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94738A - 在双辊薄带连铸机中熔钢液位的鲁棒控制法 - Google Patents

在双辊薄带连铸机中熔钢液位的鲁棒控制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94738A
CN101094738A CNA2005800452991A CN200580045299A CN101094738A CN 101094738 A CN101094738 A CN 101094738A CN A2005800452991 A CNA2005800452991 A CN A2005800452991A CN 200580045299 A CN200580045299 A CN 200580045299A CN 101094738 A CN101094738 A CN 1010947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ten
molten steel
steel position
casting process
tw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4529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大成
文熙景
金伦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sco Holdings Inc
Original Assignee
Posc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sco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sc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947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47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1/00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 B22D11/16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or operations
    • B22D11/18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or operations for pouring
    • B22D11/181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or operations for pouring responsive to molten metal level or slag level
    • B22D11/185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or operations for pouring responsive to molten metal level or slag level by using optical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1/00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 B22D11/06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into moulds with travelling walls, e.g. with rolls, plates, belts, caterpillars
    • B22D11/0622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into moulds with travelling walls, e.g. with rolls, plates, belts, caterpillars formed by two casting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1/00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 B22D11/06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into moulds with travelling walls, e.g. with rolls, plates, belts, caterpillars
    • B22D11/0637Accessories therefor
