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32802C - 强制空冷发动机及其用的冷却风扇罩的防振支承方法 - Google Patents

强制空冷发动机及其用的冷却风扇罩的防振支承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32802C
CN100532802C CNB2006101446532A CN200610144653A CN100532802C CN 100532802 C CN100532802 C CN 100532802C CN B2006101446532 A CNB2006101446532 A CN B2006101446532A CN 200610144653 A CN200610144653 A CN 200610144653A CN 100532802 C CN100532802 C CN 10053280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cylinder block
fan guard
fan
periph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14465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75121A (zh
Inventor
河内弘吉
关向学
丸田洋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Meiki Engin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9751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51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3280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32802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5/00Pumping cooling-air or liquid coolants
    • F01P5/02Pumping cooling-air; Arrangements of cooling-air pumps, e.g. fans or blowers
    • F01P5/06Guiding or ducting air to, or from, ducted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7/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B77/11Thermal or acoustic insulation
    • F02B77/13Acoustic insu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12Filtering, cooling, or silencing cooling-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3/00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pumps, hand-held tools or electric generators; Portabl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engine-driven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10Guiding or ducting cooling-air, to, or from, liquid-to-air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7/00Casings, e.g. crankcases or frames
    • F02F7/0065Shape of casings for other machine parts and purposes, e.g. utilisation purposes, safety
    • F02F7/0068Adaptations for other accessor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7/00Casings, e.g. crankcases or frames
