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05973A - 座席状态检测装置以及车辆用照明灯的照射方向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座席状态检测装置以及车辆用照明灯的照射方向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05973A
CN101005973A CNA2005800281860A CN200580028186A CN101005973A CN 101005973 A CN101005973 A CN 101005973A CN A2005800281860 A CNA2005800281860 A CN A2005800281860A CN 200580028186 A CN200580028186 A CN 200580028186A CN 101005973 A CN101005973 A CN 1010059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pressure
sensitive switch
mentioned
switch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2818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78216C (zh
Inventor
大竹亘
桑原武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059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059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821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821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2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02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 B60Q1/04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the devices being headlights
    • B60Q1/06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the devices being headlights adjustable, e.g. remotely-controlled from inside vehicle
    • B60Q1/08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the devices being headlights adjustable, e.g. remotely-controlled from inside vehicle automatically
    • B60Q1/1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the devices being headlights adjustable, e.g. remotely-controlled from inside vehicle automatically due to vehicle inclination, e.g. due to load distribu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1/015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r position of passengers, passenger seats or child seats, and the related safety parameters therefor, e.g. speed or timing of airbag inflation in relation to occupant position or seat belt use
    • B60R21/01512Passenger detection systems
    • B60R21/01516Passenger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force or pressure sens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1/015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r position of passengers, passenger seats or child seats, and the related safety parameters therefor, e.g. speed or timing of airbag inflation in relation to occupant position or seat belt use
    • B60R21/01512Passenger detection systems
    • B60R21/0153Passenger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field detection presence sensors
    • B60R21/01532Passenger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field detection presence sensors using electric or capacitive field sens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19/00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 G01G19/40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with provisions for indicating, recording, or computing price or other quantities dependent on the weight
    • G01G19/413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with provisions for indicating, recording, or computing price or other quantities dependent on the weight u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nic computing means
    • G01G19/414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with provisions for indicating, recording, or computing price or other quantities dependent on the weight u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nic computing means using electronic computing means only
    • G01G19/4142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with provisions for indicating, recording, or computing price or other quantities dependent on the weight u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nic computing means using electronic computing means only for controlling activation of safety devices, e.g. airba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2300/00Indexing codes for automatically adjustable headlamps or automatically dimmable headlamps
    • B60Q2300/2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driver or the passengers
    • B60Q2300/22Seat occup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3/00Venting
