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31406A - 合模力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合模力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31406A CN101031406A CNA2006800008613A CN200680000861A CN101031406A CN 101031406 A CN101031406 A CN 101031406A CN A2006800008613 A CNA2006800008613 A CN A2006800008613A CN 200680000861 A CN200680000861 A CN 200680000861A CN 101031406 A CN101031406 A CN 10103140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ld clamping
- clamping force
- output
- mentioned
- detecting de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64—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7/00—Pressure die casting or injection die casting, i.e. casting in which the metal is forced into a mould under high pressure
- B22D17/20—Accessories: Details
- B22D17/26—Mechanisms or devices for locking or opening di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7/00—Pressure die casting or injection die casting, i.e. casting in which the metal is forced into a mould under high pressure
- B22D17/20—Accessories: Details
- B22D17/32—Controlling equipm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76—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76—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 B29C45/7653—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mould clamping for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2945/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 B29C2945/76—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 B29C2945/76177—Location of measurement
- B29C2945/76224—Closure or clamping unit
- B29C2945/76234—Closure or clamping unit tie-ba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2945/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 B29C2945/76—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 B29C2945/76451—Measurement means
- B29C2945/76481—Strain gau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基于来自设于成形机的合模装置中的变形检测装置(30)的输出来检测合模力。检测在合模装置为模开极限状态时从变形检测装置(30)输出的第1输出值。基于第1输出值,修正在通过合模装置产生合模力时从变形检测装置(30)输出的第2输出值。基于修正后的第2输出值求出合模力。将来自变形检测装置(30)的输出变换为数字值后进行修正,或者基于第1输出值变更利用应变仪(50)供给到应变仪的比较放大器中的基准电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模力检测方法,特别涉及利用测量成形机的合模装置的拉杆的变形的应变仪来检测合模力的合模力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作为检测注射成形机的模具中的合模力的机构,提出了测量合模装置的拉杆的变形(伸长)、将测量出的变形换算为合模力的方法。在拉杆上发生与合模力成比例的拉伸应力。通过检测由该拉伸应力产生的拉杆的变形(伸长),能够求出实际上对模具施加的合模力。
作为检测拉杆那样的棒状部件的变形的机构,一般使用应变仪(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应变仪由具有多个电阻的桥接电路构成。将该电阻中的至少一个安装到被测量物(拉杆)上,使其与被测量物一起变形。应变仪是根据因与这样的变形对应的电阻的变化而带来的输出电压的变化来测量变形的变形检测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03402号公报
在使用应变仪的变形检测装置中,因安装在被测量物上的电阻的经时变化、及安装机构的经时变化,会在来自变形检测装置的输出电压中发生偏差。如果在输出电压中发生偏差,则会在从输出电压换算而求出的合模力中发生误差。在以往的用来检测注射成形机的合模力的变形检测装置中,由于对于合模力的检测不太要求精度,所以关于输出电压的偏差带来的合模力的检测误差并没有实施任何对策。
