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07874A - 备份系统、中继装置、信息终端、备份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备份系统、中继装置、信息终端、备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07874A
CN101107874A CNA2006800028049A CN200680002804A CN101107874A CN 101107874 A CN101107874 A CN 101107874A CN A2006800028049 A CNA2006800028049 A CN A2006800028049A CN 200680002804 A CN200680002804 A CN 200680002804A CN 101107874 A CN101107874 A CN 1011078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data
transmission
relay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0280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崎枣
横田薰
野仲真佐男
滨崎省吾
久富健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078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078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58Management of the backup or restore process
    • G06F11/1464Management of the backup or restore process for networked environ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48Management of the data involved in backup or backup restore
    • G06F11/1451Management of the data involved in backup or backup restore by selection of backup cont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56Hardware arrangements for back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2866Architectures; Arrangements
    • H04L67/289Intermediate processing functionally located close to the data consumer application, e.g. in same machine, in same home or in same sub-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64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file transfer between terminals

Abstract

为了通过中继装置容易且放心地备份备份数据,本发明涉及的备份系统包括发送成为备份的执行对象的传送数据的信息终端、中继传送数据后向备份装置传送的中继装置和接收并存储被传送的传送数据的备份装置,上述信息终端发送传送数据和表示中继该传送数据的中继装置应该满足的条件并包含有关该传送数据的保护的条件的传送条件信息,上述中继装置接收传送数据和传送条件信息,基于传送条件信息选择传送传送数据的传送目的地装置,按照上述选择控制传送。

Description

备份系统、中继装置、信息终端、备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存在便携式电话机等移动通信设备中的数据的备份。
背景技术
便携式电话机等移动通信设备的处理能力和通信性能等功能逐年增强。伴随着功能的提高,能进行各种各样的处理,其结果,用户利用移动通信设备的方式就多样化。作为利用方式,具体地说有例如使用容易携带的带照相机功能的便携式电话机,在旅行地拍摄与用户亲密的人物和风景等并保存起来,使得任何时候都能欣赏,或者使用红外线通信等通信技术,在用户间相互交换保存的图像和动态图像等数据。这样,其结果,用户主动取得的数据很多时候很强地反映了用户个人的人际关系和用户自身的喜好等。因此,对与数据有关系的人物来说,很多情况下具有较高的价值。
但是,由于移动通信设备是携带利用,因此,有可能因用户的不注意等而经常发生丢失等事件。若发生这样的事件,不仅移动通信设备,就连对用户来说很贵重的信息也同时丢失了。
因此,为了即使遭遇到不测的事件也避免数据丢失,就广泛利用了将移动通信设备中保存着的数据进行备份的技术。
例如,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在便携式电话机进行充电的同时,使便携式电话机中保存着的数据移动到家庭内的服务器等中的技术。
此外,在下述的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设想将数据尺寸比图像数据和动态图像数据等小的通信簿等的基于文本的数据进行备份,使用电话线路与备份中心之间收发数据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3-34798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2-3379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0-78070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记载的技术中,由于以移动通信设备的充电为开始进行备份,因此有在不能立即进行充电的情况下,就不能开始数据的备份的问题。特别是例如在旅行等中,随着不能执行充电的期间增长,因为便携式电话机的丢失等而数据丢失的危险就增高。
此外,在专利文献3记载的技术中,在进行备份的数据的数据尺寸比较小的情况下,执行备份时没有大的问题,但另一方面,在与备份中心的通信中,只能利用电话线路等低速的通信线路,难以短时间发送图像和动态图像等数据尺寸比较大的数据的情况下,就产生了不能忽视的问题。即,因为备份数据的传送处理所需的时间变长而在传送处理中产生了由电波状态的恶化等所产生的备份处理的失败,或者在从量制的收费体系的情况下,因为长时间使用电话线路而需要高额的电话费,因此,就产生了难以实现数据备份的执行的问题。
此外,作为另外的备份方法,考虑公众无线LAN服务器等的利用网络连接服务器的方法。若利用这些服务器,就能够比较高速地向备份装置发送数据。
但是,通常由路由器等承担使用网络内的什么样的路径进行数据传送的判断,因此,很多情况下数据的发送者即用户很难预测发送数据所通过的路径。
因此,对用户来说,不好预测发送数据被谁看到了,其结果,有时就对经由网络发送包含私人信息的数据感到抵触。特别是在机器的小型化要求强的移动通信设备中,由于移动通信设备自身的性能上的制约,有时难以采取加密等保护发送数据的手段,该情况下,用户就更不放心。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备份系统和备份方法,即使在便携式电话机等移动通信设备与备份装置之间不能直接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和与备份装置之间的通信线路要发送大容量的数据而不是充分的通信速度的情况下,用户也能够放心并且容易地进行备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种备份系统,利用通过1个以上中继装置的中继向备份装置传送从信息终端发送的传送数据来进行备份,其特征在于,上述信息终端具备:存储单元,存储成为备份的执行对象的传送数据;以及通信单元,向中继装置发送传送数据和表示中继该传送数据的中继装置应该满足的条件并包含与该传送数据的保护有关的条件的传送条件信息;上述中继装置具备:装置信息存储单元,存储有关传送目的地装置的装置信息;接收单元,接收传送数据和与该传送数据相对应的上述传送条件信息;传送控制单元,从上述装置信息所表示的传送目的地装置中,选择满足接收到的上述传送条件信息所表示的条件的传送目的地装置,按照上述选择,控制接收到的传送数据的传送;上述备份服务器具备:备份数据接收单元,接收由上述中继装置传送的上述传送数据;备份数据存储单元,存储接收到的传送数据。
此外,在包括信息终端、中继装置和备份装置的本发明的备份系统中,对从信息终端向备份装置发送的传送数据的传送进行中继的中继装置具备:装置信息存储单元,存储着与成为传送数据的传送目的地候补的传送目的地装置有关的装置信息;接收单元,接收传送数据和表示中继该传送数据的中继装置应该满足的条件并包含与该传送数据的保护有关的条件的传送条件信息;传送控制单元,从由上述装置信息表示的传送目的地装置中,选择满足接收到的上述传送条件信息所表示的条件的传送目的地装置,按照上述选择,控制接收到的传送数据的传送。
此外,在本发明的备份系统中,通过中继传送数据的1个以上的中继装置向备份装置发送上述传送数据的上述信息终端,具备:存储单元,存储成为备份的执行对象的传送数据;通信单元,发送传送数据和表示中继该传送数据的中继装置应该满足的条件并包含有关该传送数据的保护的条件的传送条件信息。
这样,利用信息终端的用户即使在不能与备份装置直接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向中继装置发送传送条件信息和期望备份的数据,来通过中继装置执行备份,因此,即使在由于丢失等不能利用信息终端的情况下,也不丢失已进行了备份的数据。
此外,具有上述结构的中继装置和传送数据共同接收传送条件信息,基于传送条件信息,选择成为传送目的地的中继装置后传送传送数据,因此,能够在保护传送数据的同时执行传送处理。即,用户能够在关于由中继装置中继的传送路径加以用于实现传送数据的保护的限制的同时,发送备份对象的数据。
从而,用户能够在执行备份时减轻侵犯隐私等的危险,这样就能够放心地进行备份。
在此,所述由上述传送条件信息表示的条件也可以在表示不允许上述传送的传送目的地装置的黑名单中未包含传送目的地装置,上述传送控制装置选择上述黑名单中未表示的装置作为上述传送目的地装置。
这样,就能够避开从信息终端发送数据的用户不期望中继的特定的中继装置来备份数据。
此外,也可以是,上述装置信息存储单元存储表示上述各个传送目的地装置的可靠度的置信值;上述传送条件信息是指,表示传送目的地装置应该满足的置信值的阈值的信息;上述传送控制单元选择满足由上述传送条件信息表示的置信值的阈值的装置,作为上述传送目的地装置。
由于利用通过具有上述结构的中继装置来执行备份,即使不对每个传送目的地装置决定是否可以传送,也能够使用所谓的置信阈值这一个值来限制传送路径,因此,能够用简易的方法实现传送数据的保护。此外,用户通过按照发送的数据决定置信阈值后发送为传送条件信息,就能够按照发送的数据灵活地决定数据的传送路径的限制。
例如,在发送私人照片等想尽可能保密的数据的情况下,能够强化根据置信阈值的传送路径的制约,使得仅用表示高信用度的装置进行中继,另一方面,在发送风景成为主体的照片等的、即使大家知道了也对用户的不利少的数据的情况下,能够利用低信用度的中继装置进行传送。
此外,上述传送控制单元也可以进一步包括对传送数据进行规定的加工处理的加工处理部,并且还控制成在对接收到的传送数据进行了上述加工处理之后向传送目的地装置进行传送。
这样就能够进一步强化传送数据的保护执行传送处理。
此外,也可以是,在上述装置信息中表示的传送目的地装置不满足上述传送条件信息中表示的条件的情况下,上述传送控制单元进行控制,对接收到的传送数据进行利用上述加工处理部的上述加工处理,对该传送目的地装置传送上述加工处理后的传送数据。
这样,由于仅在对不满足有关传送数据的保护的规定条件的传送目的地装置进行传送数据的传送处理的情况下,进行规定的加工处理,因此,在实现了传送数据的保护的同时,能够按照有关传送数据的保护的、传送目的地装置的信用度是高或低,来高效地执行规定的加工处理。
此外,所述上述加工处理部进行的上述加工处理,也可以是对传送数据插入上述中继装置的识别信息作为水印。
这样,在传送数据不被保护而被非法使用了的情况下,能够使用水印追踪非法使用的出处,能够容易地对非法使用作出处理。
但是,若中继装置中始终保持着传送数据,则在不方便等中继装置中产生了某些事情时,就有可能不必要地暴露传送数据。此外,若不知道备份何时完了,用户就不能确认是否已执行了备份而不放心,因此,备份完了时期是用户非常关心的事项。
