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40448C - 乘客输送机构 - Google Patents

乘客输送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40448C
CN100540448C CNB2004800042403A CN200480004240A CN100540448C CN 100540448 C CN100540448 C CN 100540448C CN B2004800042403 A CNB2004800042403 A CN B2004800042403A CN 200480004240 A CN200480004240 A CN 200480004240A CN 100540448 C CN100540448 C CN 10054044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handrail
rotating band
passenger conveyor
driver tr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8000424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50990A (zh
Inventor
石川佳延
荻村佳男
村上伸
�原和久
新野隆司
大槻努
菊池孝幸
松本泰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509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509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4044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4044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0Component part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2Driving gear
    • B66B23/04Driving gear for handr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0Component part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22Balustra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0Component part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22Balustrades
    • B66B23/24Handrails

Landscapes

  •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AREA)

Abstract

从梯级链轮(2a、2b)和梯级链(1)中输出的驱动力在栏杆(5)内分别循环驱动多根扶手驱动带(20A、20B、20C、120A、120B)。各扶手驱动带(20A、20B、20C、120A、120B)分别在不同的位置与扶手带(10、110)的内周面接触,将驱动力传递给扶手带(10、110)。这样一来在长行程的乘客输送机构中减轻扶手带的负荷。

Description

乘客输送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被称为自动扶梯(escaltor)或自动人行道的乘客输送机构,特别涉及扶手带的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车站的建筑物等里,上下乘降口的高低差很大,即垂直提升高度大的自动扶梯很多见。这样的自动扶梯仅靠设置在梯级链的折返部分的梯级链轮驱动梯级链,有时可能不能顺畅地驱动梯级。同样的问题在长行程的自动人行道中也存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在梯级的斜行区间设置有辅助梯级链驱动机构的自动扶梯的方案,作为其中的一个,有本发明者提出的国际专利申请中的国际公开WO00/63104所公开的方案。
扶手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扶手带的驱动装置依然沿用以往的结构,即用驱动辊和与之相对设置的加压辊夹着扶手带,利用作用于扶手带与驱动辊之间的摩擦力来赋予扶手带驱动力。确实,如果增加加压辊的推压力的话,能够增加赋予扶手带的驱动力,但给扶手带施加过大的张力或压缩力,存在使扶手带的寿命缩短这样的问题。
并且,近年来提出有在乘降口附近的速度低、中间部分的速度高,即所谓中间加速型乘客输送机构的方案(例如参照日本机械学会[No.01-58]升降机、游戏设施等的最新技术和先进技术演讲会演讲论文集45~48页)。但是,在这样的中间加速型乘客输送机构中,也使用了速度一定的扶手带或多个速度不连续的扶手带。使用这样的扶手带存在乘客安全上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目的是提供一种具备能够减小扶手带的负担的扶手带驱动装置的乘客输送机构。
并且,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具备即使在垂直提升高度大的自动扶梯或移动距离长的自动人行道中也能够减小扶手带的负担的扶手带驱动装置的乘客输送机构。