    • B22D11/0648Casting surfaces
    • B22D11/066Side da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41/00Casting melt-holding vessels, e.g. ladles, tundishes, cups or the like
    • B22D41/50Pouring-nozz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inuous Casting (AREA)
  • Measurement Of Levels Of Liquids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个为在双辊薄带连铸过程中让熔钢液位在铸模中保持恒定的鲁棒控制法。在双辊薄带连铸过程中,不管是使用被置于浇口盘(2)中使熔融液进入铸模的塞棒系统(3),还是使用用于测量铸模中熔钢液位的照相系统,本发明的鲁棒控制法通过使用一个先行控制器和一个反馈控制器来控制熔钢液位,其中先行控制器是在铸造过程的初始阶段或出现扰动时控制熔钢液位的目标值,以使得目标液位符合熔钢液位控制系统的性能特征,反馈控制器是在正常铸造的条件下使熔钢液位保持恒定。

Description

在双辊薄带连铸机中熔钢液位的鲁棒控制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双辊薄带连铸过程中使铸模中的熔钢液位保持恒定的方法。
背景技术
图1用示意图表示了双辊薄带连铸过程。钢包1中的熔钢通过滑动水口被注入浇口盘2,然后再通过塞棒系统3和浸入式水口4被注入铸模中,其中铸模包括压延辊6和边挡板7。注入铸模的熔钢液位可用照相机5来测量。注入的熔钢通过水冷的压延辊6来冷却并且通过辊隙形成钢带8。随后通过张拉辊和辊轧机围绕卷取机11缠绕起来。
这样,用于在双辊薄带铸造过程中把熔钢注入铸模的系统包括一个塞棒和一个浸入式水口。并且,使用照相机的图像处理法是为了测量熔钢液位而被作为一个系统使用。为了确保稳定的铸造条件,在双辊薄带连铸过程中对铸模中熔钢液位的精确控制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在双辊薄带连铸过程中熔钢液位有所变化,熔钢与水冷压延辊的接触时间就会有所变化,这样就会降低即将被生产的钢带的质量。并且即使是熔钢液位的单一故障也可能破坏昂贵的压延辊和其他部件,因此必须确保熔钢液位的可靠控制。
关于铸模中熔钢液位的控制方法已经进行了许多研究。例如,在申请号为10-2000-80776和10-1996-57612的韩国专利和申请号为2001-69265、1999-141926、1996-167075和1996-110550的日本专利中提到的几种方法。
在上述公开的论文中(控制技术实践,6(1998),191-196),塞棒和浸入式水口的流量系数的快速变化和熔钢注入时间的延迟被视为在铸模中熔钢液位稳定控制的障碍,并且关于它们已经进行了许多的研究。
为了克服上述障碍,(JP-1999-141926)专利中提到了一种方法,即在铸造过程的起始阶段和中间阶段使用性能不同的成比例/整体/有差异的控制器,并且(US-1998-034239)专利中已经提出了一种方法,在该方法中,当使用塞棒和浸入式水口不可能控制熔钢液位时可通过改变压延辊的旋转速度来控制熔钢液位。
然而,在铸造过程的初始阶段会出现过冲量。由于扰动,在铸造过程的中间阶段也可能出现过冲量。并且,过多的过冲量可能会毁坏弯月形遮护板或压延辊并且降低产品的质量和铸造的稳定性。过冲量的主要起因是变化的,可能是熔钢注入硬件,耐火材料加工错误,没有对塞棒高度进行零位调整,浇口盘中熔钢液位的变化和钢带生产速度的变化。
尤其是由下列公式(1)表达的塞棒的流量系数在铸造过程中是变化的,因此为了对由于流量系数变化而导致的扰动做出准备,有效地控制熔钢液位是非常重要的。
塞棒的流量系数=每小时钢带的生产数量/通过塞棒出口注入熔钢的最大数量                                      ----------(1)
然而,为了控制熔钢液位而主要使用的控制器是PID(成比例/整体/有差异的)控制器,该控制器由于具有结构简单和容易调节的优点而被广泛使用,但是它有一个缺点,即它很难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和突发事件做出响应。并且,还存在一个问题,即很难把该控制器应用到需要高修复费用的装置上。
同时,鲁棒控制器能够轻松地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和突发事件做出响应。然而,因为是开发的初始阶段,所以需要各种数学模型和评价标准。并且,在炼钢或者连续铸造领域也没有应用的先例。
在双辊薄带连铸器中,因为熔钢即使仅仅溢流一次,连铸器的部件也会被损坏,所以需要一次也不允许熔钢溢流的鲁棒控制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将要解决的技术任务
