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46648A - 纸张传送设备、纸张处理设备和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纸张传送设备、纸张处理设备和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46648A
CN101046648A CN 200710091469 CN200710091469A CN101046648A CN 101046648 A CN101046648 A CN 101046648A CN 200710091469 CN200710091469 CN 200710091469 CN 200710091469 A CN200710091469 A CN 200710091469A CN 101046648 A CN101046648 A CN 1010466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transport path
processing apparatus
rotary part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71009146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73347C (zh
Inventor
关山淳一
深津正义
绪方敦史
辻宽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0466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66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7334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73347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 Receivers (AREA)

Abstract

一个邻接通过纸张传送路径的纸张的并且在被该纸张挤压的同时朝一个纸张传送方向旋转的加压部件能旋转地设置在纸张传送路径中,传送到纸张堆叠部的纸张通过该纸张传送路径,并且设置一个移动部分,该加压部件从纸张传送路径收回到该移动部分。如果在一个相反于纸张传送方向的方向上从纸张传送路径中拉出一卡住的纸张,那么打开卡纸处理门,移动部分与该打开运动相关地进行操作,并且加压部件从纸张传送路径收回。

Description

纸张传送设备、纸张处理设备和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纸张传送设备、纸张处理设备和成像设备,并且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轻易地处理卡住的纸张而不会损坏该纸张的纸张传送设备、纸张处理设备和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至今在成像设备例如复印机中,为了保留例如在成像之后纸张装订的时间和效果,有一些设备,它们包括一个在成像之后依次将纸张带入设备中并且对这些纸张进行装订等的纸张处理设备。
然后,这种纸张处理设备,一些具有通过一个纸张传送设备将纸张传送到一个中间堆叠部分内、在中间堆叠部分内对齐各纸张端部并且通过一个装订单元例如装订机装订纸张的功能(例如见美国专利号6997456)。
图16描述了包括这样一种传统的纸张传送设备的纸张处理设备的结构。形成图像的纸张S通过一个中间辊102传送到一个中间堆叠部分101。然后,这样堆叠在中间堆叠部分101中的纸张通过一个未示出的返回单元返回到一个与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以邻接一个对齐基准壁104,并且进行后端在传送方向上的对齐。
顺便提及,如果传送一纸张,如果一个在前堆叠于中间堆叠部分101中的在前纸张S浮起到中间辊102的压合线的上方,那么一个随后的纸张与该在前的纸张S碰撞,并且可以干扰对齐或者可以产生卡纸。
然后常规地设置一个后端加压部件103,以便防止该在前纸张S的后端部分的升起,并且该后端加压部件103挤压堆叠于中间堆叠部分101中的在前纸张S的后端部分。另外,为了通过底端约束在前纸张S的后端的位置并且为了防止升起,该加压部件103能旋转地设置在中间辊102的压合位置下游,同时在一由箭头B所示的相反于纸张传送方向的方向上被施加能量。
然后,直到加压部件103被该随后纸张的一端挤压到旋转,在前纸张S的后端通过这种加压部件103位于中间辊102的压合线的下方。因此当加压部件103旋转,随后纸张的端部已经被传送到在前纸张S的后端的下游,并且因此随后纸张的端部绝不与在前纸张S的后端碰撞。
顺便提及,如果在具有这种结构的纸张处理设备的中间堆叠部分101中产生卡纸,使用者将其手从在纸张传送方向上设置于下游的排纸口105送入中间堆叠部分,以便取出卡住的纸张。
顺便提及,在这种传统的纸张传送设备、纸张处理设备和成像设备中,一些已经具有中间堆叠部分,该中间堆叠部分在传送方向上对于使用者的手触及其背部是过长的。另外,例如在主体内排纸式设备的情况下,其中设置图像扫描仪,在成像设备的主体的上部中设有间距,由于图像扫描仪限制垂直方向,所以很难从排纸口接近中间堆叠部分。
因此为了提高可操作性,包括处理积聚在中间堆叠部分中的纸张的情况,有必要能够在纸张传送方向上从下游以及从中间传送辊上游在中间堆叠部分中进行卡纸处理。
然后传统地例如在中间堆叠部分上游设置一个未示出的卡纸处理盖。然后如果卡住的纸张的后端从中间辊102的上游伸出,那么通过打开卡纸处理盖和从中间传送辊上游拉出纸张来进行卡纸处理。
在此如果这样从中间传送辊上游进行卡纸处理,通过在与纸张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拉出卡住的纸张来处理卡住的纸张。但是在中间传送辊的附近,许多小的部件设置在一个狭窄的空间内,例如为了抑制纸张的卷曲。
