作叶片161,在与轴向的输送管操作叶片161的相反侧部分形成有齿轮162。
本实施方式中,旋转体106接受在调色剂盒200的内部一边对调色剂进行搅拌、一边进行输送的搅拌输送部件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因此,旋转体106的齿轮162与传递上述旋转驱动力的其他齿轮(未图示)啮合。其中,旋转体106并不局限于上述结构,也可以是被独立的驱动源驱动的结构,例如是被专用的马达驱动的结构。而且,由于旋转体106用于驱动调色剂输送管101,所以,虽然从功能上而言属于调色剂输送装置100,但从结构而言,可以设置于调色剂盒200。
本实施方式中,旋转体106的输送管操作叶片161设有4片,它们沿着旋转体106的周向大致均等地分散配置。其中,输送管操作叶片161的个数没有特别的限定。各个输送管操作叶片161随着旋转体106的旋转而旋转,对调色剂输送管101起到如下所述的作用。
输送管操作叶片161首先与调色剂输送管101的凸片部112的操作用凸部112a抵接,接着,通过外端部在操作用凸部112a的上端部滑动,将操作用凸部112a压下,使调色剂输送管101向下方移动。此后,输送管操作叶片161通过外端部从操作用凸部112a的上端部脱离,使调色剂输送管101回复到原来的位置。通过这一连串的动作,使调色剂输送管101沿上下方向振动(往复运动)。
而且,通过在输送管操作叶片161与调色剂输送管101的凸片部112的操作用凸部112a抵接,使得输送管操作叶片161的外端部在操作用凸部112a的上端部滑动之后,从该上端部脱离的一连串动作,凸片部112、即调色剂输送管101受到由输送管操作叶片161的横向作用力而朝左右方向摆动。
因此,通过旋转体106的输送管操作叶片161对凸片部112的操作用凸部112a进行作用,使得调色剂输送管101沿上下方向进行振动,且沿左右方向摆动。图7、8是说明该动作的图。另外,安装在调色剂输送管101内壁的下端区域的套筒113也与调色剂输送管101一同沿上下方向振动,且沿左右方向摆动。
上述的结构中,在调色剂供给装置300中,调色剂盒200安装在调色剂输送装置100的上方,显影装置2安装在调色剂输送装置100的下方。这样,在这三者处于安装的状态下,通过设置在调色剂盒200内部的搅拌输送部件的旋转驱动力被传递到调色剂输送装置100的旋转体106,旋转体106也能够旋转。因此,在从调色剂盒200输送调色剂时,调色剂输送管101不仅会沿上下方向振动,还会沿左右方向摆动。
另外,如本实施方式所述,利用施加到搅拌输送部件的驱动力而使旋转体106旋转,并由该旋转使调色剂输送管101移动,这对搅拌输送部件的驱动源而言成为负担,根据场合可认为也会对搅拌输送部件的旋转动作产生一些影响。但是,对搅拌输送部件的旋转动作的这种影响不会对具备调色剂供给装置300的图像形成装置A的图像质量产生任何影响。
如图3(a)及图3(b)所示,拍打机构201主要由杆(撞击部件)202、支承板203、螺旋弹簧(弹性部件)204、缺口凸轮(旋转部件)205以及齿轮206、207构成。
支承板203被固定于管支承部件102,具有杆202的安装面(杆安装面)。该杆安装面与调色剂输送管101内的调色剂输送通路方向(上下方向)近似平行。支承板203如图3(a)所示,被配置在调色剂输送装置100的一侧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右侧)。在支承板203的上述杆安装面,可转动地安装有平板状的杆202。杆202一边与支承板203保持平行状态,一边能够以下端附近的转动轴212为中心进行转动。
在支承板203与杆202之间设置有螺旋弹簧204。具体而言,在支承板203的上述杆安装面上突出设置有卡止部件208,另一方面,在杆202的与上述杆安装面的对置面突出设置有卡止部件209。而且,螺旋弹簧204被设置成在上述旋转轴212的周围卷绕,并且,其一端与支承板203上的卡止部件208卡止,另一端与杆202上的卡止部件209卡止。
由该螺旋弹簧204施加弹力以使杆202转动。详细而言,螺旋弹簧204对杆202施加弹力,以使杆202的上部沿调色剂输送管101方向移动(在图3(a)中杆202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杆202的上部的与调色剂输送管101的对置部成为打击部210,该打击部210具有朝向调色剂输送管101侧沿水平方向突出的形状。而且,杆202的上部的与上述对置部相反侧部分成为具有向上方突出的形状的凸轮卡合部211。杆202的打击部210被上述螺旋弹簧204向调色剂输送管101侧施力,具有对调色剂输送管101沿水平方向赋予冲击的功能。另一方面,杆202的凸轮卡合部211与缺口凸轮205的周面卡合。
缺口凸轮205是在近似圆形的凸轮中设置了扇形缺口的部件。如图3(b)所示,该缺口凸轮205被与杆202及支承板203垂直的轴213枢轴支承。在轴213上设置有齿轮206用于驱动缺口凸轮205,该齿轮206与另一个齿轮207啮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齿轮207接受在调色剂盒200的内部一边搅拌调色剂、一边进行输送的搅拌输送部件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因此,齿轮207与传递上述旋转驱动力的其他齿轮(未图示)啮合。由此,当调色剂在调色剂盒200的内部一边被搅拌一边输送时,齿轮207也同时被旋转驱动,结果,缺口凸轮205也经由齿轮206被旋转驱动。另外,缺口凸轮205的驱动方法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被独立的驱动源驱动,例如是被专用的马达驱动的构成。