于是,也可以是,上述接收单元还接收上述备份装置的上述传送数据的接收期限、或者上述中继装置的上述传送数据的保管期限、或者上述传送数据的删除期限中的至少一个;在接收了上述接收期限时,上述中继装置利用上述传送控制单元进行上述控制,以便在该接收期限到来之前,利用上述备份装置接收对应的上述传送数据;在接收了上述保管期限时,在该保管期限到来之前,保持对应的上述传送数据;在接收了上述删除期限时,若该删除期限来到,则删除对应的上述传送数据。
这样,关于传送数据的保护,能够减轻中继装置中持续保持传送数据所产生的危险。此外,即使备份慢用户也能够知道何时完了。从而,能够放心地执行备份。
此外,也可以是,上述中继装置还具备:交换信息发送单元,制成表示在上述中继装置中保持着由上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传送数据的交换信息,并发送制成的交换信息;传送请求接受单元,从接收了上述交换信息的其他装置接受与上述交换信息相对应的上述传送数据的传送请求;上述传送控制单元进行如下控制:若利用上述传送请求接受单元接受了上述传送请求,则向其他装置传送该传送请求涉及的上述传送数据。另外,通过上述中继装置接收备份数据的本发明的备份装置也可以具有:交换信息接收单元,从其他装置接收上述交换信息;传送请求发送单元,对保持着接收到的上述交换信息中表示的上述传送数据的中继装置,发送该传送数据的传送请求;备份数据接收单元,接收发送的传送请求涉及的传送数据;备份数据存储单元,存储接收到的传送数据。
由于具有上述结构的中继装置接受了来自接收到了各识别信息的备份装置等的其他装置的传送请求后控制传送数据的传送,因此,接收到了各识别信息的其他装置能够根据需要对中继装置询问成为备份的执行对象的数据。
但是,上述的备份方法是将信息终端的数据通过中继装置进行备份的,但由于中继装置保持从信息终端发送的数据,或执行用于中继的处理,因此就为了备份而消耗中继装置的资源。即,从中继装置一侧又为了信息终端的数据的备份而单方面地利用处理能力。
于是,也可以是,上述通信单元进一步在向中继装置发送传送数据之前,向上述中继装置发送有关上述传送数据的第一收发条件信息,并从该中继装置接收第二收发条件信息;上述信息终端具有判断单元,该判断单元基于由上述通信单元发送的第一收发条件信息和接收到的第二收发条件信息,判断是否可视为第一和第二收发条件信息相等;在上述判断单元作出了肯定的判断时,上述通信单元向该中继装置发送上述传送数据。
这样,由于信息终端与中继装置之间互换收发条件信息,基于相互的收发条件信息判断是否可以发送传送数据,因此,能够在信息终端和中继装置之间相互同意的情况下控制备份的执行。
在此,也可以是,上述第一收发条件信息与上述信息终端发送的发送传送数据相对应;上述第二收发条件信息与从上述中继装置接收的接收传送数据相对应;在上述判断单元作出了肯定的判断时,上述通信单元向上述中继装置发送上述发送传送数据,从该中继装置接收上述接收传送数据;
上述存储单元存储接收到的上述接收传送数据。
由于具有上述结构的信息终端在发送备份对象的数据时,存储从中继装置发送的数据,因此,哪边都不单方面地利用数据传送的处理能力和资源,而能够与中继装置之间公平地执行备份。
此外,也可以是,上述第一和第二收发条件信息包含上述传送数据的数据尺寸、在上述中继装置或上述信息终端中保持上述传送数据的保持期限、在保持媒体中记录上述传送数据的记录方法、对于保持传送数据的奖励中的至少一个。
这样,由于能够组合多个条件进行传送数据的可否判断,因此,能够更宽且详细地设定允许执行备份的容许范围。
此外,也可以是,上述奖励包含具有金钱价值的价值信息、表示对中继装置进行规定处理的权利的中继装置控制信息、表示观看规定内容的权利的观看权利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这样,由于不仅是相互备份数据,而且还通过保管对方装置的备份数据而产生了规定的权利,因此能够促进来自其他装置的备份数据的保管。
此外,也可以是,信息终端的上述存储单元进一步存储有关成为传送数据的传送目的地的候补的中继装置的中继装置信息,上述通信单元从上述中继装置信息中表示的中继装置中,选择满足传送数据涉及的传送条件信息所表示的条件的发送目的地装置,按照上述选择,控制该传送数据和上述传送条件信息的发送。
这样,由于信息终端能够按照是否能够实现传送数据的保护来控制对于中继装置的传送数据的发送,因此,信息终端的用户能够放心地进行备份。
此外,本发明也可以是在通过中继传送数据的1个以上中继装置向备份装置发送上述传送数据的信息终端中使用的集成电路,其包括:存储部,存储成为备份的执行对象的传送数据;以及通信部,发送传送数据和表示中继该传送数据的中继装置应该满足的条件并包含与该传送数据的保护有关的条件的传送条件信息。
此外,本发明也可以是一种程序,使存储着成为备份的执行对象的传送数据的信息终端,执行通过1个以上中继装置的中继向备份装置发送上述传送数据的处理,该程序包括:通信步骤,该通信步骤发送传送数据和表示中继该传送数据的中继装置应该满足的条件并包含与该传送数据的保护有关的条件的传送条件信息。
此外,本发明也可以是一种备份方法,利用通过1个以上的中继装置的中继向备份装置传送从信息终端发送的传送数据来进行备份,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信息终端中进行的处理包括:存储步骤,存储成为备份的执行对象的传送数据;通信步骤,向中继装置发送传送数据和表示中继该传送数据的中继装置应该满足的条件并包含与该传送数据的保护有关的条件的传送条件信息;在上述中继装置中进行的处理包括:装置信息存储步骤,存储与成为传送数据的传送目的地候补的传送目的地装置有关的装置信息;接收步骤,接收传送数据和与该传送数据相对应的上述传送条件信息;传送控制步骤,从由上述装置信息表示的传送目的地装置中,选择满足接收到的上述传送条件信息所表示的条件的传送目的地装置,按照上述选择,控制接收到的传送数据的传送;在上述备份服务器中进行的处理包括:备份数据接收步骤,接收由上述中继装置传送的上述传送数据;备份数据存储步骤,存储接收到的传送数据。
此外,本发明也可以是是使用第一和第二信息终端进行的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和第二信息终端中进行的处理中包括:存储步骤,存储成为备份的执行对象的传送数据;通信步骤,发送传送数据和表示中继该传送数据的中继装置应该满足的条件并包含与该传送数据的保护有关的条件的传送条件信息;上述第一信息终端中的上述通信步骤中,在向上述第二信息终端发送第一传送数据之前,向上述第二信息终端发送有关上述第一传送数据的第一收发条件信息,从上述第二信息终端接收第二收发条件信息;上述第二信息终端中的上述通信步骤中,在向上述第一信息终端发送第二传送数据之前,向上述第一信息终端发送第二收发条件信息,从上述第一信息终端接收第一收发条件信息;在上述第一和第二信息终端中进行的处理包括判断步骤,该判断步骤根据在上述通信步骤中收发的第一和第二收发条件信息,判断是否可视为第一和第二收发条件信息相等;上述第一信息终端中的上述通信步骤中,在上述判断步骤作出了肯定的判断时,向上述第二信息终端发送上述第一传送数据;上述第二信息终端中的上述通信步骤中,在上述判断步骤作出了肯定的判断时,向上述第一信息终端发送上述第二传传送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备份系统1000的概略的图。
图2是便携式电话机100的功能方框图。
图3是便携式电话机200的功能方框图。
图4是备份服务器300的功能方框图。
图5是备份服务器900的功能方框图。
图6是表示传送条件信息600的图。
图7是表示置信阈值表700的图。
图8是表示信息终端的工作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中继装置的工作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备份装置的工作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备份系统2000的概略的图。
图1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210的功能方框图。
图13是表示交换信息1300的图。
图1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中继装置的工作的流程图。
图15是具有相互进行备份的功能的便携式电话机500的功能方框图。
图16是表示收发条件信息的图。
图17是表示信息终端与其他装置进行的相互备份的控制工作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0、200、201、210、211便携式电话机
300、301、900备份服务器
11图像取得部
12存储部
13备份图像选择部
14传送条件信息设定部
15备份信息生成部
16发送目的地选择部
17发送目的地认证部
18发送部
21接收源认证部
22接收部
23存储部
24控制部
25发送目的地选择部
26发送目的地认证部
27发送部
28交换信息制作部
31接收源认证部
32接收部
33存储部
34控制部
35发送目的地选择部
36发送目的地认证部
37发送部
51收发目的地选择部
52收发目的地认证部
54收发条件控制部
55收发条件生成部
91接收源认证部
92接收部
93数据取出部
94存储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备份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
<概要>
在本发明涉及的备份系统中,信息终端通过中继备份的中继装置向备份装置发送信息终端所保存的备份对象的数据。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设想便携式电话机为信息终端。便携式电话机为了将该便携式电话机中保存着的数据备份到该便携式电话机的用户所使用的备份装置中,利用其他便携式电话机和其他便携式电话机的用户所使用的备份装置进行备份数据的传送中继。再有,成为备份对象的数据例如是利用便携式电话机所具有的照相机功能取得的图像和动态图像数据等。以下详细地说明。
图1是表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备份系统1000的概略的图。
如该图所示,备份系统1000包括将备份对象的数据发送给备份装置的信息终端即便携式电话机100、对备份对象的数据传送进行中继的中继装置即便携式电话机200、备份服务器300、便携式电话机201、备份服务器301、将便携式电话机100的数据进行备份的备份装置即备份服务器900。
所述便携式电话机100和便携式电话机200用通信线路20连接。同样地,所述便携式电话机200和便携式电话机300用通信线路30连接,备份服务器300和备份服务器900用通信线路90连接。此外,所述便携式电话机100和便携式电话机201用通信线路21连接,便携式电话机201和备份服务器301用通信线路31连接,备份服务器301和备份服务器900用通信线路91连接。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设想的备份的状况如下。首先,作为前提,便携式电话机100的用户即用户1通常在回到家里时,将便携式电话机100与家里的备份服务器900连接执行备份。这时的备份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或2中记载的技术所述,使用将便携式电话机100设置在了充电器上时向备份服务器900发送备份数据的方法等。再有,假设备份服务器900与外部网络连接。
但是,在用户1和其他用户长期旅行等而外出,不能与家里的备份服务器900进行如宽带通信这样的高速通信时,很难进行使用了备份服务器900的备份。这时,用户1通过通信线路20,在旅行等中同行的用户2所具有的便携式电话机200中保管备份的执行对象的数据。
再有,作为通信线路20,考虑例如Bluetooth(蓝牙技术)和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本地网)等的特定的宽频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和超宽频通信(UWB:Ultra WideBand)、PAN(Personal Area Network:个人区域网)和有线连接、使用了记录媒体等外部媒介的传递等。
这样,通过在便携式电话机200中保管执行备份的数据,用户1就在不能进行使用备份服务器900的备份时,即使丢失了便携式电话机100,也不损失保管在便携式电话机200中的数据。
此外,若用户2利用便携式电话机200保管便携式电话机100的备份数据,在回到了用户2的家中时,将便携式电话机200与用户2的备份装置即备份服务器300连接,将从便携式电话机100接收的数据和便携式电话机200自身的备份数据一起,通过通信线路30向备份服务器300发送。备份服务器300与网络连接,通过通信线路90,对同样地与网络连接的备份服务器900发送便携式电话机100的备份数据。再有,通信线路90例如是使用了光纤等的宽带通信,假设是能够比较高速地传送数据的通信线路。由于宽带通信的通信频率宽,并且近年由ISP(Internet Services Provider:互联网服务供货商)等通信企业提供了定额收费的服务,因此,通过通信线路90传送数据对用户2来说负担小。
