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58066A - 载荷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载荷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58066A
CN106458066A CN201680001508.0A CN201680001508A CN106458066A CN 106458066 A CN106458066 A CN 106458066A CN 201680001508 A CN201680001508 A CN 201680001508A CN 106458066 A CN106458066 A CN 1064580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electrode
seat
detecting device
detection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150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58066B (zh
Inventor
中崎滋
伊藤诚义
川平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kura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kur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kura Ltd filed Critical Fujikura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4580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580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580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580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2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2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 B60N2/0021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 B60N2/003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sensor mounting location in or on the seat
    • B60N2/0032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sensor mounting location in or on the seat mounted on sp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0Upholstery springs ; Upholstery
    • B60N2/7094Upholstery sp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1/00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 G01L1/20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by measuring variations in ohmic resistance of solid materials or of electrically-conductive fluids; by making use of electrokinetic cells, i.e. liquid-containing cells wherein an electrical potential is produced or varied upon the application of stress
    • G01L1/22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by measuring variations in ohmic resistance of solid materials or of electrically-conductive fluids; by making use of electrokinetic cells, i.e. liquid-containing cells wherein an electrical potential is produced or varied upon the application of stress using resistance strain gauges
    • G01L1/2206Special supports with preselected places to mount the resistance strain gauges; Mounting of suppo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H01H13/16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adapted for operation by a part of the human body other than the hand, e.g. by foo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5/00Switches operated by change of a physical condi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31/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for chairs, beds, or the like,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e.g. upholstery fasteners, mattress protectors, stretching devices for mattress nets
    • A47C31/12Means, e.g. measuring means for adapting chairs, beds or mattresses to the shape or weight of persons
    • A47C31/126Means, e.g. measuring means for adapting chairs, beds or mattresses to the shape or weight of persons for chai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02Seat parts
    • A47C7/28Seat parts with tensioned springs, e.g. of flat type
    • A47C7/30Seat parts with tensioned springs, e.g. of flat type with springs meandering in a flat pla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210/00Sensor types, e.g. for passenger detection systems or for controlling seats
    • B60N2210/40Force or pressure sensors
    • B60N2210/46Electric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03/00Form of contacts
    • H01H2203/036Form of contacts to solve particular problems
    • H01H2203/038Form of contacts to solve particular problems to be bridged by a dome shaped contac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05/00Movable contacts
    • H01H2205/016Separate bridge contact
    • H01H2205/018Support points upwardly conca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载荷检测装置(1)具备: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其具有被座垫(SC)按压的上表面(47S)、第1电极(52)、及第2电极(62);以及台座(2),其供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截置。以使上表面(47S)的相对于载置面(21S)的角度产生变化的方式,使上表面(47S)相对于载置面(21S)移动。

Description

载荷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载荷检测装置,其适用于适当地检测载荷的情况。
背景技术
作为车辆的安全系统中的一个,实际应用对在乘车时未系上安全带的情况发出警告的报警系统。在该报警系统中,在感知到人的就座的状态而未感知到系上安全带的情况下,发出警告。作为对该人的就座进行感知的装置,存在使用对由就座产生的载荷进行检测的载荷检测装置。
作为这样的载荷检测装置,存在配置于座椅的座垫下的载荷检测装置。在座椅装置中,存在座垫配置于座椅斗座上的情况、以及座垫配置于在框架固定的多个S形弹簧之上的情况。在座垫配置于多个S形弹簧之上的座椅装置中,存在载荷检测装置卡止于S形弹簧来加以使用的情况。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作为这种载荷检测装置的就座检测装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就座检测装置具有:卡止于S形弹簧的台座;以及经由间隔件而配置于台座上的薄膜开关。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011-105278号公报
然而,在一般的座椅装置中,在人正常就座于座椅的状态下,从座垫向S形弹簧施加的载荷的方向成为相对于各个S形弹簧所处的S形弹簧面垂直的方向。该S形弹簧面是假想面。因此,卡止于S形弹簧的载荷检测装置构成为:在从座垫沿相对于S形弹簧面垂直的方向进行按压的情况下,适当地检测由就座产生的载荷。此外,正常就座是以臀部位于座面的深处并且背部与椅背接触的状态就座的意思。但是,就座的人有时会进行:在比正常就座更靠前侧就座的靠前就座、在相对于正常就座沿横向偏移的状态下就座的侧身就座。在这样的情况下,座垫的下表面存在相对于S形弹簧面倾斜的趋势。另外,存在因抱着货物而就座的情况或其他的原因而导致对座垫施加的载荷的平衡崩溃,使得座垫的下表面相对于S形弹簧面倾斜的情况。在上述情况下,存在座垫的下表面相对于由于被座垫按压而检测到由就座产生的载荷的载荷检测装置的按压面倾斜的趋势。
