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62476C - 电梯制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制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62476C
CN100562476C CN200580041133.2A CN200580041133A CN100562476C CN 100562476 C CN100562476 C CN 100562476C CN 200580041133 A CN200580041133 A CN 200580041133A CN 100562476 C CN100562476 C CN 10056247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coil
mentioned
brake
energising
control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8004113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68737A (zh
Inventor
柴田益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37835447&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0562476(C)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687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687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6247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6247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24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6B1/28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electrical
    • B66B1/32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electrical effective on braking devices, e.g. acting on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brak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16Braking or catch devices operating between cars, cages, or skips and fixed guide elements or surfaces in hoistway or well
    • B66B5/18Braking or catch devices operating between cars, cages, or skips and fixed guide elements or surfaces in hoistway or well and applying frictional retarding forces
    • B66B5/185Braking or catch devices operating between cars, cages, or skips and fixed guide elements or surfaces in hoistway or well and applying frictional retarding forces by acting on main ropes or main cab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制动装置,其具有:旋转体;制动体,其可以在与旋转体接触的制动位置和从旋转体离开的释放位置之间移位;施力体,其在制动体向制动位置移位的方向对制动体施力;电磁铁,其具有通过通电来分别产生电磁吸引力的第一电磁线圈和第二电磁线圈,通过电磁吸引力的产生,克服施力体的施力,使制动体向释放位置移位;以及制动控制装置,其控制对第一电磁线圈和第二电磁线圈各自的通电。在使制动体移位时,制动控制装置对第一电磁线圈和第二电磁线圈进行互不相同的通电控制。制动体在制动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位时,借助第一电磁线圈和第二电磁线圈的电磁吸引力以及施力体的施力而挠曲。由此,能够降低制动体的移位所产生的冲击声。

Description

电梯制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轿厢和配重的升降进行制动的电梯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如下的电梯制动装置,在板和电枢之间夹持挤压与电动机轴一体旋转的盘,以对盘的旋转进行制动。在这样的以往的制动装置中,在板和电枢上设置有用于降低制动时的冲击声的缓冲材料(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84919号公报
但是,在以往的电梯制动装置中,需要用于降低冲击声的缓冲材料,所以导致制造成本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降低制动动作时产生的声音,并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的电梯制动装置。
本发明的电梯制动装置具有:旋转体;制动体,其能够在与旋转体接触的制动位置和从旋转体离开的释放位置之间移位;施力体,其在制动体向制动位置移位的方向对制动体进行施力;电磁铁,其具有分别通过通电来产生电磁吸引力的第一电磁线圈和第二电磁线圈,通过电磁吸引力的产生,克服施力体的施力,使制动体向释放位置移位;以及制动控制装置,其控制对第一电磁线圈和第二电磁线圈各自的通电,在使制动体移位时,制动控制装置对第一电磁线圈和第二电磁线圈进行互不相同的通电控制,由此借助上述电磁吸引力和上述施力使上述制动体挠曲。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示意结构图。
图2是示出图1的制动装置主体的侧剖面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图2的电磁铁的结构图。
图4是示出图2的第一制动体和第二制动体位于制动位置时的制动装置主体的示意结构图。
