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85458C - 电光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光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85458C
CN100485458C CNB2005100589750A CN200510058975A CN100485458C CN 100485458 C CN100485458 C CN 100485458C CN B2005100589750 A CNB2005100589750 A CN B2005100589750A CN 200510058975 A CN200510058975 A CN 200510058975A CN 100485458 C CN100485458 C CN 10048545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work
mentioned
forms
circuit board
flexible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5897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73811A (zh
Inventor
樱井慎二
近藤刚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n's High Tech Co ltd
TCL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738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38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8545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85458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28Segmented fram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46Fixing elements
    • G02F2201/465Snap -fit

Abstract

目的旨在实现模块的小型化,并且提高一体地保持构成模块的各部件时的可靠性。电光装置具有:配置有电光材料而构成的电光面板;对上述电光面板照射可见光的照明装置;和分割为由金属材料形成的多个框架并且通过将被分割的多个框架直接接合而形成为一体、来一起保持上述电光面板和上述照明装置的金属框架。

Description

电光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光装置和电子设备。特别是,本发明涉及可以同时实现模块的小型化和提高一体地保持构成该模块的各部件时的可靠性的电光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便携电话或其他移动通信设备等便携设备中,作为显示媒体,液晶显示装置等电光装置是必不可少的。这样的便携设备重视便携性,所以要求轻量化、小型化和薄型化等。因此,对液晶显示装置等电光装置也要求轻量化、小型化和薄型化等。因此,为了与这样的要求对应,在现有的电光装置中,在固定构成电光装置的各部件时,从轻量化或薄型化的观点考虑,有时不使用小螺钉等固定部件进行固定。例如,在固定液晶显示面板和后照灯单元时,使用双面粘接胶带。这样,由于不需要小螺钉等固定部件,可以实现轻量化,而且由于没有必要确保使用固定部件所需的高度,所以,可以实现薄型化。
但是,由于近年来便携设备的小型化的发展,包含液晶显示面板等的模块的小型化在进步,而该液晶显示面板等的显示部则因重视可视性而存在大型化的倾向,从而难于确保粘贴上述双面粘接胶带的面积。粘贴双面粘接胶带的面积小时,双面粘接胶带整体上的固定力将降低,从而保持由该双面粘接胶带固定的部件的力将降低,所以,一体地保持各部件时的可靠性将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案的,目的旨在提供可以实现模块的小型化并且可以提高一体地保持构成模块的各部件时的可靠性的电光装置和电子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光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配置有电光材料而构成的电光面板;对上述电光面板照射可见光的照明装置;和分割为由金属材料形成的多个框架并且通过将被分割的多个框架直接接合而形成为一体、来一起保持上述电光面板和上述照明装置的金属框架。
这样,用金属框架保持电光面板和照明装置,可以将它们作为一体的模块而形成。金属框架由金属材料形成,所以,即使是将薄板弯曲而形成,也可以确保强度。这样,通过将由金属材料构成的薄板弯曲而形成金属框架,可以使金属框架小型化。另外,通过用金属框架保持上述电光面板和上述照明装置,可以使包含电光面板等的模块整体实现小型化。此外,金属框架由多个框架而形成,通过将这些框架直接联结,仅用金属框架就可以保持上述电光面板和上述照明装置。因此,电光面板等的保持即使不使用双面粘接胶带也可以一体地保持电光面板等。这样,通过使模块整体实现小型化,可以减小粘贴双面粘接胶带的面积,从而可以抑制由此而引起的保持电光面板等时的可靠性的降低,所以,可以提高保持的可靠性。结果,可以实现模块的小型化,并且可以提高一体地保持构成模块的各部件时的可靠性。另外,由于框架由金属材料形成,所以,利用对热的高传导率,散热性高,从而可以将由上述照明装置发生的热向外部散出。结果,可以降低由于温度过高而引起的动作不良等恶劣影响。此外,由于框架由金属材料形成,所以,模块整体的强度提高了。结果,即使施加了来自外部的冲击等大的外力,由于强度提高了,所以,也不容易破损。
另外,按照本发明的优选的形式,其特征在于:上述金属框架,在将上述多个框架形成一体时,能够通过使在各个框架的对应的位置成对设置的多个接合部分别接合,以将上述多个框架形成一体;此外,上述金属框架具有多个边;上述接合部在上述多个边中的至少2个边上形成;在上述边上形成的上述接合部在1个上述边的至少2个部位形成。这样,将形成具有多个边的金属框架的多个框架接合时,至少2边的边通过上述接合部而接合,所以,金属框架整体可以平衡良好地进行接合。另外,上述接合部在1个边的至少2个地方设置,所以,可以更可靠地将由接合部接合的边接合。结果,可以进一步提高一体地保持构成模块的各部件时的可靠性。
另外,按照本发明的优选的形式,其特征在于:上述接合部由在一方的框架上形成的接合孔和在另一方的框架上形成的突起部形成,通过利用上述框架具有的弹性力将上述突起部插入到上述接合孔中而接合。这样,在将具有相互成对的接合部的框架接合时,由于上述框架由薄板形成而具有弹性力,所以,在将上述突起部与上述接合孔接合时,将发生弹性形变。利用该弹性形变,上述突起部可以很容易地嵌入上述接合孔而接合。结果,框架之间的接合不使用工具等就可以很容易地接合,所以,可以抑制制造成体的提高。另外,发生弹性形变的上述框架在突起部与接合孔接合之后恢复为原来的形状,从而维持突起部与接合孔的接合。结果,这就提高了维持框架之间的接合状态的可靠性,所以,可以进一步提高一体地保持构成模块的各部件时的可靠性。
另外,按照本发明的优选的形式,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框架由在形成为一体时位于上述电光面板侧并且形成有显示孔的第1框架和位于上述照明装置侧的第2框架形成;将上述第1框架和上述第2框架形成一体时,在上述第1框架和上述第2框架直接重叠的部分,上述第2框架位于上述第1框架的外侧。这样,可以进行第1框架与电光面板的定位。即,将第1框架和第2框架接合为一体而保持上述电光面板等时,第1框架与电光面板直接接触,所以,在设定电光面板相对第1框架的位置的位置上可以更正确地定位并用金属框架保持。另外,在第1框架上设置了为了识别电光面板的显示内容而形成的显示孔。通过将电光面板相对第1框架正确地定位到上述那样设定的位置,可以使电光面板的显示部与上述显示孔的位置更正确地一致。这样,就可以以与电光面板的显示部的形状接近的形状形成显示孔。结果,就不必考虑该显示孔与电光面板的显示部的偏离而形成显示孔,从显示孔不能看到显示部以外的部分,所以,可以提高显示孔内的外观。