但是,随着注射成形技术的进步,通过精确地检测合模力而反映到成形条件中来提高成形品的品质的要求变高。为了高精度地检测合模力,对于上述的经时变化带来的输出电压的偏差需要进行修正,希望进行这样的修正方法的开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概括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了上述问题的改良后的有用的合模力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更具体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修正经时变化所带来的来自变形检测装置的输出的偏差、从而高精度地检测合模力的合模力检测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合模力检测方法,基于来自在成形机的合模装置上设置的至少一个变形检测装置的输出检测合模力,检测在该合模装置为无负荷时从该变形检测装置输出的第1输出值;基于该第1输出值,修正在由该合模装置产生合模力时从该检测装置输出的第2输出值;基于修正后的该第2输出值求出合模力。
在上述发明中,也可以是,多个变形检测装置设置在成形机的合模装置上,根据从各个该变形检测装置输出的该第1输出,求出该第2输出值;基于该第2输出的和求出合模力。
在上述合模力检测方法中,该第1输出值优选在该合模装置为模开极限状态时检测。此外,也可以利用将来自该变形检测装置的输出变换为数字值后的数字值,来进行该第2输出值的修正;或者,也可以是,该变形检测装置由应变仪构成,通过基于该第1输出值变更供给到该应变仪的比较放大器电路中的基准电压,来进行该第2输出值的修正。
此外,在上述合模力检测方法中,也可以将该比较放大器电路的输出电压变换为数字值并保持,将该数字值变化为模拟值,并生成该基准电压。该比较放大器电路优选包括串联连接的至少两个以上的比较放大器。
进而,在上述合模力检测方法中,也可以比较基于该多个变形检测装置中的至少两个变形检测装置的输出值,在比较结果比预先设定的值大的情况下,判断为异常。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变形检测装置的因经时变化所引起的输出的变化量反映在输出中,所以能够修正变形检测装置的因经时变化所引起的输出的偏差,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实际的变形。由此,能够高精度地检测注射成形机的模具的合模力,能够基于精确的合模力的检测值,有效地设定最合适的成形条件。
通过参照附图阅读以下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会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变形检测方法的注射成形机的合模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合模力检测方法中的修正电压偏差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3是进行软复位而构成的变形检测装置的电路框图。
图4是进行硬复位而构成的变形检测装置的电路框图。
图5是进行硬复位而构成的变形检测装置的具体例的电路图。
图6是表示在4根拉杆中的对角线上的两根拉杆上分别设有变形检测装置的情况的图。
图7是表示在4根拉杆上分别设有变形检测装置的情况的图。
图8是表示根据来自分别设在4根拉杆上的变形检测装置的模拟输出的和求出合模力的例子的电路框图。
图9是表示根据来自分别设在4根拉杆上的变形检测装置的数字输出的和求出合模力的例子的电路框图。
图10是表示将来自分别设在4根拉杆上的变形检测装置的模拟输出经由多路转换器输出后进行数字变换、并根据其和求出合模力的例子的电路框图。
图11是将图3所示的软复位的结构应用到将变形检测装置分别设在4根拉杆上的结构中的例子的电路框图。
图12是将图5所示的硬复位的结构应用到将变形检测装置分别设在4根拉杆上的结构中的例子的电路框图。
图13是将由安装在对角线上的拉杆上的两个变形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检测值的差作为第3输出值表示的图。
符号说明
20 合模机构
21 固定板
22 拉杆
23 可动板
30 变形检测装置
40 控制装置
50 应变仪
60 数字处理部
62 模拟/数字变换电路
64 复位处理电路
70 修正电路
72 输出电压检测电路
74 基准电压生成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作为能够使用本发明的变形检测装置的装置,对于注射成形机的合模装置,参照图1简单地说明。
图1是安装有本发明的变形检测装置的注射成形机的合模装置的侧视图。图1所示的合模装置具有模厚调节装置10和合模机构20。合模机构20是肘节式的合模机构,具有固定板21、拉杆22、可动板23、臂24、肘节支撑部25、合模用伺服马达26、滚珠丝杠27、和十字头28。
在固定板21上安装有固定模具(未图示),在可动板23上安装有可动模具(未图示)。通过使可动板23沿着拉杆22移动,使可动模具相对于固定模具移动而进行模具的开闭动作及合模动作。
在合模机构20中,伺服马达26的旋转运动被滚珠丝杠27变换为直线运动,传递给连结在滚珠丝杠27上的肘节机构(具有十字头28、肘节杆29a、29b、臂24)。肘节机构连接在可动板23上,通过肘节机构的直线运动使可动板23前进后退。
如果可动板23前进从而可动模具与固定模具接触(闭模)、再相对于固定模具推压,则通过该推压力将拉杆22拉伸而发生伸长,产生与拉杆22的伸长成比例的合模力。
因而,在通过合模机构20产生合模力的情况下,通过检测在拉杆22中发生的变形(伸长),能够检测实际上施加给固定模具和可动模具的合模力。所以,在图1所示的合模装置中,在拉杆22的一根上作为合模力检测装置而设有变形检测装置30,根据来自变形检测装置30的输出检测合模力。
变形检测装置30使用应变仪检测拉杆22的伸长。应变仪贴合在拉杆22上或者由固定夹具推压在拉杆22上而安装,以便与拉杆22一起伸缩。应变仪由电阻丝构成,结构为,在对应变仪施加电压时,根据由于电阻丝的伸缩带来的电阻值的变化而引起的输出电压的变化,来检测拉杆22的伸缩。