因此,如果试图通过在相反方向上拉动卡住的纸张来处理卡住的纸张,例如强劲的力在与纸张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施加到加压部件103上,该加压部件构造成在纸张传送方向上容易旋转。因此有可能损坏加压部件103。
因此在进行卡纸处理的情况下,有必要注意加压部件103并且耗时地除去卡住的纸张。因此卡纸处理消耗时间和精力。另外,进行加压部件103的加强以使加压部件103不会被损坏导致成本增加。
另外,有如下问题,即在卡纸处理时通过使用者接触加压部件103损坏加压部件103,并且加压部件103抓住卡住的纸张,撕破该卡住的纸张,其一部分留在中间堆叠部分中。另外,在传统结构中,除非纸张的后端从中间传送辊向上游伸出,否则在纸张传送方向上从上游处理卡纸是不能完成的。
发明内容
然后本发明考虑到现在这些情况,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轻易地处理卡住的纸张而不会损坏该纸张的纸张传送设备、纸张处理设备和成像设备。
本发明提出一种纸张传送设备,其将纸张传送到一纸张堆叠部,该纸张传送设备包括:一条纸张传送路径,传送到纸张堆叠部内的纸张通过该纸张传送路径;一个旋转部件,该旋转部件能旋转地设置在上述纸张传送路径中,并且在被通过上述纸张传送路径的纸张挤压的同时进行旋转;一个移动部,该移动部将上述旋转部件从上述纸张传送路径收回;和一个盖部件,该盖部件打开以暴露上述纸张传送路径,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部根据上述盖部件的打开使上述旋转部件从上述纸张传送路径移动到设备内侧的一个收回位置。
象本发明,如果在一个相反于纸张传送方向的方向上从纸张传送路径拉出卡住的纸张,通过利用一个移动单元使旋转部件从一条纸张传送路径收回,那么卡住的纸张可以被轻易地处理而不会损坏。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从示例性的实施例的下面的描述中参考附图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描述包括一个按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纸张处理设备的成像设备的示意结构的视图;
图2是用于描述上述纸张处理设备的结构的视图;
图3是用于描述上述纸张处理设备的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4是上述纸张处理设备的透视图;
图5是上述纸张处理设备的另一透视图;
图6A和6B是用于描述设置在上述纸张处理设备中的第一加压部件和第二加压部件在纸张带入时的工作的第一视图;
图7A和7B是用于描述设置在上述纸张处理设备中的第一加压部件和第二加压部件在纸张带入时的工作的第二视图;
图8是描述在上述纸张处理设备中一纸张卡住时的处理的第一视图;
图9是描述在上述纸张处理设备中一纸张卡住时的处理的第二视图;
图10是描述在上述纸张处理设备中一纸张卡住时的处理的第三视图;
图11是描述在上述纸张处理设备中两纸张卡住时的处理的第一视图;
图12是描述在上述纸张处理设备中两纸张卡住时的处理的第二视图;
图13是描述在上述纸张处理设备中两纸张卡住时的处理的第三视图;
图14是描述按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纸张处理设备的示意结构的视图;
图15是描述按本发明第三和第四实施例的纸张处理设备的示意结构的视图;
图16是用于描述传统的纸张处理设备的结构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借助于各附图详细描述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示例性的实施例。
图1是描述包括一个按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纸张处理设备的成像设备的示意结构的视图。图1描述了一个成像设备100,成像设备的主体101包括一个成像部1等。在成像设备的该主体101的上方设置一个纸张处理设备3,该纸张处理设备对于在通过成像部1形成图像之后有选择地传送的纸张进行处理例如装订。并且另外在该纸张处理设备3上方安装一个图像扫描仪2。
另外,该成像设备100是一个机内排纸式的设备,其中排纸空间P设置在图像扫描仪2与设置于纸张处理设备3中的排纸托盘35之间,该排纸空间排出已通过成像部1形成图像的纸张或者已被纸张处理设备3处理的纸张。
在此读取原稿图像的图像扫描仪2具有一个作为图像读取单元的扫描部21和一个自动文档馈送器(ADF)22。另外,该自动文档馈送器22是一个这样的设备,它通过利用一个输送辊24和一个未示出的分离垫分离堆叠于原稿加载托盘23上的原稿的两张或更多张来传送每张原稿,并且在通过扫描部21光学地读取原稿进入信息时使得每张原稿通过原稿读取位置25。另外,该自动文档馈送器22可以通过以一未示出的铰链为中心朝后打开和关闭回到设备,并且制成在将一原稿放置到一原稿板26上的情况下能被打开和关闭。
扫描部21包括一个在沿横向方向沿着一条未示出的引导轴线扫描原稿时读取放置于原稿板上的原稿图像的光学滑架27。扫描部21制成为执行通过该光学滑架27被一个CCD 28读取的原稿信息的光电转化。另外,在通过自动文档馈送器22读取原稿时,光学滑架27停止在预定的位置上并且读取传送中的原稿。
成像设备的主体101包括一个在电子照相系统中形成图像(调色剂图像)的成像部1、一个将纸张输送给成像部1的给纸部5、一个定影部12和第一、第二排纸部16A和19A。
在此成像部1包括一个感光鼓10、一个包括充电辊的处理盒9、一个显影器、一个调色剂容器和类似未示出的、一个使感光鼓10的表面曝光并且在感光鼓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激光扫描仪11。
另外,给纸部5具有一个在堆叠条件下容纳两个或更多个供给用于成像的纸张S的给纸盒4和一个供给容纳于给纸盒4中的纸张S的拾取辊6。
第一排纸部16A具有一个第一挡板13、一个第一排纸辊16和一个面朝上传送路径15。第二排纸部19A具有一个第二挡板18、一个第二排纸辊19和一个面朝下传送路径14。