    • F02F7/0065Shape of casings for other machine parts and purposes, e.g. utilisation purposes, safety
    • F02F7/007Adaptations for 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7/00Casings, e.g. crankcases or frames
    • F02F7/0065Shape of casings for other machine parts and purposes, e.g. utilisation purposes, safety
    • F02F7/0073Adaptations for fitting the engine, e.g. front-plates or bell-hou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7/00Casings, e.g. crankcases or frames
    • F02F7/0065Shape of casings for other machine parts and purposes, e.g. utilisation purposes, safety
    • F02F7/008Sound ins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Spring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冷却风扇罩的防振构造及其防振方法,在强制空冷发动机中,将支承部件配置在风扇罩周缘上沿曲轴旋转角方向每隔固定间隔的多个固定点上,从而支承所述固定脚部,并且组合如下所述的构造:在具有所述间隔的固定点之间划分形成的风扇罩的扇形部分上的、风扇罩周缘和气缸体之间夹持带状防振支承减振器,为了防止该风扇罩与所述气缸体所发出的振动共振,以所述脚部为节点振动而产生噪音等,在所述风扇罩周缘振动的波腹部分的主要部分嵌入带状软质部件,使该带状软质部件压接于相对的气缸体的表面而安装时,通过调节带状软质部件的安装长度,调整该带状软质部件的弹性和衰减力,使该风扇罩的共振区域避开至发动机的通常运转区域之上。

Description

强制空冷发动机及其用的冷却风扇罩的防振支承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一体构成曲轴箱部和气缸部的气缸体的强制空冷发动机,特别涉及一种提供冷却风扇罩的防振构造及其防振方法的发明,所述冷却扇罩形成向上述气缸体供给冷却风的风扇的壳体。
背景技术
适用本发明的强制空冷发动机,在上述气缸体的曲轴箱部内通过一对曲轴轴承水平配置曲轴,在该曲轴的一端侧(曲轴反输出端侧)的曲轴箱部上安装冷却扇,该冷却扇通过追随曲轴的旋转而旋转,向从曲轴沿半径方向延伸的气缸及其外周的放热扇喷吹来自该风扇的冷风,而可以对气缸进行冷却。
然而,形成上述冷却扇壳体的风扇罩,由于固定在上述气缸体上,因而与发动机从上述气缸体侧发出的振动产生共振,不仅该风扇罩本身剧烈振动而产生噪音,而且还存在引起邻近的机械部件等的松动、脱落,进而产生机械故障等有损上述空冷发动机的可靠性的问题。
在以往的上述构成的强制空冷发动机中,公知有各种风扇的壳体和气缸体之间的安装构造,可以防止与发动机的共振,并通过该冷却风扇的旋转向上述气缸体供给冷却风,特别是作为上述冷却风扇罩和气缸体之间的防振支承构造,在日本专利公报第2691461B号(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以及日本实用新型公报昭和61一33224Y号(以下称为专利文献2)中有过公开。
这些防振支承技术都是在上述风扇罩的周缘部的多个部位设置嵌有橡胶制垫圈的螺栓孔,利用通过该垫圈孔的多个螺栓将该冷却风扇罩连接于上述气缸体上,弹性支承而进行防振支承的技术。
根据该方法,需要适当选择橡胶制垫圈的尺寸、材质,通过调整螺栓的拧紧力,可以使风扇罩的固有振动频率降至发动机的常用旋转速度区域以下。然而,风扇罩本身仅由橡胶制垫圈和螺栓弹性支承,换言之,仅仅在具有间隔的多个固定点弹性支承,由于从气缸体或者曲轴侧传播来的未预料的外力而可能向上下方向位移,因而该安装方法是不稳定的。
此外,在该风扇罩的周缘部需要加工多个可以接收上述橡胶制垫圈的短筒状小孔(絞り孔),因而存在风扇罩的构造复杂的问题。
此外,如上述日本专利公报第3686202B号(专利文献3)所示,还开发了如下所述的技术:不是通过上述橡胶制垫圈和螺栓,换言之,不是在风扇罩和气缸体之间具有间隔的多个固定点进行弹性支承的构造,而是在风扇罩和气缸体之间设置沿着风扇罩的周缘延伸的带状的防振支承减振器(damper),利用该防振支承减振器的振动衰减能力所带来的防振力来防止发动机所发出的振动、噪音增加,而将冷却风扇罩安装到气缸体上。
