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07835B - 便携式终端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07835B
CN101107835B CN2006800029658A CN200680002965A CN101107835B CN 101107835 B CN101107835 B CN 101107835B CN 2006800029658 A CN2006800029658 A CN 2006800029658A CN 200680002965 A CN200680002965 A CN 200680002965A CN 101107835 B CN101107835 B CN 1011078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portable terminal
circuit board
antenna part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0296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07835A (zh
Inventor
平井昌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078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078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078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0783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01Q1/24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extendable from a housing along a given pa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0Radiating elements coated with or embedded in prote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终端,所述便携式终端可以实现小型化,且可以较佳地确保天线特性。便携式终端(10)为下述结构:利用连接部(18)以可自由打开闭合的方式连接上下壳体(13、15),在上下壳体(13、15)上具有上下电路板(21、24),利用上下保护罩部(31、32)覆盖上下壳体,利用挠性部(33)以可自由打开闭合的方式连接上下保护罩部,并且利用挠性部覆盖连接部。所述便携式终端(10)中,在上下电路板之中的一个上具有天线供电板(51),天线部(40)的供电端子(49)通过天线供电板与其中一个电路板电连接,天线部被收容在挠性部内。

Description

便携式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终端,所述便携式终端利用连接部以可自由打开闭合的方式连接第1、第2壳体,且分别在第1、第2壳体上具有电路板,所述便携式终端具有保护所述各构件的保护罩。
背景技术
近年来,开发并使用多种便携式电话等便携式终端,除了开发出呈现为简单的棒状的直板型便携式终端以外,也开发出各种通过铰链部可打开闭合的折叠式便携式终端。
所述折叠式便携式终端包括:具有显示部的上壳体;具有操作部的下壳体;以及铰链部,其以使显示部与操作部相对面的方式连接上下壳体且使上下壳体可打开闭合,所述折叠式便携式终端具有上下壳体以铰链部的轴心为中心相对旋转并折叠的构造。
因此,所述铰链部成为大致圆筒形,其外径尺寸通常大于具有显示部或操作部的上下壳体的厚度尺寸。
由此,铰链部自上下壳体的上表面突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对所述折叠式便携式终端而言,存在如下情况,例如对具有长指甲的使用者而言,在操作操作部时,指甲的前端将接触到突出的铰链部,无法顺利地进行操作。
基于所述情况,为了使例如即使是具有长指甲的使用者也可以容易地操作,作为一个解决方法,考虑在操作部与铰链部之间确保预定的距离。
然而,如果在操作部与铰链部之间确保预定的距离,那么也必然增大上壳体到下壳体的壳体整体的长度,从而导致装置的大型化。
而且,在上下壳体之中的一个上设置着可伸缩的天线,这是妨碍折叠式便携式终端小型化的主要原因。
此外,使天线可伸缩,以此较佳地确保天线特性。
因此,例如,提出了如下的折叠式便携式终端,即,使具有显示部的上壳体与具有操作部的下壳体连接的连接部,形成为比上下壳体的厚度薄的可折叠的带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然而,即使是专利文献2的折叠式便携式终端,在安装天线时,也是将天线设置在上下壳体之中的一个上,这是妨碍折叠式便携式终端的小型化的主要原因。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众所周知的是图8(a)、(b)所示的折叠式便携式终端100。
所述折叠式便携式终端100利用连接部103连接具有显示部的第1壳体101、与具有操作部的第2壳体102,将第1基板104设置在第1壳体101内,将第2基板105设置在第2壳体102内,将天线部106内置在连接部103内,利用保护罩108覆盖第1壳体101、第2壳体102、以及连接部103。