另外,第二挡板18可以在一个示于图1中的使得纸张在成像以后去往纸张处理设备3的位置与一个将纸张排出到一个设置于一形成在纸张处理设备3与成像部1之间的排纸空间P1中的排纸堆叠部20的排纸位置之间切换。另外,第一挡板13可以在一个示于图1中的并且将纸张在成像以后面朝上地排出到排纸托盘17的位置与一个使得纸张在成像之后去往面朝下传送路径14的排出位置之间切换。
另外,纸张处理设备3对于通过切换第二挡板18而有选择性地引导的纸张进行处理例如装订。然后如图2所示,纸张处理设备3包括一个用于处理纸张的中间堆叠部分34、一个将纸张传送到中间堆叠部分34的中间传送辊32和一个将在中间堆叠部分34中被给处理并且可被分离的纸张排出的排纸辊对33。
另外,纸张处理设备3包括一个第一对齐基准壁37,它邻接传送到中间堆叠部分34内的纸张的后端,用于在传送方向上对齐纸张的位置。另外,纸张处理设备3包括一个对齐辊36,它将传送到中间堆叠部分34内的纸张朝第一对齐基准壁传送并且使得纸张的后端邻接第一对齐基准壁37。
另外,纸张传送设备3A传送纸张。该纸张传送设备3A包括中间堆叠部分34和一条纸张传送路径R和一个后面将要描述的第一加压部件38。
另外,一个入口辊31将通过切换第二挡板18而传送到纸张处理设备3内的纸张传送到中间传送辊32。排纸托盘35将装订等处理之后通过排纸辊对33排出的纸张进行堆叠。一个传送导轨43设置在中间堆叠部分34上方并且引导一个通过中间传送辊32传送到中间堆叠部分34的纸张。
接着描述这样构成的成像设备100在成像时的操作。
如果图像形成在纸张上,原稿首先设置在自动文档馈送器22的原稿加载托盘23上,并且然后如果按下复制按钮,那么原稿被自动文档馈送器22的给纸辊24传送到原稿读取位置25。然后光线从未示出的光源照射到原稿上,光学滑架27读取反射的光线,CCD 28执行这样读取的图像信号的光电转换,并且然后图像信号被输送到成像部1的激光扫描仪11。
然后,如果图像信号这样输入,那么激光扫描仪11按图像信号发射激光束到感光鼓10上,并且因此在感光鼓10上形成静电潜像。在此之后,静电潜像被一未示出的显影器显影并且显现为一调色剂图像。这样形成在感光鼓10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感光鼓10的旋转被带到一个在感光鼓10与转印辊10a之间的转印压合部。
另一方面,提供用于成像的纸张S被拾取辊6和分离辊对7从给纸盒4中分离成单张,并且各纸张S此后随同传送导轨8一起供应到转印压合部。因此在感光鼓10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转印辊10a转印到纸张S上。
然后,被这样从感光鼓10上转印调色剂图像的纸张S被带到定影部12。通过在该定影部12中加热和加压,调色剂图像固定到纸张S的表面上。
在此,如果纸张的处理是不必要的并且纸张S面朝上地排出,那么第一挡板13设置在示于图1中的排纸位置。因此,在调色剂图像定影之后的纸张S沿着面朝上传送路径15进行传送,而且在面朝上状态下即在调色剂图像所形成在的表面朝上的状态下通过第一排纸辊16排出到排纸托盘17内。
另一方面,如果纸张的处理是不必要的并且纸张面朝下地排出,那么第一挡板13设置在一用于使纸张去往面朝上传送路径14的排纸位置。另外,第二挡板18设置在用于将纸张排出到设置于排纸空间P内的排纸堆叠部20的排纸位置。
因此,在调色剂图像定影之后的纸张S沿着面朝下传送路径14进行传送之后,纸张S在面朝下的状态下即在调色剂图像所形成在的表面朝下的状态下通过第二排纸辊19排出到排纸堆叠部20。
另外,如果对于成像之后的纸张设置成执行处理例如装订,或者如果设置成从纸张处理设备3排出纸张而不需处理,那么第二挡板18预先切换到示于图1中的位置。
然后,由于第二挡板18的这种切换,纸张S通过入口辊31、构成纸张传送辊对的中间传送辊32和一个从动辊32b被传送到中间堆叠部分34。另外,关于示于图2中的排纸辊对33,上面的辊33a可独立于下面的辊33b进行支承。然后,当纸张S这样传送到中间堆叠部分34时由于排纸辊对33相互分开,纸张S绝不被排纸辊对33排出。
然后,关于传送到中间堆叠部分34的纸张,在传送方向上和在宽度方向上进行单独的对齐,并且对齐的纸摞被给予装订。然后,彼此分开的排纸辊对33在完成装订之后彼此邻接,并且纸摞通过排纸辊对33排出到排纸托盘35。
另一方面,尽管纸张S从纸张处理设备3排出,如果装订还没有进行的话,被中间传送辊32传送的纸张S通过排出辊36排出到排纸托盘35,而不会临时积聚在中间堆叠部分34。
顺便提及,作为对要被处理的纸张进行堆叠的纸张堆叠部的中间堆叠部分34包括一个如图3至5所示在宽度方向上对齐纸张位置的第二对齐基准壁41。另外,中间堆叠部分34包括第一至第三撞纸器40a、40b和40c,它们是将纸张在垂直于传送方向的方向(以下称为宽度方向)上移动以使纸张邻接第二对齐基准壁41的邻接单元。另外,中间堆叠部分34包括一个订书机42,它作为一个纸张处理单元装订一个已对齐的纸摞。
另外,第一至第三撞纸器40a、40b和40c分别包括用于邻接纸张S1的侧端的纸张对齐表面。另外,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撞纸器40a和40b分别具有一个有角的U形,以便从下部支承纸张。另外,从下部支承纸张的下表面可以收回到一个使该下表面成为纸张的外侧宽度的位置,以便能够在装订之后将纸张排出到加载托盘35。
另外,由于未示出的互锁,存在于排纸辊对33上游的第三撞纸器40c通过与第一撞纸器40a互锁而朝宽度方向移动。因此,第一和第三撞纸器40a和40c可以同步地对齐纸张。另外,朝第二对齐基准壁41设置的第二撞纸器40b固定在一个使纸张对齐表面变得与第二对齐基准壁41齐平的位置上。
对齐辊36可垂直于中间堆叠部分34移动。对齐辊36在降低成使纸张S1去往第一对齐基准壁37时邻接在中间堆叠部分34中的纸张的表面,该第一对齐基准壁是一个使纸张的后端位置沿传送方向对齐的第一匹配部。另外,对齐辊36收回到一个在提升时允许纸张毫无障碍地被传送到中间堆叠部分34内的位置。
另外,如图3所示,该中间堆叠部分34包括一个第一加压部件38、一个第二加压部件39、一个下传送导轨51、一个上传送导轨52和一个卡纸处理门53。另外,该第一和第二加压部件38和39、下和上传送导轨51和52以及卡纸处理门53分别能旋转地支承在纸张处理设备3的框架62中。