    • H01H2213/01Venting with internal pressure of other switch si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3/14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adapted for operation by a part of the human body other than the hand, e.g. by foot
    • H01H3/141Cushion or mat switch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座席状态检测装置,具备包含相互并联连接的多个压敏开关单元的传感器单元。各压敏开关单元相应于压力而切换成开状态或关状态。多个压敏开关单元被分散配置在座席中。座席状态检测装置基于多个压敏开关单元的开/关状态来判定施加在座席上的负荷。各压敏开关单元包含相互串联连接的多个压敏开关。从而,可以提高对施加在座席上的负荷超过规定值的情况进行判定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座席状态检测装置以及车辆用照明灯的照射方向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座席状态检测装置以及车辆用照明灯的照射方向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判别汽车等的车辆的座席上是否有乘客就座的就座检测装置,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装置。该就座检测装置具备包含相互并联连接的多个压敏开关的传感器单元、和判定电路(4)。各压敏开关具备在一对薄片(31,32)之间设置的一对电极(33,34)。各压敏开关相应于施加在座席上的负荷来进行开或关。如果多个压敏开关当中至少一个是开状态,则判定电路就判别为座席上有乘客就座。
在上述文献的就座检测装置中,若任何一个的压敏开关因故障等发生短路而变成常开状态,则会被判别为座席上有乘客就座,从而导致该判别的可靠性降低。
专利文献1:JP特开平9-315199号公报(图1,图3)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对施加在座席上的负荷超过规定值的情况进行判定的可靠性的座席状态检测装置、和具备该座席状态检测装置的车辆用照明灯的照射方向调节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具备包含相互并联连接的多个压敏开关单元的传感器单元的座席状态检测装置。各压敏开关单元相应于压力而切换成开状态和关状态。多个压敏开关单元被分散配置在座席中。座席状态检测装置基于多个压敏开关单元的开/关状态,来判定施加在座席上的负荷。各压敏开关单元包含相互串联连接的多个压敏开关。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上述座席状态检测装置的车辆用照明灯的照射方向调节装置。该照射方向调节装置具备调节部,该调节部在判别为施加在座席上的负荷超过了规定值时,将车辆用照明灯的照射方向从下方变更为上方。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本发明具体化以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就座检测装置的电路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传感器单元的平面图。
图3(a)是图2的A-A线截面图,图3(b)是图2的B-B线截面图。
图4是表示图2所示的第一薄片的平面图。
图5是表示图2所示的隔片的平面图。
图6是表示图2所示的第二薄片的平面图。
图7是表示组装图2的传感器单元的车辆的助手席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传感器单元的平面图。
图9(a)是图8的A-A线截面图,图9(b)是图8的B-B线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将本发明具体化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汽车的座席的立体图。如该图所示,该座席例如是助手席,助手席的座部1具备:缓冲弹簧4、配置于该缓冲弹簧4上面的缓冲垫3、以及覆盖缓冲垫3的座席表皮2。在座部1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后部侧,以夹在座席表皮2和缓冲垫3之间的形式容纳有就座检测装置10的传感器单元10a。该传感器单元10a以沿着座部1的就座面扩展的形式被配置。此外,也可以将传感器单元10a容纳于缓冲垫3的内部。
图1是表示就座检测装置10以及其周边结构的电构成的电路图。如该图所示,该就座检测装置10具备上述传感器单元10a、和电子控制装置(以下,称为ECU)10b。传感器单元10a具备:被并联连接的多个压敏开关单元11、短路检测用电阻12、断线检测用电阻13。传感器单元10a通过电源线14、15与ECU10b连接,并从ECU10b接受规定电压的提供。传感器单元10a,以将上述多个压敏开关单元11分散配置于座部1中的方式被容纳在座部1中。
各压敏开关单元11具有串联连接的多个(两个)的第一以及第二压敏开关11a、11b。第一压敏开关11a通过上述短路检测用电阻12与电源线14连接,第二压敏开关11b与电源线15连接。这些第一以及第二压敏开关11a、11b的各自相应于承受的压力来进行开或关。各压敏开关单元11,在两个第一以及第二压敏开关11a、11b同时为开状态时变成开状态,并且当第一以及第二压敏开关11a、11b的至少一方为关状态时变成关状态。通过将上述压敏开关单元11设成为多个压敏开关(11a、11b)的集合体,可以确保压敏开关单元11的冗余性。即提高压敏开关单元11的可靠性。
上述短路检测用电阻12,与并联连接的多个压敏开关单元11串联连接,并且,短路检测用电阻12的一端与第一压敏开关11a连接,短路检测用电阻12的另一端与上述电源线15连接。
上述断线检测用电阻13,与并联连接的多个压敏开关单元11并联连接,并且,断线检测用电阻13的一端与第一压敏开关11a连接,断线检测用电阻13的另一端与第二压敏开关11b连接。
ECU10b,通过上述电源线14、15与传感器单元10a连接,并向该传感器单元10a提供规定电压的同时监视传感器单元10a的电阻值。ECU10b相应于传感器单元10a的电阻值来判别针对座部1的有无乘客就座。
这里,将上述短路检测用电阻12的电阻值设为电阻值Rs的同时将上述断线检测用电阻13的电阻值设为电阻值Ro。该场合下,例如,在上述多个压敏开关单元11的全部为关的状态下,上述传感器单元10a的电阻值,成为相互串联连接的上述短路检测用电阻12以及上述断线检测用电阻13为支配性的电阻值。即,传感器单元10a的电阻值,变成接近短路检测用电阻12的电阻值Rs和断线检测用电阻13的电阻值Ro之和(=Ra+Ro)的值。
另一方面,在上述多个压敏开关单元11的至少一个为开的状态下,上述传感器单元10a的电阻值变成上述短路检测用电阻12为支配性的电阻值,即接近电阻值Rs的值。从而,ECU10b,基本上是根据传感器单元10a的电阻值的不同来判别针对座部1的乘客就座,该传感器单元10a的电阻值的不同是基于与传感器单元10a承受的压力相应的上述压敏开关单元11的开或关而变的。此外,以若施加在座部1上的负荷超过规定值则至少一个压敏开关单元11变成开状态的方式来形成以及配置上述多个压敏开关单元11。从而,ECU10b兼具判别施加在座部1上的负荷是否超过规定值的功能,即就座状态检测功能。
另外,例如,在上述电源线14、15已经短路的场合下,上述传感器单元10a的视在的电阻值变成与上述短路检测用电阻12的电阻值Rs相比充分小的电阻值。ECU101b,基于这时的传感器单元10a的较小的电阻值来检测电源线14、15的短路。也就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上述短路检测用电阻12的设置可以在电气上明确地区别电源线14、15的短路和至少一个的上述压敏开关单元11为开的状态。由此,可以避免起因于该电源线14、15的短路而导致ECU10b误判别为上述座部1上有乘客就座的情况。换言之,假如若没有设置上述短路检测用电阻12,如果上述多个压敏开关单元11的至少一个为开状态,则上述传感器单元10a的电阻值变成与电源线14、15短路时同样充分小的电阻值。因此,压敏开关单元11的至少一个为开的状态和电压线14、15短路之间的区别变得不明确。本实施方式的短路检测用电阻12可以解决该问题。
进而,例如在上述电源线14、15断线了的场合下,上述传感器单元10a的视在电阻值变成与上述短路检测用电阻12的电阻值Rs以及上述断线检测用电阻13的电阻值Ro之和相比充分大的电阻值。ECU10b,基于这时的传感器单元10a的较大的电阻值,来检测电源线14、15的断线。也就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上述断线检测用电阻13的设置,来在电气上明确地区别这样的电源线14、15的断线和上述多个压敏开关单元11全部为关的状态。由此,可以避免起因于该电源线14、15的断线而导致ECU10b误判别为在上述座部1上没有乘客就座的情况。换言之,假如若没有设置上述断线检测用电阻13,在上述多个压敏开关单元11全部为关的状态下,上述传感器单元10a的电阻值变成与电源线14、15的断线时同样充分大的电阻值。因此,多个压敏开关单元11全部为关的状态和电源线14、15的断线之间的区别变得不明确。本实施方式的断线检测用电阻13可以解决该问题。