作为具体的防振技术,在该公报上还公开了如下所述的方法:对介于导风壳体(和风扇罩相同的部件)周缘和气缸体之间的带状防振支承减振器进行夹持,并通过多个螺栓固定该壳体。
此时,作为夹持的带状防振支承减振器,如果选择弹性及夹持量适当的部件,则仅仅被抑制后的发动机的振动、噪音传递至该导风壳体,因而利用上述夹持部件(防振减振器)的振动衰减能力可以避免共振或者共鸣。
问题在于,能否得到考虑了上述支承减振器的弹性以及夹持量的适当厚度的部件,而且需要将上述合成树脂成形部件以规定的夹持量压在气缸体上所必需的该气缸体前面的精巧的凹部加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一体构成曲轴箱部和气缸部的气缸体的强制空冷发动机,特别涉及一种冷却风扇罩的防振构造及其防振方法,所述冷却扇罩形成向上述气缸体供给冷却风的风扇的壳体。
特别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明,通过在风扇罩和气缸体之间具有间隔的多个固定点配置支承部件而支承的构造上,组合对介于风扇罩周缘和气缸体之间的带状防振支承减振器进行夹持的构造(以下称为防振支承构造),可以利用多个防振技术的组合有效地得到上述发动机的风扇罩防振效果。即,本发明是组合了上述防振支承构造的风扇罩的支承构造的改良,特别是提供一种发明,在组合了上述防振支承构造的支承构造中,可以容易地进行上述振动特性的调整。换言之,对于防振支承构造,目的在于构造的简单化、调整的简单化。
即,在采用上述风扇罩的支承构造时,在上述风扇罩的周缘部紧密嵌入橡胶制垫圈,为了通过螺栓将其压紧,需要在安装有该垫圈的风扇罩周缘部的规定位置准确地加工短筒状小孔。此外,对于该短筒状小孔的口径以及长度,需要有要求适合橡胶制垫圈的主体直径以及槽宽度的尺寸等相当程度的板金加工技术。进而,为了将上述风扇罩安装到该气缸体上,并发挥规定的防振性能,不仅需要调整垫圈尺寸,而且需要调整橡胶硬度以及安装用螺栓的拧紧程度,根据不同相关部件的加工精度的偏差,而不得不进行烦杂的调整。
因而,本发明目的在于,在采用上述风扇罩的防振支承构造时,提供一种支承构造简单,用于防振的调整容易的风扇罩的防振支承方法以及该防振支承构造。
进而,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法,可以消除将上述橡胶制垫圈作为防振部件使用并使风扇罩浮于其上而安装在气缸体上的方法的不稳定性。
即,适用于本发明的风扇罩,放置在与具有间隔的多个固定点对应的上述橡胶制防振部件之上,换言之,由于放置在上述橡胶制防振部件之上的上述风扇罩具有比通常发动机的常用旋转速度小的固有振动频率,因而作用有异常的旋转反力(例如发动机停止时的冲击等)时,可能剧烈摆动。
此外,在具有多种用途的通用空冷发动机中,该发动机整体、或者安装在曲轴的反输出轴侧的风扇罩,可能受到未预料的外力,因而在采用组合上述防振支承构造的风扇罩的支承构造时,该防振支承构造的上述风扇罩的安装方法成为不良情况或者损伤的原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采用组合上述防振支承构造的风扇罩的支承构造时,需要提供一种在将该风扇罩固定于气缸体上的同时,对于发动机的正常旋转速度不会产生共振的支承方法和构造。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的构造,在通过多个螺栓将上述冷却风扇罩的周缘部拧紧固定在气缸体上的同时,可以有效抑制该风扇罩的振动。即,由发动机引起的振动经由气缸体传递至该风扇罩的固定点,因而需要设法形成如下所述的构成:从该风扇罩的固定点传递至风扇罩主体部分的振动由缓冲部件或者弹性体缓和,相对于发动机的正常旋转速度不发生共振。
因此,本发明通过有效地组合了对介于风扇罩周缘和气缸体之间的带状防振支承减振器进行夹持的构造,消除上述缺点。
并且,该构思不需要对夹持带状防振支承减振器的相关部件讲行复杂的加工,需要形成可以容易地将该风扇罩的固有振动频率调整得充分位于气缸体的振动区域之上的构造。
相对于上述课题,本发明通过以下各种方案进行解决。
第一方案是一种强制空冷发动机用冷却风扇罩的防振支承方法,所述强制空冷发动机的构成为将设置在冷却风扇罩的周缘的多个固定用脚部通过螺栓直接固定在气缸体上,在该强制空冷发动机中,其特征在于,将支承部件(支承部件使用固定螺栓)配置在风扇罩周缘上沿曲轴旋转角方向每隔固定间隔的多个固定点上,从而支承上述固定脚部,并且组合如下所述的构造:在具有上述间隔的固定点之间划分形成的风扇罩的扇形部分上的、风扇罩周缘和气缸体之间夹持(夹压并保持)带状防振支承减振器,为了防止该风扇罩与上述气缸体所发出的振动共振,以上述脚部为节点(固定点)振动而产生噪音等,在上述风扇罩周缘振动的波腹部分的主要部分嵌入带状软质部件,使该带状软质部件压接于相对的气缸体的表面而安装时,通过调节带状软质部件的安装长度,调整该带状软质部件的弹性和衰减力,使该风扇罩的共振区域避开至发动机的通常运转区域之上。
