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72227C - 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72227C
CN100572227C CNB2005101070727A CN200510107072A CN100572227C CN 100572227 C CN100572227 C CN 100572227C CN B2005101070727 A CNB2005101070727 A CN B2005101070727A CN 200510107072 A CN200510107072 A CN 200510107072A CN 100572227 C CN100572227 C CN 10057222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sheet
conveying roller
feedway
situation
delivery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10707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54801A (zh
Inventor
古闲雄二
小出祥平
大内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7548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548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7222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7222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65Means for printing without leaving a margin on at least one edge of the copy material, e.g. edge-to-edge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36Blanking or long feeds; Feeding to a particular line, e.g. by rotation of platen or feed roller
    • B41J11/42Controlling printing material conveyance for accurate alignment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with the printhead; Print registering
    • B41J11/425Controlling printing material conveyance for accurate alignment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with the printhead; Print registering for a variable printing material feed amount

Landscapes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 Registering Or Overturning Sheets (AREA)
  • Handling Of Cut Paper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一种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其为了能将相对于记录片材前端的打印开始位置的关系调整成所需的关系,在规定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在记录片材的前端到达距离输送辊规定距离的上游位置时,降低记录片材的输送速度。在不满足规定条件的情况下,不降低记录片材的输送速度,而直接使记录片材的前端与输送辊相接触。由此,能防止打印品质的下降,并避免不必要地延长打印时间。另一方面,还能维持防止记录片材的前端被输送辊以倾斜状态输送的效果。

Description

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在这种打印机中,从层叠的多张记录片材中分离并输送其中的一张记录片材,然后在所输送的记录片材上进行打印。
这里,本发明的打印机并不仅限于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等打印专用设备,还包括组装在复印机、传真机以及多功能装置中的在记录片材上打印文字和/或图像的设备。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有这样一种打印机,其中,从层叠的多张记录片材中取出并输送其中的一张,然后在输送的记录片材上进行打印。这种打印机具有从多张层叠的记录片材中取出并输送一张记录材的输送装置、将由输送装置输送的记录片材输送到打印位置的输送辊以及在由输送辊输送到打印位置上的记录片材上进行打印的打印头。
为了控制开始向打印位置输送记录片材时的记录片材的位置,共知有这样一种技术,先使向打印位置输送记录片材的输送辊静止或反转,朝着该输送辊输送记录片材。在朝着静止或反转的输送辊输送记录片材后,记录片材的前端被定位在其与输送辊相接触的规定位置上,也就是使记录片材的前端沿着输送辊的接触线。在这种状态下如果使输送辊开始正转,则在所需的时刻开始朝着打印位置输送前端定位在规定位置上的记录片材。根据这种技术,能将开始向打印位置输送记录片材时的记录片材的位置控制在固定的位置上,进而能将打印头开始打印动作时的记录片材的位置控制在所需的位置上。根据这种打印机,能将打印开始位置相对于记录片材前端的关系调整成所需的关系,进而能在记录片材的所需位置上进行打印。在选择了无余白打印模式的情况下,也能自记录片材的前端开始不留余白地进行打印。
在日本特开平10-254202号公报中记述了这样的一种打印机。该打印机具有能生成可转印图像的图像生成机构、以及将图像生成机构所生成的图像转印至记录片材上的转印机构(相当于本发明中的打印头)。该打印机还具有从层叠的多张记录片材中取出并输送一张记录片材的输送装置、将由输送装置输送的记录片材输送到打印位置(这种情况下为转印位置)的输送辊、以及配置在该输送辊上游侧的传感器。传感器检测出由输送装置向输送辊输送的记录片材的前端到达与传感器相向的位置的时刻。
该打印机在由传感器检测出记录片材的前端的时刻,开始降低输送装置的输送速度,在经过规定时间后使输送速度降为零。由此,防止在记录片材的前端与输送辊相抵接而被定位后,由输送装置进一步输送记录片材,而使记录片材大幅度弯曲。因为记录片材大幅度弯曲后,弯曲的记录片材会敲击引导记录片材的导板而发出噪音。在日本特开平10-254202号公报中所记述的打印机中,在记录片材的前端接触到输送辊之前,开始降低记录片材的输送速度,借此来防止噪音的发生。
在日本特开平10-254202号公报中所记述的打印机中,一从开始降低输送速度直至输送速度降为零为止的时间,根据记录片材的尺寸而进行切换。随着记录片材的尺寸的不同,其易于弯曲的程度也随之变化,由此,当根据记录片材的尺寸来切换输送速度的减速加速度时,即使记录片材尺寸发生各种变化,也能将记录片材敲击导板所发出的噪音抑制在规定程度内。
根据记录片材的种类,有时不需要降低记录片材的前端与输送辊相接触时的速度。另外,根据打印模式的不同,有时不需要降低记录片材的前端与输送辊相接触时的速度。
