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35232A - 呈现投影图像的设备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呈现投影图像的设备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35232A
CN101035232A CNA2007100865069A CN200710086506A CN101035232A CN 101035232 A CN101035232 A CN 101035232A CN A2007100865069 A CNA2007100865069 A CN A2007100865069A CN 200710086506 A CN200710086506 A CN 200710086506A CN 101035232 A CN101035232 A CN 1010352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jecting apparatus
projected image
pixel
projection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8650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81908C (zh
Inventor
近藤哲二郎
田中健司
向井仁志
小久保哲志
日比启文
田中和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352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52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8190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81908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79Video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 H04N9/3188Scale or resolution adjust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4Projection arrangements for image reproduction, e.g. using eidopho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10Scanning syste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54Accessories
    • G03B21/56Projection scree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4N9/3147Multi-projection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345/00Computer graphics processing and selective visual display systems
    • Y10S345/903Modular disp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呈现投影图像的设备和方法。该呈现投影图像的设备具有屏幕和多个投影仪,每个投影仪将投影图像的一部分投影到屏幕上。该设备具有投影部分确定单元,用于基于输入图像信号,将投影图像的一部分确定为投影部分,该投影图像的部分对应于屏幕上的每个投影仪将投影图像的部分投影到的部分。该设备具有:图像信号产生单元,用于基于输入图像信号和由投影部分确定单元确定的投影部分,产生与每个投影仪投影到屏幕上的部分的投影图像的部分相对应的图像信号;以及投影仪控制单元,基于已由投影部分确定单元确定的投影部分,控制投影仪来调整投影仪的投影中心和/或范围。

Description

呈现投影图像的设备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呈0现包含被多个投影仪投影到屏幕上的图像部分的投影图像的设备和方法。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04-15204公开了一种通过使用多个投影仪将图像投影到屏幕上的多投影系统。
图1是作为相关技术的多投影系统300的示意图。该多投影系统300由总共12个以每行4个投影仪、每列3个投影仪的矩阵形式设置的投影仪301-1~301-12构成。
图2示出了这12个投影仪301-1~301-12投影到屏幕310上的投影图像302的例子。该投影图像302划分为12个相等的部分302-1~302-12,每个部分是投影图像302中由投影仪301-1~301-12中的每个投影到屏幕310上的部分(投影部分)。在图2中,虚线代表在12个部分302-1~302-12中相邻的部分之间的边界。
图3清楚地示出了投影仪301-1~301-12中的每个和投影图像中它们相应的部分302-1~302-12之间的关系,其中省略每个部分中所显示的投影图像。应当注意的是,在由相邻的投影仪投影的相邻的部分之间实际上存在略微重叠的部分(混和区域),但是在这里忽略这些重叠的部分。
发明内容
在图1所示的多投影系统300中,由单独的投影仪投影的部分不取决于被投影的图像302的内容,因此该部分预先设置并且无法改变。换言之,屏幕310的每个单位面积所分配的投影仪的数量在屏幕的任何部分都是恒定的,显示的分辨率(分辨能力)在整个屏幕上都是统一的。
然而,通常,如图2所示,图像包含具有大量信息的部分(具有细微内容的地方,例如,树木、建筑物和结构)以及具有少量信息的部分(具有少量内容的单调的地方,例如,没有云的天空)。
在图1所示的多投影系统300中,不考虑在该图像中信息量的不均衡,以相同的分辨率呈现图像中全部的地方。换言之,通过使用相同数量的投影仪来呈现每个单位面积具有少量信息的显示天空的部分以及每个单位面积具有大量信息的显示树木、建筑物和结构的部分。
希望提供一种用于呈现具有较高的呈现分辨率的投影图像而不增加要使用的投影仪的数量的设备和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呈现投影图像的设备。该设备包括屏幕和多个投影仪,每个投影仪将投影图像的一部分投影到屏幕上以再现投影图像。该设备还包括投影部分确定单元,该投影部分确定单元基于输入图像信号,将投影图像的部分确定为投影部分。投影图像的部分对应于每个投影仪将投影图像的部分投影到的屏幕的一部分。该设备还包括图像信号产生单元,该图像信号产生单元基于输入图像信号和已经由投影部分确定单元确定的投影部分,产生与每个投影仪投影到屏幕上的部分的投影图像的部分相对应的图像信号。该设备还附加地包括投影仪控制单元,该投影仪控制单元基于已经由投影部分确定单元确定的投影部分,分别控制投影仪来调整投影仪的投影的中心和范围中的任意一个。
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提供多个投影仪以在屏幕上再现投影图像,其中每个投影仪将投影图像的部分投影到屏幕上。基于输入图像信号,投影部分确定单元将投影图像的部分确定为投影部分,该投影图像的部分与每个投影仪将投影图像的部分投影到的屏幕的部分相对应。在该实施例中,确定分别要由投影仪投影的投影图像的部分,使得分配给投影图像中每个单位面积包含大量信息的部分的投影仪的数量增加,而分配给投影图像中每个单位面积包含少量信息的部分的投影仪的数量减少。
例如,基于输入图像信号,投影部分确定单元通过使用与像素相关的信号和与该像素相邻的预定数量的其它像素,对每个像素计算局部动态范围。基于每个像素的局部动态范围,将由多个投影仪中的每个投影的投影图像的部分确定为投影部分,从而使全部的投影部分的局部动态范围的总和相等。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多个投影仪以例如多行多列的矩阵形式设置,要由投影仪投影的投影图像的部分将如下确定。首先,通过使用目标像素和与该目标像素相邻的预定数量的其它像素,对每个像素获取局部动态范围。然后,基于每个像素的局部动态范围,将局部动态范围的累积和等于全部像素的局部动态范围的总和除以每列的投影仪数量的商的位置的每个横行确定为纵向部分边界。同样地,基于每个像素的局部动态范围,将局部动态范围的累积和等于全部像素的局部动态范围的总和除以每行的投影仪数量的商的位置的每个纵行确定为横向部分边界。此时,确定要由投影仪投影的投影图像的部分的横向和纵向部分边界分别是连续的。
例如,可以将全部的像素设置为属于通过如上所述划分的纵向部分边界所确定的每个纵向部分的像素,然后可以对每个纵向部分划分横向部分边界。此时,确定分别要由投影仪投影的部分的纵向部分边界是连续的,而横向部分边界不连续,并对于每个纵向部分定位不同。