备份服务器900接收并记录通过通信线路90从备份服务器300发送的便携式电话机100的备份数据。
这样地,用户1就能够通过通信线路20、通信线路30、通信线路90,利用各中继装置的中继进行备份。
<结构>
下面,说明构成备份系统1000的信息终端、中继装置、备份装置的功能结构。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设想便携式电话机100作为信息终端。此外,设想便携式电话机200和备份服务器300等作为中继装置,设想备份服务器900作为备分装置。
<信息终端>
图2是便携式电话机100的功能方框图。
如该图所示,信息终端即便携式电话机100包括图像取得部11、存储部12、备份图像选择部13、传送条件信息设定部14、备份信息生成部15、发送目的地选择部16、发送目的地认证部17、发送部18。上述的结构要素由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ROM(Read Only Memory)、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构成的控制电路和进行数据收发的收发电路等构成,按照程序执行备份。以下,说明各结构要素的功能。
图像取得部11是实现便携式电话机100的照相机功能的照相机模块等,取得静止图像和动态图像等数据。
存储部12利用存储器和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等存储媒体存储图像取得部11所取得的数据。
备份图像选择部13从存储部12选择利用中继装置的传送执行备份的数据。
传送条件信息设定部14设定后述的传送条件信息。
备份信息生成部15通过在备份图像选择部13选择的数据即传送数据中附加传送条件信息等,生成进行发送的数据。
发送目的地选择部16选择便携式电话机100能够通过通信线路直接连接后进行通信的通信目的地装置。
发送目的地认证部17认证成为发送数据的发送目的地的通信目的地装置。
发送部18对通信目的地装置发送数据。
<中继装置>
下面,说明中继装置的功能结构。
图3是便携式电话机200的功能方框图。
如该图所示,便携式电话机200包括接收源认证部21、接收部22、存储部23、控制部24、发送目的地选择部25、发送目的地认证部26、发送部27。上述结构要素由CPU、ROM、RAM等构成的控制电路和进行数据收发的收发电路等构成,按照程序执行中继发送数据后向其他装置传送的传送处理。以下说明各结构要素的功能。
接收源认证部21在接收数据时,认证成为通信对象的接收源装置。
接收部22通过通信线路接收数据。
存储部23利用存储器和HDD等存储接收到的数据。
控制部24控制向传送目的地装置发送数据的处理。
发送目的地选择部25选择便携式电话机200能够通过通信线路直接连接后进行通信的传送目的地装置。
发送目的地认证部26认证对传送数据进行传送的传送目的地装置。再有,装置间的认证方法哪种都可以。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使用口令一回令方式等公知的认证方法。关于其他的装置进行的认证方法也同样。
发送部27对传送目的地装置发送数据。
图4是备份服务器300的功能方框图。备份服务器300与便携式电话机200的结构大致相同。
如该图所示,备份服务器300包括接收源认证部31、接收部32、存储部33、控制部34、发送目的地选择部35、发送目的地认证部36、发送部37。
上述的结构要素各自与便携式电话机200的各结构要素发挥相同的功能。即,接收源认证部31与接收源认证部21同样地在接收数据时认证成为通信对象的接收源装置。关于接收部32、存储部33、控制部34、发送目的地选择部35、发送目的地认证部36、发送部37,也分别与便携式电话机200的接收部22、存储部23、控制部24、发送目的地选择部25、发送目的地认证部26、发送部27是相同的功能,故省略说明。
<备份装置>
下面,说明备份装置的功能结构。
图5是备份服务器900的功能方框图。
如该图所示,备份服务器900包括接收源认证部91、接收部92、数据取出部93、存储部94。上述结构要素由CPU、ROM、RAM等构成的控制电路和进行数据的收发的收发电路、用于存储累积数据的大容量的记录媒体等构成,按照程序执行接收数据后取出传送数据进行存储的处理。
接收源认证部91通过通信线路接收数据。
接收部92通过通信线路接收数据。
数据取出部93取出接收部92接收到的数据中所包含的传送数据。
存储部94存储由数据取出部93取出的传送数据。
<数据>
下面,说明上述的传送条件信息。
传送条件信息是表示了中继数据后进行传送的中继装置在执行传送处理时应该遵从的条件的信息。在传送条件信息中,包含用于实现成为备份对象的传送数据的保护的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传送数据的保护是指有关传送数据的隐私保护。
在信息终端发送传送数据时,将传送条件信息与传送数据合并进行发送。通过进行遵从传送条件信息的传送,信息终端就能够对于传送数据的中继路径给予一定的限制。再有,除了传送条件信息以外,信息终端也通过通信线路发送为了执行备份而需要的规定的信息。规定的信息是指,识别传送数据的传送数据识别信息、识别传送数据的所有者的用户识别信息、最终送到传送数据的备份装置的地址信息等。
以下,详细地说明传送条件信息。
图6是表示传送条件信息600的图。
如该图所示,传送条件信息600包含传送期限61、数据保管期限62、删除期限63、地址通知与否64、跳跃数65、置信阈值66和黑名单67。
传送期限61表示向备份装置传送传送数据的期限。在该图的例子中,表示了应该在2005年1月1日之前向备份装置传送。
数据保管期限62表示进行传送数据的中继处理的中继装置至少保管传送数据到什么时候。也可以在超过了该数据保管期限的情况下,删除传送数据。如果由数据保管期限62指定了期限,则中继装置就不需要始终保持着超过该期限后放弃了回收的传送数据,因此,能够有效利用中继装置的存储区域。在该图的例子中表示了由中继装置保存传送数据到2005年3月1日为止。
删除期限63表示必须要从中继装置的各存储部中删除中继处理的对象即传送数据的期限。这样,就能够在到了删除期限63表示的期限时,对中继装置赋予删除传送数据的义务,因此,信息终端的用户即使在不能回收备份对象的数据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由于中继装置中不必要地残留着传送数据而侵犯隐私的危险性。在该图的例子中为“不指定”,表示中继装置也可以不删除传送数据。
地址通知与否64表示在中继装置接收到传送数据的情况下,是否需要向发送了传送数据的终端装置通知该中继装置的地址。若从中继装置通知了地址,发送了传送数据的信息终端的用户就能够知道由哪个中继装置保持着传送数据,因此,即使在丢失了信息终端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向通知中涉及的中继装置的地址进行询问,回收备份对象的数据。在该图的例子中是“要”,因此,中继装置若接收传送数据,就对信息终端通知本装置的地址。另一方面,在不是“要”的情况下,不需要进行对信息终端的地址通知。
跳跃数65表示在传送数据到达备份装置之前允许中继的中继装置的数量,即传送次数的上限。这样,能够防止通过非必要长度的中继路径进行的数据传送,对发送传送数据的用户来说,能够降低向没有关系的用户等流出传送数据的危险性。在该图的例子中跳跃数65表示“3”,表示传送次数的上限是3次。
置信阈值66是表示允许传送数据的传送的传送目的地装置的可靠度下限的信息。在此,传送目的地装置的可靠度是对每个装置表示可以相信其他装置到什么程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使用将能够完全信赖的装置的可靠度设为100,将全部不可信赖的装置的可靠度设为0,将不太信赖时设为20等这些数值化后的值。再有,设可靠度的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00。数值越大,表示越相信其他的装置。中继装置对每个传送目的地装置对应存储一个可靠度的值。例如存储着如图7所示的置信阈值表700。
在此,说明置信阈值表700,置信阈值表700包含传送目的地装置71、传送目的地装置地址72和可靠度73。
传送目的地装置71表示成为传送目的地的其他的装置的名称。
传送目的地装置地址72表示成为传送目的地的其他装置的地址。
可靠度73表示成为传送目的地的其他装置的可靠度。
中继装置参照图6所示的传送条件信息600的置信阈值66所表示的值,来控制传送处理。在该图的例子中,表示了“80”作为置信阈值66,因此就表示仅允许对可靠度为80以上的装置进行传送。
再有,可以预先由用户设定各中继装置存储的可靠度的值,也可以基于对传送目的地装置的传送数据的传送次数和数据的收发的履历等与传送目的地装置的通信履历,由中继装置设定并存储。除此以外,也可以是中继装置从其他装置取得传送目的地装置的可靠度的值,也可以是,基于数据到达该传送目的地装置所经由的各装置的可靠度,计算出中继装置没保持可靠度的值的传送目的地装置的可靠度。
黑名单67是表示不允许传送数据的传送的传送目的地装置的信息,表示了不允许传送的传送目的地装置的名称和地址等。这样,就能够避免信息终端对不期望传送的传送目的地装置传送传送数据的情况。在该图的例子中,表示了对“Musashi005”等不允许传送。
<工作>
接着,说明信息终端、中继装置和备份装置的工作。如概要所述,设信息终端是便携式电话机100,中继装置是便携式电话机200和备份服务器300,备份装置是备份服务器900。
<信息终端的工作>
图8是表示作为信息终端的便携式电话机100的工作的流程图。
便携式电话机100利用备份图像选择部13,从由图像取得部11等取得的存储部12中存储的数据中选择备份对象的数据(步骤S81)。在此,也可以例如用户指定成为备份对象的数据。
利用传送条件信息设定部14对已选择的备份对象的数据设定传送条件信息(步骤S82)。作为设定方法,可以是用户以手动设定,也可以按照数据取得日期时间等有关数据的信息,由便携式电话机100自动设定。
若利用传送条件信息设定部14设定了传送条件信息,则由备份信息生成部15,利用发送源地址和作为最终发送目的地的备份装置的地址、设定了识别备份对象的数据的信息等规定数据和成为备份对象的传送数据的传送条件信息,生成向中继装置发送的数据(步骤S83)。
若生成了数据,发送目的地选择部16就选择通过通信线路直接连接进行通信的通信目的地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选择便携式电话机200。若选择了便携式电话机200,就利用发送目的地认证部17认证便携式电话机200。如果与便携式电话机200相互认证成功,就由发送部18通过通信线路20向便携式电话机200发送由备份信息生成部15生成的数据(步骤S84)。
<中继装置的工作>
图9是表示便携式电话机200等中继装置的工作的流程图。在该流程图的说明中,与中继装置的工作的说明一起,说明了便携式电话机200的具体工作。
中继装置在接收数据时,利用接收源认证部21认证接收源的装置。
如果与接收源装置之间的认证相互成功,就利用接收部22接收通过通信线路从接收源装置发送的数据。在接收到的数据中包含着传送条件信息和传送数据(步骤S91)。
利用存储部23存储从接收源装置接收到的数据中包含的传送数据(步骤S92)。
若存储了传送数据,控制部24就按照传送条件信息控制传送数据的传送处理。具体地说明,如果本装置可进行通信的装置中存在满足传送条件信息的传送目的地装置,控制部24就利用发送目的地选择部25选择执行传送的传送目的地装置(步骤S93)。再有,在不存在满足传送条件信息的传送目的地装置的情况下,不选择传送目的地装置。此外,在与备份装置之间能够用例如规定的传送速率以上进行通信的情况等、能够比较高速地进行与备份装置的直接通信的情况下,作为传送目的地装置,选择备份装置。
在此,使用图6所示的传送条件信息600,具体说明控制部24按照传送条件信息控制传送数据的传送的处理。首先,说明使用了跳跃数65的值的传送控制,在跳跃数65所表示的值大于“1”的情况下,选择传送目的地装置,将跳跃数减1后执行传送。另一方面,在跳跃数为“1”以下时不进行传送。在图1的例子中,若作为信息终端的便携式电话机100首先将跳跃数设定为“3”,则在作为中继装置的便携式电话机200选择备份服务器300进行向备份服务器300的传送时,将跳跃数减1成为“2”后执行传送。另外,接收到了跳跃数为“2”的传送数据的备份服务器300确认跳跃数大于“1”,将跳跃数减1成为“1”后向备份服务器900进行传送。