在此,作为邻接中间传送辊32的加压部件的第一加压部件38和中间传送辊32利用旋转轴38b作为支轴能旋转地支承,该旋转轴设置在从动辊32b的压合位置的上游(见图4),该从动辊构成纸张传送辊对。在此,第一加压部件38在箭头A所示的方向上被一个未示出的加能部件例如弹簧施加能量。
另外,如果纸张传送到中间堆叠部分34,该第一加压部件38朝上(朝纸张传送方向)旋转,同时被纸张挤压成朝一个不干扰纸张传送的可传送位置收回。另外以下示于图3中的位置称为第一位置,而不干扰纸张传送的位置称为第二位置。然后,如果纸张不传送,第一加压部件38处在比中间堆叠部分34的加载表面34a高一预定距离的第一位置上。邻接纸张的下表面38a从第一对齐基准壁37伸出。
作为加压部件的第二加压部件39利用作为支轴的旋转轴39b能旋转地支承,该旋转轴在包括中间传送辊32和从动辊32b的纸张传送辊对的压合位置下游,在邻接纸张端部的位置上。另外,第二加压部件39在一个由箭头B所示的方向上被一个未示出的加能部件例如弹簧施加能量。
另外,如果纸张传送到中间堆叠部分34,该第二加压部件39也朝上旋转,同时被纸张挤压成收回到一个不干扰纸张传送的位置。另外,如果纸张不传送,第一加压部件38的下表面38a位于第二加压部件的下表面39a的下方。
作为上导轨部件的上传送导轨52和作为下导轨部件的下传送导轨51以及卡纸处理门53一起构成一条纸张传送路径R,传送到纸张堆叠部34内的纸张通过该纸张传送路径。在利用旋转轴52a作为支轴被能旋转地支承的同时,上传送导轨52通过未示出的弹簧在由箭头C所示的方向上拉起。在此,作为旋转部件的第一加压部件38的旋转轴38b安装在该上传送导轨52中。并且上传送导轨52保持在示于图3中的位置上,同时被卡纸处理门53从上方压下。
另外,如果卡纸处理门53打开,那么上传送导轨52利用未示出的弹簧打开。因此随着作为盖部件的卡纸处理门53的打开,上传送导轨52在使第一加压部件38朝上移动的方向上移动,如后面描述的。
在通过具有一个旋转轴51a作为支轴而被能旋转地支承的同时,下传送导轨51在由箭头D所示的方向上被一个未示出的弹簧施加能量。另外,基准壁37和从动辊32b(见图4)设置在该下传送导轨51中。另外,如果卡纸处理门53如后面所述地打开,那么下传送导轨51可以通过利用旋转轴51a作为支轴而手动地压下。
如果卡纸在与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拔出,同时作为打开的盖部件的卡纸处理门53通过利用旋转轴53a作为支轴而能旋转地支承,那么卡纸处理门53可以利用把手54在由箭头E所示的方向上打开和关闭。
接下来描述在这样构成的纸张处理设备3中的纸张处理的操作。
如果纸张传送到纸张处理设备3,那么被入口辊31传送的纸张通过中间传送辊32排出到中间堆叠部分34。另外,在纸张传送到中间堆叠部分34之前,第一至第三撞纸器40a至40c移动到使纸张对齐表面之间的间隔比纸张传送区域的宽度宽一预定量的位置。因此,在纸张传动到中间堆叠部分34而不撞击在第一至第三撞纸器40a至40c的同时,纸张的下表面被第一至第三撞纸器40a至40c支持。
另外,最迟直到在纸张的后端脱离中间传送辊32之前,排纸辊对33彼此分开并且停止旋转。因此,从中间传送辊32脱离的纸张堆叠入中间堆叠部分34。
然后,在纸张S1这样堆叠到中间堆叠部分34上之后,纸张处理设备3首先在图4和5中所示箭头R的方向上移动第一撞纸器40a和与第一撞纸器40a互锁的第三撞纸器40c,并且在宽度方向上移动纸张。
此时如上所述,第二撞纸器40b固定在使纸张对齐表面变得与第二对齐基准壁41齐平的位置上。然后,如果纸张被第一和第三撞纸器40a和40c这样移动,那么纸张的侧端邻接第二撞纸器40b的纸张对齐表面和第二对齐基准壁41,并且因此纸张S1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对齐了。
接下来在纸张的侧端位置的这种对齐完成之后,对齐辊36下降并且邻接纸张的表面。然后,纸张处理设备3使纸张朝第一对齐基准壁37移动,并且使得纸张的后端邻接第一对齐基准壁37。因此,纸张的后端位置受到约束并且进行纸张在传送方向上的对齐。然后重复这种操作,直到纸张的数量达到要被装订的纸张的预定数量。
然后,在完成最后纸张的对齐之后,纸张处理设备3将第一和第三撞纸器40a和40c移动到邻接纸张端面的位置上以使纸张完全对齐。然后,纸张处理设备3驱动订书机42以装订纸张,该订书机是一个装订单元。然后,纸张处理设备3不仅完全将第一和第二撞纸器40a和40b收回到使下表面比纸张宽度宽的位置上,而且使得排出辊对33邻接以传送纸摞。因此,纸摞被排出并且堆叠到加载托盘35上。
下面描述第一加压部件38和第二加压部件39在纸张带入时的操作。
图6A描述一种状态,此时一个在前纸张S1已经堆叠到中间堆叠部分34上。此时,该在前纸张S1的后端被第一加压部件38约束用于朝上运动。然后,如果一个随后纸张S2从一由箭头C所示的方向传送到该状态,那么该随后的纸张S2在到达中间传送辊32之前邻接第一加压部件38。然后如图6B所示,第一加压部件38在一由箭头D所示的方向上旋转。
接下来,该随后纸张S2的端部被中间传送辊32压合以邻接第二加压部件39。然后如图7A所示,第二加压部件39在一由箭头E所示的方向上旋转。另外,如果第二加压部件39通过该随后纸张S2开始旋转,那么该随后纸张S2的端部和在前纸张S1的后端在传送方向上几乎齐平。因此,如果在前纸张S1的后端通过第二加压部件39旋转而浮起,那么该随后纸张S2的端部已经移动到在前纸张S1的后端的下游。因此,随后纸张S2的端部绝不与在前纸张S1的后端碰撞。
随后,如果随后纸张S2的后端脱离中间传送辊32的压合,如图7B所示,第一加压部件38在中间堆叠部分34上在一由箭头F所示的方向上旋转以返回到一预定的位置。然后,第一加压部件38挤压随后纸张S2和在中间堆叠部分34中的在前纸张S1的后端。
在此如已经描述过的,第一加压部件38设置成使得旋转轴38b可以位于中间传送辊32的上游,并且纸张的一端可以邻接中间传送辊32的上游。另外,第一加压部件38在一由箭头F所示的方向上即在一挤压堆叠于中间堆叠部分34中的纸张的后端的方向上被一未示出的加能部件施加能量。因此,既使是纸张的后端的卷曲较大,中间堆叠部分34也能被可靠地压下。