杆202的凸轮卡合部211从4~5点方向与缺口凸轮205的周面抵接。这里,如图9(b)所示,在杆202的凸轮卡合部211与缺口凸轮周面的非缺口部位抵接时,不会妨碍杆202向调色剂输送管101侧移动。即,包括打击部210的杆202的上部被螺旋弹簧204向调色剂输送管101侧施力,但当非缺口部位位于缺口凸轮205的4~5点方向时,被该非缺口部位卡止而不会向调色剂输送管101侧移动。
另一方面,如图9(a)所示,当缺口部位位于缺口凸轮205的4~5点方向时,构成为杆202的凸轮卡合部211不与缺口凸轮205的周面抵接。因此,如果缺口凸轮205被旋转驱动而使得缺口部位到达4~5点方向,则由缺口凸轮205实现的杆202的卡止被解除,杆202的上部会基于螺旋弹簧204的弹性力向调色剂输送管101侧移动。结果,杆202的打击部210会撞击调色剂输送管101。
在杆202的打击部210与调色剂输送管101撞击的状态下,凸轮卡合部211不会大幅远离缺口凸轮205。而且,如果缺口凸轮205进一步被旋转驱动,则杆202的凸轮卡合部211与缺口凸轮205的非缺口部再次抵接。结果,杆202的上部向与调色剂输送管101相反侧的方向移动,杆202的打击部210从调色剂输送管101离开,回到图9(b)的状态。
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缺口凸轮205上设置了一个缺口,所以,每当缺口凸轮205旋转一周,杆202的打击部210都会对调色剂输送管101打击一下。而且,由于当调色剂在调色剂盒200的内部被一边搅拌一边输送的期间,缺口凸轮205被连续旋转驱动,所以,对输送管101的打击也随之反复进行。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设置于缺口凸轮205的缺口数量设为1,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置多个缺口。
最后,对调色剂输送装置100的各构成产生的效果进行说明。
调色剂盒200内的调色剂通过调色剂盒200内部的搅拌输送部件的动作,被投入到调色剂输送装置100的调色剂盒安装部103的调色剂投入口134。该调色剂通过引导管部131,进而通过调色剂输送管101和调色剂排出通路172,从调色剂排出口173供给到显影装置2。这时,由于显影装置2安装于调色剂输送装置100,所以,闸门174处于将调色剂排出口173打开的状态。
在调色剂供给装置300中,当进行如上所述的借助调色剂输送装置100,从调色剂盒200向显影装置2供给调色剂的动作时,旋转体106受到向调色剂盒200的搅拌输送部件的驱动力而旋转。由此,由旋转体106的输送管操作叶片161驱动调色剂输送管101的操作用凸部112a,即驱动调色剂输送管101,如上所述,使得调色剂输送管101沿上下方向振动。因此,可防止调色剂在调色剂输送管101内滞留,进而凝固而发生调色剂输送不良的情况。
这样,由于在调色剂输送装置100中,没将弹簧搅拌装置等自身会引起调色剂滞留的部件设置在调色剂输送管101内,而通过使调色剂输送管101沿上下方向振动来防止调色剂输送管101内的调色剂滞留和凝固,所以,在防止调色剂的滞留和凝固上可实现高的可靠性。
并且,与旋转体106同样,缺口凸轮205也受到向调色剂盒200的搅拌输送部件的驱动力而旋转。由此,与缺口凸轮205卡合的杆202会反复执行向调色剂输送管101的上部区域的打击,对调色剂输送管101施加振动。
调色剂输送装置100的调色剂输送管101内的调色剂滞留和凝固的防止功能,通过使调色剂输送管101沿上下方向振动而十分显著,进而通过对调色剂输送管101施加振动可使其更加显著。而且,构成调色剂输送通路的调色剂输送管101的内面成为没有凹凸的光滑面,也有助于提高调色剂滞留和凝固的防止功能。
另外,通过在调色剂输送管101与调色剂盒安装部103之间设置上发泡性弹性部件104,并且,在调色剂输送管101与管支承部件102的输送管承受部171之间设置下发泡性弹性部件105,即便使调色剂输送管101沿上下方向振动,也可以将其密封而不会漏出调色剂,并且,也能够使调色剂输送管101沿左右(水平方向)摆动。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杆202的打击部210近似水平地打击调色剂输送管101,所以,可以使调色剂输送管101沿水平方向摆动。尤其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中间支承部121支承调色剂输送管101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杆202打击调色剂输送管101的上部区域,所以,基于杆202的打击,调色剂输送管101会向以中间支承部121产生的支承点为中心的旋转方向突然动作。
这样,通过对调色剂输送管101沿铅垂方向及水平方向双方施加摆动,进而施加振动,可显著提高调色剂滞留和凝固的防止功能。
另外,被打击机构201打击的调色剂输送管101的区域不限定于上部区域,对于下部区域而言也可得到同样的效果。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对调色剂输送管101施加振动的励振机构,采用了上述的打击机构201,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通过将由公知的方法实现的振动部件按压于调色剂输送管101,对调色剂输送管101施加振动。
然而,虽然在调色剂输送管101的内部通过上述的往复运动及励振可防止调色剂的滞留和凝固,但即便是这样的结构,调色剂也有可能凝固、滞留在调色剂输送管101下游的输送管承受部171内的调色剂排出通路。