这样,相对于载荷检测装置,若座垫的下表面与载荷检测装置的按压面相互倾斜,则存在无法适当地检测由就座等产生的载荷的担心。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检测载荷的载荷检测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载荷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其具有被座垫按压的按压面以及由于上述按压面被按压而接触的一对电极;以及台座,其具有载置上述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的载置面,上述载荷检测装置以使上述按压面整体相对于上述载置面的角度产生变化的方式使上述按压面整体相对于上述载置面移动。
根据这种载荷检测装置,由于被座垫按压的按压面整体相对于载置面的角度产生变化,所以即使在座垫的下表面倾斜的情况下,按压面也能够追随该倾斜。因此,按压面被座垫的下表面适当地按压,从而能够适当地检测载荷。该载荷检测装置是配置于座椅装置的座垫下来进行由就座产生的载荷的检测的装置、配置于护理床的座垫下来进行由着床产生的载荷的检测的装置等、能够检测对各种各样的座垫施加的载荷的装置。
另外,优选,上述座垫是座椅装置的座垫,上述座椅装置的前后方向上的上述角度的变化量比上述座椅装置的左右方向上的上述角度的变化量大。
一般地,就座的人的就座位置在前后方向比在左右方向上更具有个人差异。因此,存在座垫的下表面在前后方向比在左右方向上角度更具有大幅变化的趋势。因此,在载荷检测装置用于座椅装置的情况下,按压面与载置面所成的座椅装置的前后方向上的角度的变化量比左右方向上的角度的变化量大,从而按压面能够追随座垫的下表面的倾斜。因此,能够更加适当地检测由就座产生的载荷。此外,即使在按压面的相对于载置面的角度在左右方向上不变化而在前后方向上变化的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满足上述结构。
另外,优选,上述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具有与上述按压面形成为一体、且从上述按压面侧向上述载置面侧延伸的轴部,上述按压面整体以上述轴部的前端为中心转动。
由于按压面整体以轴部的前端为中心转动,从而既能够简化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的结构,又能够适当地使按压面的角度变化。另外,由于轴部向载置面侧延伸并且以轴部的前端为中心转动,所以轴部不直接承受载荷,而通过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的按压面来承受按压力,因此能够在减少座垫的底面与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的按压面的摩擦的同时进行转动。此外,在对座垫施加载荷时,座垫底面朝向载荷的中心方向稍稍位移,但是此时,座垫的底面边与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接触边位移。此时,由于以轴部的前端为中心转动,所以能够释放对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施加的力,从而能够提高耐久性。
在该情况下,优选,上述轴部利用上述前端对上述一对电极的一方进行按压。
由于轴部兼作对电极进行按压的压件,从而能够抑制部件件数增加。
或者,优选,上述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具有对上述一对电极中的上述台座侧的电极进行按压的轴部,上述按压面整体以上述轴部的前端为中心转动。
在该情况下,由于按压面被按压,从而轴部从下侧按压电极。而且,按压面以该轴部的前端为中心而与电极一起转动,从而按压面能够追随座垫的倾斜。
另外,优选,上述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还具有:形成有开口的间隔件;以及设置于上述间隔件的两面的一对电极片,上述一对电极设置于上述一对电极片的上述间隔件侧的面并隔着上述开口而相互对置,上述一对电极片中的上述轴部侧的电极片至少在与设置有上述一对电极的部位重叠的位置具有金属板。
在具备这种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的载荷检测装置中,若座垫的下表面向下方移动而对按压面进行按压,则因该按压力而使得金属板被轴部按压。因该金属板的按压而使金属板挠曲,从而配置有金属板的一侧的一方的电极因该金属板的挠曲而被按压,然后与另一方的电极接触而使开关接通。这样,检测到就座等。然而,金属即使在温度产生变化的情况下挠性也不大会变化。因此,即使在载荷检测装置周围的环境温度产生变化的情况下,被轴部按压的金属板的挠曲方式也不大会变化。因此,根据该载荷检测装置,即使在环境温度产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就座等误检测。另外,由于轴部对金属板的一部分进行按压,所以能够使金属板适当地弯曲,从而能够适当地检测就座等。另外,金属与树脂相比难以产生蠕变,因此即使一部分被轴部按压,也难以对金属板造成压痕。因此,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的载荷检测装置,既能够适当地检测就座等又能够抑制由压痕等引起的就座等的误检测。
在该情况下,优选,上述一对电极片中的上述轴部侧的上述电极片由上述金属板构成,上述金属板成为上述轴部侧的上述电极片的电极的至少一部分。
这样,由于金属板兼作电极,从而能够抑制部件件数,并能够适当地检测就座。
或者,上述一对电极片中的上述轴部侧的上述电极片也可以包括:绝缘片以及配置于上述绝缘片的上述轴部侧的面上的上述金属板。
另外,优选,上述座垫是座椅装置的座垫,在上述座椅装置的前后方向上的上述角度的变化量在5度以下。
由于靠前就座下的座垫的下表面的角度的变化量在5度以下,所以使前后方向上的按压面与载置面所成的角度的变化量比5度大的意义不足。另外,若该角度较大,则产生载荷检测装置的强度降低的担心。因此,通过使按压面与载置面所成的座椅装置的角度的变化量在5度以下,从而既能够维持载荷检测装置的强度,又能够追随座垫下表面的变化。
另外,优选,上述角度的上述前后方向上的变化量在0.5度以上。
在正常就座的情况下,座垫下表面的倾斜角的变化充其量不足0.5度。即,在座垫下表面的倾斜角的变化处于0.5以上的情况下,向座椅装置就座的人进行靠前就座的可能性较高。因此,通过使按压面与载置面所成的座椅装置的角度的变化量在0.5度以上,从而即使在就座的人以正常就座以外的就座方式进行就座的情况下,按压面也能够追随座垫的下表面的倾斜。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检测载荷的载荷检测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载荷检测装置的结构的分解图。
图2是表示图1的载荷检测装置安装于S形弹簧的样子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表示图1的载荷检测装置安装于S形弹簧的样子的立体图。
图5是沿着座椅装置的前后方向的面上的图1的载荷检测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向座椅装置就座的人进行正常就座的情况以及进行靠前就座的情况下的、载荷与座垫下表面的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的关系的图。
图7是表示图1的载荷检测传感器的结构的分解图。
图8是图7的载荷检测传感器的X-X线的剖视图。
图9是图7的载荷检测传感器的Y-Y线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图7的载荷检测传感器的等效电路的图。
图11是表示图7的载荷检测装置的接通状态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载荷检测装置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载荷检测装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载荷检测装置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此外,为了便于理解,存在各图的比例尺与以下的说明所记载的比例尺不同的情况。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装置的结构的分解图,图2是表示载荷检测装置1安装于座椅装置的S形弹簧的样子的剖视图。此外,图2是沿着座椅装置的左右方向的面上的载荷检测装置1的剖视图。如图1、图2所示,载荷检测装置1具备台座2、以及载置于台座2上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作为主要的结构。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载荷检测装置1是就座检测装置的情况进行说明。
台座2具有:供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载置的载置部21;以及与该载置部21连结的一对钩部22。载置部21的上侧的面形成为供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载置的载置面21S。另外,在载置部21,形成有从载置面21S贯通至载置部21的下侧的面(与载置面21S相反的一侧的面)的多个贯通孔23。台座2例如通过对金属板进行成形而成,在该情况下,板厚例如为0.8mm。
一对钩部22分别设置于以隔着载置部21的方式相互对置的位置,并且分别嵌入于车辆的座椅装置中的在框架的开口并排架设的多个S形弹簧100中的邻接的一对S形弹簧100。因此,各个钩部22是将台座2卡止于S形弹簧100的卡止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钩部22形成为沿座椅装置的横向排列,并嵌入于在该横向上邻接的一对S形弹簧100。另外,在一对钩部22如此地嵌入至邻接的一对S形弹簧100的状态下,载置部21位于在多个S形弹簧100上载置的座垫SC的下方,并且在从上方观察多个S形弹簧的情况下,截置部21配置在该一对S形弹簧100之间。在一对钩部22如上述那样地嵌入至一对S形弹簧100的状态下,在本实施方式中,载置面21S位于比各个S形弹簧100的下端部102更靠下侧的位置。
另外,如图1所示,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具备壳体3、壳体罩4、以及载荷检测传感器5作为主要的结构。
如图1、图2所示,壳体3具有:与未图示的车辆用控制单元连接的连接器部31;以及与该连接器部31连结的开关收容部32。开关收容部32具有底壁37以及框壁38,由该底壁37以及框壁38形成有收容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收容空间CA。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抑制树脂成型时的变形,对框壁38实施了减薄加工。
在开关收容部32的底壁37,设置有一对固定用销33以及一对连接销34。一对固定用销33分别是用于对收容在壳体3内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进行固定的销。另外,一对连接销34分别是用于与连接器部31的连接器端子电连接并且与载荷检测传感器5电连接,从而将连接器端子与载荷检测传感器5电连接的销。此外,在图1中,省略了连接器部31的连接器端子。
在开关收容部32的框壁33的外侧面设置有一对突出片35。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一对突出片35以沿座椅的横向排列的方式设置。另外,在框壁38的下端设置有嵌入台座2的各个贯通孔23的多个钩片36。通过将各个钩片36嵌入台座2的各个贯通孔23,从而将壳体3固定于台座2,由此,如上述那样地将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载置于台座2的载置面21S。
壳体罩4是覆盖开关收容部32的收容空间CA的盖部件,其具有顶壁47以及框壁48。在壳体罩4的框壁48的下端设置有一对臂41。在各个臂41贯穿设置有供壳体3中的在开关收容部32的框壁38设置的突出片35嵌入的开口42。通过将壳体3的一对突出片35分别嵌入一对臂41各自的开口42,从而使壳体罩4卡止于壳体3。因此,在壳体罩4卡止于壳体3的状态下,一对臂41成为从座椅的横向夹持壳体3的状态。