在上述ECU10b上,连接有作为向乘客提醒穿戴安全带的通知部的指示器16。ECU10b,在判别为上述座部1上有乘客就座时,点灯驱动上述指示器16并进行安全带穿戴的提醒。此外,ECU10b在判别为上述座部1上没有乘客就座时、和检测出上述电源线14、15的短路或断线时、或者在已经确认了安全带的穿戴时,不进行上述指示器16的点灯驱动。
另外,上述ECU10b与控制车辆用照明灯的照射方向的照明灯ECU21连接。ECU10b基于传感器单元10a的电阻值,向照明灯ECU21输出与座部1上的状态(施加在座部1上的负荷是否超过规定值的状态)相应的信号。另外,上述ECU10b,在检测出上述电源线14、15的短路或断线时,向照明灯ECU21输出表示存在这些异常的信号。上述照明灯ECU21与执行元件22连接,并基于来自上述ECU10b的信号来驱动上述执行元件22,并调节车辆用照明灯23的照射方向。照明灯ECU21以及执行元件22构成调节车辆用照明灯23的照射方向的调节部。
具体地,照明灯ECU21,在从上述ECU10b输入了表示施加在座部1上的负荷超过了规定值的状态的信号时,将车辆用照明灯23的照射方向从下方变更为上方。一般,在上述座部1上施加了明显的负荷时,车辆向下方下沉与该负荷相应的量。这时,车辆用照明灯23的照射方向也向下方偏移,而存在不能适当照亮该车辆的前方、例如路面的担心。但是,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照明灯ECU21,对应于该状况来驱动上述执行元件22,将车辆用照明灯23的照射方向从下方变更为上方,所以可以力求适当化车辆前方的照明。即,可适当地照明车辆前方的路面。
另一方面,照明灯ECU21,在从ECU10b输入了表示施加在座部1上的负荷没有超过规定值的状态的信号、和表示存在上述的电源线14、15的短路或断线的信号时,禁止将车辆用照明灯23的照射方向变更为上方。由此,可以防止特别是在就座检测装置10的异常(电源线14、15的短路或断线)时,胡乱地将车辆用照明灯23的照射方向向上方调节而妨碍对面车辆的视野的情况。由此,可以避免妨碍对面车辆的行驶的情况。
下面,基于图2~图6对上述传感器单元10a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图2是表示传感器单元10a的平面图,图3(a)以及图3(b)分别是沿着图2的A-A线以及B-B线的截面图。而且,图4、图5以及图6,分别是表示构成传感器单元10a的第一薄片31、隔片32以及第二薄片33的平面图。如图2以及图3所示,传感器单元10a形成为俯视略Y字的薄片状(薄板状),通过将这些第一薄片31、隔片32以及第二薄片33从上依次叠加,来构成并联连接的多个(6个)压敏开关单元11等。本实施方式的第一以及第二压敏开关11a、11b,在传感器单元10a的左右分支部中,以排列于在图2中的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该分支部的延长方向上的方式,被相邻配置。
若详述,上述第一薄片31,例如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材料形成为俯视略Y字的薄片状,且具有:在图4中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直线部31a、和从该直线部31a分别向图4的右侧以及左侧分支并在该图4中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分支部31b以及第二分支部31c。而且,在该第一薄片31的下面(图4中背面),印刷有电路图案34。该电路图案34,基本上是通过将所印刷的银胶用防止氧化用的石墨来覆盖而形成的。该防止氧化用石墨作为具有比银胶还小的导电率的导体而形成。
上述电路图案34,具有:配置于上述直线部31a的前端部右侧(图4的下端右侧)的第一端子34a;与该第一端子34a连接的第一配线部34b;配置于上述直线部31a的前端部另一侧(图4的下端左侧)的第二端子34c;与该第二端子34c连接的第二配线部34d。上述第一以及第二端子34a、34c是用于分别与上述电源线14、15连接的外部连接用端子。
上述第一配线部34b,首先,在图4中从第一端子34a朝向上方,沿着直线部31a靠该直线部31a的右侧延伸,进而沿着第一分支部31b靠该第一分支部31b的外侧延伸,并在第一分支部31b的前端折回靠该第一分支部31b的内侧(图4的左侧)向下方延伸。进而,第一配线部34b,在第一分支部31b的基端再一次折回沿第二分支部31c靠其内侧朝向图4上方延伸。在第一以及第二分支部31b、31c中相互对置的第一配线部34b的部分,详细地说,在第一配线部34b沿着第一分支部31b靠该第一分支部31b的内侧延伸的部分以及沿着第二分支部31c靠该第二分支部31c的内侧延伸的部分中,在第一配线部34b的延长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来分别形成有多个(三个)圆形的第一电极34e。这些第一电极34e的直径与第一配线部34b的宽度相比充分地大。
此外,在第一配线部34b中,在上述第一端子34a、和位于第一配线部34b的路径上最接近第一端子34a的位置的第一电极34e(形成于第一分支部31b的前端部的第一电极34e)之间,仅以规定距离设置有区间,并形成有上述短路检测用电阻12,以埋没该区间。具体地说,上述短路检测用电阻12,利用在该区间中印刷的石墨,形成为具有规定的电阻值Rs的电阻。
另一方面,上述第二配线部34d,首先,从第二端子34c朝向图4上方,沿着直线部31a靠该直线部31a的左侧延伸以后,分支成沿着第一分支部31b靠该第一分支部31b的外侧(图4的右侧)朝向图4上方延伸的部分、和沿着第二分支部31c靠该第二分支部31c的外侧(图4的左侧)朝向图4上方延伸的部分。在第二配线部34d沿着第一分支部31b延伸的部分以及沿着第二分支部31c延伸的部分上,在第一以及第二分支部31b、31c的延长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来分别形成有多个(三个)圆形的第二电极34f。这些第二电极34f的直径与上述第一电极34e的直径相等。
设置于第一分支部31b的总计六个第一以及第二电极34e、34f的中心,被配置在在第一分支部31b的延长方向上延伸的一直线上。同样地,设置于第二分支部31c的总计六个第一以及第二电极34e、34f的中心,被配置在在第二分支部31c的延长方向上延伸的一直线上。另外,配置于第一分支部31b的第一以及第二电极34e、34f、和配置于第二分支部31c的第一以及第二电极34e、34f,图4中配置成左右对称。各第一电极34e以及与其相邻的第二电极34f的组,构成在第一以及第二分支部31b、31c的延长方向上仅隔开规定距离的隔离电极的组。即,隔离电极的各组,由仅隔开规定距离的一组的第一以及第二电极34e、34f形成。在上述第一薄片31中,多组(六组)隔离电极,以在电气上相互并联连接的方式被配置。
此外,上述断线检测用电阻13,由预先设置在位于第一配线部34b的路径上距离上述第一端子34a最远的位置的第一电极34e(配置于第二分支部31c的前端部的第一电极34e)、和位于第二分支部31c上的第二分支部31d的路径上距离上述第二端子34c最远位置的第二电极34f(配置于第二分支部31c的前端部的第二电极34f)之间的区间上所印刷的石墨,而形成为具有规定的电阻值Ro的电阻。
如图5所示,上述隔片32,例如用PET材料与第一薄片31同样形成为俯视略Y字的薄片形状。对于该隔片32,通过在该隔片32的上面涂敷粘接剂,并在其上放置上述第一薄片31,由此与该第一薄片31结合(参照图3(a)以及图3(b))。如图5所示,上述隔片32具有:圆形的总计六组的第一以及第二开口部32a、32b;与这些第一以及第二开口部32a、32b连通的略U字状的内部空气通路32c。在隔片32上叠加第一薄片31的状态下,第一以及第二开口部32a、32b分别与第一以及第二电极34e、34f同心。第一以及第二开口部32a、32b,具有比第一以及第二电极34e、34f的直径还小的直径。这样,在上述隔片32中,与多组隔离电极(第一以及第二电极34e、34f)相对应地形成有同组数的第一以及第二开口部32a、32b。另外,略呈U字状的内部空气通路32c,在隔片32的右侧以及左侧的各分支部中,在连接第一以及第二开口部32a、32b的中心的一直线上延伸并连通这些第一以及第二开口部32a、32b连通,且在隔片32的两分支部的基端上连通两分支部之间。
如图6所示,上述第二薄片33,例如用PET材料与第一薄片31同样形成为俯视略Y字的薄片形状。通过将粘接剂涂敷在隔片32的下面以后,将该隔片32放置在第二薄片33上,来使该第二薄片33与该隔片32结合(参照图3)。第一以及第二薄片31、33,通过将隔片32插入到其间,而使其在没有负荷施加于传感器单元10a的初始状态下保持规定的间隔。如图6所示,在第二薄片33的上面(与第一薄片31对置的面)印刷有多个(六个)电路图案35。这些电路图案35,基本上是通过将印刷的银胶用防止氧化用的石墨来覆盖而形成的。该防止氧化用石墨,作为具有比银胶还小的导电率的导体而形成。