不过,本实施方式中,在调色剂输送管101的构成调色剂输送通路的内壁的下端区域设置有套筒113,该套筒113的下端边缘部分能以某种程度与调色剂输送管101一同自由移动。因此,在调色剂输送管101沿铅垂方向或水平方向移动时,可以通过套筒113下端的边缘部分使滞留在输送管承受部171内的调色剂碎散,从而促进排出。另外,在对调色剂输送管101施加了振动时,也可以将该振动传递给输送管承受部171内的调色剂排出通路的调色剂,使得滞留的调色剂松散。这样,通过在调色剂输送管101的下端设置套筒113,来促进输送目的地的调色剂排出,可在调色剂输送管101的内部进一步有效地抑制调色剂的滞留及凝固。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调色剂输送管101的驱动机构,采用了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旋转运动直线运动转换机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旋转运动直线运动转换机构由旋转体106、凸片部112及螺旋弹簧124实现。
具体而言,上述的旋转运动直线运动转换机构由设置于调色剂输送管(调色剂输送部件)101的凸片部(操作承受部)112、对该操作用凸部作用的旋转体106、和将调色剂输送管101向上或下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施力的螺旋弹簧(施力部件)124构成。而且,旋转体106具有在旋转体106的周方向多处设置的多个操作叶片161,通过调色剂输送管101依次反复执行下述动作,对调色剂输送管101重复进行向上下方向的移动及向左右方向的摆动,所述动作包括:各操作叶片161基于旋转体106的旋转而在凸片部112的端面滑动,克服螺旋弹簧124的弹性力,使调色剂输送管101沿上或下方向移动的动作;和各操作叶片161从凸片部112的端面离开的动作。结果,调色剂输送管101可以沿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移动。
根据这样的构成,可以通过称为旋转运动直线运动转换机构的简单的结构使调色剂输送管101沿上下及左右移动。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调色剂输送通路中的调色剂滞留及凝固。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在权利要求所表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即,对权利要求所表示的范围内进行了适当变更后的技术方案进行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
本发明可被利用于具备下述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复印机或打印机等,所述构成是指借助调色剂输送装置从调色剂盒等调色剂补给装置、对设置在调色剂补给装置下方的显影装置供给调色剂。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调色剂输送装置具备:支承调色剂输送部件而使该调色剂输送部件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支承部件、使调色剂输送部件沿上下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和对调色剂输送部件赋予振动的励振机构。
因此,可起到能够适当地防止调色剂输送通路中的调色剂滞留及凝固的效果。
而且,优选上述励振机构通过被施力的撞击部件与上述调色剂输送部件撞击来赋予振动。
根据上述的构成,通过撞击部件与调色剂输送部件撞击,在调色剂输送部件中会产生振动。这里,由于撞击部件被施力,所以,可以得到足够的加速,从而能够对调色剂输送部件赋予足够的振动。因此,可有效地防止调色剂输送通路中的调色剂滞留及凝固。
并且,优选上述调色剂输送装置作为上述励振机构,包括:上述撞击部件;将该撞击部件向上述调色剂输送部件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和通过被旋转驱动而反复进行远离动作及该远离动作的解除动作的旋转部件,所述远离动作是指该旋转部件与上述撞击部件卡合,克服上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使上述撞击部件从调色剂输送部件离开。
根据上述的构成,可通过具备对调色剂输送部进行撞击的撞击部件、对撞击部件施力的施力部件和与撞击部件卡合的旋转部件的简单构成,对调色剂输送部赋予振动。
而且,优选上述旋转部件被调色剂补给装置的驱动源旋转驱动,所述调色剂补给装置用于使调色剂流入到上述调色剂输送部件的调色剂输送通路。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旋转部件从设置于调色剂补给装置、例如调色剂箱内的对调色剂进行搅拌的搅拌输送部件接受驱动力而旋转,所以,在旋转部件中不需要专用的驱动源,可使构成简单化。而且,由于可以在调色剂被补给到调色剂输送通路时驱动励振机构,所以,可实现充分必要的驱动。
并且,在上述调色剂输送装置中,作为上述支承部件包括:在内部具有调色剂通路的上支承部及下支承部、和配置在上述上支承部与下支承部之间并对上述调色剂输送部件进行支承的中间支承部;上述调色剂输送部件的调色剂输送通路,经由内部具有调色剂通路且能变形的弹性部件与上支承部及下支承部的调色剂通路连接,所述弹性部件分别设置在调色剂输送部件的上端与上述上支承部之间、及调色剂输送部件的下端与上述下支承部之间。
根据上述构成,调色剂输送部件的调色剂输送通路经由在内部具有调色剂通路且可变性的弹性部件,与支承部件中的上支承部及下支承部的调色剂通路连接。因此,能够通过两个弹性部件恰当地进行调色剂输送部件与支承部件的上及下支承部之间的密封,而不会影响调色剂输送部件的上下移动。
并且,优选上述中间支承部支承上述调色剂输送部件以使上述调色剂输送部件沿水平方向也能摆动,上述励振机构中,撞击部件沿水平方向对上述调色剂输送部进行撞击。
