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23134B - 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23134B
CN101023134B CN2005800247840A CN200580024784A CN101023134B CN 101023134 B CN101023134 B CN 101023134B CN 2005800247840 A CN2005800247840 A CN 2005800247840A CN 200580024784 A CN200580024784 A CN 200580024784A CN 101023134 B CN101023134 B CN 1010231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ion
weight part
resin combination
weight
sulfonic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Ceas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8002478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23134A (zh
Inventor
大平洋二
小野哲志
伊藤英和
高木诚
友田琢也
中川秀则
竹尾充浩
古屋和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ijin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ijin Chemical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35895129&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1023134(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21128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6028390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22540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6045282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26218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82007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eijin Chemicals Ltd filed Critical Teijin Chemicals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05/007110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6008858A1/ja
Publication of CN1010231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231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231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23134B/zh
Ceas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含有含氟有机金属盐化合物的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阻燃性。本发明涉及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防止树脂组合物在燃烧时熔融滴落的方法,其中所述树脂组合物含有:(1)100重量份芳族聚碳酸酯树脂(A成分);(2)0.005-0.6重量份含氟有机金属盐(B成分),所述含氟有机金属盐通过离子色谱法测定的氟化物离子含量按重量比计为0.2-20ppm;以及(3)选自阻燃剂(C成分)、脂肪酸酯(D成分)、紫外线吸收剂(E成分)、具有原纤形成能力的聚四氟乙烯(F成分)、填充材料(G成分)、硅酸盐矿物(H成分)和二氧化钛颜料(I成分)中的至少一种成分。

Description

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燃烧时熔融滴落(以下可称为“滴落”)得到抑制,阻燃性优异的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本发明还涉及该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又涉及防止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熔融滴落的方法。
背景技术
芳族聚碳酸酯树脂发挥其透明性或耐冲击性,可用作各种成型品材料,在广泛的领域内得到应用。另外,在使用该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的用途中,近年来对火灾时的阻燃性受到关注,人们需求除上述特性之外,还具有高度阻燃性的树脂组合物。作为使芳族聚碳酸酯树脂具有阻燃性的方法,以往有人提出了添加卤素系化合物或磷系化合物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该树脂组合物应用于强烈要求阻燃的OA仪器、家电制品等中。还提出了有机硅系阻燃剂,其作为对环境影响小的材料而得到人们的重视。
关于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的阻燃,已经提出了很多技术方案。例如,有人提出通过添加有机金属盐使芳族聚碳酸酯树脂阻燃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和2)。尽管如此,需求阻燃性芳族聚碳酸酯树脂材料的用途依然非常多样化,因此希望进一步提高阻燃性。
近年来,为了提高阻燃性,有人提出不采用改变阻燃剂的种类或增加阻燃剂的量的方法,而是将以往公知的阻燃剂的品质调整在适宜范围,以提高阻燃性的方法。例如,对于配合了以全氟烷基磺酸的碱金属盐为代表的含氟有机金属盐化合物的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有人提出(I)将该化合物的水溶液或分散液的PH调节至5-9的范围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3)。还已知(II)使该化合物的醇不溶成分减少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4)。虽然这些提案在明确了使阻燃性降低的因素方面意义深远,但是并未十分明确其与市售含氟有机金属盐化合物的差异。特别是在实际应用上,聚碳酸酯树脂中通常较多配合各种添加剂,但是对于无损配合添加剂所带来的效果并且可实现良好阻燃性的方法尚未明确。另外,使全氟烷基磺酸碱金属盐中的氟化物离子为1PPM左右的制备方法是公知的(参照专利文献5)。不过,由该制备方法得到的全氟烷基磺酸碱金属盐和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的组合的情况却不得而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昭54-3245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公昭60-1933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3185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1-115004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1-2686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阻燃性优异的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更具体地说,在于尽量不损害配合各种添加剂所带来的效果,或者尽量抑制因所述配合而产生的问题,同时使配合有各种添加剂并含有含氟有机金属盐化合物的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阻燃性提高。
本发明人为实现上述目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如果降低配合在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的含氟有机金属盐化合物中的氟化物离子,则可以提高防止该树脂组合物燃烧时滴落的效果,在其它效果中也有效。
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配合的含氟有机金属盐化合物低于1重量%,为少量,且该化合物中的氟化物离子的比例也不满100PPM,为极少量。但是,该树脂组合物中的极少量的氟化物离子却对该树脂组合物的阻燃性及其它特性有很大影响,这是另人惊讶的。
本发明人基于上述认识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涉及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下述成分:
(1)100重量份芳族聚碳酸酯树脂(A成分)
(2)0.005-0.6重量份含氟有机金属盐(B成分),其中,所述含氟有机金属盐通过离子色谱法测定的氟化物离子的含量按重量比计为0.2-20PPM
(3)选自除含氟有机金属盐以外的阻燃剂(C成分)、脂肪酸酯(D成分)、紫外线吸收剂(E成分)、具有原纤形成能力的聚四氟乙烯(F成分)、填充材料(G成分)、硅酸盐矿物(H成分)和二氧化钛颜料(I成分)中的至少一种成分。
本发明还涉及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100重量份芳族聚碳酸酯树脂(A成分),配合0.005-0.6重量含氟有机金属盐(B成分)和选自上述C成分-I成分中的至少一种成分;其中所述含氟有机金属盐(B成分)中,通过离子色谱法测定的氟化物离子的含量按重量比计为0.2-20PPM。
本发明还包含由上述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成型品。
本发明又涉及防止含有(1)芳族聚碳酸酯树脂(A成分)、(2)含氟有机金属盐、以及(3)选自除含氟有机金属盐以外的阻燃剂(C成分)、脂肪酸酯(D成分)、紫外线吸收剂(E成分)、具有原纤形成能力的聚四氟乙烯(F成分)、填充材料(G成分)、硅酸盐矿物(H成分)和二氧化钛颜料(I成分)中的至少一种成分的树脂组合物在燃烧时熔融滴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2)含氟有机金属盐使用相对于100重量份芳族聚碳酸酯树脂(A成分)为0.005-0.6重量份的含氟有机金属盐(B成分),其中,所述含氟有机金属盐通过离子色谱法测定的氟化物离子的含量按照重量比计为0.2-20PPM。
本发明还包含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用阻燃剂,该阻燃剂含有含氟有机金属盐,其中,所述含氟有机金属盐通过离子色谱法测定的氟化物离子含量按照重量比计为0.2-20ppm。
本发明又包含含有上述阻燃剂和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的母料(マスタ一バツチ)。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阻燃性优异,燃烧时难以熔融滴落。阻燃性提高的效果在与有机硅系阻燃剂组合时特别显著。另外,在与各种添加剂组合时,可以得到良好的脱模性、耐候性、色相、耐疲劳特性、以及光反射性等。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可以制备该树脂组合物。根据本发明,可防止树脂组合物燃烧时的熔融滴落。
附图说明
图1是在评价疲劳性中使用的所谓的L形试验片的正面图。试验片的厚度为3mm。将试验仪器的夹具通过符号4所示的孔的部分,沿符号3所示的垂直方向施加规定的载荷进行试验。
图2是实施例中使用的以笔记本电脑的外壳作为模具的成型品的外表斜视示意图(长178mm×宽245mm×边缘高度10mm、厚度1.2mm)。
图3是实施例中使用的成型品的表面正面示意图,给出了浇口位置、熔合痕的图案以及评价用样品的切取部分。
图4是实施例中使用的成型品的背面正面示意图,给出了带加强筋的加厚部位的情形(消光面的部分成为在上下两侧有加强筋的加厚部位)。
符号说明
1  L形试验片主体
2  表示L形部分和圆弧部分的结合位置的虚线
3  疲劳试验时施加给试验片的载荷的方向
4  夹具安装用孔(直径3mm的圆)
5  表示夹具安装用孔的位置的中心角(60°),以符号7的交点为中心
6  试验片的对象轴(图上、上下对称)
7  符号2的虚线与对称轴6的交点
8  L形的角度(90°)
9  L形内侧的R面(R1.5:半径1.5mm)
10  L形外侧的R面(R10:半径10mm)
11  L形的宽度(10mm)
21  以笔记本型电脑的外壳为模具的成型品主体
22  消光表面部分
23  镜面部分
24  浇口(顶针
Figure G05824784020070124D000041
5处)
25  大体的熔合痕
26  评价用样品的切取部分
27  带加强筋的加厚部位(与镜面部分背面一侧相对应)
28  带加强筋的加厚部位(与镜面部分背面一侧相对应)
具体实施方式
(A成分:芳族聚碳酸酯树脂)
本发明中,作为A成分使用的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由二元酚和碳酸酯前体反应得到。反应方法的一个例子可以是界面聚合法、熔融酯交换法、碳酸酯预聚物的固相酯交换法、以及环状碳酸酯化合物的开环聚合法等。
芳族聚碳酸酯树脂除通常使用的双酚A型聚碳酸酯以外,还可以是用其它二元酚聚合得到的高耐热性或低吸水率的各种聚碳酸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可以通过任何制备方法制备,界面缩聚时,通常使用一元酚类的终端剂(末端停止剤)。聚碳酸酯树脂还可以是三官能酚类聚合得到的支链聚碳酸酯树脂,还可以是脂族二羧酸或芳族二羧酸、或二元脂族或脂环醇共聚得到的共聚碳酸酯。含有双酚A的均聚物的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由于耐冲击性优异,因此特别优选。可作为本发明A成分使用的芳族聚碳酸酯树脂例如在EP1288262号公报中有详细记载。
使用其它二元酚聚合得到的高耐热性或低吸水率的芳族聚碳酸酯树脂例如可利用日本特开2004-149745号公报中记载的芳族聚碳酸酯。所述芳族聚碳酸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两种或两种以上适当混合使用。还可以将它们与常用的双酚A型聚碳酸酯混合使用。
支链聚碳酸酯树脂可以进一步协同性地改善本发明的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所具有的防止滴落的功能,因此优选使用。所述支链聚碳酸酯树脂所使用的三官能或三官能以上的多官能性芳族化合物可利用支链聚碳酸酯树脂衍生的公知的化合物,优选三苯酚,其中优选1,1,1-三(4-羟基苯基)乙烷、1,1,1-三(3,5-二甲基-4-羟基苯基)乙烷,特别优选1,1,1-三(4-羟基苯基)乙烷。
支链聚碳酸酯树脂中,由多官能性芳族化合物衍生的结构单元相对于由二元酚衍生的结构单元和所述由多官能性芳族化合物衍生的结构单元的合计100mol%优选为0.03-1mol%,更优选0.05-0.7mol%,进一步优选0.05-0.4mol%。另外,所述支链结构单元不仅由多官能性芳族化合物衍生,也可以如熔融酯交换反应时的副反应那样,不使用多官能性芳族化合物而衍生。所述支链结构量可通过1H-NMR测定来计算。
利用界面聚合法的反应通常是二元酚与光气的反应,在酸结合剂和有机溶剂存在下反应。酸结合剂例如可使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等碱金属氢氧化物、吡啶等。
有机溶剂例如可使用二氯甲烷、氯苯等卤代烃。
为了促进反应,例如可以使用叔胺或季铵盐等催化剂,分子量调节剂例如优选使用苯酚、对叔丁基苯酚、对枯基苯酚等单官能酚类。并且,癸基酚、十二烷基酚等具有比较长的链的烷基的单官能酚类在需要提高流动性或耐水解性时有效。
反应温度通常为0-40℃,反应时间为几分钟-5小时,反应中的pH通常优选保持在10或10以上。
