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74006A - 引发器、充气机以及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引发器、充气机以及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74006A CN101074006A CNA2007101012006A CN200710101200A CN101074006A CN 101074006 A CN101074006 A CN 101074006A CN A2007101012006 A CNA2007101012006 A CN A2007101012006A CN 200710101200 A CN200710101200 A CN 200710101200A CN 101074006 A CN101074006 A CN 10107400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itiator
- main body
- wirning harness
- charging blower
- adaptor un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B60R21/36—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using airbag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021/26029—Igni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 Bag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在电线束通过连接部连接到引发器主体上的引发器及充气机中,提供在电线束上作用有张力时也难以对该连接部施加过大的力的引发器及充气机、以及具有该充气机的气囊装置。电极销(22)从引发器主体(20)延伸出,与电线束(50)相连的连接器(51)结合在该电极销(22)上。以包围电极销(22)和连接器(51)的结合体的方式设有盖(60),在该盖(60)内填充有浇灌材料,从而形成覆盖该电极销(22)和连接器(51)的结合体的密封部(61)。电线束(50)的延伸方向的中途部钩挂在设于盖(60)外周面的钩挂部(62)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电用电线束通过电极以及连接器等连接部连接到引发器主体上的引发器以及具有该引发器的充气机,特别涉及在电线束上作用有张力时也难以对引发器主体和电线束之间的连接部施加过大的力的引发器以及充气机。并且,本发明还涉及具有该充气机的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装载于车辆等上的气囊装置,具有通过向内部供给气体而膨胀的气囊和用于向该气囊供给气体的充气机。该充气机包括气体产生剂和使该气体产生剂的气体产生反应开始的引发器。
引发器包括反应药剂、用于使该反应药剂的反应开始的点火装置以及用于向该点火装置通电的通电用电线束。
因通过电线束向该点火装置通电,该反应药剂被点火而产生高温的反应气体,该反应气体使充气机的气体产生剂开始气体产生反应。由此,从充气机产生大量气体,该气体使气囊膨胀。
作为将电线束连接到引发器主体上的连接结构,通常是从引发器主体延伸出与该点火装置导通的电极销,在该电极销上连接电线束(例如,日本专利公开2002-90097号公报)。在这种情况下,在电线束的前端设置连接器,在该连接器上插入电极销而连接电线束。
关于这种引发器的一个例子,参照图5进一步详细说明。图5是现有例的引发器和具有该引发器的充气机的引发器安装部附近的纵剖视图,表示引发器安装在充气机上的状态。
该引发器10A包括引发器主体20、保持该引发器主体20的大致圆筒状的套环30、接合该引发器主体20和套环30的树脂40、和用于向该引发器主体20通电的通电用电线束50等。
该引发器主体20具有在内部收容反应药剂及点火装置(均省略图示)的头部21和从该头部21延伸出的电极销22。该电极销22与头部21内的点火装置导通。
套环30包括圆筒状的主体31、在该主体31的内周面环绕设置的向内凸缘部32、以及从主体31的一端侧(后端侧)延伸设置的圆筒状的围壁部33。该主体31的外周直径比围壁部33的外周直径大。
引发器主体20配置在该主体31内,电极销22通过向内凸缘部32的内孔向围壁部33内延伸出。在该引发器主体20和主体31的内周面之间以及在向内凸缘部32的内孔的内侧,由射出成形等方式填充有上述树脂40,通过硬化的该树脂40接合引发器主体20和套环30。
在上述电线束50的前端设有连接器51,使该连接器51的前端侧进入围壁部33内,从而使该连接器51结合在电极销22上。即,在该现有例中,通过该电极销22和连接器51构成引发器主体20和电线束50之间的连接部。
标号52是用于防止连接器51脱落的爪,通过该爪52与形成在围壁部33内周面的槽(省略标号)扣合,防止该连接器51从电极销22脱落。
该引发器10A安装在充气机9A上。
在该现有例中,该充气机9A为棒状结构,具有收容气体产生剂(省略图示)的圆筒状的外壳9a。在该外壳9a的轴心线方向的一端侧(后端侧)设有引发器安装部9b。该引发器安装部9b为具有与该外壳9a内连通的内孔9c的大致圆筒状的结构。在该外壳9a的另一端侧(前端侧)设有气体喷出部(省略图示)。
引发器10A将头部21作为前头插入该引发器安装部9b的内孔9c内。该引发器安装部9b的后端侧进行敛缝,紧密接合在套环30的外周面上,从而将引发器10A固定在该引发器安装部9b内,并且该引发器安装部9b的后端侧被密封。