本发明是针对出现在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而开发的,并且它的目的就是提供一个鲁棒控制器,该鲁棒控制器能解决PID控制器的缺点并且一次也不允许失败,因此很容易被应用在钢铁生产过程中。
技术解决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双辊薄带连铸过程中的熔钢液位的鲁棒控制法,其中在双辊薄带连铸过程中既使用被置于浇口盘中使熔融液进入铸模的塞棒系统,又使用测量铸模中熔钢液位的照相系统。该鲁棒控制方法包括:通过使用先行控制器和反馈控制器来控制熔钢液位,其中先行控制器在铸造过程的初始阶段或出现扰动时控制熔钢液位的目标值,以致使目标液位符合熔钢液位控制系统的性能特征,反馈控制器在正常铸造的条件下使熔钢液位保持恒定。
在本发明中,在双辊薄带连铸过程中使用的塞棒和浸入式水口的流量系数、熔钢注入时间的延迟和钢带生产的速度从存储的铸造数据中获得,并且据此可以确定它们的变化范围。随后,在已确定的变化范围内,由双辊薄带铸造机的熔钢液位控制系统控制的熔钢液位的目标值被设定。设计鲁棒控制器是为了使熔钢液位能够满足在双辊薄带连铸过程中所需的技术条件,而不管导致塞棒和浸入式水口的流量系数快速变化的出口的关闭/打开事件,这样就实现了熔钢液位的目标值。并且,由鲁棒控制器控制熔钢液位可使得熔钢液位在铸造过程的初始阶段尽可能快的达到目标值,而不管最小限度的过冲量。
根据上述的设计,鲁棒控制器的操作如下。
在铸造过程的初始阶段,由以下几个步骤执行鲁棒控制器的操作:提升塞棒铁芯;启动先行控制器;应用先行控制器直到熔钢液位达到正常值;当熔钢液位达到正常值时运用反馈控制器;并且维持在正常控制状态。
并且,在出现扰动的情况下,由以下几个步骤执行鲁棒控制器的操作:检测扰动;启动先行控制器;当熔钢液位达到正常值时启动反馈控制器;维持在正常控制状态。
有利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从执行双辊薄带铸造的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基础上,可以确定塞棒和浸入式水口的流量系数、熔钢注入的时间延迟和钢带生产的速度的变化范围。此后,在熔钢液位控制过程中所需的详细技术条件在预设的参数变化范围内被确定。因此本发明有下列优势。
在本发明的双辊薄带铸造过程中,在铸造过程的初始阶段使熔钢液位达到目标值之前需要的时间在8秒至26秒之间的范围。此时,过冲量被控制致使最大过冲量不超过目标值的1%。
在铸造过程的中间阶段,即使塞棒系统的流量系数从0.4变化到0.8或者浸入式水口的流量系数从0.45变化到0.85,熔钢液位被控制致使其变化在目标值的3%之内。
当用于把熔钢注入铸模的塞棒系统3和浸入式水口4的注入时间延迟在0.5秒至0.7秒之间变化时,在铸造过程的初始阶段熔钢液位达到目标值所需的时间在8秒至26秒之间变化,并且最大过冲量不超过目标值的1%。
即使塞棒系统3的流量系数突然从0.4变到0.8或者浸入式水口的流量系数突然从0.45变到0.85,以致轻微关闭的出口被正常地打开,熔钢液位也可以被控制致使其在目标值的3%之内。
因此,假如熔钢液位的控制满足在本发明中的需要,就能保证铸造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的高质量,并且也可以避免导致高费用事件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张示意图,表示了双辊薄带铸造过程;
图2是一张流程图,表示了本发明的控制系统;
图3是一张示意图,表示了根据本发明在双辊薄带铸造过程中的鲁棒熔钢液位控制法;
图4是分布曲线图,表示了根据本发明在双辊薄带铸造过程中使用的塞棒和浸入式水口的流量系数分布情况;
图5是曲线图,表示了根据本发明在双辊薄带铸造过程的初始阶段执行鲁棒熔钢液位控制的先行控制器的响应特性;
图6是数据图表,表示了根据本发明在双辊薄带铸造过程中出现过冲量的初始阶段鲁棒熔钢液位控制试验的结果;
图7是数据图表,表示了根据本发明在双辊薄带铸造过程中当出现扰动时熔钢液位的响应特征。
具体实施的最佳方式
在下文中,本发明的鲁棒控制器的设计将参照附图加以详细地描述。
图2是一张流程图,表示了本发明的控制系统。
在图1表示的过程中,熔钢液位的目标值被输入先行控制器,反馈控制器接收到关于熔钢液位的反馈并且给塞棒发送一个输出信号,以致通过浸入式水口注入铸模的熔钢的数量被调整,因此控制了铸模中的熔钢液位。由P特指的那一部分表示一个描绘包括塞棒、浸入式水口和铸模硬件的公式模型。鉴于鲁棒控制器,为了开发该系统,该模型可由重要参数的范围来表示。由F特指的先行控制器是软件,设置该软件使得在铸造过程的初始阶段使熔钢液位达到目标值。K代表反馈控制器,它向硬件传递控制信号,使熔钢液位被维持在理想的数值上。
图3是一张放大图,表示了把熔钢注入双辊薄带铸造机中的过程。