通过将天线部106内置在连接部103内,可以实现折叠式便携式终端100的小型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4512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5-259656号公报
然而,如果将天线106内置在连接部103内,那么天线部106会过于接近第1基板104及第2基板105。因此,第1基板104及第2基板105成为从天线部106发射的无线电波的阻碍,从而无法良好地确保天线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情况而开发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终端,所述便携式终端可以实现折叠式便携式终端的小型化,且可以较佳地确保天线特性。
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利用连接部以可自由打开闭合的方式连接第1、第2壳体,在第1壳体上具有第1电路板,在第2壳体上具有第2电路板,利用第1保护罩部覆盖第1壳体,利用第2保护罩部覆盖第2壳体,利用挠性部以可自由打开闭合的方式连接第1、第2保护罩部,并且,利用所述挠性部覆盖所述连接部,所述便携式终端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第2电路板之中的一个电路板上具有天线供电板,天线部的始端通过所述天线供电板与所述一个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天线部被收容在所述挠性部内。
将天线部收容在挠性部内,以此无须在第1、第2壳体之中的一个上设置天线部,因此可以实现便携式终端的小型化。
此外,将天线部收容在挠性部内,以此可以在打开保护罩的状态下,将所述天线部配置在远离接合金属板或第1、第2电路板的位置上,从而可以使天线部远离接合金属板的接地部及第1、第2电路板的接地部。
以此,可以使天线部远离对天线部发射的无线电波造成阻碍的阻碍源,因此可以确保高天线性能。
而且,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的特征在于,所述天线部的末端配置在所述挠性部的顶部。
通过将天线部的末端配置在挠性部的顶部,可以使天线部的末端远离第1、第2电路板的接地部。
以此,可以使天线部远离对天线部发射的无线电波造成阻碍的阻碍源,因此可以确保高天线性能。
而且,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一个电路板上,且在与所述天线供电板相反一侧的面上具有磁体,利用所述磁体吸附所述天线部的始端,以此使所述天线部的始端与所述天线供电板接触。
通过利用磁体吸附天线部的始端,可以可靠地将天线部定位在天线供电板上。
以此,在装卸保护罩时,即使第1、第2电路板之中的一个电路板上的天线供电板与天线部的始端发生位置偏移,也可以利用磁力对偏移进行修正,从而稳定地进行供电。
而且,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的特征在于,将对所述第1、第2电路板进行电连接的接合金属板配置在所述连接部的中央。
此处,将天线部收容在挠性部,以此无须在连接部中设置天线部。因此,可以将接合金属板配置在连接部的中央。
所述接合金属板在闭合第1、第2壳体时,弹性变形为大致U字状。已弹性变形的接合金属板的恢复力作用在将第1、第2壳体打开的方向上。
如果使接合金属板偏离连接部的中央而配置,那么在闭合第1、第2壳体时,接合金属板的恢复力仅作用于第1、第2壳体单侧,从而在第1、第2壳体上产生扭力。
因此,在打开第1、第2壳体时,产生第1、第2壳体单侧先打开,即,所谓的单侧打开现象。
因此,将接合金属板配置在连接部的中央。以此,在闭合第1、第2壳体时,接合金属板的恢复力作用于第1、第2壳体的中央。
因此,在打开第1、第2壳体时,可以使第1、第2壳体均匀地打开而不是单侧打开,可以提高易用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获得如下效果:通过将天线部收容在挠性部内,可以实现便携式终端的小型化,且通过使天线部远离对天线部发射的无线电波造成阻碍的阻碍源,可以较佳地确保高天线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打开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第1实施形态)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打开第1实施形态中的保护罩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沿着图1的A-A线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闭合第1实施形态中的便携式终端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闭合第1实施形态中的便携式终端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第1实施形态的便携式终端的天线部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中的便携式终端(第2实施形态)的天线部的立体图。
图8(a)是表示打开现有的折叠式便携式终端的状态的侧视图,图8(b)是表示闭合现有的折叠式便携式终端的状态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10     便携式终端
13     上壳体
15     下壳体
18     连接部
21     上电路板(第1电路板)
24     下电路板(第2电路板)
24a    天线供电板的背面
31     上保护罩部(第1保护罩部)