图5是示出图4的第一制动体和第二制动体位于释放位置时的制动装置主体的示意结构图。
图6是用于说明图3的制动装置的动作的曲线图。
图7是示出图5的第一制动体挠曲时的制动装置主体的示意结构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制动装置的动作的曲线图。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制动装置的动作的曲线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制动装置的动作的曲线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制动装置的动作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示意结构图。图中,井道1内可升降地设置有轿厢2和配重3。井道1的上部设置有用于升降轿厢2和配重3的卷扬机(驱动装置)4。卷扬机4具有卷扬机主体5和通过卷扬机主体5而旋转的驱动滑轮6。驱动滑轮6上卷挂着多根主钢绳7。轿厢2和配重3通过各主钢绳7吊挂在井道1内。轿厢2和配重3通过驱动滑轮6的旋转而在井道1内升降。
驱动滑轮6的旋转由制动装置8制动。制动装置8具有:制动装置主体9,其安装在卷扬机主体5上;以及制动控制装置10,其用于控制制动装置主体9的动作。
此处,图2是示出图1的制动装置主体9的侧剖面图。图中,卷扬机主体5具有电动机11。电动机11具有与驱动滑轮6一体旋转的电动机轴12。
在电动机11上,利用多根杆14固定有盖板13,所述杆14与电动机轴12平行配置。由此,盖板13配置成在电动机轴12的轴向上远离电动机11。制动装置主体9配置于电动机11和盖板13之间。
制动装置主体9具有:第一制动盘(旋转体)15和第二制动盘(旋转体)16,其可以与电动机轴12一体旋转;第一制动体17和第二制动体18,其可以在与第一制动盘15和第二制动盘16中的至少任意一个接触的制动位置和从第一制动盘15和第二制动盘16离开的释放位置之间移位;多个弹簧(施力体)19,其对第一制动体17和第二制动体18向制动位置进行施力;以及电磁铁20,其用于克服各弹簧19的施力,使第一制动体17和第二制动体18向释放位置移位。
第一制动盘15和第二制动盘16经由花键轮毂21设置在电动机轴12上。由此,第一制动盘15和第二制动盘16在电动机轴12的轴向上可相对于电动机轴12移位,在旋转方向上相对于电动机轴12固定。并且,第一制动盘15和第二制动盘16相互隔着间隔地配置在电动机轴12的轴向,在该例中,第一制动盘15配置于比第二制动盘16更远离盖板13的一侧。
第一制动体17和第二制动体18相互隔着间隔地配置在电动机轴12的轴向。在该例中,第一制动体17配置于比第二制动体18更远离盖板13的一侧。并且,在第一制动体17和第二制动体18之间配置有第一制动盘15,在第二制动体18和盖板13之间配置有第二制动盘16。
第一制动体17和第二制动体18从释放位置向制动位置移位时,推压第一制动盘15和第二制动盘16,而移位到与盖板13接近的方向。并且,第一制动体17和第二制动体18从制动位置向释放位置移位,从而向远离盖板13的方向移位,从第一制动盘15和第二制动盘16离开。
第一制动体17具有:圆板状的电枢22,其被各杆14可滑动地支承;以及滑动部件23,其设置在电枢22上,当第一制动体17位于制动位置时,该滑动部件23与第一制动盘15接触。第二制动体18具有:圆板状的可动板24,其被各杆14可滑动地支承;以及滑动部件25、26,其设置在可动板24上,当第二制动体18位于制动位置时,该滑动部件25、26分别与第一制动盘15和第二制动盘16接触。并且,盖板13上设置有滑动部件27,当第一制动体17和第二制动体18位于制动位置时,该滑动部件27与第二制动盘16接触。
电磁铁20固定在电动机11上。各弹簧19以收缩的状态配置在电磁铁20和电枢22之间。由此,第一制动体17被各弹簧19向远离电磁铁20的方向施力。
此处,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图2的电磁铁20的结构图。图中,电磁铁20具有:圆柱状的固定铁芯28(图2),其固定在电动机11上;以及一对第一电磁线圈29和一对第二电磁线圈30,其通过通电来产生吸引电枢22的电磁吸引力。
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配置在与第一制动体17移位的方向垂直的平面上。并且,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以等间隔且交替配置在固定铁芯28的圆周方向上。而且,各第一电磁线圈29相对于电动机轴12的轴线对称配置,各第二电磁线圈30相对于电动机轴12的轴线对称配置。
从第一电源31向各第一电磁线圈29提供电力,从第二电源32向各电磁线圈30提供电力。并且,利用第一电流检测器(CT)33计测从第一电源31提供给各第一电磁线圈29的通电量,利用第二电流检测器(CT)34计测从第二电源32提供给各第二电磁线圈30的通电量。此外,制动控制装置10上电连接有控制电梯运转的运转控制装置(未图示)。
分别来自第一电流检测器33、第二电流检测器34以及运转控制装置的信息输入到制动控制装置10。并且,制动控制装置10根据分别来自第一电流检测器33、第二电流检测器34以及运转控制装置的信息来控制对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的通电。
制动控制装置10向第一电源31输出对第一电磁线圈29的电压指令,向第二电源32输出对第二电磁线圈30的电压指令。第一电源31向第一电磁线圈29施加与对第一电磁线圈29的电压指令值对应的电压,第二电源32向第二电磁线圈30施加与对第二电磁线圈30的电压指令值对应的电压。即,制动控制装置10输出对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各自的电压指令,从而控制向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的通电。
在使制动装置主体9动作时,制动控制装置10对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进行互不相同的通电控制。
即,在使制动装置主体9动作时,制动控制装置10控制提供给第一电磁线圈29的通电量和提供给第二电磁线圈30的通电量,以使电磁吸引力产生不平衡。
在该例中,在使制动装置主体9动作时,制动控制装置10对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进行互不相同的通电控制,以便通过各弹簧19的施力和从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产生的电磁吸引力,使第一制动体17挠曲。