另外,按照本发明的优选的形式,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框架由在形成为一体时位于上述电光面板侧的第1框架和位于上述照明装置侧的第2框架形成;将上述第1框架和上述第2框架形成一体时,在上述第1框架和上述第2框架直接重叠的部分,上述第1框架位于上述第2框架的外侧。这样,上述接合部的突起部的形状即使在第1框架和第2框架的接合的脱离方向开口,也可以抑制光从该开口的部分向电光面板的观看方向泄漏。即,在利用薄板形成上述框架时,上述突起部可以通过使该薄板变形而形成,但是,这时是形成可以与框架之间的脱离方向进行锁止的突起部。因此,当从框架的板使突起部开口而从该板突出时,这时的开口的方向是朝向限制框架之间的脱离的方向开口。另外,由于上述电光面板位于框架的内侧,所以,突起部向外侧方向突出。因此,突起部在框架之间重叠时在位于内侧的框架上形成,在第1框架位于第2框架的外侧时,突起部在第2框架上形成。这样,突起部在第2框架上形成,而且,在第2框架中,第1框架与第2框架的脱离方向就成为与设置第1框架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所以,突起部的开口的方向就是设置电光面板的方向的相反方向。结果,即使来自上述照明装置的光从突起部的开口部泄漏时,在电光面板的显示部的方向也并不泄漏,所以,可以抑制电光面板的可视性的降低。
本发明的电光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第1框架和上述照明装置通过上述第1框架具有的临时固定用孔与上述照明装置具有的临时固定用突起相配合而进行固定。
另外,按照本发明的优选的形式,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电光面板上装配有挠性的布线基板;上述第2框架被分割而分别与上述第1框架单独地接合;上述第2框架被分割的一方的框架与上述第1框架一起保持上述电光面板和上述照明装置,另一方的框架与上述第1框架一起保持上述电光面板、上述照明装置和上述挠性布线基板。这样,在将挠性布线基板向电光面板的显示部的相反侧弯曲而由第2框架保持时,可以分为保持包含挠性布线基板的部分和不包含挠性布线基板而保持的部分。这样,不包含挠性布线基板而保持的部分可以将包含金属框架的整体的厚度减薄。另外,挠性布线基板可以利用包含挠性布线基板而保持的第1框架和第2框架可靠地进行保持。结果,可以将想使模块的厚度减薄的部分减薄,所以,可以实现模块的小型化。
本发明的电光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第1框架和上述照明装置通过上述第1框架具有的临时固定用切口与上述照明装置具有的临时固定用突起相配合而进行固定。
另外,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本发明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光装置。这样,可以实现具有紧凑地一体形成的模块不分离并且强度高、散热性高的电光装置的电子设备。这样,由于电光装置紧凑地形成,所以,可以使电子设备紧凑。另外,由于电光装置的小型化,可以使其他部分具有宽裕量,从而可以增加设计的自由度而提高性能。另外,由于一体形成的模块不分离,所以,可以得到故障少的高品质的电子设备。另外,由于提高了电光装置的强度,所以,即使施加了大的外力,也可以获得不易破损的电子设备。此外,由于电光装置的散热性高,所以,可以得到由高温太高而引起的电光装置的动作不良等降低的高品质的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实施例1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突起部的详细图;
图4是图3的A—A剖面图;
图5是图3的B—B剖面图;
图6是表示将后照灯单元等嵌入第1框架的状态的图;
图7是将挠性布线基板弯曲的图;
图8是将第2框架嵌入的图;
图9是接合部的详细图;
图10是图9的C—C剖面图;
图11是图9的D—D剖面图;
图12是表示未由金属框架覆盖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图;
图13是表示由金属框架覆盖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图;
图14是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各部分的最大应力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实施例2的透视图;
图16是图15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17是表示将后照灯单元等嵌入第1框架的状态的图;
图18是将挠性布线基板弯曲的图;
图19是将第2框架嵌入的图;
图20是表示电子设备的一例的图;
图21是表示电子设备的一例的图;
图22是表示电子设备的一例的图。
符号说明:
1...液晶显示装置 10...液晶显示面板 11...显示部 20...后照灯单元 21...导光板 22...反射板 25...塑料框架 26...侧壁 29...临时固定用突起部 40...金属框架 41...侧面45...第1框架 46...显示孔 47...上面 48...侧面49...临时固定用孔 50...第2框架 51...下面 52...侧面53...退让部 60...接合部 61...突起部 6...限制部65...接合孔 66...上边 70...挠性布线基板 71...连接部72...LED 80...液晶显示装置 90...金属框架 91...侧面95...第1框架 96...显示孔 97...上面 98...侧面99...临时固定用切口 100...第2框架 101...后照灯单元侧第2框架 102...挠性布线基板侧第2框架 103...下面 104...侧面 105...退让部 110...液晶显示面板 111...显示部120...后照灯单元 121...导光板 122...反射板 125...塑料框架 127...临时固定用突起部 140...挠性布线基板141...连接部 142...LED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电光装置和电子设备的实施例。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另外,下述实施例的构成要素包含本技术领域人员可以容易置换的或者实质上相同的构成要素。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电光装置的一例,以液晶显示装置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场致发光装置、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电泳显示装置和使用电子发射元件的装置等电光装置。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部侧为上面、相反侧的面为下面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实施例1的透视图。作为电光装置的一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由金属框架40将外部的主要部分覆盖而形成,在金属框架40内收容有作为电光面板的后面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10和作为照明装置的后照灯单元20。该金属框架40由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形成。除了不锈钢外,该金属材料也可以使用铝、磷青铜、铍(青)铜等。上述金属框架40由第1框架45和第2框架50形成,第1框架45位于液晶显示装置的上面侧,第2框架50位于液晶显示装置的下面侧。另外,在第1框架45上形成矩形的显示孔46,上述液晶显示面板10的显示部11位于该显示孔46的内侧方向。
