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91705A - 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在前列腺疾病及皮肤癌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在前列腺疾病及皮肤癌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91705A
CN101091705A CNA2006101268925A CN200610126892A CN101091705A CN 101091705 A CN101091705 A CN 101091705A CN A2006101268925 A CNA2006101268925 A CN A2006101268925A CN 200610126892 A CN200610126892 A CN 200610126892A CN 101091705 A CN101091705 A CN 1010917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sothiocyanate
isosulfocyanate
medicine
prostate
phenethyl isothiocyan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2689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91705B (zh
Inventor
程景才
王龙贵
乔仁伟
金海亚
钟成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exi Med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Wuxi City
Original Assignee
Jiexi Med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Wuxi C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 200510095737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769268A/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A200610038112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840196A/zh
Application filed by Jiexi Med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Wuxi City filed Critical Jiexi Med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Wuxi City
Priority to CN20061012689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917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0917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17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917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17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天然及人工合成的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或其衍生物预防和治疗前列腺疾病及皮肤癌的方法。体外实验证明各种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均能诱导前列腺细胞II相药物代谢解毒酶——谷胱甘肽转移酶,进而抑制前列腺细胞增生及炎症,大鼠体内试验证实该类化合物在低剂量时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有效。本发明证实部分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可抑制人前列腺癌LNCaP细胞雄激素受体(AR)及雄激素受体上游基因Sp1、雄激素受体下游基因前列腺特异抗原的表达,体内外试验证明该类化合物在较高剂量对前列腺癌和皮肤癌有效。本发明的以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等为有效成分的组合物具多方面优点,可用于治疗和/或预防前列腺及皮肤等方面疾病。

Description

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在前列腺疾病及皮肤癌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天然及人工合成的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在治疗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黑色素瘤方面的应用。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本发明证明各种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均能诱导前列腺细胞II相药物代谢解毒酶(Phase II detoxification enzyme)——谷胱甘肽转移酶(GSTP1),进而抑制前列腺细胞增生及炎症。在此基础上,本发明运用大鼠体内试验证明该类化合物在极低剂量下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有效。此外,本发明证实部分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可以抑制人前列腺癌LNCaP细胞雄激素受体(AR)及雄激素受体上游基因Sp1、雄激素受体下游基因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的表达,进而抑制前列腺细胞增生、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生长。运用体外细胞和鼠体内试验证明该类化合物对黑色素瘤B16细胞(皮肤癌细胞)有抑制作用。本发明涉及的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可与其它辅料组合,制成药品、食品、保健品、化妆品以治疗和/或预防前列腺疾病及皮肤癌。本发明还提供了以天然及人工合成的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为活性成分(API)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于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前列腺疾病及皮肤癌的以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或其衍生物为活性成分,优先是以苯乙基异硫氰酸酯为活性成分的方法。
背景技术
前列腺增生症,亦称为良性前列腺肥大(BPH),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与前列腺细胞II相药物代谢解毒酶(Phase II detoxification enzyme)——谷胱甘肽转移酶(GSTP1)的基因的表达的丢失、雄性激素水平异常以及年龄相关。40岁前发病率很低,50岁者占40%,80岁者近90%,至90岁时,若行前列腺组织学检查则几乎100%发现前列腺增生,约25%的患者发生尿路梗阻需要药物和手术治疗。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及人平均寿命的延长,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日渐增多,并且有资料显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呈年轻化发展趋势。
前列腺由腺体及肌肉组成,这些组织会随年龄增生,其过分增殖就会造成良性前列腺增生。由于前列腺组织体积增加,造成对尿道的挤压,因而引起排尿困难。如果缺乏适当的诊断及治疗更可能导致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症,如尿频、排尿困难、急性尿潴留、泌尿道感染、膀胱结石、脱肛、内痔、性功能减退、高血压、心脑血管意外、肾积水、尿毒症、甚至诱发前列腺癌等。
目前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物主要有三类:5a-还原酶抑制剂、α-受体阻滞剂和天然植物药(花粉)。其中5α-还原酶抑制剂Proscar(保列治)是美国默克公司研制生产的药品,主要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为目前前列腺增生用药市场上的主力军,但是保列治只适用于体积较大的前列腺(>40cm3),否则临床效果欠佳[1]。α-受体阻滞剂可以促使膀胱颈和前列腺周围的肌肉得到放松,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这类药物无法彻底治愈BPH,只能帮助减轻某些症状。这类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包括疲倦、头晕、头痛等。而且5a-还原酶抑制剂和α-受体阻滞剂副作用都较大,会引起女性化和性功能障碍。其它药物抑制前列腺增生的效果也不太令人满意。
前列腺炎是男性常见病,绝大多数发生在青壮年,大致可分为急性及慢性,致病原因可由细菌或非细菌感染引起。主要症状包括尿痛、尿白、尿灼、尿频、小腹会阴部胀痛不适;较严重时,甚至会发烧或发冷。有时症状与前列腺增生相似。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使用的抗前列腺炎阳性对照药津源灵(CENURIN(r)),是意大利米兰利康大药厂经多年研究而发明的,能够治疗各种膀胱及前列腺之病症:由膀胱炎、膀胱痛、前列腺炎、尿道炎、膀胱尿道炎、尿道膀胱三角炎等所引起之  各种排尿困难、急尿、夜尿、上骨弓痛等症状。经临床试用表明,该药口服吸收很快,能分布到各脏器组织中,最后从尿中排出,可选择性作用于泌尿道生殖系统平滑肌,解除其痉挛性疼痛,从而达到缓解膀胱刺激症状的作用。具有疗效确切、生物利用度高、副作用极小等特点。
前列腺癌早期多无特别症状,当癌细胞生长时,前列腺体肥大,挤压尿道而引起排尿困难。这些癌细胞可随着血液扩散到身体其它部分。虽然一般病程呈缓慢进展,早期对激素治疗敏感,但晚期可引起膀胱颈口梗阻和远处转移等症状,并由激素依赖型转化为激素非依赖型,此时对激素治疗和化疗都不敏感,进而不治身亡。前列腺癌是西方国家发病最高的恶性肿瘤,约占男性总人口的10%。在我国,传统上认为前列腺癌发病率较低,因而多年来该病的研究、预防和治疗均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但是随着人们经济生活的改善、生活习惯的改变和寿命的延长,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增加惊人。然而由于前列腺癌细胞对于高浓度的化疗药物或放射性疗法的细胞毒害作用不敏感,尽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努力,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没有降低。
皮肤癌在我国发病率较低,但是在白色人种中却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皮肤癌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大约80%发生于面部、头部、颈部,引起受累部位的畸形和危险。皮肤癌的主要发病原因为紫外线,紫外线大部分来自太阳光照射,所以不管人种、皮肤类型和年龄、职业和居住何处,每个人都有患皮肤癌的可能。目前用于抗皮肤癌的药物并不多,但是据有关报道称,近年来皮肤癌患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7月份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每年有将近60000人由于过度日晒而死亡,其中绝大多数是因为患上恶性皮肤癌。有48000人的死因是恶性黑色素瘤,另外12000人的死因是其他种类的皮肤癌。因此开发出一种预防和/或治疗皮肤癌的药品、保健品具有很好的医学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前列腺疾病为影响男性健康的主要疾病,会对人类社会,尤其是日益老年化的社会带来严重问题。而皮肤癌患者也正悄然上升,因此有必要开发研制一些新的、高效的治疗和/或预防前列腺疾病及皮肤癌的药品或保健品、食品、化妆品。
无锡杰西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相关研究人员首次发现: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尤其是苯乙基异硫氰酸酯,无论是天然的还是人工合成的,是既能抑制异常的DNA甲基化又能抑制组蛋白脱乙酰基酶的双重抑制剂,可用于治疗和预防恶性肿瘤[2]。我们的这一重要发现最近得到Tin Oo Khor,Young-Sam Keum等人的支持[3]。该研究组发现低剂量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和姜黄素合并使用能有效抑制PC-3前列腺癌的生长。在上述专利发明中,我们还证明,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通过抑制II相药物代谢解毒酶(Phase II detoxification enzyme),即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GSTP1)的异常DNA甲基化而诱导谷胱甘肽转移酶表达,增加了细胞清除有害物质的能力,进而提示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有治疗和预防前列腺等组织器官炎症的作用。此外,在另一专利发明中我们又证明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尤其是苯乙基异硫氰酸酯还能通过抑制SP1转录因子来抑制异常的雄激素受体的转录和表达,进而抑制由雄激素所诱导的良性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细胞生长[4]
考虑到大多数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包括苯乙基异硫氰酸酯为水难溶性化合物,我们将其与药用载体混合制成分散剂,并根据不同给药方式的需要,进一步将其制备成不同的剂型,改善了体内生物利用度[5],使其在极低剂量下就可以产生最佳治疗效果而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并且其在动物实验中的疗效与保列治、津源灵相当甚至更好。这对于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炎这样的慢性的需要长时间给药治疗的疾病,无疑是一重大突破。本发明中,我们进行的动物试验已经证明,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尤其是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在极低剂量下能有效抑制良性前列腺增生和非细菌性前列腺炎。除此之外,体外细胞试验和体内药效试验还表明,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尤其是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对皮肤癌有抑制作用,可以作为皮肤癌的预防和治疗药物。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在人前列腺癌LNCaP细胞中,本发明还证明并比较了多种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均能诱导II相药物代谢解毒酶-谷胱甘肽转移酶(GSTP1),部分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是指除了4-磺酸基苯基异硫氰酸酯及其衍生物之外的其它本发明的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能抑制雄激素受体AR及雄激素受体上游基因Sp1、雄激素受体下游基因特异性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表达及其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作用,进而提供了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生长、抑制前列腺细胞增生及炎症的相关分子机理。因此,本发明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尤其是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可以应用于药品、食品、保健品、化妆品中以治疗和/或预防前列腺疾病及皮肤癌。