第二方案是一种强制空冷发动机,所述强制空冷发动机的构成为将设置在冷却风扇罩的周缘的多个固定用脚部通过螺栓直接固定在气缸体上,在该强制空冷发动机中,其特征在于,将支承部件配置在风扇罩周缘上沿曲轴旋转角方向具有间隔的多个固定点上,从而支承上述固定脚部,并且组合如下所述的构造:在具有上述间隔的固定点之间划分形成的风扇罩的扇形部分上的、风扇罩周缘和气缸体之间夹持防振支承减振器,为了防止该风扇罩与上述气缸体所发出的振动共振,以上述脚部为节点(固定点)振动而产生噪音等,在上述风扇罩扇形部分的周缘主要部分嵌入带状软质部件,使该带状软质部件压接于相对的气缸体的表面而安装时,通过调节带状软质部件的安装长度,调整该带状软质部件的弹性和衰减力,使该风扇罩的共振区域避开至发动机的通常运转区域之上。
此时,第二方案所述的强制空冷发动机中,也即,设置于风扇罩周缘的多个固定用脚部通过橡胶制垫圈和固定其的固定螺栓直接固定在气缸体上的构成中,也可以构成为,上述风扇罩的扇形部分的周缘设置比带状软质部件的厚度小一些的离隙量,并在形成上述离隙量的端面上具有窄幅的凸缘,使该端面和凸缘嵌入形成于带状软质部件内部的T形槽中,保持该带状软质部件,并降低振动和压接产生的面压。
此外,在第二方案所述的强制空冷发动机中,上述带状软质部件是嵌合在具有上述离隙量的端部的凸缘上、在椭圆形截面的内部具有T形槽并可自己保持的长软质型材,具有弹性和振动衰减能力,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至任意的长度,其中,所述离隙量设置在冷却风扇罩周缘振动的波腹的主要部分上。
根据第一方案所述的发明,可以提供一种简单稳定的冷却风扇罩的安装方法,可以可靠地将强制空冷发动机的冷却风扇罩安装到气缸体上,并不与在发动机正常运装速度区域产生的任何振动发生共振。
根据第二方案的发明,提供一种构造,可以使上述冷却风扇罩安装方法稳定发挥功能,并可以将该风扇罩周缘和气缸体之间的间隙抑制到最小,尽量防止冷却风漏出,而且,对于该构造的防振调整也提供有效的方案。
根据第三方案、第四方案所述的发明,具有可以容易地发挥用于上述冷却风扇罩安装的防振部件的功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气缸体侧看本发明的冷却风扇罩的主视图,在适用本发明的强制空冷发动机中,可以有效地形成如下所述的构造:对介于风扇罩周缘和气缸体之间的带状防振支承减振器进行夹持的构造(防振支承构造)。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冷却风扇罩(参照图1)的安装部位的发动机的侧剖视图。
图3是从S方向看图1的冷却风扇罩的仰视图。
图4是从N的方向看图1的冷却风扇罩的俯视图。
图5是从W的方向看图1的冷却风扇罩的侧视图。
图6是不适用本发明时的冷却风扇罩的一个构成部分的振动模型图。
图7是适用本发明时的冷却风扇罩的一个构成部分的振动模型图。
图8是表示通过螺栓将冷却风扇罩可靠地固定在气缸体上的部分的剖视详细图,是图2的A部的详细剖视图。
图9是防振支承构造的放大剖视详细图,该构造组装成将本发明的软质防振部件嵌入冷却风扇周缘部边端以发挥防振功能,对介于风扇罩周缘和气缸体之间的带状防振支承减振器进行夹持。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强制空冷发动机中,嵌入软质防振部件状态下的冷却风扇罩的主视图,表示从气缸体侧看的风扇罩的内表面。图2是在强制空冷发动机的侧剖视图中,包括详细部分并以粗实线表示适用本发明的冷却风扇罩的视图。图3是从S方向看图1的冷却风扇罩的仰视图。图4同样是从N方向看冷却风扇罩的侧视图。图5同样是从W方向看冷却风扇罩的侧视图。
图6是为了方便理解没有适用本发明的冷却风扇罩与发动机共振的方式,表示冷却风扇罩的一个构成部分的振动模型。图7是为了方便理解适用本发明的冷却风扇罩在振动特性上如何变化,表示与图6相同构成部分的振动模型。图8是表示通过螺栓将冷却风扇罩可靠地固定在气缸体上的部分的图2中A部详细图。图9是将本发明的软质防振部件嵌入冷却风扇周缘部的端部,组装成可以发挥防振功能的状态的图2中B部详细图。
在图2的强制空冷发动机10的剖视图中,适用本发明的强制空冷发动机30,在上述气缸体2的曲轴箱部20内通过一对曲轴轴承3、3水平配置曲轴,在该曲轴1的端侧(曲轴反输出端侧1b)的曲轴箱部20上安装冷却风扇罩5。
该冷却风扇5,可以通过追随曲轴1的旋转而旋转,向从曲轴1沿半径方向延伸的气缸部25及其外周的放热扇26喷吹来自该冷却风扇5的冷风,对气缸25内部进行冷却。
即,曲轴1通过嵌入气缸体2内的一对曲轴轴承3、3自由转动地保持。在冷却风扇罩5的相反侧的曲轴1的突出端设置输出轴1a,而在其相反侧的反输出侧轴1b上固定兼用作飞轮的冷却风扇转子4,在其周围围绕有起到风扇壳体作用的冷却风扇罩5。