图4是示出图2的第一制动体17和第二制动体18位于制动位置时的制动装置主体9的示意结构图。如图所示,当停止向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通电时,借助各弹簧19的施力,第一制动体17、第一制动盘15、第二制动体18以及第二制动盘16以在电动机轴12的轴向重叠的状态被按压在盖板13上。此时,滑动部件23、25与第一制动盘15接触,滑动部件26、27与第二制动盘16接触,第一制动盘15和第二制动盘16的旋转被制动。
图5是示出图4的第一制动体和第二制动体位于释放位置时的制动装置主体9的示意结构图。如图所示,向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通电时,第一制动体17被电磁铁20吸引,向远离盖板13的方向移位。由此,解除对第一制动盘15和第二制动盘16的制动。
接着,说明动作。图6是用于说明图3的制动装置8的动作的曲线图,图6(a)是示出运转控制装置的制动释放指令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6(b)是示出对第一电磁线圈29的电压指令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6(c)是示出对第二电磁线圈30的电压指令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6(d)是示出向第一电磁线圈29的通电量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6(e)是示出向第二电磁线圈30的通电量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如图所示,当轿厢2停止于楼层时(时刻T0),停止从运转控制装置向制动控制装置10输出制动释放指令(图6(a))。此时,停止向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提供电力(图6(b)、图6(c)),利用各弹簧19的施力,使第一制动体17和第二制动体18移位到制动位置(图4)。由此,第一制动盘15和第二制动盘16的旋转被制动,轿厢2的停止位置得到保持。
当轿厢2开始移动时(时刻T1),从运转控制装置向制动控制装置10输出制动释放指令(图6(a))。由此,从制动控制装置10同时向第一电源31和第二电源32输出对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各自的电压指令(图6(b)、图6(c)),对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提供电力。之后,当提供给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的通电量增大,到达时刻T2时(图6(d)、图6(e)),第一制动体17和第二制动体18向释放位置移位(图5),解除对第一制动盘15和第二制动盘16的制动。
然后,当轿厢2移动,轿厢2再次停止在其它楼层时,停止从运转控制装置输出制动释放指令(图6(a))。由此,首先仅停止来自制动控制装置10的电压指令对第一电磁线圈29的输出(图6(b))。之后,当延迟时间T,成为时刻T4时,停止对第二电磁线圈30的输出(图6(c))。即,利用制动控制装置10控制对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各自的通电,使得停止向第一电磁线圈29通电的时期和停止向第二电磁线圈30通电的时期互不相同。由此,在提供给第一电磁线圈29的通电量开始下降时间T之后,提供给第二电磁线圈30的通电量开始下降(图6(d)、图6(e))。
然后,提供给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各自的通电量继续降低,当为时刻T5时(图6(d)、图6(e)),第一制动体17在被第二电磁线圈30吸引的状态下,仅有被第一电磁线圈29吸引的部分借助各弹簧19的施力而离开电磁铁20。即,通电量先开始下降的第一电磁线圈29的电磁吸引力小于第二电磁线圈30的电磁吸引力,所以被第一电磁线圈29吸引的第一制动体17的部分先离开电磁铁20。由此,第一制动体17挠曲。
此处,图7是示出图5的第一制动体17挠曲时的制动装置主体9的示意结构图。如图所示,当第一制动体17挠曲时,第一制动体17的挠曲越大的部分,第一制动体17和第一制动盘15之间的间隔越小。即,第一制动体17和制动盘15之间的间隔部分减小。
之后,当提供给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的通电量进一步下降而接近0时,各弹簧19的施力超过第二电磁线圈30的电磁吸引力,第一制动体17和第二制动体18向制动位置移位。即,从第一制动体17和第一制动盘15之间的间隔部分减小的状态开始向第一制动体17的制动位置移位,第一制动体17和第二制动体18移位至制动位置。由此,第一制动盘15和第二制动盘16的旋转被制动。
在这样的电梯制动装置8中,在使第一制动体17移位时,制动控制装置10对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进行互不相同的通电控制,所以能够将使第一制动体17移位时的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各自的电磁吸引力设定为互不相同的强度。由此,能够通过各弹簧19的施力,使第一制动体17部分地离开电磁铁20之后,使第一制动体17整体开始向制动位置移位。因此,能够减小到达制动位置时的第一制动体17的速度,能够降低制动装置主体9的制动动作时产生的冲击声。并且,无需用于吸收冲击的缓冲材料,所以还能够减少制造成本。
并且,基于制动控制装置10的通电控制使得停止向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通电的时期互不相同,所以能够容易地将第一电磁线圈29的电磁吸引力和第二电磁线圈30的电磁吸引力设定为不同的强度,能够降低制动装置主体9的制动动作时产生的冲击声。
而且,当第一制动体17从释放位置向制动位置移位时,通过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的电磁吸引力以及各弹簧19的施力,使第一制动体17挠曲,所以能够降低制动装置主体9的制动动作时产生的冲击声,并且,能够使第一制动体17的变形左右对称,因此,能够进行更稳定的制动动作。
实施方式2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通过使停止向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通电的时期不同,从而在制动装置主体9的制动动作时,使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分别产生强度互不相同的电磁吸引力,但也可以使从开始停止对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各自的电压指令到变为0的时间互不相同,从而在制动装置主体9的制动动作时,使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分别产生强度互不相同的电磁吸引力。