此外,实验中我们发现,本发明涉及的活性成分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如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在自然状态下的稳定性比较差,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它的稳定性,客观上,这对于将该化合物制备成安全、有效、顺应性好的组合物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本公司的相关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出本发明的组合物不仅体内疗效显著,而且稳定性好,适宜制作多种安全有效的剂型,如但不限于片剂、丸剂、胶囊剂、软膏剂、霜剂、膜剂、注射用粉针、乳剂、喷雾剂、植入剂、栓剂、注射剂、冻干剂等多种剂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天然或合成的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或其衍生物的应用、组合物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主要包括治疗和/或预防前列腺疾病及癌症。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在治疗和/或预防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前列腺癌、皮肤癌等疾病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以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或其衍生物为有效成分的组合物,用于治疗和/或预防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前列腺癌、皮肤癌等疾病。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提供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和以其为有效成分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中所涉及的天然及人工合成的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苯甲基异硫氰酸酯、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烯丙基异硫氰酸酯和4-磺酸基苯基异硫氰酸酯,其结构式分别如下(1)、(2)、(3)、(4)式:
Figure A20061012689200061
本发明涉及的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的衍生物,包括但不限于苯甲基异硫氰酸酯-N-乙酰半胱氨酸共轭物、苯乙基异硫氰酸酯-N-乙酰半胱氨酸共轭物、烯丙基异硫氰酸酯-N-乙酰半胱氨酸共轭物、4-磺酸基苯基异硫氰酸酯-N-乙酰半胱氨酸共轭物,其结构式分别如下(5)、(6)、(7)、(8)式:
Figure A20061012689200062
本发明所述的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或其衍生物,预防和治疗前列腺疾病及皮肤癌效果较佳的是苯乙基异硫氰酸酯、苯甲基异硫氰酸酯及其N-乙酰半胱氨酸共轭物;更佳的是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及其衍生物苯乙基异硫氰酸酯-N-乙酰半胱氨酸共轭物;最佳的是苯乙基异硫氰酸酯。
本发明所述的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其应用包括治疗和/或预防前列腺方面的疾病和各种癌症,至少包括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前列腺痛、前列腺脓肿、前列腺癌、结肠癌、胃癌、肺癌、肝癌、乳腺癌、阴茎癌、宫颈癌、皮肤癌、神经母细胞瘤、胰腺癌、卵巢癌、耳癌、舌癌、脑癌;
其中,在前列腺疾病中优选的是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炎,最优的是治疗和/或预防前列腺增生;在癌症方面优选的是皮肤癌和前列腺癌。
在本发明所述的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包括但不限于苯乙基异硫氰酸酯(PEITC)、苯甲基异硫氰酸酯(BITC)、烯丙基异硫氰酸酯(AITC)、4-磺酸基苯基异硫氰酸酯(SPITC)、苯乙基异硫氰酸酯-N-乙酰半胱氨酸共轭物(PEITC-NAC),均可以有效地诱导前列腺细胞II相药物代谢解毒酶即谷胱甘肽转移酶(GSTP1)基因的表达,增加前列腺细胞细胞清除有害物质的能力,进而具有治疗和或预防预防前列腺疾病及其它组织器官炎症的作用。
在本发明所述的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包括但不限于苯乙基异硫氰酸酯(PEITC)、苯甲基异硫氰酸酯(BITC)、烯丙基异硫氰酸酯(AITC)、苯乙基异硫氰酸酯-N-乙酰半胱氨酸共轭物,还可以有效地抑制人前列腺癌细胞生长、抑制人前列腺癌细胞中雄激素受体(AR)、雄激素受体上游基因Sp1及雄激素受体下游基因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表达。
本发明涉及的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可以是天然的从十字花科蔬菜包括但不限于水田芥、西兰花、冬独行菜、家木犀草中提取出来的,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的。
本发明所述组合物的应用形式可以是药品、食品、保健品、化妆品。
本发明提供的含有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或其衍生物的药品、保健品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下列成分:
(a)0.5-50重量份活性成分,所述的活性成分包含天然或合成的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
(b)0-1000重量份可药用的活性成分载体,所述可药用载体包括:
(b1)0-1000重量份表面活性剂或增溶剂,所述的表面活性剂选自:聚氧乙烯月桂醇醚、聚氧乙烯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聚烃氧酯、维生素E琥珀酸聚乙二醇酯、聚氧乙烯蓖麻油、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泊洛沙姆、聚乙二醇、吐温、聚山梨酯等;所述的增溶剂选自:聚乙烯吡咯烷酮K17、聚乙烯吡咯烷酮K25、聚乙烯吡咯烷酮K30、聚乙烯吡咯烷酮K90,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成的混合物;
(b2)0-500重量份油性成分,所述的油性成分选自脂肪酸或脂肪酸甘油三酯,单或双脂肪酸甘油酯,包括但不限于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硬脂酸,软脂酸,棕榈油,葵花籽油,橄榄油,椰子油,芝麻油,棉籽油,低芥酸菜籽油,油酸,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单辛癸酸甘油酯,单乙酸甘油酯,二乙酸甘油酯,三乙酸甘油酯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物;
(b3)由(b1)、(b2)一种或多种药用载体组成的混合载体。
其中,活性成分包括但不限于苯乙基异硫氰酸酯、苯甲基异硫氰酸酯、烯丙基异硫氰酸酯、4-磺酸基苯基异硫氰酸酯、苯乙基异硫氰酸酯-N-乙酰半胱氨酸共轭物、苯甲基异硫氰酸酯-N-乙酰半胱氨酸共轭物、烯丙基异硫氰酸酯-N-乙酰半胱氨酸共轭物、4-磺酸基苯基异硫氰酸酯-N-乙酰半胱氨酸共轭物中;
其中,所述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或增溶剂优选自:硬脂酸聚烃氧(40)酯,聚氧乙烯23月桂醇醚,聚氧乙烯蓖麻油35,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40,维生素E琥珀酸聚乙二醇酯,泊洛沙姆F-127,泊洛沙姆F-68,吐温80,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4000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物;最优选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硬脂酸聚烃氧(40)酯。
本发明所述的药品、保健品组合物,所述的油性成分尚佳的为: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脂肪酸甘油三酯、大豆油、玉米油、棉籽油、硬脂酸、油酸;更佳的为: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大豆油、玉米油,其中最佳的为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
本发明所述的药品、保健品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可以通过添加如下辅料,进一步制备成其它适宜的剂型,其所添加的其它辅料包括:
(a)吸附剂和稀释剂,所述的吸附剂和稀释剂选自:α乳糖(一水)、无水乳糖、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微晶纤维素(PH101,PH102,KG系列)、微晶纤维素丸心、乳糖淀粉丸心、碳酸钙、碳酸氢钙、改性淀粉、蔗糖八乙酸酯、羧甲基淀粉钠、羟丙基纤维素、硬脂酸、甘露醇、山梨醇、山梨酸、羧甲基纤维素钠、多孔淀粉、微粉硅胶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
(b)润滑剂,所述的润滑剂选自:硬脂酸镁、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乙二醇、微粉硅胶、滑石粉;
(c)粘合剂,所述的粘合剂选自: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200目)、聚乙二醇;
(d)崩解剂,所述的崩解剂选自:多孔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微晶纤维素;
(e)包衣材料,所述的包衣材料选自: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二甲胺乙基甲基丙烯酯-中性甲基丙烯酯聚合物、聚乙二醇、二氧化钛、氧化铁红、山梨酸钾;
其中,所述的吸附剂和稀释剂优选为:硬脂酸、山梨醇、微晶纤维素(KG系列)、甘露醇300DC、β环糊精、微粉硅胶、α乳糖(一水);更优的为β环糊精、硬脂酸;最优的为β环糊精;所述的吸附剂和稀释剂通常用量为0.5-1500重量份,更佳的为2.0-500重量份;
其中,所述的润滑剂更优的为硬脂酸镁、聚乙二醇、微粉硅胶;最优的为聚乙二醇;润滑剂的通常用量为0-30重量份;
其中,所述的粘合剂优选为:羟丙基纤维素EF、聚乙二醇6000、羟丙基甲基纤维素E15;更优的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E15、聚乙二醇6000;最优的为聚乙二醇6000;粘合剂的通常用量为0-100重量份;
其中,所述的崩解剂优选的是:微晶纤维素PH101、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最优的是微精纤维素PH101;崩解剂的通常用量为0-100重量份;
其中,所述的包衣材料优选的是:羟丙基甲基纤维素E15、羟丙基纤维素EF、二甲胺乙基甲基丙烯酯-中性甲基丙烯酯聚合物、聚乙二醇400、聚乙-醇4000、乙基纤维素(200目);更优的是羟丙基甲基纤维素E15、聚乙二醇4000、乙基纤维素;包衣材料的通常用量是0.5-20重量份。
在较优的药品、保健品组合物中,其中活性成分的数量是1-25重量份,表面活性剂数量是5-200重量份,油性成分的数量是0.5-100重量份,其他辅料的数量是0.5-1500重量份。
在本发明的药品、保健品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稳定性较优的可在60℃高温10天,其活性成分含量高于90%,更佳的高于95%,最佳的高于98%。
本发明所述的药品、保健品组合物,可以制成的剂型应该至少包括片剂、胶囊剂、丸剂、注射用粉针、注射剂、冻干粉剂、软膏剂、栓剂、霜剂、膜剂、乳剂、喷雾剂、植入剂;
其中,按照药品、保健品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体外溶出及稳定性,优选的剂型为胶囊剂、片剂、丸剂、栓剂、乳剂、注射用粉针;其中更优的是胶囊剂、片剂、丸剂。
本发明所述的药品、保健品组合物,其应用包括治疗和/或预防前列腺方面的疾病和各种癌症,至少包括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前列腺痛、前列腺脓肿、前列腺癌、结肠癌、胃癌、肺癌、肝癌、乳腺癌、阴茎癌、宫颈癌、皮肤癌、神经母细胞瘤、胰腺癌、卵巢癌、耳癌、舌癌、脑癌;
其中,在癌症方面优选的是皮肤癌和前列腺癌,在前列腺疾病中优选的是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炎;最优的是治疗和预防前列腺增生。
在本发明的药品、保健品组合物中,较优的组合物具有体外溶出高、稳定性好、剂量低、毒副作用小等特点。
在本发明的药品、保健品组合物中,较优的如含有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的药物组合物,能有效地抑制和减少前列腺组织的异常增生。
在本发明的药品、保健品组合物中,较优的如以苯乙基异硫氰酸酯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能有效地预防和/或治疗前列腺组织的炎症。
在本发明的药品、保健品组合物中,较优的如以苯乙基异硫氰酸酯为有效药物成分的组合物,还可以有效地抑制皮肤癌细胞增殖。
在本发明的药品、保健品组合物中,以苯乙基异硫氰酸酯(PEITC)、苯甲基异硫氰酸酯(BITC)、烯丙基异硫氰酸酯(AITC)、4-磺酸基苯基异硫氰酸酯(SPITC)、苯乙基异硫氰酸酯-N-乙酰半胱氨酸共轭物为有效药物成分的组合物,均可以有效地诱导人前列腺癌细胞中II相药物代谢解毒酶即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表达,增加细胞清除有害物质的能力,进而具有治疗和预防前列腺疾病及其它组织器官炎症的作用。
在本发明的药品、保健品组合物中,以苯乙基异硫氰酸酯(PEITC)、苯甲基异硫氰酸酯(BITC)、烯丙基异硫氰酸酯(AITC)、苯乙基异硫氰酸酯-N-乙酰半胱氨酸共轭物为有效成分的组合物,还可以有效地抑制人前列腺癌细胞生长、抑制人前列腺癌细胞中雄激素受体(AR)、雄激素受体上游基因Sp1及雄激素受体下游基因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表达。
在本发明的药品、保健品组合物中,较优的如以苯乙基异硫氰酸酯为有效成分的组合物,在治疗相关疾病时,可以是单独使用,也可以是联合使用,如与外科手术联合使用或与一种或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或与中草药联合使用或与放射性治疗联合使用或与基因治疗联合使用或与生物调节剂联合使用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越性在于:
本发明首次证明了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等的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能有效地治疗和/或预防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
本发明在我们以前专利申请(申请号:200510040865.1)的基础上再次证明其它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与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相似,能有效地诱导前列腺细胞II相药物代谢解毒酶——即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的表达,增加了前列腺细胞清除有害物质的能力,进而具有治疗和/或预防前列腺疾病及其它组织器官炎症的作用。
本发明首次采用切除睾丸的大鼠体内实验模型证明了以苯乙基异硫氰酸酯为代表的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能有效地抑制良性前列腺增生。
本发明首次通过大鼠体内试验证明了以苯乙基异硫氰酸酯为代表的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对治疗和预防前列腺炎有效,特别是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本发明在我们以前专利申请(申请号:200510095737.7)的基础上再次证明部分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与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相似,能抑制人前列腺癌细胞中雄激素受体AR、雄激素受体上游基因Sp1、雄激素受体下游基因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表达。
本发明在我们以前专利申请(申请号:200510095737.7)的基础上再次证明部分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与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相似,能抑制人前列腺癌细胞生长。
本发明首次通过试验证明以苯乙基异硫氰酸酯为代表的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对黑色素瘤B16细胞(皮肤癌)有抑制作用。
本发明首次提供了以一种天然或合成的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等的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为有效成分的组合物。
本发明提供的以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等的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为有效成分的药品、保健品组合物不仅溶出度高、剂量低、疗效好、毒副作用小且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不同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对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细胞中II相药物代谢解毒酶GSTP1的诱导作用。图中PEITC:苯乙基异硫氰酸酯、BITC:苯甲基异硫氰酸酯、AITC:烯丙基异硫氰酸酯、SPITC:4-磺酸基苯基异硫氰酸酯、PEITC-NAC:苯乙基异硫氰酸酯-N-乙酰半胱氨酸共轭物。
图2,不同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对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细胞中雄激素受体AR、雄激素上游基因Sp1、雄激素受体下游基因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抑制作用。图中PEITC:苯乙基异硫氰酸酯、BITC:苯甲基异硫氰酸酯、AITC:烯丙基异硫氰酸酯、SPITC:4-磺酸基苯基异硫氰酸酯、PEITC-NAC:苯乙基异硫氰酸酯-N-乙酰半胱氨酸共轭物。