而且,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具备可以用于所谓的中间加速型乘客输送机构、使扶手带也能够中间加速的扶手带驱动装置的乘客用输送机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乘客输送机构,具备:连接成环形并循环移动的多个梯级;驱动上述多个梯级的梯级驱动机构;设置在上述梯级侧面的栏杆;卷绕在上述栏杆上,在预定的循环路径内循环移动的扶手带;在预定的循环路径内循环移动,同时通过与上述扶手带的内周面接触,将用来使上述扶手带循环移动的驱动力传递给上述扶手带的扶手驱动带;驱动上述扶手驱动带的驱动带驱动机构;上述扶手带的驱动仅通过扶手驱动带来进行。
扶手驱动带可以设置多根。此时,多根扶手驱动带分别在扶手带循环路径中的不同部位与扶手带接触,驱动上述扶手带。
驱动带驱动机构优选从构成梯级驱动机构的部件中输出用来驱动扶手驱动带的驱动力的结构。其中,输出驱动力的构成梯级驱动机构的部件可以是梯级链、梯级链轮(梯级链轮的轴)及电动机(电动机的输出轴)等。
最好是,至少在扶手带的循环路径中的乘客可以接触扶手带的范围内扶手驱动带与扶手带接触,在这里传递驱动力。
最好是设置提高扶手驱动带与扶手带之间的啮合效率的机构。
扶手驱动带可以设置多根,与之相对应上述驱动带驱动机构也设置多个,设置驱动这些扶手驱动带中的第1扶手驱动带的第1驱动带驱动机构以及驱动第2扶手驱动带的第2驱动带驱动机构;第2驱动带驱动机构能够以比第1驱动带驱动机构驱动第1驱动带的速度快的速度驱动第2驱动带。此时,使扶手带可以沿其长度方向伸缩。由此可以使扶手带的速度变化。
此时,可以在第1扶手驱动带与扶手带接触的区域与第2扶手驱动带与扶手带接触的区域之间至少还设置一个与扶手带接触赋予驱动力的辊。此时,使辊的圆周速度比第1扶手带的速度快,比第2扶手带的速度慢。最好是,设置多个辊,使各辊的圆周速度越靠近第2扶手驱动带越快。使辊旋转的驱动力可以从第1扶手驱动带或第2扶手驱动带输出。
并且,可以将第1扶手驱动带呈现第1颜色,将第2扶手驱动带呈现第2颜色,至少一个辊呈现第1颜色与第2颜色中间的颜色。此时,为了使乘客能够辨认第1及第2扶手驱动带以及至少一个辊,使扶手带的一部分或全部为半透明。在设置有多个辊的情况下,可以使各辊的圆周速度越靠近第2扶手驱动带越快,此时,多个辊随着从第1扶手驱动带一侧到靠近第2扶手驱动带一侧呈现从第1颜色的颜色变迁到第2颜色的变化的颜色。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乘客输送机构的第1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概略侧视图
图2表示第1驱动带驱动机构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概略侧视图
图3表示第2驱动带驱动机构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概略侧视图
图4表示与将驱动力从驱动带传递给扶手带相关部分的结构的局部剖视斜视图
图5表示本发明的乘客输送机构的第2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概略侧视图
图6表示与将驱动力从驱动带传递给扶手带相关的部分以及速度变换机构的结构和配置的局部剖视斜视图
图7表示速度变换机构的结构及配置的概略侧视图
图8A表示驱动带和扶手带上施加有额定负荷(正常负荷)时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8B表示驱动带和扶手带上施加有超过额定负荷(过负荷)时的状态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乘客输送机构的一个实施例。
[第1实施例]
首先参照第1图至第4图说明第1实施例。如表示本发明的乘客输送机构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的第1图所示,乘客输送机构具有通过梯级链1连接成环形的多个梯级2(第1图中仅表示了一个)。梯级链1跨设在分别设置于上下层乘降口下方的梯级链轮2a、2b之间。下层一侧的梯级链轮2a由电动机4(带减速机构)通过驱动链3驱动。
在图中没有示出的主框上设置有引导梯级链1的导轨(第1图中没有示出)。当驱动电动机4时,梯级2沿被梯级链轮2a、2b及图中没有示出的梯级链用导轨等规定的预定循环轨道在上下层之间循环移动。在成列的梯级2的两侧设置有栏杆5。栏杆5设置有环形扶手带10,环形扶手带10沿栏杆5在预定的循环路径上移动地设置。
扶手带10由3根环形扶手驱动带(以下简称“驱动带”)20(20A、20B、20C)驱动。各驱动带20在设置于栏杆5上的导轨25及导向辊26等引导机构的引导下,沿在栏杆5的表面及栏杆5的内部(有时还在栏杆5下面的图中没有示出的主框内)设置的预定的循环路径移动。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导轨25设置在栏杆5的表面及内部,导向辊26配置在栏杆5的内部及图中没有示出的主框内。另外,驱动带20的引导机构包括赋予驱动带20适当的张力的拉紧器(图中没有示出)。
各驱动带20至少在各自循环路径中的一部分与扶手带10接触地配置,驱动力在该接触部分从驱动带20传递给扶手带10。在第1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扶手带10的循环路径中乘客可与扶手带10接触的范围内,驱动带20与扶手带10接触。并且,也可以在扶手带10回路部分的驱动带20与扶手带10接近的区间9A也进行驱动力从驱动带20向扶手带10的传递。
下层一侧设置的第1驱动带20A由第1驱动带驱动机构30(以下称为“第1驱动机构30”)驱动。如第2图详细地表示,第1驱动机构30包括多个驱动辊31和加压辊32。第1驱动带20A在其循环轨道的一部分被上述驱动辊31和加压辊32夹着。加压辊32在附设的弹簧32a的弹力的作用下将驱动带20A压在相对的驱动辊31上,通过这样确实地进行驱动力从驱动辊31向第1驱动带20A的传递。
各驱动辊31附设有与之同轴的链轮31a。链36跨设在该链轮31a及链轮34、35上。链轮37赋予链36张力。如第1图及第2图所示,链轮34附设有与之同轴的同步滑轮34a。梯级链轮2a上附设有与之同轴的同步滑轮38(参照第1图)。同步滑轮34a及同步滑轮38上跨设有同步皮带39。