各电路图案35具有圆形的一对第一以及第二对置电极35a、35b。在隔着隔片32而将第一薄片31叠加于第二薄片33上的状态下,第一以及第二对置电极35a、35b,分别与第一以及第二电极34e、34f同心。另外,第一以及第二对置电极35a、35b具有与这些第一以及第二电极34e、34f的直径相同的直径。而且,各一对的对置电极35a、35b,通过从连接彼此的中心的线错开延伸的配线部35c,而相互被短路。即,在上述第二薄片33中,配置有多组(六组)由配线部35c而短路的一对对置电极35a、35b。
在这里设定为:通过施加压力,而使第一薄片31以及第二薄片33弯曲,任意一组的第一以及第二电极34e、34f,和与这些第一以及第二电极34e、34f对置的一对对置电极35a、35b,通过隔片32的第一以及第二开口部32a、32b同时接触而导通。这时,通过短路检测用电阻12与第一电极34e连接的第一端子34a(电源线14)、和与第二电极34f连接的第二端子34c(电源线15),利用与这些第一以及第二电极34e、34f接触的一对对置电极35a、35b而导通。即,各压敏开关单元11,由第一薄片31上的一对电极34e、34f、和与这些电极34e、34t对置的第二薄片33上的一对对置电极35a、35b构成。而且,各压敏开关单元11的第一压敏开关11a,由第一电极34e和与该第一电极34e对置的第一对置电极35a构成。第二压敏开关11b,由第二电极34f和与该第二电极34f对置的第二对置电极35b构成。通过配线部35c被彼此连接的第一以及第二对置电极35a、35b的间隔,比相邻的压敏开关单元11彼此之间的间隔还小。
此外,伴随着第一薄片31以及第二薄片33的弯曲,第一以及第二开口部32a、32b内的容积发生变化。随着该容积的变化,空气通过内部空气通路32c从第一以及第二开口部32a、32b放出,或被吸入到第一以及第二开口部32a、32b内。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得到以下所示的优点。
(1)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压敏开关单元11,通过构成压敏开关单元11的串联连接的多个第一以及第二压敏开关11a、11b的全部(两者)都成为开状态,而变成开状态。从而,即使假如任意一个的压敏开关(11a或11b)发生故障而常时接触等导致短路变成常开状态的情况下,也只要与该发生故障的压敏开关串联连接的其他压敏开关(11a或11b)不变成开状态,则上述压敏开关单元11就不会变成开状态。即,通过将上述压敏开关单元11设为多个第一以及第二压敏开关11a、11b的集合体,确保了该压敏开关单元11的冗余性。由此,在进行是否在上述座部1上有乘客就座的判别(施加在座部1上的负荷是否超过了规定值的判别)时,可以提高判别的可靠性。
另外,假如,只是单一地将压敏开关单元11设置多个,压敏开关单元11的数量越多,就越可以提高座席状态的判别精度,但是基于压敏开关单元11的故障的传感器单元10a的不良情况发生的概率变高。对此,由串联连接的多个第一以及第二压敏开关11a、11b来构成压敏开关单元11的本实施方式中,可以确保上述那样的压敏开关单元11的冗余性,因此,可以抑制传感器单元10a的不良情况发生的概率,而且可以提高乘客判别精度。
(2)本实施方式中,在判别为施加在上述座部1上的负荷超过了规定值时,利用照明灯ECU21将车辆用照明灯23的照射方向从下方调节为上方。由此,可以适当地进行车辆前方的照明。另外,通过将上述压敏开关单元11设成多个第一以及第二压敏开关11a、11b的集合体,确保了压敏开关单元11的冗余性。由此,例如,也可以抑制误判别为施加在上述座部1上的负荷超过了规定值而使车辆用照明灯23的照射方向从下方调节为上方那样的情况。
(3)本实施方式中,在判别为上述座部1上有乘客就座时,通过点灯驱动上述指示器16,来提醒乘客穿戴安全带。从而可以抑制忘记穿戴安全带等情况的发生。
(4)本实施方式中,将形成隔离电极的第一以及第二电极34e、34f和与这些对置的一对对置电极35a、35b设成圆形,而可以确保充分的接触面积。由此,可以构成可靠性较高的压敏开关单元11。例如,与如将隔离电极形成为梳齿状那样使隔离电极与对置电极的接触面积变小的场合相比,可以构成可靠性更高的压敏开关单元11。
(5)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即使在车辆的前部部分没有另外设置车高传感器,通过代替该车高传感器,而用就座检测装置10来判别超过了规定值的负荷来检测出车辆向下方下沉的情况。而且,可以基于该检测结果来进行车辆用照明灯23的照射方向的调节。从而,例如可以避免因另外设置车高传感器而引起的成本的增加和设计自由度的限制。
(6)本实施方式中,将对座部1上的乘客进行判别并提醒穿戴安全带的系统(就座检测装置10)部分兼用,来构成了对照明灯的照射方向进行调节的系统。由此,可以将搭载该照明灯调节系统而所需的设计变更和成本的增加抑制在最低限度。
(7)本实施方式中,具有相互并联连接的多个压敏开关单元11。因此,例如即使任何一个的压敏开关单元11断线了,也可以用剩余的压敏开关单元11来继续进行座部1上的乘客就座等的判别。
(8)本实施方式中,基于压敏开关单元11的开或关来判别座部1上的乘客就座等。因此,可以用简单的构成来准确地进行座部1上的乘客就座等的判别。
以下,根据附图对将本发明具体化以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构成为:将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以及第二压敏开关11a、11b,在传感器单元的左右分支部中,以排列于与该分支部的延长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方式来进行配置变更。对相同的部分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单元40的平面图,图9(a)以及图9(b)分别是沿着图8的A-A线以及B-B线的截面图。如图8所示,传感器单元40形成为俯视略Y字的薄片状,通过将第一薄片41、隔片42以及第二薄片43从上方依次叠加,来构成彼此并联连接的多个(六个)压敏开关单元11。而且,本实施方式的第一以及第二压敏开关11a、11b,在传感器单元40的左右分支部中,在与其延长方向垂直的方向(左右方向)上被相邻配置。
若详述,如图8所示,上述第一薄片41,例如用PET材料形成为俯视略Y字的薄片状,且具有:直线部41a;从该直线部41a分别向图8的右侧以及左侧分支的第一分支部41b以及第二分支部41c。而且,在该第一薄片41的下面(图8的背面),印刷有电路图案44。该电路图案44是通过将印刷的银胶用防止氧化用的石墨来覆盖而形成的。
上述电路图案44具有:配置于上述直线部41a的前端部右侧的第一端子44a;与该第一端子44a连接的第一配线部44b;配置于上述直线部41a的前端部左侧的第二端子44c;与该第二端子44c连接的第二配线部44d。上述第一以及第二端子44a、44c是用于分别与上述电源线14、15连接的外部连接用端子。
上述第一配线部44b,从第一端子44a靠直线部41a的右侧延伸,进而靠第一分支部41b的外侧延伸,在第一分支部41b的前端折回并靠该第一分支部41b的左侧延伸,再一次在第一分支部41b的基端折回并靠第二分支部41c的右侧延伸。而且,在第一配线部44b靠第一分支部41b的左侧延伸的部分以及靠第二分支部41c的右侧延伸的部分上,分别在延长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来形成有多个(三个)圆形的第一电极44e。
此外,在第一配线部44b中,在上述第一端子44a、和位于路径上最靠近第一端子44a的位置的第一电极44e(配置于第一分支部41b的前端部的第一电极44e)之间,仅以规定距离来预先设置有区间,并且上述短路检测用电阻12,利用以埋入到该区间中的方式被印刷的石墨,形成为具有规定的电阻值Rs的电阻。
另一方面,上述第二配线部44d,从第二端子44c靠直线部41a的左侧延伸分支,并分别靠第一分支部41b的右侧以及靠第二分支部41c的左侧延伸。而且,在第二配线部44d靠第一分支部41b右侧延伸的部分以及靠第二分支部41c的左侧延伸的部分中,在延长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来分别形成有多个(三个)圆形的第二电极44f。将这些第二电极44f的直径设定为与上述第一电极44e的直径相等。
在第一以及第二分支部41b、41c的各个中,将第一以及第二电极44e、44f配置成左右对称。另外,将配置于第一分支部41b的第一以及第二电极44e、44f、和配置于第二分支部41c的第一以及第二电极44e、44f配置成左右对称。各第一电极44e以及与其相邻的第二电极44f,构成了在与第一以及第二分支部41b、41c的延长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仅隔开规定距离的隔离电极的组。即,隔离电极的各组,由仅隔开规定距离的一组的第一以及第二电极44e、44f形成。在上述第一薄片41中,以多组(六组)、并联连接的方式配置有隔离电极的组。
此外,在位于第一配线部44b的路径上距离上述第一端子44a最远的位置的第一电极44e(配置于第二分支部41c的前端部的第一电极44e)、和位于第二分支部41c中的第二配线部44d的路径上距离上述第二端子44c最远位置的第二电极44f(配置于第二分支部41c的前端部的第二电极44f)之间,预先形成有区间。上述断线检测用电阻13,利用以埋没该区间的方式被印刷的石墨,而形成为具有规定的电阻值Ro的电阻。