图3,前列腺正常组织切片。
图4.1,前列腺增生模型阴性对照组腺泡密集度增加切片。
图4.2,前列腺增生模型阴性对照组腺腔体增大切片。
图4.3,保列治对照组腺腔体增大切片。
图4.4,保列治对照组腺泡密集度增加切片。
图4.5,前列腺增生模型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给药组(2mg/kg)切片。
图5.1,前列腺炎模型阴性对照组充血切片。
图5.2,津源灵对照组淋巴细胞浸润切片。
图5.3,前列腺炎模型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给药组(4mg/kg)切片。
图5.4,前列腺炎模型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给药组(2mg/kg)切片。
图5.5,前列腺炎模型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给药组(1mg/kg)切片。
图6,不同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对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比较。
图中PEITC:苯乙基异硫氰酸酯、BITC:苯甲基异硫氰酸酯、AITC:烯丙基异硫氰酸酯、SPITC:4-磺酸基苯基异硫氰酸酯。
图7,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对黑色素瘤B16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
图8,灌胃给药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后小鼠黑色素瘤体积增长趋势。
具体实施方法
实施例1: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的制备
仪器与试剂:
1H-NMR谱用BruckerAV-300型核磁共振仪测定,内标TMS,无特别说明溶剂为CDCl3;MS用Nicolet FTMS-2000型质谱仪测定;元素分析用Elementar Vario EL III仪器测定。
薄层层析(TLC)采用硅胶GF254(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自制;试剂均为市售化学纯或分析纯产品,未经处理直接使用。
实施例1-1:从天然植物中提取苯乙基异硫氰酸酯
a、将水田芥切成碎块加水后室温放置数天,在酶的作用下分解出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用正己烷等与水不相溶的溶剂萃取,然后真空蒸去溶剂,再减压蒸馏得产品,产品可得较高产率和纯度[6](具体方法可参见:Ribnicky David M,Poulev Alexander A et al.2000)。
b、按上述方法也可从冬独行菜中制得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将家木犀草根块用水浸泡后,再用水蒸汽蒸馏法,可获得上述苯乙基异硫氰酸酯。
实施例1-2:化学方法合成苯乙基异硫氰酸酯
在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5mL CH2Cl2和硫代光气3mL(40mmol),搅拌,冷却至0℃,用恒压滴液漏斗缓慢滴加等当量的三乙胺(4.04g,40mmol)组成的混合液(滴加过程放热,温度不宜超过15℃)。滴毕后,在室温下反应5-6小时,用TLC检测苯乙胺消失后,加入10mL水猝灭反应。再加5mLCH2Cl2,分液漏斗分出有机相,有机相用水洗涤两次(15mL×2),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后,过滤,浓缩有机相至干。残留液用石油醚(沸程60-90℃)作洗脱液,经硅胶柱洗脱纯化,浓缩后,经真空精馏得无色油状液体4.9g,产率75%。按照Katritzky等人[7]和Victor Gil[8]的文献方法进行核磁共振和质谱确证结构。
结构测定结果:
1H-NMRδ:7.26-7.24(m,3H,Ph-H),7.12(d,J=8.5Hz,2H,Ph-H),3.94(t,J=7.0Hz,2H,CH2),2.81(t,J=7.0Hz,2H,CH2);ESI-MS:164.1[M+H]+,C9H9NS(163.24);Anal.Calcdfor C9H9NS:C66.22,H5.56,N8.58,Found:C66.30,H5.42,N8.34;分子量为163.24。
实施例2:不同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对GSTP1蛋白分子影响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试剂:苯乙基异硫氰酸酯(PEITC),由无锡杰西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合成,经NMR、UV、IR、MS等确定其化学结构,以HPLC测定其含量及纯度(>99%);其它异硫氰酸酯化合物,即:苯甲基异硫氰酸酯(BITC)、烯丙基异硫氰酸酯(AITC)、4-磺酸基苯基异硫氰酸酯(SPITC)、购于美国Sigma-Aldrich公司。苯乙基异硫氰酸酯-N-乙酰半胱氨酸共轭物(PEITC-NAC)购于美国LKT公司。其它化学试剂除特别说明外,均购于美国Sigma化学试剂公司。蛋白电泳用聚丙烯酰胺凝胶试剂、SDS、电泳缓冲液、蛋白电转移缓冲液、硝酸纤维膜等购于美国Bio-Rad生命科学公司。蛋白印迹检测试剂盒及胶片购于美国GE公司。II相药物代谢解毒酶(GSTP1)抗体及β-actin抗体分别购于美国BD公司及Santa Cruz生化技术公司。
细胞培养: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PC-3,购于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细胞置于37℃,5%CO2培养箱中,以含10%胎牛血清、青霉素和连霉素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
蛋白印迹法检测GSTP1蛋白:将对数生长期的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以如图1所示的苯乙基异硫氰酸酯(PEITC)、苯甲基异硫氰酸酯(BITC)、烯丙基异硫氰酸酯(AITC)、4-磺酸基苯基异硫氰酸酯(SPITC)、PEITC-NAC(苯乙基异硫氰酸酯-N-乙酰半胱氨酸共轭物)处理24小时。收集细胞、洗涤、以文献方法[9](Wang,Ossowski et al.2001)提取蛋白,定量。取50g的蛋白进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电泳后,将蛋白转到硝酸纤维膜上,以GSTP1抗体进行蛋白印迹测定,以-Actin抗体作为内标,以ECL胶片记录实验结果。
结果和讨论:
采用蛋白印迹技术,我们研究并比较了异硫氰酸酯化合物抑制前列腺增生及炎症、人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分子机理。在同等的实验条件下所试异硫氰酸酯化合物均明显地诱导前列腺细胞II相药物代谢解毒酶——谷胱甘肽转移酶GSTP1基因的表达。作为II相药物代谢解毒酶,GSTP1对细胞有效地、不断地清除内源性和外源性有害物质包括炎症物质、致癌物质起极其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已表明在前列腺炎症、肿大、癌变的过程中,由于外环境的影响,GSTP1基因的启动子部位的DNA被逐渐地甲基化而失去正常的表达能力。如我们先前的专利中所表述的那样,本发明再次证明苯乙基异硫氰酸酯(PEITC,JC-5411)和其它所有具有异硫氰酸官能团的受试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一样有效地诱导GSTP1的表达(见图1)。这一实验结果表明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由于其异硫氰酸基团对GSTP1基因的诱导表达作用很可能是它们可以治疗和预防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的重要机理。本研究还表明包括4-磺酸基苯基异硫氰酸酯(SPITC)在内的具有异硫氰酸官能团的异硫氰酸酯化合物及苯乙基异硫氰酸酯体内代谢物苯乙基异硫氰酸酯-N-乙酰半胱氨酸共轭物均能有效地用于前列腺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实施例3:不同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对AR、SP1、PSA蛋白分子影响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试剂:异硫氰酸化合物,同实施例2。其它化学试剂除特别说明外,均购于美国Sigma化学试剂公司。蛋白电泳用聚丙烯酰胺凝胶试剂、SDS、电泳缓冲液、蛋白电转移缓冲液、硝酸纤维膜等购于美国Bio-Rad生命科学公司。蛋白印迹检测试剂盒及胶片购于美国GE公司。雄激素受体、Sp1、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及β-actin等抗体分别购于美国BD公司及SantaCruz生化技术公司。
细胞培养:同实施例2。
蛋白印迹法检测AR、SP1、PSA蛋白:将对数生长期的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以如图2所示的苯乙基异硫氰酸酯(PEITC)、苯甲基异硫氰酸酯(BITC)、烯丙基异硫氰酸酯(AITC)、4-磺酸基苯基异硫氰酸酯(SPITC)、苯乙基异硫氰酸酯-N-乙酰半胱氨酸共轭物(PEITC-NAC)处理24小时。收集细胞、洗涤、以文献方法[9]提取蛋白,定量。取50g的蛋白进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电泳后,将蛋白转到硝酸纤维膜上,以特异的AR、Sp1、PSA抗体进行蛋白印迹测定,并以-Actin抗体作为内标,以ECL胶片记录实验结果。
结果和讨论:
采用蛋白印迹技术,我们研究并比较了异硫氰酸酯化合物抑制前列腺增生及炎症、人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其它可能的分子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这类化合物,尤其是苯乙基异硫氰酸酯(PEITC)、苯甲基异硫氰酸酯(BITC)对人前列腺癌细胞中的雄激素受体AR、雄激素受体上游基因Sp1及雄激素受体下游基因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等基因的表达有很明显的抑制作用(图2)。苯乙基异硫氰酸酯-N-乙酰半胱氨酸共轭物(PEITC-NAC)对人前列腺癌细胞中的雄激素受体AR、雄激素受体下游基因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等基因的表达有相似作用。比较而言,烯丙基异硫氰酸酯(AITC)对上述基因表达抑制作用较弱,而4-磺酸基苯基异硫氰酸酯(SPITC)在所试药物浓度下则几乎无作用。该结果与下述化合物对LNCaP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相当吻合(实施例7),说明抑制雄激素受体表达是这类化合物选择性地抑制前列腺增生、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理。
基于对异硫氰酸酯化合物抑制前列腺增生及炎症、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理的研究,我们进一步研究了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在动物体内外的药效。
实施例4:苯乙基异硫氰酸酯(PEITC)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研究(一)
材料与方法:
试剂: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同实施例2;睾丸酮丙酸酯、雌二醇、氯胺酮、青霉素均购自无锡山禾集团健康参药连锁有限公司。
动物:成年无病源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150-200克,购于南京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每笼5只,供应常规食物和饮用水,昼夜交替灯光,室温维持在25±2℃。
病理模型及药物治疗: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第1-6组的所有大鼠无菌操作下注射氯胺酮麻醉,手术切除双侧睾丸。术后注射青霉素防止感染,一周后皮下注射睾丸酮丙酸酯,剂量为1mg/只鼠,每天注射一次,连续一个月。第1组为阴性对照组,在睾丸酮丙酸酯注射开始当天,每天口服生理盐水,连续一个月。第2组为阳性对照组,在睾丸酮丙酸酯注射开始当天,每天皮下注射油性苯甲酸雌二醇0.1mg/只鼠,连续一个月。第3、第4、第5、第6组为给药组,从注射睾丸酮丙酸酯第1天起就灌胃给药苯乙基异硫氰酸酯药物组合物(油溶性制剂和水溶性制剂),剂量分别为4mg/kg(本发明的实施例11-3组合物中有效成分)、1mg/kg(本发明的实施例11-3组合物中有效成分)、4mg/kg(本发明的实施例11-16组合物中有效成分)、1mg/kg(本发明的实施例11-16组合物中有效成分),每天给药,连续一个月。
在末次给药24小时后,将动物处死,称重,并取出前列腺组织测量体积、称重、求得平均值、计算脏器系数(每组平均前列腺重/平均体重),最后进行生物统计处理(t检验)。
结果和讨论:
阴性对照组大鼠前列腺平均重量为1.28g,脏器系数为0.34%;阳性对照组前列腺重为0.73g,脏器系数为0.23%;给药组(油剂4mg/kg、油剂1mg/kg、水剂4mg/kg、水剂1mg/kg)前列腺平均重分别为0.79g、0.91g、0.83g、0.75g,脏器系数分别为0.23%、0.25%、0.23%、0.21%,都低于阴性对照组,且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以看出,雄性激素能有效地诱发前列腺增生,以苯乙基异硫氰酸酯为有效成分的油溶性和水溶性组合物都能抑制前列腺增生,其效果与阳性药物雌二醇组无显著性差异。本实施例说明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在实验药物浓度区间就能有效抑制前列腺增生。
实施例5:苯乙基异硫氰酸酯(PEITC)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研究(二)
材料与方法:
试剂: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同实施例2;睾丸酮丙酸酯、保列治、氯胺酮、青霉素均购自无锡山禾集团健康参药连锁有限公司。
动物:成年无病源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150-200克,购于南京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每笼5只,供应常规食物和饮用水,昼夜交替灯光,室温维持在25±2℃。
病理模型及药物治疗:将36只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4组,每组9只。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伪手术组),在无菌条件下注射氯胺酮麻醉,按手术切除睾丸法操作但不切除睾丸,正常喂养。第2-4组的所有大鼠无菌操作下注射氯胺酮麻醉,手术切除双侧睾丸。后注射青霉素防止感染,一周后皮下注射睾丸酮丙酸酯,剂量为5mg/kg,每天注射一次,连续一个月。第2组为阴性对照组,在睾丸酮丙酸酯注射开始当天,每天口服生理盐水,连续一个月。第3组为阳性对照组,在睾丸酮丙酸酯注射开始当天,每天口服给药保列治混悬液0.1mg/rat/天,连续一个月。第4组为给药组,从注射睾丸酮丙酸酯第1天起就灌胃给药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组合物(本发明的实施例11-16组合物),剂量为2mg/kg,每天给药,连续一个月。
在末次给药24小时后,将动物处死,称重,取出前列腺组织进行测量体积、称重、求得平均值、计算脏器系数(每组平均前列腺重/平均体重),并进行组织切片实验,最后进行生物统计处理(t检验)。
组织切片实验:用石蜡包埋前列腺组织块,然后切片进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
实验数据见下表:
表1苯乙基异硫氰酸酯(PEITC)对前列腺增生的抑制作用
平均体重(g)  前列腺平均重量(g)  前列腺平均体积(cm3)     前列腺重量体积比  脏器系数(%)  脏器系数抑制率(%)
空白组 415±14.1  0.78±0.07  0.87±0.12     0.897  0.187±0.01
阴性组 330±22.6  1.41±0.14  1.68±0.17     0.839  0.43±0.004
阳性组(保列治0.5mg/kg) 340±30.5  1.30±0.12  1.61±0.16     0.807  0.38±0.05  11.63
PEITC组(2mg/kg) 337±23.7  1.20±0.16  1.42±0.16     0.845  0.36±0.06  16.28
表2大鼠前列腺增生切片的读片结果
组别 动物 腺泡密集度 腺腔增大  腔内分泌物(潴留物)  结缔组织增生、乳头增生  积分均值X±SD
0 +  ++  +++ 0 +  ++ +++  0 +  ++ +++  0 +  ++ +++
阴性 9 1 2  6   0 1 3  5  0  2 2  5  0  6 2  1  0  4.78±1.64
阳性(保列治) 9 1 2  6   0 3 3  3  0  5 2  2  0  8 1  0  0  3.33±1.11*
PEITC 9 7 2  0   0 3 6  0  0  3 5  1  0  8 1  0  0  1.78±1.09**
注:0代表0分,+代表1分,++代表2分,+++代表3分。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0.05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0.01