另外,在将第1框架45和第2框架50接合的状态下,该金属框架40形成基本长方体的形状。这样,在将第1框架45和第2框架50接合的状态下从上述显示孔46的方向看该金属框架40时,作为长方形形状的各边的4边中相对的2边由第1框架45和第2框架50重叠而形成。该重叠的部分中第2框架50位于第1框架45的外侧。另外,在这2边的重叠部分中形成接合部60,该接合部60在每1边设置在3个地方。另外,该接合部60在第1框架45和第2框架50重叠的部分成对地形成,在第1框架45上形成突起部61,在第2框架50上形成接合孔65。该接合部60在以形成上述显示孔46的面为上面47时的侧面41上形成。第1框架45和第2框架50通过该突起部61和接合孔65接合而接合成一体。对于未形成上述接合部60的侧面41,第1框架45和第2框架50不重叠,且相互之间不接合。
图2是图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在第1框架45和第2框架50之间,设置有液晶显示面板10和后照灯单元20。上述第1框架45利用不锈钢薄板形成,其上面47以大致长方形的形状形成。另外,在该上面47上,如上述那样形成矩形的显示孔46。该第1框架45具有在上述长方形的4边的各边弯曲的侧面48,该侧面48的长度与上述上面47的各边的全长相同或者相对上述边部分地形成。另外,在侧面48中沿上述上面47的长度方向的边形成的侧面48上,形成上述突起部61,该突起部61在每1个侧面48上各形成3个。另外,在形成有突起部61的侧面48上,形成作为用于与后照灯单元20临时固定用的孔的临时固定用孔49,在每1个侧面48上各形成2个。另外,上述上面47用黑色涂装。
图3是突起部的详细图。图4是图3的A—A剖面图。图5是图3的B—B剖面图。该突起部61由与第1框架45相同的薄板形成,其详细的形状在从正面看侧面48的方向上,上部与上述上面47平行地形成,其下侧以下方成为凸部的大致半圆的形状形成。从上部即上述上面47的方向看该突起部61时(图4),以外侧成为凸部的大致半圆的形状形成,并向上方开口。另外,在上下方向的剖面看该突起部61时(图5),突起部61的上部向外侧突出,随着朝向下方形成曲线而与第1框架45的侧面48连接。换言之,随着从下方到上面47的方向,形成向外侧突出的曲线。即,上述突起部61以上部的部分朝向外侧成为凸部的大致半圆的形状形成,该半圆的内侧与第1框架45的内侧连通,因此,突起部61的上部的部分向上方开口。另外,从突起部61到上述上面47的上述侧面48形成开口。
上述液晶显示面板10通过配置电光材料而形成,由长方形的厚度薄板状形状形成。另外,在该液晶显示面板10上,安装了挠性布线基板70。在液晶显示面板10上在板状形状的一面形成上述显示部11,在挠性布线基板70的设置有液晶显示面板的上述显示部11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上安装有后面所述的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72。另外,在该挠性布线基板70上,形成有驱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10或LED的元件或布线。另外,在该挠性布线基板70的端部,设置有可以与外部的端子连接的连接部71。
上述后照灯单元20由导光板21、反射板22和塑料框架25形成。导光板21和反射板22以大致长方形的形状形成,在导光板21的下侧,反射板22设置成使反射面向上。另外,在导光板21的上侧的面的周围设置了宽度窄的粘接部30。另外,塑料框架25具有设置成将导光板21和反射板22的形状即长方形的四周包围的侧壁26。从上方看该侧壁26时,侧壁26的外侧部分形成的长方形的形状比从下看上述第1框架45时侧面48的内侧部分形成的长方形的形状小一些。此外,从上方看该侧壁26时,侧壁26的内侧部分形成的长方形的形状比上述液晶显示面板10的形状即长方形大一些。另外,作为上述长方形的短边的侧壁26的短边侧壁27中的1个短边侧壁27远离导光板21和反射板22而形成,剩余的侧壁26接近导光板21和反射板22而形成。即,导光板21、反射板22和塑料框架25在长方形的长度方向上,2个短边侧壁27中的其中一个短边侧壁27与导光板21和反射板22分离地形成。另外,在作为塑料框架25的长边的侧壁26的长边侧壁28上,形成作为与上述第1框架45的临时固定用的突起部的临时固定用突起部29,该临时固定用突起部29在1个长边侧壁28上形成2个,在2个长边侧壁28上都形成。
上述第2框架50和第1框架45一样利用不锈钢薄板形成,其下面51的形状以大致长方形的形状形成。另外,在该下面51上形成有组装该液晶显示装置1时位于挠性布线基板70的连接部71附近的退让部53。第2框架50具有在上述长方形的4边的各边弯曲的侧面52,该侧面52的长度与上述下面51的各边的成全长相同,或者相对上述边部分地形成。另外,在侧面52中在上述下面51的长度方向的边上形成的侧面52上,形成上述接合部60的接合孔65,该接合孔65在每1个侧面52上各形成3个。该接合孔65的位置,在与上述第1框架45上形成的突起部61对应的位置上形成。另外,形成该第2框架50的接合孔65的侧面52之间的内侧的距离比形成上述第1框架45的突起部61的侧面48之间的外侧的距离大一些。
该实施例1的导光装置由以上的各部分构成,下面说明其作用。在组装上述液晶显示装置1时,首先,将安装了上述挠性布线基板70的液晶显示面板10嵌入后照灯单元20中。液晶显示面板10的显示部11的相反侧的面朝向后照灯单元20方向,后照灯单元20的导光板21侧的面朝向液晶显示面板10方向。此外,后照灯单元20的导光板21和反射板22与侧壁26远离的部分朝向挠性布线基板70侧。就以这样的朝向将液晶显示面板10嵌入到后照灯单元20的侧壁26之间。这时,因为在导光板21的周围设置有宽度窄的粘接部30,所以,通过液晶显示面板10与该粘接部30粘接,液晶显示面板10与后照灯单元20临时固定。
其次,将第1框架45从后照灯单元20和液晶显示面板10一体地形成的状态下的液晶显示面板10的显示部11侧嵌入。其方向是将一体形成的后照灯单元20和液晶显示面板10设置成使液晶显示面板10的显示部11向上,从其上方嵌入将上面47朝上的第1框架45。这时,使该显示部11的位置与在第1框架45上形成的显示孔46的位置对齐一致(而装配)。这样嵌入时,在上述塑料框架25上形成的临时固定用突起部29与在第1框架45上形成的临时固定用孔49接合。这样,液晶显示面板10和后照灯单元20就在临时固定在第1框架45上的同时定位。
图6是从下侧看将后照灯单元等嵌入第1框架的状态的图。图7是将挠性布线基板弯曲的图。图8是将第2框架嵌入的图。在从下方即从嵌入第1框架45的后照灯单元20的反射板22侧看将液晶显示面板10和后照灯单元20一体地嵌入如上述那样的第1框架45中的状态时,LED72安装在挠性布线基板70上。另外,在该挠性布线基板70上形成嵌合孔73,在后照灯单元20上设置有接合销31(图6)。将第2框架50嵌入后照灯单元20等中时,在将第2框架50嵌入之前使挠性布线基板70向反射板22的方向弯曲(图7)。并且,将在后照灯单元20上形成的嵌合销钉31插入在挠性布线基板70上形成的上述嵌合孔73中与之接合,以此进行临时固定和定位。这样,通过将挠性布线基板70弯曲、定位,将安装在挠性布线基板70上的LED72相对导光板21配置到适合于光向导光板21照射的位置。
