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15088A - 折叠式通信终端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折叠式通信终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15088A
CN101015088A CNA200580026889XA CN200580026889A CN101015088A CN 101015088 A CN101015088 A CN 101015088A CN A200580026889X A CNA200580026889X A CN A200580026889XA CN 200580026889 A CN200580026889 A CN 200580026889A CN 101015088 A CN101015088 A CN 1010150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antenna
communication terminal
hinge
co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2688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里光晴
菊地弘准
渡边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150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150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08Means for collapsing antennas or par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折叠的通信终端装置,在壳体打开或折叠的任一种情况下,具有宽频带特性的天线特性。该折叠式通信终端装置具备通过铰链部而可折叠的上,下壳体(2)、(3)以及设置于下壳体(3)的天线(5),该折叠式通信终端装置中,天线(5)沿着与下壳体(3)的铰链部相连接的上侧端面(3A)设置,并且,导体设于未设置天线的上壳体(2)上,当上,下壳体(2),(3)打开时与天线(5)高频耦合而作为天线工作,还设置了收发电磁波的第二印刷基板(31)。

Description

折叠式通信终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折叠的便携式电话等折叠式通信终端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4所示为现有折叠式通信终端装置的一例。这种折叠式通信终端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01,第二壳体102,还有可将第一,第二壳体进行折叠连接的铰链部103等。另外,这样的折叠式通信终端装置,一般为,如图14(A)所示的在第一壳体101设置天线104的类型,以及如图14(B)所示的在第二壳体102设置天线104的类型等。
另外,已知各种类型的应用于这种折叠式通信终端装置的天线。例如,抽出式鞭状天线,虽然具有频带较宽的特性,但是抽出时的天线妨碍使用。还有,螺旋线天线,不仅频带较窄,还因为天线是突出的,携带性不太好。另一方面,为了确保良好的携带性能,反F天线等内置型天线等也是众所周知的,但其频带也是比较狭窄。
因此,为了解决这样不良的情况,如图15所示,开发了从具备发射接收电路的无线部105的第二壳体102,通过供电线106向内置于第一壳体101的板状元件107供电,使该板状元件107作为天线工作的通信终端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2001-136255号公报(第5页,附图1)
但是,至于设置有专利文献1记述的天线的通信终端装置,当给内置于第一壳体101的板状元件107供电时,第二壳体102作为天线接地的单极天线3工作。其结果,在打开第一,第二壳体101,102的情况下具有宽频带特性;而在折叠第一,第二壳体101,102的情况下,由于流向天线(板状元件107)的高频电流和流向天线接地(第二壳体102)的高频电流的矢量相抵消的原因,不能作为天线工作。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面的情况,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第一,第二壳体打开和折叠的情况下,都可以发挥良好天线特性的折叠式通信终端装置。
本发明的通信终端装置,是具有通过铰链部而可折叠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和设置于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任意一个壳体的天线的折叠式通信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沿着所述任意一个壳体的与铰链部相连接的一面设置,并且,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中未设置天线的壳体中设置导体,当打开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时,所述天线和所述导体高频耦合以发射接收电磁波。
根据这样的构成,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折叠的情况下,通过无线部供电的天线进行工作。另外一方面,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打开的情况下,未设置天线的壳体内的导体,例如印刷基板受天线激励而作为天线工作。据此,可以提供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打开或折叠的情况下,都能保持良好天线特性的通信终端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通信终端装置,是具有通过铰链部而可折叠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和设置于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任意一个壳体的天线的折叠式通信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沿着所述任意一个壳体的与所述铰链部相连接的一面的反面边缘设置,并且,在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中未设置天线的壳体中设置导体,当折叠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时,所述天线和所述导体高频耦合以发射接收电磁波。
根据这样的构成,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打开的情况下,通过无线部供电的第一天线进行工作。另外一方面,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折叠的情况下,未设置天线的壳体内的导体,例如印刷基板受天线激励而作为天线工作。据此,可以提供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打开或折叠的情况下,都能保持良好天线特性的通信终端装置。
还有,本发明的通信终端装置,是具有通过铰链部而可折叠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和设置于所述铰链部的天线的折叠式通信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沿着与所述铰链部的纵长方向设置,并且,在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中未设置天线的壳体中设置导体,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打开或者折叠时,所述天线和所述导体高频耦合以发射接收电磁波。根据这样的构成,可以提供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打开或折叠的情况下,都能保持良好天线特性的通信终端装置。