来自变形检测装置30(应变仪)的输出电压被供给到例如设在注射成形机中的控制装置40中。控制装置40对从变形检测装置30(应变仪)供给的输出电压进行换算,来求出合模力。求出的合模力用于成形条件的确认及设定等。
在上述变形检测装置30中使用的应变仪是利用公知的桥接电路检测电阻值的变化的检测电路。应变仪将多个电阻丝组合而构成桥接电路,利用比较放大器将来自桥接电路的规定位置的输出电压与基准电压的差放大,作为电压信号输出。通常将电路构成为,使基准电压为接地电位(0伏特)。桥接电路构成为,在各电阻丝中没有变化(即电阻值中没有变化)的情况下输出0伏特。并且构成为,在电阻丝中的一个或两个中有变化的情况下(即在电阻丝伸缩从而电阻值变化的情况下),桥接电路内的电阻值的平衡被破坏,输出与电阻值的变化成比例的电压。
构成桥接电路的电阻丝在长期的使用时,因经时变化而电阻值稍稍地逐渐变化。如果存在这样的经时变化带来的电阻值的变化,则来自最初输出电压被设定为0伏特的桥接电路的输出电压不再是0伏特,而输出与经时变化带来的电阻值的变化成比例的电压(例如10毫伏)。将该输出电压的变化称作偏差。即,虽然最初是在拉杆上没有发生变形的状态(无负荷时)下将输出电压设定为0伏特,但如果经过某些时间,则即使是无负荷时输出电压也产生偏差而成为例如10毫伏。因而,变成了输出在由实际的拉杆的变形(伸长)产生的电压上总是加上10毫伏后的电压。
拉杆的变形(伸长)是换算该输出电压而得到的值,如果在输出电压中有偏差,则成为与实际的变形(伸长)相差电压偏差的量的值,发生变形的检测误差。
所以,在本发明的合模力检测方法中,通过将上述无负荷时的输出电压的偏差量从实际的输出电压值中减去(或加上),将偏差量的电压值抵消来修正。在该修正中,有软复位和硬复位。
所谓的软复位,是下述修正方法,该修正方法设置将从桥接电路经由放大器(AMP)输出的输出电压进行数字变换的模拟/数字变换电路,对数字变换而得到的输出电压的数字值加上或减去相当电压偏差的数字值来进行抵消。软复位是将表示输出电压的数据通过软件处理而进行修正的方法。
另一方面,硬复位是下述修正方法,该修正方法设置将提供给生成输出电压的比较放大器的基准电压变更相当偏差电压的量的电路、通过硬件(电路)进行电压偏差的抵消。
本发明是以消除电压偏差的影响为目的,上述软复位及硬复位是用来实现该目的的手段的一例,采用哪种都可以,并且,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也可以考虑变形例及改良例。
这里,对于本发明的合模力检测方法中的修正电压偏差的方法,参照图2进行说明。另外,假设该修正是对图1所示的合模装置进行的修正。
首先,在步骤S1中确认合模装置的动作状态,判断可动模具是否在模开极限位置。所谓的模开极限位置,是可动模具从固定模具离开最远的位置、即可动板23后退最多而停止的位置。在模开极限位置,不发生合模力,在拉杆22上不发生变形(伸长)。
如果可动板23在模开极限位置,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2,检测来自变形检测装置30的输出电压。由于可动模具在模开极限位置停止,所以在原来的情况下,变形检测装置30的输出电压为0伏特,检测值是0。但是,如果在变形检测装置30中发生了经时变化,则发生偏差,输出电压不再是0伏特。因而,检测值也不再是零。这里,所谓的检测值,在上述软复位时是指数字化后的输出电压值,在硬复位时是指从比较放大器输出的输出电压值。
接着,在步骤S3中,判断检测值是否为规定的值以上。在检测值为规定的值以上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4,将检测值设定为偏移值。所谓的规定值,是用来判断是否需要修正偏差带来的检测误差的阈值。即,在检测值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认为是不能忽视检测误差的程度,在步骤S5中进行设定,以将从检测值减去偏移量后的值作为用来换算为合模力的值。即,在该修正处理后在实际检测合模力的处理中,基于从合模时的检测值减去偏移值后的值计算合模力。另外,将偏移值的初始值设定为0。
如上所述,在软复位中,合模时的检测值是输出电压的数字值,偏移值是模开极限位置的偏差电压的数字值。另一方面,在硬复位中,合模时的检测值是来自应变仪的输出电压本身,偏移值是偏差电压本身。
在步骤S5中,在将从检测值减去偏移值后的值作为用来换算为合模力的值的设定结束后,结束此次的处理。此外,在步骤S1中判断可动模具不在模开极限位置的情况下,以及在步骤S3中判断检测值为规定的值以上的情况下,不进行步骤S4的修正而前进到步骤S5,然后结束处理。
另外,在上述处理中,在可动板23在模开极限位置的情况下进行修正,但并不限于此,只要是不发生闭模力及合模力(即模具打开的状态)、并且可动板23不在移动中而是停止的位置就可以。即,只要可动板23停止在拉杆22为无负荷状态的位置上,就能够检测电压偏差。
如以上所述,在上述合模力检测方法中,在根据来自变形检测装置的输出检测合模力时,在合模装置为无负荷时检测来自变形检测装置的输出电压值(第1输出值),在由合模装置产生合模力时基于第1输出值修正从变形检测装置输出的输出电压值(第2输出值),基于修正后的第2输出值求出合模力。
接着,更详细地说明上述软复位。图3是进行软件复位而构成的变形检测装置30的电路框图。
在图3中,应变仪50是公知的结构,其说明省略。在本实施例中,来自应变仪50的输出电压被供给到数字处理部60中。数字处理部60通过模拟/数字变换电路62,将来自应变仪50的模拟电压信号变换为数字电压信号。模拟/数字变换电路62例如在来自应变仪50的输出电压为0.5伏特的情况下变换为数字值5000,在1伏特的情况下变换为数字值10000。
模拟/数字变换电路60具备进行上述图2所示的修正电压偏差的处理(在此情况下是软复位)的复位处理电路64。复位处理电路64如果被输入复位信号RESET,则进行图2的处理。例如,在步骤S2的处理中,模开极限位置的输出电压被模拟/数字变换电路62变换为数字值。如果模开极限位置的输出电压(相当于电压偏差)是10毫伏,则10毫伏被变换为数字值100。并且,将数字值100作为上述步骤S4中的偏移值进行存储。