另外,如果随后纸张S2从中间传送辊32脱离,那么第二加压部件39也在一由箭头G所示的方向上旋转并且由于施加能量的力而返回到指定的位置。此时,由于第一加压部件38压下纸张的后端,第二加压部件39可以可靠地返回到预定位置,而不会受到纸张后端升起的干扰。如果传送接着的纸张S3,那么第二加压部件39可以返回到图6A所示的状态。
另外,如果纸张被这样堆叠到中间堆叠部分34上,如已经描述的那样,纸张被第一至第三撞纸器40a至40c和对齐辊36对齐。
下面描述在纸张处理设备3中在一纸张卡住时的处理。
如图8所示描述卡纸处理,此时一卡住的纸张S3的后端在中间传送辊32上游并且在如下的状态下产生卡纸,即该卡住的纸张的一端在第一加压部件38的沿传送方向的下游成为折叠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从示于图1中的接近方向60的接近是困难的,卡住的纸张S3从一接近方向61向一相反于纸张传送方向的方向拉出。
因此,通过利用旋转轴53a作为支轴朝下旋转卡纸处理门53,卡纸处理门53被打开,首先如图9所示。在此如图9所示,上传送导轨52具有一个凸轮表面52b。因此,当卡纸处理门53关闭,由于设置在卡纸处理门53中的但未示出的凸轮表面,上传送导轨52被迫克服未示出的加能部件朝下到一个示于图8中的位置。
因此,当卡纸处理门53打开,释放由卡纸处理门53的未示出的凸轮表面给上传送导轨52的压力。因此通过利用旋转轴52a作为中心,上传送导轨52在一由箭头C所示的方向上(朝上)移动。另外,上传送导轨52构造成:当卡纸处理门53关闭时,凸轮表面52b可以被卡纸处理门53的未示出的凸轮表面从上方施加能量,并且可以返回到示于图8中的在传送状态下的位置。
另外,如果上传送导轨52这样在一由箭头C所示的方向上移动(见图3),那么安装在上传送导轨52中的第一加压部件38的旋转轴38b上升。因此,第一加压部件38的凸轮表面38c邻接框架62的邻接部分62a。结果,通过利用旋转轴38b作为支轴,第一加压部件38朝上旋转,并且在中间传送辊32和从动辊32b的压合线63的上游收回。
即在该实施例中,根据卡纸处理门53的打开从纸张传送路径R收回第一加压部件38的移动部包括上传送导轨52、邻接部分62a和未示出的加能部件。然后,通过这样构造移动部,如果卡纸处理门53打开,上传送导轨52移动到示于图9中的位置。与此相关,第一加压部件38在中间传送辊32和从动辊32b的压合线63的上游收回。
在此如图8所示,卡住的纸张S3的后端部分在传送方向上位于中间传送辊32的上游。因此通过这样移动第一加压部件38,如图10所示,卡住的纸张S3可以从接近方向60(见图1)除去。
接下来如图11所示描述在一种状态时的卡纸处理,此时第二卡住的纸张S4的一端被在前的卡住的纸张S3遮挡,引起在折叠状态下的卡纸。另外,如果这样引起卡纸并且未示出的卡纸传感器探测到这一点,那么停止纸张的传送。
然后,如果在这种状态下在中间堆叠部分中34除去卡住的纸张S3和S4,那么从示于图1中的接近方向60和接近方向61(见图1)的接近是可能的。但是,从接近方向60的卡纸处理在可见度方面是不足的,因为纸张堆叠于排纸托盘35(见图1)上和图像扫描仪2朝上。另外,由于有许多部件,例如撞纸器40和一个未示出的满载探测的标记件,所以接近是困难的。
因此,尽管关于在图11中所示的卡住的纸张S3从接近方向60的接近是可能的,但是关于卡住的纸张S4接近是极其困难的。然后在该实施例中,在从接近方向60拉出卡住的纸张S3之后从接近方向61拉出卡住的纸张S4。
然后,在拉出卡住的纸张S3之后,为了从接近方向61朝一相反于纸张传送方向的方向上如图12所示拉出剩余的卡住的纸张S4,首先卡纸处理门53被打开。然后,通过使卡纸处理门53打开,第一加压部件38在中间传送辊32和从动辊32b的压合线的上游收回。
在此既使当卡纸处理门53这样打开,卡住的纸张S4的后端也不在中间传送辊32的上游,如图12所示。因此,卡住的纸张S4事实上不能拉出。然后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如已经描述的那样通过利用旋转轴51a作为支轴,可朝下旋转的下传送导轨51如在一箭头中所示被压下。
因此,由于下传送导轨51的引导表面51b、基准壁37和中间传送辊的从动辊32b(见图4)整体下降,从动辊32b如图13所示与中间传送辊32分离。结果,使用者可以从接近方向61接近中间堆叠部分34的位置并且可以拉出卡住的纸张S4。
另外,由于第一加压部件38此时已经收回到一个在设备内侧的收回位置,使用者在卡纸处理时不接触第一加压部件38。因此可以防止第一加压部件38的损坏。另外也能防止卡住的纸张S4由于第一加压部件38的一端被卡住的纸张S4抓住而被撕破以及第一加压部件38由于卡住的纸张S4缠结在该加压部件38的端部部分上而受到损坏。
这样如果从纸张传送路径R朝一相反于纸张传送方向的方向拉出一卡住的纸张,那么通过第一加压部件38从纸张传送路径R收回,该卡住的纸张可被容易地处理,而不会受到损坏。
结果可以防止在卡纸处理时第一加压部件38的损坏的发生,而不提高第一加压部件38的力量。另外可以防止通过一卡住的纸张在第一加压部件38中被抓住并且被撕破而引起的在中间堆叠部分中的纸张残留。
因此,可以执行在可用性方面优秀的卡纸处理,而不损坏第一加压部件38,该第一加压部件可靠地约束堆叠于中间堆叠部分34中的各纸张的后端的升起,以便在纸张处理设备中进行纸张的处理。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加压部件39比第一加压部件38具有相对较大的力量,不采取在卡纸处理时使第二加压部件39收回的结构。但是不必说,与第一加压部件38的收回结构类似的收回结构也可以用于第二加压部件39。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加压部件38构造成通过与上传送导轨52互锁而在中间传送辊32和从动辊32b的压合线的上游收回,该上传送导轨随着卡纸处理门53作为一个盖部件的打开而移动。