这样,就从弯曲状态的挠性布线基板70上嵌入上述第2框架50(图8)。这时,通过使在第2框架50上形成的退让部53朝向挠性布线基板70的连接部71所在的方向,而将第2框架50嵌入。在将第2框架50嵌入时,第1框架45的侧面48位于上述后照灯单元20具有的塑料框架25的侧壁26的外侧,在该侧壁26中位于长边侧壁28的外侧的上述侧面48上形成突起部61。如上所述,在使第2框架50的朝向设置成挠性布线基板70的连接部71和第2框架50的退让部53一致朝向时,第2框架的侧面52中形成有接合孔65的侧面52位于设置有突起部61的部分。
上述突起部61如上述那样向外侧突出,随着朝向第1框架45的上面47的方向,形成向外侧突出的曲线。另外,第2框架50由不锈钢的薄板形成,所以具有弹性。因此,在将第2框架50嵌入时,第2框架50的侧面52与上述突起部61接触,由于突起部61形成曲线而向外侧突出,所以,第2框架50的侧面52也与其向外侧方向的突出相应地发生弹性变形。这样,形成有接合孔65的侧面52就弯曲地向外侧方向扩展。并且,在第2框架50的侧面52上形成的接合孔65位于突起部61的部分时,突起部61就嵌入接合孔65中。这样,向外侧方向弯曲的侧面52就在第2框架50具有的弹力的作用下恢复为原来的形状。这样,突起部61就与接合孔65接合,第1框架45与第2框架50接合。这样,进入到第2框架50的内侧的挠性布线基板70由于连接部71附近从上述退让部53露出,所以,可以很容易地进行该连接部71与外部的端子的连接。
图9是接合部的详细图。图10是图9的C—C剖面图。图11是图9的D—D剖面图。突起部61与接合孔65接合的接合部60中,突起部61嵌入接合孔65,突起部61的上部作为制动(限制)部62与接合孔65的上边66接触。这样,突起部61的制动部62通过与接合孔65的上边66接触,来限制接合孔65向下方移动。接合孔65向下方移动的方向是第1框架45与第2框架50脱离的方向,因该方向的移动由接合部60所限制,所以,通过制动部62而接合的第1框架45和第2框架50就维持着接合。
图12是表示未由金属框架覆盖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图。图13是表示由金属框架覆盖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图。图14是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各部分的最大应力的图。用没有金属框架的液晶显示装置5和带金属框架的液晶显示装置6做了强度试验,比较有无金属框架40的强度的差别。设没有金属框架的液晶显示装置5的液晶显示面板10的相反侧的面的中央部附近为a、长度方向的边(长边)的长度方向的与a相同的附近为b、长度方向的边的挠性布线基板70的连接侧的端部附近为c、挠性布线基板70连接的一侧的端部中央附近为d。同样,设带金属框架的液晶显示装置6的与上述没有金属框架的液晶显示装置5的各部分a、b、c、d对应的部分分别为a′、b′、c′、d′。对这些液晶显示装置做的坠落试验的结果示于图14。如图14所示,带金属框架的液晶显示装置6的b′和c′的最大应力比没有金属框架的液晶显示装置5的b和c的最大应力大幅度减小了。另外,带金属框架的液晶显示装置6的平均最大应力也比没有金属框架的液晶显示装置5的平均最大应力减小了。
以上的液晶显示装置1在作为液晶显示装置1的模块而一体化的部件中,使用了将由金属材料构成的薄板弯曲的金属框架40,将液晶显示面板10和后照灯单元20一起收容到其中,所以,可以使液晶显示装置1的模块实现小型化。另外,将金属框架40分割为第1框架45和第2框架50,通过将它们直接接合,仅用金属框架40就可以将液晶显示面板10和后照灯单元20可靠地保持。结果,不仅可以实现模块的小型化,而且可以提高一体地保持构成模块的各部件时的可靠性。
另外,金属框架40由不锈钢等金属形成,所以热传导率高,从而散热性好。这样,可以将成为后照灯单元20的光源的LED72发生的热通过金属框架40向外部散出。结果,可以降低温度过热引起的动作不良等恶劣影响。形成金属框架40的材料,除了不锈钢以外,也可以使用铝、磷青铜、铍铜等。例如,重视轻量化时可以使用铝,重视散热性时可以使用磷青铜、铍铜等,可以根据用途而选择使用。
另外,将液晶显示面板10和后照灯单元20一体地收容的金属框架40由金属材料形成,所以,如上述试验结果所示,提高了强度。即,在上述试验结果中,通过在液晶显示装置1中设置金属框架40,降低了通过坠落而施加冲击时的最大应力,所以,提高了耐冲击的强度。结果,即使从外部施加了冲击等大的外力,由于强度提高了,所以也不容易破损。
另外,由在从第1框架45的上面47看时相对的2边的部分的侧面48上设置的突起部61和在与该侧面48对应的第2框架50的侧面52上设置的接合孔65形成上述接合部60。这样,由于在第1框架45和第2框架50的相对的2边的侧面48、52上形成,所以,可以平衡良好地接合。另外,由于在1个边的侧面48、52的3个地方设置有接合部60,所以,可以更可靠地接合。结果,可以进一步提高一体地保持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的模块的各部件时的可靠性。
另外,由于利用突起部61和接合孔65形成接合部60,所以,将第1框架45与第2框架50接合时,不使用工具等就可以很容易地接合。结果,组装很容易,从而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另外,突起部61和接合孔65通过突起部61的制动部62与接合孔65的上边66接触,可以限制第1框架45和第2框架50向脱离方向的移动。结果,提高了维持第1框架45和第2框架50的接合状态的可靠性,所以,可以进一步提高一体地保持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的模块的各部件时的可靠性。
另外,使液晶显示面板10和后照灯单元20一体形成的结构直接与第1框架45接触而定位,所以,第1框架45和液晶显示面板10的位置关系可以组装成更正确地设定的位置关系。另外,第1框架45和液晶显示面板10的位置关系通过如此组装成正确地设定的位置关系,可以将液晶显示面板10的显示部11与第1框架45的显示孔46的位置更正确地对应一致。这样,可以以与液晶显示面板10的显示部11的形状接近的形状形成显示孔46。结果,不必考虑该显示孔46与该液晶显示面板10的显示部11的偏离而形成显示孔46,从显示孔46不能看到显示部11以外的部分,所以,可以改善显示孔46内的外观。
另外,第1框架45的上面47用黑色涂装,所以,在具有该液晶显示装置1的电子设备中,改善了上述显示部11的美观性。即,不进行涂装时,从电子设备的外部就可以看到形成金属框架40的金属本身的颜色,所以,美观性将降低。因此,通过用黑色涂装第1框架45的上面47,不能看到金属的颜色,从而就抑制了美观性变差。另外,由于仅涂装了上面47,所以,可以抑制在组装液晶显示装置1时或组装到电子设备中时涂装面因摩擦而被剥离。涂装层被剥离时,该剥离的碎屑有可能进入电子设备内从而成为动作不良的原因。因此,通过仅涂装第1框架45的上面47,可以抑制上述不良状况。结果,可以提高美观性,并抑制液晶显示装置1或电子设备的动作不良。上面47的涂装,也可以是黑色以外的颜色。通过与电子设备的外观(颜色)对应地以与其外观相匹配的颜色涂装第1框架45的上面47,可以提高电子设备整体的外观。
另外,通过用第1框架45和第2框架50覆盖液晶显示面板10和后照灯单元20而将第1框架45和第2框架50接合,来保持液晶显示面板10和后照灯单元20。因此,在组装液晶显示装置1时即使灰尘等落入到液晶显示面板10与后照灯单元20之间,通过将第1框架45与第2框架50的接合解除而将灰尘等除去,可以再次使用液晶显示面板10和后照灯单元20。用双面粘接胶带将液晶显示面板10和后照灯单元20粘接时,就不能将落入到它们之间的灰尘除去,从而该液晶显示面板10等就不能作为产品使用。因此,如上述那样通过用金属框架40将它们覆盖,就可以使用。结果,就减少了不合格产品,提高了合格率,从而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实施例2)
