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94402C - 接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接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94402C
CN100594402C CN200710078879A CN200710078879A CN100594402C CN 100594402 C CN100594402 C CN 100594402C CN 200710078879 A CN200710078879 A CN 200710078879A CN 200710078879 A CN200710078879 A CN 200710078879A CN 100594402 C CN100594402 C CN 10059440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unction surface
engagement device
integrated circuit
framework
circuit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788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87741A (zh
Inventor
金东帝
沈贤植
文洪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877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77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9440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9440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4/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Methods or apparatu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74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 H01L24/75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with bump connectors or layer conn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LC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74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for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75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with bump connectors or layer 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40Details of apparatuses used for either manufactur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ng the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Wire Bo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将集成电路元件贴附在液晶显示面板上的接合装置,尤其提供一种易于管理接合部的平面度,而且可以对各种大小的液晶显示面板进行集成电路元件压接工艺的接合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接合装置包含构架、在所述构架上设置为多个以用于在液晶显示面板上贴附集成电路元件的接合部、与所述接合部相连以调节所述接合部相互之间距离的移动部。

Description

接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合装置,尤其涉及无需替换接合装置就可以在各种大小的液晶显示面板上贴附集成电路元件的接合装置。
背景技术
接合装置是利用高温高压在液晶显示面板的电路线上贴附集成电路元件的装置,现有的接合装置如韩国公开专利“第1999-39801号”所示,在置于支持部件上的液晶显示面板上放置集成电路元件并使用长条(long bar)状的加热部件及压接部利用高温高压条件进行压接而贴附集成电路元件。
通常,使用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是由形成电场生成电极的两张面板和插入于其中的液晶层构成,并通过向电极接通电压重新排列液晶层的液晶分子而调节通过液晶层的光透射率的显示装置。
这种液晶显示装置由通过排列象素而形成图像显示区域的液晶显示面板和向该液晶显示面板输入驱动信号的驱动电路构成,通过设在液晶显示面板周围的电路图案由驱动电路向液晶显示面板输入驱动信号。
液晶显示面板的周围设有多个集成电路元件(IC),该集成电路元件通过以一定的时钟控制输入信号而生成输出信号。
将这种集成电路元件(IC)安装到液晶显示面板的工序如下所述:
首先,在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周围的电路图案上贴附异向导电膜(ACF: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然后使用预加热头对异向导电膜进行加热。
其次,将集成电路元件输出侧端子与液晶显示面板电路图案的位置对准之后进行假压,然后利用所述长条状的接合装置进行本压。
然后,利用热压工具(tool)使用异向导电膜将集成电路元件的输入侧端子与用于输入驱动信号的印刷电路板(PCB)上的端子群进行热压连接,从而完成所述工艺。
但是,由于现有技术需要使用相当于液晶显示面板宽度大小的长条状压接部来加压、加热液晶显示面板和集成电路元件,而此时压接部的平面度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液晶显示面板和集成电路元件的贴附特性,因此需要周期性地确认及管理该压接部件的平面度。
并且,长条状压接部的长度越长其加工也越难。
并且,设在压接部的下部而安放液晶面板的台子状的安放部与压接部之间的平面度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液晶显示面板和集成电路元件的贴附特性,安放部的平面度以压接部的平面度为基准进行调节,当整个长条状压接部被替换时需要重新调节安放部上部的平面度。
并且,将在特定大小的液晶显示面板上贴附集成电路元件的压接部用于不同大小的液晶显示面板上时,尤其,将用于大型液晶显示面板上的接合装置用于小型液晶显示面板上时,与集成电路元件接触而进行加热压接的部分和没有接触的部分之间发生热变形度之差,使得压接部的平面度变得不均匀,据此在特定大小的面板上需要使用特定长度的压接部。
并且,当多个集成电路元件中一部分元件由与其他集成电路元件不同的原材料构成而构成为不同的材质时,需要根据其材质采用不同的压接条件和加热条件以使其达到适当的压接条件,但由于长条状压接部以相同的温度和相同的加压力贴附液晶显示面板和集成电路元件,因此当使用长条状压接部时只能使用同一种类的集成电路元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管理贴附在接合装置的压接部及安放部平面度的接合装置。
并且,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液晶显示面板的大小无关地进行集成电路元件的贴附工艺的接合装置。
并且,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贴附由各种材质构成的集成电路元件时利用根据各集成电路元件特性而定的压力和温度来进行加压工序及加热工序的接合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接合装置包含构架、在所述构架上设置为多个以用于在液晶显示面板上贴附集成电路元件的接合部、与所述接合部相连以调节所述接合部相互之间距离的移动部。
并且,所述各接合部上分别设有引导所述接合部进行上下移动的上下移动部。
并且,所述上下移动部由气压缸构成。
所述移动部还包含与所述接合部相连使所述接合部进行水平移动的水平移动部、引导所述接合部的水平移动的导轨。
所述水平移动部包含设在所述构架一侧的驱动电机、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并设在所述构架上下部的滑轮、连接所述滑轮的连接带、结合于所述连接带并连接所述各接合部而将所述连接带的上下移动转换为所述接合部的水平移动的凸轮盘。
并且,连接于所述接合部的上下移动部上设有插入到所述凸轮盘的凸出部,所述凸轮盘上设有移动槽,以用于插入所述凸出部并使所述凸轮盘的上下移动转换为所述接合部的左右移动。
所述移动槽设置为多个并按上下方向形成在所述凸轮盘内部,所述移动槽之间距离从下部至上部逐渐变小。
并且,所述构架的两侧上下部分别设有所述滑轮,所述驱动电机连接于设在所述构架的一侧下部的滑轮上,设在所述构架的两侧上部的滑轮通过连接轴相互连接。
并且,所述水平移动部包含:设在所述各接合部的齿轮;用于驱动所述齿轮的齿轮驱动电机;设在所述构架内部并与所述齿轮相啮合的齿条,以用于引导所述接合部根据所述齿轮旋转而发生的水平移动。
并且,所述接合部包含主体部、设在所述主体部的上部并连接于所述上下移动部的连接杆、设在所述主体部的下部用于将所述集成电路元件压接到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上的压接部、与所述压接部相连用于加热所述压接部的加热部。
并且,所述加热部根据分别对应所述各接合部的压接部的集成电路元件特性而加热为互不相同的温度。
并且,所述压接部由金属块构成,所述加热部由插入到所述金属块中对所述金属块进行加热的加热器构成。
并且,所述主体部上设有对所述接合部进行水平位置的调节及固定的水平位置调节螺钉和对所述接合部进行前后位置的调节及固定的前后位置调节螺杆。
并且,所述接合部的下部设有用于安置液晶显示面板的安放台。
并且,所述各接合部可以独立地从所述构架进行分解或装配。
并且,在所述多个接合部中仅使一部分接合部进行上下移动而进行压接工艺。
并且,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的接合装置包含:形成主体的构架;以相互隔离的状态设在所述构架的多个接合部,以用于将集成电路元件热压在液晶显示面板上;连接于所述接合部的移动部,该移动部根据布置在液晶显示面板上的集成电路元件的布置间隔移动所述接合部来调节所述接合部的间距。
并且,还包含设在所述接合部上部而引导所述接合部上下移动的上下移动部,所述接合部包含形成主体的主体部、设在所述主体部上部并连接于所述上下移动部的连接杆、设在所述主体部下部用于压接集成电路元件的压接部、连接于所述压接部用于加热所述压接部的加热部。
