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06631C - 二轮摩托车的车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二轮摩托车的车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06631C
CN100506631C CNB2006100885091A CN200610088509A CN100506631C CN 100506631 C CN100506631 C CN 100506631C CN B2006100885091 A CNB2006100885091 A CN B2006100885091A CN 200610088509 A CN200610088509 A CN 200610088509A CN 100506631 C CN100506631 C CN 10050663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vot
mentioned
pivot plate
main car
vehicl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08850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03646A (zh
Inventor
池田英喜
山口正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036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036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0663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06631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二轮摩托车,其通过改良车架结构来减小枢轴板的体积和提高刚性。具备从顶管向后斜下方延伸的主车架(12),与该主车架(12)的后部连接而且向后斜上方延伸的后车架(21)、(22)和用主车架(12)的下部支承的动力单元(18),将枢轴板(13)设置在主车架(12)的后下部,将枢轴管(114)设置在该枢轴板(13)的背面(13a)上,通过该枢轴管(114)以能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后叉(47)。

Description

二轮摩托车的车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二轮摩托车的车架结构进行的改良。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有的二轮摩托车的车架结构,是将枢轴板安装在主车架的后部,将枢轴安装在该枢轴板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报第3548173号)。
在专利文献1的图2和图5中记载有以下的内容,将枢轴板17安装在构成车架的主车架13的后部,将支承轴20安装在该枢轴板17上,将支承后轮的后叉21以能自由上下摆动的方式安装在该支承轴20上。
枢轴板17由左、右的平板部18、18和连接这些平板部18、18的连接板部19构成,将支承轴20以贯通左、右的平板部18、18的方式安装在其上。
由于要使支承轴20贯通,所以枢轴板17上左、右的平板部18、18需要很大的宽度,由于平板部18、18的前后长变大,所以,导致枢轴板17的体积变大。
另外,由于枢轴板17通过后叉21支承后轮,所以,在其上作用有很大的负荷,因此人们要求进一步提高其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二轮摩托车的车架结构进行改良来减小枢轴板的体积及提高刚性。
本发明技术方案1的特征是:具备从顶管向斜后下方延伸的主车架,与该主车架的后部连接且向斜后上方延伸的后车架及通过主车架的下部支承的动力单元车,将枢轴板设置在主车架的后下部,将枢轴管设置在该枢轴板的背面上,通过该枢轴管摆动自如地支承后叉。
由于将枢轴管设置在枢轴板的背面,所以,与以往的使枢轴管贯通左右枢轴板的情况相比,能缩短枢轴板的前后宽度。另外,能用整个枢轴板的背面支承枢轴管,枢轴管的支承变得很牢固,而且提高了枢轴板本身的刚性。
本发明技术方案2的特征是:枢轴板具备相对的一对平板部和连接这些平板部的后端的连接板,且枢轴板前方敞口的横截面形状大致为“U”字形,在连接板的背面上设置缺口,将枢轴管嵌合在该缺口中。