但是,在日本特开平10-254202号公报中所记述的打印机中,没有考虑到记录片材种类的不同。另外,也没有考虑到打印模式的不同。而是在不考虑记录片材种类以及打印模式的情况下,一律在记录片材的前端与输送辊相接触前降低记录片材的输送速度。
如果在记录片材的前端与输送辊相接触前降低记录片材的输送速度,则会延长打印所需的时间。对于日本特开平10-254202号公报中所记述的打印机而言,由于在无需减速的情况下也进行减速,所以不必要地延长了打印所需的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者经过研究发现,如果降低记录片材的前端与输送辊相接触时的输送速度,会降低维持记录片材姿势稳定的控制能力。在从层叠的多张记录片材中取出并输送其中一张时,有时会出现记录片材姿势偏移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记录片材的前端与输送辊不平行,而是相对于输送辊发生倾斜。在记录片材的前端与输送辊相接触时的输送速度较大的情况下,即使记录片材的前端相对于输送辊发生倾斜,记录片材的前端也会被修正成与输送辊平行的姿势。相反,在记录片材的前端与输送辊相接触时的输送速度较小的情况下,相对于输送辊发生倾斜的记录片材的前端不能被修正成与输送辊平行的姿势。以下将这种现象称作斜行修正效应。根据本发明者的研究得知,如果在没有必要降低输送速度的情况下也进行减速,则在需要斜行修正效应时而不能得到斜行修正效应。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提供了一种打印机,该打印机能在需要对记录片材的输送速度进行减速的情况下,在记录片材的前端与输送辊相接触前降低记录片材的输送速度,而在不需要对记录片材的输送速度进行减速的情况下,不降低记录片材的输送速度。
对于在日本特开平10-254202号公报中所记述的打印机而言,其无条件地一律进行减速。本发明与该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能根据条件进行是否对输送速度减速的切换。
根据本发明者的研究发现,对于不同的情况,有时需要在记录片材的前端与输送辊相接触前对记录片材的输送速度进行减速,有时则不需要对记录片材的输送速度进行减速。根据记录片材种类的不同,如果在记录片材的前端与输送辊相接触前不降低记录片材的输送速度,则有时会使乘势而出的记录片材被输送辊损伤。对于不同种类的记录片材,即使记录片材的前端乘势而出而与输送辊相接触,有时也不会使记录片材受到损伤。另外,对于在记录片材的前端出现损伤的情况而言,根据打印模式的不同,有时会对打印品质造成很大影响,有时即使存在一些小的损伤也不会使打印品质的下降超出允许范围。
本发明的打印机,对于在记录片材的前端与输送辊相接触之前如果不对记录片材的输送速度进行减速就会出现问题的情况,则进行减速,而对于即使不进行减速也不会出现问题的情况,则不进行减速。由此,不会因在不需要减速的情况下减速而不必要地延长打印所需的时间。另外,也能在需要斜行修正效应时使其发挥作用。
本发明的打印机,具有: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从层叠的记录片材中输送其中的一张记录片材;输送辊,该输送辊将输送装置所输送的记录片材输送到打印位置;打印头,该打印头在位于打印位置的记录片材上进行打印;传感器,该传感器配置在输送装置和输送辊之间,检测出被朝着输送辊输送的记录片材的前端;以及输送装置的速度控制装置,该输送装置的速度控制装置在规定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在根据上述传感器检测出记录片材前端的时刻而导出的时刻,降低上述输送装置的输送速度。
降低输送装置的输送速度的时刻,是根据传感器检测出记录片材的前端的时刻而导出的。也就是说,可以在传感器检测出记录片材的前端的时刻降低输送速度。也可以在从传感器检测出记录片材的前端的时刻经过规定时间后的时刻降低输送速度。或者,还可以在自传感器检测出记录片材的前端后记录片材被输送规定距离的时刻,使输送速度降低。关键在于,根据检测出记录片材的前端的时刻,来确定使输送速度下降的时刻。
根据本发明的打印机,在规定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将输送速度降低到使记录片材的前端不会因输送辊造成破损(不会受到破坏)的程度,使记录片材的前端在这样的状态下与输送辊相接触,由此,具有能得到高品质的打印图像的效果。另一方面,在规定条件不成立时,不降低记录片材的输送速度,由此,不会不必要地延长打印所需的时间。另外,也能在需要斜行修正效应时使其发挥作用。
本发明的打印机的优选方案为,在设定为以能自记录片材的前端不留余白地进行打印的方式向记录片材上进行打印的无余白打印模式的情况下,认定规定条件成立,进行降低输送速度的处理。
在设定为以能自记录片材的前端不留余白地进行打印的方式向记录片材进行打印的无余白打印模式的情况下,非常有必要保护记录片材的前端以免其损伤。因此,在设定为以能自记录片材的前端不留余白地进行打印的方式向记录片材上进行打印的无余白打印模式的情况下,优选进行降低输送速度的处理。
本发明的打印机的另一优选方案为,在所输送的记录片材在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长度(记录片材的宽度)小于或等于规定尺寸的情况下,也认定规定条件成立,进行降低输送速度的处理。
宽度较小的记录片材多为照片品质光泽纸、喷墨打印机专用纸等的受过覆膜处理的特殊纸。对于特殊纸而言,非常有必要保护记录片材的前端免于破损。因此,优选在宽度较小的记录片材的情况下,也认定规定条件成立,进行降低输送速度的处理。另一方面,对于宽度较小的记录片材而言,即使降低记录片材的输送速度,也不会使其斜行修正能力大幅度下降。
宽度较大的记录片材多为普通纸。对于普通纸而言,没有多大必要保护记录片材的前端免于破损。因此,优选在宽度较大的记录片材的情况下,也认定规定条件不成立,不进行降低输送速度的处理。另一方面,对于宽度较大的记录片材而言,如果不降低记录片材的输送速度,则能防止其斜行修正能力下降。
本发明的打印机的另一优选方案为,在设定为以能自记录片材的前端不留余白地进行打印的方式向记录片材进行打印的无余白打印模式、并且记录片材在与其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长度(记录片材的宽度)小于或等于规定尺寸的情况下,认定规定条件成立,进行降低输送速度的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同时获得上述两个优选方案的作用效果。
本发明的打印机的另一优选方案为,在规定条件不成立时,不降低输送装置的输送速度。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地延长打印时间的情况。同时也可以在需要斜行修正效应时取得斜行修正效应。
本发明的打印机的控制方法,该打印机具有: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从层叠的记录片材中输送其中的一张记录片材;输送辊,该输送辊将上述输送装置所输送的记录片材输送到打印位置;以及打印头,该打印头在位于上述打印位置的记录片材上进行打印;并且,该控制方法具有以下步骤:定时步骤,在该定时步骤中,确定记录片材的前端被输送至上述输送辊上游的规定距离的规定位置为止的时刻;以及减速步骤,在该减速步骤中,在规定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在由上述定时步骤所确定的时刻,使上述输送装置的输送速度下降。
对于使输送装置的输送速度下降的规定位置而言,可以是检测出记录片材的前端的传感器所设置的位置,也可以是距该位置规定距离的下游侧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打印机的控制方法,在规定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将输送速度降低到使记录片材的前端不会受到由于输送辊而造成的破损的程度,使记录片材的前端在这样的状态下与输送辊相接触,由此,具有能得到高品质的打印图像的效果。