实施例2的电光装置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电光装置大致相同,不同的地方是第2框架分割为两部分。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并标以相同的符号。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实施例2的透视图。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装置80和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1一样,由金属框架90将外部的主要部分覆盖而形成,液晶显示面板110和后照灯单元120收容在金属框架90内。实施例1的金属框架40由第1框架45和第2框架50形成,而实施例2的金属框架90由于第2框架100分割为2部分,所以,金属框架90由第1框架95、后照灯单元侧第2框架101和挠性布线基板侧第2框架102形成。在上述第1框架95上,和实施例1的第1框架45一样,形成显示孔96,上述液晶显示面板110的显示部111位于该显示孔96的内侧方向。另外,上述第2框架100分割为后照灯单元侧第2框架101和挠性布线基板侧第2框架102的位置是液晶显示面板110的显示部111的安装有后面所述的挠性布线基板140的一侧的端部附近。
实施例2的金属框架90从显示孔96的方向看该金属框架90时以长方形的形状形成,其长方形的4边中的任一边由第1框架95和后照灯单元侧第2框架101或第1框架95和挠性布线基板侧第2框架102重叠地形成。该重叠的部分的后照灯单元侧第2框架101或挠性布线基板侧第2框架102全部位于第1框架95的外侧。另外,后照灯单元侧第2框架101和挠性布线基板侧第2框架102在从显示孔96的方向看金属框架90时在上述长方形的长度方向分开。第1框架95和后照灯单元侧第2框架101或挠性布线基板侧第2框架102和实施例1的金属框架40一样,由接合部60接合。将第1框架95与后照灯单元侧第2框架101接合的接合部60的位置和数量,是在上述长度方向的边的每1个边设置3个,在该长度方向与长度方向之间的边上设置2个。另外,将第1框架95与挠性布线基板侧第2框架102接合的接合部60在上述长度方向的边的每1个边设置2个,在该长度方向与长度方向之间的边上设置2个。接合部60和实施例1一样,在第1框架95上形成突起部61,在第2框架100上形成接合孔65。另外,接合部60在以形成有上述显示孔96的面为上97时的侧面91上形成。
图16是图15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液晶显示面板110和后照灯单元120设置在第1框架95与由后照灯单元侧第2框架101和挠性布线基板侧第2框架102构成的第2框架100之间。上述第1框架95具有在上述长方形的4边的各边弯曲的侧面98,该侧面98的长度与上述上面97的各边的全长相同或者相对上述边部分地形成。另外,在各侧面98上形成上述突起部61,在上述上面97的长度方向的边形成的侧面98上各形成5个,在短边形成的侧面98上各形成2个。另外,在长度方向的边形成的侧面98上,形成作为与后照灯单元120临时固定用的切口的临时固定用切口99,在1个侧面98上各形成2个。另外,上述上面97用黑色涂装。
上述液晶显示面板110以和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面板10相同的形状形成,形成显示部111,并安装有挠性布线基板140。该挠性布线基板140也和实施例1的挠性布线基板70一样,在设置有液晶显示面板110的上述显示部111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上安装LED142,在端部设置有连接部141。
上述后照灯单元120和实施例1的后照灯单元20一样,由导光板121、反射板122和塑料框架125形成,导光板121和反射板122以大致长方形的形状形成,在导光板121的下侧,反射板122设置成反射面向上。塑料框架125与实施例1的塑料框架25不同,不设置侧壁,形成将导光板121和反射板122的周围包围的边缘形状。从上方看该塑料框架125时的形状,比从下看上述第1框架95时侧面98的内侧部分形成的长方形的形状小一些。另外,在作为塑料框架125的长度方向的边的长边126的侧面形成有作为与上述第1框架95临时固定用的突起部的临时固定用突起部127。该临时固定用突起部127在1个长边126上形成2个,在2个长边126上都形成。
上述第2框架100如上述那样分为后照灯单元侧第2框架101和挠性布线基板侧第2框架102而形成。该第2框架100在作为液晶显示装置80的金属框架90的第2框架100而组装时,下面103成为长方形的形状,上述后照灯单元侧第2框架101和挠性布线基板侧第2框架102在长方形的长度方向被分割。另外,第2框架100具有在长方形的4边的各边弯曲的侧面104,因此,该侧面104分别在后照灯单元侧第2框架101和挠性布线基板侧第2框架102的3边上形成。即,金属框架90的下面103以长方形形成,该长方形由后照灯单元侧第2框架101和挠性布线基板侧第2框架102分割,所以,后照灯单元侧第2框架101和挠性布线基板侧第2框架102的下面103分别成为矩形。另外,后照灯单元侧第2框架101和挠性布线基板侧第2框架102的各自的矩形的4边中的1边与另一方的第2框架100相对,将后照灯单元侧第2框架101与挠性布线基板侧第2框架102对齐而成为第2框架100,所以,在该相对向的边不形成侧面104。因此,后照灯单元侧第2框架和挠性布线基板侧第2框架102都在除了该相对向的边以外的3边上形成有侧面104。在该侧面104上,分别形成接合孔65,在后照灯单元侧第2框架101的3边中的第2框架100的长度方向的侧面104的2个侧面104上各形成3个,在其余的(一个)侧面104上形成2个。另外,在挠性布线基板侧第2框架102的3边的侧面104上分别各形成2个接合孔65。另外,从上看将后照灯单元侧第2框架101与挠性布线基板侧第2框架102接合后的状态时的侧面104的内侧部分的形状,比从下看上述第1框架95时的侧面98的外侧部分形成的长方形大一些。另外,在挠性布线基板侧第2框架102的下面103上,在后照灯单元侧第2框架101侧形成退让部105。
该实施例2的电光装置由以上的结构构成,下面说明其作用。在组装上述液晶显示面板110时,首先,以第1框架95的上面97为下侧设置第1框架95。相对于第1框架95,将上述液晶显示面板110嵌入第1框架95的侧面98的内侧,使显示部111朝向第1框架95侧。这时,液晶显示面板110的朝向成为上述显示部111与第1框架95的显示孔96的位置对齐一致(对合)的朝向。其次,从嵌入第1框架95的液晶显示面板110之上嵌入上述后照灯单元120。该后照灯单元120的朝向,是使导光板121侧的面成为液晶显示面板110方向的朝向。在该状态下将后照灯单元120嵌入第1框架95时,在后照灯单元120上形成的临时固定用突起部127与第1框架95的临时固定用切口99接合。这样,后照灯单元120在与第1框架95临时固定的同时被定位。
图17是从下侧看将后照灯单元等嵌入第1框架的状态的图。图18是将挠性布线基板弯曲的图。图19是将第2框架嵌入的图。如上所述,从后照灯单元120侧看将第1框架95和后照灯单元120嵌入的状态时,在挠性布线基板140上,和实施例1的挠性布线基板70一样,形成了LED142和接合孔143。另外,在后照灯单元120上,形成接合销128。从该后照灯单元120侧将后照灯单元侧第2框架101嵌入第1框架95(图17)。在第1框架95的长度方向,其位置位于不设置上述液晶显示面板110的挠性布线基板140的一侧。另外,其朝向是不形成侧面104的边朝向挠性布线基板140的方向。通过以该朝向将后照灯单元侧第2框架101嵌入,在第1框架95上形成的突起部61就与在后照灯单元侧第2框架101上形成的接合孔65接合。这样,后照灯单元侧第2框架101就与第1框架95接合。
将后照灯单元侧第2框架101嵌入第1框架95之后,将挠性布线基板140向后照灯单元侧第2框架101的方向弯曲(图18)。并且,将在后照灯单元120上形成的接合销128插入接合在挠性布线基板140上形成的上述接合孔143中,进行临时固定和定位。这样,上述LED142就配置到适合向导光板121照射光的位置。另外,这样将挠性布线基板140弯曲时,该挠性布线基板140就位于后照灯单元侧第2框架101的下面103侧,即在以第1框架95的上面97为下侧进行设置时,挠性布线基板140位于后照灯单元侧第2框架101的上侧。