然而,使用者在卡纸处理时接近的部件不限制于卡纸处理门53。例如,如果使用者从图1中的接近方向60临时接近该设备,那么使用者将手从排纸辊对33之间插入以进行邻近的引导等操作。但是,第一加压部件38可以通过与这些操作互锁而移动到收回位置。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图14时描述按该实施例的纸张处理设备的结构的视图。另外,在图14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如同那些在图9中已经描述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近的部件。
图14描述一个作为将下传送导轨51与卡纸处理门53连接起来的连接部件的连接杆70、一个将卡纸处理门53与连接杆70连接起来的旋转支轴70a和一个将下传送导轨51与连接杆70连接起来的旋转支轴70b。
另外,图14描述了一种状态,此时卡纸处理门53被打开,并且当卡纸处理门53被这样打开时,通过连接杆70下传送导轨51利用旋转轴51a作为中心在一旋转方向上旋转,在该旋转方向上从动辊32b与中间传送辊32分离。因此在该实施例中,下传送导轨51利用与卡纸处理门53的打开的互锁而朝下旋转。
另外,如果卡纸处理门53在完成卡纸处理之后关闭,下传送导轨51通过利用旋转轴51a作为中心而逆时针旋转,并且移动到一个使从动辊32b与中间传送辊32压接触的位置以成为如图3所示的可传送的。
然后,通过利用与卡纸处理门53的打开的互锁使下传送导轨51这样旋转,当卡纸处理门53打开,对于使用者没有必要将下传送导轨51压下。
因此,如果卡纸处理门53打开,中间传送辊32和从动辊32b的压合总是被释放。因此,例如也在如图10所示的卡住的纸张S3的卡纸处理时,卡住的纸张S3可被轻易地拉出。另外,由于没有必要施加载荷到中间传送辊32上,也可以防止撕破卡住的纸张S3。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图15是描述按该实施例的纸张处理设备的结构的视图。另外,在图15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如图那些在图8中已经描述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近的部件。
在图15中,一个螺线管71构成一个用于将第一加压部件38移动到一个由附图标记72表示的位置或一个由附图标记73表示的位置的移动部。另外,由附图标记72表示的位置是一个使第一加压部件38邻接由中间堆叠部分34传送的纸张的位置(以下称为邻接位置)。
另外,由附图标记73表示的位置是一个收回位置,在该收回位置上第一加压部件38收回,以便当卡住的纸张从纸张传送路径R朝一相反于纸张传送方向的方向拉出时,第一加压部件不邻接卡住的纸张。探测卡纸处理门53的打开的门开关设置在按该实施例的纸张处理设备中。然后,通过与卡纸处理门53的打开相通的探测信号,关掉螺线管71的施加能量。这样,当第一加压部件38被螺线管71移动到设备内侧的收回位置,并且然后当上传送导轨52随着卡纸处理门53的打开而打开,那么可以拉出卡住的纸张。
在此,第一加压部件38在收回位置上通常用一未示出的弹簧施加能量和保持。但是如果螺线管71被施加能量,那么拉动连接部73a,并且因此第一加压部件38克服未示出的弹簧移动到邻接位置。另外,螺线管71这样被施加能量的定时是一个持续时间,该持续时间从一纸张后端通过中间传送辊32以被堆叠到中间堆叠部分34上直至一相继的纸张的一端在邻接位置上邻接第一加压部件38。
下面用图15类似于上述第三实施例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中,如果未示出的传感器探测到传送的纸张卡住,一个未示出的控制器总是关掉螺线管71的施加能量。因此,第一加压部件38构造成通过未示出的弹簧立即移动到收回位置。简言之,在该实施例中,如果探测到卡纸的发生,那么螺线管71将第一加压部件38移动到收回位置。在一纸张卡住时,当螺线管71将第一加压部件38这样移动到收回位置,并且然后当卡纸处理门53和上传送导轨52打开,那么可以拉出卡住的纸张。
因此,在卡纸发生之后,例如,也在使用者利用工具例如棒从接近方向60(见图1)进行中间堆叠部分中的卡住的纸张的除去操作的情况下,由于第一加压部件38已经移动到收回位置,所以该工具绝不接触第一加压部件38。结果可以防止损坏第一加压部件38。
特别是仅当发生卡纸时,在此不限制于关掉该螺线管71的电源,但是在使用者可以进行卡纸处理动作的所有情况下例如工作完成和主体电源切断,该螺线管71应该被关掉。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尽管第一加压部件38(和第二加压部件)引用作为旋转部件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限制与此。只要是这样的装置,其能旋转地设置在纸张传送路径R中并且邻接纸张以便在被纸张压下的同时通过并且朝纸张传送方向旋转,本发明也可应用于一种检测纸张在纸张传送路径R上的通过的传感器的标记部件等。
尽管本发明已经借助于示例性的实施例进行描述,但是不言而喻,本发明不限制于所公开的示例性的实施例。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应与最宽的解释一致,以便包含所有这种修改以及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14)

1.一种纸张传送设备,其将纸张传送到一纸张堆叠部,其特征在于,该纸张传送设备包括:
一条纸张传送路径,传送到纸张堆叠部内的纸张通过该纸张传送路径;
一个旋转部件,该旋转部件能旋转地设置在该纸张传送路径中,并且在被通过该纸张传送路径的纸张挤压的同时进行旋转;
一个移动部,该移动部将所述旋转部件从所述纸张传送路径收回;和
一个盖部件,该盖部件打开以暴露所述纸张传送路径,
其中所述移动部根据盖部件的打开使所述旋转部件从纸张传送路径移动到设备内侧的一个收回位置。
2.按权利要求1的纸张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移动部构成纸张传送路径,包括一个能旋转地支承所述旋转部件并且能在打开所述纸张传送路径的方向上移动的上导轨部件,并且根据所述盖部件的打开在打开纸张传送路径的方向上移动所述上导轨部件,并且通过上导轨部件的移动将所述旋转部件从所述纸张传送路径移动到收回位置。