利用熔融酯交换法的反应通常为二元酚与碳酸二酯的酯交换反应,在惰性气体存在下,将二元酚和碳酸二酯混合,在减压下、通常在120-350℃下反应。减压度分阶段变化,最终达到133Pa或133Pa以下,将生成的酚类排除到体系外。反应时间通常为1-4小时左右。熔融酯交换法得到的芳族聚碳酸酯树脂例如在EP1038920号公报中有详细记载。
对于上述以外的反应形式的详细内容可通过各种文献和专利公报等获知。
在制备本发明的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时,对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的粘度平均分子量(M)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0,000-50,000,更优选为14,000-30,000,进一步优选为14,000-24,000。
粘度平均分子量低于10,000的芳族聚碳酸酯树脂在实际应用上有时无法获得所希望的耐冲击性等,并且无法获得足够的防止滴落的性能,因此阻燃性容易变差。而由粘度平均分子量超过50,000的芳族聚碳酸酯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在注塑成型时流动性差,因此通用性差。
上述芳族聚碳酸酯树脂可以混合粘度平均分子量在上述范围之外的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特别是,具有超过上述范围(50,000)的粘度平均分子量的芳族聚碳酸酯树脂通过提高树脂的熵弹性,可以进一步协同性地改善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所具有的防止滴落的性能。所述改善效果比上述支链聚碳酸酯更好。更优选的方案是:A成分是粘度平均分子量为16,000-35,000的芳族聚碳酸酯树脂(A-3成分),该A-3成分含有粘度平均分子量为70,000-2,000,000的芳族聚碳酸酯树脂(A-3-1成分)、以及粘度平均分子量为10,000-30,000的芳族聚碳酸酯树脂(A-3-2成分)。
所述A-3成分中,A-3-1成分的分子量优选70,000-200,000,更优选100,000-160,000。A-3-2成分的分子量优选10,000-25,000,更优选12,000-23,000。
A-3成分可以将上述A-3-1成分和A-3-2成分以各种比例进行混合,调节至满足规定的分子量范围。优选A-3成分100重量%中,A-3-1成分为2-40重量%的情况,更优选A-3-1成分为3-30重量%,进一步优选A-3-1成分为4-20重量%,特别优选A-3-1成分为5-20重量%。通常,聚碳酸酯树脂的分子量分布为2-3的范围。因此,本发明的A-3-1成分和A-3-2成分也优选满足上述分子量分布范围。所述分子量分布以重均分子量(Mw)与通过GPC(凝胶渗透色谱)测定计算出的数均分子量(Mn)的比(Mw/Mn)表示,该Mn和Mw均经标准聚苯乙烯换算。
A-3成分的制备可利用公知的方法、例如日本特开2003-82218号公报中的含高分子量成分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制备的方法。
本发明中所述粘度平均分子量如下计算:首先,在20℃将0.7g芳族聚碳酸酯溶解于100mL二氯甲烷,使用奥斯特瓦尔德粘度仪,由所得的溶液求出按照下式计算的比粘度(sp),
比粘度(ηSP)=(t-t0)/t0
[t0表示二氯甲烷的滴落秒数、t表示试样溶液的滴落秒数]
通过以下算式,由所求得的比粘度(ηSP)计算粘度平均分子量M。
ηSP/c=[η]+0.45×[η]2c([η]表示特性粘度)
[η]=1.23×10-4M0.83
c=0.7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的粘度平均分子量的计算按照以下要领进行。即,将该组合物与其20-30倍重量的二氯甲烷混合,溶解组合物中的可溶解成分。通过Celite过滤收集所述可溶解成分。然后除去所得溶液中的溶剂。将除去溶剂后的固体充分干燥,得到溶解于二氯甲烷的成分的固体。将0.7g所述固体溶解于100mL二氯甲烷中,与上述同样地,由所得溶液求出20℃的比粘度,与上述同样地,由该比粘度计算粘度平均分子量M。
<B成分:含氟有机金属盐>
本发明中的B成分是通过离子色谱法测定的氟化物离子(F-)的含量为0.2-20ppm、优选0.2-10ppm、更优选0.2-5ppm的含氟有机金属盐。
本发明的含氟有机金属盐是指含有阴离子成分和阳离子成分的金属盐,其中,阴离子成分含有具有氟取代的烃基的有机酸,阳离子成分含有金属离子,更优选的具体例子有:氟取代有机磺酸的金属盐、氟取代有机硫酸酯的金属盐、以及氟取代有机磷酸酯的金属盐。含氟有机金属盐可以使用一种,或者也可以将2种或2种以上混合使用。其中优选氟取代有机磺酸的金属盐,特别优选具有全氟烷基的磺酸的金属盐。这里,全氟烷基的碳原子数优选1-18的范围,更优选1-10的范围,进一步优选1-8的范围。
构成含氟有机金属盐的金属是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碱金属有锂、钠、钾、铷和铯,碱土金属有铍、镁、钙、锶和钡。更优选碱金属。
因此,本发明的优选的B成分是全氟烷基磺酸碱金属盐。所述碱金属中,对透明性的要求更高时,优选铷和铯,但是它们不常用,并且难以纯化,因此从成本角度考虑不利。从透明性和阻燃性两者考虑,最优选特性的平衡优异的全氟烷基磺酸钾盐。还可以将所述钾盐与含有其它碱金属的全氟烷基磺酸碱金属盐并用。
所述B成分的具体例子、特别是优选的全氟烷基磺酸碱金属盐有:三氟甲磺酸钾、全氟丁磺酸钾、全氟己磺酸钾、全氟辛磺酸钾、全氟乙磺酸钠、全氟丁磺酸钠、全氟辛磺酸钠、三氟甲磺酸锂、全氟丁磺酸锂、全氟庚磺酸锂、三氟甲磺酸铯、全氟丁磺酸铯、全氟辛磺酸铯、全氟己磺酸铯、全氟丁磺酸铷和全氟己磺酸铷等,它们可以使用一种,或者将2种或2种以上并用。其中特别优选全氟丁磺酸钾。(氟化物离子的含量)
本发明的通过离子色谱法测定的氟化物离子的含量是按以下方法测定的值。
即,将精密称量的含氟有机金属盐样品溶解于超纯水(试剂级),制备0.2重量%水溶液。充分溶解后过滤该水溶液(例如使用DIONEX公司制的OnGuard-H cartridge(カ一トリツジ)),由过滤后的水溶液中取一定量作为测定溶液。
使用离子色谱测定装置测定该测定溶液。所述测定例如在以下条件下进行:使用DIONEX公司制造的离子色谱仪DX-100,柱使用阴离子分析用的ASA-SC,检测器使用电导率仪,洗脱液使用1L纯水中溶解有1.8mmol Na2CO3和1.7mmol NaHCO3的混合水溶液,洗脱液的流速为1.5mL/分钟。
根据所得氟化物离子强度,可以求出存在于样品中的氟化物离子的含量,由此可以计算本发明的B成分中氟化物离子的含量。这里所制备的水溶液浓度为0.2重量%,也可以根据含氟有机金属盐的种类或氟化物离子量适当改变。
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的氟化物离子的比例的测定可如下进行:将一定量的样品溶解于二氯甲烷中,加入一定量的超纯水,进行混合搅拌,静置分层,然后将所得水层用DIONEX公司制的OnGuard-H cartridge(カ一トリツジ)过滤,取一定量所过滤的溶液作为测定溶液。
(B成分的制备方法)
B成分可通过以下步骤制备。
(i)将全氟烷基磺酸或全氟烷基磺酰氟用碱金属的碳酸盐或氢氧化物中和,制备含有所得的全氟烷基磺酸碱金属盐和离子交换水的溶液的步骤;
(ii)冷却溶液,得到析出物的步骤;
(iii)分离析出物的步骤;
(iv)将分离出的析出物用离子交换水洗涤的步骤;以及
(v)干燥洗涤物的步骤。
(步骤(i))
该步骤是获得含有全氟烷基磺酸碱金属盐和离子交换水的溶液的步骤。
全氟烷基磺酸碱金属盐可通过以下方法生成:(a)将全氟烷基磺酸用碱金属的碳酸盐或氢氧化物中和的方法,或者(b)将全氟烷基磺酰氟用碱金属的碳酸盐或氢氧化物中和的方法。优选(b)的方法。
优选使用比电阻值为16MΩ·cm或16MΩ·cm以上,特别优选18MΩ·cm或18MΩ·cm以上的离子交换水。因此,对应所述比电阻值,优选使用电导率为0.625μS/cm或0.625μS/cm以下,更优选0.555μS/cm或0.555μS/cm以下的离子交换水。
溶液可通过将全氟烷基磺酸碱金属盐溶解于离子交换水中获得。更具体地说,将全氟烷基磺酸碱金属盐溶解于该金属盐的2-10重量倍的离子交换水中,优选在40-90℃、更优选在60-85℃的范围溶解,得到溶解液。溶解液在上述温度下优选搅拌0.05-3小时,更优选搅拌0.1-2小时。
另外,溶液还可以通过向含有碱金属的碳酸盐或氢氧化物的离子交换水中添加全氟烷基磺酰氟、在离子交换水中进行中和反应来制备。
(冷却步骤(ii))
该步骤是冷却溶液,得到析出物的步骤。溶解液优选在0-40℃,更优选在10-35℃的范围冷却。通过冷却析出晶体。
(分离步骤(iii))
该步骤是固液分离获得析出物的步骤。固液分离可通过过滤、离心分离等常规方法进行。
(洗涤步骤(iv))
该步骤是将分离的析出物用离子交换水洗涤的步骤。优选使用电导率为0.625μS/cm或0.625μS/cm以下,更优选0.555μS/cm或0.555μS/cm以下的离子交换水。进一步优选用醇等极性溶剂洗涤析出物。
(干燥步骤(v))
然后,通过干燥洗涤物,可获得纯化的全氟烷基磺酸碱金属盐。
相对于100重量份A成分的芳族聚碳酸酯树脂,本发明中B成分的配合比例为0.005-0.6重量份,优选0.005-0.2重量份,更优选0.008-0.13重量份。如果在所述优选范围内则可获得良好的阻燃性,还可以适合更透明的材料。
(C成分:阻燃剂)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中可以含有含氟有机金属盐以外的阻燃剂(C成分)。通过含有C成分,通过其与B成分的协同效果,阻燃性得到提高。
所述阻燃剂有:(i)卤素系阻燃剂(例如溴化环氧树脂、溴化聚苯乙烯、溴化聚碳酸酯(包括低聚物)、溴化聚丙烯酸酯和氯化聚乙烯等)、(ii)有机磷系阻燃剂(例如一磷酸酯化合物、磷酸酯低聚化合物、膦酸酯低聚化合物、磷腈(ホスホニトリルオリゴマ一)低聚化合物以及膦酰胺化合物等)、(iii)有机金属盐系阻燃剂(例如含氟有机金属盐以外的有机磺酸碱(土)金属盐、硼酸金属盐系阻燃剂以及锡酸金属盐系阻燃剂等)、以及(iv)含有有机硅化合物的有机硅系阻燃剂等。
其中,选自磷酸酯化合物(C-1成分)、有机硅化合物(C-2成分)和溴化聚碳酸酯(包括低聚物)(C-3成分)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适合与B成分并用。特别是有机硅系阻燃剂与本发明的B成分配合可以发挥显著效果。有机硅系阻燃剂对环境的影响小,更优选的有机硅系阻燃剂在配合到聚碳酸酯树脂中时的透明性和色相优异,因此优选。
(C-1成分:磷酸酯化合物)
磷酸酯化合物(C-1成分)可以使用以往作为阻燃剂公知的各种磷酸酯化合物,更优选下述通式(i)表示的一种磷酸酯化合物,或2种或2种以上的磷酸酯化合物:
(上式中的X表示由二元酚衍生的二价有机基团,R11、R12、R13和R14分别表示由一元酚衍生的一价有机基团,n表示0-5的整数)。
上式的磷酸酯化合物可以是n不同的化合物的混合物,为混合物时,平均n数优选为0.5-1.5,更优选为0.8-1.2,进一步优选为0.95-1.15,特别优选1-1.14的范围。其酸值优选为1或1以下,更优选为0.2或0.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或0.1以下。
衍生上述X的二元酚的优选的具体例子有:氢醌、间苯二酚、双(4-羟基二苯基)甲烷、双酚A、二羟基联苯、二羟基萘、双(4-羟基苯基)砜、双(4-羟基苯基)酮和双(4-羟基苯基)硫醚,其中优选间苯二酚、双酚A和二羟基联苯。
衍生上述R11、R12、R13和R14的一元酚的优选具体例子有:苯酚、甲苯酚、二甲苯酚、异丙基苯酚、丁基苯酚、对枯基酚,其中优选苯酚和2,6-二甲基苯酚。
具体来说,取代有卤素原子的磷酸酯化合物有:三(2,4,6-三溴苯基)磷酸酯和三(2,4-二溴苯基)磷酸酯、三(4-溴苯基)磷酸酯等。可用作C-1成分的、取代有卤素原子的磷酸酯化合物在日本特开平06-263977号公报中有详细记载。
(C-2成分:有机硅化合物)
有机硅化合物(C-2成分)通过燃烧时的化学反应提高阻燃性。该化合物可以使用以往作为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的阻燃剂而提出的各种化合物。
有机硅化合物在其燃烧时其本身键合或与来自树脂的成分键合形成结构,或者通过该结构形成时的还原反应,使聚碳酸酯树脂具有阻燃效果。因此,优选含有在所述反应中活性高的基团。
更具体地说,优选含有规定量的选自烷氧基和氢(即Si-H基)中的至少一种基团。所述基团(烷氧基、Si-H基)的含有比例优选0.1-1.2mol/100g的范围,更优选0.12-1mol/100g的范围,进一步优选0.15-0.6mol/100g的范围。所述比例可通过碱分解法,通过测定单位重量的有机硅化合物产生的氢或醇的量来求出。烷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4的烷氧基,特别优选甲氧基。
通常,有机硅化合物的结构通过将以下所示的四种硅氧烷单元任意组合构成。即:
M单元:(CH3)3SiO1/2、H(CH3)2SiO1/2、H2(CH3)SiO1/2、(CH3)2(CH2=CH)SiO1/2、(CH3)2(C6H5)SiO1/2、(CH3)(C6H5)(CH2=CH)SiO1/2等单官能性硅氧烷单元;
D单元:(CH3)2SiO、H(CH3)SiO、H2SiO、H(C6H5)SiO、(CH3)(CH2=CH)SiO、(C6H5)2SiO等双官能性硅氧烷单元;
T单元:(CH3)SiO3/2、(C3H7)SiO3/2、HSiO3/2、(CH2=CH)SiO3/2、(C6H5)SiO3/2等三官能性硅氧烷单元;
Q单元:SiO2表示的四官能性硅氧烷单元。
具体而言,有机硅化合物(C-2成分)的结构以示构式表示有Dn、Tp、MmDn、MmTp、MmQq、MmDnTp、MmDnQq、MmTpQq、MmDnTpQq、DnTp、DnQq、DnTpQq。其中优选的有机硅化合物的结构是MmDn、MmTp、MmDnTp、MmDnQq,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是MmDn或MmDnTp
其中,上述示构式中的系数m、n、p、q是表示各硅氧烷单元聚合度的1或1以上的整数,各示构式中的系数总和为有机硅化合物的平均聚合度。该平均聚合度优选在3-150的范围,更优选在3-80的范围,进一步优选在3-60的范围,特别优选在4-40的范围。如果在所述优选范围内,则阻燃性优异。并且如后所述,含有规定量芳族基团的有机硅化合物透明性也优异。m、n、p、q中的任何一个为2或2以上的数值时,该系数的硅氧烷单元中,所结合的氢原子或有机残基可以为不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硅氧烷单元。
C-2成分可以是直链,也可以具有支链结构。与硅原子键合的有机残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0的有机残基,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20的有机残基。所述有机残基具体有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己基和癸基等烷基;环己基等环烷基;苯基等芳基;以及甲苯基等芳烷基。进一步优选碳原子数为1-8的烷基、烯基或芳基。烷基特别优选甲基、乙基和丙基等碳原子数为1-4的烷基。
C-2成分含有芳基时,可提供阻燃性优异、透明性更为优异的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因此优选。更适宜的是所含下述通式(ii)表示的芳族基团的比例(芳族基团量)为10-70重量%(更优选15-60重量%)。
Figure G05824784020070124D000131
(式(ii)中,X分别独立地表示OH基、碳原子数为1-20的一价有机残基。n表示0-5的整数。n为2或2以上时,可以取互相不同种类的X)。
本发明的C-2成分除上述Si-H基团和烷氧基之外,还可以含有反应基团。所述反应基团例如有:氨基、羧基、环氧基、乙烯基、巯基和甲基丙烯酰氧基等。
本发明的C-2成分中,具有Si-H基团的有机硅化合物优选例举含有下述通式(iii)和(iv)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至少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的有机硅化合物。
Figure G05824784020070124D000141
(式(iii)和式(iv)中,Z1-Z3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20的一价有机残基或下述通式(v)表示的化合物。α1-α3分别独立地表示0或1。m1表示0或者1或1以上的整数。并且,式(iii)中,m1为2或2以上时,重复单元可以取互相不同的多种重复单元)。
Figure G05824784020070124D000142