此外,在使用置信阈值66选择传送目的地装置的情况下,控制部24参照例如置信阈值表700,选择可靠度73所表示的值在传送条件信息的置信阈值66所表示的值以上的传送目的地装置。此外,在如上所述地选择传送目的地装置时,也可以考虑中继装置从外部取得其他装置的可靠度的值,使用取得的值进行选择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此外,也可以在置信阈值66所表示的值设定得高于规定值,对传送目的地装置要求高可靠度的情况下,控制成仅对中继装置中预先存储的能够信赖的传送目的地装置的列表和由可靠度高的传送目的地装置保持着的列表中表示的其他装置允许传送数据的传送。
另外,不仅决定可否传送,也可以按照各传送目的地装置的可靠度对传送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例如,在对可靠度小于置信阈值66所表示的值的装置进行传送的情况下,在传送数据被非法使用的情况下,进行对传送数据附加用于追踪传送数据从哪个传送目的地装置流出的规定代码这样的加工处理。考虑在规定的代码中使用被称为指纹印、电子透珑、水印等的技术。此外,作为加工处理,若传送数据是图像数据,也可以变更图像尺寸减小其尺寸,或者对图像的特定部分进行马赛克等过滤处理,或者删除。
此外,在黑名单67中示出了不允许传送数据的传送的传送目的地装置的情况下,为了不对该传送目的地装置传送传送数据,控制成不选择该传送目的地装置。
返回到图9继续中继装置的工作的说明。
若中继装置结束执行传送的传送目的地装置的选择,就按照选择结果控制传送数据的传送。即,在存在满足传送条件信息的传送目的地装置的情况下,由发送目的地认证部26认证被选择的传送目的地装置,如果与传送目的地装置之间的相互认证成功,就利用发送部27通过通信线路向传送目的地装置发送传送数据和传送条件信息。此外,在不存在满足传送条件信息的传送目的地装置的情况下,不传送传送数据(步骤S94)。
再有,在接收到的传送条件信息的地址通知与否64中,通知被表示为“要”的情况下,在接收到传送数据时,向发送源的信息终端的地址或者信息终端的数据的备份目的地即备份装置的地址,发送表示已接收到了传送数据的规定的数据。在规定的数据中包含接收到传送数据的中继装置的地址。在向备份装置的地址发送了规定数据的情况下,即使万一丢失了信息终端本身,信息终端的用户通过向备份装置接收到的中继装置的地址进行询问,就能够回收备份对象的数据。
此外,中继装置按照传送条件信息中表示的传送期限61、数据保管期限62和删除期限63的各期限,控制传送处理和传送数据的存储。
此外,各中继装置也可以在接收并存储传送数据时,确认传送数据的完整性。再有,作为确认完整性的方法,例如考虑在传送数据中加以电子署名,验证署名的方法等公知的方法。关于电子署名,由于已公知故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上所述地说明了中继装置的工作,但在此以便携式电话机200为例具体地进行说明。
便携式电话机200在接收便携式电话机100发送的数据时,利用接收源认证部21认证成为接收源装置的便携式电话机100。
如果与便携式电话机100间的相互认证成功,就利用接收部22接收通过通信线路20从便携式电话机100发送的数据(步骤S91)。
利用存储部23存储接收到的数据中包含的传送数据(步骤S92)。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假设具有便携式电话机200的用户2连接了用户2的备份服务器300和便携式电话机200。备份服务器300与便携式电话机200的通信如专利文献1或2记载,能够使用在充电器中设置了便携式电话机200时开始与备份服务器300的通信的方法等,假设备份服务器300满足传送条件信息。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控制部24按照传送条件信息选择备份服务器300作为满足传送条件信息的传送目的地装置(步骤S93)。
若选择了成为传送目的地装置的备份服务器300,就利用发送目的地认证部26进行备份服务器300的认证,如果与备份服务器300的相互认证成功,控制部24就利用发送部27通过通信线路30对备份服务器300发送传送数据和传送条件信息(步骤S94)。
再有,由于备份服务器300能够通过通信线路90与具有便携式电话机100的用户1的成为备份执行目的地的备份服务器900进行通信,因此,在步骤S93中,选择备份服务器900作为传送目的地装置,在步骤S94中对备份服务器900执行数据的传送。
<备份装置的工作>
接着,说明备份装置的工作。
图10是表示作为备份装置的备份服务器900的工作的流程图。
备份服务器900在接收数据时,利用接收源认证部91认证接收源装置,如果与接收源装置的相互认证成功,就利用接收部92通过通信线路接收数据(步骤S101)。
利用数据取出部93从接收到的数据取出传送数据(步骤S102)。
若取出传送数据,就在存储部94中存储取出的传送数据(步骤S103)。
<应用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这样地对备份装置传送信息终端的数据,但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考虑各种各样的应用例。
在上述的例子中,将1个中继路径、即通过了通信线路20、通信线路30、通信线路90的路径作为备份的中继路径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在上述的中继路径之外,进一步利用通过该图所示的通信线路21、通信线路31、通信线路91,并利用了便携式电话机201和备份服务器301的中继的中继路径进行备份。通过利用使用了中继装置的中继的备份的路径,就能够进一步准确地向备份装置发送信息终端的备份数据。例如,若同时向多个路径传送同一备份数据,即使某一个路径中的回收失败了,也能够从剩余的路径回收备份数据,因此能够更准确地回收备份数据。
但是,在要更准确地实现隐私保护的情况下,期望通过信息终端可预先预测的通信线路传送传送数据。这是因为,这样做能够减少传送数据不必要地流出到信息终端的用户不知道的路径中。于是,也可以是信息终端和中继装置的各发送目的地认证部选择1个以上的预先已登记的发送目的地。此外,也可以在各装置间设定并存储着可靠度,优先选择满足传送条件信息的装置中具有最高可靠度的装置。
此外,关于与信息终端直接通信而从信息终端开始接收数据的中继装置,也可以不适用传送条件信息中表示的条件。这是因为,在信息终端对中继装置直接发送的情况下,由于信息终端已预先判明了发送目的地的装置是哪个装置,因此对于信息终端的用户来说,有时不会对隐私保护产生不利。在此,所述不适用传送条件信息中表示的条件,具体地说是在信息终端发送数据时忽视黑名单67和置信阈值66进行发送等。除此以外,也考虑在传送处理时不减少跳跃数65中表示的值、即使是地址通知与否是“要”也不通知地址等。
此外,有关传送数据的隐私,设想各个传送数据不同的情况。例如,拍摄了人物的图像数据对成为被摄体的人物来说有特别高的价值。因此,信息终端和中继装置也可以对进行发送的各个数据控制传送数据的传送路径。例如,为了让与某个数据关系深的用户传送该数据,通过通信线路20、通信线路30、通信线路90,利用便携式电话机200和备份服务器300的中继来执行备份。另一方面,关于其他的数据,也可以不通过通信线路20等的中继路径,而是通过通信线路21、通信线路31、通信线路91,利用便携式电话机201和备份服务器301的中继来执行备份。
此外,为了巩固隐私保护,也可以将1个传送数据分割为2个以上,分别使用不同的中继路径传送分割后的各数据。在备份装置中,通过结合经由多个中继路径接收到的各数据,就能够得到原来的备份对象的数据。这样,通过将数据分为多个,就能够防止使用被分割的部分数据来复原原来的数据。作为将1个数据分割为2个以上的方法,例如可以使用阈值秘密分散法(ThresholdSecret Sharing Scheme)等。该情况下,即使在传送途中丢失了几个数据,若具有有关秘密分散的阈值以上的数据,就能够利用备份装置进行复原。
另一方面,关于成为备份的执行对象的数据的选择方法,除了在上述的信息终端的工作说明中所述的例子以外,例如也可以选择在以前进行了备份的时刻往后的时候生成的数据作为备份对象,也可以在备份对象的数据是图像的情况下优先选择拍摄人物的图像作为备份对象。除此以外,也可以对信息终端的存储部12中存储的各数据附加备份的执行优先级,利用备份图像选择部13,从优先级高的数据开始依次选择作为备份对象。此外,也可以基于是否要备份和数据的重要性、数据是否已备份完、从以前执行了备份的时候开始经过了多少时间等各种各样的信息来决定备份执行的优先级。例如,考虑比最近备份过的数据优先备份还未执行备份的数据。
此外,备份图像选择部13不限于由图像取得部11取得后存储在存储部12中的数据,可以选择便携式电话机100取得的所有数据作为备份的执行对象。例如,可以是通过网络和记录媒体等媒介取得的数据,也可以是音乐数据和动态图像数据等各种各样的数据,也可以是内容提供者使其流通后便携式电话机100取得的商用内容。再有,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由于说明了对用户取得的数据进行备份的例子,因此说明了在传送条件信息中包含用于实现有关传送数据的隐私保护的信息,但在备份商用内容时,传送条件信息也可以是中继装置执行传送处理时应该遵从的条件,是由内容提供者设定的。此外,不是以备份为目的,而是仅利用中继装置的中继向其他装置传送数据的情况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中继装置按照传送条件信息中包含的传送期限61、数据保管期限62、删除期限63所表示的各期限,判断是否可以删除传送数据,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从备份装置等的其他装置接收到规定的信号时删除存储的传送数据。例如将其他装置存储了传送数据时从该其他装置发送这样的规定信号作为实施例考虑。这样,中继装置就能够确认即使丢弃了存储的传送数据也可以。因此,不需要不必要地保持传送数据。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不特别限定信息终端的备份开始时间,但例如可以在进行了用户的指示时开始备份,也可以在每个规定期间定期地执行备份。此外,也可以在以前执行了备份的时候开始经过了规定时间时自动地进行备份的执行准备,一发现成为发送目的地的装置就执行备份。此外,也可以将例如通过了自己家的门、或者还未执行备份的数据达到规定量以上等规定条件作为触发进行备份的执行准备。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为了信息终端和中继装置更准确地进行隐私保护,为了对成为备份的对象的数据减少可从外部参照的可能性,也可以在加密后开始数据的发送。可以每执行一次传送就进行一次该加密处理,也可以使用备份装置的公开密钥进行该加密处理。此外,也可以在发送时附加署名和认证用的代码(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信息鉴别码)。对于该署名也可以使用公开密钥加密方式,其结果,能够在备份装置中确认是否未对数据进行篡改和伪造。
此外,中继装置也可以原样向其他装置传送接收到的传送数据,若是图像和动态图像数据,也可以变更编解码方法,或者进行修正处理,在变更了尺寸和位速率等之后进行传送。此外,也可以在附加了电子透珑和追踪用的信息后进行传送。
再有,所述备份很多情况下通常是指在信息终端中保持着成为备份的源的数据后,信息终端向备份装置发送备份对象的数据,但在本发明中,信息终端也可以在发送了备份对象的数据之后,删除由存储部12保持着的备份对象的数据。这样就能够有效利用信息终端的存储区域。例如,即使在存储区域能够重新存储数据的存储容量剩余很少的情况下,也能够空出存储容量以存储数据。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备份系统的其他实施方式。
<概要>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备份系统2000的概略的图。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如果具有与便携式电话机200和便携式电话机201大致相同结构的便携式电话机210和便携式电话机211等中继装置,从信息终端即便携式电话机100接收到传送数据,就不进行向其他装置传送传送数据的传送处理,取而代之的是通过通信线路50和通信线路51,对作为备份装置的备份服务器900发送表示哪个中继装置保持着传送数据的交换信息。便携式电话机210和便携式电话机211,分别通过通信线路50和通信线路51同备份服务器900连接。在此,设通信线路50和通信线路51是例如电话线路等比宽带通信低速的通信线路。
这样,即使在信息终端的用户万一丢失了信息终端的情况下,通过根据备份装置所接收到的交换信息来确定保管着备份对象的数据的中继装置,向该中继装置传送数据,就能够回收已进行了备份的数据。
下面,主要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
<结构>
由于信息终端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故省略说明,在此说明中继装置的结构。
图1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210的功能方框图。