即,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制动装置动作的曲线图。并且,图8(a)是示出运转控制装置的制动释放指令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8(b)是示出对第一电磁线圈29的电压指令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8(c)是示出对第二电磁线圈30的电压指令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8(d)是示出对第一电磁线圈29的通电量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8(e)是示出对第二电磁线圈30的通电量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如图所示,制动控制装置10在时刻T3同时开始停止对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各自的电压指令(图8(b)、图8(c))。并且,制动控制装置10将对第一电磁线圈29的电压指令控制成开始停止电压指令后瞬间变为0,将对第二电磁线圈30的电压指令控制成开始停止电压指令后以一定的比例连续下降并在经过了预定时间之后变为0。即,制动控制装置10控制对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各自的电压指令,使得开始停止电压指令后到变为0为止的时间互不相同。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接着,说明动作。制动装置主体9的释放动作、即第一制动体17和第二制动体18从制动位置向释放位置移位时的动作与实施方式1相同。
当运转控制装置停止输出制动释放指令(图8(a)),而制动装置主体9进行制动动作时,通过制动控制装置10的控制,在时刻T3同时开始停止输出对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各自的电压指令。之后,通过制动控制装置10的控制,对第一电磁线圈29的电压指令瞬间变为0(图8(b)),对第二电磁线圈30的电压指令连续下降并在经过了预定时间时变为0(图8(c))。
由此,在经过了时刻T3之后,提供给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的通电量变为互不相同的量(图8(d)、图8(e)),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第一制动体17挠曲。之后的动作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这样的电梯制动装置中,在制动装置主体9的制动动作时,通过制动控制装置10的控制,使从开始停止对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各自的电压指令到变为0的时间互不相同,所以与实施方式1相同地使第一制动体17部分地离开电磁铁20之后,能够使第一制动体17整体开始向制动位置移位。因此,能够降低制动装置主体9的制动动作时产生的冲击声。
实施方式3
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在制动装置主体9的制动动作时,使对第二电磁线圈30施加的电压以一定比例连续下降,但也可以使对第二电磁线圈30施加的电压瞬间下降到预先设定的设定值之后,再以一定比例连续下降。
即,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制动装置的动作的曲线图。并且,图9(a)是示出运转控制装置的制动释放指令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9(b)是示出对第一电磁线圈29的电压指令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9(c)是示出对第二电磁线圈30的电压指令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9(d)是示出对第一电磁线圈29的通电量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9(e)是示出对第二电磁线圈30的通电量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如图所示,制动控制装置10在时刻T3同时开始停止对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各自的电压指令(图9(b)、图9(c))。并且,制动控制装置10将对第一电磁线圈29的电压指令控制成开始停止电压指令后瞬间变为0,将对第二电磁线圈30的电压指令控制成开始停止电压指令后瞬间下降到预先设定的设定值,然后以一定比例连续下降,在经过了预定时间时变为0。设定值被设定为在对第二电磁线圈30的电压指令的最大值(预定值)和0之间的值。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接着,说明动作。制动装置主体9的释放动作、即第一制动体17和第二制动体18从制动位置向释放位置移位时的动作与实施方式1相同。
当运转控制装置停止输出制动释放指令(图9(a)),而制动装置主体9进行制动动作时,通过制动控制装置10的控制,在时刻T3同时开始停止对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各自的电压指令。之后,通过制动控制装置10的控制,对第一电磁线圈29的电压指令瞬间变为0(图9(b))。相对于此,对第二电磁线圈30的电压指令瞬间下降到设定值之后,以一定比例连续下降,在经过了预定时间时变为0(图9(c))。
由此,在经过了时刻T3之后,提供给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的通电量成为互不相同的量(图9(d)、图9(e)),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第一制动体17挠曲。之后的动作与实施方式1相同。
即使在这样的电梯制动装置中,在制动装置主体9的制动动作时,通过制动控制装置10的控制,使从开始停止对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各自的电压指令到变为0的时间互不相同,所以与实施方式2相同地能够降低制动装置主体9的制动动作时产生的冲击声。并且,在制动装置主体9的制动动作时,对第二电磁线圈30的电压指令瞬间下降到设定值之后,再以一定比例连续下降,所以能够使对第二电磁线圈30的电压指令瞬间下降到能够将第一制动体17保持在制动位置的电压指令的最低值,能够缩短制动装置主体9的动作时间。