本发明的打印机的控制方法的优选方案为,在设定为以能自记录片材的前端不留余白地进行打印的方式向记录片材进行打印的无余白打印模式的情况下,认定规定条件成立,进行降低输送速度的处理。
在设定为以能自记录片材的前端不留余白地进行打印的方式向记录片材进行打印的无余白打印模式的情况下,非常有必要保护记录片材的前端免于破损。因此,在设定为以能自记录片材的前端不留余白地进行打印的方式向记录片材进行打印的无余白打印模式的情况下,优选进行降低输送速度的处理。
本发明的打印机的控制方法的另一优选方案为,在所输送的记录片材的宽度小于或等于规定宽度的情况下,也认定规定条件成立,进行降低输送速度的处理。
宽度较小的记录片材多为照片品质光泽纸、喷墨打印机专用纸等的受过覆层处理的特殊纸。对于特殊纸而言,非常有必要保护记录片材的前端免于破损。因此,优选在宽度较小的记录片材的情况下,也认定规定条件成立,进行降低输送速度的处理。另一方面,对于宽度较小的记录片材而言,即使降低记录片材的输送速度,也不会使其斜行修正能力大幅度下降。
本发明的打印机的控制方法的另一优选方案为,在设定为以能自记录片材的前端不留余白地进行打印的方式向记录片材进行打印的无余白打印模式、并且记录片材的宽度小于或等于规定尺寸的情况下,认定规定条件成立,进行降低输送速度的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同时具有上述两个优选方案的优点。
本发明的打印机的控制方法的另一优选方案为,在规定条件不成立时,不降低输送装置的输送速度。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地延长打印时间的情况。同时也可以在需要斜行修正效应时能得到斜行修正效应。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内置有打印机的多功能装置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2是表示多功能装置的内部机构的整体构成的俯视图;
图3是多功能装置在左右方向上的大致中央位置上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多功能装置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5是表示记录片材从多功能装置的输送装置到达打印头的移动轨迹的概略图;
图6(a)是重点表示输送辊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6(b)是重点表示输送辊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7(a)是表示记录片材的前端与输送辊接触时的输送速度和在前端发生卷折的面积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7(b)是表示记录片材的前端与输送辊接触时的输送速度和在前端发生卷折的面积之间的关系的表;
图8是表示打印机的控制顺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8对组装有本发明的打印机的多功能装置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多功能装置(以下称为MFD,即Multi FunctionDevice)具有打印功能、复印功能、扫描功能以及传真功能。如图1至图3所示,在MFD中,在由合成树脂的喷射成形品构成的主体架1的上表面上设置具有复印和扫描功能的图像读取装置2。在MFD的内部,将打印机99组装在图像读取装置2下方的位置上。
如图2和图3所示,打印机99具有能在左右方向上往复移动的滑架3。如图3所示,在滑架3上固定着打印头10,该打印头10在记录片材P上打印图像和/或文字等。如图2所示,打印机99具有维护单元4,该维护单元4解决打印头10的喷嘴阻塞问题。在打印机99上还设有向打印头10供给墨水的墨水容器5。
打印机99在记录片材P上进行打印。记录片材P是指被裁切成规定尺寸的片材,其可以是普通纸,也可以是光泽纸或喷墨打印机专用的覆膜纸,还可以是用于OHP(高射投影仪)等的塑料膜。
供纸盒7能从主体架1的前表面上的开口部1a中插入或拉出。供纸盒7的上表面还可以用作排纸盘6。在供纸盒7上可以收容普通纸、光泽纸、覆膜纸以及塑料膜中选择的任意的记录片材P。
如图2所示,从滑架3的移动轨迹的左端附近到右端附近的较长区域形成打印区域8,该打印区域8的右侧,也就是滑架3的移动轨迹的右端为滑架3的原点位置(初始位置),该位置也是对打印头10进行维护的位置。在打印区域8的右侧设有维护单元4。在维护位置的前方(看图者的近前),黑色、青色、品红色以及黄色这四种颜色的墨水容器5(墨盒)排列成为一列。在打印区域8的左侧,也就是在滑架3的移动轨迹的左端,设有冲洗部(未图示),该冲洗部用于从打印头10的各喷嘴强制喷出墨水。在图2中,由于滑架3配置在冲洗部的正上方,所以没有表示出冲洗部。
在供纸盒7中能收容例如被裁切成为A4规格、信纸规格、法务文书(美国的一种长度较长的纸张规格)规格以及明信片规格等的记录片材P。记录片材P的收容姿势为,其短边在与纸张输送方向(副扫描方向,即前后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主扫描方向,即左右方向)上延伸。以下,将记录片材P的短边的长度称作记录片材P的宽度,将记录片材P的长边的长度称作记录片材P的长度。多张记录片材P以层叠状态收容在供纸盒7中。
如图3所示,在供纸盒7的前端部侧,以可前后移动的方式安装着辅助支持部件7a,该辅助支持部件7a用于支持法务文书规格等较长的记录片材P的后端部。在图3中虽然表示出了辅助支持部件7a配置在从主体架1(开口部1a)突出至外部的位置上的状态,但是在使用收容在A4规格等的供纸盒主体7b中的记录片材P的情况下,辅助支持部件7a可以被收容到供纸盒主体7b内。这样,如图1所示,供纸盒7不会突出到主体架1的外部。
如图3所示,在供纸盒7的里侧(在图3中为供纸盒7的右侧),配置着用于分离记录片材的堤部208。在金属板制的箱形的主架110上,配置着记录片材输送装置206。记录片材输送装置206具有臂206a,臂206a的基端部以能相对于主架110沿上下方向转动的方式安装在主架110上。
在臂206a的下端设有记录片材输送辊206b。通过记录片材输送辊206b和堤部208,从以层叠状态收容在供纸盒7内的多张记录片材中,仅将位于最上部的一张记录片材P从供纸盒7中抽出(从层叠的多张记录片材中分离出),然后向打印部207送出。打印部207配置在供纸盒7的上部,并且打印部207具有滑架3等,其中在滑架3上装载着喷墨式打印头10。从供纸盒7中抽出的被记录片材P向后方输送,然后向上方输送,接着再被送向前方。也就是说,记录片材P在U形输送路209的引导下向打印部207被输送。
沿着U形输送路209配置输送辊227和排纸辊228。打印部207具有滑架3和打印头10,并且打印部207配置在输送辊227和排纸辊228之间。打印头10向下方喷出墨水。当记录片材位于打印头10的下方时,从打印头10喷出的墨水附着并打印在记录片材上。也就是说,打印头10下方的位置为打印位置。输送辊227向打印位置输送记录片材P,而排纸辊228则从打印位置输送在打印位置上打印完毕的记录片材P。
在打印位置上由打印头10打印后的记录片材P,其以打印面朝上的状态从排纸部210被排出到供纸盒7的上表面上。在供纸盒7的上表面上,形成有放放置所排出的记录片材P的排纸盘6。与排纸部210相连通的排纸口210a以与主体架1的前表面的开口部1a相连续的方式形成开口。