如该图所示,便携式电话机210具有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便携式电话机200中所不具有的交换信息制作部28。再有,关于交换信息制作部28,由于与便携式电话机200的各要素相同,故分别标记相同的参照符号并省略说明。
在交换信息制作部28利用接收部22接收从信息终端发送的数据并存储到存储部23时,制成表示由哪个中继装置保持着信息终端的备份对象的数据的交换信息。关于交换信息,在后面记述。交换信息制作部28对该接收到的数据的最终发送目的地即备份装置,发送制成的交换信息。
再有,由于便携式电话机211的结构与便携式电话机210相同,故省略说明。
此外,作为备份装置的备份服务器900在接收部92中接收通过通信线路从便携式电话机210发送的交换信息,在存储部94中存储接收到的交换信息。
<数据>
下面说明交换信息。
图13是表示交换信息1300的图。再有,该图表示了在从便携式电话机100向便携式电话机210发送了备份对象的数据的情况下,成为中继装置的便携式电话机210向备份服务器900发送的交换信息的例子。
如该图所示,交换信息1300包括备份源识别信息131、保管装置识别信息132、备份数据ID133、备份数据容量134、保管期限135和署名136。
备份源识别信息131表示对进行数据备份的信息终端进行识别的信息终端的ID和信息终端的地址。在该图的例子中表示信息终端的ID是“Hanako001”,信息终端的地址是“123.456.789.001”。
保管装置识别信息132表示对从信息终端接收数据后进行保持的中继装置进行识别的中继装置的ID和该中继装置的地址。在该图的例子中表示中继装置的ID是“Musashi005”,中继装置的地址是“456.789.012.345”。
备份数据ID133是对信息终端正在进行备份的数据进行识别的信息,表示该数据的名称。在该图的例子中分别表示“Photo1.jpg”“Photo2.jpg”为数据的名称。
备份数据容量134表示信息终端正在进行备份的数据的容量。在该图的例子中,数据的容量是5MB。
保管期限135表示在中继装置中保持着备份对象的数据的期间。在该图的例子中表示从2004年11月1日到2005年3月1日的4个月期间,中继装置保持着数据。
署名136是用于表示利用保持着数据的中继装置制作了交换信息1300的署名。该署名是使用中继装置的密钥,利用例如RSA署名方法等的方法生成的。
<工作>
下面,说明中继装置的工作。再有,信息终端的工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故省略说明。
图1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中继装置的工作的流程图。在该图的例子中说明中继装置是便携式电话机210的情况。再有,备份装置是备份服务器900。
步骤S141是与图9中表示的步骤S91相同的处理,此外,步骤S142是与步骤S92相同的处理,故在此省略说明。
若利用步骤S142的处理在存储部23中存储了传送数据,交换信息制作部28制成交换信息,将该制成的交换信息通过通信线路50向备份服务器900发送(步骤S143)。
若发送了交换信息,在从备份服务器900发生关于该传送数据的询问的情况下,就开始对于备份服务器900的传送数据的传送处理(步骤S144)。此外,在从备份服务器900等其他装置没有对该传送数据的询问的情况下,按照交换信息中表示的保管期限135中表示的期间,进行存储部23中存储着的传送数据的保持和删除。
再有,交换信息与图像数据等相比,数据尺寸小,因此,即使利用通信线路50这样的低速的通信线路向备份服务器900进行发送也行,通信所需的负荷和成本很低。
另一方面,若备份服务器900通过通信线路50接收到交换信息,就在存储部94中存储接收到的交换信息。
之后,在执行向备份服务器900备份的信息终端的用户万一丢失了信息终端的情况下,基于备份服务器900存储着的交换信息,对保持着传送数据的中继装置询问传送传送数据并回收传送数据。再有,关于回收方法,考虑例如使用IP地址并使用网络的方法和利用存储卡等媒介的方法等。
再有,在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中继装置对备份装置发送已制成的交换信息,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对信息终端等备份装置以外的装置进行发送。该情况下,信息终端的用户将接收到的交换信息保管在可移动媒介等中,也可以保管在不是信息终端的另外的装置中。此外,也可以从信息终端对备份装置发送交换信息。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备份系统。
<概要>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其特征点是,在对其他装置发送备份对象的数据时,通过也从发送目的地的装置收取发送目的地装置进行备份的数据,就在与其他的装置间相互收发执行备份的数据。
这时,在相互的装置之间互换有关执行备份的数据的收发条件信息,基于相互发送的收发条件信息,相互判断是否可以执行备份。
这样,能够防止一方的装置为了备份而占有其他装置的存储容量的情况,能够与其他装置之间在公平的条件下相互进行备份。以下,以便携式电话机相互进行备份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结构>
图15是表示具有相互进行备份的功能的便携式电话机500的功能方框图。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便携式电话机500和具有与便携式电话机500相同结构的便携式电话机相互进行备份。
如该图所示,便携式电话机500具有图像取得部11、存储部12、备份图像选择13、传送条件信息设定部14、备份信息生成部15、发送部18、收发目的地选择部51、收发目的地认证部52、接收部53、收发条件控制部54和收发条件生成部55。
再有,图像取得部11、存储部12、备份图像选择13、传送条件信息设定部14、备份信息生成部15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便携式电话机100相同,故省略说明。
发送部18具有发送数据的功能,作为具体的例子,发送执行备份的数据和有关本机执行备份的数据的收发条件信息。
收发目的地选择部51选择相互进行备份的便携式电话机。
收发目的地认证部52认证相互进行备份的便携式电话机。
接收部53接收从相互进行备份的便携式电话机发送来的数据和从相互进行备份的对方便携式电话机发送来的收发条件信息。
收发条件控制部54基于有关本机执行备份的数据的收发条件信息和从相互进行备份的对方便携式电话机发送来的收发条件信息,控制与对方便携式电话机的相互备份。
收发条件生成部55生成与本机执行备份的数据有关的收发条件信息。
<数据>
在此,说明收发条件信息。
图16是表示收发条件信息的图。在该图的例子中,在发送条件1600a中表示与本机执行备份的数据有关的收发条件信息。此外,在接收条件1600b中表示与相互进行备份的对方便携式电话机执行备份的数据有关的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本机发送的收发条件信息和从对方便携式电话机接收到的收发条件信息,判断是否可以相互执行备份。
如该图所示,发送条件1600a的数据量161a表示本机执行备份的数据的数据量。
记录方法162a表示在对方便携式电话机中应该如何记录本机执行备份的数据。在该图的例子中,“双记录”表示应该在2处记录数据。
保管期限163a表示想要在对方便携式电话机中保管执行备份的数据的期间。在该图的例子中,表示想要在2005年3月1日之前的4个月期间在对方便携式电话机中保管数据。
此外,接收条件1600b的数据量161b表示对方便携式电话机执行备份的数据的数据量。
记录方法162b表示应该在本机中如何记录对方便携式电话机执行备份的数据。
保管期限163b表示要在本机中保管对方便携式电话机执行备份的数据的期间。在该图的例子中,表示对方便携式电话机想在2005年1月1日之前的2个月期间在本机中保管数据。
<工作>
图17是表示信息终端与其他装置进行的相互备份的控制工作的流程图。在该图的例子中,表示直到便携式电话机500与对方便携式电话机相互交换备份数据为止的处理。再有,在相互保管了备份数据之后,对备份装置传送数据的处理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中继装置的工作相同,故省略说明。
如该图所示,便携式电话机500利用备份图像选择部13选择备份对象的数据(步骤S1701)。利用传送条件信息设定部14,对选择的数据设定传送条件信息,利用备份信息生成部15生成对其他装置发送的数据(步骤S1702)。
若生成了进行发送的数据,就利用收发条件生成部55生成与成为备份对象的数据有关的收发条件信息(步骤S1703)。具体地说,生成图16表示的发送条件1600a。另一方面,对方便携式电话机生成图16所示的接收条件1600b。
若相互的收发条件信息的生成结束,便携式电话机500就利用发送部18发送发送条件1600a,利用接收部53接收接收条件1600b(步骤S1704)。
若与对方便携式电话机交换了收发条件信息,收发条件控制部54就将已交换的收发条件信息数值化,判断是否成为相互公平的相互备份的收发条件(步骤S1705)。
作为数值化的方法,例如考虑用必要的存储器容量×期限进行计算的情况。用图16的例子进行说明,根据从便携式电话机500发送的发送条件1600a,将收发条件信息数值化后的值等于5MB×双记录×4个月=40。另一方面,根据从对方便携式电话机接收到的接收信息1600b,将收发条件信息数值化后的值等于20MB×单记录×2个月=40。这样,在相互收发的收发条件信息成为相同值的情况下,收发条件控制部54就判断为成为公平的相互备份(步骤S1705的“是”)。
此外,在收发条件控制部54基于数值化了相互收发的收发条件信息后的值,判断为未成为公平的相互备份的情况下(步骤S1705的“否”),控制数据的收发以使备份数据的交换变得公平(步骤S1706)。例如,假设在便携式电话机500执行备份的数据的容量是10MB的情况下,数值化了发送条件后的值等于10MB×双记录×4个月=80,由于与数值化了接收条件1600b后的值不等,因此,收发条件控制部54就判断为未成为公平的相互备份。该情况下就例如使从对方便携式电话机收到的数据的数据量成为40MB。这样,将对方便携式电话机的收发条件信息数值化后的值就等于40MB×单记录×2个月=80,变为与对方便携式电话机公平的收发条件。
若收发条件控制部54的控制结束,就与对方便携式电话机之间交换备份数据(步骤S1707)。
如上所述地说明了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备份系统,但不限于上述的例子,可以考虑各种各样的应用例。
例如,在上述的例子中,在图17的步骤S1705的说明中,说明了将在本机和对方便携式电话机间相互收发的收发条件信息数值化,在数值化后的值成为相同值的情况下,收发条件控制部54就判断为成为公平的备份,但不限于成为相同值的情况,也可以是数值化后的值的差在规定的阈值以下的情况和例如在一方的值的70%以上130%以下等的规定的比例范围内的情况这样的使判断基准具有幅度,使得认为是公平的收发条件。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在认为是公平的收发条件时相互开始备份,但也可以在即使认为是公平的收发条件,但是对方便携式电话机不满足传送条件信息中表示的条件的情况下,不允许相互备份。这样就能够避免与不希望传送的对方交换数据。
此外,在数值化了收发条件信息后的值不相同的情况下,关于相当于数值化后的值的差的部分,在上述的例子中,在步骤S1706中进行控制使得成为公平的收发条件,或者在差在一定范围内的情况下认为是公平的收发条件,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相当于数值化后的值的差的部分作为能够进行备份的权利和允许证,在下次以后的备份时使用。再有,该情况下,也可以在与产生了权利和允许证等的对方便携式电话机以外的装置之间相互执行备份时使用该权利和允许证等。
另外,关于相当于数值化后的值的差的部分,也可以转换成具有与备份不同的价值的信息和奖励。例如,也可以转换成电子货币和点数等具有金钱价值的价值信息,也可以转换成其他装置的计算能力等使用本机以外的装置的处理能力的权利、与其他装置进行通信时本机能够使用宽的频带的权利、视听动态图像等商业内容的权利。
此外,除了上述的实施例以外,不进行使用了传送条件信息的传送,相互存储备份对象的数据的结构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此外,在步骤S1703的说明中,关于收发条件生成部55的收发条件信息的生成方法,假设生成图16中表示的收发条件信息,但除此以外,也可以基于用户的输入来生成,也可以基于备份数据的容量等有关执行备份的数据的信息,自动地生成。