实施方式4
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使停止向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通电的时期不同,以降低制动装置主体9的制动动作时的冲击声,但也可以通过使开始向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通电的时期互不相同,从而在制动装置主体9的释放动作时,也实现冲击声的降低。
即,图1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制动装置的动作的曲线图。并且,图10(a)是示出运转控制装置的制动释放指令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10(b)是示出对第一电磁线圈29的电压指令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10(c)是示出对第二电磁线圈30的电压指令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10(d)是示出对第一电磁线圈29的通电量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10(e)是示出对第二电磁线圈30的通电量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如图所示,制动控制装置10从运转控制装置接收到制动释放指令时,开始输出对第一电磁线圈29的电压指令之后,延迟时间T,开始输出对第二电磁线圈30的电压指令。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接着,说明动作。若制动控制装置10接收到来自运转控制装置的制动释放指令,则从制动控制装置10首先仅输出对第一电磁线圈29的电压指令(图10(b))。之后,延迟时间T,在变为时刻T6时,输出对第二电磁线圈30的电压指令(图10(c))。由此,在开始向第一电磁线圈29通电之后经过时间T,开始向第二电磁线圈30通电(图10(d)、图10(e))。即,在该例中,利用制动控制装置10控制对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各自的通电,使得开始向第一电磁线圈29通电的时期和开始向第二电磁线圈30通电的时期互不相同。
之后,提供给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的各自的通电量增加,第一制动体17首先在将被第二电磁线圈30吸引的部分保留在制动位置的状态下,仅使被第一电磁线圈29吸引的部分克服各弹簧19的施力而向接近电磁铁20的方向移位。由此,第一制动体17挠曲。
然后,被第二电磁线圈30吸引的部分也克服各弹簧19的施力,第一制动体17整体向释放位置移位。之后的动作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这样的电梯制动装置中,通过制动控制装置10的控制,使分别开始向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通电的时期互不相同,所以在制动装置主体9的释放动作时,也可容易地将第一电磁线圈29的电磁吸引力和第二电磁线圈30的电磁吸引力设定为不同的强度,能够降低制动装置主体9的动作引起的冲击声。
实施方式5
此外,在实施方式2中,对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各自的电压指令均在开始从制动控制装置10输出后瞬间达到最大值(预定值),但也可以使开始输出电压指令后,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不同,从而在制动装置主体9的释放动作时,也能够实现冲击声的降低。
即,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制动装置的动作的曲线图。并且,图11(a)是示出运转控制装置的制动释放指令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11(b)是示出对第一电磁线圈29的电压指令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11(c)是示出对第二电磁线圈30的电压指令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11(d)是示出对第一电磁线圈29的通电量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11(e)是示出对第二电磁线圈30的通电量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如图所示,制动控制装置10从运转控制装置接收到制动释放指令时,同时开始输出对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各自的电压指令。并且,制动控制装置10将对第一电磁线圈29的电压指令控制成开始输出电压指令后,瞬间达到最大值,将对第二电磁线圈30的电压指令控制成开始输出电压指令后,以一定比例连续上升,在经过了预定时间时达到最大值。即,制动控制装置10控制对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各自的电压指令,使得从开始输出电压指令到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互不相同。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2相同。
接着,说明动作。当制动控制装置10从运转控制装置接收到制动释放指令时,从制动控制装置10同时开始输出对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各自的电压指令。之后,对第一电磁线圈29的电压指令瞬间达到最大值(图11(b)),对第二电磁线圈30的电压指令以一定比例连续上升,在经过了预定时间后达到最大值(图11(c))。即,在该例中,利用制动控制装置10控制对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各自的电压指令,使得对第一电磁线圈29的电压指令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和对第二电磁线圈30的电压指令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互不相同。