通过电线束50、连接器51以及电极销22对上述点火装置通电时,该点火装置起动而使反应药剂点火,从而产生高温的反应气体。该反应气体使头部21破裂后,通过引发器安装部9b的内孔9c向外壳9a内流入,与该外壳9a内的气体产生剂接触而使气体产生反应开始。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2-900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通电用电线束通过电极以及连接器等连接部连接到引发器主体上的引发器和具有该引发器的充气机中,提供在电线束上作用有张力时也难以对引发器主体和电线束之间的连接部施加过大的力的引发器和充气机、以及具有该充气机的气囊装置。
技术方案1的引发器,其中,通电用电线束通过连接部连接到引发器主体上,其特征在于,在该引发器主体上设有挂住该电线束的延伸方向的中途部的钩挂部。
技术方案2的引发器,在技术方案1中,其特征在于,以包围上述连接部的方式设有筒状的盖,在该盖上设有上述钩挂部。
技术方案3的引发器,在技术方案1或2中,其特征在于,设有覆盖上述连接部的密封部。
技术方案4的引发器,在技术方案3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部由设在上述引发器主体上的电极和与上述电线束相连的连接器构成,该连接器结合在该电极上,上述密封部设置成至少覆盖该连接器和该引发器主体之间。
技术方案5的充气机,其具有技术方案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引发器。
技术方案6的充气机,其具有通电用电线束通过连接部连接到引发器主体上的引发器,其特征在于,在该充气机的外表面,设有挂住该电线束的延伸方向的中途部的钩挂部。
技术方案7的气囊装置,包括气囊和用于使该气囊膨胀的充气机,其特征在于,该充气机是技术方案5或6所述的充气机。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技术方案1、技术方案5)的引发器及充气机中,由于在电线束和引发器主体之间的连接部的附近,该电线束的延伸方向的中途部通过钩挂部钩挂在引发器主体上,因而在电线束上作用有张力时,该张力也难以传递到该连接部,从而难以对该连接部施加过大的力。
如技术方案2,通过以包围引发器主体和电线束之间的连接部的方式安装盖,在该盖上设置钩挂部而挂住电线束,可以提高该连接部的保护效果。
在技术方案3的形态中,由于引发器主体和通电用电线束之间的连接部被密封部密封,因而该连接部的防水性良好。
如技术方案4,该连接部由设在引发器主体上的电极和与电线束相连的连接器构成,并且该连接器结合在电极上,在形成这种构造的情况下,通过由密封部至少对该引发器主体和连接器之间进行密封,能够形成防水性良好的结构。
在本发明(技术方案6)的充气机中,同样地,由于在电线束和引发器主体之间的连接部的附近,该电线束的延伸方向的中途部通过钩挂部挂在充气机外表面上,因而在电线束上作用有张力时,该张力也难以传递到该连接部,从而难以对该连接部施加过大的力。
在本发明(技术方案7)的气囊装置中,由于在引发器或在安装有该引发器的充气机上设有电线束的钩挂部,在该钩挂部钩住电线束,因而例如没有在收容该气囊装置的外壳等处另行设置电线束的钩挂部时,在电线束上作用有张力时也不会对该电线束和引发器主体之间的连接部施加过大的力。并且,如上所述地,也可以不在收容气囊装置的外壳等处另行设置电线束的钩挂部,从而可以提高装置的设计的自由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引发器和具有该引发器的充气机的引发器安装部附近的透视图。
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装载有实施方式的行人用气囊装置的汽车的透视图。
图4是图3的行人用气囊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现有例的引发器和具有该引发器的充气机的引发器安装部附近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实施方式的引发器和具有该引发器的充气机的引发器安装部附近的透视图;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其中,图1、图2表示引发器安装在充气机上的状态。并且,图3是装载具有该充气机的行人用气囊装置的汽车的透视图;图4是该行人用气囊装置的俯视图。图3、图4表示气囊膨胀的状态。
在以下说明中,引发器的前后方向与图1、图2的上下方向一致,将引发器的充气机侧即附图下方作为前,将引发器的与充气机相反的一侧即附图上方作为后。
该实施方式的引发器10包括引发器主体20、保持该引发器主体20的大致圆筒状的套环30、接合该引发器主体20和套环30的树脂40、用于向该引发器主体20通电的通电用电线束50、和用于挂住该电线束50的中途部的钩挂部62等。
该引发器10中的该引发器主体20、套环30、树脂40、电线束50以及该引发器主体20和电线束50之间的连接部的结构都与上述图5的引发器10A的结构相同。
即,在该实施方式中,该引发器主体20也具有在内部收容反应药剂及点火装置(均省略图示)的头部21和从该头部21延伸出并与该头部21内的点火装置导通的电极销22。该引发器主体20配置在套环30的主体31内,电极销22通过在该主体31内环绕设置的向内凸缘部32的内孔,向该主体31的后端侧的围壁部33内延伸出。在该引发器主体20和主体31的内周面之间以及在向内凸缘部32的内孔的内侧,由射出成形等方式填充有上述树脂40,通过硬化的该树脂40接合引发器主体20和套环30。
并且,在上述电线束50的前端设有连接器51,使该连接器51的前端侧进入围壁部33内,从而使该连接器51结合在电极销22上。即,在该实施方式中,同样地,通过该电极销22和连接器51构成引发器主体20和电线束50之间的连接部。
在该实施方式中,引发器10也安装在棒状的充气机9中。该充气机9的结构与上述图5的充气机9A相同。并且,将引发器10安装到该充气机9中的结构也与图5的将引发器10A安装到该充气机9A中的结构相同。
即,该充气机9也具有收容气体产生剂(省略图示)的圆筒状的外壳9a,在该外壳9a的轴心线方向的一端侧(后端侧),设有具有与该外壳9a内连通的内孔9c的大致圆筒状的引发器安装部9b。在该外壳9a的另一端侧(前端侧)设有气体喷出部9d(图4)。