上述隔片42,例如用PET材料与第一薄片41同样地形成为俯视略Y字的薄片形状。在该隔片42的上面涂敷有粘接剂。通过在该上面放置上述第一薄片41,而将隔片42与第一薄片41结合(参照图9)。上述隔片42具有:在与第一薄片41叠加的状态下,分别与第一以及第二电极44e、44f同心的圆形的第一以及第二开口部42a、42b。第一以及第二开口部42a、42b具有比第一以及第二电极44e、44f的直径还小的直径。即,在上述隔片42中,与各组隔离电极相对应地形成有开口部。另外,该隔片42的内部空气通路42c,在隔片42的右侧以及左侧的各分支部中,沿着两开口部42a、42b的中心线将它们连通,且在该分支部的基端将两侧的分支部之间连通。
上述第二薄片43,例如用PET材料与第一薄片41同样地形成为俯视略Y字的薄片形状。将粘接材料涂敷在隔片42的下面,而将第二薄片43贴合在隔片42的下面(参照图9)。即,第一以及第二薄片41、43,通过将隔片42插装于其间,而使得在没有负荷施加的初始状态下也能保持规定的间隔。在该第二薄片43的上面(与第一薄片41对置的面)印刷有多个(六个)电路图案45。这些电路图案45是通过将印刷的银胶用防止氧化用的石墨来覆盖而形成的。
上述电路图案45具有圆形的第一以及第二对置电极45a、45b,这些电极在隔着隔片42而将第一薄片41叠加于第二薄片43上的状态下,分别与第一以及第二电极44e、44f同心。第一以及第二对置电极45a、45b具有与第一以及第二电极44e、44f的直径相同的直径。而且,各一对的对置电极45a、45b,通过从连接两个第一以及第二对置电极45a、45b的中心的直线错开来配置的配线部45c,而被相互短路。这样,在上述第二薄片43中,配置有多组(六组)由配线部45c而被短路的一对对置电极45a、45b。
在这样的构成中,上述压敏开关单元11,由第一以及第二电极44e、44f、和与它们对置的一对对置电极45a、45b构成。而且,第一压敏开关11a由第一电极44e、和与该第一电极44e对置的第一对置电极45a构成。第二压敏开关11b由第二电极44f、和与该第二电极44f对置的第二对置电极45b构成。
根据以上详述的本实施方式,可以获得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优点同样的优点。
此外,也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如下的变更。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构成压敏开关单元11的串联连接的第一以及第二压敏开关11a、11b也可以是三个以上。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相互并联连接的压敏开关单元11只要是多个,几个都可以。另外,也可以对多个压敏开关单元11以及构成其的多个压敏开关11a、11b的配置进行适当变更。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与电源线14连接的第一端子34a、44a、第一配线部34b、44b、与电源线15连接的第二端子34c、44c、以及第二配线部34d、44d,全部印刷在第一薄片31、41上。相对于此,例如也可以将上述第一端子34a、44a以及第一配线部34b、44b印刷在第一薄片31、41以及第二薄片33、43的任何一方,并将上述第二端子34c、44c以及第二配线部34d、44d印刷在第一薄片31、41以及第二薄片33、43的另一方。另外,不限定于上述,也可以对在第一薄片31、41上印刷的电路图案34、44以及在第二薄片33、43上印刷的电路图案35、45的形状进行适当变更。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电路图案35、45例如用银-碳素系胶等的其它材料来印刷。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第一薄片31、41以及第二薄片33、43的配置反过来,将第一薄片31、41隔着隔片32、42配置在第二薄片33、43之下。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如也可以用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其它材料来形成第一薄片31、41、隔片32、42、以及第二薄片33、43。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如在上述缓冲垫3为被上下分割的分割垫的场合下,也可以将上述传感器单元10a、40容纳在上下的分割垫之间。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没有特别提及,但是,ECU10b也可以用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数字计算机、和比较仪等通用的逻辑电路的组合来构成。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ECU10b以及照明灯ECU21一体化而做成单独的控制装置。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判别在座部1上是否有乘客就座的就座检测装置10的就座检测功能、与判别在座部1上施加的负荷是否超过规定值的座席状态检测功能设为兼用。对此,也可以另外设置具有以就座检测装置10为准的构成(传感器单元10a、40、ECU10b)的座席状态检测用的专用装置。而且,也可以基于该独立的座席状态检测装置的座席状态的检测来调节控制上述车辆用照明灯23的照射方向。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利用就座检测装置10来判别座部1上有无乘客就座时,例如,也可以从扬声器发出提醒穿戴安全带的报警音和声音。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适用于针对车辆的助手席的乘客就座的判别,但也可以适用于针对其它各种座席的乘客就座的判别。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车辆用照明灯的照射方向调节装置,具备座席状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座席状态检测装置具备包含相互并联连接的多个压敏开关单元的传感器单元,各压敏开关单元相应于压力而切换成开状态或关状态,上述多个压敏开关单元被分散配置在座席中,上述座席状态检测装置基于上述多个压敏开关单元的开/关状态来判定施加在上述座席上的负荷,各压敏开关单元包含相互串联连接的多个压敏开关,上述座席状态检测装置基于至少一个压敏开关单元处于开状态的情况来判定施加在座席上的负荷超过规定值的情况,
上述照射方向调节装置具备调节部,该调节部在判定为施加在上述座席上的负荷超过了规定值时,将车辆用照明灯的照射方向从下方变更为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照明灯的照射方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座席状态检测装置基于至少一个压敏开关单元处于开状态的情况来判定在座席上有乘客就座的情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照明灯的照射方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传感器单元具备:
电源连接用的第一以及第二端子;
具备多组相互隔离的第一以及第二电极的组的第一薄片,各第一电极与上述第一端子连接,各第二电极与上述第二端子连接;
具有分别与各电极对应而形成的多个开口部的隔片;
以将上述隔片夹在其间的方式叠加于上述第一薄片上的第二薄片,该第二薄片具备多组通过上述隔片的开口部与第一电极对置的第一对置电极、和通过上述开口部与第二电极对置的第二对置电极的组,各组的第一以及第二对置电极相互短路,
各压敏开关单元包含上述第一和第二电极的组以及第一和第二对置电极的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照明灯的照射方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传感器单元具备直线部、第一分支部以及第二分支部,
上述直线部具备设置上述第一端子以及第二端子的第一端、和其相反侧的第二端,
上述第一分支部以及第二分支部,在上述直线部的第二端从上述直线部相互分支并延长,在这些第一分支部以及第二分支部中,以在这些分支部的延长方向上排列的方式设置有多个压敏开关单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照明灯的照射方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压敏开关单元中的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对置电极的间隔比相互相邻的压敏开关单元彼此之间的间隔还小。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车辆用照明灯的照射方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于各分支部的各压敏开关单元中的第一以及第二对置电极,以在其分支部的延长方向上排列的方式被配置。