由于将枢轴管嵌合在设置在连接板的背面上的缺口中,所以,能进一步减小安装枢轴管的枢轴板的前后长度。另外,由于向缺口中嵌合枢轴管,所以,枢轴板和枢轴管的连接变得很牢固,而且,提高了枢轴板的刚性。
本发明技术方案3的特征是:将配置在主车架的两侧且连接后车架和枢轴板的一对连接部件的中间部连接在主车架上,将这些连接部件的前端至少连接在设置于枢轴板的背面上的枢轴管上。
由于除了用主车架支承之外,还用与主车架连接的连接部件支承枢轴管,所以,能进一步提高由枢轴板和枢轴管构成的枢轴部的刚性。
本发明技术方案4的特征是:用枢轴板的下部背面支承消音器。
由于枢轴板的下部背面处于靠近车体中央的位置,是离消音器近的位置,所以,支承消音器的支板可以小型化。
本发明技术方案5的特征是:通过枢轴管和后车架支承后座踏板托架,而后座踏板托架支承同乘者放置脚的后座踏板。
由于通过枢轴管和后车架支承后座踏板托架,所以,能更加可靠地支承后座踏板托架。
本发明技术方案1,由于将枢轴管设置在枢轴板的背面上,通过该枢轴管摆动自如地支承后叉,所以,能缩短枢轴板的前后宽度,能减小枢轴板的体积。另外,能通过整个枢轴板的背面支承枢轴管,能牢固地支承枢轴管,并且提高了枢轴板本身的刚性。
本发明技术方案2,由于枢轴板具备相对的一对平板部和连接这些平板部的后端的连接板,且其前方敞口的横截面形状大致为“U”字形,在连接板的背面上设置缺口,将枢轴管嵌合在该缺口中,所以,能减小安装枢轴管的枢轴板的前后长度,能使由枢轴板和枢轴管构成的枢轴部小型化。
另外,由于向缺口嵌合枢轴管,所以枢轴板和枢轴管的连接变得很牢固,而且能提高枢轴板的刚性。
本发明技术方案3,由于将配置在主车架的两侧且连接后车架和枢轴板的一对连接部件的中间部连接在主车架上,将这些连接部件的前端至少连接在设置于枢轴板的背面上的枢轴管上,所以,除了用主车架支承之外,还用与主车架连接的连接部件支承枢轴管,所以,能进一步提高由枢轴板和枢轴管构成的枢轴部的刚性。
本发明技术方案4,由于用枢轴板的下部背面支承消音器,所以,枢轴板的下部背面和消音器靠得很近,能使支承消音器的支板小型化。
本发明技术方案5,由于用枢轴管和后车架支承后座踏板托架,所以,能更加可靠地支承后座踏板。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车架结构的二轮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二轮摩托车的主要部位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二轮摩托车的主要部位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车架的主要部位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车架的主要部位的立体图。
图6是沿图3中箭头6所指方向观察的视图。
图7是沿图4的7-7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枢轴板的其它实施形式的主要部位侧视图。
[符号说明]
10:二轮摩托车
11:顶管
12:主车架
13:枢轴板
13a:背面
13b:缺口
13D、13E:平板部
13F:连接板
18:动力单元
21、22:后车架
34:连接部件(辅助车架)
36、37:后座踏板
41、42:踏板支承架
47:后叉
63:消音器
114:枢轴管
165:枢轴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以符号方向为观察方向。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车架结构的二轮摩托车的侧视图,二轮摩托车10是一种这样的车辆:通过从顶管11向斜后下方延伸的1根主车架12及以向下方延伸的方式安装在该主车架12的后端部的枢轴板13支承动力单元18,该动力单元18是由发动机16和变速器17构成的,将油箱23安装在从主车架12的后部向斜后上方延伸的左右成对的后车架21、22(仅示出了面前一侧的符号21。)上,将后备箱24安装在该油箱23和后车架21、22上,将纵列式车座26自如开闭地安装在该后备箱24上。
顶管11是这样一种部件,即前叉31以可自由转向的方式安装在顶管11上,前轮28支承在前叉31的下端,杆式车把32支承在前叉31的上部。
在枢轴板13和后车架21、22上架设左右成对的辅助车架34、34(仅示出了面前一侧的符号34。),同时,在枢轴板13和后车架21、22上还安装有左右成对的踏板支承架41、42,该左右成对的踏板支承架41、42分别用于支承同乘人员用的左右成对的后座踏板36、37(仅示出了面前一侧的符号36。)。
上述顶管11、主车架12、枢轴板13、后车架21、22以及辅助车架34、34是构成车架45的部件。
枢轴板13是这样一种部件,即后叉47通过后述的枢轴管以可自由摆动的方式安装在枢轴板13上,该后叉47的后端用于支承后轮46。