上述冷却风扇罩5如图1所示,在风扇罩5和气缸体2之间的具有间隔的多个固定点50a~50d,通过多个部位的固定螺栓6固定在上述气缸体2上(详请参照图2的B区域以及图8)。
此外,本实施例中,组合对介于风扇罩5周缘和气缸体2之间的带状防振支承减振器7a~7d进行夹持的构造(防振支承构造)来构成防振构造。即,本发明中,使由气缸体2和风扇罩周缘之间的固定点包夹的区域夹持防振减振器7,并使风扇罩5侧凹陷以调整防振支承减振器的密合量。
即,本发明中,上述罩扇形部60A~60D的四个划分扇形部分60A~60D的部分,分成没有减振器而与气缸体2密合的区域、以及夹持带状防振支承减振器(软质带状合成树脂成形部件)7并使其压接在气缸体2上构成(防振支承构造)的部分而形成(夹持带状防振支承减振器7的部分参照图9)。8表示反冲起动器罩。
图1是将带状防振支承减振器7a~7d全部嵌入本发明的冷却风扇罩5中的状态的俯视图,表示从气缸体2侧(向纸面外一侧)看的冷却风扇罩5的内表面。假设在该风扇罩5上不安装带状防振支承减振器(软质带状合成树脂成形部件)7a~7d,而通过多个螺栓6…固定于气缸体2上时,该风扇罩5与强制空冷发动机10的振动共振,大幅振动,调查其振动方式,另一方面,调查安装本发明的防振支承构造、即带状防振支承减振器(软质带状合成树脂成形部件)7a~7d,并通过螺栓6固定于气缸体2上的冷却风扇罩5的振动方式,可以确认该风扇罩5的固有振动频率移动到强制空冷发动机10的振动频率之上。以下对避免共振的构成进行说明。
为了这个目的,需要对以冷却风扇罩5中央的圆形开口55的中心C为中心,以螺栓6固定冷却风扇罩5的固定点50a和50b为外周的冷却风扇罩5的一部分、即罩扇形部60A的振动进行说明。
同样地,研究将冷却风扇罩5的固定点50b和固定点50c作为外周的罩扇形部60B的振动、同样将冷却风扇罩5的固定点50c和固定点50d作为外周的罩扇形部60C的振动、将冷却风扇罩5的固定点50d和固定点50a作为外周的罩扇形部60D的振动,最后为了说明冷却风扇罩5的共振区域前后的振动方式,对合成上述罩扇形部60A~60D的四个划分扇形部分60A~60D的振动的振动进行论述,则可以说明该冷却风扇罩5整体的共振前后的振动。
因此,在图3中,根据将风扇罩的螺栓固定点50a和50b作为外周的上述罩扇形部60A的等价质量Wab、图8的螺栓固定点50a和螺栓固定点50b之间夹持的脚部平板9所估计的弯曲弹性系数Ka、Kb、以及带状防振支承减振器(软质带状合成树脂成形部件)7所具有的纵弹性系数K1和衰减能力d1等,考虑图7的振动模型。
首先,不适用本发明的冷却风扇罩5,在图3中,由于去掉了带状防振支承减振器(软质带状合成树脂成形部件)7,因而其振动模型变成为没有纵弹性系数K1和衰减能力d1的图6,振动模型的总计弹性较小,相对于同样的等价质量Wab,给予比图7的振动模型低的固有振动频率。
这表示即使图6的振动模型与发动机的振动共振,作为本发明的冷却风扇罩的一个构成部分的上述罩扇形部60A的振动模型(图7)的固有振动,由于高出共振区域外,因而稳定。
根据同样的推断方式,由于将图4的冷却风扇罩5的侧视图所表示的螺栓固定点50c和50d作为外周的罩扇形部60C与等价质量Wcd、脚部平板的弯曲弹性系数Kc、Kd以及带状防振支承减振器(软质带状合成树脂成形部件)7所具有的纵弹性系数K3和衰减能力d3等的作用,作为本发明的冷却风扇罩5的一个构成部分的扇形部60c的振动模型(图7)避开至共振区域以上而稳定。
作为该风扇罩5的另一构成部分的罩扇形部60B(在图5中表示侧面)以及60D,可以直接适用上述推断方式,所以省略重复的说明,但是作为结果,可以得出60A~60D的扇形部的合成振动避开至共振区域之上而稳定的结论。
将冷却风扇罩5的各构成部分的固有振动频率调整到共振区域什么程度之上的判断,需要实验性地探索作为该风扇罩整体振动的上述合成振动最小且稳定的条件来决定。为此,重点在于能够容易地调节带状防振支承减振器(软质带状合成树脂成形部件)7的适用长度和适用位置。
在本发明中,使上述带状防振支承减振器7为具有相同截面的由带状软质合成树脂构成的型材,可以利用通常的刀具容易地调节长度,并且,在该风扇罩周缘部的振动的波腹附近设置上述带状防振支承减振器7所嵌入的离隙量(逃げ代)s(参照图9)和窄幅的凸缘5f,该带状防振支承减振器7在上述离隙量s和凸缘的长度范围内可以自由调节长度。
此外,设置在该风扇罩5的周缘部的离隙量s的尺寸,需要设定得比带状防振支承减振器7的前端厚度小一些。即,即使在固定用螺栓6…拧得非常紧时,该风扇罩5的周缘部也能保持与气缸体2不接触程度的间隙。
图9是表示如下状态的带状防振支承减振器的横剖视图,所述状态为在设置于所述冷却风扇罩5的周缘部端面上的窄幅的凸缘5f上嵌嵌合具有T形开口槽的带状防振支承减振器(软质带状合成树脂成形部件)7a,使其在自己保持的状态下压接于气缸体2的端面2a上的状态。在该状态中,带状防振支承减振器7从该冷却风扇罩5经由窄幅的凸缘5f受到压接力,在T形槽7g的一侧头部作用有相当程度的压缩应力。而且,强制空冷发动机10的运转带来的振动应力附加在该带状防振支承减振器7的T形槽的一侧头部7b上,因而上述压缩应力变得相当大。