(式(v)中,Z4-Z8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20的一价有机残基。α4-α8分别独立地表示0或1。m2表示0或者1或1以上的整数。并且,式(v)中,m2为2或2以上时,重复单元可以取互相不同的多种重复单元)。
C-2成分中,具有烷氧基的有机硅化合物例如有:选自通式(vi)和通式(vii)表示的化合物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Figure G05824784020070124D000151
(式(vi)中,β1表示乙烯基、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碳原子数为3-6的环烷基、以及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和芳烷基。γ1、γ2、γ3、γ4、γ5和γ6表示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和环烷基、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和芳烷基,且至少一个基团为芳基或芳烷基。δ1、δ2和δ3表示碳原子数为1-4的烷氧基)。
Figure G05824784020070124D000152
(式(vii)中,β2和β3表示乙烯基、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碳原子数为3-6的环烷基、以及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和芳烷基。γ7、γ8、γ9、γ10、γ11、γ12、γ13和γ14表示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碳原子数为3-6的环烷基、以及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和芳烷基,且至少一个基团为芳基或芳烷基。δ4、δ5、δ6和δ7表示碳原子数为1-4的烷氧基)。
(C-3成分:溴化聚碳酸酯)
溴化聚碳酸酯(C-3成分)是下述通式(viii)表示的结构单元占全部结构单元的至少60mol%、优选至少占80mol%、特别优选基本上由下述通式(viii)表示的结构单元构成的溴化聚碳酸酯化合物。
Figure G05824784020070124D000161
(式(viii)中,X为溴原子,R为碳原子数为1-4的亚烷基(アルキレン)、碳原子数为1-4的亚烷基(アルキリデン)或-SO2-)。
所述式(viii)中,优选R表示亚甲基、亚乙基、异亚丙基、-SO2-,特别优选异亚丙基。
C-3成分的溴化聚碳酸酯优选末端氯量为0.3ppm或0.3ppm以下,末端羟基量为0.0005mol或0.0005mol以下,比粘度在0.015-0.1的范围。所述优选的溴化聚碳酸酯化合物在日本特开2000-297147号公报中有详细记载。
相对于100重量份A成分,C-1成分~C-3成分的配合量均优选为0.01-5重量份,更优选为0.05-3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08-2重量份。通过所述优选的组成比例,可提供与B成分的协同效果优异、具有良好阻燃性的树脂组合物。
其它有机金属盐系阻燃剂的优选方案的例子有:不含氟原子的脂族磺酸碱(土)金属盐、芳族磺酸碱(土)金属盐、硫酸酯的碱(土)金属盐和芳族磺酰胺的碱(土)金属盐。碱(土)金属盐的表述是碱金属盐和碱土金属盐都包括的意思。所述金属盐可利用作为聚碳酸酯树脂的阻燃剂而公知的化合物。其具体内容例如记载于EP1288262号公报中。
适合与本发明的B成分并用的是芳族磺酸碱(土)金属盐,特别优选钾盐。特别优选二苯砜-3-磺酸钾和二苯砜-3,3’-二磺酸二钾。配合芳族磺酸碱(土)金属盐时,相对于100重量份A成分,优选配合0.001-1重量份,更优选配合0.005-0.5重量份。
(D成分:脂肪酸酯)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中可以根据需要配合脂肪酸酯(D成分)作为脱模剂。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即使配合容易对阻燃性产生不良影响的脂肪酸酯,由于B成分的作用也会显示良好的阻燃性。
脂肪酸酯(D成分)是脂族醇与脂族羧酸的酯。所述脂族醇可以是一元醇,也可以是二元或二元以上的多元醇。该醇的碳原子数在3-32的范围,更优选在5-30的范围。所述一元醇例如有十八烷醇、蜡醇等直链脂族一元醇和以各种异构醇(ゲルベアルコ一ル)为代表的支链脂族一元醇。所述多元醇有:季戊四醇、二季戊四醇、聚甘油(三甘油-六甘油)等。本发明的脂肪酸酯优选多元醇。
脂族羧酸优选碳原子数为3-32,特别优选碳原子数为10-22的脂族羧酸。该脂族羧酸例如有癸酸、十一烷酸、十二烷酸、十三烷酸、十四烷酸、十五烷酸、十六烷酸(棕榈酸)、十七烷酸、十八烷酸(硬脂酸)、十九烷酸、二十烷酸和二十二烷酸等饱和脂族羧酸,以及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二十碳烯酸、二十碳五烯酸和鲸蜡烯酸等不饱和脂族羧酸。其中,脂族羧酸优选碳原子数为14-20。其中优选饱和脂族羧酸。特别优选硬脂酸和棕榈酸。
脂族羧酸通常可以是含有由动物油(牛油或猪油等)或植物油(棕榈油等)等天然油脂类制造的碳原子数不同的多种羧酸成分的混合物,也可以是单一化合物。优选利用混合物,其主要成分特别优选使用硬脂酸和棕榈酸。
脂肪酸酯可以是偏酯和全酯(fullester)的任意一种。不过,偏酯通常羟基值高,高温时容易诱发树脂的分解等,因此更优选全酯。
D成分的酸值优选为20或20以下(实质上可以是0)。D成分的羟基值更优选在0.1-30的范围。碘值优选10或10以下(实际上可以为0)。这些特性可通过JIS K0070所规定的方法求出。
相对于100重量份A成分,D成分的配合量为0.005-2重量份,优选0.01-1重量份,优选0.05-0.5重量份。在所述范围,树脂组合物具有良好的脱模性、阻燃性、透明性。
本发明中,作为其它脱模剂,例如还可以使用聚乙烯蜡和1-链烯聚合物等如酸改性那样由各种官能基团改性的聚烯烃系蜡、以聚氟烷基醚为代表的氟油等氟化合物、石蜡、蜂蜡等。相对于100重量份聚碳酸酯树脂(A成分),所述脱模剂的配合量优选0.005-2重量份。
(E成分:紫外线吸收剂)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中可以配合紫外线吸收剂(E成分)。本发明中,通过将B成分和E成分组合配合,可以使树脂组合物具有B成分所发挥的特性,同时还使其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因此,所述方案的树脂组合物不易因紫外线而发生黄变。
以往,使用含氟有机金属盐的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各种特性已达到平衡,大多难以改变树脂组合物中的成分。因此,如果为了使其具有耐光性而添加紫外线吸收剂,则有时必须牺牲机械特性、透明性、色相和热稳定性等其它特性。但是本发明具有使用同程度的与以往相同的紫外线吸收剂,可以提高耐光性的优点。
含有本发明的A成分、B成分和E成分的树脂组合物在OA仪器领域、电气电子仪器领域等各种工业用途上极为有用。
紫外线吸收剂(E成分)可以是作为紫外线吸收剂而公知的二苯甲酮系化合物、苯并三唑系化合物、羟基苯基三嗪系化合物、环状亚氨基酯系化合物和氰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等。更具体地说,例如有2,2’-二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2H-苯并三唑-2-基)-对甲酚、2-(2H-苯并三唑-2-基)-4-(1,1,3,3-四甲基丁基)苯酚、2-(2H-苯并三唑-2-基)-4,6-双(1-甲基-1-苯基乙基)苯酚、2-[5-氯(2H)-苯并三唑-2-基]-4-甲基-6-叔丁基苯酚、2,2’-亚甲基双[6-(2H-苯并三唑-2-基)-4-(1,1,3,3-四甲基丁基)苯酚]、2-(4,6-二苯基-1,3,5-三嗪-2-基)-5-[(己基)氧基]苯酚、2,2’-对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和1,3-双[(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酰基)氧基]-2,2-双[[(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酰基)氧基]甲基]丙烷等。还可以使用以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双(1,2,2,6,6-五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等为代表的受阻胺系光稳定剂。
上述紫外线吸收剂可以是通过具有可自由基聚合的单体化合物的结构,使所述紫外线吸收性单体和/或光稳定性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等单体共聚而成的聚合物型紫外线吸收剂。上述紫外线吸收性单体优选为在(甲基)丙烯酸酯的酯取代基中含有二苯甲酮骨架、苯并三唑骨架、二苯甲酮骨架、三嗪骨架、环状亚氨基酯骨架和氰基丙烯酸酯骨架的化合物。
其中,从紫外线吸收功能角度考虑,优选苯并三唑系,从耐热性、色相(透明性)角度考虑,优选环状亚氨基酯系。上述紫外线吸收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使用2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物。
相对于100重量份芳族聚碳酸酯树脂(A成分),紫外线吸收剂的配合量为0.01-7重量份,优选0.02-2重量份,更优选0.03-1重量份,进一步优选0.05-0.5重量份。
(F成分:具有原纤形成能力的聚四氟乙烯)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中可以配合具有原纤形成能力的聚四氟乙烯(F成分)。
所述方案的树脂组合物中,B成分具有降低F成分的凝聚以及由此产生的色不均等问题的效果。
通常,树脂组合物的色不均可通过配合遮蔽效果较高的填充材料来抑制其程度。如果配合所述填充材料,则大多会对阻燃性、机械强度等其它重要特性产生不良影响。根据本发明,通过B成分解决了上述问题,因此可以避免因配合其它成分而导致的问题。特别是在含有二氧化钛颜料的组合物中,无需改变基本组成,即可改善成型加工时成型品的色不均。
含有本发明A成分、B成分和F成分的树脂组合物在OA仪器领域和电气电子仪器领域等各种工业用途中极为有用。
F成分的具有原纤形成能力的聚四氟乙烯(原纤化PTFE)具有极高的分子量,具有通过剪切力等外部作用,PTFE之间结合而形成纤维状的倾向。其数均分子量在150万-数千万的范围。所述下限更优选为300万。如日本特开平6-145520号公报中所公开的那样,所述数均分子量根据380℃下的聚四氟乙烯的熔融粘度算出。即,根据所述公报中记载的方法测定的原纤化PTFE在380℃下的熔融粘度在107-1013泊的范围,优选在108-1012泊的范围。
所述PTFE除固体形状外,也可以以水性分散液的形态使用。为使所述具有原纤形成能力的PTFE在树脂中的分散性提高,获得更好的阻燃性和机械特性,可以使用与其它树脂混合的形态的PTFE混合物。如日本特开平6-145520号公报中所公开的那样,优选利用具有如下结构的形态:以所述原纤化PTFE为芯、以低分子量聚四氟乙烯为鞘的结构。更优选固体状的PTFE。
混合形态的原纤化PTFE可以通过公知的任何方法获得。混合形态的原纤化PTFE的市售商品有三菱レイヨン(株)的“メタブレンA3800”(商品名)、GEスペシヤリテイ一ケミカルズ社制造的“BLENDEXB449”(商品名)等。
在100重量%所述混合物中,混合形态的原纤化PTFE的比例优选为10-80重量%,更优选为20-70重量%。所述范围可以实现原纤化PTFE的良好分散性和降低混合物中其它树脂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相对于100重量份A成分,原纤化PTFE(F成分)在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的含量优选在0.001-1重量份的范围,更优选在0.05-0.7重量份的范围,进一步优选在0.1-0.5重量份的范围。
(G成分:填充材料)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还可以含有填充材料(G成分)。填充材料优选选自纤维状玻璃填充材料、板状玻璃填充材料和纤维状碳填充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填充材料。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含有B成分作为必须成分。B成分改善含有填充材料(G成分)的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疲劳特性。另一方面,B成分在提高阻燃性方面发挥良好性能。
通常,树脂组合物大多在各种特性上达到平衡,难以改变树脂组合物中的成分。例如,树脂组合物的疲劳特性可通过填充材料的改变或增加进行改善,但是,如果改变或增加填充材料,则大多会对外观、冲击强度、阻燃性和成本等其它重要特性产生不良影响。根据本发明,通过B成分解决了上述该问题,因此具有可以避免配合其它成分所带来的问题的优点。
含有本发明的A成分、B成分和G成分的树脂组合物在各种电子电气仪器、OA仪器、车辆部件、机械部件、其它农业资料、搬运容器、游戏器具和杂货等各种用途中有用。
(纤维状玻璃填充材料)
纤维状玻璃填充材料有玻璃纤维、金属涂层玻璃纤维、金属氧化物涂层玻璃纤维、以及玻璃磨碎纤维等。
作为纤维状玻璃填充材料基体的玻璃纤维的截面形状优选圆形,也可以是椭圆形、哑铃形和三叶形等圆形以外的形状,也可以是它们的混合。
对玻璃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1-25μm,更优选为3-17μm。玻璃纤维的纤维长以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的数均纤维长计,优选60-500μm,更优选100-400μm,特别优选120-350μm。所述数均纤维长是将成型品通过高温灰化、溶剂溶解、化学试剂分解等处理而采集的玻璃纤维的残余物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通过图像分析装置,由观察的图像计算出的数值。计算所述数值时,利用以纤维直径为标准,对低于其的纤维长不计数的方法。所述方法与以下的G成分中的方法相同。玻璃纤维的长宽比优选在10-200的范围,更优选在15-100的范围,进一步优选在20-50的范围。玻璃纤维的长宽比是平均纤维长除以平均纤维直径所得的值。
玻璃磨碎纤维通常是使用球磨等粉碎机,将玻璃纤维制成短纤维所得。其长宽比根据粉碎的程度可取不同的数值,但优选在2-10的范围,更优选在3-8的范围。以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的数均纤维长计,玻璃研磨纤维的纤维长优选5-150μm,更优选9-80μm。玻璃磨碎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优选1-15μm,更优选3-13μm。
(板状玻璃填充材料)
板状玻璃填充材料有玻璃片、金属涂层玻璃片以及金属氧化物涂层玻璃片等。
作为板状玻璃填充材料基体的玻璃片的平均粒径优选10-1,000μm,更优选20-500μm,进一步优选30-300μm。上述范围可以使应用性和成型加工性两方面均优异。所述玻璃片通过与树脂的熔融混炼加工产生破裂,其平均粒径减小。树脂组合物中玻璃片的粒径优选10-200μm,更优选15-100μm,进一步优选20-80μm。所述数均粒径是将通过图像分析装置计算的面积的数均值换算为正方形时的一个边的值。计算所述值时,以片厚度为标准,如果在其以下则不计数。
厚度优选为0.5-10μm,更优选为1-8μm,进一步优选为1.5-6μm。具有上述数均粒径和厚度的玻璃片可以实现良好的成型加工性、成型品外观、强度和刚性。
上述各种纤维状玻璃填充材料和板状玻璃填充材料的玻璃组成适合采用A玻璃、C玻璃和E玻璃等为代表的各种玻璃组成,没有特别限定。所述玻璃填充材料可以根据需要含有TiO2、SO3和P2O5等成分。其中更优选E玻璃(无碱玻璃)。玻璃填充材料如果经过周知的表面处理剂例如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或铝酸酯偶联剂等进行表面处理,则可以提高机械强度,因而优选。另外,玻璃纤维(包括有金属涂层或金属氧化物涂层的)和玻璃片(包含有金属涂层或金属氧化物涂层的)优选使用经过烯烃系树脂、环氧系树脂和聚氨酯系树脂等各种树脂进行了集束处理的。特别是经环氧系树脂处理的玻璃填充材料与A成分的亲合性优异,结果使疲劳特性优异,因此适合本发明。