结果和讨论:由表1,对照阴性组数据与空白组数据可以看出,前列腺增生明显,说明前列腺增生的模型是成功的。表1还表明,保列治阳性组与苯乙基异硫氰酸酯(PEITC)给药组都能使前列腺有所萎缩,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能由于给药时间仅仅一个月,而前列腺的器质性改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仅仅从前列腺萎缩的指标看,可能二组的给药时间更长一些效果会更好。无论前列腺重量、体积还是脏器系数抑制率数据都可以看出,这二组的治疗是有效的。苯乙基异硫氰酸酯(PEITC)给药组的数据似乎比保列治给药组数据略好一些,然而二者的治疗效果的比较尚需要更为严格的实验验证。
从组织切片看,本实验大鼠前列腺增生的主要表现为:腺泡密集度改变,腺泡腔体大小改变及腔内分泌物(潴留物)改变,伴有结缔组织增生及乳头增生。由表2及图3、图4.1-4.5可见,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给药组及阳性对照保列治给药组的病理改变均轻于阴性对照组且有显著差异(保列治P<0.05,苯乙基异硫氰酸酯P<0.01)。且与前列腺重量、体积还是脏器系数抑制率数据相类似,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给药组的病理改变不如阳性对照组保列治明显。
实施例6: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对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作用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试剂: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同实施例2;消痔灵注射液(硫酸铝钾鞣酸注射液)购于济南永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津源灵(盐酸黄酮哌酯),氯胺酮,青霉素购自无锡山禾集团健康参药连锁有限公司。
动物:成年无病源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150-200克,购于南京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每笼5只,供应常规食物和饮用水,昼夜交替灯光,室温维持在25±2℃。
病理模型及药物治疗:将5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除阴性对照组为10只大鼠外,其它5组每组9只大鼠。第1-6组大鼠在无菌操作下注射氯胺酮麻醉后常规消毒,取下腹正中切口1.5cm左右,第1组仅注射青霉素防止感染,每天口服蒸馏水10ml/kg,每周5天,连续5周;第2-6组用1ml注射器在前列腺左叶、右叶各注射25%消痔灵注射液0.1ml,用一号丝线缝合肌肉、皮肤后注射青霉素防止感染。第2组为模型对照组,在消痔灵注射结束24小时后,每天口服蒸馏水10ml/kg,每周5天,连续5周。第3组为阳性对照组,在消痔灵注射结束24小时后,每天口服津源灵混悬液60mg/kg,每周5天,周末不给药,连续5周。第4、第5、第6为给药组,在消痔灵注射结束24小时后,灌胃给予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组合物(本发明的实施例11-16组合物),剂量分别为4mg/kg、2mg/kg、1mg/kg,每周5天,周末不给药,连续5周。在给药最后一天,分别收集每组大鼠给药后1小时、2小时、3小时的尿液。
在末次给药24小时后,将动物处死,称重,取出前列腺组织测量体积、称重、求得平均值、计算脏器系数(每组平均前列腺重/平均体重),并进行组织切片实验,最后进行生物统计处理(t检验)。
组织切片实验:用石蜡包埋前列腺组织块,然后切片进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
实验数据见下表:
表3苯乙基异硫氰酸酯(PEITC)对前列腺肿大的抑制作用
平均体重(g)  前列腺平均重量(g)  前列腺平均体积(cm3)  脏器系数(%) 脏器系数抑制率(%)
空白 417±13.8  0.77±0.05  0.85±0.14  0.185±0.02
阴性 399±14.4  1.03±0.14  1.10±0.20  0.260±0.04
阳性(津源灵60mg/kg) 356±25.9  0.71±0.09  0.69±0.10  0.196±0.03* 24.62
PEITC(1mg/kg) 377±39.1  0.7±0.15  0.78±0.16  0.186±0.03* 28.46
PEITC(2mg/kg) 360±24.8  0.70±0.12  0.82±0.13  0.188±0.03* 27.69
PEITC(4mg/kg) 370±24.8  0.72±0.16  0.78±0.10  0.192±0.03* 26.15
注:*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0.05
表4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的利尿作用
1小时尿液(ml)  2小时尿液(ml)  3小时尿液(ml)
空白 3.5±1.2  7.8±1.7  8.1±1.7
阴性 3.6±1.6  8.0±1.7  8.1±1.9
阳性(津源灵60mg/kg) 6.2±1.3*  7.9±1.9  8.8±1.2
PEITC(1mg/kg) 5.5±1.0*  7.0±0.7  7.9±1.0
PEITC(2mg/kg) 6.6±2.1*  8.7±1.7  9.2±2.7
PEITC(4mg/kg) 5.7±2.2*  9.4±1.5  10.4±1.9*
注:*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0.05
表5大鼠前列腺炎切片的读片结果
组别 动物数  充血0    ++++++  水肿0    ++++++  炎C浸润0    ++++++  慢性炎C浸润0    ++++++  出血0    ++++++  纤维素渗出0    ++++++  组织增生0    ++++++  积分均分X±SD
阴性对照 10  4    330  6    130  7    120  9    100  5    410  3    331  7    300  4.20±1.87
阳性(津源灵) 9  4    500  6    210  7    200  5    400  6    300  8    100  8    100  1.83±0.75**
PEITC(4mg/kg) 9  7    200  5    400  7    200  9    000  6    300  4    410  9    000  1.72±0.79**
PEITC(2mg/kg) 9  4    500  6    300  6    300  8    010  8    100  5    400  7    200  2.16±1.52**
PEITC(1mg/kg) 9  3    600  3    600  9    000  9    000  7    200  5    400  7    200  1.83±1.06**
注:0代表0分,+代表1分,++代表2分,+++代表3分。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0.01
结果:由表3可以看出,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对前列腺炎所致的前列腺肿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与剂量的相关性不明显,有可能说明本实验中最低剂量已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由表4可见,PEITC给药组的利尿作用明显,且剂量越大,利尿作用越明显,呈现剂量疗效相关性。当PEITC剂量达到4mg/kg时,从尿液量数据看,与阴性组相比,利尿作用显著(P<0.05),且比阳性药物津源灵利尿作用略强。由表5及图3、图5.1-5.5可见,阳性给药组及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大、中、小剂量组大鼠的病理改变程度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且有显著差异(P<0.01),表明苯乙基异硫氰酸酯与阳性药物津源灵一样,具有减轻和治疗前列腺炎的作用。
实施例7:不同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对人前列腺癌细胞体外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材料及方法:
试剂:苯乙基异硫氰酸酯(PEITC),同实施例2。其它异硫氰酸酯化合物,即:苯甲基异硫氰酸酯(BITC)、烯丙基异硫氰酸酯(AITC)、4-磺酸基苯基异硫氰酸酯(SPITC)购于美国Sigma-Aldrich公司。实验时,除4-磺酸基苯基异硫氰酸酯(SPITC)以无血清的RPMI-1640细胞培养基配制成工作液外,其它上述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都以DMSO配成溶液。
细胞培养:同实施例2。
MTT和SRB:MTT和SRB实验方法如文献所述[10](Kreis,Budman et al.1997),简述如下:取对数生长期的癌细胞,接种于96孔板中,细胞密度为每孔5000细胞/200 1。24小时后加入等系列稀释的所试药物。细胞在药物作用下,继续培养3或7天。每孔取出100 1的培养液后,加入50 1 MTT[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溶液继续培养4小时。以200 1盐酸异丙醇溶液溶解紫黑色的甲臜(Formazan)沉淀物,于540nm波长处测定光吸收值。若采用SRB法,则在72小时后,除去所有的培养液,细胞以10%三氯醋酸固定1小时后,置空气中自然干燥24小时,加入50 1的SRB(sulforhodamine B)染色20-30分钟,以1%冰醋酸洗涤5次,置空气中自然干燥后,加入200 1的10mM Tris-HCl(pH10.0)溶液溶解紫红色蛋白-SRB复合物,于540-630nm双波长处测定光吸收值。求得各组试验数据的平均值,以实验组对对照组计算得细胞生存率。实验结果见下表6。以SigmaPlot绘图软件绘得细胞生存率-药物浓度半对数曲线(见图6),并求得药物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
表6异硫氰酸酯对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生长的抑制作用
                            细胞生存率(%)
药物浓度(μM)   PEITC,T/C%   BITC,T/C%   SPITC,T/C%   AITC,T/C%
0.03900.07800.15620.31250.62501.25002.50005.000010.000020.0000   102.60102.1088.1082.2582.2578.1230.2410.061.520.56   94.0995.6497.9195.8271.2527.9514.835.070.880.94   99.54101.43101.4399.6698.26101.56104.37100.60101.3399.88   98.8498.9298.2698.5597.1099.4983.9547.6041.0138.69
结果和讨论:
采用MTT及SRB二种分析方法,我们对苯乙基异硫氰酸酯(PEITC)、苯甲基异硫氰酸酯(BITC)、烯丙基异硫氰酸酯(AITC)、4-磺酸基苯基异硫氰酸酯(SPITC)的抗人前列腺癌LNCaP细胞活性进行了研究比较。结果发现除4-磺酸基苯基异硫氰酸酯(SPITC)在所试药物浓度范围内(0.039-20μM)无明显细胞生长抑制外,其它三种异硫氰酸酯化合物对人前列腺癌细胞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苯乙基异硫氰酸酯(PEITC)与苯甲基异硫氰酸酯(BITC)抑制细胞生长强度相当,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Cs0)在0.8-1.5μM之间。而烯丙基异硫氰酸酯(AITC)对细胞生长抑制作用较弱,IC50大约为10μM(图6)。本实验说明对前列腺癌细胞或其它异常生长的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是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的共同药理学特性。但与实施例9中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生长抑制作用相比(IC50大约为10-12μM),该化合物对人前列腺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对B16的抑制作用(强8-10倍)。该结果提示人癌细胞较动物癌细胞对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更敏感,或者是前列腺癌细胞较其它癌细胞更敏感。
实施例8:PEITC-NAC体内抗肿瘤活性及对雄激素受体表达影响的研究
材料及方法:
药物:PEITC-NAC同实施例2。实验用其它化学试剂除特别说明外,均购于美国Sigma化学试剂公司。
肿瘤接种及药物处理:BALB/c无毛小鼠,雄性,5周龄,购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动物词养于SPF实验室。取激素非依赖型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加入Matrigel胶,然后皮下接种于小鼠前腋下,平均每小鼠大约接种1×106个细胞。接种24小时后,将动物随机分成2组,每组8只,一组为非给药阴性对照,给予AIN76A饲料。另一组为PEITC-NAC治疗组,给予含PEITC-NAC的AIN76A饲料,每克饲料含8μM的PEITC-NAC。分别于给药后第7、10、22天观测肿瘤发病率。于最后一次给药后24小时,称量动物体重,并将动物处死,取出肿瘤称重,计算肿瘤生成抑制率,结果见表7,以蛋白印迹法测定雄激素受体的表达变化。
表7:PEITC-NAC对荷人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PC-3细胞裸鼠的抗癌作用
非PEITC-NAC给药组  PEITC-NAC给药组
瘤细胞接种后天数 长有肿瘤的动物(只) 无肿瘤的动物(只)  肿瘤发病率(%)  长有肿瘤的动物(只)  无肿瘤的动物(只)  肿瘤发病率(%)  肿瘤抑制率(%)
7 7 1  87.5  6  2  75  -
10 8 0  100  6  2  75  -
22 8 0  100  7  1  87.5  -
处死时 8 0  100  7  1  87.5  53.3
结果与讨论
免疫缺陷型小鼠被广泛用于人体肿瘤的移植及抗癌药物的研究。为了证明PEITC-NAC的抗前列腺癌活性,我们将激素非依赖型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移植于免疫缺陷型小鼠,以观察PEITC-NAC对激素非依赖型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抗癌作用。实验结果如表7所示,PEITC-NAC在所用剂量下,对激素非依赖型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肿瘤生长抑制率达53.3%(P<0.02),并有一只小鼠未发生肿瘤。
实施例9: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体外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试剂: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同实施例2;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研究所;RPMI-1640细胞培养基购自Gibco公司;小牛血清购自上海华美生化试剂公司;谷氨酰胺购自Sigma公司;青霉素、链霉素为医用品;胰蛋白酶为Amresco分装产品;台盼兰购自Sigma公司;24孔细胞培养板购自美国Costar公司;二甲亚砜(DMSO)购自上海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
细胞培养:RPMI-1640培养液用1mol/L HCl或NaOH调pH至7.0~7.2,过滤除菌,4℃冰箱保存。用前加入10%小牛血清(FCS),1%200mmol/L谷氨酰胺,100U/mL的青霉素和100U/mL链霉素,配制成完全培养液。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生长于此培养基中,于37℃,5%CO2及饱和湿度的培养箱中生长。
细胞生长曲线的测定:取对数生长期的B16细胞,经0.25%的胰酶消化后,用RPMI-1640完全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约2~5×104/mL,然后将细胞接种于24孔培养板中,每孔1mL,培养24h后,将含不同浓度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的培养液加入各培养孔中,使其终浓度为5、10、15μmol/L,每个浓度设3个复孔,对照组加等体积RPMI-1640完全培养液,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0~5d。分别取不同培养时间的细胞,利用台盼兰染色法进行活细胞计数,每个浓度的活细胞数取3个复孔的平均值,并绘制细胞的生长曲线。生长曲线见附图7。
抑制率的测定:取对数生长期的B16细胞,经0.25%的胰酶消化后,用RPMI-1640完全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为3~5×104/mL,将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每孔150μL,置于37℃、5%CO2培养箱培养24h后,实验组加入含不同浓度的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的培养液150μL,空白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每组设4个复孔,将细胞培养板移入CO2培养箱,于37℃、5%CO2及饱和湿度条件下继续培养48h。培养结束后,小心弃去上清液,每孔加入150μL D-Hanks,清洗一次,小心弃去上清液,然后每孔加入MTT溶液100μL(0.5mg/mL),再培养4h后,小心弃去上清液,每孔加入150μL DMSO,37℃,放置10min,振荡后用酶联免疫检测仪测定OD570。抑制率结果见下表:
表8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的抑制作用
    样品浓度(μmol/L)     抑制率(%)