如图3所示,在主体架1上覆盖着盖体230。盖体230覆盖着主体架1上侧的开口。图像读取装置2的底壁211重叠配置在盖体230上。图像读取装置2经由配置在MFD左侧的未图示的旋转轴部,能相对于主体架1进行转动。在图像读取装置2的上表面上配置着原稿盖213。原稿盖213的后端经由旋转轴212a安装在图像读取装置2的后端。原稿盖213能相对于图像读取装置2进行开闭。
在主体架1的前方的上侧,且在图像读取装置2的前方,设有带各种操作按钮以及液晶显示部等的操作面板部214,在对图像读取装置2和操作面板部214进行俯视而得到的投影范围内,配置着打印部207、排纸部210以及设在排纸部210侧部的墨水容器5。另外,在将供纸盒7上的辅助支持部件7a收容在供纸盒主体7b的状态下,供纸盒7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大致等于图像读取装置2以及操作面板部214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由此,该MFD形成从俯视看大致为正方形的大致呈长方体的形状,从而在作为产品而出品时易于包装,并且能实现包装箱的小型化。
在图像读取装置2的上表面上设有可以向上侧打开原稿盖213以放置原稿的放置用玻璃板216,在该放置玻璃板216的下侧设有用于读取图像的图像扫描装置217(CIS:Contact Image Sensor,接触式图像传感器),该图像扫描装置217可以沿着导向轴244往复移动,其中该导向轴沿着与图3的纸面垂直相交的方向(主扫描方向,即图1和图2中的左右方向)延伸。
四个墨水容器5分别收容着用于全彩色打印的4色墨水(黑色(BK)、青色(C)、品红色(M)、黄色(Y)),并且四个墨水容器5分别具有在俯视图中的投影面积较小而具有较大的高度尺寸的大致呈矩形的箱形。以沿前后方向排成一列的方式收容这些墨水容器5,并且可以在从主体架1向上转动图像读取装置2(打开)的状态下,进行墨水容器5的拆卸。
在各墨水容器5上连接着墨水供给管(墨水管)14,由此将各墨水容器5中的墨水供给到打印头10。墨水供给管14的数目与墨水的颜色数相同(这里为四根)。这里,如果在使用多于4色的墨水颜色的情况下(例如6~8色等),只要能收容与墨水颜色数对应的墨水容器5即可,同样墨水供给管14的数量也可以随着墨水容器5的数量而相应增加。
如上所述,在输送来的记录片材P的宽度边(记录片材P的短边)外侧的一端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图1和图2的左侧),配置着未图示的冲洗部,而在另一端(图1和图2的右侧),配置着维护单元4。
在设在冲洗部上的冲洗位置上,打印头10进行必要的墨水喷出动作,以防止喷嘴阻塞。
当滑架3移动到维护位置时,维护单元4的喷嘴帽从下方覆盖打印头10的喷嘴面,并且有选择地吸引黑色墨水和其它彩色墨水,然后进行复原处理,从而从打印头10内的未图示的缓冲容器内除去气泡。这里,当滑架3在规定时刻在维护单元4的附近左右移动时,清理刷能除去喷嘴面上的残留墨水以及异物等,从而对喷嘴面进行清理。
接下来,参照图4对MFD的控制部(控制机构)进行说明。该控制部用于控制MFD的整体的动作。
控制部由以CPU300、ROM301、RAM302、EEPROM303(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为核心的微机系统构成,并且该控制部经由总线305与ASIC306(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即功能集成电路)相连接。
为了在副扫描方向(前后方向)上输送记录片材P,具有驱动输送辊227和排纸辊228的输送马达24(LF马达)。输送辊227和排纸辊228在LF马达24的驱动下进行旋转。通过输送辊227的旋转,沿着副扫描方向(前后方向,即图3中的箭头A的方向),向打印位置(打印头10的正下方的位置)输送记录片材P。通过排纸辊228的旋转,沿着副扫描方向(即图3中的箭头A的方向),从打印位置(打印头10的正下方的位置)向排纸部210输送记录片材P。
为了控制LF马达24,具有CPU300、ASIC306以及驱动电路311。CPU300向ASIC306发出LF马达24的动作指令。ASIC306根据来自CPU300的指令,生成控制信号,具体而言即生成PWM信号(脉宽调制信号)。驱动电路311形成用于向LF马达24施加的脉冲信号。
在ROM301中,存储着控制MFD的各种动作的程序等,RAM302用作临时存储CPU执行上述各种程序时所用的各种数据的存储区域,另外RAM302还用作作业区域。
在ASIC306上连接着NCU(Network Control Unit,即网络控制单元)317,从公共线路经由NCU317而输入的通信信号经过MODEM(调制解调器)318的解调后,输入到ASIC306中。另外,在ASIC306通过传真发送等方式向外部发送信息的情况下,该图像数据通过MODEM318被调制成通信信号,然后该通信信号经由NCU317输送到公共线路中。
ASIC306按照来自CPU300的指令,例如生成对LF马达24进行通电的励磁信号等,并将这些信号输出到LF马达24的驱动电路311中。另外,ASIC306还向驱动滑架的马达(CR马达)320的驱动电路312中输出驱动信号。ASIC306按照来自CPU300的指令,经由驱动电路311和驱动电路312等,向LF马达24和CR马达320输出驱动信号,从而对LF马达24和CR马达320的旋转、停止等进行控制。
在ASIC306上连接着图像读取装置217(例如CIS或CCD(电荷耦合器件)等)、面板接口314、并行接口315以及USB接口316等,其中,图像读取装置217读取从未图示的积载器(stacker)供给到MFD的原稿上的图像和/或文字;面板接口314为具有用于进行接收/发送信息操作的键盘321以及液晶显示器(LCD)322的面板部214的接口;并行接口315用于经由个人计算机等的外部设备和并行线接收或发送数据;USB接口316用于经由个人计算机等的外部设备和USB线接收或发送数据。
另外,在ASIC306上还连接着传感器308、旋转编码器309以及线性编码器310等,其中,传感器308用于在将记录片材P送入MFD内部时,检测出该记录片材P的位置;旋转编码器309设置在输送辊227或LF马达24上,用于检测出输送辊227的旋转量;线性编码器310用于检测出滑架3的移动量。
在ASIC306内设有计数器306a、下述的计时器306b以及寄存器306c,其中,计数器306a用于统计从旋转编码器309输出的脉冲信号的脉冲数;寄存器306c用于设定通过记录片材输送装置206输送的记录片材P的前端的目标位置。另外,在ASIC306内还设有各种计数器、计时器以及各种寄存器等,由于与本实施方式没有直接关系,在此不进行详细说明。
驱动电路311用于驱动与输送辊227相连接的LF马达24,通过由该驱动电路311驱动输送辊227,在副扫描方向(箭头A的方向)上输送记录片材P。
驱动电路312用于驱动CR马达320,该CR马达320使装载有打印头10的滑架3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通过由该驱动电路312驱动CR马达320,使滑架3在主扫描方向(左右方向)上移动,并使装载在滑架3上的打印头10随之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
驱动电路313用于使打印头10在规定时刻有选择地向记录片材P喷出规定量的墨水,该驱动电路313基于CPU300所输出的驱动控制顺序,接收在ASIC306中生成的信号,并对打印头10进行驱动控制。
接下来说明对记录片材P进行定位的方法,即,使在通过输送辊227开始向打印头10输送记录片材P时的记录片材P定位到一定位置上的方法。