更进一步,本发明的通信终端装置,是具有通过铰链部而可折叠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和分别设置于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折叠式通信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沿着所述第一壳体的与所述铰链部相连接的一面设置,并且,所述第二天线,具有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打开时,可与所述第一天线高频耦合的大小尺寸,并且在所述第一壳体内,具有通过供电部与所述第一天线电性连接的无线部。
根据这样的构成,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折叠的情况下,通过无线部供电的第一天线进行工作。另一方面,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打开的情况下,第二天线受第一天线激励而作为天线工作。据此,可以提供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打开或折叠的情况下,都能保持良好天线特性的通信终端装置。
更进一步,本发明的通信终端装置,是具有通过铰链部而可折叠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和分别设置于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折叠式通信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沿着所述第一壳体的与所述铰链部相连接的一面设置,所述第二天线具有,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折叠时,可与所述第一天线高频耦合的大小尺寸,并且在所述第一壳体内,具有通过供电部与所述第一天线电性连接的无线部。
根据这样的构成,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打开的情况下,通过无线部供电的第一天线进行工作。另一方面,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折叠的情况下,第二天线受另一天线激励而作为天线工作。据此,可以提供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打开或折叠的情况下,都能保持良好天线特性的通信终端装置。
本发明的通信终端装置是具有通过铰链部而可折叠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和设置于该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任意一个壳体上的天线的折叠式通信终端装置,所述天线沿着任意一个壳体的与铰链部相连接的一面设置,并且,在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中未设置天线的壳体中设置导体,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打开时,所述天线和所述导体高频耦合作为天线工作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提供一种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打开的情况下,导体受天线激励,即使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打开或折叠的情况下,也能保持良好天线特性的通信终端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立体图,(A)为壳体打开状态,(B)为折叠状态;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的背面立体图,(A)为壳体打开状态,(B)为折叠状态;
图3为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打开时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变形例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侧视图,(A)为壳体打开状态,(B)为折叠状态;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侧视图,(A)为壳体打开状态,(B)为折叠状态;
图7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侧视图,(A)为壳体打开状态,(B)为折叠状态;
图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立体图,(A)为壳体打开状态,(B)为折叠状态;
图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侧视图,(A)为壳体打开状态,(B)为折叠状态;
图10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侧视图,(A)为壳体打开状态,(B)为折叠状态;
图11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立体图,(A)为壳体打开状态,(B)为折叠状态;
图12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侧视图,(A)为壳体打开状态,(B)为折叠状态;
图13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立体图,(A)为壳体打开状态,(B)为折叠状态;
图14为现有通信终端装置的立体图,(A)为天线设置于上壳体的类型,(B)为天线设置于下壳体的类型;
图15为现有其他通信终端装置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A~1H  通信终端装置
2  上壳体(第一壳体)
2A 上部侧端面(与铰链部相连接的一面)
21 第一印刷基板(导体或天线接地)
3  下壳体(第二壳体)
3A 上端侧端面(与铰链部相连接的一面)
31 第二印刷基板(导体或天线接地)
4  铰链部
5  第一天线
6  无线部
7  第二天线
8  供电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和图2,表示关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折叠式通信终端装置1A。此折叠式通信终端装置1A包括有:作为第一壳体的长方形的上壳体2,作为第二壳体的长方形的下壳体3,连接上,下壳体2,3并使其自由折叠(旋转)的铰链部4,以及第一天线5。
其中,在上壳体2内部,如图3所示,设置了大体全面覆盖上壳体2的第一印刷基板21。另一方面,在下壳体3,如图2所示,将包括无线部6和供电部8的第二印刷基板31,如图3所示,设置为大体全面覆盖下壳体3的内部。该无线部6由发射接收电路构成,通过供电部8与第一天线5电连接。第一天线5为细长的形状,沿着下壳体3的朝向铰链部4的上侧端面(边缘部)3A并以突出状态设置。另外,第一天线5也可以设置于铰链部4的内部(纵长方向)。
对上述构成的折叠式通信终端装置1A的工作进行说明。
(I)上壳体2和下壳体3折叠的情况下:
如图2(B)所示,第一天线5沿着下壳体3的朝向铰链部4的上侧端面(边缘部)3A设置。还有,该第一天线5与设置在下壳体3的第二印刷基板31(参照图3)的无线部6相连接,上下壳体2,3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二印刷基板31作为天线接地进行工作。另外,在上下壳体2,3处于折叠状态时,设置于上壳体2的第一印刷基板21与第一天线5未处于接近位置状态,所以不会发生高频耦合。另外,因为第一天线5与天线接地(第二印刷基板31)不是直接相对的结构,所以也可以避免产生流向两者的高频电流的矢量相互抵消。
(II)上壳体2与下壳体3打开的情况下:
另一方面,在上,下壳体2,3打开的情况下,如图2(A)所示,设置于上壳体2的第一印刷基板21与第一天线5相接近。因此,第一天线5与第一印刷基板21高频耦合,第一印刷基板21实质上作为天线而工作。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将设置了无线部6的第二印刷基板31内置于下壳体3,并且无线部6与第一天线5电连接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如图4所示,在折叠式通信终端装置1B中,将设置了无线部6的第一印刷基板21内置于上壳体2,并且该无线部6与第一天线5电连接的结构,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以避免重复说明。
图5和图6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1C。该通信终端装置1C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不仅将第一天线-5设置为沿着下壳体3的朝向铰链部4的上侧端面(边缘部)3A而突出的状态,还在设置于上壳体2内部的第一印刷基板21上设置了第二天线7。另外,设置于下壳体3内部的第二印刷基板31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包括了无线部6,该无线部6与第一天线5电连接。另一方面,第二天线7形成为大于第一印刷基板21,具体而言、大体全面覆盖上壳体2的内部。
对于上述构成的通信终端装置1C,参照附图6对其工作进行详细说明。
(I)上壳体2与下壳体3打开的情况下:
在图6(A)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沿着下壳体3的朝向铰链部4的上侧端面(边缘部)3A设置第一天线5,并且,其与设置于第二印刷基板31的无线部6相连接,内置于下壳体3的第二印刷基板31作为天线接地进行工作。另外,在上下壳体2、3处于折叠状态时,因为第一天线5与天线接地(第二印刷基板31)不是直接相对的结构,所以也可以避免产生流向双方的高频电流的矢量互相抵消。
(II)上壳体2与下壳体3折叠的情况下:
另外,在上,下壳体2,3打开的情况下,如图6(B)所示,设置于上壳体2的第二天线7与第一天线5相接近,因此,第一天线5与第二天线7高频耦合,第二天线7与第一天线5相比发射效率更高,所以第二天线7作为天线工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将设置了无线部40的第二印刷基板31内置于下壳体3,并且无线部40与天线30相连接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如图7所示,在通信终端装置1D中,设置于上壳体7的第一印刷基板21包括无线部6,并且,第二天线7设置于下壳体3,无线部6与第二天线7相连接的结构,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以避免重复说明。
图8和图9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1E,该通信终端装置1E沿着上壳体2的上侧端面2A(边缘部)设置有第一天线5,并且,设置于上壳体2内部的第一印刷基板21包括有无线部6。还有,在下壳体3内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设置有第二印刷基板31。
对于上述构成的通信终端装置1E,参照附图9对其工作进行详细说明。
(I)上壳体2与下壳体3打开的情况下:
在图9(A)中,如上所述,在上壳体2内部,沿着安装图中未显示的铰链部的下侧端面(边缘部)的相反侧端面(上侧端面2A)设置第一天线5,并且,其与设置于第一印刷基板21的无线部6进行电连接,设置于上壳体2的第一印刷基板21作为天线接地进行工作。
(II)上壳体2与下壳体3折叠的情况下:
另外,在上,下壳体2,3折叠的情况下,如图9(B)所示,设置于下壳体3的第二印刷基板31与第一天线5相接近,因此,第一天线5与第二印刷基板31高频耦合,第二印刷基板31作为天线进行工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针对在上壳体2内部设置第一天线5,并且,上壳体2内部的第一印刷基板21包括无线部6,该无线部6与第一天线5电连接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例如,如图10所示,在通信终端装置1F的下壳体3内部设置第一天线5,下壳体3内部的第二印刷基板31包括无线部6,无线部6与第一天线5电连接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
(第四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1F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付与相同的符号以避免重复说明。
图11和图12表示本发明关于第四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1G。通信终端装置1G在设置于上壳体2内部的第一印刷基板21上设置无线部6和第一天线5,并且,将第二印刷基板31和第二天线7内置于下壳体3。其中,第一天线5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以窄条形状设置于沿着上壳体2内部的上侧端面2A(边缘部)。另一方面,第二天线7形成为与第二印刷基板31相比大概相同或更大,可以大体全面覆盖上壳体3内部。
对于上述构成的通信终端装置1G,参照附图12对其工作进行详细说明。
(I)上壳体2与下壳体3打开的情况下:
如图12(A)所示,第一天线5以窄条形状设置于沿着连接上壳体2内部的图中未显示的铰链部的一个端面相反的另一端面(上侧端面2A)。另外,第一天线5与设置于第一印刷基板的无线部6进行电连接,内置于上壳体2的第一印刷基板21作为天线接地进行工作。
(II)上壳体2与下壳体3折叠的情况下:
另一方面,在上,下壳体2,3折叠的情况下,如图12(B)所示,设置于下壳体3内部的第二天线7与第一天线5相接近,因此,第一天线5与第二天线7高频耦合,第二天线7实质上作为通信终端装置1G的天线进行工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针对将上壳体2上设置有无线部6和第一天线5的第一印刷基板21内置,并且,该无线部6与第一天线5相连接,且第二天线7内置于下壳体3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例如,如图13所示,设置有无线部6和第一天线5的第二印刷基板31内置于通信终端装置1H的下壳体3,并且,该无线部6与第一天线5相连接,且第二天线7内置于上壳体2的结构,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丝毫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施得以实现。
即,虽然在上述的说明中,第一天线5是由单极天线构成的,但是采用鞭状(whip)天线,螺旋线天线,内置型天线等其他类型的天线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还有,所述说明虽然只对一个天线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设置多个天线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更近一步,上述说明中,虽然对第一天线5和无线部6设置于同一壳体内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将第一天线5和无线部6分别设置于各自不同壳体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另外,虽然对第二天线7内置于壳体内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在壳体本身由导体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