这样,就从弯曲状态的挠性布线基板140之上将上述挠性布线基板侧第2框架102嵌入(图19)。其朝向是在挠性布线基板侧第2框架102上形成的退让部105朝向后照灯单元侧第2框架101侧。通过将挠性布线基板侧第2框架102以该朝向嵌入,在第1框架95上形成的突起部61就与在挠性布线基板侧第2框架102上形成的接合孔65接合。这样,挠性布线基板侧第2框架102就与第1框架95接合。另外,即使这样将后照灯单元侧第2框架101与挠性布线基板侧第2框架102接合时,由于在挠性布线基板侧第2框架102上形成有退让部105,所以,挠性布线基板140也从该退让部105向外部露出,从而位于后照灯单元侧第2框架101的下面103侧。
以上的液晶显示装置80对于作为液晶显示装置80的模块而使之成为一体的部件,和实施例1一样,使用金属框架90,并将液晶显示面板110和后照灯单元120一起收容到其中。结果,可以实现模块的小型化,并且可以提高将构成模块的各部件一体地保持时的可靠性。
另外,将第2框架100分割为2部分,分为后照灯单元侧第2框架101和挠性布线基板侧第2框架102。其中,后照灯单元侧第2框架101通过与第1框架95接合,仅保持液晶显示面板110和后照灯单元120,挠性布线基板侧第2框架102保持液晶显示面板110和后照灯单元120以及挠性布线基板140。这样,由于后照灯单元侧第2框架101的部分不保持挠性布线基板140,所以,可以将第1框架95和后照灯单元侧第2框架101的整体的厚度减薄这个量(如果保持时所需的量)。另外,后照灯单元侧第2框架101与液晶显示面板110的显示部111附近的第1框架95接合。结果,可以将显示部111附近的厚度减薄,从而可以得到显示部111的部分整体的厚度薄的液晶显示装置80。
上述液晶显示装置1、80在第1框架45、95与第2框架50、100重叠的部分,将第2框架50、100配置在第1框架45、95的外侧,但是,在这些重叠的部分,也可以将第1框架配置在第2框架的外侧。这时的金属框架和上述一样地设置接合部60时,在第2框架上形成突起部61,在第1框架上形成接合孔65。这样,在第2框架上设置突起部61时,开口的部分就指向第2框架的下面方向即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部的方向的相反方向。在上述后照灯单元点亮时,有可能从该开口部泄漏光,但是,通过使开口的部分如此指向显示面的相反方向,可以抑制泄漏的光指向显示部方向。结果,可以抑制液晶显示装置的可视性的降低。
(实施例3)
在实施例3中,说明具有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说明的电光装置的电子设备的具体例。图20~图22分别是具有上述本发明的电光装置的电子设备的例子。图20是表示便携电话的一例的透视图。在图20中,200表示便携电话本体,其中,201是由本发明的电光装置构成的显示部。图21是表示手表式的电子设备的一例的透视图。在图21中,210表示内置计时功能的手表本体,211是由本发明的电光装置构成的显示部。并且,图22是表示文字处理器或个人电脑等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的一例的透视图。在图22中,220表示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22是键盘等输入部,224是收纳有运算装置或存储装置等的信息处理装置本体,226是由本发明的电光装置构成的显示部。
如果在这些电子设备中使用本发明的电光装置,可以实现高品质的电子设备。只要可以安装电光装置,电子设备不限于上述这些电子设备。因此,作为具有这样的电光装置的电子设备,除了图20所示的便携电话、图21所示的手表式的电子设备和图22所示的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外,可以是例如数码静态照相机、车载监视器、数字摄像机、取景器式或监视器直视型的录像机、汽车导航装置、呼机、电子记事簿、计算器、工作站、可视电话、POS终端设备等的具有电光装置的电子设备。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电光装置在实现电光装置的模块的小型化时有用,特别是可以提高一体地保持构成小型化的模块的各部件时的可靠性。

Claims (6)

1.一种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配置有电光材料而构成的电光面板;
对上述电光面板照射可见光的照明装置;和
分割为由金属材料形成的多个框架并且通过将被分割的多个框架直接接合而形成为一体、来一起保持上述电光面板和上述照明装置的金属框架;
其中,在上述电光面板上装配有挠性的布线基板;
上述多个框架由在形成为一体时位于上述电光面板侧并且形成有显示孔的第1框架和位于上述照明装置侧的第2框架形成;
将上述第1框架和上述第2框架形成为一体时,在上述第1框架和上述第2框架直接重叠的部分,上述第2框架位于上述第1框架的外侧;
上述第2框架被分割而分别与上述第1框架单独地接合;
上述第2框架被分割的一方的框架与上述第1框架一起保持上述电光面板和上述照明装置,另一方的框架与上述第1框架一起保持上述电光面板、上述照明装置和上述挠性布线基板。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金属框架,在将上述多个框架形成为一体时,能够通过将在各个框架的对应的位置成对设置的多个接合部分别接合,将上述多个框架形成为一体;
进而,上述金属框架具有多个边;
上述接合部在上述多个边中的至少2个边上形成;
在上述边上形成的上述接合部在1个上述边上至少在2个部位形成。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合部由在一方的框架上形成的接合孔和在另一方的框架上形成的突起部形成,
通过利用上述框架具有的弹性力将上述突起部插入到上述接合孔中而接合。
4.按权利要求1~3的任一权项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框架和上述照明装置通过上述第1框架具有的临时固定用孔与上述照明装置具有的临时固定用突起相配合而临时固定。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框架和上述照明装置通过上述第1框架具有的临时固定用切口与上述照明装置具有的临时固定用突起相配合而临时固定。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权项所述的电光装置。
CNB2005100589750A 2004-03-25 2005-03-25 电光装置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0048545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89408A JP4461869B2 (ja) 2004-03-25 2004-03-25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089408/2004 2004-03-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3811A CN1673811A (zh) 2005-09-28
CN100485458C true CN100485458C (zh) 2009-05-06

Family

ID=34989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589750A Active CN100485458C (zh) 2004-03-25 2005-03-25 电光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257306B2 (zh)