相反地,还可以将全部的像素设置为属于通过如上所述划分的横向部分边界所确定的每个横向部分的像素,然后可以对每个横向部分划分纵向部分边界。此时,确定分别要由投影仪投影的部分的横向部分边界是连续的,而纵向部分边界不连续,并对于每个横向部分定位不同。
此外,优选地,例如基于输入图像信号,对沿横向排列的每个纵向带计算图像信息量,并对沿纵向排列的每个横向带计算图像信息量。基于每个带的图像信息量,将要由每个投影仪投影的投影图像的部分确定为投影部分,从而使相等的图像信息量分配给每个部分。
在这种情形下,例如,由于多个投影仪以多行多列的矩阵形式设置,将如下确定要由每个投影仪投影的投影图像的部分。首先,通过使用以多个等级横向地限制带宽的多个带宽压缩图像信号及其原始图像信号,对沿横向排列的每个纵向带计算图像信息量。然后,基于每个纵向带的图像信息量,通过图像信息量的累积和等于全部纵向带的图像信息量的总和除以每行的投影仪数量的商的位置的每个预定的纵行来划分横向部分边界。
同样地,通过使用以多个等级纵向地限制带宽的多个带宽压缩图像信号及其原始图像信号,对沿纵向排列的每个横向带计算图像信息量。然后,基于每个横向带的图像信息量,通过每个预定的横行来划分纵向部分边界,使得图像信息量的累积和等于全部横向带的图像信息量的总和除以每列的投影仪数量的商。此时,用于确定分别要由投影仪投影的投影图像的部分的横向和纵向部分边界是连续的。
例如,将全部的纵向带设置为属于通过如上所述划分的纵向部分边界所确定的各纵向部分的纵向带,然后对每个纵向部分划分横向部分边界。此时,确定分别要由投影仪投影的投影图像的部分的纵向部分边界是连续的,而横向部分边界不连续,并对于每个纵向部分定位不同。
相反地,将全部的横向带设置为属于通过如上所述划分的横向部分边界所确定的全部横向部分的横向带,然后对每个横向部分划分纵向部分边界。此时,确定分别要由投影仪投影的投影图像的部分的横向部分边界是连续的,而纵向部分边界不连续,并对于每个横向部分定位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过将投影图像的分离的部分从多个投影仪投影到屏幕上,从而将投影图像呈现在屏幕上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输入图像信号,将要由每个投影仪投影到屏幕上的投影图像的每个部分确定为投影部分的步骤;基于输入图像信号和在以上确定步骤中确定的投影部分,产生与要由每个投影仪投影到屏幕上的投影图像的每个部分相对应的图像信号;以及基于在以上确定步骤中确定的投影图像的部分,控制投影仪来调整投影仪的投影的中心和范围中的任意一个。
因此,基于如上所述确定的、由各投影仪投影的投影图像的部分,根据输入图像信号,产生与分别要由投影仪投影到屏幕上的投影图像的每个部分相对应的图像信号。每个投影仪接收以这种方式产生的其相应的图像信号,来投影投影图像的各部分。
基于如上所述确定的分别要由投影仪投影的投影图像的部分,控制投影仪,使得投影仪投影的中心和/或范围能被调整。通过例如镜头偏移机构或使用镜的机构,可以实现投影仪投影中心的偏移。此外,通过例如变焦机构和使用柱面镜或柱面透镜的宽高比改变机构,可以实现投影仪的投影范围的改变。调整投影仪的投影中心和范围中的任意一个,从而使投影图像的部分被投影到它们在屏幕上的适当的部分。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基于输入图像信号,确定分别要由多个投影仪投影到屏幕上的投影图像的部分,并基于对每个投影仪所确定的投影图像的部分,产生每个投影仪的图像信号。此外,调整投影仪的投影中心和/或范围,使得分配给投影图像中每个单位面积包含大量信息的投影图像的部分的投影仪的数量增加,而分配给投影图像中每个单位面积包含少量信息的投影图像的部分的投影仪的数量减少。这使得较高的呈现分辨率得以实现,而不增加投影仪的数量。
本说明书的结论部分特别指出并且直接要求了本发明的主题。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参考附图阅读说明书的剩余部分可以最好地理解发明的构造和操作的方法及其进一步的优点和目的,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相关技术的多投影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用于示出投影图像及其由相应的投影仪投影的部分的图;
图3是用于示出每个投影仪和它们在投影图像中的相应部分之间关系的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多投影系统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是用于示出投影图像及其由相应的投影仪投影的部分的图;
图6是用于示出每个投影仪和它们在投影图像中的相应部分之间关系的图;
图7A是用于示出多投影系统的配置的框图,图7B是用于示出投影部分确定单元的配置的框图;
图8的(A)和(B)中的每个是用于说明产生提供到各投影仪的图像信号的方法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投影中心的偏移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投影范围的变化的图;
图11A和11B中的每个是用于说明由镜头偏移机构所产生的投影中心的偏移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由包含有镜子的机构所产生的投影中心的偏移的图;
图13A和13B中的每个是用于说明图像变形和用于消除该变形的处理的图;
图14是用于示出通过控制宽高比和变焦比能够任意地调整投影的范围的图;
图15是用于示出每个像素的局部动态范围(local dynamicrange,局部DR)的图,其范围用于确定要由每个投影仪投影的投影图像的部分;
图16A和16B中的每个是用于说明整个投影图像的局部DR的总和的图;
图17A和17B中的每个是用于说明通过使用局部DR来确定纵向部分边界的方法的图;
图18是用于示出确定要由每个投影仪投影的投影图像的部分的步骤的流程图(第一种方法);
图19是用于说明关于每个投影仪投影的中心和范围的信息的图;
图20是用于说明产生用来确定要由每个投影仪投影的投影图像的部分的带宽压缩图像信号的图;
图21是用于示出用来产生横向带宽压缩图像信号的横向低通滤波器(LPF)的特性的图;
图22是用于说明产生每个带的残差的图;
图23的(A)~(D)中的每个是用于示出残差和对每个带的压缩因数1/b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24是用于示出残差的值和对各带的压缩因数1/b的值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25是用于示出在残差的每个值处对每个带的压缩因数1/b的平均值和残差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26的(A)和(B)中的每个是用于说明如何通过使用与用于带的残差相对应的压缩因数1/b来确定每个带的横向宽度的图;
图27是用于示出另一个投影部分确定单元的配置的框图;
图28A和28B中的每个是用于说明通过使用各个带的横向宽度来确定横向部分边界的方法的图;
图29是用于示出确定要由每个投影仪投影的投影图像的部分的步骤的流程图(第二种方法);
图30是用于示出确定由各投影仪投影的投影图像的部分的另一个例子的图;以及
图31是用于示出确定由各投影仪投影的投影图像的部分的其它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图4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投影系统(呈现投影图像的设备)100的示意图。
该多投影系统100由总共12个以每行4个投影仪、每列3个投影仪的矩阵形式设置的投影仪101-1~101-12构成。
图5示出了这12个投影仪101-1~101-12投影到屏幕110上的投影图像102的例子。该投影图像102被划分为12个部分102-1~102-12,每个部分是由各投影仪中的每个投影到屏幕110上的图像部分(投影部分)。在图5中,虚线代表在12个投影部分102-1~102-12中相邻的部分之间的边界。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稍后说明的输入图像信号确定这12个投影部分102-1~102-12。在这种情形下,确定要由每个投影仪投影的投影部分,从而使分配给投影图像102中每个单位面积包含大量信息的部分的投影仪的数量增加,而分配给投影图像102中每个单位面积包含少量信息的部分的投影仪的数量减少。
图6清楚地示出了投影仪101-1~101-12中的每个和投影图像中它们相应的投影部分102-1~102-12之间的关系,其中从每个部分中省略所显示的投影图像。应当注意的是,在由相邻的投影仪投影的相邻的投影部分之间实际上存在略微重叠的部分(混和区域),但是在这里忽略这些重叠的部分,以简化说明。
图7示出了多投影系统100的配置。该多投影系统100包含输入端121、投影部分确定单元122、图像信号产生单元123以及投影中心和范围控制单元124。