因此,窄幅的凸缘5f的宽度尺寸以及带状防振支承减振器7a的T形槽的槽宽,由于该带状防振支承减振器7压紧保持该冷却风扇罩5的周缘部边端,因而需要具有适当的尺寸。此外,将该槽7g形成T形,是为了得到因左右对称而能够使组装工序容易的效果。
在位于上述罩扇形部60A~60D的四个划分扇形部分60A~60D的节点部(節部)、也就是固定点50a~50b上的冷却风扇罩的周缘部设置多个固定用脚部,拧紧通过脚部中央的孔的多个螺栓,从而将该风扇罩可靠地安装在该气缸体上。锅状的冷却风扇罩的周缘部上设置的固定用脚部如图1所示,由于是从底部中央部圆形开口的锅状冷却风扇罩的周缘部舌片状突出的平板部,因而即使通过所述螺栓紧固,上述固定脚部上也残留有弯曲弹性,风扇罩周缘部可以将一对固定用螺栓的位置作为节点进行振动。
认为在锅状风扇罩周缘部内侧的主体部分上,产生配置在圆周上的多对固定用螺栓的之间的中央侧主体部分上的振动的合成振动,因而应该抑制各螺栓对之间的振动,控制该风扇罩整体的振动。
上述风扇罩的螺栓对之间的风扇罩旋转方向周缘部,由于风扇罩的等价质量和脚部的平板弯曲弹性的原因,将该固定用螺栓位置作为节点而振动(参照图6的振动模型),但是作为在其波腹的主要部分咬入有带状软质防振部件(对介于风扇罩周缘和气缸体之间的固定点所夹持的周缘区域的带状防振支承减振器进行夹持,使风扇罩周缘侧凹陷而调整防振支承减振器的密合量的构造),通过对支承等价质量的风扇罩的弹性以及振动的衰减力进行强化(参照图7本发明的振动模型),使相同质量的风扇罩的固有振动频率上升,由此,可以使合成单独的高固有振动的该风扇罩总体的固有振动频率上升。
即,即使在该风扇罩上没有咬入带状软质防振部件时的固有振动频率与发动机的常用旋转速度的振动频率一致,风扇罩存在共振,如果适用本发明,在该风扇罩上咬入软质防振部件,则构成如下所述的构造:对两个固定点所夹持的介于风扇罩周缘和气缸体之间的带状防振支承减振器进行夹持,从而固有振动频率上升,可以避免共振。
此外,带状防振支承减振器截面形成为相同的尺寸,通过改变其延伸方向长度,可以改变相对上述风扇罩的弹性力和振动的衰减力。
在本发明中,在该风扇罩周缘边端的上述带状防振支承减振器所对应的部分设置窄幅的凸缘,并使压缩应力和振动应力的总和不超过软质防振部件的容许应力,从而使夹在拧紧固定的上述冷却风扇罩和气缸体之间的带状防振支承减振器可以在该风扇罩的周缘部自己保持。另一方面,在带状防振支承减振器的内部也设置与该风扇罩的板厚大致相同的T形槽,该T形槽的顶部一侧嵌合于设置在该风扇罩周缘边端的上述窄幅凸缘上,构成为自己保持。
此外,为了尽量降低从风扇罩和气缸体之间的间隙露出的冷却风,预先设置比该防振部件的厚度小一些的离隙量、即缺口,即使夹压软质防振部件,该风扇罩的一般周缘部也不会与气缸体接触,而且可以设定离隙量以保持最小的间隙。
上述带状防振支承减振器的截面为椭圆形,是在内部具有夹入风扇罩周缘部板的T形槽的长弹性体,同时具有振动的衰减能力,根据需要可以使用通常的刀具切成任意的长度。

Claims (4)

1.一种强制空冷发动机用冷却风扇罩的防振支承方法,所述强制空冷发动机的构成为将设置在冷却风扇罩的周缘的多个固定用脚部通过螺栓直接固定在气缸体上,在该强制空冷发动机中,其特征在于,
将防振部件配置在风扇罩周缘上沿曲轴旋转角方向每隔固定间隔的多个固定点上,从而弹性支承所述固定脚部,
并且组合如下所述的构造:在具有所述间隔的固定点之间划分形成的风扇罩的扇形部分上的、风扇罩周缘和气缸体之间夹持带状防振支承减振器,在所述风扇罩周缘振动的波腹部分的主要部分嵌入带状软质部件,使该带状软质部件压接于相对的气缸体的表面而安装时,通过调节带状软质部件的安装长度,调整该带状软质部件的弹性和衰减力,使该风扇罩的共振区域避开至发动机的通常运转区域之上。
2.一种强制空冷发动机,所述强制空冷发动机的构成为将设置在冷却风扇罩的周缘的多个固定用脚部通过螺栓直接固定在气缸体上,在该强制空冷发动机中,其特征在于,
将支承部件配置在风扇罩周缘上沿曲轴旋转角方向具有间隔的多个固定点上,从而支承所述固定脚部,
并且组合如下所述的构造:在具有所述间隔的固定点之间划分形成的风扇罩的扇形部分上的、风扇罩周缘和气缸体之间夹持防振支承减振器,在所述风扇罩扇形部分的周缘主要部分嵌入带状软质部件,使该带状软质部件压接于相对的气缸体的表面而安装时,通过调节带状软质部件的安装长度,调整该带状软质部件的弹性和衰减力,使该风扇罩的共振区域避开至发动机的通常运转区域之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强制空冷发动机,也即,在设置于风扇罩周缘的多个固定用脚部在固定点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气缸体上的构成中,其特征在于构成为,所述风扇罩的扇形部分的周缘设置比带状软质部件的厚度小一些的离隙量,并在形成所述离隙量的端面上具有窄幅的凸缘,使该端面和凸缘嵌入形成于带状软质部件内部的T形槽中,保持该带状软质部件,并降低振动和压接产生的面压。