因此,当电动机4驱动梯级链轮2a时,第1驱动带20A同时被驱动。第1驱动机构30所包含的驱动辊、链轮及同步滑轮等轮的直径设定为使第1驱动带20A的移动速度与梯级2的移动速度大致相等。
另外,链36和同步皮带39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环形动力传递构件,例如同步皮带和链,此时各链轮和同步滑轮可以替换成适合于该环形动力传递构件的同步滑轮和链轮。
因此,当电动机4驱动梯级2时,第1驱动机构30从梯级链轮2a的轴中输出动力驱动第1驱动带20A,由此驱动与第1驱动带20A接触的扶手带10。另外,将驱动力从各驱动带20(20A、20B、20C)传递给扶手带10的部分的结构以后说明。
下面参照第1和第3图说明用来驱动设置在中央部位的第2驱动带20B的第2驱动带驱动机构40(以下简称“第2驱动机构40”)。另外,第2驱动带20B的结构与第1驱动带20A的结构相同。
如第1图及第3图所示,第2驱动机构40具有链轮41,该链轮41设置成同时与在梯级链1的往路上行进的部分1a和在回路上行进的部分1b同时啮合。为了使这种啮合成为可能,将引导梯级链1的导轨6的一部分切开(参照图3)。另外,链轮41也可以仅与在梯级链1的往路上行进的部分1a或在回路上行进的部分1b中的之一啮合。链轮41的旋转轴41a固定在图中没有示出的主框的适当部位。
链轮41上附设有与之同轴的驱动滑轮(驱动辊)42。驱动滑轮42上跨设有第2驱动带20B。第2驱动带20B通过被弹簧43a推压的加压辊43被按压在驱动滑轮42上,由此确实地进行将驱动力从驱动滑轮42传递到第2驱动带20B的传递。
因此,当电动机4驱动梯级2时,第2驱动机构40从梯级链1输出动力驱动第2驱动带20B,由此驱动与第2驱动带20B接触的扶手带10。另外,第2驱动机构40也以与梯级2的移动速度相等的速度驱动第2驱动带20B。
另外,图1中用符号7表示的部件为设置在梯级2的斜行区间内的辅助梯级链驱动机构的一部分,其详细的结构已公开在本发明申请者申请的国际专利申请中的国际公告WO00/63104中。由于该部件7与本发明的要点没有直接关系,因此这里不详细说明。但是,当该乘客输送机构为高垂直提升高度的自动扶梯或移动距离长的自动人行道时,最好设置这样的辅助梯级链驱动机构。
下面仅参照第1图说明用于驱动设置在上层一侧的第3驱动带20C的第3驱动带驱动机构50(以下简称“第3驱动机构50”)。另外,第3驱动带20C的结构与第1驱动带20A的结构相同。
第3驱动机构50具有驱动滑轮(驱动辊)51,该驱动滑轮51上附设有与之同轴的同步滑轮52,在不是由电动机4直接驱动而是通过梯级链1而从动旋转的上层一侧的梯级链轮2b上,附设有与之同轴的同步滑轮53。同步滑轮52、53上跨设有同步皮带54。驱动滑轮51上卷绕有第3驱动带20C。另外,第3驱动带20C通过被弹簧弹力作用的加压辊55,按压在驱动滑轮51上,由此确实地进行将驱动力从驱动滑轮51传递给第3驱动带20C的传递。同步滑轮52、53整体成为驱动装置。
因此,当电动机4驱动梯级2时,第3驱动带驱动机构50从梯级链轮2b的轴中输出动力驱动第3驱动带20C,由此驱动与第3驱动带20C接触的扶手带10。另外,第3驱动机构50也以与梯级2的移动速度相等的速度驱动第3驱动带20C。
下面参照第4图说明驱动力从驱动带20(20A、20B、20C)传递给扶手带10的传递。第4图为包含沿第1图中的IV-IV的剖面的斜视图。虽然在第1图中“IV-IV”的表示添加了多个,但这些地方的结构实质上互相相同。
在第4图中,符号25为先前叙述过的驱动带20用的导轨,并且也是扶手带10用的导轨。导轨25的截面形状为近似T字形。导轨25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一对凸部25a。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扶手带10的截面形状与现有技术的乘客输送机构中一般使用的一样为近似C字形。凸部25a嵌入扶手带10的凹部11内引导扶手带10。另外,凸部25a仅设置在扶手带10与驱动带20并行的区域,其他的区域(例如导轨25在其端部进入栏杆5内的部分)不设置。
并且,导轨25的上面形成接受驱动带20的槽25b。如第4图所示,驱动带20为扁平带(截面为薄矩形的带)。最好设法在槽25b中设置减小作用于驱动带20之间的摩擦力的器件。作为这样的器件可以使用在槽25b的表面设置的低摩擦系数的树脂被覆层或槽25b内设置的辊等。
驱动力从驱动带20传递到扶手带10的效率取决于驱动带20与扶手带10之间的啮合效率(也称为摩擦力)以及作用于扶手带10与驱动带20相互之间的按压力。
为了提高上述啮合效率,至少在扶手带10与驱动带20的接触面上设置软质层12。在第2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扶手带10由芯材13和包覆在芯材13的周围的软质层12构成。而驱动带20具有粗糙的表面21,例如形成有凹凸的表面。粗糙的表面21与扶手带10的软质层12啮合,由此在两者之间确实地进行驱动力传递。
芯材13维持扶手带10的C字形截面形状,防止扶手带10从导轨25上脱落。芯材13沿长度方向隔开一定的间隔设置有多个,以免影响扶手带10的弯曲性。
另外,为了提高扶手带10与驱动带20两者之间的啮合效率,也可以采用说明第2实施例的第6图所示的结构(有关这一点后面叙述)。
并且,驱动带20的内部有多根吊索(sling)22即加强用金属线22,利用吊索22维持驱动带20的长度方向的强度。因此,即使因乘客握着扶手带10等而给驱动带20施加负荷,也不会破坏驱动带20或使其伸长。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驱动带20在乘客可以握着扶手带10的范围内与扶手带10接触,因此作用在驱动带20与扶手带10之间的压力很大地取决于乘客握着扶手带10而将扶手带10按压在驱动带20上的力。这意味着,握住扶手带10的乘客越多,驱动力从驱动带20传递给扶手带10的效率就越高,因此非常理想。
而且,作用在驱动带20与扶手带10之间的按压力除取决于扶手带10的自重(特别是乘客能够握住扶手带10的部分)外,还取决于扶手带10自身的张力(特别是在扶手带10的折返部分)。因此,优选设置赋予扶手带10张力的机构,以便即使在乘客没有握住扶手带10的情况下,也能够确实地将驱动力从驱动带20传递给扶手带10。这样的张力赋予机构可以使用先有技术的扶手带驱动装置中设置的机构。