塞棒系统3包括一个驱动塞棒上下运动的塞棒电机驱动系统12、塞棒杆13和调节浇口盘中塞棒出口的截面面积As的塞棒铁芯14。通过下列公式可以看出,通过塞棒出口注入浸入式水口4中的熔钢的流量Qs既和浇口盘中的熔钢液位(17,HT)有关,又和塞棒的水平高度(18,u)有关,并且通过浸入式水口4的出口注入铸模的熔钢的流量Qi既和浸入式水口中的熔钢液位(24,Hi)有关,又和浸入式水口出口的截面积Ai有关。
Q s = C s · 2 g h T · A s ( u ) - - - ( 2 )
Q i = C i · 2 g h i · A i ( u ) - - - ( 3 )
这里的Cs和Ci分别代表塞棒和浸入式水口的流量系数,g代表重力加速度。从500次的双辊薄带铸造试验中,Cs和Ci可由图4的分布图来表示。流量系数被定义为(每小时钢带的生产数量)/(每小时通过塞棒或浸入式水口出口注入熔钢的最大量)。
并且,注入浸入式水口4中的熔钢的总量Vi与液位(24,hi)和注入铸模中的熔钢的总量(Vm,hm)与液位(21,hm)可以由下列公式(4)和公式(5)来表达。
dV i dh i = f i ( h i ) = 2 L i ( D i h i tan θ o ) , h i > 0 - - - ( 4 )
dV m d h m = f m ( h m ) = L R ( 2 R - 2 R 2 - h m 2 + r g ) - 2 L o ( D o + h m - H o tan θ o ) , h m > H o - - - ( 5 )
这里的Li和Di代表浸入式水口下端的内部长度和内径25,Lo和Do代表浸入式水口下端的外部长度和外部宽度26,LR和R代表每个压延辊的长度和半径22,rg代表辊距20,θ0代表浸入式水口轮廓弯曲的角度,H0代表自压延辊辊距算起的浸入式水口的安装高度27。
在该系统中,在时间t的范围内控制铸模内熔钢液位21的动力学可由下列公式(6)和公式(7)来表达。
dV i dt = Q s ( t - T s ) - Q i ( t ) - - - ( 6 )
dV m dt = Q i ( t - Ti ) - Q o ( t ) - - - ( 7 )
Q0代表通过辊隙形成的钢带的生产速度,Ts和Ti分别代表把熔钢从塞棒的出口注入到浸入式水口中所需要的时间延迟和把熔钢从浸入式水口注入到铸模所需的时间延迟。测定每一个时间延迟是困难的,但是从当铸造被中断时塞棒开始关闭的时间与铸模中熔钢液位降低的时间之差中,可以计算出两个时间延迟的总和Td。这样,时间延迟的总和能够从存储的铸造数据中获得。此外,Q0的变化范围也能够从存储铸造数据中获得。
因此,把塞棒的高度18作为输入量,控制铸模中熔钢液位21的控制模型由下列公式表达。
dV i dt = dV i d h i · dh i dt ⇒ d h i dt = dh i dV i · ( Q s ( t - T s ) - Q i ( t ) ) = 1 f i · ( C s 2 g h T A s ( u ( t - T s ) ) - C i 2 gh i A i )
dV m dt = dV m dh m · dh m dt ⇒ dh m dt = dh m dV m · ( Q i ( t - T i ) - Q o ( t ) ) = 1 f m · ( C i 2 gh i A i - L R · r R ( t ) · v r ( t ) )
当该公式变成线性模型并且经过拉普拉斯变换时,它可以由下列公式来表达。应用在公式中的参数具有变化范围,变化范围在下面的表1中给出。
P R ( s ) = Y ( s ) R ( s ) = κ S · κ m ( s + κ i ) ( s + κ o ) 15.29 s + 21.7 s 3 + 8.5 s 2 + 23.78 s + 21.7 e - T o s - - - ( 8 )
Y(s)代表铸模中熔钢液位实测值hm的拉普拉斯算子,R(s)代表塞棒高度指令值的拉普拉斯算子。该公式右边的第一个多项式是从上述的公式中获得的。第二个多项式是由线性模拟塞棒的高度指令值R(s)和塞棒高度实测值U(s)获得的。因为表示塞棒高度的动力学比用公式右边第一个多项式表达的铸模中熔钢液位的动力学反应地更快,所以为了从动力学中排出不确定因素,表示塞棒高度的动力学是由已知恒定的参数来确定。
表1
    参数     平均值     变化范同
    κd     0.33(1/sec2)     0.21~0.44
    κi     0.44(1/sec)     0.35~0.52
    κo     0.023(1/sec)     0.019~0.026
    Td     0.6(sec)     0.5~0.7
在这个表中,考虑到熔钢液位从410mm变化到450mm、浇口盘中的熔钢液位从375mm变化到425mm、浸入式水口中的熔钢液位从26mm变化到54mm、在辊隙中钢带的生产速度从0.0047变化到0.0116(平方米/秒)、塞棒的流量系数从0.41变化到0.85和浸入式水口的流量系数从0.42变化到0.92时,参数的变化范围如表中所示。
在上述的控制模型的控制器中所需要的性能标准可由下面三个频域性能评价标准来表示。
1.稳定性评价标准:
| P ( jω ) G ( jω ) 1 + P ( jω ) G ( jω ) | ≤ 1.8 , forallP ∈ P R , ω ∈ [ 0.1,20 ] - - - ( 9 )