32     下保护罩部(第2保护罩部)
33     挠性部
38     前侧屏蔽板(介电性低的物体)
39     后侧屏蔽板(介电性低的物体)
40、61 天线部
45a    天线部的末端
49     供电端子(始端)
51     天线供电板
52     磁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图1~图3所示的第1实施形态的便携式终端10,包括作为示例的折叠式便携式电话等便携式终端本体11、以及保护所述便携式终端本体11的保护罩12。
便携式终端本体11中,将上壳体(第1壳体)13安装在上壳体外壳14上,将下壳体(第2壳体)15安装在下壳体外壳16上,利用连接部18连接上下壳体外壳14、16,在上壳体13中具有上电路板(第1电路板)21且具有上固定构件22,在下壳体15中具有下电路板(第2电路板)24。
通过利用可挠构件来形成连接部18,上下壳体13、15以可自由打开闭合的方式连接。
在所述连接部18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中央)处设置着接合金属板26,所述接合金属板26的两端部利用螺丝27等连接在上下壳体外壳14、16上。
将所述接合金属板26的两端部分别接地在接地部(连接元件)28上,以此使上下电路板21、24电连接。
上壳体13中除收容着上电路板21之外,还收容着接听部(接收器)、扬声器、以及显示部等。
在上电路板21中,收容着构成显示部的LCD等。
下壳体15中除收容着下电路板24之外,还收容着传送部(话筒)、操作部、振动器部、照相机部、以及电池等。
下电路板24中安装着收发部、数据转换部、声音处理部、图象处理部、信息记录部、以及控制部等。
图3所示的保护罩12是以可装卸于便携式终端本体11的形式构成的罩体。为了保护便携式终端本体11,其构成为利用上保护罩部(第1保护罩部)31覆盖上壳体外壳(上壳体)14,利用下保护罩部(第2保护罩部)32覆盖下壳体外壳(下壳体)16,利用具有挠性的挠性部(即,剩余部)33连接上下保护罩部31、32,并且,利用所述挠性部33覆盖连接部18。
所述保护罩12如图2所示,具有外侧保护罩部36以及内侧保护罩部37。外侧保护罩部36具有外侧上盖部分36a、外侧下盖部分36b、以及外侧挠性部分36c。
内侧保护罩部37具有内侧上盖部分37a、内侧下盖部分37b、以及内侧挠性部分37c。
保护罩12中,使外侧上盖部分36a与内侧上盖部分37a叠层,且使外侧下盖部分36b与内侧下盖部分37b叠层,此外,如图2所示,以如箭头所示般被夹在外侧挠性部分36c与内侧挠性部分37c之间的状态,使前侧屏蔽板(介电性低的物体)38、天线部40、以及后侧屏蔽板(介电性低的物体)39叠层。
而且,在保护罩12中,从外侧下盖部分36b与内侧下盖部分37b的叠层的部分延伸出条带41(参照图1、图3),在条带41的前端部具有下固定构件42。
在闭合便携式终端10时,即闭合上下壳体13、15时,使下固定构件42与上壳体13的上固定构件22啮合,以此保持使上下壳体13、15闭合的状态。
以夹在外侧挠性部分36c与内侧挠性部分37c之间的状态下,使前侧屏蔽板38、天线部40、以及后侧屏蔽板39叠层,由此构成挠性部33(参照图3)。
挠性部33是以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为弯曲状的可挠部分。
前侧屏蔽板38及后侧屏蔽板39是介电性低的构件,例如纸等。
天线部40在保护罩12内,被收容在挠性部33的内部,且由介电性低的前后屏蔽板38、39夹持。
由介电性低的前后屏蔽板38、39夹持天线部40,以此利用前后屏蔽板38、39电性保护天线部40。
以此,可以减少由保护罩12而导致的介电损失,可以确保高天线性能。
此处,对如下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即,通过由介电性低的前后屏蔽板38、39夹持天线部40,可以确保高天线性能。
在测量条件为频率810MHz与960MHz时,对X-Z平面的PAG((dBd)进行测量。
另外,所谓X-Z平面PAG测量是表示X-Z平面方向上的方向图平均增益。
所谓PAG是Pattern Average Gain(方向图平均增益)的缩写。
所谓dBd是表示以半波偶极天线为基准时的值(以具有半波偶极天线的发射图案的天线增益=0[dBd]为基准)。
以下,将不具有前后屏蔽板38、39的情况称为「无屏蔽板」,将具有前后屏蔽板38、39的情况称为「有屏蔽板」以进行说明。
首先,说明频率810MHz。
打开便携式终端10的状态,即,打开上下壳体13、15的状态下的X-Z平面PAG测量值为如下所述。
「无屏蔽板」时,X-Z平面PAG测量值为-4.9(dBd)。
「有屏蔽板」时,X-Z平面PAG测量值为-4.9(dBd)。
「无屏蔽板」与「有屏蔽板」时的X-Z平面PAG测量值的差为0(dBd),基本上无差别。
闭合便携式终端10的状态,即,闭合上下壳体13、15的状态下的X-Z平面PAG测量值为如下所述。
「无屏蔽板」时,X-Z平面PAG测量值为-9.3(dBd)。
「有屏蔽板」时,X-Z平面PAG测量值为-9.0(dBd)。
「无屏蔽板」与「有屏蔽板」时的X-Z平面PAG测量值的差为+0.3(dBd),「有屏蔽板」时的天线特性优异。
其次,说明频率960MHz。
打开上下壳体13、15的状态的X-Z平面PAG测量值如下所述。
「无屏蔽板」时,X-Z平面PAG测量值为-6.1(dBd)。
「有屏蔽板」时,X-Z平面PAG测量值为-6.2(dBd)。
「无屏蔽板」与「有屏蔽板」时的X-Z平面PAG测量值的差为-0.1(dBd),基本上无差别。
闭合上下壳体13、15的状态的X-Z平面PAG测量值为如下所述。
「无屏蔽板」时,X-Z平面PAG测量值为-12.4(dBd)。
「有屏蔽板」时,X-Z平面PAG测量值为-12.0(dBd)。