根据上述的构成,由于调色剂输送部件与上下端具有调色剂通路的弹性部件连接,并且能够左右摆动地被支承部件支承,所以,还能够不漏出进行输送的调色剂地向左右方向摆动。而且,由于励振机构沿水平方向对调色剂输送部件进行撞击,所以,除了上下方向之外,调色剂输送部件还沿水平方向移动。因此,可进一步防止调色剂滞留进而凝固的情况。
另外,优选上述中间支承部支承上述调色剂输送部件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位,上述撞击部件对上述调色剂输送部件中比上述中间支承部所支承的部位靠向上端侧或靠向下端侧的位置进行撞击。
根据上述构成,调色剂输送部件将沿旋转方向摆动。因此,可进一步有效地防止调色剂滞留进而凝固的情况。
此外,优选上述调色剂输送装置在上述调色剂输送部件的构成调色剂输送通路的内壁,还具备按照向下方突出的方式而安装的筒状部件。
根据上述的构成,可以通过筒状部件使调色剂输送通路的下游部分滞留的调色剂碎散,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调色剂的滞留与凝固。
另外,优选上述筒状部件通过将长方形的可挠薄膜卷绕成筒状而构成。
假设在使用形成为管状的树脂部件作为上述筒状部件的情况下,若管状树脂部件的外径与调色剂输送部件的内径产生尺寸误差,则无法将管状的树脂部件插入到调色剂输送部件、或管状树脂部件的周围整体不会恰当地与调色剂输送部件的内壁抵接,从而有可能使得筒状部件的安装不佳。但是,根据上述的构成,由于卷绕后的可挠薄膜具有想要扩展的性质,所以,可吸收尺寸误差而被恰当地粘贴。
并且,优选上述筒状部件被粘贴在上述调色剂输送部件的构成调色剂输送通路的内壁面,为了使上述筒状部件的内壁面与上述调色剂输送部件的内壁面中的邻接区域没有阶梯差地连续,所述邻接区域与粘贴筒状部件的粘贴区域邻接,上述粘贴区域具有大于上述邻接区域的直径。
如果在将筒状部件粘贴于调色剂输送部件的内壁面时产生了阶梯差,则引起调色剂滞留、凝固的可能性增高。但根据上述的构成,调色剂输送部件的内壁中,粘贴筒状部件的粘贴区域和其邻接区域在它们的交界处无阶梯差地连续。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调色剂的滞留及凝固。
发明的详细说明中所涉及的具体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始终只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技术内容的方式,不应该狭义地理解为本发明由这样的具体例限定,在本发明的主旨与所记载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实施各种变更。

Claims (12)

1.一种调色剂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内部具有调色剂所通过的调色剂输送通路,被配置成该调色剂输送通路的延伸方向为上下方向的调色剂输送部件;
支承上述调色剂输送部件以使上述调色剂输送部件能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支承部件;
使上述调色剂输送部件沿上下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和
对上述调色剂输送部件赋予振动的励振机构;
上述励振机构包括:
撞击部件;
将该撞击部件向上述调色剂输送部件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和
通过被旋转驱动而反复进行远离动作及该远离动作的解除动作的旋转部件,所述远离动作是指该旋转部件与上述撞击部件卡合,克服上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使上述撞击部件从调色剂输送部件离开;
上述励振机构通过被施力的上述撞击部件沿水平方向对上述调色剂输送部件进行撞击而赋予振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旋转部件被调色剂补给装置的驱动源旋转驱动,所述调色剂补给装置用于使调色剂流入到上述调色剂输送部件的调色剂输送通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上述支承部件包括:在内部具有调色剂通路的上支承部及下支承部、和配置在上述上支承部与下支承部之间并对上述调色剂输送部件进行支承的中间支承部;
上述调色剂输送部件的调色剂输送通路,经由内部具有调色剂通路且能变形的弹性部件与上支承部及下支承部的调色剂通路连接,所述弹性部件分别设置在调色剂输送部件的上端与上述上支承部之间、及调色剂输送部件的下端与上述下支承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色剂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中间支承部支承上述调色剂输送部件以使上述调色剂输送部件沿水平方向也能摆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色剂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中间支承部支承上述调色剂输送部件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位,