输入端121用于使适合投影图像102的图像信号Vin被输入(参照图5)。这里,如果投影仪101-1~101-12是由例如液晶显示器(LCD)的显示装置构成的,并且如果每个LCD每行包含Nh个像素(例如,1024个像素),每列包含Nv个像素(例如,768个像素),则输入图像信号Vin包含例如与Nx×Ny个像素的矩阵相一致的像素信号,其中,在其横向上,Nx大于4Nh,在其纵向上,Ny大于3Nv。
投影部分确定单元122包含动态范围计算部122a、纵向分界部122b和横向分界部122c(参照图7B)。投影部分确定单元122基于通过输入端121接收到的图像信号Vin,确定将由投影仪101-1~101-12中的每个投影到屏幕110上的投影图像102的部分(投影部分)(参照图4)。稍后将说明如何由投影部分确定单元122确定投影部分。
图像信号产生单元123基于通过输入端121接收到的图像信号Vin和投影部分确定单元122所确定的要由各投影仪101-1~101-12投影的投影部分,产生与要由各投影仪101-1~101-12投影到屏幕110上的投影图像的部分相对应的图像信号V-1~V-12。由图像信号产生单元123产生的图像信号V-1~V-12分别提供给投影仪101-1~101-12。投影仪101-1~101-12分别接收由此所提供的图像信号V-1~V-12,并投影投影图像。
以下将参照图8中的(A)和(B)说明通过图像信号产生单元123产生图像信号的方法,其中每个“o”代表一个像素。
如图8中的(A)所示,通过将横向的Nx与纵向的Ny相乘,获得输入图像信号Vin的像素数量,因此存在从0到vm的Ny(=vm+1)个横行,存在从0到hm的Nx(=hm+1)个纵行。
假设上面的投影部分确定单元122确定纵行X1、X2和X3作为横向部分边界,确定横行Y1和Y2作为纵向部分边界。此时,如图8中的(A)所示,要由投影仪101-1~101-12投影的投影图像102通过横行Y1和Y2以及纵行X1、X2和X3划分为投影部分102-1~102-12
如图8中的(B)所示,在图像信号产生单元123中,根据分别包含在投影部分102-1~102-12中的像素的输入图像信号Vin中的像素信号,通过使用众所周知的插值处理,产生构成要分别提供到投影仪101-1~101-12的图像信号V-1~V-12中的每个的例如1,024×768像素的像素信号。例如,对于要提供给投影仪101-1的图像信号V-1,根据包含在投影部分102-1中的(X1+1)×(Y1+1)像素的输入图像信号Vin中的像素信号产生1,024×768像素的像素信号。
投影中心和范围控制单元124基于投影部分确定单元122所确定的要由各投影仪101-1~101-12投影的投影部分102-1~102-12,控制投影仪101-1~101-12调整它们的投影中心和投影范围。在这种情形下,控制各投影仪101-1~101-12,使得基于以上图像信号V-1~V-12由投影仪101-1~101-12投影的投影图像102的部分102-1~102-12可分别被投影到它们在屏幕110上适当的位置(具有投影范围的投影中心),该位置对应于要由上述各投影仪101-1~101-12投影的投影图像102的投影部分102-1~102-12
图9示出了在屏幕110中投影图像的投影部分的投影中心从由虚线表示的位置移动到由长短交替的虚线表示的位置的例子。此外,图10示出了在屏幕110上投影图像的投影部分的投影范围从由虚线表示的范围变化到由长短交替的虚线表示的范围或从由虚线表示的范围变化到由一长两短交替的虚线表示的范围的例子。
设置到众所周知的投影仪上的镜头偏移机构或使用镜子的机构偏移其投影中心。
图11A和11B分别示出了由镜头偏移机构所产生的投影中心的偏移。如图11A所示,横向地移动镜头能使投影中心在横向上移动。此外,如图11B所示,纵向地移动镜头能使投影中心在纵向上移动。如果采用这样的镜头偏移机构,则投影中心和范围控制单元124控制投影仪101-1~101-12调整它们的镜头偏移机构,使得镜头要么横向要么纵向或者沿着两个方向仅移动与投影中心移动信息相对应的距离。
此外,图12示出由使用镜子的机构产生的投影中心的移动。横向或纵向地转动镜子,能够使投影中心分别沿横向或纵向移动。如果采用这种使用镜子的机构,则投影中心和范围控制单元124控制投影仪101-1~101-12调整其使用镜子的机构,使得镜子能被要么横向要么纵向地或者既横向又纵向地准确地旋转与投影中心移动信息相对应的角度。
然而,在通过这种使用镜子的机构移动投影中心时,如果通过投影仪所获得的图像(投影仪图像)显示为矩形,则投影到屏幕110上的图像(投影图像)可能变形并成为梯形状,如图13A所示。在这种情形下,如图13B所示,为了投影中心的移动而处理图像,使得投影仪图像成为梯形的以抵消所产生的变形。因此,投影到屏幕110上的投影图像的投影部分分别变为矩形而没有变形。
通过使用变焦机构和柱面镜或者柱面透镜的宽高比改变机构等可以改变投影范围。投影中心和范围控制单元124控制投影仪101-1~101-12调整它们的变焦比和它们的宽高比与投影范围的信息相对应。如图14所示,通过结合调整变焦比和宽高比,可以随意地获得任何投影范围。此时,通过变焦比确定投影范围的大小而通过宽高比确定投影范围的形状。
宽高比改变机构使用例如柱面镜。在该机构中,通过改变柱面镜的曲率来改变宽高比。此外,为了实现宽高比的变化,宽高比改变机构可以使用例如多个柱面透镜。在该机构中,通过改变所用的柱面透镜来改变宽高比。
以下将说明由投影部分确定单元122确定投影部分的方法。这里,将说明两种方法,即第一种方法和第二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的说明
首先,基于输入图像信号Vin,通过使用目标像素的信号和与该目标像素相邻的预定数量的像素的信号,对每个像素,计算局部动态范围(局部DR)。例如,如图15所示,通过使用目标像素P0的信号(像素信号)和与目标像素P0相邻的八个像素P1~P8的信号(像素信号),取最小值MIN和最大值MAX之差(MAX-MIN)作为局部DR。在这种意义上,投影部分确定单元122包含动态范围计算部122a(见图7B)。
然后计算整个图像上全部像素的局部DR的总和S。例如,对于图16A所示的图像,如图16B所示计算总和S。
接下来,通过位于局部DR的累积和等于全部像素的局部DR的总和S除以每列的投影仪数量的商的位置处的每个横行,来划分纵向部分边界,在本实施例中每列的投影仪的数量为3。例如,对于图17A所示的图像,通过位于局部DR的累积和为S/3处的每个横行,来划分纵向部分边界Y1和Y2(见图17B)。在这种意义上,投影部分确定单元122包含纵向分界部122b(见图7B)。
此外,通过位于局部DR的累积和等于全部像素的局部DR的总和S除以每行的投影仪数量的商的位置处的每个纵行,来划分横向部分边界,在本实施例中每行的投影仪的数量为4。在这种意义上,投影部分确定单元122包含横向分界部122c(见图7B)。
如上所述,为了将投影图像分割为分别要由投影仪101-1~101-12投影到屏幕110上的投影图像的部分(投影部分)102-1~102-12,划分在横向上和纵向上的部分边界。在以上述方式所确定的横向和纵向部分边界分割的、分别要由投影仪101-1~101-12投影的投影图像102的部分102-1~102-12中,对于所有部分,其局部DR的总和近似相等。换言之,投影部分确定单元122确定横向或纵向部分边界,使得要由投影仪101-1~101-12投影的投影图像102的所有部分102-1~102-12的局部DR的总和能够相等。
图18示出用于显示根据以上第一种方法进行确定投影部分的操作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T1开始该确定操作,在步骤ST2输入一帧的图像信号Vin。然后,在步骤ST3,扫描整个图像,即全部的像素,以计算全部像素的局部DR的总和S。
接下来,在步骤ST4,通过将总和S除以每列的投影仪的数量来计算平均值A。在步骤ST5,将表示横行的行号v设置为0,并将累积的和复位为0。
接下来,在步骤ST6,判断行号v是否大于最大的行号vm,即v>vm。如果不是v>vm,则操作进行到步骤ST7。在步骤ST7,扫描第v个横行,计算该特定行的局部DR的总和。在步骤ST8,将在步骤ST7计算的总和加到累积的和中。
接下来,在步骤ST9,判断累积的和是否小于在步骤ST4计算的平均值A。如果累积的和小于平均值A,则在步骤ST10将行号v加1,操作返回到步骤ST6。通过该返回,对下一横行进行相同的操作。换言之,计算这个新行的局部DR的总和,将该总和加到累积的和中,并判断该累积的和是否小于平均值A。
在步骤ST9,如果累积的和等于或大于平均值A,则操作进行到步骤ST11。在步骤ST11,将第v个横行确定为纵向部分边界。然后,在步骤ST12,将累积的和复位为0,在步骤ST10,将行号v增加1。其后,操作返回到步骤ST6。通过该返回,为确定下一个纵向部分边界进行相同的操作。
如果在步骤ST6中v>vm,则该条件意味着已经确定了全部的纵向部分边界,因此操作进行到步骤ST13,在此处进行确定横向部分边界的操作。在步骤ST13,通过将总和S除以每行的投影仪的数量来计算平均值B。然后在步骤ST14,将表示纵行的行号h设置为0,并将累积的和复位为0。
接下来,在步骤ST15,判断行号h是否大于最大的行号hm,即h>hm。如果不是h>hm,则操作进行到步骤ST16。在步骤ST16,扫描第h个纵行,计算该行的局部DR的总和。在步骤ST17,将在步骤ST16计算的总和加到累积的和中。