因而,在接着检测合模力时,数字处理部60在将实际从应变仪50输出的电压通过模拟/数字变换电路62变换为数字值后,输出通过复位处理电路64减去了偏移值后的值。例如,在实际上从应变仪50输出的电压为包括电压偏差量的10毫伏的1.01伏特的情况下,在将该电压变换为数字值10100后,减去偏移值100,从数字处理部60输出10000的数字值。即,减去电压偏差量=100,输出被修正为近似实际的合模力的值后的值,成形机的控制装置40能够基于修正后的值求出实际的合模力。
另外,上述数字处理部60既可以设置在变形检测装置30中,或者也可以设置在成形机的控制装置40中。
接着,更详细地说明上述硬复位。图4是进行硬复位而构成的变形检测装置30的电路框图。
在图4中,应变仪50是公知的结构,其说明省略。在本实施例中,来自应变仪50的输出电压原样作为电压信号被送到成形机的控制装置40中。电压偏差的修正是通过修正电路70进行的。
修正电路70具有检测来自应变仪50的输出电压的输出电压检测电路72、和生成供给到应变仪的放大器中的基准电压V_REF的基准电压生成电路74。若将复位信号RESET输入输出电压检测电路,则输出电压检测电路72检测来自应变仪50的输出电压,将所检测的输出电压提供给基准电压生成电路74。该输出电压相当于电压偏差。基准电压生成电路74将被供给的输出电压与规定的电压比较,在为规定的电压以上的情况下,将该电压值作为偏移值存储。
在接着检测合模力时,基准电压生成电路74生成与所存储的电压值和0伏特的差相等的电压,作为基准电压V_REF供给到应变仪50的放大器中。因而,应变仪50的放大器基于预先调节了电压偏差量的基准电压来输出电压,所以来自变形检测装置30的输出电压是被修正了电压偏差量的输出电压,如果将该输出电压原样向成形机的控制装置40供给,则控制装置40能够求出不包含电压偏差量的实际的合模力。
这里,举例说明进行上述硬复位的电路的具体例。在应变仪电路中,如上所述,将桥接电路BRIDGE的输出电压通过比较放大器(差动放大器)AMP放大而作为变形检测信号。由于来自桥接电路BRIDGE的输出电压较小,所以需要将AMP的放大率设定得较大,例如100倍。但是,通过一个AMP形成100倍是很困难的,需要例如图5所示那样做成由两级放大的结构。
图5是表示在应变仪的放大电路中加入本发明的硬复位电路的电路结构的图。图5所示的应变仪的放大电路是具有AMP1和AMP2的两级放大结构,构成为,对AMP2进行上述硬复位。
在图5中,来自桥接电路BRIDGE的输出电压首先被AMP1放大某种程度。接着,将AMP1的输出再次通过AMP2放大,成为来自应变仪的输出信号(变形检测信号)VOUT。
这里,在AMP2的输出线上经由切换开关SW连接有自动置零部。自动置零部是进行上述硬复位的电路,包括模拟数字变换器A/D、控制元件CONTROLLER、数字模拟变换器D/A。从自动置零部输出基准电压V_REF,供给到AMP2中。该基准电压V_REF成为用来由AMP2修正桥接电路BRIDGE的输出电压中的电压偏差量的修正信号。
在没有发生桥接电路BRIDGE的输出电压中的电压偏差的初始状态下,切换开关SW连接在接地侧,对自动置零部供给接地电位,将接地电位原样作为AMP2的基准电压V_REF,供给到AMP2中。
如果经过了某些时间而到了要进行硬复位时,对控制元件CONTROLLER输入复位信号RESET。于是,控制元件CONTROLLER将切换开关SW切换到VOUT侧。由此将AMP2的输出电压VOUT供给到自动置零部中。
被供给到自动置零部中的输出电压VOUT首先被模拟数字变换器A/D数字变换,成为数字值而供给到控制元件CONTROLLER中。控制元件CONTROLLER保持输出电压VOUT的数字值,并且将该数字值输入到数字模拟变换器D/A中。数字模拟变换器D/A将所输入的数字值变换为模拟值。即,将输入到模拟数字变换器A/D中的AMP2的输出电压再现。该再现的电压是基准电压V_REF,被供给到AMP2的基准电压输入端子。
以上,如果将复位信号RESET输入到控制元件CONTROLLER中,则此时刻的来自AMP2的输出电压成为基准电压V_REF而被供给到AMP2中。控制元件CONTROLLER保持有基准电压V_REF的数字值,以后连续地将基准电压V_REF供给到AMP2中。
这里,在图1所示的合模装置中设有4根拉杆22。在合模时假设均等的力(合模力)作用在4根拉杆22上的情况下,一边通过上述压紧力检测方法进行修正一边检测对任一根拉杆22施加的力,如果使该检测值成为4倍,则能够得到合模力。
但是,在实际的合模装置中,因各部件的尺寸误差及重量平衡等的影响而大部分情况下没有对4根拉杆22均等地施加力。在此情况下,在使1根拉杆22中的检测值为4倍来计算合模力的方法中,有可能不能得到精确的合模力。
所以,通过对多个拉杆22分别安装变形检测装置30、基于这些变形检测装置30的输出的和计算合模力,能够将因拉杆22间的不均匀所引起的合模力的检测误差降低或除去。
图6是表示在4根拉杆22中的对角线上的两根拉杆22上分别设有变形检测装置30的情况的图。另外,图6是在图1中从可动板23侧观察固定板21时的图,拉杆22作为截面表示。这样,通过求出施加在对角线上的两根拉杆22上的力、使其和成为2倍,能够计算合模力。如果考虑4根拉杆22中的上侧的拉杆22与下侧的拉杆22之间的不均匀、以及右侧的拉杆22和左侧的拉杆22之间的不均匀,则通过使施加在对角线上的两根拉杆22上的力的和成为2倍,能够求出有效地降低了不均匀的影响的合模力。
此外,图7是表示在4根拉杆22上分别设有变形检测装置30的情况的图。这样,通过求出对所有的拉杆22分别施加的力并求出其总和,能够计算合模力。在此情况下,施加在各拉杆22上的力的不均匀不会对所得到的合模力带来影响,而能够得到精确的合模力。
为了取得来自多个变形检测装置30的输出的和,如图8所示,只要将来自各变形检测装置30的放大器AMP1~AMP4的输出输入到加法电路中并取得输出和、将该输出和通过模拟数字变换器A/D进行变换即可。在此情况下,来自多个变形检测装置30的输出在模拟值的状态下求和,将其和变换为数字信号。
或者,如图9所示,也可以将来自各变形检测装置30的放大器AMP1~AMP4的输出分别单独通过模拟数字变换器A/D变换为数字值DATA1~DATA4,通过数字运算求出所得到的数字值的总和DATA(DATA=DATA1+DATA2+DATA3+DATA4)。在此情况下,将来自多个变形检测装置30的输出单独地变换为数字值,来运算数字值下的和。
在图9所示的方法中,需要对各变形检测装置30设置模拟数字变换器A/D1~A/D4,需要与变形检测装置30的数量相同数量的模拟数字变换器。所以,如图10所示,也可以利用多路转换器ML仅通过一个模拟数字变换器A/D将来自全部的变形检测装置30的输出数字变换。