并且如前所述,纤维状玻璃填充材料和板状玻璃填充材料包括其表面被覆有不同种材料的填充材料。所述不同种材料有金属和金属氧化物。金属有银、铜、镍和铝等。金属氧化物有氧化钛、氧化铈、氧化锆、氧化铁、氧化铝和氧化硅等。对所述不同种材料的表面被覆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有公知的各种镀敷法(例如电解镀敷、非电解镀敷、热浸镀等)、真空蒸镀法、离子镀法、CVD法(例如热CVD、MOCVD、等离子体CVD等)、PVD法和溅射法等。
(纤维状碳填充材料)
纤维状碳填充材料例如有碳纤维、金属涂层碳纤维、碳研磨纤维、气相生长碳纤维以及碳纳米管等。碳纳米管的纤维直径为0.003-0.1μm,可以是单层、双层和多层中的任意一种,优选多层(所谓的MWCNT)。其中,从疲劳特性优异、可具有良好导电性的角度考虑,优选碳纤维、金属涂层碳纤维。良好的导电性是近年来在数字精密仪器(例如以数码相机为代表)中对树脂材料所要求的重要特性之一。
对碳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没有特别限定,但通常为3-15μm,优选为5-13μm。具有所述范围的平均纤维直径的碳纤维可在无损成型品外观的条件下,体现良好的机械强度和疲劳特性。另外,以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的数均纤维长计,碳纤维的优选纤维长为60-500μm,优选80-400μm,特别优选100-300μm。上述值的计算采用了对纤维长或在其以下的长度不计数的方法。碳纤维的长宽比优选在10-200的范围,更优选在15-100的范围,进一步优选在20-50的范围。纤维状碳纤维填充材料的长宽比是平均纤维长除以平均纤维直径所得的值。
为了提高与基质树脂的贴合性、提高机械强度,优选对碳纤维的表面进行氧化处理。对氧化处理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利用公知的方法。
金属涂层碳纤维是在碳纤维的表面涂布有金属层的碳纤维。金属有银、铜、镍和铝等,从金属层的耐腐蚀性角度考虑,优选镍。涂布金属的方法可以采用上文玻璃填充材料中用不同种材料进行表面覆盖时所述的各种方法。其中优选采用镀敷法。另外,为金属涂层碳纤维时,碳纤维本身可以使用上述碳纤维中所例举的材料。金属被覆层的厚度优选0.1-1μm,更优选0.15-0.5μm。进一步优选0.2-0.35μm。
所述碳纤维、金属涂层碳纤维优选经过烯烃系树脂、环氧系树脂和聚氨酯系树脂等各种树脂进行了集束处理的。特别是用环氧系树脂处理的纤维状碳填充材料疲劳特性优异,因此适合本发明。
以100重量份A成分为基准,本发明中选自纤维状玻璃填充材料、纤维状碳填充材料和板状玻璃填充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填充材料(G成分)的量为1-200重量份,优选为2-6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3-30重量份。所述量低于1重量份时,通过配合填充材料而希望得到的特性例如刚性、强度和疲劳特性等的提高不够。而超过200重量份时,组合物整体的韧性不够,在实际应用上不优选。
(H成分:硅酸盐矿物)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可以含有硅酸盐矿物(H成分)。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含有B成分作为必须成分。B成分可以改善含有硅酸盐矿物、特别是选自云母、滑石和硅灰石中的至少一种硅酸盐矿物的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热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期望通过配合B成分而得到的阻燃性提高方面发挥良好的性能。因此,可以提供具有良好的色相、阻燃性、耐湿热性和热稳定性的树脂组合物。
通常,树脂组合物的热稳定性可以通过表面处理或配合热稳定剂而得到某种程度的改善。但是,表面处理或配合热稳定剂大多对外观、冲击强度、阻燃性和成本等其它重要特性产生不良影响。根据本发明,通过B成分使该问题得以解决,因此可以避免因配合其它成分而导致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含有A成分、B成分和H成分的树脂组合物可用于各种电子电气仪器、OA仪器、车辆部件、机械部件、其它农业资料、搬运容器、游戏器具和杂货等各种用途。特别是可用作OA仪器的外壳、平板显示器(LCD、有机EL、电子纸(electronic paper)、以及等离子体显示器等)的显示器固定框用途。
H成分是至少含有金属氧化物成分和SiO2成分的硅酸盐矿物。H成分的硅酸盐矿物优选原硅酸酯、二硅酸酯、环状硅酸盐和链状硅酸盐等。H成分的硅酸盐矿物是结晶状态,该晶体还可以是各硅酸盐矿物可以形成的各种变化形态。另外结晶形状也可以是纤维状或板状等各种形状。
H成分可以是复合氧化物、含氧盐(含有离子点阵)、固溶体中的任意化合物,并且复合氧化物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一氧化物的组合,也可以是单一氧化物与含氧盐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对于固溶体,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氧化物的固溶体、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含氧盐的固溶体。
H成分可以是水合物,也可以使用天然物所对应的人工合成产物。可用作本发明的H成分的硅酸盐矿物详细记载于日本特开2003-82218号公报中。
从刚性提高效果高、变形性低、并且容易获得的角度考虑,硅酸盐矿物(H成分)中特别优选的是云母、滑石和硅灰石。
(滑石)
本发明的滑石的化学组成是含水硅酸镁,通常由化学式4SiO2·3MgO·2H2O表示,通常是具有层状结构的磷片状颗粒,其组成为:约由56-65重量%SiO2、28-35重量%MgO、约5重量%左右的H2O构成。其它少量成分含有0.03-1.2重量%Fe2O3、0.05-1.5重量%Al2O3、0.05-1.2重量%CaO、0.2重量%或0.2重量%以下K2O、0.2重量%或0.2重量%以下Na2O等。更优选的滑石组成是:62-63.5重量%SiO2、31-32.5重量%MgO、0.03-0.15重量%Fe2O3、0.05-0.25重量%Al2O3、0.05-0.25重量%CaO。进一步优选灼烧损失为2-5.5重量%。
对于滑石的粒径,优选通过沉降法测定的平均粒径在0.1-50μm(更优选0.1-10μm,进一步优选0.2-5μm,特别优选0.2-3.5μm)的范围。特别适合使用松密度为0.5(g/cm3)或0.5(g/cm3)以上的滑石作为原料。滑石的平均粒径是通过作为液相沉降法之一的X射线透射法测定的D50(粒径分布的中值粒径)。进行所述测定的装置的具体例子有マイクロメリテイツクス公司制造的Sedigraph5100等。
关于将滑石由原石进行粉碎时的制备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利用以喷射磨法为代表的各种公知的方法。并且,粉碎后的滑石可通过各种分级机进行分级处理,优选粒径分布集中。对分级机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冲击式惯性分粒机、利用附壁效应的惯性分粒机、离心场分粒机等。
并且,滑石从其应用性等角度考虑,优选为凝聚状态,所述制备方法有脱气压缩方法、使用集束剂进行压缩的方法等。特别是脱气压缩方法简便且不会将不需要的集束剂树脂成分混入到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中,因此优选。
(云母)
云母可使用平均粒径为5-250μm的云母。优选通过激光衍射·散射法测定的平均粒径(D50(粒径分布的中值粒径))为5-50μm的云母。云母的平均粒径低于5μm时,难以获得刚性提高的效果。含有平均粒径超过250μm的云母的树脂组合物,其机械物性饱和,但外观或阻燃性变差。云母的平均粒径通过激光衍射·散射法或振动式筛分法进行测定。激光衍射·散射法优选对通过振动式筛分法得到的过325目的占95重量%或95重量%以上的云母进行。对于更大粒径的云母,通常使用振动式筛分法。本发明的振动式筛分法首先使用振动过筛器,将100g所使用的云母粉末用以筛孔的顺序依次重叠的JIS规格的标准筛进行10分钟筛分。测定残留在各筛上的粉体重量,求出粒度分布。
云母的厚度可以使用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实际测得的厚度为0.01-1μm的云母。优选厚度为0.03-0.3μm。长宽比为5-200,优选为10-100。所使用的云母优选白云母,其莫氏硬度约为3。白云母与金云母等其它云母比较,可以实现更高的刚性和更高的强度,可以以更好的水平解决本发明的课题。云母的粉碎方法可以是干式粉碎法和湿式粉碎法中的任意一种。干式粉碎法通常成本较低,而湿式粉碎法可以将云母粉碎的更薄更细(树脂组合物的刚性提高效果更大)。本发明中,更优选湿式粉碎法的云母。
(硅灰石)
硅灰石的纤维直径优选0.1-10μm,更优选0.1-5μm,进一步优选0.1-3μm。其长宽比(平均纤维长/平均纤维直径)优选为3或3以上。长宽比的上限为30或30以下。这里,纤维直径是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强化填料求出每个纤维直径,由该测定值计算的数均纤维直径。使用电子显微镜是由于用光学显微镜难以正确测定对象水平的大小。纤维直径如下计算:从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得到的图像中随机抽取要测定纤维直径的对象填料,在接近中央部分处测定纤维直径,由所得测定值计算数均纤维直径。观察倍率约为1,000倍,测定根数为500根或500根以上(600根或以下适合操作)。平均纤维长的测定如下进行: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填料,求出各个长度,由该测定值计算数均纤维长。光学显微镜的观察是从准备填料之间不互相重叠、分散的样品开始。观察在物镜为20倍的条件下进行,用像素数约为25万的CCD相机获得其观察图像,以此作为图像数据。使用图像分析装置,使用可求出图像数据两点间的最大距离的程序,根据所得图像数据计算纤维长。所述条件下,每个像素的大小相当于1.25μm长度,测定根数为500根或500根以上(600根或以下适于操作)。
为将本发明的硅灰石原本所具有的白色度充分反映到树脂组合物中,优选利用磁选机尽量将混入到原料矿石中的铁分以及粉碎原料矿石时因机械磨损而混入的铁分除去。通过所述磁选机处理,优选硅灰石中的铁含量换算为Fe2O3为0.5重量%或0.5重量%以下。
本发明的硅酸盐矿物(更优选云母、滑石、硅灰石)优选未经表面处理,但也可以用硅烷偶联剂(包括烷基烷氧基硅烷或聚有机氢化硅氧烷等)、脂肪酸酯、酸化合物(例如亚磷酸、磷酸、羧酸和羧酸酐等)以及蜡等各种表面处理剂进行表面处理。还可以通过各种树脂、脂肪酸酯和蜡等集束剂进行造粒,制成颗粒状。本发明的硅酸盐矿物特别优选滑石。所述滑石在刚性和耐冲击性两方面与硅灰石一样均良好,但硅灰石直接配合到芳族聚碳酸酯树脂中时,色相变差以及外观变差(例如产生银纹)较明显。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中,配合滑石作为硅酸盐矿物的树脂组合物,其色相得到最显著的改善,结果可以在广泛的技术领域中采用配合了滑石的树脂组合物。基于上述理由,特别优选滑石作为硅酸盐矿物。
相对于100重量A成分芳族聚碳酸酯树脂,本发明的H成分的配合比例为1-100重量份,更优选相对于100重量份A成分为5-3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8-25重量份。相对于100重量份A成分,H成分低于1重量份时,刚性提高等效果无法充分发挥,而超过100重量份,则难以保持良好的热稳定性。在H成分的优选范围,可以同时实现良好的刚性和热稳定性。
(I成分:二氧化钛颜料)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可以含有二氧化钛颜料(I成分)。特别是将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用作高光反射用材料时,配合有比通常作为着色剂配合的浓度更高的I成分的树脂组合物具有以下特征。即,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通过配合B成分和I成分,可以改善阻燃性,同时改善由于B成分导致的热稳定性降低,光反射特性降低和光反射特性不均匀的问题。
因此,含有A成分、B成分和I成分的本发明的高光反射性树脂组合物适合用作OA仪器领域、电气电子仪器领域等各种工业用途的光反射材料。更具体的有各种灯反射器(Lamp reflector),例如荧光灯等照明灯反射板、液晶显示装置等各种显示装置的背光反射板、开关类的反射板、LED矩阵的反射板、以及复合这些功能复合的反射板等。
二氧化钛颜料(I成分)通常可使用用于各种着色用途的颜料,其本身广泛公知。还存在100重量%金属氧化物成分中含有100重量%TiO2的二氧化钛颜料(本发明中,将二氧化钛颜料的二氧化钛成分记为“TiO2”,将含有表面处理剂的颜料整体记为“二氧化钛颜料”)。但是,通常为了改善耐候性、色相等,要用铝、硅、锆和锌等各种金属的氧化物进行表面处理。100重量%二氧化钛颜料中,TiO2的含有比例优选为89-97重量%,且优选通过上述代表性的金属氧化物进行表面处理的二氧化钛颜料。更优选的方案是下述二氧化钛颜料:其至少通过Al2O3进行表面处理,优选该Al2O3在100重量%二氧化钛颜料中的比例为0.5-4重量%,更优选为0.5-3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5-2.5重量%。
所述优选的二氧化钛颜料更优选100重量%二氧化钛颜料中TiO2的含有比例为91-97重量%,进一步优选在91-95重量%的范围。
上述优选的二氧化钛颜料除Al2O3之外,更优选通过SiO2和/或ZrO2进行表面处理,特别优选通过SiO2进行表面处理。因此,本发明的更优选的二氧化钛颜料的方案是一种二氧化钛颜料,其是上述优选的二氧化钛颜料,并且相对于100重量%二氧化钛颜料,用0.5-5重量%、更优选1-3重量%,进一步优选1-2.5重量%的SiO2进行表面处理。
这些用于表面处理的金属氧化物成分不一定只存在于TiO2的表面,也可以是一部分存在于TiO2颗粒内部的方式。
TiO2的晶型可以是锐钛矿型、金红石型中的任意一种,还可以将它们混合使用。从初期机械特性、长期耐候性角度考虑,优选金红石型。金红石型晶体中也可以含有锐钛矿型晶体。TiO2的制备方法可以是硫酸法、氯法、其它各种方法的任意一种,更优选氯法。对本发明的二氧化钛颜料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但更优选使用颗粒状的。二氧化钛颜料的平均粒径优选0.01-0.4μm,更优选0.1-0.3μm,进一步优选0.15-0.25μm。所述平均粒径由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测定各单一的粒径,通过数平均进行计算。
利用金属氧化物进行的表面处理可以选择高密度处理和低密度(多孔质)处理的任何形式。
I成分的二氧化钛颜料更优选用有机化合物进行表面处理。所述表面处理剂可以使用多元醇系、胺系和有机硅系等公知的各种处理剂。优选的表面处理剂例如有:烷基氯硅烷(三甲基氯硅烷等)、烷基烷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等)、以及聚烷基氢化硅氧烷(聚甲基氢化硅氧烷等)等有机硅系表面处理剂。用所述有机化合物进行适度表面处理可以改善分散性,进一步提高热稳定性,因此优选。用于表面处理的有机化合物的量在100重量%二氧化钛颜料中优选0.05-5重量%,更优选0.5-3重量%,进一步优选0.5-2.5重量%的范围。
利用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作为高光反射材料时,相对于100重量份A成分芳族聚碳酸酯树脂,I成分的配合量为3-35重量份,优选5-3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8-28重量份。I成分低于3重量份时,光反射性不够,如果超过35重量份则热稳定性容易变差。
(自由基发生剂)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的阻燃性可以通过2,3-二甲基-2,3-二苯基丁烷(二枯基)等自由基发生剂进一步提高。
(磷系稳定剂)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优选还含有磷系稳定剂。所述磷系稳定剂可提高制备时或成型加工时的热稳定性,使机械特性、色相和成型稳定性提高。所述磷系稳定剂有亚磷酸、磷酸、亚膦酸、膦酸以及它们的酯、以及叔膦等。