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强制空冷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软质部件是嵌合在具有所述离隙量的端部的凸缘上、在椭圆形截面的内部具有T形槽并可自己保持的长软质型材,具有弹性和振动衰减能力,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至任意的长度,其中,所述离隙量设置在冷却风扇罩周缘振动的波腹的主要部分上。
CNB2006101446532A 2005-11-10 2006-11-10 强制空冷发动机及其用的冷却风扇罩的防振支承方法 Active CN10053280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25604A JP4519758B2 (ja) 2005-11-10 2005-11-10 強制空冷エンジン用冷却ファンカバー
JP2005325604 2005-11-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5121A CN1975121A (zh) 2007-06-06
CN100532802C true CN100532802C (zh) 2009-08-26

Family

ID=38002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446532A Active CN100532802C (zh) 2005-11-10 2006-11-10 强制空冷发动机及其用的冷却风扇罩的防振支承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284509B2 (zh)
JP (1) JP4519758B2 (zh)
KR (1) KR100848017B1 (zh)
CN (1) CN100532802C (zh)
TW (1) TWI3190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90914A (ja) * 2007-10-11 2009-04-30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ITTO20130008A1 (it) * 2013-01-09 2014-07-10 Thesan S P A Dispositivo di scambio d'aria per edifici
JP6193713B2 (ja) * 2013-10-03 2017-09-06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空冷エンジン
JP6350240B2 (ja) * 2014-11-24 2018-07-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ファンシュラウド
CN110529908A (zh) * 2019-09-29 2019-12-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吸油烟机控制的方法
CN113022289B (zh) * 2019-12-25 2023-12-26 康明斯公司 灵活发动机安装结构
CN115217606B (zh) * 2022-07-29 2024-04-19 东风马勒热系统有限公司 可调节护风罩结构及其调节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00214U (ja) * 1981-12-28 1983-07-07 ヤンマーディーゼル株式会社 空冷機関フアンケ−スのシ−ル構造
JPS6133224A (ja) 1984-07-24 1986-02-17 Ise Kagaku Kogyo Kk 粉末からの昇華性物質成型品の製造方法
DE3831334A1 (de) * 1988-09-15 1990-03-29 Hatz Motoren Brennkraftmaschine mit schalldaempfender verschalung
JP2691461B2 (ja) * 1990-01-29 1997-12-17 ヤンマーディーゼル株式会社 空冷式内燃機関
JPH04185924A (ja) * 1990-11-21 1992-07-02 Bridgestone Corp 防振装置
JPH07259561A (ja) * 1994-03-17 1995-10-09 Nippondenso Co Ltd ラジエータ用電動ファンの締結装置