如图5所示,在供纸盒7中收容着多张处于层叠状态的记录片材P。记录片材输送装置206的输送辊206b与层叠的多张记录片材P中的位于最上方的记录片材P的上表面相接触。当输送辊206b旋转时,通过堤部208仅使最上方的一张记录片材P与位于其下方的多张记录片材P相分离,并且仅使所分离出的一张记录片材P沿着U形输送路209向打印部207输送。当输送的记录片材P的前端到达与传感器308相向的位置时,传感器308成为ON状态。记录片材P进一步被输送,与输送辊227相接触。此时,输送辊227处于停止状态或反转状态。也就是说,当记录片材P的前端接触到输送辊227时,输送辊227处于停止状态或反转状态。在记录片材P的前端接触到输送辊227后,记录片材输送辊206b继续输送记录片材P。结果,使记录片材P发生弯曲,在该弯曲的复原趋势的作用下,使记录片材P的前端具有向图中左方前进的趋势。由此,记录片材P的前端沿着一对输送辊227相接触的直线对齐。即使记录片材P的前端相对于一对输送辊227处于不平行状态,记录片材P的前端也会沿着一对输送辊227所接触的直线对齐,从而使倾斜状态得到修正。
以下,参照图6(a)和图6(b)对输送辊227的构成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该输送辊227是通过在直线度良好的输送辊轴227a上涂敷含有陶瓷颗粒的涂料227b而形成的。轴227a由外径大约为8mm的易切削钢(SUM22L-D)形成,在其表面上进行了镀合成镍(MCNi3)处理。输送辊227的形成方法大致是这样的,首先加工出轴227a,然后在轴227a表面涂覆涂料227b,接下来再进行烧结。涂料227b的膜厚度大约为34μm。从上述说明中可知,在图6(a)和图6(b)中,为了便于理解输送辊227的构造,相对于轴227a的外径,夸大地表示了涂料227b的膜厚度。
由于在易切削钢的轴227a的表面上涂覆有涂料227b,输送辊227与记录片材P之间的摩擦系数非常大。对于反复交替进行记录片材P的输送、停止以及打印动作的喷墨式打印机而言,采用摩擦力较大的输送辊227是很有效的。但是,采用摩擦力较大的输送辊227也会带来以下问题。即,在向打印部207输送记录片材P之前,在记录片材P的前端沿着一对输送辊227相接触的直线对齐的情况下,与输送辊227相抵接的记录片材P的前端有可能被卷折而出现破损(受到破坏)。特别是对于光泽纸等的具有覆膜的纸来说,在记录片材P的前端有可能出现覆膜被剥离的情况。
图7(a)和图7(b)分别为表示记录片材P的前端接触到输送辊227时的速度与在记录片材P的前端所产生的卷折面积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和表。从曲线图中可以看出,记录片材P的前端与输送辊227相接触时的速度较小时,记录片材P的前端的卷折面积也较小,相反,记录片材P的前端与输送辊227相接触时的速度较大时,记录片材P的前端的卷折面积也较大。
为了防止在记录片材P的前端出现覆膜卷折的情况,优选降低记录片材P的前端接触到输送辊227时的速度。但是,如果上述速度过小,则会使输送记录片材P的时间过长。另外,如果在记录片材P的前端接触到输送辊227时的速度过小,则无法得到斜行修正效应。
在本实施例中,在非常需要防止在记录片材P的前端出现覆膜卷折的情况下,降低记录片材P的输送速度,然后使记录片材P的前端与输送辊227相接触。具体地说,将输送速度降低到4.5英寸/秒,然后使记录片材P的前端与输送辊227相接触。从图7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当输送速度在3英寸/秒和4.5英寸/秒之间时,卷折面积的差别不大。如果输送速度为4.5英寸/秒,则对于宽度较小的记录片材而言,能确保其斜行修正能力。而且,如果输送速度为4.5英寸/秒,则输送记录片材P所需要的时间也能被控制在容许范围内。
接下来,参照图8对本发明实施例的MFD的控制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MFD的控制顺序的流程图。
使用者通过经由并行接口315或USB接口316所连接的PC或操作面板部214来指示进行各种处理,其中包括MFD将要执行的打印处理。在伴随打印处理的情况下,指定打印模式,即,指定是自记录片材P的前端不留余白地进行打印的所谓无余白打印,还是自记录片材P的前端留有余白地进行打印的所谓有余白打印。另外,输入记录片材P的尺寸等。在确定了打印模式和记录片材P的尺寸等之后,使用者向MFD发出执行伴随打印的处理的指示。在无余白打印的模式下,打印动作的开始时刻为记录片材的前端被输送至打印位置的时刻,此时的打印起始位置为记录片材的前端,也就是自记录片材的前端没有余白。根据所要打印到记录片材上的图像的需要,可以在无余白模式下使左边、右边或下边保留余白。在无余白模式下,当保留左边的余白时,对于记录片材的顶端而言,在记录片材的左端和前端的角部形成余白,当保留右边的余白时,对于记录片材P的顶端而言,在记录片材P的右端和前端的角部形成余白。也就是说,对于本发明而言,只要在记录片材P的前端和所打印的图像的前端之间没有间隙,该打印模式即可被认为是无余白模式,即使在记录片材P的前端、右端或下端留有余白也可以这样认为。进一步讲,无余白模式可以在记录片材P的前端的左右两端出现余白,典型的情况为,在记录片材P的四边都没有余白。
输入使用者的指示后,以CPU300为核心的控制部为了基于所输入的指示使MFD进行动作,而执行图8中所示的流程。
首先,在进行初始设定的同时,计数器306a开始统计从旋转编码器309输出的脉冲信号的脉冲数(步骤1:以下简称S1,其它步骤也同样)。
在该初始设定中包含以下设定。也就是说,使ASIC306内的计数器306a以及计时器306b归零,在寄存器306c中存储着旋转编码器309的脉冲数(第1脉冲数),该脉冲数是为了使由记录片材输送装置206所输送的记录片材P的前端从堤部208向U形输送路209前进规定距离(例如,大约30mm)而到达第1位置(P1,参照图5)所必需的脉冲数。
接下来,ASIC306经由驱动电路311以第1速度(本实施例中为3英寸/秒)驱动LF马达24。由此,记录片材输送装置206开始以第1速度将层叠在供纸盒7内的记录片材P中的位于最上方的一张记录片材P输送(S2)。以小于下述第2速度(本实施例中为8英寸/秒)的第1速度(本实施例中为3英寸/秒)开始输送记录片材P,这是因为记录片材P之间的静摩擦系数大于动摩擦系数。在从层叠的多张记录片材P中分离出一张记录片材P并将其输送时,需要更大的输送力。
由计数器306a所统计的脉冲数随时与存储在寄存器306c中的第1脉冲数相比较,在S3中判断由计数器306a所统计的脉冲数是否达到第1脉冲数。在计数器306a所统计的脉冲数尚未达到第1脉冲数的期间(S3:No),判断记录片材输送装置206的输送辊206b是否在旋转,也就是判断是否发生输送错误(S13)。具体地讲,按以下方式进行判断。ASIC306内的计时器306b对从旋转编码器309输入的脉冲信号的脉冲间隔进行计时。也就是说,每当从旋转编码器309输入一个脉冲信号时,计时器306b进行归零,然后开始测量直到输入下一个脉冲信号为止的时间。由于在正常情况下输送记录片材时的脉冲间隔是可以预先得知的,所以在S13中用稍大于该脉冲间隔的规定阈值与直至输入下一个脉冲信号为止的时间相比较。在直至输入下一个脉冲信号为止的时间大于或等于规定阈值的情况下,说明输送辊206b处于停止状态,也就是说,判断为产生输送错误。当判断出出现输送错误后(S13:Yes),通过LCD322或未图示的扬声器等,向使用者报知出现错误的情况(S14),并且由于出现了错误而使流程中止。当判断为没有出现输送错误时(S13:No),该流程反复进行自S3开始的处理。
当记录片材P被正常输送后,在记录片材P的前端被送至图4中的P1位置时,计数器306a所统计的脉冲数与第1脉冲数相同,即在S3中得到肯定(Yes)的结果。这样,ASIC306通过驱动电路311使LF马达24的旋转速度从第1速度(本实施例中为3英寸/秒)增加到第2速度(本实施例中为8英寸/秒)(S4)。对于计数器306a所统计的脉冲数达到第1脉冲数而言,其意味着输送辊206b正常地进行旋转,所以能推定正好分离出并输送了一张记录片材P。此后,为了使记录片材P被更快地输送,使记录片材P的输送速度从第1速度(本实施例中为3英寸/秒)增加到第2速度(本实施例中为8英寸/秒)。