「无屏蔽板」与「有屏蔽板」时的X-Z平面PAG测量值的差为+0.4(dBd),「有屏蔽板」时的天线特性优异。
即,可明白「有屏蔽板」且闭合上下壳体13、15的状态下,天线特性优异。
天线部40如图6所示,将矩形的挠性板44形成为弯曲状,导体45从所述板44的下侧端部44a沿长度方向延伸,且在板44的两端部44b、44c朝上侧端部44d被折叠为波纹状,以此,将导体45的末端(天线部的末端)45a配置在板44的上侧端部44d。
将导体45的末端45a配置在板44的上侧端部44d,由此从板44的上侧端部44d传输无线电波。
另外,如上所述,将天线部40收容在挠性部33,由此无须在连接部18设置天线部40。因此,如图1所示,可以将接合金属板26配置在连接部18的中央。
所述接合金属板26如图4、图5所示,在闭合上下壳体13、15时,弹性变形为大致U字状。已弹性变形的接合金属板26的恢复力作用在将上下壳体13、15打开的方向上。
如果使接合金属板26偏离连接部18的宽度方向的中央而配置,那么在闭合第1、第2壳体时,接合金属板26的恢复力仅作用于第1、第2壳体的一侧(例如,仅右侧),从而在上下壳体13、15上产生扭力。
因此,在打开上下壳体13、15时,产生上下壳体13、15一侧先打开,即所谓单侧打开的现象。
因此,将接合金属板26配置在连接部18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处。以此,如图4、图5所示,在闭合上下壳体13、15时,接合金属板26的恢复力作用于上下壳体13、15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处。
因此,在打开上下壳体13、15时,可以使上下壳体13、15均匀地打开而不是单侧打开,从而可以提高使用便利性。
如图3所示,使天线部40的下侧端部44a面向下侧壳体外壳16的上端部侧,且将天线部40的上侧端部44d配置在挠性部33的顶部33a。
通过将天线部40的上侧端部44d配置在挠性部33的顶部33a上,可以在保护罩12闭合或打开的状态下,将天线部40的上侧端部44d配置在距接合金属板26或上下电路板21、24最远的位置。
以此,可以使天线部40的上侧端部44d远离接合金属板26的接地部28及上下电路板21、24的接地部(未图示),从而可使天线部40远离对天线部40的上侧端部44d发射的无线电波48(参照图3)造成阻碍的阻碍源,确保高天线性能。
尤其,如图4、图5所示,可以在闭合保护罩12的状态下,使天线部40的上侧端部44d有效地远离上下电路板21、24的接地部。
此处,详细说明将天线部40设置在挠性部33内的理由。
在测量条件为频率810MHz时,对X-Z平面的PAG(dBd)进行测量。
在将天线部40设置在接合金属板26上,且打开上下壳体13、15的状态下,X-Z平面PAG测量值为-10.9(dBd)。
在将天线部40设置在挠性部33内,且打开上下壳体13、15的状态下,X-Z平面PAG测量值为-5.1(dBd)。
由此可知,通过将天线部40设置在挠性部33内,可以使X-Z平面PAG测量值提高5.8(dBd),天线特性优异。
所述天线部40具有与导体45电连接的供电端子(始端)49,且使供电端子49为磁性体。
通过使所述供电端子49与下部电路板24的天线供电板51(参照图1、图3)接触,使供电端子49与下部电路板24电连接。
下部电路板24中,在天线供电板51的背面24a上设置着磁体52。
磁体52,作为一例,具有长度×宽度×厚度为5mm×5mm×1mm的形状,且使磁力为1200高斯。
利用所述磁体52吸附供电端子49,以此在装卸保护罩12时,即使下部电路板24的天线供电板49与天线部40的供电端子49发生位置偏移,也可以利用磁体52的磁力对偏移进行修正,从而稳定地进行供电。
此处,说明在下部电路板24上未设置着磁体52时(称为「无磁体」)、以及在下部电路板24上设置着磁体52时(称为「有磁体」)的天线特性。
在测量条件为频率810MHz下,对X-Z平面的PAG(dBd)进行测量。
首先,说明打开上下壳体13、15的状态的X-Z平面PAG测量值。
「无磁体」时,X-Z平面PAG测量值为-5.1(dBd)。
「有磁体」时,X-Z平面PAG测量值为-5.0(dBd)。
「无磁体」与「有磁体」时的X-Z平面PAG测量值的差为+0.1(dBd),基本上无差别。
其次,说明闭合上下壳体13、15的状态的X-Z平面PAG测量值。
「无磁体」时,X-Z平面PAG测量值为-8.4(dBd)。
「有磁体」时,X-Z平面PAG测量值为-8.5(dBd)。
「无磁体」与「有磁体」时的X-Z平面PAG测量值的差为-0.1(dBd),基本上无差别。
即,可明白有无磁体52对天线特性来说无差别。
因此,即使在下部电路板24上设置着磁体52,也不必担心对天线部40的天线特性造成不良影响。
第2实施形态
图7所示的第2实施形态的保护罩60中,除天线部61代替第1实施形态的天线部40之外,其他构成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
以下,第2实施形态的天线部61中,对与第1实施形态的天线部40相同或类似的构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且省略说明。
天线部61中,将矩形的挠性板44形成为弯曲状,导体62在所述板44的宽度方向上沿着其中一个端部44c延伸,且在板44的上下侧的端部44d、44a朝另一个端部44b被折叠为波纹状,以此,将导体62的末端62a配置在板44的端部44b上。
将导体62的末端62a配置在板44的端部44b上,以此从板44的端部44b传输无线电波63。
第2实施形态的天线部61也可以获得与第1实施形态的天线部40相同的效果。
此外,所述实施形态中,作为便携式终端,以能安装在便携式终端本体11上及从便携式终端本体11卸下的保护罩12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与便携式终端本体11成一体的保护罩。