在图10中,多路转换器ML将来自各变形检测装置30的输出例如每1毫秒进行切换并依次输出。因而,从模拟数字变换器A/D每1毫秒输出将来自各变形检测装置30的输出变换为模拟值后的数字值DATA1~DATA4。通过数字运算求出该数字值DATA1~DATA4的总和DATA(DATA=DATA1+DATA2+DATA3+DATA4)。
但是,如果通过多路转换器ML将来自各变形检测装置30的输出例如每1毫秒进行切换,则DATA1~DATA4是错开1毫秒的时刻的检测值,并不是多个拉杆在同一时刻下的检测值。所以,需要修正检测时刻的偏差。例如,使DATA1~DATA4的总和DATA作为在得到DATA1~DATA4的时间的中间的时刻所得到的数据。
具体而言,如果DATA1~DATA4每1毫秒被输出,则在从得到DATA1的时刻开始到得到DATA4的时刻耗费3毫秒,所以作为其中间,也可以设定为在从得到DATA1的时刻经过1.5毫秒的时刻得到总和DATA。或者也可以设定在得到DATA1的时刻得到总和DATA,并从DATA2~DATA4的值中减去预先决定的值后求出总和DATA。
以上,对于根据来自分别设在多个拉杆22上的变形检测装置30的输出所求出的合模力,也优选地进行图3或图5所示那样的电压偏差的修正处理。
图11是将图3所示的软复位的结构应用到在4根拉杆上分别设有变形检测装置30的结构中的例子的电路框图。从各变形检测装置30的数字处理部60输出的数字值的输出VOUT被输入到控制装置40中,在控制装置40中运算它们的总和来求出合模力。另外,在控制装置40中,假设运算在相同时刻来自变形检测装置30的输出的总和。
在图11所示的结构中,电压偏差的修正是与图2所示的处理同样地进行的。即,在判断可动板在模开极限位置的情况下,在各变形检测装置30中,进行从图2的步骤S2到S5的处理,进行将电压偏差量抵消的处理。电压偏差在各变形检测装置30中单独地发生,并不是在所有的变形检测装置30中发生相同的电压偏差。因而,电压偏差的修正优选地在各变形检测装置30中单独地进行。
此外,同样也可以将图4所示的硬复位的结构应用到在4根拉杆上分别设有变形检测装置30的结构中。该结构与图11所示的结构同样,其说明省略。
图12是将图5所示的硬复位的结构应用到在4根拉杆上分别设有变形检测装置30的结构中的例子的电路框图。从各变形检测装置30的放大器AMP2输出的模拟值的输出VOUT被供给到多路转换器ML中。多路转换器ML例如每1毫秒依次切换输出VOUT,输出给模拟数字变换器A/D。模拟数字变换器A/D将依次供给来的输出VOUT变换为数字值,并供给到控制装置40中。控制装置40与图10所示的例子同样,通过数字运算求出数字值DATA1~DATA4的总和DATA(DATA=DATA1+DATA2+DATA3+DATA4)。
在图12所示的结构中,电压偏差的修正也在各变形检测装置30中与图2所示的处理同样地进行。
进而,在硬件的结构中,也可以不使用多路转换器,而在分别设于4根拉杆上的变形检测装置30上分别设置模拟数字变换器A/D。在此情况下,将从各模拟数字变换器A/D输出的数字值DATA输入到控制装置40中。
图13是将由在多个拉杆中的图6所示那样在对角线上的拉杆上安装的两个变形检测装置30检测到的检测值的差作为第3输出值表示的图。在图13的曲线图中,实现表示在正常的状态下对拉杆施加合模力时的两个变形检测装置30的检测值的差即第3输出值。在此情况下,检测值的差是较小的值,拉杆间的不均匀较小,判断为对模具平衡良好地施加了合模力。另一方面,在图13的曲线图中,单点划线表示在异常的状态下施加合模力时的第3输出值。从模接触位置开始合模力开始变大,如果合模结束则合模力变为一定,所以作为比较值的第3输出值也从模接触位置开始上升,在合模结束以后成为一定。但是,如果没有平衡良好地对模具施加合模力,则第3检测值与正常状态相比成为显著大的值。在此情况下,可以判断为,模具的安装状态较差、拉杆折损等、合模装置处于异常状态。进而,也可以通过设置异常判断的阈值,在第3输出值超过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发生了异常,使合模装置的动作停止、或发出异常警报而对操作者通知异常的发生等,使操作者早期认识到不良状况。
这样,通过比较各变形检测装置30的检测值,能够掌握对各拉杆施加的合模力的不均匀,能够进行模具的安装状态的合模装置的状态监视。也可以不是仅对两个、而是对所有的拉杆设置变形检测装置30,以便能够更正确地进行状态监视。进而,可以通过使用积分值来进行更正确的判断。
如以上说明,通过根据由单独设在多个拉杆上的变形检测装置得到的输出值的和求出合模力,能够将对各拉杆施加的力的不均匀降低或除去,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合模力检测。此外,通过对多个变形检测装置分别进行电压偏差的修正,能够实现更高精度的合模力检测。
本发明并不限于具体公开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实施各种变形例、改良例。
本申请基于2005年6月21日提出的优先权主张日本特许申请2005-180999号、以及2006年1月23日提出的优先权主张日本特许申请2006-014312号,这里援用其全部内容。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在使用测量合模装置的拉杆的变形的应变仪来检测合模力的成形机中使用。
Claims (8)
1、一种合模力检测方法,基于来自在成形机的合模装置上设置的至少一个变形检测装置的输出,检测合模力,其特征在于,
检测在该合模装置为无负荷时从该变形检测装置输出的第1输出值;
基于上述第1输出值,修正在由上述合模装置产生合模力时从上述检测装置输出的第2输出值;
基于修正后的该第2输出值求出合模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模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多个变形检测装置设置在成形机的合模装置上,根据从各个该变形检测装置输出的上述第1输出,求出上述第2输出值;