具体的亚磷酸酯化合物例如有亚磷酸三癸酯等亚磷酸三烷基酯;亚磷酸二癸基一苯基酯等亚磷酸二烷基一芳基酯;亚磷酸一丁基二苯基酯等亚磷酸一烷基二芳基酯;亚磷酸三苯酯和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等亚磷酸三芳基酯;二硬脂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双(2,4-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双(2,4-二枯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以及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等季戊四醇亚磷酸酯;以及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辛基亚磷酸酯和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等环状亚磷酸酯。
磷酸酯化合物有:磷酸三丁酯、磷酸三甲酯、磷酸三(甲苯)酯、磷酸三苯酯、磷酸三乙酯、磷酸二苯基(甲苯)酯、磷酸二苯基一邻联苯基酯、磷酸三丁氧基乙酯和磷酸二异丙酯等,优选磷酸三苯酯、磷酸三甲酯。
亚膦酸酯化合物例如有四(二-叔丁基苯基)-亚联苯基二亚膦酸酯和双(二叔丁基苯基)-苯基-苯基亚膦酸酯,更优选四(2,4-二叔丁基苯基)-亚联苯基二亚膦酸酯和双(2,4-二叔丁基苯基)-苯基-苯基亚膦酸酯。所述亚膦酸酯化合物可以与上述具有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烷基取代的芳基的亚磷酸酯化合物并用,因此优选。
膦酸酯化合物有苯膦酸二甲酯、苯膦酸二乙酯和苯膦酸二丙酯等。叔膦例如有三苯基膦。
(受阻酚系稳定剂)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还可以含有受阻酚系稳定剂,含有其对于防止干热劣化特别有效。所述受阻酚系稳定剂可以使用公知的受阻酚系稳定剂,例如有十八烷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2-叔丁基-6-(3’-叔丁基-5’-甲基-2’-羟基苄基)-4-甲基苯基丙烯酸酯、4,4’-亚丁基双(3-甲基-6-叔丁基苯酚)、三乙二醇-N-双-3-(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酸酯、3,9-双{2-[3-(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酰氧基]-1,1-二甲基乙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N,N’-六亚甲基双-(3,5-二叔丁基-4-羟基氢化肉桂酰胺)、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和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等。它们均可以容易地获得。其中优选使用十八烷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上述受阻酚系稳定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也可以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相对于100重量份芳族聚碳酸酯树脂(A成分),选自磷系稳定剂和受阻酚系稳定剂中的至少一种稳定剂配合0.0001-1重量份,优选配合0.001-0.1重量份,更优选配合0.005-0.1重量份。稳定剂比上述范围更少时,难以获得良好的稳定效果,超过上述范围而过多时,则有时引起组合物物性的降低。
(其它树脂或弹性体)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还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以小比例使用其它树脂或弹性体。
所述其它树脂例如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醚酰亚胺树脂;聚氨酯树脂;有机硅树脂;聚苯醚树脂;聚苯硫树脂;聚砜树脂;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树脂;聚苯乙烯树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聚甲基丙烯酸酯树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等树脂。
弹性体例如有异丁烯/异戊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乙烯/丙烯橡胶、丙烯酸酯系弹性体、聚酯系弹性体、聚酰胺系弹性体、芯鞘型弹性体MBS(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丁二烯)橡胶、MAS(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苯乙烯)橡胶等。
除此之外,为了使成型品具有各种功能或改善其特性,本发明的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可以以小比例配合本身已知的添加物。在不损害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这些添加物为通常的配合量。
所述添加剂可以是滑动剂(例如PTFE颗粒)、着色剂(除氧化钛以外的颜料和染料)、光扩散剂(例如丙烯酸酯交联颗粒、有机硅交联颗粒和碳酸钙颗粒)、荧光增白剂、荧光染料、无机系荧光体(例如以铝酸盐为母晶体的荧光体)、抗静电剂、流动性改性剂、成核剂、无机和有机抗菌剂、光催化剂系抗污剂(氧化钛除外。例如微粒氧化锌)、以接枝橡胶为代表的冲击改性剂、红外线吸收剂(热吸收剂)和光学彩色材料。
(浊度值)
在含有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具有0.03μm算术平均粗糙度(Ra)的厚度为2mm的平滑平板中,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通过JIS K7105测定的浊度满足0.3-20%,更优选满足0.3-5%,进一步优选满足0.3-3%。浊度值使用浊度仪测定。所述平滑平板是将颗粒进行规定的干燥,然后向由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0.03μm的模具表面构成的模槽内注塑成型得到。模具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可使用表面粗糙度计进行测定。
(树脂组合物的优选方案)
在本发明中,可列举以下树脂组合物的优选方案。
(1)相对于100重量份A成分含有0.005-0.6重量份B成分和0.01-5重量份C成分的树脂组合物。该组合物中,B成分和C成分协同作用,具有优异的阻燃性。另外,通过配合少量的B成分即可以使其具有阻燃性,因此透明性也优异。C成分优选磷酸酯化合物(C-1成分)、有机硅化合物(C-2成分)、溴化聚碳酸酯(C-3成分),特别优选有机硅化合物。
(2)相对于100重量份A成分含有0.005-0.6重量份B成分、0.01-5重量份C成分和0.005-2重量份D成分的树脂组合物。D成分(脂肪酸酯)可以使树脂组合物的脱模性提高。另一方面,脂肪酸酯具有容易燃烧的缺点。不过,该树脂组合物中,B成分和C成分协同作用,具有优异的阻燃性,同时脱模性也优异。通过配合少量的B成分和C成分,即可以使其具有阻燃性,因此透明性也优异。
(3)相对于100重量份A成分含有0.005-0.6重量份B成分、0.01-5重量份C成分、0.005-2重量份D成分和0.01-7重量份E成分的树脂组合物。该树脂组合物是脱模性、阻燃性、耐候性、透明性平衡良好的树脂组合物。
(4)相对于100重量份A成分含有0.005-0.6重量份B成分、0.005-2重量份D成分和0.01-7重量份E成分的树脂组合物。该树脂组合物是脱模性、阻燃性、耐候性、透明性平衡良好的树脂组合物。
(5)相对于100重量份A成分含有0.005-0.6重量份B成分和0.001-1重量份F成分的树脂组合物。该树脂组合物通过将B成分和F成分组合,抑制了F成分的凝聚,具有优异的阻燃性。
(6)相对于100重量份A成分含有0.005-0.6重量份B成分、0.01-5重量份C成分、0.005-2重量份D成分和0.001-1重量份F成分的树脂组合物。该树脂组合物通过将B成分和F成分组合,抑制了F成分的凝聚,具有优异的阻燃性。
(7)相对于100重量份A成分含有0.005-0.6重量份B成分、0.01-5重量份C成分、0.005-2重量份D成分、0.01-7重量份E成分和0.001-1重量份F成分的树脂组合物。该树脂组合物通过将B成分和F成分组合,抑制了F成分的凝聚,具有优异的阻燃性和耐候性。
(8)相对于100重量份A成分含有0.005-0.6重量份B成分、0.01-5重量份C成分和0.001-1重量份F成分的树脂组合物。该树脂组合物通过将B成分和F成分组合,抑制了F成分的凝聚,具有优异的阻燃性。
(9)相对于100重量份A成分含有0.005-0.6重量份B成分和1-200重量份G成分的树脂组合物。该树脂组合物的阻燃性、耐疲劳性优异。
(10)相对于100重量份A成分含有0.005-0.6重量份B成分、0.005-2重量份D成分和1-200重量份G成分的树脂组合物。该树脂组合物的阻燃性、耐疲劳性和脱模性优异。
(11)相对于100重量份A成分含有0.005-0.6重量份B成分、0.01-7重量份E成分、0.001-1重量份F成分和1-100重量份H成分的树脂组合物。该树脂组合物的色相、阻燃性、耐湿热性、热稳定性优异。
(12)相对于100重量份A成分含有0.005-0.6重量份B成分、0.005-2重量份D成分、0.001-1重量份F成分和3-35重量份I成分的树脂组合物。该树脂组合物的阻燃性、热稳定性、光反射特性优异。
(13)相对于100重量份A成分含有0.005-0.6重量份B成分、0.005-2重量份D成分和3-35重量份I成分的树脂组合物。该树脂组合物的阻燃性、热稳定性、光反射特性优异。
(树脂组合物的制备)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可通过将下述成分配合来制备:(1)100重量份芳族聚碳酸酯树脂(A成分)、(2)相对于100重量份芳族聚碳酸酯树脂(A成分)为0.005-0.6重量份的含氟有机金属盐(B成分),其中,按照离子色谱法测定的氟化物离子的含量以重量比计为0.2-20ppm、和(3)选自除含氟有机金属盐以外的阻燃剂(C成分)、脂肪酸酯(D成分)、紫外线吸收剂(E成分)、具有原纤形成能力的聚四氟乙烯(F成分)、填充材料(G成分)、硅酸盐矿物(H成分)和二氧化钛颜料(I成分)中的至少一种成分。
B成分通过含有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备:
(i)将全氟烷基磺酸或全氟烷基磺酰氟用碱金属的碳酸盐或氢氧化物中和,得到含有所得全氟烷基磺酸碱金属盐和离子交换水的溶液的步骤;
(ii)冷却溶液,得到析出物的步骤;
(iii)分离析出物的步骤;
(iv)将分离的析出物用离子交换水洗涤的步骤;以及
(v)干燥洗涤物的步骤。
接着可将B成分配合到A成分中。
例如将A成分、B成分、C-I成分以及任意其它成分供给以排气式双螺杆挤出机为代表的熔融混炼机进行熔融混炼。通常,将由挤出机口模中挤出的条通入到水槽中进行冷却,将冷却后的条用造粒机切断,得到含有树脂组合物的颗粒。供给挤出机时,可以将原料预混,预混装置有V型混合机、亨舍尔混合机、机械化学装置和挤出混合机等。原料及其预混物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挤出造粒机或压块机等进行造粒。
将各成分供给熔融混炼机的方法有以下方法:(i)将A成分、B成分、C-I成分及其它成分分别独立地供给熔融混炼机的方法;(ii)将A成分、B成分、C-I成分及其它部分的一部分预混,然后与剩余成分分别独立地供给熔融混炼机的方法;(iii)将B成分用水或有机溶剂稀释混合,供给熔融混炼机的方法;(iv)将所述稀释混合物与其它成分预混,然后供给熔融混炼机的方法等。另外,所配合的成分中有液态的时(例如上述(iii)、(iv)),可以使用所谓注液装置或加液装置供给熔融混炼机。
优选的挤出机是具有可将原料中的水分或由熔融混炼树脂产生的挥发气体脱去的排气孔(vent)的挤出机。排出通路优选设置有真空泵等减压泵,这可有效地将产生的水分或挥发气体排出到挤出机外部。为了除去混入挤出原料中的异物等,可以在挤出机口模部之前的区域设置筛子,将异物从树脂组合物中除去。所述筛子可以是金属网、滤网更换器和烧结金属板(圆盘过滤器等)等。熔融混炼机除双螺杆挤出机之外,还有班伯里混炼机、混炼辊、单螺杆挤出机和三螺杆或三螺杆以上的多螺杆挤出机等。
如上所述,所挤出的树脂可以直接切断,制成颗粒。制成颗粒时,有必要降低外部的尘埃等的影响时,优选净化挤出机周围的氛围气。所得颗粒的形状可以是圆柱、方柱和球状等常规形状,更优选圆柱。所述圆柱的直径优选1-5mm,进一步优选2-3.3mm。圆柱的长度优选1-30mm,进一步优选2.5-3.5mm。
(成型品)
含有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的成型品通常可将其颗粒注塑成型获得。对于所述注塑成型,不仅可利用通常的成型方法,还可以利用注塑压缩成型、注塑加压成型、气体辅助注塑成型、发泡成型(包括注入超临界流体的方法)、镶嵌成型、模内涂布成型、绝热模具成型、骤热骤冷成型、双色成型、夹芯成型和超高速注塑成型等。另外,成型可以选择冷流道方式和热流道方式中的任何形式。
可使用挤出成型法由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制造各种异形挤出成型品、片材和薄膜等。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还适合采用吹胀法、压延法、铸塑法、旋转成型和吹塑成型等制造成型品。通过实施特定的拉伸操作,可以成型为热收缩材料。
本发明的成型品可以进行各种表面处理。作为表面处理;可以进行硬涂层、拒水拒油涂层、亲水性涂层、抗静电涂层、紫外线吸收涂层、红外线吸收涂层以及金属喷镀(蒸镀等)各种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方法除液体制剂的涂布之外,还有蒸镀法、喷镀法以及电镀法,物理蒸镀法有真空蒸镀法、溅射和离子镀,化学蒸镀(CVD)法有热CVD法、等离子体CVD法以及光CVD法等。
(防止熔融滴落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防止含有(1)芳族聚碳酸酯树脂(A成分)、(2)含氟有机金属盐、以及(3)选自C成分、D成分、E成分、F成分、G成分、H成分和I成分中的至少一种成分的树脂组合物在燃烧时熔融滴落的方法,该方法的特征在于:相对于100重量份A成分使用0.005-0.6重量份含氟有机金属盐(B成分)作为(2)含氟有机金属盐,其中,根据离子色谱法测定的氟化物离子的含量按照重量比计为0.2-20ppm。通过使用规定量的B成分,可以有效地防止该树脂组合物在燃烧时的熔融滴落。
(阻燃性)
本发明还包括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用阻燃剂,该阻燃剂含有含氟有机金属盐,其中,所述含氟有机金属盐通过离子色谱法测定的氟化物离子的含量按照重量比计为0.2-20ppm。
该阻燃剂可有效地用于含有(1)A成分、以及(3)选自C成分、D成分、E成分、F成分、G成分、H成分和I成分中的至少一种成分的树脂组合物。
(母料)
本发明还包括母料,该母料含有上述阻燃剂和芳族聚碳酸酯树脂。
实施例
以下给出实施例进一步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其限定。以下实施例中的表1-13所列的原料如下所示。
(A成分)
PC-1:粘度平均分子量为22,500的直链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粉末(帝人化成(株)制的パンライトL-1225WP)
PC-2:粘度平均分子量为16,000的直链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粉末(帝人化成(株)制的CM-1000)
PC-3:支链芳族聚碳酸酯树脂(出光石油化学(株)制的タフロンIB2500)
PC-4:使用胺系催化剂,由双酚A和作为终端剂的对叔丁基苯酚、以及光气制备的粘度平均分子量为121,500的直链芳族聚碳酸酯树脂
PC-5:粘度平均分子量为30,000的直链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粉末(帝人化成(株)制的パンライトK-1300WP)
PC-6:粘度平均分子量为19,700的直链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粉末(帝人化成(株)制的パンライトL-1225WX)
PC-7:粘度平均分子量为20,700的直链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粉末(帝人化成(株)制的パンライトL-1225WS)