在壳体罩4的顶壁47,设置有从壳体3中的与开关收容部32的底壁37对置的内侧面突出的开关按压部43。开关按压部43的前端呈凸状的曲面形状,在壳体罩4覆盖壳体3且在各个开口42分别嵌入有突出片35的状态下,该前端与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开关接触。此外,作为壳体罩4的材料,可举出聚碳酸酯(PC)、聚酰胺(PA)、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酚醛树脂、环氧树脂等树脂。
这样,在壳体罩4的开关按压部43与载荷检测传感器5接触的状态下,如图2所示,壳体罩4的顶壁47与壳体3的框壁38分离,从而形成有缝隙GA。
这样,在组成完毕的载荷检测装置1安装于一对S形弹簧100的状态下,壳体罩4的顶壁47的上表面47S隔着规定的距离而与座垫SC的下表面对置。该上表面47S形成为平面状。上表面47S是被座垫SC按压的面,能够将其理解为载荷检测装置1的按压面。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如图3所示,在上表面47S未被按压的状态即未检测到由就座产生的载荷的状态下,上表面47S如虚线SHP所示地成为比S形弹簧100的上端部101高的位置,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表面47S成为比作为卡止部的钩部22的上端部22U低的位置。
此外,在未使用座椅装置,座垫SC的下表面未带有S形弹簧100、钩部22的印记的状态下,座垫SG的下表面如图2所示地形成为平面状。另一方面,在座椅装置被使用,座垫SC的下表面带有S形弹簧100、钩部22的印记的状态下,座垫SC的下表面不为平面状。即使在该情况下,未检测到由就座产生的载荷时的座垫SC的下表面的平均高度位置也位于比壳体罩4的上表面47S更靠上侧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座垫SC的下表面不必要地按压壳体罩4的上表面47S的情况。
图4是表示载荷检测装置1安装于S形弹簧100的样子的立体图。另外,图5是沿着座椅装置的前后方向的载荷检测装置1的剖视图。此外,在图5中,为了便于理解,省略了比连接器部31、台座2靠下的部件等一部分部件。如上述那样,在壳体罩4的开关按压部43的前端与载荷检测传感器5接触的状态下,在壳体罩4的顶壁47与壳体3的框壁38之间形成缝隙GA。因此,壳体罩4能够在图4中的箭头所示的F-B方向(前后方向)上,以作为轴部的开关按压部43的前端为中心倾斜地转动。在图5中,用点划线示出了壳体罩4如此地倾斜的样子。另外,虽然在图2、图3中进行了省略,但壳体罩4也能够在图4中的箭头所示的R-L方向上,以作为轴部的开关按压部43的前端为中心倾斜地转动。即,在沿着台座2的载置面21S方向进行观察的情况下,壳体罩4的上表面47S整体能够以使上表面47S的相对于载置面21S的角度变化的方式,相对于载置面21S沿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移动。但是,由于壳体罩4的一对臂41如上述那样地从座椅装置的横向夹持壳体3,所以壳体罩4转动的角度形成为座椅的前后方向比左右方向大。此外,由于上表面47S未被分割,所以上表面47S整体移动。
图6是表示就坐于座椅装置的人进行正常就座的情况以及进行靠前就座的情况下的、载荷与座垫下表面的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的关系的图。如图6所示,在正常就座的情况下,在载荷到500N为止的范围内,座垫的下表面的角度以初始状态为基准在前方、后方限于不足0.5度的变化。只要人进行正常就座,就认为即使在载荷超过500N的情况下该趋势也不变化。但是,在靠前就座的情况下,在载荷到500N为止的范围内,座垫的下表面的角度与初始状态相比变化5度左右。另外,若壳体罩4从初始状态以超过5度的方式转动,则产生开关按压部43变形等之类的载荷检测装置1的强度降低的担心。因此,优选,使壳体罩4的转动的角度在5度以下。因此,也优选使壳体罩4的上表面47S以5度以下的角度转动。另外,如上述那样在正常就座时,座垫的下表面的角度以初始状态为基准在前方、后方不足0.5度的范围内产生变化。因此,在座垫下表面的倾斜角的变化处于0.5度以上的情况下,向座椅装置就座的人进行靠前就座的可能性较高。因此,通过使壳体罩4的上表面47S也以初始状态为基准转动0.5度以上,从而能够与至少因靠前就座而导致座垫下表面的倾斜角变化的至少一部分对应地使上表面47S倾斜。
接下来,对壳体3的开关收容部32所收容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结构的分解图。另外,图8是图7所示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X-X线的剖视图,图9是图7所示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Y-Y线的剖视图。
如图7~图9所示,载荷检测传感器5具备第1电极片50、第2电极片60、以及间隔件70作为主要的结构。
第1电极片50例如具有没有挠性的绝缘性的基板51。作为基板51的材料,可举出酚醛树脂或者环氧树脂等。在该基板51中的与第2电极片60对置的一方的面F1,配置有第1电极52以及第1接点部53。
第1电极52是构成开关SW的一方的电极,其例如形成为圆形的金属印刷层。另外,第1接点部53通过将与第2电极片60接触的大体呈矩形的接触区域AR1、和与该第2电极片60非接触的非接触区域AR2相互连接而成。
在基板51中,与一方的面F1相反的一侧的另一方的面F2成为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下表面,在该另一方的面F2配置有电阻54。电阻54是用于检测断线的电阻,在本实施方式中,电阻54由片式电阻构成。
在基板51形成有从该基板51的一方的面F1贯通至另一方的面F2的多个贯通孔,它们分别形成为第1片贯通孔55A、第2片贯通孔55B、固定用贯通孔55C、55D以及销用贯通孔55E、55F。
第1片贯通孔55A是开口位于基板51的一方的面F1中的配置有第1电极52的区域内的片贯通孔。在第1片贯通孔55A内设置有第1导电性部件CPA,经由该第1导电性部件CPA,将配置于基板51的另一方的面F2的电路部位与第1电极52电连接。由此,第1导电性部件CPA与电阻54电连接,其结果是,第1电极52与电阻54电连接。另外,第1导电性部件CPA设置于第1片贯通孔55A的内周面上,在第1片贯通孔55A内形成有被该第1导电性部件CPA包围的空气孔SP。
第2片贯通孔55B是使开口位于基板51的一方的面F1中的配置有第1接点部53的区域内的片贯通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片贯通孔55B的开口位于第1接点部53的非接触区域AR2内。
在第2片贯通孔55B内填充有第2导电性部件CPB。经由该第2导电性部件CPB,将在基板51的另一方的面F2配置的电路部位与第1接点部53的非接触区域AR2电连接,在基板51的另一方的面F2中,第2导电性部件CPB与电阻54连接。因此,电阻54与第1接点部53电连接。由于第1电极52与电阻54如上述那样地电连接,所以第1电极52、电阻54、以及第1接点部53依次以串联的方式电连接。
固定用贯通孔55C、55D是供壳体3中的在开关收容部的底壁37设置的一对固定用销33插通的贯通孔。该固定用贯通孔55C、55D的直径与一对固定用销33的外径为相同程度。
销用贯通孔55E、55F是供设置于壳体3的一对连接销34插通的贯通孔。在销用贯通孔55E的内部设置有载荷检测传感器5中的电路的一方的末端部位亦即端子5A,在销用贯通孔55F的内部设置有载荷检测传感器5中的电路的另一方的末端部位亦即端子5B。端子5A电连接于第1电极52和电阻54的接点,端子5B电连接于电阻54和第1接点部53的接点。另外,端子55B沿着对应的销用贯通孔55E、55F的内周面设置,被该端子5A、5B包围的空间的宽度与连接销34的外径为相同程度。若一对连接销34插通于上述销用贯通孔55E、55F,则端子5A与一方的连接销34电连接,端子5B与另一方的连接销34电连接。
第2电极片60具有金属片61、第2电极62、以及第2接点部63作为主要的结构。
金属片61是具有挠性的厚度较薄的金属板,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具有比基板51的纵向宽度短的纵向宽度、且具有与该基板51的横向宽度同等的横向宽度的厚度较薄的长方体状。作为金属片61的材料,只要是金属,就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举出铜、不锈钢等。
在金属片61形成有从该金属片61的一方的面贯通至另一方的面的固定用贯通孔65C、65D。固定用贯通孔65C、65D是供壳体3中的在开关收容部的底壁设置的一对固定用销33插通的贯通孔,其形成为与在第1电极片50的基板51形成的固定用贯通孔55C、55D相同形状、相同大小。另外,第2电极62以及第2接点部63相对于固定用贯通孔65C、65D的配置部位、与第1电极片50中的第1电极52以及第1接点部53相对于固定用贯通孔55C、55D的配置部位成为相对地相同的位置关系,在使第1电极片50与金属片61重叠的情况下,固定用贯通孔55C与固定用贯通孔65C相互重叠,固定用贯通孔55D与固定用贯通孔65D相互重叠。
第2电极62是构成开关SW的另一方的电极,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由金属板构成的金属片61中的隔着间隔件70而与第1电极52对置的部位。即,金属片61的一部分兼作第2电极62。此外,例如,也可以将与金属片61相同的材料或者不同的材料的金属层作为第2电极62,并配置于金属片61中的隔着间隔件70而与第1电极52对置的部位。
第2接点部63是构成连接维持部AP的一方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板簧。即,在金属片61,隔着规定间隔地设置有从该金属片61的一端朝向另一端侧延伸的一对切口61A以及61B(图1),上述切口61A与61B(图1)所夹的部位成为第2接点部63。另外,以使该第2接点部63相对于金属片61的片材表面倾斜的方式,将该第2接点部63的根部朝向第1电极片50侧弯折,从而使第2接点部63形成为板簧。这样,在金属片61中,与成为第2电极62的部位不同的部位形成第2接点部63。在第1电极片50与第2电极片60重叠的情况下,形成第2接点部63的位置成为与第1接点部53的接触区域AR1重叠的位置。此外,形成为第2接点部63的板簧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是根部的宽度比开放端的宽度大的梯形状,可以应用矩形、梯形以外的各种形状。另外,作为第2接点部63,可以将与金属片61相同的材料或者不同的材料的金属层配置于金属片61的第1电极片50侧。
间隔件70是夹持在第1电极片50与第2电极片60之间的厚度较薄的绝缘性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与从金属片61除去第2接点部63后的金属片大体相同形状、相同大小。作为间隔件70的材料,可举出聚对苯二甲酸(PET)、聚酰亚胺(PI)或者聚萘二甲酸(PEN)等树脂。
在该间隔件70形成有开口71。该开口71形成在配置于基板51的第1电极52与和该第1电极52对置的金属片61的第2电极62之间,在铅直方向上形成于与第1电极52以及第2电极62重叠的位置。开口71的大小成为比第1电极52的大小稍小的状态。
另外,在间隔件70形成有狭缝状的开口72。该开口72在配置于基板51的第1接点部53与和该第1接点部53对置的金属片61的第2接点部63之间,在铅直方向上形成于与第1接点部53以及第2接点部63重叠的位置。开口72的大小成为比金属片61中的形成为第2接点部63的板簧的大小稍大的状态。