而且,所述实施形态中,说明了使用纸制屏蔽板38、39作为夹持天线部的介电性低的物体的示例,但并不限于此,只要为介电性低的物体便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
而且,所述实施形态中,说明了利用夹持天线部的前后屏蔽板38、39进行夹持的示例,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仅具有前后屏蔽板38、39之中的任一个屏蔽板。
此处,当使用前后屏蔽板38、39之中的任一个屏蔽板时,优选使用前侧屏蔽板38。通过使用前侧屏蔽板38,可以在使用便携式终端10时,利用前侧屏蔽板38屏蔽使用者的手与天线部40。
以此,可以抑制使用者的手对天线部40带来不良影响,从而可以获得良好的天线特性。
而且,本发明丝毫不限定在所述实施形态,在不脱离本发明要旨的范围内,可以通过各种形态来实施本发明。
本申请是根据2005年1月2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日本特愿2005-014113)作出的,此处将其内容作为参考而编入本申请中。
[产业上的适用性]
本发明较佳地适用于如下便携式终端,所述便携式终端利用连接部以可自由打开闭合的方式连接第1、第2壳体,且分别在第1、第2壳体中具有电路板,所述便携式终端具有保护所述各构件的保护罩。

Claims (4)

1.一种便携式终端,利用连接部以可自由打开闭合的方式连接第1壳体和第2壳体,在第1壳体具有第1电路板,在第2壳体上具有第2电路板,利用第1保护罩部覆盖第1壳体,利用第2保护罩部覆盖第2壳体,利用挠性部以可自由打开闭合的方式连接第1保护罩部和第2保护罩部,并且,利用所述挠性部覆盖所述连接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电路板和所述第2电路板之中的一个电路板上具有天线供电板,
天线部的始端通过所述天线供电板与所述一个电路板电连接,
所述天线部收容在所述挠性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部的末端配置在所述挠性部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个电路板上,且在与所述天线供电板相反一侧的面上具有磁体,
利用所述磁体吸附所述天线部的始端,从而使所述天线部的始端与所述天线供电板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将电连接所述第1电路板和所述第2电路板的接合金属板配置在所述连接部的中央。
CN2006800029658A 2005-01-21 2006-01-20 便携式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078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14113 2005-01-21
JP014113/2005 2005-01-21
PCT/JP2006/300877 WO2006077983A1 (ja) 2005-01-21 2006-01-20 携帯端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07835A CN101107835A (zh) 2008-01-16
CN101107835B true CN101107835B (zh) 2010-06-09

Family

ID=36692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0296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07835B (zh) 2005-01-21 2006-01-20 便携式终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840243B2 (zh)
JP (1) JP4503618B2 (zh)
CN (1) CN101107835B (zh)
WO (1) WO20060779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11746A1 (fr) * 2007-01-22 2008-07-25 Purple Labs Soc Par Actions Si Telephone portable a clapet.
WO2008135070A1 (en) * 2007-05-07 2008-11-13 Nokia Corporation A foldable/slidable apparatus for radio communication with backspace for an antenna
US8771064B2 (en) 2010-05-26 2014-07-08 Aristocrat Technologies Australia Pty Limited Gaming system and a method of gaming
GB201214761D0 (en) * 2012-08-19 2012-10-03 Al Mahmud Md A Built in signal boosting/amplifying mobile phone protective case or cover
KR102208207B1 (ko) * 2014-04-03 2021-01-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케이스를 이용한 전자 장치의 안테나