(含A成分的成分)
CBM:将30重量份碳黑(三菱化学(株)制的碳黑MA-100)、3重量份石蜡油(エクソンモ一ビル制的Crystol N352)、0.2重量份褐煤酸酯蜡(クラリアントジヤパン(株)制的WE-1粉末)、以及66.8重量份上述PC-2共四种成分合计100重量份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混合,制备碳黑母粒。
(B成分)
B-1:氟化物离子量为1ppm的全氟丁磺酸钾盐
(B-1的制备)
将100重量份大日本インキ(株)制的メガフアツクF-114P、400重量份离子交换水加入到具备温度计和搅拌装置的玻璃烧瓶中,然后升温至80℃,在氮气流下持续搅拌0.5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23℃),过滤得到析出的晶体。将该晶体用700重量份离子交换水洗涤,再将其用600重量份甲醇洗涤。接着用600重量份离子交换水洗涤,然后在氮气氛下、在80℃将湿润粉末热风干燥20小时,将所得粉末用粉碎磨粉碎,过400号标准筛,得到目标物。离子交换水是通过ヤマト科学(株)制的オ一トピユアWQ500型得到的电阻值为18MΩ·cm或18MΩ·cm以上(即电导率约为0.55μS/cm或0.55μS/cm以下)的离子交换水,以下,只称为“离子交换水”时也是同样情况。
B-2:氟化物离子量为8ppm的全氟丁磺酸钾盐
(B-2的制备)
将100重量份大日本インキ(株)制的メガフアツクF-114P、400重量份离子交换水加入到具备温度计和搅拌装置的玻璃烧瓶中,然后升温至80℃,持续搅拌0.5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过滤得到析出的晶体。将该晶体用700重量份离子交换水洗涤,然后在80℃下,将湿润粉末用热风干燥机干燥20小时。再将其用离子交换水洗涤,然后将湿润粉末在80℃下热风干燥20小时,将所得粉末用粉碎磨粉碎,过400号标准筛,得到目标物。
B-5:氟化物离子量为1ppm的全氟丁磺酸钾盐
(B-5的制备)
将250重量份离子交换水和46重量份氢氧化钾(和光纯药工业(株)制)加入到具备温度计、冷凝器和搅拌装置的玻璃烧瓶中,边以60rpm的转速搅拌,边用约1小时添加100重量份全氟丁磺酰氟(和光纯药工业(株)制备)。升温至80℃,持续搅拌7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再进行冰冷却,通过过滤获得析出的晶体。将该晶体用700重量份离子交换水洗涤,再将其用600重量份甲醇洗涤。接着用600重量份离子交换水洗涤,然后在氮气氛中在80℃下,将湿润粉末热风干燥20小时,将所得粉末用粉碎磨粉碎,过400号标准筛,得到目标物。
B-6:与上述B-2几乎同样地进行处理,得到氟化物离子量为9ppm的全氟丁磺酸钾盐
(B成分以外)
B-3(比较用):氟化物离子量为40ppm的全氟丁磺酸钾盐(バイエル公司制的Bayowet C4)
B-4(比较用):氟化物离子量为126ppm的全氟丁磺酸钾盐(大日本インキ(株)制的メガフアツクF-114P)
(C成分)
SiH:含有Si-H基团和苯基的有机硅
(SiH的制备)
向装有搅拌器、冷却装置、温度计的1L烧瓶中加入301.9g水和150g甲苯,将内部温度冷却至5℃。向滴液漏斗中加入21.7g三甲基氯硅烷、23.0g甲基二氯硅烷、12.9g二甲基二氯硅烷和76.0g二苯基二氯硅烷的混合物,边搅拌边用2小时向烧瓶内滴加。该期间,持续冷却,使内部温度保持在20℃或以下。滴加完毕后,再在内部温度20℃下持续搅拌4小时,进行熟化,然后静置,除去分层的盐酸水层,添加10%碳酸钠水溶液,搅拌5分钟,然后静置,除去分层的水层。然后再用离子交换水洗涤三次,确认甲苯层为中性。将该甲苯溶液在减压下加热至内部温度为120℃,除去甲苯和低沸点物质,然后过滤去除不溶物质,得到有机硅化合物SiH。该有机硅化合物SiH中,Si-H量为0.21mol/100g,芳族基团的量为49重量%,平均聚合度为8.0。
X-40:有机硅氧烷化合物(信越化学工业(株)制X-40-9243、该化合物的内容例如在日本特开2003-082218号公报中有公开)
FG15:三(2,4,6-三溴苯基)磷酸酯(帝人化成(株)制フアイヤガ一ドFG-1500)
KSS:以二苯砜磺酸钾盐为主要成分的有机磺酸钾金属盐(ユ一シ一ビ一ジヤパン制KSS)
FG70:溴化聚碳酸酯低聚物(帝人化成(株)制フアイヤガ一ドFG-7000)
(D成分)
VPG:以季戊四醇四硬脂酸酯为主要成分的脂肪酸酯(コグニスジヤパン(株)制ロキシオ一ルVPG861)
EW:以季戊四醇四硬脂酸酯为主要成分的脂肪酸酯(理研ビタミン(株)制リケスタ一EW-400)
SL:以硬脂酸硬脂酯和甘油三硬脂酸酯为主要成分的脂肪酸酯(理研ビタミン(株)制リケマ一ルSL900)
(E成分)
UV79: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ケミプロ化成(株)制ケミソ一ブ79)
CEIP:环状亚氨基酯系紫外线吸收剂(2,2’-对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竹本油酯(株)制:CEi-P)
LA31:2,2’-亚甲基双[6-(2H-苯并三唑-2-基)-4-(1,1,3,3-四甲基丁基)苯酚](旭电化工业(株)制:アデカスタブLA-31)
(F成分)
PTFE:具有原纤形成能力的聚四氟乙烯(ダイキン工业(株)制备ボリフロンMPA FA500)
B449:含有具原纤形成能力的聚四氟乙烯颗粒和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颗粒的混合物(聚四氟乙烯含量为50重量%)(GEスペシヤリテイ一ケミカルズ公司制BLENDEX B449)
(G成分)
GF-1:玻璃纤维(日本电气硝子(株)制;ECS-03T-511,直径13μm,切断长度3mm,氨基硅烷处理和聚氨酯系集束剂)
GF-2:玻璃纤维(日东纺织(株)制3PE937,纤维直径:13μm,切断长度:3mm,氨基硅烷处理以及环氧/聚氨酯系集束剂)
MF:玻璃磨碎纤维(日东纺织(株)制;PEF-301S,直径9μm,数均纤维长30μm)
CF:碳纤维(东邦テナツクス(株)制;ベスフアイトHTA-C6-U,纤维直径:7μm,切断长度:6mm,环氧系集束剂)
GFL:颗粒状玻璃片(日本板硝子(株)制フレカREFG-301,通过标准筛法测定的中值粒径的平均粒径为140μm,厚度5μm,环氧系集束剂)
Ni-CF:镍涂层碳纤维(东邦テナツクス(株)制ベスフアイトMCHTA-C6-US(I),直径7.5μm,切断长度6mm)(H成分)
TALC:滑石(林化成工业(株)制:Upn HS-T0.8)
MICA:云母((株)山口云母工业所制:A-21)
WSN:硅灰石(NYCO公司制:NYGLOS4)
(I成分)
TiPC:二氧化钛颜料(石原产业(株)制タイペ一クPC-3,该二氧化钛颜料平均粒径为0.21μm,二氧化钛颜料中的TiO2量约为93重量%,作为无机表面被覆剂含有约2.5重量%的Al2O3和约1.5重量%的SiO2,并进一步用约2重量%的聚甲基氢化硅氧烷进行了表面处理)
TiCR:二氧化钛颜料(对石原产业(株)制タイペ一クCR-63用聚甲基氢化硅氧烷(信越化学工业(株)制KF-99)以约2重量%的比例进行表面处理得到的二氧化钛颜料。所述表面处理是通过将タイペ一クCR-63和KF-99用亨舍尔混合机混合进行的。タイペ一クCR-63的平均粒径为0.22μm,TiO2的量约为97.5重量%,作为无机表面被覆剂含有约1重量%的Al2O3和约0.5重量%的SiO2,并进一步用低于1重量%的有机硅氧烷化合物进行了表面处理)
(其它成分)
TMP:磷酸三甲酯(大八化学工业(株)制TMP)
IRGP:亚磷酸酯化合物(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ケミカルズ制Irgafos168)
EPQ:以亚膦酸酯为主体的磷系稳定剂(クラリアントジヤパン公司制Sandstab P-EPQ)
IRGX:受阻酚系抗氧化剂(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ケミカルズ制Irganox 1076)
PSR:香豆素系荧光增白剂(ハツコ一ルケミカル(株)制:ハツコ一ルPSR)
BVB:上蓝剂(バイエル公司制:マクロレツクスバイオレツトB)
DMP:二甲基苯基膦酸酯(日产化学工业(株)制)
CB:碳黑(三菱化学(株)制炉法炭黑#970)
PEW:聚乙烯蜡(三井化学(株)制备ハイワツクス405MP)
D048:异丁基三甲氧基硅烷(东レ·ダウ·コ一ニング(株)制AY43-048)
D3103:癸基三甲氧基硅烷(信越シリコ一ン(株)制备:KBM3103)
DC30:含有马来酸酐和α-烯烃的共聚物的酸改性烯烃蜡(三菱化学(株)制:ダイヤカルナPA30M)
实施例1-10和比较例1-3
(I-1)评价项目
(I-1-i)阻燃性
用符合UL规格94的形状、且具有表1-3所述厚度的试验片,按照UL规格94的垂直燃烧试验方法进行燃烧试验。记录5片一组的试验片中有无滴落以及最长燃烧秒数。对于其中至少一片产生滴落的样品视为没有最长燃烧秒数记录。试验片成型后,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的气氛下保存48小时。燃烧上述保存后的试验片,进行燃烧试验。
(I-1-ii)透明性
通过注塑成型制作长50mm×宽50mm×厚2.0mm、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0.03μm的平滑平板试验片。所述试验片的浊度使用日本电色(株)制造的NDH-300A,通过JISK7105法进行测定。
(I-2)样品的制作
按照以下要领制作含有表1-3所述配合比例的树脂组合物。通过超级搅拌机制备B成分与A成分的粉末的预混物,其中B成分的浓度为1重量%。C成分中,其浓度为10重量%,除此之外其它的成分也同样地制成预混物。将这些预混物和剩余的A成分按照表1-3的比例称量并混合,用转鼓混合机使该混合物均匀。只是在实施例2中,将B成分的预混物直接供给挤出机,制成母粒,将所述母粒与其它成分混合。
将所得混合物投入挤出机,进行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挤出机使用直径为30mmφ的排气式双螺杆挤出机((株)神户制钢所KTX-30)。螺杆的构成如下:排气孔位置之前设置第一捏合区域(由传送捏合盘×2、传送转子×1、返回转子×1以及返回捏合盘×1构成),在排气孔位置之后设置第二捏合区域(由传送转子×1、返回转子×1构成)。料筒温度和口模温度为280℃、排气孔的吸引度为3kPa的条件下挤出条,在水浴中冷却,然后通过制粒机进行切条,制成颗粒。所得颗粒在120℃、通过热风循环式干燥机干燥6小时,通过注塑成型机(东芝机械(株)IS150EN-5Y)、在料筒温度300℃、模具温度60℃下成型试验片。成型周期为40秒。
Figure G05824784020070124D000431
Figure G05824784020070124D000441
                      表3
Figure G05824784020070124D000451
由表1-表3中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比较可知:本发明的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具有防滴落效果,因而阻燃性优异。通过选择特别优选的B成分的配合量,可以实现优异的透明性。
实施例11、12和比较例4
(II-1)评价项目
(II-1-i)阻燃性
通过与上述(I-1-i)同样的方法,用表4所述厚度的试验片进行阻燃性评价。
(II-1-ii)耐候性
使用耐候仪(サンシヤイン·ウエザ一·メ一タ一)(スガ试验机(株)制:WEL-SUN:HC-B),按照JIS A 1415的条件,在放电压电流48-52V、黑板(ブラツクパネル)温度63±3℃、湿度50%、以18分钟水喷雾和102分钟无喷雾共120分钟为一个周期,对通过下述方法得到的方形板进行1000小时的处理,然后按照JIS K7103测定黄变度YI,评价所述处理前后的差ΔYI。YI值使用日本电色株式会社制的Z-1001DP通过下式由X、Y、Z值求出。
YI=[100-(1.28X-1.06Z)]/Y
ΔYI=处理后的YI-处理前的YI
(II-2)样品的制作
按照以下要领制作含有表4所述配比的树脂组合物。称量表4的各成分,使用转鼓混合机均匀混合,将所述混合物供给与实施例1相同的挤出机,以相同温度和排气孔吸引度制备树脂组合物颗粒。将所得颗粒在120℃下用热风循环式干燥机干燥6小时,与实施例1同样地,通过注塑成型机、在料筒温度280℃、模具温度60℃下成型试验片和方板(长50mm×宽50mm×厚2.0mm)。
                    表4
Figure G05824784020070124D000471
由表4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比较可知: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耐候性优异。
实施例13-18和比较例5-9
(III-1)评价项目
(III-1-i)阻燃性
按照与上述(I-1-i)同样的方法,对表5-7中所述厚度的试验片进行阻燃性的评价。
(III-1-ii)成型品的透光性
对不含有二氧化钛颜料的样品(实施例13、14和比较例5、6)观察成型品的透光性。所述透光性是确认原纤化PTFE凝聚状态的指标。即,如果原纤化PTFE凝聚,则透光性增加。测定成型时(滞留前)和滞留10分钟成型时(滞留后)板的总透光率。设滞留后的总透光率减去滞留前的总透光率的值为ΔTt。所述ΔTt越大,则可以说原纤化PTFE的凝聚了。测定用的板是宽50mm、长90mm、厚度从浇口一侧分别为3mm(长20mm)、2mm(长45mm)、1mm(长25mm)三段式板。进行总透光率的测定时,使用三段式板的2mm部分。总透光率的测定使用浊度仪HR-100(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株)制造),按照JIS K7105进行。
(III-1-iii)凝聚状态的目视观察
对于不含有二氧化钛颜料的样品(实施例13、14和比较例5、6),目视观察原纤化PTFE的凝聚状态。与上述(III-1-ii)同样,使用三段式板,观察其整体。
(III-1-iv)滞留成型品的L值
对于含有二氧化钛颜料的样品(实施例15-18和比较例7-9),观察滞留10分钟成型时的成型品的L值。所述L值越低,则表明伴随原纤化PTFE的凝聚,二氧化钛颜料发生凝聚。即,由于所述颜料的凝聚,二氧化钛颜料的遮蔽效果减小,从而来源于碳黑的黑色得以加强。测定用的板与上述(III-1-ii)同样,使用三段式板,测定其2mm厚度的部分。测定使用カラ一コンピユ一タ(TC-1800MK-II:东京电色(株)制造)。
(III-1-v)色不均的目视观察
对于含有二氧化钛颜料的样品(实施例15-18和比较例7-9),目视观察色不均的状态。观察与上述(III-1-ii)同样,使用三段式板,观察其整体。表6和表7中,板呈现不均匀色相,即观察到色不均时标记为“有”,板呈现均匀的色相,即未观察到色不均时标记为“无”。
(III-2)样品的制作
按照以下要领制作含有表5-7所述配比的树脂组合物。称量表5-7的各成分,使用转鼓混合机均匀混合,将所述混合物供给与实施例1相同的挤出机,在相同温度和排气孔吸引度下制备树脂组合物颗粒。将所得颗粒在120℃下用热风循环式干燥机干燥6小时,然后与实施例1相同,使用注塑成型机成型三段式板和燃烧试验用试验片。成型条件是表5-7中“试验片成型温度”一栏中记载的料筒温度和70℃的模具温度。三段式板的成型周期为1分钟,燃烧试验用试验片的成型周期为40秒。
Figure G05824784020070124D000501
                    表7
Figure G05824784020070124D000521
*1:相对于100重量份A成分,TMP为0.01重量份、DMP为0.01重量份、IRGP为0.03重量份
*2:相对于100重量份A成分,TiPC为0.5重量份、CB为0.03重量份
由表5-7中实施例和比较例7的比较可知:本发明的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通过使用特定的全氟烷基磺酸的碱金属盐,原纤化PTFE的凝聚以及起因于该凝聚的成型品的色不均得到改善。
实施例19-31、比较例10-13和参考例1
(IV-1)评价项目
(IV-1-i)阻燃性
按照上述(I-1-i)同样的方法,对表8和表9中所述厚度的试验片进行阻燃性的评价。试验片通过注塑成型制备,成型周期为2分钟。所述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给出了对应阻燃性能的级别,产生滴落的样品具有相当于V-2的阻燃性能。
(IV-1-ii)疲劳特性
使用图1所示的所谓“L型”试验片,观察各样品在疲劳试验中达到断裂时的次数差别(断裂是指试验片不能负担试验载荷的状态,并不指试验片断裂为两半)。去掉断裂次数超过十万次的情况,将三片试验片的平均值作为断裂次数。试验在温度30℃、相对湿度50%、频率1Hz的正弦波、最大载荷68.6N(7kgf)的条件下实施。试验装置使用疲劳试验仪((株)岛津制作所制造岛津サ一ボパルサ一EHF-FD1-10LA型)。试验片均通过在料筒温度为320℃、模具温度为100℃、成型周期为90秒的条件下进行注塑成型而制备。