3.按权利要求2的纸张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纸张传送设备包括:一个邻接部,其通过上导轨部件的移动而邻接旋转部件,以使旋转部件旋转到收回位置上,其中通过上导轨部件根据盖部件的打开的移动,移动部使旋转部件邻接所述邻接部,以使旋转部件移动到收回位置。
4.按权利要求2的纸张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纸张传送设备包括:
一个纸张传送辊对,其设置在纸张传送路径中,并且将纸张传送到纸张堆叠部;和
一个下导轨部件,其与上导轨部件一起构成纸张传送路径,并且支承纸张传送辊对的一侧,其中下导轨部件能够移动,使得纸张传送辊对的一侧能与另一侧分离。
5.按权利要求4的纸张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纸张传送设备包括:一个连接部件,其根据盖部件的打开而移动下导轨部件。
6.按权利要求1的纸张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移动部根据盖部件的打开探测信号将旋转部件从纸张传送路径移动到一个在设备内侧的收回位置。
7.按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的纸张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旋转部件是一个将堆叠于纸张堆叠部上的纸张压下的加压部件。
8.按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的纸张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旋转部件是一个探测纸张在纸张传送路径中的通过的纸张探测标记件。
9.按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的纸张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盖部件在纸张传送方向上在旋转部件上游暴露纸张传送路径。
10.按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的纸张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盖部件与上导轨部件一起构成纸张传送路径。
11.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成像设备包括:
一个形成图像的成像部;和
一个按权利要求1的纸张传送设备,其传送被成像部形成图像的纸张。
12.纸张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纸张处理设备包括:
一个按权利要求1的纸张传送设备,其传送纸张到纸张堆叠部;和
一个纸张处理单元,其对堆叠于纸张堆叠部上的纸张产生处理。
13.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成像设备包括:
一个形成图像的成像部;和
一个按权利要求12的纸张处理设备,其对被成像部形成图像的纸张产生处理。
14.按权利要求12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纸张处理设备设置在成像部上方,并且图像扫描仪设置在纸张处理设备上方;并且被纸张处理设备处理的纸张被排出到一个形成于纸张处理设备与图像扫描仪之间的排纸空间。
CNB2007100914690A 2006-03-31 2007-03-30 纸张传送设备、纸张处理设备和成像设备 Active CN10057334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96437 2006-03-31
JP2006096437 2006-03-31
JP2007061015 2007-03-09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083934A Division CN101782730B (zh) 2006-03-31 2007-03-30 纸张传送设备、纸张处理设备和成像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46648A true CN101046648A (zh) 2007-10-03
CN100573347C CN100573347C (zh) 2009-12-23

Family

ID=38771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0914690A Active CN100573347C (zh) 2006-03-31 2007-03-30 纸张传送设备、纸张处理设备和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73347C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6751A (zh) * 2010-11-23 2012-05-30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送纸装置
CN102681392A (zh) * 2011-03-18 2012-09-19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0893918A (zh) * 2019-11-27 2020-03-20 温州劲嘉彩印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打包功能的胶印机