引发器10将头部21作为前头插入该引发器安装部9b的内孔9c内。该引发器安装部9b的后端侧进行敛缝,紧密接合在套环30的外周面上,从而将引发器10固定在该引发器安装部9b内,并且该引发器安装部9b的后端侧被密封。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引发器10的后端侧安装有包围电极销22和连接器51的结合体的盖60。通过从该盖60的上面的开口60a向盖60内填充浇灌材料,形成覆盖该电极销22和连接器51的结合体的密封部61。
另外如图2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该盖60的前端侧外嵌于引发剂安装部9b,在该盖60的内周面和引发器安装部9b外周面之间也填充有浇灌材料,两者之间被密封部61密封。并且,该浇灌材料还进入围壁部33的内周面和连接器51之间。
在该实施方式中,连接器51整体埋没在密封部61中,与该连接器51相连的电线束50从该密封部61中通过上述开口60a向盖60外引出。
在本发明中,由于密封部61只要至少覆盖该连接器51和引发器主体20之间(在该实施方式中为连接器51和围壁部33的内表面之间),优选进而覆盖该连接器51和电线束50之间的结合部(电线束50与连接器51连接的根部分)就能够确保充分的防水性,因而不必使连接器51整体埋没在密封部61中。
作为浇灌材料,可列举聚氨酯树脂等,但不限于此。并且,作为盖60的材质,从与该浇灌材料之间的结合性优良角度出发,可列举PBT等,但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以由浇灌材料以外的密封方式形成密封部61。
如图1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在该盖60的外周面设有挂钩状的上述钩挂部62,引出至盖60外的电线束50的中途部钩挂在该钩挂部62上。在该实施方式中,该钩挂部62与盖60形成一体,也可以与盖60分开设置。并且,钩挂部62不限于挂钩状结构,可以采用各种结构。
引发器10及具有该引发器10的充气机9的其他结构与上述图5的引发器10A及充气机9A相同,在图1、图2中与图5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从而省略说明。
通过电线束50、连接器51以及电极销22对上述点火装置通电时,该点火装置起动而使反应药剂点火,从而产生高温的反应气体。该反应气体使头部21破裂后,通过引发器安装部9b的内孔9c向外壳9a内流入,与该外壳9a内的气体产生剂接触而使气体产生反应开始。然后,通过该气体产生反应产生的气体从充气机9的前端侧的气体喷出部9d喷出。下面,将从对该引发器10(点火装置)通电开始直到从该气体喷出部9d喷出气体的动作称为充气机9的气体喷出动作。
在该引发器10及充气机9中,由于电线束50的中途部通过钩挂部62钩挂在包围电极销22和连接器51的结合体的盖60上,因而在电线束50上作用有张力时该张力也难以传递到连接器51,从而难以对该电极销22和连接器51的结合体施加过大的力。
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电极销22和连接器51的结合体被密封部61覆盖,因而该电极销22和连接器51之间的防水性良好。
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以包围电极销22和连接器51的结合体的方式设置筒状的盖60,通过在该盖60的内侧填充浇灌材料,形成覆盖连接器51和电极销22的结合体的密封部61,因而能够容易地施行高效的防水处理。
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在该盖60的外周面设有钩挂部62,电线束50从密封部61延伸出后,立即在附近通过该钩挂部62钩挂在盖60的外表面上,因而在该电线束50上作用有张力时,该张力也难以传递到该电线束50中延伸至盖60内侧的部分,能够防止电线束50从覆盖该部分的密封部61剥离,或密封部61因该张力破裂。
在该实施方式中,充气机9装载于行人用气囊装置4中。
如图3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装载该行人用气囊装置4的汽车1是四门轿车,但本发明不限于特定的车辆形态。在发动机罩3的后部设有该气囊装置4。如图所示,该行人用气囊装置4的气囊5膨胀时,发动机罩3的后边缘部、前罩板通风孔2、挡风玻璃6以及左右的A柱7的至少一部分被气囊5覆盖。
另外,该气囊5大致呈U字形,具有覆盖前罩板通风孔2和挡风玻璃6下部的前罩板覆盖部5a、以及与该前罩板覆盖部5a的左右两端侧相连,并沿着左右的A柱7展开而至少覆盖各A柱7的下端侧的柱覆盖部5b、5b,气囊展开形状不限于此。例如,气囊5可以是从前罩板通风孔2覆盖挡风玻璃及A柱的大致整体的大致方形,并且也可以是具有向前方延伸出以从前罩板覆盖部5a的左右两端侧覆盖左右的挡泥板部的一对挡泥板覆盖部的大致H字形等。
行人用气囊装置4包括用于收容折叠的气囊5的壳体8、用于使气囊5膨胀的上述充气机9(9L、9R)、和关闭发动机罩3的气囊通过用开口(省略图示)的罩(省略图示)等。
壳体8为沿车体宽度方向延伸的长箱状结构。该壳体8包括底部8a、前壁部8b、后壁部8c以及左右的端壁8d、8d,其上面开放。该壳体8,使其上面开放部与上述气囊通过用开口相对地配置在发动机罩3的内侧,通过托架(省略图示)安装在该发动机罩3上。
在该壳体8内,从该壳体8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至另一端侧配置有气囊5的折叠体。
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在该壳体8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侧分别设有充气机9(9L、9R)。配置于壳体8的左端侧的充气机9L配置在气囊5的前罩板覆盖部5a的左半侧,配置于壳体8的右端侧的充气机9R配置在该前罩板覆盖部5a的右半侧。如图所示,各充气机9L、9R,将壳体8的长度方向作为其长度方向,使各前端(气体喷出部9d)侧朝向壳体8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侧而配置。