此时,第一制动体17在将被第二电磁线圈30吸引的部分保留在制动位置的状态下,仅被第一电磁线圈29吸引的部分克服各弹簧19的施力而向接近电磁铁20的方向移位。由此,第一制动体17挠曲。
之后,被第二电磁线圈30吸引的部分也克服各弹簧19的施力,第一制动体17整体向释放位置移位。之后的动作与实施方式2相同。
在这样的电梯制动装置中,通过制动控制装置10的控制,将对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各自的电压指令控制成从制动控制装置10开始输出到达到预定值的时间互不相同,所以即使在制动装置主体9的释放动作时,也能够容易地将第一电磁线圈29的电磁吸引力和第二电磁线圈30的电磁吸引力设定为不同的强度,能够降低制动装置主体9的动作所产生的冲击声。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磁线圈29的数量设为2个,第二电磁线圈30的数量也设为2个,但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各自的数量也可以设为1个或3个以上。
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制动控制装置10按照预定模式控制对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各自施加的电压,从而改变提供给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的通电量,但也可以根据来自第一电流检测器33和第二电流检测器34的信息,控制对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各自施加的电压,以便提供给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的通电量按照预定模式而变化。

Claims (5)

1.一种电梯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制动装置具有:
旋转体;
制动体,其能够在与上述旋转体接触的制动位置和从上述旋转体离开的释放位置之间移位;
施力体,其在上述制动体向上述制动位置移位的方向对上述制动体进行施力;
电磁铁,其具有通过通电来分别产生电磁吸引力的第一电磁线圈和第二电磁线圈,通过上述电磁吸引力的产生,克服上述施力体的施力,使上述制动体向上述释放位置移位;以及
制动控制装置,其控制对上述第一电磁线圈和上述第二电磁线圈各自的通电,
在使上述制动体移位时,上述制动控制装置对上述第一电磁线圈和上述第二电磁线圈进行互不相同的通电控制,由此借助上述电磁吸引力和上述施力使上述制动体挠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制动控制装置控制对上述第一电磁线圈和上述第二电磁线圈各自的通电,以使对上述第一电磁线圈和上述第二电磁线圈通电的开始和对上述第一电磁线圈和上述第二电磁线圈通电的停止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的时期互不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制动控制装置控制对上述第一电磁线圈和上述第二电磁线圈各自施加的电压,以使当开始向上述第一电磁线圈和上述第二电磁线圈通电时,对上述第一电磁线圈施加的电压从0达到预定值的时间短于对上述第二电磁线圈施加的电压从0达到上述预定值的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制动控制装置控制对上述第一电磁线圈和上述第二电磁线圈各自施加的电压,以使当停止向上述第一电磁线圈和上述第二电磁线圈的通电时,对上述第一电磁线圈施加的电压从预定值变为0的时间短于对上述第二电磁线圈施加的电压从上述预定值变为0的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停止向上述第二电磁线圈通电时,上述制动控制装置使对上述第二电磁线圈施加的电压从预定值瞬间下降到小于上述预定值的设定值,再经过预定时间从上述设定值下降到0。
CN200580041133.2A 2005-09-06 2005-09-06 电梯制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247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5/016308 WO2007029310A1 (ja) 2005-09-06 2005-09-06 エレベータのブレー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68737A CN101068737A (zh) 2007-11-07
CN100562476C true CN100562476C (zh) 2009-11-25

Family

ID=37835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4113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2476C (zh) 2005-09-06 2005-09-06 电梯制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1923345B1 (zh)
JP (1) JP4925105B2 (zh)
CN (1) CN100562476C (zh)
WO (1) WO20070293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97017B1 (en) 2008-06-03 2013-01-16 Otis Elevator Company Single brakeshoe test (electrical) for elevators
US9637349B2 (en) 2010-11-04 2017-05-02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brake including coaxially aligned first and second brake members
FI125108B (fi) * 2011-05-12 2015-06-15 Kone Corp Jarru sekä menetelmä jarrun valmistamiseksi
US10822215B2 (en) 2018-11-26 2020-11-03 Otis Elevator Company Fail safe bar for clutch type brake adjustment
MX2021007462A (es) * 2018-12-20 2021-09-08 Inventio Ag Método y control de freno para controlar un freno de un sistema de ascensor.