    空白对照2.55.07.510.012.515.020.030.040.0     /14.4627.9336.6749.2358.4163.6977.3589.6496.83
结果和讨论:从生长曲线(图7)可以看出,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浓度越高,这种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就越明显。从抑制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的浓度与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的数量有明显的量效关系,随着样品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明显增强,最高抑制率达到96%以上。这说明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在体外能有效抑制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
实施例10: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对体内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试剂: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同实施例2;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研究所;RPMI-1640细胞培养基购自Gibco公司;小牛血清购自上海华美生化试剂公司;谷氨酰胺购自Sigma公司;青霉素、链霉素为医用品;胰蛋白酶为Amresco分装产品;台盼兰购自Sigma公司;注射用环磷酰胺(CTX)(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理盐水:上海长征富民药业铜陵有限公司。
动物: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鼠龄4~6wk,体重18~22g,购于南京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体外细胞培养及在小鼠体内的传代:B16细胞于含体积分数为10%的小牛血清、1%200mmol/L谷氨酰胺、100U/mL的青霉素和100U/mL链霉素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中,37℃、5%CO2及饱和湿度的培养箱中生长,贴壁细胞用0.25%胰酶消化传代。取对数生长期的B16细胞,用PBS制成细胞悬液,细胞计数,台盼蓝拒染法计活细胞数达98%以上,然后用PBS调整细胞浓度为1×107/mL,于小鼠右腋皮下接种0.2mL,进行传代。
病理模型及药物治疗:在无菌条件下剥离小鼠腋下传代的黑色素瘤B16瘤块,剪成碎块,用玻璃匀浆器加生理盐水(1∶3)磨成匀浆,用生理盐水制成单细胞悬液,台盼蓝拒染法计活细胞数达98%以上,用生理盐水调整细胞浓度为1×107/mL,每只小鼠右腋皮下接种0.2mL,接种后按体重随机分成5组,每组12只。
实验组设灌胃给药高、低剂量组(本发明的实施例11-26组合物,以有效成分苯乙基异硫氰酸酯计,剂量为70、120mg/kg),阴性对照组采用含有相同溶剂的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0mg/kg),次日开始给药,每日给药一次,连续给药15d。停药24h后处死小鼠,取瘤称重、记录瘤体积、计算抑瘤率。抑制率结果见表9。
测定肿瘤体积生长曲线:瘤体积测定参照卫生部药政局编《新药(西药)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汇编》中的“抗肿瘤药物药效学指导原则”规程进行实验。本实验从小鼠肿瘤接种后第四天开始用游标卡尺隔天测量荷瘤小鼠的肿瘤长径(A)和短(B)径,测量重复三次。按公式计算相似体积:V=π/6[(A+B)/2]3,并作时间-肿瘤体积生长曲线图(图8)。
表9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对移植性小鼠黑色素瘤B16的抑制作用
给药途径 组别     鼠数(只)   剂量(mg/kg/d)   体重变化(g)   平均瘤重(g)     抑瘤率(%)
阴性对照组     12     /   10.32±2.37   2.31±0.85     /
灌胃腹腔注射   PEITC低剂量组(70mg/kg)PEITC高剂量组(120mg/kg)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  121212  7012020     9.78±4.286.34±3.42*5.07±2.64* 1.23±0.68*0.91±0.23**△0.76±0.41**  39.2358.5466.23
注:*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0.05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0.01
△与阳性对照组相比,P>0.05
结果和讨论:
(1)由表9可知,给药途径为灌胃时,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给药组的平均瘤重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对小鼠B16实体瘤的抑制率可达58.54%,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的抑制率达66.23%,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系口服给药,而阳性药物通过注射给药,显然,口服给药更方便患者使用。
(2)由图8可知,瘤体积生长曲线作为评价抑瘤率指标时,瘤体积和瘤重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给药途径为灌胃时,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对体内的小鼠黑色素瘤B16依浓度变化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效果与剂量正相关。
结合表9和图8,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对体内移植性小鼠肿瘤B16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而在人体的皮肤癌中,恶性黑色素瘤是最严重的一种皮肤癌,。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在小鼠体内外药效实验中均已显示出较好的抑制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不难推断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对于人皮肤癌也可以有良好的治疗前景。
实施例11:不同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的研究
本发明经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通过对表面活性剂、油性成分及其它辅料成分进行合理筛选,制备了溶出度高,稳定性好的异硫氰酸酯的药品、保健品组合物。体内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这类组合物对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皮肤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本发明的药品、保健品组合物,其组成主要包括:(a)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有效成分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b)表面活性剂或增溶剂;(c)油性成分等;(d)其他辅料成分。其中:
(a)、用于本发明的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异硫氰酸酯活性成分,其用量为0.5-50重量份,更佳的为1-25重量份。
(b)、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在本发明中起乳化、增溶等作用。表面活性剂由于同时具有亲水亲油基团,可以包围在活性成分的分子周围,进而起乳化、增溶及稳定有效成分的作用。表面活性剂可以是:聚氧乙烯月桂醇醚、聚氧乙烯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聚烃氧酯、维生素E琥珀酸聚乙二醇酯、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聚氧乙烯蓖麻油、泊洛沙姆、聚乙二醇、吐温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物;
其中优选的是硬脂酸聚烃氧(40)酯、维生素E琥珀酸聚乙二醇酯、聚氧乙烯蓖麻油35、泊洛沙姆F-68、聚乙二醇6000;最优选的是硬脂酸聚烃氧(40)酯;
表面活性剂或增溶剂的用量通常为0-1000重量份,更佳地为5-200重量份。
(c)、油性成分:
本发明的药品、保健品组合物中还含有油性成分,作为稀释剂或助溶剂。它们可以是脂肪酸或脂肪酸甘油三酯、单或双脂肪酸甘油酯、包括但不限于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硬脂酸、软脂酸、棕榈油、葵花籽油、橄榄油、椰子油、芝麻油、棉籽油、低芥酸菜籽油、油酸、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单辛癸酸甘油酯、单乙酸甘油酯、二乙酸甘油酯、三乙酸甘油酯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物;
其中优选的为: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脂肪酸甘油三酯、大豆油、玉米油、棉籽油、硬脂酸、油酸;更佳的为: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大豆油、玉米油;最佳的为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
油性成分的通常用量为0-500重量份,更佳的为0.5-100重量份。
(d)、其它辅料成分:如吸附剂和稀释剂、润滑剂、粘合剂、崩解剂、包合材料、溶剂、包衣材料等;运用这些辅料添加剂可将本发明中所述的的组合物进一步制成片剂、颗粒剂、丸剂、冻干粉剂、溶液剂、乳剂、注射剂、膏剂、膜剂、栓剂、喷雾剂、植入剂等其它一切适宜剂型;其中:
吸附剂:由于本发明的药品、保健品组合物中有的活性成分为水难溶性的油状物,如果要制成片剂等固体剂型,首先需采用合适的吸附剂和稀释剂。本发明所采用的吸附剂可以是α乳糖(一水)、无水乳糖、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微晶纤维素(PH101、PH102,KG系列)、乳糖淀粉丸心(starlac)、微晶纤维素丸心、碳酸钙、磷酸氢钙、改性淀粉、蔗糖八乙酸酯、羧甲基淀粉钠、羟丙基纤维素、硬脂酸、甘露醇、山梨醇(P20/60)、山梨酸、羧甲基纤维素、多孔淀粉、微粉硅胶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物;
其中优选的为:硬脂酸、山梨醇、微晶纤维素(KG系列)、甘露醇300DC、β环糊精、微粉硅胶、α乳糖(一水);更优的为β环糊精、硬脂酸;
其通常的用量为0.5-1500重量份,更佳的为2.0-500重量份。
润滑剂:在本发明中,润滑剂的作用是增加组合物的流动性,以便于压片或灌装胶囊。本发明所用的润滑剂选自:硬脂酸镁、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乙二醇6000、微粉硅胶、滑石粉。其中更优的为硬脂酸镁、聚乙二醇、微粉硅胶;
润滑剂通常的用量范围是0-30重量份。
粘合剂:本发明中,粘合剂的作用是增加粉末之间的粘合力,以便于制粒或压片。本发明所用的粘合剂选自: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200目)、聚乙二醇6000等,其中优选的是羟丙基纤维素EF、聚乙二醇6000、羟丙基甲基纤维素E15;
粘合剂通常的用量为0-100重量份;
崩解剂:本发明中崩解剂的作用主要是使有效成分进入体内能迅速崩散,以获得较好的体内生物利用度。本发明所用的崩解剂选自:多孔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淀粉纳、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微晶纤维素等,优选的是微晶纤维素PH101、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
崩解剂的通常用量为0-100重量份;
溶剂:本发明中溶剂的作用主要是作为将本发明的组合物制备成液体制剂的分散相,或者为了便于将本发明的组合物中的活性成分均匀分散到其它相关基质中的一种辅助溶媒,本发明所用的溶剂选自:纯化水、无菌注射用水、生理盐水、乙醇、乙酸乙酯、丙酮、二氯甲烷等;
溶剂的通常用量范围为0-400重量份;
包衣材料:本发明中包衣材料的作用一方面是减少外界因素对药物的影响,提高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包衣还可以将本发明的组合物制剂包装成适宜方便给药、易于被接受的商业化产品。本发明所用的包衣材料选自:羟丙基甲基纤维素E15、羟丙基纤维素EF、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200目)、二甲胺乙基甲基丙烯酯-中性甲基丙烯酯聚合物、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4000、二氧化钛、氧化铁红、山梨酸钾;
包衣材料的通常用量范围是:0.5-20重量份;
本发明的苯乙基异硫氰酸酯药品、保健品组合物,能有效抑制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及皮肤癌。
实施例11-1:
4-磺酸基苯基异硫氰酸酯    10mg
微晶纤维素(PH102)    90mg
无水乳糖             150mg
微粉硅胶             2mg
工艺:取4-磺酸基苯基异硫氰酸酯,然后按等量递增原则加入处方比例的微晶纤维素(PH102)、无水乳糖混合均匀,再加入微粉硅胶混合均匀,直接压片。
4-磺酸基苯基异硫氰酸酯是粉末状固体,分散性良好。本处方中主药含量不高,故采用微晶纤维素和无水乳糖作稀释剂,直接压片。
实施例11-2:
4-磺酸基苯基异硫酸酯    10mg
淀粉乳糖丸心(starlac)   288mg
硬脂酸镁                2mg
工艺:先将淀粉乳糖丸心和4-磺酸基苯基异硫酸酯搅拌混合5分钟,再加入硬脂酸镁搅拌混合5分钟,直接压片。
淀粉乳糖丸心由于淀粉在内,乳糖在外,具有良好的抗湿性。本处方根据这一特点,选用starlac丸心,直接压片。
实施例11-3:
苯乙基异硫氰酸酯        2.5mg
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      350mg
工艺:取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和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搅拌混合均匀后,制备软较囊或灌装硬胶囊。
将本产品用于实施例4:苯乙基异硫氰酸酯(PEITC)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研究(一)。
实验中使用成年无病源健康雄性SD大鼠,手术切除双侧睾丸,注射睾丸酮丙酸酯,连续一个月。一个月后,阴性对照组可见明显前列腺增生。以苯甲酸雌二醇为阳性对照,另设二个本产品给药组,从注射睾丸酮丙酸酯第1天起就灌胃给药本产品,剂量分别为4mg/kg、1mg/kg,每天给药,连续一个月。
在末次给药24小时后,将动物处死,称重,并取出前列腺组织测量体积、称重、求得平均值、计算脏器系数(每组平均前列腺重/平均体重),最后进行生物统计处理。
实验结果表明:阴性对照组大鼠前列腺平均重量为1.28g,脏器系数为0.34%;阳性对照组前列腺重为0.73g,脏器系数为0.23%;本产品4mg/kg组、1mg/kg组的前列腺平均重分别为0.79g、0.91g,脏器系数分别为0.23%、0.25%,都低于阴性对照组,且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以看出,本产品的组合物能抑制前列腺增生,其效果与阳性药物雌二醇组无显著性差异。
苯乙基异硫氰酸酯是水难溶性液体,限制了处方的选择余地。本处方采用碳链较短的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分散性好,除保证了制剂的含量均匀度外,还有稳定性较好的优点。尽管体外溶出度的提高尚不够令人满意,但从体内实验的结果来看,本产品可以认为是有临床应用前景的产品之一。
实施例11-4:
苯甲基异硫氰酸酯      2.5mg
大豆油                350mg
工艺:取苯甲基异硫氰酸酯和大豆油搅拌混合均匀后,制备软较囊或灌装硬胶囊。
与11-3处方相比,本处方采用大豆油,优点是价格较低、来源较广,但由于碳链较长,对药物的体内吸收较为不利。
实施例11-5:
苯乙基异硫氰酸酯     100mg
聚乙二醇4000         3000mg
工艺:聚乙二醇4000先在磁力加热器上加热熔融,然后加入苯乙基异硫氰酸酯搅拌均匀,60℃水浴保温至无气泡,滴入冷却剂二甲基硅油中,得到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的滴丸。
本处方使用聚乙二醇4000有利于提高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的溶出度。滴丸这种剂型对溶出度的改善也是有好处的,但是仅仅使用聚乙二醇4000熔点较低,对滴丸的成型带来困难。
实施例11-6:
苯乙基异硫氰酸酯         2.5mg
维生素E琥珀酸聚乙二醇酯  125mg
工艺:将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维生素E琥珀酸聚乙二醇酯在60℃熔融,混合均匀后,灌装硬胶囊。
维生素E琥珀酸聚乙二醇酯是一种优秀的表面活性剂,这对提高主药的溶出度是大有好处的。但是维生素E琥珀酸聚乙二醇酯内含生物活性物质α-生育酚,如此高含量的维生素E琥珀酸聚乙二醇酯是否会对患者产生有利或有害的副作用值得探讨。
实施例11-7:
苯乙基异硫氰酸酯         2.5mg