接下来,在步骤ST18,判断累积的和是否小于在步骤ST13计算的平均值B。如果累积的和小于平均值B,则在步骤ST19将行号h加1。其后,操作返回到步骤ST15。通过该返回,对下一个纵行进行相同的操作。换言之,计算这个新行的局部DR的总和,将该总和加到累积的和中,并判断该累积的和是否小于平均值B。
在步骤ST18,如果累积的和等于或大于平均值B,则操作进行到步骤ST20,在该步骤ST20中,将第h个纵行确定为横向部分边界。然后,在步骤ST21,将累积的和复位为0,在步骤ST19,将行号h加1。其后,操作返回到步骤ST15。通过该返回,为确定下一个横向部分边界进行相同的操作。
如果在步骤ST15中h>hm,则该条件意味着正好已经确定了全部的横向部分边界。因此,操作进行到步骤ST22,结束该操作。
通过执行图18所示的流程图中的操作,可以确定纵向和横向部分边界,从而如上所述确定要由各投影仪101-1~101-12投影的投影图像102的部分102-1~102-12
图19示出了对于如图4所示以每行4个投影仪、每列3个投影仪的矩阵形式设置总共12个投影仪101-1~101-12的情况,投影中心和投影范围的信息。在这种情形下,投影仪101-1~101-12的投影范围的信息包括横向部分边界X1、X2和X3以及纵向部分边界Y1和Y2。此外,投影仪101-1~101-12的投影中心的信息包括X1/2、(X2-X1)/2、(X3-X2)/2和(hm-X3)/2,以及Y1/2、(Y2-Y1)/2和(vm-Y2)/2。
第二种方法的说明
以下将说明确定横向部分边界。
首先,将输入图像信号Vin作为原始图像信号,如图20所示基于该原始图像信号产生压缩因数为1/b的横向带宽压缩图像信号。这里,对于1/b,以0.01为等级取值,例如,1、0.99、0.98、...,或者它们可以以甚至更小的等级取值。如图21所示,为了产生压缩因数1/b的带宽压缩图像信号,原始图像信号的横向频率带宽受到将横向带宽限制到F0/b的横向低通滤波器(LPF)的限制,其中原始图像信号的横向频率带宽取为F0。
接下来,对于横向相接的每个纵向带计算图像信息量。
换言之,如图22所示,原始图像信号(Vin)和压缩因数1/b的横向带宽压缩图像信号分别相互配对,它们具有例如编号为0~imax的8像素宽度的纵向带。然后,计算原始图像信号(Vin)的带0~imax中的每个和压缩因数1/b的横向带宽压缩图像信号的相应的带的像素对之间的差。然后,计算差的绝对值的总和,以产生带0~imax中的每个的残差(remainder)I(0,1/b)~I(imax,1/b)。在这种情形下,包含在每个带中的像素数是8×vm,因此残差I(i,1/b)是8×vm像素的差的绝对值的总和。此外,在每个1/b的值处产生带0~imax中的每个的残差I(0,1/b)~I(imax,1/b)。
然后,如图23中的(A)~(D)所示,通过使用在每个1/b的值处所产生的带0~imax中的每个的残差I(0,1/b)~I(imax,1/b),来确定带0~imax中的每个的残差和1/b之间的关系。图24将这些关系合起来示出。
根据1/b和在每个1/b的值处所产生的带0~imax中的每个的残差之间的关系,对于与各残差的值相对应的带0~imax中的每个,计算1/b的平均值,并且确定如图25所示的残差和压缩因数1/b的平均值之间的关系。根据残差和1/b的平均值之间的这种关系,确定应用的残差。
此时,如果输入图像信号Vin包含与上述Nx×Ny像素相对应的像素信号,其中在横向上Nx大于4Nh(Nh为投影仪的每行像素数),在纵向上Ny大于3Nv(Nv为投影仪的每列像素数),则如图25所示,将与横向像素数压缩率RT=4Nh/Nx相对应的残差RD确定为以上应用的残差。
根据图23中的(A)~(D)和图24中所示的对于带0~imax中的每个的残差和1/b之间的关系,计算与带0~imax中的每个所应用的残差RD相对应的压缩因数1/b(e0~eimax)。因此,压缩因数e0~eimax中的每个对应于输入图像信号Vin中的各个带0~imax的图像信息量。在这种意义上,投影部分确定单元122包含用于计算沿横向相接的每个纵向带的图像信息量的第一图像信息量计算部122d(见图27)。
在这种情形下,对于位于投影图像中的包含了少量信息的带(具有少量内容的单调的地方,例如没有云的天空),使压缩因数1/b更小;而对于位于投影图像中的包含了大量信息的带(具有细微内容的地方,例如,树木、建筑物和结构),使压缩因数1/b更大。因此,如上所述计算纵向带0~imax中的每个的压缩因数e0~eimax相当于计算每个纵向带的图像信息量。
接下来,基于纵向带0~imax的压缩因数e0~eimax,通过图像信息量的累积和等于将全部纵向带的图像信息量的总和除以每行的投影仪数量的商的位置处的每个纵行,来划分横向部分边界,在本实施例中每行的投影仪的数量为4。在这种意义上,投影部分确定单元122包含横向分界部122b(见图27)。
在这种情形下,如图26中的(A)所示,具有8像素宽度的带0~imax中的每个,即每行具有8个像素的部分中的每个,分别乘以其压缩因数e0~eimax,以获取如图26中的(B)所示的总的横向宽度Nx’=8e0+8e1...+8eimax。然后,如图28A所示,将该Nx’除以在本实施例中每行的投影仪的数量4。在图28A中,虚线表示划分为4部分的投影图像的部分的边界。
在这种情形下,假设如图28A所示,分别在纵向带n1、n2和n3中存在部分的边界。对于各个纵向带n1、n2和n3中的每个,确定边界如何在内部划分其相应的带的宽度,并如图28B所示,对应于该内部比率确定在8像素宽度中的什么位置定位边界。设置与通过上述方式确定的这些位置相对应的纵行,作为横向部分边界X1、X2和X3。
尽管以上已经说明了关于确定横向部分边界的处理,然而可以对确定纵向部分边界Y1和Y2应用类似的处理,在这里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在这种意义上,投影部分确定单元122包含用于计算沿纵向排列的每个横向带的图像信息量的第二图像信息量计算部分122e以及纵向分界部122c(见图27),其中纵向分界部122c通过图像信息量的累积和将等于全部横向带的图像信息量的总和除以每列的投影仪数量的商的位置处的每个横行,来划分纵向部分边界,在本实施例中每列的投影仪的数量为3。
如上所述,确定用于将由投影仪101-1~101-12投影到屏幕110上的投影图像分割为部分102-1~102-12(投影部分)的横向和纵向部分边界。在由横向和纵向部分边界分割的投影部分102-1~102-12中,每个部分包含近似相等的图像信息量。换言之,投影部分确定单元122确定横向和纵向部分边界,使得相同的图像信息量分布到要由各投影仪101-1~101-12投影的每个部分中。
图29示出用于显示根据以上第二种方法进行确定投影部分的操作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T31开始该确定操作,在步骤ST32输入一帧的图像信号Vin。在步骤ST33,选择压缩因数1/b。在步骤ST34,以在步骤ST33所选择的1/b产生横向带宽压缩图像信号(见图20和图21)。
接下来,在步骤ST35,将纵向带的带号i设置为0,操作进行到步骤ST36。在步骤ST36,对于第i个纵向带,计算在原始图像信号(Vin)中和在步骤ST34产生的横向带宽压缩图像信号中的像素对之差,并计算该差的绝对值的总和以计算残差I(i,1/b)(见图22)。
接下来,在步骤ST37,判断带号i是否已经达到其最大的带号imax,即i=imax。如果不是i=imax,则在步骤ST38带号i加1。其后,操作返回到步骤ST36。通过该返回,为计算下一个纵向带的残差I(i,1/b)进行相同的操作。
在步骤ST37,如果i=imax,则该条件意味着已经对全部的纵向带0~imax计算了残差I(0,1/b)~I(imax,1/b),因此操作进行到步骤ST39,在此处判断在步骤ST33所选择的1/b的值是否是最后一个。如果不是最后一个,则操作返回到步骤ST33,在此处选择1/b的下一个值。然后,为计算以1/b的压缩因数的每个带的残差I(i,1/b),进行相同的操作。
如果在步骤ST39中1/b已经达到其最后的值,则操作进行到步骤ST40。在步骤ST40,通过使用在每个1/b的值处产生的带0~imax中的每个的残差I(0,1/b)~I(imax,1/b),确定带0~imax中的每个的残差和1/b之间的关系(见图23中的(A)~(D)和图24)。然后通过使用这种关系,计算对应于残差的每个值的带0~imax中的每个的1/b的平均值,以确定残差和1/b的平均值之间的关系(见图25)。
接下来,在步骤ST41,通过使用残差和1/b的平均值之间的关系,根据像素数压缩率RT(=4Nh/Nx)确定应用的残差RD(见图25),并根据带0~imax中的每个的残差和1/b之间的关系(见图23中的(A)~(D)和图24),计算与对带0~imax中的每个应用的残差RD相对应的压缩因数1/b(e0~eimax)。
接下来,在步骤ST42,对于具有8像素宽度的带0~imax中的每个,将每个8像素宽度部分乘以压缩因数e0~eimax中的每个,以确定每个纵向带的横向宽度8e0~8eimax(见图26中的(A)和(B))。