发动机16具有其前部大致呈水平的气缸部50,在该气缸部50所具备的缸盖51上连接有吸气装置52和排气装置53。
吸气装置52具有:安装在主车架12前部的空气滤清器55及喷嘴一体型的节流阀体57,该喷嘴一体型的节流阀体57的一端连接在该空气滤清器55上且另一端经由吸气管56连接在缸盖51上。
排气装置53由其一端连接在缸盖51上的排气管61、在该排气管61的中途位置设置的催化器62及与排气管61的后端部连接的消音器63构成,消音器63配置在动力单元18的后方。
由于催化器62配置在气缸部50的下方且在后述的曲轴箱65的前方空出的空间64中,所以,其离地较高。
动力单元18具有曲轴箱65,在该曲轴箱65的下部以向两侧延伸出去的方式安装有驾驶员用的主踏板66、66(仅示出了面前一侧的符号66。),在曲轴箱65的下后端部位置,后轮用制动踏板67以及主支架68以可自如摆动的方式支承在动力单元18上。
在此,71是车把罩,72是前罩,73是配置在顶管11前方的电池,73a是用于支承电池73而安装在顶管11前部的电池支承托架,74是覆盖前轮28的上方和后方的前挡泥板,76是腿护罩,77是设置在腿护罩76上的带闭锁装置的加油盖,当从设置在油箱23上的加油口23e(参照图3。78是堵塞加油口的盖子。)加油时,可通过加油盖对加油进行开闭操作,81、81(仅示出了面前一侧的符号81。)是安装在主车架12上的左右成对的发动机吊架,82是安装在后轮用车轴83上的鼓式制动装置,84是用于防止鼓式制动装置82旋转的扭杆,该扭杆架设在鼓式制动装置82的制动器翼片(未图示)与后叉47上,86是减振器单元,其架设在后减振器托架47a与一侧的后车架21侧上,该后减振器托架47a设置于后叉47上,87是安装在后备箱24的后下部上的刮泥器,88是覆盖后轮46上方的后挡泥板,91是扶手,92是尾灯。
图2是本发明的二轮摩托车的主要部位俯视图(图中的箭头(FRONT)表示车辆前方。以下相同。),使排气管61从发动机16的缸盖51沿动力单元18的下面向下方且向后方延伸,在动力单元18的曲轴箱65的后端部附近将消音器63连接到排气管61的后端,在曲轴箱65的后端部一体地设有左右成对的支架支承毂65S、65S,在这些支架支承毂65S、65S上分别开设有轴支承孔65a、65b,使支承轴101穿过这些轴支承孔65a、65b,制动踏板67和主支架68分别以能自如摆动的方式支承在该支承轴101上。
排气管61在动力单元18的下方以呈大致直线状态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催化器62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而且在俯视图中其大致与发动机16的气缸部50重叠,并位于车辆曲轴箱65的左膨出部65c及右膨出部65d的前方。
消音器63是由配置在动力单元18与后轮46之间的宽大前部63a和从该宽大前部63a向后方沿后轮46的右侧面延伸的纵长后部63b构成的,且其呈“L”字形状。而且,69是设置在纵长后部63b后端上的尾管。
消音器63配置在后叉47的下方,消音器63的尾管69,详细地说配置在左、右后座踏板36、37的内侧,该左、右后座踏板36、37位于后叉47右侧的臂部104的下方。因此,可使消音器63难以露出在外。
宽大前部63a具有安装在枢轴板13(参照图1)的背面上的左部安装部63c,纵长后部63b具有安装在一侧踏板支承架42上的右部安装部63d。
将扭杆84的前端安装在横梁105上,该横梁105连接在后叉47的左右臂部103、104上。
在此,111是用于将腿护罩76安装在气缸部50上的安装托架,112是变速器17所具备的换档踏板,113是侧支架,114是用于支承后叉47且安装在枢轴板13(参照图1)上的枢轴管,116是发动机起动用的起动踏板,117是用于连接左右主踏板66、66且安装在曲轴箱65一侧的踏板杆。
上述枢轴管114,其也与后叉47一起支承左右踏板支承架41、42。
图3是本发明的二轮摩托车的主要部位侧视图,油箱23的凸缘部23a通过螺栓123和螺母124(螺母124固定在油箱安装托架121、122的下面。)安装在油箱安装托架121、122上,该油箱安装托架121、122分别安装于左右后车架21、22(仅示出了面前一侧的符号21。)上。而且,125是配置在油箱23内并且安装在油箱23的上壁上的燃油泵。
上述油箱安装托架121、122是沿后车架21、22的弯曲部21b、22b(仅示出了面前一侧的符号21b。)的前后方向安装在其上的部件,由于油箱23是沿弯曲部21b、22b的前后方向固定在其上的,所以,油箱23可以起到后车架21、22的加强材料的作用,能提高后车架21、22的各自的刚性。另外,由于油箱23是架设在左右后车架21、22上的,由于兼作车架45的横梁,因此,也能起到提高整个车架45刚性的作用。
主车架12的后端部12a由于缩减了其上下尺寸,所以,其高度H2相对前部侧的高度H1小,因此,能使油箱23的底面23f的位置下降,扩大油箱23的容量。