7.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车辆用照明灯的照射方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于各分支部的各压敏开关单元中的第一以及第二对置电极,以在与其分支部的延长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排列的方式被配置。

Claims (12)

1.一种座席状态检测装置,具备包含相互并联连接的多个压敏开关单元的传感器单元,各压敏开关单元相应于压力而切换成开状态或关状态,多个压敏开关单元被分散配置在座席中,座席状态检测装置基于该多个压敏开关单元的开/关状态来判定施加在该座席上的负荷,该座席状态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
各压敏开关单元包含相互串联连接的多个压敏开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席状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基于至少一个压敏开关单元处于开状态的情况,来判定施加在座席上的负荷超过规定值的情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席状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基于至少一个压敏开关单元处于开状态的情况,来判定在座席上有乘客就座的情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席状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传感器单元具备:
电源连接用的第一以及第二端子;
具备多组相互隔离的第一以及第二电极的组的第一薄片,各第一电极与上述第一端子连接,各第二电极与上述第二端子连接;
具有分别与各电极对应而形成的多个开口部的隔片;
以将上述隔片夹在其间的方式叠加于上述第一薄片上的第二薄片,该第二薄片具备多组通过上述隔片的开口部与第一电极对置的第一对置电极、和通过上述开口部与第二电极对置的第二对置电极的组,各组的第一以及第二对置电极相互短路,
各压敏开关单元包含上述第一和第二电极的组以及第一和第二对置电极的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席状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传感器单元具备直线部、第一分支部以及第二分支部,
上述直线部具备设置上述第一端子以及第二端子的第一端、和其相反侧的第二端,
上述第一分支部以及第二分支部,在上述直线部的第二端从上述直线部相互分支并延长,在这些第一分支部以及第二分支部中,以在这些分支部的延长方向上排列的方式设置有多个压敏开关单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席状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压敏开关单元中的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对置电极的间隔比相互相邻的压敏开关单元彼此之间的间隔还小。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座席状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于各分支部的各压敏开关单元中的第一以及第二对置电极,以在其分支部的延长方向上排列的方式被配置。
8.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座席状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于各分支部的各压敏开关单元中的第一以及第二对置电极,以在与其分支部的延长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排列的方式被配置。
9.一种车辆用照明灯的照射方向调节装置,具备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席状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调节部,该调节部在判定为施加在上述座席上的负荷超过了规定值时,将车辆用照明灯的照射方向从下方变更为上方。
10.一种车辆用照明灯的照射方向调节装置,具备权利要求4~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座席状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座席状态检测装置,基于至少一个压敏开关单元处于开状态的情况,来判定施加在座席上的负荷超过规定值的情况,
车辆用照明灯的照射方向调节装置具备调节部,该调节部在判定为施加在上述座席上的负荷超过了规定值时,将车辆用照明灯的照射方向从下方变更为上方。
11.一种车辆用照明灯的照射方向调节装置,具备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席状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座席状态检测装置,基于至少一个压敏开关单元处于开状态的情况,来判定施加在座席上的负荷超过规定值的情况,
车辆用照明灯的照射方向调节装置具备调节部,该调节部在判定为施加在上述座席上的负荷超过了规定值时,将车辆用照明灯的照射方向从下方变更为上方。
12.一种车辆用照明灯的照射方向调节装置,具备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席状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座席状态检测装置,基于至少一个压敏开关单元处于开状态的情况,来判定施加在座席上的负荷超过规定值的情况,
车辆用照明灯的照射方向调节装置具备调节部,该调节部在判定为施加在上述座席上的负荷超过了规定值时,将车辆用照明灯的照射方向从下方变更为上方。
CNB2005800281860A 2004-08-27 2005-08-23 座席状态检测装置以及车辆用照明灯的照射方向调节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821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48661A JP4218614B2 (ja) 2004-08-27 2004-08-27 座席状態検出装置、車両用ヘッドランプの照射方向調節装置及び着座検出装置
JP248661/2004 2004-08-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05973A true CN101005973A (zh) 2007-07-25
CN100478216C CN100478216C (zh) 2009-04-15

Family

ID=35967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8002818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8216C (zh) 2004-08-27 2005-08-23 座席状态检测装置以及车辆用照明灯的照射方向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046152A1 (zh)
EP (1) EP1800942A4 (zh)
JP (1) JP4218614B2 (zh)
CN (1) CN100478216C (zh)
WO (1) WO2006022260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8225A (zh) * 2014-02-28 2016-11-02 庞巴迪公司 用于控制乘客服务的方法、系统和可执行程序产品
CN106458066A (zh) * 2015-03-30 2017-02-22 株式会社藤仓 载荷检测装置
US10112716B2 (en) 2014-02-28 2018-10-30 Bombardier Inc. Method, system, and executable program product for controlling lighting
US10144512B2 (en) 2014-02-28 2018-12-04 Bombardier Inc. Method, system, and executable program product for controlling passenger services