2.扰动评价标准:
| P ( jω ) 1 + P ( jω ) G ( jω ) | ≤ 1.03 , forallP ∈ P R , ω ∈ [ 0.1,20 ] - - - ( 10 )
在图2所示的输出量Y(s)和输入量D(s)中传递函数的大小是由公式(10)的左边来表示。
3.起始反应评价标准:
| T L ( jω ) | ≤ | P ( jω ) G ( jω ) 1 + P ( jω ) G ( jω ) | ≤ | T U ( jω ) | , forallP ∈ P R , ω ≥ 0 - - - ( 11 )
在图2所示的输出量Y(s)和输入量R(s)中传递函数的大小是由公式(10)的左边来表示。TL和Tu的频域和时域响应特征如图5所示。
T L ( jw ) = 0.0225 ( s + 1 ) ( 10 s + 1 ) ( s 2 + 0.2036 s + 1 ) , - - - ( 12 )
T U ( jw ) = ( s 0.18 + 1 ) ( s 0.4 + 1 ) ( s 0.3 + 1 ) ( s 0.2 + 1 ) - - - ( 13 )
满足上述评价标准的鲁棒控制器包括下列先行控制器和反馈控制器。
先行控制器:
F ( s ) = 1 ( s 0.5 + 1 ) 0.48 s 2 + 1.224 s + 0.1296 - - - ( 14 )
反馈控制器:
G ( s ) = 0.016 ( s 0.02 + 1 ) ( s 0.4 + 1 ) s ( s 2 + 1 ) ( s 9 + 1 ) ( s 100 + 1 ) - - - ( 15 )
如上所述,本发明用来在双辊薄带铸造过程中使熔钢液位保持恒定。鲁棒控制器的性能标准被设定为,使其不受下列阻碍熔钢液位恒定的因素的影响,如:塞棒和浸入式水口易变的流量系数、变化的钢带的生产速度和熔钢注入时间延迟的影响,因而塞棒的高度由鲁棒控制器来控制。
在本发明中,用来在双辊薄带铸造过程中使熔钢液位保持恒定的模拟信号处理先行控制器和反馈控制器的可以用数字信号处理控制器来代替。因此它们可用于具有实时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其中实时操作系统可以精确地实现使用者的应用程序的时间同步。
如图6中所示的在双辊薄带铸造过程中鲁棒控制熔钢液位的测试结果,可以确定的是,铸模中的熔钢液位在铸造过程的初始阶段被控制为,以致需要花8到26秒的时间使熔钢液位升到目标值,并且过冲量不超过目标值的1%。
并且,如图7中所示的在双辊薄带铸造过程中鲁棒控制熔钢液位的测试结果,可以确定的是,当出现扰动时,过冲量不超过目标值的3%并且熔钢液位会立刻回到正常值。

Claims (6)

1.一种既使用塞棒系统又使用照相系统的在双辊薄带连铸过程中熔钢液位的鲁棒控制法,该塞棒系统被置于浇口盘中使熔融液进入铸模,该照相系统测量铸模中熔钢液位,该方法包括:通过使用先行控制器和反馈控制器来控制熔钢液位,其中先行控制器在铸造过程的初始阶段或出现扰动时控制熔钢液位的目标值,以致使目标液位符合熔钢液位控制系统的性能特征,反馈控制器在正常铸造的条件下使熔钢液位保持恒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双辊薄带连铸过程中熔钢液位的鲁棒控制法,其中设计先行控制器和反馈控制器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从存储的铸造数据中获得用在双辊薄带铸造过程中的塞棒和浸入式水口的流量系数、熔钢注入时间延迟和钢带生产速度,并且确定它们的变化范围;在确定的变化范围内设置由双辊薄带铸造机的熔钢液位控制系统来控制的熔钢液位的目标值;以及设计鲁棒控制器使得熔钢液位满足在双辊薄带铸造过程中所需的技术条件,而不管导致塞棒和浸入式水口的流量系数快速变化的出口关闭/打开事件,这样就实现了熔钢液位的目标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双辊薄带连铸过程中熔钢液位的鲁棒控制法,其中先行控制器和反馈控制器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在铸造过程的初始阶段或出现扰动时启动先行控制器;运用先行控制器直到熔钢液位达到正常值;以及当熔钢液位达到正常值时运用反馈控制器。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何一条所述的在双辊薄带连铸过程中熔钢液位的鲁棒控制法,其中先行控制器被设置为,以致在铸造过程的初始阶段熔钢液位达到目标值以前需要8秒至26秒的时间,并且出现在初始阶段的最大过冲量在目标值的1%之内。
5.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何一条所述的在双辊薄带连铸过程中熔钢液位的鲁棒控制法,其中反馈控制器被设置为,以致当塞棒系统的流量系数突然从0.4变到0.8或者浸入式水口的流量系数突然从0.45变到0.85,从而已经轻微关闭的出口变为正常地打开时,熔钢液位在目标值的3%之内。