充气机9的配置并不限于此。
从各充气机9的引发器10延伸出的电线束50,分别向气囊5外引出,与该行人用气囊装置4的控制电路(省略图示)相连接。
虽然未图示,在装载有该行人用气囊装置4的汽车1中,设有用于检测该汽车1与行人等碰撞或预测该汽车与行人等之间的碰撞的各种传感器(另外,也可以同时设置检测传感器和预测传感器)。上述控制电路根据来自所述传感器的检测或预测信号,通过电线束50对各充气机9的引发器10(上述点火装置)通电。
上述结构的行人用气囊装置4的动作如下所述。
在通过上述传感器检测到汽车1与行人等碰撞的情况下,或在预测到该汽车1与行人等的碰撞的情况下,根据该检测或预测信号从控制电路通过电线束50对各充气机9的引发器10(点火装置)通电。由此,如上所述,各充气机9进行气体喷出动作,来自各充气机9的气体使气囊5开始膨胀。该气囊5顶开上述罩而如图3所述地沿着车体外表面展开。
在该行人用气囊装置4中,由于与引发器10相连的电线束50的延伸方向的中途部,通过钩挂部62钩挂在安装于充气机9上的盖60上,因而例如即使不在壳体8等处设置该电线束50的钩挂部,在电线束50上作用有张力时也难以对电极销22和连接器51的结合体施加过大的力。并且,由于也可以这样不在壳体8等处设置电线束50的钩挂部,因而装置的设计的自由度高。
虽然该行人用气囊装置4设在车室外,但在该实施方式中,装载于该行人用气囊装置4上的充气机9的引发器10,由于电极销22和电线束51的结合体被密封部61覆盖,可以防止雨水等浸入其间,因而耐气候性高。
上述的实施方式只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例子,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包围电极销22和连接器51的盖60的外周面设置电线束50的钩挂部62,也可以在该盖60的顶部、内周面部等处设置电线束50的钩挂部62。并且,也可以在引发器10和充气机9的以上部位以外的部位(例如引发器10的套环30、充气机9的引发器安装部9b等)设置电线束的钩挂部。电线束的钩挂部也可以设在多个部位。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用浇灌材料填满盖60内而形成密封部61,密封部61的形成方法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至少在连接器51和围壁部33之间,优选进而在该电线束50和该连接器51之间的结合部直接涂敷密封材料等方式,仅在重要部位形成密封部61。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省略该密封部61。
引发器的具体结构(引发器主体20、套环30的形状或保持构造等)也可以是图示以外的结构。
将引发器安装到充气机上的结构也可以是图示以外的结构。
充气机的结构也不限于图示的结构。例如,充气机可以不是棒状,而是圆盘状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盖60还覆盖充气机9的引发器安装部9b,也可以是只覆盖电极销22和连接器51的结合体的结构。在本发明中,还可以省略该盖6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气囊装置是行人用气囊装置,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设置于车室内的用于保护乘员的气囊装置等各种气囊装置中应用本发明。
Claims (7)
1.一种引发器,其中,通电用电线束通过连接部连接到引发器主体上,其特征在于,
在该引发器主体上设有挂住该电线束的延伸方向的中途部的钩挂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发器,其特征在于,以包围所述连接部的方式设有筒状的盖,在该盖上设有所述钩挂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引发器,其特征在于,设有覆盖所述连接部的密封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由设在所述引发器主体上的电极和与所述电线束相连的连接器构成,该连接器结合在该电极上;
所述密封部设置成至少覆盖该连接器和该引发器主体之间。
5.一种充气机,其具有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引发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机,其具有通电用电线束通过连接部连接到引发器主体上的引发器,其特征在于,
在该充气机的外表面,设有挂住该电线束的延伸方向的中途部的钩挂部。
7.一种气囊装置,包括气囊和用于使该气囊膨胀的充气机,其特征在于,该充气机是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充气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136633 | 2006-05-16 | ||
JP2006136633A JP5044983B2 (ja) | 2006-05-16 | 2006-05-16 | イニシエータ、インフレータ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74006A true CN101074006A (zh) | 2007-11-21 |
Family
ID=38353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7101012006A Pending CN101074006A (zh) | 2006-05-16 | 2007-05-09 | 引发器、充气机以及气囊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70266885A1 (zh) |
EP (1) | EP1857326B1 (zh) |