并且,所述移动部包含设在所述构架一侧的驱动电机、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的主动轮、连接于所述主动轮的从动轮、连接所述主动轮及从动轮的连接带、结合于所述连接带并根据所述连接带而进行上下移动的凸轮盘、设在所述接合部并插入到所述凸轮盘进行滑动的凸出部、结合于所述接合部并引导所述接合部进行水平移动的导轨,调节所述接合部的水平间距时通过所述凸轮盘的上下移动转换为所述接合部的左右水平移动而实现的。
并且,所述移动部包含设在所述接合部的齿轮、驱动所述齿轮的齿轮驱动电机、设在所述构架内部与所述齿轮相啮合并根据所述齿轮的旋转驱动而引导所述接合部进行水平移动的齿条。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接合装置的正面图;
图2为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接合部的正面图;
图3和图4为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接合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图5为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接合装置另一实施例的正面图;
图6为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接合装置的控制框图;
图7和图8为在液晶显示面板上贴附异向导电膜的过程示意图;
图9为表示异向导电膜被贴附在液晶显示面板的状态的侧面图;
图10为将集成电路元件假压到液晶显示面板上的示意图;
图11为集成电路元件被假压到液晶显示面板上时的侧面图;
图12为集成电路元件的本压工序的示意图;
图13为集成电路元件被本压到液晶显示面板上时的侧面图;
图14为连接集成电路元件与印刷电路板的示意图。
主要符号说明:1为构架,2为凸轮盘,3为上下移动部,4为水平移动部,5为导轨,10为接合部,12为主体部,14为压接部,16为加热部,70为液晶显示面板,72为异向导电膜,74为集成电路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接合装置包含形成主体的构架1、设在所述构架1下部的接合部10、设在所述接合部10的下部而用于安置液晶显示面板的安放部50。
在此,所述接合部10设置为多个,而且以一定间隔并列布置,所述接合部10可以分别独立驱动,所述构架1上设有连接于所述接合部10上部而引导所述接合部10的上下移动动作的气压缸形态的上下移动部3。
并且,所述上下移动部3可以由设在所述构架1的水平移动部4向左右方向进行水平移动,通过这种上下移动部3的水平移动使所述接合部10进行水平移动而调节所述接合部10之间的间隔。
所述水平移动部4结构如下所述,包含:设在所述构架1一侧的驱动电机6;在所述构架1两侧的上下部相互间隔而设置的滑轮7;用于连接分别设在所述构架1一侧上下部及另一侧上下部的滑轮7的连接带9;结合于所述上下移动部3的导轨5,以用于引导所述上下移动部3的左右水平移动以滑动方式进行。
在此,所述驱动电机6连接于设在所述构架1一侧下部的滑轮7,设在所述构架1的两侧上部的滑轮7通过连接轴8连接,由此直接与所述驱动电机6连接的滑轮7成为主动轮,其他滑轮7则成为从动轮。
所述连接带9通过固定部件2b连接凸轮盘2,所述凸轮盘2的内部设有移动槽2a,以用于插入从所述上下移动部3的前面向前方突出的凸出部3a。
在此,凸出部3a除了所述上下移动部3以外还可以设在所述接合部10上。
另外,所述移动槽2a的数量相当于所述接合部10及所述上下移动部3的数量,而且相互间隔一定距离,在此所述移动槽2a的间距从其下部到上部依次变小。
因此,所述移动槽2a以所述凸轮盘2的前面中央部为中心向下布置为放射状,从而使所述凸轮盘2的上下移动转换为所述上下移动部3及连接于该上下移动部3的所述接合部10的水平移动。
即,当所述驱动电机6工作时,设在所述构架1一侧下部的滑轮7进行旋转,而且根据所述连接带9的移动设在所述构架1的一侧上部的滑轮7进行旋转。
并且,设在所述构架1一侧上部的滑轮7通过所述连接轴8连接设在所述构架1另一侧上部的滑轮7,所述构架1另一侧上部的滑轮7通过连接带9连接其下侧的滑轮7,因此当与所述驱动电机6相连的滑轮7被驱动时,贴附于所述构架1的全部滑轮7都被驱动,而且所述连接带9也根据所述滑轮7的旋转作用而朝上下方向移动。
并且,这种连接带9的上下移动引起所述凸轮盘2的上下移动,所述凸轮盘2的上下移动被转换为所述上下移动部3及所述接合部10的水平移动。
另外,所述安放部50的上面设有贴附于液晶显示面板70上面的异向导电膜72及假压于异向导电膜72上的集成电路元件74,并通过所述接合部10的压接作用进行本压,在此贴附集成电路元件74时或采用直接在玻璃基片上装载集成电路元件(未图示)的COG(Chip On Glass)方式或采用TCP(TapeCarrier Package:柔性线路板)、COF(Chip On Film:将集成电路元件装载于可挠曲印刷电路板的电极端子上的方式),最近趋于利用TCP、COF,对TCP和COF将在后面进行详细描述。
下面参照图2说明所述接合部10的结构。
首先,主体部12构成所述接合部10的中心,所述主体部12的下端部设有金属块形状的压接部14,所述压接部14上设有用于加热所述压接部14的加热部16,所述加热部16最好构成为电加热器形态,所述加热部16上连接用于供应电力的电线17。
另外,所述主体部12的上部设有连接杆19,所述连接杆19与所述上下移动部3(参照图1)相连,以用于引导所述接合部10的上下移动。
并且,所述主体部12上设有左右位置调节螺钉21和前后位置调节螺杆23,所述左右位置调节螺钉21在调节接合部10中部分接合部10的左右位置以使其位于更适合进行压接工序的位置之后固定其位置,所述前后位置调节螺杆23用于在调节所述接合部10的前后位置之后牢固地固定其位置。
因此,所述左右位置调节螺钉21相对于所述接合部10的左右方向垂直,所述前后位置调节螺杆23相对于所述接合部10的前后方向垂直。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工作过程。