接下来,在步骤ST43,确定横向边界。换言之,将总的横向宽度Nx’(=8e0+8e1...+8ei+...+8eimax)除以每行的投影仪数量4,从而在横向上创建投影图像的4个部分。然后,确定每个纵行作为横向部分边界X1、X2和X3中的每个,其中,所述每个纵行位于各部分的边界所存在的纵向带n1、n2和n3的每个中,并与边界位置相对应(见图28A和28B以及图19)。
现在,操作进行到步骤ST44,在此处开始确定纵向边界。在步骤ST44~步骤ST54中进行的操作对应于在上述步骤ST33~步骤ST43中进行的操作,仅存在横向或纵向的差异。
在步骤ST44,选择压缩因数1/b。在步骤ST45,以对应于在步骤ST44所选择的1/b,产生纵向带宽压缩图像信号(见图20和图21)。
接下来,在步骤ST46,将横向带的带号j设置为0,操作进行到步骤ST47。在步骤ST47,对于第j个横向带,计算在原始图像信号(Vin)中和在步骤ST45产生的压缩因数1/b的纵向带宽压缩图像信号中的像素对之间的差,并计算该差的绝对值的总和以计算残差I(j,1/b)(见图22)。
接下来,在步骤ST48,判断带号j是否已经达到了最大的带号jmax,即j=jmax。如果不是j=jmax,则在步骤ST49将带号j加1。其后,操作返回到步骤ST47。通过该返回,重复相同的操作以计算下一个横向带的残差I(j,1/b)。
在步骤ST48,如果j=jmax,则其意味着已经计算了全部的横向带0~jmax的残差I(0,1/b)~I(jmax,1/b),因此操作进行到步骤ST50,在此处判断在步骤ST44所选择的1/b的值是否是最后的值。如果不是最后的值,则操作返回到步骤ST44,在此处选择1/b的下一个值。然后,重复相同的操作,以计算以这个新的压缩因数1/b的每个带的残差I(j,1/b)。
如果在步骤ST50达到1/b的最后的值,则操作进行到步骤ST51。在步骤ST51,通过使用以每个1/b的值产生的带0~jmax中的每个的残差I(0,1/b)~I(jmax,1/b),确定带0~jmax中的每个的残差和1/b之间的关系(见图23中的(A)~(D)和图24)。通过使用这种关系,计算与残差的每个值相对应的带0~jmax中的每个的1/b的平均值。然后确定残差和1/b的平均值之间的关系(见图25)。
接下来,在步骤ST52,通过使用残差和1/b的平均值之间的关系,根据像素数压缩率RT(=3Nv/Ny)确定应用的残差RD(见图25)。此外,根据带0~jmax中的每个的残差和1/b之间的关系(见图23中的(A)~(D)和图24),计算与带0~jmax中的每个所应用的残差RD相对应的压缩因数1/b(e0~jmax)。
接下来,在步骤ST53,对于每个具有8像素宽度的带0~jmax,将每个8像素宽度部分乘以压缩因数e0~ejmax,以确定每个横向带的纵向宽度8e0~8ejmax(见图26中的(A)和(B))。
接下来,在步骤ST54,确定纵向边界。换言之,将总的纵向宽度Ny’(=8e0+8e1...+8ej+...+8ejmax)用投影仪每列的数量3进行划分,从而在纵向上创建投影图像的3个部分。然后,确定每个横行作为纵向部分边界Y1和Y2中的每个,其中所述每个横行位于各部分的边界所存在的横向带n1和n2的每个中,并与边界位置相对应(见图28A和28B以及图19)。
在步骤ST55,结束确定要由各投影仪投影的投影图像的部分的操作。
因此,作为优选实施例的多投影系统100,基于输入图像信号Vin确定要由投影仪101-1~101-12投影到屏幕110上的投影图像102的部分(投影部分)102-1~102-12,基于该投影部分产生投影仪101-1~101-12的图像信号V-1~V-12,并控制投影仪101-1~101-12调整投影仪的投影中心和范围。
因此,使分配到投影图像中每个单位面积包含大量信息的部分的投影仪的数量增加,而分配到投影图像中每个单位面积包含少量信息的部分的投影仪的数量减少。这能够实现较高的呈现分辨率,而不增加在系统中使用的投影仪的数量。出于相同的原因,与任意的相关系统相比,可以减少用于实现相同的分辨率的投影仪的数量,由此实现了成本的降低。
尽管在以上的实施例中,已经说明了将用于呈现投影图像的设备和方法应用到在屏幕110上显示静止画面的情况,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它们还可以被应用到在屏幕110上显示缓慢变化的图像的情况。为了显示缓慢变化的图像,图7所示的多投影系统100可以在每个预定的时间段通过投影部分确定单元122确定每个投影仪的投影部分,并且基于该确定的结果操作图像信号产生单元123和投影中心和范围控制单元124。
此外,在以上的实施例中,独立地确定横向边界和纵向边界,而没有考虑相互的边界,因此如图5中的虚线所示,用于确定由投影仪101-1~101-12投影的投影图像102的部分102-1~102-12的横向和纵向部分边界每个都是连续的。
然而,例如,在确定纵向部分边界之后,可以对各纵向部分中的每个确定横向部分边界。
此时,在上述第一种方法中,对于各纵向部分中的每个,优选地,通过位于局部DR的累积和等于将各纵向部分中的像素的局部DR的总和除以每行的投影仪数量的商的位置处的每个纵行,来划分横向部分边界。
此外,此时,在上述第二种方法中,对于各纵向部分中的每个,优选地,通过图像信息量的累积和等于将各纵向部分的图像信息量除以每行的投影仪数量的商的位置处的每个纵行,来划分横向部分边界。
因此,如图30的虚线所示,用于确定由投影仪101-1~101-12投影的投影图像102的部分102-1~102-12的横向部分边界是连续的,而纵向部分边界是不连续的,并在各纵向部分中位置不同。
还可以,例如,在确定横向部分边界之后,对于各横向部分中的每个确定纵向部分边界。
此时,在上述第一种方法中,对于各横向部分中的每个,优选地,通过位于局部DR的累积和等于将各横向部分中的像素的局部DR的总和除以每列的投影仪数量的商的位置处的每个横行,来划分纵向部分边界。
此外,此时,在上述第二种方法中,对于各横向部分中的每个,优选地,通过图像信息量的累积和等于将各横向部分中的图像信息量除以每列的投影仪数量的商的位置处的每个横行,来划分纵向部分边界。
此时,如图31的虚线所示,用于确定由投影仪101-1~101-12投影的投影图像102的部分102-1~102-12的纵向部分边界是连续的,而横向部分边界是不连续的,并在各横向部分中位置不同。
尽管在以上的实施例中,已经说明了包含总共12个以每行4个、每列3个的矩阵形式设置的投影仪101-1~101-12的多投影系统100,但是投影仪的数量及它们的设置当然不局限于此。
通过基于输入图像信号确定要由每个投影仪投影到屏幕上的投影图像的部分作为投影部分,通过基于以上确定的投影部分产生每个投影仪的图像信号,以及控制投影仪来调整其投影仪的投影中心和范围,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呈现投影图像等的设备实现了较高的呈现分辨率而没有增加整个系统中的投影仪的数量。因此,它们适合应用于例如用于在屏幕上显示例如静止画面或缓慢变化的图像的投影系统等。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可以依据设计要求和其它因素做出各种变形、组合、子组合以及变化,只要它们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的范围内即可。
相关申请
本发明包含涉及在2006年3月9日提交日本专利局的日本专利申请JP 2006-064568的主题,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Claims (10)

1.一种呈现投影图像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屏幕;
多个投影仪,每个所述投影仪将投影图像的一部分投影到所述屏幕上以再现所述投影图像;
投影部分确定单元,用于基于输入图像信号,将所述投影图像的该一部分确定为投影部分,所述投影图像的所述一部分对应于所述屏幕中每个所述投影仪将所述投影图像的所述一部分投影到的部分;
图像信号产生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输入图像信号和已经由所述投影部分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投影部分,产生与被每个所述投影仪投影到所述屏幕的所述部分的所述投影图像的所述一部分相对应的图像信号;以及
投影仪控制单元,用于基于已经由所述投影部分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投影部分,分别控制所述投影仪以调整所述投影仪的投影中心和范围中的任意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呈现投影图像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部分确定单元基于所述输入图像信号,通过使用与每个像素和与该像素相邻的预定数量的其它像素相关的信号,计算所述每个像素的局部动态范围;以及
所述投影部分确定单元基于每个像素的所述局部动态范围,将由每个所述投影仪投影的所述投影图像的一部分确定为所述投影部分,其中对于全部所述投影部分,其所述局部动态范围的总和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呈现投影图像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投影仪以行列矩阵形式设置;以及