后备箱24在底部具有左右成对的前端下方突出部24a、24a(仅示出了面前一侧的符号24a。)以及左右成对的后端下方突出部24b、24b(仅示出了面前一侧的符号24b。),通过螺栓128和螺母131将前部下方突出部24a、24a安装在左右成对的后备箱安装托架126、126(仅示出了面前一侧的符号126。)上,而该左右成对的后备箱安装托架126、126安装在油箱23的上面,通过螺栓128和螺母131将后部下方突出部24b、24b安装在后备箱安装托架127上,该后备箱安装托架127分别安装于后车架21、22上。
螺母131是筒状部件,在其一端具备凸缘,在筒的内表面具备内螺纹,该螺母131从下向上插入在于后备箱安装托架126、127上开设的插通孔中,并通过焊接固定在后备箱安装托架126、127上。
将后备箱24安装在后备箱安装托架126、127的过程如下:将在后备箱24的前端下方突出部24a、24a及后部下方突出部24b、24b上开设的贯通孔嵌合在螺母131的从后备箱安装托架126、127突出到上方的部分上并进行定位,在后备箱24内将螺栓128拧紧在螺母131的内螺纹上。
消音器63是由与排气管61连接的下消音器半体135和上消音器半体136上下结合制成容器状的部件。
下消音器半体135,从侧面看其底面具备向下方膨出的下方膨出部135a,该下方膨出部135a的膨出位置与上跳状态的主支架68重合。
消音器63上的用于向枢轴板13上安装的安装部,即左部安装部63c,由安装在上消音器半体136上的安装托架137和安装在该安装托架137的侧面上的螺母(未图示)构成,通过将螺栓138穿过安装在枢轴板13的背面上的支板139,进而将其拧紧在上述安装托架137一侧的图未示的螺母上,这样便将左部安装部63c安装在了枢轴板13上。
消音器63上的用于向踏板支承架42上安装的安装部,即右部安装部63d由安装在上消音器半体136上的安装托架141和安装在该安装托架141的上部的筒部件142构成,通过螺栓146和螺母147将筒部件142安装在设置于一个踏板支承架42上的托架144上,进而将右部安装部63d安装在踏板支承架42上。
通过螺栓151分别将踏板支承架41、42的下部与后叉47同轴地安装在设置于枢轴板13上的枢轴管114上,通过螺栓153分别将踏板支承架41、42的上部安装在设置于后车架21、22上的托架152、152(仅示出了面前一侧的符号152。)上。
图4是本发明的车架的主要部位的侧视图,其中,将后车架21、22焊接在主车架12的左右后部上,将枢轴板13焊接在主车架12的后端部下部上,将枢轴管114嵌合并焊接在设置于该枢轴板13的背面13a上的缺13b上,将辅助车架34、34(仅示出了面前一侧的符号34。)的一端焊接在枢轴板13的背面13a及枢轴管114的外周面114a上。139是安装在枢轴板13的背面13a下部的支板。
辅助车架34、34的中间部焊接安装在主车架12的两侧面12c、12c(仅示出了面前一侧的符号12c。)上。而且,161是为了加固而架设在左右辅助车架34、34上的加固管。
图5(a)、(b)是本发明枢轴部的示意图。
(a)是车架主要部位的立体图,枢轴板13是由设置在左右的一对平板部13D、13E(仅示出了一侧的符号13d。)及分别连接这些平板部13D、13E各自后端的连接板13F构成的一体成形品,其前方敞口的截面形状大致呈“U”字形。
枢轴管114安装在连接板13F一侧的缺13b(参照图4)上,支板139安装在连接板13F的背面13a上。
支板139是“L”字形的板,其上开设有螺栓插入孔139a并且安装有螺母163。
(b)是枢轴板13的立体图,枢轴板13的缺13b由设置在连接板13F中间部的窗部13h及在左右平板部13D、13E的后部形成的圆弧形状的后部缺口部13j、13k构成。此外,13m、13n是窗部13h的上边和下边。
在将枢轴管114(参照(a))嵌合在缺13b中时,将枢轴管114的一端从一侧的后部缺口13j插入,使其沿窗部13h的上边13m和下边13n移动,然后从另一侧的后部缺口13k突出来,或者将枢轴管114的中间部的外周面向窗部13h插入,使其移动到后部缺口部13j、13k的里面。然后将枢轴管114焊接连接到枢轴板13上。
由于在窗部13h的上边13m以及下边13n、后部缺口部13j、13k和枢轴管114的外周面114a(参照(a))的位置焊接枢轴板13和枢轴管114,所以能加大焊接长度,能增大枢轴板13和枢轴管114的结合强度,能使其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返回到图4,支承枢轴板13的枢轴板支承结构如下,将枢轴板13安装在主车架12的后端部下部,将枢轴管114安装在该枢轴板13的背面13a上,将辅助车架34、34的各自一端安装在枢轴板13和枢轴管114上,将辅助车架34、34的另一端安装在后车架21、22上,将辅助车架34、34的中间部安装在主车架12的后端部上,从侧面看,主车架12、枢轴板13和辅助车架34成三角形,主车架12、后车架21、22(仅示出了面前一侧的符号21。)和辅助车架34形成三角形的桁架结构。