CN111517197B (zh) * 2020-04-29 2021-07-06 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机械用升降机
CN113998557B (zh) * 2022-01-05 2022-03-04 心力电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安全制动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80650B2 (ja) * 1990-08-13 1995-08-30 日本オーチス・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のブレーキ制御方式
JP4403614B2 (ja) * 1999-11-19 2010-01-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制動装置
JP4620912B2 (ja) * 2001-09-11 2011-01-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制動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装置
KR100483661B1 (ko) * 2001-09-28 2005-04-19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엘리베이터의 브레이크 제어장치
JP3973894B2 (ja) 2001-12-19 2007-09-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ディスク形電磁ブレーキ装置
KR100572787B1 (ko) * 2002-09-27 2006-04-24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엘리베이터의 브레이크 제어 장치
JP2005126183A (ja) * 2003-10-23 2005-05-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ブレーキ制御装置
IL257050B (en) * 2017-01-25 2021-04-29 Biosense Webster Israel Ltd Analyzing and mapping ecg signals and determining ablation points to eliminate brugada syndro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23345B1 (en) 2013-11-13
EP1923345A1 (en) 2008-05-21
WO2007029310A1 (ja) 2007-03-15
JP4925105B2 (ja) 2012-04-25
JPWO2007029310A1 (ja) 2009-03-12
CN101068737A (zh) 2007-11-07
EP1923345A4 (en) 2012-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62476C (zh) 电梯制动装置
JP5422566B2 (ja) 制動力を印加する永久磁石バイアスを有するエレベータブレーキ装置
CN101163634B (zh) 电梯装置
EP1918239B1 (en) Elevator device
CN101663223B (zh) 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
CN101177230B (zh) 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
CN110817644B (zh) 电梯安全装置的促动装置
US9868613B2 (en) Braking apparatus, elevator hoisting machine that uses same, and buffering reaction force adjusting method for a braking apparatus
CN104583632A (zh) 制动器
CN106516933A (zh) 一种电动式安全钳装置及电动式安全钳装置的制动方法
CN109019229B (zh) 电梯制动控制装置及电梯
JP2002316777A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N101152938B (zh) 电梯用制动控制装置
JP4292202B2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の動作検査方法、及びアクチュエータの動作検査装置
CN101039869B (zh) 电梯的绳索制动装置
CN100453440C (zh) 致动器的驱动方法及致动器的驱动电路
CN103991813A (zh) 电梯设备及其制动装置
JP6449806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及びその動作制御方法
CN102275796A (zh) 一种夹持在曳引机曳引轮上的紧急制动装置
JP2023506189A (ja) 移動方向においてガイドレールに沿って案内されるように移動可能な走行体を制動するための、例えばくさび形制動要素を有する制動装置
CN102756989A (zh) 制动释放装置以及电梯
KR20070085663A (ko) 엘리베이터의 브레이크 장치
JP6382155B2 (ja) エレベータ用電磁ブレーキ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装置
JP7381673B1 (ja) 渦電流式ブレーキ装置
JPH03249075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停止制御方法及び停止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125

Termination date: 2014090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