所述投影部分确定单元包括:
动态范围计算部,其通过使用每个像素和与该像素相邻的预定数量的其它像素,计算所述每个像素的所述局部动态范围;
纵向分界部,其基于已经由所述动态范围计算部计算的每个像素的所述局部动态范围,通过每个横行来划分纵向部分边界,所述横行是通过使所述局部动态范围的累积和等于全部所述像素的所述局部动态范围的总和除以每列的投影仪数量的商来确定的;以及
横向分界部,其基于已经由所述动态范围计算部计算的每个像素的所述局部动态范围,通过每个纵行来划分横向部分边界,所述纵行是通过使所述局部动态范围的累积和等于全部所述像素的所述局部动态范围的总和除以每行的投影仪数量的商来确定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呈现投影图像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分界部将全部的所述像素设置为属于由所述纵向分界部划分的纵向部分边界所确定的每个纵向部分的像素;以及
所述横向分界部划分每个纵向部分的所述横向部分边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呈现投影图像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分界部将全部的所述像素设置为属于由所述横向分界部划分的横向部分边界所确定的每个横向部分的像素;以及
所述纵向分界部划分每个横向部分的所述纵向部分边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呈现投影图像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部分确定单元基于所述输入图像信号计算沿横向排列的每个纵向带的图像信息量,并计算沿纵向排列的每个横向带的图像信息量,以及
所述投影部分确定单元基于每个带的图像信息量,通过将相等的图像信息量分配到每个部分,将由各所述投影仪中的每个投影的所述投影图像的一部分确定为所述投影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呈现投影图像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仪以行列矩阵形式设置;以及
所述投影部分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图像信息量计算部,其通过使用以多级横向限制带宽的多个带宽压缩图像信号及其原始图像信号,来计算横向排列的每个纵向带的图像信息量;
横向分界部,其基于每个纵向带的所述图像信息量,通过每个预定的纵行来划分横向部分边界,所述图像信息量由所述第一图像信息量计算部计算,所述预定的纵行通过使所述图像信息量的累积和等于全部所述纵向带的所述图像信息量的总和除以每行的投影仪数量的商来确定;
第二图像信息量计算部,其通过使用以多级纵向限制带宽的多个带宽压缩图像信号及其原始图像信号,来计算纵向排列的每个横向带的图像信息量;以及
纵向分界部,其基于每个横向带的所述图像信息量,通过每个预定的横行来划分纵向部分边界,所述图像信息量由所述第二图像信息量计算部计算,所述预定的横行通过使所述图像信息量的累积和等于全部的所述横向带的所述图像信息量的总和除以每列的投影仪数量的商来确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呈现投影图像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分界部将全部的所述纵向带设置为属于由所述纵向分界部划分的所述纵向部分边界所确定的各纵向部分的纵向带;以及
所述横向分界部划分每个纵向部分的所述横向部分边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呈现投影图像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分界部将全部的所述横向带设置为属于由所述横向分界部划分的所述横向部分边界所确定的各横向部分的横向带;以及
所述纵向分界部划分每个横向部分的所述纵向部分边界。
10.一种通过从多个投影仪将投影图像的不同部分投影到屏幕上,来将所述投影图像呈现到所述屏幕上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步骤,其基于输入图像信号,将要由每个所述投影仪投影到所述屏幕上的所述投影图像的每个部分确定为投影部分;
基于所述输入图像信号和已经在上面的确定步骤中确定的所述投影部分,产生与要由每个所述投影仪投影到所述屏幕上的所述投影图像的每个部分相对应的图像信号;以及
基于在上面的确定步骤中确定的所述投影图像的部分,控制所述投影仪来调整所述投影仪的投影中心和范围中的任意一个。
CNB2007100865069A 2006-03-09 2007-03-09 呈现投影图像的设备和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190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64568A JP4696979B2 (ja) 2006-03-09 2006-03-09 画像提示装置および画像提示方法
JP2006064568 2006-03-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5232A true CN101035232A (zh) 2007-09-12
CN100481908C CN100481908C (zh) 2009-04-22

Family

ID=38181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08650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1908C (zh) 2006-03-09 2007-03-09 呈现投影图像的设备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152312B2 (zh)
EP (1) EP1833248A3 (zh)
JP (1) JP4696979B2 (zh)
KR (1) KR101351426B1 (zh)
CN (1) CN100481908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1840B (zh) * 2009-01-07 2012-08-29 佳能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投影仪设备的控制设备和方法
CN106444236A (zh) * 2016-12-20 2017-02-22 珠海立潮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投影幕墙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54954B2 (en) * 2007-07-31 2011-06-0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jecting an image using a plurality of projectors
JP5167739B2 (ja) * 2007-09-18 2013-03-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システム及び画像表示方法
KR101329128B1 (ko) * 2007-10-01 2013-11-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프로젝터 및 상기 프로젝터의 멀티 프로젝션 제어 방법
JP2010134396A (ja) * 2008-11-10 2010-06-17 Seiko Epson Corp マルチディスプレイ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マルチディスプレイ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画像データ処理方法
JP5444963B2 (ja) * 2008-11-26 2014-03-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
CN102549520B (zh) * 2009-08-19 2015-04-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具备投影仪的信息处理装置