因此,能进一步提高以往由枢轴板13和枢轴管114构成的枢轴部165的刚性。
图6是沿图3中箭头6的向视图,将从后车架21、22一侧延伸的辅助车架34、34的中间部安装在主车架12的两侧面12c、12c上,并且,将辅助车架34、34的端部安装在枢轴板13的背面13a和枢轴管114的外周面114a上。
这样,由于安装在主车架12上的枢轴板13以及安装在枢轴板13上的枢轴管114也被安装在主车架12上的辅助车架34、34支承,所以,能牢固地支承受到从后叉47(参照图1)一侧很大负荷作用的枢轴板13和枢轴管114。
图7是沿图4的7-7线剖切的剖视图,主车架12呈矩形管状,将侧罩支板167、168安装在发动机吊架81、81上,将发动机吊架81、81安装在该主车架12的两侧面12c、12c上,在该侧罩支板167、168上安装有侧罩(未图示)。此外,167a、168a为用于插入安装发动机的螺栓的螺栓插通孔。
图8是本发明枢轴板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的主要部位的侧视图。对于与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同一符号,且省略其详细说明。
安装在主车架12的后下部的枢轴板171是这样一种部件,即将左右成对的平板部172、172(仅示出了面前一侧的符号172。)和连接这些平板部172、172各自后端的连接板173形成一体。
平板部172由设置在前部的发动机吊架部175、设置在后部的枢轴板部176和分别连接这些发动机吊架部175和枢轴板部176的连接部177构成。
在枢轴板171的后部设置缺181,将枢轴管114嵌合并焊接在该缺181上,通过焊接将辅助车架34、34(仅示出了面前一侧的符号。)的端部分别安装在连接板173的背面13a和枢轴管114的外周面114a上。
如以上图1和图4所示,本发明的二轮摩托车10,包括:从顶管11向斜后下方延伸的主车架12;与该主车架12的后部连接并向斜后上方延伸的后车架21、22及通过主车架12的下部支承的动力单元18,其第1特征在于:将枢轴板13设置在主车架12的后下部,将枢轴管114设置在该枢轴板13的背面13a上,用该枢轴管114自如摆动地支承后叉47。
因此,能够缩短枢轴板13的前后宽度,能使枢轴板13体积减小、重量减轻,便于降低成本。另外,能通过整个枢轴板13的背面13a支承枢轴管114,能牢固地支承枢轴管114,而且能提高枢轴板13本身的刚性。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发明第2特征是:枢轴板13具备相对的一对平板部13D、13E和连接这些平板部13D、13E的后端的连接板13F,并且其前方敞口的横截面形状大致为“U”字形,在连接板13F的背面13a上设置缺13b,将枢轴管114嵌合在该缺口13b中。
因此,能使减小安装有枢轴管114的枢轴板13的前后长度,能使由枢轴板13和枢轴管114构成的枢轴部165小型化。
另外,由于向缺口13b嵌合枢轴管114,所以,能增强枢轴板13和枢轴管114的结合,而且,能提高枢轴板13的刚性。
如图4和图6所示,本发明第3特征是:将配置在主车架12的两侧且作为连接后车架21、22和枢轴板13的一对连接部件的辅助车架34、34的中间部连接在主车架12上,将这些辅助车架34、34的前端至少连接在设置于枢轴板13的背面13a上的枢轴管114上。
由于除了用主车架12支承之外,还用与主车架12连接的辅助车架34、34支承枢轴管114,所以,能进一步提高由枢轴板13和枢轴管114构成的枢轴部165的刚性。
如图3所示,本发明第4特征是:通过枢轴板13的下部的背面13a经由支板139支承消音器63。
由于通过枢轴板13的下部的背面13a支承消音器63,所以,枢轴板13下部的背面13a和消音器63,详细地说,与上消音器半体136接近,能使支承消音器63的支板139小型化,便于减轻重量。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第5特征是:通过枢轴管114和后车架21、22支承作为后座踏板托架的踏板支承架41、42,而踏板支承架41、42用于支承同乘者放置脚的后座踏板36、37。
由于通过枢轴管114和后车架21、22支承踏板支承架41、42,所以,能更加可靠地支承踏板后座踏板36、37。
而且,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将辅助车架34、34的端部连接在枢轴板13的背面13a和枢轴管114的外周面114a上,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将辅助车架34、34的端部仅连接在枢轴管114的外周面114a上。
本发明的车架结构特别适合用于二轮摩托车。

Claims (5)