并且,在间隔件70形成有从该间隔件70的一方的面贯通至另一方的面的固定用贯通孔75C、75D。固定用贯通孔75C、75D是供壳体3中的在开关收容部的底壁设置的固定用销33插通的贯通孔,其与在第1电极片50的基板51形成的固定用贯通孔55C、55D相同形状、相同大小。另外,间隔件70中的开口71以及开口72相对于固定用贯通孔75C、75D的配置部位、与第1电极片50中的第1电极52以及第1接点部53相对于固定用贯通孔55C、55D的配置部位成为相对地相同的位置关系。因此,在使第1电极片50、间隔件70、以及第2电极片60重叠的情况下,固定用贯通孔55C、固定用贯通孔65C、以及固定用贯通孔75C相互重叠,固定用贯通孔55D、固定用贯通孔65D、以及固定用贯通孔75C相互重叠。
这样的第1电极片50、第2电极片60以及间隔件70重叠而构成载荷检测传感器5。在载荷检测传感器5中,如图8所示,第1电极52与第2电极62隔着开口71而对置,从而形成开关SW。在第1电极52与第2电极62分离的状态下,第1电极52与第2电极62的距离例如为0.1mm。而且,形成于电极贯通孔52A内的空气孔SP与开口71连通。因此,在第2电极62挠曲而与第1电极52接触的情况下,能够将不必要的空气从空气孔SP向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外部排出。这样,第1片贯通孔55A不仅是用于将在基板51的一方的面F1配置的第1电极52与在另一方的面F2侧配置的电路部位电连接的孔,也兼作将开口71内的空气向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外部排出的排气孔。
另外,如上述那样,在载荷检测传感器5中,第2电极片60的第2接点部63形成为板簧,并相对于金属片61的片材表面处于产生塑性变形而始终倾斜的状态。因此,如图9所示,第2接点部63从间隔件70的由切口形成的开口72内脱离,并与第1电极片50的第1接点部53的接触区域AR1连接。这样,第1接点部53与第2接点部63接触,从而形成连接维持部AP。即,第1电极片50的第1接点部53是构成即使在未对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的壳体罩4施加外压的情况下也维持电连接的连接维持部AP的一方的部件,第2电极片60的第2接点部63是构成该连接维持部AP的另一方的部件。
如图1所示,通过将壳体3的一对固定用销33依次插通于第1电极片50的固定用贯通孔55C、55D、间隔件70的固定用贯通孔75C、75D以及第2电极片60的固定用贯通孔65C、65D,从而将这样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固定于壳体3。此时,基板51以及壳体3的底壁37位于第1电极52与台座2的载置面21S之间。因此,能够分别将基板51与底壁37理解为在台座2上支承第1电极52的支承部件。另外,在壳体3固定载荷检测传感器5,进而如图2中的虚线EH表示第1电极52以及第2电极62的大体的高度那样,在壳体3载置于台座2的状态下,第1电极52以及第2电极62处于供台座2卡止的各个S形弹簧100的下端部102与上端部101之间的高度。
另外,在载荷检测传感器5固定于壳体3的状态下,一对连接销34分别插入于第1电极片50的销用贯通孔55E、55F。由此,设置于销用贯通孔55E、55F的内部的端子5A、5B与对应的连接销34接触,并经由该连接销34而与壳体3的连接器部31的连接器端子电连接。另外,通过安装壳体罩4,从而开关按压部43的前端如上述那样地和开关SW中的第2电极62的与第1电极52侧相反的一侧接触。
图10是表示固定于壳体3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等效电路的图。如图10所示,在作为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电路末端的一对端子5A、5B之间,连接有开关SW(第1电极52以及第2电极62)与连接维持部AP(第1接点部53以及第2接点部63)。该开关SW与一对端子5A、5B之间电连接,并经由该一对端子5A、5B而与在壳体3的连接器部31设置的连接器端子3A、3B连接。另外,如上述那样,电阻54与第1电极52以及第1接点部53电连接,因此电阻54以并联的方式与开关SW电连接。因此,若开关SW成为接通状态,则与开关SW处于断开状态的情况相比,端子5A、5B间的电阻值下降。
接下来,对载荷的检测进行说明。
若人就座于座椅装置,则因人的载荷而使座垫SC的下表面向下方移动。此时,存在因人的载荷而使座垫SC的下表面相对于包括各个S形弹簧100在内的S形弹簧面倾斜的情况。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座垫SC的下表面与一对钩部22的上端部22U接触。因此,即使座垫SC的下表面如上述那样相对于S形弹簧面倾斜,也由于一对钩部22的上端部22U对座垫SC的下表面进行按压,从而一定程度上缓和座垫SG的下表面的倾斜。
若座垫SC的下表面进一步向下方移动,则座垫SC的下表面被一对钩部22的上端部22U按压,从而边变形边与壳体罩4的上表面47S接触。此时,座垫SC的下表面虽然如上述那样地被缓和倾斜,但仍存在一定程度倾斜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座垫SC的下表面也相对于在S形弹簧100上卡止的台座2的载置面21s倾斜,从而座垫SC的下表面也相对于在载置面21S上固定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的壳体罩4的上表面47S倾斜。
若座垫SC的下表面进一步向下方移动,则座垫SC的下表面对壳体罩4的上表面47S进行按压。此时,在座垫SC的下表面如上述那样相对于壳体罩4的上表面47S倾斜的情况下,由于壳体罩4能够以与载荷检测传感器5接触的轴部亦即开关按压部43的前端为中心倾斜地转动,所以上表面47S以使相对载置面21S的角度变化的方式移动。因此,壳体罩4的上表面47S能够与座垫SC的下表面面接触。
而且,若座垫SC的下表面进一步向下方移动,则由于如上述那样地在壳体罩4与壳体3之间形成有缝隙GA,所以壳体罩4在该缝隙GA的范围内向下方移动。
图11是表示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接通状态的图。借助壳体罩4的朝向下方的移动,从而开关按压部43的前端对第2电极62进行按压,并且如图11所示地第2电极62与第1电极52接触,由此使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开关SW成为接通状态。因此,一对端子5A、5B间的电阻值变低,该电阻的变化经由连接器端子3A、3B而被未图示的车辆用控制单元检测到。这样,检测到由就座产生的载荷。
并且,在图3中,用点划线示出了壳体罩4如此地向下方移动而检测到载荷的状态。其中,为了避免附图的复杂化,在图3中省略了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开关SW接通的样子。第1电极52由于如上述那样地设置在基板51上,所以几乎不会挠曲。因此,检测到载荷时的第1电极52与第2电极62的接触面、和未检测到载荷时的第1电极52的第2电极62侧的面的位置大体一致。检测到载荷时的第1电极52与第2电极62的接触面的高度如图3所示地为虚线EH的高度,其位于比各个S形弹簧100的上端部101更靠下侧的位置,且位于上端部101与下端部102之间。
另外,如图3中的虚线SHS所示,在检测到载荷时,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中的壳体罩4的上表面47S位于比供台座2的各个钩部22卡止的各个S形弹簧100的上端部101更靠上侧的位置。并且,此时壳体罩4的上表面47S位于比台座2中的卡止于各个S形弹簧100的各个钩部22的上端部22U更靠下侧的位置。如上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罩4的上表面47S在未检测到载荷的状态下,成为比钩部22的上端部22U低的位置。因此,在从未检测到载荷的状态向检测到载荷的状态转移的阶段中,壳体罩4在钩部22的上端部22U的板厚内移动。即壳体罩4的上表面47S的移动行程形成为比钩部22的上端部22U的板厚小。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装置1中,被座垫SC按压的按压面亦即壳体罩4的上表面47S的相对于台座2的载置面21S的角度产生变化。因此,即使在座垫SC的下表面的倾斜程度产生变化而下降的情况下,上表面47S也能够追随该倾斜。因此,上表面47S与座垫SC的下表面适当地面接触而被按压。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装置,能够适当地检测载荷。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装置1中,对于壳体罩4的倾斜方式而言,座椅装置的前后方向比左右方向程度大。即,对于壳体罩4的上表面47S相对于载置面21S的角度的变化量而言,与座椅装置的左右方向相比,前后方向上的变化量较大。然而,一般就座的人的就座位置在前后方向比在左右方向上更具有个人差异。因此,座垫的下表面具有与左右方向相比在前后方向上角度更大幅变化的趋势。但是,由于如上述那样上表面47S与载置面21S所成的座椅装置的前后方向上的角度的变化量比左右方向上的角度的变化量大,从而上表面47S能够追随座垫SC的下表面的倾斜。因此,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地载荷检测装置1为座椅装置所使用的就座检测装置的情况下,能够更加适当地检测就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装置1中,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具有开关按压部43,该开关按压部43是与壳体罩4的上表面47S形成为一体、且从上表面47S侧朝向台座2的载置面21S侧延伸的轴部,上表面47S以开关按压部43的前端为中心转动。因此,既能够简化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的结构,又能够适当地使壳体罩4的上表面47S的角度变化。另外,由于作为轴部的开关按压部43朝向台座2的载置面21S侧延伸,并且以开关按压部43的前端为中心转动,所以开关按压部43不直接承受载荷而通过作为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的按压面的上表面47S来承受按压力,由此能够在减少座垫SC的底面与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的上表面47S的摩擦的同时进行转动。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装置1中,作为轴部的开关按压部43以前端来按压第2电极62。即,轴部兼作对电极进行按压的压件。因此,与按压电极的部件和轴部形成为不同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部件件数,能够更加廉价地构成。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形成为即使在检测到载荷时以外的时间开关按压部43的前端也与载荷检测传感器5接触的结构,但也可以形成为在检测到载荷时以外的时间开关按压部43的前端不与载荷检测传感器5接触的结构。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装置1具备卡止于一对S形弹簧100的台座2、以及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该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具有:相互对置且在检测到载荷时借助座垫SC的按压力而接触的一对电极亦即第1电极52和第2电极;以及在台座2上支承上述一对电极的支承部件。而且,在检测到载荷时被座垫SC按压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的按压面亦即上表面47S位于与供台座2卡止的各个S形弹簧100的上端部101相同的高度或者比上端部101更靠上侧的位置,一对电极的接触面位于比供台座2卡止的各个S形弹簧100的上端部101更靠下侧的位置。