接下来,判断记录片材P的前端是否被传感器308检测出,也就是判断传感器308是否处于ON状态(S5)。在传感器308尚未处于ON状态的期间(S5:No),与S13一样,判断记录片材输送装置206的记录片材输送辊206b是否在进行旋转,也就是判断是否发生输送错误(S15)。当判断为出现输送错误后(S15:Yes),通过LCD322或未图示的扬声器等,向使用者报知出现错误的情况(S14),并且由于出现了错误而使流程中止。在判断为没有出现输送错误后(S15:No),该流程反复进行自S5开始的处理。
记录片材P被正常输送后,当记录片材P的前端被送到与传感器308相向的位置后,传感器308成为ON状态。当判断出传感器308成为ON状态后(S5:Yes),将此时ASIC306内的计数器306a所统计的脉冲数与相当于12mm+a(这里a大致为3mm)的脉冲数相加,再将寄存器306c改写为相加所得到的脉冲数(第2脉冲数)(S6)。在本实施方式的MFD中,从传感器308到输送辊227的距离为12mm。上述a是附加输送量,其作用在于,当记录片材P的前端抵接于输送辊227后,进一步输送记录片材而使记录片材P弯曲。第2脉冲数为直至记录片材P的前端沿着一对输送辊227相接触的直线对齐的处理结束的脉冲数。
接下来,判断对记录片材P所进行的打印模式以及记录片材P的尺寸(S7)。具体地讲,如上所述,根据指示者通过连接于并行接口315或USB接口316的PC和操作面板部214而输入的指示,进行上述判断。
在对记录片材P所进行的打印模式为无余白打印模式、并且判断出记录片材P在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长度(宽度)小于或等于2L规格(127mm)的情况下(S7:Yes),将ASIC306内的寄存器306c中所存储的第2脉冲数改写为第3脉冲数(S8)。第3脉冲数是传感器308成为ON状态后计数器306a中所存储的脉冲数加上相当于10mm的脉冲数所得到的脉冲数,第3脉冲数小于第2脉冲数。第3脉冲数为相当于从传感器308开始向输送辊227前进10mm的位置(P2,参照图5)所对应的脉冲数,该位置P2为距离输送辊227的上游侧2mm的位置。
在对记录片材P进行的打印模式为无余白打印模式、并且记录片材P的宽度小于或等于2L规格的情况下,判断由计数器306a所统计的脉冲数是否达到第3脉冲数(S9)。在计数器306a所统计的脉冲数尚未达到存储在寄存器306c内的第3脉冲数的期间内(S9:No),判断记录片材输送装置206的记录片材输送辊206b是否在进行旋转,也就是判断计数器306a所统计的脉冲数是否在变化(S16)。
如上所述,ASIC306内的计时器306b对从旋转编码器309输入的脉冲信号的脉冲间隔进行计时。也就是说,每当从旋转编码器309输入一个脉冲信号时,计时器306b进行归零,然后开始测量直到输入下一个脉冲信号的时间。由于在正常情况下输送记录片材时的脉冲间隔是可以预先得知的,与S13同样,在S16中用规定阈值与直至输入下一个脉冲信号的时间相比较。当直至输入下一个脉冲信号的时间大于或等于规定阈值时,说明记录片材输送辊206b处于停止状态,也就是说,判断出计数器306a的统计数没有发生变化。当判断出计数器306a的统计数发生变化后(S16:Yes),返回S9。当判断出计数器306a的统计数没有发生变化后(S16:No),中止流程。其原因在于,从在S5中传感器308已成为ON状态可知,记录片材P的输送处理结束后,也可以接着对记录片材P进行打印处理。在打印部207的内部,除了传感器308之外,还设有检测记录片材的前端的传感器,在这些传感器检测出错误的情况下,进行必要的错误处理即可。
记录片材被正常输送后,当记录片材P的前端被送到距离输送辊227的上游侧2mm的位置P2时,计数器306a的脉冲数与第3脉冲数相等(S9:Yes)。在这种情况下,存储在ASIC306内的寄存器306c中的第3脉冲数再次被改写成上述第2脉冲数(S10)。从而恢复成在S6中写入的第2脉冲数。进而,ASIC306经由驱动电路311使LF马达24的速度从第2速度(本实施例中为8英寸/秒)降低至第3速度(本实施例中为4.5英寸/秒)(S11)。这样做的原因在于,如上所述,如果仍然以比第3速度快的第2速度使光泽纸等覆膜纸与输送辊227相抵接,则会导致记录片材P前端的覆膜发生严重卷折,甚至使记录片材P发生破损(受到损伤),最终导致打印品质的下降。如果在减速到第3速度(4.5英寸/秒)之后再使记录片材P的前端与输送辊227相抵接,则记录片材P前端的覆膜的卷折面积较小,从而能避免打印品质的下降。
最后,判断计数器306a所统计的脉冲数是否已达到第2脉冲数(S12)。在判断出计数器306a所统计的脉冲数尚未达到第2脉冲数的期间(S12:No),反复进行S12,直到判断出计数器306a所统计的脉冲数达到第2脉冲数后(S12:Yes),结束该流程。
在计数器306a所统计的脉冲数达到第2脉冲数时,当记录片材P的前端抵接在输送辊227上后,继续将记录片材P输送附加输送量(a)。从而使记录片材P发生弯曲。由于该弯曲具有复原的趋势,记录片材P的前端沿着一对输送辊227所接触的直线对齐。
在图8的处理结束后,输送辊227开始正转,开始向打印位置输送记录片材P。之后,打印头10开始打印动作。输送辊227开始旋转的时刻与打印头10开始打印动作的时刻之间的时间差,是由记录片材前端所设置的余白宽度决定的。在设定为无余白打印模式的情况下,在由输送辊227所输送来的记录片材的前端到达打印位置的时刻,打印头10开始打印动作。例如,在设在记录片材前端的余白宽度为10mm的情况下,在由输送辊227所输送来的记录片材的前端通过打印位置后又前进了10mm的时刻,打印头10开始打印动作。由于进行控制以使开始向打印位置输送记录片材P时的记录片材的位置保持一致,所以能通过控制输送辊227开始正转的时刻以及打印头10开始打印动作的时刻,将对于记录片材P的前端的打印开始位置调整为所需的关系。
在图5中,从传感器308到一对输送辊227相接触的位置(P3)的距离(12mm)、以及从传感器308到第2位置(P2)的距离(10mm),大于从堤部208向U形输送路209前进大约30mm的第1位置(P1)的距离,这是因为,为了便于理解传感器308与第2位置(P2)之间、以及传感器308与输送辊227的位置(P3)之间的关系,而进行了夸张的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条件(根据判断处理S7的判断结果),决定在记录片材即将接触到输送辊227之前,实行将记录片材P的输送速度从第2速度减速到第3速度的处理(实行处理S11的情况),或者不进行减速(不实行处理S11的情况)。在选择了无余白打印模式、且记录片材P的纸张宽度小于或等于2L规格的情况下,实行减速处理。在该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省略减速处理。
在指定无余白打印模式的情况下,由于在自记录片材P的前端开始的范围上进行打印,如果输送辊227导致记录片材P的前端发生卷折等,则即使特意在记录片材P的整个打印面上打印了图像,也会由于在前端部的破损部分上所出现的图像剥落,使打印图像的品质下降。针对这种情况,通过进行处理S11的减速处理,能防止记录片材P的前端的破损。
另外,对于记录片材P的宽度小于或等于2L规格的情况而言,一般多是采用了照片画质光泽纸或喷墨打印专用纸等经过覆膜处理后的特殊纸,由此,如果输送辊227使记录片材P的前端发生卷折等,会造成打印图像的品质下降。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实行处理S11的减速处理,能防止记录片材P的前端的破损。
对于本实施例的MFD而言,如果将纸张宽度大于2L规格的记录片材P的输送速度从第2速度降低到第3速度,则会造成记录片材P的斜行修正能力的下降。相反,对于宽度小于2L规格的记录片材P而言,即使将记录片材P的输送速度从第2速度降低到第3速度,也不会造成记录片材P的斜行修正能力的下降。由此,只要在仅限于记录片材P的宽度小于或等于规定宽度的情况下,在记录片材P即将接触到输送辊227之前,将记录片材P的输送速度从第2速度降低到第3速度,即可防止在出现斜行的记录片材P上进行打印。