虽然参照特定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基本宗旨和范围的情况下,作为一般技术人员显然可以做各种各样变更和修正。
本申请是基于2005年8月10日提出的日本特许出愿No.2004-233351的申请,其内容作为参照并引用于此。
本发明是一种包括通过铰链部而可折叠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以及设置于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任意一个壳体上的天线的折叠式通信终端装置。所述天线沿着所述任意一个壳体的与铰链部相连接的一面的端部设置,并且,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中未设置天线的壳体中设置导体,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打开时,此导体与所述天线高频耦合并发射和接受电磁波。因而,本发明的折叠式通信终端装置在第一,第二壳体打开或折叠情况下都能发挥良好的天线特性,以适用于便携式电话等小型移动体通信终端装置。

Claims (5)

1.一种折叠式通信终端装置,其具有将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由铰链部连接而可以随意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任意一个壳体设置的天线;以及
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未设置天线的壳体中设置的导体;
所述天线沿着所述任意一个壳体的与所述铰链部相连接的一面的边缘部设置;并且
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打开时,所述天线和所述导体高频耦合以收发电磁波。
2.一种折叠式通信终端装置,其具有将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由铰链部连接而可以随意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中任意一个壳体设置的天线;以及
在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中未设置天线的壳体中设置的导体;
所述天线沿着所述任意一个壳体的与所述铰链部相连接的一面的反面的边缘部设置;并且
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折叠时,所述天线和所述导体高频耦合以收发电磁波。
3.一种折叠式通信终端装置,其具有将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由铰链部连接而可以随意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铰链部上设置的天线;以及
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未设置天线的壳体中设置的导体;
所述天线沿着所述铰链部的纵长方向设置;并且
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打开或者折叠时,所述天线和所述导体高频耦合以收发电磁波。
4.一种折叠式通信终端装置,其具有将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由铰链部连接而可以随意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第一天线;
所述第二壳体上的第二天线;以及
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部,通过供电部与所述第一天线电连接的无线部;
所述第一天线沿着所述第一壳体的与所述铰链部相连接的一面设置;
所述第二天线,具有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打开时,可与所述第一天线高频耦合的大小尺寸。
5.一种折叠式通信终端装置,其具有将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由铰链部连接而可以随意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第一天线;
所述第二壳体上的第二天线;以及
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部,通过供电部与所述第一天线电连接的无线部;
所述第一天线沿着所述第一壳体的与所述铰链部相连接的一面设置;
所述第二天线,具有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折叠时,可与所述第一天线高频耦合的大小尺寸。
CNA200580026889XA 2004-08-10 2005-08-09 折叠式通信终端装置 Pending CN10101508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33351/2004 2004-08-10
JP2004233351A JP4371944B2 (ja) 2004-08-10 2004-08-10 折畳み式通信端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15088A true CN101015088A (zh) 2007-08-08

Family

ID=35839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80026889XA Pending CN101015088A (zh) 2004-08-10 2005-08-09 折叠式通信终端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808436B2 (zh)
EP (1) EP1786061B1 (zh)
JP (1) JP4371944B2 (zh)
CN (1) CN101015088A (zh)
WO (1) WO200601658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30731A (zh) * 2012-10-15 2014-04-16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及无线通信装置
WO2019037730A1 (en) * 2017-08-22 2019-02-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OLDABLE MOBILE DEVICE
CN110476298A (zh) * 2017-04-13 2019-11-19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用于电子设备的天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92085B2 (ja) * 2010-06-18 2012-03-07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CN111710954A (zh) * 2020-05-18 2020-09-2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天线设备、天线设备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68543B2 (ja) * 1997-12-19 2000-07-24 静岡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無線情報端末