(IV-2)样品的制作
按照以下要领制作含有表8和表9所述配比的树脂组合物。表8和9中所记载的成分中,将除G成分填充材料之外的成分用V型混合机进行混合,制成混合物。关于PTFE,将其与A成分的粉末制成均匀的预混物,使其含量为10重量%,然后与其它成分混合。使用螺杆直径30mm的排气式双螺杆挤出机((株)日本制钢所TEX-30XSST),将通过V型混合机混合的混合物供给最后部分的第一投料口。将G成分填充材料由位于料筒的第二供料口、使用侧喂料机供给。使用计量仪器,使所投入的原料分别为规定的比例。挤出时使用真空泵,在3kPa的真空下、在料筒温度为230℃-280℃(螺杆基部机筒至口模大致均匀上升)、螺杆转速180rpm和每小时的挤出量为15kg的条件下进行。将挤出的条在水浴中冷却,然后用制粒机切断,制成颗粒。将所得颗粒在120℃、用热风循环式干燥机干燥6小时。所述干燥后立刻将颗粒用注塑成型机(东芝机械(株)IS150EN-5Y)成型燃烧试验用试验片和疲劳试验用L型试验片。燃烧试验用试验片的成型条件是:料筒温度310℃、模具温度80℃、成型周期2分钟。疲劳试验用L型试验片的成型条件是:料筒温度320℃、模具温度100℃、成型周期90秒。
Figure G05824784020070124D000551
Figure G05824784020070124D000561
由表8和表9中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比较可知:本发明的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通过使用特定的全氟烷基磺酸的碱金属盐,与以往的碱金属盐比较,疲劳特性得到改善。并且阻燃性也良好。
实施例32-35、比较例14、15
(V-1)评价项目
(V-1-i)阻燃性
通过与上述(I-1-i)同样的方法,对表10和11所述厚度的试验片进行阻燃性评价。所述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给出了阻燃性能所对应的级别。
(V-1-ii)色相
成型图2所示的笔记本电脑的外壳成型品,观察其色相。清理后立即到第10注均舍去,将第11注用于色相评价。色相使用カラ一コンピユ一タ(TC-1800MK-II:东京电色(株)制造),测定所述外壳成型品的镜面部分的L值。L值越大则亮度越高,呈现良好的白色感。因此,本评价L值越高越好。
(V-1-iii)分子量降低量(ΔMv)的测定
将所得颗粒在120℃下通过热风干燥机干燥6小时,然后用注塑成型机(住友重机械工业(株)SG-150U),在料筒温度为310℃、模具温度为90℃的条件下制作包含拉伸试验片的成型品。将所述成型品连续成型20注,然后在称量完毕的状态下使注塑料筒后退,使熔融树脂在料筒内滞留10分钟。在上述滞留后再次以同样的条件进行4注成型。通过所述成型,制成在料筒内滞留的树脂组合物的成型品。通过本文所述方法测定其中第2注的成型品的粘度平均分子量。也同样测定滞留前成型的第20注的成型品的粘度平均分子量。所述滞留前的分子量减去滞留后的分子量的值为ΔMv,进行评价。所述ΔMv越小,可以说热稳定性越好。
(V-1-iv)滞留后的拉伸屈服伸长率的测定
对于在上述(V-1-ii)的评价中制作的滞留的树脂组合物的成型品,使用1-3注的拉伸试验片进行拉伸试验。通过所述试验测定屈服伸长率,比较材料的韧性。将3片的平均值记载于表10和11中。屈服伸长率越大,则韧性越高,热稳定性良好。拉伸试验片和拉伸试验按照ISO527-1和527-2进行,试验形状为长175mm×宽10mm×4mm,试验速度为5mm/分钟。
(V-1-v)耐湿热性
在上述外观评价时所制作的图2所示的笔记本电脑的外壳成型品中,从第19注成型品中切取图3中虚线所示的部分(使其背面不存在突出部分或棱(rib)),以此作为评价样品,将所述样品用压力锅试验仪((株)平山制作所制造超加速寿命试验装置(PC-305III/V)),在120℃、相对湿度100%、196kPa(两个大气压)的条件下处理24小时。由处理前后的粘度平均分子量计算保持率,进行评价。切取三片样品,其平均值记载于表10和11中。
(V-2)样品的制作
按照以下要领制备含有表10和11所述配比的树脂组合物。按照表10和11所示组成,将芳族聚碳酸酯树脂、含氟有机金属盐化合物以及以硅烷化合物为代表的其它成分用转鼓混合机均匀混合,制成预混物,将所述混合物由位于挤出机螺杆基部的第一供料口供料。在用转鼓混合机混合之前,将其它成分与PC-2的粉末均匀混合,制成规定浓度的母料。母料的浓度中,PTFE为2.5重量%,其它成分为10重量%。另一方面,H成分硅酸盐矿物均由挤出机中途的第二供料口、使用侧喂料机供给熔融树脂中。挤出条件是:料筒温度280℃、螺杆转速120rpm、挤出量20kg/小时、排气口减压度3kPa。熔融挤出条,在水冷槽中冷却,然后通过制粒机切断,制成颗粒。挤出机与(IV-2)相同,使用螺杆径为30mm的排气式双螺杆挤出机((株)日本制钢所TEX-30XSST)。
将所得颗粒在120℃、通过热风循环式干燥机干燥5小时。干燥后,通过注塑成型机(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制造:SG-150U)、在料筒温度310℃、模具温度90℃、成型周期40秒的条件下成型包括拉伸试验片的成型品和燃烧性评价用试验片。使用料筒内径为50mmφ的注塑成型机(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制造ULTRA220-NIVA),在料筒温度为300℃和模具温度为80℃、注射速度75mm/秒的条件下,将干燥后的颗粒成型为图2所示的笔记本电脑的外壳成型品。使用这些成型品测定各特性。其结果如表10和11所示。制作的笔记本电脑的外壳成型品均未见翘起变形,均良好。
                         表10
Figure G05824784020070124D000591
                        表11
Figure G05824784020070124D000601
由上表可知:本发明的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色相、热稳定性和耐湿热性均得到改善。该树脂组合物也具有良好的阻燃性。特别是滑石白色度高,具有良好色相。
实施例36-40、比较例16-20
(VI-1)评价项目
(VI-1-i)阻燃性
按照与上述(I-1-i)同样的方法,对表12和13所述厚度的试验片进行阻燃性的评价。
(VI-1-ii)有无银纹的产生
注塑成型含有宽50mm、长90mm、厚度由浇口一侧分别为3mm(长20mm)、2mm(长45mm)、1mm(长25mm)的三段式板的重量约为90g的成型品。观察所述三段式板上有无产生银纹,评价树脂组合物的热稳定性。注塑成型使用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制造的SG-150U型。成型连续进行30注。所述30个三段式板中,如果有任何一个产生银纹则在表中标记为×。完全未见银纹产生则在表中评价○。在270℃、280℃和290℃三个水平的料筒温度下进行评价。
(VI-1-iii)分子量变化的评价
在料筒温度270℃的上述三段式板的成型中,进行10分钟滞留试验,观察分子量变化,评价树脂组合物的热稳定性。滞留试验如下进行:是在上述(VI-1-ii)的30注连续成型之后,在称量完毕的状态下使料筒后退,在该状态下保持10分钟,再次进行成型。料筒内部滞留4注量的树脂。滞留前的成型中,第10注的三段式板的粘度平均分子量(M1)减去滞留后第2注的粘度平均分子量(M2),将所得差(M1-M2)作为分子量的降低量(ΔM),记载于表中。
(VI-1-iv)光反射率变化的评价
使用上述三段式板的2mm厚部分,通过カラ一コンピユ一タ(东京电色(株)制造的TC-1800MK-II)测定光反射率。光反射率使用波长450nm-850nm下最低反射率的值进行评价。测定时,使用上述(VI-1-iii)滞留前成型的第10注的三段式板和滞留后第2注的三段式板。前者的光反射率(Rt1)减去后者光反射率(Rt2),将所得差(Rt1-Rt2)作为光反射率的降低量(ΔRt),记载于表中。(VI-1-v)b值变化的评价
与上述(VI-1-iv)的测定同样,使用カラ一コンピユ一タ评价三段式板的b值的变化。将滞留后第2注的三段式板的b值(b2)减去滞留前成型的第10注的b值(b1),将所得差(b2-b1)作为b值的分子量增加量(Δb)记载于表中。成型品的b值均为正值。
(VI-2)样品的制作
按照以下要领制备含有表12和13所述配比的树脂组合物。称量表12和13的比例的各成分,用亨舍尔混合机均匀混合,将所述混合物供给与实施例1相同的挤出机,在相同温度和排气孔吸引度下进行树脂组合物颗粒的制备。将所得颗粒在120℃、用热风循环式干燥机干燥6小时。所述干燥后立即将颗粒用注塑成型机(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制造SG-150U)成型包括三段式板的重量约90g的成型品、以及燃烧试验用试验片。包括三段式板的成型品的成型条件是:料筒温度三个水平(270℃、280℃、290℃)、模具温度为80℃。三段式板的成型周期为50秒,燃烧试验用试验片的成型周期为35秒。
Figure G05824784020070124D000631
由表12和13中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比较可知:本发明的含有高浓度二氧化钛颜料的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通过使用特定的全氟烷基磺酸碱金属盐,可得到良好的阻燃性,同时可抑制银纹的产生或分子量的降低,减小光反射率或色相的变差,具有稳定的光反射特性。
实施例41
使用实施例38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成型具有带底格子形状的LED阵列型背光用光反射板,制作液晶显示器。比较例16的树脂组合物中产生银纹,另外,如果是不产生银纹的树脂温度,则填充不足,无法得到良好的成型品。
产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可用于各种电子电气仪器、OA仪器、车辆部件、机械部件、其它农业资料、搬运容器、游戏器具和杂货等各种用途。例如透明的树脂组合物具体可利用于通信光缆连接器、光导部件、车辆用窗玻璃、车辆用内部装饰部件、LED透镜、照明灯罩、电子电路基板罩、电表罩、空瓶、光盘外盒和平板显示器装置用保护罩等。例如配合了玻璃纤维或碳纤维等填充材料以及云母或滑石等硅酸盐矿物的树脂组合物具体适合于各种电子电气仪器和精密仪器中的框体、罩体和外框等成型品,所述仪器例如有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游戏机、显示装置、介电线圈式送电装置的外壳、以及打印机和复印机等电子电气仪器,还有如各种照相机装置等的精密仪器。更具体的说,含有碳纤维的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优选用于照相机镜筒,金属涂层碳纤维适合用于数码相机等数字图像信息处理装置的框体、罩体和外框。另外,含有填充材料或硅酸盐矿物的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可用于各种车辆部件、发电装置(以风力发电机的桨叶为代表)、连接器、光缆连接器、齿轮、转盘、转子和螺钉等各种结构部件。并且,含有高浓度二氧化钛颜料的树脂组合物可用于光反射材料。更具体的说,有各种灯光反射器,例如荧光灯等照明灯的反射板、液晶显示装置等各种显示装置的背光反射板、开关类的反射板、LED阵列的反射板、以及复合上述功能的反射板等。综上,本发明的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所发挥的产业效果极大。

Claims (19)

1.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
(1)100重量份芳族聚碳酸酯树脂即A成分,
(2)0.005-0.6重量份全氟丁磺酸钾盐即B成分,其中,所述全氟丁磺酸钾盐通过离子色谱法测定的氟离子含量按重量比计为0.2-10ppm,以及
(3)选自阻燃剂即C成分、脂肪酸酯即D成分、紫外线吸收剂即E成分、具有原纤形成能力的聚四氟乙烯即F成分、填充材料即G成分、硅酸盐矿物即H成分和二氧化钛颜料即I成分中的至少一种成分,其中所述阻燃剂即C成分是选自(i)卤素系阻燃剂、(ii)有机磷系阻燃剂、(iii)有机金属盐系阻燃剂、(iv)有机硅系阻燃剂中的至少一种阻燃剂。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对于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0.03μm、厚度为2mm的平滑平板,按照JIS K7105测定的浊度值为0.3-20%。
3.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A成分,含有0.01-5重量份阻燃剂即C成分。
4.权利要求3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C成分为选自磷酸酯化合物、有机硅化合物和溴化聚碳酸酯中的至少一种阻燃剂。
5.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A成分,含有0.005-2重量份脂肪酸酯即D成分。
6.权利要求5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D成分是碳原子数为3-32的脂族醇与碳原子数为3-32的脂族羧酸的酯。
7.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A成分,含有0.01-7重量份紫外线吸收剂即E成分。
8.权利要求7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E成分为苯并三唑系或环状亚氨基酯系的紫外线吸收剂。
9.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A成分,含有0.001-1重量份具有原纤形成能力的聚四氟乙烯即F成分。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A成分,含有1-200重量份填充材料即G成分。
11.权利要求10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G成分为选自纤维状玻璃填充材料、板状玻璃填充材料和纤维状碳填充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填充材料。
12.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A成分,含有1-100重量份硅酸盐矿物即H成分。
13.权利要求12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H成分为选自云母、滑石和硅灰石中的至少一种硅酸盐矿物。
14.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A成分,含有3-35重量份二氧化钛颜料即I成分。
15.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B成分是全氟丁磺酸钾盐,所述B成分通过包含以下步骤的方法获得:
(i)将全氟丁磺酸或全氟丁磺酰氟用钾的碳酸盐或氢氧化物中和,得到含有全氟丁磺酸钾盐和离子交换水的溶液的步骤;
(ii)冷却溶液,得到析出物的步骤;
(iii)分离析出物的步骤;
(iv)将分离的析出物用离子交换水洗涤的步骤;以及
(v)干燥洗涤物的步骤;
所述全氟丁磺酸钾盐通过离子色谱法测定的氟离子含量按照重量比计为0.2-10ppm。
16.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成型品。
17.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1)100重量份芳族聚碳酸酯树脂即A成分,混合(2)0.005-0.6重量份全氟丁磺酸钾盐即B成分,所述全氟丁磺酸钾盐通过离子色谱法测定的氟离子的含量按照重量比计为0.2-10ppm;和(3)选自阻燃剂即C成分、脂肪酸酯即D成分、紫外线吸收剂即E成分、具有原纤形成能力的聚四氟乙烯即F成分、填充材料即G成分、硅酸盐矿物即H成分和二氧化钛颜料即I成分中的至少一种成分,其中所述阻燃剂即C成分是选自(i)卤素系阻燃剂、(ii)有机磷系阻燃剂、(iii)有机金属盐系阻燃剂、(iv)有机硅系阻燃剂中的至少一种阻燃剂。
18.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通过包括下述步骤的方法制备B成分,接着将B成分配合到A成分中:
(i)将全氟丁磺酸或全氟丁磺酰氟用钾金属的碳酸盐或氢氧化物中和,得到含有全氟丁磺酸钾盐和离子交换水的溶液的步骤;
(ii)冷却溶液,得到析出物的步骤;
(iii)分离析出物的步骤;
(iv)将分离的析出物用离子交换水洗涤的步骤;以及