6.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何一条所述的在双辊薄带连铸过程中熔钢液位的鲁棒控制法,其中反馈控制器被设置为,即使通过塞棒系统和浸入式水口把熔钢注入铸模所需的时间被延迟0.5秒至0.7秒,在铸造过程的初始阶段的最大过冲量也在目标值的1%之内,并且即使塞棒或浸入式水口的流量系数突然从0.4变化到0.8或从0.45变化到0.85,熔钢液位也在目标值的3%之内。
CNA2005800452991A 2004-12-28 2005-12-26 在双辊薄带连铸机中熔钢液位的鲁棒控制法 Pending CN10109473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40113652A KR100721919B1 (ko) 2004-12-28 2004-12-28 쌍롤식 박판주조공정에서 탕면높이의 강인한 제어방법
KR1020040113652 2004-12-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4738A true CN101094738A (zh) 2007-12-26

Family

ID=36615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800452991A Pending CN101094738A (zh) 2004-12-28 2005-12-26 在双辊薄带连铸机中熔钢液位的鲁棒控制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295473A1 (zh)
EP (1) EP1838477A4 (zh)
JP (1) JP2008525200A (zh)
KR (1) KR100721919B1 (zh)
CN (1) CN101094738A (zh)
AU (1) AU2005320407A1 (zh)
WO (1) WO200607103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02672A (zh) * 2011-03-31 2013-11-20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金属铸块制造方法、液面控制方法、极细铜合金线
CN113953476A (zh) * 2021-10-22 2022-01-21 山东理工大学 一种抑制双辊铸轧Kiss点自漂移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04431B2 (en) * 2002-06-04 2008-07-29 Nucor Corporation Production of thin steel strip
US7938164B2 (en) * 2002-06-04 2011-05-10 Nucor Corporation Production of thin steel strip
KR101400035B1 (ko) * 2012-01-31 2014-06-27 현대제철 주식회사 고품질 주편 제조방법
CN103744442A (zh) * 2014-01-15 2014-04-23 上海电缆研究所 连铸机段的液位自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6447336B2 (ja) * 2015-04-15 2019-01-09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制御器パラメータ導出方法、制御器パラメータ導出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EP3548208B1 (en) * 2017-11-15 2023-06-14 Novelis Inc. Metal level overshoot or undershoot mitigation at transition of flow rate demand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73057A (ja) 1986-01-22 1987-07-29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双ロ−ル式連鋳機の湯面制御方法
JPH07100213B2 (ja) * 1987-06-18 1995-11-01 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株式会社 双ロ−ル式連鋳機
JPH105959A (ja) 1996-06-27 1998-01-1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連続鋳造設備及び連続鋳造方法
AUPO591697A0 (en) * 1997-03-27 1997-04-24 Bhp Steel (Jla) Pty Limited Casting metal strip