JP2001136255A (ja) 2000-09-12 2001-05-18 Nec Saitama Ltd 携帯電話機
TW569491B (en) * 2000-12-04 2004-01-01 Arima Optoelectronics Corp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multiple frequency band antenna
JP4071452B2 (ja) * 2001-04-13 2008-04-0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携帯無線機
US6897825B2 (en) 2001-10-29 2005-05-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ntenna apparatus for folder type mobile phone
US20030129950A1 (en) * 2002-01-10 2003-07-10 Min-Woo Kwak Antenna of wireless phone
JP4187478B2 (ja) 2002-08-08 2008-11-26 ソニー・エリクソン・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携帯無線通信端末
JP2004120578A (ja) 2002-09-27 2004-04-15 Toshiba Corp 携帯無線機
ATE336086T1 (de) * 2002-11-26 2006-09-15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 Ab Antenne für ein tragbares funkgerät mit einem gelenk
FI115173B (fi) * 2002-12-31 2005-03-15 Filtronic Lk Oy Taitettavan radiolaitteen antenni
JP4324127B2 (ja) 2003-02-06 2009-09-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携帯無線通信装置
JP2005057664A (ja) * 2003-08-07 2005-03-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折畳み型携帯無線機器
JP2005124033A (ja) 2003-10-20 2005-05-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折畳型携帯無線装置
JP4091897B2 (ja) * 2003-10-23 2008-05-2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携帯無線機
JP2005136668A (ja) * 2003-10-30 2005-05-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折畳型携帯無線機器。
JP2004236360A (ja) 2004-04-09 2004-08-19 Nec Saitama Ltd 携帯無線機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30731A (zh) * 2012-10-15 2014-04-16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及无线通信装置
CN103730731B (zh) * 2012-10-15 2016-01-06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及无线通信装置
CN110476298A (zh) * 2017-04-13 2019-11-19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用于电子设备的天线
WO2019037730A1 (en) * 2017-08-22 2019-02-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OLDABLE MOBILE DEVICE
US10230826B1 (en) 2017-08-22 2019-03-12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Foldable mobile device
US10848603B2 (en) 2017-08-22 2020-11-24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Foldable mobile device
US11509752B2 (en) 2017-08-22 2022-11-22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Foldable mobile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786061A4 (en) 2009-11-04
WO2006016585A1 (ja) 2006-02-16
US7808436B2 (en) 2010-10-05
JP2006054566A (ja) 2006-02-23
EP1786061B1 (en) 2011-10-12
US20080316113A1 (en) 2008-12-25
EP1786061A1 (en) 2007-05-16
JP4371944B2 (ja) 2009-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92647C (zh) 移动无线装置
JP4461597B2 (ja) 無線カードモジュール
CN100548011C (zh) 折叠式便携无线设备
US7701397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773769B (zh) 用于便携式终端的天线装置
CN100490458C (zh) 折叠式便携无线机和该无线机的底板
US7422437B1 (en) Portable adapter
JP2007088692A (ja) 携帯無線機
CN101015088A (zh) 折叠式通信终端装置
JP2005303721A (ja) アンテナ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携帯無線機
JP2007089123A (ja) 携帯無線機
US8138979B2 (en) Portable wireless apparatus
KR101084765B1 (ko) Usb타입의 무선 데이터 카드
CN101919111A (zh) 便携无线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JP2001267696A (ja) フレキシブル型プリント配線板および携帯電話装置
JP2007509568A (ja) マルチバンドアンテナ及びこれを実装する無線装置
JP4717384B2 (ja) 携帯無線機
JP2004356895A (ja) 無線通信端末用外部アンテナ接続構造
KR20070003438A (ko) 분리형 접촉단자부를 갖는 휴대용 단말기의 내장형 안테나
JP2012238946A (ja) ケーブルおよび携帯電子機器
JP2003046614A (ja) 移動無線端末装置
WO2005057723A1 (ja) 折畳式携帯無線機器
JP2003174310A (ja) 無線通信端末
KR100596986B1 (ko) 휴대용 무선단말기 안테나 접지 구조
JPH1063808A (ja) Pcカー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7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