JP (1) | JP5044983B2 (zh) |
CN (1) | CN101074006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044982B2 (ja) * | 2006-05-16 | 2012-10-10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イニシエータ、インフレータ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
KR20090062657A (ko) * | 2007-12-13 | 2009-06-17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에어백 인플레이터의 스퀴브커넥터 연결구조 |
DE102008032193B4 (de) * | 2008-07-09 | 2011-05-26 | Autoliv Development Ab | Gurtstraffer |
JP5634314B2 (ja) * | 2011-03-31 | 2014-12-03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US9469258B1 (en) * | 2015-07-29 | 2016-10-18 | Autoliv Asp, Incorporated | Airbag wire retention feature |
US9707927B1 (en) | 2016-03-03 | 2017-07-18 | Autoliv Asp, Inc. | Seatbelt buckle apparatuses including switch wire harnesses and strain relief thereof |
DE102017108798A1 (de) * | 2017-04-25 | 2018-10-25 | Trw Airbag Systems Gmbh | Gasgenerator, gassackmodul, fahrzeugsicherheits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reinigen eines pyrotechnisch erzeugten gase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971320A (en) * | 1974-04-05 | 1976-07-27 | Ici United States Inc. | Electric initiator |
DE2830552C2 (de) * | 1978-07-12 | 1987-02-05 | Daimler-Benz Ag, 7000 Stuttgart | Kurzschlußsicherung für elektrische Zünder |
US5794971A (en) * | 1992-09-04 | 1998-08-18 | Double Eagle, Ltd., Inc. | Portable air bag |
US5621609A (en) * | 1994-12-09 | 1997-04-15 |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 Composite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high energy and high power density energy storage devices |
JP3525974B2 (ja) * | 1996-03-29 | 2004-05-10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エアバックコントローラの取付構造 |
FR2754050B1 (fr) * | 1996-10-01 | 1998-10-30 | Livbag Snc | Microgenerateur pyrotechnique de gaz a prise bifilaire bloquee |
JP3590713B2 (ja) * | 1997-09-19 | 2004-11-17 |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 自動車の側突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
JPH11342823A (ja) * | 1998-06-01 | 1999-12-14 | Daicel Chem Ind Ltd | モジュールへの取付け性の向上したハイブリッドインフレータ |
US6164208A (en) * | 1998-07-14 | 2000-12-26 | Chung Shan Institut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 Igniter for vehicle airbag inflator |
JP2000033848A (ja) * | 1998-07-17 | 2000-02-02 | Asuko Kk | エアバッグ制御装置 |
US6936303B1 (en) * | 1999-10-28 | 2005-08-30 |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 Electric type initiator and gas generator |
JP3638103B2 (ja) * | 1999-10-29 | 2005-04-13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線プロテクタの電線導出構造 |
FR2804503B1 (fr) * | 2000-02-02 | 2002-11-22 | Delta Caps Internat Dci | Module d'allumage de detonateur pour charge explosive. procede et outillage de fabrication d'un detonateur equipe d'un tel module |