JPH09210125A (ja) * 1996-02-06 1997-08-12 Etsuo Oshima 三次元方向振動吸収型免震装置
JP3686202B2 (ja) * 1997-02-14 2005-08-24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空冷エンジンの導風ケーシング
JP4057195B2 (ja) * 1999-06-03 2008-03-05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免震建物
KR20020037877A (ko) * 2000-11-15 2002-05-23 박종섭 냉각팬의 진동 흡수장치
JP3740371B2 (ja) 2001-02-06 2006-02-01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スタータを備えた空冷エンジン
CN1293290C (zh) * 2002-12-26 2007-01-03 株式会社久保田 收割机
JP2005188575A (ja) * 2003-12-24 2005-07-14 Tokai Rubber Ind Ltd 防振支持装置及び防振支持装置の取付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5121A (zh) 2007-06-06
JP4519758B2 (ja) 2010-08-04
TW200730717A (en) 2007-08-16
US7284509B2 (en) 2007-10-23
TWI319041B (en) 2010-01-01
JP2007132253A (ja) 2007-05-31
KR20070050383A (ko) 2007-05-15
US20070101951A1 (en) 2007-05-10
KR100848017B1 (ko) 2008-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32802C (zh) 强制空冷发动机及其用的冷却风扇罩的防振支承方法
US8876092B2 (en) Motor mounting assembly with tunable vibration and noise reduction capabilities
JP2009197910A (ja) 防振支持装置
CN102454746A (zh) 车辆的振动阻尼器以及减小振动的方法
JP2004150626A (ja) ダンパ内蔵のクランクシャフト
US10113611B2 (en)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 and engine assembly including the same
JPH0229300Y2 (zh)
CN102278308A (zh) 螺旋压缩机
JP2007333128A (ja) コイルスプリング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防振装置
JP2007051666A (ja) エンジン補機駆動装置
CN205356045U (zh) 一种电机支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外机
CN214412487U (zh) 减振垫圈、电机减振组件及空调器
JP5042158B2 (ja) 圧縮機
CN219713546U (zh)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08302736B (zh) 显示组件固定结构及包括其的空气净化器
JP2022525786A (ja) 船舶用発電機
KR20090039983A (ko) 클러치용 레귤레이터
CN214799158U (zh) 一种抗震电机的电机底座
JPH0667678A (ja) 防音装置
CN219888244U (zh) 一种方便安装的油泵机
CN213628670U (zh) 一种螺杆式压缩机
KR101262894B1 (ko) 진동체용 댐핑장치
JP2010139021A (ja) 排気管用支持装置
JP2001032876A (ja) 建設機械の防振支持構造
JP4062900B2 (ja) シリンダブロックの補機取付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509

Address after: Aichi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y name machine Engine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