上述撞击部件对上述调色剂输送部件中比上述中间支承部所支承的部位靠向上端侧或靠向下端侧的位置进行撞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调色剂输送部件的构成调色剂输送通路的内壁,还具备按照向下方突出的方式而安装的筒状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调色剂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筒状部件通过将长方形的可挠薄膜卷绕成筒状而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调色剂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筒状部件被粘贴在上述调色剂输送部件的构成调色剂输送通路的内壁面,
为了使上述筒状部件的内壁面与上述调色剂输送部件的内壁面中的邻接区域没有阶梯差地连续,所述邻接区域与粘贴筒状部件的粘贴区域邻接,上述粘贴区域具有大于上述邻接区域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色剂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调色剂输送部件的构成调色剂输送通路的内壁,还具备按照向下方突出的方式而安装的筒状部件,
上述筒状部件的下端部通过上述弹性部件内部的调色剂通路而到达上述下支承部内部的调色剂通路。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色剂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弹性部件是各气泡独立的独立泡性的发泡性弹性部件。
11.一种调色剂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色剂输送装置,具有:(a)在内部具有调色剂所通过的调色剂输送通路并被配置成该调色剂输送通路的延伸方向为上下方向的调色剂输送部件、(b)支承上述调色剂输送部件以使上述调色剂输送部件能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支承部件、(c)使上述调色剂输送部件沿上下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以及(d)对上述调色剂输送部件赋予振动的励振机构;
安装在该调色剂输送装置的上方的调色剂补给装置;和
安装在调色剂输送装置的下方,从调色剂补给装置经由调色剂输送装置接受调色剂补给的显影装置;
上述励振机构包括:
撞击部件;
将该撞击部件向上述调色剂输送部件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和
通过被旋转驱动而反复进行远离动作及该远离动作的解除动作的旋转部件,所述远离动作是指该旋转部件与上述撞击部件卡合,克服上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使上述撞击部件从调色剂输送部件离开;
上述励振机构通过被施力的上述撞击部件沿水平方向对上述调色剂输送部件进行撞击而赋予振动。
1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调色剂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调色剂供给装置包括:
调色剂输送装置,具有:(a)在内部具有调色剂所通过的调色剂输送通路并被配置成该调色剂输送通路的延伸方向为上下方向的调色剂输送部件、(b)支承上述调色剂输送部件以使上述调色剂输送部件能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支承部件、(c)使上述调色剂输送部件沿上下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以及(d)通过被施力的撞击部件与上述调色剂输送部件撞击,对上述调色剂输送部件赋予振动的励振机构;
安装在该调色剂输送装置的上方的调色剂补给装置;和
安装在调色剂输送装置的下方,从调色剂补给装置经由调色剂输送装置接受调色剂补给的显影装置;
上述励振机构包括:
撞击部件;
将该撞击部件向上述调色剂输送部件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和
通过被旋转驱动而反复进行远离动作及该远离动作的解除动作的旋转部件,所述远离动作是指该旋转部件与上述撞击部件卡合,克服上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使上述撞击部件从调色剂输送部件离开;
上述励振机构通过被施力的上述撞击部件沿水平方向对上述调色剂输送部件进行撞击而赋予振动。
CN200710138405.1A 2006-08-02 2007-08-01 调色剂输送装置、调色剂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184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11370A JP4421581B2 (ja) 2006-08-02 2006-08-02 トナー搬送装置、トナー供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11370 2006-08-02
JP2006-211370 2006-08-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18404A CN101118404A (zh) 2008-02-06
CN101118404B true CN101118404B (zh) 2010-06-02

Family