但是,赋予扶手带的张力可以比以往大幅度地降低。因此给扶手带10带来的负荷很小。
另外,在导轨25的间断的区间6中设置有在该区间6内支持引导扶手带10的支持辊8。支持辊8可以置换成适当形状的导轨。并且,在图中没有示出的主框内的至少扶手带10弯曲的区间9B内设置有图中没有示出的导向辊或皮带轮。另外,如上所述,在设置了先有技术的扶手带驱动装置中设置的赋予扶手带10张力的机构的情况下,在区间9B附近设置赋予扶手带10张力的拉紧辊(图中没有示出)。
如果采用本实施例,能够获得以下有利效果。
在使用先有技术的扶手带驱动装置时,同时要求扶手带要有耐高负荷的机械强度和质感(乘客接触时的触感或外观),但难以同时满足这些要求。但如果使用本实施例的话,只要驱动带20具有高的机械强度就可以,扶手带10沿长度方向的机械强度低也可以。因此,可以重视质感来设计扶手带10。另外,维持扶手带10的截面形状可以通过设置例如第2图所示那样的芯材13,不用牺牲质感,可以容易地实现。
并且,由于驱动带20可以使用单一形状的扁平带,因此成型容易。并且,驱动带20实际上只要确保长度方向的强度就可以,因此容易确保强度。而且,卷绕驱动带20的皮带轮(辊)的形状只需单一就可以。
并且,由于可以使扶手带10的整体形状与先有技术的形状相同,因此乘客不会有不适感,并且能够确保与先有技术相同的安全性。
并且,由于使扶手带10与驱动带20不会相对滑动,因此紧急停止时扶手带10不会空动,能够确保与先有技术相同的安全性。
并且,由于能够使驱动带20的宽度和厚度比扶手带10小,因此容易确保通过栏杆5的内部使驱动带20循环移动的空间。
并且,由于从驱动梯级2的驱动机构中输出驱动带20的驱动力,因此容易实现梯级2的移动速度与扶手带10的驱动速度同步。并且,由于从配置在成为驱动对象的驱动带20附近位置的部件(梯级链轮2a、2b,梯级链1)中输出驱动带20的驱动力,因此可以紧凑地构成各驱动机构30、40、50。
并且,由于在多个地方从驱动带20向扶手带10传递驱动力,因此能够防止给一个驱动带施加过大的负荷。并且,无论扶手带10的全长有多长,都能通过增加驱动带20的数量来应对。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扶手带10的驱动仅通过驱动带20来进行,但并不局限于此。即,乘客输送机构也可以具备以往方式的扶手带驱动装置,此时,可以将根据本发明构成的驱动带20及其驱动机构30、40、50作为辅助以往方式的扶手带驱动装置的附加扶手驱动机构来使用。此时,1个乘客输送机构中仅设置一个根据本发明构成的驱动带及驱动带驱动机构就可以。
并且,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多个驱动机构30、40、50分别具有单独的结构,但并不局限于此。多个驱动带驱动机构中的至少2个驱动带驱动机构可以具有相同的结构。
[第2实施例]
下面参照第5图至第8图说明第2实施例。第2实施例涉及可以适用于在中间部分(梯级的斜行部分)的梯级速度比乘降口附近的梯级速度大的、称之为“中间加速型”乘客输送机构的扶手带的驱动。在第2实施例中,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部件添加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重复说明。另外,作为实现梯级中间加速的机构可以采用例如背景技术页中参照过的日本机械学会[No.01-58]升降机、游戏设施等的最新技术及先进技术演讲会演讲论文集45~48页所公开的结构,并且,梯级驱动机构的结构本身由于与本发明的宗旨没有直接关系,因此省略其说明。
这种中间加速型乘客输送机构由于不能使用一般的乘客输送机构中使用的梯级链,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直接从构成梯级驱动机构的一部分的电动机4中输出用于驱动带驱动机构的驱动力。另外,也可以与梯级驱动用电动机4分开单独设置扶手驱动用的专用电动机。
此时,用来驱动梯级驱动机构的电动机称为第1电动机,用于驱动扶手驱动机构的电动机称为第2电动机。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在下层一侧乘降口附近驱动扶手带110的扶手驱动带120A(120)即驱动带120A,以及在中央部分驱动扶手带110的扶手驱动带120B(120)即驱动带120B。驱动带120B被这样引导:前进到图中没有示出的上层乘降口的稍微靠近前的地方,在这里折回回到下层一侧。各驱动带120A、120B由结构与先前参照第1图及第2图说明过的第1驱动机构30大致相同的驱动带驱动机构130A、130B(以下称为“驱动机构130A、130B”)驱动。驱动带120A以速度V1驱动,驱动带120B以比速度V1大的速度V2驱动。这样的驱动带之间的速度差可以通过适当设定各驱动机构130A、130B中设置的辊子链轮及同步滑轮等轮的直径来实现。
由于驱动带120A、120B分别以速度V1、V2驱动,因此从这些驱动带120A、120B传递驱动力的扶手带110在乘降口附近以速度V1移动,在中间部分以速度V2移动。因此,扶手带110至少在长度方向能够弹性地伸长(1-V2/V1)×100%。另外,之所以能够这样可以伸缩地形成扶手带110是因为像第1实施例的效果中说明过的那样,扶手带110本身在长度方向上的强度不必很强的缘故。
这里,本申请人发现,当假设
K=(V1-V2)/V1=1-V2/V1
时,如果
0.9≤K≤1.2,
则能够期待延长寿命。这是因为为了使该扶手带110实用,寿命非常重要。即使是断裂拉伸率为500%~650%的天然橡胶,为了使其可逆地伸缩,也必须进行添加用于导入键合点的硫磺等化学处理,以使分子之间不分离。并且,实验观察到的结果也如上所述。
本发明申请者试用了下述材料作为可以伸缩的材料。
  橡胶材料(缩写)   拉断伸缩率%   用途   正式名称
  SBR   100~800   轮胎、鞋及其他   丁苯橡胶
  IR   300~1000   轮胎、鞋及其他   异戊二烯橡胶
  BR   200~800   轮胎及其他   丁二烯橡胶