硬脂酸聚烃氧(40)酯       25mg
工艺:将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硬脂酸聚烃氧(40)酯在60℃熔融,混合均匀后,灌装硬胶囊。
硬脂酸聚烃氧(40)酯是药典批准使用的表面活性剂之一,没有维生素E琥珀酸聚乙二醇酯生物活性副作用。经实验证实,本处方除稳定性较好外,溶出度也较好。
实施例11-8:
苯乙基异硫氰酸酯        50mg
聚乙二醇6000            150mg
硬脂酸聚烃氧(40)酯      1350mg
工艺:聚乙二醇6000和硬脂酸聚烃氧(40)酯先在磁力加热器上加热熔融,然后加入苯乙基异硫氰酸酯搅拌均匀,60℃水浴保温至无气泡,滴入冷却剂二甲基硅油中,得到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的滴丸,直接罐装胶囊。
本处方综合使用聚乙二醇6000和硬脂酸聚烃氧(40)酯,实验结果表明溶出度较好,但是稳定性不够理想。
实施例11-9:
苯甲基异硫氰酸酯       50mg
聚乙二醇6000           300mg
硬脂酸聚烃氧(40)酯     1200mg
工艺:聚乙二醇6000和硬脂酸聚烃氧(40)酯先在磁力加热器上加热熔融,然后加入苯甲基异硫氰酸酯搅拌均匀,60℃水浴保温至无气泡,滴入冷却剂二甲基硅油中,得到苯甲基异硫氰酸酯的滴丸。
与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相似,苯甲基异硫氰酸酯亦为水溶性差的油状液体。故本处方采用11-8类似的辅料,实验结果也表明溶出度较好。
实施例11-10:
滴丸处方  苯乙基异硫氰酸酯        50mg
          聚乙二醇6000            450mg
          硬脂酸聚烃氧(40)酯      1050mg
包衣处方  Eudragit E100           100mg
          丙酮                    1420mg
          滑石粉/硬脂酸镁         50mg
          聚乙二醇6000(过80目筛)  10mg
水           20mg
工艺:取处方量聚乙二醇6000、硬脂酸聚烃氧(40)酯先加热熔融,然后加入苯乙基异硫氰酸酯搅拌均匀,70℃水浴保温至无气泡,滴入冷却剂二甲基硅油中,得到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的滴丸。
另取处方量的丙酮,加入硬脂酸镁、滑石粉,搅拌均匀待用。再将处方量的聚乙二醇溶于水中。然后将上述两种溶液混合均匀,用球磨机分散均匀得混悬液。另取处方量EudragitE100用丙酮适量溶解,制备成12.5%的Eudragit E100丙酮溶液,加入配好的混悬液中,并用丙酮调整浓度,得到浓度为8~10%的包衣溶液。
将制成的滴丸置包衣锅,转动状态下喷洒包衣液,包衣。然后将包衣后的滴丸灌装硬胶囊。
实施例11-11:
苯乙基异硫氰酸酯             25mg
维生素E琥珀酸聚乙二醇酯      50mg
泊洛沙姆F-127                50mg
山梨醇                       75mg
多孔淀粉                     193mg
微晶纤维素PH101              392mg
10%聚乙烯吡咯烷酮K30乙醇溶液0.5ml
滑石粉                       15mg
工艺:将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维生素E琥珀酸聚乙二醇酯、泊洛沙姆F-127加热熔融后,加入山梨醇、多孔淀粉、微晶纤维素PH101吸附搅拌均匀后,边搅拌边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K30乙醇溶液制颗粒,过筛,置60℃烘箱烘30分钟,得干颗粒,加入滑石粉适量搅拌均匀,灌装硬胶囊。
实施例11-12:
苯乙基异硫氰酸酯             25mg
硬脂酸聚烃氧(40)酯           250mg
微晶纤维素KG系列             2380mg
滑石粉                       70mg
工艺:将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硬脂酸聚烃氧(40)酯在60℃熔融,混合均匀后,按等量递增原则加入微晶纤维素KG系列吸附,搅拌均匀后,加入处方量的滑石粉,直接压片。
实施例11-13:
苯甲基异硫氰酸酯             2.5mg
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           2mg
吐温80                       25mg
工艺:将苯甲基异硫氰酸酯、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吐温80混合均匀后,灌装硬胶囊。
为了改善苯甲基异硫氰酸酯的溶出,本处方参照实施例11-3,增加了表面活性剂吐温80,实验结果证实本处方的溶出有较明显的改善。
实施例11-14:
苯乙基异硫氰酸酯             2.5mg
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           2mg
聚氧乙烯23月桂醇醚           25mg
工艺:将苯乙基异硫氰酸酯、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聚氧乙烯23月桂醇醚在60℃熔融,混合均匀后,灌装硬胶囊。
本处方是按照实施例11-13的思路,探讨不同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实施例11-15:
苯乙基异硫氰酸酯      2.5mg
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    2mg
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40  10mg
工艺:将苯乙基异硫氰酸酯、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40在40℃熔融,混合均匀后,灌装硬胶囊。
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40是近年来多种难溶性药物(如紫杉醇)制剂选用的表面活性剂,本实验也证明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40对水难溶性药物的确有良好的增溶效果。
实施例11-16:
苯乙基异硫氰酸酯     2.5mg
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   2mg
硬脂酸聚烃氧(40)酯   25mg
工艺:将苯乙基异硫氰酸酯、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硬脂酸聚烃氧(40)酯在60℃熔融,混合均匀后,灌装硬胶囊。
将本产品用于实施例4:苯乙基异硫氰酸酯(PEITC)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研究(一)。实验中使用成年无病源健康雄性SD大鼠,手术切除双侧睾丸,注射睾丸酮丙酸酯,连续一个月。一个月后,阴性对照组可见明显前列腺增生。以苯甲酸雌二醇为阳性对照,另设二个本产品给药组,从注射睾丸酮丙酸酯第1天起就灌胃给药本产品,剂量分别为4mg/kg、1mg/kg,每天给药,连续一个月。
在末次给药24小时后,将动物处死,称重,并取出前列腺组织测量体积、称重、求得平均值、计算脏器系数(每组平均前列腺重/平均体重),最后进行生物统计处理。
实验结果表明:阴性对照组大鼠前列腺平均重量为1.28g,脏器系数为0.34%;阳性对照组前列腺重为0.73g,脏器系数为0.23%;本产品4mg/kg组、1mg/kg组的前列腺平均重分别为0.83g、0.75g,脏器系数分别为0.23%、0.21%,,都低于阴性对照组,且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以看出,本产品的组合物能抑制前列腺增生,其效果与阳性药物雌二醇组无显著性差异。
此外,本产品用于实施例5:苯乙基异硫氰酸酯(PEITC)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研究(二)和实施例6: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对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作用的研究,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实验结果。
苯乙基异硫氰酸酯是水难溶性液体,限制了处方的选择余地。本处方参照实施例11-3和实施例11-7,在同一处方内同时使用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和硬脂酸聚烃氧(40)酯。体外实验结果表明本处方不仅稳定性较好,而且溶出度较高,体内实验的结果与体外溶出度结果一致。综合体内体外的实验结果,本产品可以认为是有临床应用前景的产品之一。
实施例11-17:
苯乙基异硫氰酸酯      2.5mg
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    125mg
硬脂酸聚烃氧(40)酯    25mg
工艺:取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和硬脂酸聚烃氧(40)酯、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加热熔融,搅拌混合均匀后,灌入硬胶囊。
本处方是实施例11-16的改进型,但可能由于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比例偏高的缘故,该处方的溶出度反而较实施例11-16差。
实施例11-18:
苯甲基异硫氰酸酯      2.5mg
玉米油                100mg
硬脂酸聚烃氧(40)酯    50mg
工艺:取苯甲基异硫氰酸酯和硬脂酸聚烃氧(40)酯、玉米油加热熔融,搅拌混合均匀后,灌入硬胶囊。
本处方仍是实施例11-16的改进型。但处方中主药改变为苯甲基异硫氰酸酯,用玉米油代替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可能由于玉米油碳链较长的缘故,该处方的溶出度不如实施例11-16。
实施例11-19:
苯乙基异硫氰酸酯      2.5mg
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    250mg
硬脂酸聚烃氧(40)酯    125mg
工艺:取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硬脂酸聚烃氧(40)酯、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加热熔融,搅拌混合均匀后,采用压制法制备软胶囊。
本处方仍是实施例11-16的改进型,与实施例11-17相比,同时增加了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和硬脂酸聚烃氧(40)酯的量,该处方的溶出度较实施例11-17有改善。
实施例11-20:
烯丙基异硫氰酸酯      2.5mg
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    320mg
硬脂酸聚烃氧(40)酯    40mg
工艺:取烯丙基异硫氰酸酯和硬脂酸聚烃氧(40)酯、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加热熔融,搅拌混合均匀后,采用压制法制备软胶囊。
烯丙基异硫氰酸酯也是水难溶性液体,所以仍采用类似实施例11-16的处方。为了提高烯丙基异硫氰酸酯的稳定性,本处方采用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比例偏高的做法。
实施例11-21:
苯乙基异硫氰酸酯     50mg
硬脂酸               150mg
硬脂酸聚烃氧(40)酯   1350mg
工艺:硬脂酸和硬脂酸聚烃氧(40)酯先在磁力加热器上加热熔融,然后加入苯乙基异硫氰酸酯搅拌均匀,60℃水浴保温至无气泡,滴入冷却剂二甲基硅油中,得到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的滴丸。
本处方仍是实施例11-16的改进型,与实施例11-16相比,用硬脂酸代替了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其出发点在于硬脂酸是硬脂酸聚烃氧(40)酯的组成部分,这二者配合使用,应当有较好的相容性。
实施例11-22:
苯甲基异硫氰酸酯    50mg
硬脂酸              300mg
硬脂酸聚烃氧(40)酯  1200mg
工艺:硬脂酸和硬脂酸聚烃氧(40)酯先在磁力加热器上加热熔融,然后加入苯甲基异硫氰酸酯搅拌均匀,60℃水浴保温至无气泡,滴入冷却剂二甲基硅油中,得到苯甲基异硫氰酸酯的滴丸。
与实施例11-21相比较,除主药由苯乙基异硫氰酸酯改变为苯甲基异硫氰酸酯外,硬脂酸比例有所提高。优点是处方产品的熔点上升,有利于滴丸的成型。
实施例11-23:
苯乙基异硫氰酸酯         25mg
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       20mg
硬脂酸聚烃氧(40)酯       50mg
维生素E琥珀酸聚乙二醇酯  125mg
工艺:将苯乙基异硫氰酸酯、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硬脂酸聚烃氧(40)酯、维生素E琥珀酸聚乙二醇酯在60℃熔融,混合均匀后,灌装硬胶囊。
本处方是实施例11-16的改进型,由于使用了维生素E琥珀酸聚乙二醇酯,进一步改善了水溶性,但维生素E琥珀酸聚乙二醇酯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对特定的临床适应症而言,有必要考虑是否会产生正面或负面的效果。
实施例11-24:
苯甲基异硫氰酸酯         25mg
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       20mg
硬脂酸聚烃氧(40)酯       100mg
维生素E琥珀酸聚乙二醇酯  125mg
工艺:将苯甲基异硫氰酸酯、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硬脂酸聚烃氧(40)酯、维生素E琥珀酸聚乙二醇酯在60℃熔融,混合均匀后,灌装硬胶囊。
该处方除活性药物改变为苯甲基异硫氰酸酯外,其它与实施例11-23近似。
实施例11-25:
苯乙基异硫氰酸酯         25mg
芝麻油                   17mg
硬脂酸聚烃氧(40)酯       62mg
泊洛沙姆F-68             42mg
工艺:将苯乙基异硫氰酸酯、芝麻油、硬脂酸聚烃氧(40)酯、泊洛沙姆F-68在60℃熔融,混合均匀后,灌装硬胶囊。
与实施例11-16相比较,本处方有二处改进:(1)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换成了芝麻油;(2)增加了泊洛沙姆F-68。作为非离子型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泊洛沙姆F-68,结构上与硬脂酸聚烃氧(40)酯有相似之处,而亲水性更为优异一些,二者的确是可以协同使用。
实施例11-26:
苯乙基异硫氰酸酯         25mg
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       20mg
硬脂酸聚烃氧(40)酯       75mg
聚氧乙烯蓖麻油35         50mg
工艺:将苯乙基异硫氰酸酯、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硬脂酸聚烃氧(40)酯、聚氧乙烯蓖麻油35在60℃熔融,混合均匀后,灌装硬胶囊。
本处方是实施例11-16的改进型,增加了聚氧乙烯蓖麻油35,进一步改善了水溶性。
实施例11-27:
苯甲基异硫氰酸酯         25mg
棉籽油                   20mg
硬脂酸聚烃氧(40)酯       250mg
聚氧乙烯蓖麻油35         50mg
工艺:将苯甲基异硫氰酸酯、棉籽油、硬脂酸聚烃氧(40)酯、聚氧乙烯蓖麻油35在60℃熔融,混合均匀后,灌装硬胶囊。
与实施例11-26相比较,本处方用棉籽油代替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此外,硬脂酸聚烃氧(40)酯的比例增大,改善了处方的水溶性。
实施例11-28:
苯乙基异硫氰酸酯         100mg
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       90mg
硬脂酸聚烃氧(40)酯       250mg
聚乙二醇6000             2500mg
工艺:聚乙二醇6000、硬脂酸聚烃氧(40)酯先在磁力加热器上加热熔融,然后加入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和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搅拌均匀,70℃水浴保温至无气泡,滴入冷却剂二甲基硅油中,得到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的滴丸。用无水乙醚洗涤滴丸表面的残留二甲基硅油,挥除乙醚,罐装胶囊。
与实施例11-16相比较,本处方增加了熔点较高的聚乙二醇6000。这使得处方的熔点提高,有利于滴丸的成型。
实施例11-29:
苯甲基异硫氰酸酯    100mg
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  80mg
硬脂酸聚烃氧(40)酯  1000mg
聚乙二醇6000        4800mg
工艺:聚乙二醇6000先在磁力加热器上加热熔融,然后加入苯甲基异硫氰酸酯和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搅拌均匀,70℃水浴保温至无气泡,滴入冷却剂二甲基硅油中,得到苯甲基异硫氰酸酯的滴丸。用正己烷洗涤滴丸表面的残留二甲基硅油,挥除乙醚,罐装胶囊。
与实施例11-28相比较,本处方有二处改进:(1)主药苯乙基异硫氰酸酯改变为苯甲基异硫氰酸酯;(2)同时增加了硬脂酸聚烃氧(40)酯和聚乙二醇6000的比例。这使得实施例11-28为了提高熔点而损失的亲水性能力得以部分地补偿。
实施例11-30:
苯乙基异硫氰酸酯        25mg
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      25mg
维生素E琥珀酸聚乙二醇酯 100mg
聚乙二醇4000            25mg