基于上述第2输出的和,求出合模力。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模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合模装置为模开极限状态时,检测上述第1输出值。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模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利用将来自上述变形检测装置的输出变换为数字值后的数字值,来进行上述第2输出值的修正。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模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变形检测装置由应变仪构成;
通过基于上述第1输出值对供给到该应变仪的比较放大器电路中的基准电压进行变更,来进行上述第2输出值的修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合模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比较放大器电路的输出电压变换为数字值并保持,将该数字值变换为模拟值,并生成上述基准电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合模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比较放大器电路包括串联连接的至少两个以上的比较放大器。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模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比较基于上述多个变形检测装置中的至少两个变形检测装置的输出值,在比较结果比预先设定的值大的情况下,判断为异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80999/2005 | 2005-06-21 | ||
JP2005180999 | 2005-06-21 | ||
JP014312/2006 | 2006-01-23 | ||
JP2006014312A JP4699221B2 (ja) | 2005-06-21 | 2006-01-23 | 型締力検出方法 |
PCT/JP2006/312298 WO2006137386A1 (ja) | 2005-06-21 | 2006-06-20 | 型締力検出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31406A true CN101031406A (zh) | 2007-09-05 |
CN101031406B CN101031406B (zh) | 2011-01-12 |
Family
ID=37570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8000086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31406B (zh) | 2005-06-21 | 2006-06-20 | 合模力检测方法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80053188A1 (zh) |
EP (1) | EP1894700B1 (zh) |
JP (1) | JP4699221B2 (zh) |
KR (2) | KR100934349B1 (zh) |
CN (1) | CN101031406B (zh) |
TW (1) | TW200704496A (zh) |
WO (1) | WO2006137386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75230A (zh) * | 2009-04-28 | 2010-11-03 | 恩格尔奥地利有限公司 | 具有机械式放大器的注塑机 |
CN103056333A (zh) * | 2012-12-31 | 2013-04-24 | 宁波思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压铸机锁模力在线调节装置和调节算法 |
CN104772877A (zh) * | 2014-01-15 | 2015-07-15 | 发那科株式会社 | 注射成型机的合模力设定装置和合模力设定方法 |
CN110366483A (zh) * | 2017-02-28 | 2019-10-22 |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 校正装置、注射成型系统及校正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803517B1 (ko) | 2007-01-16 | 2008-02-14 | 엘에스전선 주식회사 | 형판 응력 균일도 측정장치 |
DE102008050944A1 (de) * | 2008-10-10 | 2010-04-15 | Karl Hehl | Vorrichtung zur Erfassung der an einer Spritzgießmaschine auftretenden Kräfte |
JP2011148124A (ja) * | 2010-01-19 | 2011-08-04 | Fanuc Ltd | 動力伝達機構の異常検出手段を備えた射出成形機 |
TWI398344B (zh) * | 2010-02-04 | 2013-06-11 | Chuan Lih Fa Machinery Works Co Ltd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lamping force automatic adjustment system |
US20130287508A1 (en) | 2012-04-25 | 2013-10-31 |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 Magnetic drill press |