在本实施例中,将满足上述两个条件作为“与”条件。一般情况下,可以假定使用者进行无余白打印时,多是将数码照相机等中的数据打印到照片尺寸的特殊片材或为用于喷墨打印机而开发的专用明信片上的情况。通常,进行无余白打印的情况下,由于上述两个条件都成立,所以“与”条件成立。
为了满足“与”条件,例如在A4规格的记录片材上进行无余白打印时,在记录片材即将接触到输送辊227之前,省略将记录片材P的输送速度从第2速度降低到第3速度的减速处理,而对于A4规格那样大的记录片材,由于记录片材的尺寸大于2L规格以下的记录片材,即使在记录片材的前端发生卷折,也不会特别显眼。由此,相对而言更有必要防止斜行修正能力下降。
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对于在记录片材即将接触到输送辊227之前将记录片材P的输送速度从第2速度降低到第3速度的条件而言,其可以为选择了无余白打印模式的情况,或者也可以是记录片材P的宽度小于或等于2L规格(127mm)的情况,或者还可以是只要在上述条件中的任意一个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在将记录片材即将接触到输送辊227之前降低记录片材P的输送速度。也就是说,图8中的S7可以改为“无余白打印模式?”,也可以改为“记录片材宽度小于或等于2L?”,还可以改为“无余白打印模式或纸张宽度小于或等于2L?”。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第1~第3速度、P1和P2的位置、以及与纸张输送方向交叉的记录片材P的纸张宽度小于或等于2L规格(127mm)这样的记录片材宽度的条件等而言,它们并不仅仅限定于上述的速度、位置以及宽度,显然,它们还可以根据装置整体的大小、输送辊和输送辊等的表面材质以及规格等,针对不同装置进行适当设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记录片材P的输送速度进行减速的位置P2为距离传感器308下游10mm的位置,但也可以在对记录片材P的输送速度进行减速的位置P2上设置传感器308。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使记录片材的前端与输送辊对齐时,在规定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能将输送速度降低到不会使记录片材的前端受到输送辊的损伤(不会受到破坏)的程度,由此,能得到高品质的图像。
在设定成在自记录片材的前端开始的区域上打印图像的无余白打印模式的情况下,能将输送速度降低到不会使记录片材的前端受到输送辊的损伤(不会受到破坏)的程度,由此,针对无余白打印的情况,尤其具有能够防止记录片材端部受到损坏的显著效果,从而能得到高品质的打印图像。
由于仅在记录片材宽度小于或等于规定宽度的情况下降低输送速度,由此能确保必要的斜行修正能力。
通过选择是否降低输送速度的条件,尤其可以在无余白打印的情况下取得显著的效果,即防止记录片材的端部的破损,从而得到高品质的打印图像。与此同时,还具有能防止记录片材的斜行修正能力下降的作用。
另外,在不满足规定条件的情况下,直接使记录片材的前端与输送辊相抵接,而不会在输送过程中降低输送速度,由此,不会不必要地降低打印动作的速度。

Claims (4)

1.一种打印机,具有:
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从层叠的记录片材中输送其中的一张记录片材;
输送辊,该输送辊将上述输送装置所输送的记录片材输送到打印位置;
打印头,该打印头在位于打印位置的记录片材上进行打印;
传感器,该传感器配置在输送装置和输送辊之间,检测出被朝着上述输送辊输送的记录片材的前端;以及
输送装置的速度控制装置,在规定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该输送装置的速度控制装置根据上述传感器检测出记录片材前端的时刻降低上述输送装置的输送速度,
上述规定条件为:能自记录片材的前端不留余白地进行打印的无余白打印模式和/或所输送的记录片材在与其输送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或等于规定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在上述规定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上述输送装置的速度控制装置不根据上述传感器检测出记录片材前端的时刻降低上述输送装置的输送速度。
3.一种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该打印机具有:
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从层叠的记录片材中输送其中的一张记录片材;
输送辊,该输送辊将输送装置所输送的记录片材输送到打印位置;以及
打印头,该打印头在位于打印位置的记录片材上进行打印;
并且,该控制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检测记录片材被输送至该记录片材的前端处于上述输送辊上游的规定位置的时刻;和
在规定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根据所检测出的时刻降低上述输送装置的输送速度,
上述规定条件为:能自记录片材的前端不留余白地进行打印的无余白打印模式和/或所输送的记录片材在与其输送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或等于规定长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还具有以下步骤:在上述规定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则不根据所检测出的时刻降低上述输送装置的输送速度。
CNB2005101070727A 2004-09-29 2005-09-29 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222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83310 2004-09-29
JP2004283310A JP4229036B2 (ja) 2004-09-29 2004-09-29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被記録媒体の先端部の位置合わせ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54801A CN1754801A (zh) 2006-04-05
CN100572227C true CN100572227C (zh) 2009-12-23

Family

ID=360993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0707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2227C (zh) 2004-09-29 2005-09-29 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367732B2 (zh)
JP (1) JP4229036B2 (zh)
CN (1) CN10057222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91917A1 (ja) * 2003-04-15 2004-10-2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液体吐出装置、液体吐出システム、及び、液体吐出方法