工艺:聚乙二醇4000、维生素E琥珀酸聚乙二醇酯先在水浴60℃熔融,然后加入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和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搅拌均匀,趁热罐装硬胶囊。
与实施例11-23相比较,本处方用聚乙二醇4000代替了硬脂酸聚烃氧(40)酯。与后者相比较,聚乙二醇4000没有硬脂酸基团,但分子量约为后者的1倍,二种效应的共同结果使得前者的亲水性较后者略强。
实施例11-31:
苯乙基异硫氰酸酯         25mg
生育酚                   25mg
维生素E琥珀酸聚乙二醇酯  75mg
聚乙二醇4000             25mg
工艺:聚乙二醇4000、维生素E琥珀酸聚乙二醇酯先在水浴60℃熔融,然后加入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和生育酚搅拌均匀,趁热罐装硬胶囊。
本处方采用维生素E琥珀酸聚乙二醇酯作为表面活性剂。考虑到维生素E琥珀酸聚乙二醇酯包括了α-生育酚和聚乙二醇,根据相似相溶的原则,这三者的共同使用会有比较好的亲和效果。但是维生素E琥珀酸聚乙二醇酯和α-生育酚均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对特定的临床适应症而言,有必要考虑是否会产生正面或负面的效果。
实施例11-32:
苯乙基异硫氰酸酯        2.5mg
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      2.0mg
硬脂酸聚烃氧(40)酯      25mg
羧甲基淀粉钠            300mg
聚乙二醇6000(过80目筛)  10mg
工艺:将苯乙基异硫氰酸酯、聚氧乙烯40单硬脂酸酯、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稍稍加热熔融后,加入羧甲基淀粉钠搅拌混合,加入聚乙二醇6000细粉,混合均匀后灌胶囊。
羧甲基淀粉钠是一种优秀的粘合剂,本处方旨在探讨将实施例11-16的处方改造成粉末状固体制剂的可能性。
实施例11-33:
片剂处方  4-磺酸基苯基异硫氰酸酯    10mg
          β环糊精(Kleptose DC)     240mg
          甘露醇(Pearlitol SD200)   240mg
          硬酯酸镁                  10mg
包衣处方  羟丙甲纤维素E15           0.4mg
          羟丙基纤维素EF            0.4mg
          聚乙二醇400               0.08mg
          山梨酸钾                  0.014mg
          水                        10mg
工艺:先将4-磺酸基苯基异硫氰酸酯、β环糊精、甘露醇在涡轮搅拌器中搅拌10分钟。然后加硬酯酸镁,搅拌5分钟,直接压片。
另取处方量的水,保温、搅拌状态下加入羟丙甲基纤维素E15、羟丙基纤维素EF、聚乙二醇400和山梨酸钾,得到包衣液。将制成的片心加入包衣锅,转动状态下喷洒包衣液。制得包衣片。
实施例12.部分异硫氰酸酯组合物的稳定性研究
实验仪器:S.C.101型鼓风电热恒温干燥箱:浙江省嘉兴县新胜电热仪器厂,METTLER AE 100电子天平:瑞士梅特勒公司,安捷伦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Agilent公司。
实验方法:
取异硫氰酸酯对照品和组合物适量,置洁净西林瓶中,加橡胶塞,铝盖密闭,置60℃条件下放置,于第0,5,10天取样,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含量的变化。
实验结果见表10:
表10稳定性实验结果
实施例  60℃ 10天活性成分%
对照(以苯乙基异硫氰酸酯为例)  95.2
11-3  98.8
11-4  96.9
11-7  95.3
11-14  96.4
11-15  95.4
11-16  99.4
11-19  100.8
11-20  99.0
11-33  95.4
实验讨论: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与油性成分组成的组合物的稳定性较单独的异硫氰酸酯有所改善(实施例11-3、11-4)。此外,本实验还说明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与油性成分(玉米油、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等)、硬脂酸聚烃氧(40)酯等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组合物稳定性亦较单独的异硫氰酸酯好。这说明油性成分或油性成分及表面活性剂硬脂酸聚烃氧(40)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异硫氰酸酯的稳定性,其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实施例13:部分异硫氰酸酯组合物的体外溶出度考察
材料与方法:
药物:选自由实施例11中相关异硫氰酸酯类药物组合物组方制备而成的适宜溶出考察的具体剂型。
仪器:溶出度仪:RCZ-5A智能药物溶出仪,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厂;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公司Agilent-1100。
溶出度测定方法: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XC溶出度测定法第二法桨法,200转/分钟,37℃±0.5℃,脱气去离子水500ml,45分钟时取样,立即过0.8μm微孔滤膜,取样,高效液相分析,计算溶出百分率。
结果与讨论:
为了评价异硫氰酸酯类药物组合物溶出度的改善程度,我们取上述实施例中异硫氰酸酯类药物组合物的部分组方(苯乙基异硫氰酸酯作对照)进行溶出度测定,现将部分结果列于下表。
表11部分异硫氰酶酯类组合物的溶出度结果
    实施例     溶出度%
    对照(以苯乙基异硫氰酸酯为例)     0
    11-8     60.5
    11-9     73.9
    11-10     62.9
    11-16     65.0
    11-17     16.3
    11-21     57.3
    11-22     16.8
    11-23     66.2
    11-24     72.9
    11-25     58.0
    11-26     70.1
    11-30     46.4
    11-31     52.0
实验讨论:
由上表可知,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与单一油性成分组成的药物组合物几乎没有溶出。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与油性成分、表面活性剂组成的药物组合物有一定的溶出度。实验数据表明,油性成分与溶出度呈负相关关系。
综合实施例12稳定性实验和实施例13溶出度实验结果可知,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与油性成分和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与油性成分、表面活性剂组成的药物组合物稳定性较好。此外,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与油性成分、表面活性剂组成的药物组合物体外溶出度亦较高,本发明还通过实施例4、5、6、10的体内药效实验证实了这类药物组合物疗效确切,能够用来预防和治疗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及皮肤癌。
讨论:
前列腺疾病是影响男性,尤其是中老年男性,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世界范围内的前列腺疾病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的治疗手段仍以药物治疗为主。现有的治疗前列腺疾病的药物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结构上具甾体母核的化合物有一定甾体性激素样毒副作用,其它一些治疗或预防前列腺疾病的药物亦有诸如某些有效成分不明确、治疗机理不清晰、疗效不确切等不尽如人意之处,有必要研发新的、高效的药品或保健品、食品、化妆品以预防和或治疗前列腺疾病发生、发展。本发明应用多种体内及体外模型,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证明了具有异硫氰酸基团的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苯乙基异硫氰酸酯(PEITC)、苯甲基异硫氰酸酯(BITC),烯丙基异硫氰酸酯(AITC)、4-磺酸基苯基异硫氰酸酯(SPITC)、苯乙基异硫氰酸酯-N-乙酰半胱氨酸共轭物(PEITC-NAC)等能有效地治疗和/或预防前列腺疾病,包括但不限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及前列腺癌。在此基础上,本发明还研究了治疗和预防上述疾病的分子机理,即这类化合物均能通过诱导前列腺细胞II相药物代谢解毒酶GSTP1,使细胞增强对有害物质的清除,进而预防和治疗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前列腺癌变;另外,部分异硫氰酸酯,如苯乙基异硫氰酸酯还能通过有效地抑制雄激素受体AR、雄激素受体上游基因SP1及雄激素受体下游基因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表达而抑制前列腺细胞增殖、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生长。值得一提的是本专利所述的有效化合物口服有效,临床使用方便,对于需要通过长期用药治疗前列腺疾病的患者来说,减少了不必要的痛苦和麻烦。本发明还提供证据表明异硫氰酸酯化合物能有效地治疗和预防皮肤疾病包括但不限于皮肤癌。我们的实验发现苯乙基异硫氰酸酯能有效抑制体内外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说明苯乙基异硫氰酸酯还具有抗瘤谱广等特点。早先已有学者提出苯乙基异硫氰酸酯能作为化学预防剂预防肿瘤发生,现我们又发现了其在前列腺疾病上的有效抑制作用,拓展了其可能的医学应用领域。
为了将具有药物活性的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变为有价值的产品,我们在组合物物及生产工艺方面亦进行了大量研究,包括在本专利内的是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为有效成分的药品、保健品组合物。这些组合物具有溶出度较好、有效成分稳定等特点,有效成分使用剂量较低,因而药物毒副作用较小、亦可以降低药物生产成本、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在异硫氰酸酯类有效成分生产工艺上,本专利也提供了具体的从天然蔬菜中提取或人工合成这类化合物的工艺。综上所述,本专利提供了一个新颖、实用、具广阔临床前景的产品。
附图简要说明:
图1,不同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对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细胞中II相药物代谢解毒酶GSTP1的诱导作用。图中PEITC:苯乙基异硫氰酸酯、BITC:苯甲基异硫氰酸酯、AITC:烯丙基异硫氰酸酯、SPITC:4-磺酸基苯基异硫氰酸酯、PEITC-NAC:苯乙基异硫氰酸酯-N-乙酰半胱氨酸共轭物。
图2,不同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对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细胞中雄激素受体AR、雄激素上游基因Sp1、雄激素受体下游基因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抑制作用。图中PEITC:苯乙基异硫氰酸酯、BITC:苯甲基异硫氰酸酯、AITC:烯丙基异硫氰酸酯、SPITC:4-磺酸基苯基异硫氰酸酯、PEITC-NAC:苯乙基异硫氰酸酯-N-乙酰半胱氨酸共轭物。
图3,前列腺正常组织切片(显微镜放大20倍)。
图4.1,前列腺增生模型阴性对照组腺泡密集度增加切片(显微镜放大20倍)。图中:与正常组织相比,腺泡密集度明显增大。
图4.2,前列腺增生模型阴性对照组腺腔体增大切片(显微镜放大20倍)。图中:与正常组织相比,腺腔体明显增大,腔内分泌物增多。
图4.3,保列治对照组腺腔体增大切片(显微镜放大20倍)。图中:与正常组织相比,前列腺腔体增大,腔内分泌物增多,但与前列腺增生模型的阴性对照组相比,前列腺腔体减小,腔内分泌物减少。
图4.4,保列治对照组腺泡密集度增加切片(显微镜放大20倍)。图中:与正常组织相比,腺泡密集度增加,但与前列腺增生模型的阴性对照组相比,腺泡密集度减小。
图4.5,前列腺增生模型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给药组(2mg/kg)切片(显微镜放大20倍)。图中:与正常组织相比,腔体增大,腔内分泌物增多,腺泡密集度增大,但与前列腺增生模型的阴性对照组相比,腔体减小,腔内分泌物减少,腺泡密集度减小。
图5.1,前列腺炎模型阴性对照组充血切片(显微镜放大20倍)。图中:前列腺充血、水肿、中性白细胞浸润、出血。
图5.2,津源灵对照组淋巴细胞浸润切片(显微镜放大20倍)。图中:淋巴细胞浸润、纤维化、充血。
图5.3,前列腺炎模型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给药组(4mg/kg)切片(显微镜放大20倍)。图中:前列腺水肿、稍有充血、纤维素渗出,但较前列腺炎模型阴性对照组轻。
图5.4,前列腺炎模型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给药组(2mg/kg)切片(显微镜放大20倍)。图中:前列腺充血、水肿、纤维素渗出。
图5.5,前列腺炎模型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给药组(1mg/kg)切片(显微镜放大20倍)。图中:前列腺充血、水肿、纤维素渗出、中性白细胞浸润,但较前列腺炎模型阴性对照组轻。
图6,不同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对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比较。图中PEITC:苯乙基异硫氰酸酯、BITC:苯甲基异硫氰酸酯、AITC:烯丙基异硫氰酸酯、SPITC:4-磺酸基苯基异硫氰酸酯。
图7,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对B16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
图8,灌胃给药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后黑色素瘤体积增长趋势图。
参考文献:
[1]鲍镇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药物治疗.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1(9),564-567,2000.
[2]王龙贵,乔仁伟,程景才,一种天然及人工合成的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及其在治疗和预防癌症中的应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0510040865.1.
[3]Tin Oo Khor,Young-Sam Keum,Wen Lin,Jung-Hwan Kim et al.Combined inhibitory effctsof curcumin and phenethyl isothiocyanate on the growth of human PC-3 prostate xenografts inimmunodeficient mice.Cancer Res,66(2),613-621,2006.
[4]乔仁伟,王龙贵,程景才,一种天然及人工合成的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JC-5411在制备转录因子SP1的抑制剂中的应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0510095737.7.
[5]程景才,袁生良,钟成娟,一种适用于难溶性药物的分散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0610038112.1.
[6]Ribnicky David M,Poulev Alexander A,Paskin Ilya.Plant preparation containing phenethylisothiocyanate.WO006 1163,2000.
[7]Alan R.Katritzky,Urban Gruntz,Nicola Mongelli,Marcos C.Rezende.Heterocycles inOrganic Synthesis.Part 22.The conversion of amines to thiocarbonate esters and thiocyanate.J.Chem.Soc.Perkin Trans.1;1953-1955;1979.
[8]Victor Gil,Alexander J.Macleod.Some glucosinolates of farsetia aegyptia and farsetiaramosissima.Phytochemistry,Vol.19,227-231,1980.
[9]Wang,L.G.,L.Ossowski,et al.Overexpressed androgen receptor linked to p21 WAFlsilencing may be responsible for androgen independence and resistance to apoptosis of a prostatecancer cell line.Cancer Res 61(20):7544-51,2001.
[10]Kreis,W.,D.R.Budman,et al.Unique synergism or antagonism of combinations ofchemotherapeutic and hormonal agents in human prostate cancer cell lines.Br J Urol 79(2):196-202,1997.