JP5931167B1 (ja) | 2014-12-11 | 2016-06-08 |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 人間協調型ロボットシステム |
EP3411173B1 (en) | 2016-02-01 | 2022-11-16 |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 Holding force detection for magnetic drill press |
EP3437826B1 (en) * | 2016-03-31 | 2022-07-27 |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vice for injection molding, and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
US10571354B2 (en) * | 2016-08-24 | 2020-02-25 | Nxp Usa, Inc. | System, test chamber, and method for response time measurement of a pressure sensor |
JP6352579B1 (ja) * | 2017-05-17 | 2018-07-04 | アスカカンパニー株式会社 | 成形システム、成形装置、検査装置、検査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DE212018000226U1 (de) * | 2017-05-17 | 2020-01-21 | Aska Company | Formsystem, Formvorrichtung, Inspektionsvorrichtung und Programm |
CN111623909B (zh) * | 2019-02-28 | 2021-07-30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叉臂二力杆的受力测试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283518A (ja) * | 1985-06-10 | 1986-12-13 | Fanuc Ltd | 射出成形機の型締力補正装置 |
US4685876A (en) * | 1986-03-24 | 1987-08-11 | Cincinnati Milacron Inc. | Toggle injection molding clamping force monitor |
US5059365A (en) * | 1990-05-17 | 1991-10-22 | Cincinnati Milacron Inc. | Method of setting and maintaining a desired mold clamping force |
JP3242796B2 (ja) | 1994-09-19 | 2001-12-25 | 東洋機械金属株式会社 | 型締力測定センサの故障検出方法 |
JP3270653B2 (ja) * | 1995-04-19 | 2002-04-02 | 株式会社日本製鋼所 | 射出成形機の型締制御方法および型締制御装置 |
JPH08290437A (ja) | 1995-04-21 | 1996-11-0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プレス成形装置およびプレス成形方法 |
JP3219268B2 (ja) * | 1998-03-31 | 2001-10-15 |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 型締制御装置 |
JP4118428B2 (ja) * | 1998-12-25 | 2008-07-16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電動式樹脂成形機の制御方法 |
JP2000280310A (ja) * | 1999-04-01 | 2000-10-10 | Japan Steel Works Ltd:The | 射出成形機の型締装置及び射出装置並びにその制御方法 |
JP4449049B2 (ja) * | 1999-12-16 | 2010-04-14 | 宇部テクノエンジ株式会社 | 成型機の型締め機構異常監視方法および成型機の型締め機構異常監視装置 |
JP3330578B2 (ja) * | 2000-03-16 | 2002-09-30 |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 成形機の型締機構 |
JP2003224156A (ja) * | 2002-01-28 | 2003-08-0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半導体樹脂封止装置 |
US6935188B2 (en) * | 2003-12-11 | 2005-08-30 | Tony Lee | Surface-mounted type clamping force strain meter associated with a locating seat |
TWM273444U (en) * | 2005-03-08 | 2005-08-21 | Jian-Le Li | Mold clamping force strain gauge and conversion device for detected signal thereby |
-
2006