JP2000326056A (ja) 1999-05-21 2000-11-28 Nippon Steel Corp 双ドラム連続鋳造設備の湯面レベル制御方法及び双ドラム連続鋳造設備の湯面レベル制御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02672A (zh) * 2011-03-31 2013-11-20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金属铸块制造方法、液面控制方法、极细铜合金线
CN103402672B (zh) * 2011-03-31 2015-08-12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金属铸块制造方法、液面控制方法、极细铜合金线
CN113953476A (zh) * 2021-10-22 2022-01-21 山东理工大学 一种抑制双辊铸轧Kiss点自漂移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838477A4 (en) 2009-02-25
AU2005320407A1 (en) 2006-07-06
WO2006071039A1 (en) 2006-07-06
US20070295473A1 (en) 2007-12-27
KR20060075093A (ko) 2006-07-04
EP1838477A1 (en) 2007-10-03
KR100721919B1 (ko) 2007-05-28
JP2008525200A (ja) 2008-07-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94738A (zh) 在双辊薄带连铸机中熔钢液位的鲁棒控制法
EP1888316B1 (de) Verfahren zum regeln des spritzgiessprozesses einer spritzgiessmaschine
CN109261922B (zh) 一种凝固末端大压下连铸机的生产铸坯工艺
JPS61219457A (ja) 連続鋳造装置の自動始動方法
JPH0712530B2 (ja) 金属溶湯を鋳込む方法
KR100752693B1 (ko) 고속 연속 주조장치 및 그 작동방법
CN101554650A (zh) 一种大方坯连铸机轻压下拉矫辊辊缝在线标定的控制方法
GB2163983A (en) Method of casting melt into a plurality of continuous casting moulds
DE112012002064B4 (de) Verfahren zur Prognose der Anzahl der möglichen Stranggießchargen beim Stranggießen
DE112010003753T5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teuern der Bandtemperaturrückwirkung in einem gegossenen Band
EP0052514B1 (en)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centrifugal casting of a metal pipe
CN100577326C (zh) 开始浇铸操作的方法和设备
KR100779571B1 (ko) 쌍롤식 박판주조장치의 주조롤 갭 제어방법
MX2014004229A (es) Metodo para controlar una planta de fundicion.
JPH0361536B2 (zh)
US4592410A (en) Continuous casting of thin slabs
JP2935882B2 (ja) 連続鋳造における鋳型内溶鋼レベルの制御方法
JPH05169205A (ja) 双ロール式連続鋳造機の鋳造速度制御方法
KR100957949B1 (ko) 연주 턴디쉬 용강레벨 계산에 의한 연속 주조 방법
JPS5978763A (ja) 連続鋳造における鋳型内溶鋼湯面レベル制御方法
JP3832358B2 (ja) 連続鋳造開始時の鋳型内湯面レベル計切替制御方法
JP2004276050A (ja) 連続鋳造のスタート方法
RU1795927C (ru) Способ непрерывной разливки тонких металлических изделий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
KR100406379B1 (ko) 쌍롤식 박판주조공정에 있어서 탕면 높이제어방법
KR100306564B1 (ko) 주편벌징에 의한 주형내 탕면레벨 제어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