此外,在收发条件信息中除此以外也可以包含保存执行备份的数据的媒介的可靠度和保存媒介的安全性等有关存储备份数据的存储媒体的条件。
<补充>
(其他的变形例)
再有,基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如下的情况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1)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信息终端是便携式电话机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便携式电话机,也包括具有通信功能的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是例如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ce:个人数字化处理器)和个人计算机、掌上电脑等。
(2)上述的各装置具体地说是由微处理器、ROM、RAM、硬盘部件、显示部件、键盘、鼠标等构成的计算机系统。在上述RAM或上述硬盘单元中存储着计算机程序。通过上述微处理器按照上述计算机程序进行工作,各装置就达到其功能。在此,计算机程序为了达到规定的功能,组合了多个表示对于计算机的指令的命令代码来构成。
(3)构成上述的信息终端、中继装置、备份装置的结构要素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由1个系统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大规模集成电路)构成。系统LSI是在1个芯片上集成多个结构部制造的超多功能LSI,具体地说是由微处理器、ROM、RAM等构成的计算机系统。在上述RAM中存储着计算机程序。通过上述微处理器按照上述计算机程序进行工作,系统LSI就达到其功能。这些系统LSI可以个别地芯片化,也可以包含一部分或者全部来集成为1个芯片。此外,系统LSI根据集成度的不同,有时也被称作IC、LSI、超大LSI、超级LSI。
此外,电路集成化的方法不限于LSI,也可以用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也可以在LSI制造后,利用可编程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和可以再组合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和设定的重构处理器。
另外,若出现了利用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或派生的其他技术置换为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当然也可以使用该技术进行功能块的集成化。也能有适应生物技术等的可能性。
(4)本发明也可以是上述的备份方法。此外,也可以是利用计算机实现这些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也可以是由上述计算机程序构成的数字信号。
此外,本发明也可以将上述计算机程序或上述数字信号记录在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媒体例如软磁盘、硬盘、CD-ROM、MO、DVD、DVD-ROM、DVD-RAM、BD(Blu-ray Disc)、半导体存储器等中。此外,也可以是这些记录媒体中记录的上述计算机程序或上述数字信号。
此外,本发明也可以经由电气通信线路、无线或有线通信线路、以因特网为代表的网络、数据广播等传送上述计算机程序或上述数字信号。
此外,本发明也可以是具有微处理器和存储器的计算机系统,上述存储器存储着上述计算机程序,上述微处理器按照上述计算机程序进行工作。
(5)也可以分别组合上述实施方式和上述变形例。
本发明涉及的备份系统在特别是使用便携式电话机这样的移动通信设备的环境中执行备份时十分有用。

Claims (20)

1.一种备份系统,利用通过1个以上中继装置的中继向备份装置传送从信息终端发送的传送数据来进行备份,其特征在于,
上述信息终端具备:
存储单元,存储成为备份的执行对象的传送数据;以及
通信单元,向中继装置发送传送数据和表示中继该传送数据的中继装置应该满足的条件并包含与该传送数据的保护有关的条件的传送条件信息;
上述中继装置具备:
装置信息存储单元,存储有关传送目的地装置的装置信息;
接收单元,接收传送数据和与该传送数据相对应的上述传送条件信息;
传送控制单元,从上述装置信息所表示的传送目的地装置中,选择满足接收到的上述传送条件信息所表示的条件的传送目的地装置,按照上述选择,控制接收到的传送数据的传送;
上述备份服务器具备:
备份数据接收单元,接收由上述中继装置传送的上述传送数据;
备份数据存储单元,存储接收到的传送数据。
2.一种中继装置,对从信息终端向备份装置发送的传送数据的传送进行中继,其特征在于,具有:
装置信息存储单元,存储着与成为传送数据的传送目的地候补的传送目的地装置有关的装置信息;
接收单元,接收传送数据和表示中继该传送数据的中继装置应该满足的条件并包含与该传送数据的保护有关的条件的传送条件信息;
传送控制单元,从由上述装置信息表示的传送目的地装置中,选择满足接收到的上述传送条件信息所表示的条件的传送目的地装置,按照上述选择,控制接收到的传送数据的传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上述传送条件信息表示的条件是指,在表示不允许上述传送的传送目的地装置的黑名单中不包含有传送目的地装置;
上述传送控制单元选择上述黑名单中未表示的装置作为上述传送目的地装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装置信息存储单元存储表示上述各个传送目的地装置的可靠度的置信值;
上述传送条件信息是指,表示传送目的地装置应该满足的置信值的阈值的信息;
上述传送控制单元选择满足由上述传送条件信息表示的置信值的阈值的装置,作为上述传送目的地装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传送控制单元还包括对传送数据进行规定的加工处理的加工处理部,
并且还控制成,在对接收到的传送数据进行了上述加工处理之后向传送目的地装置进行传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装置信息中表示的传送目的地装置不满足上述传送条件信息中表示的条件的情况下,上述传送控制单元进行控制,对接收到的传送数据进行利用上述加工处理部的上述加工处理,对该传送目的地装置传送上述加工处理后的传送数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工处理部进行的上述加工处理是,对传送数据插入上述中继装置的识别信息作为水印的处理。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收单元还接收上述备份装置的上述传送数据的接收期限、或者上述中继装置的上述传送数据的保管期限、或者上述传送数据的删除期限中的至少一个;
在接收了上述接收期限时,上述中继装置利用上述传送控制单元进行上述控制,以便在该接收期限到来之前,利用上述备份装置接收对应的上述传送数据;
在接收了上述保管期限时,在该保管期限到来之前,保持对应的上述传送数据;
在接收了上述删除期限时,若该删除期限来到,则删除对应的上述传送数据。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中继装置还具备:
交换信息发送单元,制成表示在上述中继装置中保持着由上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传送数据的交换信息,并发送制成的交换信息;
传送请求接受单元,从接收了上述交换信息的其他装置接受与上述交换信息相对应的上述传送数据的传送请求;
上述传送控制单元进行如下控制:若利用上述传送请求接受单元接受了上述传送请求,则向其他装置传送该传送请求涉及的上述传送数据。
10.一种信息终端,通过中继传送数据的1个以上中继装置向备份装置发送上述传送数据,其特征在于,具备:
存储单元,存储成为备份的执行对象的传送数据;
通信单元,发送传送数据和表示中继该传送数据的中继装置应该满足的条件并包含与该传送数据的保护有关的条件的传送条件信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终端,其特征在于,
上述存储单元还存储与成为传送数据的传送目的地的候补的中继装置有关的中继装置信息;
上述通信单元从由上述中继装置信息表示的中继装置中,选择满足传送数据涉及的传送条件信息所表示的条件的发送目的地装置,按照上述选择,控制该传送数据和上述传送条件信息的发送。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终端,其特征在于,
上述通信单元进一步在向中继装置发送传送数据之前,向上述中继装置发送有关上述传送数据的第一收发条件信息,并从该中继装置接收第二收发条件信息;
上述信息终端具有判断单元,该判断单元基于由上述通信单元发送的第一收发条件信息和接收到的第二收发条件信息,判断是否可视为第一和第二收发条件信息相等;
在上述判断单元作出了肯定的判断时,上述通信单元向该中继装置发送上述传送数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信息终端,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收发条件信息与上述信息终端发送的发送传送数据相对应;
上述第二收发条件信息与从上述中继装置接收的接收传送数据相对应;
在上述判断单元作出了肯定的判断时,上述通信单元向上述中继装置发送上述发送传送数据,从该中继装置接收上述接收传送数据;
上述存储单元存储接收到的上述接收传送数据。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信息终端,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和第二收发条件信息包含上述传送数据的数据尺寸、在上述中继装置或上述信息终端中保持上述传送数据的保持期限、在保持媒体中记录上述传送数据的记录方法、对于保持传送数据的奖励中的至少一个。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信息终端,其特征在于,
上述奖励包含具有金钱价值的价值信息、表示对中继装置进行规定处理的权利的中继装置控制信息、表示观看规定内容的权利的观看权利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16.一种备份装置,通过权利要求9记载的中继装置的中继来接收从信息终端发送的传送数据,其特征在于,具备:
交换信息接收单元,从其他装置接收上述交换信息;
传送请求发送单元,对保持着接收到的上述交换信息中表示的上述传送数据的中继装置,发送该传送数据的传送请求;
备份数据接收单元,接收发送的传送请求所涉及的传送数据;
备份数据存储单元,存储接收到的传送数据。
17.一种集成电路,在通过中继传送数据的1个以上中继装置向备份装置发送上述传送数据的信息终端中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部,存储成为备份的执行对象的传送数据;以及
通信部,发送传送数据和表示中继该传送数据的中继装置应该满足的条件并包含与该传送数据的保护有关的条件的传送条件信息。
18.一种程序,使存储着成为备份的执行对象的传送数据的信息终端,执行通过1个以上中继装置的中继向备份装置发送上述传送数据的处理,其特征在于,该程序包括:
通信步骤,该通信步骤发送传送数据和表示中继该传送数据的中继装置应该满足的条件并包含与该传送数据的保护有关的条件的传送条件信息。
19.一种备份方法,利用通过1个以上的中继装置的中继向备份装置传送从信息终端发送的传送数据来进行备份,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信息终端中进行的处理包括:
存储步骤,存储成为备份的执行对象的传送数据;
通信步骤,向中继装置发送传送数据和表示中继该传送数据的中继装置应该满足的条件并包含与该传送数据的保护有关的条件的传送条件信息;
在上述中继装置中进行的处理包括:
装置信息存储步骤,存储与成为传送数据的传送目的地候补的传送目的地装置有关的装置信息;
接收步骤,接收传送数据和与该传送数据相对应的上述传送条件信息;
传送控制步骤,从由上述装置信息表示的传送目的地装置中,选择满足接收到的上述传送条件信息所表示的条件的传送目的地装置,按照上述选择,控制接收到的传送数据的传送;
在上述备份服务器中进行的处理包括:
备份数据接收步骤,接收由上述中继装置传送的上述传送数据;
备份数据存储步骤,存储接收到的传送数据。
20.一种备份方法,是使用第一和第二信息终端进行的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和第二信息终端中进行的处理中包括:
存储步骤,存储成为备份的执行对象的传送数据;
通信步骤,发送传送数据和表示中继该传送数据的中继装置应该满足的条件并包含与该传送数据的保护有关的条件的传送条件信息;
上述第一信息终端中的上述通信步骤中,在向上述第二信息终端发送第一传送数据之前,向上述第二信息终端发送有关上述第一传送数据的第一收发条件信息,从上述第二信息终端接收第二收发条件信息;
上述第二信息终端中的上述通信步骤中,在向上述第一信息终端发送第二传送数据之前,向上述第一信息终端发送第二收发条件信息,从上述第一信息终端接收第一收发条件信息;
在上述第一和第二信息终端中进行的处理包括判断步骤,该判断步骤根据在上述通信步骤中收发的第一和第二收发条件信息,判断是否可视为第一和第二收发条件信息相等;
上述第一信息终端中的上述通信步骤中,在上述判断步骤作出了肯定的判断时,向上述第二信息终端发送上述第一传送数据;
上述第二信息终端中的上述通信步骤中,在上述判断步骤作出了肯定的判断时,向上述第一信息终端发送上述第二传送数据。
CNA2006800028049A 2005-01-21 2006-01-20 备份系统、中继装置、信息终端、备份装置 Pending CN1011078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13629/2005 2005-01-21
JP2005013629 2005-01-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07874A true CN101107874A (zh) 2008-01-16

Family

ID=36692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800028049A Pending CN101107874A (zh) 2005-01-21 2006-01-20 备份系统、中继装置、信息终端、备份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20080155215A1 (zh)
JP (1) JP4204619B2 (zh)
CN (1) CN101107874A (zh)
WO (1) WO2006077977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1742A (zh) * 2010-11-22 2012-07-18 艾欧互联有限公司 手持式电子装置、数据储存方法与数据储存系统
CN107483228A (zh) * 2017-07-14 2017-12-15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物联网中继器拆分式备份的方法及系统
CN109271285A (zh) * 2018-11-12 2019-01-25 上海碳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文件备份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034986A (zh) * 2012-12-14 2019-07-1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家庭网络系统中用于内容备份的装置和方法
CN114268572A (zh) * 2020-09-16 2022-04-01 铠侠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设备以及通信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53933B2 (ja) * 2005-10-11 2009-10-28 ソニー・エリクソン・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7647041B2 (en) * 2006-03-30 2010-01-12 Sbc Knowledge Ventures, L.P.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enable backup wireless devices
JP4408126B2 (ja) 2006-12-13 2010-02-03 富士通株式会社 監視装置、半導体集積回路、および監視方法
JP4981461B2 (ja) * 2007-01-18 2012-07-1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秘匿化方法、および情報秘匿装置
JP2008312115A (ja) * 2007-06-18 2008-12-25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ノード、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104866B2 (ja) * 2007-08-03 2012-12-19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車載器および配信システム
US8341121B1 (en) * 2007-09-28 2012-12-25 Emc Corporation Imminent failure prioritized backup
JP5067621B2 (ja) * 2007-10-17 2012-11-07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276208B2 (en) * 2007-12-31 2012-09-25 Intel Corporation Security-level enforcement in virtual-machine fail-over
JP4477681B2 (ja) * 2008-03-06 2010-06-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階層記憶装置、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JP2009217577A (ja) * 2008-03-11 2009-09-24 Ri Co Ltd バックアッププログラム
US8086688B1 (en) 2008-05-16 2011-12-27 Quick Vault,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bile data security
US9118699B2 (en) * 2009-01-26 2015-08-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munication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communicating with communications peers
US8489882B2 (en) * 2009-03-03 2013-07-16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 P. Third-party watermarking
JP5446621B2 (ja) * 2009-09-03 2014-03-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11142456A (ja) * 2010-01-06 2011-07-21 Toshiba Corp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WO2012176307A1 (ja) 2011-06-23 2012-12-2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ストレージ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ストレージ管理方法
US20130318207A1 (en) * 2012-02-15 2013-11-28 James Eric Dotter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mobile app data
EP2865958A4 (en) * 2012-06-26 2016-03-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SYSTEM
JP5913738B2 (ja) * 2012-09-20 2016-04-2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複数の性能指標に基づきアクセス先を決定する分散バックアップシステム
JP6185332B2 (ja) * 2013-08-09 2017-08-23 クラリオン株式会社 計算機システム、データ出力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WO2016013316A1 (ja) * 2014-07-25 2016-01-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JP6060950B2 (ja) * 2014-09-10 2017-01-1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ライセンスサーバー、通信中継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データ復旧方法
WO2016040942A1 (en) 2014-09-12 2016-03-17 Quickvault,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forensic data tracking
JP6330606B2 (ja) * 2014-09-29 2018-05-30 株式会社バッファロー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における動作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547306B2 (ja) * 2015-01-27 2019-07-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データ退避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1650956B2 (en) * 2015-05-11 2023-05-16 Vmware, Inc. Prioritizing backup of endpoint devices in enterprise network environments
CN108633310A (zh) * 2015-07-31 2018-10-09 慧与发展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基于类别的执行调度
JP6477555B2 (ja) * 2016-03-14 2019-03-0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中継装置の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CN111669322B (zh) * 2017-07-20 2022-04-22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器桥接方法和网关
JP7123887B2 (ja) * 2019-09-24 2022-08-23 株式会社東芝 データ転送制御装置、データ転送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転送制御方法
JP2021099555A (ja) * 2019-12-19 2021-07-0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及びコントローラ配置方法
KR102379752B1 (ko) * 2020-08-19 2022-03-28 국민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X-선 감쇠 기반 생체 이미징용 나노입자 및 조성물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41281B1 (en) * 1991-11-04 1998-04-29 Commvault Systems, Inc. Incremental-computer-file backup using signatures