ID=39029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3840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18404B (zh) 2006-08-02 2007-08-01 调色剂输送装置、调色剂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542704B2 (zh)
JP (1) JP4421581B2 (zh)
CN (1) CN1011184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17695B2 (ja) 2005-03-29 2011-11-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US7894760B2 (en) * 2007-09-10 2011-02-2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isposed toner collecting device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90078316A1 (en) * 2007-09-24 2009-03-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ometric photovoltaic cell
AU2014216008B2 (en) * 2009-03-30 2015-12-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supply container and developer supplying system
CN104238312B (zh) 2009-03-30 2019-09-03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
CN103853011B (zh) 2009-03-30 2017-04-12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剂供给容器和显影剂供给系统
JP2016184043A (ja) * 2015-03-25 2016-10-2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87295B2 (ja) * 2015-08-31 2019-03-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トナー搬送装置、トナー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64871B2 (ja) * 2017-05-30 2021-04-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9188874A (zh) * 2018-11-20 2019-01-11 北海市天硌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激光打印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4736A (zh) * 2005-01-14 2006-07-19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色调剂输送机构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5245Y2 (ja) 1987-11-05 1994-09-1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US4840460A (en) 1987-11-13 1989-06-20 Honeywell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gray scale capability in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nit
JPH01191884A (ja) 1988-01-27 1989-08-01 Konica Corp 画像記録装置のトナー回収装置
JPH04174467A (ja) 1990-11-07 1992-06-22 Mita Ind Co Ltd 現像装置
US5126865A (en) 1990-12-31 1992-06-30 Honeywell In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sub-pixels
JPH10239977A (ja) 1997-02-27 1998-09-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一成分現像装置
JP3647248B2 (ja) 1998-02-24 2005-05-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3750483B2 (ja) 2000-04-17 2006-03-0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トナー補給装置
JP4608119B2 (ja) * 2001-03-16 2011-01-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