如图1所示,当所述液晶显示面板70的大小大致对应于所述安放部50的宽度,而且所述集成电路元件74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70上按一定间隔分布而间隔较宽时,需要使所述接合部10的间隔最大化。
此时,尽量向上托起所述凸轮盘2,使所述凸出部3a位于所述移动槽2a的最下部,由此拉开所述接合部10之间距离使其最大化。
但是,如图3所示,当置于所述安放部50上面的液晶显示面板70的大小变小并由此使所述集成电路元件74之间的间隔也变小时,需要对所述接合部10之间的间隔进行调节。
为了调节所述接合部10之间的间隔驱动所述滑轮7使连接带9向下移动,从而使所述凸轮盘2下降。
当所述凸轮盘2下降时,原来位于所述移动槽2a最下部的所述凸出部3a由所述移动槽2a引导而向其最上部移动,由于所述凸轮盘2将上下移动转变为左右水平移动,因此所述凸出部3a的上升移动转变为使所述接合部10之间的间隔变小的水平移动。
此时,设有所述凸出部3a的上下移动部3在所述导轨5引导下移动,从而使所述接合部10随之移动。
如此,当通过所述水平移动部4的驱动而调节完所述接合部10的间距时,在其后工序中使所述接合部10下降,从而将所述集成电路元件74热压到所述液晶显示面板70上。
另外,本发明所提供的接合装置也可以仅驱动所述接合部10的一部分来进行热压。
即,如图4所示,当所述液晶显示面板70与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面板大小相似,但集成电路元件74的布置间隔大于图3所示的间隔时,所述接合部10中的部分接合部(10a~10e)根据所述上下移动部3的升降作用对所述集成电路元件74实施热压而进行本压工序,但剩余的接合部(10f、10g)被固定不进行上下移动而不与所述集成电路元件74接触。
因此,对应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大小而调整压接工序所需的接合部10数量,从而可以对各种大小的液晶显示面板进行本压工序。
图5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接合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表示用于调节所述接合部10间隔的装置由齿条和小齿轮构成的实施例。
在此,所述水平移动部4包含设在所述构架1内部的齿条22、设在所述上下移动部3与所述齿条22相啮合的小齿轮20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小齿轮20的齿轮驱动电机21。
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合部10可以分别独立地进行水平移动,由此当置于所述安放部50的液晶显示面板70上面的集成电路元件74之间间隔在各区间互不相同时,通过所述齿轮驱动电机21旋转所述小齿轮20使所述小齿轮20在所述齿条22上进行水平移动,从而可以分别调节所述各接合部10之间的间隔。
现有的长条状压接部,由于与被加热的压接部和集成电路元件是否接触无关而对整个压接部进行加热,因此在该状态下与集成电路元件接触的部分其一部分热量会移动到集成电路元件,而没有接触的部分其热量将残存于该部分上。据此,在接触瞬间由于没有接触的部分温度高于接触部分的温度,而且因加压作用使压接部的热变形度不同,从而最终成为妨害压接部平面度的原因。
但是,本发明由于可以调节接合部10之间的水平间隔,而且在相对小的液晶显示面板70上进行本压工序时可以只操作一部分接合部10,而且设在接合部10的压接部14也只位于直接接触集成电路元件74的位置,而没有接触的部分不安置压接部14,因此可以预防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因压接部的部分区域的热变形度不同而妨害平面度的问题。
另外,所述各接合部10的压接部14(参照图2)可以由所述加热部16(参照图2)全部被加热为相同温度,或者根据所述各集成电路元件74的分布被加热为互不相同的温度。
并且,在所述接合部10进行压接工序时,用于该压接工序的压力可以以相同大小施加到所有所述接合部10上,或者根据所述各集成电路元件74的分布以互不相同的压力进行加压工序。
如此,根据各接合部设定所述接合部10的温度和压力使其存在差异的原因在于当所述集成电路元件74的材质不同时,适当的加热温度和加压压力将根据各集成电路元件而互不相同。
如图6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接合装置的控制部100输入端设有压力传感器110、温度传感器120、向接合装置供应电源的电源部130及操作接合装置运行的操作部140,所述控制部100的输出端设有所述上下移动部3、所述水平移动部4及所述加热部16。
因此,当集成电路元件74的材质不同且分别布置具有不同材质的集成电路元件时,根据其分布而设定适当的加热温度,由所述温度传感器监测是否达到适当温度并将其信息传送到控制部,从而分别调节所述加热部16的温度使加热温度达到适于贴附各集成电路元件74的温度。
另外,压力传感器110用于监测压接部和集成电路元件相接触时传递到压接部的反力等调节压力时所需的数据,并将该数据传送到控制部以调节压力,当因为集成电路元件的材质不同而使反力等随各集成电路元件而不同时,通过与对应各集成电路元件的接合部相连的上下移动部3施加互不相同的压力。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异向导电膜(ACF)压接工序、集成电路元件假压工序及本压工序以及印刷电路板(PCB)贴附工序。