1.一种二轮摩托车的车架结构,该二轮摩托车包括:
从顶管向斜后下方延伸的主车架,与该主车架的后部连接且向斜后上方延伸的后车架,及通过上述主车架的下部支承的动力单元,
其特征在于:
将枢轴板设置在上述主车架的后下部,上述枢轴板具有相对的一对平板部及连接这些平板部的后端的连接板,将枢轴管设置在该连接板的背面上,通过该枢轴管以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后叉。
2.如权利要求1的二轮摩托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是:上述枢轴板具有前方敞口的形状大致呈“U”字形的横截面形状,在上述连接板的背面上设置缺口,将上述枢轴管嵌合在该缺口中。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轮摩托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是:将配置在上述主车架的两侧且连接上述后车架和上述枢轴板的一对连接部件的中间部连接在上述主车架上,将这些连接部件的前端至少连接在设置于上述连接板的背面上的上述枢轴管上。
4.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轮摩托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是:用上述连接板的下部背面支承消音器。
5.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轮摩托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是:用上述枢轴管和上述后车架支承后座踏板托架,该后座踏板托架用于支承同乘者放置脚的后座踏板。
CNB2006100885091A 2005-07-28 2006-06-01 二轮摩托车的车架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663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19658/2005 2005-07-28
JP2005219658A JP4620539B2 (ja) 2005-07-28 2005-07-28 自動二輪車のフレーム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03646A CN1903646A (zh) 2007-01-31
CN100506631C true CN100506631C (zh) 2009-07-01

Family

ID=37673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8850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6631C (zh) 2005-07-28 2006-06-01 二轮摩托车的车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620539B2 (zh)
CN (1) CN100506631C (zh)
BR (1) BRPI0603012B1 (zh)
MY (1) MY144830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13569B2 (ja) * 2007-03-29 2013-01-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および自動二輪車の組立方法
JP5396126B2 (ja) * 2009-03-31 2014-01-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5400723B2 (ja) * 2010-07-16 2014-01-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5570366B2 (ja) * 2010-09-27 2014-08-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5765184B2 (ja) * 2011-10-25 2015-08-19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CN107651077B (zh) * 2017-09-22 2024-01-30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摩托车车架及其摩托车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48173B2 (ja) * 2001-06-22 2004-07-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フレーム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89424A (ja) * 1981-11-24 1983-05-27 Yamaha Motor Co Ltd 車輛の排気管系取付構造