CN110723102A (zh) * 2019-10-08 2020-01-24 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后排乘客行为监测系统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03028B2 (ja) * 2007-01-29 2012-12-19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WO2008099772A1 (ja) * 2007-02-14 2008-08-21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積層セラミックコンデ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126231A (ja) * 2007-11-20 2009-06-11 Aisin Seiki Co Ltd 乗員検知装置
JP4770975B2 (ja) 2009-02-18 2011-09-1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乗員検知機能付き座席および乗員検知装置
WO2011047171A2 (en) 2009-10-16 2011-04-21 Kesumo, Llc Foot-operated controller
US8643982B2 (en) * 2011-03-21 2014-02-04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Discrete input signal generation via output short-circuit detection
US9076419B2 (en) 2012-03-14 2015-07-07 Bebop Sensors, Inc. Multi-touch pad controller
US9566877B2 (en) 2013-05-30 2017-02-14 Yefim G. Kriger Technology and methods of on-board vehicle occupant accurate weighing by a simplified weighing apparatus based on weighing moderator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on-board occupant weighing systems
US10362989B2 (en) 2014-06-09 2019-07-30 Bebop Sensors, Inc. Sensor system integrated with a glove
CN104068679A (zh) * 2014-07-17 2014-10-01 陈华 一种可对灯光的开关进行控制的系统
WO2016158758A1 (ja) 2015-03-27 2016-10-06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検出器付きのシート
US10322649B2 (en) 2015-03-30 2019-06-18 Fujikura Ltd. Load-detecting device for properly detecting a load and suppressing deterioration of detection accuracy
US9827996B2 (en) 2015-06-25 2017-11-28 Bebop Sensors, Inc. Sensor systems integrated with steering wheels
US10131308B2 (en) 2016-03-18 2018-11-20 Yefim G. Kriger Safety on-board vehicle multi-force restraint system employing a weighing moderator
US20170305301A1 (en) * 2016-04-22 2017-10-26 Bebop Sensors, Inc. Vehicle seat sensor systems for use with occupant classification systems
EP3591682A4 (en) * 2017-02-28 2020-12-30 Fujikura Ltd. CHARGE DETECTION SENSOR
JP6574213B2 (ja) * 2017-03-08 2019-09-1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着座センサ
JP7022274B2 (ja) * 2017-10-06 2022-02-18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着座センサ
US10884496B2 (en) 2018-07-05 2021-01-05 Bebop Sensors, Inc. One-size-fits-all data glove
US11480481B2 (en) 2019-03-13 2022-10-25 Bebop Sensors, Inc. Alignment mechanisms sensor systems employing piezoresistive materials
US10988095B2 (en) 2019-04-26 2021-04-27 Yefim G. Kriger Adaptive multi-force safety system (ADM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59485A (en) * 1973-02-26 1975-01-07 Essex International Inc Occupant sensor seat switch
JPS63182420U (zh) * 1987-01-21 1988-11-24
US4817010A (en) * 1987-03-02 1989-03-28 Mars Incorporated Vending machine control with improved vendor selector switch detection and decoding apparatus
US5101549A (en) * 1988-12-20 1992-04-0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making pressure responsive switch
EP0582735A1 (en) * 1992-08-11 1994-02-16 LEDA Logarithmic Electrical Devices for Automation S.r.l.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he attitude of a vehicle
DE9317678U1 (de) * 1993-11-19 1995-03-16 Autoliv Dev Fahrzeugsicherheitssystem
DE4406897C1 (de) * 1994-03-03 1995-05-24 Daimler Benz Ag Vorrichtung zur Sitzbelegungserken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S6271760B1 (en) * 1995-04-11 2001-08-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Human body sensor for seat
DE19530092A1 (de) * 1995-08-16 1997-02-20 Daimler Benz Ag Überprüfbarer Foliendrucksensor
US5619196A (en) * 1995-12-28 1997-04-08 Universal Electronics Inc. Single wire keyboard encode and decode circuit
JP2909961B2 (ja) * 1996-05-29 1999-06-23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着座検知装置
US6109117A (en) * 1996-12-19 2000-08-29 Automotive Systems Laboratory, Inc. Seat weight sensor
LU90106B1 (de) * 1997-07-18 1999-01-19 Iee Sarl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Erfassen verschiedener Parameter einer auf einer Unterlage sitzenden Person
LU90200B1 (de) * 1998-01-21 1999-07-22 Iee Sarl Schaltelement in Folienbauweise
US6647886B2 (en) * 1998-01-29 2003-11-18 Autoliv Development Ab Vehicle system
JPH11306914A (ja) * 1998-04-16 1999-11-05 Fujikura Ltd 実装メンブレンスイッ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U90286B1 (fr) * 1998-09-11 2000-03-13 Iee Sarl Capteur de force