(v)干燥洗涤物的步骤。
19.防止树脂组合物燃烧时熔融滴落的方法,其中所述树脂组合物含有(1)芳族聚碳酸酯树脂即A成分、(2)全氟丁磺酸钾盐、以及(3)选自阻燃剂即C成分、脂肪酸酯即D成分、紫外线吸收剂即E成分、具有原纤形成能力的聚四氟乙烯即F成分、填充材料即G成分、硅酸盐矿物即H成分和二氧化钛颜料即I成分中的至少一种成分,其中所述阻燃剂即C成分是选自(i)卤素系阻燃剂、(ii)有机磷系阻燃剂、(iii)有机金属盐系阻燃剂、(iv)有机硅系阻燃剂中的至少一种阻燃剂;其特征在于:作为(2)全氟丁磺酸钾盐,相对于100重量份芳族聚碳酸酯树脂即A成分使用0.005-0.6重量份全氟丁磺酸钾盐即B成分,其中,所述全氟丁磺酸钾盐通过离子色谱法测定的氟离子的含量按照重量比计为0.2-10ppm。
CN2005800247840A 2004-07-20 2005-04-06 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eased CN1010231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11288A JP2006028390A (ja) 2004-07-20 2004-07-20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211288/2004 2004-07-20
JP2004211287A JP2006028389A (ja) 2004-07-20 2004-07-20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211287/2004 2004-07-20
JP2004225406A JP2006045282A (ja) 2004-08-02 2004-08-02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225406/2004 2004-08-02
JP2004262185A JP4820072B2 (ja) 2004-09-09 2004-09-09 光高反射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262185/2004 2004-09-09
PCT/JP2005/007110 WO2006008858A1 (ja) 2004-07-20 2005-04-06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23134A CN101023134A (zh) 2007-08-22
CN101023134B true CN101023134B (zh) 2010-08-18

Family

ID=35895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247840A Ceased CN101023134B (zh) 2004-07-20 2005-04-06 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6028389A (zh)
CN (1) CN1010231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12242B2 (ja) * 2007-05-31 2014-10-22 帝人株式会社 難燃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5352076B2 (ja) * 2007-11-08 2013-11-27 帝人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
JP5209536B2 (ja) * 2009-02-25 2013-06-12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難燃性樹脂組成物
US20110071241A1 (en) * 2009-09-23 2011-03-24 Bayer Materialscience Llc Flame retardant, optically clear thermoplastic molding composition
JP5795858B2 (ja) * 2010-10-26 2015-10-14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射出成形してなる成形体
WO2012059528A1 (de) * 2010-11-05 2012-05-10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Flammwidrige, uv-geschützte polycarbonatformmassen mit geringem molekulargewichtsabbau
JP5706667B2 (ja) * 2010-11-08 2015-04-22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成形品、及び太陽光発電用構造部材
JP5864345B2 (ja) * 2012-04-10 2016-02-17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厚肉成形品用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CN104487512B (zh) * 2012-07-25 2016-10-12 普立万公司 非卤化阻燃聚碳酸酯复合物
CN104179154B (zh) * 2012-10-17 2016-03-23 昆明普尔顿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分子材料输水系统及制造、安装方法
JP5437514B1 (ja) * 2013-04-09 2014-03-12 鉦則 藤田 複合形成材料、射出成形品及び複合形成材料の製造方法
TWI662079B (zh) * 2014-04-14 2019-06-11 日商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Reinforced aromatic polycarbonate resin sheet or film
CN104962058B (zh) * 2015-06-18 2017-05-24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962057B (zh) * 2015-06-18 2017-05-24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838055A (zh) * 2016-06-14 2016-08-10 江苏金发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 透明无卤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22223A (zh) * 2016-08-30 2017-01-11 中山市两益照明有限公司 一种插板式座灯
KR102561747B1 (ko) * 2018-04-09 2023-07-31 코베스트로 인텔렉쳐 프로퍼티 게엠베하 운트 콤파니 카게 폴리카르보네이트 조성물, 그로부터 제조된 성형 물품, 및 그의 용도
CN114525026B (zh) * 2022-03-14 2023-11-03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耐磨高刚性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25975A (en) * 1988-04-21 1990-05-15 Central Glass Company, Limited Method of preparing alkali metal fluoroalkylsulfonates of high purity
CN1208748A (zh) * 1997-07-23 1999-02-24 通用电气公司 含有氟代磺酸鏻的抗静电树脂组合物
JP2001115004A (ja) * 1999-10-20 2001-04-24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難燃剤、それを使用する難燃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成形体
CN1367807A (zh) * 1999-08-09 2002-09-04 美国拜尔公司 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
US20020177643A1 (en) * 2001-04-17 2002-11-28 Martin Dobler Flame-retardant polycarbonate molding compounds with anti-electrostatic properties
JP2004010825A (ja) * 2002-06-10 2004-01-15 Asahi Kasei Corp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難燃樹脂組成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60612A (ja) * 2000-08-21 2002-02-26 Teijin Chem Ltd 難燃性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4802377B2 (ja) * 2001-03-12 2011-10-26 Dic株式会社 難燃剤、難燃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及びその成形体
TW583269B (en) * 2002-03-18 2004-04-11 Asahi Kasei Corp Flame retardant aromatic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JP4236964B2 (ja) * 2002-03-18 2009-03-11 旭化成ケミカルズ株式会社 難燃性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
JP5144872B2 (ja) * 2003-10-07 2013-02-13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25975A (en) * 1988-04-21 1990-05-15 Central Glass Company, Limited Method of preparing alkali metal fluoroalkylsulfonates of high purity
CN1208748A (zh) * 1997-07-23 1999-02-24 通用电气公司 含有氟代磺酸鏻的抗静电树脂组合物
CN1367807A (zh) * 1999-08-09 2002-09-04 美国拜尔公司 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
JP2001115004A (ja) * 1999-10-20 2001-04-24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難燃剤、それを使用する難燃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成形体
US20020177643A1 (en) * 2001-04-17 2002-11-28 Martin Dobler Flame-retardant polycarbonate molding compounds with anti-electrostatic properties
CN1503821A (zh) * 2001-04-17 2004-06-09 具有抗静电性能的阻燃聚碳酸酯模塑料
JP2004010825A (ja) * 2002-06-10 2004-01-15 Asahi Kasei Corp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難燃樹脂組成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028389A (ja) 2006-02-02
CN101023134A (zh) 2007-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23134B (zh) 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51110B (zh) 玻璃纤维强化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CN102712807B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EP1770126B1 (en) Aromatic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01142277B (zh) 树脂组合物
CN101842441B (zh) 树脂组合物
CN102675849B (zh) 金属模磨损性优异的玻璃纤维强化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CN101429330B (zh) 树脂组合物
CN101676331A (zh) 玻璃纤维增强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CN101962471A (zh) 玻璃纤维增强树脂组合物
CN101466789B (zh) 树脂组合物
CN101845211B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CN101665620A (zh) 由玻璃纤维增强阻燃性树脂组合物制成的镜筒
CN101928451A (zh) 将玻璃纤维增强树脂组合物注射成型而得到的电气电子设备部件
CN102015892B (zh) 阻燃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CN101423655A (zh) 阻燃光扩散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CN105849171A (zh) 具有低烟雾和低放热的火车内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1759990A (zh) 阻燃性树脂组合物
CN101434743A (zh) 抗静电性优异的阻燃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CN101824213B (zh) 阻燃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CN101200585A (zh) 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CN101812224B (zh) 阻燃性树脂组合物
CN101412844A (zh) 阻燃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KR101727335B1 (ko) 개선된 광학 성질을 가진 (코)폴리카르보네이트
CN101314670A (zh) 阻燃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16

Address after: Osaka City, Osaka of Japan

Patentee after: teijin limite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Teijin Chemicals,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IW01 Ful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

Decision date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20190703

Decision number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4079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18

IW01 Ful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