如图7所示,将异向导电膜72贴附在两层液晶显示面板中位于下侧的液晶显示面板70b的电路图案(未图示)上,然后如图8和图9所示,利用作为异向导电膜压接装置的热压单元的预热头200对贴附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70b上的异向导电膜72进行预热。
在此,异向导电膜72是在热硬化性或热可塑性的树脂膜中分散导电性粒子的薄膜,通过在受热压的部分载入异向导电膜来实现端子之间的电连接。
如此,贴附所述异向导电膜72之后通过预加热作业使异向导电膜72盖住形成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70b上的电路图案71。
并且,如图10所示,将集成电路元件72贴附到所述异向导电膜72上并进行假压,此时所使用的集成电路元件74成柔性线路板(TCP)形态。
柔性线路板是指在聚酰亚胺(polyimide)等绝缘薄膜上形成配线图案的长方形可挠曲印刷配线板77(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在其上装载集成电路元件74而构成的板。沿着所述集成电路元件的一边设有多个输出端子74a,与其相对的边上设有多个输入端子74b。
因此,所述集成电路元件74的输出端子74a与形成在液晶显示面板70b上的电路图案进行机械连接和电连接,所述集成电路元件74的输入端子74b利用异向导电膜按照与连接液晶面板和柔性线路板相同的方法连接到传递驱动信号的印刷电路板上。
另外,COF与柔性线路板的结构基本相同,只是用于COF的可挠曲印刷配线板比用于柔性线路板的可挠曲印刷配线板薄,从而更具有柔韧性。
另外,如图11所示,利用电耦合器件(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等对准所述集成电路元件74的输出端子74a和所述液晶显示面板70b的电路图案71,然后对所述集成电路元件74进行假压。
然后,如图12所示,利用所述接合部10对所述集成电路元件74进行本压,如图13所示,通过这种本压工序使集成电路元件74的输出电子74a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70b的电路图案71进行电连接。
即,如图13的放大圆,异向导电膜72通过在热硬化性或热可塑性树脂膜72a中分散导电性粒子72b而构成,根据所述接合部10(参照图10)的热压作用所述电路图案71与所述集成电路元件74的输出端子74a之间介入多个导电性粒子72b,从而实现所述电路图案71与所述集成电路元件74之间的电连接。
如上所述,当完成所述集成电路元件74的本压工序时,如图14所示,利用热压工具202将用于传递输入信号的印刷电路板76与集成电路元件74的输入端子进行连接。
只是,无需使用所述长条状的热压工具202,而利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多个压接部14(参照图12)及异向导电膜来进行热压,这种热压方式与将所述集成电路元件74热压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70上的方式相同。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进行本压工序时由于被加热的整个压接部表面与集成电路元件进行接触,因此在整个压接部发生均匀的热膨胀及热收缩,从而可以保障压接部的平面度。
并且,由于可以驱动全部或部分接合部,从而可以与液晶显示面板的大小无关地进行集成电路元件的本压工序。
并且,当贴附由各种材质构成的集成电路元件时,可以根据各集成电路元件的特性来调节各自适当的压力与温度。

Claims (20)

1、一种接合装置,包含构架和在所述构架上设置为多个以用于在液晶显示面板上贴附集成电路元件的接合部,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与所述接合部相连以调节所述接合部相互之间距离的移动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接合部上分别设有引导所述接合部进行上下移动的上下移动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移动部由气压缸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部还包含与所述接合部相连使所述接合部进行水平移动的水平移动部、引导所述接合部进行水平移动的导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移动部包含设在所述构架一侧的驱动电机、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并设在所述构架上下部的滑轮、连接所述滑轮的连接带、结合于所述连接带并连接于所述各接合部而将所述连接带的上下移动转换为所述接合部的水平移动的凸轮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于所述接合部的上下移动部上设有插入到所述凸轮盘的凸出部,所述凸轮盘上设有移动槽,以用于插入所述凸出部并使所述凸轮盘的上下移动转换为所述接合部的左右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槽设置为多个并按上下方向形成在所述凸轮盘内部,所述移动槽之间距离从下部至上部逐渐变小。