JP2003167413A (ja) 2001-12-03 2003-06-13 Minolta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49850A (ja) * 2003-07-14 2005-02-24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65003A (ja) 2003-12-03 2005-06-2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319161B2 (ja) * 2005-03-25 2009-08-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トナー搬送装置、トナー供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17695B2 (ja) 2005-03-29 2011-11-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4736A (zh) * 2005-01-14 2006-07-19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色调剂输送机构及图像形成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296731A 2001.10.26
JP特开2005-165003A 2005.06.23
JP特开2005-49850A 2005.02.24
JP特开平5-303276A 1993.11.16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542704B2 (en) 2009-06-02
US20080031657A1 (en) 2008-02-07
CN101118404A (zh) 2008-02-06
JP2008039937A (ja) 2008-02-21
JP4421581B2 (ja) 2010-0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18404B (zh) 调色剂输送装置、调色剂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1359209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0476623C (zh) 调色剂输送装置,调色剂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0562810C (zh) 显影装置及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1359203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0520626C (zh) 成像装置,显影装置和色粉盒
CN104049496B (zh) 显影装置和具备它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1727051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0524077C (zh) 支撑部件、色粉补给装置、色粉供给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3823348A (zh) 显影装置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5607444A (zh) 显像剂收容容器和适用该显像剂收容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0529983C (zh) 显影装置
CN101201573B (zh) 色粉传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5372968A (zh) 显影装置和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2375375A (zh)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3513541B (zh) 显影剂收纳体、图像形成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5582452B2 (ja) トナーの搬送機構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482718B (zh) 显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JP4579172B2 (ja) トナー搬送装置、トナー供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01993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853009B (zh) 显影剂收容容器及应用该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0445887C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8129113A (ja) 現像装置
CN110320769A (zh) 显影剂容纳容器、显影装置和处理盒
US7974548B2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2

Termination date: 202108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