Claims (18)

1、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在制备预防和治疗前列腺疾病及皮肤癌的组合物中的应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均能诱导前列腺细胞II相药物代谢解毒酶(Phase II detoxification enzyme)——谷胱甘肽转移酶(GSTP1)的基因的表达。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部分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或其衍生物抑制人前列腺癌LNCaP细胞雄激素受体(AR)及雄激素受体上游基因Sp1、雄激素受体下游基因前列腺特异抗原的表达。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包括:苯甲基异硫氰酸酯、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烯丙基异硫氰酸酯、4-磺酸基苯基异硫氰酸酯,其结构式分别如下(1)、(2)、(3)、(4)式:
Figure A2006101268920002C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衍生物包括:苯甲基异硫氰酸酯-N-乙酰半胱氨酸共轭物、苯乙基异硫氰酸酯-N-乙酰半胱氨酸共轭物、烯丙基异硫氰酸酯-N-乙酰半胱氨酸共轭物、4-磺酸基苯基异硫氰酸酯-N-乙酰半胱氨酸共轭物,其结构式分别如下(5)、(6)、(7)、(8)式:
Figure A2006101268920002C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是所述前列腺疾病包括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前列腺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是天然的、从十字花科蔬菜包括但不限于水田芥、西兰花、冬独行菜、家木犀草中提取出来的,或人工合成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是所述的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或其衍生物为单独使用,或与辅料一起制成组合物使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组合物的形式是药品或保健品或食品或化妆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药品、保健品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药品与保健品的组合物包含下列成分:
(a)作为活性成分的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或其衍生物;
(b)可药用的活性成分载体,所述可药用载体包括:
(b1)表面活性剂或增溶剂;
(b2)油性成分;
(b3)由(b1)、(b2)中的一种或多种药用载体组成的混合载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药品、保健品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作为活性成分的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具体为:苯乙基异硫氰酸酯、苯甲基异硫氰酸酯、烯丙基异硫氰酸酯、4-磺酸基苯基异硫氰酸酯及其N-乙酰半胱氨酸共轭物。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药品、保健品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活性剂选自:聚氧乙烯月桂醇醚、聚氧乙烯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聚烃氧酯、维生素E琥珀酸聚乙二醇酯、聚氧乙烯蓖麻油、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泊洛沙姆、聚乙二醇、吐温、聚山梨酯等;所述的增溶剂选自:聚乙烯吡咯烷酮K17、聚乙烯吡咯烷酮K25、聚乙烯吡咯烷酮K30、聚乙烯吡咯烷酮K90,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成的混合物。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药品、保健品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性成分选自:脂肪酸或脂肪酸甘油三酯、单或双脂肪酸甘油酯、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硬脂酸、软脂酸、棕榈油、葵花籽油、橄榄油、椰子油、芝麻油、棉籽油、低芥酸菜籽油、油酸、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单辛癸酸甘油酯、单乙酸甘油酯、二乙酸甘油酯、三乙酸甘油酯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14、如权利要求10-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药品、保健品组合物,其特征是:药品、保健品组合物制成的剂型为片剂、胶囊剂、丸剂、注射用粉针、注射剂、冻干粉剂、软膏剂、栓剂、霜剂、膜剂、乳剂、喷雾剂、植入剂中的一种。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药品、保健品组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治疗前列腺疾病及皮肤癌的组合物中的应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是:所述的前列腺疾病包括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前列腺癌。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是:组合物为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联合使用包括:与外科手术联合使用或与一种或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或与中草药联合使用或与放射性治疗联合使用或与基因治疗联合使用或与生物调节剂联合使用。
CN2006101268925A 2005-11-15 2006-09-11 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在前列腺疾病及皮肤癌中的应用 Active CN1010917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268925A CN101091705B (zh) 2005-11-15 2006-09-11 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在前列腺疾病及皮肤癌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095737 CN1769268A (zh) 2005-11-15 2005-11-15 一种天然及人工合成的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jc-5411在制备转录因子sp1的抑制剂中的应用
CN200510095737.7 2005-11-15
CN200610038112.1 2006-01-27
CNA2006100381121A CN1840196A (zh) 2006-01-27 2006-01-27 一种适用于难溶性药物的分散剂
CN2006101268925A CN101091705B (zh) 2005-11-15 2006-09-11 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在前列腺疾病及皮肤癌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1705A true CN101091705A (zh) 2007-12-26
CN101091705B CN101091705B (zh) 2010-11-17

Family

ID=38990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268925A Active CN101091705B (zh) 2005-11-15 2006-09-11 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在前列腺疾病及皮肤癌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91705B (zh)

Cited B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1008A (zh) * 2009-03-12 2012-02-01 雀巢产品技术援助有限公司 共价乳蛋白/异硫氰酸酯复合物
WO2014018874A1 (en) * 2012-07-26 2014-01-30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Method for treating skin cancer
CN104072395A (zh) * 2013-03-25 2014-10-01 黄蓬 一种异硫氰酸酯及其制备方法与抗癌应用
CN104117064A (zh) * 2013-04-28 2014-10-29 无锡杰西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与激素类药物的联合应用
CN104173272A (zh) * 2013-05-27 2014-12-03 无锡杰西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的缓释制剂
CN104415332A (zh) * 2013-08-20 2015-03-18 无锡杰西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与激酶抑制剂类药物在癌症治疗中的联合应用
US9771322B2 (en) 2011-01-03 2017-09-26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Isothiocyanate functional surfactant and associated method of use
US9839621B2 (en) 2012-07-26 2017-12-12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Method for treating bladder cancer
US9949943B2 (en) 2012-07-26 2018-04-24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Method for treating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US9962361B2 (en) 2011-01-03 2018-05-08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Isothiocyanate functional surfactants, formulation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and associated methods of use
US10010520B2 (en) 2013-08-13 2018-07-03 Jc (Wuxi) Company, Inc.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isothiocyanate compound and anti-cancer medicine
US10080734B2 (en) 2012-07-26 2018-09-25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Method for treating autism and other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
US10111851B2 (en) 2011-01-12 2018-10-30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Method for treating eczema
CN109414424A (zh) * 2016-04-22 2019-03-01 无锡杰西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的应用
US10273205B2 (en) 2011-01-03 2019-04-30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Isothiocyanate functional surfactants, formulations incorporating isothiocyanate functional surfactant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for treating biofilms
US10308599B2 (en) 2011-01-03 2019-06-04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Isothiocyanate functional surfactants, formulation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and associated methods of use
US10335387B2 (en) 2012-07-26 2019-07-02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Method for treating infectious diseases with isothiocyanate functional compounds
US10434081B2 (en) 2012-07-26 2019-10-08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Inhibitors of 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US10434082B2 (en) 2012-07-26 2019-10-08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Isothiocyanate functional compounds augmented with secondary antineoplastic medicament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for treating neoplasms
US10441561B2 (en) 2012-07-26 2019-10-15 The William M. Yanbrough Foundation Method for treating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 prostatitis, and prostate cancer
US10532039B2 (en) 2011-02-08 2020-01-14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Method for treating psoriasis
US10640464B2 (en) 2011-01-03 2020-05-05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Use of isothiocyanate functional surfactants as Nrf2 inducers to treat epidermolysis bullosa simplex and related diseases
US10647668B2 (en) 2011-01-03 2020-05-12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Isothiocyanate functional surfactant and associated method of use
CN113181160A (zh) * 2020-01-14 2021-07-30 无锡杰西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的用途
WO2021237879A1 (zh) * 2020-05-26 2021-12-02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Aitc的用途
US11279674B2 (en) 2011-01-03 2022-03-22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Isothiocyanate functional surfactant and associated method of use
US11407713B2 (en) 2011-01-03 2022-08-09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Isothiocyanate functional surfactants, formulation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and associated methods of us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45873A4 (en) * 2018-02-02 2021-10-27 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 PROTECTION OF A BIOACTIVE AGENT AND / OR A PRECURSOR OF IT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48220B1 (en) * 1999-04-09 2002-02-19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Phenethylisothiocyanate nutraceutical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CN100448845C (zh) * 2005-06-30 2009-01-07 无锡杰西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天然及人工合成的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jc-5411在制备预防和治疗前列腺癌、肝癌、胃癌、肺癌、乳腺癌、宫颈癌、黑色素瘤和神经母细胞瘤的药物中的应用

Cited By (6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1008A (zh) * 2009-03-12 2012-02-01 雀巢产品技术援助有限公司 共价乳蛋白/异硫氰酸酯复合物
US10363236B2 (en) 2011-01-03 2019-07-30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Isothiocyanate functional surfactants, formulation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and associated methods of use
US10647668B2 (en) 2011-01-03 2020-05-12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Isothiocyanate functional surfactant and associated method of use
US11654129B2 (en) 2011-01-03 2023-05-23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Isothiocyanate functional surfactants, formulation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and associated methods of use
US10273205B2 (en) 2011-01-03 2019-04-30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Isothiocyanate functional surfactants, formulations incorporating isothiocyanate functional surfactant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for treating biofilms
US11407713B2 (en) 2011-01-03 2022-08-09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Isothiocyanate functional surfactants, formulation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and associated methods of use
US11339125B2 (en) 2011-01-03 2022-05-24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Use of isothiocyanate functional surfactants as NRF2 inducers to treat epidermolysis bullosa simplex and related diseases
US11306057B2 (en) 2011-01-03 2022-04-19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Isothiocyanate functional surfactants, formulations incorporating isothiocyanate functional surfactant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for treating biofilms
US11279674B2 (en) 2011-01-03 2022-03-22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Isothiocyanate functional surfactant and associated method of use
US10888540B2 (en) 2011-01-03 2021-01-12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Isothiocyanate functional surfactants, formulation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and associated methods of use
US9771322B2 (en) 2011-01-03 2017-09-26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Isothiocyanate functional surfactant and associated method of use
US9828337B2 (en) 2011-01-03 2017-11-28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Lysine derivative having an isothiocyanate functional group and associated method of use
US10654799B2 (en) 2011-01-03 2020-05-19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Isothiocyanate functional surfactants, formulations incorporating isothiocyanate functional surfactant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for treating biofilms
US9932306B2 (en) 2011-01-03 2018-04-03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Isothiocyanate functional surfactant and associated method of use
US10287246B2 (en) 2011-01-03 2019-05-14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Isothiocyanate functional surfactants, formulations incorporating isothiocyanate functional surfactant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for treating biofilms
US9951004B2 (en) 2011-01-03 2018-04-24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Isothiocyanate functional surfactant and associated method of use
US9951003B2 (en) 2011-01-03 2018-04-24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Isothiocyanate functional compound and associated method of use
US10640464B2 (en) 2011-01-03 2020-05-05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Use of isothiocyanate functional surfactants as Nrf2 inducers to treat epidermolysis bullosa simplex and related diseases
US9951005B2 (en) 2011-01-03 2018-04-24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Isothiocyanate functional surfactant formulation and associated method of use
US9962361B2 (en) 2011-01-03 2018-05-08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Isothiocyanate functional surfactants, formulation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and associated methods of use
US20200062702A1 (en) * 2011-01-03 2020-02-27 Michael E. Silver Isothiocyanate functional surfactants, formulations incorporating isothiocyanate functional surfactant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for treating biofilms
US10308599B2 (en) 2011-01-03 2019-06-04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Isothiocyanate functional surfactants, formulation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and associated methods of use
US10308600B2 (en) 2011-01-03 2019-06-04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Isothiocyanate functional surfactant and associated method of use
US10111851B2 (en) 2011-01-12 2018-10-30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Method for treating eczema
US10532039B2 (en) 2011-02-08 2020-01-14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Method for treating psoriasis
US11517552B2 (en) 2011-02-08 2022-12-06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Method for treating psoriasis
US10869854B2 (en) 2012-07-26 2020-12-22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Method for treating skin cancer
US10869855B2 (en) 2012-07-26 2020-12-22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Method for treating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 prostatitis, and prostate cancer
WO2014018874A1 (en) * 2012-07-26 2014-01-30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Method for treating skin cancer
US10111852B2 (en) 2012-07-26 2018-10-30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Method for treating bladder cancer
US10335387B2 (en) 2012-07-26 2019-07-02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Method for treating infectious diseases with isothiocyanate functional compounds
US11648230B2 (en) 2012-07-26 2023-05-16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Method for treating rheumatoid arthritis
US11517553B2 (en) 2012-07-26 2022-12-06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Isothiocyanate functional compounds augmented with secondary antineoplastic medicament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for treating neoplasms
US11633376B2 (en) 2012-07-26 2023-04-25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Method for treating metastatic prostate cancer
US10441561B2 (en) 2012-07-26 2019-10-15 The William M. Yanbrough Foundation Method for treating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 prostatitis, and prostate cancer
US10471039B2 (en) 2012-07-26 2019-11-12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Method for treating skin cancer
US10080734B2 (en) 2012-07-26 2018-09-25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Method for treating autism and other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
US11633375B2 (en) 2012-07-26 2023-04-25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Method for treating infectious diseases with isothiocyanate functional compounds
US10583108B2 (en) 2012-07-26 2020-03-10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Inhibitors of 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US10583107B2 (en) 2012-07-26 2020-03-10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Method for treating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 prostatitis, and prostate cancer
US9949943B2 (en) 2012-07-26 2018-04-24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Method for treating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US9931314B2 (en) 2012-07-26 2018-04-03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Method for treating skin cancer
US9839621B2 (en) 2012-07-26 2017-12-12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Method for treating bladder cancer
US10765656B2 (en) 2012-07-26 2020-09-08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Isothiocyanate functional compounds augmented with secondary antineoplastic medicament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for treating neoplasms
US10864187B2 (en) 2012-07-26 2020-12-15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Method for treating infectious diseases with isothiocyanate functional compounds
US10434081B2 (en) 2012-07-26 2019-10-08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Inhibitors of 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US10434082B2 (en) 2012-07-26 2019-10-08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Isothiocyanate functional compounds augmented with secondary antineoplastic medicament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for treating neoplasms
US10874630B2 (en) 2012-07-26 2020-12-29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Inhibitors of 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US9642827B2 (en) 2012-07-26 2017-05-09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Method for treating skin cancer
US9636320B2 (en) 2012-07-26 2017-05-02 The William M. Yarbrough Foundation Method for treating skin cancer
CN104072395A (zh) * 2013-03-25 2014-10-01 黄蓬 一种异硫氰酸酯及其制备方法与抗癌应用
CN104117064B (zh) * 2013-04-28 2021-02-26 无锡杰西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与激素类药物的联合应用
CN104117064A (zh) * 2013-04-28 2014-10-29 无锡杰西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与激素类药物的联合应用
CN104173272B (zh) * 2013-05-27 2021-07-06 无锡杰西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的缓释制剂
CN105358130A (zh) * 2013-05-27 2016-02-24 无锡杰西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制剂
CN104173272A (zh) * 2013-05-27 2014-12-03 无锡杰西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的缓释制剂
WO2014190898A1 (zh) * 2013-05-27 2014-12-04 Cheng Jingcai 一种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制剂
US10010520B2 (en) 2013-08-13 2018-07-03 Jc (Wuxi) Company, Inc.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isothiocyanate compound and anti-cancer medicine
CN104415332A (zh) * 2013-08-20 2015-03-18 无锡杰西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与激酶抑制剂类药物在癌症治疗中的联合应用
CN104415332B (zh) * 2013-08-20 2019-05-17 无锡杰西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与激酶抑制剂类药物在癌症治疗中的联合应用
CN109414424A (zh) * 2016-04-22 2019-03-01 无锡杰西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的应用
CN113181160A (zh) * 2020-01-14 2021-07-30 无锡杰西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的用途
WO2021237879A1 (zh) * 2020-05-26 2021-12-02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Aitc的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1705B (zh) 2010-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91705B (zh) 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在前列腺疾病及皮肤癌中的应用
JP5308160B2 (ja) 前立腺疾病及び皮膚癌におけるイソチオシアネート系化合物の使用
US10080735B2 (en) 3-methanesulfonylpropionitrile for treating inflammation and/or pain
CN100384412C (zh) 抑制5α-还原酶活性的方法和组合物
EP3098224A1 (en) Pyranochromenyl phenol derivative, an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for treating metabolic syndrome or inflammatory disease
US20090232786A1 (en) Herbal composition for cancer treatment
CN103179967B (zh) 抗肿瘤药物组合物
US20240124409A1 (en) Guaianolide sesquiterpene lactone derivatives and pharmaceutical use thereof
CN104940479A (zh) 一种治疗ad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10092808A (zh) 一种甾醇化合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前药及其应用
EP3328498B1 (en) Medical kit comprising herbal combinations for treating psoriasis
CN100553645C (zh) 海龙固体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US20100234310A1 (en) Estrogenic compounds and their methods of use
CN1911260A (zh) 蒲公英中酚酸类有效部位抑制妇科盆腔炎症的用途
TWI469784B (zh) 可治療癌症之藥學組合物
JP2006508047A (ja) 新血管新生に関連する状態を治療する方法及び配合物
CN102040603A (zh) 溴化n-邻甲氧羰基苄基四氢小檗碱及其治疗高血脂症的用途
CN109553558A (zh) 一种含硒化合物及其抗肿瘤用途
KR20130075191A (ko) 세드롤 또는 이의 약학적으로 허용되는 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포함하는 암의 예방 및 치료용 약학적 조성물
CN101543490A (zh) 染料木素在制备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物中的应用及产品和制法
TW201534320A (zh) 曼加薑黃萃取物作爲克服前列腺問題的治療
CN117618425A (zh) 一种生物碱类化合物在制备抗结肠炎药物中的应用
KR20230065920A (ko) 대황 추출물 또는 2-phloroeckol을 유효성분으로 포함하는 에너지 대사 촉진 또는 개선용 조성물
CN108888618A (zh) 治疗银屑病的新型药物及其应用
Dahir et al. Thesis inCollege Librar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Jiexi Med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Wuxi City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Passing Examination on Formal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