JP3308837B2 (ja) 1996-12-06 2002-07-2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Phs端末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データ収集システム
JPH11168526A (ja) * 1997-12-04 1999-06-22 Omron Corp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中継管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US6374266B1 (en) * 1998-07-28 2002-04-16 Ralph Shnelva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oring information in a data processing system
JP2000078070A (ja) 1998-08-28 2000-03-14 Ntt Data Corp 移動通信機器のメモリバックアップ方式、移動通信機器のメモリバックアップシステム、移動通信機器及び情報送受信装置
US6757698B2 (en) * 1999-04-14 2004-06-29 Iomeg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synchronizing data from a host computer to two or more backup data storage locations
FR2792792B1 (fr) * 1999-04-26 2001-06-01 Labordere Arnaud Luglien Henry Systeme de routage dynamique d'un message court emis par un emetteur utilisant un telephone mobile
JP2002033798A (ja) * 2000-07-14 2002-01-31 Shinji Aoyama 携帯型電話機のデータバックアップシステム及び携帯型電話機のデータバックアップ方法
US7197541B1 (en) * 2001-06-18 2007-03-27 Palm,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ed personality transfer for a wireless enabled handheld device
US7092977B2 (en) * 2001-08-31 2006-08-15 Arkivio, Inc. Techniques for storing data based upon storage policies
KR20030049105A (ko) * 2001-12-14 2003-06-25 에스케이텔레텍주식회사 망에 데이터를 백업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구현한 휴대전화기
JP4141145B2 (ja) * 2002-01-29 2008-08-2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データダウンロード方法
JP4173320B2 (ja) 2002-05-22 2008-10-2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端末、情報記憶モジュール、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3800527B2 (ja) * 2002-05-30 2006-07-26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ネットワークを利用したデータのバックアップ技術
US7055008B2 (en) * 2003-01-22 2006-05-30 Falconstor Softwar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backing up data
US7406488B2 (en) * 2004-02-04 2008-07-29 Netapp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intaining data in a continuous data protection system
US7913043B2 (en) * 2004-05-14 2011-03-22 Bakbone Software, Inc. Method for backup storage device selection
US20070061394A1 (en) 2005-09-09 2007-03-15 Soonr Virtual publication data, adapter for mobile devices
US20070099610A1 (en) * 2005-10-31 2007-05-03 Daes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of automatically backing up and restoring PIMS data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20080086609A1 (en) * 2006-10-06 2008-04-10 Richard Lesse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 Backup Strategy for a Client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1742A (zh) * 2010-11-22 2012-07-18 艾欧互联有限公司 手持式电子装置、数据储存方法与数据储存系统
CN110034986A (zh) * 2012-12-14 2019-07-1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家庭网络系统中用于内容备份的装置和方法
CN110034986B (zh) * 2012-12-14 2022-01-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家庭网络系统中用于内容备份的装置和方法
CN107483228A (zh) * 2017-07-14 2017-12-15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物联网中继器拆分式备份的方法及系统
CN107483228B (zh) * 2017-07-14 2020-02-18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物联网中继器拆分式备份的方法及系统
CN109271285A (zh) * 2018-11-12 2019-01-25 上海碳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文件备份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271285B (zh) * 2018-11-12 2022-05-27 上海碳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文件备份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268572A (zh) * 2020-09-16 2022-04-01 铠侠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设备以及通信方法
CN114268572B (zh) * 2020-09-16 2024-01-16 铠侠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设备以及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6077977A1 (ja) 2008-06-19
US8316102B2 (en) 2012-11-20
US20080155215A1 (en) 2008-06-26
JP4204619B2 (ja) 2009-01-07
US20110119458A1 (en) 2011-05-19
WO2006077977A1 (ja) 2006-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07874A (zh) 备份系统、中继装置、信息终端、备份装置
CN1689302B (zh) 用于无线移动通信设备的资源的安全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CN1908993B (zh) 价值信息转移系统和价值信息转移方法
CN100466636C (zh) 服务器、服务器系统以及电子邮件配送方法
CN1822636B (zh) 成像装置、信息处理装置、记录介质以及数据传输方法
CN101416159B (zh) 通信终端、用户数据移动系统及用户数据移动方法
US20080098105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information management, wireless-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relay device
US7836512B2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termina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rticl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articl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CN101176082B (zh) 通信终端、安全设备以及集成电路
JP2004310257A (ja) 非接触ic搭載携帯情報端末、取引情報転送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06026194A2 (en) Establishing speci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mobile devices
CN101006461A (zh) 电子货币系统、信息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装置
US7848735B2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sender terminal number, and computer product
JP5814493B1 (ja) 管理装置、管理方法、なら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11222873A (zh) 一种数据管理系统
CN100512120C (zh) 访问管理系统及其相关设备
JP5094312B2 (ja) ファイル受付システム、ファイル受付方法及びファイル受付プログラム
KR20190096601A (ko) 컴퓨터로 판독 가능한 기록매체
KR20190096587A (ko) 결제 메시지 융합 서비스 장치
CN102932557A (zh) 带安全认证装置的智能手机
CN102542435A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程序
KR20050098341A (ko) 무선 대체 결제 방법 및 시스템과 이를 위한 정보저장매체및 기록매체
WO2022030097A1 (ja) 運搬管理装置、運搬管理システム、及び、運搬管理方法
KR20090034219A (ko) 인증키가 구비된 유에스비 장치를 이용한 에스엠에스 발송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JP2022029925A (ja) 情報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承認端末、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