就配置在S形弹簧100上的座垫SC的下表面而言,存在在卡止于S形弹簧100的台座2的钩部22局部比四周更大程度地变形的趋势。但是,即使座垫SC的下表面如此地变形,座垫SC的下表面中的与台座2重叠的部位也难以比S形弹簧100的上端部101更向下侧挠曲,另外,即使在比S形弹簧100的上端部101更向下侧挠曲的情况下,座垫SC的下表面对载荷检测装置1进行按压的力也较小。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装置1,由于被座垫SC按压的上表面47S如上述那样位于比S形弹簧100的上端部101更靠上侧的位置,所以能够被座垫SC适当地按压,从而能够适当地检测载荷。
另外,第1电极52以及第2电极62这一对电极的接触面位于比S形弹簧100的上端部101更靠下侧的位置。因此,在台座2上支承一对电极的壳体3、基板51之类的支承部件也位于比S形弹簧100的上端部101更靠下侧的位置。这样,对位于比S形弹簧100的上端部101更靠下侧的支承部件施加的力成为:朝向下侧通过供台座2卡止的一对S形弹簧100的上端部101之间的力。因此,例如即使在从座垫SC的下表面对位于比S形弹簧100的上端部101更靠上侧的壳体罩4的上表面47S施加倾斜的力的情况下,也对位于比S形弹簧100的上端部101更靠下侧的支承部件施加接近相对于由各个S形弹簧100构成的S形弹簧面垂直的方向的力。因此,能够抑制位于比S形弹簧100的上端部101更靠下侧的支承部件间的位置偏移等。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装置1能够抑制检测精度的恶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装置1中,第1电极52以及第2电极62位于供台座2卡止的各个S形弹簧100的下端部102与上端部101之间。由于一对电极位于这样的高度位置,从而即使在对座椅垫下方的空间施加某些载荷的情况下,张设于整个面的S形弹簧成为防护壁,能够极力减少朝向接点部直接施加的载荷。因此,能够防止接点部的位置偏移等不良状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装置1中,台座2中的供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载置的载置面21S位于比供台座2卡止的各个S形弹簧100的下端部102更靠下侧的位置。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从上侧施加的倾斜载荷直接作用于台座2的载置面21S、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的载置面21S附近的部位。例如,在载荷检测装置1用于座椅装置时,在乘员以使腿部承受整体重量的方式乘坐于座面的情况等、与想定的通常的就座相比局部施加过大的载荷的情况下等比较有效。此外,虽然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但载置面21S也可以处于与S形弹簧100的下端部102相同的高度。
另外,未检测到载荷时的壳体罩4的上表面47S位于比台座2中的卡止于S形弹簧100的钩部22的上端部22U更靠下侧的位置。因此,在检测到载荷时,座垫SC比钩部22的上端部22U更向下侧挠曲,从而对壳体罩4的上表面47S进行按压。因此,能够缓和座垫SC的相对于S形弹簧面的倾斜,并能够抑制对该上表面47S施加过度的载荷,从而能够更加提高载荷检测装置1的耐久性。此外,虽然与本实施方式不同,但未检测到载荷时的壳体罩4的上表面47S也可以处于与钩部22的上端部22U相同的高度。即使在该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对上表面47S施加过度的载荷,从而能够提高载荷检测装置1的耐久性。另外,能够使从座垫SC的底面与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接触起,到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检测到载荷为止的变形量为极微量。因此,未施加载荷时的座垫SC的底面的形状与施加载荷时的座垫SC的底面的形状几乎相同,从而针对座垫SC的由老化引起的变形即所谓的劣化,能够发挥较高的性能稳定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中,经由第1电极片50的第1接点部53与第2电极片60的第2接点部63,使形成于第1电极片50的电路部位与形成于第2电极片60的电路部位始终处于导通状态。因此,能够在第1电极片50分别配置一对端子5A、5B。这样,提供可在第1电极片50配置一对端子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中,第2电极片60中的包含第2接点部63的部位成为将该第2接点部63按压于第1接点部53的板簧。因此,能够不需要用于将第1接点部53与第2接点部63始终维持于连接状态的其他部件。因此,能够抑制部件件数增加并能够实现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中,开关按压部43侧的电极片亦即第2电极片60在与设置有第1电极52和第2电极62的部位重叠的位置,具有由金属板构成的金属片61。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金属片61兼作第2电极62。如上述那样,在具备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的载荷检测装置1中,若座垫SC的下表面向下方移动而对壳体罩的上表面47S进行按压,则因该按压力而使得金属片61被开关按压部43按压。金属片61因该金属片61的按压而挠曲,配置有金属片61的一侧的电极亦即第2电极也因该挠曲而被按压,然后与第1电极52接触而使开关接通。然而,金属即使在温度产生变化的情况下挠性也不大会变化。因此,第2电极片60的由热量产生的影响较少,从而即使在高温环境、低温环境下进行使用,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灵敏度也稳定,能够抑制就座等的误检测。另外,由于开关按压部43按压金属片61的一部分,所以能够使金属片61适当地弯曲,能够适当地检测就座等。另外,金属与树脂相比难以产生蠕变,因此即使一部分被开关按压部43按压,也难以对金属片61造成压痕。因此,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的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装置,既能够适当地检测就座等又能够抑制由压痕等引起的就座等的误检测。另外,由于作为开关按压部43侧的电极片的第2电极片60由金属板构成,所以金属板成为电极的至少一部分,从而既能够抑制部件件数又能够适当地检测就座。另外,由于第2电极片60是金属,所以能够减少破损等,能够提高耐久性。并且,由于第2电极片60中的成为板簧的第2接点部63也是金属,所以与树脂片的一部分成为板簧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形成为该板簧的第2接点部63的展性以及塑性。因此,能够减少形成为板簧的第2接点部63折断等破损,从而提高该板簧的耐久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中,成为第1电极片50的片材的基板51具有从与第2电极片60对置的一方的面F1贯通至另一方的面F2的第1片贯通孔55A。另外,第1电极52通过在第1片贯通孔55A内设置的第1导电性部件CPA而与在基板51的另一方的面F2配置的电路部位电连接。因此,能够在基板51的另一方的面F2取出一方的端子5A。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也能够在与第1片贯通孔55A不同的销用贯通孔55E的内部配置端子5A。因此,在将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与连接器部31等其他电子部件连接的情况下变得简单。另外,能够将电路部位设置于另一方的面F2,因此无需在一方的面F1设置电路部位,能够减少由一方的面F1的电路部位产生的凹凸。由此,能够使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灵敏度稳定。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中,第1片贯通孔55A的一方的面侧的开口位于基板51的一方的面F1中的配置有第1电极52的区域。另外,第1片贯通孔55A具有空气孔SP,该空气孔SP经由设置于第1电极52的电极贯通孔52A,连通于第1电极52与第2电极62之间的开口71。因此,第1片贯通孔55A不仅是用于将配置于基板51的一方的面F1的第1电极52在该基板51的另一方的面侧与电路部位电连接的连接用孔,也兼作将间隔件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排气孔。因此,与分别设置连接用孔与排气孔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基板51的耐久性。另外,无需另外设置排气孔,能够节省空间。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中,成为第1电极片50的片材的基板51在与第1片贯通孔55A不同的位置,具有从与第2电极片60对置的一方的面F1贯通至另一方的面F2的第2片贯通孔55B。另外,第1接点部53通过在第2片贯通孔55B内设置的第2导电性部件CPB,从而与在基板51的另一方的面F2配置的电路部位电连接。因此,能够在基板51的另一方的面F2取出一对端子5A、5B。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也能够在与第1片贯通孔55A不同的销用贯通孔55E、55F的内部配置端子5A、5B,因此,在将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与连接器部31等其他电子部件连接的情况下变得简单。另外,能够将电路部位设置于另一方的面F2,因此无需在一方的面F1设置电路部位,能够减少由一方的面F1的电路部位引起的凹凸。由此,能够使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灵敏度稳定。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中,具有配置于基板51的另一方的面F2并且将第1电极52与第1接点部53相连的电阻54。因此,即使在电阻54的厚度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因其厚度而使得载荷检测装置1的灵敏度恶化的情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电极片50的电路部位以及电阻54设置于基板51的另一方的面F2,一对端子5A、5B设置在销用贯通孔55E、55F内。因此,能够从基板51的一方的面F1将第1电极52以及第1接点部53以外的部件排除。因此,能够在基板51的一方的面F1中消除由其他部件产生的凹凸,能够更加提高载荷检测装置1的灵敏度。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时,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或者同等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参考附图标记,并省略除了特别说明的情况之外的重复的说明。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载荷检测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的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装置1a具备:台座2;以及与第1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不同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a。在台座2的载置面21S上载置有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a。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a具备下框56、上框66、一对电极52、62、以及由螺旋弹簧构成的多个弹簧部件76。