JP4696036B2 (ja) * 2006-08-07 2011-06-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911636B2 (en) * 2007-07-25 2011-03-22 Eastman Kodak Company Multi-head press data delivery rate control
WO2010053477A1 (en) 2008-11-05 2010-05-1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irst sheet job offset
JP5314499B2 (ja) * 2009-05-26 2013-10-16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用紙搬送装置
JP5794076B2 (ja) * 2011-09-30 2015-10-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5929181B2 (ja) * 2011-12-28 2016-06-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JP6272093B2 (ja) * 2014-03-10 2018-01-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6306906B2 (ja) 2014-03-10 2018-04-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6453119B2 (ja) * 2015-03-16 2019-01-16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03358B2 (ja) * 1990-06-29 1997-04-23 株式会社テック 印字装置
JP3228476B2 (ja) * 1990-09-21 2001-11-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US5649276A (en) * 1995-04-24 1997-07-15 Xerox Corporation Use of conical drive rolls in a stalled roll registration subsystem to prevent creasing
JPH10254202A (ja) 1997-03-13 1998-09-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497639B2 (ja) 1999-04-06 2010-07-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US6304731B1 (en) * 2000-06-08 2001-10-16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Printer for narrow media
US6412902B2 (en) * 2000-06-26 2002-07-0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rinting head inspec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inter
JP4240946B2 (ja) * 2001-08-10 2009-03-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229036B2 (ja) 2009-02-25
US7367732B2 (en) 2008-05-06
US20060067777A1 (en) 2006-03-30
CN1754801A (zh) 2006-04-05
JP2006096495A (ja) 2006-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72227C (zh) 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EP1621357B1 (en) Platen for marginless image recording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such a platen mounted therein
CN100522614C (zh) 记录设备和记录方法
CN1754698B (zh) 成像设备
JP4367325B2 (ja) 排出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4577029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71058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632159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7360854B2 (e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6297869A (ja) 記録装置および画像通信装置
JP384068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501443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4209865A (ja)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0532443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90266A (ja) 複合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08246A (ja) プラテン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2023145153A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H087222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H07276716A (ja) 両面印刷可能な印刷装置
JP2005177998A (ja) プリント装置、プリント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リント装置の制御方法
JP3883778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4097602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219274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2006965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8149565A (ja) 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タン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