KR102396992B1 (ko) 2015-12-07 2022-05-1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안테나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102483631B1 (ko) * 2018-06-11 2023-01-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102521951B1 (ko) * 2018-08-30 2023-04-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 모듈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US10468803B1 (en) 2018-09-21 2019-11-05 Littelfuse, Inc. Offset tuning fork contact terminal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thereof
US10446944B1 (en) * 2018-09-21 2019-10-15 Littelfuse, Inc.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creasing terminal electrical contact
US11870133B2 (en) 2020-09-08 2024-01-09 Lg Electronics Inc.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antenna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0305A (zh) * 1998-09-25 2001-10-31 艾利森公司 具有折叠天线的移动电话
CN1447574A (zh) * 2002-03-27 2003-10-08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式手机的隐藏式天线增益增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01774B2 (ja) * 1992-03-12 2002-07-1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子機器の収容筐体とその成形方法及び金型
JPH0697713A (ja) * 1992-07-28 1994-04-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アンテナ
JP2576367B2 (ja) 1993-07-23 1997-01-2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無線機
JP2689880B2 (ja) 1993-12-28 1997-12-1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機
US5812093A (en) 1995-09-29 1998-09-22 Motorola, Inc. Antenna assembly for a wireless-communication device
JPH10224439A (ja) 1997-02-04 1998-08-21 Yuuki Tezuka 携帯無線機
JPH1141330A (ja) 1997-07-18 1999-02-12 Hiroshi Naoe 反射板付携帯電話
JPH11331017A (ja) 1998-05-08 1999-11-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携帯移動通信端末装置
JP2000124732A (ja) 1998-10-13 2000-04-28 Hiroshi Naoe 無指向性反射板付携帯電話
JP2001045123A (ja) 1999-07-29 2001-02-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折り畳み可能な携帯通信端末装置
JP3739641B2 (ja) * 2000-04-19 2006-01-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折りたたみ型携帯機
JP4782970B2 (ja) * 2000-06-30 2011-09-2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機
JP2002027066A (ja) * 2000-07-06 2002-01-25 Nec Saitama Ltd 折り畳み形携帯無線機
EP1271687A4 (en) * 2000-12-28 2003-07-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TERMINAL
JP3686845B2 (ja) * 2001-05-21 2005-08-24 埼玉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折り畳み型携帯電話機
JP2003101335A (ja) * 2001-09-25 2003-04-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通信機器
WO2004038940A1 (de) * 2002-10-22 2004-05-0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Funkkommunikationsgerät sowie zugehörige koppelstruktur aus mindestens einer leiterplatine und mindestens einer daran angekoppelten flachantenne