  EPR   400~800   工业用,一般   乙丙橡胶
  IIR   400~800   电线,内胎   丁基橡胶
  T   200~700   耐油用   聚硫橡胶
并且,虽然作为拉伸材料(多数情况下用于运动服装)有氨基甲酸乙酯纤维,但为纤维时虽然具有拉伸性,但有可能没有完全可逆性,因此纤维材料需要加入到扶手带110的橡胶材料中以免过分伸长。
如第6图所示,扶手带110的截面形状与一般的扶手带一样为近似C字形。扶手带110与第1实施例一样具有沿扶手带110的长度方向等间隔地配置的多根芯材13。
这些芯材13之间用允许在扶手带110长度方向上必需的弹性伸缩、并且用来防止扶手带110过多伸长的伸缩吊索14连接。芯材13和伸缩吊索14埋入由弹性材料形成的被覆层15中。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驱动带120A、120B之间存在速度差,因此为了防止扶手带110与驱动带120A、120B之间产生打滑,要求扶手带110与驱动带120之间有更高的驱动力传递效率,换言之,要求扶手带110与驱动带120之间确实地啮合。因此,分别在互相接触的扶手带110的内周面与驱动带120的外周面上设置互补的齿槽16和齿槽23。这些齿槽16、23除图示那样的三角形的山谷那样的形状外,还可以是同步带表面上形成的那样的凹凸形状、齿轮的齿槽那样的形状。
而且,芯材13在扶手带110的内周面从被覆层15中露出,与驱动带120的齿槽24的谷底啮合。另外,在图6中,驱动带120的齿槽23形成为:与芯材13啮合的部分的形状(方形槽)与其他部分的形状(三角形槽)不同。由此,芯材13紧紧地与驱动带120啮合,提高驱动力的传递效率。也可以使驱动带120的齿槽23的形状全部相同(例如全部为三角形),而使芯材13前端的形状与驱动带120的齿槽23的沟槽形状相同。
如果是方形槽的话,具有确实地将伸长的橡胶限制在该位置的特性(即耐过负荷性强)。
而如果是三角形的话,则有容易从驱动带120上滑脱的特性。如果在扶手带110结合在驱动带120上的状态下不滑脱,则存在带互相卷绕,引起噪音等问题的可能。
槽的其他形状有梯形槽。
第6图所示的扶手带110和驱动带120的啮合结构当然也可以用于第1实施例。
为了增强驱动带120的长度方向的强度和刚性,驱动带120内埋入有钢带24。该钢带24可以置换第1实施例中的加强吊索22。另外,第6图所示的驱动带120与第4图所示的驱动带20仅在表面形状(齿槽23)及加强材料(钢带24)上不同。
并且,从保护扶手带110的观点来看,当扶手带110从驱动带120A上移动到驱动带120B上时,最好防止负载局部地施加到扶手带110上。为此,需要设置使扶手带110的速度从V1逐渐变化到V2的速度变换机构140。
下面参照第6图及第7图详细说明速度变换机构140。另外,为了简化图面,第6图中省略了第7图中添加了符号143、145和147的部件。
特别是如第7图详细所示,速度变换机构140具有多个辊组141,各辊组141由同轴设置的直径相对较大的辊142和直径相对较小的辊143构成。大直径的辊142的外周设置有能够与扶手带110的内周面上形成的齿槽16相啮合的齿槽142a(仅表示与第6图中)。
靠近驱动带120A一侧的辊组141的大直径辊142和在靠近驱动带120B一侧与该辊组141相邻的小直径辊143上结合有传动辊144。为了通过传动辊144在大直径辊142与小直径辊143之间确实地传递动力,传动辊144通过弹簧145按压在大直径辊142和小直径辊143上。
最靠近驱动带120A的辊组141的小直径辊143上结合有传动辊146。该传动辊146同时与驱动带120A结合。为了通过传动辊146从驱动带120A上确实地输出驱动力并确实地将动力传递给小直径辊143,传动辊146用弹簧147按压在驱动带120A及小直径辊143上。
可以使小直径辊143、传动辊144和传动辊146的表面为平滑面。此时,传动辊144和146的表面为了在与之结合的表面上有凹凸的部件(驱动带120A、大直径辊142)之间确实地传递驱动力,传动辊144和146的表面最好用软质材料形成。但是,也可以在小直径辊143、传动辊144和传动辊146的表面上设置齿槽,利用齿槽之间的啮合从驱动带120A向传动辊146传递驱动力以及在各辊143、142、144、145之间进行驱动力传递。
如通过以上说明能够理解的那样,大直径辊142的圆周速度很大,接近于驱动带120B的圆周速度。并且,传动辊146、大直径辊142及小直径辊143的直径设定为:使最靠近驱动带120A的辊组141的大直径辊142的圆周速度比驱动带120A的速度稍大,并且使最靠近驱动带120B的辊组141的大直径辊142的圆周速度比驱动带120B的速度稍小。
因此,扶手带110离开驱动带120A向驱动带120B的速度从V1跳跃地增加到V2,与此同时,扶手带110依次伸长。由于扶手带110这样依次伸长,因此能够防止大负荷局部地施加到扶手带110上。
最终到达驱动带120B上时,扶手带110以在驱动带120A上时为基准,伸长量为(1-V2/V1)×100%。并且,在维持这种状态下,随驱动带120B一起移动。为了确保扶手带110的齿槽16与驱动带120A和120B的齿槽24确实结合,驱动带120B上形成的齿槽24的间距P2设定为驱动带120A上相成的齿槽24的间距P1的V2/V1倍。并且,大直径辊142上形成的齿槽142a的间距比驱动带120A的齿槽24的间距P1大、比驱动带120B的齿槽24的间距P2小,并且离驱动带120B越近大直径辊142的齿槽142a的间距越大。
在扶手带110的速度这样变化的情况下,最好将这种情况告知乘客。因此,分别在驱动带120A及120B上着色。例如,可以使驱动带120B的颜色为使人想起高速的红色,使驱动带120A的颜色为使人想起比它慢的黄色,并且使大直径辊142的颜色为其中间的颜色的橙色。各大直径辊142的颜色比较合适的是越靠近驱动带120A为越接近黄色的橙色,越靠近驱动带120A为越接近红色的橙色。此时,为了使乘客能够辨别驱动带120A、120B及大直径辊142的颜色,扶手带110,特别是其被覆层15的一部分(例如扶手带110的宽度方向的中间部位)或全部用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形成。