JP (1) JP4461869B2 (zh)
KR (1) KR100648768B1 (zh)
CN (1) CN100485458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09173B2 (en) * 2005-06-27 2007-12-18 Intel Corporation Optical transponder module with dual board flexible circuit
JP4537898B2 (ja) * 2005-06-29 2010-09-08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及び携帯端末の組立構造
JP4616105B2 (ja) * 2005-07-20 2011-01-19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液晶表示装置
JP4884746B2 (ja) * 2005-10-20 2012-02-29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液晶表示装置
KR100658283B1 (ko) * 2005-11-23 2006-12-1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윈도우 조립체가 구비된 표시소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용단말기
KR100739332B1 (ko) * 2005-11-23 2007-07-1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윈도우 조립체가 구비된 표시소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용단말기
KR100762688B1 (ko) * 2005-11-23 2007-10-0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윈도우 조립체가 구비된 표시소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용단말기
KR101216687B1 (ko) 2005-12-12 2012-12-3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평판 표시 장치
KR20070087310A (ko) * 2006-02-23 2007-08-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0978045B1 (ko) 2006-03-13 2010-08-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패널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JP4285504B2 (ja) * 2006-05-24 2009-06-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を有する表示装置
JP2008064829A (ja) * 2006-09-05 2008-03-21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表示装置
KR100821043B1 (ko) * 2006-09-22 2008-04-0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연성인쇄회로기판
US7605880B2 (en) * 2006-10-27 2009-10-20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1765803B (zh) * 2007-09-14 2012-01-25 夏普株式会社 框架构造体及具备该框架构造体的显示装置
CN101533164A (zh) * 2008-03-12 2009-09-1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US20090268123A1 (en) * 2008-04-25 2009-10-29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lat Display Module
TWI400639B (zh) * 2009-02-23 2013-07-0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光學觸控式之液晶顯示裝置
JP2013519109A (ja) * 2010-02-03 2013-05-23 ジョンソン コントロールズ オートモーティブ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表示装置
JP5515813B2 (ja) * 2010-02-08 2014-06-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5533001B2 (ja) * 2010-02-16 2014-06-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TWM401167U (en) * 2010-07-20 2011-04-0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Optical touch-control display device and its optical touch module
JP2012088605A (ja) * 2010-10-21 2012-05-10 Hitachi Displays Ltd 表示装置
JP5279043B2 (ja) * 2010-11-19 2013-09-04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JP5293772B2 (ja) * 2011-06-15 2013-09-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面状光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5990948B2 (ja) * 2011-06-22 2016-09-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WO2015033472A1 (ja) * 2013-09-09 2015-03-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CN204613548U (zh) * 2015-04-20 2015-09-02 高创(苏州)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面框、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2301424B1 (ko) * 2015-05-19 2021-09-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DE102016108201A1 (de) * 2016-05-03 2017-11-09 B. Braun Avitum Ag Vorrichtung zur Integration eines Bildschirms oder Monitors in ein Gehäuse