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构架的两侧上下部分别设有所述滑轮,所述驱动电机连接于设在所述构架的一侧下部的滑轮上,设在所述构架的两侧上部的滑轮通过连接轴相互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移动部包含:设在所述各接合部的齿轮;用于驱动所述齿轮的齿轮驱动电机;设在所述构架内部并与所述齿轮相啮合的齿条,以用于引导所述接合部根据所述齿轮的旋转发生的水平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包含主体部、设在所述主体部的上部并连接于所述上下移动部的连接杆、设在所述主体部的下部用于将所述集成电路元件压接到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上的压接部、与所述压接部相连用于加热所述压接部的加热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根据分别对应所述各接合部的压接部的集成电路元件特性而加热为互不相同的温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部由金属块构成,所述加热部由插入到所述金属块中对所述金属块进行加热的加热器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上设有对所述接合部进行水平位置的调节及固定的水平位置调节螺钉和对所述接合部进行前后位置的调节及固定的前后位置调节螺杆。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的下部设有用于安置液晶显示面板的安放台。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接合部可以独立地从所述构架进行分解或装配。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接合部中仅使一部分接合部进行上下移动而进行压接工艺。
17、一种用于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的接合装置,该接合装置包含:
形成主体的构架;
以相互分离的状态设在所述构架的多个接合部,以用于将集成电路元件热压在液晶显示面板上;
其特征在于包含连接于所述接合部的移动部,该移动部根据布置在液晶显示面板上的集成电路元件的布置间隔移动所述接合部来调节所述接合部的间距。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于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的接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设在所述接合部上部而引导所述接合部进行上下移动的上下移动部,所述接合部包含形成主体的主体部、设在所述主体部上部并连接于所述上下移动部的连接杆、设在所述主体部下部用于压接集成电路元件的压接部、连接于所述压接部用于加热所述压接部的加热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用于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的接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部包含设在所述构架一侧的驱动电机、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的主动轮、连接于所述主动轮的从动轮、连接所述主动轮及从动轮的连接带、结合于所述连接带并根据所述连接带而进行上下移动的凸轮盘、设在所述接合部并插入到所述凸轮盘进行滑动的凸出部、结合于所述接合部并引导所述接合部进行水平移动的导轨,调节所述接合部的水平间距时通过将所述凸轮盘的上下移动转换为所述接合部的左右水平移动而实现。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用于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的接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部包含设在所述接合部的齿轮、驱动所述齿轮的齿轮驱动电机、设在所述构架内部与所述齿轮相啮合并根据所述齿轮的旋转驱动而引导所述接合部进行水平移动的齿条。
CN200710078879A 2006-11-20 2007-02-16 接合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440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60114809A KR101139252B1 (ko) 2006-11-20 2006-11-20 본딩장치
KR1020060114809 2006-11-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87741A CN101187741A (zh) 2008-05-28
CN100594402C true CN100594402C (zh) 2010-03-17

Family

ID=39480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788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4402C (zh) 2006-11-20 2007-02-16 接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500821B2 (zh)
KR (1) KR101139252B1 (zh)
CN (1) CN100594402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56669A (ja) * 2009-04-27 2010-11-11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パネル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WO2012039539A1 (ko) * 2010-09-20 2012-03-29 Han Dong Hee 패널 자세 조절장치 및 이를 갖는 패널 부착장치