另外,驱动带120A、120B及大直径辊142的颜色也可以是黄、橙、红以外的颜色,并且也不局限于有色彩,也可以是无色彩。并且,从驱动带120A经过大直径辊142到驱动带120B产生的颜色变化也不局限于上述那样的颜色变化,也可以是亮度变化或色度的变化。
另外,虽然在第5图中仅表示在乘客输送机构的下层一侧的部分结构,但在上层一侧的乘降口附近也配置与驱动带120A相同的驱动带和与驱动带驱动机构130A相同的驱动带驱动机构。并且,在上层一侧的驱动带驱动机构与中央的驱动带驱动机构130b之间配置与速度变换机构140相同的速度变换机构。由此,在中央部分以速度V2移动的扶手带110在上层乘降口再次被减速到速度V1。
而且,第8图A、第8图B为表示扶手带110与驱动带120结合的状态的图。前者表示正常的负荷加在两根带上的状态,后者表示过负荷加在两根带上的状态。
如从以上说明可知,如果采用本发明的乘客输送机构,可以减小施加在定速度型乘客输送机构的扶手带上的负荷。
并且,如果采用本发明的乘客输送机构,能够实现扶手带的中间加速。

Claims (26)

1.一种乘客输送机构,具备:连接成环形并循环移动的多个梯级;驱动上述多个梯级的梯级驱动机构;设置在上述梯级侧面的栏杆;卷绕在上述栏杆上,在预定的循环路径内循环移动的扶手带;在预定的循环路径内循环移动,同时通过与上述扶手带的内周面接触,将用来使上述扶手带循环移动的驱动力传递给上述扶手带的扶手驱动带;驱动上述扶手驱动带的驱动带驱动机构;上述扶手带的驱动仅通过扶手驱动带来进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输送机构,设置了多根上述扶手驱动带,上述多根扶手驱动带分别在上述扶手带的循环路径中的不同部位与上述扶手带接触,驱动上述扶手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输送机构,上述扶手驱动带内包裹有钢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输送机构,上述驱动带驱动机构采用从构成上述梯级驱动机构的部件中输出用来驱动上述扶手驱动带的驱动力的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乘客输送机构,还具备将上述多个梯级连接成环形,并构成上述梯级驱动机构的一部分的梯级链,上述驱动带驱动机构采用从上述梯级链输出用来驱动上述扶手驱动带的驱动力的结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乘客输送机构,还具备将上述多个梯级连接成环形,并构成上述梯级驱动机构的一部分的梯级链;以及卷绕上述梯级链,并构成上述梯级驱动机构的一部分的梯级链轮;
上述驱动带驱动机构采用从上述梯级链轮的轴输出用来驱动上述扶手驱动带的驱动力的结构。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乘客输送机构,还具备构成上述梯级驱动机构的一部分,产生上述梯级驱动机构的驱动力的电动机;上述驱动带驱动机构采用从上述电动机输出用来驱动上述扶手驱动带的驱动力的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乘客输送机构,上述电动机由驱动上述梯级驱动机构的第1电动机和驱动上述扶手驱动机构的第2电动机构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输送机构,至少在上述扶手带的循环路径中的乘客可以接触扶手带的范围内,上述扶手驱动带与上述扶手带接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输送机构,上述驱动带驱动机构具有与上述扶手驱动带接触将驱动力传递给上述扶手驱动带的驱动辊,以及向上述驱动辊按压上述扶手驱动带的加压辊。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输送机构,在上述扶手带的与上述扶手驱动带接触的面以及上述扶手驱动带的与上述扶手带接触的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设置与另一个面啮合、提高驱动力从上述扶手驱动带传递给上述扶手带的效率的凸部或凹凸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输送机构,上述扶手带的横截面形状大体为C字形。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乘客输送机构,上述扶手带具有多根用来保持上述扶手带的横截面形状的芯材,这些多根芯材沿上述扶手带的长度方向隔开间隔配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乘客输送机构,上述芯材从上述扶手带的与上述扶手驱动带接触的面上突出,与上述扶手驱动带啮合地配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乘客输送机构,上述啮合为三角形的山谷形状。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乘客输送机构,上述啮合为凹凸形状。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乘客输送机构,上述啮合为齿轮的齿槽形状。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输送机构,上述扶手驱动带设置有多根,并且包括第1扶手驱动带及第2扶手驱动带;上述驱动带驱动机构设置有多个,并且包括驱动上述第1扶手驱动带的第1驱动带驱动机构以及驱动上述第2扶手驱动带的第2驱动带驱动机构;
上述第2驱动带驱动机构以比上述第1驱动带驱动机构驱动上述第1驱动带的速度快的速度驱动上述第2驱动带,上述扶手带可以沿其长度方向伸缩。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乘客输送机构,上述扶手带有限制其长度方向的伸长量的上限的延伸限制构件。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乘客输送机构,在上述第1扶手驱动带与上述扶手带接触的区域A和上述第2扶手驱动带与上述扶手带接触的区域B之间,至少还具备一个与上述扶手带接触赋予驱动力的辊;