KR101663315B1 (ko) * 2009-12-14 2016-10-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US20110321111A1 (en) * 2010-06-29 2011-12-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ynamic layout of content for multiple projectors
JP2012032554A (ja) * 2010-07-29 2012-02-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US10230959B2 (en) * 2012-06-01 2019-03-12 Nxp Us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ompression of image data
JP6127393B2 (ja) * 2012-06-21 2017-05-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システム、プロジェクター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US9298071B2 (en) * 2012-07-12 2016-03-29 Cj Cgv Co., Ltd. Multi-projection system
US9413796B2 (en) * 2013-06-07 2016-08-09 Amx, Llc Customized information setup, access and sharing during a live conference
KR101611174B1 (ko) * 2013-09-03 2016-04-11 씨제이씨지브이 주식회사 다면 상영 시스템의 시뮬레이션을 위한 시뮬레이션 시스템
JP6299124B2 (ja) * 2013-09-13 2018-03-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投影システム、画像処理装置、投影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GB2527578B (en) * 2014-06-26 2016-08-24 Canon Kk Multi-projection system with distributed image processing
TWI552606B (zh) * 2014-07-11 2016-10-01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and its projection image fusion method
CN105376510A (zh) * 2014-09-01 2016-03-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方法及投影装置
KR102393297B1 (ko) 2015-04-22 2022-05-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기기 및 방법
JP2017182110A (ja) * 2016-03-28 2017-10-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表示システム、表示装置、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JP2018045068A (ja) 2016-09-14 2018-03-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
USD784952S1 (en) 2016-10-19 2017-04-25 Nanolumens Acquisition, Inc. Linear shaped digital display
USD791235S1 (en) 2016-12-21 2017-07-04 Nanolumens Acquisition, Inc. Digital display
USD801300S1 (en) 2017-04-06 2017-10-31 Nanolumens Acquisition, Inc. Linear shaped digital display
USD826936S1 (en) 2017-06-23 2018-08-28 Nanolumens Acquisition, Inc. Five sided light emitting display
USD806670S1 (en) 2017-10-05 2018-01-02 Nanolumens Acquisition, Inc. Linear shaped digital display
USD831120S1 (en) 2017-11-29 2018-10-16 Nanolumens Acquisition, Inc. Rhomboidal shaped light emitting digital display
JP7077611B2 (ja) * 2017-12-27 2022-05-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マルチ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の制御方法
USD928231S1 (en) 2018-06-29 2021-08-17 Nanolumens Acquisition, Inc. Wave shaped two-sided light emitting digital display
USD916969S1 (en) 2018-07-09 2021-04-20 Nanolumens Acquisition, Inc. Ring shaped two-sided light emitting digital display
CN111918043B (zh) * 2019-05-10 2022-04-15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系统、投影画面调整方法以及投影机
USD1010649S1 (en) 2019-07-22 2024-01-09 Nanolumens Acquisition, Inc. Light emitting digital display panel
CN115343898A (zh) * 2021-04-27 2022-11-15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系统及投射影像叠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03626A (ja) * 1993-04-14 1994-10-28 Sony Corp ビデオプロジェクター装置
JPH10301202A (ja) * 1997-02-28 1998-11-13 R D S Kk マルチ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システム
EP1088448B1 (en) * 1998-06-18 2003-01-15 Sony Electronics Inc. A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partitioning, scaling and displaying video and/or graphics across several display devices
JP3722194B2 (ja) * 1999-05-20 2005-11-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JP2001136466A (ja) * 1999-11-08 2001-05-18 Hitachi Ltd 画像表示装置
JP4309549B2 (ja) * 2000-03-17 2009-08-0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マルチ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マルチディスプレイシステム、マルチ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の調整方法
US6940529B2 (en) * 2000-03-17 2005-09-06 Sun Microsystems, Inc. Graphics system configured to perform distortion correction
WO2002019028A1 (en) * 2000-06-13 2002-03-07 Panoram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grating multiple projectors