下框56具有底壁57以及框壁53。底壁57形成为外周部与台座2的载置面21S接触、中心部以从载置面21S分离的方式升起的形状。另外,在底壁57的外周连接有框壁58,框壁58相对于台座2的载置面21S垂直地上升。另外,在底壁57的中心部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第1电极52。第1电极52例如形成为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1电极52相同的结构。
上框66具有顶壁67以及框壁68。顶壁67大体形成为使下框56的底壁57上下反转后的形状。另外,在顶壁67的外周连接有框壁68,框壁68以包围下框56的框壁58的外周面的方式,朝向台座2的载置面21S垂下。但是,在下框56的框壁58与上框66的框壁68之间设置有缝隙GA。另外,在顶壁67的中心部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第2电极62。该第2电极62形成为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1电极52相同的结构。
下框56的底璧57的外周部与上框66的顶壁67的外周部之间通过多个弹簧部件76而连接。在第1电极52与第2电极62之间分离的状态下,上框66被上述多个弹簧部件76支承。在上框66如此地被支承的状态下,顶壁67的外周部的上表面67S与座垫SC的下表面隔着规定的距离而对置。该上表面67S形成为环形的平面状。上表面67S是被座垫SC按压的面,并且是本变形例中的载荷检测装置的按压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在下框56的框壁58与上框66的框壁68之间设置有缝隙GA。因此,在缝隙GA的范围内,上框66能够相对于下框56倾斜。因此,在沿着台座2的载置面21S的方向观察载荷检测装置1a的情况下,包括上表面67S在内的上框66能够以使上框66的上表面67S的相对于载置面21S的角度变化的方式,相对于载置面21S移动。
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装置1中,形成为以开关按压部43的前端为中心使上表面47S倾斜地转动的结构。与此相对的,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装置1a的作为按压面的上框66的上表面67S,在相对于载置面21S以倾斜的方式移动时未特别确定基准点。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地,对于上框66的上表面67S的相对于载置面21S的角度的变化量而言,与座椅装置的左右方向相比,前后方向上的变化量较大。在该情况下,只要使上框66的框壁68与下框56的框壁58的缝隙GA在前后方向比在左右方向上大即可。
在该载荷检测装置1a中,在未检测到载荷的状态下,上框66的上表面67S的位置也成为与图3中的虚线所示的SHP相同的高度。另外,在检测到载荷的状态下,上框66的上表面67S的位置成为与图3中的虚线所示的SHS相同的高度,第1电极52与第2电极62的接触面成为与图3中的虚线所示的EH相同的高度。
即使是这种结构的载荷检测装置1a,在座垫SC的下表面的倾斜度产生变化而下降的情况下,上表面67S也能够追随该下表面的倾斜。因此,上表面67S与座垫SC的下表面适当地面接触而被按压,从而在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装置1a中,也能够适当地检测载荷。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弹簧部件76而使用螺旋弹簧,但例如也可以由板簧形成。
(第3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时,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或者同等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参考附图标记,并省略除了特别说明的情况之外的重复的说明。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载荷检测装置的第3实施方式的图。如图13所示,载荷检测装置1b具备台座2、以及由罩104和载荷检测传感器105构成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b作为主要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的台座2固定有开关按压部125的点上,与第1实施方式的台座2不同。这样,作为载置部件的台座2具有开关按压部125。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关按压部125形成为在上侧呈凸状的大体半球形状,且比座垫SC硬质,若在台座2的载置面21S固定开关按压部125,则开关按压部125相对于载置面21S呈突出的形状,因此如图13所示,若将载荷检测传感器105载置在载置部21上,则开关按压部125的前端与载荷检测传感器105接触。具体而言,开关按压部125的前端与后述的载荷检测传感器105的金属板160接触。
罩104是覆盖载置在载置部21上的载荷检测传感器105的一部分的盖部件,其相当于第1实施方式的壳体罩4,并且是被座垫SC按压从而对载荷检测传感器105的开关进行按压的按压部件。罩104具有大体呈板状的顶壁145。顶壁145是大体呈圆形的板状部件。在顶壁145的外周,连接有在前端形成了钩的钩片147。各个钩片147构成为嵌入于在台座2形成的贯通孔,通过将各个钩片147嵌入贯通孔,从而使在钩片147的前端形成的钩钩住台座2,由此抑制罩104脱离。此外,虽未图示,但在供钩片147贯通的贯通孔被钩片147贯通的状态下,在该贯通孔的周边与钩片147之间形成有微小的缝隙。
罩104的顶壁145的与台座2对置的下表面145L大体呈平面状。另外,在罩104的顶壁145,设置有从下表面145L突出的多个肋149。在罩104覆盖载荷检测传感器105的开关且在台座2的贯通孔嵌入有各个钩片147的状态下,上述肋149插入于与供钩片147贯通的贯通孔不同的贯通孔。这样,在罩104安装于台座2的状态下,罩104的顶壁145的下表面145L与载荷检测传感器105的包括具有开关SW的部位在内的区域面接触。此外,虽未图示,但在供肋149贯通的贯通孔被肋149贯通的状态下,在该贯通孔的周边与肋149之间形成有微小的缝隙。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罩104与开关按压部125相同地,由比座垫SC硬质的材料形成,例如由与第1实施方式的壳体罩4相同的材料构成。
这样,在组成完毕的载荷检测装直1b配置于座椅装置的座垫SC的下方的状态下,罩104的顶壁145的上表面145S隔着规定的距离而与座垫SC的下表面对置。该上表面145S形成为平面状。上表面145S是被座垫SC按压的面,能够将其理解为载荷检测装置1b的按压面,上表面145S的面积形成为比开关按压部125中的与载荷检测传感器105接触的部分的面积大。
载荷检测传感器105具备:具有开关SW的开关片150、以及金属板160。开关片150形成为片状的薄膜开关,其具备:在第1绝缘片151s上配置有第1电极151e的第1电极片151、间隔件153、以及在第2绝缘片152s上配置有第2电极152e的第2电极片152。
在上述第1电极片151、间隔件153、以及第2电极片152被依次粘贴的状态下,第1电极片151的第1电极151e以及第2电极片152的第2电极152d隔着间隔件153的开口而对置,从而构成开关SW。
另外,金属板160由具有挠性的金属的板材构成。作为金属板160的材料,例如可举出铜、不锈钢等。金属板160在与开关片150重叠时,覆盖开关片150的开关SW。具体而言,由图13可知,金属板160设置于第2电极片152的与间隔件153相反的一侧(与座垫SC侧相反的一侧),并从台座2侧覆盖第1电极151e、第2电极152e中的位于台座2侧的第2电极152e。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板160与开关片150相互粘合。在上述内容中使第2电极片152与金属板160为分开个体,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金属板160粘合于第2绝缘片152S,所以金属板160与第2电极片152形成为一体。因此,也能够理解为由金属板160、第2绝缘片152s以及第2电极152e形成第2电极片。
以上的结构的载荷检测传感器105如上述那样地配置在台座2的载置部21上。具体而言,金属板160以及具有开关SW的开关片150位于载置部21上,开关按压部125的前端接触于金属板160的与开关SW重叠的区域。开关按压部125与金属板160接触的面积比开关SW的第2电极152e的面积小。此外,金属板160与台座2非粘合。在该状态下,罩104覆盖载荷检测传感器105,从而组装载荷检测装置1b。在如此地组装载荷检测装置1b的状态下,罩104的顶壁145的下表面145L与载荷检测传感器105面接触。
若这样的载荷检测装置1b配置于座椅装置且人就座于该座椅装置,则因人的载荷而使座垫SC的下表面向下方移动,从而座垫SC的下表面与罩104的上表面145S接触,并按压上表面145S的整个面。然后,若座垫SC的下表面进一步向下方移动,则由上表面145S承受的来自座垫SC的按压力集中于开关按压部125,从而第2电极片152因金属板160的挠曲而挠曲,其结果是,第2电极152e与第1电极151e接触,从而载荷检测传感器105的开关SW成为接通状态。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开关按压部125对开关SW的一方的电极进行按压,因此它相当于第1实施方式的开关按压部43,并能够将开关按压部125理解为轴部。但是,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轴部的高度被抑制为较低。
在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装置1b中,对于罩104而言,以开关按压部125的前端为基准的相对于台座2的载置面21S的角度能够与载荷检测传感器105一起变化。即,被座垫SC按压的按压面亦即罩104的上表面145S的相对于载置面21S的角度能够产生变化。因此,在座垫SC的下表面的倾斜度产生变化而下降的情况下,上表面145S能够追随该下表面的倾斜。因此,上表面145S与座垫SC的下表面适当地面接触而被按压,从而在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装置1b中,也能够适当地检测载荷。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装置1b中,比座垫SC硬质的开关按压部125对金属板160的一部分进行按压,因此能够使金属板160适当地弯曲,能够适当地检测就座。另外,金属与树脂相比难以产生蠕变,因此即使一部分被开关按压部125按压,也难以对金属板160造成压痕。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载荷检测装置1b,既能够适当地检测就座,又能够抑制由压痕等引起的就座的误检测。