上述辊的圆周速度比上述第1扶手带的速度快,比上述第2扶手带的速度慢。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乘客输送机构,上述区域A内的扶手驱动带的齿槽的间距P1与上述区域B内扶手驱动带的齿槽的间距P2的关系为,如果假设上述区域A中的速度为V1,上述区域B中的速度为V2,则P2/P1=V2/V1。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乘客输送机构,如果假设上述区域A中的速度为V1,上述区域B中的速度为V2,K=(V1-V2)/V1=1-V2/V1,则该K为:0.9≤K≤1.2。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乘客输送机构,上述辊设置有多个,上述各辊的圆周速度越靠近上述第2扶手驱动带越快。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乘客输送机构,使上述辊旋转的驱动力从上述第1扶手驱动带或上述第2扶手驱动带输出。
25.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乘客输送机构,上述第1扶手驱动带呈现第1颜色,上述第2扶手驱动带呈现第2颜色,上述至少一个辊呈现上述第1颜色与上述第2颜色的中间颜色,
上述扶手带的一部分或全部为透明或半透明,以便乘客能够辨认上述第1和第2扶手驱动带及上述至少一个辊。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乘客输送机构,上述辊设置有多个,上述各辊的圆周速度越靠近上述第2扶手驱动带越快,上述多个辊随着从上述第1扶手驱动带一侧到靠近第2扶手驱动带一侧,呈现从接近上述第1颜色的颜色变迁为接近上述第2颜色的颜色。
CNB2004800042403A 2003-03-07 2004-03-05 乘客输送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044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62032/2003 2003-03-07
JP2003062032A JP4115304B2 (ja) 2003-03-07 2003-03-07 乗客コンベア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50990A CN1750990A (zh) 2006-03-22
CN100540448C true CN100540448C (zh) 2009-09-16

Family

ID=32958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0424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0448C (zh) 2003-03-07 2004-03-05 乘客输送机构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045082A1 (zh)
EP (1) EP1602616A4 (zh)
JP (1) JP4115304B2 (zh)
KR (1) KR20050101333A (zh)
CN (1) CN100540448C (zh)
TW (1) TWI250121B (zh)
WO (1) WO200407862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18114A (zh) * 2012-06-28 2012-10-10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电梯曳引机及其钢带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64872A (ja) 2005-03-23 2006-10-05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乗客コンベア
US20090008217A1 (en) * 2005-05-05 2009-01-08 Otis Elevator Company Positive linear handrail drive with toothed belt
JP4950563B2 (ja) * 2005-06-07 2012-06-13 インベンテイオ・アクテイエンゲゼルシヤフト 柔軟なハンドレールを駆動するホイール
JP5147179B2 (ja) * 2006-01-04 2013-02-20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乗客コンベア
ES2420978T3 (es) * 2008-05-21 2013-08-28 Inventio Ag Pasamanos para una escalera mecánica o un pasillo rodante
JP4640867B2 (ja) * 2008-08-05 2011-03-02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マンコンベアシステム
WO2011113487A1 (en) * 2010-03-17 2011-09-22 Kone Corporation Passenger conveyor
ES2350786B1 (es) * 2010-06-11 2011-07-28 Thyssenkrupp Elevator Innovation Center, S.A. Mecanismo de accionamiento de cadenas de arrastre de escaleras mecanicas y pasillos moviles.