JP4142196B2 (ja) * 1999-03-31 2008-08-27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乗員検知方法及びそのシステム
EP1318043B1 (en) * 1999-01-27 2009-02-25 Th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Occupant detecting device
JP2000264122A (ja) * 1999-03-16 2000-09-26 Fujikura Ltd 車両に搭載された装置の制御装置
JP2000348564A (ja) * 1999-06-07 2000-12-15 Alps Electric Co Ltd 感圧装置
US6519551B1 (en) * 1999-09-03 2003-02-11 Siemens Vdo Automotive Corporation Method of classifying weight information in a vehicle weight classification system
JP3782619B2 (ja) * 1999-09-09 2006-06-07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自動車用ヘッドランプのオートレベリング装置
JP2001116636A (ja) * 1999-10-22 2001-04-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感圧スイッチ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着座検出装置
JP4374604B2 (ja) * 1999-11-09 2009-12-0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着座検知装置
JP2004168130A (ja) * 2002-11-19 2004-06-17 Koito Mfg Co Ltd 車両用前照灯の照射方向制御装置
AU2003298317A1 (en) * 2002-11-25 2004-06-18 Iee International Electronics And Engineering S.A. Data input device
JP4002821B2 (ja) * 2002-12-06 2007-11-07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灯具の照射方向制御装置
EP1469378A1 (fr) * 2003-04-16 2004-10-20 IEE INTERNATIONAL ELECTRONICS & ENGINEERING S.A. Dispositif de détection de position
EP1970927B1 (en) * 2003-05-20 2009-09-09 Fujikura, Ltd. Seating detection switch
JP2005069968A (ja) * 2003-08-27 2005-03-17 Aisin Seiki Co Ltd 着座検出装置
US6964205B2 (en) * 2003-12-30 2005-11-15 Tekscan Incorporated Sensor with plurality of sensor elements arranged with respect to a substrate
TWI277111B (en) * 2004-01-16 2007-03-21 Via Tech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interruptible analog input
DE102004057600A1 (de) * 2004-11-29 2006-06-14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Sitzbelegungsdrucksensor
US8063886B2 (en) * 2006-07-18 2011-11-22 Iee International Electronics & Engineering S.A. Data input device
JP2008132928A (ja) * 2006-11-29 2008-06-12 Denso Corp 着座センサ
JP4779957B2 (ja) * 2006-12-15 2011-09-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乗員保護システム
DE102008053626B4 (de) * 2007-10-31 2016-09-08 Denso Corporation Sitz-Sensor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8225A (zh) * 2014-02-28 2016-11-02 庞巴迪公司 用于控制乘客服务的方法、系统和可执行程序产品
US10093419B2 (en) 2014-02-28 2018-10-09 Bombardier Inc. Method, system, and executable program product for controlling passenger services
US10112716B2 (en) 2014-02-28 2018-10-30 Bombardier Inc. Method, system, and executable program product for controlling lighting
US10144512B2 (en) 2014-02-28 2018-12-04 Bombardier Inc. Method, system, and executable program product for controlling passenger services
CN106458066A (zh) * 2015-03-30 2017-02-22 株式会社藤仓 载荷检测装置
US10486551B2 (en) 2015-03-30 2019-11-26 Fujikura Ltd. Load-detecting device with pressed surface movable relative to mount surface
CN110723102A (zh) * 2019-10-08 2020-01-24 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后排乘客行为监测系统和方法
CN110723102B (zh) * 2019-10-08 2021-08-13 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后排乘客行为监测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78216C (zh) 2009-04-15
EP1800942A4 (en) 2011-06-08
WO2006022260A1 (ja) 2006-03-02
JP2006062562A (ja) 2006-03-09
EP1800942A1 (en) 2007-06-27
US20080046152A1 (en) 2008-02-21
JP4218614B2 (ja) 2009-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78216C (zh) 座席状态检测装置以及车辆用照明灯的照射方向调节装置
CN100447543C (zh) 座席状态检测装置以及车辆用照明灯的照射方向调节装置
US7719413B2 (en) Occupant detection system and occupant protection system
EP1968087B1 (en) Seating detection switch
JP4474995B2 (ja) 車両用着座センサ
US8115648B2 (en) Seat occupancy sensor
EP1580080B1 (en) Seating sensor having film switch and resistor element
JP5083605B2 (ja) 荷重センサ
US20080204213A1 (en) Sensor Mat Comprising Two Switching Levels
US20080122645A1 (en) Seat sensor
JPH11297153A (ja) 着座センサ
CN101191724B (zh) 座椅传感器
CN101399128B (zh) 着座检测开关
EP3372457B1 (en) Seat occupancy sensor
JP2005257556A (ja) 着座検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8207650A (ja) At車用インジケータのシグナル点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15

Termination date: 2013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