CN104035216B (zh) * 2014-04-18 2017-01-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压接覆晶薄膜的压块及压接装置
CN107180770A (zh) * 2016-03-10 2017-09-19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热压设备
CN106199988B (zh) * 2016-08-31 2020-06-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结构、3d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57874B2 (ja) * 2002-01-29 2006-03-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のボンディング装置およびボンディング方法
JP4007031B2 (ja) 2002-03-27 2007-11-1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のボンディング方法
JP4632037B2 (ja) * 2005-04-01 2011-02-16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熱圧着装置及び半導体装置の搭載装置
KR100632378B1 (ko) 2005-07-07 2006-10-11 세광테크 주식회사 인라인 자동 fog 본딩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500821B2 (ja) 2010-07-14
KR101139252B1 (ko) 2012-05-14
CN101187741A (zh) 2008-05-28
JP2008131028A (ja) 2008-06-05
KR20080045570A (ko) 2008-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94402C (zh) 接合装置
US10076027B2 (en) Substrate for connection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7139060B2 (en) Method for mounting a driver IC chip and a FPC board/TCP/COF device using a single 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
CN107765454B (zh) 压接装置
US20070084566A1 (en) Press-bonding apparatus and press-bonding method
CN100464214C (zh) 液晶显示装置制造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08695180B (zh) 压接装置
JP4983872B2 (ja) ボンディング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ボンディング方法
KR20020064679A (ko) 전기부품 압착장치 및 압착방법
KR102456174B1 (ko) 압착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광원 모듈의 제조방법
CN100437245C (zh) 布线连接结构及液晶显示装置
JP2021044557A (ja) 圧着装置
JP4385895B2 (ja) ボンディング装置
KR100782233B1 (ko) 독립형 툴바를 구비하는 압착수단 및 이를 이용한 본딩장치
KR101679953B1 (ko) 본딩장치 및 본딩방법
KR20010066809A (ko) 멀티칩의 실장 구조, 전기 광학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KR100760540B1 (ko) 자외선을 이용한 패턴 전극 본딩 장치
JP2002341786A (ja) プリント配線基板、及びこれを用いる平面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7115893A (ja) 熱圧着方法および熱圧着装置
JP4463218B2 (ja) 電子部品の加圧接続装置及び加圧接続方法
JPH09186191A (ja) 熱圧着実装方法及び熱圧着実装装置
JP2007115892A (ja)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装置
KR20080069764A (ko) 액정 패널의 부품 압착 장치 및 방법
JP2004029576A (ja) 平面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に用いる異方性導電膜の貼り付け用熱圧着装置
KR102678216B1 (ko) 멀티 헤드 접합식 패널 본딩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317

Termination date: 20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