- 2006-01-23 JP JP2006014312A patent/JP469922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6-20 KR KR1020077006078A patent/KR100934349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6-06-20 WO PCT/JP2006/312298 patent/WO200613738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6-06-20 CN CN2006800008613A patent/CN10103140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6-20 TW TW095122094A patent/TW200704496A/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06-20 KR KR1020087031498A patent/KR20090015145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6-06-20 EP EP06766959.8A patent/EP1894700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6-06-20 US US11/661,873 patent/US20080053188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75230A (zh) * | 2009-04-28 | 2010-11-03 | 恩格尔奥地利有限公司 | 具有机械式放大器的注塑机 |
CN101875230B (zh) * | 2009-04-28 | 2014-07-02 | 恩格尔奥地利有限公司 | 具有机械式放大器的注塑机 |
CN103056333A (zh) * | 2012-12-31 | 2013-04-24 | 宁波思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压铸机锁模力在线调节装置和调节算法 |
CN104772877A (zh) * | 2014-01-15 | 2015-07-15 | 发那科株式会社 | 注射成型机的合模力设定装置和合模力设定方法 |
CN110366483A (zh) * | 2017-02-28 | 2019-10-22 |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 校正装置、注射成型系统及校正方法 |
CN110366483B (zh) * | 2017-02-28 | 2021-12-28 |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 校正装置、注射成型系统及校正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704496A (en) | 2007-02-01 |
KR100934349B1 (ko) | 2009-12-30 |
EP1894700A4 (en) | 2010-07-07 |
WO2006137386A1 (ja) | 2006-12-28 |
KR20090015145A (ko) | 2009-02-11 |
TWI314095B (zh) | 2009-09-01 |
KR20070061819A (ko) | 2007-06-14 |
EP1894700A1 (en) | 2008-03-05 |
JP2007030496A (ja) | 2007-02-08 |
JP4699221B2 (ja) | 2011-06-08 |
CN101031406B (zh) | 2011-01-12 |
US20080053188A1 (en) | 2008-03-06 |
EP1894700B1 (en) | 2016-11-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31406A (zh) | 合模力检测方法 | |
CN102647896B (zh) | 贴装装置的加压控制头 | |
US7784355B2 (en) | Material testing machine | |
US7619384B2 (en) | Controller for die cushion mechanism | |
KR101455480B1 (ko) | 서보 제어 장치 | |
JP3694684B2 (ja) | 射出成形機 | |
CN1974067A (zh) | 成型机、紧固系统、毛刺检测方法以及异常检测方法 | |
JP4410749B2 (ja) | トグル式型締装置の型厚調整方法 | |
CN1221339C (zh) | 压弯机的运行方法和压弯机尤其是弯边压床 | |
CN112639429B (zh) | 冲压装置、终端装置、滚珠丝杠估计寿命计算方法以及程序 | |
JP7140033B2 (ja) | 材料試験機、及び材料試験機の制御方法 | |
JP2013026360A (ja) | 樹脂封止装置 | |
JP5734366B2 (ja) | 射出成形機の型締力測定機構 | |
JP2007218809A (ja) | 材料試験機 | |
JP4842645B2 (ja) | 射出成形機及び射出成形機に設けられた圧力検出器の異常を検出する方法 | |
CN114340883A (zh) | 电动缸系统及电动缸的异常检测方法 | |
KR102206338B1 (ko) | 전동프레스, 제어방법 및 프로그램 | |
CN1714286A (zh) | 工件上加载拉力的模拟装置 | |
JP6080396B2 (ja) | 形状測定装置、形状測定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10111019A (ja) | 射出成形機、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JP3841711B2 (ja) | トランスファ装置の制御装置 | |
JP2009039813A (ja) | 圧入装置 | |
JP3795441B2 (ja) | 電動式射出装置及びそれの制御方法 | |
JP2000280100A (ja) | サーボプレス機械の下死点補正装置 | |
JP2013032913A (ja) | 材料試験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12 Termination date: 2020062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