CN114063404A (zh) * 2020-08-05 2022-02-18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10662B2 (ja) * 1994-11-07 2000-1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供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308952B1 (en) * 1998-01-27 2001-10-3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aper sheet discharge apparatus
JP4536897B2 (ja) * 2000-10-02 2010-09-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685994B2 (ja) * 2000-12-18 2005-08-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JP2005170637A (ja) * 2003-12-12 2005-06-30 Nec Access Technica Ltd 用紙搬送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6751A (zh) * 2010-11-23 2012-05-30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送纸装置
CN102681392A (zh) * 2011-03-18 2012-09-19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681392B (zh) * 2011-03-18 2015-09-09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0893918A (zh) * 2019-11-27 2020-03-20 温州劲嘉彩印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打包功能的胶印机
CN114063404A (zh) * 2020-08-05 2022-02-18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4063404B (zh) * 2020-08-05 2023-05-30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73347C (zh) 2009-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477228C (en) Printer output sets compiler to stacker system
CN1264073C (zh) 具有错位安放机构的纸张后处理装置
CN101782730B (zh) 纸张传送设备、纸张处理设备和成像设备
CN1309644C (zh) 片材处理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图像成形装置
CN1219655C (zh) 纸张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KR100491287B1 (ko) 시트 처리 장치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KR20150060872A (ko) 시트 처리 장치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CN1724326A (zh) 薄片处理装置和设有它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10058979A (ja)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38115B2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及び用紙後処理方法
CN101046648A (zh) 纸张传送设备、纸张处理设备和成像设备
JP200308749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934171B2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用紙後処理方法
JP2004155566A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4164058B2 (ja)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待機トレイ
US20070284801A1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9057193A (ja) 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90016794A1 (en) Charge neutralization and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06096469A (ja)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待機トレイ
JP3559780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81513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26235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69618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90847A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61931B2 (ja) 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