JP2022077753A (ja) * 2020-11-12 2022-05-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測色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96993B2 (ja) * 1997-04-08 2002-07-02 エルジー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ルシーディー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液晶表示装置を備える携帯用コンピュータ
KR19990069947A (ko) 1998-02-16 1999-09-06 윤종용 엘씨디 모듈
JP4461588B2 (ja) 2000-08-11 2010-05-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4672123B2 (ja) 2000-09-14 2011-04-20 東芝モバイル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平面表示装置用のバックライト
JP2002098958A (ja) 2000-09-21 2002-04-05 Seiko Epson Corp 液晶装置及び液晶装置用シート
TW552840B (en) * 2000-10-09 2003-09-11 Au Optronics Corp Outer frame of flat panel display and the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JP2002268061A (ja) * 2001-03-09 2002-09-18 Nitto Denko Corp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JP2002311417A (ja) 2001-04-17 2002-10-23 Nec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3043484A (ja) * 2001-08-03 2003-02-13 Fujitsu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3058065A (ja) 2001-08-21 2003-02-28 Sharp Corp 表示装置
JP2003162232A (ja) 2001-11-27 2003-06-06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3167235A (ja) 2001-12-03 2003-06-13 Nec Kagoshima Ltd 液晶表示装置の組み立て構造及びその組み立て方法
JP3891843B2 (ja) * 2002-01-08 2007-03-1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液晶表示装置
KR100863998B1 (ko) 2002-06-19 2008-10-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모듈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275076A (ja) 2005-10-06
CN1673811A (zh) 2005-09-28
US7257306B2 (en) 2007-08-14
KR100648768B1 (ko) 2006-11-23
US20050213924A1 (en) 2005-09-29
KR20060044694A (ko) 2006-05-16
JP4461869B2 (ja) 2010-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85458C (zh) 电光装置和电子设备
US7319498B2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electro-optical device
JP4311454B2 (ja) 照明装置、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EP3349430A1 (en) Camera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CN202995196U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4471305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1008753A (zh) 显示装置
JP2000137212A (ja)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20080123015A1 (en) Liquid crystal module
CN104412314B (zh)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104583675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US20160062034A1 (en) Display device
CN101382675A (zh) 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1086582A (zh) 液晶显示组件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7589589A (zh) 背光装置及具备背光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
JP365760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2107721A (ja) 液晶表示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CN100529867C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12639956A (zh) 终端设备
CN104380183A (zh)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JP4572323B2 (ja)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938057B1 (ja) 小型電子機器
JP2008165132A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201859281U (zh) 一种液晶模组结构
JPH1130775A (ja) バックライト式液晶表示装置の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811

Address after: 518132 9-2, Guangming Road, Guangming New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Hungary, Budapest, 1163, XVI., Chirak, 24-32.A1.ep.1.em.122

Patentee before: Yin's High Tech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811

Address after: Hungary, Budapest, 1163, XVI., Chirak, 24-32.A1.ep.1.em.122

Patentee after: Yin's High Tech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Seiko Epson Corp.