JP3841291B2 (ja) * 2002-11-19 2006-11-01 ソニー・エリクソン・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携帯無線装置
CN1270502C (zh) * 2002-12-25 2006-08-16 京瓷株式会社 携带式机器
KR100539935B1 (ko) * 2003-08-08 2005-12-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의 그라운드 연결장치
JP4417172B2 (ja) * 2004-05-18 2010-02-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折畳式携帯無線機
JP2005354552A (ja) * 2004-06-14 2005-12-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折畳式携帯無線機
EP1806907A4 (en) * 2004-10-28 2007-11-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PORTABLE TELEPHONE WITH BROADCAST RECEIVER
KR100722309B1 (ko) * 2006-01-20 2007-05-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파 흡수율 저감 장치 및 그 장치를 포함한이동통신단말기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0305A (zh) * 1998-09-25 2001-10-31 艾利森公司 具有折叠天线的移动电话
CN1447574A (zh) * 2002-03-27 2003-10-08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式手机的隐藏式天线增益增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131125A1 (en) 2009-05-21
JPWO2006077983A1 (ja) 2008-06-19
WO2006077983A1 (ja) 2006-07-27
US7840243B2 (en) 2010-11-23
JP4503618B2 (ja) 2010-07-14
CN101107835A (zh) 2008-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07835B (zh) 便携式终端
KR100819281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배터리 커버 접지 장치
EP2413424B1 (en) Antenna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4786197B2 (ja) 携帯無線装置
JP2002196837A (ja) 通信機能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JP2007088692A (ja) 携帯無線機
WO2006011572A1 (ja) 折畳式携帯無線機
US8698676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handset
WO2003067857A1 (fr) Telephone cellulaire a capot rabattable
WO2005112406A1 (ja) 折畳式携帯無線機
JP4796904B2 (ja) データ通信装置
US8660620B2 (en) Antenna built in mobile terminal
JP4569904B2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
JP2002246935A (ja) 内蔵アンテナを備えた無線装置及び携帯無線装置
JP2010232899A (ja) 携帯電子機器
US8102320B2 (en) Antenna structure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030134669A1 (en) Portable telephone terminal with helical antenna applied to hinge dummy
US20040198443A1 (en) Card device for radio communication with antenna module
JP5313767B2 (ja) 携帯電子機器
JP2007324209A (ja) 携帯電子機器
JP2006319854A (ja) 携帯端末装置およびそのシールド板
JP4473654B2 (ja) 携帯端末装置
KR100842531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배터리 커버 접지 장치
JP2008113217A (ja) 電子機器
JP4818954B2 (ja) 携帯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9

Termination date: 2014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