以上,以上述实施方式为例对本发明的载荷检测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例如,本发明的载荷检测装置只要能够对应该被检测载荷的检测对象物进行载荷有无的检测,就具有应用可能性。即,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座椅的座垫SC的下方配置载荷检测装置,并对人的就座的有无进行检测,但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也能够采用其他方式。例如可举出配置于护理用床的座垫的下方的方式。即使是这样的方式,在座垫的下表面的倾斜度产生变化而下降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检测载荷。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座椅装置的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形成为以使作为按压面的上表面47S、67S的相对于载置面21S的角度产生变化的方式、使上表面47S、67S相对于载置面21S移动的结构。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仅在前后方向上,以使按压面的相对于载置面21S的角度产生变化的方式,使按压面相对于载置面21S移动。在该情况下,例如,构成为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具有沿座椅装置的左右方向延伸的轴,按压面以该轴为中心仅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转动)即可。反之,也可以构成为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具有沿座椅装置的前后方向延伸的轴,按压面以该轴为中心仅在左右方向上移动(转动)。
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中,在座椅装置的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也可以构成为以使上表面47S的相对于载置面21S的角度同等地产生变化的方式,使上表面47S相对于载置面21S移动。
另外,第1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从上表面47S朝向载置面21S侧延伸的轴部亦即开关按压部43的前端对作为开关SW的一方的电极的第2电极62进行按压。但是,对开关SW进行按压的部件、与具有构成上表面47S的旋转中心的前端的轴部也可以形成为各自不同的结构,也可以通过对载荷检测传感器5进行上下反向配置,从而如第3实施方式那样在开关SW的下侧设置有轴部。
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具有壳体罩4,在第3实施方式中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b具有罩104,但是在本发明中,只要具有被座垫按压的按压面,并且按压面整体的相对于载置面的角度变化,就也可以像第2实施方式那样不设置壳体罩4、罩104。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壳体3不是必需的。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如第3实施方式的罩104那样,将第1实施方式的壳体罩4直接配置于台座2。
另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金属板160不是必需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开关按压部125也可以直接按压第2电极片152。另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针对载荷检测传感器105,在台座2侧设置有作为轴部的开关按压部125,但也可以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地在罩104设置有开关按压部125。此时,从第1电极片151的压痕抑制的观点出发,优选在第1电极片151与作为罩104的一部分的开关按压部125之间设置金属板160。
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第1电极52以及第2电极62位于供台座2卡止的各个S形弹簧100的下端部102与上端部101之间。但是,在本发明中,只要检测到就座时的第1电极52以及第2电极62的接触面位于比S形弹簧100的上端部101更靠下侧的位置,第1电极52以及第2电极62就可以不位于S形弹簧100的下端部102与上端部101之间。例如,第1电极52以及第2电极62也可以位于比S形弹簧100的下端部102更靠下侧的位置。在该情况下,检测到就座时的第1电极52以及第2电极62的接触面也可以位于比S形弹簧100的下端部102更靠下侧的位置。
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供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载置的载置面21S位于比供台座2卡止的各个S形弹簧100的下端部102更靠下侧的位置,并且载置面21S也可以形成为与S形弹簧100的下端部102相同的高度。但是,在本发明中,载置面21S也可以形成为比S形弹簧100的下端部102高且比上端部101低的高度。但是,出于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从上侧施加的倾斜载荷直接作用于台座的载置面21S、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的载置面21S附近的部位的理由,优选,载置面21S位于比供台座2卡止的各个S形弹簧100的下端部102更靠下侧的位置、或者与S形弹簧100的下端部102相同的高度的位置。
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检测到就座时的壳体罩4的上表面47S位于比台座2中的卡止于S形弹簧100的钩部22的上端部22U更靠下侧的位置,另外也可以形成为与钩部22的上端部22U相同的高度。但是,在本发明中,检测到就座时的壳体罩4的上表面47S也可以位于比钩部22的上端部22U更靠上侧的位置。但是,出于能够抑制对该上表面47S施加过度的载荷的理由,优选检测到就座时的壳体罩4的上表面47S位于与钩部22的上端部22U相同的高度的位置或者比上端部22U更靠下侧的位置。
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未检测到就座时的壳体罩4的上表面47S位于比台座2中的钩部22的上端部22U低的位置,另外也可以形成为与上端部22U相同的高度。但是,在本发明中,只要检测到就座时的壳体罩4的上表面47S位于与供台座2卡止的各个S形弹簧100的上端部101相同的高度的位置、或者比上端部101更靠上侧的位置,未检测到就座时的壳体罩4的上表面47S就可以位于比台座2中的钩部22的上端部22更靠上侧的位置。在该情况下,检测到就座时的壳体罩4的上表面47S也可以形成为与钩部22的上端部22U相同的高度。
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未检测到就座时的座垫SC的下表面的平均高度位置位于比壳体罩4的上表面47S更靠上侧的位置。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未检测到就座时的座垫SC的下表面的平均高度位置也可以成为与壳体罩4的上表面47S相同的高度。但是,从抑制座垫SC的下表面不必要地按压壳体罩4的上表面47S的观点出发,优选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未检测到就座时的座垫SC的下表面的平均高度位置位于比壳体罩4的上表面47S更靠上侧的位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台座2卡止于S形弹簧的例子,但台座2的例子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座椅斗座上设置台座2,也可以使座椅斗座本身为台座。
此外,对于载荷检测装置1~1b中的各构成要素,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上述变形例所示的内容之外,能够适当地在不脱离本申请目的的范围内进行组合、省略、变更、公知技术的附加等。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检测载荷且能够抑制检测精度的恶化的载荷检测装置,能够将其应用于车辆等交通工具的座椅装置、护理用床等那样供座垫配置的装置。
附图标记的说明
1、1a、1b…载荷检测装置;2…台座;3…壳体;4…壳体罩;5…载荷检测传感器;21…载置部;21S…载置面;22…钩部;22U…上端部;41…臂;42…开口;43…开关按压部(轴部);47S…壳体罩的上表面(按压面);50…第1电极片;51…基板;52…第1电极;53…第1接点部;54…电阻;56…下框;57…下框的底壁;58…下框的框壁;60…第2电极片;61…金属片;62…第2电极;63…第2接点部;66…上框;67…上框的顶壁;67S…上框的上表面(按压面);68…上框的框壁;70…间隔件;76…弹簧部件;100…S形弹簧;101…S形弹簧的上端部;102…S形弹簧的下端部;104…罩;105…载荷检测传感器;125…开关按压部(轴部);145S…罩的上表面(按压面);150…开关片;151…第1电极片;152…第2电极片;153…间隔件;160…金属板;AP…连接维持部;SC…座垫;SU…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W…开关。

Claims (10)

1.一种载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该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具有被座垫按压的按压面以及由于所述按压面被按压而接触的一对电极;以及
台座,该台座具有载置所述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的载置面,
以使所述按压面整体的相对于所述载置面的角度产生变化的方式,使所述按压面整体相对于所述载置面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垫是座椅装置的座垫,
所述座椅装置的前后方向上的所述角度的变化量比所述座椅装置的左右方向上的所述角度的变化量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载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具有与所述按压面形成为一体、且从所述按压面侧向所述载置面侧延伸的轴部,
所述按压面整体以所述轴部的前端为中心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载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部通过所述前端对所述一对电极的一方进行按压。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载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具有对所述一对电极中的所述台座侧的电极进行按压的轴部,
所述按压面整体以所述轴部的前端为中心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载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还具有:形成有开口的间隔件;以及设置于所述间隔件的两面的一对电极片,
所述一对电极设置于所述一对电极片的所述间隔件侧的面并隔着所述开口而相互对置,
所述一对电极片中的所述轴部侧的电极片至少在与设置有所述一对电极的部位重叠的位置具有金属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载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电极片中的所述轴部侧的所述电极片由所述金属板构成,