BR112015012402A2 (pt) * 2012-12-17 2017-07-11 Inventio Ag dispositivo para acionar um corrimão para uma escada rolante ou esteira móvel
WO2014142891A1 (en) * 2013-03-14 2014-09-18 Otis Elevator Company Self-clamping handrail drive
KR101638742B1 (ko) * 2015-08-12 2016-07-11 한국공항공사 에스컬레이터의 뉴엘구조
JP6453423B1 (ja) * 2017-11-13 2019-01-16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乗客コンベア用手摺ベル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乗客コンベア
CN109150068A (zh) * 2018-06-14 2019-01-04 苏俊生 一种利用太阳能/风能的山区旅游景点观光运输系统
EP3819251B1 (en) * 2019-11-08 2024-05-01 Otis Elevator Company Belt-driven escalator
CN112125113B (zh) * 2020-07-20 2022-10-21 森赫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扶梯扶手带驱动力和速度偏差检测装置
JP7322208B1 (ja) 2022-01-31 2023-08-07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乗客コンベアの手摺ベルト案内装置および乗客コンベア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06463A (ja) * 1999-10-07 2001-04-17 Nkk Corp 乗客コンベヤの手すり装置
JP2002087749A (ja) * 2000-09-05 2002-03-27 Otis Elevator Co 帯状発光体付きエスカレータ
JP2003226480A (ja) * 2002-02-07 2003-08-12 Fujitec Co Ltd 可変速式動く歩道の手す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83878A (en) * 1964-07-16 1966-11-08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Passenger conveyors
CH517044A (de) * 1971-02-24 1971-12-31 Inventio Ag Handlaufantrieb für Fahrtreppen und Personenförderbänder
JPS6134388Y2 (zh) * 1979-06-22 1986-10-07
JP2504208B2 (ja) * 1989-02-23 1996-06-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乗客コンベアの移動手摺
JPH02127687U (zh) * 1989-03-27 1990-10-22
JPH0585688A (ja) * 1991-09-24 1993-04-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マンコンベアの手摺駆動装置
JP2735453B2 (ja) * 1993-02-01 1998-04-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マンコンベアの移動手摺装置
JPH0891752A (ja) * 1994-09-28 1996-04-09 Keisuke Shimizu 磁石を用いた弯曲及び変速可能な動く歩道の 手摺
US6138816A (en) * 1998-06-19 2000-10-31 Nkk Corporation Variable-speed passenger conveyer and handrail device thereof
JP2003034484A (ja) * 2001-07-19 2003-02-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可変速式乗客コンベアの移動手摺装置
ZA200405180B (en) * 2003-07-31 2005-03-11 Inventio Ag Drive equipment for escalator step or moving walkway plate.
US20050173224A1 (en) * 2004-01-16 2005-08-11 Ronald H. Ball Positive drive handrail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06463A (ja) * 1999-10-07 2001-04-17 Nkk Corp 乗客コンベヤの手すり装置
JP2002087749A (ja) * 2000-09-05 2002-03-27 Otis Elevator Co 帯状発光体付きエスカレータ
JP2003226480A (ja) * 2002-02-07 2003-08-12 Fujitec Co Ltd 可変速式動く歩道の手す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18114A (zh) * 2012-06-28 2012-10-10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电梯曳引机及其钢带
CN102718114B (zh) * 2012-06-28 2015-08-19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电梯曳引机及其钢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250121B (en) 2006-03-01
JP2004269155A (ja) 2004-09-30
CN1750990A (zh) 2006-03-22
EP1602616A4 (en) 2009-09-23
JP4115304B2 (ja) 2008-07-09
EP1602616A1 (en) 2005-12-07
TW200424114A (en) 2004-11-16
KR20050101333A (ko) 2005-10-21
US20070045082A1 (en) 2007-03-01
WO2004078629A1 (ja) 2004-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40448C (zh) 乘客输送机构
CN1318288C (zh) 自动扶梯驱动机构
AU2001292771A1 (en) Escalator drive machine with drive belts for simultaneously propelling handrail and conveyor surface
CN103569840A (zh) 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和乘客输送机用扶手
CN102874676A (zh) 自动行人道
CN1242911C (zh) 自动扶梯或移动步道的扶手驱动装置
WO2000064799A1 (fr) Escalier roulant
CN201687329U (zh) 一种绳索牵引机构及应用有该绳索牵引机构的推拉窗
CN2617618Y (zh) 轨道车辅助刹车暨能量回收发电装置
CN101746661B (zh) 乘客输送装置
CN205170132U (zh) 乘客传送机
JP2010265086A (ja) マンコンベア用手摺
CN113830111B (zh) 一种输电线路建设用低碳索道及其工作方法
CN110043084B (zh) 立体车库升降传动装置
CN2649559Y (zh) 调度绞车自动排绳装置
CN2535386Y (zh) 一种无机房电梯
CN202115545U (zh) 矿用推车机及其安装结构
CN2404442Y (zh) 一种窗帘用导绳装置
CN209384732U (zh) 一种用于双柱升降停车库的链条驱动机构
CN216508321U (zh) 一种运输缆索
CN2514750Y (zh) 一种电动窗帘的传动装置
CN101224843A (zh) 回转端扶手驱动装置
CN2565790Y (zh) 一种观光电梯井道幕帘装置
JP2001019331A (ja) マンコンベア
JP2007050958A (ja) 可変速度型電動道路設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16

Termination date: 2012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