US6727864B1 (en) * 2000-07-13 2004-04-27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 optical function generator for seamless tiled displays
US6804406B1 (en) * 2000-08-30 2004-10-12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Electronic calibration for seamless tiled display using optical function generator
JP4423777B2 (ja) * 2000-09-26 2010-03-0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パノラマプロジェクタ装置およびパノラマ撮影装置
US6919909B1 (en) * 2000-10-24 2005-07-19 Sandia Corporation Fractional screen video enhancement apparatus
JP2002207247A (ja) * 2001-01-11 2002-07-26 Seiko Epson Corp 投写表示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ためのプロジェクタ
JP2002277958A (ja) * 2001-03-21 2002-09-25 Ricoh Co Ltd プロジェクタ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4015204A (ja) 2002-06-04 2004-01-15 Olympus Corp マルチ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システム
US7019713B2 (en) * 2002-10-30 2006-03-28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Methods and measurement engine for aligning multi-projector display systems
JP3620537B2 (ja) * 2003-05-02 2005-02-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プロジェクタ、プログラム、情報記憶媒体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US7367681B2 (en) * 2003-06-13 2008-05-06 Cyviz As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mbining images from at least two light projectors
US20050116968A1 (en) * 2003-12-02 2005-06-02 John Barrus Multi-capability display
JP2005227480A (ja) * 2004-02-12 2005-08-25 Seiko Epson Corp マルチ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4501481B2 (ja) * 2004-03-22 2010-07-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マルチ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システムのための画像補正方法
EP1774796B1 (en) * 2004-07-08 2015-09-02 Imax Corporation Equipment and methods for the display of high resolution images using multiple projection displays
JP2005354680A (ja) * 2005-05-23 2005-12-22 Olympus Corp 画像投影システム
JP2007079028A (ja) * 2005-09-13 2007-03-29 Canon Inc 投射型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マルチ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システム
JP2007166271A (ja) * 2005-12-14 2007-06-28 Seiko Epson Corp 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1840B (zh) * 2009-01-07 2012-08-29 佳能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投影仪设备的控制设备和方法
US8702246B2 (en) 2009-01-07 2014-04-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rojector apparatus
CN106444236A (zh) * 2016-12-20 2017-02-22 珠海立潮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投影幕墙
WO2018113012A1 (zh) * 2016-12-20 2018-06-28 珠海立潮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投影幕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81908C (zh) 2009-04-22
US20070211225A1 (en) 2007-09-13
US8152312B2 (en) 2012-04-10
KR20070092645A (ko) 2007-09-13
EP1833248A2 (en) 2007-09-12
KR101351426B1 (ko) 2014-01-14
EP1833248A3 (en) 2009-12-09
JP2007243712A (ja) 2007-09-20
JP4696979B2 (ja) 2011-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35232A (zh) 呈现投影图像的设备和方法
CN2687995Y (zh) 图像处理系统及投影机
CN1845002A (zh) 投影机用失真修正处理
CN1258287C (zh) 图像处理系统,投影机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199474C (zh) 改善图像质量的方法和设备
CN2684494Y (zh) 图像处理系统及投影机
CN1735173A (zh)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中的图像信息生成方法
CN1517784A (zh) 图像处理系统,投影机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800962A (zh) 投影控制系统、投影机及投影控制方法
CN101079250A (zh) 投影装置和图像显示系统
CN1573910A (zh) 显示控制方法
CN1674655A (zh) 投影机的控制
CN1577048A (zh) 图像处理系统、投影机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838220A (zh) 显示装置和显示方法
CN1601368A (zh) 图像处理系统、投影机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612032A (zh) 图像投影装置
CN1812298A (zh) 用于自动传送内容的系统
CN1992818A (zh) 摄像装置和方法、记录介质以及程序
CN1729937A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828700A (zh) 图像显示方法、处理程序及装置
CN1779508A (zh) 显示控制装置及显示控制方法
CN1645244A (zh) 投影机及其中的变焦调整方法
CN101059951A (zh) 图像处理设备和方法
CN1845592A (zh) 投影机的梯形校正
CN1825194A (zh) 投影仪和处理行决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22

Termination date: 2015030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