所述金属板成为所述轴部侧的所述电极片的电极的至少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载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电极片中的所述轴部侧的所述电极片包括:绝缘片以及配置于所述绝缘片的所述轴部侧的面上的所述金属板。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载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垫是座椅装置的座垫,
所述座椅装置的前后方向上的所述角度的变化量在5度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载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装置的前后方向上的所述角度的变化量在0.5度以上。
CN201680001508.0A 2015-03-30 2016-03-30 载荷检测装置 Active CN1064580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69778 2015-03-30
JP2015069778 2015-03-30
PCT/JP2016/060465 WO2016159123A1 (ja) 2015-03-30 2016-03-30 荷重検知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58066A true CN106458066A (zh) 2017-02-22
CN106458066B CN106458066B (zh) 2019-08-27

Family

ID=57005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1508.0A Active CN106458066B (zh) 2015-03-30 2016-03-30 载荷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486551B2 (zh)
EP (1) EP3279030A4 (zh)
JP (2) JP6212223B2 (zh)
CN (1) CN106458066B (zh)
WO (1) WO201615912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44986A (zh) * 2018-06-13 2018-09-18 广东安闻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人体压力传感器
TWI664428B (zh) * 2017-11-16 2019-07-01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偵測卡、半導體測量裝置以及半導體測量系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00274B2 (en) * 2017-04-07 2020-03-24 Medsecure Solutions Inc. Device for the automatic and instant detection of movement of an object
JP2019182329A (ja) * 2018-04-16 2019-10-24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へのセンサーの配置構造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WO2019194125A1 (ja) * 2018-04-03 2019-10-10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へのセンサーの配置構造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JP7121259B2 (ja) * 2018-04-03 2022-08-18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へのセンサーの配置構造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DE102018209592A1 (de) * 2018-06-14 2019-12-19 Hoffmann + Krippner Gmbh Vorrichtung zur Messung einer Kraft
KR102409929B1 (ko) * 2019-09-24 2022-06-16 위보환 낙상 모니터링 시스템
JPWO2022004776A1 (zh) 2020-07-01 2022-01-06
KR20220029052A (ko) 2020-09-01 2022-03-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레이저 본딩 시스템 및 레이저 본딩 장치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98763U (zh) * 1972-12-18 1974-08-26
JP2002228516A (ja) * 2001-01-30 2002-08-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重量測定装置
CN101005973A (zh) * 2004-08-27 2007-07-25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座席状态检测装置以及车辆用照明灯的照射方向调节装置
WO2013002289A1 (ja) * 2011-06-30 2013-01-03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着座センサ及び座席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40424A (ja) 1996-03-06 1997-09-16 Denso Corp エアバッグシステムの乗員検知装置
KR101809760B1 (ko) * 2009-09-28 2017-12-15 가부시키가이샤 니콘 가압 모듈, 가압 장치 및 기판 접합 장치
JP2011105278A (ja) 2009-11-20 2011-06-02 Aisin Seiki Co Ltd 着座検知装置
DE102010043417A1 (de) * 2010-11-04 2012-05-10 Mayser Gmbh & Co. Kg Sitzbelegungsschalter und Fahrzeugsitz
DE102010043416A1 (de) * 2010-11-04 2012-05-10 Mayser Gmbh & Co. Kg Fahrzeugsitz
US10226127B2 (en) * 2010-11-25 2019-03-12 Corechair Incorporated Resistive support mechanism for a chair including user feedback
JP5324548B2 (ja) 2010-12-06 2013-10-23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着座センサ、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座席装置
LU92012B1 (en) * 2012-05-30 2013-12-02 Iee Sarl Vehicle seat suspension mat
LU92011B1 (en) 2012-05-30 2013-12-02 Iee Sarl Vehicle seat suspension mat
JP2014084069A (ja) 2012-10-26 2014-05-12 Fujikura Ltd 乗員検知装置
JP5587477B1 (ja) 2013-09-10 2014-09-10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座席装置
CN106458065B (zh) * 2015-03-30 2019-10-15 株式会社藤仓 载荷检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98763U (zh) * 1972-12-18 1974-08-26
JP2002228516A (ja) * 2001-01-30 2002-08-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重量測定装置
CN101005973A (zh) * 2004-08-27 2007-07-25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座席状态检测装置以及车辆用照明灯的照射方向调节装置
WO2013002289A1 (ja) * 2011-06-30 2013-01-03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着座センサ及び座席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4428B (zh) * 2017-11-16 2019-07-01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偵測卡、半導體測量裝置以及半導體測量系統
CN108544986A (zh) * 2018-06-13 2018-09-18 广东安闻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人体压力传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072186A1 (en) 2018-03-15
JP6212223B2 (ja) 2017-10-11
US10486551B2 (en) 2019-11-26
CN106458066B (zh) 2019-08-27
EP3279030A4 (en) 2018-12-05
JP6397546B2 (ja) 2018-09-26
JP2017210235A (ja) 2017-11-30
WO2016159123A1 (ja) 2016-10-06
EP3279030A1 (en) 2018-02-07
JPWO2016159123A1 (ja) 2017-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58066A (zh) 载荷检测装置
CN106414164B (zh) 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
JP6480545B2 (ja) 荷重検知装置
US20080122645A1 (en) Seat sensor
CN107226000B (zh) 载荷检测装置
CN101881841B (zh) 座位传感器
CN107097689B (zh) 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
CN206426877U (zh) 载荷检测装置
JP6155351B1 (ja) 荷重検知装置
JP2018016154A (ja) 荷重検知センサユニット
CN206406777U (zh) 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
CN108297770A (zh) 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
CN206394469U (zh) 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
JP2012106724A (ja) 着座センサ、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座席装置
JP2017190988A (ja) 荷重検知センサユニット
CN111791759A (zh) 一种座椅压力传感装置及汽车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