JP2002090097A (ja) * | 2000-07-12 | 2002-03-27 | Daicel Chem Ind Ltd | イニシエータ組立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ガス発生器 |
US6364343B1 (en) * | 2000-07-21 | 2002-04-02 | Daimlerchrysler Corporation | Grab handle bracket/airbag igniter retainer |
US20020116795A1 (en) * | 2001-02-27 | 2002-08-29 | Nelson James M.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ttaching a wiring harness |
JP3864823B2 (ja) * | 2002-03-28 | 2007-01-10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イニシエータ、インフレータおよび車両の乗員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
US6705671B1 (en) * | 2002-11-12 | 2004-03-16 |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 Electronically integrated vehicle support structure |
KR100547175B1 (ko) * | 2003-10-17 | 2006-01-31 |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 차량의 조수석 에어백 장치 |
JP2005225346A (ja) * | 2004-02-12 | 2005-08-25 | Daicel Chem Ind Ltd | エアバッグ用インフレータ |
-
2006
- 2006-05-16 JP JP2006136633A patent/JP504498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
- 2007-04-18 EP EP07007878.7A patent/EP1857326B1/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7-04-25 US US11/790,328 patent/US2007026688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7-05-09 CN CNA2007101012006A patent/CN101074006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7309547A (ja) | 2007-11-29 |
EP1857326B1 (en) | 2014-10-01 |
EP1857326A1 (en) | 2007-11-21 |
JP5044983B2 (ja) | 2012-10-10 |
US20070266885A1 (en) | 2007-11-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74006A (zh) | 引发器、充气机以及气囊装置 | |
CN1309594C (zh) | 外展式气囊装置 | |
CN1272199C (zh) | 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 | |
EP1977937B1 (en) | Vehicle comprising a pedestrian airbag device | |
CN101253072B (zh) | 气囊以及气囊装置 | |
CN1880129A (zh) | 车辆安全气囊系统 | |
CN1390722A (zh) | 乘员约束保护系统 | |
CN1944114A (zh) | 气囊以及气囊装置 | |
CN102905958B (zh) | 汽车的前围板结构 | |
CN1733533A (zh) | 乘客保护系统 | |
CN1762742A (zh) |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 |
CN101074005A (zh) | 引发器、充气机以及气囊装置 | |
JP2012025360A (ja) | 自動車のケーブルの配索構造 | |
JP4464772B2 (ja) | エアバッグ及び非乗員保護装置 | |
CN1895938A (zh) | 车辆安全装置 | |
CN1192921C (zh) | 气囊装置 | |
CN1803496A (zh) | 行人等的保护装置及其气囊 | |
JP2010149541A (ja)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
CN1144707C (zh) | 一种汽车用气囊装置 | |
ES2575111T3 (es) | Dispositivo de airbag | |
CN1955048A (zh) | 乘员约束装置 | |
JP4906700B2 (ja)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
KR100737563B1 (ko) | 차량의 후방 필라 보강 구조 | |
CN1282567C (zh) | 乘员保护装置 | |
JP2010090879A (ja) | エンジン制御装置の搭載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