JPS59134072A (ja) * 1983-01-20 1984-08-0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S61161187U (zh) * 1985-03-29 1986-10-06
JP3055720B2 (ja) * 1991-09-30 2000-06-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ピリオンステップホルダ取付構造
JP2656219B2 (ja) * 1994-11-15 1997-09-24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オートバイのステップ取付装置
JP4138176B2 (ja) * 1999-09-01 2008-08-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2002053087A (ja) * 2000-08-11 2002-02-19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後輪支持装置
JP4364521B2 (ja) * 2003-01-30 2009-11-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4351459B2 (ja) * 2003-03-18 2009-10-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リヤクッションユニット取付構造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48173B2 (ja) * 2001-06-22 2004-07-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フレーム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PI0603012B1 (pt) 2017-01-24
MY144830A (en) 2011-11-15
JP4620539B2 (ja) 2011-01-26
BRPI0603012A (pt) 2007-03-13
CN1903646A (zh) 2007-01-31
JP2007030776A (ja) 2007-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91997B (zh) 摩托车
CN100528682C (zh) 摩托车
CN100506631C (zh) 二轮摩托车的车架结构
CN102143882B (zh) 车辆
CN102530150B (zh) 鞍乘型车辆
JPH058757A (ja) 自動車の後部構造
CN100455480C (zh) 自动二轮车的车架
EP2703267B1 (en) Rear structure of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US8376079B2 (en) Motorcycle
CN101172504B (zh) 机动二轮车
CN101264781A (zh) 车辆
KR100930322B1 (ko) 모터 사이클
CN101172505B (zh) 机动两轮车
KR100964858B1 (ko) 모터사이클
CN100528674C (zh) 摩托车
JP2006315656A (ja) 自動二輪車の燃料タンク取付構造
CN103661721B (zh) 跨乘式车辆的框架结构
JPH06107008A (ja) 車両駆動装置の支持構造
CN112776929B (zh) 车辆摆臂
JP3495775B2 (ja) 車両用燃料タンク
JP7454532B2 (ja) 鞍乗型車両
CN220577436U (zh) 摩托车
JPH1081288A (ja)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構造
JP2002193167A (ja) 車両用マッドガード
CN210761120U (zh) 一种摩托车生产用车架组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